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和天主教有何的的教义有什么区别

知识365:不文艺,不鸡汤 ,表态度,理排行,悟观念,做判断,最终仅仅是常识。
当前位置:&
世界四大宗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的区别
&时间: 21:06:38编辑:少恭热度:17761 ℃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的区别:中国道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相比,是什么原因使他日渐式微,不能成为世界第五大宗教?
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主要分三大派系:天主教(或称罗马公教)、新教(或称基督新教、耶稣教)和东正教。
1.基督教的形成和发展
基督教源于巴勒斯坦的犹太教。在公元3年,罗马人征服巴勒斯坦,对犹太人进行残酷**。为此,犹太人多次起&义,起&义失败使一些人寄希望于宗教,期待&救世主&出现,来拯救受苦的教民。犹太下层民众中出现一种流传&救世主&将要来临的秘密教派,基督教实际上即是由此教派演变而来。最早的该派**多为奴隶、被释放的奴隶和贫苦人民。他们在城市中建立起小组进行活动,以十字架为标志,实行财产共有。但由于其宗教向各民族开放,包括罗马人在内的各民族人士参加,原来敌视罗马统治的精神逐步转为对现实罗马统治予以容忍,宣传爱仇如己,寄希望于来世,鼓励对国家忠诚,对主人恭顺。因此,在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赦令&,宣布给基督教以合法地位。
2.罗马帝国后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
基督教随着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也出现了罗马与君士坦丁两个中心。基督教东、西教会的分离,加上后来对教义的解释和仪式的差异,彼此相互指责为异端,到1054年相互逐出教门,断绝一切往来,正式分裂,成为两个教派。东部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称东正教会,又称&正教&。西部自称为罗马公教(即天主教)。在西部,教会政治权力扩大,利用特权霸占了不少领地,对农民进行剥削。教会还出售各种神职、&圣物&、&圣骸&、&赎罪卷&来榨取人民血汗。教会的腐化与利用所谓&异端&****与人民的反抗,使教会完全成为走上与人民对立的统治集团。教会成为人们反对封建的焦点。德国的教士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闵采尔领导农民起&义,使西部统一的教会从此不再存在,宗教改革在北部广大地区广泛进行下去。结果,改革后的新教不但出现,而且在这些国家占主导地位。基督教从此又分成三个教派。
3.基督教的扩散与分布
天主教在欧洲主要是在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中南欧地区以及美洲地区。信奉新教的国家主要是欧洲北部的国家,如丹麦、瑞典、挪威、冰岛、芬兰、英国以及德国和荷兰的部分地区,在全世界,新教人数有4.2亿,主要在欧洲和北美。东正教原来分布的范围&为巴尔干半岛及中东地区。在欧洲,主要信奉东正教的国家为俄罗斯、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希腊、塞尔维亚、马其顿。在亚洲,主要是俄罗斯人居住的地区。全世界信仰东正教的人共约1.6亿多,主要在原苏联,占60%。
4.基督教的教义与制度
基督教以《旧约全书》为基本经典,称为《圣经》。其教义是:
创世说:宇宙和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它&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全善、全智、全爱&。
原罪说:上帝所创造的人类始祖亚当、夏娃不听上帝命令,食伊甸园中禁果,犯了罪。因此,其后代生来就有罪。人们只有信奉救世主耶稣为了赎罪,才能求得死后永生。
天堂地狱说:人来到世界,只有信奉神,死后才能使灵魂升入天堂,否则被抛入地狱。入教要经过洗礼仪式,**结婚要在教堂举行,由神甫主持。节日主要有圣诞节、复活节和圣灵降临节。
二.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在世界三大宗教中,按信奉人数居第二。&伊斯兰&是顺从的意思,其**称为&穆斯林&,该教主要分布在中东、北非以及南亚、东南亚地区。
1.伊斯兰教的形成和发展:
在公元前7世纪时,拜占庭和波斯为争夺东西方在中东地区的商道进行长期的战争,使阿拉伯半岛经济受到严重打击,城市萧条,人民生活困难,社会需求新的出路以摆脱困境。
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幼年失去父母,随伯父到处经商,后与一富孀结婚以提高其社会地位。后来,对宗教产生兴趣,自称得到&安拉&的启示&受命为圣&,从此,开始传教活动。由于其信仰安拉为宇宙中唯一的神受到当地多神教的反对,不得不从麦加转向麦地那。在麦地那传教成功,得到群众的拥护,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而后又回到麦加,统一了整个阿拉伯半岛。穆罕默德死后,教内通过选举办法确立继承人。利用向异&**征收较重的税的方法使其信奉伊斯兰教,使该教迅速传播。
2.伊斯兰教的传播:
在阿拉伯帝国以外,伊斯兰教主要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及南亚等地区传播。在西非通过武装入侵从塞内加尔到尼日利亚的大片地区使伊斯兰教具有广泛影响。在东非,伊斯兰教的传播有两条路线,一是沿尼罗河进入苏丹,一是沿海岸从索马里一直到莫桑比克都留下深刻的印记。在亚洲,伊斯兰教的传播通过伊朗向东,一路经阿富汗进入中亚,在唐时传入我国西北。另一路进入印度,今天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都是伊斯兰教的国家。除以上陆路传播以外,还有一路是通过海上贸易传播伊斯兰教。今天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南部、中国东南沿海的伊斯兰教区是以此方式传播来的。
3.伊斯兰教的教派:
穆罕默德死后,围绕继承人的问题展开激烈的斗争。结果,由于政治派别的对立而导致分裂为两个相互对立的派别-逊尼派和什叶派,这种派别的斗争一直延续到今天。
4.伊斯兰教的教义与宗教制度:
伊斯兰教的教义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天命观:认为安拉是独一的,能创造万物并能主宰一切穆罕默德神化:穆罕默德是安拉所派使者,专门传达神的意旨,服从使者就是服从安拉。
相信来世:死去人的灵魂要接受审判,根据今世善恶表现进行惩罚。
&天堂&&地狱&观:今世行善死后可进天堂,反之则下地狱。在宗教仪式上强调念功、礼拜、斋戒、天课、朝觐&五功&。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
三、佛教:
佛教起源与古印度(今尼泊尔),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在信徒方面,曾经盛极一时但目前已经衰落人数较少。
1、佛教的兴起和衰落: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其创始人为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是**对他的尊称,相传他是现在尼泊尔境内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他29岁时,深感印度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不合理,下层社会深受生、老、病、死之苦,遂离家出走,35岁时得道,创立佛教,获得贫苦人的支持。当时的印度社会,上层种姓残酷压迫和剥削下层种姓社会,社会矛盾十分复杂而尖锐,这就给佛教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释迦牟尼为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神创说,提出&众生平等&。
佛教分大乘佛教、小乘佛教和藏传佛教三个教派。
&乘&的含义是指道路的意思。大乘与小乘的区别不仅在教义理论方面,也反映在宗教实践方面。如对佛祖的看法上,小乘是把释迦牟尼当成教主,大乘则把他当作法力无边的神,在修持方法和结果上,小乘主张求得修持者个人的解脱,大乘则认为应当修持成佛&普渡众生&,从哲学宇宙观看,小乘主张&我空法有&,大乘则认为&法我皆空&。
大乘佛教在公元前1世纪时传到中亚,并由此传到中国,再传到朝鲜和日本,因此大乘佛教又被称为北传佛教。小乘佛教的传播路线是向南通过海路,流行于今天的斯里兰卡、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家,也称南传佛教。
在我国的西藏、内蒙及蒙古人民共和国还有一种佛教称为喇嘛教,该教是由印度传入的密教、大乘佛教与西藏原始宗教&本教&相结合的产物。
3、佛教的基本教义与节日:
佛教的基本教义有:
四谛:苦、集、灭、道。苦:生、老、病、死;集:原因在于欲望与愚昧;灭:修行;道:解脱的手段与方法。
十二因缘:人的苦难是由十二个彼此成为条件的因果联系的环节造成的。&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符合佛教规范作了好事,来世可得到好的转生与报应,否则会变成牲畜,堕入地狱。
三法印: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
佛教的节日有:佛诞节、涅盘节、佛成道日。
四、道教的起源与发展
道教始自东汉的张陵,至其子张衡、其孙张鲁乃集大成。道教的教义是以道家对儒家的反动思想,也就是&无&的世界观思想为基础,此外又由于不满东汉王朝的政治,转而以宗教表现其志向。道教具有强烈的民间色彩,除各种行事外,又在各地建立义舍,以便利信徒,于是逐渐成为庞大的反儒家、反佛教的宗教。然不可否认者,其对儒家、佛教的义理又多所吸收。至北魏寇谦之,完成道教丰富而组织化的教理体系,信徒也扩展到上阶层。经隋、唐、宋三代,佛、道、儒三教之间互有离合;其间,道教在理论、实际两方面皆得均衡发展。有宋一代,道教与佛教给予儒家哲学有极大的影响。
关于道教的发展,最早是渊源于古代的巫术,及秦汉时的神仙方术,复融合阴阳五行、谶纬、咒术等,成立道教思想系统,并导入佛教思想而发展之。东汉顺帝(西元125-144年在位)时,张陵倡导五斗米道,尊奉老子为教主,以《老子五千文》为主要经典,至此,道教已经逐渐形成。
汉灵帝(西元167-189年在位)时,张角的太平道为早期道教另一重要派别,奉《太平清领书》为主要经典,以&善道&教化徒众,并以符水为人治病,徒众数十万,遍布青、徐等八州,与张衡、张鲁的五斗米道成为当时农民起&义的基础。
其后有《老子化胡经》出现,鼓吹老子西游化胡成佛、佛为道教弟子的&老子化胡说&。到了东晋建武元年(西元317年),葛洪撰《抱朴子》内篇,整理并阐述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理论,将道教的思想内容体系化,成为道教的基本典籍。东晋末年,孙恩、卢循等人也曾利用五斗米道组织农民起&义。
南北朝时,北魏太平真君年间(西元440-450年),嵩山道士寇谦之在魏太武帝(西元424-451年在位)支持下,自称奉&太上老君&意旨,清整道教,除去&三张伪法&,参考佛教的仪礼而制订乐章,诵诫新法,确立道教的国教化,称为&北天师道&,或&新天师道&。未久,南朝宋的庐山道士陆修静与梁的陶弘景等人整理经书,编著斋戒仪范,道教的理论与组织形式因之愈臻完备,称为&南天师道&。
至唐代,道教的发展愈加隆盛。陶弘景的法孙王远知融和南北天师道,成为唐代道教兴盛的重要基础。唐代的历代君主,广建老子庙、道观,并于科举考试中加入《道德经》一科。贞观十一年(西元637年),太宗下诏将道教置于佛教之上,此种&道先佛后&的政策于是成为唐代一贯的方针。唐高宗(西元649-683年在位)以老子为唐代王室的祖先,并封以&太上玄元皇帝&的尊号,令诸州各建道观一所。
玄宗(西元712-756年在位)之时,更进一步令士庶每家皆藏《老子》一本,推崇玄学,并以《老子》、《庄子&》、《列子》等诸典籍为&真经&。唐末五代,杜光庭致力于整理道教典籍,集道教仪礼的大成。吕洞宾以&慈悲度世&为成道途径,又以断除贪、瞋、痴取代对剑术的研习,对北宋道教教理的发展影响颇大。
宋真宗(西元997-1022年在位)时,敕令王钦若、张君房等人编辑道藏,其中以《云笈七签》一二二卷为代表作,此外也大建道观。宋徽宗(西元年在位)曾自命&教主道君皇帝&,诏令天下访求道教仙经,校定镂板,刊行全藏,又于太学置《道德经》、《庄子》、《列子》等科之博士,一时道教大盛。
唐宋以后,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净明各宗派逐渐合流,至元代归并于以符籙为主的&正一派&中。金代大定七年(西元1167年),王重阳在山东宁海创立&全真教&,金元之际又有刘德仁创立&大道教&(后称真大道教),萧抱珍创立&太一道&,均行于河&北,然历时不久,唯有全真教仍盛极一时。在当时,全真教与天师道同为道教的二大主流。王重阳极力调和释、道、儒三教的说法,去除咒术、迷信的要素,强调佛教(尤以禅宗)的教理与出家主义。
他的七大弟子称为&七真人&,其中以丘处机尤见重于元太祖(西元年在位)。元世祖(西元年在位)时,由《老子化胡经》而引起一场激烈的佛道论争,道教失败,于是在至元十八年(西元1281年)诏令禁断道教。由是,道教发展大受打击,教团势力也逐渐衰微。此后,道教正式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教派,明代仍继续流传,至清代则渐次式微。
在早期,道教势力兴盛时,教团组织每与国家权力相互结合,因此形成特殊阶层及专事修道者的宗教;及至道教逐渐衰微时,则转而注重民众的宗教欲求,处处以民众生活与日常伦理为基础,于是有&民众道教&之称,同时大量的善书与宝卷等也应运而出,这就是所谓民众道教的经典。
道教主张人类的根本希望在于获得现世的幸运、幸福、长寿、繁荣,为达此一理想,乃积极劝人为善,举行除灾招福、祈祷咒术等的仪式,所以道教信仰特含通俗色彩。由是,不仅其顺应性、适应性的幅度扩展,就是信徒阶级也因此而增广。道教的派别虽多,然一般而言,其基本信仰与教义仍在&道&,认为道乃&虚无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并谓宇宙、阴阳、万物皆由&道&化生。
所崇拜的最高神是由&道&人格化之三清尊神,其中&道德天尊&即老子。然宋代以后的民众道教则或为自然星宿的神格化,或为历史人物的神格化,如文昌帝君(学问之神)、吕祖、关圣帝君、北斗神君(北斗七星的神格化)、玄天上帝(北极星的神格化)等。又道教修炼的具体方法,有:服饵(服用仙药)、导引(一种柔软体操)、胎息(又称服气、行气,系将宇宙的元气吸入体内,以期不老不死的呼吸法)、符籙(符咒等的秘文)、房中术(采阴补阳之法)、辟谷(避食由不纯之气所长成的谷类)、内丹、外丹等。宗教仪式有斋醮、祈祷、诵经、礼忏等。
五、道教世界第五大宗教?
[基督教、天主教公园元年,基督教信徒21亿,天主教徒11亿;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信徒3亿,还有印度教徒8亿;
伊斯兰教产生于公元600年,信徒13亿]
道教分两种,一是黄老道家,是思想流派,宗教特征不明显;二是张陵创立的道教宗教,尊老子为道祖,建立了宗教体系。
1.道教的教义不善于抓住人心理上的依赖,耶稣说你信我,末日我就拯救你,太上老君从来没说要拯救你,而是让你自救;道教宗教信众主要是相信神仙是有法力的,要善于对神仙尊崇,而这个神仙体系不是一般外国人能信得,三清四御,五帝星宿,没有几个外国人能产生真正的敬畏;道教哲学信众推崇自然之道,讲求顺天地,得道者不需要进入道教,也可以成为圣人,不得道者,日夜求神,也是凡人一个,没有想要劝更多人入伙的意思。
2.黄老道家根植于中国古代思想之上,很有地域特色,东方哲学意味十分浓厚,理论十分抽象。
3.老子哲学比较混沌,绵绵若存,偏玄学,表面看上去神神叨叨的,西方人的思想体系是很具体的,不大合。翻译就更难了。
4.张道陵创立的道教系统又非常庞杂,道教典著、道教音乐、斋醮科仪等等,非中国人穷其一生都难入门。就像德云社在中国再火,也不能说给外国人听,他永远都听不懂。
5. 玄门道教其实不轻易收弟子,尤其是龙门暗派,都是秘而不宣的。只有经过授录和高功拔职科仪,才能成为真正的道士。授录多年一次,一次一般就几十个人。道士和信众区分开,道士是少数的。道士一般不到处跑,就在道观里或者山上修行,偶尔有几个游历的,也不是去布道。
传统道家教义不适合作为一种信仰来济世,看看老子的思想可以说明很多问题,建议多读相关著作,就不做介绍了。(......)正是这种注重自然之道,包含万物之理的特性,满足不了统治者或当权者的政治需求,反而对于一些崇尚自然与科学的研究者来说很有乐趣和意义,因此很难得到大力传播。即使再后来五斗米教,也就是后世所认可的道教宗教开始注重信仰的传播与发展,但是仍受到道教教义的限制无法大出拳脚,新一轮的改造有很多都是借用神学的理论,将道家学说中的隐喻偷换概念,变作各种神明并编撰相关经典经文,比如说道家的三魂,就改造成了三清;尤其明显的就是那些穴窍纷纷化作诸神,开始接受香火。还有诸多仪式、神物、神像等等就不再一一说了。
再反观佛教(因为佛教与道教有很多交叉,方便比较,故选择佛教来做对比),一开始佛教也就是流传的小乘佛教,都是只注重苦修佛法以求自渡的,显然这样的理论同样无法广大传播的。后来被有心人大力鼓动,篡改很多教义,渐渐变作了普度众生为目的的大乘佛教,显然这样做很大一部分的加大了信仰的作用。但是和道家最大的区别就是这种教义十分满足当权者的利益需求,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起到了很明显的奴役民众思想,而佛教就在这样如鱼得水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其实,个人觉得:一门宗教是对一门学说的一种利用,道家学说最具理论意义,却同时断了扩大信仰的道路。而佛学也是穷极社会学、心理学、处世学等的奥妙,却也被扭曲本来面目成了信仰大势下的垫脚石、牺牲品。本人热爱道家学说,虽然很难,但喜欢。同时参悟实践佛学禅理,颇有乐趣。
所有文章欢迎转载,但务必注明出处,并保留链接。
免责声明:
1、本网所有文章作品,均有注册用户发布,zhishi365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知识,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日内进行。
热门知识榜
114780℃10
推荐资讯榜
365流程:-》-》-》。查看: 4411|回复: 8
天主教和基督教是一样的吗?
若不是会员,请马上成为家园的一份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一 、基督教的创始和派别& &&&天主教乃救主基督所创立,是从宗徒们传下来的教会,遵守基督所教导的一切教义、诫命和净化圣化人灵的圣事,没有改变、加添或删减。基督教是于公元十六世纪初叶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最初的教派有三支:一是路德教派,路德原是德国天主教奥斯定修会的一位神父,他曲解教义,主张人只靠信德即可成义得救,不需行任何善工。因拒绝教会的多次教导,终于一五一七年在德国威登堡教堂发表了他自己的信仰主张,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为路德教派。二是加尔文教派,加尔文法国人,生活于瑞士日内瓦,与马丁路德同时,除同意路德所讲的“人只靠信德即可成义得救”的主张外,还提出他个人的主张“人的成义得救早由天主所预订”,结果也由天主教分裂出去,自成加尔文教派。三是英国教派,由英王亨利八世开始,他因欲休加达利纳皇后、另娶宫女宝兰为后,未蒙教宗允准,遂于公元一五三四年自天主教分裂出去,成立了英国国教,自立为国教教宗。& &&&上述三个教派各自成立后,每个教派内的信徒,又因在信仰上意见分歧,遂又意见分裂,渐渐产生了许多新教派,例如从路德教派又分列出福音堂、美以美会;从加尔文教派又分裂出惟一神派、清教徒、公理会、长老会、浸礼会等;从英国国教又分裂出圣公会、高级教会、低级教会、自由教会、牛津公教会等。基督教之各教派,在过去四百余年内,已分裂为一百多大小不同的教派。在欧美各国,基督教各教派统称为“誓反教”,乃因当时路德教派在德国得势后,严禁天主教举行弥撒圣祭。数年后,即于一五二九年,斯倍尔国会又宣布恢复天主教举行弥撒圣祭之自由,当时国内有五个皈依路德教派的王侯和十四座城市的路德派信徒,群起誓死反对,称自己为誓反教派。自此以后,自天主教分裂出去的教派都称为誓反教。,以示与天主教分离之意。待他们日后来到中国传教时,因为中国环境与欧美不同,他们觉得誓反教之名有欠和善,遂以基督教之名取而代之,称为基督教。 二、基督教与天主教的不同之处& &&&基督教各教派在信仰天主(上帝)和基督救主这些大前提上,与天主教并无不同;但在奉行天主(上帝)和救主基督所启示的教义,诫命和净化圣化心灵的圣事上却大有不同。兹略志如后:1.在成义得救的大事上,基督教各教派除圣公会外,其他各派都主张人只靠信德就可以成义得救,不需要行善工。天主教却按基督的教诲,主张人得成义得救,一面要靠信德,一面要遵照天父的旨意去生活行善工。2.在天主三位一体的基本教义上,天主教完全信奉不渝。基督教中有的教派接受信奉,有的教派如惟一神派和耶和华见证人派则予以否认,他们只信有一个天主,不信一个天主有三位:父、子和圣神。关于耶稣所立的七件圣事,天主教都一一遵行。基督教除圣公会外,其他教派只奉行圣洗圣事。对圣体圣事,他们则称之为圣餐,只举行耶稣在晚餐厅成圣体圣血时所举行的礼仪,以资纪念,但并不相信饼酒于祝圣后即真变成耶稣的体血。对其它圣事,如坚振、弥撒祭祀、告解、病人傅油(终傅)、圣秩、婚配等圣事都予以删除。在婚姻上救主基督曾郑重声明,不准离婚。天主教世世代代谨守不渝。基督教各教派却准许离婚。3.关于圣教来源,按天主和救主基督的传授,教义的来源有二,即圣经和圣传,称为信德宝库。天主教自宗徒时代迄今,世世代代忠心保管此宝库。基督教各教派却只承认圣经为教义为惟一根源,对圣传却拒不接受。4.对于圣经的卷数目录,天主教的圣经共计七十三卷,其中旧约四十六卷,新约廿七卷。基督教的圣经却只有六十六卷,其中新约廿十七卷,旧约却只有三十九卷,因为他们把旧约中希拉原文的巴路克、多俾亚传、友弟德传、智慧篇、德训篇、玛加伯上及玛加伯下七卷予以删除,不承认这七卷为圣经。& & 圣经是天主的圣言有客观的正确真意,为此在解释上有应守的客观标准,个人不能主观的自由解释,以防圣经原意变质,犹如国家的宪法不能由每个公民自由解释一样。天主教对此标准,非常尊重谨守;基督教各教派却拒不接受,主张每个教徒都可自由解释圣经。倘若两人的解释彼此不同、甚至不和谐时,他们认为双方的解释都是正确的,每人都可按自己的解释去了解圣经。就因如此,基督教内才产生了许多不同的教派,各行其是。& & 5.关于敬拜天主及救主基督之礼,天主教非常注重礼仪生活,俾能促进天人感应。为此每主日为教友举行弥撒祭祀;每年复活节前举行圣周特别典礼;为敬拜圣体,常年内屡次举行圣事及圣体降福;为恭敬耶稣圣心,每月举行首星期五敬礼;为丧葬举行追悼礼仪等。这些礼仪能激发参礼者敬拜天主和救主基督之心,使人体认到天人感应之亲切,加强信仰生活。基督教各教派却不重视礼仪生活,即在主日礼拜中也只有读经、讲道、唱圣诗而已,其他礼仪生活,则付诸阙如。& & 6.在信仰内容及教务行政上,世界各国天主教会信奉同一教义,遵守同一诫命,领受同一净化、圣化心灵的圣事,参与同一祭祀天主的弥撒典礼,又在同一元首基督在世代表-罗马教宗的领导下,向普世万民宣扬基督福音,引导他们归信天主,获得基督的救赎大恩。基督教各教派则不然,在教义及圣事上各教派彼此不同,在教务行政上更是各自为政,各行其是。& & 7.对耶稣基督的母亲玛利亚,天主教予以适当的敬礼,第一,因为她是耶稣的母亲,她养育了耶稣,当耶稣代人赎罪受苦受难时,她在精神上分担了耶稣的痛苦。耶稣基督都很敬爱她,我们作为基督信徒的,对她也该予以尊敬。第二,因为圣母玛利亚拥有许多美德,如服从天主、谦卑自下、忍耐宽仁、慈善助人等,是我们为人处世的榜样,值得我们效法敬重。不过天主教恭敬圣母玛利亚、与恭敬天主和救主基督不同,天主教恭敬圣母玛利亚,并不认为她是神明主宰如同天主或基督一样、能降福免祸,只认为她是我们在基督前的中保,她在基督前说话有力量,她能为我们转求、为我们求得天主的丰富恩宠,加强我们的信仰生活,能更虔诚的事奉天主和救主基督。基督教各教派并不恭敬圣母玛利亚,他们认为圣母玛利亚与其他一般妇女一样,为什么要恭敬她?有的教派还反对恭敬圣母,甚至谴责、曲解天主教恭敬圣母之本意;有的教派还公开诬蔑说:“天主教不崇拜上帝,不崇拜耶稣基督,只崇拜玛利亚,天主教是玛利亚教。”社会上有许多人受到这种诬蔑宣传的误导,令人遗憾。& & 8.关于供奉圣像之事,天主教许可在教堂或教友家中供奉圣像,比如耶稣苦像、耶稣圣心像、圣母及其他圣人圣女像等,供教友瞻仰敬礼;其目的非为引人尊敬该像本身,乃为助人引发睹像思人之心,比如目睹耶稣苦像,内心就会想起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代人赎罪之大恩;目睹耶稣圣心像,就会想起耶稣圣心爱人之深;目睹圣母像,就会想起圣母的慈悲为怀。天主教供奉圣像,犹如我们供奉父母的照像一样,供奉父母照像之目的,乃为睹像思亲,天主教供奉圣像之目的也是如此。基督教各教派反对供奉圣像,认为是崇拜偶像,罪恶行为;不过他们却把十字架供奉在他们的教堂顶上,令人瞻仰尊敬,不认为是偶像崇拜,这种矛盾作风,令人莫解。& & 9.关于祭祖之事,天主教过农历新年时,遵照中国传统礼俗举行祭祖典礼,因为按先哲立礼之本意,祭祖乃为提倡孝道,发扬祖先遗留美德,以达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之目的。这与天主十诫第四诫颇相符合,对在中国人中传扬基督福音也有助益。基督教各教派反对举行祭祖典礼,认为在祖先碑位前举行祭拜,是崇拜偶像之罪恶行为。& & 10.关于创造宇宙万有的真神主宰之名称,天主教方面当明朝末年利玛窦神父刚到中国传教时,曾用中国经书上所用之“天”或“上帝”之名,最近又用“神”之名称。关于天主三位一体中之第三位,天主教从圣经原文译为“圣神”,基督教方面则译为“圣灵”。& & 圣经上有许多人名或地名,由于音译之故,天主教与基督教所译者,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不同者颇多,兹略举数则:地名方面,耶稣诞生之地,天主教译为白冷,基督教则译为伯利恒。耶稣成长之家乡,天主教译为纳匝肋,基督教则译为拿撒勒。人名方面,耶稣的宗徒如伯多禄、保禄、玛窦、马尔谷和若望,是天主教按拉丁文所译者;基督教方面则按英文译为彼得、保罗、马太、马可及约翰。其他不同译名尚多,兹不多赘。
本帖最后由 伊贝林的贝里昂 于
14:17 编辑
两教最悲催的区别在于一个太过于注重因信称义而遭误解为邪教;而另一个却因为同样相信爱德的重要性而被前者误解为异端······
天主教出修女,基督教出女牧师,可以比较下两种形式修道的女人的区别:
女牧师出得最多的就是路德宗,瑞典是最大的路德宗国家。&
路德宗是反對女牧師的&
本帖最后由 pipeorganse 于
22:48 编辑
维基百科关于svensk kyrkan 瑞典国教会的解释如下:
中世紀9世紀時,基督教開始傳入瑞典一些部落,但由於瑞典與其他北歐國家一樣,直至公元1000年它才進行基督教化。瑞典國王奧洛夫接受了洗禮。然而,由於當時國界未定,故此瑞典全境直至12世紀拆除烏普薩拉神殿前仍未全面基督教化。在北方的拉普蘭,推行基督教又花上了另一個世紀的努力。
北歐的基督教會原由不萊梅大教區管轄。1104年,隆德教區成為北歐全地的大教區,後來烏普薩拉於1164年成立,成為瑞典的大教區,直至今日。1248年3月,教廷特使摩德納的威廉出席了謝寧厄(Sk&nninge)的教會聚會,使瑞典教會與羅馬天主教會的關係更緊密。
在全國都最受尊崇的天主教聖人是12世紀時的瑞典國王聖埃里克(埃里克九世)和在14世紀見異像的聖女畢哲,但也有聖人在一些區域受尊崇,如南曼蘭的聖博特維德、聖埃斯基耳和斯莫蘭的聖西格弗里德。
瑞典一直是信奉天主教,於16世紀20年代宗教改革後改信新教。
[编辑] 宗教改革1523年,古斯塔夫·瓦薩取得權力後不久,便致信羅馬天主教教宗,要求確認任命約翰內斯·馬格努斯為瑞典大主教,以接替被國會取締和放逐的古斯塔夫·特羅勒。
古斯塔夫承諾若教廷承認他對主教的任命,便會聽命於羅馬教廷。然而,教宗要求特羅勒復位,令古斯塔夫晉升了瑞典的改革派奧洛斯·佩特利等人以報復。他支持改革派文章的出版,並委派佩特利負責推廣這些文章。1526年,所有有關天主教的出版被打壓,而教會所得什一奉獻的三分之二被挪用作償還國債。古斯塔夫·瓦薩策劃慶功典禮時,瑞典正式放棄了舊宗教的傳統[3]。
宗教改革取締了一些天主教禮儀。然而,這些轉變比德國的溫和得多;現時很多瑞典的教會仍保留天主教的製品,如十字架、十架像和聖像。而很多基於聖人曆的節日於18世紀才因強烈反對而撤銷。
夺取天主教会的财产来偿还国家战争和支付国王贵族的荒淫生活,就是宗教改革的本质。&
本帖最后由 pipeorganse 于
23:04 编辑
Cogitatia&&路德宗是反對女牧師的&&发表于 半小时前
——————————————————————————
女牧师最早出现于1974年,美国圣公会,所以今天能有同性恋女主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美国圣公会今天将近一半新按立的牧师是女人。瑞典第一个女牧师于1958年按立。自从按立女牧师,瑞典教会内部也是大分裂,由于瑞典教会享受事业单位待遇,牧师工资比工程师高,因为养家糊口,很多男牧师厕身其中,一到退休,全家进入天主教会比比皆是。如今瑞典天主教会很多退休牧师帮忙做慕道班,退休师母做管风琴师。关于瑞典路德会女牧师维基百科只有瑞典文版,因为上不得台面,瑞典人自己留着慢慢享用得了。
所以那些都是異端啊異端……打着路德宗的旗號早已變質……吾輩讀高中時,天主教會學校與路德教會學校共享一片建築,毗鄰而居,相處甚好。&
去年冬天参加北欧合唱协会年会,碰到两位老妇。一位是奥斯陆道明会的修女,一位是信义宗的女牧师。修女我们见多了,女牧师国内估计见不到太多吧。看看照片,穿金戴银,凡是能贴金的都贴了手上戴滿戒指,还戴上价值6千克朗的gorge jense的胸针。红毛衣也是过3000的名牌,保裹着里面一件司铎衬衫。信义宗在北欧是国家教会,牧师工资在政府开销,说白了就是上等公务员,在拿合人民币的工资。宗教改革的其中一大成就,珠光寶氣被N個男人睡過的女人可以代表基督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所有涉及非社会公职人员之负面信息及其他资讯的,必须注明资料出处,比如%%%媒体或###网站等等,否则将随时视情删除,而且贴子存在也会在视公民之合法隐私权名誉权及其他合法权利之下作适当处理。
P。S:现代文明社会公知之:鉴于公权人物诸如统治者官员等等社会强势人物拥有之强势社会资源,因此享有最少之名誉权及隐私权,因此对之批判指责讥讽自由度最大,次之社会公众人物(诸如歌星明星影星球星或其他知名社会公众人物)拥有相对的隐私权及名誉权(此类人物受到公众世界侵权最容易发生,因为他们拥有的社会资源在官员统治者之下),第三为宗教界公众人物,诸如天主教教宗穆斯林精神领袖新教主教等等(他们主要在宗教领域)。其后为普通公务员(因他们由纳税人所供养)。而普通公民在一般文明世界享有完全的名誉权隐私权。
瑞典路德宗是國家教會,牧師享受公務員待遇其一。其二,我把公開售賣的雜誌登載照片剪下來,拍照片就不涉及隱私權。你抓定我辮子了,我鐵定鑑定收集女牧師信息,在你的規則範圍廣爲發表。&
女牧師的資訊。&
以後我專門收集女牧師各種照片,讓大家看看爲什麽天主教會禁止女性晉鐸。&
本人剪畫報拍的照片,好嗎?&
天主教會出修女,而基督教不僅出女牧師,還出基督教伊斯兰双栖女牧師,成爲新聞話題:
谢谢分享。
远离新教:新教又称誓反教,是马丁路德开始,许多人用自己“双手”建立的教会;捍卫正教:天主教是主耶稣基督亲手建立和照顾的圣教会。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