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这个补贴是怎么回事。。。。《钱江晚报记者从残联补贴了解到,现在享受集中托养政策的病人,每人每年

  原标题:八旬老人被家人遗忘 在精神病院生活34年(图)
记者 陶玉其 俞跃 摄
  不出意外,83岁的老姚,将在精神病院度过余生。
  作为永康市第三人民医院最“资深”的病人,老姚已经在这个精神病专科医院生活了34年,而这个医院的建院时间不过39年。
  据统计,在永康三院,像老姚一样,住院超过1年的病人近60个。他们中的许多人,其实早已经过治疗达到出院标准,但因为各种原因,却始终占着病床,滞留医院。
  对这些病人,医院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压床病人。
  一边是被家人遗忘的压床病人,回不了家;一边是更多的病人在排队,这成了一个让人纠结的难题。
  住了34年的老姚
  其实早就可以出院了
  在永康三院,没有人不知道老姚。他比病区所有医护人员的资历都要老。
  老姚是因为精神分裂症住院的。
  但他一直保持着当年的生活习惯。比如,每天锻炼身体、洗一次冷水澡。
  年轻时,老姚个性很强,在医院动不动就和人打架。随着年纪变大,老姚的性格也逐渐变得温和。
  现在的老姚,耳朵背了,牙齿也没剩下几颗。为了照顾他,午饭时,医院会专门煮一碗很烂的面条,里面还会加一个鸡蛋。
  应蓉蓉是老姚所在三病区的护士长。她说,老姚在这里,并不愁吃穿。他的单位会发退休金,够在医院开支;他没有妻子儿女,两个侄子会不时来看他。
  “按照老姚的状况,完全可以接回去安享晚年。”应蓉蓉说。
  据统计,在永康三院,常规住院病人大约50人,像老姚一样长期呆在医院的有13人。其中,超过1年的有13人,超过3年的有4人。
  在永康三院,还有一幢自成一体的小院子。院子有600平米,一面是围墙,其他3面是二层楼房。
  这里是永康市重度精神残疾人托养中心所在地,47名男性精神病患者就住在这里。
  一般,进入托养中心的患者需要符合几个条件,比如重度精神残疾,家庭条件比较困难等,具体名单需要经过残联确定。
  我们到这个小院子的那天,在这一群好动的患者中,专心致志看书的老吕很显眼。
  他正在看一本《意林》。每天上午8点半到10点半,是他们参加康复治疗时间,大部分时间老吕都坐在阅览室看书。
  老吕今年47岁,托管中心2011年成立时,他就在了,在这些人里,他学历最高,他是读研期间,发病辍学的。
  老吕说话文气,能和我们轻松交流。
  托养中心护士长曹海鹰说,老吕患的是精神分裂症,状况还算好。只是情感比较淡薄,参加社会活动少,很少融入其他室友。
  他没有直系亲属,送进来后,平时看他的人也不多。
  在托养中心副主任医师夏勇军看来,老吕和托养中心的大部分病人一样,都符合出院指征。
  一个难题
  一边是可以出院的病人不出院
  一边是床位紧缺
  “他们大部分是慢性衰退型精神分裂症,其他是中重度精神发育迟滞,也就是痴呆,治不好的。”夏勇军说,按照托养政策,当托养病人病情稳定或年龄超过60岁时,可以解除托养,回归社会、家庭。
  而正常情况下,被托养的病人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病情就会稳定下来,这个时候,只要家属把人接回去,尽心照顾,定时定量服药即可。
  但实际上,托养中心成立4年来,流动的患者数量仅六七个,“真正状况好转,家属来接回去的只有1个。”其他大部分是因为疾病,或死亡而离开的。
  一边是低流动性,一边是更多的患者在等床位。
  目前,永康托养中心总共62个床位都是满员。据永康残联的统计,2014年,永康享受托养政策的重度残疾人超过了850名。其中,享受集中托养的120多个,其他都是居家托养。重度精神病患者的集中托养点,就在永康三院。
  “对于集中托养来说,床位是一直缺的。有些没有排到集中托养的,只好先采取居家托养的方式。按照政策,居家托养也有补助,但今年有十几个人宁愿放弃这个补助,排队等待集中托养的床位。”永康残联的一位工作人员说,集中托养的床位即便再增加50个也远远不能满足需求,“毕竟,这种方式对病人的恢复,效果要好很多。”
  一个期待
  医院向主管部门建议
  建立亲属定期探视制度
  在曹海鹰看来,托养病人流动性差,既有相关政策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是家庭责任心缺失。
  据了解,目前托养政策中,虽然规定了达到一定条件可以解除托养,但如何解除却没有明确规定。
  所以,如果家属拒绝接回病人,医院也没有办法,“我们有规定,病人如果出院,一定要家属来接。家属不接,出于人道主义,也不能直接把人扔在家门口。”
  曹海鹰说,家属拒绝接收病人,常用的理由是:在家里没人管,又发病犯事怎么办?
  真实的原因则是把病人接回家,意味着要多一个劳动力去看护他,而在托养中心,不用花多少钱,患者就可以享受到很好的照顾。
  钱江晚报记者从残联了解到,现在享受集中托养政策的病人,每人每年财政会补贴1万5千元。一般情况下,患者只需要另付些伙食费就可以了。
  现在,托养中心的条件普遍都不错。比如,永康三院托养中心,除了有专门医护人员,还有健身房、阅览室、卡拉OK房、手工制作房等配套设施。
  “发达国家白天托养,晚上由家属接回家。在中国,则成了全托。”夏勇军说,这有点变味。
  因为家属不愿接人,很多“压床病人”都处于亲情缺乏的境地。在托养中心登记的探视表里,大部分家属探视的频率是两到三个月一次。只有六七个家属,一两个星期探视一次。
  这些病人长期呆在托养中心,社会功能会衰退,人变得呆滞,也容易出现躯体疾病。如今,托养中心每天都组织病人做一些恢复活动。比如做些零工,发代金券去超市买东西等,以减缓社会功能衰退。
  今年4月份,永康三院曾向主管部门建议,建立家属定期探视制度,“这不仅有利于病人恢复,也有助于维护病人和亲属之间的感情。”
  去年,南京一家福利院规定,如果老人要入住养老院,子女必须至少一个月来看望老人一次。做不到这样的承诺,福利院就会拒绝老人入住。
  1年试行以来,福利院评估了300个老人的家庭,最后有10%的老人被拒收。
  而且,在收预付款时,福利院一次最多收一两个月,目的也是为了让子女来缴费时,多看望老人。
  另外,广州一家老年公寓推出了《亲情协议》,提醒子女尽孝。不常探望的父母,院方会通过短信、电话、电邮等方式,不停发出“快来看老人”的温馨提示。(记者
  (来源:钱江晚报)我区提升残疾人托养服务及补贴标准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yfs001
本报讯(ymg记者于禛祎通讯员青鹏)自区残联开展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以来,已有近300余名残疾人在9个残疾人托养机构享受托养服务,其中有40余名残疾人得到了政府每年12000元的救助。今年,区残联根据往年托养站运行情况,结合我区实际,从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公民人身安全的角度出发,对残疾人申请托养补贴的条件做出修改,重新修订《芝罘区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实施方案》,提高了部分补贴标准,相应扩大了救助范围。根据托养对象的身体实际情况分为三个护理等级,补贴标准相应提高,由原来固定每人每月1000元改为2000元、1500元和1000元三个补贴标准;取消了原有的“有配偶、父母、子女及其他法定扶养(赡养)人,就无法进入机构托养”等条件限制,将享受低保、16-59周岁的困难群体,愿意到托养机构的重度精神、智力残疾人全部纳入补贴范围,使有特殊困难的残疾人都能享受到托养政策。今年上半年,区财政投入25万元为44名在机构托养符合补贴条件的残疾人进行救助,下半年预计有近50名残疾人将得到救助。区残联在大力发展机构托养的同时,也着力同步发展残疾人居家托养。经初步筛选、统计,符合重度残疾人居家托养补贴条件的残疾人约1200余人,补贴费用待年底统一发放。
[责任编辑:yfs001]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在杭州彭埠镇敬老院门口,挂着一块牌子:“杭州仁爱托管中心”,30多个智力、精神残疾人在这里“全托”。这是个什么单位?三言两语还真说不清楚。不过,几年下来,这些智力、精神残疾人的亲属倒“总结”了几条:肥胖的变瘦了,瘦的变壮了;“哑巴”说话了,要打人的变文气了,“懒汉”会挣钞票了。这块牌子后面,有一个感人的故事――  记一个为残疾人家庭解“身后之忧”的老人  ■本报通讯员 田中人 本报记者 戎国强    ■盼来“尚方宝剑”  早在2001年,杭州市的几位智力、精神残疾人的亲属凑在一起商量:自己的残疾孩子,眼前没有人照顾,将来自己去世后,谁来供养他们?要知道,智力、精神残疾人,是残疾人当中最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的一群。如果有一个社会机构来管他们,家长就能放下“身后之忧”了。可这在当时还是一个空白。那么,能不能自己来办呢?其中一位智力、精神残疾人的亲属,已经退休的邵老师自己掏钱买了火车票,到北京等地的福利机构去取经,为开办托管机构做准备。在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的指导下,邵老师等人又成立了智力、精神残疾人亲友协会。但开办托管机构的困难还是很大。2002年4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来浙江调研残疾人工作,在杭州与残疾人及亲属座谈,当面肯定了邵老师提出的办托管机构的想法,说可以用“民办公助”这个办法嘛。邵老师后来说邓朴方给了他“尚方宝剑”。从此,这位已经退休多年的老教师,走上了一条奔波之路。  先是找房子,邵老师等人先后到过转塘、笕桥、西湖区的杨梅岭村等,总有十多个地方。为了节省费用,大热天,他们舍不得坐有空调的出租车,不管路多远,都是坐公交车来去。最后,他们在彭埠镇敬老院租到了房子。  需要说明的是,邵老师自己的儿子残疾程度较轻,还能帮妻子管报刊亭,不需要入住托管中心。有人就问邵老师,你这样吃力又何必呢?邵老师说:“所有残疾人都是同命运的人。我的儿子不住进来,不等于我做的事跟他无关。如果我们的努力能促进社会对残疾人的尊重、关爱,能改善残疾人的生存环境,对我的孩子不一样有好处吗?”  ■“讨”来的托管中心  找到了房子,装修要花钱。有关部门拨给的补贴不够,邵老师就到一些企事业单位去讨,哪怕只讨到一两千块,邵老师也高兴得像发了财似的。  就这样,一个65岁的老人,不管刮风下雨,不论寒冬酷暑,骑着一辆旧自行车东奔西跑……  房子装修好了,邵老师又去讨床铺,讨桌椅橱柜,讨的水平越来越高,后来还讨来了空调。邵老师上门讨过的单位有一大串:浙江长城建设集团、浙江水电学校、杭州东部软件园、杭州新型材料建筑设计院……他们被邵老师感动了,也对这个特殊的残疾人群体充满了同情。  装修完了一算账,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的几万元补贴,残疾人亲友的捐助都用进去了,还欠装修单位材料费、人工费将近10万元。时任杭州市副市长、市慈善总会会长马时雍知道了,就从慈善总会拿出了8万元,邵老师又从别的单位讨了一些,填平了这个亏空。就这样,国内独此一家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托管中心就这样开张了,取名“仁爱托管中心”。   为了能把托管中心维持下去,邵老师精打细算过日子。当初邵老师外出考察、取经,花了1000多元住宿费、交通费,邵老师不肯报销;托管中心办起来的第一年,邵老师一分钱报酬也不拿,经智力精神残疾人亲友协会成员的说服,邵老师从第二年开始拿“工资”了:650元,是所有工作人员中较低的。  ■“仁爱”创造了奇迹  有精神障碍的大雄(本文残疾人均用化名)30多岁了,生活不能自理,连大小便也管不住。托管中心就对他实行“人盯人”,负责照看他的工作人员不时问他要不要上厕所,他不回答,只好过一会儿就带他上一次厕所,三个月后,他终于会自己上厕所了。父母来托管中心,看到儿子的变化,流着泪说:“我们父母都做不到的,你们做到了!”  50多岁的阿娟病退后,心情郁闷,很少说话,整天躺在床上发呆。家人因忙于工作、生意,也没怎么在意。后来阿娟甚至失去部分记忆,连自己家里人都不认识了。家人才觉得事情严重,把她送到“托管中心”。托管中心的集体生活,解除了阿娟的孤独,上课、做操、劳动,有规律的起居,工作人员有意与她聊天……半年后,阿娟开始说话了,后来会帮别人洗衣服了。家里人来托管中心看她,她竟然会向工作人员作介绍!家人又惊又喜,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为祝贺阿娟的康复,她的儿媳妇特地邀集亲戚,到酒楼里摆了一桌。  小安有精神疾患,进托管中心前,整天在外游荡,只有吃饭、睡觉才回家,家人送他来托管中心,是为了有个地方“关”他。托管中心看他手脚还灵活,就让他多做体育锻炼,带他到附近的夏衍中学操场上教他跑步、跳高、跳远。小安一跑到沙坑边上,就停了下来,不敢往里跳。工作人员就跳给他看,还在沙坑蹦跳几下,让他知道没有危险;但他还是不敢跳,“教练”只好拉着他的手,跟他一起跳,最终把他“骗”进了沙坑……去年上海举行特奥会国际邀请赛,小安代表杭州去参加比赛,脖子上挂着田径银牌、铜牌回来了!他的跳远照片还刊登在《文汇报》上。他妈妈给托管中心送来锦旗,还带小安回东北老家去探望他舅舅,让亲友一起分享喜悦。现在,小安会认字、写字,还会制作绢花、糊信封。他妈妈说,儿子好像变成另外一个人了!  这些事情,对身体健全的人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要让这些精神、智力有残障的人有一点点进步,都要付出无数艰辛。邵老师不仅为托管中心的生存东奔西跑,还和工作人员一起忙碌。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要有爱心,还要有耐心!记者采访邵老师时,他好几次强调,事情是大家做的,不要写我一个人。那些帮助过托管中心的单位、有关领导,邵老师都记得清清楚楚。  ■爱心是治疗绝招  邵老师退休前是教政治课的,他通过自学、向人请教如何护理精神、智力残疾人。  为了“哄”这些病人参加体育锻炼和劳动制作,他用奖励的办法激励他们,还给他们发“工资”。工作人员与患者阿根聊天,他说自己一生只能在医院度过,没有前途,心情很悲观。邵老师就叫他当寝室长,他打扫寝室卫生,叫室友按时起床,做得很像样,就给他评上“先进”。现在他整天笑嘻嘻的,好像换了一个人。  五十岁的阿生在家从不干活,到托管中心一年后,学会了糊信封,得了20多元“工资”。中心把他姐姐请来,她表扬弟弟说:“我阿弟有生第一次凭自己的劳动赚到了钱!”从此工场间成了阿生最喜欢去的地方,经常问工作人员要事情做。   用爱心、耐心对待智力、精神有残障的人,一天两天是不难做到的,但是几年里头每天每时都这么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仁爱托管中心的员工们做到了。来这里托管的智力、精神残疾人,很多都是连大小便都不能自己料理的,有的一天要换好几次衣服裤子,工作人员总是不厌其烦给他们擦身子、洗脏污的衣物。  有一次,托管人员韩某发病,炊事员黄师傅没留意,被他打了一个耳光。韩某的父母知道了,心里过意不去,买了苹果香蕉来给黄师傅陪不是。黄师傅说,这不能怪他,他本来就是有疾病才到这里来的。黄师傅让他们把水果拿回去,他们放下水果跑了。第二天,黄师傅用这些苹果香蕉做了水果羹,给托管人员当点心。  ■想找个大一点的房子  渐渐地,知道仁爱托管中心的人多起来了,有从浙江省内的宁波、嘉兴、黄岩等地来参观取经的,有香港、大连等地的同类慈善机构来参观交流的。2004年5月,中残联组织的采访团前来采访报道……  邵老师印象最深的,是2005年春节,年初一一大早,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带着市里的干部来到托管中心。王书记握着邵老师的手说:“你做的事情,本应由我们政府来做的!以后你有什么问题,直接找我好了!”邵老师说,当时听王书记这样说,他心里一热。市委书记说这句话,说明杭州的残疾人事业大有希望。果然,去年年底,杭州市在确定2007年要办的20件实事时,把建设公办的智残人托管中心排进去了。这是让邵老师最高兴的,因为困难残疾人的终身托养终于有了希望,很多家庭可以放下“身后之忧”这个沉重的精神负担了。  去年,杭州市智力、精神残疾人亲友会被中残联评为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仁爱托管中心”残疾人托养方式被省残联有关部门称为“杭州模式”。  在各种来参观的人当中,邵老师最怕接待智力、残疾人的亲属,因为他们想把自己家里的病人送到这里来;有的甚至第一次来就把人也带来了。可是仁爱托管中心床位有限。拒绝他们吧,实在不忍心,收下来吧,让他睡在哪里?  于是,邵老师又开始跑来跑去找地方了。前几天,邵老师刚刚去过滨江区的长河镇、余杭区的良渚。听说野生动物园那边有房子,邵老师又准备往富阳跑一趟。他想找一个独门独院的房子,可以住下50多个人,有教室、工场间、活动室,有户外活动场地,而且租金还不能太高。邵老师说,因为省、市残联等部门每年都拨给几万元,差不多可以收支平衡。但是,支出稍微大一点,他们就受不了。所以他平时有空就要算账,看超支了没有。不过,邵老师的“私家车”还是有了改善:自行车换成了电动车。  邵老师成天在外面忙,他的老伴很理解他,支持他,从来没有抱怨。最近看到邵老师又东奔西跑找新地方,老伴忍不住问他:“你已经70多岁了,打算干到什么时候?”邵老师一下呆住了,回答不出来。因为他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他最着急的只有一件事:找一处大一点的房子,多收几个人,帮那些无助的家庭分忧解难。政府对残联认定了的一级二级残疾人有没有经济上的贴补或照顾?_百度知道
政府对残联认定了的一级二级残疾人有没有经济上的贴补或照顾?
本月起,陕西省残疾人生活补贴将正式开始发放,全省范围内符合条件的贫困残疾人每人每月将可获得不少于50元生活补贴。我省有残疾人249万,占到总人口的6.69%。如何做好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工作,一直是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近年来,为了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两个体系,我省先后颁布一系列政策措施,使残疾人在城乡低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各个方面广泛受益。目前,全省残疾人城乡低保已实现应保尽保,对特困残疾人所实行的单独施保或增加标准,也使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得到了必要的临时救助。昨日,记者从省残联了解到,惠及贫困残疾人的一项好制度出炉。经省政府同意,省残联、财政厅共同印发《陕西省残疾人生活补贴实施意见》。其中规定,从今年7月1日起,一至三级贫困残疾人及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各类残疾人可获得生活补贴,每季度发放一次,每人全年不少于600元,且直接发放到人。根据意见规定,残疾人生活补贴的发放将实行逐级审核审批程序,由个人申请,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初审,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县(市、区)残联审批。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残疾人协会承担残疾人生活补贴的服务工作。同时,补贴所需资金将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由省和市、县(市、区)财政对半分担。今后,该项政策的补贴对象范围及标准,还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乡低保标准的调整适时进行调整。哪些人可以领取补贴?具有陕西省户籍且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第二代)、残疾等级为一、二、三级生活困难的各类贫困残疾人以及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各类残疾人。补贴按什么标准?为每名残疾人每月不低于50元,每季度发放一次,直接发放到残疾人。已实施残疾人生活补贴或救助制度的市、县,超出补贴范围或高于此标准的,继续按原规定执行。补贴对象范围和标准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乡低保标准的调整适时进行调整。链接一二代残疾证怎么办理?残疾人证是认定残疾人身份、残疾类别、等级的唯一合法证件。随着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民生方面的倾斜,残疾人在基本生活保障、医疗、住房、补助等方面将获得更多实惠,而残疾人二代证是其享受这些新优惠政策的基本依据。二代证采用的是全国统一的电脑管理软件,是残疾人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与公安部的户籍信息系统接轨,在全国可实现联网和查询,并且具有较高的防伪技术。办理残疾人二代证没有年龄等方面的限制,只要符合残疾标准的残疾人均可申办。申请人要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和其他必须的材料,向所在社区或乡镇提出申请。链接二残疾等级怎么划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人。《中国残疾人使用评定标准》将各类残疾人等级划分如下:1、视力残疾:分盲和低视力两类。盲包括一级盲和二级盲;低视力包括一级低视力和二级低视力。2、听力残疾:分一级听力残疾、二级听力残疾、三级听力残疾和四级听力残疾四个等级。3、言语残疾:分一级言语残疾、二级言语残疾、三级言语残疾和四级言语残疾四个等级。4、智力残疾:分一级智力残疾(重度)、二级智力残疾(重度)、三级智力残疾(中度)和四级智力残疾(轻度)四个等级。5、肢体残疾:分一级(重度)肢体残疾、二级(中度)肢体残疾和三级(轻度)肢体残疾三个等级。6、精神残疾:分一级(重度)精神残疾、二级(中度)精神残疾和三级(轻度)精神残疾三个等级。7、多重残疾:凡是两种以上残疾的为多重残疾。怎么领取?《意见》指出,残疾人生活补贴的发放实行逐级审核审批程序,由个人申请,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初审,经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县(市、区)残联审批。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残疾人协会承担残疾人生活补贴的服务工作。个人申请申请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的须填写《陕西省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审批表》,并提供居民户口本、居民身份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通过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向户口所在地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申请。村委会/社区/居委会初审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人的实际情况核实,将申请人情况在村务公开栏或社区、居委会公开栏公示5天。对无异议的,在《陕西省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连同申请人的居民户口本(复印件)、居民身份证(复印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复印件)报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对经审核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原因。乡镇政府/街道办审核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在收到申报材料后,应在7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任务,并在《陕西省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同时将有关证件和证明材料一并报县(市、区)残联审批。对审核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并告知原因。县(市、区)残联审批县(市、区)残联接到申报材料后,应在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报对象材料的审核、调查和审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在《陕西省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审批表》上签署意见,并发给《陕西省残疾人生活补贴发放证》。对不符合条件的,要书面通知申请人、村民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并告知原因。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你所在的残疾人联合会申请认定,残联给了你残疾等级证,再去你户口所在订笭斥蝗俪豪筹通船坤的居委会,通过居委会向民政局申请困难补贴,批准下来,再按照要求去指定地点去领取。残疾认定是有标准的,....肢残、智障、都是有区别的,建议...先去申请吧,...按程序..一步一步来。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残联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钱江晚报广告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