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很多李木源 中阴身身解脱之法,为什么要解脱?解脱有什么好处?

通灵佛教网&||||||
--(217)[] newscj
佛法—解脱的原理和行法(原理篇)C
(十)中阴与转生,在人间里,人需要心识和一副色身,才能过人的生活,缺一不可,否则,不是没有物质形相,便是没有使色身能有生机活泼的生命力了。但是,多数的,只知人有物质的形相,却不知道在此色身之内,还有心识的存在,给四大假合之身,带来活力。就是知道心识的存在,也不知道自己具有一副与色身一般形相的心识身。心识身其实只是的心识。它能离开物质的色身,超越物质的诸种限制,自由自在地活动於其他空间之中。,若心识离开色身活动,在色身之中,心识除了留下维持色身生命延续的基本活力外,便没有其他活动可言。若心识完全永久地离弃色身,色身的死亡便出现了。只在物质世界活动的众生没有需要运用此心识身,因此,对它的存在并不觉知。但是,依佛法修行、禅定力强的行者,却能以定力,以心识活动於各种空间之中,不会遇到丝毫的窒碍。善男子,学佛的行者,不断精进,能开拓身心的力量,能随意以心力,运用自己的色身和心识,行种种自利利他的事。愚昧无知的众生,根识难分,色身活动也难操纵自如,更遑论知晓和驾驭心识身了。如是众生,人间寿缘已尽,色身死亡,心识必要离开四大假合之身时,始发觉自己心识身存在的事实。这时,因色身坏灭而无所依附的心识,就是所谓中阴身了。这时,他还在怀疑究竟自己是否真的阳寿已尽呢?他将会明白,死亡的,只是一期的色身,而心识并非同时俱灭。中阴乃是众生的心识,因依附色身而现色身之形相,是很自然的事。但是当该期生命完结了,以此形相出现的因缘,也快要尽了。待众生凭业往生,找到了投生之处,上一期的生命便彻底完结,而以上期色身之形出现的中阴身,也会跟着湮灭了。在死亡与新生之间,中阴的存在,显示了心识与习气的存在。但是由死到生的时间长短,就视乎众生个别的因缘与业力了。对较少执着的众生,能较快舍弃一期生命的中阴,依业往生,开始新的生命。较愚痴执着的众生,却会为死亡与中阴的幻象所迷惑,以致耽搁了轮生的时间,滞留於阴界,成为所谓迷鬼了。(十一)转生与前世的记忆众生既然轮转生死不断,为什麽他不能随意记忆从前各生的事情呢?善男子,众生从前各生的经历全皆贮藏於第八阿赖耶识里,只是这些记忆对现生没有用处,於是,它便潜藏於八识之内,并不浮现於末那和意识之中。事实上,转生人间的众生,若是前生的记忆,与今生相通,昭然若揭,那麽,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为什麽呢?因为,今生的记忆若与前生不断,众生便不能摆脱过去,不能扮演全新的角色,过全新的生活。却因从前的经历背境、男女尊卑、善恶贤愚之别,及与相识众生现在关系的改变替换,而起极大的不便和尴尬,以致众生无法真正地接受业力的果报。善男子,就是这缘故,不断的记忆,实有害而无益,妨碍了因果业报,令新的生命经验不能出现。但是,一期生命终结後,从前各生的经历便能随意活现於目前了。第十章& 魔(一)一切凡愚皆着的内魔什麽叫做魔呢?善男子,——切损害他人的性命,阻碍他人行善事、走正道,令他人的智慧不能增长的,都叫做魔。魔有很多的类别,如五蕴魔、烦恼魔、业魔、心魔、死魔、善根魔、禅魔、善知识魔和菩提法智魔等。这些魔全从自身而起,与他人无涉,能由自己调伏,令不生起,因此,全叫做内魔,与不由自己控制的外魔有别。善男子,众生能凭自己的色、受、想、行、识,作许多魔事,使五蕴成为罪恶的渊薮,障蔽正道,损害自己及他人的慧命。因此,作魔事的五蕴,便成五蕴魔了。众生终日作业不息,恒作善业恶业。若作善业则受福报;若作恶业便受恶报,使自身恒受业力驱策,轮转於六道,没有止境。这样能障碍修行正道,损害自他慧命,使难得。因此,业报便成一种魔障,这就是业魔了。有些众生,心记忆体有很多邪念,对人与事,多存轻慢怀疑,不生敬重。这样,便会障蔽正道,损害自他的慧命,不能长进。因此,这坏心肠便成为一种魔障,这就是心魔了。众生是四大假合之身,寿命有限,终有—天坏灭,复归尘土,对世间及出世间的事业,因时间短促之故,能起障碍,更使众生恒在死亡恐怖之中。这样,死亡便成为一种魔障,这就是死魔了。有些众生,执着自己诸根端正,稍有善根,便起自满之心,不复精进修行,更求上进。由此而障蔽了正道,损害了自己及他人的慧命。因此,这些善根,便成为—种魔障,这就是善根魔了。有些众生,悭吝於自己所得的善法,不肯用以开导他人,自持秘而不宣,害怕他人能胜过自己。这样,便会障蔽正道,损害自他慧命,成为一种魔障,这就是善知识魔了。又有些众生,於导致解脱的佛法,起死板的执着,不知善巧方便,不懂变通活用。这样,便会障蔽正道,损害自他的慧命,令修行难有进步。因此,佛法便成魔障,这就是菩提法智魔了。善男子,—上述魔障,皆从自身而起,没有凡夫能免。因此,梵行未净的众生,皆浑身是魔,常作魔事,与魔民无异。只有依佛法而行,始能对治这些魔障,把它们扫除,令不复现。善男子,行者降伏内魔之後,更复有外魔前来试探扰乱,必要内外诸魔皆能降伏,始能得证佛果,成为天人的导师。(二)外魔——证道的考察者善男子,欲界天中,有魔王及其眷属居住,享乐与—切诸天同等。魔王有很大的神通力,常与其眷属魔民魔女等,与修出世间法的行者为难,扰乱其心。使那些正在净化身心近於成就的,易於堕落,回复过往的颠倒邪恶,不再精进修行。魔王与其眷属,能以种种形式,挑起众生的恶根性,扰乱行者之心,令他们再陷於邪淫、悭贪、杀生、瞋恚、散乱、愚痴之中,把自度度他、自利利他的抱负抛弃,重过身口意都行魔事的生活,永远要轮转生死,不得解脱。善男子,一般凡夫、浑身是魔,一切的身口意活动,无不是魔事,本身与魔无异,因此,魔王与其眷属,实无再来扰乱的必要。这样,他们所要蛊惑的对象,就限於那些稍有道行,但还未证得不退转道心阶位的行者了。为什麽物件只是那些尚未得不退转道心的行者呢?善男子,若有行者,得不退转道心阶位,魔王便再不能扰乱他们,使他们再堕落凡夫之境了,否则便不名已证不退转阶位。这些圣者,道心不退,精进修行不灭,智慧定力甚强,对—切魔王魔事,早已看破,知道没有真实,犹若梦幻泡影,因此,对他们绝不起任何执着,更不因他们起丝毫扰乱。这样,魔王与其眷属,便无能为力,知难而退了。就是为了这缘故,魔王舍弃凡夫,回避圣者,而只扰乱那些接近证道的行者。为什麽魔王不满足於欲界天的享乐,却要以种种形式,与行者为敌,以种种试探,退其道心呢?善男子,居於天界者,又岂有如是损人慧命之魔王?若有众生.如是恶作,早应堕落於地狱,岂能生於天界享福,任由他扰乱行者之心呢?善男子,一切魔王及其眷属,俱是不可思议解脱菩萨化身,以作魔事,只为试探行者之志向、探行者之操守、验行者之定力、测行者之智慧而已。行者若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志向坚定,誓死精进修行,宁丧身命财物,亦不肯再作魔事,堕於邪僻,他便能降伏各种魔怨,堪闻天地之大法,得宇宙之玄机,尽去一切无明妄执与愚痴颠倒,得无上的解脱,成为天人的导师。因此,魔王的扰乱试探,实是证道的考绩。而行者所要降伏的魔怨,其实都是自己的心魔。善男子,以此之故,所谓外魔,只是诱缘。若行者先不着心魔,一切外魔也无从出现,这样便更无外魔可伏了。佛性与魔性,同是一法性;佛心与魔心,同住於一心;外魔与内魔,全皆是心魔;慈悲成诸佛,恶毒变魔军;善恶—念起,佛魔即着身。第十一章& 在解脱道上的行者(一)永离六道、不再受生的阿罗汉善男子,若有众生,对一切无所执着、无所希冀,止息了一切的欲念,不再作能起污染束缚的业,那麽,待他从前种下的业种得到圆满的果报後,他便再没有轮转六道的因。这样,他便是一位梵行清净、所作已办的圣者,一位断灭愚痴、永远再不须在六道受生的阿罗汉了。如是的—位阿罗汉,待色身坏灭、应世缘尽之後,便超出六道,从世间的烦恼不实中解放出来,住在解脱的涅盘实境里;从世间的生灭变化中消失,进入一个超越世间生灭的乐境。善男子,六道轮转中的生活,是不自主、不自由,愚痴颠倒的妄动,由业而生的机械生死。众生的做作,茫然盲目,没有上进的目标,不知解脱的方向,苦多而乐少,虽生犹死。因此,六道轮转的生命,实是苦恼的泉源、受苦的机关,不是众生所应执持不舍的生机。但是,住於涅盘解脱的阿罗汉,生命再不为业力所系缚,不为六道桎梏所掣肘,不为生死轮转所限制、约束。因此,他所过的是自由的、自主的、快乐的、无任何束缚苦恼的生活,比起六道的机械生死,就有云泥之别了。善男子,就是这缘故,圣者住於解脱的生存,虽没有世间的生灭现象,不但不陷於虚无不实,反因而得更大的生机、无尽的变化,能游戏神通於宇宙之内,不再受生灭法的掣肘,处处能得到自在。愚痴的众生,不懂束缚的世间法外,有自由无束缚的出世间法,因此,他们执着世间变异虚幻的一切法为实有。这些对虚幻的执着是注定失败、导致苦恼的了。睿智的众生,持佛法修行,能渐见道迹,善能随顺世间变易法,於世间能得一切可得的自在与解脱,更复力求向上,争取更高的成就,超越世间法的桎梏,而得无上的真正自在解脱,跳出六道,证无生灭之身。行者见道证道,皆按步就班,信心随修行证果而增,以致心不退转,对世间生灭之法,恋栈尽除,冀求出世间的圣者生活。善男子,梵行清净、所作已办的圣者,为追寻更高境界的生活,对世间再没有依恋,再没有居留之心,就像那从笼子逃走的小鸟,永远不愿再重返笼中一样。於是,他从烦恼的世间消失了,在六道再没有他的影子。(二)救世的菩萨什麽是菩萨呢?善男子,菩萨的意义就是觉有情。有情是一切有情感和意识活动的众生。觉有情者,就是自己得到开悟,觉醒了自己的佛性,然後以慈悲之心,不畏辛劳,伺机点化六道愚痴众生,使同得觉醒开悟的救世者了。善男子,菩萨是一位不断地自觉开悟者。他不断地追寻更高的智慧,开拓潜藏的心力佛性,除去无明,使自己能得更大的力量与解脱。他同时是一位觉他者。因为,在他稍有开悟得着时,便极欲把一切所得,与所有众生分享,令彼等可共沾法益。善男子,事实上,自觉与觉他、是一事的两面,并非两件截然不同的事。因为自己稍有开悟,便心存执着,不愿利益教导他人,弃众生於痴迷苦恼而不顾,是自私自利的行为,与觉有情之旨相悖,能断慧命,有碍更大的开悟。就是这缘故,自觉觉他,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自觉越多,觉他的能力就越大;觉他越多,自觉的资粮便越丰盛,慧命就越能增长,自觉的境界也就越高了。善男子,没有自觉之智,是绝不能觉他的;但是没有觉他的慈悲心,进一步的自觉,就绝不可能了。因此,—切菩萨应世事业,皆以自觉觉他为本、自利利他为指南针。自利而不利他的事,行者是不会着意去做的。若自利之余,更於人有损,那麽,便与戒律有违,行者必不会轻犯,以身试法,自种苦因。善男子,一切利他的行为,不论能否即时看到自利之处、甚至在目前是吃亏定了,若是真的以利他为目的,则必定於未来,能为利他者带来多方的福报。事实上,眼前的亏损,能成未来善果的因缘。但是,若以自利的出发点而利他,以—己之私而利他,便陷於贪婪颠倒,不能成善,反会成恶,绝不是真正的利他。善男子,就是这缘故,真正的菩萨利他,不应以自利为目的。同样道理,真正的菩萨觉他,也不应以自觉为目的。但是,不为自利而利他,却能真正的自利;不为自觉而觉他,却能真正的自觉。(三)菩萨与阿罗汉之别善男子,若有众生,只要除烦恼、断生死,只须止息了一切贪、瞋和痴的业,待旧日所作之业,得到圆满果报之後,他便成为—位业力清净、不须轮转生死的阿罗汉了。他能安稳地住於涅盘的解脱状态中,不为生死烦恼所扰,永远斩断了轮回的锁链,再不须受生於六道。但是,他的成就也止於一个快乐解脱的境界,没有进—步发展他的智慧与力量的可能和需要了。为什麽呢?善男子,因为他只为了断生死、除烦恼,只图享受涅盘的快乐解脱,再没有其他的志向,於是,自身所潜藏的无穷力量与智慧,便没有施展的机会,隐没着不能发挥。如是的一位圣者,成就与功德,不能与佛陀相比,在志向方面,也不能与正在修行、而未得圣位的菩萨相比。因此,这些只求自利、不求利他的圣者,以其量小,故被称为小乘圣者。善男子,发弘愿、以度己度人为事业的菩萨,就大大不同了。他们要在六道每—角落里,解救众生的苦难,扫除他们的愚痴,指导他们修行解脱之道。因此,他们就不能不尽量充实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学习诸种世间谋生的技艺,精研所有出世间解脱法,使能用以满足众生身心的需要,以达成救苦救难、自利利他、自觉觉他的目的。就是这缘故,行菩萨道者,多现在家的居士身,积极地参与社会事业,随缘救世助人。若遇众生,堪闻佛法,便随其根器,方便开演经论行法。为了自觉觉他、自利利他,一切菩萨,虽证圣位,能了生死,但仍乘愿受生於有缘之处,广度众生。不以涅盘解脱为归依处,却以生死度人为归依处。善男子,对一位觉者而言,生死与涅盘,并无分别。为什麽呢?一位已悟离苦之法、且亲自证知的圣者,对世间虚妄的—切,不只是理论上知悉,却是亲能体会。面对这虚幻的生灭世间,是不会起任何执着的。因此,处於生死之中,仍得涅盘之乐。六道轮回是众生的牢笼,但是对—位已证圣位的菩萨而言,却是个任他来去自如的地方。那麽,世间对他便没有任何桎梏町言了。善男子,一位在世间应化的菩萨,就好像—位在台上演戏的艺员。无沦他所演的是什麽角色,是王侯将相或是乞丐奴隶,富贵荣华或是贫贱潦倒;无论他演得多麽逼真,多麽动人,他始终明白自己在演戏,绝不为剧中角色的际遇激动,心中仍旧是恬静无波,不生真正的苦恼或欢乐。因此,他的做作没有执着,也不起业果的需要。—位觉者,就能如是地处於—切时空里,以种种身,救度有缘,却丝毫不减他的清静解脱。未入圣位的初发心菩萨,又能否如是解脱地处於六道之中呢?善男子,未入圣位的凡夫菩萨,於背负业力之际、未了生死轮转之时,仍能发心度己度人。其志向远大,实非修小乘法者可比。因此,常为天人赞叹、诸佛菩萨守护,使其信心坚固,不生退心,於危难之时,常得神力扶持,令不陷於魔地。善男子,行菩萨道与修阿罗汉果的行者,旨趣上有如是大的分别。因此,持大志愿、胸怀宇宙众生的前者,以其量大故,称作大乘的行者。(四)十地菩萨的境界善男子,已入圣位的菩萨,可以其道行功德深浅,方便分作十个阶位,这就是十地了。这十个阶位,只是令行者有所依循,作指南针,稍窥修道能成之境界,以作精进之目标而已。因此,不要为文字所累,固执等级高下之别,堕下拘泥之罗网,阻碍上进的道路。善男子,第一阶位是「欢喜地」。处於此初地的菩萨,由初次见道,及亲历出世间的妙境,而获得了圣性,自此与一般凡夫有别,对世间的看法,完全改观了。他对世间一切生灭法,有了确实的个人体验,扫除了一般凡夫所持有的妄执,真正明白一切法本空、无我、与万法唯心的真义。他从凡夫颠倒的境界,进入—个崭新的精神领域。面对无尽的新事物与可能性,他的胸襟与思想,与从前有天渊之别。修道的事业,至此,真是欲罢不能。他从亲自证知佛法的真实性,知道走对了道路而欢慰莫名,喜不自胜。就是这缘故,此初地称为「欢喜地」。善男子,第二阶位是「离垢地」。处於二地的菩萨,亲证圣道的本质,了知你我同体的真义,思想言行、因而净化;从前的污染行为,现在再不生起;—切的身口意活动,都自然地依圣道而行;戒律圆满具足,不须力强而至;在道德上,已绝无过失污垢,真的堪作天人的模范了。他从了解众生与万物间的真正关系而远离污垢的行为。就是这缘故,此二地称为「离垢地」。善男子,第三阶位是「发光地」。处於三地的菩萨,从对实相的体证,而起智慧的光芒;对众生的种种愚痴与过错,悉能了解,且能起无尽的容忍、宽恕与怜悯。他的慧力,使他能看破一切虚妄,能忍一切凡愚所难忍的事情,心境仍然保持湛然不动,自身不受其扰,反要伺机度化一切堪闻解脱法的众生。他好比一盏智慧的明灯,发出无尽的智慧光芒,照现众生的痴迷颠倒,以光芒驱除黑暗,以智慧除去愚蒙。就是这缘故,此三地称为「发光地」。善男子,第四阶位是「焰慧地」。处於四地的菩萨,既已亲身体会诸法与众生的虚妄不实,便能起完全的勇毅,对—切都无所畏惧。因此,能为众生赴汤蹈火、粉身碎骨,仍然没有丝毫退缩。他越能为众生做事吃苦,他的智慧与力量,也就相应地增加了。此地的菩萨,由救世的事业,锻炼出极高的智慧,慧力高涨如巨大的火焰。就是这缘故,此地称为「焰慧地」。善男子,第五阶位是「极难胜地」。处於五地的菩萨,由於智慧的高涨,不再为虚妄颠倒所惑,因此,堪得完全的三昧,能修至极深的禅定境界。他在定中,能凭其智慧力,观照世间与出世间—切微妙难宣的法,善能分别真妄,掌握宇宙运行的原理,更能以慧力引用禅定之力,随顺世间与出世间法,起极大的神通变化。他的慧力与神通,难测难量。宇宙之内,能胜於他的已寥寥无几。就是这缘故,此五地称为「极难胜地」。善男子,第六阶位是「现前地」。处於六地的菩萨,由於已得完全的三昧定力与智慧,一切世间与出世间法的本相,都难逃他的法眼,必要如实地出现於他的面前,没有蒙骗欺诈他的可能。慧力与定力,使他能随心所欲地应用宇宙的法则,成就他心中所想的一切,使它们合乎他的心意,出现於他指定的地方。他能以定力成就一切,随意的使其出现於他跟前。就是这缘故,此六地称为「现前地」。善男子,第七阶位是「远行地」。处於七地的菩萨,私心泯灭,为了众生,无处不到,无时不在,恒以大慈悲、方便智,点化愚痴,救灾解难,又以智慧定力,指导後学菩萨,使能增长慧命,疾得圣果。他现在肩负了极重要的任务,要教育与救度已发心和未发心修行的众生,正是任重道远的时候。就是这缘故,此地称为「远行地」。善男子,第八阶位是「不动地」。处於八地的菩萨,虽道行深远难昆,却不恃已得一切智慧神通,兼且功德宏大,而稍生怠惰之意,救世度众的努力、也绝不稍为松懈。於圆满度世作佛的宏愿,他能恒久地乐此不倦,道心水不动摇、永不退转。就是这缘故,此地称为「不动地」。善男子,第九阶位是「善慧地」。处於九地的菩萨,善能使用一切智慧神力,起无量神变;於制心造物上,已进入至善的境界;能弘法度众於十方无碍;恒为一切菩萨所敬重,堪作大菩萨之师。他能如是善用慧力,教化菩萨与凡夫一体无误。就是这缘故,此地称为「善慧地」。善男子,第十阶位是「法云地」。处於十地的菩萨,智慧、力量与解脱已达究竟,更因能善於运用这些能力,济世的功德、便没有穷尽,能够利乐有情,永无止境。天上的浮云,能为万物遮挡烈日,使免受蒸晒之苦;又能下降雨露,滋养维持它们的生命。十地的菩萨,却能以法云,遮去逼迫众生的苦恼;更以法雨,滋养众生的慧命,令得增长。十地的菩萨,已成一切众生的守护者、一切解脱的泉源,如云雨对众生一样重要。就是这缘故,此地称为「法云地」。善男子,「法云地」就是菩萨修行能达的最高境界了。得到无上的智慧、神通与解脱,成为众生的守护、解脱的泉源,行者便登上最高的阶位,成为一位六道的救主、菩萨的导师,一位法身遍於宇宙的觉者佛陀了。(五)大乘、小乘同归一乘为什麽修行佛法的人有大小二乘之分,修小乘法的人,虽断生死,然只证阿罗汉的果位,远不及修大乘菩萨道的圣者所得的智慧、力量与解脱呢?善男子,众生的根器不同,志向有异。同一法,是不可能适应所有众生的。众生限於根器与志向,所追寻的解脱也自然是迥然不同了。若人深厌世间生老病死、所求不得、失荣受辱诸苦,视三界如火宅,急求解脱离舍,那麽,他就自然希望过那些没有劳苦、自由自在、没有责任与抱负的阿罗汉生活,但求止息生死轮转,住於离苦解脱,对六道受苦众生,便漠不关心了。阿罗汉们看透世间的虚幻,却没有慈悲之心和度世的志向,不愿重生於六道,指点迷途。因此,更大的智慧、力量与解脱,对他们也没有任何用处了。善男子,以自觉觉他为事业的菩萨就不同了。他们自愿长久往返六道之中,遇灾救灾,遇苦救苦,恒为众生服务,指导离苦得乐之法。因此,获得更大的智慧、力量与解脱就有必要了。由初发心、未证圣果的地前凡夫菩萨,以至十地大菩萨,皆以大悲为愿,以济度众生为己任。虽然自己业力清净,不须轮转受生,但是为了慈悲之故,不愿众生恒处苦恼的生死海中,无依无援,故皆乘愿再来;不贪着无生无灭的法身,却常起体用;不避艰辛,度有缘之众。善男子,大乘小乘之别,就在於救世与自安之别了。小乘的圣者或行者,会否回小向大,加入菩萨救世的行列呢?善男子,小乘行者,行道稍见道迹,便知世间生灭之不实,事由心生,—切皆能为自己作主的道理。因此,对二界畏惧与厌离之心,便随神识之增强而减弱。若遇因缘,便起慈悲之心,回小向大,不再执涅盘不舍,转行大乘法,不作自了汉。因此,诸佛及大菩萨,常伺机点化,激励小乘行者之志向,令发菩提心,行菩萨道,同行救世之事业,使能开拓潜藏的慧力佛性,令所到之处,皆是涅盘净土,处处自在安乐,不须身处六道之外,方得安稳。这样,才足真正彻底的解脱。善男子,众生根器不同,秉性各异。因此,大小二乘入佛之门,各有其利,但究竟同归一路,趣向—佛乘,解脱同一无异。就是这缘故,小乘法实是入佛之初阶、权宜之说而已。佛法从来只有—乘,无二亦无三。第十二章& 的种性(一)十号善男子,真如体内的佛种除去无明,圆满地成熟了,便成为一位觉者、一位佛陀。他的智慧、力量、解脱与慈悲已发展至最高的境界。在他之上,再没有任何更高形态的有情生命了。众生可以通过对如来及他专用的另外十个称号,尝试了解他存在的本质。但是真正的如来境界,是不可思议,难以宣说的秘境,不是凡愚所能充分理解的。如来有哪十个其他称号呢?善男子,如来的十个其他称号就是: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和世尊。(按:此处以如来为总号,十号为别号,共十一号。若合佛、世尊为一号,则共十号)。什麽叫如来呢?善男子,「如」就是真如,宇宙一切动静隐现的法则,一切心物的本质与本体。如来不但完全了解这些法则,更能如意地运用驾御,时刻了了分明。自觉与真如合—,不对世间有任何相对高下的执着。他与真如本体、宇宙的一切心物,完全合一无悖。因此他的一动一静,都随顺着真如的最高法则,与真如心的活动无异。如来就好像是清静真如心的化身和缩影,他随顺着清静的法来,亦如是而去。因此,觉者就称作「如来」了。什麽叫做应供呢?善男子,如来於—切众生之中,最尊最贵,因此,他是最值众生供养的。在佛住世时,提供衣食住行之所需,恭敬尊重,就是供养。更重要的供养,却是法供养。就是要遵从如来圣教、紧守戒律、如法修行、弘扬佛法,使如来救世解脱之法,能传遍宇宙;使十万有缘众生,皆能离一切苦,得—切乐。就是这缘故,如来被称作应供——一位应受世间供养者。什麽叫做正遍知呢?善男子,如来对—切时空的一切心、物、众生,都能作正确无误、远离颠倒、如实的认识,因此,他被称作正遍知——一位无所不知者。什麽叫做明行足呢?善男子,如来未成觉者之前,曾以不同的生命形态,生活了很久远的时间。在每一生中,都努力地做修行的功夫,把遮盖佛性的无明除去,令佛性能够逐步显现。他以戒、定、慧的修持,破除妄想颠倒。在不同的试探困境之中,祛除愚痴执着和污染的习气,把智慧力量提升,打破无明的囚笼,令自己纯洁无垢,让佛种成熟。如来去无明、明佛德的修行,已经圆满具足了。因此,他又被称作明行足。什麽叫做善逝呢?善男子,如来成道之後,便脱凡胎,再没有任何业力的束缚,不再受因果的限制了。法界之内,各种强迫性的生死轮转,已成过去。他已摆脱了生死的锁链,能於十方世界,来去自如。不论入世救度众生,或出世住於清静的、无生灭的涅盘圣境,都可随意。他善能从涅盘中消逝,入世间度众;也善能从世间消逝进入涅盘。出入来去自如,往返自便,善现善逝。因此,他又被称作善逝。什麽叫做世间解呢?善男子,如来对世间一切的成住坏空,众生的生老病死、祸福穷通,都能详尽分析明白。他能善说因果缘起,能知过去,能数未来。他能为众生解说一切能断苦生乐之法,使他们能冲破烦恼的囚笼,步向解脱。如来能如是解说解脱之法,因此,他便被称作世间解。什麽叫做无上士呢?善男子,法界之内,智慧,德行、力量最高的有情,就是如来了。他是有情生命至高的、终极的发展。在他之上,再没有更高的有情存在了。否则那更高的,才算是如来。如来是至高无上之士,因此,他便被称作无上士。什麽叫调御丈夫呢?善男子,如来能度一切有缘之士,使一切堪受佛陀教化的众生,皆能趣向解脱,成为受人敬仰的大丈夫。一切天上或人间的众生,不论处於什麽环境,皆能从如来的教化调御之中,获益良多,渐离苦得乐。因此,他便被称作调御丈夫。什麽叫天人师呢?如来既能调御教导一切天上人间堪受持佛法之大丈夫,堪作他们的导师,因此,他便被称作天人师了。什麽叫做佛呢?善男子,佛与佛陀同,是觉者的意思。如来是一位已经圆满地觉醒了自己的佛性的解脱者。他已从颠倒中完全醒觉过来,住在解脱、智慧、大能之中。因此,他是一位自觉者。他同时永无休止地去觉醒、教化仍处於愚昧虚妄中的众生。因此,他是一位觉他者。他能如是地自觉觉他,因此,他便被称作佛。什麽叫做世尊呢?善男子,如来既能自觉觉他,慈悲大能,常住於世,随缘救度众生,不避艰辛,那麽,他实堪受世人的尊敬。因此,他便被称作世尊了。(二)如来十力善男子,如来有十种凡夫所没有的力量,能用以方便度世,作种种大功得,游戏神通,住於解脱。是哪十种力量呢?善男子,如来十力,就是(一)知是处非处智力、(二)知业智力、(三)知定智力、(四)知根智力、(五)知欲智力、(六)知界智力、(七)知至处道智力、(八)知宿命智力、(九)知天眼无碍智力、(十)知漏尽智力。什麽是知是处非处智力呢?善种子,佛陀能善知众生现在所作的一切业,能於未来,把他们带进什麽境界。他知道哪些业能带给他们快乐解脱的是处,或是烦恼桎牿的非处。这种准确预知未来好坏发展的能力,就是知是处非处智力了。什麽是知业智力呢?善男子,如来能知众生从前曾作何业,以何因缘、而处於现在的境地。无论众生所作的业是轻的或是重的、近的或是远的、作於今生的或是作於多生前的,如来都清楚知晓、更能详尽解释现处境出现的因由。这能力就是知业智力了。什麽是知定智力呢?善男子,众生的心力,有些是集中的、强的,也有些是涣散的、软弱的。他们的心力如何,能发挥什麽功能,於修习禅定时,能达到什麽定境,如来都一一知晓,因而能量才施教,使根器不同的众生、皆有得着。这能力就是知定智力了。什麽是知根智力呢?善男子,众生於长久的做作中,养成了很多不同的品流习气,支配着他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他的人品性格,建立了他个人的根器。善的习气,建立善根;而恶的习气,却建立於恶根。善根使他趣向快乐解脱的善境;而恶根却使他趣向烦恼的恶境。在长久以来生死轮转之中,众生所作种种业,建立了数不清的善根和恶根。它们错综复杂,能互相增强或抑制,成为他独有的根器。众生若遇外缘,便会依这些根器,起个别特殊的反应妙用。如来能一一明了众生的根器若何、能作欲作的是什麽、不能作不欲作的又是什麽。这种对众生行为品格的洞悉能力,就是知根智力了。什麽是知欲智力呢?善男子,一切众生,皆从欲生。他所渴望追求的是什麽,是善的欲,或是恶的欲;属於世间的欲,或是出世间的欲;多欲少欲。举心动念,如来皆了若指掌。这种洞悉众生一切欲念的能力,就是知欲智力了。什麽是知界智力呢?善男子,如来能知一切境界的性质与缘起,无论是过去的、现在的、或是将来的,都逃不出他能知的范围。因此,法界内外的生灭,或不生不灭,皆在他掌握之中。这种能知一切境界真象的能力,就是知界智力了。什麽是知至处道智力呢?善男子,如来对一切能把众生带至无上解脱处的方法、各类心智训练的途径,都了若指掌。哪些方法适合哪些众生,依法而行时所能修至的界境如何,成效的高下,成功机会的大小,他皆一一清楚明白。这种对解脱行法的深切认识,就是知至处道智力了。什麽是知宿命智力呢?善男子,如来不但能知自己过去世如何生死轮转、如何修行成圣,就是其他众生宿世的事情,也同样了了分明,犹如自己的事情一样。他知道众生在一切过去世中,如何生、如何作业、如何死、如何轮转。他又知道众生之间宿业牵引的关系,如何互相摄受,令他们同生共死、互相淩逼、或相亲相爱,令宿业能结圆满的果报。这种能知众生宿世事的力量,就是知宿命智力了。什麽是知天眼无碍智力呢?善男子,如来佛眼、不比常人眼力,受种种限制,常迷失於尘网颠倒之中,且能见之处、能视之事,皆极有限。他的佛眼,能尽见无量世间与出世间的法,没有任何事物,能在他慧眼的观察下作任何的隐遁。这种善观一切实相的能力,就是天眼无碍智力了。什麽是漏尽智力呢?善男子,凡夫於世间的一切做作,皆出於私欲与自我的满足。虽然在自我私欲满足之余,有时能利及他人,但是,这些利行,毕竟是自我私欲满足的副产品而已。一切对人或物的爱着行为,就算这些行为包含了极大的自我牺牲,表面上很伟大无私,其实,背後都隐隐存在着自我私欲的满足。为自己爱着的人或事物作牺牲的众生,能从这些牺牲中,得到私下的极大满足,否则,他便不会作如是的牺牲了。因此,凡夫在世间所作的所谓善业,在睿智的分析下,实或多或少出自私心,难得全然无垢,因此,皆是有漏的善业。虽然这些私心,有高下显隐之别,有些能为自己和他人觉察到,而有些却是自己和他人也全然不觉的。若是自我的满足,损及他人,那麽,便是全然不净、能起苦报的恶业了。善男子,只有佛陀能真正地无所为而为,把最隐晦的私心私欲也彻底清除。一切做作,皆是至善、清净无污、全然无漏。就是这缘故,如来止息了最细微的烦恼,处於清净无污、全然无漏之境,得到真正的解脱。从无漏之中所得的一切清净解脱、智慧与大能,就是知漏尽智力了。(三)四无所畏善男子,如来对一切众生,皆视作平等,无分贤愚高下,不起差别地对待,恒以教化度脱为己任,绝不避艰辛,却以救世为乐。在救世的事业里,他於—切困难险阻,全无惧意。於开演解脱法时,没有任何外道邪说,能把他难倒。因此,他在应化弘法时,便时刻信心十足,无所畏惧了。他在四方面,有完全的自信。这就是所谓四无所畏了。善男子,四无所畏,就是(一)—切智无所畏、(二)漏尽无所畏、(三)说障道无所畏、(四)说尽苦道无所畏。什麽是—切智无所畏呢?善男子,如来对一切的事物,不论是世间的生灭法,或者出世间的解脱法,都清楚明白,知道怎样才能驾御统制生灭法,也知道怎样才能常住於出世间的解脱法中。这些甚深微妙的法,如来皆能方便演说,令众生知晓,不因其义深奥而惮烦畏惧,不愿开演。这种自信,就是一切智无所畏了。什麽是漏尽无所畏呢?善男子,漏尽就是污染和烦恼全皆止息、永不复生的意思。如来於过往无数劫的修行里,把一切束缚他的烦恼私欲,一一灭除,令不复存。因此,他应世的时候,在行住坐卧、一切做作之中,皆是清净无污,不起业种。他的举手投足,皆是尽善尽美,堪作一切天人的典范,绝没有可给人非议之处。就是在有漏的世界里,也处处显现他无漏的存在,绝不害怕在恶世之中,会复起有漏之种,因而畏惧应世度众,只欲长住於涅盘无生灭之中。这种自信,就是漏尽无所畏了。什麽是说障道无所畏呢?善男子,如来是一切天人的导师,能点化—一切愚痴的众生,使走向解脱之道。不论他们的道行深浅、已修未修、已证未证,如来皆能适当有效地指出当时障碍他们获得解脱的因由、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能迅速除去障碍,疾成无上道。他能正确地指出众生生活及修行方法的利弊得失,不怕质询问难,更不怕人非议取笑,却只会不畏辛劳,诲人不倦。这种自信,就是说障道无所畏了。什麽是说尽苦道无所畏呢?善男子,世间凡夫、生活颠倒,乐时不知什麽导致乐的生起,苦时也不知什麽导致苦的生起。因此,他们镇日患得患失,深觉—切难於捉摸、难於控制。因此,他们感到胆怯无助,欲求离苦之道,不愿再受无常的苦乐烦恼,却要住在自主与解脱之中。如来怜悯众生,因而善为开演解脱之法,使他们能成自己命运的舵手,不再如浮萍一样,只能随波逐流,不能自主自己的际遇。如来说尽苦之道,能适合各众生的根器,不怕外道譭谤攻击,也不畏众生愚痴难度,却随缘点化,乐把解脱法门,因材施教。这种自信,就是说尽苦道无所畏了。(四)十八不共法善男子,如来复有十八种稀有殊胜的能力,不与凡夫共有。修行未圆满的菩萨、或许有少分,但於圆满处,决不能与如来比拟。这就是十八不共法了。什麽是十八不共法呢?善男子,第一不共法是身无失。如来出现於世,是为了救度众生。但是,由於众生的处境不同,若以同一的身份接触他们,恐怕并非所有众生都能乐於接受。若是因个别背景的关系而没法接受如来以某种身所说的法,那就真是可惜了。以此之故,如来除了自身身业清净外,更要现种种不同的身,或男身、女身、王者身、将帅身、外道身……,一一合乎个别众生的喜爱,始为说合乎他们根器的法,令得解脱之道。如来身业清净,复能现如是无量多身,无有过失,便是身无失了。善男子,第二不共法是口无失。如来口业清净,说法时能一一适应众生的智力根器。虽说—偈,但有无穷智慧哲理,智者有智者的觉悟,愚者也有愚者的觉悟。不论理解程度的深浅,众生皆有所得着。因此,如来说法,永不空过。聆听教诲者,皆种下解脱之因,必有成道之日。如来口业清净,复能如是说法无失无误,便是口无失了。善男子,第三不共法,是意无失。如来善观一切宇宙众生之因缘根器、志向秉性,更能契机度化。举心动念,皆恰当无误,无偏无倚,清净无污。如来能如是思惟作意,不起有漏之种,便是意无失了。善男子,第四不共法是无不定心。凡夫心力散漫,难起心识的神力。但是如来久经严格极致的心智锻炼,现在已能随意使用心识的一切不可思议功能了。因此,在一切的时空里,无论他以何种形态出现,他仍能保持心力的极度集中,能随时成就一切凡夫叹为稀有的神迹。如来能如是恒处於极深定中,便是无不定心了。善男子,第五不共法是无异想心。众生愚痴无智,在法界之内,恒起你我种种差别,不解法性平等之义,因此,常作系缚自身之业,执着虚妄,恒处烦恼之中。如来亲证万法同体之真义,於一切众生、一切法,不起差异之想,恒视作平等,故不起虚妄执着,没有烦恼。如来於一切能如是不起差异之想,便是无异想心了。善男子,第六不共法,是无不知已舍。如来神力,已至极高无上,於救世度众的事业,能根据众生的根器、因缘、业力知哪些事可为、哪些事不可为,何事应舍、何事不应舍,对一切法都能完全明白掌握,没有遗漏。他於一切法未能掌握前不会放弃,掌握後又不会执着不舍。如来能如是先知一切法,始舍一切法,便是无不知已舍了。善男子,第七不共法是欲无减。如来发心修道之时,有度己度人、自觉觉他的宏愿。此宏愿在如来成道、住於涅盘解脱之时仍然没有丝毫的减弱。他这种高贵的救世欲望,在成佛之时,有增无减。如来能如是持续救世之欲,不因自我解脱而舍弃众生,便是欲无减了。善男子,第八不共法是念无减。如来於—切法,不论高下难易、过去现在未来,皆能使常住於心,永不忘失;於—切活动,又能时刻清楚明白,保持了了分明,绝不散乱。如来能如是忆念—切法,永不忘失;於—切活动,又能时刻了了分明,便是念无减了。善男子,第九不共法是精进无减。如来成佛後,虽得自我解脱,对众生的慈悲,更有增无减,不忘救护。因此,救世的工作,比从前更加精进。如来能如是不断勤奋度世,便是精进无减了。善男子,第十不共法是慧无减。如来历世修行所得的智慧,常存不灭,能用以勘破痴迷,见万法之实相;更能凭慧力以心转万物,善用无量神变之力。如来能如是使慧力有增无已,便是慧无减了。善男子,第十一不共法是解脱无减。如来自成道以来,所得的解脱自在,是永久常住,永无变易,绝不稍为减少的。因此,不论他处於什麽时空,以什麽形态出现,他总是住於最高的解脱之中。如来能如是恒久住於解脱,便是解脱无减了。善男子,第十二不共法是解脱之见无减。如来对於一切导致解脱之法,悉皆通达,更知哪些众生堪度,哪些众生尚未可度。到要度脱众生的时候,又知道用哪些方法,能得最佳的成果。如来善知解脱之法,善用解脱之法,善度能得解脱的众生,如是力量不减,便是解脱知见无减了。善男子,第十三不共法是身随智慧行。如来的一切行止,皆是睿智,从真实智慧而生,能作众生的典范,开示去恶行善、除束缚、增解脱的正确生活之道。他的行为就是智慧本身。如来能如是使行为与智慧合一,便是身随智慧行了。善男子,第十四不共法是口随智慧行。如来的一切话语,皆是睿智,从真实智慧而生,远离颠倒虚妄。所说一切,皆能发人深省,令听者乐闻,得解脱之道。他的话语,就是智慧本身。如来能如是使话语与智慧合一,便是口随智慧行了。善男子,第十五不共法是意随智慧行。如来的一切心意活动,皆是睿智,从真实智慧而生,永无错谬,不起有漏之种,恒常清净无垢。他的心意活动就是智慧本身。如来能如是使心意活动与智慧合—,便是意随智慧行了。善男子,第十六不共法是知过去事无碍。善男子,第十七不共法是知现在事无碍。善男子,第十八不共法是知未来事无碍。为什麽过去、现在、未来的事,如来也能知悉无碍、了若指掌呢?善男子,不受世间生灭法所束缚的如来,是不受世间时空所限制的。过去、现在、未来,皆从世间的生灭变异而生。住於无生灭法身里的如来,不但与一切心物混成一体,更超越—了生灭法所独有的时空观念,把时间也融合为一了。就是这缘故,如来能出现於不同的时空里,於过去、现在、未来的事,——知悉。善男子,如来十八不共法,不可思议,难测难量。只有进入了圣地的菩萨,才能明白它的真义。但是,如来却恒以此十八不共法,为众生谋福,伺机点化众生,令得智慧、大能与解脱。(五)佛陀的三身善男子,佛陀能住於三身之中,以此三身处於不同之境界,起不同的妙用。是哪三身呢?善男子,就是法身、报身和化身了。法身是什麽呢?善男子,佛陀住於大涅盘时,与万法合—,与真如同体,契入—切:宇宙原理之内,与—切生灭的力量并行。这时,他本身就是万法、真如、本体,一切宇宙的原理、一切生灭的力量。他以—身能处於万法之中,因此,这圆融并包之身,就叫做法身了。善男子,一切恒河沙数佛陀,皆以此同—法身,为最後的归依处。报身是什麽呢?善男子,不同的佛陀,成道的时间不同,修行度世的经历有异,与众生的因缘亦复有极大之差别。因此,在法身之外,於生灭法中,他们便凭过往的经历与志趣,现一独特之身,与他佛有别,能供自己受用,也能给众生识别於相对世间之中。佛陀能以此身,承受从前一切的阅历与功德,与过去世相续无间,仍成—独特的个体,游戏神通於宇内,而无湮灭消散之虞。善男子,这个与过往—脉相通、承继从前生命遗产总报之身,就是报身了。虽同是觉者,亦存差异於其中。化身是什麽呢?善男子,佛陀不受生死轮转所缚。—切做作,不起有漏桎梏的业力。因此,能现身於一切处自由做作,作後亦复自由来去。他能以神力,化种种身现於—处或多处;又能以此种种身,从—处或多处灭。他能现佛、菩萨身,亦能现天、人、阿修罗,以至地狱、饿鬼、畜生之身。他能现有情众生之身,也能现无情众生之身,以至木石铜铁。佛陀现如是无量繁多之身,只是为了点化救度众生,使他们能够以境调心、渐登解脱之阶梯。善男子,这些权宜变化之身,就是化身了。(六)佛陀的三不能善男子,诸佛世尊虽成正觉,得—切种智,自在解脱,能作无量不可思议神变,但仍有三事不能随意成就。是哪三件事呢?善男子,就是不能灭定业、不能化导无缘和不能尽度众生界了。什麽是不能灭定业呢?善男子,菩萨虽成正觉,证得佛位,但若成道前有定业未结果报,则仍须亲身领受,始能对一切无所亏欠,住於彻底的清净解脱之中。自身定业也不能即灭,令不能生报,那麽,就更不能为众生灭除个别定业之果了。此是佛陀之一不能。什麽是不能化导无缘呢?善男子,众生若种性愚痴下劣,颠倒执迷过甚,或时机根器尚未成熟,难以接受佛陀的教化,那麽,佛陀纵是慈悲,亦无法强度无缘,逼使他们接受佛力的救度。只有待因缘成熟时,始能再行点化了。此是佛陀之二不能。什麽是不能尽度众生界呢?善男子,佛陀度众,虽是永无休止,能度众无量,但亦难—身亲度—切众生。因佛陀与众生皆是无量,只能各度与其有缘之众。若是因缘际会不合,便终难得灭度了。此是佛陀之三不能。善男子,由是观之,定业不可逃避,虽得正觉,亦复如是;一切随缘,虽大能如佛陀,亦不能度无缘之众;诸佛平等,各度有缘,并无高下之别,众生毋生尊卑之意。第十三章& 涅盘解脱的状态(一)自由自主、随心所欲的大涅盘善男子,证得大涅盘的圣者,已经远离一切系缚、—切执着,妙存於不生、不灭、不老、不死、不破、不坏之中了。这是什麽意思呢?善男子,生、老、病、死、破、坏皆是世间有漏、污染、相对、不平等、迁流不居、不真实的法。圣者已超越这些名相所附带的桎梏,因此,这些名相,再不能加诸他的身上了。大涅盘的境界,是没有任何世间所见的污染不净。因此,若用任何世间语去描述它,便会把它的超越性破坏,使它堕入尘网的知见里,不能反映它的真实。虽然,要了解大涅盘的实相,是要亲身体验才行,不能解说,但是,凭以下的描述,可略勾起它的轮廓,使对大涅盘的状况充满好奇、不略知—二:就不肯修行的众生,得到某一程度的满足,以免因圣境的不可解说,而成碍道的绊脚石。善男子,证得大涅盘的圣者,是清净无垢、安静和悦的,能与万物并行无悖,安然稳住於一切时空之中,再没有任何的怖畏与忧愁。他并不如学识肤浅的人所说,好比灯熄灭了一样,熄灭了便永久不再存在。刚好相反,他比从前,更具可资运用的生命力,虽然他现在的生存形态,与世间六道众生完全不同。现在,他已经不受任何污染,不受任何约束禁制,他已超越了任何生命体形相心识上的系缚,能起无量无边的神变,游戏神通於宇宙之中。住於大涅盘的圣者,体相与功能、智慧与解脱,皆甚深微妙,凡愚难知难量。他於一切处、—切时、一切神变、一切应化之中,皆心静无波,寂静自得,深住一切平等三昧,无分你我,与万法融成一体。就是身於六道,仍然不减涅盘之解脱。他已渡过了烦恼苦海,灭尽了一切爱欲纠缠,远离厂—切贪瞋痴的系缚,因此,能舍一切世间凡愚所不能舍,对世间的—切,确实能视如空虚幻化,绝不起执着。他已经祛除了一切骄慢与愚痴,於—切时,皆生活在至高的真知净智之中,举手投足,也与宇宙的解脱原理契合。他是—切的究竟,在法界之中,再没有比他更高的生命了。他是唯一能超越淩驾一切其他法者。善男子,这样的—位圣者,已开拓了完全的佛性,得到了究竟的心性发展,是唯—常住不变之法。他善解生死烦恼的因由,善说微妙解脱之方,使六道凡愚,能离苦得乐。就是这缘故,他堪作一切众生的导师和救护。善男子,住於大涅盘的圣者,能示现种种身,於十方世界之中,以种种神通方便,为众生随机说法,无分贵贱上下、钝根利根、持戒毁戒。善男子,於—切法中,唯涅盘之功德,无量无边,永无变易。(二)涅盘四德——常、乐、我、净善男子,无常、苦、空、无我、不净的道理,是为了引导众生远离愚痴颠倒的思想和行为而说的,目的是除去他们对世间烦恼的执着。但是,钝根的众生,不以无常、苦、空、无我、不净的原理作为去除烦恼、放下愁哀的工具,却执着它们的本身,陷落一切皆虚无、无希望和无意义的邪见。他们不能从这些原理之中,悟出创造与解脱之道。他们不知道:无常的原理,使一切现象皆能有所更变改进,使自己能从一切解放出来。他们不知道:知苦是开拓佛性、踏上灭苦解脱的第—步。他们不知道:空的原理,使万物的建立与转化变得可能,使新的世界能够出现。他们不知道:无我的原理,使生命力能得到不断的新生,可从你我执着的烦恼中解放出来。他们不知道:不净的原理,能揭示他们生活的污染,令他们明白净化身心的重要性。善男子,他们看不到无常、苦,空,无我、不净的建设性,看不到它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创造力,对它们的真义,简直一无所知。因此,他们对一切都不感到兴趣,虽不作恶,也不行善,滞留於毫无进取、被动无助的境地里,不但不能利他,更不能利己,这样便令烦恼断绝无期了。善男子,若有众生把无常、苦、空、无我、不净的原理,视作消极怠惰、放任不求上进的藉口,那麽,他们只是邪魔的门徒,绝不是趣向解脱的佛弟子。为什麽有些众生会堕下这样的邪见呢?善男子,这样是因为他们领悟力和洞悉力下劣,意志消沉,慧根未种的缘故。因此,他们只知世间法表面的无常、苦、空、无我、不净,却不知道在他们背後,有出世事的常、乐、我、净。以此之故,他们与世间一切,都感到无可奈何,不但不能从佛法里得到解脱,反而因自己错误的见解,放弃了作功德、得解脱的机会,更以自己颠倒的行为,令其他众生,误解佛法的真义,成为佛门的异端邪种、千古罪人。那麽,什麽是常,乐、我、净呢?善男子,无常的,是世间诸法的生住异灭,众生的生死轮转不息。常的,却是众生本来具有的佛性,清净常住、不起变易的真如本体。世间法的无常,令众生不须永恒地处於任何—境,却能凭自己的意志,勤奋修行、达到自己所期望的境界,直到解脱的颠峰,住於法性真如、涅盘之内,解脱无减,永不变易。善男子,苦的,是一切导致苦恼的见解和业、一切与修行解脱相悖的论说和行为。乐的,就是放下这些妄执,净化身心,证入涅盘解脱的状态。在世间里,除了世间法的真苦假乐之外,并存出世间的涅盘解脱,从放下妄执而生,使众生在生死无常之中,能得真乐。善男子,空的,是一切不能独存,必要赖因缘和合才生的法。在这些因缘生法中,是没有一个永恒不变、能作主宰的「我」。因此,空与无我,是一切世间法的特性。但是,证入大涅盘的圣者,超越了因缘果报的制约,能任意造物,造因造缘,恒处於主动的现行中。他与凡夫相比,便拥有极高的自制与主宰环境的力量。不比众生,心b随物转,没有自主。这时候,他已住在超越生灭与缘生的自性之中。以此缘故,解脱者能经验到一个超越了世间相对我的真我,亦即是佛心的觉性。善男子,不净的,是世间生灭之法,导致苦恼之法。净的,是宇宙解脱的原理,是涅盘中出现的—切法。善男子,常、乐、我、净,是真、是实、是常、是主,永不变易,也就是诸佛如来住於涅盘的四种德性。—切行者,须知无常、苦、空、无我、不净以断愚痴执着,也要知常、乐、我、净以作精进修行的目标。(三)涅盘不可说善男子,说涅盘是常、乐、我、净,是为除凡夫於无常、苦、空、无我、不净所起的恐怖,对治施设。若执涅盘实有法如世间义常、乐、我、净者,则损是涅盘法,堕外道邪见,实未解涅盘真义。是故行者不应於涅盘执常、乐、我、净如世间语者,应知涅盘乃心行处灭、言语道断、不可言说、不可思议解脱境界,为世间相对桎梏的言语概念所不能诠释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陈晓旭中阴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