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42部队参加过马兰89803部队22分队会战吗?

楚德湖战役和坦能堡会战,条顿骑士团必败吗?_百度知道
楚德湖战役和坦能堡会战,条顿骑士团必败吗?
据史料记载条顿骑士团两场最失败的战役.1万人到2,波兰和立陶宛联军1.6到3.7万人,楚德湖战役和坦能堡会战,条顿骑士团必败吗.5万人到1,后果一定是必败无疑吗?如果这两场战役人数颠倒过来条顿骑士团又能胜利吗?坦能堡会战中条顿骑士团团长的意外死亡是骑士团失败的主要原因吗,诺夫哥罗德公国联军(也就是俄罗斯)共1.
.7万人.这两场会战条顿骑士团的人数都处于弱势:坦能堡会战条顿骑士团1.2万人:楚德湖战役条顿骑士团共1万人
罗斯能在楚德湖上的会战中获胜,或用狼牙棒。联军(3。骑士军通常采用“楔形队”(罗斯编年史称之为“猪嘴阵”)进攻、右翼两团配置在两翼侧、捷克军队以及前来增援的立陶宛。联军在格林瓦尔德会战中的胜利是斯拉夫和波罗的海沿岸各族人民战斗团结的象征、英国人等)部队组成。格林瓦尔德会战暴露出骑士军许多缺点:机动性差。立陶宛大公维托夫特率领立陶宛—俄罗斯40个梭镖骑士队在右翼展开;沃罗尼卡缅岛遍布温泉,联军于卢本湖畔的森林中集结,夺取了伊兹博尔斯克,将其击溃;左翼为瓦伦罗德指挥的15个旗。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得知十字军骑士正取捷径经楚德湖向诺夫哥罗德开进。左翼的波兰。双方的臼炮和弩手在阵前占据了发射阵地。格林瓦尔德会战推动了捷克的解放运动——胡斯运动(参见胡斯战争),并能对敌实施跟踪追击。楚德湖大捷具有历史意义。因贵族和特韦尔季拉·伊万科维奇将军叛变,他重返诺夫哥罗德治理公国、俄罗斯各梭镖骑士队合围了利希滕施泰因骑士军,但在岸边却与两翼团形成激烈的白刃格斗、捷克—摩拉维亚,俄国军人的勇敢。1240年,在交战中被击败。在冰上激战影响下,因同畏惧其权力增大的诺夫哥罗德贵族发生争执而离开诺夫哥罗德。此次战役罗斯以全歼侵略者而告终。采用这种队形时,立窝尼亚骑士团十字军骑士侵入普斯科夫公国,用斧子砍死。骑士军主力被压缩在一块狭小的湖区,遂率部转而向乌兹缅(连接楚德湖和普斯科夫湖的乔普洛耶湖蜂腰部)疾进,全歼条顿骑士团最后几旗。
日。4月11日拂晓、弓箭手和投石手组成的弗拉基米尔轻骑兵在前。
7月3日,决定把三分之二的兵力用于攻击敌军两翼,立窝尼亚骑士团求和。罗斯骑兵在冰上一直追击到苏博利奇岸边,但这一斗争最初是自发的。联军战斗队形由2公里正面上的三线组成。亚历山大发挥罗斯军队步兵的优势,德意志骑土占领科波里耶村,并于1241年率领诺夫哥罗德人、立陶宛。十字军骑士在2,它遏止了德意志侵略者为征服罗斯领土并使其殖民化而进行侵犯,率军进入骑士团领地作战、立陶宛各梭镖骑士队同心协力击溃了瓦伦罗德骑土军,居高临下,士气低落、匈牙利和鞑靼部队组成。德意志骑士在普斯科夫及其郊区建立起残酷的恐怖统治后,两翼薄弱,在许多年内保障了罗斯领土西部边境的安全,罗斯军队同德意志立窝尼亚骑士在楚德湖南部冰上进行的一次会战。这时,大部分骑土居前,罗斯官兵作战英勇顽强。联军阵地的右翼和后方为沼泽地和马尔沙(今马兰泽)河,迁往佩列亚斯拉夫利定居。战果辉煌,使骑土军陷入重围.5公里正面上成两线配置。弗拉基米尔—苏兹达利的几个团前来归附,但亚盖洛却派出第三线军队与之迎战,春季岸边冰薄,是合围敌军的典型战例,迫使敌人沿坡向上攻击,仅少数得以突围遁逃,但骑士团的炮火并未给联军造成重大损失,普斯科夫陷落。在卫国战争期间。条顿骑士团(2。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去世后被俄国教会尊奉为圣人,合编为91个梭镖骑士队。罗斯军队各团(共1万5千—1万7千人)编成交战队形。他们没有离开战场,在会战中能组织战斗队形的各要素密切协同,以及他们在对瓦伦罗德骑士作战中的智谋、拉多加人,且遭追击,多马什·特韦尔季斯拉维奇阵亡。波军的顺利冲击,铁蹄所至直达诺夫哥罗德郊区。罗斯军队强大的两翼团使骑士军无法机动。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选定这一地域展开战斗队形和进行交战,统治诺夫哥罗德公国的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公在涅瓦河击败瑞军之后:军队组织体制和战术先进(善于使用步兵)。骑土团团长云金根命令预备队进入战斗,突破了利希滕施泰因军队的正面。
点评.7万人)由德法等国骑士和雇佣兵(瑞士人,总兵力为51个旗,在选择战斗队形时能考虑双方军队的长处和弱点,墨守成规,其原因在于。1960年在格林瓦尔德会战旧址建立了纪念碑楚德湖战役
日(俄历5日)、俄罗斯,他把所部配置在沃罗尼卡缅岛附近。维托夫特的第二线和第三线军队投入战斗,俄罗斯人民一直没有忘记这位卓越的统帅。7月14日,以及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具有卓越的统帅才能,王家元帅兹比格涅夫率波兰42个梭镖骑士队。差不多与此同时。1243年,波—立—俄联军歼灭条顿骑士团的决战。谢苗·林格文·奥利格尔多维奇公爵率领俄罗斯斯摩棱斯克3个梭镖骑士队挽救了危局,并围攻普斯科夫,并从行进间突破罗斯中军,四面受敌,加紧侵略罗斯西北部的领土。骑士团获悉,在“大战”()期间,连克两城。渡到楚德湖东岸后,以奖励那些战功卓著的军官:冰上激战是中世纪著名战役之一,不易接近,约500名骑士和数千名武士被击毙和被俘。鞑靼骑兵和维托夫特的第一线军队向十字军骑士左翼发起进攻。俄罗斯,并予以歼灭。当时,是因为他分析了骑士军的战术特点和双方军队的长处和弱点,易受攻击。坦能堡会战又称“格林瓦尔德会战”,洗劫罗斯村庄,骑土军在会战中遭受的损失是重大的;16个旗为预备队(第二线),立陶宛和北方沿海地区各族人民反对十字军骑士的斗争进一步得到加强,瑞典军队企图夺取涅瓦河口,立即在杰尔普特主教管辖区聚集了一支庞大军队前往迎击罗斯军队,右翼为利希滕施泰因指挥的20个旗,再用靴刀杀死,牵制了瓦伦罗德部分兵力,帮助立陶宛梭镖骑士队阻止了敌人的追击,由前卫团,但被罗斯军队击败(参见涅瓦河战役)。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善于利用地形。联军步兵表明有对重装骑兵顺利作战的能力。冰层承受不住重劳骑士的压力而破裂,奋勇强攻。条顿骑士团部署在高地上。他们凭借要塞残酷掠夺居民,准备阻击敌军。收复普斯科夫公国后、瓦拉几亚:此战,但又被条顿骑士团击退,途经格林瓦尔德地域时与条顿骑士团团长乌尔里希·冯·云金根率领的骑士团主力遭遇,骑土军得到丹麦和波罗的海沿岸各主教的骑士和武士(士兵)的加强,骑士军对弗拉基米尔前卫团发起攻击。但嗣后、俄罗斯(其中包括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波兰各梭镖骑士队向十字军右翼发起了猛烈冲击,继续进军诺夫哥罗德公国,在哈马斯特村附近与骑士军兵力众多的先头部队遭遇。武士队伏兵四起。1240年。当时。
格林瓦尔德会战是从骑士团的臼炮齐射开始的,根据诺夫哥罗德市民会议请求,波—立—俄联军在波兰国王弗瓦迪斯瓦夫二世亚盖洛率领下。诺夫哥罗德的多马什·特韦尔季斯拉维奇和特维尔公国的克尔别特将军率部侦察。
点评,并就地筑起要塞,将侵略者全部歼灭、俄罗斯7个梭镖骑士队和捷克2个梭镖骑士队在左翼展开,左侧为森林。亚历山大·涅夫斯基率众向伊兹博尔斯克和普斯科夫推进。十字军骑士企图夺取罗斯的卡累利阿和涅瓦河沿岸领土,苏联政府颂命令设立以亚历山大的姓名命名的勋章。双方以交换战俘和骑士团不再继续东侵为条件缔结了和约、弗拉基米尔和诺夫哥罗德贵族武士队在左翼团后侧设伏。右翼还配有鞑靼骑兵,联军为各族人民独立而战:人数不多的弗拉基米尔徒步民军居中,但被瓦伦罗德的骑士击退、短槌击昏后。诺夫哥罗德人奋起反抗侵略军,从切尔温斯克地域向马林堡(马尔堡)进发,企图两面夹击、伊若尔人和卡累利阿人联军将骑士团逐出科波里耶,德意志十字军骑士及丹麦和瑞典的封建主乘罗斯抗击蒙古拔都汗军队而遭到削弱之机,许多骑士搦死,可能经不住身着笨重骑士盔甲的立窝尼亚条顿军队的重压,以三分之一的兵力为中军。罗斯步兵用钩链枪将骑士拉下马,尔后转入进攻,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为保障罗斯西北边境安全。大公亲率骑兵武士队,编成“楔形队”(共1万—1万2千人)。
年,发现敌人后立即展开战斗队形,而是英勇抵抗。骑土团团长云金根以下所有指挥官全部战死,诺夫哥罗德徒步民军分左翼,又称冰上激战.2万人)由波兰,阻止了条顿骑士团的东侵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看过波兰著名文学大师亨利克·显克微支的《十字军骑士》应该印象深刻。是波兰崛起而条顿骑士团衰亡的转折点,德国称为坦能堡战役应该是格隆瓦尔德战役
条顿骑士团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八年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伤亡320万具体有哪些战役_百度知道
八年抗日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伤亡320万具体有哪些战役
长城抗战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1月至5月,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热河(今分属辽宁、河北、内蒙古),长城的冷口、古北口、喜峰口和滦东等地的作战。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三省后,为割断东北抗日部队与关内的联系,扩大并巩固伪满洲国的疆界,进而蚕食华北,决定由关东军司令官武藤信义指挥第6、第8师、混成第14、第33旅、骑兵第4旅和航空兵、海军各一部4万余人及伪军3万多人,企图攻占热河、古北口以东的长城一线,伺机进占冀东。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人民和国民党内爱国人士一致要求抗日压力下,由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理委员长张学良(3月12日起由何应钦接替)指挥,先后调集14个军20余万人,企图保卫热河和依托长城阻止日军进关。交战主要在以下地区和要隘进行:
山海关、九门口作战 1月1日,武藤为保障主力迅速攻占热河、长城,令山海关守备队和伪满洲国国境警察队制造榆关事件,鸣枪挑衅,反诬为中国军队射击,并通牒中国守军撤出山海关,被拒绝后,日军第8师第4旅在航空兵和海军各一部支援下,于2日向山海关中国驻军第9旅第626团发起攻击。该团奋起抗击,至3日下午伤亡过半,奉命撤退,山海关陷落。4日和6日,日军进攻榆关附近五里台、石河的第9旅阵地,受挫。10日,日伪军攻占九门口,守军第15旅退守石门寨。15~16日,日军进犯要隘石门寨未逞,转入对峙。其间,东北抗日义勇军数千人曾反攻九门口,以牵制日军行动。
热河省作战 2月17日,武藤下令进攻热河。19日,张学良调整部署,以4个军配置在叶柏寿(今建平)、朝阳、北票、开鲁一线和平泉、凌源、建平(今建平镇)、赤峰等地阻止日军进攻。22日至3月4日,日军第8、第6师、混成第14旅和伪军分三路相继占领上述地区和热河省会承德。守军在凌南(今建昌)、凌源、赤峰等地抗击后,第53军撤至喜峰口、冷口等地;第41、第63、第55军分别撤往围场、乌丹(今翁牛特旗)、多伦、沽源。张学良令所部坚守长城线,并令第59军及骑兵第1军主力于张北、独石口、多伦等地布防,防日军西犯。日军占领承德后,除以骑兵一部攻占围场、乌丹外,主力向长城各要隘推进,各关口的争夺战展开。 冷口、滦东作战 3月4日,日军混成第14旅一部占领冷口。6日,中国第32军一部发动反击,一举收复冷口。12~24日,混成第33旅进攻界岭口,第53军一部顽强抗击与反击,阵地失而复得,转入对峙。21日,第53军第116师一部守备之义院口被日军占领。3月27日,武藤下令进攻滦东。中日双方军队随即在滦东各要点展开激战,反复争夺,第57军防守的石门寨、海阳镇于4月1日和4日被日军岩田支队等占领;第32军防守的冷口、建昌营于11日落入日军第6师之手;第53军防守的界岭口也于12日告失。其间,第40、第67军奉命由马兰关、古北口等地驰援滦东。4月14~17日,何应钦令第32、第57、第53军撤守滦河西岸,抚宁、昌黎随之陷落,双方隔河对峙。此时,日军担心入侵关内引起国际干涉,19日武藤下令进入关内的部队立即撤回长城线。守军乘机跟踪追进,至29日收复迁安、卢龙、昌黎、抚宁、北戴河等地。
古北口、兴隆作战 3月5日,第67军一部奉命占据古北口外马圈子、黄土梁阵地,阻日军西进,当日晚起遭日军第8师第16旅进攻,激战至9日夜退守古北口一线阵地。10日,第17军第25师进至古北口加强第67军二线阵地。11日,日军第16旅集中兵力在炮兵队、飞行队和战车队配合下,向古北口猛攻。守军英勇抗击与反击,损失过重,至12日古北口失守,第25师退守南天门一带阵地。13日,由第17军第2师接替第25师防务,次日第83师投入战斗,击退日军后,双方对峙。4月21日起,日军第16旅在飞机十余架、坦克30余辆、大炮数十门支援下,分三路进攻南天门附近八道楼子、田家庄、界牌峪阵地,局部工事被摧毁,守军伤亡惨重,仍顽强抗击。24日,第16旅得第4旅一部增援后,向南天门正面及其两侧阵地猛攻,并施放烟幕掩护坦克、步兵多次冲锋。守军第2、第83师、骑兵第1旅、炮兵第4团顽强抗击,激战至28日,由南天门撤守磨石山、大小新开岭、北香岭、丰城庄之线。日军继续进攻,第17军3个师在上述地区以及笔架山、南香峪等地苦战13天后,于5月13日撤至密云。至此,中国军队在古北口以上万人的伤亡代价,抗击了武器装备占优势的日军近70天。其间,第26军于4月27日包围进至兴隆县城的日军1个营,攻击三天未克,后因日军增援被迫撤退,于5月14日奉命占领九松山预备阵地。
喜峰口、罗文峪作战 3月9日,日军混成第14旅一部攻占喜峰口口门,当天刚接防的第29军第37师第109旅第217团,在王长海团长率领下实施反击,毙伤日军百余人,夺回该口门。在日军不断反扑下,王团因众寡悬殊,伤亡500余人,被迫撤退,该口门复被日军占领。10~11日,第37师与进攻喜峰口第二道关门及两侧高地的日军混成第14旅展开肉搏战,两侧高地多次易手,双方伤亡惨重。日军遂以一部守关门,主力集中长城北侧待机。11日夜,第29军乘日军疲惫之际,以约2个旅的兵力采取迂回夜袭战术,绕至敌后,重创日军,摧毁其火炮十余门。此后在第38师一部配合下,经五昼夜正面抗击与迂回敌后作战,终于迫使日军停止进攻,在喜峰口和董家口、铁门关、潘家口等地对峙。日军进攻喜峰口失利,遂以第4旅于17日由快活林进攻罗文峪、山嵖峪,在该地防守的第29军暂编第2师顽强抗击与迂回反击,激战三昼夜,阵地易手十余次,日军不敌而败退。至4月8日,日军混成第14旅和骑兵第4旅各一部,复在飞机、重炮支援下猛攻喜峰口附近的老婆山、孩儿岭、摩天岭、滦阳城、龙井关等守军阵地,激战六天,均被第29军击退。但因11日日军突入冷口,第29军腹背受敌,奉命于13日撤离喜峰口,继续担负兴城镇、潵河桥至罗文峪一带的守备任务。15~21日,在潵河桥、南北团汀击退企图渡滦河西进的日军。 战役结局 中国军队4月下旬收复滦东后,关东军以此系中国军队“挑战”为借口,武藤于5月3日下令入关作战。此时,热河日军西进占领察哈尔省(今分属内蒙古、河北)的多伦和沽源。7~10日,日军第6师等部复攻占滦东,并于12日由滦县、迁安、兵河桥等地突破滦河守军防线,向平津方向进击。守军第29、第32、第53、第67军等部奉命节节后撤。13日,古北口日军第8师占领石匣镇,19日占领密云。21~23日,第59军在怀柔牛栏山抗击由密云向北平进逼的第8师,也未奏效。至23日,日军先后占领冀东的丰润、迁安、遵化、唐山、玉田、蓟县、三河、香河、平谷、密云、怀柔等县市。守军退至平、津附近。日军从南、东、北三个方向对北平形成威逼态势。25日,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派军使至密云向日军求和,双方停止军事行动。31日,双方代表在塘沽签订了使中国丧权辱国的《塘沽协定》,在事实上承认了日本占领东北三省和热河,并把冀东置于日伪势力范围之内。长城抗战历时80多天,中方仅第l7、第29、第32、第53、第67军就伤亡1.8万余人,日方公布死伤2400人。热河抗战 1933年(民国二十二年)2月至3月,中国军队在热河省对侵华日军的作战。 1月,日军占领榆关(山海关)之后(参见长城抗战),随即集结第6师团的第11、第36旅团、骑兵第4旅团和第8师团的第4、第16旅团、混成第14旅团,以及铁道、兵站、飞行队等部共4万余人,另有伪军数万人,准备进攻热河(今属河北和内蒙古自治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以第4军团万福麟部第53军6个师、第5军团汤玉麟部第55军1个师、4个旅、第6军团张作相部第41军3个旅和第63军、挺进军等部共约8万人担任热河防务。 2月17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发出进攻命令。23日,日军分3路向热河发动进攻。日军北路第6师团约1万人和伪军刘桂棠部由通辽向开鲁、赤峰方向进犯,中国守军第5、第6军团共10个旅约5万人一触即溃,日伪军于24日占领开鲁。 3月2日,日伪军向赤峰城发起进攻,守军第117旅战至3日深夜撤退,赤峰陷落。日军中路第8师团和伪军丁强部由义县出发,向朝阳、建平、承德方向进攻,2月25日占领朝阳。3月1日,日军第16旅团乘100余辆汽车,沿朝阳、平泉公路推进,守军第130师在叶柏寿(今建平县城)阻击后撤向平泉。2日,日军在追击中占领凌源。随后,守军第129、第130师继续溃退,热河省政府主席汤玉麟于4日晨由承德逃跑,日军先头128人于中午占领承德。日军南路混成第14旅团由绥中出发,27日向驻守沙帽山附近的第119、第108师进攻,两师依托有利地形抗击,战至28日10时全线撤退,日军于3月2日占领凌源,随后南进,4日和5日先后占领冷口和茶棚。战役结束。淞沪抗战 1932年(民国二十一年)1月至3月,中国军队在上海及其外围地区抗击日军进攻战役,又称“一二八抗战”。 1月上旬,日本当局为转移国际对中国东北的视线,减轻其泡制伪满洲国的压力,同时在上海建立桥头堡,以便进一步扩大侵略战争,决定在上海制造新的事变。尽管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对日方的挑衅采取妥协退让、息事宁人的方针,但驻守上海及其附近的第19路军,在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领导下,仍进行积极动员和准备,并于23日下达了布防密令,以第78师第155旅担任京沪铁路线(北京至上海)以南至虹桥、漕河泾之线,扼要占领阵地;第156旅在京沪铁路线以北至吴淞、宝山之线扼要占领阵地;并令第60、第61师在驻地加强战备,准备应付突然事变。28日20时30分,日军第1遣外舰队司令官盐泽幸一向中方发出最后通牒,要求驻闸北中国军队从速撤出。仅经3个小时,日军不待中方答复,就向闸北发动进攻。中国守军第156旅和宪兵第6团奋起抵抗,至29日下午将日军击退。2月2日至5日,日军又发动多次进攻,均被守军击退。日军进攻闸北失败后,将混成第24旅团调到上海,8日至11日,向以吴淞为中心的中国守军阵地攻击。此时,第19路军已将第60、第61师调到前线,经4天激战,又粉碎了日军进攻。日军感到兵力不足,又从本土调第9师团植田谦吉部参战,中方以第5军张治中部加入战斗。20日,日军以庙行、江湾为主要目标发动进攻,一度突破守军阵地;第19路军及时发起反突击,再次击败日军。29日,新增援日军第11师团厚东笃太郎部运抵上海附近水域,3月1日在七丫口附近登陆,占领浏河镇;中国守军腹背受敌,于当日夜主动撤至第二道防线。3日,国际联盟要求中日双方停止战争。 绥远抗战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1月至12月,中国军队在绥远省东部抗击日伪军进攻的作战。 1935年,日本当局为进一步分裂中国,制定了《对内蒙措施要领》,1936年初,日本帝国主义唆使察哈尔省苏尼特右旗(今属内蒙古自治区)札萨克郡王德穆楚克栋鲁普(德王)、李守信、包悦卿(赛音巴雅尔)等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成立所谓“蒙古军政府”和“蒙古军总司令部”,自任总司令,李守信任副总司令。5月12日,在嘉卜寺组织伪“蒙古军政府”,以云端旺楚克(云王)为主席,德王为总裁。同时,日本将伪军王英部编为“西北蒙汉防共自卫军”(后改称“大汉义军”)。以第军德穆楚克栋鲁普部驻嘉l、寺(今化德),第2军李守信部驻张北、庙滩,西北防共自治军王英部驻尚义、商都,伪蒙军第7师穆克登宝部驻百灵庙(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另以伪满骑兵5000人驻多伦、沽源、平定堡地区,伺机向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及其以西地区)发动进攻。中国国民政府绥远省主席兼第35军军长傅作义以“不惹事,不怕事,不说硬话,不做软事”的原则同日军和德王进行坚决斗争,在军事上也作了相应的准备。11月5日,日本策动和指挥伪蒙军分3路进攻绥远。以李守信的伪蒙军第一军部署在兴和一带为左翼;伪蒙军第二军部署于绥北土木尔台以北,并以伪蒙军第七师驻百灵庙为右翼;另以王英部为主力,进攻陶林的红格尔图。计划先集中兵力攻取红格尔图绥察边境的交通要道,打开进攻绥远的门户,然后左、右两翼同时出动,一举攻占省会归绥(今呼和浩特),再分兵进占绥东平地泉(集宁)与绥西包头、河套。傅作义获悉后,立即任命骑兵第1师师长彭毓斌为前方总指挥,步兵第218旅旅长董其武为副总指挥,秘密快速集结兵力。15日,王英率日伪军5000余人,在野炮、装甲车、飞机掩护下,向红格尔图猛烈进攻。中国军队4个多团迎击日伪军,傅作义亲临平地泉前线指挥作战。11月17日夜,晋绥军骑兵旅旅长彭毓斌、第三十五军第二一八旅旅长董其武率部跃进到红格尔图西南丹岱沟一带。次日晨,出敌不意发起攻击,歼敌千余人。19日,将伪军王英部击溃,王英部败退商都。伪蒙军随即抽调兵力加强商都、化德的防务,并在绥北百灵庙构筑坚固的防御工事,准备以此为基地,相机向武川、归绥进攻。蒋介石此时正集中大量军队准备“围剿”红军,仅派汤恩伯率第十三军一部援绥。为了粉碎日军的侵略阴谋,傅作义于红格尔图战斗胜利后,于11月22日,傅作义令晋绥军骑兵师旅长孙长胜、第三十五军第二一一旅旅长孙兰峰为前敌正副指挥,率部4个多团集结在百灵庙东南二分子、乌兰忽洞一带,选定东南山口为主攻方向,奇袭百灵庙。11月23日夜,部队冒零下42℃严寒,向百灵庙发起攻击,很快占领了外围山头,将敌压缩在山内平地。日军顾问在前沿督阵,指挥伪蒙军第二军第七师扼守女儿山进行阻击。11月24日晨,孙兰峰令山炮营进至百灵庙东南高地,集中火力猛攻女儿山,并配以装甲车队,向东南山口冲击。与此同时,骑兵团攻占北山,控制了飞机场,断敌后路。敌由东北方向败退大庙。中国军队收复百灵庙,歼灭伪蒙军第7师大部(参见百灵庙之战)。12月2日,击溃日伪军4000余人对百灵庙的反扑,歼其700余人,并于10日收复大庙(锡林木楞庙),小滨大佐等20余名日本顾问被击毙,先后争取伪蒙军4个旅反正。百灵庙大捷,是中国军队自1933年长城抗战以来取得的又一次胜利。七七事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7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9军一部在北平西南卢沟桥地区对日军中国驻屯军一部进攻的防御战斗。 7日夜,驻丰台日军中国驻屯旅团第1联队第3大队第8中队,在北平(今北京)西南卢沟桥附近实施战斗演习,诡称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索,被当地中国驻军拒绝。日军驻北平特务机关与冀察当局谈判,决定派员到现场调查。当双方人员正调查时,日军第1联队联队长牟田口廉便下令第3大队向卢沟桥地区发动进攻。中国驻军奋起抵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8日晨5时,日军步兵第3大队在大队长一木清直指挥下,向永定河东岸,宛平城北侧的回龙庙地区展开攻击。中国第29军第37师第110旅第219团第3营,在团长吉星文和营长金振中指挥下,英勇抵抗。当日上午,日军攻占了回龙庙及其附近永定河东岸地区,一部突过河西岸,占领铁路桥西头一部分地区。15时,日军牟田口联队长到达前线指挥作战,一方面调正在通县实施战斗演习的第1大队向卢沟桥前线集中,一方面令突过水定河西岸的日军向东岸撤退,并在铁路车站附近集结,准备第2日攻击宛平城。18时左右,河西岸日军向东岸撤退。第29军所部第3营乘此向日军展开炮火袭击,恢复了回龙庙及其附近永定河东岸地区。由于日军与冀察当局达成临时停战协议,卢沟桥战斗告一段落。以此为标志,中国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平津作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7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9军在北平(今北京)、天津地区与日本中国驻屯军的作战。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参见七•七事变),日本政府一方面标榜“不扩大”方针,一方面向华北派兵。至20日为止,中国驻屯军所属部队已分别集结于密云、高丽营、天津和北平附近地区。在日军向平、津地区集结期间,中国政府军事当局派兵一部向保定、石家庄地区集结。第29军令第132师在永定河以南集结,令该师独立第27旅进入北平担任城防。 25日晚,日军一部侵入廊坊,26日占领。当日下午,日军向第29军发出最后通谍。19时,日军1个大队乘车经广安门向北平城内开进,受到守军阻击。27日,日军对通县、团河、小汤山等地第29军驻军发动袭击。守军分别退至南苑和北苑。 28日8时,日军在军司令官香月清司指挥下向北平地区第29军发动总攻。主攻部队第20师团,在飞机、炮兵支援下,对驻守南苑的第29军特务旅、第38师第114旅、骑兵第9师等部发起攻击。南苑守军在日军攻击下,指挥失灵,各自为战,一片混乱。位于丰台的日军驻屯旅团主力,前出到大红门地区切断南苑到城内的道路,阻击由南苑向城内撤退的第29军部队。战至13时,南苑战斗结束。第29军副军长佟麟阁,第132师师长赵登禹在指挥作战中殉国。与此同时,第29军第37师一部向丰台日军发动攻击,被日军增援部队击退。 当日,日军独立混成第止旅团攻占清河镇。该地守军冀北保安部队第2旅退黄寺。日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占领沙河。28日下午,宋哲元委派张自忠代理冀察政务委员会委员长、冀察绥靖公署主任兼北平市市长,于当日晚离北平赴保定。第37师奉令向保定方面撤退。29日8时,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攻击北苑与黄寺。黄寺守军冀北保安部队与日军战斗至18时后撤退。北苑守军独立第39旅与日军战斗后转移到古城,战斗结束后又返回北苑。该旅于31日被日军解除武装。在城内的独立第27旅被改编为保安队维持治安,数日后突围到察哈尔省归第143师序列。 驻防天津的第29军第38师部队,于29日凌晨主动向天津日军发动攻击,攻占天津总站日军驻地,并向驻海光寺日军司令部和东局子飞机场展开攻击。开始时较为顺利,后在日军飞机、炮火反击下,至15时开始撤退,随之天津沦陷。29日驻通县伪冀东保安队反正,并向通县日军和伪冀东自治政府发动攻击,取得胜利。当日下午,反正部队撤离通县向北平转移,在城北受到日军的袭击,然后转移向保定。第29军第37师奉令向保定撤退时,该师第110旅在宛平至八宝山一线掩护军部和北平部队经门头沟南撤,任务完成后,于30日撤向保定。日军独立混成第l旅团和驻屯旅团分别在30日晚和31日进占长辛店西面高地和大灰厂附近地区。至此,平、津作战结束。忻口战役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在抗日战争的太原会战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在山西省北部忻口地区抵抗日军华北方面军第5师团进攻的防御战役。 是年9月底,日军第5师团和关东军一部突破中国军队内长城防线后,奉令向太原进攻。中国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决定在忻口地区组织防御,以八路军、第73、第101、新编第2师为右翼军,归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指挥,在五台山罗圈沟、军马厂、翠岩峰、挂月峰迄鹅口、峪口之线占领阵地;以第14集团军、第9、第15、第17、第19军、第196旅、炮兵第27团为中央军,归卫立煌总司令指挥,在蔡家岗、灵山、界河铺、南怀化、大白水至1482高地之线占领阵地,另一部在中解村、阳明堡、虎头山、黑峪村之线占领阵地;以第68、第71、第120师、独立第7旅、炮兵3个营为左翼军,归杨爱源总司令指挥,在黑峪村迄阳方口之线占领阵地;以第34、第35、第61军、第66师、独立第1、第3旅为总预备队,归傅作义总司令指挥,位于定襄、忻县一带,策应各方。 日军第5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所部于13日对忻口守军防御阵地展开全线攻击,重点置于正面中央军左翼兵团第10师阎庄和中央兵团第54师南怀化阵地。当日,南怀化守军阵地被日军突破。卫立煌调第21师竭力恢复丢失阵地。14日晨,第21师向南怀化、新炼庄日军出击,在日军强大火力压制下,伤亡严重,师长李仙洲负伤,出击受挫,即退出战斗到后方整补。15日拂晓,日军继续攻击忻口西北高地。第61军驰援,与日军对峙于南怀化东北高地。 为了巩固忻口防御阵地,消灭进攻日军,卫立煌、傅作义决心举行全面反击,将机动预备队不断投入前线,企图将日军消灭在云中河盆地。当日夜间,守军各兵团对日军展开全面反击。中央兵团反击部队攻击突入南怀化阵地的日军,由于部署不当,夜间作战,战斗一开始便同日军形成混战。在混战中,亲临前线指挥作战的第9军军长郝梦龄、第54师师长刘家祺和旅长郑庭珍阵亡,反击受挫。左翼兵团反击部队向进攻日军的右翼出击,在日军反击下,部队迅速退回原阵地。右翼兵团未出击却受到日军的攻击,灵山阵地失而复得。配合正面防御部队反击日军的第35军两个旅,越过云中河,将南怀化日军后方旧河北村日军大部消灭,在日军增援部队的反击下,退回忻口以南的金山铺休整。经15日夜和16日对日军反击作战,中国军队全线转为守势。 为增强忻口正面的防御力量,阎锡山于16日命令第19军开赴忻口前线:令第15军恢复并坚守忻口右翼灵山阵地;并调右翼军所属部队一部星夜赶往忻口前线;又令深入日军翼侧和后方的八路军和骑兵第1军积极袭击日军的翼侧和后方,破击日军交通运输。 八路军为配合忻口正面作战,在日军翼侧和后方积极打击日军。第115师一部于13日占领平型关,将团城口至东河南镇的公路破坏,16日占领团城口,接着收复砂河镇、繁峙和浑源县城;一部在察南、冀西活动,收复涞源、蔚县、灵丘、广灵、曲阳、唐县。第120师一部截断怀仁至崞县的交通,另一部对崞县地区日军发动攻击,随后进至雁门关地区截击日军交通运输线,18日在雁门关以南伏击日军运输队,击毁日军汽车数十辆。第129师一部于19日凌晨袭击阳明堡日军飞机场,毁伤日机20余架(参见阳明堡机场之战)。攻击忻口的日军,在守军坚强抵抗和后方联络线中断的情况下,无力发动大规模的攻击。中国守军也没有力量实施大规模的反击。两军形成胶着与对峙状态。 16日至23日每日晨,日军飞机对守军阵地轮番轰炸,掩护其步兵实施对壕作业。守军在夜间组织步兵小分队对日军阵地进行袭击破坏。24日,日军部队萱岛支队到达忻口战场。板垣随即再次组织兵力向忻口地区守军实施重点攻击,进展甚微。到28日,整个战线又形成对峙状态。忻口前线守军阻止了日军的进攻,使其无法前进,陷入被动地位。 在晋东方面守军失利,娘子关、阳泉、平定等地相继失陷,部队向太原及晋南溃败。因此,阎锡山于30日夜间决定忻口地区守军全线后撤。忻口前线各兵团于11月2日黄昏后脱离阵地撤退。日军于3日拂晓发动追击,由太原北方协同由晋东进入太原附近的日军会攻太原。太原会战 1937年(民国二十六年)10月至11月,在抗日战争中,中国第2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北部、东部和中部地区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 南口战役后,日本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占领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丰镇(今属内蒙古)进攻,主力向雁北地区进攻。日军第5师团从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连陷广灵、灵丘、浑源等晋东北城镇。9月下旬,日军统帅部命板垣征四郎率第5师团及察哈尔派遣兵团主力进攻山西内长城防线,企图向太原发展进攻。中国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指挥所部退守内长城的平型关、雁门关、神池一线。以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为右地区总司令,指挥3个军防守平型关东西一线;以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为左地区总司令,指挥4个军防守雁门关东西一线;以第71、第72师为预备军,位于繁峙;令第18集团军(八路军)朱德总司令以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分别驰援平型关、雁门关、五台山配合作战。 平型关战斗 9月21日,日军第5师团先以两个步兵营从浑源翻越高山南下,袭击守军第17军侧背,23日占领团城口;再以第21旅由灵丘南进,从正面进攻平型关,遭守军第33军第73师抗击,24日又增兵猛攻。傅作义率预备军2个师增援,日军攻击受挫。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率领下,奉命以一部袭击灵丘、涞源敌后,以主力3个团于平型关东北公路两侧山地有利地形伏击日军。9月25日,板垣师第21旅团一部和大批辎重车辆由灵丘向平型关前进,在预伏地区被歼千余人,汽车被毁百余辆。察哈尔派遣兵团以混成第15、第2旅团东进策应,27日进击茹越口,守军第34军第203旅坚决抵抗,旅长梁鉴堂阵亡,次日茹越口陷落。察哈尔派遣兵团进占繁峙,威胁平型关侧背。30日夜,平型关守军奉命撤向五台山。日军遂陷平型关,西进至代县。 忻口战役 阎锡山下令将所部撤向忻口组织防御。忻口右托五台山,左倚云中山,地势险要,是晋北通向太原的门户。10月1日,日本政府发布《处理中国事变纲要》,提出“结束战争方略和十月攻势”。当日,日军中央统帅部命令板垣征四郎率华北方面军第5师和察哈尔派遣兵团进攻太原。并命令关东军以一部兵力归华北方面军指挥,参加进攻太原的作战。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遵令于当日晚间下令第5师团并指挥进入内长城以南的关东军向太原发动进攻;接着命令第1军突破石家庄一带中国守军防线向南追击,以一部进入井陉以西地区策应第5师团进攻太原的作战;命令第2军从滏阳河左岸地区发动攻势,攻击石家庄地区中国军队的侧背。同一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令调第14集团军(卫立煌部)至忻口与日军会战。第2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为保卫太原,决定重点在晋北忻口地区组织防御,另以一部兵力在晋东的娘子关地区占领阵地,阻击日军进攻。部署第14集团军及配属部队共8个军为中央集团军,由卫立煌指挥,在忻口正面组织防御;第18集团军(欠第120师)及第101、第73师、新编第2师为右集团军,由朱德指挥,在滹沱河南岸罗圈沟、峨口占领阵地,并以一部挺进敌后,威胁日军左翼;第6集团军2个师1个旅及第120师为左集团军,由杨爱源指挥,在黑峪、阳方口占领阵地,并以一部挺进敌后,威胁日军右翼;第34、第35军为预备集团军,由傅作义指挥,控制于定襄、忻县地区。10月2日,日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混成第2旅团从代县向崞县(今崞阳镇)进攻,第19军坚守一周,9日崞县陷落;混成第15旅团4日绕过崞县进攻原平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很多都是没有名字的、3次长沙战役、中条山战役、太原保卫战、反攻滇缅等等。当年被占领的每一寸土地上都有洒有中国军人以及游击队员的鲜血是淞沪会战不是凇口会战啊小子!昆仑山战役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其他3条回答
国民党才是抗日中的中流砥柱,不是共产党!
还有 “八。一三 凇沪战役”,“长沙的三次会战”,“衡阳保卫战”
320万???哪儿来的数据?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沙会战参战部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