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微明七言律诗大全诗画十幅

当月销售排行
?39.80?39.00?36.00?30.00?19.80?38.00?32.80?29.80
浏览同类新书
原价:?36.00折后价:?27.00原价:?39.00折后价:?33.15原价:?32.00折后价:?24.00原价:?69.00折后价:?58.65原价:?59.90折后价:?50.92原价:?29.50折后价:?22.13原价:?30.00折后价:?22.50原价:?29.80折后价:?22.35
最近浏览的商品
购买了此商品还购买了
文徵明诗文书画全集-江南四大才子全书(第二卷)
出 版 社:&
出版时间:&
页&数:&644499
印刷时间:&
开&本:&16开
装&帧:&平装
ISBN:&978-7-
所属分类:>>
原价:64元
折扣价:48元
折扣率:75折
送积分:48
丹& 青& 卷
雨余春树图&
人日诗画图&
剑浦春云图&
黄花幽石图&
老子像图&&
湘君湘夫人图
花游诗画图
风雨孤舟图
惠山茶会图
绝壑高闲图
西斋话旧图
高人名园图
洛原草堂图
山堂访友图
古木苍烟图
雨晴纪事图
双柯竹石图
寒林晴雪图&
停云馆言别图-
松壑飞泉图&
中庭步月图&
关山积雪图&
寒林钟馗图&
仿米云山图&
浒溪草堂图&
秋葵折枝图&
山水图之一&
山水图之二&
山水图之三&
山水图之四&
山水图之五&
句曲山房图&
兰亭修禊图&
洞庭西山图局部
&石壁飞虹图&&&
灌木寒泉图&&&
仿赵伯□后赤壁赋图
真赏斋图&&&&
茂林清泉图&&&
虎山桥图之一、二
虎山桥图之三、四
虎山桥图之五、六
古木寒泉图&&&
秋花图&&&&&
万壑争流图&&&
永锡难老图&&&
石湖图&&&&&
石湖图&&&&&
横塘图&&&&&&
曲港归舟图&&&
兰石图&&&&&
杂画四段之一&&
杂画四段之二&&
杂画四段之三&&
杂画四段之四&&
两溪图&&&&&
山水图&&&&&
溪桥策杖图&&&
临赵孟□图&&&
临赵氏兰竹拓本&
竹石图&&&&&
沧州诗意图&&&-
雪山跨蹇图&&&&
幽风图&&&&&
云山图&&&&&
泉石高闲图
幽谷清泉图
春深高树图
古柏竹石图
柏树竹石图
柏树竹石图
柏树竹石图
春山烟树图
垂虹送别图
溪亭客话图
水亭诗意图
积雨连村图
千林曳杖图
仿倪山水图
书& 法& 卷
山水图题诗
致吴愈二札
书莲社十八贤图记
前赤壁敷&&&&
&后赤壁赋&&&&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
老子列传&&&&
归去来兮辞&&&&
西苑诗十首&&&&
秋葵折枝图题诗&&
致四叔公、五叔公札
行草七律诗闲居&
行草四言诗&&&
千字文&&&&&
咏兰&&&&&&&
咏菊&&&&&&
千林曳杖图题诗&&
芙蓉图题诗&&&&
后赤壁赋&&&&&
七言律诗&&&&
游虎丘诗帖&&&
石湖烟水诗&&&
行书五言律诗&&
离骚经&&&&&
南台&&&&&&
万岁山&&&&&
平台&&&&&&
太液池&&&&&
梅花四段图题诗&
风雨孤舟图题诗&
腾王阁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文徵明常用印&&
诗& 文& 卷
诗篇&&&&&&&&..
秋夜&&&&&&&&
故园&&&&&&&&&
有怀刘协中&&&&&&
答唐子畏梦余见寄之作&
行色&&&&&&&&&
东葛城夜发&&&&&
至定山辱庄先生赠诗次韵
&&& 奉答&&&&&&&
附:定山庄先生赠诗&&
不寐&&&&&&&&&
大雪不出偶成八韵自斋中
& 所见外皆禁不犯&&
简子畏&&&&&&&&
甲寅除夜杂书&&&&&
崇义院杂题&&&&&&
饮子畏小楼&&&&&&
余画金焦落照图吴水部德
& 征先生寄诗二首题谢
& 长句&&&&&&&
附:水部二诗&&&&&
乙卯除夕&&&&&&&
暮春&&&&&&&&&
灵严山绝顶望太湖&&&
读于肃愍旌功录有感&&
因读旌功录有感徐武功事
冬夜读书&&&&&&&
寂夜一首效子建&&&&
春闺&&&&&&&&&
儿子啐日口占二绝句&&
秋夜不寐有怀钱二孔周&
前年&&&&&&&&
咏尧民案上盆兰&&&&&
咏文信国事四首&&&&&&&&&&
枕上闻雨有怀宜兴杭道卿
&崖山大祠&&&&&&&&
追和倪元镇先生江南春&&
雪后&&&&&&&&&&
与邢丽文登葑门城楼&&&
夜半闻雨有怀子畏次韵奉简&
岁暮斋居即事&&&&&&
过吉祥寺追和故友刘协
&&& 中遗诗&&&&&&&
附:协中诗&&&&&&&
景德寺&&&&&&&&&
次韵题子畏所画黄茆小景&
吴隐之画像&&&&&&&
暮春斋居即事&&&&&&
画鹊&&&&&&&&&&
画乌&&&&&&&&&&
与逵甫燕坐小斋为写竹石&
秋夜怀昌国&&&&&&&
除夕&&&&&&&&&&
题王侍御敬止所藏仲穆马图&
洞庭东山诗七首
&&& 太湖&&&&&&&&
&&& 百街岭&&&&&&&
&&& 宿静观楼&&&&&&
&&& 游能仁弥勒&&&&&
&&& 宿灵源寺&&&&&&
&&& 翠峰寺&&&&&&&
&&& 游洞庭将归再赋&&&
再和昌国游洞庭西山诗八首
&&& 自胥口入太湖&&&&
&&& 缥缈峰&&&&&&&
&&& 下缥缈峰小憩西湖寺&
&&& 经桃花坞&&&&&&
&&& 左神洞&&&&&&&
&&& 左神道中&&&&&&
&&& 谒毛公坛雨不果行&&
&&& 游资庆寺&&&&&&
&&& 何蓑衣故迹&&&&&
福寿院残碑&&&&&&
方方壶画&&&&&&&
书昌国忆母诗后&&&&
和答石田先生落花十首&
王婆墩次杨仪部韵&&&
江船对月效乐天何处难忘酒
金山寺待月&&&&&&
金陵客楼与陈淳夜话&&
九月二十八夜梦中作&&
题养逸图&&&&&&&
立春日病起&&&&&&
元日书事效刘后村&&&
人日停云馆小集&&&&
春日闲录一&&&&&&&
答彭寅之见赠&&&&&
期陈淳不至&&&&&&
春寒&&&&&&&&&
咏次明&&&&&&&&
咏孔周&&&&&&&&
咏寅之&&&&&&&&
咏丽文&&&&&&&&
咏叔英&&&&&&&&
咏嗣业&&&&&&&&
写闲舟图寄葛汝敬&&&
夏日雨后书事&&&&&
次韵吴德征先生江南弄&
题沈侗斋修竹士女&&&
陈氏池亭纳凉&&&&&
夏夜&&&&&&&&
题忙闲图&&&&&&&
寄陆安甫&&&&&&&
次韵答希哲见怀兼乞草书
三月甘二日家兄解事还家
&&& 夜话有感&&&&&
桃源图&&&&&&&&
&&& 文徵明是明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在书画方面,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
称&吴门四杰&。在诗文方面,他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其诗、文、
书、画无一不精,人称&四绝&全才。
&&& 文徵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期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少年文徵明一直随着做官的父亲
在南京等地居住,所接触的也多是自己的长辈。一直到十九岁,他才返回吴中,结识了祝允
明、唐寅等人,他们年纪相差不大,又者嘻好接近,因此能够自然而然聚在一起互相唱和。
&&& 对古文辞的热爱影响了文徵明文学创作风格的形成。他的诗歌&以超旷为神,妍秀
为泽。高者足敌王、岑,下驷亦不减子瞻、鲁直,大较在唐、宋之间&。弘治八年乙卯(1495)
秋,文徵明赴应天乡试,自此开始,直至嘉靖壬午(1522),十试不售。因此,虽然文徵明既
习程式之文,又写古文辞,但是他实际上是把写古文辞置于科举之上,即把对古文辞的
追求放到了对功名的追求之上,二十七年来,这种情况从未发生过改变,而这无疑又是
以二十七年的不第为代价的。
&&& 二十七年的屡考屡败实是一般人难以忍受的,急于名利的人在此种处境下可能会
连正常的心智都失去了,但文徵明一直乐观而悠游地生活着,这除了个人心理的健康
外,也是由于他一直生活在吴中,一直与吴中地区的文人们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密切的
交往。他们一同作画,一同相从谈艺,一同游于山水之间,而在与其他吴中文人交往时,
文徵明又一直是一个较为核心性的人物,王世贞《文先生传》记其时文徵明与其他吴中
文人的交往,&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
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口弛自喜,子曹偶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芝
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皇明诗评》载&徵明生少后于允明,而与徐祯卿、唐寅齐名
友善。又与蔡羽、王宠同倾一时。后来者倚以为重。徵明亦善接引,随所长称之。&
&&& 志同道合的友人间的诗文唱和与文艺聚会,无疑为文徵明和他的朋友们的生活增
添了无穷的雅趣。文徵明虽然屡试不第,但是这二十七年间,他的诗文、绘画创作得到了
&长足发展,他逐渐成为吴中文坛的领袖人物。《明史》本传云:&吴中自吴宽、王鏊以文章
领袖馆阁,一时名士沈周、祝允明辈与并驰骋,文风极盛。徵明及蔡羽、黄省曾、袁口、皇
甫冲兄弟稍后出。而徵明主风雅数十年,与之游者王宠、陆师道、陈道复、王谷祥、彭年、
周天球、钱谷之属,亦皆以词翰名于世。&有多少科举中式之人在历史长河中湮没无闻?
而文徵明虽然在科举之途上坎坷不达,但却最终在文坛、画坛上名垂不朽,成为吴中艺
术天空一颗耀眼的星辰,这也不失为一种补偿吧。
&&& 嘉靖二年癸未(1 523),巡抚李充嗣荐文徵明于朝,入京后任翰林院待诏。但以文徵明
当时的文名与声望,却只得到这样一个从九品的小官,这种名与实之间的反差自是十分
巨大,而对于文徵明本人而言,可有可无的&从九品&与他&有志当世&的夙愿也相去甚
远,加上不愿被人视为画工,又因不愿趋炎附势而得罪了当朝权贵张璁和杨一清,所以
他接连三次上疏,终得致仕,子嘉靖五年(1526)十月离京。归家之后的文徵明从此摆脱了
仕途的困扰和程式之文的羁绊,他在吴中悠游林泉,与朋友们谈文论艺,自此致力于诗
文书画,不再求仕进,力避与权贵交往,专力于诗文书画艺术三十余年。直至九十岁时无
疾而终。他晚年声望极高,在诗、文、书、画方面都堪称一代大家。
&&& 文徵明诗书画兼能,而成就最为突出的是他的绘画,他二十六岁时在弘治八年向沈
石田开始学习绘画,沈石田是广泛继承前人成就的大家,文徵明在其基础上又继承发
扬,他不否定&苍劲&,但更重视&细润&,实即要求不偏重于&苍劲&的刚健之美,而加以
&细润&,达到一个刚柔适度、精细秀润的美,这不仅是在技法、技巧上的提高,更是对一
种审美的境界、趣味、风韵的追求。可以说文徵明是&吴门四家&特有的审美倾向的理论
上的阐发者和创作上的完满的实现者。
&&&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他虽学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
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山水画题材大多
描写江南景物,而山水中人物形象与风度,完全摹仿赵孟口。人物画9币李公麟,远承古代
传统,笔法工细流畅。文徵明到晚年具有粗细两种风格,愈晚愈工。他一生穷究画理,用
力实践,声誉卓著,与乃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长达50年之久,
使&吴门画派&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清代画坛。
&&& 文徵明的绘画艺术有一个人数、阵容可观的传派,他家族中的文彭、文嘉、文伯仁、
文元善、文从简、文淑、文震亨、文从昌、文从忠,家族之外的一些人陆师道、陆士仁、陆
治、钱谷、居节、侯懋功、朱朗、孙枝、周天球、蒋守成、陆罱、段衔、严宾、释戒襄、孪芳、王
皋伯、张尧恩、朱蔚等也属于文氏一派的画家。文氏的传派人数众多,阵容强大,他的弟
&子,有文献可考者有三十四五人。这一画派的活动一直延续到明末清初,并且出现了许
多十分出色的画家。
&&& 文徵明在书法方面成就也很大,他在邑中作诸生时就下苦功学习书法,他曾从义父
李应祯学习书法,在义父的严格要求下,广泛学习古代书家,除致力于研习魏晋的钟繇、
二王之外,还学习僧智永、欧阳询、李阳冰、怀素、苏轼、黄庭坚、米芾、赵孟顷等。经过对
古代书法家的深入学习,文徵明创造出了自己的书法,他的字篆、隶、楷、行、草各有造
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严整、肃然、刚劲有力,又有一种婉和流利的格调,温润秀劲,法
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
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他在书法上取得了重要
的成就,成为书法史上的一家,并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 作为一代大家,文微明的诗文书画数量极多,而迄今出版的有关文徵明各类作品的
结集,多纯粹地以书画、诗文,或者是传记、生平逸事为主,鲜有概而全录者,缺少一本能
涵括文徵明所有作品、诗文书画俱收、图文并茂的集大成式的书籍。此本《文徵明诗文书
画全集》的编纂,填补了这一方面的空白,具有深远的意义与影响。
&&& 陈瞻淇
&&& 二00五年十二月
&文徵明(1 470~1 559年)初名壁,一字征仲,号衡山,江苏长洲(苏州)人。是明代中期
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与沈周、唐寅、仇英并列,合称&吴门四杰&。与唐伯虎、祝枝山、徐
祯卿并称&江南四大才子&。晚年与老师沈周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从
正德到嘉靖年间,据《吴门画史》一书统计,吴派画家共有876人,人材济济,但在当时,
出类拔萃,声名显赫,唯有沈周、文徵明等一些人。
&&& 文徵明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明清时代,凡经过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
的,通称&生员&,亦即所谓的&秀才&。文徵明在生员岁考时,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
1 522年)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四岁那年,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
荐到了京城朝廷,经过吏部考核,被授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的职位。这时他的书画已
负盛名,求其书画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徵明心中悒十邑不乐,自
到京第二年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三年中打了三次辞职报告才获批准,五十七岁辞归出
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尹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
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坎,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积&。文
徵明享年90岁,是&吴门四才子&中最长寿的一位。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
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
&&& 文徵明的书画造诣极为全面,其诗、文、画无一不精。人称是&四绝&的全才。他虽学
继沈周,但仍具有自己的风格。他一专多能,能青绿,亦能水墨,能工笔,亦能写意。山水、
人物、花卉、兰竹等无一不工。山水画题材大多描写江南景物,而山水中人物形象与风
度,完全摹仿赵孟(斧)。人物画师李公麟,远承古代传统,笔法工细流畅。文徵明到晚年
具有粗细两种风格,愈晚愈工。文徵明一生穷究画理,用力实践,声誉卓著,与乃师沈周
并驾齐驱,继沈周之后成为吴门派领袖,长达50年之久。
&&& 文徵明的绘画,跟吴中的生活景象息息相关,山林秀石、晓窗读书,非常地殷实和安
逸。文徵明画树特别有感觉,用笔紧密连绵,看上去格外地营养充足,格外有一种俊拔的
习气。树叶往往使用勾叶法,笔清墨巧,生动有致。山石有时使用了鬼脸皴,对于表现审
美状态下的小资趣味很有效果。这一点,在他80岁的作品《真赏斋图》中体现得非常地
&&& 文徵明学字是从苏(轼)字入手的。后来文徵明从李应祯学书,李应祯书宗欧阳询,
平正婉和,清润端方,虽非书法大师,却是一位书法教育家。他是祝枝山的岳父,又是文
徵明的启蒙老师。他除了把学书心得悉数传授给文徵明外,还鼓励他突破传统,自创新
格。在文徵明22岁时,李应祯看了他的苏体字,对文徵明说:&破却工夫何至随人脚?就
令学成王羲之,只是他人书耳!&这些话影响了文徵明一身。他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
隶、楷、行、草各有造诣。尤擅长行书和小楷,温润秀劲,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
的气势,却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与他的
绘画风格谐和,有&明朝第一&之称。
&&& 王世贞在《艺苑言》上评论说:&待诏(文徵明)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
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
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
&&& 文徵明书法温润秀劲,稳重老成,法度谨严而意态生动。虽无雄浑的气势,却具晋唐
书法的风致。他的书风较少具有火气,在尽兴的书写中,往往流露出温文的儒雅之气。也
许仕途坎坷的遭际消磨了他的英年锐气,而大器晚成却使他的风格日趋稳健。他的传世
书作有《醉翁事记》、《股王阁序》、《赤壁赋》、《渔父辞》、《离骚》、《北山移文》等。
&&& 文徵明一家后代和弟子中出成就者很多,如儿子文彭、文嘉、侄子文伯仁均是名画
家,弟子中出名的钱谷、陆师道、陆治、陈道复、居节、朱朗等,人材济济,形成一个绘画流
派&&&吴门画派&,影响深远,一直延续到清代画坛。
&&& 文徵明传世作品很多,其精品大多数现存国内的北京故宫、辽宁博物馆等地,一部
分藏于台北故宫。海外博物馆和私人手里也有不少作品,国内民间也有收藏。为此,特粹
选海内外精品辑成《文徵明诗文书画全集》一书,其诗文部分则以《四库全书》文徵明《甫
田集》为底本校勘而成,散见于各籍之中者,鉴于篇幅所限,未作辑佚。限于学识所限,错
误在所难免,还望方家指教。
&&& 曹惠民乙酉年冬
Copyright ,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北京市中大网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言律诗平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