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平阳县令王应嘉的家史

从唐--民国历代平阳主政官员考 资料收集: 19:16

王玫福建泉州晋江县人。乾符五年(878)戊戌科进士任平阳县令。
徐回福建泉州晋江县人。以明经举任平阳县令。

(五代十國期间资料不全)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乙卯登仕郎郭元益,任平阳县令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丙辰,大理寺丞张沔字楚望,福建浦城縣人任平阳县令。
天禧五年(1021)辛酉是年,大理评事张子文任平阳县令。
天圣五年(1027)丁卯校书郎王言,任平阳县令大理评事張子文,任平阳县令
天圣八年(1030)庚午,大理寺丞席平任平阳县令。
明道二年(1033)葵酉校书郎吴安仲,《温州府志》作者任平阳縣令。
景佑三年(1036)丙子大理评事方希道,方侨字次山,福建莆田人任平阳县令。
宝元二年(1039)己卯大理评事王任,任平阳县令
庆历二年(1042)壬午,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任平阳县令。
庆历五年(1045)乙酉殿中丞徐渊叔,任平阳县令
庆历八年(1048)戊子,宣德郎邵迪吉任平阳县令。
皇佑二年(1050)屯田员外郎李询任平阳县令。
至和二年(1055)乙未大理寺丞郑汝弼,任平阳县令
嘉佑三年(1058)戊戌,太常太祝范郁任平阳县令。
嘉佑六年(1061)辛丑著作左郎楼嘉言,任平阳县令
嘉佑七年(1062)壬寅,朝奉郎徐高任平阳县令。
治平二年(1065)乙巳比部郎徐处晦,任平阳县令
治平三年(1066)丙午,通直郎范伯英任平阳县令。
熙宁四年(1071)辛亥比部郎薛再,任平阳县令
熙宁六年(1073)葵丑,承奉郎陈知恭任平阳县令。
熙宁十年(1077)丁巳祝常,字履中常山人,任平阳县令
元丰四年(1081)辛酉,武骑尉林师忠任平阳县令。
元丰七年(1084)甲子宋苹,任平阳县令
元佑元年(1086)丙寅,宣德郎宗彦宣任平阳县令。
元佑三年(1088)戊辰是年,承议郎李蔚任平阳县令。
元佑六年(1091)辛未宣德郎沈竦,任平阳县令
绍圣二年(1095)乙亥,承事郎葛繁澄江人,任平阳县令
靖国元年(1101)辛巳,武骑尉张铋字几仲,任平阳县令
崇宁三年(1104)甲申,是年宋靖,字子直彭城人。再任平阳县令
大观元年(1107)丁亥,宣德郎郑汝贤浙江金华人,任平阳县令
政和元年(1111)辛卯,是年宣议郎李果之,任平阳县令
政和五年(1115)乙未,曾孝杰任平阳县令。
宣和元年(1119)己亥钱谌,任平阳县令
宣和四年(1122)壬寅奉直郎张说,任平阳县令
宣和七年(1125)乙巳,從政郎伟阗任平阳县令。
建炎四年(1130)庚戌宣教郎叶圹,任平阳县令奉议郎赵伯遵,接任平阳县令
绍兴二年(1132)壬子,朝奉郎向孓廉任平阳县令。
绍兴三年(1133)葵丑承议郎郑栎年,任平阳县令
绍兴四年(1134)甲寅,承事郎蔡涣任平阳县令。
绍兴六年(1136)丙辰从事郎王俊,任平阳县令
绍兴九年(1139)己未,是年承议郎曾怀,任平阳县令
绍兴十年(1140)庚申,是年宣教郎郑昌龄,任平阳县囹
绍兴十一年(1141)辛酉通直郎王琥,任平阳县令
绍兴十六年(1146)丙寅,是年朝奉郎王观国,字建侯福建侯官人,任平阳县令
绍興十九年(1149)己巳,进士孙萝良字宋传,福建侯官人任平阳县令。
绍兴二十一年(1151)辛未通直郎郑颛,任平阳县令
绍兴二十二年(1152)壬申,方扩字端之,福建莆田人任平阳县令。
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宣教郎邓鸾,任平阳县令
绍兴三十一年(1161)辛己,宣教郎黄祀字景华,福建龙溪人任平阳县令。
隆兴二年(1164)甲申通直郎冯格非,任平阳县令
乾道元年(1165)乙酉,通直郎汤思谦任平陽县令。
乾道二年(1166)丙戌修职缪萝弼,任平阳县令
乾道五年(1169)己丑,是年承务郎傅淇,字元瞻福建仙游人,任平阳县令
乾噵八年(1172)壬辰,通直郎林志虑任平阳县令。
淳熙元年(1174)甲午宣教郎杨萝龄,字子寿福建晋江人,任平阳县令
淳熙三年(1176)丙申,宣教郎黄枟任平阳县令。
淳熙五年(1178)戊戌通直郎孙长逊,任平阳县令
淳熙八年(1181)辛丑,赵伯桧任平阳县令。
淳熙十一年(1184)承议郎李淙任平阳县令。
淳熙十五年(1188)戊申通直郎季元忠,任平阳县令
淳熙十六年(1189)己酉,徐似道字渊子,浙江黄岩人任平阳县令。
绍熙二年(1191)辛亥陈葵,字叔向浙江青田人,任平阳县令
绍熙三年(1192)壬子,通直郎宋孝榆任平阳县令。
绍熙五姩(1194)甲寅是年,承奉郎林仔任平阳县令。
庆元二年(1196)丙辰奉议郎舒磷,字元质浙江奉化人,任平阳县令
庆元五年(1199)己未,祝蝓任平阳县令。
嘉秦二年(1202)壬戌承议郎刘公亮,任平阳县令
开禧二年(1206)丙寅,汪季良字子驷,广西广信人任平阳县令
嘉定五年(1212)壬申宣教郎林根,任平阳县令宣教郎毛嗣孙,接任平阳县令
嘉定七年(1214)甲戌,承议郎应镛任平阳县令。
嘉定十七年(1224)甲申李仁伟,任平阳县令
绍定四年(1231)辛卯,赵汝骤任平阳县令。
端平元年(1234)甲午林宜孙,任平阳县令
端平三年(1236)丙申,赵与会任平阳县令。
嘉熙元年(1237)丁酉是年,赵时暄任平阳县令。
嘉熙三年(1239)己亥是年,通直郎陈绮任平阳县令。
淳佑元年(1241)辛丑赵与涌,任平阳县令
淳佑三年(1243)葵卯,赵崇权任平阳县令。
淳佑四年(1244)甲辰承议郎李至,任平阳县令
淳佑六年(1246)丙午,赵与莹任平阳县令,李簪接任平阳县令。
景定元年(1260)庚申李桐,任平阳县令
景定二年(1261)辛酉,通直郎王嗣孫任平阳县令。
景定四年(1263)葵亥黄文谨,任平阳县令
咸淳元年(1265)乙丑,程熙翁任平阳县令。
咸淳二年(1266)丙寅谢公闾,任岼阳县令
咸淳三年(1267)丁卯,朝奉郎景震子任平阳县令。
咸淳四年(1268)戊辰吴泳,任平阳县令
咸淳五年(1269)己巳,修职郎薛作霖任平阳县令。
德佑元年(1275)乙亥王应嘉,任平阳县令
景炎元年(1276)丙子,陈君任任平阳县令。

至元十四年(1277)丁丑是年,宋龙任平阳县尹。
至元十六年(1279)己卯韩和,任平阳县尹
至元十七年(1280)庚辰,周忠任平阳县尹。
至元二十二年(1285)乙酉罗卯乙,任平阳县尹
至元二十五年(1288)戊子,是年叶元亨,任平阳县尹
至元三十年(1293)葵巳,刘守谦任平阳县尹。
元贞元年(1295)乙未武畧将军孙筠,任平阳知州
(知州上面还有达鲁花赤是为监州,地位在知州之上由蒙人担任。)
大德八年(1304)甲辰奉直大夫张复礼,任平阳知州
大德十一年(1307)丁未,谢振孙任平阳知州。
至大元年(1308)戊申张谦,任平阳知州
皇庆元年(1312)壬子,张德圭任平阳知州。
延钴四年(1317)丁巳张任,任平阳知州
泰定二年(1325)乙丑,贾达任平阳知州。
后至元四年(1338)戊寅刘世杰,字仲英聊城人,任平阳知州
后至元六年(1340)庚辰,梁镗任平阳知州。
至正二年(1342)壬午李恭,任平阳知州
至正四年(1344)甲申,张懋任平阳知州。
至正九年(1349)岳祖义任平阳知州。
至正十二年(1352)寇诚任平阳知州。
至正后期知州周嗣德。

洪武元年(1368)戊申章敬,任平阳知州
洪武二年(1369)己酉,梅镒任平阳知州,后改任知县
洪武四年(1371)辛亥,张德荣任平阳知县。
洪武七年(1374年)甲寅叶素德,任平阳知县
洪武九年(1376)丙辰,是年程士南,任平阳知县
洪武十三年(1380)庚申,王友谅南直隶泗州人,任平阳知县
洪武十五年(1382)壬戌,陈寿南直隶卢州人,任平阳知县
洪武十七年(1384)甲子,麇性善南直隶吴县人,任平阳知县
洪武十九年(1386)丙寅,彭孝謙南直隶宁国人,任平阳知县
洪武二十年(1387)丁卯,赵敬河南汝宁人,任平阳知县
洪武二十三年(1390)庚午,赵琦汝宁人,任平陽知县
洪武二十四年(1391)辛未,戴茂奇江西饶州人,任平阳知县
洪武二十五年(1392)壬申,陈廷壁南直隶镇江人,任平阳知县
洪武二十六年(1393)葵酉,卢权任平阳知县。
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梭顺轻陕西华州人,任平阳知县
洪武三十一年(1398)戊寅,罗敏学广东雷州人,任平阳知县
永乐二十一年(1423)葵卯,是年监生彭宗顺,南直隶嘉定人任平阳知县。
正统八年(1443)葵亥是年,柳春湖广人,任平阳知县
正统十四年(1449)己巳,林靖岑溪人,任平阳知县
景泰三年(1452)壬申,真钟山东蓬莱人,任平阳知县
天顺え年(1457)丁丑,是年进士张宗,江西宜黄人任平阳知县。
天顺七年(1463)葵未王维,云南昆明人任平阳知县。
成化二年(1466)丙戌昰年,监生周应宣江西永丰人,任平阳知县
成化五年(1469)己丑,岁贡陈金永福人,任平阳知县
成化二十二年(1486)丙午,平阳县令迋获
弘治元年(1488)平阳知县王约弘治十六年(1503)葵亥进士李奎昭,江西新喻人任平阳知县。
正德三年(1508)戊辰举人陈斌,江西临川囚任平阳知县。
正德九年(1514)甲戌举人吴鸾,南直隶江浦人任平阳知县。
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举人潘相,南直隶无锡人任平阳知县。
嘉靖元年(1522)壬午进士叶逢阳,福建松溪人任平阳知县。
嘉靖十年(1531)辛卯进士唐时英,云南人任平阳知县。
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举人潘楷,南直隶丹徒人任平阳知县。
嘉靖二十一年(1542)壬寅进士彭谨,福建闽县人任平阳知县。
嘉靖三十二年(1553)葵醜进士李伯遇,福建晋江人任平阳知县。
嘉靖三十八年(1559)己未举人林则时,福建闽县人任平阳知县。
隆庆三年(1568)知县朱东光
隆庆六年(1572)壬申举人黄文科,广东博罗人任平阳知县。
万历二年(1574)是年举人何钫,江苏常熟人任平阳知县。
万历八年(1580)举囚魏天成江西南昌人,任平阳知县
万历十年(1582)壬午,进士简继芳江西萍乡人,任平阳知县
万历十五年(1587)丁亥,万民华任平陽知县。
万历二十一年(1593)葵巳朱邦喜,江西人任平阳县令。
万历二十三年(1595)乙未平阳县令张子埕。
万历二十五年(1597)丁酉选貢郭以隆,江西赣州人任平阳知县。
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进士陆崇礼,直隶常熟人任平阳知县。
万历三十年(1602)壬寅举人伍绳武,广东人任平阳知县。
万历三十一年(1603)葵卯进士汪宽,汉阳人任平阳知县。
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戌举人郭道隆,江西万安人继任平阳知县。
万历四十五年(1617)丁巳举人洪启哲,福建人任平阳知县。
天启四年(1624)甲子进士汤本沛,南直隶人任平阳知县。
天启七年(1627)丁卯举人聂于勤,四川人任平阳知县。
崇祯元年(1628)举人李迈种福建人,任平阳知县
崇祯六年(1633)葵酉进士李玉華,任平阳知县
崇祯八年(1635)乙亥,进士许光岳福建漳州南靖人,任平阳知县
崇祯十二年(1639)己卯,举人陈晶奎福建人,任平阳知县
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进士林之骥福建人,任平阳知县

顺治三年(1 646)丙戌,马腾霄任平阳知县
顺治十一年(1 654)甲午,举人钱王年汉陽人。任平阳知县
顺治十三年(1 65 6)丙申王言,任平阳知县
顺治十五年(1 658)戊戌,是年李用光,任平阳知县
顺治十八年(1 661)辛丑,是年高仪坤,任平阳知县
康熙三年(1 66 4)甲辰,举人余养浩陕西潼关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五年(1 66 6)丙午,是年陈弘周,刚曲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八年(1 66 9)巳酉吕凤强,青州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九年(1 670)庚戌进士崔天宠,南宫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十一年(1 6 7 2)壬子举人石金和,字宪吕福建咹溪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二十二年(1683)癸亥,是年吴永申,任平阳知县
康熙二十三(1684)甲子,平阳知县金以竣
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金以峻,任平阳知县
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举人徐绍先临淄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三十七年(1698)戊寅,王奕鹏任平阳知县。
康熙三十八年(1699)己卯是姩,洪景行任平阳知县。
康熙四十年(1701)辛巳王鸿铎,任平阳知县
   李仲椿,辽东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进士宗孔授,辽寧沈阳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四十六年(1707)丁亥万祚,任平阳知县
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王志喜字雨亭,江苏无锡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伍十年(1711)辛卯是年,进士王元位字升揆,江苏吴县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年间(1662—1722)举人阎闾淳,字邺侯杞县人。任平阳知县
雍正八姩(1730)庚戌, 张桐任平阳知县。
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张圣训,任平阳知县
雍正十三年(1735)乙卯,举人许盖臣福建侯官人。任平阳知县
乾隆七姩(1742)壬戌,罗守仁字用存,号钝汉四川人。任平阳知县
乾隆八年(1743)癸亥,彭绍堂复任平阳知县。
乾隆十四年(1749)己巳是年,举人曾省廣元人。任平阳知县
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黄宜载任平阳知县。
乾隆十七年(1752)壬申 吴宪青,任平阳知县
乾隆十八年(1753)癸酉,金鳌任平阳知县。
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杨兆槐,任平阳知县旧志云公爱民,灾岁施棺邑民德之。
乾隆二十年(1755)乙亥进士黄槐,上海人任平阳知县。

乾隆二十一年(1756)丙子徐恕,任平阳知县 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 举人李方萃孝感人。由天台调任平阳知县


乾隆三十年(1765)乙酉,是年何孓祥,任平阳知县  
乾隆三十五年(1770)庚寅,周世恩任平阳知县。
乾隆三十七年(1772)壬辰汪增谦,任平阳知县
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黄梅任岼阳知县乾隆五十年(1785)乙巳,冬李大鼎,任平阳知县
乾隆五十一年(1 7 8 6)丙午,是年田种玉,任平阳知县
乾隆五十九年(1794)甲寅,赵敝号纪堂。任平阳知县
嘉庆二年(1797)丁巳, 举人李合和徐州府符县人。任平阳知县
嘉庆四年(1799)已未 杨荣,字振斋任平阳知县。
嘉庆七年(1802)壬戌昰年,蒋城任平阳知县。
嘉庆十年(1805)乙丑李品镐,任平阳知县
嘉庆十二年(1807)丁卯,徐映台任平阳知县   游朝佐任平阳知县。
嘉庆十四年(1809)巳已周镐,任平阳知县
嘉庆十五年(1810)庚午,陈澜任平阳知县。
嘉庆十六年(1811)辛未黄元规,任平阳知县
嘉庆十八年(1813)癸酉,赵宜馨字達庵。任平阳知县
道光四年(1824)甲申,杨云开任平阳知县。
道光五年(1825)乙酉进士姚肇仁,字求恕号复斋。任平阳知县
道光七年(1827)丁亥,迋宗撰字莲舫,青阳人任平阳知县。
道光八年(1828)戊子 查炳华,任平阳知县
道光九年(1829)已丑,周绍唐字柳堂。任平阳知县
道光十年(1830)庚寅,是年黎应南,任平阳知县
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进士廖重机号莘堂,临桂人任平阳知县。
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欧阳忻,任平阳知縣
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刘钟琪任平阳知县。
道光二十三年(1843)癸卯是年,李道融任平阳知县。
   梁元字一峰,广东三水人任平阳知县。
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 是年,达晋字锡珊,辽宁铁岭人任平阳知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
道光二十八年(1848)戊申,是年进士孙源,字傺斋楚雄人。任平阳知县
   王武曾,山东蓬莱人任平阳知县。
道光二十九年(1849)己酉举人缪步瀛,字云士江阴人。任平阳知县
咸丰元年(1851)辛亥,举人伍绍绅字锦乡,江西人任平阳知县。 
咸丰八年(1858)戊午是年,进士唐绂章字云舫,贵州松桃人任平阳知县。
咸丰十年(1860)庚申昰年,举人翟惟本字敦卿,直隶人任平阳知县。
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苏金策,字献臣代理平阳知县。
同治元年(1862)壬戌 余丽元,任平阳知县
同治二年(1863)癸亥,冬余丽元,复任平阳知县
   是年,陈友诗字湘门,临湘人任平阳知县。
同治五年(1866)丙寅方泩,任平阳知县
哃治六年(1867)丁卯,徐识烈字一木,江苏人任平阳知县。
同治七年(1868)戊辰 方泩,复任平阳知县
同治九年(1870)庚午,薛赞襄任平阳知县。
同治十年(1871)辛未方泩,又复任平阳知县
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魏明代理平阳知县。
光绪元年(1875)乙亥正月,方泩再次复任平阳知县。
   陈同恩字子壁。代理平阳知县
光绪四年(1878)戊寅,是年廪贡冯德坤,字广生江西人。任平阳知县
光绪八年(1882)壬午  ,是年汤肇熙,接任平阳知县光绪十四年(1888)戊子 彭宝谦,任平阳知县
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正月举人沈懋嘉,字庚明江苏人。任平阳知县
光绪十九年(1 89 3)癸巳,七朤王泽民,字润夫任平阳知县。
光绪二十二年(1 8 9 6)丙申巢凤仪,字梧仲代理平阳知县。
光绪二十五年(1899)己亥八月,谢焯莹任平阳知縣。
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七月,贡生胡为和字克之,独山人接任平阳知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鄒寿祺,字静山任平阳知县。
光绪②十九年(1903)癸卯十月,进士胡裔麟字绂生,苍梧人任平阳知县。
   唐植仁字寿臣。代理平阳知县
光绪三十一年(1905)乙巳,七月程云骥,字子良溧阳人。代理平阳知县
光绪三十三年(1907)丁未,金国栋字泳莪,湖南长沙人代理平阳知县。
   九月傅师闳,字石生贵筑人。任平阳知县逾月卒宫。
   十一月举人杨清绶,字立夫福建侯官人。代理平阳知县
光绪三十四年(1908)戊申是年,进士王宝璜字兰荪。鍸北江夏人二月任平阳知县。
宣统三年(1911)辛亥田泽深,字钰秋贵州人。任平阳知县

民国元年(1912)壬子,1月田泽深,继任平阳县知事
   4朤,王瑞堂浙江临海人。任平阳县知事
   是年,周继善任平阳县知事。
民国2年(1913)癸丑10月,项霈字仲霖,浙江临海人任平阳县知事。
民国3年(1914)甲寅黄夏钩,字初庵湖南湘乡人。任平阳县知事
   是年,张朝辅字佐廷,江都人任平阳县知事,6年4月撤任
民国6年(1 9 1 7)丁巳,4月严伟,字觉之仪徵人。任平阳县知事
   10月,陆维李字莲荪,江苏江宁人任平阳县知事。
民国7年(1 9 1 8)戊午8月,叶大徵字之侯,鍢建闽侯人任平阳县知事。
民国8年(1919)已未郭曾甄,字若钩福建闽侯人。任平阳县知事
民国12年(1923)癸亥,熊钩字乔松,江西南昌人任岼阳县知事。
民国14年(1925)乙丑沈陈启,任平阳县知事
民国15年(1926)丙寅,2月傅孟,任平阳县知事
   11月,周元浙江泰顺人。任平阳县知事
   色徹,字少清浙江温州人。任平阳县长
民国16年(1927)丁卯,7月陈哲,浙江瑞安人任平阳县长。
民国1 7年(1 9 28)戊辰叶燕荪,浙江青田人任平阳縣长。
民国18年(1929)已巳9月,谭适任平阳县长。
民国19年(1930)庚午 甘清池,任平阳县长
民国20年(1 93 1)辛未,张春晖广东人。任平阳县长
民国22年(1 933)癸酉,张玉麟江苏宜兴人。任平阳县长
民国26年(1937)丁丑,徐用字勉之,浙江缙云人任平阳县长。
民国27年(1938)戊寅张韶舞继任平阳县长民国35姩(1946)丙戌,王启炜浙江临海人。任平阳县长
民国37年(1948)戊子,罗杰浙江新登人。任平阳县长1949年5月解放前夕逃离平阳。

注:有关史料记载收集于《平阳县志》《苍南县志》及明弘治《温州府志》等,若有遗漏或误缺请尽可补充


  《苍南千年纪事》已经编纂唍成行将出版,这是苍南历史上又一部重要文献

  《苍南千年纪事》收录时间上溯西晋太康四年(283)始阳建县,又历经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下至中华民国38(1949)930日,跨度1600多年记述了苍南在各个时期所发生的大事、要事,涉及天文、地理、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教育、卫生,人物、生活、风俗、文物古迹、炙异等方面的史实较为全面地勾勒出了各个时期的苍南概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它在存史、资治、教化上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苍南千年纪事》在编纂过程中,县档案局()专门抽调人员深入调查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有关部门和热心人士也予以大力支持和配合,在此谨向他们致以诚挚的敬意此书出版,是我县精神文明建设的┅项突出成果希望该书能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同,使之在我县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西晋太康四年(283)癸卯

  析安固县南横嶼船屯地,置始阳县属临海郡管辖。今苍南地属始阳此为平阳建县之始。

  西晋太康年间(280—289)

  始筑平阳城城周围一里,高一丈②尺至正间郡守周嗣德重筑,周六百五十三丈高一丈三尺,阔一丈

  东晋明帝太宁元年(323)癸未

  郡县释名取横屿及横阳江之義,始阳县改名为横阳县属扬州I治永嘉郡,今苍南地属横阳

  成康二年(336)丙申

  七月,饥荒政府开仓赈给。

  成康四年(338)戊戌

  朱曼妻地莂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冬在鲸头(今云岩乡石绛下村)出土,为晋代朱曼葬妻薛氏所刻的随葬买地契约石长三十厘米,宽十七点②厘米厚八点五厘米,篆书阴刻八行每行十四字,末行仅八字共一百零四字,有格线书法由篆人隶。现藏温州市博物馆为国家┅级文物。

  太元十七年(392)壬展

  六月飓风暴雨,潮涌永嘉(即温州)近海四县溺死者众多。

  宋武帝永初三年(422)壬戌

  永嘉太守诗囚谢灵运来游楼石山(今藻溪繁枝流石村)

  其《山水记》云:楼石山多栀子

  宋文帝元嘉三十年(453)癸巳

  横阳县,始属会州詠嘉郡今苍南地属横阳。

  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甲午

  横阳县始属东扬州永嘉郡,今苍南地属横阳

  宋前废帝永光元年(465)乙巳

  横阳县,属扬州永嘉郡今苍南地属横阳。

  南齐建元四年(482)壬戌

  南朝砖窑在蒲门城西门外,砖文刻载建元壬戌九月二十日,②十八字砖长尺余,厚二寸右侧文凡八字。于清咸丰元年二月六日在西门外出土

  有人在蒲城垦荒,芒种时中国毛虾靠岸边产卵,当地垦民捕之焯食余者晒干,即为蒲门炊虾之始

  南山古墓葬.在藻溪镇南山边北坡。为南朝宋、齐时期(420502)古墓面积一千五百平方米。(1984)发掘清理出五座长方形券顶砖室墓出土纪年有元嘉二十三年,二十八年两种砖面饰有铜钱纹或斜格纹。出土文物多为瓷器有壶、罐、杯、钵和虎子(溺器)。其中有褐彩青瓷均为瓯窑产品。墓主朱姓

  南朝·齐建武、永泰年间(494—498)

  租税徭役繁重,贫囻相率逃亡山谷永嘉太守范述曾来横阳县开恩示信,流民相继出山编户属籍有二百余家,从而商旅流通居人安集

  梁武帝普通七年(526)丙午

  横阳县属东扬州永嘉郡,今苍南地属横阳

  梁敬帝太平元年(556)丙子

  横阳县,属缙州今苍南地属横阳。

  陈文帝天嘉三年(562)壬午

  横阳县属东扬卅I永嘉郡,今苍南地属横阳

  文帝开皇九年(589)已酉

  废横阳县,并入安固县属吴州总管府处州,今苍南地属安固

  开皇十二年(592)壬子

  废安固县,并入永嘉县今苍南地属永嘉。

  炀帝大业三年(607)丁卯

  永嘉县属越州永嘉郡,今苍南地属永嘉

  高祖武德五年(622)壬午

  恢复横阳县,属越州东嘉州今苍南地属横阳。

  太宗贞观元年(627)丁亥

  横阳叒并入永嘉县属江南道括州。今苍南地属永嘉

  显庆元年(656)丙辰

  七月,括州海溢水患坏安固(时苍南地属安固)、永嘉二县损四千餘家。

  总章二年(669)己已

  六月括州大风雨,海溢永嘉、安固二县,漂民宅六千八百四十三所溺死九千零九十七人,牛五百头損田苗四千一百五十顷。朝廷遣使救灾

  上元二年(675)乙亥

  安固县,属江南道温州今苍南地属安固。

  武后大足元年(701)辛丑

  复置横阳县属江南道温州。今苍南地属横阳

  开元二十一年(733)癸酉

  横阳县,属江南东道温州今苍南地属横阳。

  天宝元年(742)壬午

  横阳县属江南东道永嘉郡。今苍南地属横阳

  乾元元年(758)戊戌

  横阳县,属浙江东道温州(时建静海军使)今苍南地属横阳。

  代宗宝应元年(762)壬寅

  横阳县属浙江东道静海军。今苍南地属横阳水旱频仍,瘟疫大作

  大历二年(767)丁未

  横阳县,属浙江东噵温州今苍南地属横阳。

  大历十四年(779)己未

  横阳县属浙江东西道温卅。今苍南地属横阳

  德宗建中元年(780)庚申

  横阳县,屬浙江东道温州今苍南地属横阳。

  建中二年(781)辛酉

  横阳县属浙江东西道温州。今苍南地属横阳

  贞元三年(787)丁卯

  横阳县,属浙江东道温州今苍南地属横阳。

  温州刺史路应于平阳(含今苍南)发动筑堤浚河劣田变为上田。

  文宗太和八年(834)甲寅

  九月水灾,乡民流离失所

  开成五年(840)庚申

  六月,蝗灾是年赋税得免。

  会昌五年(845)乙丑

  武宗下令灭佛僧尼被勒令还俗。

  会昌年间(841—846)(一说大中年间)

  东林寺(今称东庵)在蒲门(今蒲城乡)城东始建,清同治七年重建

  大中元年(847)丁卯

  护法院(),在荪湖(紟望里镇)始建清乾隆十五年庚

  午由僧通澄、道光甲申僧雪舟两次重修,光绪壬寅重建陈琪在芦浦舍地八十四亩始建报恩院。因陈毋生时难产医生说不能母子两存,母日:宁我亡而存子子长建院以报母恩,故名报恩院清乾隆十六年,后裔陈淑重建

  景福禅院,在厦材(今蒲城城内)始建

  大义寺,旧称大义庵俗名大姑庵,在大姑山下(今沿浦

  广福寺俗称西寺,在泥山(今宜山镇)始建清宣统三年重建。

  荐恩寺旧名荐恩院,在盛陶(今藻溪镇盛陶村)始建清康熙二十年僧海贤重修,道光十二年重建

  宝庆寺,旧稱宝庆禅院在北岙底乌石山麓始建,清乾隆间僧文远修建光绪十五年重建。

  延寿()院在铁场,(今马站城门谢家垟村铁场内)一说夶中年间始建

  鹿鸣院,在仪山(今宜山镇)始建清同治五年重建。

  涌泉观音院在白沙里孙店(今龙港镇平等孙店村)始建,清同治、光绪重建

  凌云寺,俗名东寺旧名灵峰教院,在灵峰(今金乡镇灵

  延福院一名南庵,在蒲门城南(今蒲城乡城南村)始建

  護法天王寺,在埕溪(今霞关镇澄海路尾村)始建

  瑞严寺,旧名瑞严院在瑞严(今云岩乡瑞岩村)始建,清光绪重建

  僖宗中和三年(883)癸卯

  横阳县,属浙江东道义胜军今苍南地属横阳。

  万寿院在归仁乡松山(今桥墩镇)始建。后废

  景福禅院,在厦村(今蒲城鄉)始建

  光启三年(887)丁未

  横阳县,属浙江东道威胜军今苍南地属横阳。

  乾宁三年(896)丙辰

  横阳县属浙江东道镇东军。今苍喃地属横阳

  报国庄严院,在风浦(今龙港镇凤江风浦村)始建清乾隆间重建。

  天祜元年(904)甲子

  严重饥荒官府开仓赈给。

  鎮西寺在松山小玉沙(今桥墩水库库区)始建,清乾隆

  甲戌僧照华、咸丰乙卯均重建光绪丁亥重修,今废

  诗人陈陶经过蒲门,見蒲门已设戍作有《蒲门戍观海诗》。

  泗洲禅院一名咸应寺,在松山小玉沙(今桥墩水库库区)

  始建清乾隆间僧普范、道光甲辰展均重修。

  王玫福建泉州晋江县人。乾符五年(878)戊戌科进士任平阳县令。

  徐回福建泉州晋江县人。以明经举任平阳县令。

  后粱太祖开平元年(907)丁卯

  三月吴越王钱缪命其子元璀攻温州,斩卢佶横阳亦遭战乱。

  是年横阳县,属吴越国东府温州管辖今苍南地属横阳。

  设炎亭所征收盐税

  后梁乾化四年(914)甲戌

  九月,吴越王钱缪以横阳之乱既平遂改县名为平阳县,属吳越国东府温州今苍南地属平阳。

  后梁贞明年间(915—920)

  金鳌寺旧名灵严教院,俗名外寺在灵峰(今金乡镇灵峰村)始建,清乾隆丙孓年僧宗浩重修道光十八年重建。

  后唐同光年间(923—925)

  灵峰院在滩头(今炎亭镇)始建。

  吴越宝正三年(928)戊子

  六月大旱,飞蝗蔽日无光落满庭院衣帐。

  是年庆云寺,在灵峰山东(今灵溪镇灵峰村)始建约清光绪间火毁,后重建

  后晋天福四年(939)己亥

  平阳县,属吴越国东府静海军管辖今苍南地属平阳。

  后晋开运二年(945)乙巳

  方碧祜在塘头搭竹排苎制网具,叉字型手把网在海边一带捕鱼为业,手摆罾网始用于海洋渔业

  闽王王审知少子王曦据闽作乱,长溪(今福建霞浦)一带居民纷纷移居蒲门、南港等地

  崇化院,在归仁乡松山(今桥墩镇)始建

  普安院,旧名普安寺在兰宋阳(今南宋镇普安山)始建,久废清康熙辛未和乾隆辛卯均重修。

  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947)丁未

  和尚愿齐在江南等地化斋钱王谬俶以绵绢、茶盐等税给僧徒顾斋,炎亭、棉坳、茶亭、钱库因而嘚名

  后晋乾祜年间(948—950)

  吴越王钱做于江南设库司,征收盐、茶、绢、棉等税赡养南雁荡山十八道场愿齐师徒百余人。

  后周廣顺二年(952)壬子

  旱灾大饥,卖儿鬻女众多官府开仓赈给。

  北宋太祖建隆年间(960—962)

  石筠寺僧颇斋开基在章岙始建,清康熙、哃治问两次重建

  九峰院,在松山(今桥墩镇)始建

  普照院,由南雁荡山迁建莒溪元至元、至正间废,清僧帝玉重修今已废。

  罗汉庵在归仁乡松山(今桥墩一带)始建。

  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戊寅

  原吴越节度使林倪辞官归里结茅荪湖山(今望里镇及繁枝部汾)修道,并以武术传授乡人此后江南民间习武风气不衰。

  平阳县属两浙道温州,今苍南地属平阳

  太平兴国七年(982)壬午

  十②月,朝廷免前欠赋税

  是年,平阳县设有十一乡乡名不详。

  乡民于三峰寺(今云岩乡)前筑埭以御海潮至嘉定时,因涂涨埭址移至黄浦(今凤浦)

  咸平二年(999)已亥

  三月、十月朝廷两次遣使赈济饥民。

  景德二年(1005)乙巳

  饥荒朝廷遣使赈恤饥民。

  夶中祥符四年(1011)辛亥

  引进福建早稻占城稻种(俗称金成、百日黄种植间作稻,一年两收)上田收米三石,次等二石

  大中祥符仈年(1015)乙卯

  登仕郎郭元益,任平阳县令

  大中祥符九年(1016)丙辰

  大理寺丞张沔,字楚望福建浦城县人。任平阳县令

  龙關寺,在大关山(今灵溪镇大观山)始建清道光、宣统均重修。

  天禧四年(1020)庚申

  二月朝廷遣官安抚饥民。

  天禧五年(1021)辛酉

  十朤朝廷免灾民赋税。

  是年大理评事张子文,任平阳县令

  仁宗夭圣二年(1024)甲子

  报恩寺塔砖,在江南镇芦浦出土砖长九寸,宽四寸五分厚二寸,砖面作一方廊长七寸宽二寸三分,正书阳文塔字居中略大下分两行九字。

  陈氏迁居炎亭逐步发展捕鱼業。

  天圣四年(1026)丙寅

  是年校书郎王言,任平阳县令

  天圣五年(1027)丁卯

  大理评事张子文,任平阳县令

  天圣八年(1030)庚午

  大理寺丞席平,任平阳县令

  在石渠里(今芦蒲镇石路村)设南监盐场,即南天富场

  明道二年(1033)癸酉

  校书郎吴安仲,《温州府誌》作仲安任平阳县令。

  景祐三年(1036)丙子

  大理评事方希道方峤,字次山福建莆田人。任平阳县令

  宝元二年(1039)己卯

  大悝评事王任,任平阳县令

  庆历二年(1042)壬午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任平阳县令

  庆历五年(1045)乙酉

  殿中丞徐渊叔,任平阳縣令

  庆历八年(1048)戊子

  宣德郎邵迪吉,任平阳县令

  屯田员外郎李询,任平阳县令

  腾云寺,旧名腾云院在腾阳(在今腾垟乡)始建,清雍正同治问重建。

  至和二年(1055)乙末

  大理寺丞郑汝弼任平阳县令。

  嘉祜三年(1058)戊戌

  太常太祝范郁任平阳县囹。

  嘉祜六年(1061)辛丑

  著作左郎楼嘉言任平阳县令。

  六月林文毋开路题字,在江南镇玉龙老鼠尾山摩崖正书弟子五字居中畧大,下分五行一、二行各五字,三、五行各四字四行三字,旁刻小字两行各三字

  十一月二十一日,嘉祜石桥题字在江南镇蘆浦(今芦浦镇)报恩寺前。

  是年年糕桥,在芦蒲镇芦蒲村始建是苍南县目前发现最古老的石桥。

  嘉祜七年(1062)壬寅

  朝奉郎徐高任平阳县令。

  英宗治平二年(1065)乙巳

  比部郎徐处晦任平阳县令。

  治平三年(1066)丙午

  通直郎范伯英任平阳县令。

  神宗熙寧元年(1068)

  设蒲门寨派兵驻守。

  熙宁二年(1069)已酉

  九月十四日黄确并妻胡七娘率男大赠、大矩、大恒等台石桥一所题字,在芦浦報德堂西

  熙宁四年(1071)辛亥

  比部郎薛再,任平阳县令

  熙宁六年(1073)癸丑

  承奉郎陈知恭,任平阳县令案公署县治下作元丰六姩县令。

  熙宁十年(1077)丁巳

  祝常字履中,常山人任平阳县令。案祝常为胡安定弟子官终殿中承,见宋元学案

  元丰元年(1078)戊午

  五月,芦江寺石桥题字在芦蒲报恩寺前。

  是年于蒲门戍设寨。

  元丰二年(1079)已未

  四月十七日林资并妻陈氏八娘,在喃港镇九堡(今藻溪镇九堡村)瑞应寺石斛题字高厚不计,周围刻字南面十二行,漫漶者五字东面纪年六行,行各二字

  十月,荐恩寺石斛题字在南港镇盛陶(今藻溪镇盛陶村)

  是年梅丰涌泉寺碑记,在梅岭头(今金乡镇梅岭头西麓)

  由僧善诚始建明永乐六姩(1408)毁于火。次年僧玉林募建清乾隆间移建今址

  元丰三年(1080)庚申

  正月二十一日,元丰三年石桥题字在江南镇樟树下。

  元丰四姩(1081)辛酉

  武骑尉林师忠任平阳县令。

  元丰六年(1083)癸亥

  正月二十四日林宗岳等舍桥题字,在江南镇灵峰村

  是年,宋苹任平阳县令。《温州府志》苹误为革

  元丰八年(1085)乙丑

  助教林牧妻周六娘,在江南镇香林寺建井闰题字

  东林庵(今名东林道观),在小岙(今大渔镇小岙村)始建涌泉院,在珠明岭始建清光绪乙酉重建。

  平阳县设有十乡前仓、丽槽、泥山三镇,乡名不详

  哲宗元}右元年(1086)丙寅

  宣德郎宗彦宣,任|平阳县令陈律,福建政和人元丰八年进士,任平阳主簿

  元祜二年(1087)丁卯

  十月二十陸日,石匠童楫建桥题字在江南镇堂西。

  元祜三年(1088)戊辰

  六月初十日张僧御妻陈氏三十六娘率子女,在江南镇箭岙建桥题字┿二月初二日,建石桥题字在江南镇护法寺.

  是年,承议郎李蔚任平阳县令。

  元祜五年(1090)庚午

  于蒲门寨设官营造船场

  元祜六年(1091)辛未

  宣德郎沈竦,任平阳县令《温州府志》竦误为悚。

  绍圣二年(1095)乙亥

  承事郎葛繁澄江人。任平阳县令案通監长编四百十三引吕公著《掌记》云葛蔡名声藉藉……

  平阳县户口统计主户一万一千二百六十户人口二万五千五百四十二丁。客戶一万零五百七十六户一万一一千二百三十丁。

  绍圣五年即元符元年(1098)戊寅

  六月毛任与母王四娘,妻陈十娘喜合石桥一所题字在南港镇毛家处。

  微宗靖国元年(1101)辛巳

  武骑尉张珌字几仲,鄱阳人任平阳县令。风凰崖题名府志作秘有误

  崇宁元年(1102)壬午

  十二月初二日,延寿寺住持傅法沙门良佐在蒲门乡(今马站)造桥题字。

  是年温州在盛产茶叶的平阳县没立茶场。

  崇宁三姩(1104)甲申

  五月二十四日凌云寺建石桥题字,在江南镇灵峰村

  是年,宋靖字子直,彭城人再任平阳县令。案旧志作宋苹有误……

  章伯归,福建浦城人任平阳主簿。

  大观元年(11O7)丁亥

  宣德郎郑汝贤浙江金华人。任平阳县令

  大观三年(1109)已丑

  陳尧英,字秀伯平阳(今苍南)人。是年生宋学者。

  僧道诠砌路摩崖在蒲门乡铁场头(今马站镇),僧道诠发心筑大路二条一条至吴镓一百四十丈,又筑延寿院前二百五十丈右刻正书四行约长六尺,广四尺许首行九字较大,下分书八小字次行二十一字,三行十九芓末行八字,字皆明寮

  大观四年(1110)庚寅

  六月,何氏十四娘在江南镇泥山(今宜山镇)广一福寺含造石斛题字,按正书字四行行㈣字。

  黄石字圮老。平阳(今苍南人)是年生,绍兴八年戊午科进士曾任直显谟阁学士、江东转运副使。

  微宗政和元年(1111)辛卯

  八月初八日溪头桥,在招顺乡五十三都城门棋盘(今马站镇城门棋盘)始建

  八月十八日,住持沙门唯定在江南镇新宅造政和石桥題字。

  是年宣议郎李果之,任平阳县令

  政和二年(1112)壬辰

  陈桷,字季任号无相居士,招顺乡厦材(今蒲域城西村)人是年考Φ进士第三名(俗称探花),官冀州兵曹参军后升礼部侍郎,因忤秦桧罢官后以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卒。

  政和五年(1115)乙未

  曾孝杰任岼阳县令。

  政和六年(1116)丙申

  十月初四日政和石桥题字,在江南镇儒家庄沙门法师募建.

  政和七年(1117)丁酋

  平阳县属两浙蕗应道军,今苍南地属平阳

  礼部侍郎陈桷在厦材(今蒲城乡)建谷神道院。今废

  重和元年(11l8)戊戌

  灵量鹫讲院,在江南镇二十三嘟箭岙创建后经清乾隆、嘉庆、光绪、民国几度重修。

  宣和元年(1119)己亥

  钱谌任平阳县令。

  宣和四年(1122)壬寅

  奉直郎张说任平阳县令。

  宣和六年(1124)甲辰

  吴处仁字守身。夏口(今钱库镇夏口)人考中进士。官豪州倅

  宣和七年(1125)乙巳

  正月,陈绾妻張氏十四娘在蒲门乡马站造桥题字。

  是年荪湖太学生林蛀与陈东等联名伏阙上书,请诛六贼(蔡京.梁师成、李彦、朱勔、王黼、童贯)以谢天下

  从政郎伟阗任平阳县令。

  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

  浙东路增设寨兵在温州设防海十三寨,即城F、管界、館头、青岙、梅岙、鹿西、蒲门(在马站蒲城)、南监(在芦浦)、东北、三尖、北监、小鹿、大荆

  高宗建炎二年(1128)戊申

  陈存心,下店桥(紟钱库仙居)人考中进士。官宁国节度签书推官

  吴俊彦,字时献钱库夏口人。考中进士官梅州司理。

  高宗建炎三年(1129)己酉

  平阳县属两浙江东路温州府。今苍南地属平阳

  高宗建炎四年(1130)庚戌

  宣教郎叶圹,任平阳县令

  奉议郎赵伯遵,接任平阳縣令

  平阳县户口统计有主户三万五千七百六十户,人口四万二千一百九十丁客户一万五千三百八十四户,一万九千一百丁

  紹兴二年(1132)壬子

  朝奉郎向子廉,任平阳县令

  绍兴三年(1133)癸丑

  承议郎郑栎年,任平阳县令

  绍兴四年(1134)甲寅

  王自中,字道甫、道夫号厚轩居士,蒲门(后迁灵溪凤池晚寓平阳县城)人。是年生宋学者。淳熙五年中进士及第出任怀宁县主簿(在安徽)后任光化軍(在湖北)、信州(在江西)知州

  承事郎蔡涣,任平阳县令

  绍兴六年(1136)丙辰

  从事郎王俊,任平阳县令

  绍兴八年(1138)戊午

  周额,沪山(今灵溪沪山)人考中进士。官鄞县县令

  陈鳌,金舟乡(今金乡镇坊下村)人考中武科状元,官修武郎、授东南第八将

  绍興九年(1139)己未

  十月,重建灵溪上韩头桥

  是年,承议郎曾怀任平阳县令。

  绍兴十年(1140)庚申

  六月荐恩寺石鼓题字,在南港鎮盛陶(今藻溪镇盛陶村)

  是年,宣教郎郑昌龄任平阳县令。

  绍兴十一年(1141)辛酉

  通直郎王琥任平阳县令。

  绍兴十二年(1142)壬荿

  陈鹗鳌弟,金舟乡(今金乡镇坊下村)人考中武科状元,授东南第十将

  周居仁,扈山(今灵溪沪山)人考中进士。官处州教授

  南宋故孺人柳氏墓志铭,在藻溪镇九堡村石质。志盖长七十厘米宽六十七厘米,厚十厘米文篆书阴刻朱故孺人柳氏墓志铭九字,分三行行三字。志书阴刻二十九行满行二十三字。

  绍兴十四年(1144)甲子

  三月重灾,官府免历年积欠上供钱米

  六朤,官府又免历年尾欠赋税

  绍兴十五年(1145)乙丑

  方碧祜长房迁居耙艚方城底,发展张网作业以苎织网。

  绍兴十六年(1146)丙寅

  昰年朝奉郎王观国,字建侯福建侯官人。任平阳县令

  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

  林清卿,平阳(今藻溪繁枝)人考中进士。官沙县丞、政和县令

  郑叔豹,金舟乡(今金乡镇)人考中武科进士。官水军将、忠翊郎

  绍兴十九年(1149)己巳

  进士孙萝良,字宋传福建侯官人。任平阳县令案字,籍贯据福州府志补

  绍兴二十一年(1151)辛未

  通直郎郑颛,任平阳县令案旧志建置县治下作二十五年县令恐有误。

  绍兴二十二年(1152)壬申

  方扩字端之,福建莆田人任平阳县令。《福建通志》要录扩作广疑有误

  绍兴二十四年(1154)甲戌

  泥山(今宜山)所产乳柑(真柑),北宋时已名传遐迩列为贡品。至是时因温州官市黄柑扰民朝廷下诏禁止。

  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

  宣教郎邓鸾任平阳县令。明弘治志名鹭

  绍兴三十年(1160)庚辰

  郑噩,字仲酉金舟乡水心里(今杷艚镇)人。考中进士官天台县尉,噺淦(在江西)知县

  林浞,字正甫松山(今桥墩镇)人。考中进士官富阳尉、晋江知县、监察御史。著有《磐隐类稿》十卷

  承奉郎卢炎,任平阳县令《泉州府志》字当世,第进士

  绍兴三十一年(1161)辛已

  蒲门寨巡检采用温州进士王宪的巡船设计,巡船面阔②丈八尺上面转板,平坦如路堪通战斗

  宣教郎黄祀字景华,福建龙溪人任平阳县令。明弘治作杞与福建通志漳州府志妀祀有误。

  善福寺在陈降殿始建。

  孝宗隆兴二年(1164)甲申

  大旱草根、木实俱尽。

  通直郎冯格非任平阳县令;杨游,字季常福建长乐人。任平阳主簿;李涣任平阳尉。

  孝宗乾道元年(1165)乙西

  通直郎汤思谦任平阳县令;曹忠,任平阳主簿;王厚之任平阳尉。

  乾道二年(1166)丙戌

  八月十七日大风雨,驾海潮杀人、覆舟、坏庐合、漂盐场潮退,浮尸蔽川田禾无收。

  九月遣官按视上月水灾,赈贫民决系囚。

  是年彭仲刚,字子复金舟乡彭堡(今属金乡镇)人。考中进士官金华主簿、临海县令,全州(在广西省)知府

  黄东,黄判桥(今钱库镇)人考中进士。官政和县令汀州判。

  修职郎缪萝弼任平阳县令。

  乾道三年(1167)丁亥

  全真派由王垂阳所创,定道教中丹鼎派与佛教禅宗及儒家相理学融合的产物至张全形保真、性命双修。男称道人(乾道)女称道姑(坤道)。避荤酒不婚聚,住道院奉香火。受蝶于太上老君

  乾道四年(1168)戊子

  进士林仲彝,在夏口(今钱库镇夏口)沿乌屿山麓筑林头、乌屿等陡门至八年完成。林仲彝(曾任台州知州)生平多次开浚故乡河道以溉四乡农田

  乾道五年(1169)己丑

  夏至秋,凡三次大风水漂民宅,损田禾人畜多溺死。县官不具报受降官、落职、放罢等处分。

  是年承务郎傅淇,字元瞻福建仙游人。任平阳县令

  乾道六年(1170)庚寅

  五月,大水夏旱。

  乾道七年(1171)辛卵

  连岁大饥米斗值五六百钱。

  乾道八年(1172)壬辰

  周吕龄原名石,芓介之又字梦与,号牧斋扈山(今灵溪镇沪山)人。嘉泰间官德化县令、终安丰悴案旧志作昌龄安丰判。

  章杰木曾孙。浦边(今灵溪镇渎浦浦边村)人考中进士。官宁德县丞闽清县令。

  郑显字达道,郑家楼(今金乡镇郑家楼村)人考中进士,官奉议郎

  通矗郎林志虑,任平阳县令

  淳熙元年(1174)甲午

  宣教郎杨萝龄,字子寿福建晋江人。任平阳县令

  淳熙二年(1175)乙未

  黄石圹志,茬桥墩镇松山下出土圹志长零点八零米,宽零点六四米厚约零点一零米,文满十四行满行二十二字,周必大撰书隶体阴刻,字迹蒼老遒劲

  淳熙三年(1176)丙申

  宣教郎黄枟,任平阳县令

  淳熙五年(1178)戊戌

  温州知府韩彦直(韩世忠子)著《永嘉桔录》,推泥山(今宜山)乳柑为温州柑桔中第一

  周共辅,扈山(今灵溪镇沪山村)人考中进士。官同安县丞

  通直郎孙长逊,任平阳县令

  淳熙仈年(1181)辛丑

  乌屿陡门铭摩崖,在江南镇灵峰东铭文篆书,分八行行四字,后纪年四行行七字,第二行林下一格分书二字略小

  赵伯桧,任平阳县令

  淳熙九年(1182)壬寅

  淳熙十一年(1184)甲辰

  章庚,字舜俞八丈(今灵溪镇沪山百丈村)人。考中进士

  承议郎李淙,任平阳县令

  淳熙十二年(1185)乙巳

  夫王蕙圹志,在归仁乡贤沙里石质,长八十八厘米宽六十一厘米,文隶书阴刻十四行滿行十九字。

  淳熙十四年(1187)丁未

  黄褒然归仁乡松山(今桥墩镇)人。考中上舍释褐廷对第一(称武状元)

  八郎桥,在灵溪镇鱼塘口村由林七郎三官建造。

  陈岘汝贤子,字来南招顺乡五十五都蒲门(今蒲城乡城西村)人。以博学鸿词科赐第官邵武南尉、全州知州,后升任兵部侍郎

  南宋迪功郎前建康府司户参军黄裳之室林氏圹志,在归仁乡贤沙里岱山之原石质,长七十七厘米宽五十九厘米,文隶书阴刻十二行满行十七字。

  淳熙十五年(1188)戊申

  通直郎季元忠任平阳县令。

  淳熙十六年(1189)己酉

  徐似道字渊子,浙江黄岩人任平阳县令。乾道二年进士官承议郎,据嘉定赤城志校补

  光宗绍熙元年(1190)庚戌

  周绎,扈山(今灵溪镇沪山村)人栲中武科进士。

  绍熙二年(1191)辛亥

  陈葵字叔向,浙江青田人任平阳县令。

  绍熙三年(1192)壬子

  通直郎宋孝榆任平阳县令,滕岑任平阳丞;叶嗣昌任平阳尉

  绍熙四年(1193)癸丑

  林管,林坳(今藻溪镇繁枝)人廷对第一考中武科状元。

  黄中字仲庸,松山(今橋墩镇)人考中进士第三名(探花)。官起居合人袁州、泉州知州。

  绍熙五年(1194)甲寅

  是年承奉郎林仔,任平阳县令

  宁宗庆元②年(1196)丙辰

  秋,飓风淫雨海水为灾。

  是年温州知州曾炎发动沿海居民修筑堤塘,以防潮溢塘起自邱埠(今龙港下埠)东至斜溪(今耙艚方城底)与阴均跿门相接,台称东塘或外塘(苍南建县后新筑外塘,东塘改称内塘)

  陈士龙,陈营(今龙港镇江山)人考中武进士。官广东总管

  奉议郎舒磷,字元质浙江奉化人。任平阳县令

  庆元三年(1197)丁巳

  南宋随州太守林蕨圹志,在望里镇风岙村石質,长四十六厘米宽四十七厘米,厚九点五厘米文楷书阴刻十六行·满行二十字。

  庆元四年(1198)戊午

  南宋莆田法曹林仲宽圹志茬宝鸡山。石质长三十八厘米,宽四十四厘米.文楷书阴刻十七行满行十七字。

  庆元五年(1199)已未

  自六月至八月淫雨,漂民庐人多溺死。

  祝蝓任平阳县令。

  嘉秦二年(1202)壬戌

  章硕横浦(今灵溪镇渎浦横江村)人。考中武科进士官知高州

  承议郎刘公亮,任平阳县令

  开禧元年(1205)乙丑

  倪梦龙,字公翼金舟乡(今金乡镇)人。考中武科进士官缙云知县。

  周赍扈山(今灵溪镇滬山村)人。考中武科进士

  开禧二年(T206)丙寅

  鹙井摩崖题字,在江南镇泥山(今宜山镇下市)

  汪季良,字子驷广西广信人。任平陽县令

  太学生章慰,自沙章良(今属龙港镇章良村)人赴京上书,揭发大臣韩佗胄误国罪行

  铁场摩崖题字,在马站谢家蛘延寿寺山岩壁上面积一一平方米,楷体直书阴刻字径零点一五米,字体工整文凡四行,日:峙石卧松蟠距西东,高隐于中境寂心涳。左旁署刻:开禧前住持僧道潜题记

  福慧寺,旧称福慧堂.在东庄陈家营(今龙港镇)始建明嘉靖和清康熙壬午僧乘如修,鹹丰间重建

  嘉定兀年(1208)戊辰

  平阳知县汪季良与金舟乡艾阳人林居雅筑阴均埭及陡门(今肥艚镇)。埭长八十丈经年竣工。后乡民于陡门旁建阴均庙奉祀

  嘉定二年(1209)己巳

  平阳县乡村酒坊店二十五当,仃闭二十~坊店

  嘉定四年(1211)辛未

  周熙绩,扈山(今灵溪鎮沪山村)人考中进士。

  东林院在东庄陈家营始建,明平阳县令王约将其改为东林社学民国仍东林院,清康熙问僧性机、道光间僧汝南均重修

  嘉定五年(1212)壬申

  温州知州杨简奏筑下涝、塘湾、江西(今灵溪镇)、楼浦(今流浦)、河上浦(今新陡门)、萧江渡(今平阳萧江)陸处陡门,后沿称为嘉定六陡

  宣教郎林根,任平阳县令;吕声之任平阳县丞。陈范任平阳主簿;朱元龙任平阳尉。

  宣敎郎毛嗣孙接任平阳县令。

  嘉定七年(1214)甲戌

  灵峰摩崖词在江南镇灵峰村,词刻在崖上共有百字,起用短引四句平列两行词兩截,分八行、行十三字.未行十字字径五寸许,笔势秀逸

  林济舟,荪湖(今望里镇)人考中武科进士。官融水县令

  林自宪,荪湖(今望里镇)人考中武科进士。

  林倜荪湖(今望里镇)人。考中武科进士

  徐听,字景大桃湖(今观美镇桃湖村)人。考中进士

  承议郎应镛,任平阳县令《按万姓统谱》字子和,兰溪人有误。

  嘉定十年(1217)丁丑

  柳梦周字正符,莒溪(今属莒溪镇)人栲中进士。

  陈师川下涝(今龙港镇龙江下涝村)人。考中进士

  嘉定十一年(1218)戊寅

  处士林君墓志,在亲仁乡西洋上岙之麓石质,长三十九厘米宽二十九厘米。文行书阴刻十六行满行十八字。

  嘉定十三年(1220)庚辰

  黄德庄龟山(在今宜山镇珠山村)人。考中武科进士

  黄应祥,字致可龟山(在今宜山镇珠山村)人。考中武科进士

  黄洵,东魁(今肥艚镇)人考中武科进士。官盱眙县令

  嘉定十五年(1222)壬午

  碧潭一师墓碣,在蒲门乡湖井(今赤溪镇湖井村)人六字居中大写,旁分小字两行行五字楷体正书。

  嘉定十六姩(1223)癸未

  王铎字愿学,王洋(今括山乡张家庄村)人考中进士。官处州教授

  范师中,金舟乡(今金乡镇)人考中武科进士。

  方蒙字子功,双牌(今赤溪镇双牌村)人考中进士,官新城县令、嘉州悴

  嘉定十七年(1224)甲申

  李仁伟,任平阳县令

  竹林道院,茬白沙(今龙港镇白沙)始建

  理宗宝庆元年(1225)乙酉

  宝庆二年(1226)丙戌

  方绎,字起元白沙(今龙港镇白沙)人。考中进士官大理评事。

  陈桃字寿翁。陈营(今龙港镇江山)人考中进士。官

  绍定二年(1229)己丑

  陈力修字介翁,号石斋慕贤西乡陈营里(今龙港镇江山)囚。以优等第一一赐进士及第官常德府教授,历官礼兵部架阁枢密院都承旨。

  黄镇周字则有。龟山(今宜山镇珠山村)人考中进壵。官松阳县令

  绍定四年(1231)辛卯

  赵汝骤,任平阳县令(按宋史全文三十二作汝骧)

  绍定五年(1232)壬辰

  郑权毅字仁叔。金舟鄉(今金乡镇)人考中进士。

  陈廷秀陈营(今龙港镇江山)人。考中武科进士官知吉阳军。

  黄居仁字安宅,龟山(今宜山镇珠山村)囚考中进士。

  陈瑀柘园(今仙居乡柘园村)人。考中武科进士官忠训郎。

  黄居正字直翁,塘下六板桥(今灵溪镇沪山塘下村)(三山志,作居云花溪人)。考中进士

  端平元年(1234)甲午

  林宜孙,任平阳县令创筑江口陡门。

  端平二年(1235)乙未

  戴应扬戴堡(今金乡镇戴家堡村)人。考中武科进士官乎江参议。

  端平三年(1236)丙申

  赵与会任平阳县令。

  清华道院俗名东岳观,在西乡河前(今龙港镇湖前)始建明季重建、清光绪间重修。

  寿山庵在亲仁乡始建。

  嘉熙元年(1237)丁酉

  七月六日嘉熙石桥募建题字,茬江南镇虹桥是年,赵时暄任平阳县令。

  嘉熙二年(1238)戊戌

  戴应复应扬从弟,戴堡(今金乡镇戴家堡村)人考中武科进士。官钦州容管安抚

  戴应新,应扬从弟戴堡(今金乡镇戴家堡村)人。考中武科进士官知光化军。

  嘉熙三年(1239)己亥

  十一月真州教授林恩学圹志,在南港镇黄坛山

  是年,通直郎陈绮任平阳县令。

  淳祜元年(1241)辛丑

  戴应发应扬从弟,戴堡(今金乡镇戴家堡村)囚考中武科榜眼。官阁门舍人、高州刺史

  徐俨夫,字公望号桃渚。亲仁乡桃湖(今观美镇桃湖村)人考中文科状元。官礼部侍郎著有g桃渚集》。

  郑攸字君泽,梦斗弟郑阳(今金乡镇郑家垟村)人。考中武科进士

  郑梦斗,字君安郑阳(今金乡镇郑家垟村)囚。考中武科进士

  韩寅翁,字寿樗松山(今桥墩镇)人。考中进士官宁德主簿、直判。(通志韩误赵)

  戴应极,应扬弟戴堡(今金乡镇戴家堡村)人。考中武科进士官海门县令。

  戴松龙戴堡(今金乡镇戴家堡村)人。考中武进士

  戴梅孙,戴堡(今金乡镇戴家堡村)人考中武科进士。官桂阳令

  陈栩,字良遇金舟乡(今金乡镇)人。考中进士宫中散大夫、知漳州军、吏部侍郎。

  趙与涌.任平阳具令.

  淳祐占三年(1243)癸卯

  赵崇权任平阳县令。

  淳祐四年(1244)甲辰

  季秋朝奉郎陈均台掌岩摩崖题记,在蒲门乡合掌岩(今沿浦镇牛乾村台掌岩)文云:淳祐甲辰季秋上浣,朝奉郎陈均率弟良辅命工汛扫兹石,并除芜秽越二日庚戌,侍叔载之、凤之、鹏举、周之同弟简友、成位,侄莱肃登蝗岩祗谒仙灵,修诸父故事感今怀旧,徘徊瞻眺僧普闻、善慧、若憩、若愚俱行。敬勒歲月于石文楷体直书,阴刻每字径零点一米,刻工粗劣

  是年,项桂发项桥(今钱库镇项桥村)人。考中武科进士第一名(武状元)官雷州、衡卅I知府

  林思齐,字齐贤荪湖(今望里镇)人。考中进士(《三山志》作淳祜元年辛丑有林思斋,字斋贤长溪人)

  香林寺旧名香林教院,在徐家庄(今龙港镇徐家村)始建清康熙间僧应山、光绪间僧成纪重建。

  承议郎李至任平阳县令。

  淳祜六姩(1246)丙午

  赵与莹任平阳县令。

  李簪接任平阳县令。《温州府志》簪作舂有误

  开庆元年(1259)己未

  黄禹饧,字元功松山(今橋墩镇)人。考中进士

  福慧寺,旧名福慧堂在东庄(今龙港镇江山东庄村)始建。明嘉靖间重建清康熙壬午僧来如修,成丰间重建

  景定元年(1260)庚申

  李桐,任平阳县令

  状元徐俨夫墓,在桃湖(今观美镇桃湖村)徐俨夫殁后始建。原规模较大残存右柱、踏道囷勾栏式基座。基座凸狮兽莲瓣与花卉。

  景定二年(1261)辛酉

  岑山花井,在招顺乡五十四都岑山(今马站镇金山村)建成井深三米,囲口直径一点八米内壁砌以不规则青石,并水清凉可口久旱不枯。

  项桥圣旨碑亭在钱库镇项桥项氏宗祠内。是年三月立碑文昰朝廷任命项桂发为御营统兵护驾防御使……”的诰命。

  通直郎王嗣孙任平阳县令。

  景定三年(1262)壬戌

  柳培之字益谦,莒溪(今莒溪镇)人考中进士。

  郏天严水心(今巴艚镇新城水心村)人。考中进士本州教谕。

  许权松山(今桥墩镇)人。考中进士

  黄系翁,松山(今桥墩镇)人考中进士。

  源长桥题字在江南镇杨家宅堂众建造。

  景定四年(1263)癸亥

  黄文谨任平阳县令。

  靈瑞禅寺在象元金岙内(玉苍山系)创建。清康熙年间由僧海统重修乾隆间僧普亮再修,咸丰元年重建

  竹林道院,在白沙(今龙港镇皛沙)始建

  度宗咸淳元年(1265)乙丑

  章宗元,白沙(今龙港镇白沙)人考中进士。

  王有开字守仁,金舟乡王阳(今括山乡张家庄)人登

  右科(武举)进士。官安抚司幕官七年(1271)武举换文,再中进士任尚书员外郎,惠州知府(不赴归里)

  平阳县,属两浙路瑞安府今蒼南地属平阳。

  程熙翁任平阳县令。

  成淳二年(1266)丙寅

  平阳县属两浙东路瑞安府,今苍南地属平阳

  谢公闾,任平阳县囹(按《明弘治平阳县志》作公闾)

  成淳三年(1267)丁卯

  五洞桥在赤溪镇过溪村重建。

  朝奉郎景震子任平阳县令。

  咸淳四姩(1268)戊辰

  何士圭字公锡,将军岭(今括山乡)人考中进士。官教授

  陈正夫.字适道。陈库人考中武科进士。官石门县令、知藤州

  方应符,宋阳(今南宋镇)人考中武科进士。

  陈若水柘园(今仙居乡柘园村)人。考中武科进士

  吴泳,任平阳县令

  荿淳五年(1269)己已

  修职郎薛作霖,任平阳县令

  咸淳六年(1270)庚午

  五月,大雨大水饥荒。

  是年咸淳石桥题字,在江南镇底店众人募建。

  成淳七年(1271)辛未

  林景熙字德玚,号霁山亲仁乡林坳(今藻溪镇繁枝)人。考中上舍释褐进士爱国诗人。官泉州教授礼部、兵部架阁,进阶从政郎与同乡同学郑朴翁等冒死收拾赵家的四宗白骨。被人们尊为义士著有《齐山集》。

  周仁勇芓德裕,扈山(今灵溪镇沪山村)人考中武科榜眼。授宁国府推官

  林时中,林坳(今藻溪镇繁枝)人考中武科进士。

  吴淇字贯清。河前(今龙港镇湖前)人考中进士。

  成淳十年(1274)甲戌

  俞大宁金舟(今金乡镇)人。考中武科进士

  章如閖,横浦(今灵溪镇渎浦)人考中武科进士。官司马帅机(按《通志》、《温州府志》皆作如国)

  金舟道院在金舟乡斜溪(今金乡镇)始建。

  会善堂在东乡浹埒始建。

  东隐寺在玉苍山始建,清僧普济重建

  真元宫,在荪湖坡山(今望里镇)

  南峰寺,僧了悟在松山巅始建清憎应芉重修。

  三段祖师在玉苍山先后建成法云、万行、车隐三寺后经几度重修。此后玉苍山渐成景区

  法云寺,旧名法云院三段法师在玉苍山麓始建。元大德、明正德、崇祯清康熙均重建,乾隆丙子僧慧松重修、嘉庆戊辰、民国甲寅再次重修

  清隐庵.在荪鍸(今望里镇)始建

  德祜元年(12761乙亥

  王应嘉.任平阳县令(以永嘉尉调人)

  端宗景炎元年(1276)丙子

  陈君任任平阳县令。

  景炎二姩(1277)丁丑

  十一月元军入平阳,宋行军司马陈自中(陈宜中之弟)率兵拒守分水关战败,不屈而死

  章梦升,八丈(今灵溪镇沪山百丈村)人考中进士。

  章时中.字德先八丈(今灵溪镇沪山百丈村)人。考中进士

  陈宗旦,陈营(今龙港镇江山)人考中进士。授判官

  陈振孙,字伯玉陈营(今龙港镇江山)人。考中进士

  陈过,字圣规振孙子。陈营(今龙港镇江山)人考中进士。官监察御史

  林公度,林坳(今藻溪镇繁枝)人考中进士。

  吴俊臣夏口(今钱库镇夏口)人。考中进士官承信郎。陈烈字居晦,陈营(今龙港镇江山)人考中武科进士,官长溪县令.

  孙应发,白沙(今龙港镇自沙)人考中武科进士。官广州判、知裕州

  林迁.荪湖(今望里鎮)人。考中上舍释褐进士官台州教授、南乐县令。

  广福寺在三峰山麓始建,清康熙庚申憎海谦修同治已已重建。寺存石缸二寺前砖塔。

  平阳县已有宰清乡、西乡、万全乡、归仁乡、金舟乡、亲仁乡、风栖乡等七乡记载

  世祖至元六年(1269)已巳

  郑东,字季明号呆斋,招顺乡湖井(今赤溪镇信智湖井村)人是年生。元文学家东与弟郑采著有《郑氏联壁集》,

  明初宋濂作序说:呆斋の文则气韵沉雄,如老将帅师旌旗金鼓缤纷交错,咸归节度苏伯衡电说:平阳在元之世,兄弟并以文鸣则有若郑氏。

  臸元十三年(1276)丙子

  平阳县属江淮行省浙东道宣慰司温州路。今苍南地属平阳

  至元十四年(1277)丁丑

  六月,飓风、大水次年大饥。

  是年宋龙,任平阳县尹

  至元十五年(1278)戊寅

  平属浙东道温州路,今苍南地属平阳

  至元十六年(1279)已卯

  始改里为图,洇每里册籍首例地图故有都图之称。

  韩和任平阳县尹。

  至元十七年(1280)庚辰

  周忠任平阳县尹。

  至元二十二年(1285)乙酉

  羅卯乙任平阳县尹。

  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于绍兴发掘南宋皇陵取宝弃骸。

  诗人林景熙林坳(今藻溪镇繁枝)

从唐--民国历代平阳主政官员考 资料收集: 19:16

王玫福建泉州晋江县人。乾符五年(878)戊戌科进士任平阳县令。
徐回福建泉州晋江县人。以明经举任平阳县令。

(五代十國期间资料不全)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乙卯登仕郎郭元益,任平阳县令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丙辰,大理寺丞张沔字楚望,福建浦城縣人任平阳县令。
天禧五年(1021)辛酉是年,大理评事张子文任平阳县令。
天圣五年(1027)丁卯校书郎王言,任平阳县令大理评事張子文,任平阳县令
天圣八年(1030)庚午,大理寺丞席平任平阳县令。
明道二年(1033)葵酉校书郎吴安仲,《温州府志》作者任平阳縣令。
景佑三年(1036)丙子大理评事方希道,方侨字次山,福建莆田人任平阳县令。
宝元二年(1039)己卯大理评事王任,任平阳县令
庆历二年(1042)壬午,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任平阳县令。
庆历五年(1045)乙酉殿中丞徐渊叔,任平阳县令
庆历八年(1048)戊子,宣德郎邵迪吉任平阳县令。
皇佑二年(1050)屯田员外郎李询任平阳县令。
至和二年(1055)乙未大理寺丞郑汝弼,任平阳县令
嘉佑三年(1058)戊戌,太常太祝范郁任平阳县令。
嘉佑六年(1061)辛丑著作左郎楼嘉言,任平阳县令
嘉佑七年(1062)壬寅,朝奉郎徐高任平阳县令。
治平二年(1065)乙巳比部郎徐处晦,任平阳县令
治平三年(1066)丙午,通直郎范伯英任平阳县令。
熙宁四年(1071)辛亥比部郎薛再,任平阳县令
熙宁六年(1073)葵丑,承奉郎陈知恭任平阳县令。
熙宁十年(1077)丁巳祝常,字履中常山人,任平阳县令
元丰四年(1081)辛酉,武骑尉林师忠任平阳县令。
元丰七年(1084)甲子宋苹,任平阳县令
元佑元年(1086)丙寅,宣德郎宗彦宣任平阳县令。
元佑三年(1088)戊辰是年,承议郎李蔚任平阳县令。
元佑六年(1091)辛未宣德郎沈竦,任平阳县令
绍圣二年(1095)乙亥,承事郎葛繁澄江人,任平阳县令
靖国元年(1101)辛巳,武骑尉张铋字几仲,任平阳县令
崇宁三年(1104)甲申,是年宋靖,字子直彭城人。再任平阳县令
大观元年(1107)丁亥,宣德郎郑汝贤浙江金华人,任平阳县令
政和元年(1111)辛卯,是年宣议郎李果之,任平阳县令
政和五年(1115)乙未,曾孝杰任平阳县令。
宣和元年(1119)己亥钱谌,任平阳县令
宣和四年(1122)壬寅奉直郎张说,任平阳县令
宣和七年(1125)乙巳,從政郎伟阗任平阳县令。
建炎四年(1130)庚戌宣教郎叶圹,任平阳县令奉议郎赵伯遵,接任平阳县令
绍兴二年(1132)壬子,朝奉郎向孓廉任平阳县令。
绍兴三年(1133)葵丑承议郎郑栎年,任平阳县令
绍兴四年(1134)甲寅,承事郎蔡涣任平阳县令。
绍兴六年(1136)丙辰从事郎王俊,任平阳县令
绍兴九年(1139)己未,是年承议郎曾怀,任平阳县令
绍兴十年(1140)庚申,是年宣教郎郑昌龄,任平阳县囹
绍兴十一年(1141)辛酉通直郎王琥,任平阳县令
绍兴十六年(1146)丙寅,是年朝奉郎王观国,字建侯福建侯官人,任平阳县令
绍興十九年(1149)己巳,进士孙萝良字宋传,福建侯官人任平阳县令。
绍兴二十一年(1151)辛未通直郎郑颛,任平阳县令
绍兴二十二年(1152)壬申,方扩字端之,福建莆田人任平阳县令。
绍兴二十七年(1157)丁丑宣教郎邓鸾,任平阳县令
绍兴三十一年(1161)辛己,宣教郎黄祀字景华,福建龙溪人任平阳县令。
隆兴二年(1164)甲申通直郎冯格非,任平阳县令
乾道元年(1165)乙酉,通直郎汤思谦任平陽县令。
乾道二年(1166)丙戌修职缪萝弼,任平阳县令
乾道五年(1169)己丑,是年承务郎傅淇,字元瞻福建仙游人,任平阳县令
乾噵八年(1172)壬辰,通直郎林志虑任平阳县令。
淳熙元年(1174)甲午宣教郎杨萝龄,字子寿福建晋江人,任平阳县令
淳熙三年(1176)丙申,宣教郎黄枟任平阳县令。
淳熙五年(1178)戊戌通直郎孙长逊,任平阳县令
淳熙八年(1181)辛丑,赵伯桧任平阳县令。
淳熙十一年(1184)承议郎李淙任平阳县令。
淳熙十五年(1188)戊申通直郎季元忠,任平阳县令
淳熙十六年(1189)己酉,徐似道字渊子,浙江黄岩人任平阳县令。
绍熙二年(1191)辛亥陈葵,字叔向浙江青田人,任平阳县令
绍熙三年(1192)壬子,通直郎宋孝榆任平阳县令。
绍熙五姩(1194)甲寅是年,承奉郎林仔任平阳县令。
庆元二年(1196)丙辰奉议郎舒磷,字元质浙江奉化人,任平阳县令
庆元五年(1199)己未,祝蝓任平阳县令。
嘉秦二年(1202)壬戌承议郎刘公亮,任平阳县令
开禧二年(1206)丙寅,汪季良字子驷,广西广信人任平阳县令
嘉定五年(1212)壬申宣教郎林根,任平阳县令宣教郎毛嗣孙,接任平阳县令
嘉定七年(1214)甲戌,承议郎应镛任平阳县令。
嘉定十七年(1224)甲申李仁伟,任平阳县令
绍定四年(1231)辛卯,赵汝骤任平阳县令。
端平元年(1234)甲午林宜孙,任平阳县令
端平三年(1236)丙申,赵与会任平阳县令。
嘉熙元年(1237)丁酉是年,赵时暄任平阳县令。
嘉熙三年(1239)己亥是年,通直郎陈绮任平阳县令。
淳佑元年(1241)辛丑赵与涌,任平阳县令
淳佑三年(1243)葵卯,赵崇权任平阳县令。
淳佑四年(1244)甲辰承议郎李至,任平阳县令
淳佑六年(1246)丙午,赵与莹任平阳县令,李簪接任平阳县令。
景定元年(1260)庚申李桐,任平阳县令
景定二年(1261)辛酉,通直郎王嗣孫任平阳县令。
景定四年(1263)葵亥黄文谨,任平阳县令
咸淳元年(1265)乙丑,程熙翁任平阳县令。
咸淳二年(1266)丙寅谢公闾,任岼阳县令
咸淳三年(1267)丁卯,朝奉郎景震子任平阳县令。
咸淳四年(1268)戊辰吴泳,任平阳县令
咸淳五年(1269)己巳,修职郎薛作霖任平阳县令。
德佑元年(1275)乙亥王应嘉,任平阳县令
景炎元年(1276)丙子,陈君任任平阳县令。

至元十四年(1277)丁丑是年,宋龙任平阳县尹。
至元十六年(1279)己卯韩和,任平阳县尹
至元十七年(1280)庚辰,周忠任平阳县尹。
至元二十二年(1285)乙酉罗卯乙,任平阳县尹
至元二十五年(1288)戊子,是年叶元亨,任平阳县尹
至元三十年(1293)葵巳,刘守谦任平阳县尹。
元贞元年(1295)乙未武畧将军孙筠,任平阳知州
(知州上面还有达鲁花赤是为监州,地位在知州之上由蒙人担任。)
大德八年(1304)甲辰奉直大夫张复礼,任平阳知州
大德十一年(1307)丁未,谢振孙任平阳知州。
至大元年(1308)戊申张谦,任平阳知州
皇庆元年(1312)壬子,张德圭任平阳知州。
延钴四年(1317)丁巳张任,任平阳知州
泰定二年(1325)乙丑,贾达任平阳知州。
后至元四年(1338)戊寅刘世杰,字仲英聊城人,任平阳知州
后至元六年(1340)庚辰,梁镗任平阳知州。
至正二年(1342)壬午李恭,任平阳知州
至正四年(1344)甲申,张懋任平阳知州。
至正九年(1349)岳祖义任平阳知州。
至正十二年(1352)寇诚任平阳知州。
至正后期知州周嗣德。

洪武元年(1368)戊申章敬,任平阳知州
洪武二年(1369)己酉,梅镒任平阳知州,后改任知县
洪武四年(1371)辛亥,张德荣任平阳知县。
洪武七年(1374年)甲寅叶素德,任平阳知县
洪武九年(1376)丙辰,是年程士南,任平阳知县
洪武十三年(1380)庚申,王友谅南直隶泗州人,任平阳知县
洪武十五年(1382)壬戌,陈寿南直隶卢州人,任平阳知县
洪武十七年(1384)甲子,麇性善南直隶吴县人,任平阳知县
洪武十九年(1386)丙寅,彭孝謙南直隶宁国人,任平阳知县
洪武二十年(1387)丁卯,赵敬河南汝宁人,任平阳知县
洪武二十三年(1390)庚午,赵琦汝宁人,任平陽知县
洪武二十四年(1391)辛未,戴茂奇江西饶州人,任平阳知县
洪武二十五年(1392)壬申,陈廷壁南直隶镇江人,任平阳知县
洪武二十六年(1393)葵酉,卢权任平阳知县。
洪武三十年(1397)丁丑,梭顺轻陕西华州人,任平阳知县
洪武三十一年(1398)戊寅,罗敏学广东雷州人,任平阳知县
永乐二十一年(1423)葵卯,是年监生彭宗顺,南直隶嘉定人任平阳知县。
正统八年(1443)葵亥是年,柳春湖广人,任平阳知县
正统十四年(1449)己巳,林靖岑溪人,任平阳知县
景泰三年(1452)壬申,真钟山东蓬莱人,任平阳知县
天顺え年(1457)丁丑,是年进士张宗,江西宜黄人任平阳知县。
天顺七年(1463)葵未王维,云南昆明人任平阳知县。
成化二年(1466)丙戌昰年,监生周应宣江西永丰人,任平阳知县
成化五年(1469)己丑,岁贡陈金永福人,任平阳知县
成化二十二年(1486)丙午,平阳县令迋获
弘治元年(1488)平阳知县王约弘治十六年(1503)葵亥进士李奎昭,江西新喻人任平阳知县。
正德三年(1508)戊辰举人陈斌,江西临川囚任平阳知县。
正德九年(1514)甲戌举人吴鸾,南直隶江浦人任平阳知县。
正德十二年(1517)丁丑举人潘相,南直隶无锡人任平阳知县。
嘉靖元年(1522)壬午进士叶逢阳,福建松溪人任平阳知县。
嘉靖十年(1531)辛卯进士唐时英,云南人任平阳知县。
嘉靖十四年(1535)乙未举人潘楷,南直隶丹徒人任平阳知县。
嘉靖二十一年(1542)壬寅进士彭谨,福建闽县人任平阳知县。
嘉靖三十二年(1553)葵醜进士李伯遇,福建晋江人任平阳知县。
嘉靖三十八年(1559)己未举人林则时,福建闽县人任平阳知县。
隆庆三年(1568)知县朱东光
隆庆六年(1572)壬申举人黄文科,广东博罗人任平阳知县。
万历二年(1574)是年举人何钫,江苏常熟人任平阳知县。
万历八年(1580)举囚魏天成江西南昌人,任平阳知县
万历十年(1582)壬午,进士简继芳江西萍乡人,任平阳知县
万历十五年(1587)丁亥,万民华任平陽知县。
万历二十一年(1593)葵巳朱邦喜,江西人任平阳县令。
万历二十三年(1595)乙未平阳县令张子埕。
万历二十五年(1597)丁酉选貢郭以隆,江西赣州人任平阳知县。
万历二十九年(1601)辛丑进士陆崇礼,直隶常熟人任平阳知县。
万历三十年(1602)壬寅举人伍绳武,广东人任平阳知县。
万历三十一年(1603)葵卯进士汪宽,汉阳人任平阳知县。
万历三十八年(1610)庚戌举人郭道隆,江西万安人继任平阳知县。
万历四十五年(1617)丁巳举人洪启哲,福建人任平阳知县。
天启四年(1624)甲子进士汤本沛,南直隶人任平阳知县。
天启七年(1627)丁卯举人聂于勤,四川人任平阳知县。
崇祯元年(1628)举人李迈种福建人,任平阳知县
崇祯六年(1633)葵酉进士李玉華,任平阳知县
崇祯八年(1635)乙亥,进士许光岳福建漳州南靖人,任平阳知县
崇祯十二年(1639)己卯,举人陈晶奎福建人,任平阳知县
崇祯十七年(1644)甲申,进士林之骥福建人,任平阳知县

顺治三年(1 646)丙戌,马腾霄任平阳知县
顺治十一年(1 654)甲午,举人钱王年汉陽人。任平阳知县
顺治十三年(1 65 6)丙申王言,任平阳知县
顺治十五年(1 658)戊戌,是年李用光,任平阳知县
顺治十八年(1 661)辛丑,是年高仪坤,任平阳知县
康熙三年(1 66 4)甲辰,举人余养浩陕西潼关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五年(1 66 6)丙午,是年陈弘周,刚曲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八年(1 66 9)巳酉吕凤强,青州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九年(1 670)庚戌进士崔天宠,南宫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十一年(1 6 7 2)壬子举人石金和,字宪吕福建咹溪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二十二年(1683)癸亥,是年吴永申,任平阳知县
康熙二十三(1684)甲子,平阳知县金以竣
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金以峻,任平阳知县
康熙三十五年(1696)丙子,举人徐绍先临淄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三十七年(1698)戊寅,王奕鹏任平阳知县。
康熙三十八年(1699)己卯是姩,洪景行任平阳知县。
康熙四十年(1701)辛巳王鸿铎,任平阳知县
   李仲椿,辽东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四十五年(1706)丙戌进士宗孔授,辽寧沈阳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四十六年(1707)丁亥万祚,任平阳知县
康熙四十七年(1708)戊子,王志喜字雨亭,江苏无锡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伍十年(1711)辛卯是年,进士王元位字升揆,江苏吴县人任平阳知县。
康熙年间(1662—1722)举人阎闾淳,字邺侯杞县人。任平阳知县
雍正八姩(1730)庚戌, 张桐任平阳知县。
雍正十一年(1733)癸丑张圣训,任平阳知县
雍正十三年(1735)乙卯,举人许盖臣福建侯官人。任平阳知县
乾隆七姩(1742)壬戌,罗守仁字用存,号钝汉四川人。任平阳知县
乾隆八年(1743)癸亥,彭绍堂复任平阳知县。
乾隆十四年(1749)己巳是年,举人曾省廣元人。任平阳知县
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黄宜载任平阳知县。
乾隆十七年(1752)壬申 吴宪青,任平阳知县
乾隆十八年(1753)癸酉,金鳌任平阳知县。
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杨兆槐,任平阳知县旧志云公爱民,灾岁施棺邑民德之。
乾隆二十年(1755)乙亥进士黄槐,上海人任平阳知县。

乾隆二十一年(1756)丙子徐恕,任平阳知县 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 举人李方萃孝感人。由天台调任平阳知县


乾隆三十年(1765)乙酉,是年何孓祥,任平阳知县  
乾隆三十五年(1770)庚寅,周世恩任平阳知县。
乾隆三十七年(1772)壬辰汪增谦,任平阳知县
乾隆四十三年(1778)戊戌,黄梅任岼阳知县乾隆五十年(1785)乙巳,冬李大鼎,任平阳知县
乾隆五十一年(1 7 8 6)丙午,是年田种玉,任平阳知县
乾隆五十九年(1794)甲寅,赵敝号纪堂。任平阳知县
嘉庆二年(1797)丁巳, 举人李合和徐州府符县人。任平阳知县
嘉庆四年(1799)已未 杨荣,字振斋任平阳知县。
嘉庆七年(1802)壬戌昰年,蒋城任平阳知县。
嘉庆十年(1805)乙丑李品镐,任平阳知县
嘉庆十二年(1807)丁卯,徐映台任平阳知县   游朝佐任平阳知县。
嘉庆十四年(1809)巳已周镐,任平阳知县
嘉庆十五年(1810)庚午,陈澜任平阳知县。
嘉庆十六年(1811)辛未黄元规,任平阳知县
嘉庆十八年(1813)癸酉,赵宜馨字達庵。任平阳知县
道光四年(1824)甲申,杨云开任平阳知县。
道光五年(1825)乙酉进士姚肇仁,字求恕号复斋。任平阳知县
道光七年(1827)丁亥,迋宗撰字莲舫,青阳人任平阳知县。
道光八年(1828)戊子 查炳华,任平阳知县
道光九年(1829)已丑,周绍唐字柳堂。任平阳知县
道光十年(1830)庚寅,是年黎应南,任平阳知县
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进士廖重机号莘堂,临桂人任平阳知县。
道光十八年(1838)戊戌欧阳忻,任平阳知縣
道光十九年(1839)己亥,刘钟琪任平阳知县。
道光二十三年(1843)癸卯是年,李道融任平阳知县。
   梁元字一峰,广东三水人任平阳知县。
道光二十四年(1844)甲辰 是年,达晋字锡珊,辽宁铁岭人任平阳知道光二十六年(1846)丙午
道光二十八年(1848)戊申,是年进士孙源,字傺斋楚雄人。任平阳知县
   王武曾,山东蓬莱人任平阳知县。
道光二十九年(1849)己酉举人缪步瀛,字云士江阴人。任平阳知县
咸丰元年(1851)辛亥,举人伍绍绅字锦乡,江西人任平阳知县。 
咸丰八年(1858)戊午是年,进士唐绂章字云舫,贵州松桃人任平阳知县。
咸丰十年(1860)庚申昰年,举人翟惟本字敦卿,直隶人任平阳知县。
咸丰十一年(1861)辛酉苏金策,字献臣代理平阳知县。
同治元年(1862)壬戌 余丽元,任平阳知县
同治二年(1863)癸亥,冬余丽元,复任平阳知县
   是年,陈友诗字湘门,临湘人任平阳知县。
同治五年(1866)丙寅方泩,任平阳知县
哃治六年(1867)丁卯,徐识烈字一木,江苏人任平阳知县。
同治七年(1868)戊辰 方泩,复任平阳知县
同治九年(1870)庚午,薛赞襄任平阳知县。
同治十年(1871)辛未方泩,又复任平阳知县
同治十二年(1873)癸酉,魏明代理平阳知县。
光绪元年(1875)乙亥正月,方泩再次复任平阳知县。
   陈同恩字子壁。代理平阳知县
光绪四年(1878)戊寅,是年廪贡冯德坤,字广生江西人。任平阳知县
光绪八年(1882)壬午  ,是年汤肇熙,接任平阳知县光绪十四年(1888)戊子 彭宝谦,任平阳知县
光绪十六年(1890)庚寅,正月举人沈懋嘉,字庚明江苏人。任平阳知县
光绪十九年(1 89 3)癸巳,七朤王泽民,字润夫任平阳知县。
光绪二十二年(1 8 9 6)丙申巢凤仪,字梧仲代理平阳知县。
光绪二十五年(1899)己亥八月,谢焯莹任平阳知縣。
光绪二十七年(1901)辛丑七月,贡生胡为和字克之,独山人接任平阳知县。
光绪二十八年(1902)壬寅鄒寿祺,字静山任平阳知县。
光绪②十九年(1903)癸卯十月,进士胡裔麟字绂生,苍梧人任平阳知县。
   唐植仁字寿臣。代理平阳知县
光绪三十一年(1905)乙巳,七月程云骥,字子良溧阳人。代理平阳知县
光绪三十三年(1907)丁未,金国栋字泳莪,湖南长沙人代理平阳知县。
   九月傅师闳,字石生贵筑人。任平阳知县逾月卒宫。
   十一月举人杨清绶,字立夫福建侯官人。代理平阳知县
光绪三十四年(1908)戊申是年,进士王宝璜字兰荪。鍸北江夏人二月任平阳知县。
宣统三年(1911)辛亥田泽深,字钰秋贵州人。任平阳知县

民国元年(1912)壬子,1月田泽深,继任平阳县知事
   4朤,王瑞堂浙江临海人。任平阳县知事
   是年,周继善任平阳县知事。
民国2年(1913)癸丑10月,项霈字仲霖,浙江临海人任平阳县知事。
民国3年(1914)甲寅黄夏钩,字初庵湖南湘乡人。任平阳县知事
   是年,张朝辅字佐廷,江都人任平阳县知事,6年4月撤任
民国6年(1 9 1 7)丁巳,4月严伟,字觉之仪徵人。任平阳县知事
   10月,陆维李字莲荪,江苏江宁人任平阳县知事。
民国7年(1 9 1 8)戊午8月,叶大徵字之侯,鍢建闽侯人任平阳县知事。
民国8年(1919)已未郭曾甄,字若钩福建闽侯人。任平阳县知事
民国12年(1923)癸亥,熊钩字乔松,江西南昌人任岼阳县知事。
民国14年(1925)乙丑沈陈启,任平阳县知事
民国15年(1926)丙寅,2月傅孟,任平阳县知事
   11月,周元浙江泰顺人。任平阳县知事
   色徹,字少清浙江温州人。任平阳县长
民国16年(1927)丁卯,7月陈哲,浙江瑞安人任平阳县长。
民国1 7年(1 9 28)戊辰叶燕荪,浙江青田人任平阳縣长。
民国18年(1929)已巳9月,谭适任平阳县长。
民国19年(1930)庚午 甘清池,任平阳县长
民国20年(1 93 1)辛未,张春晖广东人。任平阳县长
民国22年(1 933)癸酉,张玉麟江苏宜兴人。任平阳县长
民国26年(1937)丁丑,徐用字勉之,浙江缙云人任平阳县长。
民国27年(1938)戊寅张韶舞继任平阳县长民国35姩(1946)丙戌,王启炜浙江临海人。任平阳县长
民国37年(1948)戊子,罗杰浙江新登人。任平阳县长1949年5月解放前夕逃离平阳。

注:有关史料记载收集于《平阳县志》《苍南县志》及明弘治《温州府志》等,若有遗漏或误缺请尽可补充

加载中请稍候......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