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渔父词 乔吉作者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

元曲满庭芳?渔父词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元曲满庭芳?渔父词
上传于||文档简介
&&课​堂​讲​解
大小:377.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的问题。[中吕]满庭芳·渔父词乔吉秋江..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的问题。[中吕]满庭芳·渔父词乔&吉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①,直泛沧溟。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②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注】& ①青云兴:做官的兴头。②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小题1:作者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结合全曲,简述渔父的形象特点。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小题1:比喻,以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以翡翠形容峰峦的绿,色彩鲜明,相映成趣。讴歌山水的美丽,为弃官归隐作了铺垫。小题2:写出了江边垂钓的渔父形象。表现了渔父厌弃功名,乐于避世,悠游从容,流连山水的闲适之意。试题分析:乔吉是元代后期的杂剧作家和享有盛名的散曲家,他一生穷困潦倒,寄情诗酒,其散曲多啸傲山水和青楼调笑之作,风格以清丽婉约见长,形式整饬,节奏明快,讲究锻字炼句,雅俗并用,雅丽含蓄中蕴涵天然质朴的韵味,但带有更多的江湖游士气息。这首元曲写的是渔父垂钓的生活。前三句写景,色彩斑斓。接着描述自己的心态,表示失去了对仕途的兴趣,只一心想着泛舟江海。“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惯得身轻”,描绘了两种不同生活的感受,褒扬了山野水上生活的乐趣,贬抑宫廷生活的无益。最后一句“牵动一潭星”,尤为精彩,使人联想到在晚秋的水面上,渔竿收放,泛起的涟漪,摇动潭面浮着星星倒影的景象,写得十分形象。曲中表现了隐逸者避世而又寂寞的内心矛盾,体现了雅俗兼至的艺术特色。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的问题。[中吕]满庭芳·渔父词乔吉秋江..”主要考查你对&&古诗词阅读&&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古诗词阅读
古诗词阅读: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1、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特点: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2、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 (1)诗眼:“诗眼”一词最早见于北宋。苏轼诗云:“天工忽向背,诗眼巧增损。”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诗眼是理解诗歌的一把钥匙,抓住了诗眼,明白了主旨,可以有效地帮助解题。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用“绿”字而不用“到”“过”“入”“满”等字,是取“绿”字的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 (2)炼字:炼字,修辞方法之一,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古人作诗,常常出现“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的意境。 (3)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4)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注:又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直抒胸臆、对比、衬托、烘托、卒章显志、象征、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渲染环境、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伏笔照应、设置悬念、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修辞格、字词锤炼、以小见大、句式选择等。 古诗文阅读原则:一、抓诗眼、抓意象、明意境  
1、诗眼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写诗特别讲究“炼字”。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传神的一个字、一个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如“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等等,使诗歌生动形象,境界全出。  
2、意象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这客观的“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所言的“志”的完美结合。  古诗词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3、意境是文艺作品中和谐、广阔的自然和生活图景,渗透着作者含蓄、丰富的情思而形成的能诱发读者想象和思索的艺术境界。优秀的古诗词都创造了具有广阔艺术空间的意境。诗歌意境(情景)关系往往比较多的是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特点有: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等等。可见,抓住这几个关键处,我们就可以穿越语言屏障,迅速触摸到诗人的心灵世界,走进诗的艺术境界,解诗答题。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又称“古风”)、今体诗(又称“格律诗”)。
三、把握不同的诗作题材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等。诗歌鉴赏五步法:
【第一步】先看一下诗歌是哪一类(按表现手法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按内容分为田园诗、边塞诗等)古诗一般选择唐诗宋词,以抒情诗居多,抒情诗可分写景抒情,借古感怀,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主要把握景和情的关系;借古感怀诗,一般要把握古和今的关系,可以以古喻今,也可以古讽今;托物言志诗主要领悟物和志的关系,借何物显何志,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到诗词的后半部分去找诗的中心(作者要抒的情,要表达的志)。
【第三步】看诗词的前半部分,想一想,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什么画面,这些画面有什么特点,对诗歌的中心有什么作用(这实际是景情相融,就是把握意境)。
【第四步】做到五必看:①必看题目(题目常常是诗眼,或中心事件,有助于了解诗的内容);②必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作者风格);③必看注释(可以借此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④必看名句(中心句、诗眼常常在此。诗歌鉴赏也常常是名句的鉴赏); ⑤必看题干(题干的指向性很强,必须看清要求,必须结合原诗内容、题干作答,不能空洞的阐述概念。答案必须有针对性、指向性,一定要问什么,答什么,要什么,给什么,这一点非常重要,可谓重中之重)。
【第五步】看一看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古诗鉴赏就很容易做了。组织成文时一般可用这样的表达程式:这是一首什么类型的诗,诗人摄取了哪些景物组成了怎样一幅画卷(或通过什么形象的描写刻画),从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在艺术特色上,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到了怎样的表达效果。或这样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诗歌鉴赏六读:一、读诗题。古诗词,除一部分词、曲只有词牌、曲牌外,多数是有标题的,它们或标明写作对象,写作重点,或表现感情基调。如《春夜洛城闻笛》就交代了时间、地点及引发情感的事件。《听邻家吹笙》“凤吹声如隔彩霞”,扣“吹笙”;“不知墙外是谁家”,扣“邻家”;“疑是碧桃千树花”,仍是扣题,即笙声产生的幻觉(注意“疑”字),并非描写“庭院美景”。   
二、读“明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但也有些诗词中个别词句明示着思想情感倾向,阅读时对这些可贵的信息应圈点出来,结合全诗加以体会。如赵嘏《江楼旧感》“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起句“独上”,表现了诗人孤单的身影,孤独的情感,第三句“同来”与之呼应。“思渺然”,直接表露出茫然怅惘的情思。这种情思产生的原因就在三、四句。再如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伤心”、“愁”触景伤怀,孤独生愁;表现全词感情基调;“空”表现苦等无果;“归程”明确表达思归之情。高考所选诗歌,大都是绝句律诗。绝句一般是“卒章显志”。第四句明示主旨,如《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春夜洛城闻笛》“何人不起故园情”等。律诗一般是一二联写景叙事,三四联议论抒情,如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等。
三、读形象。诗歌形象包括物象(意象)和人物形象。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往往有比较稳定的含义,如杨柳、春草、残荷、禾黍、菊、梅、竹、杜鹃(子规)、沙鸥等等。但又不能机械地理解,如“杨柳”一般用来抒写离情别绪,但在“杨柳青青江水平”“月上柳梢头”“柳暗花明又一村”等句中的“柳”则不谐音“留”,与离情别绪无联系。意象应联系起来看,多个意象组合起来,形成意境。如有的学生看到“笋根雉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就将“无人见”、“傍母眠”片面地理解为杜甫的孤独寂寞。联系其它意象如“糁径杨花”、“点溪荷叶”等看,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的生机和意趣,表现的是喜爱之情,并无孤独寂寞之感。人物形象,有的是描写客体的形象,如“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更多的是抒情主公(诗人)的形象,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诗人)玉洁冰清的情怀。
四、读注释。注释有交待写作背景的,有解释疑难字词的,有揭示典故含义的。它们对理解诗词具有一定的作用。如:高考天津卷《听蜀僧濬弹琴》,提供了三条注释。“①绿绮:古代名琴。②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钟,霜降而鸣。”这三条注释分别写到了名琴,听者的感受以及琴声与钟声的交融。据此可推测理解本诗的基本内容。   
五、读“有无”。无中见有,有中见无。古诗词言简意赅,是浓缩的作品,有很多空间需要读者去合理填补。如:“西出阳关无故人”,无中见有:再见不到故人,只见到黄沙、西风、夕阳残照,只有绵绵无尽的思念之情……“唯见长江天际流”,有中见无:只见流向天际的长江水,而极目远眺也望不到友人的船帆,友人随舟远逝,思念逐水而来。“山围故国周遭在”,“周遭在”,而城已空,往日的繁华已不复存在。类似的还有“国破山河在”,“空有姑苏台上月”等句。   
六、读类型。读诗时,根据题材了解所属类型,有助于对诗的理解。如:写景诗、咏物诗、送别诗、边塞诗、咏史诗、游子思归诗、思妇怀人诗等等。
发现相似题
与“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下面的问题。[中吕]满庭芳·渔父词乔吉秋江..”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300561133859302854133542287880121024鉴赏诗歌的形象
1.(2011年四川)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3分)
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选自《陈与义集校笺》)
请简要概括诗中诗人的形象特点。(3分)
2.(2011年辽宁)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
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5分)
3.(2011年山东)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题目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4分)
4、(2011年安徽)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5(2014年山东)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 ②怆(liàng):悲伤。
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4分)
6(2014年新课标大纲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诗人眼中常青道人隐居地周围环境的最大特色是什么?请简要说明(4分)
7(2014年新课标大纲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
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8 (2012湖北)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 贾 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9 (2012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梦江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10(2012湖南)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 G鹈泉②上战初归。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G鹈泉:泉水名。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诗。(2分)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11(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
塞下曲(其六)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VV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VV(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1)、请概括首联描写的“塞下”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作用。(4分)
(2)、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4分)
13(2012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江城子 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②变做: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4分)
(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4分)
14.(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2) 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3分)
15.(四川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子 规 [元]曹伯启
蜀魄曾为古帝王,千声万血送年芳。贪夫倦听空低首,远客初闻已断肠。
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催归催得谁归去,唯有东郊农事忙。
【注】子规:即杜鹃,又名蜀魄、蜀魂、催归,相传为古蜀王杜宇所有。
(1) 本诗第二联中的“空”字极富韵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分)
(2) 本诗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任选能表现这种情感的两个意象简要分析。(5分)
1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雨叹》三首(其一)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① 颜色鲜。 着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注:①决明:一种植物,有羽状复叶,秋日开黄花。
(1) 在前四句中,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描写决明?诗歌塑造了决明怎样的形象?(5分)
(2) 清代仇兆鳌在《杜诗详注》中评说这首诗“语虽微婉,而寓意深切”,你认为诗中寄寓了者怎样的
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4分)
17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⑴⑵题。
【中吕】满庭芳 渔父词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几年罢却青云兴①,直泛沧溟。
卧御榻弯的腿痛,坐羊皮② 惯得身轻。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注】①青云兴:做官的兴头。②坐羊皮:意为隐居江湖。
(1) 作者开篇是如何描绘秋景的?有何作用?
⑵结合全曲,简述渔父形象的特点。 (4分)
18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⑴⑵题。
次韵子由①绿筠② 堂
爱竹能延客,求诗剩挂墙。
风梢千纛乱③ ,月影万夫长。
谷鸟惊棋响,山蜂识酒香。
只应陶靖节,会取北窗凉④ 。
【注】①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字子由。②绿筠,青绿色的竹子。③纛(dào),舞用羽,仪仗用的旗。这里形容竹梢的枝叶。④晋陶渊明死后,人们尊称他为“靖节先生”。会取,体会得。
诗歌题目为“绿筠堂”,那么作者在诗中是怎样来描写竹子的?试作简要分析。
1考点: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答案:诗人客居他乡,在吟诗作赋中淡泊度日,情趣高雅(1分);在杏花春雨时荡舟寻访“病”“穷”老友,珍视友情(1分);在二月春风时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风流俊逸(1分)。 解析:“光阴诗卷”,生活情趣;寻“多病”“固穷”二子,重友情;“试春风”,飘逸。
2.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3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泊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4【试题答案】这首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 、山花随流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
5(1)高洁(或“超然脱俗”“清高”)(答“远离尘世”给分);志向远大(或“心忧天下”)
6答:幽静。沿途是莓苔,远望白云缭绕,近看芳草当门。白云、静渚、春草、闲门都 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气氛。
7答: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春风吹雨,残红满地,词一开始就给人以掩抑低回之感;接下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 8作者塑造了至清至廉的邹姓县官形象。他清正廉洁。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姓县官至清至廉的形象。
9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10答: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12答案:特点:自然环境险恶;军情紧急。作用:为全诗营造了肃杀的氛围,渲染了边塞紧张的战争气氛,为边将的出场勾勒背景(答“为边将出场作铺垫”也可)。
(2)、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您现在的位置: &
2015中考语文古诗词鉴赏专题:《满庭芳渔父词》
来源:中考网整合&&&&作者:中考网编辑&&&& 09:45:04
  欢迎关注中考网微信(ID:zhongkao_com),备战中考从这里开始,中考真题、作文、查分、分数线、填报志愿、录取等应有尽有!如孩子学习和升学遇到难题请关注家长帮微信(ID:eduujzb)进行提问,特约老师为您解答。
  《满庭芳渔父词》 元& 乔吉
  秋江暮景,胭脂林障,翡翠山屏。
  几年罢却青云兴,直泛沧溟。
  卧御榻弯的腿疼,坐羊皮惯得身轻。
  风初定,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
  【赏析】
  一、内容分析
  全曲用大量笔墨写隐逸者乐于避世而又寂寞的内心矛盾,于恬淡中透出豪俊不凡之气。开头几句写秋景,秋天傍晚江头眺望,红的枫林,绿的山峦,美不胜收,笔端细腻但又气势宏大,以此引出江边垂钓者的身世之感。结句&丝纶慢整,牵动一潭星&,把渔翁从容垂钓的动态和心理刻画得很细致,体现渔父形象的特点厌弃功名,乐于避世,悠游从容,留恋山水。同时,作者往往把工丽的语言和口语捶打成一片,把典故与俗语糅合在一起,典雅中有天籁,婉丽中有洒脱,充分显现了雅俗兼至的艺术特色。
  开篇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胭脂来形容层林的红,用翡翠来形容山峦的绿。色彩鲜明,相映成趣。借山水的壮丽为诗人弃官归隐张本作铺垫。
  二、中心
  描写渔父悠然自得的快乐生活,抒写隐逸自适的乐趣,表现作者追求精神上自由超脱的胸怀。
2015北京各区中考一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2015北京各区中考二模各科试题及答案汇总
北京中考指南
北京中考指南
2014年中考已经向我们走来,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中考,中考网编辑团队将北京中考政策逐一进行深入解读......高三诗歌鉴赏训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高三诗歌鉴赏训练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6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绘秋景的诗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