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储粮总公司副总经理宋志远

12月以来中储粮仅收储120万吨去年收获的玉米_玉米
欢迎登录定鼎网
您的位置:
& 定鼎农业 & 农业资讯 & 行业快递
12月以来中储粮仅收储120万吨去年收获的玉米_玉米
资料来源:
上传会员:
资料类型:
文件大小:
字数:641 字
审核状态:
已审核资料
更新时期:
浏览权限:
◆ 常用工具: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类资料除特别注明版权作者外一律归上传人所有;转载类资料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个人或团体不得将资料用于商业用途,如需使用必须征得本站或原作者同意,否则必追究法律责任。
详细内容:
据北京3月15日消息,某行业网站周四援引一中储粮官员的话称,去年12月以来,中储粮仅收储120万吨去年收获的玉米。
收储量较低符合贸易商和分析师的预测,有可能促使中国政府在今年进口玉米,以补充储备库存,去年中国签订了近400万吨的进口协议。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官员宋志远称,尽管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周四触及历史高位,但公司却没有马上向市场释放进口玉米库存的计划,
大连2012年9月玉米主力合约报每吨2,471元人民币,较周三上涨1.1%。
上述官员称,“饲料加工企业的需求将小幅攀升,而玉米加工商需求将持平,我们预计今年玉米供应将出现少量剩余。”
他预计中国东北玉米产区的农户手中仍有约万吨玉米,北方地区农户手中的玉米约在2100万吨。中国临时玉米收储将在4月30日结束。
宋志远表示,由于大量玉米发生霉变导致供应紧俏,目前,北方主要港口的优质国产现货玉米报价可能触及每吨2,500元。
去年收割期间,中国北方过多的降雨令玉米品质受损。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费国。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CNGOIC)主任尚强民表示,中国有望加大进口,因国内农户的玉米销售速度缓慢,而美国玉米价格低于中国。
国内玉米价格上涨,已迫使我国南方主要消费地区的饲料加工企业选择进口玉米。
美国农业部(USDA)周二称,私营出口商报告向一未知买家出售24万吨美国旧作玉米,市场普遍认为这一买家是中国。
评论该资料
【我来打分】
正在提交您的评论,请稍候……
在此发表您的评论!
网友评论:
共 0 条评论
本周热门资料排行
本周上传会员排行用户名:&& 密码:&&
正在帮您登录,请稍后……
欢迎您:[进入企业后台]
当前已有人浏览
|||关于我们|
您的位置:&&&&&&国储玉米收官大势已成 救市救火供需决定&&&正文
国储玉米收官大势已成 救市救火供需决定
发布日期:
神农网(信息频道)讯 据国家粮食局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3月31日,国内玉米收购完成6224.2万吨,其中国企收购量达1570.8万吨,占比25%。自玉米两大主产区来看,东北内蒙产区,据中储粮收购计划科相关人员宋志远在公开场合表示,今年东北地区临储收购数量完成120万吨。华北黄淮产区,由于年当地天气阴湿,玉米水分过大迟迟不宜出售,造成年后短期内集中上市,国储收购计划也在此时执行。国家临储收购的数量要求,遍寻国内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文件,,未见明确要求,仅指明原则上做到敞开收购,原则上托市收购。
卓创经过近半年对国内市场的细致追踪,发现在出现价格洼地的产区,储备粮收购价格均领跑当地市场价:首先是年前。黑龙江省是天下粮仓中的粮仓,是每年完成临储任务的主力军。在日国家公布临储粮收购价格之时,黑龙江三等玉米托市收购价格为0.96元/斤,高出当地市场价均价0.02元/斤,明显的价格差距促使黑龙江临储收购主体在2.1轻松完成大部分储备粮的收购。相形之下,春节前的东北其他地区,储备粮收购价格与市场价格无明显优势,吉林辽宁内蒙古各储备库都灵活上调收购价以吸引当地粮源,但由于当地深加工企业开工率稳步上升,争收玉米原料积极,各地国储在短促的时间内收购进度一般。
其次,转眼进入年后。东北粮价节节高升,国储政策性的收购既无价格优势,也缺少征粮的必要:2-3,东北各地粮价已经高烧难退,国储入市收购只会&火上浇油&,对平衡市场价格只能&越帮越忙&。相较之下,山东河北等地粮源降水迅速、数量充足,价格弱势走低,当地国储库再次充当&救世主&的角色,领跑当地市场收购价,相应每天的入库数量也稳步上升。由此看来,年后临储收购主战场已自东北转战华北。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华北黄淮的地区的国储收购价格也是说低不低:以14.5%水国标二等散装净粮为例,临储收购价格低端出现在山西,入库价格1.1元/斤,高端出现在山东,入库价格1.16元/斤,可以发现1.1-1.16元/斤的价格区间超出东北产区的最高政策收购价1元/斤,0.1-0.16元/斤。按辽宁到山东的粮食汽车运费为0.1元/斤计,华北收购价仍然高出国家先期预算0.06元/斤。换而言之,中储粮在华北黄淮地区收粮成本仍然高企,自然助推后市调控的成本高企,中储粮由此自然想到了国外市场。
以广东港口二等14.5%散装玉米为例,目前美国玉米到港完税价格低于国内预期的现货价格80元/吨,明显的价格差距使中储粮痛下决心做出进口玉米的计划,而后期养殖需求的正常回暖也促使中储粮及时对进口规模做出自己的&注释&。
路透中国采访中储粮发言人程秉洲时,他曾坦承,日后进口玉米的规模将由价格和国内需求双边决定。卓创认为,不仅是规模,还有产地也将由国内需求缺口及国内外价差来决定。中储粮在国内产区的收购大战并未&大动干戈&,主要原因还是粮价底线高企,如若一意追求收购数量,只能使玉米更加&炙手可热&。何不如曲线救国,自国外采购质优价低的进口玉米补给国内市场,适时在&救火队长&与&救市观音&之间实行角色转换,中储粮才能做好维护市场平稳运行的&钦差大臣&。(卓创 徐晓苗)
【免责声明】本网刊登此类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及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建议,者据此操纵,风险自担。
通讯员投稿邮箱:
联系我们:010-0- 传真:010- 客服QQ:2156972 邮箱: 请将#用@代替
CopyRight& 神农网版权所有
京公网安备18号新用户注册
>>更多网站" selected>>>>更多网站
当前位置:&&&
&&&&&&&&市场分析
中储粮收储大减,政府可能进口补充储备
日期:&&&&来源:博亚和讯
  据北京3月15日消息,某行业网站周四援引一中储粮官员的话称,去年12月以来,中储粮仅收储120万吨去年收获的玉米。
  收储量较低符合贸易商和分析师的预测,有可能促使中国政府在今年进口玉米,以补充储备库存,去年中国签订了近400万吨的进口协议。
  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官员宋志远称,尽管国内玉米期货价格周四触及历史高位,但公司却没有马上向市场释放进口玉米库存的计划,
  大连2012年9月玉米主力合约报每吨2,471元人民币,较周三上涨1.1%。
  上述官员称,“饲料加工企业的需求将小幅攀升,而玉米加工商需求将持平,我们预计今年玉米供应将出现少量剩余。”
  他预计中国东北玉米产区的农户手中仍有约万吨玉米,北方地区农户手中的玉米约在2100万吨。中国临时玉米收储将在4月30日结束。
  宋志远表示,由于大量玉米发生霉变导致供应紧俏,目前,北方主要港口的优质国产现货玉米报价可能触及每吨2,500元。
  去年收割期间,中国北方过多的降雨令玉米品质受损。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费国。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CNGOIC)主任尚强民表示,中国有望加大进口,因国内农户的玉米销售速度缓慢,而美国玉米价格低于中国。
  国内玉米价格上涨,已迫使我国南方主要消费地区的饲料加工企业选择进口玉米。
  美国农业部(USDA)周二称,私营出口商报告向一未知买家出售24万吨美国旧作玉米,市场普遍认为这一买家是中国。
&&||&&网站留言&&||&&联系我们&&||&&
主办: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承办:黑龙江省农业信息中心&&&黑ICP备号
地&&址:哈尔滨市香坊区珠江路21号&&&&&邮&&编:150090&&&&&传&&真:8-8000
总机电话:8
&&网络维护(分机):8377&&信息服务:8-8777
最佳浏览模式&&分辨率&&&网站访问量:某行业网站周四援引一中储粮官员的话称,去年12月以来,中储粮仅收储120万吨去年收获的。&&&&收储量较低符合贸易商和分析师的预测,有可能促使中国政府在今年进口玉米,以补充储备库存,去年中国签订了近400万吨的进口协议。&&&&中国储备粮管理总公司(简称中储粮)官员宋志远称,尽管国内玉米价格周四触及历史高位,但公司却没有马上向市场释放进口玉米库存的计划,&&&&大连2012年9月玉米主力合约报每吨2,471元人民币,较周三上涨1.1%。&&&&上述官员称,“饲料加工企业的需求将小幅攀升,而玉米加工商需求将持平,我们预计今年玉米供应将出现少量剩余。”&&&&他预计中国东北玉米产区的农户手中仍有约万吨玉米,北方地区农户手中的玉米约在2100万吨。中国临时玉米收储将在4月30日结束。&&&&宋志远表示,由于大量玉米发生霉变导致供应紧俏,目前,北方主要港口的优质国产现货玉米报价可能触及每吨2,500元。&&&&去年收割期间,中国北方过多的降雨令玉米品质受损。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玉米消费国。&&&&国家粮油信息中心(CNGOIC)主任尚强民表示,中国有望加大进口,因国内农户的玉米销售速度缓慢,而美国玉米价格低于中国。&&&&国内玉米价格上涨,已迫使我国南方主要消费地区的饲料加工企业选择进口玉米。&&&&美国农业部(USDA)周二称,私营出口商报告向一未知买家出售24万吨美国旧作玉米,市场普遍认为这一买家是中国。(005)03/16&&&
【钱讯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凡注明“钱讯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钱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钱讯网转载内容,不表明证实其描述,仅供投资者参考。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更多关于“”的新闻
已有0条评论,讨论区
同意评论声明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钱讯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发表
精彩内容链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储粮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