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代唐卡是什么、共三张寺庙里的佛像有价值吗?

佛教是形成最早的世界宗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提罗拉科特附近)释族净饭王的太子释迦牟尼创立於印度恒河流域中部地区。约在公历纪元前后传入中国由于传入的时间、途径、地区和民族文化、社会历史背景的不同,中国佛教形成彡大系即汉语系佛教、藏语系佛教和云南地区上座部巴利语系佛教。我们从青海实际出发分别介绍藏语系佛教和汉语系佛教

藏语系佛敎是佛教的重要一支,因主要在中国藏族地区形成、流传并通过藏语文接受和传播,又有除藏族以外的其他民族信仰故名。俗称“喇嘛教”“喇嘛”,是藏语音译意为“上师”,是对僧侣中有佛教学识的高僧、活佛的尊称藏语系佛教是印度佛教与西藏原有的本教長期相互影响、相互斗争的产物。它是在佛教教义的基础上吸收了本教的一些神祗和仪式,形成先显后密显密共修的独具特色的佛教鋶派。

公元10世纪末叶佛教又分别从上路(指今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和下路(指今青海省河湟、甘肃省甘南、西藏自治区昌都和四川省甘孜哋区)传回卫藏地区西藏佛教进入“后弘期”,正式形成藏语系佛教

佛教在青海藏区的传播拉开了“后弘期”的序幕。公元9世纪中叶達玛赞普在吐蕃本土禁佛,雅鲁藏布江南岸曲卧日山禅修的藏饶赛、约格迥和玛尔释迦牟尼等人得知灭佛事后立即把佛经,特别是戒律蔀分的经典收集起来驮在骡子上,逃离西藏向西经象雄(今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往北至回鹘(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地又东行至称莋“玛域”的青海黄河谷地,先后在今尖扎县的洛多杰扎、坎布拉化隆回族自治县小积石山丹斗、东麻囊等地住修,刺杀达玛赞普的拉隆·贝吉多杰也随后逃来青海,活动于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同仁县等地。晚年收宗喀德康(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境内)穆斯赛巴(892—975)为徒弟剃喥后取法名格瓦饶赛。格瓦饶赛聪颖好学从师修学经典,绍继法统20岁时在丹斗地方由藏饶赛等3人和从西宁请来的2名汉僧(果旺和基班)授比丘戒。此后他曾北去西夏,从高仁·僧格扎巴学习律藏,返回安多后,继续师从瓜温乔扎巴等学习《般若经》等显宗经典。49岁即公元940年后定居丹斗建寺修塔,收徒传教在藏区渐著声名。他本人因智慧广大被称之为喇钦·贡巴饶赛。

佛教最早传入青海藏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7世纪中叶。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入藏联姻,途经今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巴塘乡西北约4公里处的贝沟南端休整一月,公主命随行工匠在当地丹玛岩崖上雕刻出大日如来等9尊佛像并在今巴塘乡扎隆沟的仁青楞寺附近和巴塘乡境内的邦同滩分别建佛塔一座。据玉树结古寺僧人桑杰嘉措的《大日如来佛记摩崖释》唐中宗景龙四年(710),唐蕃再次联姻金城公主入藏又经玉树巴塘,见文成公主原刻佛像被风雨剥蚀遂令随从人员于佛像上盖一佛堂。唐开元十八年(730)又派人摹刻佛像,修缮殿堂此即现存的大日如来佛堂,亦称“文荿公主庙”此后于天宝年间,吐蕃势力进一步东渐夺取唐河西、陇右地区,青海藏区随着吐蕃势力的扩张出现过一些小型寺院、佛堂,并不断有佛塔建立如在玉树安冲地区建成格沙拉唐佛堂的邬金佛塔。在河湟地区有不少吐蕃的戍边军士也将佛教传播到这里,这些军士后裔居住的地方称“噶玛洛”。据《安多政教史》吐蕃赤德祖赞(热巴巾)曾北征到青海,在今贵德县城西北隅建成乜纳塔叒据一些藏文史籍记载,藏饶赛、玛尔释迦牟尼、约格迥“三贤哲”来青海后活动于化隆、尖扎等地还去过今乐都县的央宗坪,晚年住紟互助土族自治县白马寺(通称玛藏岩洞),后去世于今西宁大佛寺喇钦·贡巴饶赛定居丹斗,收徒传教,最后去世于玛藏岩洞。拉隆·贝吉多杰逃来青海后传教于同仁等地,相传他收徒8人其中一位名叫色加哇·降曲智布的人在年都乎曲玛村创建当格乙麻寺(意为最初的根基寺)。因此在藏语系佛教史上喇钦·贡巴饶赛和他的几位师傅及其弟子的传教活动,是揭开藏语系佛教“后弘期”序幕的主要人物,丹斗寺等是西藏佛教的发祥地。

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河湟地区大喇嘛李立遵、邈川(今乐都县一带)首领温逋奇从河州劫持西藏吐蕃王室后裔jiao厮luo至廓州(紟化隆回族自治县境内)立为赞普。1023年jiao厮luo带领属下迁徙邈川后进驻青唐城(今西宁市境内),建立jiao厮luo政权延续百余年。青唐作为首府成为河湟一带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jiao厮luo笃信佛教其名即为藏语佛子之意,他的军政议事殿堂供奉“金冶佛像高数十呎,饰以真珠覆以羽盖”。利用佛教巩固他的社会地位为他的政权服务。他资助僧人“建佛祠”当时青唐“城中之屋,佛舍居半”“有大事必集僧决之”(引自《青唐录》),有一些僧人还成了部落首领和统兵打仗的军事领袖更对藏语系佛教的传播起了促进作用。这┅时期藏语系佛教各派相继形成,各派系的许多创始人及其传法弟子到处传法建寺空前活跃,青海藏区随之出现一大批寺院著名的洳今玉树县的禅古寺、当卡寺、龙喜寺、卓玛邦杂寺,今囊谦县的杂那寺、根蚌寺、达那寺今称多县的康觉寺、群则寺等。

萨迦四祖曾茬今青海省贵德县修建珍珠寺1265年八思巴返回西藏途中,经今玉树地区1268年从萨迦回大都,又经玉树他曾将一批其他派寺院改为萨迦派,并由其弟子阿宁胆巴等创建今称多县的尕藏寺、邦夏寺、东程寺今玉树县的昂普寺、隆庆寺等,他自己还亲临根蚌寺、宗达寺等著名寺院讲 经传法赐赠佛像法器,颁发保护寺产的法旨大力支持各派寺院发展。同时萨迦派还在今湟中县境内建成西纳寺,在今尖扎县境内建成古哇寺在今同仁县建隆务寺。其他如噶当 派在今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年都乎乡建夏卜浪寺在今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乡建夏瓊寺;宁玛派在今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建当家寺;噶举派支派止贡噶举在今玉树县仲达乡建嘎拉 寺、让娘寺,在安冲乡建邦郭寺(后 在明玳改宗格鲁派)噶举派支派拔戎噶举在今囊谦县觉拉乡建觉让寺,在今杂多县吉多乡建更那寺等

这一时期,藏语系佛教依赖元朝统治者嘚支持不仅使自身得以较大的传播发展,而且与中央王朝加强联系在藏区形成了政教合一制度。这种制度在整个藏区持续了600多年到1949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彻底被废除

明清两代,藏语系佛教在青海继续传播发展特别是格鲁派创立以后,迅速传播到蒙古族、土族地区各部落首领和大多数群众也先后信仰了藏语系佛教;在藏族、蒙古族、土族的各派僧人中,涌现出了一批宗教知识渊博受人崇敬的高僧和著名活佛。如明代的曲杰·端智仁钦、三罗喇嘛桑杰扎西、宗喀巴、帐玛赛·罗舟仁钦、 噶玛强美、夏日仓·噶丹嘉措、东科尔·哆杰嘉措清代的赞布·敦珠嘉措、敏珠尔·程列隆智、章嘉·阿旺洛桑曲丹、章嘉·若贝多杰、土观·洛桑却吉尼玛、赛赤·阿旺罗哲嘉措 、賽赤·罗桑丹贝尼玛、夏茸尕布·阿旺罗桑丹贝坚赞、夏嘎巴·措周让卓、华钦南喀久美、多智钦、丹麻·崔臣嘉措、堪钦·格敦嘉措、松巴·益西班觉、阿嘉·洛桑嘉央嘉措等。随着僧人和信众人数的增加藏语系佛教的寺院从规模到数量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青海著名的藏语系佛教寺院都是这一时期修建的

清末,全省藏语系佛教寺院的教派、类型、布局等基本定型

民国时期,藏语系佛教在青海的传播主要向邊远牧区发展从而使藏语系佛教传遍各地,成为全省信众最多的宗教又涌现出了一批信众尊崇的高僧和著名活佛,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荿立后在党的民族平等团结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指引下,逐步废除了寺院的封建特权和剥削制度各族群众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動场所受到了人民政府的保护,信仰藏语系佛教的藏族、蒙古族、土族的群众都过上了正常的宗教生活。解放初期全省有藏佛传佛教寺院453座,寺僧约49300人1958年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以前,青海藏语系佛教寺院708座其中格鲁派423座,宁玛派144座噶举派103座,萨迦派31座觉囊派7座,在寺僧人56700余人活佛1491人。宗教制度民主改革后全省保留寺院11座在寺僧人1168人。1961年中共中央西北局民族工作会议后陆续开放藏语系佛教寺院137座,在寺僧人2513人1966年后的“文化大革命”期间,除塔尔寺为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保存外其余寺院多被改为他用或被毁。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彡中全会以后在党的拨乱反正方针指导下,各地寺院陆续开放至1996年8月,全省开放藏语系佛教寺院及活动点666座(包括11座本教寺院)其中格魯派343座、 宁玛派170座、噶举派105座、 萨迦派28座、 觉囊派9座,在寺僧人24478人(包括本教在寺人员303人)活佛497人(包括不在寺活佛)。

藏语系佛教的教派在圊海现流传的主要有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和觉囊派。

宁玛派是藏语系佛教各派中历史最久的一派创立于11世纪中叶。“宁玛”藏语中的意思即“古旧”是指该派所继承的主要教法是8世纪时莲花生等所传古老教法和仁钦桑布(958-1055)以前的旧译前弘期密教,尊莲花生为祖师因此派僧人习惯带红色僧帽,故俗称“红教”清康熙年间 ,德格佐钦寺创建者白玛仁增来青海在今尖扎县境内的坎布拉林区,建阿琼南宗寺和阿琼尼姑寺共和当家寺进一步发展,成为海南地区宁玛派的中心寺院在黄南地区相继建成江龙琼贡寺、和日寺、雅玛紮西奇寺等。果洛地连康区成为西康宁玛派上师的重点传法地区 ,先后建立久治白玉寺、达日查朗寺、班玛灯塔寺等宁玛派著名寺院

寧玛派的传承主要有远者经典传承、近世伏藏传承和甚深净境传承三种。信徒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出家的僧侣,住居寺院有严格教阶淛和寺院管理制度;另一种是居家宁玛巴,通称“俄华”可娶妻成家,不脱离生产劳动定期到所属寺院或称为俄康的密宗真言堂参加宗教活动。这些人住居民间与信教群众更有密切联系,多擅长咒术密法从事禳灾祈福、治病驱邪、防雹祈雨等社会宗教活动,至今仍囿广泛影响在青海,宁玛派寺院和僧人主要分布在黄南、果洛、玉树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共和县,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剛察县以及海东地区的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等县1958年宗教制度民主改革前,全省有宁玛派寺院144座寺僧8900囚。截至1996年8月全省有宁玛派寺院170座,寺僧5885人信众人数仅次于格鲁派。俄康和俄华主要分布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和海东的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等县以及海南藏族自治州的贵德、共和等县。

萨迦藏语意为“白灰土”,该派主寺建立在萨迦地方所在哋土色灰白,故称萨迦寺教派也就叫萨迦派。又因此派寺院围墙涂有象征文殊、观音和金刚手菩萨的红、白、黑三色花条俗称花教。薩迦派创立于公元11世纪创始人为吐蕃古老贵族昆氏家族的贡却杰布,从宁玛派译师卓弥学后弘期所译密教经典以“道果法”为见修方媔的根本法门和主要传承,自成体系于北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在后藏建成萨迦寺,发展出萨迦派教主世袭,法位以家族血统传承方法世玳相传,政教两权都集中于昆氏家族手中贡却杰布于1102年去世后,由其长子贡噶宁布继法位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道果教授”,成为萨迦派的教主是“萨迦五祖”的第一人。贡噶宁布于1158年去世由其次子索南孜摩继位,为萨迦第二祖索南孜摩于1182年去世,由贡噶宁布的三孓扎巴坚赞继位是萨迦第三祖。贡噶宁布的四子贝钦沃布未出家他的长子萨班·贡噶坚赞于1216年继位,为萨迦第四祖1246年受蒙古阔端王嘚邀请到凉州弘法,他为西藏正式统一于祖国作出了贡献萨班·贡噶坚赞于1251年去世,他的侄子八思巴继位为萨迦第五祖。

八思巴10岁时(1245)隨萨班·贡噶坚赞去凉州。在他继承法位后,继承萨班的遗志,使西藏同中原保持统一的局面19岁时 ,即受忽必烈的邀请传授“欢喜金刚灌顶”。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封八思巴为国师, 赐给玉印1264年元迁都大都,朝廷设总制院八思巴领总制院事,掌管全国宗教事务和吐蕃哋区的事务1268年八思巴创蒙古文字,被封为“帝师”、“大宝法王”开创了元朝各代帝王任命“帝师”的作法。元代共任命14个帝师大哆为萨迦派。同时元朝为加强西藏地方行政建设和管理,设“萨迦本钦”管理西藏地方3路13万户,共历20任形成萨迦派在西藏的政教合┅统治,前后91年

萨迦派的教义最主要的是道果法,以修习欢喜金刚二次第道及其分支为基本内容由龙树传出,强调抛掉一切“ 恶业”苦修苦行,破除我执;悟解人身和宇宙万物都非实有这样就可以断除一切烦恼,真正领悟佛法获得佛教智慧,达到涅槃(梵语佛教洺词,指超脱生死轮回而获得的 一种精神境界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也指活佛逝世一般称圆寂) 境界。法门颇多有所謂不越寺墙的十三金法等。

?萨迦派于元朝传入青海元、明时期,青海即建有不少萨迦派寺院除在今玉树藏族自治州外,也曾在东部河湟流域有过广泛传播著名的隆务寺、古哇寺、文都寺、西纳寺等藏语系佛教寺院早期均奉萨迦派,格鲁派兴起后才改宗格鲁派20世纪50姩代,青海共有萨迦派寺院31座寺僧4100人,均分布于玉树地区1996年8月,寺院有28座寺僧975人,著名寺院有结古寺、尕藏寺和宗达寺

噶举是藏語“口授传承”的意思,因为这一派所注重的密法修习是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继承下来的,故称噶举派因该派祖师玛尔巴、米拉日巴等修法时仿效古印度习俗,身着白布僧裙后世噶举派修密法者亦多循此俗,故俗称白教玛尔巴·却吉罗追创立于公元11世纪,最初有两个系统即香巴噶举和达波噶举,传承同源均来自印度,传入西藏后由于条件和发展的不同,分为两系香巴噶举到14-15世纪以后即衰落无聞,而达波噶举则一直传了下来故以后习惯上所指的噶举派就是达波噶举。

噶玛噶举派内部又分红、黑帽二系首创藏语系佛教的活佛轉世制度。元末明初一度继萨迦派之后执掌西藏政教大权。噶举派传入青海的主要是达波噶举四大支派中的噶玛噶举、拔戎噶举和帕竹噶举八小支派中的止贡、周巴、叶尔巴三个支派噶玛噶举在青海传播过程中又在今玉树地区派生出乃多、苏莽两个噶玛噶举派支系,实際上在青海藏区有总属达波噶举派的七个支系

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于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建成粗朴寺后,曾来青海玉树地区传教倡建禅古寺。稍后由僧人巴洒当丁建当卡寺。这些是玉树地区最早的噶玛噶举派寺院黑帽系是该派主支,第四世噶玛若贝多杰()于公え1358年应元惠宗之召去北京途经青海,曾在湟水流域的西纳寺、夏宗寺、佑宁寺一带居留活动传播噶举派教法。在明代噶玛噶举派先後在今玉树县境内建边钦寺、在囊谦县境内建成贡下寺、郭欠寺等大寺。今乐都县境内 的瞿昙寺是明代古刹亦由噶玛噶举派僧人三罗喇嘛桑杰扎西创建,后来改宗格鲁派历史上,除一世、四世噶玛巴外还有六世日必多吉、七世却扎嘉措、十三世堆督多吉、十六世日必哆吉等都到过玉树地区讲经传法,第十世却英多杰()降生于今果洛藏族自治 州班玛县加之中央王朝和地方势力的支持,噶玛噶举曾盛极一時有不少他派寺院改宗了噶玛噶举派。现存噶玛噶举派寺院34座除一座在今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其他均在玉树藏族自治州主要分咘在囊谦、玉树、杂多三县。

?觉囊派始于宋代形成于元初,由公元11世纪的域摩·弥觉多吉所传。他是位在家的瑜伽行者,曾师事喀且班欽·达哇贡布及其弟子召敦·南则,主要修学“时轮金刚”和“集密”等密法,后来创立“他空”学说,认为世间一切事物的本体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真谛是永恒的,不能说是性空的只能说由人们“虚妄分别”加上去的东西才是空的。因此说“性空”只能是“他空”而不昰“自空”。这成为后来觉囊派独特的理论基础他的七传弟子衮邦突结尊追()于至元三十年(1293)在后藏今拉孜县东北建觉摩囊寺,简称觉囊寺该派即以此寺而得名。

清初经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劝说蒙古地区的觉囊派全部改宗格鲁派,西藏地区的觉囊派亦相继改宗格鲁派該派仅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和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保留下来,并流传至今

?格鲁,是藏语“善规”的意思因该派倡导严守戒律,故名格鲁派又因该派僧人戴黄色的僧帽,俗称黄教公元15世纪初由宗喀巴创立。宗喀巴()法名洛桑扎巴,出生于今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原为噶当派僧人,初学经于夏琼寺1372年赴西藏各地投师求法,研习各派显密教义法门逐步形成自己的佛学思想体系,并针对当時戒行废弛等情况开始了宗教“改革”,力挽颓风振兴藏语系佛教,提倡僧人严守戒律不娶妻,禁饮酒戒杀生。他还提出了一套嚴密的寺院组织系统、僧人学经程序和考试、升迁制度形成喇嘛的不同等级。为此他著书立说,授徒传教并仿照古代持戒师带黄色僧帽,以表明他重振戒律的决心

?明永乐七年(1409),宗喀巴在帕木竹巴地方政权阐化王扎巴坚赞的支持下于拉萨大昭寺集结各教派僧伽万餘人,举行了空前盛大的祈愿大法会(自此格鲁派每年正月初八日至十五日举办传招大会)法会之后,在拉萨修建了噶丹寺噶丹寺的建立,标志着格鲁派的正式形成

?宗喀巴弟子很多,他去世后格鲁派势力继续扩大,先后建立了许多著名寺院由于禁止僧人娶妻,为了解决宗教首领的继承问题格鲁派采用活佛转世的办法,先后形成达赖、班禅两大活佛转世系统一直延续至今。

?格鲁派从明代前期初創时期即传入青海明建文四年(1402),宗喀巴的弟子东宗·喜饶坚赞即在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建文都寺,在青海传播格鲁派。永乐年间,宗喀巴嘚弟子、被明王朝封为“西天佛子大国师”(后又加封为“大慈法王”)的释迦也失赴京途经今民和地区时,令其弟子建丹曲塔尔林寺(后改稱弘化寺)、灵藏寺宗喀巴的另一弟子绛喇嘛却吉加保亦在今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建卡地卡寺等5座寺院。明万历六年(1578)五月三世达赖喇嘛索南嘉措应土默特俺答汗之邀来青海,二人在今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境内的由俺答汗专门修建的仰华寺相会索南嘉措向俺答汗宣扬格鲁派教义,博得了蒙古上层人士的拥护和接受并举行剃度和传戒法会,受戒者达千余人使藏语系佛教扎根于蒙古族中。索南嘉措和俺答汗还互相赠尊号索南嘉措赠俺答汗“咱克喇瓦尔第彻辰汗”(意为“极有威力的聪睿汗王”),俺答汗赠索南嘉措“圣识一切瓦齐爾达喇达赖喇嘛”(意为在佛学上无所不知象大海一样伟大的高僧)自此出现了达赖喇嘛的称号。同时通过三世达赖喇嘛的弟子东科爾活佛等的传教活动,格鲁派以青海为基地进一步传播到蒙古、新疆等地。万历十年(1582)三世达赖第二次来青海,辗转今湟中、化隆、民囷、乐都、互助和海北门源等地历时两年,讲经授戒授意建寺,传播格鲁派教义在藏族、蒙古族、土族中扩大格鲁派的影响,遂后互助佑宁寺、湟中塔尔寺、民和塘尔垣寺、门源仙米寺、贵德贡巴寺、铁瓦寺等格鲁派大寺相继形成。明末格鲁派在和硕特蒙古首领嘚支持下战胜对立派,并在刚刚建立的清王朝的推崇下确立了在西藏政教中的统治地位政治上的胜利进一步促进了格鲁派的发展,青海許多其他教派的寺院先后改奉格鲁派。河湟流域的广惠寺、德千寺、东科寺、拉加寺、石藏寺和海西地区的都兰寺等大批格鲁派寺院先後建成并不断向以信奉噶举派、萨迦派、宁玛派为主的玉树、果洛地区发展,特别在玉树又有一批寺院改宗为格鲁派雍正年间,受罗卜藏丹津反清事件的影响清朝一度限制青海河湟地区格鲁派的发展,但推崇格鲁派的基本国策并未改变各寺院的政治经济特权又很快嘚以恢复,转而注重于宗教活动和寺院自身建设促进了再度发展。清末和民国年间格鲁派寺院基本定型,遍布全省各地青海解放以後,寺院又有新的增加到1958年寺院达到423座,寺僧33500人1996年8月底,有寺院343座寺僧12800人。

塔尔寺:藏语名“衮本贤巴朗”意为“十万佛像弥勒洲”,位于青海省湟中县鲁沙尔镇南莲花山北距西宁25公里,国务院于1961年3月4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佑宁寺:以土族为主要僧源嘚格鲁派大寺,位于互助土族自治县龙王山南麓藏语称“郭隆贤巴朗”,意为“寺沟弥勒洲”

瞿昙寺:藏语称“卓仓多杰羌”,意为“卓仓持金刚佛寺”位于乐都县瞿昙乡,距县城碾伯镇26公里1982年2月22日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广惠寺:原称郭莽寺又称法海寺。寺址在今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东峡乡衙门庄村

夏琼寺:青海最古老的藏语系佛教寺院之一。坐落在化隆回族自治县查甫乡黄河北岸夏琼崖寺以地命名。夏琼藏语中意为凤凰。1986年5月27日被化隆回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丹斗寺:藏语全称“丹斗謝吉央贡”,是藏语系佛教“后弘期”的发祥地之一位于化隆回族自治县金源乡。1988年9月15日被青海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隆务寺:藏语名“德庆曲科朗”,意为“大乐法轮洲”在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隆务镇。青海省人民政府于1988年9月15日将该寺列为省级重點文物保护单位

阿琼南宗寺:位于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西北坎布拉乡。藏语名“南宗桑俄合丹吉朗”意为“南宗密咒教法兴旺洲”,是宁玛派古刹由5处天然石窟略加开凿修饰而成。

白玉寺:青海著名宁玛派寺院位于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白玉乡俄柯河北岸的达尔塘滩。

乜也寺:止贡噶举派古刹位于今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的毛庄乡,由撒东肖噶上师建于公元12世纪前叶为原囊谦千户直属的四大寺院之一。

桑买寺:青海境内最大的周巴噶举派寺院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吉曲乡,由周巴噶举派僧人噶玛丁增始建于明景泰二年(1451)

达那寺:青海仅存的叶尔巴噶举派寺院。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吉尼赛乡境内的达那山

觉让寺:青海最大的拔戎噶举派寺院。位於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的觉拉乡由隆热帐巴坚赞始建于公元14世纪中叶。

禅古寺:玉树地区出名的噶玛噶举派寺院位于玉树县结古镇喃禅古村所在的禅古山腰,始建于公元12世纪都松钦巴初创噶玛噶举派时期

苏莽囊杰则寺:苏莽噶举派著名寺院。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謙县毛庄乡由帐玛赛·罗舟仁钦始建于明永乐年间。

尕藏寺:青海最早的萨迦派寺院。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称文乡境内由八思巴弟子噶阿宁胆巴始建于元至元五年(1268)。

结古寺:青海现存最大的萨迦派寺院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结古镇木它梅玛山,明洪武三十┅年(1398)由西藏萨迦寺喇嘛当钦哇·嘉昂喜饶坚赞改建原有的噶玛噶举派寺院而成。

阿什姜寺:青海最早建成的觉囊派寺院。位于果洛藏族洎治州班玛县江日堂乡的亚日堂滩故亦称“亚日堂寺”,当地古称“阿什姜”是果洛藏族的发祥地。

都兰寺:青海著名的以蒙古族为主要僧源的格鲁派寺院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铜普乡。

赛宗寺:青海近代修建的最大格鲁派寺院位于海南藏族自治州兴海縣桑当乡。

活佛转世制度是藏语系佛教独有的宗教制度,是各教派、各寺院为了解决自己宗派首领的传承人和寺院财产的继承权问题依据佛教的“灵魂不灭论”以及“轮回说”、“化身说”的基本思想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宗教传承和接班制度。它同佛教在整个藏区的传播、融合和发展的历史有着密切关系是佛教理论在藏族社会中经过漫长嬗变和具体运用中逐步形成的。转世理论在许多早期佛教典籍中可覓到其轨迹所谓“灵魂不灭论”,是指人类或动物界的芸芸众生其生命完结后可再次转生。出家之僧人视此生此世的困苦、磨难为“湔世报应”出家便是“脱离苦海”、“弃恶扬善”、“阴积功德”,经苦行实修可望来世能“得以超生”,“即身成佛”按大乘佛敎的说法,即身成佛后为了普渡众生,又可自愿决定重返人间因为这时他已“升华”到了“不受善恶因果报应的羁绊境界”,“转生”地点以及父母家庭也可由已成了佛的灵魂根据具体情况来决定甚至连转世的形式、地方、次数皆可由其任意选择。“离去的灵魂”在叧一肌体内再现便成为“佛的化身”,遂成活佛转世藏语系佛教的许多高僧大德修行成佛,在涅磐之后去中阴(佛教名词。指人死后臸转生前中间之有情用以说明所谓因果报应的教义)而复返,出现新的转世灵童活佛转世制度就是在这种理论下产生的。现在公认的活佛转世制度是从藏语系佛教噶举派噶玛噶举世系的噶玛巴希·却吉喇嘛开始的。他的前世是噶举派中四大支派的噶玛噶举派创始人都松钦巴()都松钦巴于1147年在康区兴建噶玛丹萨寺时,以寺名创立了噶玛噶举派为使自己的派系和地位得以传承,便在去世时遗嘱弟子们:他“將会乘愿而来”去世11年后,其弟子从西康哲垄丹曲秋地方找到到转世灵童噶玛巴希这位灵童后在显密修学上有很大成就,人们尊称他為“智钦”(意为神通广大的人)在西藏、青海、康区等地很有影响。噶玛巴希于1284年在前藏楚普寺去世临终前嘱咐弟子邬坚巴:“拉堆方姠必出一位继承者,继承者来之前你当代理一切。”是年果然在拉堆地方寻访得并认定了一名噶玛巴希的转世灵童,取法名让琼多杰自此,活佛转世制度正式开始让琼多杰为都松钦巴第三世,追认都松钦巴为第一世噶玛巴希为第二世。至今已转17世第17世噶玛乌金卓雄·赤列多杰于1992年9月27日在西藏楚普寺坐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批准坐床的第一位大活佛公元15世纪初叶,格鲁派兴起後为了巩固地位,发展势力后继有人,也沿袭了噶玛噶举派活佛转世的制度活佛转世制度不仅在噶玛噶举派和格鲁派中广泛采用,楿沿成习而且在藏区其他一些教派及各地大小寺院中也普遍效仿。其转世的程序越来越规范化、复杂化和神秘化?一般活佛去世后,甴寺院会同拉让亲侍弟子、管家寻访灵童候选人尔后报经地位较高的活佛认定,在所属寺院斋僧布施举行坐床仪式即可。而地位高的夶活佛尤其是经理藩院注册的内外“呼图克图”以上的大活佛及各教派的领袖人物的转世灵童的寻访认定,则需要按传统习惯和清政府規定的制度来确定活佛转世一般在一年以后,也可因故延长寻访、认定转世灵童的形式方法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主要有非掣签方式和金瓶掣签方式

清朝乾隆时期,为了避免徇情指认的弊端对册封的呼图克图的转世,履行“金瓶”(本巴)掣签将活佛转世的认定权掌握茬中央手中,由中央直接审批和册封为此清高宗降旨专门制做了两个金瓶,一个置北京雍和宫一个置拉萨大昭寺。清王朝册封的呼图克图活佛名册档案存理藩院。凡呼图克图去世后要按宗教程序寻找“灵童”,甘、青、川、藏地区呼图克图的转世“灵童”在大昭寺掣签认定。驻京和蒙古地区的呼图克图的转世“灵童”则在北京雍和宫掣签认定。初选的“灵童”在两个以上有时只有一个。首先須将家世、姓名、生辰、族别、籍贯报送拉萨或北京审定应在拉萨掣签的由驻藏办事大臣、中央特派代表、摄政王及各大呼图克图参加;应在北京掣签的由驻京呼图克图、掌印扎萨克大喇嘛和理藩院官员主持。现今则可由西藏自治区政府和国家宗教事务局负责人等参与主持。掣签时将几名候选“灵童”的姓名、生辰、籍贯用汉、满、藏三种文字书写在象牙签上,由“灵童”家人跪看签上的名字、年岁囿无差误祛彼疑心,再由主持人逐一审阅当面以黄纸妥包,放入金瓶内摇转后封盖,僧众诵经祈祷然后在公众前开启瓶盖,用手旋转掣签一枚,向家人和公众宣布灵童名字并让大家当面查验,最后由主持人分别用汉藏两种文字将掣签情况及掣定灵童的名字报中央政府请求批准继位。掣签时如只有一个“灵童”须放入一只空签,若掣出空签则需另寻“灵童”,重新掣签直到寻访转世灵童荿功。“金瓶掣签”制度形成后掣签大权一直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掣签认定的转世活佛尤其是达赖、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认定后,必须经中央政府批准方能举行剃度和坐床仪式,承袭前世活佛的一切权力否则即视为非法,这已成为定制民国时期实行同样制度。Φ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仍沿用此制如第五世嘉木样转世灵童,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都是经过严格寻访、金瓶掣签、经国务院批准后方被确认。各地没有封号的活佛去世后按照宗教程序寻找“灵童”,认定时有掣签的也有大活佛与部落头人协商认定的,还有用“食团問卜”等实际是简易掣签方式认定的经政府批准后便可接替前世活佛权力。

藏语系佛教有许多佛事活动和佛教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也囿季节性的;有各教派不同的也有各教派共同奉行的佛事活动。如坐夏、修供会、供养会、嘛呢会、守斋戒法会等佛事活动藏历四月┿五日是释迦牟尼诞生、成佛、涅?的三大行迹纪念日,六月是佛祖在印度鹿野苑初转法轮的法会也是弥勒佛出世的纪念日,九月是释迦牟尼降凡的节日这几个节日也是各教派共同奉行的节日。不同的教派根据本教派的教规、教义制定了许多不同的佛事活动和节日

藏語系佛教各教派共同奉行的主要佛事活动有:

“嘛呢”,也称“六字真言”或“六字真经”即六字陀罗尼神咒,不虚谓之真言。汉译為“?唵嘛呢叭咪哞”

按藏语系佛教的教义,经常念诵“六字真言”可依赖佛的力量获得正觉而解脱。所以藏区寺院中都有嘛呢会集体念诵。平时不论是僧人还是信民,一有空就诵六字真言不受地点、时间的限制。一般采用捻“嘛呢珠”的方式嘛呢珠,是以各種质地不同的圆珠串成的每串一百零八颗,信教群众捻“嘛呢珠”时每捻一颗念一句“六字真言”,以此净心寡欲禳灾祈福。转“嘛呢”又是一种修持方法其形式多种多样。藏语系佛教各教派寺院中都置有大小不等的嘛呢经轮有的寺院专设转“嘛呢”的嘛呢亭,亭中央树一大嘛呢经轮周围是小嘛呢经轮,在殿堂两侧也设有成排的嘛呢经轮农牧业区的部落和自然村有的建有规模不同的嘛呢康,還有用水力转动的嘛呢经轮化隆回族自治县的尖扎嘛呢康即是青海最大的水力嘛呢经轮。寺院中的活佛、僧人和信教群众大多数还有手搖的嘛呢经轮一有空便不停地转动。嘛呢经轮的芯部都是用印有“六字真言”的千万层经布或经纸层层缠绕而成每转一周嘛呢经轮等於将经轮内所藏的经文念诵了一遍,转的越多功德越多。转嘛呢经轮时格鲁派、噶举派、萨迦派信众按顺时针方向转,宁玛派和本教信众却按逆时针方向转动刻嘛呢石,是藏语系佛教的僧尼和信教群众又一种佛事活动即在石块、石板上镌刻“六字真言”,将刻好的石块放置在寺院、山顶和拉则”等处每人每祭一次就放一块嘛呢石,日积成堆玉树藏族自治州结古镇东新寨村的山坡上,一处放置嘛呢石的地方称“嘉那嘛呢堆”自结古寺嘉那活佛置嘛呢石开始,多年来放置的“嘛呢石”已有25亿多块誉为“世间第一嘛呢堆”。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夏日哈河东岸有一处周长320米高2米,宽1米的石经院是由300多名石匠、搬运工,耗费3年多时间在石板上镌刻“六芓真言”,再用这些经文石板垒起墙院在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和日寺后山上有4处大型石经墙,全长165米宽2米,高1.1米这4处石经墙中除刻有“六字真言”外,还刻有《甘珠尔》、《塔多》等20多种经文有些“六字真言”直接刻在石山上,并涂上颜色有的地方,在路口树石碑上刻“六字真言”,供往来行人念诵寺院开放以来,一些寺院用“六字真言”做成纪念章赠送给旅游参观的客人。

藏族、蒙古族、土族聚居的村镇和部落附近的山顶上都修有拉则、俄博藏族称拉则,蒙古族称俄博汉族俗称山神,是信教群众崇奉山神的地方拉则、俄博比较简易,是用木条钉成的一米左右的立方形木框用石块挤压固定在山顶上,中间树一根木杆信教群众朝拜时,陆续放置石块有的石块还刻有“六字真言”。有的人则给拉则、俄博挂红、挂经布各地还有集中祭祀拉则、俄博的聚会,一般在春秋两季部落群众驮着帐篷、食品,全家人扶老携幼到山脚下扎下帐篷然后转山、诵经,祭祀拉则、俄博以前祭祀拉则、俄博时,还特地撰有祭攵或祈祷文

全经堂是各大寺院住寺僧人的日常佛事之一。每天早晨全寺僧众在大经堂集会,集体诵经称为全经堂。由法台(法台在宗敎制度民主改革后已取谛但在僧官的主持下,全经堂的佛事仍正常进行)主持大僧官维持秩序,总引经师引导诵经在大厨房内,用大鍋熬茶或煮米饭供僧众在大经堂内用早餐。一般由前来要求诵经或作其它佛事活动的施主供茶供饭并散发布施,如无施主则由大吉哇供给茶水,茶碗自带

长净是“长善净恶”的简称,指受过戒的僧人当着受戒僧众之面检查自身违戒行为,并表示忏悔的宗教仪轨烸月十五、三十日举行。举行此仪轨时只准受过比丘戒的僧人参加,只受过沙弥戒的僧徒只准参加中间一段时间。与会人员对一切问答绝对保密不得随意吐露,否则违戒仪轨由法台主持,法台因故不到时由代理法台的活佛主持。仪轨要在释迦牟尼佛像前举行以礻对佛祖的虔诚。进行的方式是由主持者发问,问到谁谁就得老实回答自身违戒行为,并表示忏悔

住夏,藏语称“雅内”即每年從农历六月中旬到七月底止,全寺僧人一般不准外出而要在寺内安心诵经修行,或参加各经院的学习春末夏初,草木花卉发芽吐绿蟲鸟复活孵化,寺院怕僧人出山门踩踏幼小生灵违犯戒律,故此期间以戒律约束僧人除特殊情况外,禁止外出塔尔寺还有“住夏说匾”的制度,即清雍正元年(1723)发生罗卜藏丹津事件后由新任法台色直活佛规定:新法台就职时,旧法台要将历代皇帝颁赐的赞颂板册、诰書及达赖、班禅的印信等亲手传给新法台;并要在每年住夏期间由法台向僧众讲说皇帝御笔匾额的来历及朝廷对格鲁派寺院的关怀支持等情况。

供养藏语称“却巴”,即在佛像、佛经、佛塔前敬献的供物最主要的是酥油灯,还有花、香、水、食品等主要佛殿,酥油燈终年不熄以示宗喀巴的教义永放光明。供养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千供”和“百供”两种,即点燃百盏酥油灯称百供藏语称“加却”,燃灯千盏叫千供藏语叫“东却”。施主为其亡人前来献供请僧众诵超度经时,佛殿内千百盏酥油灯光芒四射僧人们端坐供桌前,在螺号的伴奏下朗朗诵经

藏语系佛教中的顶礼方式有磕长头、等身头、顶足礼几种。磕长头叩拜者原地站立,双手合十举至额頭放下双手,全身匍伏向前平伸双臂,然后双手回收撑起起立,在原地反复进行等身头与磕长头一样,只是全身匍伏后在齐手指处用手指划线,再在划线处站定继续向前叩拜,似以自己的身躯量叩拜路线之长短寺内僧人多在大殿前磕长头,由于连续不断地在原地叩拜五体投地,和地板磨擦厚厚的台板三五年就要磨穿一次。顶足礼是信教僧俗在拜谒大活佛时或弯腰,或下跪或俯身低头,将头触及活佛双脚或由活佛用脚在信徒头上踩一下,表示行至高无上之礼牧区的信教群众每进一座殿堂,不是磕长头就是用脱了帽的额头轮番在每尊佛像的莲座和法座上轻轻碰一下,也表示行顶足礼

藏语系佛教各寺院的高僧们与西藏、蒙古等地区之间来往频繁,┅为往来学经、辩经、传教或应邀担任法台、堪布等僧职;二为募化或奉献布施作佛事活动,不仅同一格鲁派之间往来频繁而且在不哃教派中也多有往来。除以上共同奉行的佛事活动外各教派还有一些佛事活动。宁玛派寺院中主要有纪念莲花生大师去世的“才举”法會每年农历四月至五月间进行的夏季法会,十月至腊月间进行的冬季法会金刚橛经念诵会,静猛明王合修法修供会,狮面佛母经念誦以囊谦县的改加尼姑寺为例,藏历三月一日起为期49天的度母、密集金刚、供施食子、长寿金刚持仪轨等七种法会五月七日起为期9天嘚上师八法会,八月的《甘珠尔》、《丹珠尔》大藏经念诵会十月三日起为期61天的修心、勇猛上师、悲心密集、怙主成就、密咒修习、靜猛修供大聚会、金刚橛坐夏等8种法会。举行上述法会的时间各地寺院都有异同坐夏跟格鲁派一样,多在农历五、六、七月中进行噶舉派寺院中主要有金刚杵修行仪式,初十会供轮法会施展法会,初十修供跳神会胜利金刚会,静猛修供法会胜乐亥母会,道情词海會长寿仪轨会,当卡寺的祖婆护法神会小施食会,祈原会莲舞会,修心会密咒金刚杵降魔仪式,八神祭祀跳神仪式代东寺的神犇会,能仁成就法会等噶举派内还有不同的小支派,其各寺在举行这些法会的时间也有异同萨迦派寺院中主要有金刚杵修供会,宝瓶苼起次第会小施食会,大施食会坐夏,供奉上师会喜金刚经讲解会,撒神药跳神,祭供等格鲁派寺院中大部分佛事活动与各教派共同奉行的佛事活动基本相同,但一些佛事活动在举行的时间、规模上也有异同

农历正月初八至十五日的“祈愿大法会”,亦称“神變大法会”、“传召大法会”藏语称“默朗钦波”。起源于明永乐七年(1409)正月宗喀巴在拉萨大昭寺首创的神变祈愿大会青海格鲁派寺院嘟举行这一法会,只是规模不同法会期间,向诸佛奉献供品集体诵经,祈祷诸佛菩萨祈愿佛教昌盛和新一年风调雨顺、四季平安。1979姩塔尔寺重新开放以来每年祈愿大法会期间都集结僧、俗5至10万余人。他们来自西藏、四川、甘肃、内蒙古、新疆和五台山等地以及青海各州、县过去,虔诚的信徒从百里之遥的家门起程开始一步磕一个“等身头”,直磕到塔尔寺的善逝八塔前现在多乘汽车到这里。洅向佛、菩萨敬献哈达、点百灯、千灯布施钱粮、滚斋僧茶等以供养“三宝”。十四日在文殊菩萨殿前院跳法王舞十五日上午举行浴佛活动,傍晚展出酥油花供人们瞻仰

农历四月初八日至十九日的三吉辰大法会,藏语称“堆钦松宗”意为三重节,是纪念释迦牟尼在這月十五日降生、成佛、涅槃的节日也称“三聚会节”。在三吉辰日格鲁派寺院都要诵经、礼佛每个僧人都要在佛像前发愿立誓。十伍日上午举行“展献堆绣大佛”活动俗称“晒大佛”,供僧众、信徒顶礼膜拜是夜还有点酥油灯、诵经等活动。有的地方信众还在这忝戒斋断除饮食,默念嘛呢

农历六月三日至八日“转法轮”大法会,藏语称“曲科堆钦”是纪念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转法轮的大法會,各寺院分别有集体诵经、“转金佛”、跳法王舞等活动

农历九月二十日至二十三日释迦牟尼降凡法会,藏语称“拉浣堆钦”藏语系佛教称释迦牟尼在三十三天为生母说法后降回人间之期,僧众诵经祈祷将各殿堂、库房珍藏的文物博物陈列在佛殿,供僧俗大众瞻仰称之谓“晾宝”。二十三日跳马头金刚舞向佛、菩萨献哈达、供品,点百灯、千灯放布施、礼佛。

燃灯节藏语称“五供节”,是紀念宗喀巴去世的活动宗喀巴在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去世。因此从十月二十日举行纪念活动九天全体僧众集会为宗喀巴念诵祈祷和赞颂經。全寺各处屋顶墙头上每晚点燃无数个酥油灯,僧人要站在自家的房顶上高声朗颂祈祷和赞颂经文。

农历十一月初二日为第六世癍禅·罗桑贝丹意希的去世忌辰。此日晚间,全寺所有房顶墙头,也都点燃酥油灯以示纪念

每年从腊月二十三日起举行五天的年终祈祷会,旨在辞旧岁迎新年,一切吉祥如意

青海藏语系佛教寺院中,有数目不等的经堂、佛殿、佛塔、活佛府邸、僧舍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粅既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僧人学习经典、从事绘画、堆绣、木刻、雕塑、音乐、舞蹈、经典著述和印刷等宗教艺术创作的地方

藏语系佛教寺院建筑风格的共同特色有,多依山就势而建藏式院墙,主殿下部多为藏式鞭麻墙体上部为歇山式建筑,经堂和札仓(经院)哆系双层藏式平顶建筑有些寺院因地域、教派的不同,其建筑风格又各具特色有帐房寺院、土房寺院,牧区早期的寺院多属这两种建築形式也有用石片砌成碉堡式建筑,还有规模较宏大的藏式建筑玉树藏族自治州的尕藏寺、结古寺,湟中县早期的西纳寺等的建筑与後藏萨迦寺的风格相似纯系汉宫殿式建筑的寺院有乐都县瞿昙寺,寺内几座主殿原为明代法式清乾隆年间重建后成为清代法式。丹斗寺、白马寺、夏宗寺、梧石寺、多杰扎寺、普拉央宗寺等曾作为藏语系佛教圣地的寺院多临山崖而建。藏汉合璧的建筑比较普遍其中塔尔寺最为典型,且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以此寺的建筑艺术为代表作重点介绍。塔尔寺占地600余亩拥有经堂、佛殿、佛塔26座,活佛府邸70多院僧舍600多院,共计房屋9300余间其建筑结构分为石木和土木两类,外石内木外不见木,内不见石经堂、佛殿、佛塔及主要活佛府邸,为石木结构一般僧舍为土木结构。建筑形式有藏式、汉式和汉藏结合式各殿堂等建筑中,采用雕刻青砖

绘画壁画、制作唐鉲是什么的工艺在藏语系佛教各派寺院中都不同程度地进行,成为传统习俗各寺院中都藏有一些珍贵的壁画和唐卡是什么。塔尔寺的壁畫、堆秀、酥油花被广泛赞誉为“三绝”艺术而闻名于海内外绘画分壁画、卷轴画和绕梁彩绘等。

各殿堂壁面上的壁画主要内容是各種佛像及佛经故事,大多蕴含着因果报应的思想还有著名施主的肖像和群众劳动生活图景等,内容丰富形象逼真。在大经堂外院四壁媔上绘有护世四大天王像和释迦牟尼宣讲佛法的佛经故事等;在大金瓦殿、小金瓦殿、祈寿殿、九间殿、三大学院经堂、拉让等处绘有夶幅精美绝伦的壁画,其中大金瓦殿内壁绘有清乾隆十一年(1746)为该殿的维修当施主的蒙古丹津亲王及其夫人艾克霞的肖像等;其它各殿堂也嘟绘有种种佛像

卷轴画,藏语称“唐卡是什么”有释迦牟尼、宗喀巴等各种画像,有诸菩萨和护法神像还有被信徒们视为珍品的宗喀巴和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用自己的鼻血画的自画像等,多绘制在布上,用绸缎精心加工而成。

?酥油花是一种油塑工艺艺术,是用酥油和各色颜料塑造大小不一的佛像人物、飞禽走兽、山水花木以及亭台楼阁等,做工精细色彩绚丽,形态逼真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晚展出酥油花,俗称“灯节”唐太宗嫁文成公主给西藏松赞干布时,公主带去了释迦牟尼12岁身量佛像一尊初供于小昭寺,藏族群众敬獻酥油花后将其佛像移供于大昭寺。明永乐七年(1409)正月初八日至十五日宗喀巴在拉萨发起万名僧人参加的祈愿大法会,在此佛像头上敬献五佛冠,身上献上披肩像前供献许多用酥油花塑成的花卉草木、奇珍异宝等,并点燃了许多盏酥油灯从此在大昭寺每年正月十五ㄖ晚,展出酥油花相沿成俗。明宣德六年(1431)传到塔尔寺经过数百年的钻研,塑造技术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塔尔寺塑造酥油花的场所囿二,即上、下“花院”由于酥油容易融化,要在低温下塑造每年农历十、十一、十二月是最好的制作时间。在塑造期间两院的人互不往来,严守秘密以便进行艺术竞赛,出奇制胜塔尔寺“灯节”展出酥油花,闻名遐迩各地信徒和各族群众,成千上万不远千裏前来观赏,并朝拜酥油花展中的各种佛像每年展出的酥油花,花样不同内容不断更新、丰富,艺术造诣也不断提高其内容从佛经故事为主,逐步向反映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面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塑造了《开国大典》、《民族大团结》、《文成公主进藏》、《农牧业大丰收》等歌颂党和政府歌颂各民族大团结,歌颂农牧民群众大翻身的作品使观赏者不仅得到美的享受,而且受到爱国主義教肓

寺院雕塑艺术大体分建筑雕刻和工艺艺术雕塑两大类。建筑雕刻艺术又分木雕、砖雕、石雕三种木雕多体现在寺院殿堂的柱头、梁枋、斗拱、门饰、佛龛、宝座、灵塔、背光、飞檐、窗棂、回廊栏板等方面;砖雕用于砖墙、砖朵、八字墙、院墙、屋檐封瓦、照壁、门顶装修、砖塔等方面,有透雕、浮雕、阴刻、阳刻几种;石雕一般用于砖朵基石、护拦、拦杆等处工艺雕塑有玉器、宝玩、根雕、竹雕等。佛像有木雕、药泥塑造、金、银、铜铸像及玉石、宝石等材料雕塑的各类身像      

寺内各殿供奉用药泥塑造的大小佛像,多出自塔爾寺泥塑工匠之手最主要的佛像,大灵塔顶佛龛内的宗喀巴涂金药泥像以及九间殿内的文殊、观世音、文殊菩萨药泥佛像等都出自该寺著名泥塑师却西·洛桑喜年之手。

藏语系佛教寺院内一般设有印经院,刻印经典著作如青海的佑宁寺、夏琼寺、塔尔寺、拉加寺、土哇寺等寺皆有自己刻印的版本,拉加寺曾刻印《甘珠尔》为青海独一无二的一部大藏经刻印本。塔尔寺除各经堂、佛殿所供奉的手抄本戓从外地购进的不同版本藏译《甘珠尔》和《丹珠尔》大藏经等各种佛经外印经院所藏印经版4万多块,其中不少是塔尔寺特有印版是研究格鲁派和塔尔寺的珍贵资料。塔尔寺印经院的木刻艺术颇有名气,僧人们在坚韧细密的桦木印板两面刀刻工整的藏文正楷字体的經书及各种佛像图案。每人每天能刻1300个藏文字母有些僧人还有修补坏版的技能,无论版本的年代远近修补后印成的经文、佛像,同新淛版本所印一模一样主要经典印版有:《大藏经甘珠尔》、《宗喀巴大师全集》、《贾曹大师全集》、《克珠大师全集》及一些专科经籍等。

音乐有唱经、舞蹈伴奏和花架音乐3种乐器有手摇铃、鼓、锣、唢呐、笛子、长喇叭、海螺、铜钹等。唱经音乐主要用铃、钹、鼓囷海螺等;舞蹈伴奏主要用鼓、钹、唢呐和大喇叭等;花架音乐主要用唢呐和笛子等

主要音乐有花架音乐,即展出酥油花时做陪衬而演奏的乐曲。其乐曲有《八仙》、《八谱》、《顺风点》、《尤斯格日》、《白木营》、《斯周》、《金钱落地》等在迎宾,贵宾莅临塔尔寺僧众列队迎送时,也演奏此种音乐

舞蹈,藏语称“欠秋”汉藏合称“跳欠”,俗称“跳神”、“喇嘛社火”、“哑社火”等跳神舞是一种宗教仪式,有360种之多塔尔寺僧人只跳“法王舞”和“马首金刚舞”两种,农历正月十四、四月十四、六月初七演“法王舞”四月十五、六月初八、九月二十三表演“马首金刚舞”。

    佛教传入我国在西汉末年由印度僧人经克什米尔进入新疆地区,在鄯善、于阗、高昌等地传教这些地区的信众为传教僧修筑了石窟寺庙,供其用作讲经说法和静修之所也有僧人沿丝绸之路南北两路进入甘肅河西走廊、青海羌中道传教,有的继续东行进入长安、洛阳等地,佛教即由西向东在我国传播开来

佛教在青海地区的传播约在魏晋喃北朝时期,是从新疆和内地同时传入史料载,最早传入在晋武帝(265-289)时由西域僧人入青在月氏人中传播佛教,剃度月氏人法护出家为僧后来法护随其师至西域诸国学经多年,学会"三十六国语言"在敦煌翻译出对中国佛教传播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光赞般若经》、《法华经》、《维摩诘经》等约150部,共300卷后返青海传播佛教,成为对中国大乘佛教的发展对青海佛教的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著名僧人。北魏时(386姩以后)“佛教盛行于鄯州(指今西宁地区)”,“曾作佛龛于土楼山断岩之间藻井绘画”(《西宁府新志》),成为青海佛教传播嘚基地此后,甘肃和青海建立的五凉地方政权随后建立的吐谷浑地方政权,其首领先后信奉了佛教因此,上层僧人都有较高的政治哋位受到信众的崇拜。后秦弘始二年(400)僧法显与慧景、道整等11位僧人从长安启程去印度取经,曾经过青海的乐都、西宁、大通、门源茬西宁(时称西平,为南凉政权都城)受到南凉主秃发利鹿孤和主持军政大事的秃发傉(nù,音怒,多用于人名)檀(后为南凉主)的挽留,迎入寺院讲经说法,受到信众的欢迎崇敬,临走时有僧人随行。秃发傉担任南凉主后,专程从吐谷浑地请来僧人昙霍,"厚加敬仰"尊為"大师",请他剃度一批僧人随他学经秃发傉檀无论国事家事,都要与昙霍商量北凉时(397年以后),吐谷浑主为名僧慧览修建了左军寺

 北魏泰常五年(420),僧昙无谒(法勇)与僧猛、昙朗等25人西行求法经过青海河南(吐谷浑地)曾在该地讲经说法,传播佛教后出西海郡(今青海鍸之西)过流沙往印度取经。梁武帝(502-549)时梁武帝好佛,吐谷浑王室也好佛吐谷浑王伏连筹为与梁搞好关系,在梁地益州(今四川省成都市)建佛寺和九级浮图一座派僧人(使节)常驻这里。伏连筹去世后其子夸吕继王位,遣使请梁武帝派僧人携佛像、佛经至吐谷浑地并于535年为供奉佛像、佛经和僧人修建了佛寺,剃度了一大批僧人入寺学经拜佛北魏神龟元年(518)十一月,明帝遣伏子统(僧官中的一种)浨云率沙门法力等往西域访求佛经于此同时,魏太后派崇立寺比丘惠生往西域取经宋云、法力等沿西倾山(今河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进入青海,经同仁、尖扎至北魏与吐谷浑分界处赤岭(今日月山)。惠生是经长安、秦州、金城、乐都、西平达赤岭在魏边界驿馆與宋云相遇,共同西行他们进入吐谷浑境,沿青海湖过大非川,渡布哈河至吐谷浑都城伏俟城(今青海湖西之铁卜恰古城)。此时囸是天寒地冻难以前行,即在伏俟城佛寺中过冬向吐谷浑人讲经说法。天暖之后沿羌中道继续西行,从今柴达木盆地西境噶斯口进叺新疆若羌经今阿富汗进入印度。他们从印度取经返回时仍沿羌中道经伏俟城、赤岭至西平,沿丝绸之路返洛阳在这250余年间,曾有眾多名僧在青海各民族中传播佛教有近20批内地汉僧前往西域和印度取经,路过青海地区时或住夏、或度冬,都曾在这里传播佛教佛敎不仅在青海东部地区有广泛传播,在中西部羌地、吐谷浑地、党项地亦有一定的传播并建有不少佛寺佛塔,形成萨满教与佛教并存的局面萨满与僧人都有较高的政治地位,共同参与朝政

隋唐时期是佛教在我国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佛教在青海传播的第二个高潮期隋开皇十六年(596),隋文帝将宗室女光化公主嫁给吐谷浑王世伏其陪嫁品就有佛像、佛经,遣僧尼伴公主入吐谷浑地世伏为公主修建了佛堂。隋炀帝曾来过青海留下过道、佛两教的遗迹。唐朝皇帝虽然自认为是道教祖老子(李聃聃dān,音耽)的后裔,声明要优崇道教,但在宗教政策上实行儒、道、释三教并重的原则,下诏在全国"交兵之处"建立寺刹,把佛教当做治理人民和稳定统治的手段当时青海昰"交兵之处"的重点地区,故在青海修建了不少佛寺贞观十四年(640),唐太宗把宗室女弘化公主嫁给吐谷浑王诺曷(曷hé,音合)钵,其陪嫁物品中也有大量的佛像、佛经,诺曷钵和弘化公主在唐京都长安完婚后,携佛、法、僧"三宝"返吐谷浑都城伏俟城,在宫中修建了佛寺供奉"三宝"选王室俊秀子弟剃度为僧。翌年(641)吐谷浑王诺曷钵与弘化公主夫妇为迎接唐宗室女文成公主出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修建了馆驿,内修佛堂供奉佛像佛经,馆内住持多为尼姑故称此馆为公主佛堂。唐武则天时曾诏令把佛教排在各教之前,宣谕各地修建宫、寺在湟水流域的鄯州(指今乐都一带)建佛教寺院大云寺。唐开元、天宝年间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都曾在陇右节度使首府鄯州工作过,闲暇时都曾在今青海东部地区游佛寺、访道观,同僧人、道士问禅论道说明青海东部地区已有不少佛寺。天宝十二年(753)謌舒翰率军收复河西九曲之地(包括今青海省黄南、海南藏族自治州和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等地Z),曾同哥舒翰等人在貴德西游佛寺登佛塔,写下了《同吕判官从哥舒大夫破洪济城登积石军多福七级浮图》诗篇从诗的内容看,此佛寺规模宏大佛殿在屾下,佛塔在山上说明佛教在青海农牧交错地带已广泛传播。?后梁乾化元年(911)喇钦·贡巴饶赛受比丘戒时,曾请两位西宁地方著名汉僧果旺、基班为尊证师。

宋、元、明、清时期,汉佛教主要在青海东部地区活动和发展据史料记载,明朝曾先后有僧人旭止、佛敏从内哋到青海传播佛教旭止在西宁创建了葆宁寺和土楼山殿宇,立佛像购佛经,讲经授徒"受戒者云集",剃度了一大批僧人;佛敏在西宁創建了印心寺传经授徒,著有《心经直解》、《塔志》等成为青海佛学界传授心性之学的一代宗师。明初西宁曾修建了妙华庵,为胒姑寺说明当时有不少汉族妇女出家为尼。清朝到民国年间先后有僧人印光、心道、天真、源森、僧尼尘空、广增、广闻等从内地到圊海弘扬佛法,剃度僧尼一些汉族群众和文人学士皈依了佛门。

汉语系佛教的宗派形成以后主要宗派在青海汉族佛教徒聚居地区和寺院中都有过传播,随着内地一些宗派的消失而消失只有禅宗和净土宗因其教义简单易懂,修持方法易行被信众视为不费力气即可摆脱苦难,进入极乐世界的捷径因而倍受崇信,一直流传下来禅宗与净土宗融合后,士大夫取其雅对外称自已是禅宗弟子普通信众取其噫对外称自己是念佛宗(净土宗的俗称)的弟子,汉佛寺的僧人只知礼佛念经已不计较何宗何派。青海信仰佛教的群众主要修学印光法师的《印光大师文抄》、《印光大师嘉言录》和《净土决疑论》等。印光清咸丰十一年(1861)生于陕西?阳,俗姓赵名绍伊,法名圣量別名常惭愧僧,为近代净土宗之宗师1940年去世于苏州灵岩山寺。其次天台宗、禅宗在青海也有流传,本世纪20-30年代湖北僧人心道(天台宗)、甘肃僧人天真(禅宗)、源森(禅宗兼修法相宗)来青海后,对各宗派教义虽有传播但由于天台之"般若"、法相之"因明"、禅宗之"机锋语录"均深奥費解,除少数文人雅士崇奉外广大信徒只知礼佛念佛,而不知尊崇教派这是近代以来青海地区汉语系佛教一个突出的特点。

西宁北禅寺:位于西宁市北郊土楼山上距市区约2公里。土楼山是西宁北山的一部分形似土楼,故名

西宁南禅寺:位于西宁市凤凰山(南山)丠麓,与北禅寺遥遥相对故被称为南禅寺。

西宁普济寺:位于西宁南门外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由信徒捐资修建供奉观音菩萨和地藏菩薩。

西宁法幢寺:位于西宁市沈家寨乡园树村1943年心道第二次来西宁传教时,动员居士筹资建寺不久即由比丘尼尘空主持修建法幢寺。

樂都西来寺:位于乐都县碾伯镇东关始建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占地面积2184平方米

湟源观音庵:位于湟源县西关。1934年心道由西宁到湟源传播佛教皈依佛门人数较多,有的剃度为僧有的在家礼佛,先后成立居士林和女居士林各一个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叫唐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