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刻猴子 林文义赞同个不赞同

现代文阅读来源:2015年江苏省扬州市初三中考真题语文试卷(带解析)难度系数:0.40-0.26浏览:881次评分:解答考点新注册学生用户,每天可免费查看5道试题答案和解析试题推荐下一题上一题/5【】【】【】【】【】点评试题 -->下次自动登录合作方快速登录请您选择错误类型
错误描述:
0-500字描述字数太多,请修改提交成功!感谢您对易题库的支持,谢谢:-)我的试卷清空  幼年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那是由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
  猴子有三只,排排坐得很乖巧的模样。三只猴子却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
  用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十分传神。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看见他独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他的嘴唇一开一合,不知自言自语地在说些什么。那个年代,我还很幼稚,不知道祖父在想什么,只是觉得那三只木刻猴子的表情十分有趣,很想拿来玩。
  “这个不行!”母亲厉声地对我说,并且试图阻止我。
  “没有关系,囝仔爱,就给伊玩嘛。”祖父和蔼地说。
  “阿爸,你就是这样宠囝仔,宠得他五六岁就想要爬壁。”母亲对祖父抱怨着,一面很不放心地看我接过祖父手中的木刻猴子——看一下就好,看完赶紧还给阿公。
  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审视。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只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没什么好玩嘛!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祖父笑呵呵地说:“你的翘嘴唇可以吊三斤猪肉。”
  有一次,祖父把我抱到跟前,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是从唐山带过来的。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说、非礼勿看、非礼勿听……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囝仔人有耳无嘴’啦,有耳无嘴,平安食百工。”
  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一直深印在我的心里,年长之后,我才慢慢懂得。
  隔了一年,祖父死于肺病——许多采矿人的最后归宿。
  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右侧,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
  木刻猴子一直都摆在神案上,渐渐地,也没有人会去注意它,好像那些神像、香炉、烛台一般,木刻猴子似乎也成了神案的一部分。有时候,它会蒙上一层尘埃,好久好久,家人才会拿块抹布,连同神案,擦拭一次。反正这个黄杨木雕刻成的猴子,大家也不太在意它的存在。
  一直到我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见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囝仔人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时间逝水般流过。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他说:“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人生嘛,好像一出戏。”
  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东方人的处世哲学,独善其身啊……”父亲叹了口气。
  我不太同意父亲的看法,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其生命的本质及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啊!”
  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又是几年匆匆地过去,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父亲的看法了,相对的,我痛苦地发现,自己虽不甘愿,却也逐渐地向世俗妥协。就这样,我时时处在自我的相互撕裂里。
  父亲离世前,有一次,紧紧抓住我的手,战栗而悲愁地对我说:“我即将要走了,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这个孩子,怎么会选择去写文章?”
  听到父亲这么沉痛的话,我无言以对。为什么会选择文学这条艰辛的路?也许,只是为了要保持一点点纯然而真挚的自我吧。可是,我不知道要如何对父亲说,我想到他们那个黯淡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
  我把木刻猴子放在烧金纸的炉子里。我有点不舍,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最后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囝仔人有耳无嘴”?要他们继续秉持木刻猴子的精神,不听、不看、不说?要他们独善其身?
  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别人。点起一把火,我决定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
  (极品咖啡摘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天天向上之希望在拐角》一书,Getty Images供图)
上一篇: &&&&下一篇:木刻猴子 阅读答案
>>复习指导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木刻猴子 阅读答案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 点击数: 更新时间:
顺风考试网整理了关于木刻猴子 阅读及参考答案,希望对同学们的阅读练习和文言文练习有所帮助,让大家在语文考试中更多的拿分,下面是整理的木刻猴子 阅读及参考答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同学们多多练习多多练手!
阅读下文,完成18&21题。(17分)
⑴小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猴子有三只,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独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
⑵有一次,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看。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个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没什么好玩嘛!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
⑶祖父把我抱起来,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听、非礼勿看、非礼勿说&&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有耳无嘴&啦。&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印在了心里。
⑷隔了一年,祖父死了。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上,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
⑸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 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着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⑹时间流水般逝去。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他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独善其身嘛&&&父亲叹了口气。他们那个黯然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⑺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
⑻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⑼又是几年过去了,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了父亲。我竭力要保持一点点纯真的自我,但我,虽不甘愿,自己却也逐渐向世俗妥协,时时处在自我的撕裂中。
⑽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有耳无嘴&?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别人。
⑾点起一把火,我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
(选自2015年第6期《读者》,有改动)
18.阅读全文,完成下表。(5分)
对待&木刻猴子&的
19.第⑻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你从中读出了父亲怎样的矛盾心理?结合文意简要分析。(4 分)
20.细读第⑼段,分析加点的&撕裂&一词的内涵和表达效果。(3分)
21.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有耳无嘴&这一说法的认识。(80&100字,5分)
18.(5分)行为:常常把玩(抚摩),烧成灰烬(付之一炬);情感:钟爱(怜爱);观念:屈从传统(向世俗妥协),否定传统(不顺从传统、抛弃传统、反抗传统)。
【评分要点及说明】每空1分,意对即可。
19.(4分)示例: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既想以自己的经历提醒儿子谨言慎行,又不愿强行扭曲儿子的矛盾心理。
【评分要点及说明】&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各1分;结合文意分析父亲矛盾心理的两个方面,各1分,意对即可。
20.(3分)内涵:是向世俗妥协,还是保持纯真的自我?表达效果:强烈表现出&我&内心的痛苦,形象有力。
【评分要点及说明】&内涵&:两个方面,各1分;表达效果:体现&痛苦&,1分。
浏览此文章的网友还同时浏览了:&
文章录入:szf98&&&&责任编辑:oldq&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备课中心导航
最 新& 文 章
相 关 课 件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使用次数:13
入库时间:
& ⑴小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猴子有三只,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独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
& ⑵有一次,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看。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个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没什么好玩嘛!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
& ⑶祖父把我抱起来,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听、非礼勿看、非礼勿说……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有耳无嘴’啦。”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印在了心里。
& ⑷隔了一年,祖父死了。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上,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
& ⑸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着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 ⑹时间流水般逝去。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他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独善其身嘛……”父亲叹了口气。他们那个黯然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 ⑺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他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
& ⑻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 ⑼又是几年过去了,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了父亲。我竭力要保持一点点纯真的自我,但我发现,虽不甘愿,自己却也逐渐向世俗妥协,时时处在自我的撕裂中。
& ⑽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有耳无嘴”?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别人。
& ⑾点起一把火,我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
&&&&&&&&&&& (选自2015年第6期《读者》,有改动)
1.阅读全文,完成下表。
对待“木刻猴子”的
2.第⑻段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你从中读出了父亲怎样的矛盾心理?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
&&&&&&&&&&&&&&&&&
&&&&&&&&&&&&&&&&&&&&&&&&&&&&&&&&&&&&&&&&&&&&&&&&&&&&&&&&&&&&&&&&&&&&&&&&&&&&&&
3.细读第⑼段,分析加点的“撕裂”一词的内涵和表达效果。
&&&&&&&&&&&&&&&&&&&&&&&&&&&&&&&&&&&&&&&&&&&&&&&&&&&&&&&&&&&&&&&&&&&&&&&&&&&&
&&&&&&&&&&&&&&&&&&&&
&&&&&&&&&&&&&&&&&&&&&&&&&&&&&&&&&&&&&&&&&&&&&&&&&&&&&&&&&&
4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有耳无嘴”这一说法的认识。(80—100字
b初中Net化学czhx.cooco.net.cn^1.行为:常常把玩(抚摩),烧成灰烬(付之一炬);情感:钟爱(怜爱);观念:屈从传统(向世俗妥协),否定传统(不顺从传统、抛弃传统、反抗传统)。
2.示例:通过神态和语言描写,写出了父亲既想以自己的经历提醒儿子谨言慎行,又不愿强行扭曲儿子的矛盾心理。
3.内涵:是向世俗妥协,还是保持纯真的自我?表达效果:强烈表现出“我”内心的痛苦,形象有力。
4.示例一:“有耳无嘴”的弊端,在于国人对任何不合理现象保持沉默和妥协的习惯,使得人与人之间不能有开诚布公的交流。大街上围观暴行、会议中不分是非地鼓掌通过都是实例。它理应遭到抛弃。
&&& 示例二:在特定的场合下,“有耳无嘴”也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日常交往中,家人朋友难免会说出一些不得当的话,无关原则,就可以一笑了之。不必句句在意,事事耿耿于怀。适时沉默,也能赢得别人的尊重。
如果没有找到你要的答案,请尝试下下面的试题答案搜索功能。
用户评论纠错:
&&&&&&暂无评论
我来说几句:
备课中心教案课件试卷下载  幼年时候,常常看见祖父在把玩一件小东西:那是由一整块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群像。
  猴子有三只,排排坐得很乖巧的模样。三只猴子却做出三种截然不同的表情&&一只双手掩着耳朵,一只双手遮着眼睛,另一只则显得十分心虚地捂住自己的嘴巴。
  用黄杨木雕刻而成的猴子,十分传神。祖父似乎很钟爱它,常常看见他独自坐在晚霞夕照的院子里,无限怜爱地抚摩着它,他的嘴唇一开一合,不知自言自语地在说些什么。那个年代,我还很幼稚,不知道祖父在想什么,只是觉得那三只木刻猴子的表情十分有趣,很想拿来玩。
  &这个不行!&母亲厉声地对我说,并且试图阻止我。
  &没有关系,囝仔爱,就给伊玩嘛。&祖父和蔼地说。
  &阿爸,你就是这样宠囝仔,宠得他五六岁就想要爬壁。&母亲对祖父抱怨着,一面很不放心地看我接过祖父手中的木刻猴子&&看一下就好,看完赶紧还给阿公。
  我把木刻猴子放在膝头上,翻来翻去地审视。没什么意思嘛,就是一块木头,刻成三只猴子。表情很逗人,可是没有发条,不像机械、铁皮做成的猴子,只要旋紧发条,它就叮叮咚咚地打鼓敲钹,没什么好玩嘛!我翘着小嘴巴,把木刻猴子还给祖父。祖父笑呵呵地说:&你的翘嘴唇可以吊三斤猪肉。&
  有一次,祖父把我抱到跟前,指着木刻猴子对我说:&阿公跟你说,这三只猴,是你阿祖给阿公的,是从唐山带过来的。这三只猴就是跟我们说,非礼勿说、非礼勿看、非礼勿听&&唉,你还小,不会懂,就是常常听人讲的&囝仔人有耳无嘴&啦,有耳无嘴,平安食百工。&
  那时,我六岁,祖父的话,我听不大懂,但&有耳无嘴&这句话,却一直深印在我的心里,年长之后,我才慢慢懂得。
  隔了一年,祖父死于肺病&&许多采矿人的最后归宿。
  沉默寡言的父亲把木刻猴子摆在神案右侧,不知道是纪念逝去的祖父,还是要提醒些什么。
  木刻猴子一直都摆在神案上,渐渐地,也没有人会去注意它,好像那些神像、香炉、烛台一般,木刻猴子似乎也成了神案的一部分。有时候,它会蒙上一层尘埃,好久好久,家人才会拿块抹布,连同神案,擦拭一次。反正这个黄杨木雕刻成的猴子,大家也不太在意它的存在。
  一直到我念高中的时候,不知道为了什么事,我和母亲发生了争执,我的嘴快,说了一大堆气话。母亲泪眼汪汪的,侧过头去,看见神案上那个木刻猴子,悲愤地说:&看到你阿公留下来的木猴没?你爸爸把它放在神桌上是要你们警惕,不要乱讲话,你阿公以前常常讲&囝仔人有耳无嘴&,你难道忘记了?&
  时间逝水般流过。有一次,父亲静静地和我说话,我从来不曾看过像那般谦和、诚恳的父亲。他似乎内心有某些隐痛,却又尽力掩盖。他说:&这个时代,谨言慎行是很重要的,不要放言高论,不要妄加评断,平平安安过一世就可以了。人生嘛,好像一出戏。&
  说着,他从神案上把那三只木刻猴子拿下来,充满深意地说:&你看看这三只猴,不听、不看、不说,这是有道理的,东方人的处世哲学,独善其身啊&&&父亲叹了口气。
  我不太同意父亲的看法,我说:&像这三只木刻猴子,不听、不看、不说,这样一个人,其生命的本质及意义是什么呢?独善其身,这是多消极的借口啊!&
  父亲苦笑,淡淡地说:&唉,以后你慢慢会晓得的。&
  又是几年匆匆地过去,在不断的历练中,我慢慢理解父亲的看法了,相对的,我痛苦地发现,自己虽不甘愿,却也逐渐地向世俗妥协。就这样,我时时处在自我的相互撕裂里。
  父亲离世前,有一次,紧紧抓住我的手,战栗而悲愁地对我说:&我即将要走了,我最不放心的,就是你这个孩子,怎么会选择去写文章?&
  听到父亲这么沉痛的话,我无言以对。为什么会选择这条艰辛的路?也许,只是为了要保持一点点纯然而真挚的自我吧。可是,我不知道要如何对父亲说,我想到他们那个黯淡的年代,沉默成为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父亲离开以后,木刻猴子交到我的手里。
  我把木刻猴子放在烧金纸的炉子里。我有点不舍,这个从曾祖父传给祖父,最后由祖父传给父亲,再由父亲交到我手上的木刻猴子,我是不是要再交给我的后代,是不是还要告诉他们&囝仔人有耳无嘴&?要他们继续秉持木刻猴子的精神,不听、不看、不说?要他们独善其身?
  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他们活得更坦然,更磊落,更像他们自己,不被扭曲,也不去扭曲别人。点起一把火,我决定把这个木刻猴子烧成灰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木刻猴子阅读理解答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