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荫棠是中国历代书法家简介吗?简介

  文治阁屹立在历史文化名城县城中心,高峻壮丽,庄重典雅,是浚县的标志。2000年,被省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治阁原名,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三十年(1615年)移钟于阁上,又称钟鼓楼,称呼延续至今。清嘉庆《浚县志》载:“万历乙卯(1615年)后,始移钟于中心阁。”据此可知,中心阁距今至少有400余年历史。清顺治六年(1649年)毁于火。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知县梁通洛重修,改名“文治阁”,意为“以文为治”。清代书法家(字子白)作《重修文治阁记》。
  文治阁高峻壮丽,庄重典雅,为古老文明的标志。文治阁通高约20米,上下分楼、台两部分。四面券洞,相对通行。券门外嵌镶青石横额,东曰“丹流东壁”,西曰“壁泻西山”,清代书法家赵素庐书。南曰“清环黎水”、北曰“黛护?岚”,清代浚县书法家张子白书。匾额题字稳重隽逸,笔势苍老遒劲。东北角有砖梯可以攀登。平台上建两层高楼,双重檐,攒尖顶,挑角,花脊,琉璃瓦剪边。平台边建有方孔女墙,高1米。阁高10米,上层四面开窗,窗口上分别悬“视承顾问”、“面奉特知”、三待经筵”、“五知贡举”横匾。阁内供福、禄、寿神像。平台上建筑为重檐四角攒尖顶。挑角花脊,琉璃瓦剪边,顶镶宝瓶。平台上有水泥栏杆,凭栏四望,市镇景象,指顾尽毕。
  沧桑文治阁 文治阁是目前保存完好的古楼阁之一。它虽然历经400多年的风雨,今天依然高峻雄伟、精美壮丽地矗立在老城区东西、南北大街的交叉中心,和四周林立的现代高楼形成古与今相映相融、和谐共生的画面。文治阁已成为浚县古老文明的象征。
  相传州县建造钟鼓楼始于北魏时期,当时李崇任衮州刺史,为防劫盗,他召令村村建一鼓楼,相邻村庄以击鼓为约共同缉盗。后世延效,州县多置鼓楼。鼓楼在古代主要是用于城防和防盗的传号。浚县城在明初从移建此处时,也在县城中心建一鼓楼,初名为中心阁。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为更好传播讯号,从青云楼移钟于阁上,又称钟鼓楼。原阁于清顺治六年(1649年)毁于火,后再修再圮。康熙年间,山西介山梁通洛来浚任县令。当时中心阁废而将倾,梁公“每经其下,目击心恻,恐一旦倾覆,害有难测者”。周顾而叹说:“修坠,司牧责也。吾何忍坐视,听远近之居民,往来之行人,席危蹈险而莫恤也?”遂捐清奉、募乡资,钱备而不经胥吏之手,托柴象升、王又华、王云龙等邑绅操持。康熙四十八年七月开工,明年五月工竣。新阁较旧阁广高倍之,规模益宏远。它通高约20米,上下分楼、台两部分。台为正方形,四面券洞,相对通行。台东北角筑有石阶可供登楼。平台上四周有方孔女墙,正中建楼,高10米,分两层,下层四面有门,门外为回廊;上层四面开窗,两层自内木楼梯可上下。阁为重檐四角攒尖顶,挑角花脊,琉璃瓦剪边,顶镶宝瓶。其雄伟壮丽正如梁公所言:“层梁亘霄,飞甍翥翼”,“岩岩榱桷,耽耽栋柱,不偏不倚,翼然”。
  梁公理政类如宋代滕子京,他知浚六载,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其好文也似滕子京,中心阁一新,他迎合康熙崇尚文治、四海致治、备美的时政,取“以文为治”之意,将中心阁改名文治阁。一个为武所用的钟鼓楼从此变成了充满斯文的文化楼。在百姓们奔走相告,争相观瞻的同时,梁公邀来了众多名人雅士,登楼望景,吟咏题字。在这些文人里有两个人物名冠当时,一个是张皙,另一个是,这二人都是明末清初四大儒之一的傅山傅青主的高徒。张皙,字子白,号石松,清初浚县人,岁贡生。曾任职微的教谕、县令,后弃官归里,潜心医学、书法。其书法与箕山画并重,称绝一时,其墨迹世称珍品,有“无张不称财”之说,民间传有其“一字千金”、“飞笔点太原”的故事。赵质,号素庐,清初滑县人。他的父亲赵人鉴、弟弟赵?皆为清初进士,他是雍正癸卯科举人。素庐善书法,并得傅青主秘授草诀,大草尤其所长,当时人得其尺幅,视如拱壁。遥想当年登楼之盛况,绝不逊于滕子京与骚客岳阳楼上观洞庭,也不亚于阎都督与宾客滕王阁上品盛宴。众人茶饮之间,凭栏四望,大?矗东南,浮丘卧于坤,黄河故道铺于东,卫水长流如练飘向北。云溪桥头,贾航云集,运舰连樯,船工呕哑之声可闻;文治阁下,牌坊栉比,店铺林立,百姓行憩买卖之举尽观。登楼之乐,于此为最。于是乎一篇篇佳文华章掷笔而成,一幅幅妙字翰墨挥毫而就。只可惜这些作品只有七件流传至今,那就是嵌阁二楼壁间的梁通洛的《文治阁记》、赵质的《文治阁记》、张皙的《重修文治阁记》三块碑刻,嵌于东西券洞门上赵质书写的“丹流东壁”、“碧泻西山”匾额,嵌于南北券洞门上张皙书写的“清环黎水”、“黛护?岚”匾额。
  巍巍文治阁见证了数百年来浚县的兴衰荣辱的历史。它曾作为浚县的,彰显浚县文人的荣耀。它的二楼四面窗户上方原来各悬一木匾,上面分别写着“视承顾问”、“面奉特知”、“三待经筵”、“五知贡举”,这些内容记载了历史上浚县入仕做官者得到的特殊恩宠和取得的无尚荣耀。新中国成立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文革时期除外),这里一直是浚县历年张贴高考录取榜的地方,一个个被大学录取的学子从这里走到祖国南北,走到世界各地,创造着浚县今天的辉煌。它也曾目睹了浚县经受的战乱和劫难。,日本侵略者攻陷县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文治阁无奈地眼看着4500多同胞被无辜杀死,1000多间民房和店铺被大火烧为灰烬。它用千疮百孔的身躯记下了浚县这页苦难的历史。它还和浚县人一起经历了动乱的岁月。文革时期,文治阁不仅被改名为向阳楼,它还被改建的面目全非,平台上的方孔女墙被换成水泥栏杆,一楼四门上方挂的“文治阁”匾和二楼四面窗口上方挂的“视承顾问”等匾额不知去向,四面券洞门上方的“清环黎水”等匾额全被覆盖,取而代之的是水泥制作的革命标语,四面墙壁全是标语和大字报,一个斯文的文化楼被革命的文化凌辱着,糟蹋着。
  1997年4月,浚县人民政府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文治阁进行了整体修复。水泥栏杆换回了方孔女墙,被尘封数十年的书法珍品“清环黎水”等四幅匾额得以重见天日,令人遗憾的是一楼四门上方的“文治阁”匾和二楼窗户上方的“视承顾问”等匾再也不可归位了。浚县当代书法家卢荫棠题写的黑底金字“文治阁”匾额为它增添了新的光彩。文治阁又焕发了新的青春。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文治阁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治阁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
为本词条添加和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您也可以使用以下网站账号登录: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3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51:25
贡献光荣榜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
扫描二维码用手机浏览词条
保存二维码可印刷到宣传品其他肺动脉狭窄治疗方法文章
肺动脉狭窄
副主任医师著名书法家萧劳
著名书法家萧劳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浚县》第二卷
- 翰墨溢香
著名书法家萧劳
著名书法家萧劳&
作者:马金章   加入时间: 23:00:39  点击:289
&&& 萧劳(),男,原名廪原,字钟美、重梅,号萧斋、善忘翁。日生于浚县城关镇文庙街御史巷,祖籍广东嘉应州梅县,萧劳先生是著名的、古典诗词家。
&&& 萧劳先生自幼受祖父恺翁和父亲亮飞公熏陶,酷爱诗、词、曲创作。青年时代,受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影响,向往民主与科学。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他以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思想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他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先生曾与许德珩、邓中夏等人一起,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并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的壮举,以抗议腐败政府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 1952年,先生与张伯驹、郑涌先等人发起成立北京中国研究社,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书法作品展,影响很大。1979年任区政协常委,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及团结书画社副社长。1986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和国务院参事。
&&& 萧劳先生出身于二十四代诗书世家,一生酷爱书法艺术和古典诗词曲创作。他的书法初学石鼓文、颜体碑帖,后精研唐代褚遂良《》和李北海《》。他通过反复临摹,融褚书之刚劲及李书之秀拔为一炉,逐渐形成自家风格。中年,寻诸名书,涉猎汉魏,出入唐晋,博采众长,专善行草,其书法艺术婉约秀峻,飘逸出尘。先生在八十岁后,仍致力榜书,于褚书瘦硬清峻中揉颜书的沉雄浑厚,使之骨肉兼备,典雅大方。萧劳先生以书法名于世,曾任名誉理事。
&&& 萧劳对第二故乡浚县感情深厚。晚年住在京城,来客均需预约,但浚县人每每破例,促膝长谈,亲密无间。他曾先后为《》、《》、《》题写书名,为浚县档案馆题写馆名,为名震一方的秦李庄周氏口腔咽喉科题写&心吾祠&,为乡兄李星章、卢荫棠题写&黎阳春永&、&蠛蠓世家&匾额。八十九岁高龄时,作《》诗(诗载1995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表明他对家乡山水梦绕魂牵的情结。
上一条:下一条:??????????
著名书法家萧劳
鹤壁市《淇河文化研究》网 主办&&&&&&&&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 不得复制、翻印、镜像!&&&&&&& 策划设计:老农&
&站长: 姚慧明&&电话
主持人:马珂& 电话&
技术支持:&&[转载]〖鹤壁市[浚县]〗浚县古城墙及文治阁、大运河之卫河永济渠浚县段、云溪桥、浚
接上文,下浮丘山,由南至北,继续浚县之行。
文治阁屹立在历史文化名城浚县县城中心,是浚县的标志,亦是今年新公布的国七。文治阁原名中心阁,始建年代失考。明万历三十年(1615)移钟于阁上,又称钟鼓楼,称呼延续至今。清嘉庆《浚县志》载:“万历乙卯(1615)后,始移钟于中心阁。”据此可知,中心阁距今至少有400余年历史。清顺治六年(1649)毁于火。康熙四十八年(1709),知县梁通洛重修,改名“文治阁”,意为“以文为治”。清代书法家张皙(字子白)作《重修文治阁记》。
文治阁通高约20米,上下分楼、台两部分。四面券洞,相对通行。券门外嵌镶青石横额,东曰“丹流东壁”,西曰“壁泻西山”,清代书法家赵素庐书。南曰“清环黎水”、北曰“黛护伾岚”,清代浚县书法家张子白书。东北角有砖砌阶梯可以攀登。平台上建两层高楼,双重檐,攒尖顶,挑角,花脊,琉璃瓦剪边。平台边建有方孔女墙,高1米。阁高10米,上层四面开窗,窗口上分别悬“视承顾问”、“面奉特知”、三待经筵”、“五知贡举”横匾。阁内供福、禄、寿神像。平台上建筑为重檐四角攒尖顶。挑角花脊,琉璃瓦剪边,顶镶宝瓶。
看照片才发现阁下已经立了国保碑,当时绕了一圈居然没发现。
“文治阁”匾额乃是浚县当代书法家卢荫棠所题写。
允淑门西侧的空地,明显是配合申遗而新辟不久。
中国大运河标志碑。
明年大运河申遗,让我们拭目以待。8个省市35个城市的共132个遗产点和43段河道被列入了《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其中132个遗产点包括65项符合世界遗产标准、能够代表运河突出价值的立即列入项目和67项后续列入项目;43段河道包括31项立即列入河道和12项后续列入河道。所谓立即列入项目是指其文物价值和保护管理状况均符合申遗条件,是大运河首批申遗的基础名单;而后续列入项目是指文物价值足够,但保护与管理还存在一定差距的项目。
河南省境内分布的大运河遗产主要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北段和永济渠南段,涉及洛阳、郑州、开封、商丘、焦作、新乡、鹤壁、安阳等8个省辖市。其中6项“立即列入项目”包括:河南卫河(永济渠)段主线、通济渠荥阳故城段、商丘码头汴河遗址段、含嘉仓遗址、隋唐漕仓遗址、夏邑县汴河济阳镇段。11项“后续列入项目”包括:辉县市百泉河、洛阳市通济渠隋唐洛阳城段、巩义市通济渠洛口段、开封市汴河北宋城段、浚县云溪桥、新乡县合河石桥、浚县大运河枋城堰遗址、辉县市百泉湖和卫源庙、荥阳鸿沟遗址、开封市北宋城遗址和巩义市洛口仓遗址。(大运河真是奇葩世遗,包罗万象啊~)
国七“大运河”的碑,立的真快。卫河永济渠浚县段。卫河始于东汉末年开凿的白沟,隋代属永济渠,北宋时更名为御河,明初改称卫河并沿用至今。
云溪桥。怎么说呢,托了申遗的福,运河沿线n座原先只有省保资格的明清桥梁反而最早成为世界遗产了。人家四大名桥连世遗预备的资格都没有,名气不小的闽浙木拱廊桥虽然是预备,但估计也遥遥无期了。
云溪桥又名廉川桥,是卫河上仅存的两座古桥梁之一(另一座是新乡的合河桥)。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初建木桥,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坍塌,船渡11年。嘉靖四十四年(1565)浚县知县魏廉川重修。20世纪50年代进行修整,改为公路桥梁,拆除了残缺的石栏杆。
云溪桥为五孔连拱式石桥,桥长60米,宽10米,桥体用青石砌成,桥下五个半圆形拱券立于桥墩之上,桥墩两端砌作分水尖,在桥两端的四角墩面上各置一卧姿的石雕水兽。
运河与城墙。
这地面铺装不会就是这样了吧?其实也很有特色,让我想起了西安大明宫含元殿前的土黄色砂粒广场。
孤单的一棵树。
浚县古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今仅存西门北沿卫河一段,南北长700米,高12米,宽7米。城墙上有垛,有两小门,一日“观澜门”,一日“允淑门”(也叫水驿门)。
附近武校的孩子在训练棍法。
“允淑门,皇明崇祯十四年岁次辛巳孟冬吉旦”。
大运河标志桩都立上了。
拆迁出的空地之后是浚县北街土圆粮仓,县保。据《浚县粮食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初期,浚县开始建造新中国的第一批国建粮仓,北街土圆粮仓应运而生。1952年,浚县县城北街直属库(今城镇粮油分公司院内),搭建了14座土圆粮仓,容量280万公斤,用于临时储粮。如今14座土圆粮仓现在只剩下4座,东西排列,其中一座土圆粮仓的顶部已被拆除。说道粮仓,浚县最具价值的要数隋唐黎阳仓,去年才重见天日,如今列入大运河申遗了,迟早也是国保。
过允淑门,东行不远就是浚县文庙。明洪武六年(1373)建于县衙东,明清各有扩建。
文庙嘛,全国各地大同小异,我就不粘贴介绍了。
应该也是整修不久,崭新规整,游客没有。
毛时代的历史建筑。
城墙下的胡同。
出允淑门。
沿城墙和运河向北。
回看云溪桥。
对岸(也可以看作河心岛)搞个公园什么的就好了。
衔接的太突兀。左侧是用征集的砖块重修的吧?
用这种外观与材质相差很大的材料整修文物本身就是破坏文物啊。
柔和上升的线脚。
远处是浮丘山。
两座城门都无法攀登。
古城墙修复工程,三个月前刚开工。
向南看去。城墙只剩薄片一层,靠扶壁墙支撑。
打夯进行中。
短短数百米,城墙的材质组合效果已经变化了多次。
这里是现存城墙的北端,不知是断面还是西北拐角。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上世纪八十年代著名书法家萧劳为《戏剧电影报》题写刊名原手稿(包真)
售&&&&&&价:880.00元
品&&&&&&相:
运&&&&&&费:北京市朝阳区
挂号印刷品:5.00元
上书时间:
购买数量:
(库存1件)
商品分类:
关 键 字:
详细描述:
开本:16开页数:4邮资5元。出版《戏剧电影报》用稿,著名作家曹禺等都为该刊题写过刊名,,现有原出版刊名两份,另一份没有落款,请大家鉴赏。萧劳(),男,原名廪原,字钟美、重梅,号萧斋、善忘翁。祖居广东嘉应州梅县,萧劳先生是著名的书法家、古典诗词家。日生于浚县城关镇文庙街御史巷。&萧劳先生自幼受祖父恺翁和父亲亮飞公熏陶,酷爱诗、词、曲创作。青年时代,受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影响,向往民主与科学。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给他以追求光明、追求进步的思想启迪。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他毅然投身于这一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先生曾与许德珩、邓中夏等人一起,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走在游行队伍的前列,并参加了火烧“赵家楼”的壮举,以抗议腐败政府签署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1920年萧劳大学毕业后,先后任江苏督军署秘书,苏、皖、赣巡阅使署一等秘书。1925年,调任江苏镇江烟酒税务局局长。1926年起,先后任河北省政府民政厅秘书长、遵化县县长等职。&1929年,萧劳出任河北省昌黎县县长。上任不久就查处了个别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的罪行。他还力主禁绝贩毒吸毒,顶住压力,对九家暗中贩毒的日本洋行予以查封,下令将串乡贩毒的日本浪人逮捕法办,并通过天津《益世报》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公开揭露日商的贩毒行径,维护了民族尊严,深得公众赞誉和社会支持。&萧劳先生在浊世之中始终洁身自好,并以除黎庶疾苦为己任。他任河南省政府主任秘书不久,抗战爆发,省政府通令豫北地区各县坚壁清野,焚毁仓库存粮。他却竭力主张:正值荒年歉收,理应放粮于民。几经书谏,得以实施。1938年到重庆任涪陵禁烟督察所所长,发现该所名为禁烟,实为收烟税,而且自身清廉而为贪官所不容,最终被迫退职赋闲,惟诗词书法日耕不辍。1952年,先生与张伯驹、郑涌先等人发起成立北京中国书法研究社,曾在国内外多次举办书法作品展,影响很大。1979年任区政协常委,同年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民革中央团结委员及团结书画社副社长。1986年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和国务院参事。&萧劳先生出身于二十四代诗书世家,一生酷爱书法艺术和古典诗词曲创作。他的书法初学石鼓文、颜体碑帖,后精研唐代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和李北海《云麾将军李思训碑》。他通过反复临摹,融褚书之刚劲及李书之秀拔为一炉,逐渐形成自家风格。中年,寻诸名书,涉猎汉魏,出入唐晋,博采众长,专善行草,其书法艺术婉约秀峻,飘逸出尘。先生在八十岁后,仍致力榜书,于褚书瘦硬清峻中揉颜书的沉雄浑厚,使之骨肉兼备,典雅大方。萧劳先生以书法名于世,曾任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但他古典诗词曲创作方面的成就更高于书法。由于内涵丰富、意境深邃、清丽生动、感情浓厚而极具艺术感染力。印行的《北征草》、《震余集》、《弃余集》、《萧劳诗词曲选》以独特的风格、精深的艺术造诣而倍受诗词界的推崇和广大诗词爱好者的喜爱。&萧劳先生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刻苦勤奋。他以毕生的艺术实践,为书法艺术的创新和发展,为传统诗词曲艺术的发扬光大,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他还不遗余力地提掖后进,扶持新人。经他悉心引导走上古典文学和书法艺术创作道路的一批青年,已取得了相当的艺术成就。他以文学和书法艺术为媒介,为增进海内外文化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萧劳先生一生经历了新旧社会的更迭等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变革。从当年投身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追求民主、科学到试图以个人微薄的力量改造社会而终于幻想破灭,退回书斋寻求心灵的净土,他曾经陷入过彷徨、苦闷,但他始终坚信,光明终将取代黑暗,腐朽的社会必将灭亡。新中国诞生后,他全身心地拥戴新的时代,以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他在耄耋之年,仍一如既往地关心国家兴旺发达,积极参政议政,热心为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出谋献策。1991年华东地区遭受特大水灾,他参加了文史馆组织的书画赈灾义卖,向灾区人民奉献了一位高龄老人的赤诚之心。萧劳先生品德高尚,为人正直,淡泊名利,其道德风范受到普遍敬仰。&萧劳对第二故乡浚县感情深厚。晚年住在京城,来客均需预约,但浚县人每每破例,促膝长谈,亲密无间。他曾先后为《浚县志》、《体育志》、《商业志》题写书名,为浚县档案馆题写馆名,为乡兄李星章、卢荫棠题写“黎阳春永”、“蠛蠓世家”匾额。八十九岁高龄时,曾作《梦重游大伾》诗(诗载1995年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大伾山志》),表明他对家乡山水梦绕魂牵情结。&日8时30分,萧劳在北京仙逝,享年100岁。3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萧劳逝世消息。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书法家高山简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