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9月17日 农历~1911对应什么农历纪年名称

1911你去哪的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据此推断,中华民国元年应为干支纪年法的几年_百度作业帮
1911你去哪的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据此推断,中华民国元年应为干支纪年法的几年
1911你去哪的革命被称为辛亥革命,据此推断,中华民国元年应为干支纪年法的几年
元年为1912年,十天干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你在天干,地支中分别找到辛和亥,他们后面分别是壬和子,所以1912年(就是民国元年)是壬子年,1911年辛亥革命,但并不是民国元年,如果还有疑问可以问我
辛亥年 , 中华民国日成立,尚未过农历新年,所以仍是辛亥年
中华民国元年为1912年,为壬子年
同意,是辛亥年。
1911年,辛亥年
壬子年,民国元年为1912,可以问我,我懂历史
中华民国是1912年成立的,据此推断1912年是壬子年(鼠年)。
大家踊跃回答,回答好的我给10财富,真的给
1912年(就是民国元年)是壬子年,1911年辛亥革命,但并不是民国元年.
辛亥年,听我的没错。
1911+民国年数=公元纪年如:民国32年即为3年中华民国元年应为干支纪年法的( 壬子年)年中国古代通常采用农历来纪年,如1894年发生的中日战争,史称
中日战争;1898年光绪帝下诏实行的维新变法,史称
甲午 ;戊戌
你了解中国古代的干支纪年法吗? 甲午中日战争的“甲午”就是这种纪年法,那么“甲午”是公元纪年法的哪一年
A.1894 年
B.1895 年
C.1896 年
D.1897 年
中国近代史上有很多事件冠以当年的干支纪年名称,如戊戌政变、辛酉政变等。下列事件中习惯上采用这种称呼的有①1840年鸦片战争②1894年中日战争③1898年资产阶级改革④1911年资产阶级革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中国近代史上有很多事件前面冠以事件当年的干支纪年年号,如《辛丑条约》中的“辛丑”二字。下列事件中,未采用这种习惯称法的是
A.1894年的中日战争
B.1898年的资产阶级维新运动
C.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1911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大清灭亡启示录()全集_全文阅读_3-米花在线书库
大清灭亡启示录()全集_3
行的以夷制夷的外交手段失败了。它表明这一手段的核心不仅在于如何准确把握其他国家的利益,更需要配以本国抽刀亮剑的勇气。日本人的狡诈、贪婪、阴险、坚定、勇猛、狼性十足,在俄国和英国之间左右开弓,这是另一种版本的以夷制夷。而清国政府失去了原本属于它自己的机会。在外交上,清国政府处处表现出谦虚忍让、老实诚恳、爱好和平,但谁都知道,国家利益面前,只有老实是没用的,只喊着爱好和平也是没用的。在国际冲突中,进攻或者以攻为守其实才是大部分时候的首选,一味的妥协和退让也许会让你获得“道义上的支持”,但也会丧失很多的盟友和潜在盟友——如果你自己都不硬,大家又怎能支持你去硬?在与陆奥宗光的外交争斗中,李鸿章可以用“完败”一词来形容。除了国家实力,清日两国在外交方面上的指导思想也是完全不同的。这要从一本书说起。1864年,大清国翻译出版了一本很专业的书籍(Elements of International Law),这是一本国际法著作,主要讲述国家之间的往来、出使、交战等国际惯例,作者是美国人,他的观点是很善良的,比如小孩子们不到万不得已不打架,国家也一样,要注意维护世界和平;即使打架,也必须有个理由(师出有名),而且不能自己先动手,要等对方先开打(不能衅自我开)。书翻译成中文后,取了个很吓人的名字:《万国公法》。《万国公法》受到了清国外交界的热烈欢迎,除了书中的观点很符合传统道德,也代表了他们对于西方列强世界的“善良”愿望。在他们看,此书是西方“大儒”所著,各国君主必定真心遵守,不敢违抗,一旦国与国之间发生摩擦,各国都得翻到书中的某一页来定案。于是他们把这本书奉为了外交宝典,有重大问题争论不下的时候,就搬出宝典来看一看。同一年,这本书由清国传入日本。对于在天朝大国的政府高层流行的书,日本人自然不敢怠慢,他们对此书给予了极大的重视,掀起了一股“国际法热”。用当时学者写的文章来说就是——“第一次知道了各国之间交往也是有法规的”。但是,日本人在仔细研究了之后提出了他们的疑问:各国真的会遵守这样的法规吗?几年后,带着这样的疑问,一个代表团出发了,他们在西方世界看到了弱肉强食的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更加疑惑。在德国,著名的“铁血宰相”俾斯麦毫不忌讳地告诉日本人:“如今世界各国表面上都说要以礼仪相交,讲究和平世界,不过,在国际关系中,正义和力量从来是在一起的,有力量才会有正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最重要的是加强实力,以自己的力量来保卫自己,而不要依赖任何国家。你们要知道,事实只可能是,当某一国感到国际法对它不利时,它就会置之不理、多方狡辩、诉诸战争。所以万国公法能不能得到执行,完全是靠实力说话的。”日本人终于用实地见闻证实了他们的怀疑,考察团满心欢喜地将答案带回了国内,《万国公法》再也没人去看了。福泽谕吉更用了一句话来总结:“数千万言的《万国公法》,可以用一声枪炮抹杀之。”日本从此一心奉行务实外交和强权外交,而陆奥宗光无疑是这方面的突出代表。·战斗即将打响·形势骤然紧张。万般无奈的李鸿章只好准备接受日本最初提出的那个方案:可以先商议朝鲜“内政改革”,后撤兵,此时陆奥宗光用了那句熟悉的话来回答:今时不同往日了,兄弟!7月19日——在英国明确表示支持日本三天后,占据汉城的日军迅速行动,他们闯入朝鲜王宫,向朝鲜政府提交最后通牒。我们只需要看其中的三条内容:1.朝鲜国王必须下旨驱逐在牙山的清军。2.朝鲜废除和清国之间的一切条约(改变属国地位)。3.限朝鲜三天内(截止到7月23日零时)给予答复。这份通牒名义上是发给朝鲜政府的,实际上是为与清国开战找一个“师出有名”的理由。因为作为属国的朝鲜政府不可能同意这样的通牒,一旦三天过后,日军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占领王宫,逼迫国王下令“请日军帮忙”驱逐清军,到那时,日军将有一个进攻清军的理由!接到消息,李鸿章终于彻底绝望了,他终于明白一场和日本的战争已经不可避免,天津直隶总督衙门开始手忙脚乱地部署向朝鲜增兵。由于日军已经控制了仁川和汉城,李鸿章决定:派一万大军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占据汉城以北260公里的朝鲜第二大城市平壤,以平壤为集结之地。但此时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牙山还有之前派出去的原本用于平叛东学党的2500名清兵,他们此时已经成为深入到日军集结地——汉城周边的一支小部队,孤军深入,极为危险。李鸿章决定派军舰到牙山海面接上他们,运到平壤与大军汇合。但牙山部队的统帅叶志超提出了另外一条意见。叶志超认为,牙山紧邻仁川,而仁川有七八条日本军舰,走海路不安全。所以他建议部队仍然驻扎在牙山不动,万一日本真的开战,还可以和平壤大军夹击日军!接到电报后,李鸿章觉得有道理。但安全问题又实在太让他放不下心了。于是他想到了另一个办法:再从海路向牙山增派2500人的增援部队!对于这个奇怪的办法,我们一时是很难理解的。既然运兵出去的海路不安全,那么运兵进来的海路也同样不安全。这个问题李鸿章不会想不到,不过仔细推敲一下,我们就能明白李鸿章的深意。一直到现在为止,李鸿章仍然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日本真的会和清国开战,所以他把主力派到平壤,希望能够“震慑”日军,避免开战。而叶志超的想法跟李鸿章也是一样的,他认为只要自己老老实实地在牙山待着,不挪窝,不给日本人任何“挑衅的机会”,战事就有可能避免。李鸿章很快找到了一个两全的解决办法,这个办法可以既不“刺激”日本人,又能让海路运兵的安全有些保障。这个办法就是租几条英国籍的船去运兵,而不需要派出北洋舰队去护航,只需要派一两艘军舰在牙山岸边的登陆点进行现场警戒即可。李鸿章认为,“有万国公法在,谁先开战,谁即理拙”,日本人绝对不敢挑起战端。更何况日本人再怎么狂,也不敢朝挂着大英帝国国旗的船开炮吧!从怡和洋行租来的三艘英国籍轮船很快准备好了,它们将改装成运兵船,把天津的2500名清军分批运到朝鲜牙山。按照“无需护航只需在登陆点现场警戒”的计划,清国的北洋舰队并没有主力出动,为运兵船护航,只派出了巡洋舰济远、练习舰威远和属于广东舰队的炮舰广乙三艘军舰先期赶往牙山。与此同时,日本战时大本营命令所有正在清国的军舰返航。原来,虽然两国一直在摩擦,但“友好交往”也没有中断,日本派出了几艘军舰在福建马尾港和威海进行访问。这几艘军舰返航后,日本本土所有军舰将集结在佐世保军港,统一编队的联合舰队即将成立,日本将要用全国所有的军舰去打响和参加战斗!大家都在安静地等待最后通牒的期限——7月23日零时的到来。等待清日两军的,都是不可知的命运。7月23日这天,在不同的地点,发生了不同的事情,我们按照时间顺序一个个地说。汉城——朝鲜王宫:兵变!可怜的朝鲜国王,自从接到最后通牒后,他就一直毫无办法,惊恐万分。拖到最后好歹给了日本人一个答复:清国的军队确实是我们请来的,我们已经通过唐代办(唐绍仪)奏请大清国撤兵了。言外之意是:天朝不撤军,我们也没办法啊,别欺负老实人好不?日军知道该怎么做了。23日零时,汉城日军向朝鲜王宫发起进攻。在冲进王宫后,日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切断朝鲜和清国之间的电报线路(封锁消息),然后逼迫朝鲜国王下旨:废除对清国的属国关系,朝鲜“请求日军”将牙山的清军驱逐出境!拿着这份矫诏,日军有了进攻清军的“名正言顺”的理由。·佐世保军港,联合舰队起航·编队完成的联合舰队正在等待起航前的检阅。这是一个梯队型编队,三艘速度最快的军舰组成第一先锋队(游击队),它们将作为攻击清国军舰的先头舰队,旗舰为下水不到半年的当时世界上最快的军舰——吉野号。巨炮战舰组成主力队,作为决战的主要力量,旗舰是松岛号——同时它也是联合舰队旗舰。其他老弱军舰组成第二先锋队,主要做后勤保障和警戒工作。海军中将伊东佑亨已经被任命为联合舰队司令,他将在松岛号上统一指挥这支庞大的舰队,向牙山海面搜索清国军舰,寻找战机。伊东佑亨的命令是:如果碰到的清国军舰力量弱小,则不必一战,先放过他们,等待对方强舰或舰队出现,一举歼灭!当时并没有军事侦察卫星,而联合舰队却能够准确地将搜索的目标锁定在牙山海面。只有一种解释:在清国大陆,一直潜伏着一支庞大的日本间谍网络(后面详细讲述),他们成功地猎取了李鸿章向牙山运兵的情报,情报发回日本,联合舰队立即出动。11时,海军军令部部长桦山资纪的身影出现在了佐世保军港,他是来为伊东佑亨和联合舰队的出征送行的。联合舰队所有军舰汽笛长鸣。“发扬帝国海军荣誉!”桦山资纪的检阅船打出了旗语。“完全准备就绪!”第一先锋队旗舰“吉野”用旗语回答。“待我凯旋!”第二先锋队旗舰“葛城”回答。“坚决发扬帝国海军荣誉!”主力队旗舰“松岛”回答。惊天的海浪中,蕴藏着惊世的野心。出发!·牙山湾:北洋军舰的危险降临·7月23日下午,济远等三艘军舰到达牙山湾海面,而运兵船还没有到。24日凌晨四点,第一艘出发的运兵船终于到了,济远等军舰警戒运兵船完成士兵登陆工作,然后等着第二艘和最后一艘运兵船的到来。在等待的同时,济远舰舰长方伯谦作出了一个改变了后来战局的决定:派威远号前往仁川海面侦察,了解汉城日军的动向。24日下午,威远带回了一个严重的消息:汉城兵变了。方伯谦顿时感到事态严重,他判断自己已经处于危险之中。由于朝鲜到清国的电报线已经被割断,只能人工报信,方伯谦命令威远号立即返航威海北洋舰队基地报信,济远和广乙继续等运兵船。晚上,第二艘运兵船抵达,方伯谦命令加快速度卸载武器和士兵登陆,到25日凌晨四点,运兵船上的马匹和火炮仍没有卸载完,而最后一艘运兵船也还没有到达,方伯谦认为不能再等了,运兵船是英国籍的,日军应该不敢攻击它们,而两艘孤零零的军舰必须脱险,他命令运兵船继续卸货,济远和广乙立即调头向威海返航!7月25日凌晨四点半的晨雾中,济远和广乙两艘军舰起航了,按照航速,三个小时后它们将驶出牙山湾,进入茫茫大海,然后一路朝清国海岸方向疾驰。方伯谦有一种预感:在不远处的海面上,日军舰队正在乘风踏浪向牙山海面驶来,像猎人一样四处搜寻猎物,一旦相遇,炮战即将打响!方伯谦的预感是对的。第五章 牙山湾海战,清军强舰不战而逃·方伯谦·1866年,在左宗棠的奏请下,由林则徐女婿沈葆桢亲自负责,福州船政学堂成立了。这是一所用西式教学,为外来军种——海军培养军官的学校,但不能通过科举走仕途。学堂不仅学费、生活费全包,甚至连学生家里的生活费都给包了(每月发4两银子补贴),但还是没有多少人来报考,最终招考上来的,是来自福建、广东等地普通百姓和家道衰落之家的孩子。其中就有方伯谦,以及他的福建同乡严宗光、刘步蟾、林泰曾、林永升、叶祖珪、邱宝仁,以及广东籍的邓世昌、林国祥等人。当年他们的年龄都在12~15岁,在一间由寺庙(福州城南定光寺)暂时改成的教室里,伴着晨钟暮鼓、佛号乐音,学习英文单词和海军知识。这样的时间一晃过去四年。1871年,这批孩子快毕业了。他们开始登上军舰实习,军舰从福州出发,经香港、新加坡抵达马六甲海峡,航行4个月,他们在军舰上认真地操练。毕业之后,他们成为了清国第一批真正的海军军官。几年后,朝廷决定公费派遣他们出国深造。在出国前,他们都立下誓言,决心为国家海军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钻研技术,报效国家。“此去西洋,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最终,刘步蟾、林泰曾去了英国海军学习实战,而严宗光、方伯谦、林永升、叶祖珪等人考入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在欧洲三年多的时间里,他学会了喝咖啡,吃西餐,逛过伦敦的街道、巴黎的凯旋门、柏林的歌剧院。当然,更重要的是学习了丰富的海军知识。除了书本理论,他们还学习实战。刘步蟾等人作为见习生服役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英国地中海舰队,跟随军舰巡游三大洋,甚至还参加了在非洲的海战,可以说收获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回国后,他们每个人都已经是一名有世界级眼光的军官了。严宗光始终放不下科举的那个梦,虽然回国后的他成了天津水师学堂的校长(总办),但他仍然很郁闷,加上认为自己并不得志,后来抽起了鸦片,改行当作家,改名严复,翻译整理出了名作《天演论》,那句著名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就出自这本书里。而方伯谦、刘步蟾等成为北洋舰队的舰长,他们虽然没有科举的功名,但经济收入并不低,可以算得上真正的高收入人群。清国向国际接轨新建海军,最先接轨、也接轨得最好就是海军军官的收入。按照《北洋水师章程》,北洋海军官兵收入以4比6的比例,实行基本工资加绩效工资的模式。舰队司令丁汝昌的年收入为白银8400两,刘步蟾、邓世昌这样总兵级别的舰长年收入为3960两,方伯谦这样副将级别的舰长年收入为白银3240两。此外作为舰长每个月还可以掌握着从350两到850两的“行船公费”支出。按照物价折算,当时一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人民币150元,也就是说,方伯谦的年薪在40万以上。·中日两大舰队的首次相遇·7月25日7点,天已大亮,海面一片平静,济远和广乙即将驶出牙山湾航道,进入大海,此时,观测兵突然向方伯谦报告:前方发现煤烟!然后很快确定:有三艘日本军舰!这是联合舰队第一先锋队。双方军舰几乎同时褪去炮罩,炮兵就位,大炮互相指向对方!双方距离越来越近,军舰上的士兵都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盯住对方,等待着那惊天动地的一刻。方伯谦站在济远号军舰的司令塔里,他的心情十分紧张,清日两国还没有宣战,他必须严格遵守“不能衅自我开、不开首炮”的命令。所以只要日方军舰不首先开炮,双方就会相安无事,就当有缘在海上会了个面。但是,如果日本人首先开炮,济远和广乙就不得不反击迎战。以二敌三,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战果?方伯谦紧紧盯住对面航行在最前面的吉野,突然,他看到吉野在距离3000米处猛地来了个180度大转弯,调头就往回跑,而跟在后面的浪速号和秋津洲号也迅速向后转而去。看到这一情况,方伯谦松了一口气:不宣而战是违背“万国公法”的,看来日本人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啊。可是,就在方伯谦松了这口气没多久,他的那口气又重新提上来了:吉野等军舰又重新调头冲过来了!它们在海上画了一个大圈,重新挡住济远和广乙的去路。这个秘密,隐藏在双方军舰的特点里。·炮的秘密·清日两国的国门都是被西方强国用“坚船利炮”从海上轰开的,在发展海军的时候,这两个国家一开始都是追求“船坚炮利”,军舰的装甲越厚、舰炮的口径越大越好。但在后来,日本人的理念发生变化了。1885年后,世界海军兴起一种战略理论,他们认为军舰追求重甲巨炮称霸海洋的时代已经过去,军舰不再讲究大而坚,而是轻而快——以牺牲重武器和厚装甲来换取高航速。日本海军部分地吸收了这个理论。第一先锋队的平均航速20节,吉野更是达到了当时世界的最高航速——22.5节。而济远和广乙平均航速为15节。以上可以看出,第一先锋队的平均航速要比清国舰队快5节,但双方最大的区别并不只在航速,而是在于:炮。与济远和广乙装备架退炮作为舰炮不同的是,第一先锋队装备的大部分为另外一种舰炮——速射炮。架退炮和速射炮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炮的速度。影响速度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速射炮的炮架有最新的液压复位装置,发炮后炮架能自动复原,不需要进行二次瞄准。另外,架退炮的炮弹属于弹药分装式,只有一个巨大的弹头而无弹壳,发炮时需要先将弹头推进炮膛,然后在炮膛里填上火药包,点火后将弹头推向敌人!而速射炮的炮弹是带弹壳的新式炮弹,省去了这个环节。所以,速射炮是快炮,而架退炮是慢炮,按照当时的参数,架退炮每10分钟能打出炮弹33发,而速射炮每10分钟能打出185发,炮速是前者的六倍,基本相当于步枪和机关枪的区别。但是,事情总是无法两全的,炮速六倍并不意味着火力就是六倍,这是由于加快了发炮速度,速射炮的口径也不得不小很多,打出去的都是小炮弹,每发炮弹的杀伤力无法跟笨重的架退炮相比。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笨重的架退炮一般安装在舰首或者舰尾,而轻巧的速射炮安装在军舰两侧(舷侧)。在世界海军兴起之时,一直是坚固的铁甲舰和大口径架退炮主宰海洋的时代(所谓船坚炮利),而轻快的巡洋舰以及速射炮是新兴产物。在战前,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已经意识到清国军舰必须大量加装速射炮,他向李鸿章打报告申请,但并未批准,这个未批准的原因,我们以后会知道。现在我们也已经明白第一先锋队为何要在海上划一个圈了——它们是在等待济远和广乙完全驶出牙山湾狭窄的航道,来到宽阔的海面。只有在海面上,吉野等军舰才能发挥航速快、机动性好的优势,也才可以充分地利用军舰两侧的速射炮。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济远中炮·当吉野行驶到与济远差不多平行的航位时(舷侧速射炮对准济远),吉野舰上突然下达了“开炮!”的命令,日军炮长一阵茫然,两国还未宣战,而吉野也未向对方发出战斗警告,贸然开炮,这属于偷袭,虽然“万国公法”可以不必遵循,但偷袭的名声实在不好听啊。在战前,伊东佑亨曾下达了放过弱舰、寻找主力决战的命令。为了谨慎起见,炮长连忙派士兵跑步去请示:真的要开炮吗?得到的回答是四个字:“混蛋,开火!”吉野舰上的第一炮打出了,可能是由于过于紧张,史料记载,吉野炮手发出的第一发是空炮。清日甲午战争就由这发空炮打响了。从此,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偷袭珍珠港,不宣而战几乎成了日本海军的传统,日本海军也是世界上最会偷袭的一支军队。空炮过后,就是真枪实弹。三艘日本军舰将速射炮炮口全部对准济远猛轰,我计算了一下,济远每分钟至少要受到80枚速射炮弹的攻击。而济远的舰炮主要安装在舰首和舰尾,现在即使它发炮,也很难打击到对手!济远在海浪中左突右闪,寻找着战位。一颗炮弹落在司令塔旁边,济远大副头部被弹片切中,脑浆和鲜血喷射而出,旁边的方伯谦被溅满一身。紧接着,又一发炮弹击中舰首主炮台,枪炮大副当场成为碎片,更多的官兵纷纷倒下,济远舰上惨叫声一片,血流成渠。方伯谦被这一幕幕惨烈的景象惊呆了,他命令济远冲出包围圈!但由于航速相对较慢,始终无法摆脱纠缠。看来不把济远击沉,吉野等是不会罢休的。万分紧急的时刻,林国祥率领的广乙出现了。广乙其实算不上一艘真正的军舰,说它是一艘木船更为合适一些(在外面包了一层钢皮),排水量也只有可怜的1000吨,舰上有国产江南机器局制造的旧式架退炮11门。广乙也不是北洋舰队的军舰,原本属于广东舰队,它和广甲、广丙在战前来到北洋舰队会操而被临时征调使用。战斗开始后,三艘日本军舰把广乙晾在一旁,专门对付济远。林国祥率领一艘木船冲入阵中,实在要佩服他的勇气。广乙炮火虽然没什么威力,但它船小灵活,就像一条钻进围网中的泥鳅,在阵中左冲右撞,不时发炮。济远抓住空当,终于冲了出去。济远是冲出去了,但方伯谦也没管还困在阵中的广乙,命令军舰立即开足马力向威海方向行驶。方伯谦虽然只是济远舰的舰长,但他也是这次军舰出航行动的总负责人,广乙是跟随济远行动的,现在,广乙救下了济远,而济远却丢下弱小的广乙先逃了。见到这一幕的林国祥简直气得冒烟。生气归生气,林国祥必须赶紧想办法冲出去,不然被三艘军舰围着打的广乙很快就会沉没。可是,看到前方密集的火力网,林国祥绝望了,他知道:冲出无望。林国祥只好放弃冲出的念头,命令广乙急速调头,撤回到牙山湾内出发地!三艘日本军舰立即作出决定:先放过木船广乙,合力追赶济远!因为他们也知道这才是一条真正的大鱼。吉野追在了最前面,济远中炮后一直没有再开炮,说明它的发炮装置已经被毁,没有还手能力,吉野决定生擒济远。可是,当吉野逼近济远时,济远突然发出一发尾炮,正中吉野,吉野不得不放慢航速,其后的浪速超车,它超过吉野,全力追赶济远!浪速舰长的想法跟吉野一样,生擒济远,让联合舰队再增加一艘军舰!·东乡平八郎·1871年,在方伯谦那一批人从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即将前往英国留学深造时,日本从国内挑选了12名最优秀的海军学员,前往英国学习海军技术。那时候,西方世界对“亚洲黄猴”普遍看不起,所以,当清国的留学生可以进入舰队学习实战的时候,日本来的留学生只能被安排到商船学校学习,连军舰的影子都看不到。这12个人中,其中有一个不善言辞也很沉默的人,每天抱着王阳明的《传习录》看。在英国,他一待就是八年,从最底层的水手做起,刻苦学习船舶建造技术和驾驶技术,回国后,他决心改变日本的海军。1887年,参谋本部出台《征讨清国策》,要求日本在1892年之前(5年内)完成对清国作战的所有准备。1892年,日本军队开始进行主要针对指挥官的最后人事改革。日军认为,日本在兵力、武器上都无法和清国相比,但要在指挥官上更胜一筹,指挥官必须年轻化,由掌握世界最先进作战理论的人出任。于是,这个已经44岁的人成了要被裁撤的对象。但最后时刻,海军大臣想起浪速号还缺一个舰长,于是就留下了他。他就是东乡平八郎。侥幸成为浪速舰长,东乡平八郎比任何人都需要证明自己。而在浪速舰上的东乡平八郎突然看到了前方济远号上神奇的一幕。·济远号上的白旗·方伯谦的济远舰上挂出了白旗!在交战中,举白旗表示放弃抵抗,一般对方也要停火。于是东乡平八郎命令信号兵打出旗语:济远立即停驶!可是济远仍在全速向前,丝毫没有要停的意思。原来方伯谦是在耍我啊!东乡平八郎又令浪速开足马力追赶。双方再一次逼近,这时,更惊奇的一幕出现了。济远舰上的白旗旁边又加挂了一面日本海军旗!我们来解释一下这个动作:加挂对方军旗表示自动成为敌军俘虏,连人带舰都送给你们。对于浪速来说,这又比较难办了。总不能对着自己国家的海军旗开火吧。于是信号兵又打出了要求济远停驶的旗语,他们认为济远这一次应该老实了。可是,济远舰仍在全速前进!东乡平八郎又一次被调戏了,以前只听说过兵不厌诈,现在,从方伯谦身上他还知道了另外一个词语:逃不厌诈。而这时候,前方有两艘战场外的船,正不紧不慢地朝战场开过来。·方伯谦的误导·大家一定还记得方伯谦在牙山湾登陆点没有等到的最后一艘运兵船。这艘英国籍的运兵船叫高升号,在高升号上,有1116名清国士兵以及74名船工。从远处跟在高升号后面的,还有辎重船操江号。船上装着20万两饷银、20门大炮、3000支步枪以及成堆的弹药。它们并不知道这里已经发生海战,按照既定的航线向牙山湾驶去。高升号最先遇到的是济远。它看到一艘挂着日本海军旗和白旗的军舰朝自己的方向开来,当对方驶近的时候,突然把日本海军旗降下,然后全速擦身而过。方伯谦在离开牙山湾登陆地时,由于高升号还没有到,当时曾制订了一个计划:如在海上遇到第三艘运兵船,必须把它拦截下来令它折返,脱离险境。可是此时济远上的方伯谦似乎已经把这个计划完全忘到脑后了,他的脑子里剩下的只有“逃出去”这三个字,为了摆脱追赶,在经过高升号旁边时,方伯谦竟然没有向高升号发出任何警示,只是把日本军旗降下,继续全速向前。方伯谦不知道的是,他的这个动作大大地误导了高升号。高升号是租来的英国船,并不认识济远舰,也不知道它是北洋舰队的军舰,他们莫名其妙地见一艘挂着日本海军军旗和白旗的军舰冲过来,冲到面前时又把军旗徐徐降下——以为这是一艘日本军舰在行使海上礼节!于是高升号放心大胆地继续向前航行了。危险也一步步临近,它将遇到的是那个可怕的敌人——东乡平八郎。东乡平八郎站在浪速舰上发现了高升号,也看到了甲板上密密麻麻坐着的清国士兵,他突然意识到:这是一条没有任何武器防备的运兵船!浪速舰立即驶向高升号,舷侧大炮全部对准高(www.hushui.net)升,炮兵朝天鸣炮示警,信号兵向高升号打出旗语:“立即停驶!”在英国船长的命令下,高升号停下来了。东乡平八郎派出军官乘坐小艇登上高升,说明高升号已经被日本军舰俘虏,要求把高升号带走,英国船长同意了。军官回到浪速,浪速打出旗语:起锚,随我前进!甲板上的清军明白了眼前的一切。他们拿起手中的步枪看管住了船长,强令驾驶员停航,不能跟日本军舰走。英国船长只好又向浪速号打出信号:请你们再派人来谈判!于是浪速军官又一次来到了高升号,船长转告了清军的意见:他们拒绝当作俘虏,也不再去牙山,要求回到原出发地大沽去——由于两国尚未宣战,轮船也是外国籍的,清军的这个要求可以说比较符合国际惯例。军官回浪速舰汇报去了,大海上一片宁静,所有人都在等待着那个平时沉默寡言的人——东乡平八郎的决定。东乡平八郎的选择有两种:一是按原计划强行将高升带走;或者令高升号返回大沽。但东乡平八郎做出的却是第三种选择——开炮!将这艘毫无还手之力的运兵船击沉!“这是一艘英国籍的船。”手下人提醒他。“那么让欧洲人立刻离船。”东乡平八郎平静地回答。“欧洲人立刻离船!”浪速舰上的信号兵向高升号打出旗语。英国船长和外籍船员这时连哭的心都有,因为——他们离不了船。他们都已经被船上的清军用步枪押住了。所有人又在等着东乡平八郎的反应。李鸿章租用英国籍的轮船运兵,就是赌日本人不会开炮,现在,轮到东乡平八郎出牌的时候了。“开炮。”东乡平八郎平静地回答。·高升号沉没·十几门大炮开火的同时,鱼雷也飞向高升,甲板上的清兵拿起手中的步枪射击,然而距离太远,子弹只能在海面上打出一朵朵水花。高升号很快进水倾斜,向海底沉去。东乡平八郎命手下救起落水的外国人,清军开枪射击阻止,日本人最终只救起了英国船长、大副以及轮机手三人。30分钟后,高升号全部沉入海底。这条载有一千多人的船上,最终活下来的人只有257人,都是侥幸逃生,有的在海上漂流几天后被路过的军舰和轮船救起,有的游回了岸边,还有两名清军游到了附近的一座荒岛上,当了40多天的野人后才获救。而其余的871名清国官兵和62名船员全部葬身海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升号事件”。它的悲剧是多方面的因素构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两个:主帅李鸿章的侥幸和前线将领方伯谦的怯弱。一艘满载千名士兵驶向前线地带的运兵船,在两个国家即将要打起来的时候,竟然故意没有军舰护航,孤零零地航行在大海,以为挂着米字旗就是护身符,而相遇的济远也对它不管不顾!高升号沉没的同时,辎重船操江号也在秋津洲号的逼迫下束手就擒,饷银、军火连船带人一起成为日军的战利品。而驶回牙山湾出发地的广乙,因舰体被炮弹损伤严重,在浅滩碰到礁石搁浅,林国祥只得下令放火烧掉广乙。林国祥和士兵们从朝鲜辗转回国,途中他们遭到日军扣留,在写下“永不参与清日战争”的保证书后,回到国内。只有一路狂逃的济远安全地回到了威海基地。对于方伯谦来说,他的逃跑行为并不是从遇到日本军舰开始的,而是在得知日军在汉城发动政变后开始的,他扔下仍在卸兵的第二艘运兵船,开出了牙山湾,在遇到第三艘船高升号时,不仅没有承担护卫作用,甚至连警示信息也没有发出。方伯谦似乎故意让高升成为浪速新的攻击靶子,好抓住机会逃跑。从这点来说,方伯谦不仅是一个能力上失败的将领,还是一个人品上失败的将领。在战前给李鸿章上书中,方伯谦展现了作为一个有国际眼光的谋士的功能。然而,有谋者未必有勇,好的谋士和出色的军事将领之间,不仅不能画等号,连约等号都画不成。这一切的差别,来源于两个字:勇气。谋士可以夸夸其谈,将领需要的却只是抽刀一战。在仗打起来之前,好的谋士可以满嘴跑火车,嘴上轻言生死,真正打起来却很可能跑得比谁都快,而好的将领却不是这样的。好的将领可能临战而惧,却在战时无比勇猛,更有破釜沉舟、放手一搏的勇气。方伯谦无疑是属于没有勇气的人。他在牙山湾海战中展现的不是一个勇将的素质,而是一个逃跑大师的素质。自从火器成为人类战争的武器之后,人们常常会问:战场上还需要那种英勇吗?其实无论武器如何先进,最后决定战争胜负的还是人,这一点和以往任何战争并没有区别。是的,无论你有多么高深的理论、出色的战略、高明的战术,战场上到最后拼的都是勇气,那种不成功便成仁的勇气。一个“勇”,便已经诠释了军魂的核心!足矣!足矣!第六章 李鸿章:以一人敌一国·李鸿章的失望·当牙山湾海战的消息传到天津时,在短暂的沉默之后,李鸿章的反应是:兴奋。既然东乡平八郎击沉了英国船,英国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一定是会向日本动武的。李鸿章相信这一点,于是他命令清国驻伦敦公使馆密切注意英国国内的动向,必要的时候,给英国人煽点风点把火。但李鸿章注定要失望了。尽管英国国内民众反响强烈,上街游行,要求教训日本佬,但是,英国政府并不打算这么做,因为他们清楚跟日本“合作”的利益。于是英国政府表现出了“极大的克制与冷静”,为了平息国内舆论,剑桥大学的国际法教授在《泰晤士报》上一连写了好几篇文章,七绕八绕,竟从国际法的角度“证明”了东乡平八郎行动的合法性。但是,英国人并没有放弃赔偿。六年后,当八国联军占据北京时,英国向朝廷提出必须赔偿高升号,于是朝廷拿出了30万两白银进行赔偿,而日本没有负任何责任。胜利者不会受到谴责,也不需要负责任,这就是战争。·北洋舰队的战机·牙山湾海战(历史书上称为丰岛海战)也揭开了清日两国海上大决战的序幕。对于清国和日本来说,双方都还没有派出主力舰队,很快,在我们熟悉的黄海海域,北洋舰队将和联合舰队正面抗衡。一场规模更大、惊天动地的大海战即将开始,全面检验两国海军实力的时候就要到来了。但在黄海决战之前,对于北洋舰队来说,它们仍拥有痛击联合舰队的绝佳战机。在牙山湾海战之前,大本营给联合舰队下达的任务是寻找北洋舰队主力决战,掌握朝鲜海域制海权,很明显,这一任务并没有完成。牙山湾海战后,为了早日和北洋舰队决战,心急的伊东佑亨竟然一度把联合舰队直接开到了威海海域。联合舰队急于和北洋舰队决战的目的只有一个:为了从本土向朝鲜运兵的方便。从地理上说,清国的陆军主力可以从陆地上直接进入朝鲜,而日本陆军主力必须通过海运,可想而知,如果北洋舰队存在,这是对海上运兵的一个巨大的威胁。由于联合舰队找不到北洋舰队进行决战,而大本营又得到了清军陆军主力正从鸭绿江向平壤集结的情报,此时大本营只能冒险将本土陆军主力运到朝鲜,以便迎战平壤清军。所以大本营对联合舰队的命令改变了,要求联合舰队不再主动去搜寻北洋舰队决战,暂时回缩,严密控制仁川一带海面,保证日本陆军在仁川登陆。这就是北洋舰队的战机。如果北洋舰队主动出击,袭扰担任护航任务的联合舰队,甚至胆大一点偷袭一下日本本土,同时平壤陆军快速南下进攻在汉城和仁川的日军,形成海陆夹击,这将是将日军重新赶出汉城以至整个朝鲜境内的绝好的机会。从战略上说,这是以主动出击变被动为主动,重新掌握战场主动权。而北洋舰队是有这个实力的,更何况,无论是清国海军还是陆军,都能方便地从朝鲜得到补给和支持,有一个稳定的大后方。伊东佑亨已经意识到有被袭扰的危险,他制订了一旦北洋舰队主动出击,就让运兵船绕道朝鲜东北面海域,进行远程运输的计划,一旦情况紧急,就只能走点远路了。然而,北洋舰队主动出击仁川海域的一幕始终没有出现,更别说去偷袭日本本土了。要了解这个结果,我们需要来了解清国对这场战争的指导思想。“避战保船”这是李鸿章对丁汝昌的明确要求。每当北洋舰队远航,特别是要去朝鲜海域,李鸿章都会给丁汝昌发一封电报,告诉他“以保全坚船为上”,然后再深情款款、恋恋不舍地叮嘱一句:盼你速回!这语气,听着很像送丈夫上前线的妻子。在“避战保船”的策略下,北洋舰队就这样白白浪费了原本属于它的机会。从实际情况上看,在北洋舰队组建过程中,李鸿章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不辞劳苦,也不知和一班保守派大臣吵了多少次架,挨了多少个言官的骂才建成(主要是花钱太多),所以他对这支舰队有着深厚的感情,不希望舰队受到损伤。但这只是表面的原因,不是真正的原因。一支舰队成立,最主要的任务自然是保疆卫国,如果担心舰队损伤而避战,这就像我们买了一辆车,为了担心出现交通事故,就在车库里摆着,用作展览。真正的原因是:李鸿章需要保住这支舰队。朝廷一直存在复杂而残酷的权力斗争,越接近权力核心,斗争越激烈,对于李鸿章来说,北洋舰队和淮军就是他的权力基础,也是权力安全最保险的保障,当军队掌握在自己手里,就有了一份让对手闭嘴的保证。但李鸿章不知道的是,当他把北洋舰队和淮军当作自己在清国官场上的政治资本时,其他封疆大吏也是这么想的。而清国中央政府已经没有太多的威信和实力来调动这些军队,朝廷一直放任内部利益集团的滋生、壮大、互相争夺,却不知一旦内忧外患,利益集团也将反过来给政权本身带来巨大的损害。因为他们考虑的,不再是“朝廷”,而是自己。李鸿章不仅得不到其他官场同僚的帮助,也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和帮助。很多老百姓不关心这场战争,一些百姓在为这场战争欢呼。在他们看来,清日交战,这是日本人在打满族人,跟他们无关——国不知有民,民也将不知有国!这是朝廷在为多年腐败、丧失民心吞下苦果。于是,恶性循环出现了。李鸿章要保护他的权力基础,却得不到其他派系军队的支持,因得不到支持,就更得注意保护权力基础。清国虽然有四支舰队,陆军近百万,却始终只能由北洋舰队和淮军出战。日本战时大本营最担心的是清国四支舰队组成联合舰队,清国举全国陆军出战,但这种情况似乎永远不会出现了。李鸿章说:“吾以一人而敌一国耳!”攻势防御!而伊东佑亨的策略恰恰相反,它是——攻势防御。所谓攻势防御,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声东击西,以攻为守。在日本向仁川运兵的过程中,伊东佑亨派出联合舰队主力战舰严密封锁仁川海域,而其他的军舰,去袭扰清国本土!日舰先开到威海,朝威海港口打了几炮。威海打炮的消息传到天津,李鸿章慌了,向朝廷报告,丢了威海,朝廷要怪罪他;朝廷也慌了,丢了威海,京师震动,王公大臣们不安,太后皇上也不安。于是李鸿章急令丁汝昌率北洋舰队回护威海。丁汝昌风尘仆仆地赶到威海,却发现日本军舰已经走了,他们去了大沽,又在大沽打了两炮。朝廷更慌了,算算距离,大沽离北京更近,拱卫京师的海上门户,更不容有失。于是,丁汝昌擦擦头上的汗水,又率舰队往大沽口开去。等好不容易到了大沽,旅顺口又传来了日本军舰的打炮声……就这样,郁闷的丁汝昌率领整支舰队满大海飞奔,总是“在路上”。李鸿章和朝廷终于受不了了,指示丁汝昌:以后你就不必远出(不得出海浪战),就在渤海近海岸待着,随时保卫京师!这就是伊东佑亨的策略。这一招我们似乎很熟悉,在成为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后,伊东佑亨手上从来没有放下过一本《孙子兵法》,而且他命令每一位海军士兵都要认真学习《孙子兵法》,做到人手一本。而就在丁汝昌在海上飞奔的同时,日本陆军的运兵计划实现了。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三万名日军(战时大本营按照三倍于平壤清军出兵)在朝鲜登陆,跟他们一起登陆的,还有武器辎重。到运兵的后期,伊东佑亨甚至连护航都取消了。他知道这里很平安,盼也盼不来北洋舰队啊。在完成登陆后,按照大本营之前确定的战略,陆军要继续总攻平壤,在攻下平壤之后,开始两线作战,第一军继续北上,从鸭绿江入侵清国本土,西进进攻奉天。同时,运送第二军到旅顺、大连一带登陆,然后迅速北上,与第一军合围奉天。并在可能的情况下攻破山海关,侵入华北平原,最终打到北京!战时大本营给联合舰队下达了新的命令:再次寻找北洋舰队决战,控制黄海海域,打通从本土直接运兵到旅顺的海上通路。根据这一命令,伊东佑亨制订了具体的细化方案,分为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近期目标:歼灭北洋舰队。在清国四支舰队联合之前(仍然担心),将北洋敌舰诱至旅顺港外,击毁北洋舰队军舰四分之三以上,使之不能成编。注明:此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如不能取胜,则不能护送陆军在旅顺、大连一带登陆。远期目标:除了歼灭北洋舰队,占领威海也势在必行,进而占领山东省之要地,最后将联合舰队根据地设在威海,趁机侵入大沽口一带,炮轰沿岸炮台及其他要地,以援助陆军从山海关攻进北京。伊东佑亨带着他的目标出发了。跟在他身后的是联合舰队所有的主力战舰,他们已经得到了北洋舰队正在黄海一带护航运兵船的情报。这次,一定要在海上找到北洋舰队,决一死战!决战即将来临!9月15日,日本陆军分四路包围了平壤。坐镇天津的李鸿章命令叶志超继续担任入朝部队的最高统领。这时候,我们要简单交代一下叶志超同志在朝鲜的行程。在牙山湾海战的同一天,驻扎汉城的日军出动,从陆路成功地偷袭了在牙山的叶志超部,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叶志超便抵挡不住了,丢下大量武器和弹药朝平壤溃退。为了躲避日军可能发起的追击,叶志超率领这支军队在朝鲜大陆上摸索前进,不断绕道迂回,跨越山山水水,不少人饿死病死在撤退的路途中,在行军20多天、行程达1000多公里后(牙山到平壤直线距离约为300公里),到达平壤。叶志超很有自知之明,他刚刚逃回一条命来,一想到还要驾驭这么多主力部队,而且又不是同一派系,心里很犯嘀咕,他学了袁世凯那招,直接向李鸿章发电提出辞职,并且提了一个建设性的意见:要不……派您儿子来吧?李鸿章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个建议:让你当司令,你就当!叶志超是安徽人,并且还是淮军老将。李鸿章当然不会把总指挥交给一位非淮系的将领。于是,叶志超又一次战战兢兢地走马上任了。赶在包围平壤的日军割断电报线之前,他赶紧发了最后一封电报:请派援军!李鸿章虽然把“爱将”赶鸭子上架,但也不能不管他。事实上李鸿章的很多命令都是为部下所请,解决临时问题,而没有一个长远的战略。李鸿章于是同意了派援军的请求,思来想去,决定调驻防大连港的陆军前往支援。运兵路线是:先用运兵船把从大连海运到安东(丹东),然后从安东跨过边境进入朝鲜。这一次,李鸿章吸取了牙山湾运兵的教训,命令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全部12艘主力战舰护航!而日本间谍得到的就是这个情报。位于清国和朝鲜边境的安东港,现在叫作丹东港,它的出海口叫大东沟。9月16日,丁汝昌率领北洋舰队护卫大连陆军4000人前往大东沟。9月17日,护卫任务完成,丁汝昌准备率舰队返回旅顺。在一切风平浪静下,隐藏着凶险的战机。决战,即将来临。第七章 海战爆发:世界第六大舰队屡犯低级错误·大战前的平静·9月17日,周一,晴。这是一个普通的日子,在清国的首都北京,一切照常。该上朝的继续上朝,该下馆子的继续下馆子,该逛窑子的继续逛窑子,千里之外,却是天壤之别。定远航海日志:日出时间5时42分,微风,北纬39°30",东经123°35",鸭绿江口外大东沟海域。丁汝昌有一种预感,在海上某个看不见的角落,日本人的联合舰队正朝北洋舰队疾驶而来,按照李鸿章的“保船”策略,丁汝昌认为他必须尽快将舰队安全带回旅顺军港。9点15分,北洋舰队照例开始每日的海上阵形和射击训练。10点半,训练结束,各军舰上厨房里的师傅开始做饭。丁汝昌计划舰队官兵吃完午饭后,于12点钟全舰队起锚,返回旅顺。海面依然平静。11点,北洋军舰上的观测兵突然发现了情况:西南方的海面上出现滚滚煤烟!仔细观测,一支庞大的舰队正疾速驶来,上面悬挂的却是美国国旗——星条旗。观测兵立即将情况汇报给丁汝昌,丁汝昌明白:日本人来了!作为“中立国”的美国,此时绝对不可能派一支如此庞大的舰队来到战区。只有可能是日本人,一定是日本人!丁汝昌在他当天的航海日志中写道:“11时发现敌舰。”丁汝昌下令:各舰升火!准备战斗!此时双方相距的距离是27海里(50公里),按照相向航速,两支舰队还有近两个小时的航程进入射程。而按照北洋舰队的作息时间表,11点55分将是统一开饭时间,厨房已经准备将饭菜送到用餐室,丁汝昌显然是准备打完海战后再饱餐一顿。这一切都是来自于他内心的一个秘密——紧张。11点半,伊东佑亨在松岛号上挂出信号:吃饭!35分钟后,联合舰队全队官兵吃饭完毕。伊东佑亨下令:破例允许士兵吸烟,以安定心神。在吃饱吸足后,松岛才打出旗语“准备战斗”,联合舰队各军舰迅速换下美国国旗,改挂日军海军旗!而北洋舰队上的士兵还在饿着肚子作作战准备。炮兵到达战位,炮手们紧张地搬运炮弹、检查弹头、装上引信;轮机兵将机室隔绝,用强压通风储备饱满火力和汽力。救火机和引水管都已接好,随时准备救火。其余的士兵们在甲板上铺上细砂,以防在作战时滑倒。虽然是饿着肚子,但士兵们的战斗热情很高。不仅热情很高,他们都带着必胜的信念,对于战胜日本人有很强的自信。这种自信是有缘由的。要想成为北洋舰队中的一名水兵,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是相当不容易。这么说吧,不仅比今天的高考要难,甚至比公务员国考、司法考试都要难。为了今日的战斗,他们已经闯过了很多关,准备了很多年了。首先,在生源地的选择上,水兵们都来自胶东沿海的渔民家庭,大家知道,自古山东兵的战斗力是很强的,而渔家子弟从小熟悉大海,在风浪中成长,适合做水兵。更重要的是,大家都来自同一个地方,老乡之间的感情很深,一旦有一人受伤或者战死,其他人就会拼命,这就是招老乡兵的好处。其次,在条件上必须年满16岁,各项身体指标达标,身体指标就不详细讲了,反正要身强力壮,牙好胃口好,各部分零件都没别的毛病。此外,还不得有犯罪或者耍流氓的记录,你小时砸过邻居的窗户,在街上尾随过美女,对不起,通通不符合条件。然后还要有点文化,虽然不要求学富五车,但必须上过学能识字。这是为接下来接受一项特别的教育做基础条件。当所有这些条件符合后,你还需要进行另外一项工作——找个保人来作保。一旦将来不遵守军纪,保人也要受到牵连。满足这些条件后,你就可以开始面试了。在面试过程中自然又会刷下一批,看不顺眼的是不能要的。那么,是不是面试通过就能正式成为水兵了?不是。你的身份还是“三等练勇”,成为士兵还得需要考试,怎么考呢?理论和操作,先以练勇的身份在练习舰上学习一年,然后进行英语过级考试和军舰操作专业考试。英语是必须要考的,因为北洋舰队是一支完全采用西式教学的舰队,平常所有的教学以及训练、战斗时的口令,都使用英语。所以必须有一定的英文基础,才能学好专业英语。好吧,如果你够厉害,这些关都过了。是不是可以开开心心地成为一名正式的水兵了?不要着急,还不是。你的级别是“二等练勇”,再学习半年,进行复考,对军舰的实际操作能够达到优良,才能正式成为一名水兵。正式成为水兵后,就有资格能够上军舰去服役,每月的工资是很高的四两银子。但你的级别还很低:三等。三等水兵是军舰上级别最低的水兵。怎样成为二等水兵呢?不着急,除了知识精良,技术过硬,各种考试合格,没有犯错记录,你还需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运气。这个运气就是等二等水兵有了空缺,你就有机会参加升级考试了,有希望成为二等水兵。同样,要想成为一名一等水兵,也要等原有的一等水兵有了空缺,你才能考一等水兵。这么设置其实是很有道理的。水兵是技术军种,这样的机制能够保证水兵群体更新并不是很频繁,也就保证了很多人几年甚至十几年都做着相同的工作,对操作的熟练能够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因为平时的训练已经到了一种机械流水的程度,一旦有机会实战,水兵也会很珍惜作战机会。一等水兵在服役达到一定年限后,接受理论和实践的考核(真是活到老考到老啊),有可能晋升为水手长、炮长这样的士官阶层。但这也是他们能够达到的最高级别。如果想成为舰长级别的军官,需要走的就是另外一条路,这条路我们前面已经介绍过了,就是如方伯谦、刘步蟾那样考上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水师学堂这样专门的海军学院,接受四年的专业英文教学,再去国外留学深造,通过层层考核选拔,才有成为舰长的希望。清国的苦难是从海上开始的,海军就成了国家寄予厚望的军队,舰队是抚慰帝国心灵的神兵利器,舰队官兵的收入是所有军队里面最高的,而且还从来不会遭到拖欠,所有人都纳入中央政府正式编制。朝廷甚至直接拿海军的军旗作为了国旗,为了支持发展海军,基本上是要钱给钱,要人找人,要政策定政策。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抵御洋人,保护国门,重振帝国雄风!为了表达和日本人决一死战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各条军舰上的士兵们都自动拆掉了救生舢板。而两支舰队已经在快速地逼近,在大战一触即发之际,我们来介绍一下双方的出场阵容。强大的北洋舰队!北洋舰队的主力军舰,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很好记,它们是:“六镇八远一大康,超勇、扬威和操江”。[汶人书屋小说网//]所谓“六镇”,是指北洋舰队中的镇中、镇东、镇南、镇西、镇北、镇边六艘老式炮舰,它们没有出海作战。而“八远”指的是八艘绝对主力战舰——定远、镇远、经远、来远、济远、致远、靖远、平远。它们是由地方出钱从国外购买的军舰,用地名来命名,比如保定府出钱的就叫定远,镇江出钱的叫镇远,而致远、靖远是来自台湾的捐款。超勇和扬威是老式撞击巡洋舰(把对方军舰撞沉),只比“六镇”新一点,跟随出战。康济号是练习舰,不能用于战斗。操江是木制旧舰,用来搞运输,它已经在牙山湾海战中被日本人俘虏了。此时北洋舰队中还有三艘小型军舰——广甲、广乙和广丙。前面已经介绍,它们原本属于广东舰队,是战前前来会操的,广乙号已经在牙山湾海战中损失,广甲跟随出战,而广丙跟随平远号以及北洋舰队鱼雷艇队还留在大东港内,它们是等战斗开始后出港加入舰队参战!这样,我们来掰掰指头算一算,北洋舰队参战的军舰是“八远”、超勇、扬威、广甲、广丙,总共12艘军舰!此外还有鱼雷艇。这12艘军舰的绝对主力核心不用多说,它们是——定远和镇远。定远和镇远是产自德国的同一级别的军舰,由清国斥巨资订购和买入,除了个别地方钢板的厚薄,双方在武器、装备等方面没有差别。我们就以定远为例介绍吧。它是亚洲最大的铁甲舰。舰长接近100米,刘翔差不多可以在上面跨栏,宽18米,林丹可以在上面打羽毛球。当它航行在水中的时候,吃水深度竟然达到六米!而它的重量(排水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000吨以上(7335吨)。简单解释一下这个7000吨的概念。直到2000年以前,中国的海军还没有一艘主力战舰的排水量超过这个数字。而所谓铁甲舰,其实就是水上碉堡。全舰从头到尾、从上到下被钢铁装甲包裹得严严实实,最厚的地方达到了14英寸(35厘米),一般口径的炮弹,你还真打不穿它,一炮打上去,“咣当”一声溜走了,顶多是个剐蹭事故。而定远舰上的武器也是绝对“大炮开兮轰他娘”级别的。舰炮中最厉害的是四门超大口径主炮,最大射程五公里。也就是说,方圆十里之内,定远独步水面!那么口径的具体参数是多少呢?305毫米。由于是超大型炮,所以每门炮需要六个人来为它服务,组成一个炮班,它们是:炮长一名,负责拉绳射击;旋回手一名,负责转动炮座;瞄准手一名;推弹手一名,负责把炮弹推入炮膛;运弹手两名,负责搬运炮弹。可见定远、镇远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装甲坚固,火力坚挺。用一个词来形容它们战时的状态就是——生猛。当然,除了这些,定远和镇远还是一条特别讲究人性化的军舰。军舰上有功能完备的生活区,包括军医院、浴室、酒吧和餐厅等等。大家在舰上喝的是纯净水,它们是用20座淡水炉来保障的。指挥定远和镇远的也是北洋舰队的三巨头。由于定远是旗舰,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911年农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