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社稷安抚臣子心之臣也 为那篇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7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域名:学优高考网,每年帮助百万名学子考取名校!问题人评价,难度: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7题。?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11.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12.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将有事于颛臾:采取军事行动 B、先王以为东蒙主:让……做C、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D、是社稷之臣也:判断动词1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语音停顿正确的项是A.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B.而谋/动干戈/于/邦内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而谋/动/干戈/于邦内14.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冉有、季路违背了先生的政治主张的行为是A.相夫子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D.谋动干戈于邦内15.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16、请从文中找出三个成语:? ① ② ③ 17、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1)无乃尔是过与?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马上分享给朋友:答案还没有其它同学作出答案,大家都期待你的解答点击查看答案解释还没有其它同学作出答案,大家都期待你的解答点击查看解释相关试题答案:1.C;2.C;3.D;解析:(1)
A介词从;B介词在;C引进对象不译;被介词;D对、向介词
  (1)冉有!恐怕该责备你了?
  (2)我听说诸侯大夫一类人,不怕东西少而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而怕不安定。
  (3)注重乡校的教育,强调孝敬长辈的道理,须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再会肩挑头顶,出现在道路上了。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擢进士异等,又第明经,调校书郎。辟武宁张建封府。李纳以兵拒境,建封遣使谕止,前后三辈往,皆不听。乃使孟容见纳,敷引逆顺,纳即悔谢,为罢兵。
&&&& 累迁给事中。京兆上言“好畸①风雹害稼”,帝遣宦人覆视,不实,夺尹以下俸。孟容曰:“府县上事不实,罪应罚。然陛下遣宦者覆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不听。
&&&&浙东观察使裴肃委判官齐总暴敛以厚献,厌天子所欲。会肃卒,帝擢总自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为衢州刺史。衢,大州也。孟容还制曰:“方用兵处,有不待次而擢者。今衢不他虞,总无功越进超授,群议谓何?且总本判官,今诏书乃言‘权知留后,摄都团练副使’,初无制授,尤不见其可。假令总有可录,宜暴课最,解中外之惑。”会补阙王武陵等亦执争,于是诏中停。
&&&&贞元十九年夏,大旱,上疏言:“陛下斋居损膳,具牲玉,而天意未答。窃惟天人交感之际,系教令顺民与否。今户部钱非度支岁计,本备缓急,若取一百万缗代京兆一岁赋,则京圻无流亡,振灾为福。又应省察流移征防当还未还,役作禁锢当释未释;负逋馈送,当免免之;沈滞郁抑,当伸伸之,以顺人奉天。若是而神弗祐、岁弗稔,未之闻也。”
&&&&元和初,再迁尚书右丞、京兆尹。神策军自兴元后,日骄恣,府县不能制。军吏李昱贷富人钱八百万,三岁不肯归。孟容遣吏捕诘,与之期使偿,曰:“不如期,且死!”一军尽惊,诉于朝。宪宗诏以昱付军治之,再造使,皆不听。奏曰:“不奉诏,臣当诛。然臣职司辇毂,当为陛下抑豪强。钱未尽输,昱不可得。”帝嘉其守正,许之。
&&&&累迁吏部侍郎。盗杀武元衡,孟客白宰相曰:“汉有一汲黯,奸臣寝谋。今朝廷无有过失,而狂贼敢尔,尚谓国有人乎?愿白天子,起裴中丞辅政,使主兵柄,索贼党罪人得矣。”后数日,果相度。卒,年七十六,赠太子少保,谥日完。&&&&&&&&&&&&&&&&&&&&&&&&&&&&&&&&&&&&&(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七)
[注①好畴:地名。②辇毂:称代天子。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厌天子所欲&&&&&&&&&&& 厌:讨厌
B.今衢不他虞&&&&&&&&&&& 虞:担忧
C.摄都团练副使&&&&&&&&& 摄:代理
D.钱未尽输,昱不可得&&& 输:缴纳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李纳以兵拒境,建封遣使谕止&&& 欲以客往赴秦军
B.乃使孟容见纳&&&&&&&&&&&&&&&&&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C.曰:“不如期,且死!”&&&&&&&&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D.当为陛下抑豪强&&&&&&&&&&&&&&&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
下列句子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是
例句: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A、贞元十九年夏,大旱,上疏言。
B、今衢不他虞,
C、乃使孟容见纳。
D、若是而神弗祐、岁弗稔,未之闻也。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建封三次派使者劝说李纳停止抵抗不成功后,让担任幕僚的许孟容前往,许孟容旁征博引,指出抵抗与否的祸福关系,终于使李纳悔悟并撤兵。
B.在任用官吏方面,许孟容强调要遵照规章制度办事。认为如果齐总值得录用,就应该公开显示他考核最优秀,来解除朝廷内外的疑惑。
C.许孟容认为户部的银两本来就是准备着平常和危急时候使用的,如果支取其中的一百万缗钱来代替京兆地区一年的赋税,那么京城地区就没有流亡的人了。
D.许孟容认为汉代有了一个汲黯,奸臣就止息了阴谋,现在朝廷没有过失,狂贼竟敢这样胡作非为。希望禀告天子,起用裴中丞辅政,掌控兵权,就能够捉到贼人。
断句和翻译
⑴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断句。
汉有一汲黯奸臣寝谋今朝廷无有过失而狂贼敢尔尚谓国有人乎愿白天子起裴中丞辅政使主兵柄索贼党罪人得矣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 然陛下遣宦者覆视,紊纲纪。宜更择御史一人参验,乃可。
(2)宪宗诏以昱付军治之,再造使,皆不听。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5题。?
公子闻赵有处士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公子欲见两人,两人自匿,不肯见公子。公子闻所在,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甚欢。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今吾闻之,乃妄从博徒卖浆者游,公子妄人耳!”夫人以告公子。公子乃谢夫人去,曰:“始吾闻平原君贤,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之游,徒豪举耳,不求士也。无忌自在大梁时,常闻此两人贤,至赵,恐不得见。以无忌从之游,尚恐其不我欲也,今平原君乃以为羞,其不足从游。”乃装为去。夫人具以语平原君,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平原君门下闻之,半去平原君归公子。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公子留赵十年不归。秦闻公子在赵,日夜出兵东伐魏。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公子恐其怒之,乃诫门下: “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毛公、薛公两人往见公子曰:“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1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从此:自此以后
B.公子妄人耳&&&&&&&&&&&& 妄人:狂妄的人
C.平原君乃免冠谢&&&&&&&& 免冠:脱下帽子
D.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面目:脸色、面貌
12.下列各组句子,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B.今平原君乃以为羞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曰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D.有敢为魏王使通者,
臣请为王言乐
13.对下列句子中“之”字指代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平原君闻之,谓其夫人 (指代魏公子“从此两人游,甚欢”)
B.以无忌从之游,尚恐不我欲也 (指代“毛公”、“薛公”)
C.魏王患之,使使往请公子 (指代“秦日夜出兵东伐魏”)
D.平原君门下闻之 (指代平原君“固留公子”)
14.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公子天下无双”的一组是
①乃间步往,从此两人游
②故负魏王而救赵,以称平原君
③天下士复往归公子。公子倾平原君客
④宾客皆背魏之赵,莫敢劝公子归
⑤公子所以重于赵,名闻诸侯者,徒以有魏也
⑥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思贤若渴,他悄悄步行往见自处“博徒卖浆者流”的毛公、薛公,并成了二人的真正朋友。
B.信陵君所见的毛公、薛公被平原君斥为荒唐之人,这使信陵君改变了对平原君的看法,并整装离他而去。
C.信陵君礼贤下士的行为感动了平原君的门客,他们纷纷离开自己的主人而投奔到信陵君的门下。
D.魏国危急,魏王派使者往请信陵君,众多门客都不敢劝其归魏,只有毛公、薛公以大义相劝,使他离赵救魏。
16.翻译上面短文中划线的句子。(5分)
(1)平原君乃免冠谢,固留公子。
(2)有敢为魏王使通者,死。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题
公孙景茂,河间阜城人也。容貌魁梧,少好学,博涉经史。在魏,察孝廉,射策甲科。稍迁太常博士(掌祭祀礼乐之官),多所损益,时人称为“书库”。历高唐令、大理正,俱有能名。齐灭,周武帝闻而召见,与语,器之。授济北太守,以母忧去职。
开皇(隋文帝年号)初,召拜汝南太守,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属平陈之役,征人在路病者,景茂减俸禄为汤药,多方振济之,赖全活者千数。上闻嘉之,诏宣示天下。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人,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女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致仕,上优诏听之。仁寿中,上明公杨纪出使河北,见景茂神力不衰,还以状奏,于是就拜临淄刺史,赐以马舆,便道之官。前后历职,皆有德政,论者称为良牧。大业(隋炀帝年号)初,卒官,年八十七,谥日康,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
(《北史·循吏传》)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稍迁太常博士。&&&&&&&&&&&&&&& 稍:渐渐。
B.属平陈之役。&&&&&&&&&&&&& 属:正值。
C.上优诏听之。&&&&&&&&&&&&& 听:聆听。
D.论者称为良牧。&&&&&&&&&&&&&&& 牧:指州的长官。
下面各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每小题3分)
叔孙通,薛人也。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数岁,陈胜起,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曰:“楚戍卒功蕲入陈,于公何如?”博士诸生三十余人前曰:“人臣无将,将则反,罪死无赦。愿陛下急发兵击之。”二世怒,作色。通前曰:“诸生言皆非。夫天下为一家,毁郡县城,铄其兵,视天下弗复用。且明主在上,法令县于下,吏人人奉职,四方辐辏,安有反者!此特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郡守尉今捕诛,何足忧?”二世喜,尽问诸生,诸生或言反,或言盗。于是二世令御史按诸生言反者下吏,非所宜言。诸生言盗者皆罢之。乃赐通帛二十匹,衣一袭,拜为博士。通已出,反舍,诸生曰:“生何言之谀也?”通曰:“公不知,我几不免虎口!”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矣。
及项梁之薛,通从之。败于定陶,从怀王。怀王为义帝,徙长沙,通留事项王。汉二年,汉王从五诸侯入彭城,通降汉王。通儒服,汉王憎之,乃变其服,服短衣,楚制。汉王喜。汉王已并天下,诸候共尊为皇帝于定陶,通就其仪号。
高帝崩,孝惠即位,乃谓通曰:“先帝园陵寝庙,群臣莫习。”徙通为奉常,定宗庙仪法。及稍定汉诸仪法,,皆通所论著也。惠帝为东朝长乐宫,及间往,数跸烦民,作复道,方筑武库南,通奏事,因请间,曰:“陛下何自筑复道高帝寝,衣冠月出游高庙?子孙奈何乘宗庙道上行哉!”惠帝惧,曰:“急坏之。”通曰:“人主无过举。今已作,百姓皆已知之矣。愿陛下为原庙渭北,衣冠月出游之,益广宗庙,大孝之本。”上乃诏有司立原庙。
                 (节选自《汉书·叔孙通传》)
臣光曰:过着,人之所必不免也;惟圣贤为能知而改之。古之圣王,患其有过而不自知也,故设诽谤之木,置敢谏之鼓;岂畏百姓之闻其过哉!是以仲虺美成汤曰:“改过不吝。”傅说戒武丁曰:“无耻过作非。”由是观之,则为人君者,故不以无过为贤,而以改过为美也。今叔孙通谏孝惠,乃云“人主无过举”,是教人君以文过饰非也,岂不缪哉!
                   (节选自《资治通鉴》)
15.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戍卒功蕲入陈 功:攻下
B.及稍定汉诸仪法 稍:稍后
C.益广宗庙,大孝之本 广:扩大
D.毁郡县城,铄其兵 铄:削弱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数岁,陈胜起  ②数跸烦民
B.①乃赐通帛二十匹  ②汉王憎之,乃变其服
C.①惠帝为东朝长乐宫  ②愿陛下为原庙渭北
D.①及项梁之薛  ②愿陛下急发兵击之
1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二世就陈胜起义的事询问众博士儒生的看法,听他们说是造反就生气变了脸色,待听了叔孙通的一番巧辩宽慰之词后,于是转怒为喜。
B.叔孙通离开寝宫回家后,遭到众儒生对他言行的质疑,他解释说自己也是迫不得已。他逃到薛县,薛县已归降楚国了。
C.叔孙通的儒生装束令汉王憎恶,于是他就改穿楚地风格的短装,很合汉王的审美观,得到汉王的喜爱。
D.孝惠帝不愿在看望太后的途中常惊扰百姓,便在武库的南面修复道,听了叔孙通所言此举不妥的劝谏后,惊惧地要赶快拆掉。
18.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认为人犯错误在所难免,但只有圣贤之人能做到有错必改。
B.以仲虺赞商汤、傅说劝武丁为例证,说明做君王的人不以不犯错误为贤明,而以改正错误为美德。
C.从对叔孙通的批评中,暗中告诫做臣子的面对君王的过错不应教君王文过饰非,而应帮助其认识改正。
D.从古代君主设置诽谤木和敢谏鼓的举动中,看出了他们生怕自己的过错被人知的心理。        
19.把下面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于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节选自司马光《谏院题名记》)
(1)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于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
译文:                             
&&&                                   
                                  
(2)居是官者,当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
译文: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2届陕西省西安市第七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带解析)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题3分)樊 哙 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屠狗为事为事:为职业。B.项伯常屏蔽之屏蔽:用屏风遮挡着。C.暴师霸上暴师:使军队暴露。D.问其遗老遗老:前朝的旧臣民。【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②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B.①暴师霸上,以待大王②焉用亡郑以陪邻C.①群臣绛、灌等莫敢入②宫妇左右莫不私王D.①高帝笑而起②泉涓涓而始流【小题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樊哙“勇猛豪爽”的一组是(&)①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②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③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④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⑤哙乃排闼直入。&&&&&&&&&&&&&&&⑥哙等见上流涕。A.①③④B.①⑤⑥C.②③⑤D.③④⑥【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4分)译文:&&&&&&&&&&&&&&&&&&&&&&&&&&&&&&&&&&&&&&&&&&&&&&&&&&&&(2)项伯常屏蔽之。(3分)译文:&&&&&&&&&&&&&&&&&&&&&&&&&&&&&&&&&&&&&&&&&&&&&&&&&&&&(3)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3分)译文:&&&&&&&&&&&&&&&&&&&&&&&&&&&&&&&&&&&&&&&&&&&&&&&&&&&&必修四文言文复习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必修四文言文复习
上传于||文档简介
&&必​修​四​文​言​文​复​习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答案:A;C;C;B;C解析:提示: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7—10题。
窦婴字王孙,孝文皇后从兄子也。父观津人也,喜宾客。孝文时为吴相,病免。孝景即位,为詹事。
梁孝王,帝孝景弟也,母窦太后爱之。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是时,上未立太子,酒酣,上从容曰:“千秋万岁后传王。”太后欢。婴引卮酒进上曰:“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太后由此憎婴。婴亦薄其官,因病免。太后除婴门籍,不得朝请。
孝景三年,吴、楚反,上察诸窦无如婴贤,召入见,固让谢,称病不足任。太后亦惭。于是上曰:“天下方有急,王孙宁可以让邪?”乃拜婴为大将军,赐金千斤。婴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所赐金,陈廊庑下,军吏过,辄令裁取为用,金无入家者。婴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为魏其侯。游士宾客争归之。每朝议大事,列侯莫敢与抗礼。
四年,立栗太子,以婴为傅。七年,栗太子废,婴谢病,屏居蓝田南山下数月,诸窦宾客辩士说,莫能来。梁人高遂乃说婴曰:“能富贵将军者,上也;能亲将军者,太后也。今将军傅太子,太子废而不能争;争不能得,又不能死。自引谢病,拥赵女屏闲处而不朝。是自明扬主上之过。则妻子无类矣。”婴然之,乃起,朝请如故。
桃侯免相。窦太后数言魏其。景帝曰:“太后岂以臣有爱,不相魏其?魏其沾沾自喜耳,多易,难以为相持重。”遂不用,用建陵侯卫绾为臣相。
窦太后崩。婴失窦太后。益疏不用,无势。
赞曰:“窦婴以外威为重。而名显。位卿侯,大业定矣。然婴不知时变。凶德参会,待时而发,藉福其间,焉能救斯败哉!遇合有命,悲乎!”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召入见,固让谢&&&&&&&&&&& 固:执意&&&&&& B.游士宾客争归之&&&&&& 归:归附
C.诸窦宾客辩士说,莫能来&&& 来:前来&&&&&& D.益疏不用,无势&&&&&& 疏:(被)疏远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婴亦薄其官,因病免&&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①婴然之,乃起,朝请如故&&&&&&&&&&&&&&&& ②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①太后岂以臣有爱,不相魏其&&&&&&&&&&&&&& ②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D.①婴言袁盎、栾布诸名将贤士在家者进之&&&& ②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孝景三年,吴楚反叛,窦婴答应出任大将军,主要是被皇上“国家有急难,作为帝王的子孙,难道能够推让吗”这番话所激励。
B.担任大将军后,窦婴及时向皇上举荐贤才,并且不贪财物,皇上赏赐的千斤之金窦婴都没享用分文,而是让下属根据他们自己的需要取用。
C.栗太子被废黜后,窦婴称说有病,携一女子隐居在蓝田南山下,后经高遂的劝说,才又入朝拜见。
D.桃侯免职后,太后向皇上极力荐举窦婴,但皇上并未采纳太后建议,认为窦婴不足以担当丞相的重任。
10.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或评说正确的一项是(&& )
A.窦太后之所以憎恨窦婴,收回了窦婴的门籍,不让他入朝朝见,起源于窦婴嫌自己所任的官职小,称病辞官这件事。
B.选文表明,窦婴虽然名声显,位卿侯,定大业,但终究没能为相,因为他不知时变,轻慢无礼。
C.选文最后一段主要在阐发人生祸福相倚的道理:凶祸隐藏在福祉中,适时爆发。但作者认为人生祸福归根结底属于“遇合有命”。
D.从窦婴的人生经历来看,其幸福完全是皇上和太后带来的,因为他是“孝文皇后从兄子”;其败落则是他自己轻慢的个性造成的。
科目:高中语文
题型: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一)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①,召忽②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二)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③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④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⑤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篇》)
  [注]①公子纠:齐桓公的哥哥。齐桓公与他争位,杀掉了他。 ②管仲和召忽都是公子纠的家臣。公子纠被杀后,召忽自杀,管仲归服于齐桓公,并当上了齐国的宰相。 ③匡:纠正。 ④衽:衽,衣襟。 ⑤谅:遵守信用,这里指拘泥小的信义、小的节操。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
     ②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2)从上面两段文字看,孔子称赞管仲“如其仁!如其仁!”这是为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3年浙江省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2分)
季氏将伐颛臾。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有事:指用兵。
B.陈力就列&&&&&&&&&&&&&&&&&&&&
就:走向,这里是担任的意思。
C.不患寡而患不均&&&&&&&&&&&&&&
患:担心
D.无乃尔是过与&&&&&&&&&&&&&&&&
过:过错,名词。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是社稷之臣也&&&&&&&&&&&&&&&&
曰:“非我也,兵也”。
B.固而近于费&&&&&&&&&&&&&&&&&&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C.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斧斤以时入山林
D.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3.下列对《季氏将伐颛臾》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对话体议论文,引用论证、类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以及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强化了论辩力与说服力。
B.本文也是一篇驳论文,先驳后立,破中有立。孔子与弟子三次对话,第一次批评学生没尽到职责,第二次阐述反对讨伐的理由,第三次提出自己治国以礼、为政以德的政治主张。
C.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季氏伐颛臾,充分体现了“当仁不让”的精神;而“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的精辟论断亦可见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与政治见地。
D.孔子对弟子一般直呼其名,名后加“也”,语调舒缓而亲切。而文中三次直呼“求”,语气急促,传达出孔子责备的神态。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分)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2)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5.“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这句话中,哪个字可以表明孔子对学生的态度?孔子为什么有这样的态度? (3分)
科目:高中语文
来源:2015届福建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解析版)
题型: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这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宋)苏轼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归未至彭城,疽发背,死。
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耳。”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①时也。”
陈涉之得民也,以项燕、扶苏。项氏之兴也,以立楚怀王孙心;而诸侯叛之也,以弑义帝。且义帝之立,增为谋主矣。义帝之存亡,岂独为楚之盛衰,亦增之所与同祸福也。未有义帝亡而增独能久存者也。羽之杀卿子冠军也,是弑义帝之兆也。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岂必待陈平哉?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矣,而后谗入之。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
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抉擢以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
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
(选自《古文观止》,略有删改)
【注】①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羽矫诏杀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间疏楚君臣疏:使……疏远
B.独恨其不早耳恨:怨恨,痛恨
C.其弑义帝,则疑增之本也本:根本原因
D.而抉擢以为上将擢:提拔,选拔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终以此失天下;以其无礼于晋;
B.羽之杀卿子冠军也;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D.不合则去;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汉王用陈平的反间计成功离间了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但苏轼认为,如果项羽不是自己先对范增有了猜忌之心,反间计就不会成功。
B.苏轼认为项羽怀疑范增从项羽杀义帝的时候就开始了,因为项羽杀义帝不但不是范增的本意,而且范增还不会听从项羽的主张,必定竭力谏诤。
C.苏轼对范增的评价是一分为二的,既认为范增没有及时离开项羽,却想依靠他来成就功业名声太浅陋了,又认为范增确实是人中豪杰。
D.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项羽杀卿子冠军时离开项羽,其主要依据是项羽要称霸天下,而且又是刚愎自用之人,必不会容纳足智多谋的范增。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陈平虽智,安能间无疑之主哉?(2分)
(2)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4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