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军有个倪国八路军参谋长长?

民国广西人物汇集
&民国广西人物汇集
陈恩元(),字子惠,号炳南,文桥区同义乡仁山口村(今属文桥乡百仁村公所)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在全县高等小学堂读书,因成绩优异,翌年由学堂保送入桂林府中学堂读书。光绪三十四年(1908)弃文习武,转入蔡松坡在桂林创办的陆军小学堂炮科学习。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副营长。陈幼年在家习少林拳,有武功。民国8年(1919)冬,在广州曾挺身挥拳击倒数十人的围攻,救护了原在陆军速成班的教官甘象贤。民国12年,陈在文桥下九里团练局,于酒席筵前一声暗令全歼冒称司令的匪徒19人,缴获驳壳枪6支,步枪十余支。
他后任第四集团军第七军四十五师参谋长、第四集团军司令部少将副官长、第四集团军第八军教导团团长、第七军第十九师副师长、陆军第二十九师师长、兴全灌警备司令兼全县县长、桂林区民团指挥官兼参政监督、广西民团干部学校校长、桂林市长、广西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兼保安司令、陆军中将衔、国民党中央监察院监察委员。
陈恩元自蒋介石“四·一二”政变以后,长期在桂北地区工作。他效忠于国民党统治,干了不少与人民为敌的事情。
民国19年,他执行国民党广西省政府“清党”的指示。在他兼任全县县长期间镇压农民运动,加逮捕在小堂前(今属龙水乡)、河口里(今属城郊乡)一带领导农民进行减租减息运动的首领倪国祉等入狱。民国20年陈恩元执行广西省第二次“清乡”命令。他坐镇灵川县“清乡”,与县长莫国藩首先在潭下区牛皇庙主持召开有各区、乡、村、甲长、乡绅参加的“清乡动员会议”,全面开展所谓清乡查户口、刺血盟誓、具结、五户联保等,逮捕了很多农民骨干。先后分四批集体枪杀百余人。民国22年,陈恩元任第七军第十九师副师长,奉广西省政府命令率正规军一个团及迫击炮、机枪各一连,协同桂林区民团指挥官张淦“围剿”在全县桐木江的瑶民起义。据这次“围剿”,杀害瑶民100余人,俘虏200多人,烧毁瑶区房屋328座,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民国23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桂北时,任桂林民团指挥官的陈恩元,奉李、白之命与全县县长虞世熙委派蒋余荪为全县民团常备队第一联队长、委派刘遂谋为第二联队长,命令他们率所部尾追堵击屠杀掉队红军战士。民国24年8月,时任桂林区民团指挥官的陈恩元,接到百寿县长唐光井的密报后,即率部前去镇压农民暴动。当年农历十月十二日,他在百寿县附郭乡回龙庵亲自主持“清乡”大会,逮捕起义农民三百多人,并指示县长唐光井集体枪杀农运骨干16人,还判刑多人,并悬赏缉拿枪杀农运骨干龚其汝。他还将中度卸任县长李英以“通匪嫌疑”杀害。民国33年,日军入侵广西,此时陈恩元任广西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他不仅消极抗日,还暗中指使其亲信唐光井(字宋卿)屈膝投敌,充当伪全县维持总会长。抗日刚结束又包庇汉奸唐光井委任为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军法官。
解放战争时期,陈恩元疯狂镇压桂北人民武装起义。民国36年,他坐镇石塘圩“清乡”,亲手批准在全县县城北门外集体枪杀蒋继(邻)、唐耀星、唐耀叙、唐干、王黑毛、邓凤斌等游击队员及地下工作人员。
临解放前几个月,他逃往香港后转去台湾。任台湾国民党监察院监察委员。
1977年8月在台北病故。
钟祖培(),号植轩,恭城和平乡(今平安乡)对河村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冬,钟祖培考入广西陆军小学,与李宗仁同窗。民国5年,钟祖培参加讨袁护国军,在第六军第二师第十三团任团部副官。民国7年,在李宗仁为营长的第二营任连长。
民国10年,李宗仁在玉林树起自治军旗号,委钟祖培为第一支队第二统领兼第一营营长。12年秋,李宗仁与黄绍坎组织联军,讨伐陆荣廷,钟祖培任第三纵队司令,在庆远参与对陆部韩彩凤的作战。后又参与对沈鸿英部的作战。民国14年上半年,钟祖培任第四集团军驻梧州办事处主任。
民国15年,钟祖培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第八旅旅长,其后升任副军长兼第三师师长,参加北伐。5月,率所属两个团往湖南衡阳增援唐生智,驱逐吴佩孚部赵恒惕。6月抵达洪罗庙,阻截吴军。9月向九江挺进,与北洋直系军阀孙传芳部约千余人发生遭遇战,将孙军击溃。10月攻德安时,在九仙岭一带与孙军交战。民国16年11月,第七军攻克武汉,收编部队很多,新成立第十八军,白崇禧力保资历甚浅的旅长陶钧逾为军长,而钟祖培却未得提升,愤然离去,闲居上海。
民国18年3月,桂系在蒋桂战争中失败退回广西时,白崇禧置钟祖培于不闻不问。钟祖培遂于民国19年冬由上海携眷转香港,会同张一气(曾任广西省长),陈绍虞(袁世凯时期的国会议员),
向杨义(第七军第九旅第十七团团长)提出“拥李倒白”,并决定以杨义、陈绍虞、刘锡兹(恭城人)三人为联络工作组,由香港到桂林联络阜连芳(第七军第十二师师长)、唐纪(覃的部属),覃、唐表示支持。嗣后,联络组又前往南京向国民政府古应芬及中央党部陈立夫分别汇报,取得支持,委任钟祖培为陆军新编第八军军长,并发给一笔临时活动经费。钟祖培即派师长侯人松在衡阳招兵买马。后被蒋介石察觉,撤销他的军长职务。
不久,李宗仁为培植亲信,扩展势力,又委钟祖培为总司令部高级参谋。民国23年调任梧州警备司令,次年9月调龙州任对汛督办兼龙州区民团指挥官及行政监督。
27年调任平乐区民团指挥官。当时国民党集中力量“剿共”,钟的“倒白”活动半途而止,从此闲居故里。
民国36年,国民党当局召开全国国民代表大会,钟祖培在恭城选区竞选获胜,当选为国大代表。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2F年10月12日,桂东区军政司令甘丽初致电钟祖培迅速组织民团,扼守龙虎关、定岗坳、黄茅岭等关口,阻止解放军由灌阳、湖南入境。11月中旬,广西绥靖公署派督导室主任吴立宾到恭城与他密商“反共”。24日,白崇禧又电话命他组织“恭城县自卫委员会”,他即依命组成,自任主任委员。白崇禧又从香港派特务梁赓潜回恭城与他联络,并发给20两黄金作暴乱经费。他命旧部林绩勋等分头活动,召开秘密会议,组成“反共救国军”,自任总指挥。会后,纠集3000多匪众,于日进行暴乱,围攻各乡政府和县城,杀害军政工作人员164名,人民财产损失约10亿元(旧人民币)。日,广西省人民法院桂北分院判处钟祖培死刑,将其处决于桂林。
原名谢家騤,籽促信,广西省宜山城关镇人,1906年生.其父谢廷辉,及清末拔贡,后以教书为生,谢騤自幼随父读收.14岁父亲去世,与母亲和弟弟谢加因苦度时光
.为谋生计,他于1927年到广西部队做抄写.1929年进入张去逸在广西主办的军事学校学习.1937年抗战暴发后,投笔从.1938年参加淞沪会战,在上海与日军作战时负伤.伤愈后返回广西,在桂系廖磊的第十十一集团任职,1939年廖磊会安徽省主席时,他随至皖北,任一三八师四一四团团长兼第二营营长,驻防霍丘县叶家集.当反动的霍丘县长陈应生残酷镇压抗日力量,引起各界人士极力反对,共产党乘机发动群众,控告陈不问国画,非法捕人,杀人等罪行而被省政府撤职.谢騤由桂系一三八师副师长赖刚和省府李一冰科长(均系国民党左派)保荐,出任霍丘中心且委级组织部张维城和军事部长许午炎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特别党员)计划组织暴动,成立新四军皖西游击队,谢任总队长.迷时,以刘少厅为首的中原局认为条件不成熟,且与国民党桂系的纺战关系尚未破裂,决定暂不举行武装暴动.俚情况已泄露,为何证谢的安全,党组织决定把谢护送到豫皖苏抗日要据地,入抗大四分机关报学习.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2F年9月谢被调任淮上行署二科(民政)科长.1941年2
月出任蒙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经过三个月反顽斗争,谢率警卫连和政府工作人员,随新四军四师转移到津路东.在蒙城的三个月内,整日忙扩充武装,开辟新区,配合四师张太生团作战,曾雪夜奔袭马家楼,歼灭国民党宿县流亡政府田迭波部200余人.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2F年5月东撤后,谢任皖东北保安司令部参谋长,淮北行署民政久副久长;久长1943年1月,出任泗阳县县和蒹总队队长为加强县武装力量,四师独立独立营改编为泗最七大队,谢兼任大队长,配合四师九旅作战,打击了顽军韩德勤部.1944年3月下旬,日军先袭扰泗阳县界头集;龙集,又于29日向裴北庄一带回窜,谢率七大队一部埋伏于杜墩一带进行伏击.激战中,因敌众我寡,谢与六位战士壮烈牺牲,时年平均38岁,同年4月日,其遗体葬于太平集东大橡树下.淮北行署主任刘瑞龙亲书墓志,立碑为念.
周祖晃(),字敬生。临桂渡头宿棠村人。早年考入桂林陆军小学,后升入武昌陆军中学和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在湘军何健、唐生智部仟连、营长等职。民国14年(1925年)参加北伐。1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八旅十六团团长。18年任一师二十九旅旅长,后调任十五师副师长兼四十三旅旅长。21年从百色移防桂林整
训,兼桂林民团指挥官。23年任第七军十九师师长,曾率部参加围堵长征红军。25年任第七军副军长。
民国26年(1937年)10月,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七军中将军长,率军北上抗日,参加了淞沪、徐州、台儿在庄战役,有“桂系宿将”之称,28年春任四十六军军长,不久升第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参加了广西昆仑关等战役。30年秋任武(武鸣)、色(百色)、保(天保)民团总指挥官。31年冬调任粤桂边区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官。35年8月,抗战胜利后退役回故乡闲居。
民国38年(1949年)8~9月,先后破任命为桂林绥靖公署副主任、国民党广西省政府委员、军政督导团团长。10月,任国民党广西桂北军政区司令官兼十三军军长,统辖两个行政区14个县、3个师和1个独立团。11月22日清晨率部撤离桂林前往百寿,留下上校参议龙建云在桂林与解放军联络,令警察局留下1
个中队维持市内秩序。11
月29日与解放军取得联系后,即派副司令兼参谋长霍冠南为代表前往桂林谈判。12月13日与解放军代表、十三兵团副司令李天佑签署“和平解决方案”。同日,周祖晃率部从百寿开往两江集结接受解放军改编,至12月28日,周祖晃所属部队近5000名官兵全部改编完毕。后他向全省各地通电,希望广西各地国民党官兵放下武器弃暗投明。
解放后,周祖晃任广西人民政府委员、省参事室主任、自治区政治协商会议常委。1959年在南宁病逝。
(),字凯之,壮族,广西宁明县洞廊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给人放过牛。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因生活所迫,入广西左江镇总兵陆荣廷部当兵。
民团6年,(1917)年投靠孙中山,参加了“护法运动”。1920年追随李宗仁,1924年入国民革命军,参加北伐战争。1930年任龙州教导团团长,1934年入黄埔军校南宁分校第五期高级班学习,毕业后任国民党第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瘳磊)第四十八军第一七三师副师长,授少将军衔。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2F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他奉命率部参加淞松抗战,10月17日在上海陈家行指挥斗争中,英勇拼杀,虽身负重伤,仍坚持指挥作战。他的忠勇爱国精神,受到上级嘉奖,被擢升为中将副师长兼五一七旅旅长。上海战役失得后,第二十一集团奉命驻守江西九江。1938年5月初,日军在台儿庄受挫后,便调集数十万大军围攻徐州,妄图歼灭第五战区李宗仁部。为避免重蹈京沪战场覆辙,李宗仁决定放弃徐州,转移到豫南、皖西一带,并命驻守在淮河中上游的第二十一集团军第七军第一七一师师长杨俊昌率一个团守宿县,以阻止沿津浦线北上的日军;命第四十八军一七三师副师长周元老率一团守蒙城,以阻止沿蒙蚌路和涡河而进之敌,以掩护主力撤退。周元率部于5月6日进驻防蒙城布置防务。此时国民党蒙城县长葛昆山逃往望町、高隍一带。此时3000多名日军逼进县城,经过三昼夜激战,在孤军无援的情况下,9日县城沧陷。周元率2400名官兵虽英勇拼杀,仍大部殉国。周园突围至城东南飞机场时,在同日军激战中为国捐躯。日军也伤亡千余人。
为纪念这位守士抗战的将军,蒙城人民在东门外庄子祠东侧,为牺牲的官兵产筑起高大陵墓,并立碑纪念。同时还反城关镇改为周元镇,把乐育小学改变周元小学。1938年秋,在周元的第二故乡——广西桂林市南部,还立有“故陆军中将第一七三师副师长周元抗日阵亡纪念塔”一座,塔高五公尺,呈三棱形,两侧刻有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亲手书写的“成仁取义”和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书写的“痛失干城”的题词。
日国务院民政部追认周元为革命烈士。
夏国璋(),字超然。松山乡沙田村人。中学毕业后入湖北法政大学。后与广东籍的学友到上海组建英文传习所,攻读英语,打算留学欧、日。由于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入侵,激起了夏国璋从军的情怀,放弃了出国留学的机会,先后入河北清河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保定军官学校学习。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2F年,从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回广西,在广西讨贼军总指挥部任上尉参谋、工兵营第三连连长,参加了李宗仁、黄绍&#58017;统一广西的战争。
1926年夏,随广西第七军北伐,转战湖南、湖北、江西,配合第四军取得了汀泗桥、贺胜桥的战斗胜利。箬溪战役和德安战役后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中校参谋。1928年6
月-1930年春先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二路军指挥部上校参谋、第十七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第九师第六团团长、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部上校参谋,参加了冯玉祥、净锡山的反蒋战争。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2F年6月,任南宁军官学校上校队长,负责组训学生军官。年春入陆军大学第十期深造。毕业后回广西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上校科长。日起历任广西第五路军陆军四十五军一三五团团长、一三四团团长、第十五军(后为四十八军)一七四师五二二旅旅长、一七五师副师长、一七四师副师长兼五二二旅旅长。
<font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2F年9月,率领一七四师到上海编入中央军序列。
10月18日-23日,率部进入桃园滨西面至淡家头之线与日军作战。11月,任第七军一七二师副师长,率领一个旅开赴江苏吴兴县,在城郊八里店桥至升山一带阻击日军。战斗打响后,他深入前沿阵地指挥作战。11月21日,夏国璋正在阵地上观察敌情,遭日机空袭,不幸牺牲。牺牲后,本旅官兵仍浴血奋战,全部壮烈捐躯。
凌压西()广西容县人,号剑南,又名凌琼德。广西讲武堂毕业。历任第7军中下级军官、第176师副师长、第189师师长、第84军副军长、第5战区兵站总监、广西第5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建国后曾任广西政协委员、自治区政府参事室参事。1974年病逝南宁。
张文鸿(1902—?)广东大埔人。中央军校第五期、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二期毕业。历任第15师营长、团长、副旅长、第44师参谋主任、第189师副师长、师长、第48军参谋长、副军长、军长。1949年12月在广西战败被俘。1961年12月特赦释放后任广西省某区政协委员、常委、省政府参事室参事。
),字庆先,阳朔县城人。15岁投奔在湖南长沙任绥靖公署少将参谋长的舅父程继川,得保送。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武汉分校学习。毕业后在湖南军队中充当排、连长。因家中无人照顾,程遂专函介绍他回广西,任广西第四集团军上尉参谋。
1928年人南宁军校高级班深造,后历任少校营附、营长、团附、中校副团长等职。1932年,广西当局保送他入贵州遵义陆军大学再次深造,学成回原部任中校作战科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调任第五路军171师522旅上校团长兼代旅长,率领部队北上抗击日本侵略军。12月在江苏宜兴与日军遭遇,激战一昼夜,阵地失而复得数次,战斗异常激烈。在敌众我寡、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全军壮烈殉国。国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以林责夫勇敢抗日,宁死不屈,忠烈可嘉,追赠少将军衔。
林伟雄(),又名林俊贵,绰号林猛,阳朔福利镇林家榨村人。高小毕业后,即参加国民党军,历充班、排、连长,并任南宁分监部少校科长。年,充任碧莲乡、福利乡乡长,大肆征兵、征粮、征税,得到上级赏识。1948年重新起用为广西保安第5团营长。后编入46军330师任团附。比他在钦州山区被俘,遣送回籍。回家后,同临桂县的石作衡组织土匪武装,自封为临(桂)、永(福)、阳(朔)、恭(城)边区反共游击副指挥官,进行暴乱。1950年被我剿匪部队擒获镇压。
李瑞熊(年),平乐县沙子乡保和牛头(现李家)村人。他出生于地主家庭,幼时在沙子街读私塾4年。后进入广东韶关滇军陆军讲武堂学习,毕业后在国民党部队当兵。因作战时,舍得卖命,颇为上司器重。民国10年(1921年)在广西陆军第一师当排长。民国21年,调任广西东兰县县长兼警备司令。其时,东兰县人民在红军师长韦拔群领导下进行“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李瑞熊到任后,以重金收买叛徒和悬赏缉拿韦拔群,并带领军队及地方民团对三石乡、武篆乡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放火焚烧民房,杀害革命干部和群众百余人。
民国27年,李瑞熊调任安徽省合肥县县长兼警备司令。在合肥即将被日军侵占之时,李趁机贪污了一个月的军饷及其他物资一批,带回老家牛头村购置了约200担租谷的田地,出租剥削农民。民国33年,李任平乐区民团指挥官。是年10月,日军入侵广西,李在沙子组织抗日自卫队,自任队长。11月9日,一小股日军从沙子大塘河出发到高源村、金龟寨一带抢粮抓夫,在白花朝蚊帐口处被自卫队堵住,双方激战1个多小时,日军被打得抬不起头来,李瑞熊怕惹怒日军,恐其家房子被烧,遂下令撤兵,放弃了消灭这批日军的战机。
民国38年10月,衡宝战役后,自崇禧败退至桂林时,部署各地组建“反共救国军”,任李瑞熊为“反共救国军”第十二军第二师长。11月,桂林解放后,李瑞熊则伙同国民党平乐县党部书记伍正衡等组成“平乐解放委员会”,妄图以假乱真。12月6日,平乐解放,其阴谋被人民政府识破,李便暗地带走原平乐警备部队和自卫队的部分官兵,与其子李元孚,上山为匪与人民为敌。
1950年1月,李瑞熊在保和村召开7个村土匪头子会议,组织土匪配合恭城钟祖培搞暴乱。3月,李组建“湘桂边区游击纵队”,自任司令,李元孚为副司令。
6月,李接受台湾国民党特务容业基带来的委任状,充当“中国民主自由联军广西军区桂东军分区”司令。活动于湘桂边境及平乐、恭城、阳朔、荔浦等地。日(农历5月18日),李瑞熊带领土匪百余人到二塘马家的七堆村,枪杀马家农会文书林太保,又把该农会主席陈大贵一家老少11人扔到河里活活淹死,抢走两名妇女,拉去一头耕牛。他还亲自带土匪先后洗劫了阳朔的福利圩、兴坪圩、黄家村、太源洞及平乐的沙子街,所到之处,烧房抢物,洗劫一空。先后遭其杀害的农会干部及群众多达百余人。
1950年1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民兵的围剿下,李瑞熊在外地躲不住了,带其了及侄子潜回牛头村背后的狮子山岩洞躲藏。日被剿匪兵民抓获。当月被人民政府依法处决。
莫敌(),字天纵,百寿县坳上村(今百寿镇坳上)人。出身小地主家庭。14岁时不愿读书,偷偷逃离父母投奔国民军。民国十四年,随国民军第七军北伐,参加了八义集、龙潭等地战斗。在战场上勇猛善战,被提为连长,少校副官。民国二十五年回广西军校高级班深造。民国二十七年,升任一七六师一0五六团上校团长,率所部攻克英山、安庆,诱歼日军青木大队于桐城练潭。其后率兵驻守潜山县两年,与日军作战二十三次,损失极少。后该部奉命缩编,莫离职不到十天,潜山、怀宁沦陷于日军。莫又受命回潜山指挥作战,一昼夜收复失
地,追歼志摩联队八百余人于三桥镇。以功升为第五战区第二挺进队副司令。解放战争初期,莫先后任国民党四十八军一七六旅副旅长、定远和五河两地清剿“共军”指挥官、四十六师一七五旅副旅长、第三兵团参谋长。1949年,白崇禧华中军政司令部成立后,莫升为第七军一七一师师长,在湖北孝感、三斗坪等地抵抗解放军。衡宝战役期间,莫敌升为一二八军副军长兼桂林警备司令。桂林解放后,莫率残部溃退到永福县堡里山区。被迫与解放军进行谈判,愿意起义投诚,并提出到香港定居的要求。日,莫敌率部向解放军投诚。19
50年初,桂林军管会按照协定将莫敌送往香港定居。1962年在港病故
),字海珊,阳朔白沙镇;日县村人,自幼父母双亡,依靠堂叔生活。
清朝末年,入保定陆军第一中学第九期学武备。毕业后充任湖南军队排、连、营、团长。回桂后改属林虎、马济部。李宗仁、黄绍坎崛起时,黎行恕协助他们统一广西。
1926年北伐军第七军入湘,黎行恕请为前锋,每战皆捷。以功保送入陆军大学第十期深造,毕业回桂任第四集团军少将参谋处长,南宁军校高级班少将大队长,军部少将参谋处长。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黎行恕任五路军总部参谋处长,五战区副参谋长,台儿庄大捷后出任170师师长。因屡战不利,自请回防广西。
1939年冬奉命赴援西江,刚到横县,另一支日军由北海登陆,进犯钦州、防城两地。他回师邕江,又参加桂南会战,战后任31军副军长兼玉林师管伍司令,晋升中将。
1941年任46军军长,镇守衡阳。1942年春改防洞庭湖。1944年夏,日军攻打衡阳,黎行恕率队驰援。方至,城已破,回师广西,奉命防守桂林。桂林城未陷黎部即西撤,日军占领柳州、宜山,直逼贵阳时,黎部方在南丹独山间与敌对峙。国军一溃千里,社会舆论哗然。国民党两广监察署监察委员、军风纪视察团副团长白鹏飞弹劾四战区和十六集团军防守桂林失当,黎行恕引咎辞职。
1946年白崇禧任国防部长,黎行恕任部长办公厅中将主任。白调华中,他告假回桂林休养。黎行恕对中国古典文学造诣颇深,对《四书》尤其有研究,当时有“四书军长”之称。在桂林休养时,曾任私立西南商专国文教授。1947年当选阳朔国大代表,出席南京政府召开的国民代表大会。归来不久,即卧病不起,于
日病逝桂林寓所
张光玮(),号雪樵,回族,永福镇人。民国十年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后随李宗仁部参加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国民第七军一七二师副师长。参加了徐州会战。民国三十二年升第八十四军军长,担任大别山外围豫南、鄂东的防务。率军多次击退日军进攻。民国三十四年八月调任第四十八军军
长。民国三十七年任第六绥靖区(湖北孝感)司令官,后升任第三兵团中将副司令官。1949年2月改任黔桂边绥靖区司令官。
1949年10月,华中军政长宫白崇禧委他任黔桂边军政区(辖百色、靖西两专区和贵州兴义、安龙、册亨、望漠4县)司令。此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东、西三路大军夹击广西国民党军。12月初,白崇禧所带部队在桂南全被歼灭,南宁、百色相继解放。12月5日,军政区司令部退缩到西隆(今属隆林县)。不几日,云南卢汉和靖西专员赖慧鹏分别通电起义。张得悉后,意欲投向人民。但却遭到副司令胡栋诚等人的反对。后张以电报向赖慧鹏了解了起义作法和共产党的政策,终于下定决心,投向人民,1950年元月底,张率所属机关及四十六师、四十八
师官兵1400余人在百色接受解放军改编,命副司令万式炯率安龙指挥所数百人到贵阳接受改编。起义后,张任广西省政府参事室参事,广西区政协第一、二、三届常务委员。1971年病逝于南宁。
王公度(),原名王世杰,锦桥里岭桥人,出生书香之家,民国九年毕业于广西政法专门学校。民国十五年与韦永成、李宗义一同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次年回国,任李宗仁秘书。王知识渊博,办事精明干练,深得李宗仁、白崇禧器重。历任第四集团军总政训处处长、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第一分校政治部主任、中国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常务委员、广西省政府委员、广西秘密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同志会”政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曾主笔《广西建设纲领》。王负责广西对外省联络和情报工作,监视CC组织在广西的活动。还组织了:“军校同
学通讯社”。因此获罪蒋介石,又结仇于桂军部分将领。民国二十六年九月,在蒋介石插手的桂系内部斗争中,以“托派”的罪名被秘密杀害。
莫勉之(),号超人,字毓华,恭城平安乡北溪村人。民国15年春,莫勉之在省立梧州二中读书时,经共产党员陈漫远、余永翘介绍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在梧州三角咀地区从事工运、学运活动。“四·一二”政变前夕,因赴广州参加工运学习被二中开除学籍和通缉,其父莫遗贤通过拜把兄弟黄旭初的关系,取消了通缉令。从此,他脱离了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民国18年,莫勉之在中央军政学校南宁第一分校毕业后,参加国民党,先后任信都、平乐、阳朔、恭城等县正副县长兼民团正副司令等职。
8月任广西第十五区专员公署(驻融安县长安镇)政务室主任。同年12月临近解放,专员兼保安司令蒋晃怆惶逃窜,以书面指令莫勉之为保安副司令。在此进退维谷境地,他毅然召集军政人员分析形势,提出起义,但意见纷坛,未能统一。他便亲往百寿县城探视情况,恰遇桂北军区司令官周祖晃决定起义,二人不谋而合。他遂以十五区专署保安司令部副司令的身份,率领所属全体官兵到百寿待命,并按时到达解放军指定的桂林两江圩集中起义。起义后,莫勉之任驻桂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十九军司令部参议员。1952年2月调任广西省人民政府民政厅民政科员,1954年调任南宁市手工业局副科长,加入南宁市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日病故于南宁。
蒋元(),灌阳桂岩村人。1920年考入桂林县立桂山中学,1924年7月毕业并考入广西公立法政专科学校,1927年1月毕业后,历任国民革命军江左军总指挥部特务组组员、湖北孝感禁烟分局股长、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一师二十九旅军需、广西省财政厅第四科科员、国民党广西省党部干事、广西省党务所训导员、广西省第一高级中学事务主任、灌阳县副县长兼民团副司令、全县(今全州县)副县长兼民团副司令、广西学生军少校大队长、第五战区长官部中校参谋、湖北省南漳县县长、襄阳县县长、第五战区上校铁肩总队长、第五战区统
购部上校参议兼主任、汉中行营上校咨议、北平行辕及北平防空司令部少将高参兼处长、华中长官公署少将参议。
1933年,蒋在广西省立第一高级中学任事务主任时,正值桂北瑶民起义,反抗当时国民党的统治,声势浩大,席卷广西兴、全、灌和湖南道县、江永等16个县,国民党政府非常恐慌,即派大军进剿。蒋为使瑶民少遭杀害,谒见白崇禧,建议宜抚不宜剿。白采纳蒋的建议,并派蒋到兴、全、灌宣抚,化干戈为玉帛。
1939年,驻守在湖北襄樊的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为了控制南漳县,指派蒋元出任南漳县长。由于共产党同李宗仁建立了统战关系,蒋元也倾向抗日和同情共产党。蒋在任南漳县长时曾对人说:“我不怕用共产党的人,因为他们有工作能力,至少不会贪污。”于是,他委任中共地下党员李云汉为县政府秘书兼司法监察和法官,委任中共地下南(漳)、宜(城)、保(康)中心县委书记马识途为县民众教育馆馆长。蒋在李云汉、马识途的帮助下,兴革政治,禁烟禁赌,清剿土匪,组织抗日宣传队,宣传动员民众,支援抗战。
1948年12月,蒋脱离国民党阵营,回桂林定居。桂林解放后,蒋经桂林市长王全国介绍参加工作,先后任市人民政府房地科科长、桂林市政协副秘书长、桂林市一至五届人民代表、桂林市政协一至三届常务委员。在文化大革命中,蒋因历史问题受批斗,于日在桂林自缢身亡。日,中共桂林市委统战部给蒋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唐超寰(),灌阳文市村人。早年毕业于国民党南京中央防空军事学校。1927年加入国民党,同年任国民党陆军第十五师上尉副官。1931年任百色军警督察处少校科长、百色公安局第二区署署长。1933年任第四十三师少校营长、中校参议。1939年,日本侵略军由钦州登陆侵犯南宁,唐代理南宁市公安局长指挥武警守城。南宁第一次沦陷后,唐调任桂林市公安局东江分局局长。1940年南宁光复后,唐任广西省警察大队上校大队长、南宁市公安局长,经中央铨叙都审定文官荐任一级局长,技术职称为一等警正。同年兼任广西防空司令部南宁防
护团上校团长。1942年,成立南宁军警督察处,唐兼任该处上校副处长,1943年升任处长。1944年11月南宁第二次沦陷后,唐任天峨县长兼上校民团司令。1946年11月,唐任南宁警察局长,1947年经中央铨叙部审查核定,晋升简任局长,技术职称三等警察分监。1949年12月南宁解放时,唐在中共南宁地下党策动下,率领南宁市警察局全体干警宣布起义。南宁市公安局成立后,唐以原局长留局工作,并出席南宁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1951年镇反时,唐因历史问题被错捕判刑劳改。1964年刑满留场就业,1974年回南宁居住。1979年,人民法院给唐平反,撤
消原判,宣告无罪,恢复公职,安排任南宁市政协驻会常委。1980年3月加入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南宁市民革常委、自治区民革顾问。
解放后,唐拥护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工作勤奋,在蒙受冤屈期间,没有动摇对共产党的信赖、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唐经常教育自己的子女听共产党的话,热爱社会主义。并以良言诗句勉励自己的子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美德。他留给子女的格言:“前辈教人为民服务,廉不言贫,勤不言劳,爱民不言惠,锄强不言威,事上至敬,不言亡势,礼贤下士,不言屈已”。
(),号聚占,容县十里乡大萃村人。广西军校第一期毕业,后马留校任第二、三期学员队附。1931年任第四集团军总部副官处副官。1933年任广西测量局学生队队长,同年冬入陆军大学第十二期受训。1936年冬任陆军大学南宁分校第七期高级班中校军事教官。1937年任第七军一七二师上校参谋长。1940年任第七军参谋长。抗战结束后,第七军整编,马任整七师参谋长。1946年任第七军一七一师师长。1947年夏在蚌埠重组四十六军,1948年任整九十七师师长,归湖北张光玮第六绥靖区司令部节制。日升任少将。1948年冬九十七师改为第五十六军番号,马任军长。1949年春第五十六军随第六绥靖区司令部一起撤退广西,属第十一兵团,驻军柳州,马兼任柳州警备司令,此时他曾出版《南天日报》,后升任第五十六军中将军长。1949年12月出香港定居,1988年在香港病逝
(),字保全,号正崇。祖籍广西陆川,幼年随父母迁居容县容城镇东光村。
吕国铨1924年毕业于容县中学后,又先后毕业于黄埔二期,中央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二期,国防大学联战班第四期,革命时间研究院研究班第三期。吕国铨在黄埔军校其间,曾随军出征讨伐陈炯明等战役,继参加北伐战争。屡立战功,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排、连、营、团长。1928年至1929年在五十二师任副旅长时,四次在江西参加“围剿”中国工农红军,屡遭失败,后请求带职入陆军大学学习。1936年毕业后先回五十二师任二九九旅旅长,驻防吴淞宝山一带。“八一三”淞沪会战中任第九集团军第九十八师二九二旅旅长。日,日军进攻上海,吕国铨在宝山防守,使敌舰进出长江倍受威胁。同年10月,吕任第六军九十三师师长,驻湖南衡山。日升任少将。1939年6月从衡山开往湖北公安县驻防,10月率部回广西参加昆仑关战役。1942年,率部参加远征军入缅甸抗日,归第六军甘丽初指挥。在边境东里、佛海、南峤国防边界与盟军配合,入缅后,坚守通往泰国的桥头堡。4月督战缅中战役,坚守通向缅东景栋皇宫地带要道,攻守默契,取得胜利。1945年抗战胜利后,于5月7日奉命入老挝接受日军投降,帮助老挝独立建国,之后,入国民党中央训练团受训,结业后任桂东师管区司令,二十六军军长。
解放初,驻中泰、中缅边境。1954年去台湾,任台湾“国防部”参议、战计委员、督察委员等职。1983年8月在台湾病逝。
苏祖馨(),字馥甫,日出生于广西容县杨梅镇新塘村,国民党陆军中将。苏祖馨北伐时期任营长、团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师长、军长、集团军副总司令。抗战期间因战功卓著,荣获国民政府授予忠勤勋章、青天白日勋章和美国政府授予的自由勋章。
苏祖馨父亲苏明珍,母亲李作英。兄弟姐妹6人,祖馨排行长兄。其少年家境清贫,父体弱多病,全赖其母勤俭持家,维持生活。他七岁入新塘小蒙馆,后入大仁山大馆。1909年冬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广西陆军小学第四期,与黄绍竑、白崇禧同学。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广西陆军小学改为广西陆军速成学校,苏祖馨转入步兵科学习,1914年冬毕业后在陆荣廷部第一师见习,后任排长。1917年转到马晓军模范营任连附。1922年随黄绍竑经广东廉江回容县,与在玉林的李宗仁合作。1923年任黄绍竑部连长。1924年夏在“定桂讨贼联军”伍廷风第二纵队任营长。1925年在进剿旧桂系沈鸿英部时,在宜北击葬沈部师长郑右文,为李、黄、白统一广西立下战功。
日李宗仁率第七军夏威、胡宗铎、李明瑞三个旅赴湘北伐,苏祖馨进任营长,率先入湘,旗开得胜。后又参加著名的贺胜桥、箬溪、德安等战役。10月在王家铺战役负伤。1927年5月攻克安徽明光等地,6月进占徐州后,苏升任第七军第三师十六团团长。后又参加北伐龙潭之战及讨伐唐生智战役。
1929年3月,在蒋桂战争中,新桂系在武汉的实力被蒋介石瓦解,苏所在之第七军第三师被蒋介石改编为第九师,苏任旅长。同年冬,苏离蒋回桂,在黄旭初教导二师任副师长兼六十一团团长。1930年3月,新桂系与第四军张发奎联合通电反蒋,5月两军倾巢入湘,苏所在教导二师亦北上。6月在衡阳与蒋军激战中桂军惨败,桂张军被迫撤回广西。
1931年苏祖馨任第七军十九师副长兼五十五团团长,在桂、柳、邕一带补训。日陈济棠、李宗仁发动两广“六一”事变,反对蒋介石,苏升任抗日救国军第四集团军第十五军(后改为四十八军)第四十五师师长,蒋、桂和解后,苏进南京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三期深造。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西新成立三十一军,苏任该军第一三五师中将师长。辖四0三、四0五两旅四团共9900余人,于1937年11月到达苏北海州布防,受第五战区司令官李宗仁指挥。1938年1月中旬,苏祖馨奉命开赴安徽明光镇(今嘉山县城),与日寇展开极为激烈的明光争夺战,明光几得几失。日冠在以苏祖馨的一三五师为主力的三十一军勇猛阻击下,伤亡2000多人,是日冠在淮河流域遭受到的第一次沉重打击。此役苏师也伤亡、失踪1182人。苏师所在的三十一军在明光阻击牵制敌军40多天,为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敌12000余人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苏祖馨因此获记大功一次。日军在台儿庄失败后,纠集30余万兵力包围徐州,企图一举歼灭我第五战区主力。因此我军主动撤出徐州,苏师也奉命突围,为掩护第四十八军和淮北兵团撤退,苏师在正阳关与日军激战5天,苏师伤亡1200余人。之后,在大别山以南、长江以北与西犯日军战斗。在数次战斗中,苏师击败敌军700余人,自己也伤亡惨重。自1月中旬战至9月上旬,仅剩下不足两个营的兵力。后第五战区命令第三十一军一三一师士兵归并一三五师。10月15日,苏祖馨一三五奉命扼守豫鄂两省交界之重要关口平靖关,阻滞日军攻占武汉,掩护友军西撤。苏师在此关与日军玑谷第十师团血战七昼夜,歼敌1200余人,苏师伤亡、失踪1500余人。是役苏祖馨以“作战出力,统筹有方”记大功一次。
1938年11月,第三十一军干部奉调广西补训。翌年春,重建之苏师辖三个团共5000余人。日,日冠到达邕江南岸。23日清晨,苏祖馨临危受命为邕江北岸守备司令,当天日军强渡邕江,苏师虽多为新兵,仍与优势之敌顽抗战。日,苏升调第五战区代理第四十八军军长(在安徽)。苏因南宁失守,十几个县的百姓遭受蹂躏,不愿就位。10月13日,苏收家电悉父病故,他匆忙料现完父亲原事,即归队指挥所部参加龙州战役。28日克复龙州,日冠向越南退逃。30日,第三十五集团军克复南宁。
日,苏祖馨擢升第四十八军军长(驻安徽),同年12月18日,苏指挥所部之四一四团于太湖县击落敌机一架,击毙驻汉口日冠第十一军司令官冢田攻大将和高级参谋藤原武大佐等11人。敌机毁人亡,为了报复泄忿,随调集大部队,在飞机掩护下大肆扫荡我大别大别山游击根据地,所到之处实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此后,苏在大别山地区与日军作战中,歼敌1000余人。
日,苏以治军有方,战功显赫,升任第三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兼第四十八军军长。同年8月14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苏祖馨任安庆区受伤降官,负责接受日军受降事宜。9月15日在安庆城举行受降仪式。苏祖馨身着戎装,神采奕奕,正式入城。日军第一三一师团长小仓达达次中将、独立混戊旅旅长门胁卫大佐率军官及乐队十里郊迎。受降日军两部官兵共计20370人。当晚,苏祖馨在宴席上即度致词说:“今日之会,为我国家至高上光荣,亦是我全国军民最大幸事。
冯璜()字壁如,日(庚子年闰八月十五日)出生,广西容县黎村镇振新村人。毕业于广西陆军讲武堂、日本陆军步兵学校、中央陆军大学将官班乙级第一期。历任团长、师长、副军长、广西航空学校校长等职,陆军中将。
冯璜父辈务农。(HASS?)1907年入本村私塾读书,1912年进南和小学,读到六年级最后一个学期时,因上一学期学费已欠交,更无力交此期学费,因此失学。但父亲见其每学期成绩均名列前三名,所以甚为喜爱,不用他做家务,让他攻读《药性赋》,希望他将来做医生。但他志向外出谋生,和叔父冯天骥资助,往南宁,考入广西陆军马晓军模范营当学兵。1918年学习期满充当班长,凭字体端正,获调夏威第二连当上士文书。1919年升广西陆军第一师第二团当排长,获保送广西陆军讲武堂学习。1921年升任营中尉副官。1923年任上尉连长兼梧州戎墟禁烟检查所所长。1925年升任少校营长。1926年以营长职率部参加北伐,后升任第七军第二旅中校副官。1927年奉派赴日本成城学校补习日文。1928年至1930年在日本千叶县陆军步兵学校学习。回国后,1931年任国民党广西党研究所上校大队长。同年二月又调任第四集团军第一警卫团上校团长兼总司令部特别监察委员。1933年春,作该集团军总司令部航空处学生队长兼总务科长。1934年任般空处副处长。该处改为航空学校后任副校长。1935年调任陆军第十五军上校团长。1936年冬任第四集团军教导总队少将总队长。1937年回任广西航空学校少将校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冯璜调任陆军第三十一军一三一师三九一旅少将旅发。1939年3月调任广西民团干部学校少将教育长兼民团周刊社长。
1939年4月调陆军第四十六军少将参谋长。同月底调任第三十一军一三一师副师长(仅挂名未到职)。5月调贵州遵义陆军大学将官班第一期学习,结业后升任一七五师师长。
1941年兼任钦、廉守备区指挥官。1943年1月至1944年10月升为第三十一军中将副军长。1944年10月下旬调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中将主任。1945年至1946年9月调任军委会军训部中将参议。同年10月至1948年调任湖南湘东师管区中将司令兼国民党湘东师管区特别党支部特派员。后调任第八绥靖区中将参谋长和第六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均未到职)。1948年12月至1949年回广西充任广西省行政干部训练团教育长。1949年7月至11月调任广西省第三区(梧州)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并兼任梧州警备司令、桂南军政区副司令(未到职)。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八路军参谋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