弟子规余力学文解释中行有余力的读后感

当前位置: > > >
中国经典文化精品《弟子规》:译文和小故事(八) 余力学文
10:22:04 青华园教育网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译文]
  只知道啃书本,不知道按书中的道理去做,只能使自己华而不实,那么会有什么出息呢?
  [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刘羽冲的人,他非常爱看书,也非常相信古书上的学问。他认为,只要是书上写的,就一定是正确的。从不根据实际情况考虑问题。一天,他看到一本讲修水利的书,就苦读了一年,并画了水利图,到州官那儿讲了修水利的好处。州官就让他去修水利,他不看农田水势,不问以往的降雨情况,又不听一听当地农民的意见,就叫人按他画的水利图动工。可是渠道刚使用,就被汹涌的大水冲垮了,农田也被淹没了。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译文]
  只懂得卖力去做,不学习书中的道理,靠自己短浅的见识,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
  [小故事]
  三国时期,吴国的大将吕蒙和蒋钦非常勇猛,深受孙权重用。但吕蒙和蒋钦原来都没念过什么书,被看作一介武夫。后来孙权批评他们说:&你们现在掌握了大权,负责处理国家大事,应该多看点书,了解以往的历史作为借鉴。这样会大有好处的。不要总说忙,但有我忙吗?我都会抽时间研究兵法。光武帝再忙也抓紧时间学习,曹操也老而好学,你们就不能学一学吗?&他们听了后,便刻苦学习,成了知识渊博的人。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译文]
  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相;眼到,仔细地看;口到,专心地读,这三条都 是很重要的。
  [小故事]
  杨愔小时候,特别爱读书,而且学习十分专注。一天,杨愔坐在院里的李树下看书,熟透了的李子从树上掉下来,打中了他的背,他一动不动地读自己的书。孩子们纷纷来抢夺那从树上掉下来的李子,得到了的正津津有味地品尝李子的美味,没有得到的正懊丧不已,还要想办法弄几个吃吃,拿竹竿的拿竹竿,爬树的爬树,只有杨愔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看书,在书海里遨游是他最大的乐趣。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译文]
  正在读着这本书,不要想着又去读那本书。这本书没有读完,另一本书不要拿出来 ,读书要用心专一。
  [小故事]
  宋太祖时,赵普任中书令。因为他小时候读书少,所以在处理奏章的时候经常出错,于是他便在晚上勤学苦读。有天晚上,宋太祖前去看他,见赵普正在挑灯夜读《论语》,十分奇怪,就问他:&《论语》是儿童们读的书,你怎么还在读它?&赵普说:&我小时候读《论语》只是认字,现在,我是从《论语》中学习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宋太祖高兴地说:&你可真正的读懂《论语》了。&
  宽为限 紧用功
  功夫到 滞塞通
  [译文]
  学习的时间要安排得多一点,但是还要抓紧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会弄清楚。
  [小故事]
  王冕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生活,他只好给人家放牛。一天傍晚,王冕在湖边放牛,雨过天晴之后的湖光山色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想:要是能把这美景画下来多好啊!于是,他找来草棍在沙地上画了起来&&渐渐地,王冕对作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见什么就画什么。后来,王冕有了积蓄,就买了画笔、颜料带在身边,一边放牛一边学画,经过不懈地努力,他终于成为著名的画家。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译文]
  学习时心里有疑问,应随时记下来,有机会就找人请教,确确实实理解清楚。
  [小故事]
  贾逵是东汉时期的经学家、天文学家。贾逵自小便聪明伶俐,喜欢读书。但家里太穷,买不起纸和笔。读书时,每当遇到好的文章和不懂的文句时,贾逵从不一扫而过,而是借来笔墨将这些内容记在门扇、屏风和自己制作的竹简、木片上,然后找机会向人请教。就这样,一边读,一边记,一年之后,前人写的书籍,他几乎都读遍了。随着不断地学习,他的学识越来越渊博,同他接触过的人都说他是当今奇才,无人能同他相比。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译文]
  读书的房间要安静,墙壁要干净,书桌要整洁,文具要放端正,这才像个读书的样子。
  [小故事]
  霸蕃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学者,年轻时独居一室,日夜攻读,欲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前来拜访,看见他的住处杂草丛生,纸屑满地,十分凌乱。他不解地问道:&孩子,屋子这么脏,你怎么不打扫打扫呢?这样宾客来了看了不是要好些吗?&陈蕃理直气壮地回答说:&我的手是用来扫天下的。&薛勤反问道:&连一间屋子都不扫,怎么能够扫天下呢?&陈蕃一听,脸红了,马上打扫房屋,招待客人。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译文]
  如果内心不端正,磨墨就容易磨偏;如果内心有杂念,字就不容易写端正。学习要专心致志。
  [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吴同的人,从小跟着泥水匠当学徒。他很想有师傅那样好的手艺,但他很懒,每次做事都拖泥带水,草草了事。还不肯从基本学起。一天,师傅考验吴同,要他在一星期内盖好一座房子,不到三天,吴同就把房子盖好了。可是,第四天下了一场暴雨,房子被冲塌了。吴同见自己盖的房子这么不结实,心里很懊恼和惭愧。从此,他便踏踏实实地把手艺学好。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译文]
  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小故事]
  陆倕自幼喜爱读书。六岁时,父亲给他盖了一间小茅草屋供他一个人攻读,并把先秦两汉诸子百家的各类书籍都弄来摆在小茅屋里,让陆倕随时翻阅,但惟独没有《汉书》,他听说不读《史记》和《汉书》不能称为学者,便要求父亲借本《汉书》来读。借回的《汉书》该还了,陆倕却找不到《汉书》中的四卷《五行志》了。父亲每天都追索四卷《五行志》的下落,幸亏陆倕已将《汉书》背熟了,他将所缺的章节默写出来,这才还给了人家。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译文]
  读书人要爱惜书,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书捆扎整齐,发现书本有缺损,要立刻把它补好。
  [小故事]
  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少年时就勤奋好学,十七岁就因为知识渊博而文明鲁国,这当然是和孔子刻苦读书分不开的。当时还没有发明纸,书都是用竹简做成,然后用牛皮绳穿起来的。据说孔子到了晚年,喜欢阅读《周易》,因为每天翻阅,穿竹简的牛皮绳磨断了三次。而磨断一次,孔子就再整理一次,一直使书保存完好。这一方面反应了孔子的刻苦,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子在读书过程中,是十分爱护图书的。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译文]
  不是高雅有益的书,要丢开它,不能去看,要不就会埋没自己的才智,更会损害自己的思想和志向。
  [小故事]
  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小时候,读书很用功。他每天都到村外的一棵大叔下读书,总要妈妈去找他回家吃饭。时间一长,妈妈有些不高兴了,说:&读书不能不吃饭呀,难道书可当饭吃吗?&陶渊明说:&妈,你不知道,书里的味道比吃饭的味道香多了!&有一天,有个伙伴向陶渊明求教如何读书。陶渊明说:&我读书并没有什么妙法。我就像一株小禾苗,从书中一点一点吸收养分慢慢地成长起来。&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译文]
  说话不讲道理叫做&自暴&,做事胡作非为叫做&自弃&,做人绝不可以这样,不自暴自弃,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是可以逐渐做到的。
  [小故事]
  清末状元张系直自幼苦读,十六岁赴州试却名落孙山。考完试回到学塾,塾师觉得很不光彩,大声呵斥说:&要是有一千人去考,取九百九十九人,只有一个人不取,这个人就是你张季直!&老师的话让张季直非常难过,他决心记住&耻辱&。在睡觉的时候,他用筷子将发辫别住,只要头一动,身子一翻,立即醒来,不管天亮与否,就坐起来读书。两年苦读后,张季直成为了甲午状元。
扫一扫加关注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弟子规》读后感
新闻热线:(7
《弟子规》读后感
永新县里田小学三(5)班吴素素 指导老师尹利吉
  诵读课开课啦,今天老师发给我们每人一本《弟子规》。开始我走马观花的看了一遍,不懂什么意思。后来,在老师的指导下把《弟子规》拿出来认真地读了一遍,原来《弟子规》主要讲述我们民族千百年来世世流传的传统美德,以三字韵语的形式教我们怎样为人处事,尊老爱幼,真诚待人&&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是弟子规放在最前面教导我们的话,可想而知,我们最先要学会怎样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这是做人的基本,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孝顺自己的父母,其他也都是妄谈。
  以前我不懂得孝敬父母,常常惹父母生气。有一次,妈妈把饭做好以后放到桌子上,喊我吃饭,我被精彩的电视剧迷住了,没有答应。妈妈一而再再而三的喊我吃饭,我不耐烦的回答:&你们去吃嘛,我一会再来,喊我干什么嘛。&妈妈说:&饭快凉了,快点来吃吧!&我还是等电视剧完了之后才到饭桌上去吃饭。还有一次,妈妈正在厨房里干活,叫我帮她把地扫一扫。我根本就没有理她,只是在电脑上尽情的打游戏。妈妈过了一会又喊了:&你把地扫了没有啊?&我还是没有听见。妈妈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没有听见我叫你吗!
  其次,在这本书中,我不仅学到了要尊重父母,爱护弟妹,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怎样尊重他人,善待身边的每个人和物。&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就是说,既然开口说话,就应当要真诚,诚信,说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没有能力做到的事情就不能随便答应,更不能说谎话或者花言巧语的欺骗别人。
  书中教会了我们道理,可是最重要不是光有感悟,更多的是带着感悟去思考,去做人,做事,并不断的完善自己,传承美德。
☆相关新闻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吉安网立场 ]
焦点图片 >>>
中国吉安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井冈山报”、“吉安晚报”、“中国吉安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内容,版权均属井冈山 报社所有,其他媒体未经井冈山报社许可不得转载。已经许可转载的,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吉安网”,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社”的所有内容,版权均属新华社所有,本网已获授权使用,任何其他媒体不得从 本网转载、转贴或以其他形式复制发表,违者井冈山报社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吉安网)”的内容,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 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事项需同本网联系,请在30日内进行。电话:
?一周头条?
?热点新闻?
?图说吉安?
?频道精选?
Copyright & 2003- All Rights Reserved 赣ICP备号
中国吉安网版权所有 邮箱: 广告热线:(7
未经中国吉安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违者中国吉安网将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弟子规的《余力学文》,读后感.按我们班发生的这件事来写!这次数学测验,我们考砸了,全班最高分是91.我平时成绩95以上,这次跌到了74.5,我们一群人在教师办公室里哭了.结尾最好有誓语,发生_百度作业帮
弟子规的《余力学文》,读后感.按我们班发生的这件事来写!这次数学测验,我们考砸了,全班最高分是91.我平时成绩95以上,这次跌到了74.5,我们一群人在教师办公室里哭了.结尾最好有誓语,发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uzqgrtj919
哭是没有用的,你先找出错的题目,再想一想为什么错,找到错的原因就继续努力!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您现在的位置: >>
>>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作文六年级(共4篇)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作文六年级(共4篇)
来源: 时间:
《弟子规》800字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它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只有仔细品读《弟子规》,真正理解它的含义,并用这本书来衡量自己,才能走好人生的第一步,将来才能为国家作贡献。
翻开《弟子规》的第一页,就看到了《弟子规》的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把“孝悌”放在了首位,而“孝”又在“悌”前面,可见在人们眼中孝顺长辈是很重要的。今天,我就来讲讲我对《入则孝》一部分的读后感。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父母把我们带到人间,他们用自己浓浓的亲情教育我们,希望我们能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对父母来说,我们是上天赠给他们的礼物。也许你的爸爸对你很严厉,也许你的妈妈和你说话和拢庑┒际撬嵌晕颐前谋硐帧9湃嗽疲骸八源绮菪模ǖ萌宏汀!蔽颐倾逶≡诟改赴难艄庀鲁ご螅俏颐撬冻龅模颐且槐沧右不徊磺澹∥谘灰捕梅床福慰鑫颐侨死嗄兀扛改肝颐歉冻隽四敲炊啵颐且灿乇ㄋ恰P⑺掣改福挥Ω霉馐亲焐纤档模Ω糜檬导市卸醋龅健
要说“孝”,我以前一直认为在家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但在读了《弟子规》的《入则孝》一部分后,我才发现其实我一点都不懂什么是“孝”。反而,父母对我的关爱无微不至,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我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现在仔细想想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温暖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那一丝丝因我们而早生的银发…… 直到这时,我才知道,真正的“孝”不仅是在家多做家务事,更是学会体谅父母,是在父母呼唤你的时候立刻放下手中的事,来到父母身边;是在父母责备你时虚心听取,之后认真改正;是在父母身体不适时为他们倒一杯温水,给他们揉揉肚子;是在父母给予你爱的时候说一声“谢谢”,告诉他们自己感受到了这份爱;是在出门之前和父母说一声“再见”,回来时和父母说一声“我回来了”;是在作决定前和父母商量一下,听听他们的意见......“孝”的含义有千千万万个,世界上没有一从出生起就会孝顺父母,但在我们懂事之后,每一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努力去孝顺父母,让父母快乐的度过他们的下半生。
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我深信:“心中有爱,就有‘孝’。”父母需要的是“真爱”,而不是敷衍了事的“奉养”。我们要诚心孝顺父母,并化成行动,这样父母一定会非常感动,那也就能报答父母恩情的万分之一了。
品读《弟子规》,实践《弟子规》,让我们用《弟子规》来鞭策自己,努力做个品德高尚的好学生!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作文六年级(共4篇)第一篇】:弟子规读后感800字弟子规读后感 800 字 在这个寒假中,我读完了《弟子规》,这本书对我很受益。因为这本书告 诉我们怎样去做一个孝顺的子女,同时还告诉我们怎样学习。从这本书我了解 到,做一个孝顺的儿女,需要顺应父母,父母说错了,不应该对他们大喊大 闹,应与他们心平气和的与他们讲道理。如果长辈非常喜欢你,做到孝顺,不 难,但如果某位长辈不喜欢你,而你还对他一如既往的孝顺,那才是真正的贤 人呀! 曾听过一个故事。一位妇人总是和她的婆婆搞不好关系。她便去问医生, 怎样才能与婆婆搞好关系。医生告诉她一种需要她自己熬制的药,还告诉她, 100 天内会不治身亡。妇人很高兴,每天去做,过了几天,婆婆的态度突然对 她好了起来。由过了几天。婆婆的态度越来越好。这位妇人又不愿意毒死这慈 祥的婆婆。可已经吃了很长时间。妇人马上去找了医生,医生笑了笑,说她不 会死掉,而会继续好好活着。原来,那药,其实是一种点心,婆婆看她每天这 么勤勤恳恳的为她做,婆婆觉得应该改变对儿媳的态度。于是她们的关系就此 越来越好。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长辈不喜欢你,你却仍非常孝顺,这是最 难得的,也许会改变长辈对你的态度。这是我明白的最重要的一点。另外,还有一点对我印象深刻,就是父母批评你,不管你有没有这个错误 都要认真的听着,不能反驳,有这个错误,就改正,如果没有这个错误,那就 警示自己,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就是我读《弟子规》中得到的最重要的两个道理。
+申请认证【《弟子规》读后感800字作文六年级(共4篇)第二篇】:《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所作。全书以《论语?学而》 中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对弟子规的学习,让我找到了答案。弟子规总序开篇是这样教育我们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它从 人之根本出发,教育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对自身进行德行的塑造。首孝悌,就 是说做人首先要心中有爱,要孝敬父母。一个人如果连对他有养育之恩的父母 都不能尊敬的话,那么他就丧失了做人的根本,对长辈、对领导、对老师、对 兄长、对朋友就更谈不上发自内心的尊重,他所做的事情也就很难得到认同。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意思是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和,要 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们学习,以上这些事是学习的根本,非做不可。如 果做了还有余遐,还要学习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充实自己。这是教育我们如何 待人处事、如何学习,要经常学习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缺点,从各个方 面来约束自己,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 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东华六年级:章伟鑫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作文六年级(共4篇)第三篇】: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 六年级二班 马望原看了《弟子规》这本书感触颇多,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是 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生活规范。自从学习了《弟子规》后,我觉得自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天,我和伙伴们去游泳,妈妈阻止我说: “今天太冷了,你不 能去。”我说: “我不,我就去。”回来后,我果然生病了。三更半夜 里父母亲带着我上去打针。看着父、母亲汗流满面的脸,我后悔 没有听妈妈的话。“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 ”意思是说: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做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 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 行为。自打那天起,在遇到什么事都先向父母禀告,征求意见,如果 可行就去,如果不可行就不去。“冬则温,夏则清”的意思是: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 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母安心睡觉,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 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被窝。平时都是父母亲对我们用心体贴, 现在应该换成我们来对父母亲用心体贴了。做一个孝顺的孩子了。父母亲为我们付出太多太多了, 当我们生病时用拥抱去温暖我冰冷的 身体,当我遇到困难时,他们为我讲解。现在应该是我报答、孝顺他 们的时候了。一个人如果只有才华没有美德,那么他就像没了根的花一样,不 久就会枯萎了。而《弟子规》就是我们扎好最好的根。 我们中华民族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源远流 长的, 《弟子规》只是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以后我将学习更多的 传统文化,我相信,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我以后会做的更加 的完美,更加的优秀。
【《弟子规》读后感800字作文六年级(共4篇)第四篇】:弟子规读后感《弟子规》读后感姓名: 李生芳 性别:女 所在学校: 城关镇中心学校二班 上三年级了,在我们的校本课程中多了一门新课――国学课。国 学课的主要 内容是学习国学经典 《弟子规》 。我本来 对 《弟子规》 不感兴趣,可老师告诉我 们《弟子规》里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 我 一听就来了兴趣。《弟子规》 是家喻户晓的文化精品。一开始时 我是把这本书囫囵吞枣式地读了一遍, 直到有一次我读到了 “父母 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几话其实就是告诉我们 “父 母的教导要恭敬地聆听; 父母的责备要心悦诚服地接受并努力改 过 自新。” 后来我又看了关于这几句话的故事后, 我懂得了父母打我、 骂我其实都是为了我好。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的管教而仇恨父母,以为 父母对自己不好而尽孝,这是错误的。那些有好品质的人,都会理解 父母的良苦用心,尽心地尽孝,这才是好品质。这也让我想起了那次 爸爸训斥我的事。那天,因为我的学习成绩比以前差了,被父亲狠狠 地骂了一顿。当时我的眼泪在眼框里打转,我倔犟地不让它流下来, 伤心地躺倒床上去睡觉了。过了很久,父亲来到我的床前。他以为我 睡着了,抚摸着我的脸,说了好多道歉的话。听着父亲的心里话,我 实在憋不住了,一下子坐起来说: “爸爸,你不要说了,是我不对。我以后会好好努力学习的。”爸爸连忙说: “今天爸爸也不对,说 了不 该说的话,以后爸爸会注意自己的言行。”就这样,爸爸和我 又好好 的谈了一会儿心。那天晚上我在快乐中进入了梦乡。从那以 后,我真正到父母都是疼爱自己孩子的,他们希望自 己的孩子 好好学习,长大以后可以成才,做对祖国有用的人。所以, 我要像 《弟子规》中说的那样,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读《弟子规》后姓名: 马芳 性别:女所在学校: 城关镇中心学校四班 《弟子规》 ,以《论语》“学而第一篇”之中:“弟子入则孝,出则 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编纂而成,其作 者是清朝秀才李毓秀,后经发展更名为《弟子规》 ,成为儒家学者必 读的经典名著。其以“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总纲,告诉我们作人应当有的,对父 母的孝顺,对兄弟的友爱!对大家的博爱,对美德的崇尚。1.对父 母的孝顺。父母世界上最亲爱我们的的人,是他们给予我们生命, 是他们将我们抚养成人,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我们一定要 尊爱敬爱他们,当父母需要我们帮忙时我们不能拖沓,当父母批评我 们时我们更要用心的听取,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身份,更是他们的关 心。2,对兄弟的友爱。兄弟是世界上除了父母以外最关心我们的 人,当父母百年以后,他们更是我们最亲的亲人,因而我们要关心他 们,不要伤害他们。试问这样的血浓于水的亲情我们怎能弃之罔顾, 与他们因为斤斤小事与他们怨愤深结? 3,对大家的博爱。人们一 般用天空、大地和海洋还比喻伟大而不分区别的爱,天空因为它的广 阔不分所有的生物而称其博大, 大地因为其不分物种的给养而称其上 善,海洋因为它不拘小的河流才成就它的广阔。所以我们要对生活中 各种食物抱着关荣的心对待。这是我们应当做的。4, 对美德的崇尚。其实对于美德方面弟子规中分了很多,例如谨,信,义,慎独等等方 面。其也与孝悌仁爱紧紧联系。例如,任何不道德的事情不能做, 因为这样做了父母兄弟蒙羞。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在一个对敬爱父母 的人身上的。做人要有好的习惯, 对于自己的生活有个明确的, 不要浑浑噩噩的过生活。否则就连正确发展的道路都没有找到。做 人要守信用,答应别人的事情一定要努力做到,所以不要妄语,因为 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语言负责。所以这里的信已经超脱了现代 对于信用的范畴。现代的文章早已经没有了古代时候的谨慎很多话 语都需要斟酌,所以读书要谨慎,毕竟当你决定看一本书时你是抱着 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的。最后,人的一生有很多的经历和磨难, 也有很多迷茫,但是要记住,善良才是正途,通过不当手得到东西 的人总是在阴森的角落得到应有的精神上的折磨。用够一颗光明磊落 的心。 读《弟子规》后有感姓名: 全小龙 性别:男所在学校: 城关镇中心学校六年级一班 近日读了一本叫做《弟子规》的书,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 , 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 熙年间的秀才。《弟子规》 分为总叙、 入则孝、 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 八个部分,这八个部分 独立成章却又密不可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 习上应该恪守的做人、 处事等行为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 《训 蒙文》 ,并改名《弟 子规》 ,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行为敦厚、人伦 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对于今天的我们有着 同样深远的影响。通过诵读,可以使人在孝亲、友爱、诚信等优良品 德 和礼仪规范的教育中得到熏陶,从古人的修身思想中得到启迪, 净化和升华思想意境,从而 规范自身行为。做人也有许多,因 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 守 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 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 亲人。“入则孝”告诉我们在家 中要听从父母, 爱亲人。亲人有病,要耐心细致地照顾他们,不与父母争吵。这让我 们在家 中与父母之间更加和睦、温馨。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 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出则悌”告诉我们出行在外要和 在家中一样, 为人为谦虚,见长辈要让道,这使我们在外出时有“风度”、“彬彬有 礼”。“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谨”告诉我 们在生活中要处处留 心,小事上也可以体现你的性格,不要不把小 事放在眼里,“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 为之”,这使别人眼中 的我们十分文雅,完全是一谦谦君子。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 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信”告诉我们要时时讲诚信, “君 子一言, 驷马难追”, 要直言不讳, 不要喜怒无常。“泛爱众”告 诉我们, 要做到“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勿喜新厌旧, 要爱每一个人, 要心胸宽广。“亲仁”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不要勾心斗 角, 这就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 密无间。“余力学文”对今天的我 们来说是最重要的, 它告诉我们听讲时要认真, 学习时要努力, 写 作时心态要端正,要心无旁物。但这一章中说的“非圣书,屏勿视”我 不能认同,如果光 看儒家的著作,难免使人知识面过于狭窄,失去 读书的乐趣。随手翻开这本书,起初我还觉得它是枯燥、呆板、晦 涩难懂的教条,并没有想去逐字逐 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觉中,我就 被书中描述的为人之道和大爱无疆所吸引,更为如何做人、 做一个 有价值、有伦理的人、做一个干净、根本、纯粹的人的深奥哲理所折 服。它诠释了同 学之间的爱、姐弟之间的爱、子女与父母间的爱、 师生之间的爱、 对小家和大家的爱; 它阐 明了做人之本、 为人之道, 成人之路,如何才能拥有一颗平常而包容的爱心、如何规范自己 的 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它诉说着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和谐主题和人性 之爱的主线...... 我不知道可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称道这本书, 觉得 自己的赞美难以表过这本书内容之精 致、意义之深远。这是一本从 古到今都让人受益非浅的书,也是一本洗心净脑的书。吸引我 的,似 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言简意赅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 近乎完美的大爱、 浓情、和谐、平实……所以,我已经知道做人、做 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 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 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 我们可学别人的, 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 该学就不学。就此 打住,仁智有别,请大家自己去体会思考、去身 体力行吧! 《弟子规》读后感姓名: 孙小雯 性别:女所在学校: 城关镇中心学校六班 暑假期间,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学习了《弟子规》 ,并践行了《弟 子规》 。在这个暑假期间,在践行《弟子规》中,我得到了一些收 获, 也悟出了许多道理。例如: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 兄弟、 严于律己?? 《弟子规》 中有一句话:“出必告, 反必面” 。意思是说:我们出 去做什么事情时,要提前告知父母一声,在征求 他们同意后再出去, 这样以免他们担心。我们外出回家中之后,要 立即通知父母一声,以 免他们牵挂。在我的成长道路上,也做过一 些像 《弟子规》 中的这句 话的事, 但其中有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一 个炎热的中午,我把妈妈留的作业都写完了,于是走到了妈妈 房里 打算去告诉妈妈一声,但我又看见妈妈正在熟睡着,又转过头去 和 爸爸说一声, 可见爸爸忙的满头大汗, 眉头紧皱着, 一定是心烦 了, 我很害怕, 所以我就自己偷偷溜走了。到了外面, 我就什么 都不怕了, 大声招呼小伙伴出来和我玩, 看见小伙伴们都是和父母 事先说一声的, 我也想回去告诉他们一声,可转念一想,刚才我出 去没有告诉父母, 现在都出去玩了, 才告诉父母, 父母岂不更生气? 想到这,我立马跑 远了,和小伙伴在小区的门口玩了起来。玩着玩 着,天气越来越热, 我们都没有心思玩了,只想着回家。不久,小 伙伴都回家了, 只有我 自己坐在石凳上。“我不回去! 我不回去! ” 我对自己说。就这样,我 一直呆到了晚上。“雯雯!雯雯! ”咦? 是谁叫我?我回头一看,是爸 爸妈妈!我马上藏了起来。“雯雯在 这里,这里!” “哎! ”我只好垂头 丧气地走了出来。“雯雯, 你可吓死我了。你出来玩怎么不告诉我一 声呢?你知道我们有多担 心你吗?你以后出去玩一定要告诉我们一 声啊! ”妈妈摸着我的头 语重心长的说。“妈妈,对不起,我不应该偷 偷跑出来玩的,并且 没有经过你们的同意,我知道错了,我以后再也 不会这样做了。“所 谓“出必告,反必面”你事先不告诉父母一声, ” 父母怎么会知道 你出去玩了呢?父母多担心你呀?” 爸爸责备我。我 “ 知道错了。“好了,回家吧。” ”我开开心心的回家了。弟子规是古代圣贤 人所作的,他告诉我们要孝顺父母,要做一个 有德行的人,要尊敬 师长,要团结兄弟,要帮助需要我们救济的人。我们一定要好好学 习弟子规,让我们将文化落地为文明! 《弟子规》读后感姓名: 郭玉龙 性别:男所在学校: 城关镇中心学校四年级三班 说实话,在老师安排任务之前,我都一直不知道有《弟子规》这 本书的存在。查到资料 后, 第一眼看到的时候, 我还以为这是和 《三 字经》 《百家姓》一样的少儿读物而已,粗粗 、 浏览了一遍后才发 现,怎么说呢,应该说是《论语》的“浓缩”版。细看下去,才真正品 味 文章表述的和论语一样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原则和规范。可 能是响应我们中华名族的俗语“百善孝为先”吧, 《弟子规》的首篇 正是“入则孝” 。“孝”既是孝顺父母、 亲人, 给予我们生命的是父母, 养育我们的是父母,培养我们的也是 父母,随着我们的长大,父母 却在一天天老去,为人子弟,我们有什么道理不去孝顺我们的 父母 亲人呢?文章中,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两句讲的 是:父母要我们学 好而教导我们时,必须恭敬而不可随便,要将话 听到心里。我们犯错了,父母责备我们,应 当顺从并且承担过失, 不可忤逆他们,让他们伤心。这两句话,我觉得非常适合我们这样子 年纪的孩子。我们还没有真正长成能够独当一面,这时,我们更应该 谦虚地多听取长辈的意 见和看法,而不要抱有青春期那样的逆反心 理。但是, 社会毕竟是进步发展的, 比如“亲有 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这几句, 说的是: 父母 亲 有了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要劝谏改正,而劝谏的时候,绝对不可板着 面孔,声色俱厉,脸 色要温和愉悦,话语要柔顺平和。假如父母亲 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 再劝谏。若父母亲仍 固执不听,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亲陷于不义,甚至放声哭泣,来恳求 父 母改过,即使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这种行为,的确,我们 对待自己的父母,即使他们 犯了错误,又怎么能够铁面冷血、大声 呵斥呢?但是,如果父母真的是老顽固,不听劝告, 那么,我们难 道真的要一而再再而三的迁就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这样做是在害 他们啊! 这几句话的含义放在今天就有它的局限性, 我们不能通吃, 而要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这样 才是对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和发扬。第二篇是为“出则弟”。弟, 意思是自己和兄弟姐妹和长辈的相处问题。关于这点,我 有很多话想说。由于计划生育的广泛推行, 我们中 的许多人都是独生子女, 在这样的情况下, 很多人一出生就是家里 的“小皇帝”、“小公主”,长辈们都是“顶在头上怕摔下,含在嘴 里怕 化了”。在我们的同龄人当中,有很多人都是在“爸爸疼,妈妈爱,爷 爷背,奶奶抱” 的环境中长大的。不是我批判这种情况,但是,这样 子,确实很容易养成孩子骄纵的习惯, “孩子是一家最大的人”这样 的情况比比皆是。就说我身边,我家邻居一对夫妇在外打工, 孩子 由年老的爷爷奶奶带,早就是可以到处跑的年纪,却非要骑在他爷爷 那佝偻着的背上, 一有不依就是又打又骂又哭闹,我看着老人那花 白的头发、佝偻的身影都心里难受。所以我 觉得,和孝顺一样,尊 敬长辈同样是为人处事的第一原则。“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 恭 立”、“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或饮食,或坐走;长者 先,幼者后”等 等等等,都是在说同一个道理。还有弟兄姐妹之间, 近年来,经常在报纸新闻上看到,父母 去世后,子女们为了点遗产 争的不可开交,拳脚相向、对簿公堂,父母尸骨未寒,你们血管 里 流的都是同样的血啊!所谓“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说的 就是弟兄姐妹和睦, 父母才能高兴啊。接下来是“谨”。谨讲的的就 是,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抱有一颗谨慎的心,或 者说,言 行举止都有它自己的规矩。起床洗漱,上完厕所洗手,衣冠端正等等 都是最基本的 准则。我们都不是小孩子了,言行举止,起码要有个 大学生的样子吧,大家从天南地北聚到 了一起是缘分,总不能因为 一些抬手之间的事情折了印象分吧,呵呵。说道谨这一部分,我 又 不得不提到“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无问”这句,意思是:容易 发生打斗的场所, 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必 好奇的去追问。真的是这样的吗?难道面对 不正义的事情,我们也 要袖手旁观吗?现在的社会风气不是更应该“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吗?孔子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才是道德的败坏者啊。信,讲 的当然是信用啦。说句不好听的,我感觉我们现在的社会诚信,已经 跌倒一个低 谷了。如果那些企业讲诚信,怎么会有“三鹿奶粉”的出 现?怎么会有那么多受害的儿童? 如果开发商讲诚信,又怎么会有 那么多豆腐渣工程?那么多“楼倒倒”、“楼歪歪”?如果 我们的社会 群体讲诚信, 诸如彭宇案这样的情况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诚 信关系的, 可是我们的社会道德啊。诚信和道德, 就像毛皮的关系,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余下的“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我在这里 就不来一一叙述了。至乐莫如读书, 至要莫如教子。《弟子规》这本 书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身为中 华儿女,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应该要去继承这些传统美德,这样我 们的灵魂才会更 加完整。当然,我们要的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批判继承,这样才是对传统美德的最好诠 释和发扬。 《弟子规》出则悌读后感姓名:许国萍 性别:女所在学校: 城关镇中心学校六年级二班 《弟子规》的“出则悌”部分,主要说的是家中兄弟姐妹相处要融 洽,对父 母的孝心自然就包含其中了。而且这样会培养自己良好的 习惯,能够更好的与他 人相处。在这一部分里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 话是“言语忍,忿自泯” ,意思是:说话时 做到互相忍让,忿恨自然 就消失了。兄弟姐妹之间是这样,与其他同龄人交往时 不也应该这 样吗?读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以前曾发生的一件不愉快的事。小 学三年级时,有一位同学和我关系很好,我们两人互帮互助。但是有 一天, 数学老师叫我们判答题纸, 而我们平均分配后剩下了一张, 我们都想拿走那张纸, 都想多帮着老师做点事。“这张归我了! ” 他说着就要伸出手去拿。“凭什么呀?” 我心里想着。我有些生气地 说: “这张是我的! ” “还是给我吧! ” “这张应该给我! ” “凭什么 给你呀?” 那你又凭什么拿?” “ 我寸步不让地反驳。说我的就是我 的! “ ” “你一定在开玩笑吧! 给我。“我拿我乐意! “乐不乐意我不管, 给我! ” ” ”…… 我们就这样吵了起来, 我和他互不相让, 彼此说对 方的坏话, 互相拿别人的东西, 最后都挨了罚。之后我们互相不予 理睬,一个月后,我们都受不住了,互相道了 歉,结果重归于好, 之前的所有纠葛都消失了。现在想一想,当时我真的是不明 事理, 缺少智慧。读了《弟子规》的“出则悌”部分,我懂得了不仅要与兄 弟姐妹相处融洽,使 父母放心,对待朋友和同学也要这样。要想做 到与兄弟姐妹相处融洽,就要做到 长幼有序;要想做到与朋友相处 融洽,就要做到互相尊重;要想做到与同学相处 融洽,就要做到互 相忍让。所以说做到悌道,就必须做到忍让和友爱。 《弟子规》读后感姓名:鲁兴萍 性别:女所在学校: 城关镇中心学校六年级五班 “弟子”的意思有两个:一是指孩子,一是指学生; “规”就是规 范。上 小学的妹妹学校要求背诵, 作为小孩子的启蒙教育, 传授 居家、 出外、 待人、 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武术课 老师让我们大学生细读《弟子规》 , 必然是有良苦用心。“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开篇便指出了重点:。“孝” 、“信” 二字。首先我想谈谈对“孝”的理解。古时评论一个人品德如何,首当其冲要 考 察的便是其为人和孝道, 甚至我们在看古人传记时总会首先看到 对其重孝道的评 价, 这与当代是大不相同的。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重 视孝呢?且不说父母含辛茹苦 养育我们多年, 就单看“身体发肤受之 父母”这一点,我们也要孝顺父母、懂得 感恩。而反观现在的人们, 尤其是年轻人,有太多太多人在这点上有欠缺,嫌父 母管太多、对 父母长辈态度不好、不够尊敬等等。“百善孝为先” ,如果一个人对 生养自己的父母都不知道孝顺、 不会感恩,更遑论对待其他人呢? 只有对父母孝 顺,才会有感恩之心,内心才会丰富充盈,才会对社 会有好的作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拿我自己来 说吧,初中就远离父母 外出求学, 与父母总是聚少离多,每次放假 见面可以明显地看到父母的变化和衰 老,心疼不已。而自己唯一能 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发奋学习,以让父母得到安慰。世界上最伟大的 职业就是“父母” ,只有他们是最无私最不求回报地给予我们爱 和关 怀,包容我们。面对父母日渐衰老的容颜,我们必须要懂得知足和回 报,学 会感恩,感激父母为我们付出的一点一滴,努力提升自己, 不让父母失望,报答 父母的养育教导之恩。对于“信” ,也是家长 老师从小给我们灌输的思想:做人“无信则不立” 。信,即诚信、诚 实。先不论怎样对待别人,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对自己的 良 心负责。“凡出言,信为先”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对自己说过 的话负责、 对别人负责,关心关怀他人不自私;并能做到“慎独” “自 律” ,时刻严格要求自 己。《弟子规》全篇字数不多,通俗易懂, 但每句都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将 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 告诫我们为人处世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见人善,即思齐,纵 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指 导我们在 德学才艺方面要见贤思齐,不断反省提升自己。对于老师第一节课 指出“道”的内涵,从太极中悟出“止、定、静、安、虑、 得”的六字 箴言,我将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进一步理解其精髓,修身养性,让自己 成为一个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人。“吾日三省乎吾身” 自己, , 认 真想想如何对待自己、 对待老师家长、 对待别人、对待社会,找出 不足并改正,在实际行动中落实,对得起大学生这个 身份,努力提 升自己升华自己,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弟子规》读后感姓名:沈海山 性别:男所在学校: 城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七班 《弟子规》 是清朝康熙时陕西绛州李毓秀所作。全书以 《论语? 学 而》中的“弟子入则孝, 弟子规》是清朝康熙时陕西绛州李毓秀所 作。全书以《论语? 学而》中的“弟子入则孝, 出则弟,谨而信, 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 式, 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开 篇,以三字韵语的文字形式, 教人应该怎样待人处世。教人应该怎 样待人处世。弟子规》 ,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 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觉得以前的人挺幸福的看《弟子规》 ,觉得 以前的人挺幸福的,一出生就已经有一套社会认可的道德范本,遵循 着约束这,在短短的光阴中,总有被主流细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这, 循着约束这, 在短短的光阴中, 总有被主流细想认可的圣贤书指引这, 不管对个人发展是 好是坏,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 为之坚持的信阳, 就算他资质驽钝, 好是坏, 但至少不会迷茫无助。一个人有一生都为之坚持的信阳,就算他资质驽钝,依然 会有所成 就的。会有所成就的。入则孝 母亲的履行的责任像多情的细雨, 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 践的责任像冬天狂舞 的雪, 母亲的履行的责任像多情的细雨,润物细无声;父亲实践的 责任像冬天狂舞的雪,寒面净心田。不管怎样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 去爱父母尊敬父母,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 净心田。不管怎样我 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父母尊敬父母,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毕 竟是他们创造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这就是做人的根 本。百善孝为先。竟是他们创造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 吧。这就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为先。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 孝方贤。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出则弟 兄弟朋友要呼 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我们操心, 兄弟朋友要 呼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我们操心,和睦就少了 父母亲 的一份担忧。这样他们从心里为我们感到高兴。的一份担忧。这样他们从心里为我们感到高兴。谨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最起码的规则一定要遵守,身为学生我们要做到人正, 俗话说:无 规矩,不成方圆。最起码的规则一定要遵守,身为学生我们要做到人 正,影 自然也不会歪,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 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自然也不会歪,尤 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人 不 要自私, 要大方, 不计较小事, 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要自私, 要大方, 不计较小事, 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仁 代表仁慈, 亲仁, 仁爱,仁心??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不仅要仁还要“ ?? 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 代表仁慈,亲仁,仁爱,仁心??对亲 人对朋友对同事都要仁。不仅要仁还要 “信” , 实践诺言, 便是守信; 不能市静安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 实践诺言, 便是守信;不能市静安诺言,无论是出自不得已,还是故意食言,都 违反了做 人的资本要求和处世的基本原则, 人的资本要求和处世的 基本原则, 细读《弟子规》 ,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 知和薄弱的地方。》 ,发现其中的道理看似小 细读《弟子规》 ,发现 其中的道理看似小,却是我们最无知和薄弱的地方。无论世家子 弟 还是山野村夫,无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 弟还是山野村夫,无 论略识文字还是一字不识, 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显示儒家文化 的教养。是我们这一代,普遍缺乏这种教养,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 当的。特别是现在, 的教养。可是我们这一代, 普遍缺乏这种教养, 学习这本经典也是恰当的。特别是现在, 社会伦理失纲, 人心不古, 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 突出人文关怀, 社会伦理失纲, 人心不古,有志之士呼吁重新定位我们的教育,突出人文关怀,创建 和谐 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必要。古人训诫做人 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 社会,和谐世界,学习经典也就显得尤其 必要。古人训诫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关 怀朋友,都因为心 怀感恩, 正因为感恩, 所以对人对物多了前程的敬仰之心, 怀朋友, 都因为心怀感恩,正因为感恩,所以对人对物多了前程的敬仰之心, 尊敬发至内 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九零后的孩子,强势的,对 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 心,而后谦虚谨慎的做人,九零后的 孩子,强势的自我,对人对物都少了一份感恩之心, 目空一切而后 标新立异,自由散漫而后无法无天。目空一切而后标新立异,自由 散漫而后无法无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照《弟子规》 ,发现, 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 》 ,发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 寒,对照《弟子规》 ,发现,陋习多的不是一点,而是全部。欣喜, 书 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收古人为人处事 的道理。此书再次开启我的启蒙教育,内审自我价值观,批判的接 收古人为人处事的道理。 《弟子规》读后感姓名:张玉清 性别:男所在学校: 城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八班 《弟子规》读后感 弟子规》 古语有云: “十年树木,百年树 人”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精华,仁义礼智信也。中华文 化博大精 深,从老庄、孔孟到程朱理学,中国人的思想教育中,总是一脉相承 的就是至孝、 至仁、至义、至信,至学。我曾读《曾国藩家书》 , 亦颇有所感。近日又读《弟子规》 ,不免 亦有所感,所悟,似山川 之流水,落英之缤纷,叹为人子之理、处世之道、修身养德之法、 自 我提高之路。正所谓: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圣人 训话总是言简意赅, 却又意味深长。俗话说,百事孝为先。孝道自古就被国人提到一个很高 的层次,孝 敬父母长辈乃天经地义之事,乃做人之根本。在当下的社会中,融合 了中西方的 文明与思想,在包容与开放的环境中,孝道的重要意义 依旧不变,它始终是我们立身于天地 之间的根本。思想是从幼年开 始形成和培养, 弟子规不愧为一篇启蒙教育、 育德之文。“?? 出 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 离床??”弟子规‘入 则孝’一章,从细微之处着笔,深刻的写出 孝道的真正含义,在于每日的扼守,在于平时的 言行举止,在于内 心的真正发现。所以反观现今之社会,孝顺的意义不在于给父母长辈 多少 钱,不在于为家庭做多大贡献,重要的在于平日里对父母兄长 的看望和关心,在于一言一行 的体贴与呵护。出则弟,说的是家中 兄弟相处之道,以及懂得和长辈在一起要遵守的规矩。虽然这是古 人几千年来沿袭的礼仪和规范,在当今,这些规范却并不过时,它依 然教会我们 懂得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学会自然融入团体,为 大家所接纳。中国古代文人修身养性, 在个人修养方面一直都将勤、 谨放在一起。勤能持家, 能成业, 能养身,谨则修身,养德增福。“天地间惟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时倾矣。满腔骄傲 之气, 开口便道人长短, 笑人鄙陋, 均非好气象。总以不轻非笑人为第一义; 欲去惰字,总 以不晏起为第一义” 。曾国藩家书中的这段话其实就在 告诉我们做人处事谨慎的重要。在我 们的每日生活中,个人品德和 行为习惯的修养,需要时刻注意,谨慎的行为作风,虽不是成 功的 保证,但是却可以时常使我们避免犯错误。谨是一种品德,不是搅扰 造作的;谨是一种 习惯,不是随意安排的。“朝起早、夜眠迟、老 易至、惜此时??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 借不难” ,像这些平 常言语行为,都是我们生活中很平常的为人处世之道。它让我们即知 即 行,掌握自己,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为自己创造一 个身心调和、有利于发展的 环境。“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 以诚信,事无不成” 。诚信一直都被人们看作个人人格 道德情操的根 本。古语有云: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在当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中,信 用是人与 人交往的最基本条件,人无信不立。《弟子规》中&信&一章 中包含意义广泛, 既有对人的诚 信教导, 所谓: 言不信者, 行不果; 又包含做人要谦虚,要行向高处,择善从之;亦要知错 能改,扬善 隐恶,正是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当下社会不缺智者,为需 德者, 如果 更多的人都能做到: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那么我们肯定有理由相信, 社会将 更加美好。有人爱己, 有人爱她, 亦有人爱众生,此乃大爱无疆。“君子有容,其德乃大,不责人小 过,不 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皆可养德,亦可以远害。”爱众人必是海 纳百川、心胸宽 广,不随意责备他人,容纳别人的过错。君子之为 道也,爱众即是爱己。关怀大众,是厚德 的体现,是人格的最高升 华。一个人只有学会为他人着想, 不自私自立, 不嫌贫爱富, 亦如 古 人所说: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才能真正成为文中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这样的人。有孝、弟、谨、 信、爱众、亲仁,则必当学而习之。读书是知识的丰富、是人格的培 养。“大 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 ,如若立志,必当学习,持 之以恒,则博古通今,修身养性。 《弟子规》读后感姓名:王延辉 性别:男所在学校: 城关镇中心学校四年级一班 《三字经》 、 《弟子规》可真是两篇宝贵的好文章啊!今日我读了 一遍, 才知其中蕴含着天 地间的哲理是我们这些 “90 后的青年男女” 所不懂的。今天,我就把我看过的《三字经》 、 《弟子规》的感受写 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父母、老师 俗话说得好: “父母是我们的第 一任老师。”不错,我们在童年所养成许多习惯都与父 母的平日里的 习惯息息相关。比方说有的父母喜欢随地吐痰, 被他们熏陶出来的 孩子也是喜 欢随地吐痰的,又比方说有的父母喜欢读书,被他们培 养出来的孩子也喜欢读书。可见,父 母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好 的影响将让你走上正道,坏的影响将让你走上邪门歪道。每个 家长 都希望子女成才,仔细想想平日里你们又是怎么做的呢? 父母在人 的一生中最重要, 是启蒙老师, 而老师则是父母之后的又一重要人物, 他们教 我们读书,教我们算术,教我们孝敬父母,教我们明理。他 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无时无 刻地鞭策你,督促你,让你拥有一 颗明智的心和聪慧的大脑,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让你拥 有纯洁、 高尚的灵魂。老师是我们心中最美的太阳。孝亲、敬长 既然他们赋 予了我们本来所没有的才能, 磨练了我们的意志, 我们为什么不孝敬、 尊敬 他们呢?孝敬父母,不能总让父母操心、生气,因为气大伤身 啊!谁不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够 平平安安、长命百岁呢?孝敬父母, 要听父母的话,父母吩咐的,如果合情、合理、合法, 那我们就应 该积极努力、 不遗余力的去做, 因为父母不仅赋予了我们生命, 还 对我们有恩惠, 这样的恩惠不应该忘记, 而应刻骨铭心, 牢记一生! 孝敬父母,我们更应关心、体贴父母, 父母劳累了,我们应该主动 端茶送水,父母生病了,我们要把药亲自端给他们。古时候有个 黄 香为父温席、扇凉,难道现在的我们为父母做一点点小事都不愿么? 在学校应该好好学习,这不仅是一种尊敬师长的表现,更是一种孝敬 父母的表现,好好 学习不仅回报父母,还回报了社会、国家。老师 赋予了我们许多,我们更应好好对待他们。有的学生总是和老师对 着干,唱反调,上课起哄,无故旷课。你们怎么不用大脑想想,你们 这样做对得起老师么?老师一心只想叫同学们学好, 为我们付出了太 多,太多,我们更应尊 敬老师啊!首先见到老师要问好,这是最起 码的、一个高中生必备的礼貌和涵养。我们更要 为老师着想,将心 比心。别看老师平时对我们严厉, 但要明白严也是爱, 娇惯反而是害! 对 于以上的父母、 老师, 我们都应当把他们看做圣人, 用圣人的 眼光和方式去对待自己的父母、 老师啊! 学习、刻苦 《三字经》 中曾说过: “少不学,老何为?”的确,现在不为将来的幸福奠基, 那我们 的将来应该怎么办?未来的日子怎么过?这些问题我们想过 不止千次百次了, 尤其是我, 常 常一个人呆坐在夜里, 仰望茫茫 的星空, 心里成百上千次地问我自己: “未来的日子怎么过? 将 来的幸福我该怎么创造?”想破了大天,去终于言归正传,归到一句 话: “好好学习,天 天向上! ”是啊,成功正是由每一天的“向上” 积累起来的,只有每一天的“向上” ,我们 才会攀上成功的高峰,而 “向上” 的原动力正是刻苦。不刻苦学习, 敷衍了事, 又怎么会成 功 呢? 文化、差异 我们是“90 的青年男女。”雷锋精神在许多青年心 目中已被淡化,焦裕禄的形象或许 大多数青年已经从记忆上抹去, 取而代之的却是“月光族”和“韩流” 。路边常常有人行乞, 可现在 的青年又有谁去关心一下他们呢?青年们已经忘记了本国的一些节 日和文化, 反而去 追逐那些“非主流文化”啊!不禁教我寒心在非 主流的世界里所有的人都是十分怪异,讲话 怪异,造型怪异,着装 更怪异,一切都怪异到了极点,真不知道现在的青年男女到底在想什 么啊!看看我,多么单纯、朴素、老实,真的可以为《弟子规》做形 象代言了! 道德、修养 一人随便往地上吐了一口痰,一口痰事小, 传染疾病事大,更影响市容!难道真的就以 为吐一口痰没有什么大 不了的么?错了!很多人不只是往地上吐一口痰,而且用脏话骂人, 随地小便,这样的事屡见不鲜,屡禁不止,难道我们的世界就应被那 些没道德,没修养的人 糟蹋?唉!或许只是由于地点不同罢了!他 们并没有把外界当做自己的家,他们再没有修养 也不可能在自己家 里吐痰、大声骂人和便溺的!他们并没有想过该怎么融入这个社会, 一个 人的修养总是会在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仁义、礼智 仁义、 礼智是儒家所宣扬的传统,唉!只可惜现在社会中的仁义、礼智已经 在青年男女 中淡化了, 自私愚昧却淡淡表现在了青年男女的身上, 捡到别人财物会主动归还失主的毕竟 是少数, 这少数人还有些良知, 而那些没有良知的,早将财物挥霍一空。同学中有人受欺负 了, 同 学们顶多会关心安慰一下, 又有谁去想过为那个受欺负的学生讨回 公道呢?我总会赶 紧向老师报告或者去找那个欺负学生的学生, 去 找他理论, 要相信人间有正义, 公平尚存啊! 要有爱心,要仁爱 啊, 同学们! 诚实、 守信 做人要诚实, 有信誉, 别人才会信得起你, 我们有许多人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好,古人就 遵循着诚信这一优良传 统, 到了我们这代反而让这宝贵的文化遗产淡化了! 平日里我们总 是 不能按时参加约会, 这让举办约会的人很尴尬, 所以我们必须 按时, 古人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我们不能否认,做人守信到永远是 一个人必备的品德啊!谁也不能将这一品德淡化,要知道 一个人无 信誉,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的。“90 后的青年男女”希望你们看了 本人这篇读后感可以反省一下,改变一下自己。 孝敬父母,立即行动 ――我读《弟子规》的体会姓名:孙桂萍 性别:女所在学校:城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二班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 了我 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 都应该报 答。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 们 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 女的必 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 有这种尊老 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 足以让人们唏嘘不 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 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 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 敬父母,回报父母。其实,今天, 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 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 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 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 一点一滴做起,就完 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一声轻声 的问候,一句祝 福的话语,甚至一个关切的眼神等等,或许就能成 为父母心头 永远温馨的回忆。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是我们的父母 花了很多时间,教我 们慢慢用汤匙,用筷子吃东西;当我们还不会 穿衣服的时候, 是父母教我们系鞋带,扣口子,穿衣服;当我们还 不会照顾自 己时,是父母帮我们梳头发,擦鼻涕,这些虽然是很小 的事, 但这些点点滴滴,我们有怀念过么?当我们的父母老的想问 题 想不起来的时候, 我们能给父母一点时间考虑么?当我们的父 母 说话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 ,我们能让父母歇会再说么?这些 也许 我们都忘了, 极可能忘得一干二尽, 对么?现在我们的父 母也老了, 也常常忘记了扣口子,系鞋带,甚至吃饭时还会弄 脏衣服,就连梳 头发时手还会不停的抖,这时我们应该做什么 呢?其实很简单,我 们要有耐心,多点温柔,别催他们,让他 们慢慢地来,我想这时父 母的心里一定有股暖流在涌动! 当我们的孩子在练习了好多回才学 会的第一首娃娃歌;当 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牵扶下,在我们的心痛 中摔到又爬起来时, 终于学会了走路时;当我们每天要绞尽脑汁, 去回答孩子不知 道从哪里冒出来的那么多的“为什么?”时;当我 们要重复又 重复讲着老掉牙的故事给孩子听的时候。如今,我们的 父母老 了,腿脚也不利索了,走路可能都站不稳,甚至走不动时, 我 们应该做些什么?我们还记得我们小时候, 父母不也是这样耐 心 地对我们的么?我们有去回忆过这些儿时的细节么?不管我 们有还 是没有,我们现在就应多陪我们的父母闲话家常,我们 能经常紧紧 的握着他们的手,就象他们当年陪着我们一样陪着 他们,带着他们 一步一步地走过晚年! 现在,多数年轻人都没日没夜地忙着自己的 工作。虽然有 孝心,却很少有时间陪伴父母。总想等把钱挣得再多 一点,房 子再大一点,职位再高一点,再来老人身边尽孝,再让老 人享 享清福。可是,等条件好些时,常常已经晚了。经常看见有长 长的送葬队伍从门前经过,有军乐队、 锣鼓队伴奏,有无数的 鲜花和供品,场面令人感到隆重非凡, 亲人们是哭哭啼啼,可听起 来多的是后悔之语,什么愿望未帮 逝者实现,什么后悔平时没好好 侍侯老人等等,每当这时候, 我心里老是揣测,是不是非要等到当 失去时才去后悔,才想起 没有珍惜?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养而 亲不待。还有这样几句歌谣: “儿 子一日长一日,爹妈一年老一 年。劝人及时把孝尽,兄弟虽多 不可攀。若待父母去世后,想着尽 孝难上难。纵有猪羊灵前祭, 爹妈何曾到嘴边。不如活着吃一口, 粗茶淡饭也香甜。”说的实 在是太有道理了,与其死后哭断肝肠, 后悔曾经的许诺未曾兑 现,不如生前善待老人,从些许小事做起, 从点滴做起,从现 在就做起,老人不求儿女为家作多大贡献,他们 最大的心愿就 是儿女们能平平安安。我们在父母的笑声中哭着来到 这个世界,我们能在父母的 笑容中看着父母合上双眼,毫无遗憾地 离开这个世界么?为了 避免我们在许多年后的某个夜深人静之时, 我们不会因想念我 们的父母而后悔,而遗憾。我们现在就多抽点时 间陪陪父母吧, 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心愿,为他们做点事,对他们 好一点! 孝敬父母,让我们现在行动就起来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弟子规余力学文读后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