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谁跑过火车火车的 需要什么条件呢?

难道这就是工业“革命”的意思吗?----------------------------------------------补:是否可以理解为火车对于当时的普通人来说是一件未知的事物,而我们所能见到的东西都是有心理准备的?
即使我们现在就能超越光速,因为这个概念本来就存在于我们的脑中,对我们的震撼也没有一个完全新兴的火车对古人的震撼大。
除非出现了一样我们闻所未闻的东西,当然是无法举例,不然我们就已经“闻”了?
现在的发明没有本质的飞跃,不像火车,从畜力到机械力,现在其实万变不离其宗
谢邀。&br&进步的观念是个新事物。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进步是极其缓慢的,而且还经常退步。&br&典型的例子,如《水浒传》开头的楔子《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里:&br&“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户不夜闭,这九年谓之一登。自明道元年至皇佑三年,这九年亦是丰富,谓之二登。自皇佑四年至嘉佑二年,这九年田禾大熟,谓之三登。一连三九二十七年,号为三登之世。那时百姓受了些快乐。谁道乐极悲生:嘉祐三年春间,天下瘟疫盛行,自江南直至两京,无一处人民不染此症。天下各州各府,雪片也似申奏将来。”&br&又如《旧约圣经·创世记》里约瑟为法老解梦的故事(41:29-31):&br&“埃及遍地必来七个大丰年,随后又要来七个荒年,甚至埃及地都忘了先前的丰收、全地必被饥荒所灭。因那以后的饥荒甚大、便不觉得先前的丰收了。”&br&这种丰歉无常的情况使得古人很少把进步当作常态,循环的观念才是默认值。&br&例如王安石变法时,王安石和司马光争论理财问题。王安石说:“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司马光说:“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现在看起来,显然王安石是正确的,他具有超越时代的眼光。而司马光的错误,在于不知道这世上有个东西叫做“经济增长”。&br&参见我的文章&a href=&///?target=http%3A///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英雄的倾诉:毛泽东《商鞅徙木立信论》与王安石《读孟尝君传》&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像司马光这样的旧党,最多只是在一些枝节问题上超过王安石,但他们的世界观是静止的,方法论是保守的,实际操作是苟简的,在格局、境界上远远落在王安石之后,相去不可以道里计。梁启超称扬王荆公道:“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远远超越了时代的王安石一眼望去,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他的愤郁悲凉,表现在对孟尝君的苛责中,令人千载之下,犹为之怃然。&/blockquote&下文摘编自徐文明《十一世纪的王安石》:&br&&blockquote&王安石主张以开源为主、节流为辅,强调通过发展经济来满足需求,并不主张一味减少开支或者要求人们节欲。正是这一观点使王安石远远超出了同时代的人,也使他蒙受了许多不白之冤。&br&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对经济一窍不通,却自以为是,不肯接受王安石的理财之道。司马光对王安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的观点根本弄不明白,他以为“天地所生,货财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这完全是一种自然经济的观点,一是认为财物完全是天地所生,忽视了人的劳动能够创造新的财富;二是认为财物是一个常数,不会增加,不懂得世间还有扩大再生产。因此,他认为所谓理财就是聚敛,就是搜刮民财。&br&王安石则主张“天下财富依天下之力而生”,是可以不断增加、不断发展的,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常数。理财就是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为了强调开源、强调发展生产,王安石对盲目的节用表示反对,正是这一点使人们对他产生了误解。&br&司马光之辈既然不懂还有开源一说,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就只有节俭一法了。节俭当然是美德,也是解决财政困难的办法之一,然而如果只会节俭,一味强调节俭,就势必会减少必不可少的开支,虽然能解一时之急,却会造成更大的隐患。而且,过于抑制需求对发展生产也是不利的,现代经济已经完全证明了这一点。宋朝的前几位皇帝除真宗外,都是比较节俭的,然而单纯讲节俭却不是解决财政困难的根本途径,而且只有皇帝节俭,大臣、贵族都奢费无度,也是毫无意义的,仁宗朝的事实就已经证明了这一点。&/blockquote&现在中国的GDP增长率降到6.9%就让许多人惊呼经济崩溃,殊不知这个速度远超发达国家在20世纪以前的上限。根据安格斯·麦迪森的《世界经济千年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1月第一版)表2-22b,英国、法国和美国的人均GDP在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是0.34%、0.18%和0.73%,在年是0.96%、1.13%和1.56%。工业革命对应的是今天看来像蜗牛一样的增长率,是不是有点滑稽?可是中国在年的增长率是0.00%,完全停滞,在年的增长率是-0.08%,成了下降。正是由于这点看似不大的增长率差别,西方在这两百年里建立起对非西方世界压倒性的优势。&br&学过经济学的人会知道,有一个“70法则”:如果一个量每年增长x%,x不是特别大(如35),那么过70/x年这个量就会翻一番。按照这个法则,3年翻一番的年增长率是24%(实际是26.0%),4年翻一番的年增长率是18%(实际是18.9%),5年翻一番的年增长率是14%(实际是14.7%),6年翻一番的年增长率是12%(实际是12.2%),7年翻一番的年增长率是10%(实际是10.4%)……x越小,70法则越准确。数学原理很简单:设翻一番需要n年,也就是(1 + x%)的n次方等于2,那么n = ln2 / ln(1 + x%)。这里ln指的是自然对数,ln2 = 0.693。当x不是很大的时候,ln(1 + x%)约等于x%(这是微积分的一个基本结果),因此n约等于69.3/x,简记成70/x。&br&2015年中国GDP增长6.9%,人口增长0.5%,两者相减得到人均GDP增长率为6.4%。根据70法则,这意味着11年翻一番,而美国在19世纪迅猛工业化时1.56%的增长率意味着45年翻一番。现在人们居然已经缺乏耐心到了这样的程度,认为11年翻一番是一个很慢的速度?甚至还要崩溃?有没有想过,11年翻一番,意味着在你70多岁的有生之年翻七番,增长到128倍?而45年翻一番,在同样的时间里翻不到两番,只能增长到3.3倍?&br&抚今追昔,当今社会最惊人的特点是进步已经加速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人们在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就能跨越好几个时代,而且对此习以为常。这是因为随着科学方法的进步、科研条件的进步和知识的积累,知识呈现出爆炸式的指数增长。所以现在出现什么发明都不会让人感觉不可思议,而近代人们见到火车就无法想象。&br&知识的爆炸式增长将把人类带向何方?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对这股潮流只能顺应,不能抗拒。&br&也许,按照马克思的说法,这才是人类史前史的结束。
谢邀。进步的观念是个新事物。在人类历史的绝大部分时间里,进步是极其缓慢的,而且还经常退步。典型的例子,如《水浒传》开头的楔子《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里:“自天圣元年癸亥登基,至天圣九年,那时天下太平,五谷丰登,万民乐业,路不拾遗…
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畜力和人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突然告诉你,其实拿煤就能让一个载满货物的东西开动奔跑,大家的内心都是崩溃的。&br&&br&而我们现在看见的发明啊科技进步都是有基础的,前两天轰动的引力波是爱因斯坦上世纪的预言,早都有理论支持,飞机也是上世纪初期的产物,无论多快多大也是一个原理。&br&&br&我想,把美国队长里的空中母舰造出来也只会让人惊叹技术的魅力,而不是这他妈什么玩意!&br&&br&让一个中世纪的人看见火车,就像让你看见一个小盒子,摸一下就能空间传送一样神奇,你会想:“我不会在这个空间被撕裂吧……”&br&&br&现代人的发明,比如手机,平板电脑,都是有理论支撑与现实原型的,就好像给中世纪的人看一架跑的很快的马车,无论怎么说,那也只是一辆马车。
因为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人们的交通工具主要是畜力和人力,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突然告诉你,其实拿煤就能让一个载满货物的东西开动奔跑,大家的内心都是崩溃的。而我们现在看见的发明啊科技进步都是有基础的,前两天轰动的引力波是爱因斯坦上世纪的预言,早都有…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略懂IT的金融民工跑动车工作的要求 是什么?有什么要求?_百度知道
跑动车工作的要求 是什么?有什么要求?
跑车工作要求 要求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火车有没有连站票都买不到的情况?明天晚上或后天上午都二十八九了应该没有多少人了吧?天津到葫芦岛(绥_百度知道
火车有没有连站票都买不到的情况?明天晚上或后天上午都二十八九了应该没有多少人了吧?天津到葫芦岛(绥
火车没连站票都买情况明晚或午都二十八九应该没少吧津葫芦岛(绥兴城都行)
提问者采纳
能二十八九候家直接火车站票限卖完没前买车票才
我有一张站票,想退了再买呢,碰碰运气能不能买到个坐?
呵呵,小心退了之后买不到的,你还是先买再退的好些吧
一张身份证不是只能买一张火车票吗?
提问者评价
太给力了,你的回答完美解决了我的问题!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啊二十八九候家直接火车站票限卖完没
有这个可能,很多人年前买不到车票,年后才回去的
不一定的。你现在最好网上预定购票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火车火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