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抒发爱国情怀的诗句情怀旳格律诗

[转载]古典诗词鉴赏专业术语归类
一、分清诗歌类别
◎按格律分:
⑴古体诗(又称古风,是古诗中的自由体诗),
⑵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古诗中的格律诗,包括律诗(五律、七律)
绝句(五绝、七绝)),
⑶词(按篇幅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按风格流派可分为:豪放、婉约)
⑷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又包括小令、套曲。)
◎按表达方式分:①叙事诗,②抒情诗,③哲理诗
◎按作者:文人诗、民间诗(民歌)
◎按题材分:①山水田园②咏物言志③边塞征战④思妇闺怨⑤怀古讽今⑥亲友送行⑦思乡怀远
⑧忧时伤国⑨雅趣哲理
二、吃准诗歌题材,快速主题定位
①热爱自然,喜爱山水田园美景;②淡泊名利,与世无争,追求自由闲适生活;③④憎恶黑暗现实,厌倦仕途纷争,不愿同流合污,保持高洁人格;⑤仕途失意,用山水田园美景慰藉心灵
①赞美不慕名利、芳洁高尚的品格;②抒发独立不羁、刚正不阿的情怀;③表达执着理想、永不言弃的追求;④讴歌甘愿献身、九死不悔的精神;⑤倾吐蔑视权贵、直道而行的正气
①杀敌疆场、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②勇抗侵略、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③奋勇作战、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④边关壮丽、为国戍边的神圣豪迈;⑤反对战争、渴望和平的心灵诉求;⑥长年戍边、思乡怀亲的苦闷无奈。
①良人远征、独守空房的寂寞孤独;②聚少离多、音信杳然的无奈悲戚;③反对战争、渴望团聚的美好愿望;④思念游子、牵挂盼归的深切期待;⑤年华易逝、红颜憔悴的悲愁哀叹;⑥相知相离、梦醒时分的心灵挣扎。
①追慕古人、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②感慨古迹、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③昔盛今衰、兴衰浮沉的历史教训;④人生苦短、年华易逝的深沉感喟;⑤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心灵悲愤;⑥山河破碎、渴望统一的灵魂倾诉。
①依依不舍、相会无期的离别苦痛;②情深谊长、思念牵挂的真挚友情;③浮萍飘蓬、邂逅相遇的欣喜快乐;④祝愿劝勉、早日重逢的衷心期待
①戍关守边、思乡怀亲、有家难回的绵绵乡愁;
②羁旅愁思、厌倦漂泊、渴望回乡的似箭归心;
③浮萍飘蓬、千里相思、乡梦惊醒的寂寞孤独;
④登高远眺、家国万里、音书渺茫的忧思愁心;
⑤追忆死者、阴阳两隔、永生难忘的刻骨思念。
①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深切同情;②战争频仍、山河破碎的忧时伤国;
③贫富对立、世道不公的批判谴责;④朝廷无道、国运衰微的拳拳忧心。
①天地永恒,人生渺短;②豁达乐观,境由心生;③老当益壮,壮心不已;④…
①②③④⑤⑥
二、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叙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值得纪念的往事。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诗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看法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高度评价。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感情。分为直接和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商山早行》)
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途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方式+结构手法
(1)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对比、衬托、通感
把一种事物或情景生动形象地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明、暗、借三种形式。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之深。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对仗。“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
“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至销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秋天意境,渲染了伤感气氛,烘托了诗人的悲伤情怀。
自问自答。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思考。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阿鲁威)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批评了项羽好战而不怜恤士兵的错误。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属于借古抒怀。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以美人衬英雄,更显得周瑜的英雄神采。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以祠中乐景反衬老杜心中哀情。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运用比喻,使不同感觉互相打通,引人想像。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李贺《李凭箜篌引》)
用“十二门前融冷光”写出了箜篌声的清冷。
(2)描写手法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生动形象,自然流畅。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描写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以突出环境气氛,烘托心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昆仑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贺《李凭箜篌引》)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贺《李凭箜篌引》)
正面突出李凭箜篌声的动人艺术效果及李凭的高超技艺。
侧面突出李凭箜篌声的动人艺术效果及李凭的高超技艺。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有三种:先静后动,先动后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动静结合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对某一细小的言行举止进行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的作用。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唐&张籍《秋思》)
要寄出发时又取回自己的信拆开来添上几句,“又开封”这一细节生动地表达出游子的思乡情结。
(3)抒情手法
不用意象,直接抒发感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借古讽今
借自然景物间接含蓄地抒发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言志(象征)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以柳喻人,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借怀古表达思想或抒发感情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以忠臣老将廉颇自比,揭露朝廷的昏庸,抒怀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
为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前三句为最后一句抒情作铺垫。
在上下句间起过渡作用的诗句,使诗情发展过程清晰。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第三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可谓触景生情。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呼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贾岛《题李凝幽居》 )
“少邻并”点明了诗题中的“幽居”。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唐·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诗歌最后戛然而止,以景代情作结,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写出了黄巢对菊花的同情以及他的帝王之志。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先扬——扬州昔日之盛,后抑——扬州今日之衰。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从画面的描写来看,“少年听雨”,“歌楼”、“红烛”、“罗帐”灯红酒绿的逐笑生涯,“不识愁滋味”的青春风华,“壮年听雨”,“江阔”、“云低”、“断雁”、“西风”在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是回忆场景,是虚写,“而今听雨”的画面,僧庐之冷寂与鬓发之斑白,晚年历尽离乱后的憔悴而又枯槁的身心是实写。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先实写战士战死沙场,后设想妻子的思念。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宋·晏殊《寓意》)
月静风动,景色宜人。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清·纳兰性德《长相思》)
先写风吹雪舞,后写静夜思故乡。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唐·白居易《琵琶行》)
先正后侧极写琵琶女的高超技艺和音乐的感人效果。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这四句诗呈现出如下结构:正—侧—侧—正
先叙/描后议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先叙后议,议往往能揭示主旨。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唐诗赏析举例100首
&|&&|&&|&&|&&|&&|&&|&&|&&|&&|&&|&&|&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唐诗赏析举例100首
&&&&&&荐&&★★★
唐诗赏析举例100首
唐诗赏析举例100首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注释】东皋(gāo):皋,水边地。王绩称他在故乡的躬耕游息之地为东皋。& 薄暮:日将落之时。& 徙倚:徘徊、彷徨。  长歌句:薇,羊齿类草本植物,其嫩叶可食。或以为此句诗意,乃作者联想到《诗经》中有关“采薇”的片段,长歌以抒苦闷。或以为此句诗意即长歌《采薇歌》,怀念伯夷、叔齐。    【赏析】此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流畅自然,力矫齐梁浮艳板滞之弊,是王绩的代表作之一。首联叙事兼抒情,总摄以下六句。首句给中间两联的“望”中景投人薄薄的暮色;次句遥呼尾句,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哀愁。颔联写薄暮中的秋野静景,互文见义,山山、树树,一片秋色,一抹落晖。萧条、静谧,触发诗人彷徨无依之感。颈联写秋野动景,于山山、树树,秋色、落晖的背景上展现“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画面。既然是“返”与“归”,其由远而近的动态,也依稀可见。这些牧人、猎人,如果是老相识,可以与他们“言笑无厌时”(陶潜《移居》),该多好!然而并非如此,这就引出尾联:“相顾无相识”,只能长歌以抒苦闷。王绩追慕陶潜,但他并不像陶潜那样能够从田园生活中得到慰藉,故其田园诗时露彷徨、怅惘之情。此诗已经是一首比较成熟的五律,对近体诗的形式颇有影响。    在 狱 咏 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西陆:指秋天。& 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的故事。& 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白头吟:乐府曲名,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赏析】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迁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被诬下狱,诗作于此时。诗人以蝉的高洁喻己的清廉。首联借蝉声起兴,引起客思,由“南冠”切题。颔联以“不堪”和“来对”的流水对,阐发物我之关系,揭露朝政的丑恶和自我的凄伤。颈联运用比喻,以“露重”、“风多”喻世道污浊环境恶劣。“飞难进”喻宦海浮沉难进。“响易沉”喻言论受压。尾联以蝉的高洁喻自己的品性,结句以设问点出冤狱未雪之恨。这是一首很好的咏物诗,借咏物寓抒情,满腔忠愤,溢于言表。    曲 池 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    【注释】圆影:指月光。    【赏析】这首小诗是卢照邻晚期的作品,借咏荷以抒其情怀。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中说:“言外有抱才不遇,早年零落之感。”卢照邻志大位卑,一生坎坷多舛,他任新都尉时染上风痹病,辞职北返,从此“羸卧不起,行已十年”,痛苦不堪。“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辨。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城阙(què):唐代的都城长安。阙,宫门前的望楼。& 三秦:今陕西省一带,古时为秦国。项羽灭秦后分秦地为雍、塞、翟三国,分封秦降将章邯等三人为王,故称“三秦”。诗中泛指长安附近的关中之地。& 风烟:风尘烟岚,指极目远望时所见到的景象。& 五津:蜀中长江上的五个著名渡口,即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这里以五津代指蜀地。津,渡口。& 宦游:因仕宦而漂泊。& 比邻:近邻。古时五家相连为比。& 无为二句:不要因为分别就像小儿女一样伤感流泪。    【赏析】此诗是送别的名作,是唐诗中很有代表性的壮别诗,颇能体现初盛唐时期人们志存高远的精神风貌。诗中有深情的劝慰,却不因远别而悲伤,表现了诗人真挚的友情和旷达的胸怀。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对仗严整,点明送别地点和友人赴任之处,场景开阔,气势雄伟,是典型的唐诗风味。“风烟”与“望”字之中,已露惜别之意、关切之情。三、四句以散调承之,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相互劝慰勉励。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悠远,独树高格。    从 军 行    杨& 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释】牙璋(zhāng):调兵的信符,分两块,分别掌握在朝廷与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 凤阙:指长安宫阙。  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  凋:此处意为“使脱色”。& 旗画:军旗上的彩画。& 百夫长(zhǎng):指下级军官。    【赏析】“初唐四杰”的从军、出塞之作,表现知识分子立功边陲的壮志豪情,慷慨雄壮,令人感动,对盛唐边塞诗的高度繁荣和成熟,有一定的影响。杨炯的《从军行》是代表作之一。《旧唐书?高宗纪》载:永隆二年(681),突厥入侵固原、庆阳一带,裴行俭奉命出征。杨炯此诗当作于此时。诗发端警竦,“烽火照西京”一句,用夸张手法写出外患严重、情势危急,自然引出下句。目睹外患严重而“心中自不平”,其“从军”愿望与卫国决心,已和盘托出。第二联写从军,“牙璋”才“辞凤阙”,“铁骑”已“绕龙城”,词采壮丽,对偶精整,而一气直贯,将反侵略的军事行动写得迅猛凌厉,声势逼人。第三联以战地风雪烘托战斗之激烈,反照尾联:尽管风雪苦寒,战斗激烈,仍然“宁为百夫长”,为保卫祖国效力。首尾呼应,完美地表现了“从军”的主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O。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释】和(hè):指用诗应答。& 晋陵:今江苏省常州市。& 物候:自然节物气候。& 曙:象曙光一样明亮地映照。& 春:进入春天。& 淑气:和暖的天气。& 晴光:晴朗的阳光。& 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    【赏析】因物感兴,即景生情。诗人写自己宦游他乡,春光满地不能归省的伤情。诗一开头就发出感慨,说明离乡宦游,对异土之“物候”才有“惊新”之意。中间二联具体写“惊新”的感受:清晨的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头开放,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也已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撩逗得黄莺儿婉啭鸣叫,晴日的阳光把O草映照得变成了绿色。这四句细腻地写出了朝霞、梅柳、黄鸟、绿O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生动地展现了江南新春的美丽景色。尾联道出自己伤春的本意――怀念中原故土,点明思归的主题。诗采用拟人手法,写江南早春之景,历历如画。    度 大 庾 岭    宋之问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    【注释】大庾(yǔ)岭:又名梅岭,在今江西大余和广东南雄的交界处,历来为岭南和岭北的交通咽喉。& 国:指京城。& 轺(yáo):轻便的马车。& 翥(zhù):飞。& 恨长沙:西汉贾谊被贬长沙而有恨意。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被贬边远之地的不满情绪以及盼望有朝一日得以赦免回京的心情。起句扣题直叙,诗人来到“华夷”分界的梅岭,将要辞别故国了,对句“停轺一望家”,诗人停下驿车,驻足远望家乡。颔联“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紧承首联中的“望”字而来,诗人遥望乡关,只见鸟儿飞翔,花儿开放。但在诗人眼中鸟儿是“南翥”的,花儿是“北枝”的,因此触动了北人南迁的情思,使他黯然神伤。这联诗写得情景交融。颈联上句写山雨欲停未停,天空已放出些许晴光,下句描绘江中云影即将变作彩霞的刹那间,将山的空明、水的澄澈同时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在这样美好的山水景色中,诗人的心潮逐渐趋于平静,开始振作起来面对现实考虑自己的出路。他希望勤奋修职,争取早日赦归,于是不禁发出了“但令归有日,不敢恨长沙”的感慨,表示他只希望有回去的那一天,就心满意足了,对自己受贬不敢有所怨恨,以直抒胸臆作结。全诗音韵谐婉,属对精密,词藻华美,尤其突出的是诗人巧妙地将写景与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表现出景致优美,又表现出诗人对自己赦免返京的前途充满信心。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注释】衰(cuī):疏落。& 镜湖:在今浙江绍兴会稽山的北麓,方圆三百余里,贺知章的故居即在镜湖之旁。    【赏析】这是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全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人生易老,世事沧桑的感慨。第一首一、二句,诗人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环境中,心情难以平静。首句写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次句写自己的“老大”之态,暗寓乡情无限。三、四句虽写自己,却从儿童方面的感觉着笔,极富生活情趣。诗的感情自然、逼真,内容虽平淡,人情味却浓足。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细品诗境,别有一番天地。全诗在有问无答中作结,哀婉备至,动人心弦,千百年来为人传诵,老少皆知。第二首可看作第一首的续篇。诗人到家以后,通过与亲朋的交谈得知家乡人事的种种变化,在叹息久客伤老之余,又不免发出人事无常的慨叹来。三四句笔墨荡开,诗人的目光从人事变化转到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虽然阔别镜湖已有数十个年头,而在四围春色中镜湖的水波却一如既往,一种“物是人非”的感触自然涌上心头。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释】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市。& 怆(chuàng)然:悲伤凄凉。& 涕:眼泪。    【赏析】诗人陈子昂颇具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直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并屡受打击,心情郁郁悲愤。诗写登上幽州的蓟北楼远望,悲从中来,并以 “山河依旧,人物不同”来抒发自己“生不逢辰”的哀叹。语言奔放,富有感染力。在艺术表现上,前两句是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的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空间的辽阔无限;第四句写诗人孤单悲苦的心绪。这样前后相互映照,格外动人。句式长短参错,音节前紧后舒,这样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送魏大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魏绛:春秋时晋人,曾以和戎政策消除了晋国边患。& 三河:汉称河东(山西南部)、河内(河南黄河以北)、河南(河南黄河以南)为三河郡。& 六郡:谓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 代北:代州北部。& 狐塞:飞狐塞。关塞险峻,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成为中原地区的天然屏障。& 燕然:山名。东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北单于,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    【赏析】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诗人的友人魏大(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开首二句读来震撼人心,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意识到边境上军情的紧急,也可以感觉到诗人激烈跳动的脉搏,同时也从侧面说明魏大从戎是御边保国的壮举。三四两句是说:与友人分别于繁华皇都,彼此心里总不免有些怅惘;但为国效力,责无旁贷,两人执手相约,要象汉代名将、六郡雄杰赵充国那样去驰骋沙场,杀敌立功。气概十分雄壮。五六两句写魏大从军所往之地。一个“横”字,写出雁门山地理位置之重要;一个“接”字,又写出飞狐塞遥接云中郡,连成一片,是中原地区的天然屏障,此处景物并不在眼前,而是在诗人的想象之中,它是实写也是虚写。此二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作了铺垫。最后二句便如瓜熟蒂落,极其自然。作者激励友人,希望他扬名塞外,显我大唐将士的赫赫战功。此诗不落一般送别诗缠绵于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并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    望 月 怀 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释】竟夕:终夜。& 盈手:满握。    【赏析】此诗乃望月怀思的名篇,写景抒情并举,情景交融。诗人望见明月,立刻想到远在天边的亲人,此时此刻正与我同望。有怀远之情的人,难免终夜相思,彻夜不眠。身居室内,灭烛望月,清光满屋,更觉可爱;披衣出户,露水沾润,月华如练,益加陶醉。如此境地,忽然想到月光虽美却不能采撷以赠远方亲人,倒不如回到室内,寻个美梦,或可期得欢娱的约会。诗的意境幽静秀丽,情感真挚。层层深入不紊,语言明快铿锵,细细品味,如尝橄榄,余甘无尽。“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为千古佳句,意境雄浑豁达。    感 遇 ? 其 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葳蕤(wēi ruí):枝叶茂盛而纷披。  坐:因而。  本心:天性。    【赏析】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贬谪后所作《感遇》十二首之冠首。诗借物起兴,自比兰桂,抒发诗人孤芳自赏,气节清高,不求引用之情感。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意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凉& 州& 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注释】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凉州,唐属陇右道,州治在今甘肃省武威县。& 万仞(rèn):仞,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八尺。万仞是形容山很高的意思。& 羌(qiāng)笛:羌族所制的一种管乐器,有二孔。& 杨柳:指《折杨柳》歌曲,曲调哀怨。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度:越过。& 玉门关:关名,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赏析】这首诗旨在写凉州险僻,守边艰苦。诗的首句,写汹涌澎湃的黄河,发源于云端,突出其源远流长,展示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次句写凉州城的戍边堡垒,地处险要,境界孤危。“一片”是唐诗常用词,通常与“孤”相连用(如“一片孤云”、“孤帆一片”等等),这里即“一座”的意思。三句递转,写所闻。羌笛奏着《折杨柳》的曲调,勾起征夫离愁。唐时有折柳赠别的风俗,因而见杨柳而生愁,甚至听《折杨柳》歌而生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无法折柳寄情,听曲更生怨恨:“天寒地冻”、“征战无期”、“归家无望”。然而,“怨”也罢,愁也罢,都是枉然,因而作“何须怨”。这种宽解语,着实委婉,深沉含蓄,耐人寻味,不愧为边塞诗的绝唱。    与诸子登岘首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注释】岘(xiàn)首:又名岘首山,在今河北省襄阳县南。 羊公碑:指西晋名将羊祜(hù)的堕泪碑,他镇守荆襄时有德政,后世百姓建此碑纪念他。    【赏析】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诗抒发了像羊祜当年一样的感叹,更寄寓着自己因仕途失败不能一施抱负的哀伤。第三四句出语自然清隽,令人感到特别亲切,在诗中起了纽带作用。    临洞庭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释】张丞相:指张九龄。& 涵虚:包含天空,指天倒映在水中。& 混太清:与天混成一体。& 云梦泽:古时的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 济:渡。& 端居:安居。    【赏析】这是一首“干禄”诗。所谓“干禄”,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张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注释】春晓:春天的早晨。& 不觉:不知不觉。& 啼鸟:即鸟啼。& 知多少:不知多少。    【赏析】这是一首惜春诗,诗人抓住春晨的一刹那,镌刻下了自然的神髓,生活的真趣,抒发了对烂漫春光的喜悦,对蓬勃春意的热爱。诗从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让读者通过听觉,调动想象,转换到视觉,在眼前展现出一夜风雨后的春天景色,耐人寻味,启人思考:不知不觉的又来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不知不觉的又开始了一次花开花落,思索着这一年一度的春色,人生的感慨便会油然而起,萦绕心头。诗歌言浅意深,景真情浓,韵味悠远,可以说是五言绝句中的一粒蓝宝石,传之千古,光彩照人。    过 故 人 庄    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注释】过:拜访。& 具:准备。& 鸡黍:鸡肉和黄米饭,农家待客时较为丰盛的饭菜。& 郭:外城墙。& 轩:窗户。& 场圃:农家的晒场和菜园。& 话桑麻:指谈论农事。& 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赏析】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农家恬静闲适的生活情景,也写老朋友的情谊。诗由“邀”到“至”到“话”又到“还来”,一径写去,自然流畅。青山绿树、鸡黍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田家场圃、米酒菊花,真好比人间仙境。在这里,俗世名利、荣辱得失全都如过眼云烟,飘然脑后。老友相聚,待以鸡黍之饭,原本普通简单的事情一经诗意地表现,就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美的意境和幻想的空间。此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清新隽永,熔自然美、生活美、友情美于一炉,可以看出诗人内心世界的和谐平静。    送魏万之京    李& 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关城:指潼关。& 御苑:皇家宫苑,指京城。& 砧声:捣衣声。& 向晚:傍晚。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意在抒发别离的情绪。魏万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年间,因慕李白,南下吴越寻访,行程三千余里,为李白所赏识。魏万是比李颀晚一辈的诗人,然而两人却是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故诗的结句含有对后辈叮嘱勉励的意思。诗开首用倒戟法落笔,点出出发前,微霜初落,深秋萧瑟。颔联写离愁,写游子面对云山,黯然伤神。颈联介绍长安秋色,暗寓此地不可长留。末联以长者风度,嘱咐魏万,长安虽乐,不要虚掷光阴,要抓紧成就一番事业。全诗善于炼句,为后人所称道,且叙事、写景、抒情交织,由景生情,引人共鸣。但诗中有“朝、夜、曙、晚”四字重用,却是一疵。胡应麟说:“惟其诗工,故读之不觉,然一经点勘,即为白璧之瑕,初学者所当戒。”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但使:若使。& 龙城:匈奴祭天处,址近蒙古国鄂尔浑河。& 飞将:指汉名将李广,匈奴人称他“飞将军”。& 阴山:在今内蒙古中部。    【赏析】这是一首慨叹边战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诗的首句最耐人寻味。说的是此地汉关,明月秦时,大有历史变换,征战未断的感叹。二句写征人未还,多少儿男战死沙场,留下多少悲剧。三、四句写出千百年来人民的共同意愿,冀望有“龙城飞将”出现,平息胡乱,安定边防。全诗以平凡的语言,唱出雄浑豁达的主旨,气势流畅,一气呵成,吟之莫不叫绝。明人李攀龙曾推奖它是唐代七绝压卷之作,实不过分。    长信秋词五首(其三)    王昌龄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注释】奉帚句:意为清早殿门一开,就捧着扫帚在打扫。& 团扇:相传班婕妤曾作《团扇赋》。& 日影:这里指皇帝的恩惠。    【赏析】这首宫怨诗是借咏汉班婕妤而慨叹宫女失宠之怨的。婕妤初受汉成帝宠幸,后来成帝偏幸赵飞燕姐妹,她即求供养太后于长信宫。诗的首句即写供奉太后之事;二句写婕妤曾作“团扇诗”《怨歌行》,自比扇子,恐怕秋凉被弃箧中;三、四句写虽颜美如玉,失宠之后却不如丑陋的乌鸦。以颜色比颜色,虽不同伦类,却显得奇特精巧,写出宫女失宠之后,对其同类的嫉羡之情。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原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西北。今不存。& 楚山:古时吴、楚两地相接,镇江一带也称楚地,故其附近的山也可叫楚山。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望& 蓟& 门    祖& 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蓟(jì)门:又名蓟丘,在今北京德胜门外,唐时属范阳郡,为北方边塞重镇。& 燕(yān)台:战国燕昭王筑黄金台延揽名士,代指原属燕地的蓟门。& 笳(jiā)鼓:胡笳和战鼓,都是古代军队中用以号令部队的乐器。& 三边:汉代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 危旌:高扬的旗帜。& 投笔吏:汉代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军功封定远侯。& 请长缨:汉代终军曾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缨,绳。    【赏析】诗是吊古感今的。开首两句说北望蓟门,触目惊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说燕自郭隗、乐毅等士去后,即被秦所灭,故客心暗惊。又汉高祖曾身击臧荼,故曰“汉将营”。因而清人方东树说:“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怀疑这是对安禄山的叛乱有所预感。颔联、颈联写景雄丽。全诗紧扣一个“望”字,以“烽火”承“危旌”,以“雪山”承“积雪”。写“望”中所见,抒“望”中所感,格调高昂。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戎之志做好铺垫,使人读了慷慨非常。    渭 川 田 家    王& 维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g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释】雉g(gòu):野鸡鸣叫。& 式微:《诗经?邶风?式微》中有“式微式微,胡不归”。这里表明自己有归隐之意。    【赏析】这首诗是描写田家闲逸的。诗人面对夕阳西下,夜幕降临,恬然自得的田家晚归景致,顿生羡慕之情。开头四句,写田家日暮时一种闲逸景象。五、六两句写农事。七、八句写农夫闲暇。最后两句写因闲逸而生羡情。全诗用白描手法,描绘了渭河流域初夏乡村的黄昏景色,清新自然,诗意盎然。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 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R姓炔衩磐猓俜缣翰酢!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注释】辋川: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 潺菏婊旱亓魈省& 墟里:村落。& 接舆:这里比裴迪。& 五柳:晋陶渊明自号“五 柳 先生”,此是王维以陶自比。    【赏析】这是写景之诗,描绘了幽居山林,超然物外之志趣,因而以接舆比裴迪,以陶潜比自己。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意境,抒发了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开头二句写景,着意刻画水色山光之可爱,虽深秋,山依然苍翠,水依旧潺流。三、四两句,转而写情。倚杖柴门,临风听蝉,神驰邈远,自由自在。五、六句又间写景致。渡头落日,墟里孤烟,地道山村风物。最后两句再写人情。接舆、五柳,洁身自好,高风脱俗。风光无限,加之人物疏狂,怎不叫人情趣陶然?!诗起句工对,颔联反而不对,实属不入格。喻守真疑为首联与颔联颠倒错乱,如若对调,则平仄格律既不失粘,且在意义上比较自然。“倚杖”句是看,接看“寒山”;“临风”句是听,接听“秋水”。此说有独到之处。    终 南 别 业    王& 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注释】别业:别墅。& 中岁:中年。& 胜事:快意的事。& 值:遇见。& 林叟:乡村老人。    【赏析】这首诗意在极写隐居终南山之闲适怡乐,随遇而安之情。第一联叙述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第二联写诗人的兴致和欣赏美景时的乐趣。第三联写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最后一联进一步写出悠闲自得的心情。“偶然”遇“林叟”,便“谈笑”“无还期”了,写出了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对句既纯属自然,又含隐哲理,凝炼至此,实乃不易。    汉 江 临 眺    王& 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注释】眺:一作“泛”。& 楚塞:楚国的边界。战国时这一带本为楚地。& 三湘:漓湘、潇湘、蒸湘的总称,在今湖南境内。& 山翁:指晋代山简,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曾任征南将军,好饮,每饮必醉。    【赏析】诗主要写泛游汉水的见闻,咏叹汉水之浩渺。首联写汉水雄浑壮阔的景色,由楚入湘,与长江九派汇合,为全诗渲染气氛。颔联写汉水的流长邈远,山色迷离烘托了江势的浩瀚空阔。颈联写郡邑和远空的“浮动”,渲染磅礴的水势。末联引出曾任征南将军镇守襄阳的晋人山简的故事,表明对襄阳风物的热爱之情。全诗格调清新,意境优美,在描绘景色中,充满了乐观情绪,给人以美的享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历来为人们所传诵,不愧为千古佳句。    使 至 塞 上    王& 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注释】单车:形容轻骑简从。& 属国:秦汉时官名典属国的简称,诗中指作者本人,当时作者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慰问得胜将士。& 居延:城名,属凉州张掖郡,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诗中指已归附的少数民族地区。& 征蓬:被风卷起远飞的蓬草,自喻。& 孤烟直:直上的燧烟。古代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不斜。& 长河:黄河。& 萧关:古关名,是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道。在今宁夏固原县东南。& 候骑:担任侦察通讯的骑兵。& 都护: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这里指河西节度使。& 燕然: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这里代指前线。    【赏析】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出塞宣慰。首联写自己轻车问边,远出西北关塞。颔联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就轻轻带过。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上句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直”字,一个“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自己孤寂的情绪。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诗人抓住这一细节,写出了守边将士建功报国的高昂士气。全诗顺势写来,首尾呼应,景中寓情,境界壮阔,具有极大的艺术魅力。    竹 里 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幽篁: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赏析】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行 路 难    李& 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珍馐:名贵的菜肴。& 垂钓碧溪上:传说吕尚(即姜子牙)未遇周文王时,曾在碧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垂钓。& 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赏析】“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选其一。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接着写“停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全诗在高度彷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月 下 独 酌    李& 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注释】将:偕,和。& 相期:相约。& 云汉:天河。    【赏析】原诗共四首,此是第一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由不孤独到孤独,再由孤独到不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此诗充分表达了他的胸襟。诗首四句为第一段,写花、酒、人、月影。诗旨表现孤独,却举杯邀月,幻出月、影、人三者;然而月不解饮,影徒随身,仍归孤独。因而自第五句至第八句,从月影上发议论,点出“行乐及春”的题意。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诗人执意与月光和身影永结无情之游,并相约在邈远的天上仙境重见。全诗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孤傲,也表现了他放浪形骸、狂荡不羁的性格。邀月对影,千古绝句,正面看似乎真能自得其乐,背面看,却极度凄凉。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海楼:海市蜃楼。& 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赏析】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此说颇是在理。    听蜀僧F弹琴    李& 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绿绮:琴名。晋傅玄《琴赋序》:“司马相如有绿绮。”相如是蜀人,弹者是蜀僧,故以绿绮切之。& 一:加强语气的助词。& 挥手:指弹琴。& 流水:相传春秋时钟子期能听出俞伯牙琴中的曲意,时而是志在高山,时而是志在流水,伯牙乃许为知音。这句是说,客中的情怀,听了“高山流水”的曲意,为之一洗。& 霜钟:指钟声,《山海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入霜钟既指余音与钟声交流,兼喻入知音者之耳。    【赏析】此诗是写听蜀地一位和尚弹琴,极写琴声之入神。开头两句,写他来自故乡四川,表达对他的倾慕。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作比,令人感到琴声之不凡。颈联写琴声荡涤胸怀,使人心旷神怡,回味无穷。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反衬弹琴之高妙诱人。全诗一气呵成,势如行云流水,明快畅达。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广陵:即扬州。    【赏析】这是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烟花三月下扬州”,蘅塘退士评曰:“千古丽句。”在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注释】龙标:地名,在今湖南黔阳,唐时甚荒僻。诗题指龙标尉官职,第二句中指王昌龄。& 五溪:湘黔接壤的辰、酉、巫、武、沅五溪。& 夜郎:古国名,在沅陵境内。    【赏析】天宝四载(745),王昌龄因写《梨花赋》讽刺权贵而被谤议为“不护细行”(不检点生活小节――编者)贬龙标尉,友人李白闻知后作此诗遥寄,表达了深切的同情和关心。首句写景兼点时令,取象飘泊无定的杨花与啼声如“不如归去”的子规鸟,已含飘泊、伤离两重意蕴,烘托出悲凉的气氛,融情入景。二句直叙其事,点明题旨:迁谪蛮荒,道路艰险,悲痛之意自见。后两句抒情,天涯阻隔,无从相见,只有托付两地共照的明月寄去愁心,随风飘到龙标陪伴友人左右。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挂念,同时也传达出友人去后,世无知音的深沉的遗世独立之感。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注释】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原名昭亭山,风景幽静秀丽。山上旧有敬亭,为南齐诗人谢I吟咏处。& 闲:悠闲安静。& 厌:厌烦。    【赏析】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753)诗人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长期的飘泊生活,使诗人饱尝了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前两句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强烈的孤独之感: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停片刻,独自悠悠地飘走了。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离他而去,表现了强烈的孤独感。“尽”“闲”两字,写“动”见“静”,以“动”衬“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后两句用拟人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诗人久久凝望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诗人。他们之间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默契。“只有”两字精炼,不是说太少,而有一种“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满足。当然,写山的“有情”,愈反衬出人的“无情”。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白帝城:在今四川省奉节。& 江陵:今湖北省江宁县。    【赏析】诗是写景的。唐肃宗乾元二年(759),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首句写白帝城之高;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难怪乎明人杨慎赞曰:“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黄 鹤 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昔人:仙人子安。曾跨鹤过黄鹤山,因建楼。&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鹦鹉洲:原在江中,今移与湖北汉阳接壤。    【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凉& 州& 词    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 沙场 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释】夜光杯:指一种光能照夜的白玉琢成的酒杯。& 琵琶:西域乐器,后传入中原成为音乐中的常用乐器。& 催:催促饮酒。& 沙场:战场。    【赏析】这首诗是咏边塞情景的名曲。全诗写艰苦荒凉的边塞的一次盛宴,描摹了征人们开怀痛饮、尽情酣醉的场面。首句用语绚丽优美,音调清越悦耳,显出盛宴的豪华气派;二句用“欲饮”两字,进一层极写热烈场面,酒宴外加音乐,着意渲染气氛。三、四句极写征人互相斟酌劝饮,尽情尽致,乐而忘忧,豪放旷达。这两句,蘅塘退士评曰:“作旷达语,倍觉悲痛。”历来评注家也都以为悲凉感伤,厌恶征战。清代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说:“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从内容看,无厌恶戎马生涯之语,无哀叹生命不保之意,无非难征战痛苦之情,谓是悲凉感伤,似乎勉强。施补华的话有其深度。千古名绝,众论殊多,见仁见智,学人自悟。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 m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曛(xūn):昏暗。& 君:指的是董大。    【赏析】在唐人的赠别诗中,有一种发为慷慨悲歌,却以其真诚情谊和坚定信念而呈现出豪迈奔放色彩的作品。高m的这两首《别董大》便是其中的佳篇。诗人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但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古琴音乐的人不多。而诗人此时,也正在不得意的浪游时期,但诗人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前两句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大野苍茫。因诗人内心有强烈的离情别绪,故发而为诗显得悲凉壮阔。后两句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虽说得朴质而婉转,但见意气豪迈有力,于慰藉之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拼搏。高m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河岳英灵集》),此诗即是一例。    逢 入 京 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京:指长安。& 使:使者。& 故园:故乡,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龙钟:这里是淋漓沾湿的意思。& 凭:托付,依靠。& 君:指入京使。    【赏析】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前往西域。这首诗就是诗人在远赴边陲途中,适逢入京使者,见他人归京触动自己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写成的,真实地记录下了诗人当时既欲仕进又极思乡的瞬间矛盾心态。首句诗人写自己东望故乡长安,但见长路漫漫,距离已很遥远。次句便自然写出思乡之情:双袖都已淋漓沾湿犹自“泪不干”。虽有夸张,但确可见出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情眷念,也暗暗透出欲寄家书的微意了。三四句写路遇回京使者,并托其捎话回家报平安的生活琐事,脱口而出,自然生成,有如天籁,既朴实真挚地表达了诗人作为出行在外的游子对故乡家人的强烈思念,又把解决自己矛盾心态的方式提炼成“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名句,成为经典,成为绝唱。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注释】白屋:贫家住所,因屋顶用白茅覆盖或木材不加油漆而得名。    【赏析】这首诗用精炼的诗笔,描绘出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风雪人归为主题的寒山夜宿图。整首诗按照时间顺序安排。上半是旅客山行夜宿,后半是主人夜半还家;上半全为所见,后面皆是所闻。平中有转,有起有伏,虽未直接抒情,但山野孤寂的羁旅情怀不写自现。每句诗都构成一幅独立的画面,彼此又都相互承接。诗中有画,画中有情。    弹&&& 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释】泠泠:洋溢貌。& 七弦: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松风寒: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寒,凄清的意思。    【赏析】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望&&& 岳    杜& 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钟:赋予、集中。& 决眦:裂开眼眶。& 凌:跃上。    【赏析】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下,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释】烽火:古时报警的烟火,指战争。& 三月:言时间很长,非确指。& 浑:简直。& 不胜簪:言头发少得连簪子都插不上。    【赏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月&&& 夜    杜& 甫    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州:现陕西省富县。& 云鬟:妇女的鬓发。& 清辉:指月光。& 虚幌:薄而透明的帷帐。& 双照:月光照着诗人和妻子。    【赏析】这首诗作于至德元年(756)。是年八月,杜甫携家逃难~州,自己投奔灵武的肃宗行在,被叛军掳至长安。诗是秋天月夜的怀妻之作。望月怀思,自古皆然。但诗人不写自己望月怀妻,却设想妻子望月怀念自己,又以儿女(因为年幼)“未解母亲忆长安”之意,衬出妻之“孤独”凄然,进而盼望聚首相倚,双照团圆。反映了乱离时代人民的痛苦之情。词旨婉切,章法紧密,写离情别绪,感人肺腑。    月夜忆舍弟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注释】戍鼓:戍楼上的更鼓。&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境。& 长:一直,老是。    【赏析】诗作于乾元二年(759),这时安史之乱尚未治平,作者于战乱中,颠沛流离,历尽国难家忧,心中满腔悲愤。望秋月而思念手足兄弟,寄托萦怀家国之情。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结构严密,环环相扣,句句转承,一气呵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句,可见造句的神奇矫健。    天末怀李白    杜& 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注释】天末:犹天边。& 君子:指李白。& 文章句:意谓有文才的人总是薄命遭忌。& 魑魅句:意谓山精水鬼在等着你经过,以便出而吞食,犹“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一憎一喜,遂令诗人无置身地。& 应共句:因屈原被谗含冤,投江而死,与李白之受枉窜身,有共通处,往夜郎又须经过汨罗,故也应有可以共语处。& 汨罗:汨罗江,屈原自沉处,在今湖南湘阴县。    【赏析】李白于至德二载(757),因永王之罪受牵连,流放夜郎,行至巫山遇赦得还。杜甫于乾元二年(759)作此诗,眷怀李白,设想他当路经汨罗,因而以屈原喻之。其实,此时李已遇赦,泛舟洞庭了。因凉风而念故友,望秋雁而怀思。文人相重,末路相亲,跃然纸上。    八 阵 图    杜& 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释】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赏析】这是一首咏怀诗。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绝句中别树一格。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岐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被封为岐王。& 崔九:即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赏析】李龟年是开元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献唱。杜甫青年时才华卓著,也常出入于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蘅塘退士评为:“少陵七绝,此为压卷。”    枫桥夜泊    张& 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注释】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姑苏:今江苏苏州。& 寒山寺:旧在姑苏城西十里枫桥东。    【赏析】这是记叙夜泊枫桥的景象和感受的诗。首句写所见(月落),所闻(乌啼),所感(霜满天);二句描绘枫桥附近的景色和愁寂的心情;三、四句写在客船卧听古刹钟声。平凡的桥,平凡的树,平凡的水,平凡的寺,平凡的钟,经过诗人艺术的再创造,就构成了一幅情味隽永、幽静诱人的江南水乡的夜景图,成为流传古今的名作、名胜。此诗自从欧阳修说了“三更不是打钟时”之后,议论颇多。其实寒山寺夜半鸣钟却是事实,直到宋代仍然。    归&&& 雁    钱& 起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哀怨却归来。    【注释】潇湘:二水名,在今湖南境内。& 等闲:轻易、随便。& 水碧沙明:《太平御览》卷六五引《湘中记》:“湘水至清,……白沙如雪。”苔:鸟类的食物,雁尤喜食。& 二十五弦:指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 胜:承受。    【赏析】诗咏“归雁”,雁是候鸟,深秋飞到南方过冬,春暖又飞回北方。古人认为鸿雁南飞不过衡阳,衡阳以北,正是潇湘一带。诗人抓住这一点,却有撇开春暖北归的候鸟习性,仿佛要探究深层原因,一开头便突发奇问:潇湘下游,水碧沙明,风景秀丽,食物丰美,你为什么随便离开这么好的地方,回到北方来呢?诗人问得奇,鸿雁答得更奇:潇湘一带风景秀丽,食物丰美,本来是可以常住下去的。可是,湘灵在月夜鼓瑟,从那二十五弦上弹出的音调,实在太凄清、太哀怨了!我的感情,简直承受不住,只好飞回北方。钱起考进士,诗题是《湘灵鼓瑟》,他作的那一首一直流传到现在,算是应试诗中的佳作。中间写湘灵(传说是帝舜的妃子)因思念帝舜而鼓瑟,苦调清音,如怨如慕,结尾“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尤有余韵。这首七绝,则把“湘灵鼓瑟”说成鸿雁北归的原因。构思新奇,想象丰富,笔法灵动,抒情婉转,以雁拟人,相与问答,言外有意,耐人寻味,为咏物诗开无限法门。    寒&&& 食    韩&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释】寒食:节日名,前一年冬至后的一百零五天,清明节前一天。相传春秋时晋文公为求介之推出山,火烧森林,介之推抱木焚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点灯,只吃冷食,故称“寒食”。& 春城:春天的长安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中的杨柳。当时有寒食节在门上插柳条的风俗。& 汉宫:实际上是指唐宫。& 传蜡烛:寒食节这天全国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的恩赐而燃烛。& 五侯:指东汉桓帝时同一天受封为侯的单超、徐璜等五个宦官。    【赏析】这首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形,以汉喻唐,讽刺了当时宦官得宠专权的弊政。寒食节禁火,然而得宠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受特权。因此,蘅塘退士批注:“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诗比讽深远。”诗的前两句写白昼,写出仲春季节整个长安城及皇宫园林东风骀荡,花飞柳舞的迷人春景。后两句写夜晚,寒食节家家禁火,宫廷权贵却可例外,天还没黑,宫里就忙着分送蜡烛,一“传”一“散”之间,活画出一幅走马传烛图,使人如见蜡烛之光,如闻轻烟之味。此二句暗寓讽喻之情于细致描摹和贴切典故之中,笔法巧妙,含隐深刻,入木三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注释】外弟:表弟。& 沉:沉沦。& 分:情谊。& 蔡家亲:晋羊祜为蔡邕外孙,这里只是说明两家是表亲。    【赏析】诗意是写自己贫居,遇外弟留宿而自道近况的。卢纶的《晚次鄂州》中,也有“旧业已随征战尽”句,与此诗中的“荒居旧业贫”句,正好印证,说明表兄弟两人,此时处境都很艰难,环境使其更能互相体恤。诗的前半首写静夜荒村,陋室贫居,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发人,构成一个活生生的画面,表达了自我的辛酸和悲哀。后半首写表弟卢纶来访,在悲凉中见到亲友,自然喜出望外。这一悲一喜,互相映衬,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塞 下 曲(二首)    卢& 纶    其 二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其 三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释】草惊风:风吹草丛,以为有猛兽潜伏。& 平明二句:用汉将李广故事。& 单(chán)于: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dùn):逃。    【赏析】卢纶《塞下曲》一组共六首,分别写发号施令、射猎破敌、奏凯庆功等军营生活。第二首写将军夜里巡逻边境时的高度警惕。昏暗的树林中,草突然被风吹得摇摆不定,飒飒作响,将军以为野兽来了,连忙开弓射箭。天亮去寻找那支箭,已经深深地陷入石棱中。诗利用一个颇有戏剧性的情节变化,表现了将军的勇武。第三首写将军雪夜带领轻骑追逐敌军的情景。前两句写敌军的溃逃。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高高,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后两句写将军准备追敌的场面,气势不凡。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最后一句“大雪满弓刀”是严寒景象的描写,突出表达了战斗的艰苦和将士们奋勇的精神。    喜见外弟又言别    李& 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注释】沧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 巴陵:现湖南省岳阳市,即诗中外弟将去的地方。    【赏析】这是一首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之后,忽然相逢又匆匆别离之诗。初问姓氏,心已惊疑,待知姓名,即忆起旧容,于是化惊为喜。叙谈伤乱感慨之情,寓之意中。全诗采用白描手法,以凝炼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再现了乱离中人生聚散的典型场面,抒发了真挚的至亲情谊,读来亲切感人。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 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释】回乐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受降城:唐有三受降城,俱在今内蒙境内。& 芦管:笛子。    【赏析】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    韦应物    凄凄去亲爱,泛泛入烟雾。归棹洛阳人,残钟广陵树。    今朝为此别,何处还相遇。世事波上舟,沿洄安得住。    【注释】扬子:扬子江,即长江。& 亲爱:指好友。& 残钟句:意渭回望广陵,只听得晓钟的残音传自林间。& 沿洄:指处境的顺逆。    【赏析】这是离别时写给好友抒发离情的一首诗。开头两句写别离之“初发”。三、四句写友人乘舟归去。五、六句写期望重逢。最后两句以舟行不定,喻世事之顺逆翻复,难以自主。全诗即景抒情,寓情于景。眼前景,意中情,口头语,世间理,如水乳交融,似蛛网交织,牵人心绪,动人心弦。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释】滁州:在今安徽滁县以西。& 西涧:在滁县城西,俗名称上马河。& 怜:爱。& 幽草:幽谷里的小草。    【赏析】这是一首山水诗的名篇,也是韦应物的代表作之一。描写春游滁州西涧赏景和晚潮带雨的野渡所见。首二句写春景,爱幽草而轻黄鹂,以喻乐守节而嫉高媚;后二句写带雨春潮之急,和水急舟横的景象,蕴含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可奈何的忧伤。全诗表露了恬淡的胸襟和忧伤的情怀。在诗的前、后二句中,诗人都用了对比手法,并用“独怜”、“急”、“横”这样醒目的字眼加以强调,应当说是有引人思索的用意的,有人认为它通首比兴,是刺“君子在下,小人在上”的。    没 蕃 故 人    张& 藉    前年戍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注释】蕃:蕃邦,外邦。& 月支:古西域氏族名,又称月氏。    【赏析】诗是悼念为征战覆没于异域的故人,然而是存是殁,将信将疑。诗前半首从戍守写到全军覆没,消息全无,死生不明。后半首是想象战场衰败和希望友人能不死生还。语真情苦,流露出反战思想。 
  乌 衣 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释】朱雀桥:在朱雀门外秦淮河上,今南京城外。& 花:此为开花之意。作动词。& 乌衣巷:对朱雀桥,是晋朝王导、谢安居处。& 王谢:东晋时左右朝廷的两姓豪门望族。    【赏析】这是一首怀古诗。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语虽极浅,味却无限。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若作燕子他去,便呆。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自有其深意所在。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酬:酬答,因别人赠诗而作诗应答。& 乐天:白居易,字乐天。& 巴山楚水:诗人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中,多次迁徙,先后做过朗州、连州、和州、夔州等地方官。夔州秦汉时属巴郡,朗州战国时属楚地,故称“巴山楚水”,此处概指贬谪过的地方。& 弃置:指被贬。& 旧:老朋友。& 闻笛赋: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的旧居,听见邻人吹笛,不胜悲叹,写了一篇《思旧赋》,闻笛赋即指此。& 翻似:倒好象。& 烂柯人:《述异记》载,晋人王质进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他在一旁看棋到终局,发觉手里的斧柄已朽烂了,下山回到家里,才知已过百年,同辈的人都已死尽。& 沉舟:和“病树”都是自比。& 歌一曲:指白居易赠刘禹锡诗作《醉后赠刘二十八使君》。& 暂凭:暂且凭借。& 长(zhǎng):增长,振作。    【赏析】刘禹锡有“诗豪”之称,这一称呼来自白居易对他诗歌成就的高度评价。刘诗之豪来源于他进步的人生观、政治家的开阔胸襟和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坚强性格。因此其诗无论是怀古抒怀,还是指陈时事,大都情调高亢、笔锋犀利、语言明快,充溢着一股豪迈的意气。在这首酬唱诗中,诗人作为永贞革新的主将,在革新失败后度过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活,历尽挫折,但艰辛与岁月并未磨去他积极进取的政治热情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在“沉舟”一联中,他借景物自比,形象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新陈代谢、不断前进的发展规律,抒发了放开眼界看未来的豪迈情怀。从而使这一联成为唐诗中万古流传的名句,它所包含的哲理,至今仍给人们以深刻的启示。    竹& 枝& 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注释】竹枝词:巴渝(今四川、重庆)一带的民歌。歌词杂咏当地风物和男女爱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晴:与“情”同音,谐音双关,表面上说天气,实际上是说这歌声好像“无情”,又好像“有情”,令人难以捉摸。    【赏析】这首诗摹拟民间情歌的形式,运用谐音双关的手法,真挚、细腻地表现了一位初恋少女在听到情人的歌声时乍疑乍喜的复杂心情。第一句是写少女眼前所见之景,同时也是起兴之句:春风和煦,杨柳垂青,江水和缓,平如镜面。第二句是写少女的耳中所闻,在撩人情思的大好春光中,小伙子动听的歌声忽然从江面上飘了过来,这歌声就像一块石子投入平静的江水,溅起一圈圈涟漪一般,牵动了少女的感情波澜。三、四两句,通过写景和双关,表现少女的内心活动。东边出了太阳,西边却还在下雨,说是没晴(情),实际上却有晴(情)啊。诗人在这里借助眼前景物,运用“晴”“情”的谐音双关,巧妙地将少女听到情郎歌声时一方面欣喜不已,同时又忐忑不安的复杂心情真实地表现了出来。    赋得古原草送别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例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离离:蒙茸披拂的样子。& 远芳:谓芳草绵延,渐远还生。& 晴翠:阳光下碧草苍翠。& 萋萋:草茂盛的样子。    【赏析】这是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没有相关文章
&作者:佚名&&&&来源:网络&&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电 子 课 文 ★&&&
★ 相 关 教 案 ★
没有相关文章
★ 相 关 课 件 ★
★ 相 关 练 习 ★
没有相关文章
★ 教 学 参 考 ★
没有相关文章★ 课 外 拓 展 ★
本页显示的是本站语文备课资源:唐诗赏析举例100首,已分享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抒发爱国情怀的歌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