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杜甫思念李白的诗句写的诗有什么

李白写的古诗有哪些?
李白写的古诗有哪些?
09-02-06 &
静夜思李  白床 前 明 月 光,疑 是 地 上 霜。举 头 望 明 月,低 头 思 故 乡。    [注释]  1.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2.疑:怀疑,以为。  3.举头:抬头。  [简析]  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诗的前两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而“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  诗的后两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是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句的“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于是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而“思”字又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  这首五言绝句从“疑”到“望”到“思”形象地揭示了诗人的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月夜思乡图。诗歌的语言清新朴素,明白如话;表达上随口吟出,一气呵成。但构思上却是曲折深细的。诗歌的内容容易理解,但诗意却体味不尽。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谓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诗薮·内编》)。这首《静夜思》可以说是李白诗歌的“自然”和“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艺术特色的极好说明。古朗月行(节选)李 白小 时 不 识 月,呼 作 白 玉 盘。又 疑 瑶 台 镜,飞 在 青 云 端。
 [注释]  瑶台:假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今译]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明月叫作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  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解说]  《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诗人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字,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十分耐人回味。
 望庐山瀑布 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1.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2.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3.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4.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简析]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谪仙”就是李白。《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赠汪伦 李 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注释]  1.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  2.踏歌: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着拍子。  3.桃花潭:水潭名,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简析]  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送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诗中表达了李白对汪伦这个普通村民的深情厚谊。  前两句叙事:“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将要乘舟离去,汪伦带着一群村民前来送行,他们手挽着手,一边走,一边唱。“将欲”与“忽闻”相照应,写出了诗人惊喜的情态。“将欲”,正是小舟待发之时;“忽闻”,说明出于意料之外。也许汪伦昨晚已设家宴饯别,说明第二天有事不能再送了。但现在他不仅来了,还带了一群村民一起来送行,怎么不叫诗人激动万分!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桃花潭就在附近,于是诗人信手拈来,用桃花潭的水深与汪伦对自己的情深作对比。“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清代沈德潜评价说:“若说汪伦之情比于潭水千尺,便是凡语。妙境只在一转换间。”(《唐诗别裁》)的确,这两句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将两件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了“深千尺”的桃花潭水作参照物,就把无形的情谊化为有形,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潭水已“深千尺”了,那么汪伦的情谊有多深呢?  明代唐汝询在《唐诗解》中说:“伦,一村人耳,何亲于白?既酿酒以候之,复临行以祖(饯别)之,情固超俗矣。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出,所以调绝千古。”这一评论是恰当的。 独坐敬亭山李白众 鸟 高 飞 尽,孤 云 独 去 闲。相 看 两 不 厌,只 有 敬 亭 山。  [注释]  1. 敬亭山:在今安徽省宣城县北,原名昭亭山,风景幽静秀丽。山上旧有敬亭,为南齐谢眺吟咏处。  2. 闲:安静。  [简析]  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来到宣城时所写。在长期的飘泊生活中,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增添了孤独寂寞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的诗,也写了许多寄情山水、倾诉内心情感的诗。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感到孤寂,在大自然的怀抱里得到安慰的情景。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状眼前之景,流露出孤独之感。天上众多的鸟儿高飞远去,无影无踪了;连仅有的一片孤云也不肯稍驻片刻,独自远远地飘走了,山中显得格外幽静。在诗人看来,世间万物都厌弃他,离他而去。“尽”“孤”“独”“闲”等词,表现了诗人强烈的孤独感。这正是封建社会中许许多多有理想、有才能而在政治上遭受压抑的士大夫所共有的精神面貌。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两不厌”,表现了诗人与敬亭山感情上的投契。“只有”,并不意味着太少,而是一种“人生得一知已足矣”的骄傲与满足。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 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简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诗的起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紧扣题旨,点明送行的地点及自己与被送者的关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深厚情谊。“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诗人墨客流连聚会之所,又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而今两位潇洒飘逸的诗人在此道别,更带有诗意和浪漫色彩。第二句“烟花三月下扬州”,紧承首句,写送行的时令与被送者要去的地方。“扬州”是东南都会,自古繁华,而“三月”又正是春光明媚,百花争艳的季节。诗人用“烟花”修饰“三月”,不仅传神地写出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阳春特色,也使人联想到处在开元盛世的扬州,那花团锦簇、绣户珠帘,繁荣而又太平的景象。孟浩然要去的地方真是好地方,时间也选择得恰当。李白对友人的这次旅游自然十分欣羡。“烟花三月下扬州”这清丽明快的诗句,正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快与向往。但李白又是富于感情的诗人,当友人扬帆远去的时候,惜别之情油然而生。从《李太白集》里,我们可以看到李白、孟浩然之间有着不少赠答诗。在《赠孟浩然》中,李白写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可见李白对孟浩然是多么敬佩,两人的情谊是多么深厚。  诗的第三、四句正是写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表面看来这两句诗全是写景,其实却有着诗人鲜明的形象。“孤帆”绝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而是写诗人的全部注意力和感情只集中在友人乘坐的那一只帆船上。诗人在黄鹤楼边送行,看着友人乘坐的船挂起风帆,渐去渐远,越去越小,越去越模糊了,只剩下一点影子了,最后终于消失在水天相接之处,而诗人仍然久久伫立,目送流向天际的江水,似乎要把自己的一片情意托付江水,陪随行舟,将友人送到目的地。这两句诗表达了多么深挚的友情,然而在诗句中却找不到“友情”这个字眼。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另外在诗歌的用韵上,诗人也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这与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送神驰、情意绵绵的神态十分吻合。再加上语言清丽自然,意境雄浑开阔,这首诗真是令人越读越爱,百读不厌,无怪乎千古传颂。  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品评李太白七绝的艺术特色时说:“七言绝句以语近情遥,含吐不露为贵。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太白有焉。”李太白的七绝在诗坛上的确是独步了。 早发白帝城李 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注释]  1.白帝:四川省奉节县东白帝山,山上有白帝城,处长江上游。  2.江陵:湖北省江陵县,处长江中游。  3. 啼:叫。  [简析]  这是一首传诵千古的七言绝句。  公元758年春,李白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流放夜郎(今贵州省西部),行至白帝城才得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朝辞白帝彩云间”,首句写诗人的回想,点出开船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彩云间”是写白帝城的高。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千里江陵一日还”,次句写诗人的意愿,形容船行之速,千里江陵只要一天即可到达。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了长江一泻千里之势,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四句形象地描绘轻舟快驶的情形。“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岸猿猴的叫声还没停止,可那轻快的小船已经驶过了千山万岭。这两句诗人先写猿声,继写轻舟,用一个“已”字把“啼不住”和“过万重山”联结起来,借猿声回响衬托轻舟的快捷,这种修辞手法是十分巧妙的。诗人急欲东归的心情,洋溢于诗的明快的节奏之中。  全诗写景抒情,写的是轻捷明快之景,抒的是轻快愉悦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地步。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其一 大雅久不作。 吾衰竟谁陈。 王风委蔓草。 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 兵戈逮狂秦。 正声何微茫。 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 开流荡无垠。 废兴虽万变。 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 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 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 乘运共跃鳞。 文质相炳焕。 众星罗秋□。 【上日下文】 我志在删述。 垂辉映千春。 希圣如有立。 绝笔于获麟。 其二 蟾蜍薄太清。 蚀此瑶台月。 圆光亏中天。 金魄遂沦没。 □□入紫微。 【虫带】【虫东】 大明夷朝晖。 浮云隔两曜。 万象昏阴霏。 萧萧长门宫。 昔是今已非。 桂蠹花不实。 天霜下严威。 沈叹终永夕。 感我涕沾衣。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静夜思,古朗月行(节选)李 白小 时 不 识 月,望庐山瀑布 李 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呼 作 白 玉 盘。又 疑 瑶 台 镜,飞 在 青 云 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李白描写黄河的诗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描写冬天的诗句_励志诗句
描写冬天的诗句
【励志诗句】学习啦 编辑:麦丽 本文已影响人
& &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描写冬天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描写冬天的诗句精选5首:
  唐 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唐 刘昚虚《阙题》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描写冬天的诗句大全: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华《春行即兴》
  描写夏天的古诗和名句: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写夏季傍晚日落月上乘凉之景。
  唐&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水晶帘:形容映入水中的楼台倒影象水晶的帘子一样晶莹明澈。
  唐&高骈《山亭夏日》
  墙头雨细垂纤草,水面风回聚落花
  唐&张蠙《夏日题老将林亭》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麦气:麦收时的气息。花时:花开之时。
  宋&王安石《初夏即事》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芳菲:芳香的花草。可人:合人心意。
  宋&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嘉树:树的美称。意谓雏莺在和风中长大了,充足的雨水催肥了梅子,正午,树下形成了清凉的圆形树阴。
  宋&周邦彦《满庭芳&夏景》
[描写冬天的诗句]相关的文章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2136人看了觉得好
1377人看了觉得好
1304人看了觉得好
【励志诗句】图文推荐
Copyright & 2006 -
All Rights Reserved
学习啦 版权所有李白所写的诗,有哪些?_百度知道
李白所写的诗,有哪些?
两首诗就行啦
提问者采纳
//www,遥看瀑布挂前川,忽闻岸上踏歌声。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唐代诗人李白的代表作:
七绝·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七绝·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七绝·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五古·咏苎萝山 西施越溪女,出自苎萝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
其他类似问题
4人觉得有用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李白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李白的送别诗有哪些
李白的送别诗有哪些
&  1.《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李白: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
  4.李白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5.李白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6.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网友评论(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立 &好评 &差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