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病已出任少古代刺史是什么官官

历史上的谏臣有多少?要说出是什么事,还有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是得到重用了还是被害死了。_百度知道
历史上的谏臣有多少?要说出是什么事,还有最后的结果是怎样的,是得到重用了还是被害死了。
初中下册语文书第5课赵普那样的人。(现在的老师真是什么都让人查啊= =|||)
初一语文书
提问者采纳
  ◆触龙巧谏赵太后  触龙,战国时代赵国人,深入人心的历史故事“触龙巧谏赵太后”就源于他。公元前267年,秦国攻打赵国,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国虽然答应救援,但是要求赵国长安君入齐为人质。长安君是太后幼子,太后不肯。大臣极力劝谏以至太后盛怒。此时左师触龙求见太后。他见到太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道歉:“老臣患脚病,步行艰难,好久不来拜见太后了,请太后原谅。今恐太后玉体欠安,所以特来探望。”太后说:“我也是步行艰难啊,出入还要乘车子。”触龙问太后的饮食,太后答:“食粥。”触龙深有同感的说:“老臣原也厌食,便每日散步三四里,食量稍为增加,身体也好些了。”太后说:“老妇不行。”太后怒容稍退。触龙接下来说,“老臣最小的儿子舒祺,不成器,但是我年纪大了还是最怜惜他,现冒昧请求太后让他当一名宫廷卫士。”太后说:“可以啊!”然后主动问:“孩子多大了?”触龙答:“十五了。想趁老臣未死前将他拜托。”太后又问:“男人也爱小儿子吗?”触龙答道:“比妇人还甚!”太后笑道:“妇人爱更甚!”触龙说:“太后爱儿子燕后(太后女儿,嫁给燕国国君)胜过长安君啊。”太后说:“您错了,远远不如爱长安君。”触龙乘机说:“父母爱子,一定要为他们长远打算。太后送燕后走时,恋恋难舍而痛哭失声。女儿嫁后,太后拜神时必为她祈祷说:‘一定不要使她回来。’这难道不是为燕后的长久打算,希望她的子孙相继为燕王吗?”太后答道:“是啊。”触龙说:“今从三代以前算起,再上推到赵氏建国时,那时国君的后代还有人继位为侯的吗?”太后答道:“没有听说过。”触龙说:“这是因他们当中早遭祸的祸及已身,晚遭祸的祸及子孙,并非国君的子孙不好,而是由于位尊无功,禄厚无劳,不能掌握国家的权力。现在太后给长安君封高官肥土,却不使他为国立功。太后百岁后,长安君能保其位吗?老臣认为太后没有替长安君作长远打算,所以说太后对他的爱不如对燕后。”太后心悦诚服的说:“您说得对啊!任凭您派他到哪里去!”于是触龙立刻为长安君整理车马,送他入齐做人质了。触龙的劝谏讲究艺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喻情于理,通过旁敲侧引,层层深入,逐步合二为一,即从对立到统一,使彼此不同的意见顺理成章地取得了一致,该典故不愧为一则成功的劝谏范例。  ◆陈元达锁腰谏主  陈元达,本姓高,因占卜者言元达生辰八字妨忌其父,遂改姓陈。晋代匈奴后部人,出身贫困,少有志操,历任匈奴汉国黄门郎、廷尉、左司隶校尉、御史大夫、仪同三司等重要职务,为官清正廉明,禀直敢谏,是历代言官的楷模。  东晋初年,汉主刘聪打算为皇后修建宫室,陈元达闻之,立即到刘聪所在的宫廷后花园恳切诤谏,他说:“先帝刘渊以朴素爱民起家,而陛下自从即位以来,却大兴土木,已经建造了四十多座宫殿楼阁,人民又遭受各种灾难,怨声载道。更何况关中和江南还是晋朝的土地;李雄据守巴蜀;晋将王浚和刘琨还守在幽州、并州等地;石勒等人更是心怀异志。汉国真正所拥有的实力也并不强,所有之地,不过二郡,如今岂可再在后宫问题上如此奢侈呢?”由于言辞激烈,刘聪大怒,下令要将元达全家斩首示众。陈元达高叫道:“我所说的,乃是为国家,而陛下杀我。若死者有知,我要上诉陛下到天庭,下诉陛下到先帝面前。‘臣得与龙逢、比干同游于地下,足矣!’只是还不知道陛下是什么样的帝王啊!”兵士奉命来拉陈元达,可是他早有准备,事先已经用锁链锁住腰身,入园后将自己锁在堂下的树上了,这样军士怎么费力拖拽,都徒劳无功。此时其他臣子们都来为他求情,通情达理的皇后也来劝说,这才保住了陈元达的性命,这就是“陈元达锁腰谏刘聪”的故事。但是“佼佼者易折”,不久贤明的皇后病死,刘聪更加宠幸奸佞,胡作非为,太宰刘易也因劝谏无效,忧愤而死,陈元达失去内援,深感:“‘贤人已死,国家将危’,我既然不能再进言,何必再苟且偷生呢?”万般无奈之下,自杀身亡。  ◆肱骨良臣魏玄成  魏徵(580~643),字玄成,谥文贞,馆陶(今属河北)人,后移居相州内黄(今属河南内黄)。太宗时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封郑国公,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谏臣,在位期间曾提出“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等主张,向太宗陈谏二百余事,多为太宗采纳。  太祖李渊在位时,魏征曾辅佐太子李建成,几次劝谏太子除掉其弟,即后来的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事变后,太子被杀,太宗派人质问魏征为何挑拨离间,魏征神情自若的说:“可惜先太子没有听我的话,否则他不会落得今天这样的结果。”李世民转怒为喜,更加器重魏征的正直,并任命他做了谏议大夫。一次,太宗派人征兵,规定年纪不满18岁的男子,只要个头大,也可以应征。但魏征扣住诏书不发,太宗雷霆大怒,问其为何胆敢抗命,魏征说:“我听说,将湖水抽干捉鱼,虽能捉到,但到明年就无鱼可捉了;将树林烧光捕兽,虽也会捕到兽,但到明年就无兽可捕了。现在陛下将那些身体强壮,但不满18岁的男子征来当兵,以后还从哪里征兵呢?国家的租税杂役又由谁来承担呢?”太宗觉得魏征所说有理,承认了自己的失误,并提升魏征做了太子太师。贞观中期以后,文武百官都尽力歌颂盛世太平,魏征却给太宗上了一道奏章,指出太宗十个方面的缺点,太宗将之写在屏风上,早晚阅读,引为戒鉴。由于魏征处处为国家的利益着想,对皇帝的批评也毫不留情,太宗对他既敬且怕。一天,唐太宗正在逗弄一只小鹞子,看见魏征走来,怕其责怪,急忙将鹞藏在怀中。魏征装作没看见,向唐太宗奏事,故意拖延时间,等他离开时鹞已死在太宗怀中了。魏征死后,高祖感慨的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史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知得失。征役,朕亡一鉴矣!”,这是历代君主对谏臣最高的评价。  ◆骨鲠谏臣陈公辅  陈公辅(),字国佐,号定庵居士,台州临海人。北宋政和三年(1113)参加上舍考试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宋朝一度采用“三舍”考试法,“上舍”为最高档次考试,第一名相当于进士试的状元),被授予平江府教授,后来历任应天府少尹、秘书郎、右司谏、南剑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礼部侍郎、处州知州、徽阁待制等职。  陈公辅崇尚气节,为人耿直,史书载其:“襟怀坦夷,无城府,待人以诚,训家以俭,不问产业”,但“论事剀切,疾恶如仇”。在任平江府教授时,有贼臣朱某身受皇帝宠幸,气焰嚣天,许多官员屈服于其门下,但公辅“绝不与交”,朱某的哥哥办丧事,公辅不但自己不去吊唁,还严禁其弟子学生前往。投降派人物李邦彦被罢官,但没过几天又被授为太宰,一时“人情震骇”,朝中官员大都怒而不敢言,陈公辅连夜写奏章弹劾,列举了李邦彦卖国投敌的种种劣迹,终于使其及党羽又被罢职。公辅晚居田里,著书自乐,逝后赠为“大中大夫”,入祀乡贤祠。著有《骨鲠集》20卷,奏议12卷行世。  ◆刚正不阿海青天  海瑞(),字汝贤,号刚峰,琼山(今海南海口)人,明代著名谏臣。海瑞为官勤政爱民,任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期间,推行清丈、平赋税,屡次平反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海瑞性格耿直,朝野闻名,嘉靖四十五(1567)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时,他逆龙鳞,上疏直陈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病。世宗读后,十分愤怒,将奏疏扔在地上,吩咐左右立刻将海瑞逮起来,以防他跑脱。宦官黄锦告诉皇上,海瑞向来有傻名,听说他上疏前,就知道自己罪责该死,已经买好了棺材,现在正跪在外面等候治罪呢,他是不会逃跑的。世宗听了沉默不语,只得把奏疏留中不发。他曾对手下说:“这个人可和比干相比,但朕不是商纣王。”后来世宗生病,心情郁闷,又对阁臣说:“海瑞所说的都对。朕现在病了很长时间,怎能临朝听政。”“朕确实不自谨,导致现在身体多病。如果朕能够在便殿议政,岂能遭受这个人的责备辱骂呢?”于是很快海瑞被逮捕入狱,判处死刑。判决送上后,仍然没有下文。两月后,嘉靖驾崩,穆宗继位,海瑞被释放出狱,官复原职,不久改任兵部。隆庆三年(1569)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竣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在民间有“海青天”之誉。  海端一生居官清廉,刚直不阿,深得民众的尊敬与爱戴。据说他去世的噩耗传出时,百姓痛哭于路,如丧亲人。他的灵柩从南京水路运回故乡的途中,长江两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关于他的传说故事,民间更广为流传,后经文人墨客加工整理,编成了著名的长篇公案小说《海公大红袍》和《海公小红袍》,或编成戏剧《海瑞》、《海瑞罢官》、《海瑞上疏》等。  ◆直言敢谏杨继盛  杨继盛 (),字仲芳,别号椒山,谥忠愍,河北容城人,明代著名谏臣,著有《杨忠愍集》。  嘉靖二十六年(1547),杨继盛考中进士,授南京吏部主事,后升兵部员外郎。嘉靖年间,严嵩父子勾结仇鸾等人,把持朝政,作恶多端,朝野内外人神共愤,但由于其党羽众多,势力过大,所以臣下多敢怒不敢言。嘉靖二十九年(1550),蒙古俺答汗率军侵扰大同,大同总兵仇鸾以重金贿赂俺答汗,使俺答汗未损一兵一卒,直逼北京郊外。在严嵩的授意下,几十万明军屯而不战,坐视敌军烧淫掳掠,为非作歹,数日乃去。事后,仇鸾还以开“马市”为名,与敌媾和。杨继盛不畏强暴,挺身而出,给嘉靖上《罢马市疏》,直言“我朝地广人多,只要奋发图强,就一定能打败敌人。”之后,杨继盛遭严嵩等人陷害,被贬至甘肃狄道县做了一名小小的典史(管缉捕、监狱)。嘉靖三十一年(1552),仇鸾罪行败露,很快死去。此时的明朝已是千疮百孔,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嘉靖三十二年(1553),皇帝将杨继盛召回京城,杨继盛上奏道:“方今外贼唯俺答,内贼唯严嵩,未有内贼不去,而可去外贼者。”并列举了严嵩“十大罪状”、“五大奸”。严嵩知道后恼羞成怒,使用毒辣的“众口烁金,积毁销骨”之策,指使党羽栽赃,诬陷杨继盛,昏庸的皇帝听信馋言,将杨继盛打入天牢。杨继盛虽然受尽酷刑,皮开肉绽,但仍然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亲朋好友送去药膏,他都斩钉截铁的决绝,他说:“椒山(杨的别名)自有胆,何蚺蛇胆(医药名)为。”杨继盛被打得遍体鳞伤,惨不忍睹,伤口腐烂。半夜他用打碎的瓷碗的瓷片刮身上的烂肉,鲜血横流,狱卒们吓得魂飞魄散,杨继盛却面不改色。杨继盛在大牢里一直被关了三年,严嵩始终没能找到杀害他的丝毫证据。此时,社会上声讨严贼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一些大臣和社会名流、侠士也在积极筹划营救杨继盛的良策。严嵩深知杨出狱后对自己的利害,于是借刀杀人,将杨继盛混在一批要处斩的死囚犯名单中间,皇帝不知有鬼,未细看就批准了。据说当时人们听说杨继盛要被处斩的消息,四城的百姓蜂拥赶到西市,为壮士送行。沿街人山人海,哭声震天。杨继盛昂首挺胸,当众高唱:“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
提问者评价
O(∩_∩)O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魏征、比干等 非常多 各朝各代都会有魏征遇到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明君 相会帮助 贞观之治 国泰民安 百姓富足比干遇到的是商纣王 昏庸无道 被逼死了 结果商朝灭亡 周朝替代之
魏征(公元580-公元643)字玄成,汉族,河北省巨鹿人,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有远大志向,对於各种书籍、 学问能够融会贯通。正如史书所载:“魏徵,少孤贫,落拓有大志,不事生业。好读书,多所通涉。”曾出家当过道士。隋大业末年,魏征被隋武阳郡(治所在今河北大名东北)丞元宝藏任为书记。元宝藏举郡归降李密后,他又被李密任为元帅府文学参军,专掌文书卷宗。魏徵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 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臣听说君主是天下臣民万物的主人,其责任最重大。要名符其实,也只有委托臣工,使...
西汉的汲黯要幸运的多。汲黯(?——公元前112年)西汉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字长孺。孝景帝时为太子洗马,武帝即位后为谒者,并先后任荥阳令,东海太守,主爵都尉,位列九卿。
汲黯为人威武不屈,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秉公事职,敢于犯颜直谏。一次武帝召集群儒说:“我欲振兴政治,效法尧舜,如何?”汲黯说:“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怎么能效唐虞呢?”武帝听了尖锐的批评,怒而罢朝。当时很多朝臣为他担心,纷纷劝他明哲保身,他慨然说:“天子设公卿大臣,不是为了匤正错误难道是专作阿谀奉承的吗?我既在其位,总不能只顾个人安危,见错不说,使皇帝陷于不义之地。”
汲黯为官清正,廉洁奉公,死后家无余资,在封建官吏浊多清少的环境中他可谓一佼佼者。然而他多次直谏,廷争抗颜,又与权臣...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刘病已,刘弗陵历史故事?_百度知道
刘病已,刘弗陵历史故事?
大家说说历史故事…
提问者采纳
  刘病已  巫蛊之祸,幼龙潜渊  刘病已出生数月,即逢巫蛊之祸。武帝征和二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为巫蛊咒武帝,与阳石公主奸,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长平侯卫伉皆坐诛。武帝命宠臣江充为使者治巫蛊,江充与太子刘据有隙,遂陷害太子,并与案道侯韩说、宦官苏文等四人诬陷太子,刘据起兵失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刘据的妻妾和三子一女皆死,唯独襁褓中的刘病已逃过一劫,被收系郡邸狱。  祸不单行,邴吉救孤  巫蛊之祸案发后,邴吉被调到京城任廷尉监,负责处理废太子刘据案。邴吉知道太子是被诬陷的,怜悯刘询这个无辜的婴儿,便让忠厚谨慎的女囚胡组、郭征卿住在宽敞干净的房间哺育皇曾孙。     后元二年,武帝病,望气者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武帝便派遣使者,命令将监狱中人一律处死。使者夜晚到来,邴吉紧闭大门,说道:“皇曾孙在此。普通人都不能无辜被杀,何况皇上的亲曾孙呢?”邴吉大义凛然,以大无畏的气概拒不执行皇帝的旨意。到了天亮,使者无奈回去回复,武帝此时也清醒了,说:“天使之也。”于是大赦天下,皇曾孙刘病已得救了。 邴吉于是将刘病已送到祖母史良娣家里。(《汉书》载:武帝末,巫蛊事起,吉以故廷尉监征,诏治巫蛊郡邸狱。时,宣帝生数月,以皇曾孙坐卫太子事系,吉见而怜之。又心知太子无事实,重哀曾孙无辜,吉择谨厚女徒,令保养曾孙,置闲燥处。吉治巫蛊事,连岁不决。后元二年,武帝疾,往来长杨、五柞宫,望气者言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亡轻重一切皆杀之。内谒者令郭穰夜到郡邸狱,吉闭门拒使者不纳,曰:“皇曾孙在。他人亡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相守至天明不得入,穰还以闻,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曰:“天使之也。”因赦天下。)  天生异象,遍游三辅  武帝后来下诏,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上报宗正并列入宗室属籍中,此时皇曾孙刘病已的宗室地位才得到法律上的承认。少年刘病已向东海人澓中翁学习《诗经》,他高材好学,但也喜欢游侠,斗鸡走马,游山玩水,了解了风土人情,也知道了百姓疾苦,吏治得失。     皇曾孙虽然被武帝下令召回宫中抚养,但他却更喜欢跑到宫外去远游。他屡次在长安诸陵、三辅之间游历,常流连于莲勺县的盐池一带,尤其喜欢跑到长安郊外的杜县、鄠县一带地方,去光顾杜、鄠两县之间的下杜城(后来他死后也埋在这一带地方,陵号叫做“杜陵”)。他从这些市井的游嬉当中深切体会了民间的疾苦,也获得了了不少象之类的社会经验,诸如辨别百姓当中的奸邪之辈、察查吏治之道的得失。     《汉书宣帝纪》里说他身有“异相”,遍身上下甚至脚底都长着长毛(大概象欧美白种人一样毛发比较发达,从科学角度来说这是雄性性激素比较发达的一种表现),住在长安城南的尚冠里(长安城中里社的名称,“里”和“社”是秦汉时代的居民社会单位,相当于后世的“坊”)的时候,卧过的地方不时有光明散发出来。他每次到卖饼的店铺里去买饼,被他光顾过的店子立刻变得生意火爆,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这可能是是他登基以后才出现的说法,民间有人把他描绘成一位能给生意人带来好运的财神爷。     掖庭令张贺(张汤的儿子)原是刘据的部下,他对刘病已极好,自己出钱供刘病已读书,“辅导朕躬,修文学经术,恩惠卓异”。在刘病已长大后,张贺“称誉皇曾孙,欲妻以女,安世(张贺弟弟)怒曰:‘曾孙乃衞太子后也,幸得以庶人衣食县官,足矣,勿复言予女事。於是贺止。”。张贺于是为他迎娶掖庭暴室属官许广汉女儿许平君为妻。  潜龙跃渊,天道维正  昭帝元凤三年正月,汉王朝发生了两灵异事件:一、“泰山有大石自起立。”泰山上一些不“听话”的石头,居然不消停,在山上象动物一样,走来走去。这事儿许多人不得其解,又惶恐不安。二、“上林有柳树,枯僵复起,虫食叶成文:公孙病已当立。”上林园是汉皇家林园,一般人进不去。但元凤三年正月里的一天,管理园林的官员却发现,一株枯了许多年的柳树“复起”。枯树复起,奇特,不奇怪。但奇就奇在,这树上的虫儿,居然能把树叶吞食出文字形状,且读之成句:“公孙病已当立”。  当时有许多人都在猜测,为什么泰山上的石头会自起立?为什么上林里的发现虫食文?有一个人不但猜了测,而且把他猜测的结果向当时的汉昭帝上了书。 他说:“陛下,现泰山大石自起立,是上天在向我大汉昭示,当有匹夫为天子;枯柳复生,意指故废之家公孙氏当复兴。我大汉承尧之后,有传国之运,现天降昭示,当求天下贤人以禅之,我皇退封百里之地,以顺天命!”   此人为鲁地一小官史眭弘。按异姓受命的理论提出时间来说,他是第一个提出异姓可以受命的理论家.而且这个眭弘,到也是一敢说敢做之人,他立即把自已的“理论”,结合出现的异象,向皇帝进言。可汉家天子怎么可能就凭泰山、上林两小小灵异事件,就把大汉天下拱手让于他人?汉昭帝下令,“弘妖言惑从,诛之”。但五年之后,虫食文却应验了。    孝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昭帝崩,无嗣,没有儿子。权臣霍光等议立昌邑王刘贺。但刘贺“荒淫无行,失帝王礼宜,乱汉制度”,所以只做了二十七天皇帝,就被以霍光为首的大臣废黜了。之后,光禄大夫、给事中(内朝官)邴吉,建议把流落民间的汉武帝曾孙刘病已迎入宫中,入继昭帝大统。这时,在汉武帝的后代中,已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邴吉又极力赞扬这位18岁的皇孙“通经术,有美才,行安节和”。大臣会议同意了邴吉的提议,将这位新君奉迎入未央宫。七月,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奏议让刘病已即位。随后派宗正刘德驾车到长安尚冠里,洗沐,赐御府衣。太仆以軨猎车奉迎曾孙,就齐宗正府。庚申,入未央宫,见皇太后,封为阳武侯。已而群臣奉上玺、绶,即皇帝位,谒高庙。     元康二年夏五月,为让百姓避讳更容易,改名刘询,之前因触讳而犯罪的人全部赦免。  故剑情深  终霍光之生,刘询对他都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的。就只有一件事例外,这就是立皇后。当时众公卿都认为霍光之女是最佳的皇后人选,甚至于集体上书。     这时候,皇帝却下了一道莫名其妙的诏书,我在贫微之时曾经有一把旧剑,现在我十分的想念它啊,众位爱卿能否为我将其找回来。(“上乃召求微时故剑”——《汉书》)。群臣揣摩上意,开始一个个请立许平君为皇后。许平君与刘询于公元前75年成婚,前74年生下后来成为汉元帝的刘奭。至此,宣帝如愿以偿。依例,皇后的父亲一定要封侯,但霍光却始终不允。后来才封了个“昌成君”。     故剑情深的浪漫典故从此开始流传,这是中国历史上一道最浪漫的诏书,一道王子对贫女的许诺。     而霍光的妻子霍显一心想让女儿成君作皇后。本始三年,许平君再度怀孕,生下一个女儿,霍显命御用女医淳于衍(掖廷护卫淳于赏的妻子)在滋补汤药中加入附子,让许平君在坐月子时服用。许平君服用后不久毒发逝世。汉宣帝非常悲痛,追封她为“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     许平君死后不久,霍成君如愿以偿当上皇后,她飞扬跋扈,挥金如土,与许后提倡的节俭、贤德完全违背。刘询装作对她千依百顺,而霍成君也没有为刘询生下子嗣。地节二年(前68年),霍光去世,刘询为他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葬礼。地节三年(前67年),汉宣帝封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为平恩侯,立与许平君在民间所生的刘奭为太子。霍显非常恼怒,甚至“恚怒不食,呕血”,并授意霍成君伺机毒杀刘奭。但因为太子的老师常先试菜验毒,所以几次下手均未成功。地节四年(前66年)七月,霍家发动未遂政变,招致族灭,霍光子霍禹,霍云,侄子霍山,妻子霍显都被杀或者自杀。八月,汉宣帝以阴谋毒害太子为由,废掉霍成君,令其迁往上林苑的昭台宫;十二年后的五凤四年(前54年)再度令其迁往云林馆,霍成君自杀。葬于蓝田县昆吾亭东。废后诏书原文: 皇后荧惑失道,怀不德,挟毒与母博陆宣城侯显谋,欲危太子,无人母之恩,不宜奉宗庙衣服,不可以承天命。呜呼伤哉,其退避宫,上玺绶有司。至此,刘询终于为发妻许平君报仇。    在刘询落难时,许平君对刘询不离不弃,当上皇后之后,细心打理后宫,而刘询能够力排众议立平君为皇后,还能为其报仇。对于许平君来说,相比班婕妤、卫子夫等人,她已是十分地幸运。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2条回答
亲,你讲的人在乌龙闯情关里被恶搞改编了,下面是历史的刘询(前91年-前49年)即汉宣帝,本名刘病已,字次卿,即位后改名询,西汉第十位皇帝,前74年-前49年在位。他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戾太子刘据的孙子,幼年时流落民间,于公元前74年被朝臣迎立为帝。去世后庙号为中宗,谥号孝宣皇帝 。
刘弗陵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敦刻尔克大撤退并不是一次战役,太平洋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史令是什么官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