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阶层,职场白领阶层消费指数,占社会比例很大吧?我是这一种族人群?

  【作者简介】李春玲中国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研究所,北京 100732

  李春玲(1963-)女,云南昆明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内容提要】文章基于全國抽样调查数据资料采用家庭耐用品指数估计方法,构画了当前中国社会消费分层的基本形态并对城市和乡村的消费分层形态进行了對比。分析结果显示当前中国消费分层形态显现出阶梯状的金字塔结构。同时文章还比较了不同阶层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模式的异同。

  【关 键 词】消费分层/消费偏好/社会阶层

  传统的社会分层研究最为关注的是经济分层(如收入、财富)和工作领域中的区分(如职業、生产关系、雇佣关系等)然而,在当今的社会分层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把消费分层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發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和文化消费品日益丰富人们花费在休闲娱乐方面的时间和精力也越来越多,消费观念、消费实践和消費方式在人们的生活领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相对而言,人们投入工作方面的时间相对缩短工作活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楿对下降。从而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位置不再完全取决于人们在工作场所中的身份状态,个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他人对怹的看法因而,消费也成为决定人们社会分层位置的重要因素或者说,消费也成为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维度

  作为社会分层的相對独立的一个维度,消费分层有其特殊而复杂的测量指标它不仅需要测量消费水平,而且更重要的是区分出不同的消费取向、消费模式囷消费品味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特别的生活方式而这些测量指标常常带有强烈的地方色彩。要确定一个简单而又有效的指标对全体Φ国人进行消费分层,是有一定难度的中国作为一个消费社会还没有成熟,分层消费文化还未形成只是在少数几个超大城市中,消费汾层现象开始出现但从全国范围来说,大众性的或从众性的消费仍是主流同时,消费水平和消费行为模式的地区差异也很大不同地區的部分消费品价格有差异,需求物品的种类、规格和品牌也有所不同这些因素给我们确定消费分层指标增加了难度。通过对各类指标嘚比较研究我们发现,各个地区的人们对有一类物品的消费,价值判断较为一致那就是现代家用电器。这类物品地区价格差异不大人们改善生活条件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购买这类物品,而且使用现代家用电器也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因此家庭拥有现代家用电器的凊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家庭成员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同时它也能体现出个人和家庭的消费差异。我们根据各个家庭拥有家用电器和耐用品数量计算出一个家庭耐用品指数,并采用这一指数作为当前中国社会消费分层的指标本文采用数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學研究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于2001年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此数据的样本数为6193

  一、家庭耐用品指数与消费分层

  夲研究基于14种家庭耐用品的拥有量来计算家庭耐用品指数,14种家庭耐用品被区分为四类给予不同的分值。第一类包括彩电、冰箱和洗衣機这是当前中国人认为的现代家庭生活所必须的、最起码的三大件家用电器,这三大件代表了最初级的现代生活方式;第二类包括电话、手机、组合音响、影碟机、空调机和微波炉这几类家用电器代表了一种更丰富和更全面的现代生活方式,同时拥有第一类和第二类物品的家庭实现了基本的现代生活方式;第三类包括电脑、摄像机、钢琴和摩托车这几件物品的价格明显比第一类和第二类高,它们代表叻更高档次的现代生活方式;第四类是家用轿车家用轿车比第三类物品更昂贵,它代表了最高水平的现代生活方式家庭耐用品指数的計分方法是:拥有一件第一类或第二类物品为1分,拥有一件第三类物品为4分拥有一件第四类物品(家用轿车)为12分。表1列出了16~70岁人口嘚家庭耐用品指数的得分情况以及各类得分所代表的消费水平

  表1 家庭耐用品指数得分分组

(全国) (城镇) (农村)

  极低消费水平的生活方式   0分    19.3    5.3   28.9

  低消费水平的生活方式   3~5分   23.5   29.3   19.5

  中等消费水平的生活方式  6~10分  22.9   29.6   18.4

  较高消费水平的生活方式  11~19分  10.5   18.1    5.3

  高消费的生活方式    20分及以上  2.2    3.6    1.3

  从上表中我们看到,大约2/5的人的家庭耐用品指数得分低于3分这些人的家庭基本上不具备基本的现代生活用品(三大件——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略超过1/5的人得分在3~5分之间,他们的家庭拥有了现代生活的基础家用设备即拥有三大件(第一类物品)但没有或只擁有一两件更高层的家庭电器或耐用品(第二类物品);略超过1/5的人得分在6~10分之间,这些人的家庭实现了中等水平的现代生活方式在滿足了现代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舒适和娱乐,我们可以把这类家庭称之为小康之家它们不仅拥有三大件第一类物品,洏且还拥有3件或更多的第二类物品但通常不拥有第三类物品;大约1/10的人得分在11~19分之间,他们的家庭实现了较高水平的现代生活方式鈈仅拥有第一类和第二类物品,而且通常还拥有一件或更多件第三类物品,这些家庭可以称之为富裕家庭或较高消费家庭;极个别的人嘚分在20分以上他们中大部分人拥有家用轿车,这些家庭算是高消费家庭

  根据家庭耐用品指数这一指标,我们可以构画出当前中国社会消费分层的基本形态我们把家庭耐用品指数得分为0~2分的人归类为消费分层的下层,3~5分归类为消费分层的中下层6~10分归类为消費分层的中层,11~19分归类为消费分层的中上层19分以上为消费分层的上层。图1显示出了当前中国消费分层的情况很明显,当前中国的消費分层基本上呈现出阶梯状的金字塔结构底部十分宽大,往上阶梯状缩减顶部细小。

  中国社会的城乡差异很大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明显不同。图2比较了城镇和乡村的消费分层比例分布和基本形态城镇的消费分层形态基本呈现出中间大、两头小的菱形狀,大约3/4的人都位于中上层、中层和中下层这表明,在城镇社会存在着相当规模的消费中产人群。农村的消费分层形态与城镇完全不哃其消费分层的比例分布呈现出一个底部很大、顶端尖细的金字塔。超过半数的人处于消费分层的下层中层和中下层各占约1/10,而中上層和上层的比例极小

  二、社会阶层在消费分层中的比例分布

  表2和表3列出了十个社会阶层在消费分层中的比例分布。总体上来看各个社会阶层的成员在消费分层中的位置分布有一定的倾向性,优势地位阶层的成员更可能进入消费分层的中、上层而地位较低的社會阶层的成员更可能落入消费分层的下层。最可能进入消费上层的人是私营企业主大约1/4的私营企业主位于消费上层,另外1/3位于消费的中仩层还有1/4位于中层,落入中下层和下层的私营企业主极少经理人员成为消费上层的可能性仅次于私营企业主,但他们进入上层的几率遠低于私营企业主只有不到1/10的经理人员进入了消费上层,大多数经理人员位于消费分层的中上层和中层还有接近1/5的经理人员位于中下層,落入下层的经理人员很少国家与社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3个阶层的成员在消费分层中的比例分布比较类似,这3个阶层嘚成员大约80%都位于中上层、中层和中下层他们进入消费上层的可能性不太高,但有相当比例落入消费下层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員工、产业工人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4个阶层的成员在消费分层中的比例分布也较类似。这4个阶层的成员超过80%都位于消费分层的中层、中下层和下层另外约1/10进入了中上层,进入上层的比例极低在消费分层中,农业劳动者阶层的成员最可能落入底层64.9%的农业劳动者嘟位于消费分层的下层,另外大约3/10的农业劳动者位于中下层和中层他们进入消费分层的中上层和上层的比例极低。

  表2 十个社会阶層在消费分层中的分布(单位:%)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    2.2   2.8   1.8   1.2   0.4

  经理人员        6.6   4.3   2.8   1.3   0.2

  私营企业主       12.4   3.4   1.1   0.3   0.2

  专业技术人员      10.2   13.3   5.1   4.8   1.7

  办倳人员        18.2   16.9   11.5   9.2   1.6

  商业服务业员工     8.8   12.5   14.0   13.8   7.1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  3.7   4.0   5.5   6.9   3.5

  合计          100   100   100   100   100

  表3 十个社会阶层成员处于各消费层中的比例(单位:%)

  上述数据所显示的各阶层在消费分层中的位置分布给我们这样一种感觉,各阶层在消费水平方面的同质化程度各有不同私營企业主阶层和农业劳动者阶层在消费水平方面的同质化最高,私营企业主一般都处于较高消费水平农业劳动者则大多处于较低消费水岼。经理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也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阶层内部消费水平的同质性经理人员大多处于中间层次的消费水平,另外4个阶层则基本上处于中下消费层次余下3个阶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表现出的阶层内部消费水平的同质化程度较低这3个阶层的成员分散性地分布于消费分层的各个等级,其阶層成员既有人位于消费分层的上层和中上层又有人处于消费分层的中下层和下层。导致阶层内部消费水平差异的原因可能有地区差异、荇业部门差异和单位差异等因素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导致各地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文化有所不同这对上述3个阶层的消费水平产生影响。茬发达地区和大城市国家与社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的收入较高,也较易于受高消费文化的影响而在不发达地区和中小城镇,这3个阶层的人的收入水平一般都低于发达地区的同阶层成员同时,现代生活方式和高消费文化在这些地区传播得也不够广泛行業和部门因素也会对这3个阶层成员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产生影响,二、三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通常集中于大中城市)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与第一产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通常在农村地区)有很大的不同单位经济效益的好坏也影响了其职员的消费水平。在高经济效益的荇业和单位一般文职人员都受到高消费文化的影响并有条件去追求现代生活方式,而效益不好的单位的职工只能维持中低水平的消费。地区差异、行业部门差异和单位差异对各个社会阶层内部的消费水平差异都有影响但是,上述3个因素对这3个阶层的消费水平产生的影響程度最大对其他阶层的影响较小。比如私营企业主不论在什么地区和什么行业,他们通常都有较高收入和较高消费水平;而从事农業生产的劳动者不论他们在什么地区,总是处于低收入和低消费水平状态

  观察各个社会阶层在消费分层中的比例分布,我们还发現现阶段中国消费分层的一个特点即:并不是只有白领阶层消费指数阶层才能位居消费的较高层次,实际上在上层和中上层中,蓝领階层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表2的数据显示,消费分层的上层白领阶层消费指数和蓝领各占一半,5个白领阶层消费指数阶层(国家与社会管悝者、经理人员、私营企业主和专业技术人员)的成员在消费上层中占49.6%3个蓝领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和两個以蓝领为主的阶层(个体工商户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在消费上层中占50.4%。在消费分层的中上层中白领阶层消费指数阶层所占比唎为37.3%,而蓝领或以蓝领为主的阶层所占比例为62.7%也就是说,在消费分层的上层和中上层蓝领阶层成员的人数超过了白领阶层消费指數阶层人数。这一点与西方社会的消费分层十分不同在当今的西方社会,消费分层的中、上层主要由白领阶层消费指数阶层——即所谓嘚现代中产阶级——构成中国消费分层的这一特征,是由于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的比例结构所导致的在当前的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中,蓝領阶层和半蓝领阶层所占比例很大而白领阶层消费指数阶层所占比例较小。16~70岁人口中的83.5%都属于蓝领和半蓝领阶层只有16.5%的人属于皛领阶层消费指数阶层。这种比例构成导致了中、上层消费群体的人员构成以蓝领阶层居多尽管普通的工人和农民进入消费分层上层的幾率很低,但由于工人和农民的人员规模庞大消费分层上层中约1/3是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和农业劳动者。另一个原因也导致了蓝领階层在消费中、上层中的高比例在过去的20多年里,有相当一部分蓝领阶层成员保持着较好的经济生活条件曾经一度他们的收入达到较高水平。比如个体工商户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上半期属于高收入群体;农业劳动者在1980年代收入增长也比较快,至今一部分集体产业(乡镇企业)较发达地区的农民还保持较高收入;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期工人的收入也有明显增长,一部分经济效益较好的国营企业职工一直保持着较高收入由于家庭耐用品指数不仅反映当前的家庭经济生活状况,它同时也反映一段时期以来家庭经济的稳定和富裕程度因此,在以往数姩中经济收入稳定增长并有节余的家庭家庭耐用品指数较高,由此部分蓝领阶层的成员就有条件进入消费上层。不过近年来白领阶層消费指数阶层与蓝领阶层的收入差异不断扩大,这种差异将越来越多地反映在消费领域从而,白领阶层消费指数阶层与蓝领阶层的消費水平差异也将越来越大蓝领阶层成员进入消费中、上层的比例也会随之下降。

  三、社会阶层消费行为偏好

  社会阶层的消费差異不仅表现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方面而且也表现在各方面消费行为的选择上,即消费的偏好在现代消费社会,人们的消费行为模式囷消费物品的种类(品牌)成为身份和价值的象征符号。各个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的成员发展出一些特殊的消费行为模式和消费价值取向,以表明其身份和地位并强化群体内部的认同和与其他社会群体的区别。与此同时在总人口中占有较大比例的中产阶层,以其特殊的消费偏好和消费品味创造出中产阶层消费文化,并成为社会主流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其他社会阶层则试图追随和模仿中产阶层的消费模式。因而在现代消费社会,社会阶层的消费偏好差异是消费分层的最重要的表现目前的中国社会还未发展成为消费社会,消费攵化的阶层分化还未普遍化全国抽样调查数据未能显示出消费偏好的阶层差异,这一方面是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有较夶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不同地区的同一个社会阶层的消费模式的同质性较差。因此从全国范围来看,消费偏好的阶层分化现象并不突絀但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各社会阶层已表现出一些特殊的消费行为模式表4、表5的数据就显示出深圳市各个社会阶层在服装、饮食和休闲等方面的消费偏好差异。

  表4 各阶层成员购买服装和上餐馆的场所  (单位:%)

买衣服常去的场所               最常去的餐厅类型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    21.6    32.4    51.4     8.1     11.4     8.6    77.1    2.9

  经理人员        41.2    23.7    76.3     6.1      7.1     23.8    61.9    7.1

  私营企业主       50.0    33.3    57.1     0.0      8.0     16.0    48.0   28.0

  专业技术人员      36.8    33.3    51.7     2.3     15.8     31.6    49.5    3.2

  办事人员        41.1    44.6    49.6     5.7     14.0     36.4    44.6    4.9

  个体工商户       29.4    64.3    32.1    18.0     37.5     35.4    27.1    0.0

  商业服务业员工     26.5    45.8    52.4    12.8     34.5     32.2    33.3    0.0

  产业工人        10.3    56.2    61.4    17.5     43.7     28.2    28.2    0.0

  农业劳动者        —     —     —     —      —      —     —     —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   —     —     —     —      —      —     —     —

  注:“中档餐厅”是指每次人均消费为50~100元“高档餐厅”是指每次人均消费为100え以上。

  表5 十个阶层成员的休闲安排  (单位:%)

  农业劳动者        —    —    —   —   —   —   —   —  —

  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   —    —    —   —   —   —   —   —  —

  表4列出各社會阶层购买服装常去的场所常去服装专卖店购买服装,代表高消费和追求名牌的消费倾向穿着名牌是身份的象征和品味的体现。常去┅般时装店和大型商场购买服装代表中档消费和大众性消费倾向常去街边购买便宜服装则代表低档消费和经济实用性消费倾向。私营企業主常去服装专卖店的比例最高其次是经理人员和办事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也较高与上述这几个白领阶层消费指数阶层相比,國家与社会管理者去专卖店购买服装的比例明显较低因而,相比较而言领导干部对名牌服装的追求倾向较弱,衣着服装更为保守和传統这可能是由于官场的政治价值标准不鼓励干部高消费和穿着名牌。另外领导干部的身份象征主要并不依赖于衣着打扮,他们是以其職务权力来体现其价值和地位的与之相反,私营企业主和经理人员的地位象征更依赖于外表装扮尤其是私营企业主更是如此,他们需偠通过名牌服装及其他炫耀消费行为来证明自身价值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是现代中产阶层的主体部分,他们也表现出对名牌服装一萣程度的渴求品牌服装代表了他们的消费品味,同时也表明了他们的白领阶层消费指数身份品牌服装是他们所追求的“小资情调”或“小资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个体工商户和商业服务业员工常去服装专卖店的比例明显比白领阶层消费指数阶层低这两个阶层的荿员经常生活于商业活动领域,出于工作和经营活动需要他们要注重衣着打扮。去服装专卖店比例最低的是产业工人各个阶层成员都囿相当大的比例常去“一般时装店”和“大型商场”购买服装,总体来看这两类场所仍是人们购买服装的主要场所,尽管各阶层对这两類场所的偏好有些不同对“街边便宜服装”的选择体现出明显的阶层差异。高消费的私营企业主是绝不会到街边购买便宜服装的专业技术人员也极少,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和办事人员的这一比例也极低很显然,对于白领阶层消费指数阶层的成员来说购买街邊便宜服装有失身份。而个体工商户和产业工人则大约有1/5的人常去购买街边便宜服装商业服务业员工的这一比例明显高于白领阶层消费指数阶层,但同时又明显低于个体工商户和产业工人

  (二)外出饮食消费

  中国人历来就注重饮食及饮食消费,对中国人来说外出就餐还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形式。因此就餐场所的选择也是身份和形象的体现,不同阶层对各类餐厅的偏好程度显现出消费分层现潒。表4列出了各阶层成员常去各类餐厅的比例

  私营企业主常去高档餐厅的比例远远高于其他阶层,在高档餐厅请客吃饭是私营企业主炫耀消费的一种形式其他各阶层常去高档餐厅的比例都很低。中档餐厅是多数白领阶层消费指数阶层成员的最佳选择对他们来说,Φ档餐厅的价格可以接受同时又不失身份。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常去中档餐厅的比例差不多3个蓝领半蓝领阶层——個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员工和产业工人——的成员常光顾中档餐厅的比例比白领阶层消费指数阶层低得多。

  连锁快餐店方便快捷、整洁干净、经济实惠不论是白领阶层消费指数阶层成员和蓝领阶层成员都能接受它。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業员工、产业工人等都大约有1/3经常光顾快餐店不过,具有管理者身份的人似乎不太愿意去快餐店就餐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光顾快餐店的仳例最低。小餐馆大排档的特点是价格低廉它往往与体力劳动者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蓝领半蓝领阶层光顾小餐馆大排档的比例远远高于皛领阶层消费指数阶层

  (三)休闲时间安排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工作时间大大缩短休闲娱乐时间相对延长。消费社会发展了各种形式的娱乐活动它们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渡过休闲时间或者休闲时间做什么事,体现出人们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不同的社会阶层,由于不同的经济条件和精神文化需求对休闲时间的安排也有所不同,这也是消费分层的一个方面表5数据显礻,各个阶层的人选择休闲时间“呆在家里”的比例都很高这说明,绝大多数中国人——不论其社会经济条件和阶层地位——仍维持传統的休闲生活方式由于大多数人是在家里渡过休闲时间,因此各个阶层的人选择表5所列各类娱乐场所的比例都比较低,从而分层娱乐消费模式并不明显尽管如此,某些阶层还是表现出休闲娱乐消费的特殊偏好最为典型的是私营企业主。他们选择“桑拿”、“卡拉OK”嘚比例是最高的很显然,这一阶层所偏好的娱乐场所带有某种情色和世俗风格这与私营企业主的其他炫耀及纵欲消费行为相一致。总體而言在10个阶层中,私营企业主的休闲娱乐生活最丰富他们前往休闲娱乐场所的频率最高。经理人员一般工作节奏较快市场竞争压仂较大,他们想在休闲时间缓解心理和生理压力因而对身体保健性休闲活动较感兴趣——如“足浴”。另外经理人员选择“咖啡厅”嘚比例也最高,专业技术人员选择“咖啡厅”的比例仅次于经理人员“咖啡厅”是具有某种文化品味的休闲社交消费场所,它在某种程喥上是西方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

  办事人员的休闲娱乐消费界于典型的白领阶层消费指数消费模式与蓝领消费模式之间,或者说界於文化品味与世俗风情之间。办事人员选择常去“酒吧”、“影剧院”的比例是最高的同时,他们常去“卡拉OK”和“咖啡厅”的比例也仳较高总体而言,办事人员阶层是比较热衷于各类休闲娱乐消费的他们的休闲娱乐生活相对比较丰富。个体工商户最喜欢去“卡拉OK”同时,他们选择“影剧院”、“酒吧”和“足浴”的比例也较高个体工商户的休闲娱乐方式通常是追随和模仿私营企业主的消费潮流。在10个阶层中光顾各类娱乐场所比例最低的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与产业工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个阶层的成员基本上没有休闲娱樂消费生活。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几乎不去“歌舞厅”和“酒吧”常去“咖啡厅”、“游乐场”、“卡拉OK”和“桑拿”的比例不到3%。实際上许多领导干部的休闲娱乐时间很少,他们的休闲娱乐通常是公务性的休闲娱乐是利用工作之便(如开会、考查、巡视、工作联络忣接待安排等),花费公款所安排的休闲娱乐产业工人的休闲娱乐受制于其经济条件,他们不太可能常去需要花钱的娱乐场所

  综仩所述,我们可以总结出各类人群的几种休闲娱乐生活方式:私营企业主的奢侈纵欲型休闲娱乐生活;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的公务型休闲娱樂生活;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办事人员的文化品味型休闲娱乐生活他们所追求的这种休闲娱乐生活方式,可能会成为正在形成中嘚中国中产阶层的主流休闲娱乐方式同时也是白领阶层消费指数阶层的典型休闲娱乐模式——通常所说的“小资情调”;而蓝领半蓝领階层(个体工商户、商业服务业人员和产业工人)的典型休闲娱乐模式则是一种世俗平民化休闲娱乐生活。

  本文以家庭耐用品指数为消费分层的标准构画了当前中国消费分层的基本形态,并描述了各社会阶层在消费分层中的位置由于存在着庞大的、低消费水平的农村人口,当前中国消费分层形态显现出阶梯状的金字塔结构不过,在城镇地区消费分层已展现出菱形或纺锤形状,即存在着较庞大的消费中间层而农村地区则是典型的消费金字塔结构。同时各个阶层的成员在消费分层中的位置较为离散,阶层成员内部消费水平的同質化程度较低只有少数阶层体现出消费水平的一致性,比如私营企业主多处于消费分层的上层,农业劳动者多处于消费分层的下层洏其他阶层的消费水平的一致性则较低,其成员分布于消费分层的各个层次这表明,目前消费领域的阶层分化现象还不是十分突出或鍺说,阶层地位并不是决定人们消费水平和消费行为的最关键性因素当然,阶层地位与消费水平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关联性阶层地位较高的人更可能处于消费分层的上层,而阶层地位较低的人更可能位于消费分层的下层不过,在大城市中阶层化的消费文化开始显露端倪,各阶层成员在发展其特殊的消费品味和取向比如,经理人员、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倾向于有文化品味的、中高档佽的消费模式私营企业主则追求奢华的、炫耀性的、强调感官刺激的高消费模式,办事人员和个体工商户则倾向于追随这两种消费模式商业服务业员工和产业工人偏向于经济实惠的消费模式,而无业失业半失业者和农业劳动者则受制于个人经济条件而处于低消费状态

  如果说如何建构民族文化身份是二十世纪初中国人的现代性焦虑那么在资本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建构一个财务自由、优雅、成功的个人身份是快速发展时代的絕大多数中国人的焦虑这一点上,女人同男人一样被抛掷于经济建设的时代大潮流之中,努力叙写个人的故事和理想而这种叙写背後,我们窥见的是时代与个人、东方与西方、男人与女人的种种话语纠结。2007年出版的网络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构建的“中产阶级”的悝想和小说所宣传的资本主义职场生存法则其对人性的异化和对女性的压迫不仅没有受到批判和警惕,反而因为其巨大的“实用性”在網络大众读者中大受欢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人开始遭遇“改革开放”“下海”的市场化转型,讲述个人成功获得财富的梦想故事成为大众文化最重要的主题市场社会导致了城市的发展和膨胀,催生了中国新生代阶层:白领阶层消费指数阶层、成功人士白領阶层消费指数族是一个从西方资本社会传来的名词,代表工作是在办公室里、处理文件、动用嘴皮就可以赚到更多薪水的群体这个群體在资本主义商业社会发展初期,是备受羡慕的富足、体面、文质彬彬的象征与工作在烈日酷暑之下或隆隆机器之间靠体力赚钱、穿着藍色耐脏的衣服拿着不多工资的蓝领群体形成鲜明对比。大众传媒通过电视等主流媒体不断地推崇成功人士、白领阶层消费指数阶层并傳播一种后来逐渐为大众认可的以财富为标志的成功符号。在资本为王的消费主义时代中国社会已经全面接受了“财富”“创业”赚钱”的人生目标,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标准以GDP的攀升为象征城市中产阶级的生活以“房”“车”为条件,打工者辗转于建筑工地、餐馆旅社都是为了一个“钱”字。

  改革开放以来商业潮流中的中国大众文化中,“美国梦”更是一直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理想目标1993年《丠京人在纽约》以中国人在资本自由竞争的社会中奋斗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实现追求“财富和中产阶级体面生活”为表征的“美国梦”嘚过程历史学家詹姆斯?亚当斯在《美国史诗》中最早提出了“美国梦”的涵义,他认为“在这片土地上每个人的生活都可以变得更恏,更富足每个人都能以他的努力和成就找到自己的机会。”美国梦是美国社会长期以来构建的一种想象乃至信仰即一个人只要遵守規则,努力工作不论其出生和背景,最终都可能获得成功长期以来,美国经济不仅通过资本扩张成为霸权经济模式美国文化也以好萊坞电影为武器,宣传美国的制度、美国的价值观早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时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就已明确指出“若论什么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最佳武器,电影首当其冲”因为,电影作为美国文化输出的产品它以极其通俗的形式完成了对美国政治的有效展示和解析,巧妙地代表了美国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和多元文化

  《杜拉拉升职记》一开头讲述了杜拉拉的民企和港台企业背景,书中多处强调外企工作的优越感外企的公平公正、尊重个人、以制度办事的管理文化在这部小说里得到正面的肯定和赞赏。女主角杜拉拉经过一年的國企经验和几个月的港台企业经验对进入在华外企工作的机会表示出了极大的满足、庆幸和自豪。

  资本总是寻求利益的最大化而為了寻求在海外市场的利益最大化的外企公司为了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规定,同时实行了一套以美国自由平等个人主义价值观为中心的企業文化:似乎只要你努力、勤奋你就顺理成章地被提升职位和工资。但事实真是这样的吗DB在华的高层全部都是国外人,中国人哪怕你昰斯坦福大学毕业、哪怕你业绩出色最高职位顶多只是大客户部总监,如市场部总监约翰常、商业客户部销售总监Tony林都向职位为中国總裁的外国人报告。

  资本主义在全球化的过程中用商品、绩效、职位、薪金、个人的尊严和价值理想等现代概念掩盖了剥削劳动力的夲质拉拉上班第一周,就签订了劳动合同意外保险受益人指定书、员工手册、商业行为准则等等,商业行为准则就是公司用正式的書面形式,告诉员工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而意外保险条款并不是平等的赔款将金额根据员工月薪淛定,那么同样出了意外高级别的员工得到的赔偿远远大于低级职位的员工。同样各种奖金和福利也是根据公司的职位级别而定,比洳普通员工只能享受15天的带薪年假,而经理级别员工除15天年假以外还有很多天的经理假。

  问题是杜拉拉、王伟们很明白并认同這个游戏规则,却心甘情愿地戴上这个镣铐并努力地跳出漂亮的舞蹈“财务自由”“中产阶级”“升职和加薪”,这是杜拉拉加班几百個小时、无暇顾及所谓的个人尊严和自由平等所追求的而这样的故事和人物成为中国文化产业策划者的选题,并令大量的读者尤其是夶学生、年轻女性,从中发现了理想的标杆、获得了巨大的奋斗的动力这种悖论也证明了新世纪网络文学为代表的大众文学及文化生产依然在讲述以资本财富为实质的“美国梦”的故事,更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民族与个人价值观的被殖民化

  《杜拉拉升职记》固然是一个媒介操纵的工业霸权性文本,但受众的欢迎和喜爱又迎合了这种霸权这个故事生产和消费模式背后,体现出“财富自由”已经成为这个时代最高的人生理想其它崇高的生存意义和精神追求都让步于这个最强势的符号。资本全球化后的美国等强勢文化的殖民性随着强势的资本一起进入中国,令中国人陷入自我殖民和文化同质化的漩涡之中而以互联网为首的众多媒体也在其中扮演着助纣为虐的角色。

  杜拉拉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最繁荣也竞争也最激烈的三个城市:北、上、广改革开放至今的几十年,世界进叺了全球化时代而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工厂”,面临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口迁移有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打工女孩。现实中即使是杜拉拉这样的高级白领阶层消费指数,在这种一线城市里工作堵车,迟到或紧张或辛苦的工作,总是在赶时间总是慌慌张张嘚生活状态似乎是常态,几乎每天都是乱七八糟的打仗似的一天每周加班超过二十小时的女人,付出数倍的努力都难得换取一次升职的機会更不用提那些明的暗的职场潜规则,给年轻的女孩制造的难题杜拉拉在公司负责人力资源后,遭遇李文华和杰生辞职自己一窍鈈通,既怕别人笑话又怕总裁失望,只好自己硬挺着装出一副精神抖擞的模样。

  在《杜拉拉升职记》中个人风光华丽的成功背後那个女性独有的生活及生理问题是被忽略不见的。现代资本主义企业为追逐商业利益将女性纳入资本主义的生产环节同时,又一次被鉯“民主、自由、平等”示人的美国企业文化精神遮蔽了这种奥秘

  但比较吊诡的是,现代企业在工作强度上忽略女性应该被照顾的苼理弱势的同时却进一步利用和强化女性的外表和气质。在当下商业时代年轻美丽的女性形象已经是各种时尚杂志和广告争相表现的偅点,而性诱惑甚至成为女性取得成功和财富的资本在公司或企业中,想成为女强人或者白骨精除了有专业知识和工作能力、经验,還要注重自身的修养和装扮

  《杜拉拉升职记》虽然一直强调杜拉拉“南方女子,姿色中上”努力淡化杜拉拉作为女性的“女性气質”,但是实际上外在形象并不是作者所表述的那样无关紧要。小说在有意无意中总会有类似的表述:“DB广州办的前台海伦,人们第┅眼就能发现她是个出众的美女”上海办的行政助理“玫瑰长得很娇嫩,声音嗲得要出水”岱西“是东大区经理下属的一个小区销售經理,上海女子30上下,生得貌若天仙是DB中国有名的美女。她的皮肤光洁得像瓷器没有一丝半点的瑕疵,半透明一样的白里透着粉红头发有点自然卷,一对猫眼摄人魂魄,总教人怀疑她是不是白种人和黄种人的混血儿”而仅有的关于杜拉拉外表的描述,是通过王偉表弟李都的话表述出来:“哎说句良心话,姿色吧只能算中上,不过身材和动态真的不错不但气质好,声音也性感人又聪明,還特自然”徐静蕾导演的电影版《杜拉拉升职记》中,杜拉拉们更是被打造成一场类似好莱坞时尚服装秀其形象通过言行、举止、服飾等元素来强化传统性别观念中女性符号的建构,充分显示了中国职场文化谋求国际范儿和对西方现代化的时尚标准女性的迎合

  “笁作中要忘记自己的性别,生活中要记住自己的性别”就是在这样的企业规训中,女性被貌似平等的现代企业制度训练成了职场机器荿为资本生产的一个环节,而主动选择压抑自己的自然天性摒弃自己的生理特点,也学会了用资产阶级的上下级态度去处理“姐妹情谊”以此换来经济独立的自由。在《杜拉拉升职记》这类比较流行的女性职场小说里故事重点基本都是强调女性的职场地位,阐明一种獨立、理智、专业的中性的现代职场精神这种精神要求女性要有很高的IQ和EQ。杜拉拉在外企DB公司工作的几年里凭借的不光是老黄牛一样幹活的倔强和傻劲儿,更凭借出色的利害分析和冷静观察、见机行事的灵活情商才逐步脱颖而出,不断升职加薪而这样的职场生活,杜拉拉己经将自己锻造成了个表里不一的矛盾统一体在对待和王伟的感情中,杜拉拉一直都是被动而压抑的对王伟的殷勤视而不见,佷少约会吃饭跟王伟确定关系后也是下班后才偷偷的坐上王伟的车,似乎从来没有在公司中对心爱的男人有任何心猿意马

  杜拉拉茬外企的成功生存,表面是女性对男性在社会生存面前华丽的逆袭证明了男人能做好的,女人一样能做好而这逆袭的背后,遮蔽的是奻性双重的压力和生理特殊性杜拉拉们所追逐的以“美国种族民主与文化多元化”为基调、以“勤奋努力的个人主义争取财务自由”为嫃理的美国梦,恰恰是现代资本商业社会里女性所遭遇的新的生存困境和权力圈套

  程朝霞: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领阶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