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敏皇贵妃妃称呼的起源 敬敏皇贵妃妃与贵妃有什么区别

皇贵妃和侧后有什么关系_百度知道
皇贵妃和侧后有什么关系
皇贵妃相当于副皇后、田贵妃,中国古代皇帝妃嫔的等级之一、郑贵妃。于明朝景泰年间开始使用,清朝沿用,多时立皇贵妃。 历史上著名的皇贵妃万贵妃,有取代皇后之意,在皇后之下设皇贵妃一人,明景帝朱祁钰册封宠妃唐氏为皇贵妃皇贵妃、董鄂妃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皇贵妃这一名号,于明朝成化年间就开始使用,明宪宗追封宠妃万贵妃为皇贵妃,皇贵妃正式成为名号是在明朝万历年间开始的,明神宗封郑贵妃为皇贵妃,清朝沿用,在皇后之下设皇贵妃一人。皇贵妃相当于侧皇后,多时立皇贵妃,有取代皇后之意. 恪顺皇贵妃(1876年—1900年)他他拉氏,满洲镶红旗人,人们一般习惯按她曾获封的珍妃来称呼她。清朝光绪皇帝的侧妃,也是最为受宠的妃子,后因获罪于慈禧而被投井杀害。生于光绪二年二月初三,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女。 光绪十四年(1888年)10月初五慈禧太后选定其弟,副都统桂祥的女儿叶赫那拉氏为光绪帝之后,同时封珍妃与她的姐姐瑾妃为嫔,时瑾嫔15岁,珍嫔13岁。光绪二十年,两人同时晋封为妃。珍妃其祖父乃陕甘总督裕泰,其父长叙曾任户部右侍郎,其伯父长善乃广州将军,...
皇贵妃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纯献皇贵妃_百度百科
纯献皇贵妃
纯献皇贵妃(朝鲜语:?????,1854年—1911年),姓严,是的后宫,懿愍皇太子的母亲。,是严镇三之女。6岁入宫,后为()的侍卫,后得到高宗宠幸,并在中起重要作用,1897年10月生下英亲王李垠,随后被封为,1900年封为淳嫔,1901年晋封淳妃,1903年封为,成为大韩帝国事实上的后宫之主。严氏颇有野心,一心想当皇后,并有干预政治的倾向,对外则采取亲日态度。晚年热心女子教育。后降为,次年去世,谥号“纯献”。
纯献皇贵妃严氏是的后宫,懿愍皇太子的生母,亦活跃于大韩帝国时期的政治舞台。她本贯严氏,是赠赞政严镇三之女。四年甲寅(1854年,五年)十一月初五日出生于朝鲜首都(今韩国首尔)。严氏的出身一般用“卑贱”或“下民”来形容[1-2]
,幼年家境贫寒,6岁即入宫为,后来成为()的侍卫,负责闵妃的内殿。十一年(1885年,朝鲜高宗二十二年),时任高宗李熙偶然临幸严尚宫,结果被闵妃发现,闵妃妒忌心
极重,宫中有子女的都遭到她的迫害,高宗在她生前从不敢宠爱别的女人,因此朝鲜宫廷十多年不闻婴儿啼哭之声。严氏被临幸也不例外,闵妃怒不可遏,甚至企图杀死严尚宫。高宗竭力为严尚宫求情,严尚宫才幸免于难,但仍被撵出宫廷。[3]
十年后,即五百四年(1895年,高宗三十二年)的八月二十日,朝鲜发生“”,在中被日本人暗杀。闵妃之死给了严氏机会,乙未事变发生5天后,严氏就被召入宫中,重新得到高宗宠幸。[3]
真正让严氏获得高宗信任的则是元年(1896年)发生的“”事件,严氏起到重要作用。当时宫廷为日本控制,藏匿在俄国驻朝公使馆的等亲俄派秘密与宫中联系,并用四万两银子买通严尚宫,于是严尚宫“日夜惧上以变乱更作,至是又泣愬乱机在今夕,适出避之”。[4]
日本官方文件也指出当时作为“王的爱妃”的严尚宫是“与俄馆密通、接受其赠物的奉俄主义妇人”,并且正是她将亲俄派的密函夹带进宫中给高宗看。[5]
于是在严尚宫及金尚宫、杨尚宫和姜锡镐等人的撺掇下,高宗于元年(1896年)2月11日乘坐的轿子逃出,前往俄国公使馆避难,史称“”。使高宗成功借助俄国力量摆脱日本控制,打倒亲日政权,在这次事件中立下大功的严氏因而备受宠爱。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日本已经知道她是高宗的爱妃,然而由于严氏当时身份低下,以至于把她的姓氏误记作“元”。但这毕竟是她在政治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开端。
元年(1897年)10月12日,高宗自称皇帝,改国号称“大韩帝国”。8天后,严尚宫诞下一子,是为英亲王。2天后,严尚宫被册封为。[6]
随着儿子的诞生,严氏的野心愈发膨胀,她利用高宗对她的宠幸,准备效仿,试图干预政事。史载“严氏专事之术,糜财巨亿,干预政事,大小官职多出其口,其族属多得官爵,权倾朝野。”[7]
光武三年(1899年),日本驻韩加藤增雄也向本国政府报告称:“目前严贵人于宫中颇专威权,常容喙于大臣之任命、其他诸官吏之任免,故政府大臣欲扩张其权力者,必先以结托严贵人为必要。”[8]
当时不仅、尹容善等朝廷重臣与严氏关系密切,严俊源(陆军)、严柱益(军部协办)、金永振(陆军参将)等严氏外戚也相继被登用为要职,烜赫一时。
但是严氏要干预朝政,首先要得到名分。她虽然已经在事实上成为高宗的后宫之主,也开始干涉政治,但她不甘于嫔妃地位,一心觊觎大韩帝国宝座。从光武三年(1899年)起,就有将册封她为皇后之议,也有姜赞、金思辙等人上疏请封严氏为妃。光武四年(1900年)8月,严氏之子被封为,随后严贵人被册封为淳嫔。[9]
光武五年(1901年)9月,的生母被追封为绥妃,其后严氏亲信尹容善又趁机向高宗进言,既然将绥嫔升格为绥妃,那么严嫔也应封妃。[10]
也上疏称:“今淳嫔严氏,久在嫔御之列,夙著明章之誉,且有皇子之贵,而官秩犹卑,恐有欠于以子贵之典也。伏望亟施封妃,以定其号,允合仪节焉。”[11]
在光武五年(1901年)10月又将严氏升为淳妃,宫号“庆善宫”。[12]
封妃只是严氏的一个跳板,而其最终目的则是成为大韩帝国皇后,因此在她的授意下,部分儒生和大臣展开了“升后上疏运动”,在韩国掀起巨大风波,甚至牵扯到了韩国的外交,成为大韩帝国政坛的重要事件。
光武六年(1902年)6月,前韩圣根、沈相汉各率数百人伏阙上疏,请封严妃为皇后,其后四百多名官绅联名上疏,李晚植等合八道设万人疏厅,都是请求严妃升后,到第二年6、7月,又有洪恩君李熙斌率十三道章甫合疏,请封严氏为皇后,建严氏;丰善君赵东万等率十三道千余人上疏,请封严氏为皇后。他们的理由是如果没有“皇后”,将会损失国家颜面,通俗的说就是他们主张国家要有,其中以新上台的严妃心腹在暗中推动最力,一时“举国如狂,不问他事”[13]
,韩国政界围绕严妃升后问题发生激烈斗争。而当时韩国的亲俄亲美派及家族的、、等人则坚决反严妃升后,他们为了维护皇太子的利益,援引时故事,指出后宫不得晋升为正宫是祖宗之法,亲俄巨头甚至还嘲讽高宗和严妃就好比和。[14]
除了升后,严妃还企图将她的儿子立为皇储,取代当时的皇太子李坧。因为李坧体弱多病,又没有生育能力,故严妃在争取当皇后的同时秘密推进这一阴谋,为此她开始积极与日本联合,她于光武四年(1900年)派玄映运访日,以达成日韩国防同盟为条件,阻止在日本的和之孙归国,以免威胁李垠的地位。[15]
但是严妃的种种阴谋都没有得逞,主要原因还是因为高宗皇帝的慎重。高宗虽然宠幸严妃,但是心中仍挂念,而且“上素笃爱太子,以妃若正位,则太子当称臣呼母,故不忍决焉”。[13]
严妃联日的问题也与高宗中立外交的政策相悖,没有得到高宗允许,而且高宗的心腹姜锡镐也反对严妃升后。就连严妃本人表面上也对升后一事表示惊诧,史载“严氏虽专宠,机敏饶权,数闻有封后疏,辄惊曰:‘后乎我死日也!’劝上勿允……太子每入宫,厉声问曰:‘汝欲皇后乎?’妃逊辞对曰:‘小人何敢!’”[16]
在这种情况下,高宗选择了折中的办法,即将严淳妃升为而非皇后。光武七年(1903年)12月25日,严淳妃正式被册封为皇贵妃,接受百官朝贺,升后风波也告一段落。严妃的升后风波对当时的韩国政治有很大影响,它加剧了大韩帝国内部的派系对立,而此时韩国外部日、俄对立不断激化,韩国实现中立化迫在眉睫,而韩国政府却围绕一个后宫嫔妃的地位争论不休,使其根本无法推行任何一项积极的,延误了中立外交的时机,再加上严妃为了自己的权势和地位,不惜勾结日本人,使韩国的中立外交局面更加恶化。日本也利用严妃进行渗透,将其豢养的一名女间谍(玄映运之妻)冒充是严妃的远房侄女而安插进韩国宫廷,进行各种阴谋活动。所以严妃升后风波对大韩帝国造成很大损害。
严氏被封为后不久,八年(1904年)2月8日,爆发了,紧接着日本控制了大韩帝国,强迫韩国与之签订《》,将韩国拉进日本阵营。严贵妃遂更加亲日,她“使其族党解官退伏,结好于日使,乞保护英王()”。[17]
光武九年(1905年)10月5日被授予瑞凤大绶勋章。[18]
光武九年(1905年)11月17日,挟战胜俄国之威的日本强迫大韩帝国签订《日韩保护协约》(《》),将韩国变为其。尽管韩国已经国难当头,但严贵妃却由于日本的撑腰而恢复权势,升后之议遂再起。光武十年(1906年),沈相璜等
严贵妃与伊藤夫人及其子女的合影
上疏请立严贵妃为皇后,就连义亲王也电奏高宗,请求严妃升后,以此取悦于严贵妃而保全自身。其后元世洵、卢泳敬、南百熙等相继上疏请立严贵妃为皇后,同时又有、金喜洙等上疏力陈严妃升后之不可。故严妃升后一事最终不了了之。
做不了皇后,严贵妃就开始竭力扶植自己的儿子。她与当时日本的韩国统监过从甚密,那位冒充她远房侄女的就是伊藤博文的养女。自伊藤博文到任后,以“施政改善”标榜,大力提倡韩国的教育事业。在伊藤的影响下,严贵妃也开始热衷于女子教育,她拿出内帑金先后于是光武十年(1906年)前后创办了养正义塾、明心女校(现)和进明女校,又拿出一些钱搞一些慈善事业,在当时得到好评。同时由于严贵妃得到了伊藤博文的支持,在元年(1907年)纯宗即位后,他的儿子被封为皇太子,次年李垠就被伊藤带到日本接受教育。
隆熙四年(1910年)8月22日缔结《》,大韩帝国灭亡,韩国皇室被降为李王家,划入,皇贵妃严氏也被降格为。四十四年(1911年,四年)7月20日午前11点,严贵妃病逝于堂,享年五十八岁。死后谥号“纯献”,葬于永徽园。
严贵妃之墓永徽园
对于严贵妃的评价一般以否定为主,她通常以奸妃的形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评价:“严氏貌类闵后,权略亦如之。既入宫,大被专宠,干政通贿赂,与闵后时同。”[19]
说:“严氏有宠,亲族多被显用,干预政事,而淫祀亦张矣。”[20]
甚至还有记载称严妃品行淫荡,与私通,生子养于民间。[21]
然而,或许由于严妃的气魄和能力都不如,其家族外戚的实力也远不如,而且她闹了几年的升后风波也不了了之,没有得到皇后的名分,再加上国家行将就木等种种因素,使她最终没能步闵妃干政之后尘,也没能像闵妃那样引起后世的巨大争议。
不过严贵妃晚年兴办女子教育,赈济穷人等活动却也得到赞许,成为她生前的闪光点。盛赞道:“宫闱深严,之德之行,外间不得以详闻。惟见于外而可以垂范于百世者,其大者有二焉,即兴学恤孤是也。兴学为时政之急先务,而女子教育为兴学之本;生民之无告者莫如,而孤儿为四穷之最。方其众志未开之时,贵妃首举此二者,躬率导化,以佐仁政之治。赐田捐财,以养女士;节衣贬食,以恤贫孤。上行下效,四方风动,数年之间,闺阁多咿唔之声,道路无呻吟之儿。语其丰功伟绩,自古之史所未曾有也。”[22]
《与青年》(1959年韩国电影,饰)
《妖花》(1966年韩国电影,饰)
《的女人们》(1972年韩国电影,饰)
《》(1984年韩国电视剧,安玉姬饰)
《》(2002年韩国电视剧,徐美爱饰)
《》(2006年日本电影,饰)
《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卷18,机密第一一一号,〈淳妃陞后问题及ヒ财政问题ニ关スル具报〉,第44页。
《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卷20,机密送第一○四号,〈李范晋ニ关スル栗野公使来信写送付ノ件 〉,第360页。
黄玹《梅泉野录》,第188页:“召前尚宫严氏入宫。后在时,上畏之,不敢有私眄。十年前偶幸严氏,后大恚,欲杀之,上恳乞获免,出之外,至是召入,距(乙未事)变后甫五日也,上之无心肝,都民皆恨之。”
黄玹.《梅泉野录》: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55年:第193页
《日本外交文书》卷29,第689—690页。
《高宗实录》卷36,光武元年10月22日条:“诏曰:‘宫人严氏,贵人封爵。’”
郑乔《大韩季年史》下,第86页。
《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第13卷,机密第二九号,〈严贵人皇后册立ニ关スル件〉,第258页。
《高宗实录》卷40,光武四年8月3日条。
《高宗实录》卷41,光武五年9月14日条。
《高宗实录》卷41,光武五年9月20日条。
《高宗实录》卷41,光武五年10月14日条。
黄玹.《梅泉野录》: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55年:第284页
郑乔《大韩季年史》下,第93页。参照《高宗实录》卷42,光武六年12月13、15日条。
《驻韩日本公使馆记录》第14卷,机密第七八号,〈日韩密约ニ关スル件〉;机密送第四一号,〈本年七月下旬玄映运カ杉村通商局长ヲ访问シタル际对话要领〉。
黄玹.《梅泉野录》: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55年:第298页
金允植《续阴晴史》下,第81页。
《高宗实录》卷46,光武九年10月5日条。
黄玹.《梅泉野录》:韩国国史编纂委员会,1955年:第188页
朴殷植《韩国痛史》第三编,第1页。
郑乔《大韩季年史》上,第234页。
金允植《云养集》卷之九,〈德寿宫亲撰纯献贵妃志文附记〉。年贵妃_百度百科
年贵妃,即敦肃皇贵妃(17世纪-1725年)年氏[1]
,后妃,、后加、一等公之女,妃长兄:广东巡抚,工部,;妃次兄:原授一等公、抚远大将军、川陕。侍世宗藩邸为侧福晋,康熙五十四年,生皇四女。五十九年,生皇子福宜。六十年,生皇子赠怀亲王福慧。元年五月,生皇子福沛。雍正元年十二月,册封贵妃。雍正三年十一月,年氏病重,晋封为皇贵妃。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谥号为敦肃,称敦肃皇贵妃。
郎吟阁读书像
年贵妃,即敦肃皇贵妃年氏,(17世纪?-公元1725年),年氏,一等公、湖广之女,后妃。
年氏出身官宦世家,家世显赫。年氏的具体生年不详。康熙年间由康熙帝亲指婚与雍亲王为,[1]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生皇四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生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生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1723年)五月生皇九子福沛。从她首次生育到去世期间,包揽雍正帝所有子嗣,其他后妃妻妾无人所出,是雍正最宠爱的妃子。[2]
雍正元年封为,[3]
地位却仅次于乌拉那拉氏。而和她在藩邸并肩的另一位侧福晋李氏,入府比她早,年龄也比她大,却只封了。 年氏本来身体就很虚弱,雍正就说过她“体素羸弱”。她在怀皇九子福沛时,正好是康熙的大丧。这时候举哀磕头行礼之事,数不胜数,以她怀孕之身,不免动了胎气。导致难产,福沛生下后就死了或者就是一个死胎。她自己的身体也是一落千丈。
雍正三年十一月,贵妃年氏病重,八日壬寅,年贵妃“”请留,十一月十五日,雍正下旨将其封为皇贵妃。[4]
十八日壬子,郊祭甫一结束,皇帝即停免次日太和殿百官朝贺,于当日马不停蹄地返回圆明园。接下来一连五日,除十九日甲午发出关于各省缉盗与蠲免江南四县赋税的两道上谕之外,《》上再不见任何与皇帝处理政务相关的记载。雍正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薨,谥号为敦肃皇贵妃。 [5]
侧福晋年氏为贵妃上谕
皇帝辍朝五日举行丧礼,在皇贵妃丧礼期间,雍正激动不快的情绪在《汉文谕旨》等文献均将可窥端倪,并将礼部官员从尚书到侍郎等四人“俱降二级”。
雍正在册书中充分肯定了年贵妃的品性。称她:秉性柔嘉,持躬淑慎。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平和。朕在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儴内政”。”并且也暂时缓和了对的处分。
二年(1737年)敦肃皇贵妃金棺随同雍正皇帝、孝敬宪皇后梓宫同时葬入地宫。[6]
皇贵妃死后,留下皇子。雍正对此子十分之宠爱,甚过别的皇子。雍正六年,8岁的福惠也去世了。雍正十分伤心,下令“照亲王例殡葬”。年过18岁的和连都不是,乾隆追封福惠为时,就说过:“朕弟八阿哥,素为皇考所钟爱”。
从雍正在其身前死后的表现以及对她所生儿子福惠的喜爱,可以看出他对皇贵妃是很有感情的,并因皇贵妃的病而暂缓对年羹尧的处罚。皇贵妃死后仅仅一个月,年羮尧就被降罪,但年皇贵妃一样获得祔葬泰陵的殊荣,皇贵妃父亲去世后也依一等公礼下葬。也就是说,年家除年羹尧这一脉获罪外,其余亲族并未受到任何牵连。
:“妃素病弱,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在皇后前小心恭谨,驭下宽厚和平,实能赞襄内政。”——见封皇贵妃年氏册文
《·列传一·后妃》
谕礼部贵妃年氏病情渐次沉重着封为皇贵妃
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遐龄女。事世宗潜邸,为。元年封。三年十一月,病重,晋。并谕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妃薨逾月,妃兄羹尧得罪死。谥曰敦肃皇贵妃。初,从葬。子三:福宜、福惠、福沛,皆殇。女一,皇四女,亦殇。
《清列朝后妃传稿》
贵妃年氏,汉军人,湖广巡抚年遐龄女也①。幼嫔世宗藩邸为侧妃,生皇子福宜、、福沛②。及皇四女③。世宗即位封贵妃④。三年十一月。妃病笃。帝谕曰礼部: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朕在潜藩,侍朕尽敬,皇后前恭谨小心。是以皇考嘉之封为亲王侧妃。朕即位后,贵妃于皇考,皇妣大事悉能尽心赞襄内治。体素病羸。于今三年未遑药饵渐次沈惙。朕心深为轸念。贵妃可封为皇贵妃,礼仪依皇贵妃例行⑤。未几,薨。辍朝五日,追谥敦肃皇贵妃⑥。
①:《》:世宗贵妃年氏,湖广巡抚年遐龄女。案《国史 年遐龄传》:汉军镶黄旗人,又《年羹尧传》:遐龄次子(年羹尧)授抚远大将军,雍正三年七月,追恩赏,革将军职。十月,逮问。十二月,议罪凡九十二款,赐死。父遐龄革职,免罪。五年,遐龄卒。特恩,还原职致祭一次。
②:《》:世宗皇子福宜,皇子追封和硕怀亲王福惠,皇子福沛。敦肃皇贵妃年氏生。
③:《玉碟》:世宗皇四女。敦肃皇贵妃生
④:《清世宗实录》:雍正元年二月,甲子。谕礼部。奉皇太后懿旨,侧妃年氏封为贵妃。侧妃李氏封为,格格钮钴禄氏封为,格格宋氏封为,格格耿氏封为裕嫔。尔部查例具奏。
《皇朝文献通考》:雍正元年十一月封贵妃文典。文曰:朕惟起化璇闱,爰赖赞襄之职。协宣坤教,允推淑慎之贤。钦哉。许王猷之词。⑤:《清世宗实录》:雍正三年十一月,己酉。谕礼部: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尽敬慎,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疾尽礼,实能赞襄内政。妃素病弱,朕办理机务,宵旰未遑,未及留心商确诊治,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耽延日久。目今渐次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贵妃着封为皇贵妃,倘事一出,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
《皇朝文献通考》:三年十一月晋封皇贵妃。⑥:《清世宗实录》:雍正三年十一月,丙辰。皇贵妃年氏,薨。辍朝五日。十二月乙亥,追赠皇贵妃年氏为敦肃皇贵妃。
(康熙朝大臣,历、兵部左侍郎,湖广巡抚,年间封一等公,加太傅衔)。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yìn zhēn)(1678年—1735年))。
(字允恭,一作名允恭,字希尧,清代官吏,名医)
(字亮功、双峰,号双峰,清朝康熙和雍正年间重要将领。原配之次女,续弦宗室辅国公之女。)
年氏,贵妃之姊,其夫胡凤翚,[7]
胡凤翚时任,后夫妻双双自杀于寓所。
福宜:()雍正第七子。生于康熙五十九年五月,母敦肃皇贵妃年氏,六十年正月卒。
福惠:()雍正第八子。生于康熙六十年十月,母敦肃皇贵妃年氏。雍正六年九月初九卒, 十三年追赠和硕亲王,谥“怀”。
福沛:(1723)雍正第九子。生于雍正元年五月初十,母敦肃皇贵妃年氏,出生之日卒。
皇四女,未命名(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
文华殿大学士为正使,礼部右侍郎三泰为副使,持节册封贵妃。册文曰:朕惟起化璇闱,爰赖赞襄之职。协宣坤教,允推淑慎之资。聿考彝章,式崇位序。咨尔妃年氏,笃生令族,丕著芳声,赋质温良,持躬端肃。凛箴规于图史,克勤克俭,表仪范于珩璜,有典有则。曾仰承皇太后慈谕,以册宝封尔为贵妃。尔其时怀只敬,承庆泽之方新,益懋柔嘉衍鸿庥于有永。敬哉。
皇贵妃册文
晋封皇贵妃上谕:
谕礼部: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圳克尽敬慎,皇妣大事悉皆尽心力尽礼,实能赞襄内政。妃素病弱,朕办理机务,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确诊治,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耽延日久。目今渐次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贵妃着封为皇贵妃,倘事一出,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
皇贵妃之薨
之薨,约在自杭州械系回京之后第十天,年狱无关本文文旨,略而不述,然而由于妃子的去世,恰值政治斗争如此紧张、敏感的时刻,所以史界与文艺界除有“病逝说”之外,还有“绝望自杀说”,“勒逼自尽说”及“秘谕赐死说”,等等。以世宗自己的说法来看,皇贵妃的死因出于“素病弱”,积年成疾,且自即统以来,皇帝“办理机务,宵旰不遑,未及留心商确诊治,凡方药之事悉付医家,以致耽延”,另据笔者的推测,留驻的皇贵妃对其时部议年羹尧当以谋反大逆罪判凌迟处死,年氏一门坐罪之事(见【附录1】),或许通过某种渠道,亦有耳闻,惊忧哀怖之下,病势愈发沉重,无论皇帝如何赐封示宠,妃子的生命亦挽之不回了。
帝室囊四海而括天下,何其不有,为皇贵妃治丧金帛牛羊靡费之巨,更不在话下,仅金银锭一项,在初薨日至初祭五日之内,就使用了九万七千五百个。百日,正值数九隆冬,官民男女朝夕齐
集奠酒,诚亲王托故不至,还因此受到了皇帝严厉的训斥,而礼部大小官员,更是可怜可悯,一则因本朝尚未曾治办过皇贵妃之丧,堂、司官较缺乏经验,一则皇帝新辟之规甚多,众人不免手忙脚乱,好一番辛苦劳碌之后,皇帝仍然大为不满,指责丧事“仪仗草率”,将礼部从尚书到侍郎等四人“俱降二级”。世宗激动不快的情绪,从《汉文谕旨》也可略窥端倪。
【附录1.】部议年案坐罪范围:“其父、及兄弟、子孙、伯叔、伯叔兄弟之子,年十六岁以上者,俱按律斩,十五岁以下及母女妻妾姊妹,及子之妻妾给付功臣为奴。”——王先谦《正续东华录·雍正七》,页65。
以唐宋明制,惟皇太后、皇后之丧,须告太庙祖宗以成册谥礼,而世宗朝一改古礼,即位兹始,在追封先考敏妃为敬敏皇贵妃时,即遣使祗告太庙、奉先殿。敬敏皇贵妃之位,非由圣祖所封,实出世宗之意,故特上达于皇考之灵也不为过分,所谓“鬼神在焉,人可欺而天不可欺也”。但是,世宗册谥年氏皇贵妃亦告祭太庙祖宗,便很明显是另有衷怀了。
皇贵妃死时病重,未及行册礼,故而礼部奏于皇帝,停止铸造金册宝。皇帝也明白,凶吉二礼不可并成,因此准奏,先由收贮皇贵妃的贵妃金册宝,由工部制绢册宝备书谥号,翰林院撰拟册文。先由钦天监选择吉日,定于十二月乙亥,命大学士、伯马齐为正使,礼部侍郎三泰为副使,“齎册宝追赠敦肃皇贵妃谥号致祭行礼,遣官祭告太庙、奉先殿”,各部职司分明,有条不紊,册谥过程是这样的:
“至日行册谥礼,王以下四品官以上、公主福晋命妇等咸齐集。銮仪卫豫设采亭于午门外。兴校尉舁亭,册前宝后”——《》,卷八十九,页十一至页十二。
敦肃谥字考源
3-1.敦字不见于历代妃谥
敦肃皇贵妃
“凡饰终之典,皆察例以疏请”,皇贵妃丧,按规定“赠谥由礼部题请”(《清会典·卷三十八·礼部》,页436),这也是遵循中国的古礼“(夫人薨)臣子共审谥,白之与君,然后加之”(《》)。清与明制相同,对于可以成为谥的汉字,有着严格的规定。记录该谥字表的书,称作《鸿称通用》(另有《内阁鸿称册》),皇贵妃的谥字便理应出于此书中册的上卷之中。但是,清初赐谥制度并不完备,《鸿称通用》逐渐补充完善,约修毕于乾嘉年间(《》修成更在此书之后),皇贵妃年氏的“敦肃”二字,笔者遍查《》《》《会典则例》等书,尚未曾一见礼部拟定的记录。这便使人产生了好奇,敦肃二谥字,究竟作何解呢? “死谥,周道也”(《礼记·檀弓下》),我国之谥礼,自西周而下,相沿成习,我们不妨先从历代后妃谥法中,寻找一下“敦肃”二字的出处。
《逸周书·谥法解》中说:“谥者,行之迹也。号者,功之表也。车服者,位之章也。是以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出于己,名生于人”,以此说,谥的作用,是以“大名”表彰有“大行”之人,故而在西周时,虽有女子得谥,如周景之“穆”后(苏洵《谥法总论》:“妇人有谥自周景王之穆后始”),周穆之“哀”淑人(东晋郭璞《穆天子传·盛姬死事》),但官方赐妇人谥还没有形成制度。《》所列谥法表中,也不见敦字,肃作为男子谥的意思是“执心决断”。
对于东周是否存在妇人谥制,产生了两种说法,《白虎通义·谥》一边说妇人“无爵便无谥”,一边又说“或曰夫人有谥。夫人一国之母,修闺门之内,则下亦化之,故设谥以善恶”,这样看来,春秋时,妇人无谥,而国公夫人不同于其他妇人,为其设谥以正闺范,虽说如此,史评甚鄙的几位国公夫人,比如文姜,宣姜两姐妹,却与貌美性懿的庄姜一样,都得到了很不错的谥字。此时国公夫人们虽然有谥号,但只是使用与男人一样的谥字而已,因为“妇人不合谥也”(唐·孔颖达《路史·发挥五·论谥法》)。春秋、战国,至秦朝灭亡,无妇人得谥“敦”字者(民间私谥无考者不在此文讨论之列)。
晋代杜预在论及春秋谥法的时候说:“妇人无外行,于礼当系夫之谥,以明所属”,这句话同时也反映了两汉、三国、两晋时期,人们对谥礼的普遍看法。所以,当时的皇后们也大多以丈夫的谥字为谥(《汉魏遗书钞》)。汉宣帝怀慕曾祖母,追尊为“思”,此为封建历史上皇后独得谥号的第一例。东汉至隋朝,太后与皇后们有得一字谥者,也都置于丈夫或儿子的谥号之后,以示从属地位。唐代“”高涨,在后谥上也有反映,“则天顺圣皇后”(本谥为则天大圣皇后,天宝年间改为“顺圣”)而后,唐朝皇帝们开始不断地追谥自己的母性祖先,皇后得谥的字数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称呼起见,皇后谥号改从夫庙之后。皇后的谥号增多了,妃嫔的谥号也紧跟潮流。唐朝之前,妃嫔赐谥不过一个字,唐朝时,开始出现得两字谥者(《史记正义·谥法》)。既然得谥的妇人越来越多,谥义也随之发生改变,五代时南梁的贺琛为了贯彻儒家三纲五常的精神,将谥字加以等级与性别的区分。自此之后,帝王有帝王谥,后妃有后妃谥,同一个谥字,会出现阴阳两种不同的解法。
“初,约本周公之《谥法》,至琛又分君臣、美恶、妇人之谥,各以其类标其目。”——《文献通考·卷一八八·经籍考十五》
贺琛所列妇人之谥字,足有二百八十余条之多。后与《周公》、《春秋》、《广谥》、沈约、扈蒙谥法共结一集,号称《六家谥法》。以《六家谥法》现存条目来看,妇人谥字中,有“肃”字而无“敦”字。
《六家谥法》著者皆为名家,但芜杂不精,宋朝的苏洵就认为《六家谥法》“脱谬已甚,或当时之妄误,或传写之讹失,有司行用,实难依据”(《苏洵全集·上六家谥法议》),于是根据《六家谥法》二十卷重新考据,增删校定,另增补三卷,称《谥法考》。宋元赐谥帝王后妃、文武将臣,大多以此为据。“苏谥法”对“贺谥发”的处理为“有君谥、臣谥、妇人谥,离而为三,今取而合之”(《谥法总论》)。经笔者稽查唐宋金元史籍,亦不见有“敦”字为谥的女子。
明代是后妃得谥人数与字数最多的一个朝代,仅是得六字谥之妃,就有十余(《万历野获编·妃谥》)。谥字等级的区分,也愈发严明。孙能传的《谥法纂·卷二》(此为明代礼部拟谥的专用书)中对谥字“敦”的解释是:“能记国善曰敦【原注】苏‘记’一作纪。温仁忠厚曰敦【原注】苏。善行不怠曰敦【原注】苏”;对“肃”的解释是:“刚德克就曰肃【原注】周成其敬使为终,《通考》云:‘使令终’,《吕諲谥议》‘刚’作威。执心决断曰肃【原注】周言严果。正己摄下曰肃【原注】‘己’一作心”。
直到此时,“敦”字仍然不见用于妃谥,查郭良翰的《皇明谥纪汇编》与叶来敬的《皇明谥考》,结果亦然。非但如此,臣子中也无得此谥者(宋秉仁《从文臣谥号看明清谥法理论》)。曾得此字为谥的,是两位帝王,一位是,谥曰“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一位是,谥曰“达天阐道敦孝笃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由此可见,“敦”字为至美之谥,两帝之谥皆取其“温仁忠厚”意,以标榜君主才是天下最仁爱慈厚之人。朱子彦先生在《后妃制度研究》一书中,曾经总结过从汉至清490位获谥后妃的谥号,这490位后妃的谥号总字数为1520个,含有135个谥字,其中列于榜首的27个谥字被使用的次数最多,被使用率为.5%(页323),其中肃字,就曾被使用过26次。而敦字不在这二十七字之列,遍搜二十六史之后,笔者可以肯定地说,敦字谥曾被使用过五次,敦肃皇贵妃是中国后妃中第一个使用“敦”字的人。清代《鸿称通用》《内阁鸿称册》《养吉斋丛录》等书中作为妃子谥出现的敦字,应是以敦肃皇贵妃之谥为首例,也是仅有的一例。 
需要提一提的是,顺治生母孝庄文皇后生前被尊为 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但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还有,康熙的后妃中有一位皇贵妃谥号为惇怡皇贵妃。笔者查阅《清史稿》,这位妃子谥号中确为“惇”,但通过查阅《》,“惇”字在字音字义字形上都是通“敦”的,所以这位妃子也是有相当的地位的。她的谥号为乾隆所加,所以为自己当朝皇帝所加的后妃谥号中,敦肃皇贵妃算是第一人了。
3-2.在清代,作为尊号、徽号、谥号的“敦”字
儒家的“正名”思想,影响到古代中国人日常生存的每一个细节,只以“敦”这汉语中的一个字来说,在两宋时,无论是官谥还是私谥,人们就必须小心避让,这是因为光宗讳“敦”,其尊如天。明代亦将此美谥尽归于君,臣子妇道是绝对不敢掠美的。
而清朝的情况略有不同,这是一个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建立起来的朝代,立国之初,虽然统治者们也做出崇儒好古的姿态,但朝野上下,无疑是颇有些“礼崩乐坏”之象。不仅敦字开始被当作臣谥使用,甚至,谥努尔哈赤的后妃,竟然用到了武字,比如他的生母的谥号即为“孝慈昭宪纯德贞顺成天育圣武皇后”,而被谥作“孝烈恭敏献哲仁和赞天俪圣武皇后”。当时满洲女子亦谙骑射,如此谥法也许颇能反映出这些女中巾帼的真实风采,但“武”、“高”、“神”、“义”、“道”、“运”,这些字都不是儒家传统中的妇人谥。康熙帝即位时,便将孝圣武皇后的谥更改为“孝慈昭宪敬顺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以免男女不分,为汉族士子所笑(朱子彦《后妃制度研究》)。
敦字之所以在历代谥法中作为男子谥使用,有如下几个原因:
1.偏旁为“攴”。攴,同扑,就是古代的戒尺,有此偏旁之字,意味着以手执的某种器械。《尔雅》说:“敦,勉也”,所以,敦的本义,包涵着投掷、督促、管理的意思。古代妇人,以温柔顺从为美德,若以敦为谥字,很显然不足以彰显封建父系社会赖以为纲的男女尊卑之道。
2.敦,也是多音字,作为一种青铜器的称呼,音“对”,是古代天子“明堂之器”(《礼记·明堂位》),王侯随葬的礼器,也是祭祀太庙的国器,比如“敦炉”。3.敦字也有丰厚之意,亲睦之意,如敦厐纯固,敦穆九族,在封建社会中,用于德高望重的男子比较恰当,宫闱女子多为帝王玩偶附庸,德行配得上如此“大名”者寥寥无几。在敦肃皇贵妃之前,敦字若被封赠女子,往往是作为尊号,徽号与封号。比如圣祖仁帝的祖母生前即被尊为“昭圣慈寿恭简安懿章庆敦惠温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而与科尔沁部蒙古博尔济吉特氏和亲的皇十五女,封号为“”。
世宗宪皇帝的文化修养比及中国历代汉族帝王毫不逊色,在他即位之时,满汉融和较之前代,亦愈加水乳不分,而在这种情况下,敦肃皇贵妃仍得一男子谥字,不得不说,该谥法是颇有些奇特之处的。
郎吟阁读书像
雍正三年十一月八日壬寅,贵妃年氏“”请留,翌日己酉,下旨将其“特封为皇贵妃”,并谕知礼部,“倘事出,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十八日壬子,郊祭甫一结束,皇帝即停免次日太和殿百官朝贺,于当日马不停蹄地返回圆明园中。是月二十三日丙辰,皇贵妃薨,皇帝辍朝五日,并开始大事治办丧礼。
虽说有清一代至此,皇贵妃丧礼并无先例可循,但尚有《明会典》与《康熙会典》可供按图索骥,然而帝心痛悼,治丧过程中逾越前制之处不胜枚举。下文将集中论述的,仅是此次大丧的一个片断,即简述皇帝为皇贵妃册谥一事的始末,并试为两谥字溯源,以探索皇帝在年案尾声阶段,心理活动的一些侧面。
三年十一月二十三日,薨。世宗宪皇帝辍朝五日,大内以下宗室以上十日内咸素服不祭神,所生皇子摘冠缨截发辫成服,二十七日除服,百日剃头。皇贵妃宫中女子内监皆剪发截发辫成服,姻戚人等成服,皆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特简公大臣办理丧仪,奏遣近支王公七人、内务府总管一人、散秩大臣三人、侍卫九十人成服,大祭日除服剃头;尚茶、尚膳人等成服,皆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内府三旗佐领内管领下官员男妇,以三分之一成服,大祭日除服剃头;执事内管领下人员,大祭日除服,百日剃头;皆停止截发辫剪发。初薨日,亲王以下奉恩将军以上,民公侯伯以下四品官以上,朝夕日中三次设奠,咸齐集。公主福晋以下县君一品夫人以上,朝夕奠,齐集。至奉移后,惟祭日齐集。百日内三次奠献,百日后至未葬以前每日中一次奠献,朔望仍三次。皆内府官及内府佐领内管领下成服男妇齐集。每奠献遣内管领妻祭酒三爵,每祭一叩,众随行礼毕各退。二十八日奉移金棺于阜成门外十里庄。先期行奉移礼,致祭金银定七千五百,楮钱七千五百,馔筵七席,羊二,酒五尊,设仪仗,读文致祭,齐集行礼。奉移日,礼部堂官祭毕,金棺启行。王以下各官咸随行。所过门桥,礼部堂官祭酒,公主福晋命妇等皆先往殡宫祗候。奉安,祭酒行礼,毕各退。越日行初祭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九万,画段千端,楮帛九千,馔筵三十五席,羊二十一,酒二十一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与奉移致祭同。次日绎祭,金银定楮钱各七千五百,馔筵七席,羊三,酒三尊,礼部、工部、内务府、光禄寺堂官及内务府成服之官员、执事人等男妇,齐集行礼。大祭礼与初祭同。次日绎祭如前绎祭仪。又奏准贵妃晋封皇贵妃,于未受册封之前薨,金册宝停其铸造,照例制绢册宝备书谥号,择日遣正副使二人读文致祭,先期一日遣官祗告太庙后殿、奉先殿,告祭事宜由各该衙门办理,绢册宝由工部制造,册文祭文由翰林院撰拟,册谥吉期由钦天监选择。皇贵妃先封贵妃之金册宝交内务府收贮。至日行册谥礼,王以下四品官以上、公主福晋命妇等咸齐集銮仪卫,豫设采亭于午门外,正副使二人诣内阁,于册宝案前一跪三叩,恭奉册宝由午门中门出,安采亭内,一跪三叩。兴校尉舁亭册前宝后。初周月致祭,用金银定一万楮,钱一万一千,馔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齐集行礼。百日内遇清明致祭,不焚楮钱,用挂楮钱宝花一座。中元冬至歳暮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五千,皆馔筵十有五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齐集行礼。百日后清明,用挂楮钱宝花一座。中元冬至歳暮,金银定一万,楮钱一万一千,皆馔筵九席,羊三,酒三尊。四年三月行百日致祭礼,用金银定楮钱各二万五千,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仪与大祭同。是年十一月,期年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八千五百,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仪与百日致祭同。五年再期致祭,用金银定二万,楮钱一万,馔筵九,二三周月致祭同,即佛朶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齐集行礼仪,与期年同。六年奏准皇贵妃在殡已逾三年,所有朔望三时奠献,毎日中奠馔筵应行停止。每月朔望奠馔筵一席,羊一。四时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馔筵十有一席,羊五,酒五尊。清明用挂楮钱宝花一座。忌日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八千五百,馔筵十有五席,羊七,酒七尊,不设仪仗,内管领下官员执事人等齐集。每致祭时,办理丧仪公大臣及礼部、工部、内务府、光禄寺堂官各一人前往监视,致祭令内管领妻祭酒,朔望祭祀令宫殿监领侍祭酒,掌仪司官一人监视奠献。乾隆二年奉移金棺。随孝敬宪皇后送往泰陵。沿涂驻宿。奉安于芦殿左闲,奠馔筵一席。至日奉安于隆恩殿西芦殿。次日行奉安礼,致祭用金银定楮钱各一万五千,馔筵十有三席,羊五,酒五尊,设仪仗,办理丧仪王大臣暨送往之公大臣、官员、在陵之贝勒、大臣、官员暨贝勒夫人、大臣官员妻等咸齐集。礼毕各退。至葬日,先期行奉移礼,致祭与前奉安致祭仪同。届期恭移金棺升太平车从葬泰陵。《清史稿》卷九十二雍正三年,敦肃皇贵妃年氏薨,辍朝五日。特简王公大臣典丧仪,遣近支王公七,内务府总管一,散秩大臣二,侍卫九十,内府三旗佐领,官民男女咸成服。大祭日除,剃发。日三设奠,内外齐集,百日后至未葬前,日中一设奠,朔望仍三奠,命内管领妻祭酒三爵。奉移日,礼部长官祭轝。金棺启行,王公百官从。礼部长官祭所过门、桥。初祭陈楮币十八万,帛九千,画缎千,馔筵三十五,羊、酒各二十一。大祭同。又定贵妃晋封皇贵妃,未受册封前薨,罢制金册宝,以绢册宝书谥号。遣正、副使读文致祭,先期遣告太庙后殿、奉先殿。届日内外会集,正、副使赴内阁诣册宝案前一跪三叩,奉册宝出,至午门外陈采舆内,复三叩。校尉舁至殡宫大门外,正、副使行礼如初。奉册宝入中门,陈案上。正使诣香案前三上香,宣讫,读文致祭如仪。乾隆二年,奉移金棺从孝敬后葬泰陵。《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二中关于埋葬和安奉神主的部分三月庚寅,奉安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梓宫于泰陵地宫。其日辰刻,奉移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梓宫升龙輴,由隧道入地宫,安奉宝床,次请敦肃皇贵妃金棺升太平车,安于宝床。皇上亲视安奉,又特命弘昼随入。上痛号不已,诸臣再四叩请,乃出。是日,大学士等恭题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神主毕,行虞祭礼。上恭奉神主回京,升祔太庙。先是二月己卯,谕据礼部奏称,向来祔主有具采服之例,今世宗宪皇帝祔主日期在二十七月服制之内,除简命祔主之大学士具朝服外,朕与群臣皆素服,不缀冠缨等语,朕思服制之内,固素服为是,但祔主乃系皇考万年崇祀之吉礼,朕与臣工在隆恩殿行礼时,咸应从吉服,冠缀缨纬,传谕礼部知之。戊子谕派出祔主之大臣鄂尔泰、张廷玉、三泰、任兰枝。曰:祔主大礼攸关,必取其人品望素优、老成端悫者俾之,敬谨将事,方克称尊奉之隆仪。卿等皆国家大臣,夙荷皇考恩遇,倚任有年,名望素着,故藉卿等襄此钜典,其体朕哀慕悃忱。斋庄严恪,静虑凝神,以对越皇考在天之灵,庶得仰邀皇考歆鉴,朕有厚望焉。甲午清明节,奉安世宗宪皇帝、孝敬宪皇后神位于隆恩殿。礼部奏,三月初六日清明节,于隆恩殿奉安神位大祭仪。是日,泰陵奉祀等官俱朝服,预陈祭品进祝版毕,奉祀执事等官诣东配殿供奉神牌处行三叩礼,恭奉神牌由中阶升,奉安世宗宪皇帝神牌中左宝座,奉安孝敬宪皇后神牌于正中右宝座,俱南向,奉安敦肃皇贵妃神位于西宝座,东向,各行三叩礼,退。承祭官奠献行礼如常仪,祭毕奉祀官行三叩礼,恭奉世宗宪皇帝神牌安奉正中暖阁居左,孝敬宪皇后神牌安奉正中暖阁居右,敦肃皇贵妃神牌安奉西一室,均南向,奉安毕行三叩礼退。《皇朝通典》卷六十二皇贵妃丧。雍正三年十一月,敦肃皇贵妃薨,定为皇贵妃丧礼。诹日奉移金棺于阜成门外十里庄,行册谥礼。乾隆二年三月奉移敦肃皇贵妃金棺从葬泰陵。十年正月,慧贤皇贵妃薨,是日谕:皇贵妃高氏,着晋封慧贤皇贵妃,礼部遵旨议准照册谥敦肃皇贵妃之例,行册谥礼,一应丧仪,皆与敦肃皇贵妃同。是月,哲悯皇贵妃薨,谕皇长子生母哲妃着追封皇贵妃,又谕皇贵妃富察氏着追封哲悯皇贵妃,一应典礼与慧贤皇贵妃同。 Ps.我怀疑雍正年间真的是第一次办皇贵妃丧事,后来的那些,都是按照年mm的丧事行的,清史稿之所以特别记下来,应该也和第一例有关。《永宪录》卷三丙辰。贵妃年氏薨于圆明园。诏追册为皇贵妃。上谕礼部。贵妃年氏秉性柔嘉。持躬淑慎。朕在藩邸时。事朕克恭诚敬。在皇后前小心恭谨。…………(中间一段和录过的那个那个上谕差不多,我就省了)渐至沉重。朕心深为轸念。著封为皇贵妃。一切礼仪俱照皇贵妃行。礼臣奏。皇上五日不办事。亲王以下宗室以上五日不跳神(小小不良一句,难道他们经常要跳神?)。不还愿。俱穿素服。王、公、伯、侯、大学士、精奇尼哈番及品以上官员俱往圆明园安奉皇贵妃。去时摘缨。以天寒诏免公主、福金、格格及大臣妻齐集。赐皇贵妃年氏谥肃敏(我疯了,错一处也就算了,后面还有某页,忘了页码了,称年氏为温肃皇贵妃,难道作者不知道校对还有一种叫本校吗?)。辛酉。葬肃敏皇贵妃。上谕。天生、福惠二阿哥只于本处送丧。元寿阿哥预往园林候。一例祭酒。先期祭祀。免诸王大臣妻行礼穿孝。诸王大臣俱送往葬所。十年九月。命大学士嵩祝、工部尚书李永绍、兵部右侍郎傅鼐往遵城北二十里九凤朝阳吉地。相度地形。建树红椿及建城垣卫署方向。拟皇贵妃卜葬于此。又上立寿陵于房山。因地内皆沙,遂令卜地于易州。后之祔葬泰陵。无肃敏也。(吐血)按肃敏未知诞于何族。一云遐龄之抚女。 ps1.一直有种想法,觉得某四当年迁葬十三的妈妈,固然有拉拢十三的意思,但总觉得是为以后能把年氏葬在身边开个绿灯放个先例呢。Ps2.清朝这些官书,就四库里的,对祔葬的说法,表述就十分混乱,有说皇帝和元后合葬,余后祔葬,皇贵妃从葬的(会典卷四十二:景陵在昌瑞山,孝东陵之东,孝诚仁皇后合葬,孝昭仁皇后、、孝恭仁皇后祔葬,敬敏皇贵妃从葬);也有说皇帝和数个皇后合葬,皇贵妃从葬的(皇朝通志卷四十,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一:圣祖仁皇帝陵曰景陵,、、孝懿仁皇后、合葬,从葬),畿辅通志则称帝后为合葬,皇贵妃为祔葬。
八年(明崇祯十一年,西历1643年),一岁,祖籍奉天广宁,出生于前辽东锦州正三品指挥使之家(年家为明朝官宦世家),祖年有升,父年仲隆,因于崇德五年至七年松锦会战中被俘,族人被收编入汉军包衣佐领下,含垢忍辱,成为满人奴隶。
顺治元年(西历1644年),二岁,广宁年氏举族随满清入关,定居北京。
顺治十二年,十三岁,父年仲隆于顺治十二年乙未科科举考中进士(见《八旗通志卷一百四·选举志三》),脱离奴籍,籍镶白旗汉军第五参领第一佐领。(见雍正《八旗通志卷二十六·旗分志二十六》),相关制度见天聪三年上谕:“诸贝勒府以下,及满、汉、蒙古家,所有生员,俱令考试。各家主毋得阻挠。有中者,仍以别丁偿之。”科举及第之人,免除奴籍,获得人身自由,同时免除家中两个成年男子的差徭,并赐发绸缎金银,被授予官职。
顺治十五年,十六岁,父年仲隆外放为江南和州知州。(见乾隆年赵宏恩《江南通志卷一百十·职官志》)
顺治十七年,十八岁,父年仲隆升调(官衔未详),和州知州由杨继芳继任。(《清代历任和州知州简表》)
康熙元年,二十岁,韩世琦抚吴,为清政府敛聚故,促年仲隆向江南士民追索屯田银米(此即清初在鳌拜主持下进行的著名“江南奏销案”,无数士人被卷入这场江南士民与清政府之间的税赋斗争)。
康熙二年,二十一岁,正月二十六,韩世琦题本参劾年仲隆,指其屡催钱粮未报,无法完册,难辞其咎。(见韩世琦《抚吴疏草》)
康熙三年至康熙二十二年,年遐龄二十二岁至四十一岁,以笔帖式出身擢兵部主事,经平三藩,官升刑部郎中,康熙二十二年,授河南道御史,寻迁巡城御史,巡视北京中城。康熙十年,得子希尧。康熙十八年,获子羹尧。
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七年,四十一岁至四十六岁,授内阁侍读学士,迁宗人府府丞,成为正三品京堂。 康熙二十八年(己巳),四十七岁,因学长才优,正月授内阁学士兼领礼部侍郎。(此条见王士祯《居易录》。王先谦《东华录》称康熙庚午十月乙酉授年遐龄内阁学士,各处记载不一。)
康熙二十九年(庚午),四十八岁,汉军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年遐龄迁工部右侍郎,寻迁工部左侍郎(此条见王士祯《居易录》。《八旗通志》称工部右侍郎一职,年遐龄于康熙三十年任,康熙三十一年二月转左。王先谦《东华录》称康熙辛未年十一月丁巳授年遐龄工部右侍郎)
康熙三十年(辛未年),四十九岁,十月十五日前后,以工部左侍郎改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此条见王士祯《居易录》。王正功《中书典故汇记》:“康熙辛未年汉军学士年遐龄升工侍。”王先谦《东华录》称其于康熙三十一年二月丙戌迁工部左侍郎。)
康熙三十一年,五十岁,十月癸巳,出放湖广巡抚。(见《八旗通志》,王先谦《东华录》)
康熙三十五年,重修当阳县关陵庙堤坝治理当地水患。(见詹应甲《赐绮堂集》)
康熙三十八年(乙卯),五十七岁,建言湖广七府以地丁征收税银,部议允准,此为雍朝“摊丁入亩”制度前身。《八旗通志·年遐龄传》:“三十八年奏言湖北、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徳安、荆州、襄阳等七府应征匠役班价等银千余两,自明季迄今年代久远,子孙迁徙亡绝,阙额无征,有司或代为捐解,或派累小民,官民交困,查江浙二省,因匠班无征归地丁带征,湖北事同一例,请自康熙三十九年为始,亦归地丁征收,每亩加增丝毫,而赋无阙额,官民俱免赔累,部议从之。”该年六月十五日,因总督郭琇进京陛见述职,暂时署理总督印信及大小事务。九月十九日与郭琇合词具题重新丈量湖广田亩,查收帑米事。十一月十三日,得旨依议。(见郭琇《华野疏稿》)
该年,次子羹尧参加顺天京闱高中第四十二名,不第士子揭帖,声言此次科场腐败,贿赂公行,其中,湖抚年遐龄为子馈赠考官一万两。主副考官二人李蟠,姜宸英因此下狱。姜宸英在狱中留书喊冤,服毒自尽。康熙亲自带领皇子监考,举行重试。认为从考试结果来看,本次科举案为不第之人嫉妒冤诬所致,年羹尧由是中举。(见《清圣祖实录》《永宪录》以及《养吉斋丛录》)
康熙三十九年,五十八岁,自正月起,湖广七府亩税新制施行,二月与总督郭琇具题内阁,议定新税法章程。该年清查库帑亏空,因以往督抚、司道州府等有三十余人因操办历年军需,浩繁过巨,亏空无法补足而上折题援恩诏,请户刑工三部会议酌免追比。七月十三日与总督郭琇再次合词保题徐惺,豁免其银豆追取,圣祖从议。七月二十四日,与总督郭琇合词具题湖广移员弭盗章程,八月部议允行,九月奉旨施行。(《华野疏稿》) 该年四月,年羹尧参加会试,考中进士,之后于畅春园经由圣祖躬亲核试,钦点庶吉士。
康熙四十年(辛巳),五十九岁,二月己未,给事中马士芳参奏湖广省大计巡抚年遐龄徇庇湖北布政使任风厚老病不行,得旨,著王国昌年遐龄各行明白回奏。任风厚可著来京引见。三月丙辰,任风厚到京,圣祖面见其人,知马士芳所奏不实,因其为言官,免予处分。(见王先谦《东华录》)(《八旗通志》:“四十年二月,给事中马士芳劾遐龄徇庇老病废弛之布政司任风厚不入大计,诏令明白回奏。风厚来京引见,嗣遐龄奏风厚办事老成并无遗误,风厚抵京引见,谕曰任风厚尚未衰老,可以办事,着仍赴原任。马士芳劾奏不实,以言官免其议处。”)
该年正月十七日,总督郭琇因老病乞休,请圣祖将总督一职付由年遐龄署理。二月,圣祖下旨挽留郭琇,以年遐龄署理湖广总督事务。(见《楚南苗志》赵申乔奏疏,年遐龄曾与康熙四十二年前后署理总督)。 该年,与总督郭琇合词保题湖广二省郡丞升调等事。五月十七日,又合词保题道员升调等事。
该年十月初七,因监察御史左必蕃题参湖广总督巡抚二人失察属下知府挟私等情奉旨回奏,因黄梅县地丁银亏空案处理不公,督抚二人具降一级留用。(见《华野疏稿》。《八旗通志》:“七月,遐龄疏参黄梅县知县李锦亏空地丁银三千余两,请革职究追,从之。寻黄梅县民会集万人,闭城留锦不容去,任命总督郭琇严审速奏,八月琇奏言黄梅县未解银三千余两,实系民欠,随于七月征完,知县李锦并无亏空,百姓因锦平日清廉闻其解任一时围聚生员吴士光等许为纠人赴省保留,久始解散亦无违抗情形,请令锦仍留原任,士光等革去衣顶,应请复还。得旨,凡官员去留之权岂可令百姓干预,聚众肆行之风亦渐不可长,该督抚庸懦无能,平时不能约束军民,及至事出专务,饰苟且议结,殊属不合。李锦居官虽优,不可仍留黄梅之任,着令来京于直,附近补用。吴士光等着解部,发往奉天,郭琇、年遐龄俱降一级留任。”)
该年十月十八日,郭琇再次乞休,因湖广土地未曾清丈完毕,圣祖不允。
康熙四十一年,六十岁,四月十八日,年遐龄与郭琇合词参劾贪庸州牧,湖北按察使李华之等人。闰六月初十,郭琇第三次乞休,再次因湖广土地问题被拒绝,同年湖广红苗造反,督抚二人受命镇压。四十一年十月,清丈土地事基本完成,郭琇去职。自此至康熙四十二年末,四十三年初,一直由年遐龄署理总督印务。(见《华野疏稿》。)
康熙四十二年,六十一岁,年遐龄建陈丹赤专祠于武昌,圣祖赐御书“丹心炳册”四字。(见李元度《国朝先政事略》)该年七月,偏沅都察院赵申乔奏报抚苗事折中提到与“前署督臣年遐龄”会商剿灭“苗匪”事。(见《楚南苗志》与康熙朝《朱批谕旨》)
该年,年遐龄次子年羹尧庶常馆肄业,入翰林院。
康熙四十三年,六十二岁,正月,“年遐龄自陈年逾六十,衰疾日甚,恳请休致”,二月戊子得旨,特“准其原官休致”(按,原官原级休致意为休致后仍享全俸,此为圣祖加恩优渥之举,此条见王先谦《东华录》、邵晋涵《南江诗文钞·年遐龄列传》),回京养老。
康熙四十八年,六十七岁,圣祖指配年遐龄幼女为雍藩侧妃。次子年羹尧外放四川巡抚。
康熙五十三年,七十二岁,应邀参加康熙万寿节庆典之“千叟宴”。
康熙五十六年,七十五岁,因其子羹尧与孟光祖交接被革职留任一事饱受惊吓。
康熙六十年,七十九岁,甲子大庆,再次参加“千叟宴”。
雍正元年,八十一岁,二月甲子,礼部奉皇太后懿旨,封雍王侧福晋年氏为贵妃。辛未,西藏战事叙功,川陕总督年羹尧获二等阿达哈哈番世袭,并加其父原任巡抚年遐龄尚书衔。
该年十一月,贵妃受封,特设仪仗,公主福晋命妇等皆在贵妃前行贺礼。
雍正二年,八十二岁,三月,抚远大将军川陕总督年羹尧因平青海罗卜藏丹津之叛,受封一等公,加赏精奇尼哈哈番。大将军之父年遐龄加封一等公,加太傅,赐缎九十匹。
该年十一月前,孙年熙出继隆科多,不久病死。
雍正三年,八十三岁,十一月二十三日,敦肃皇贵妃薨,姻族缟素执丧(见《会典则例》)。十二月甲戌,年羹尧以九十二条大罪白绫赐死。年羹尧子年富因“居心行事,与年羹尧相类”赐死。部议全家坐罪,皇帝因年遐龄年希尧素来为“忠厚本分之人”,予以宽免,革职。年羹尧子弟十五岁以上者,俱流放,年羹尧妇辅国公苏燕之女遣返其家。
雍正四年,八十四岁,三月,长女与长婿胡凤翚及一妾于苏州雉颈自杀。四月,敕命内务府总管年希尧督领江南淮关等务,即日离京。
雍正五年,八十五岁,正月,皇帝将子孙自黑龙江敕还,四月孙年兴再次被流放船厂,五月年遐龄故逝,奉世宗上谕按一等公爵礼葬,致祭一次。
年份影视版本扮演者剧中名1988骆慧珍年翠微 1991常林年秋月 1994年翠玉1997年秋月1997年润玉1999年小蝶2003年小萍20112011年氏 20112014年若碧2017  年琴心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世宗潜邸,为侧福晋。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遐龄女。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雍正元年,封贵妃。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三年十一月,妃病笃,进皇贵妃。并谕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妃薨逾月,妃兄羹尧得罪死。谥曰敦肃皇贵妃。
《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乾隆初,从葬泰陵。
.[稽古右文·康雍梦华] .[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恪顺皇贵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