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人领导干部退休后兼职能够领党的补助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二十里店镇良种场村10名残疾人喜领“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补助款
发布时间:点击次数:481
内容文字大小:
  通讯员江晓梅报道:日,二十里店镇良种场村举行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帮扶款发放仪式。为良种场村的闫小娟等10名残疾人帮扶对象发放了每人2000元的帮扶款,鼓励他们创业致富。  良种场三队的闫小娟17岁时患上了精神分裂疾病,13年的病痛深深地折磨着她,近几年随着病情的好转,能够帮助家里做点力所能及的农活,一家3口人仅靠20亩地维持生活,生活困难,2013年在村场的带动下种上了小树苗。今天拿到补助款时,她很感谢大家对她的关心与帮助。高兴的说:感谢县残联和组织部的人,我会把这笔钱用在自己的生产和生活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据了解,“农村基层党组织助残扶贫工程”是自治区组织部与自治区残联联合开展的一项惠民工程,主要帮扶农村地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贫困线标准的残疾人家庭,每户补助2000元,用于养殖、种植及副业补助,帮助他们改善基本生活条件,扶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实现稳定脱贫。该村“访汇聚”工作组在与县组织部、县残联的积极对接后,为10名贫困残疾人,争取到2万元的补助资金,并鼓励他们积极生活,发展生产,早日脱贫致富。  二十里店镇良种场村驻村工作组组长库尔班说,我们住良种场村工作组通过与组织部、残联对接,争取到2万元的补助资金,并在良种场村挑出10位生活困难残疾人,给他们每人发放2000元的补助资金,希望他们通过这笔钱发展生产,早日脱贫。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我来说两句:验证码 &&请照此输入(点击图片刷新验证码)&&&&最多输入10000个字符最佳答案:&&&&&&您好:本栏目只负责国税税收政策解读,有关地税方面的问题请您拨打12366-2向地税部门咨询。感谢您对本网站的支持!&&2人赞同
其它答案:共0条相关内容等待您来回答516403777编辑推荐财税资讯会计中心税务中心财税问答政策法规共享中心产品服务会计人生互动交流论坛精华一位80多岁的老人,早已过了退休的年龄,原本可以与家人尽享天伦之乐,安享晚年。但退休老党员袁贤光却没有选择安逸的生活,他在退休后仍然不愿离开自己的“战场”,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百姓办些力所能及的事。一名老者,能在80多岁的时候,仍然为他人着想,这需要深入骨子中的奉献精神;一位老党员,能在离开自己的岗位二十余年后,依然心系群众,这需要深厚的信仰力量作为支撑。
“当代焦裕禄”袁贤光:践行誓言60载 退休不休报党恩
&&& 主导人的活法和境界是什么?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感慨,“头顶的星空,心中的道德律”,让他“有加无已地赞叹和敬畏”。这种“赞叹和敬畏”,就是人生的主导。今天,在湖南省宜章县,一个感人至深的“好人中的好人”向我们走来。他就是本文主人公、退休干部、共产党员袁贤光。60余年来,他用行动践行党的誓言,在当地书写了“为人民服务”的壮美篇章。他的理念朴素至极——“老百姓是天,要为老百姓服好务;苍天在上,要心存敬畏。”
袁贤光在给老百姓打电话。光明网记者 唐天摄(资料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1.做事:用好职权真情服务群众 隐瞒18种病症为百姓奔走&
&&& 袁贤光,今年81岁,1951年参加土改工作队,1953年入党,先后担任湖南省宜章县农业局党支部书记,共青团宜章县委副书记,县畜牧水产局副局长,县农业局副局长,县商业局副局长兼党总支书记。1993年12月退休。
  在当地,他有很多称号:“永不下岗的活雷锋”“义工一号”“编外信访局长”“编外监察局长”……“袁贤光”三个字,在宜章家喻户晓,人人景仰。
  泪水:“共产党员也是老百姓;党员应该是老百姓中的好人;党的干部应该是好人中的好人。”
  袁贤光常哭,有时哭得难以自抑,号啕失声。
  第一次采访,才入座,他手机骤响。接听完,他眼眶红了,起身就要走:“对不起啊,里田乡有个村民有急事找我,下次再聊吧。”抹着泪水,他匆匆出门。
  打电话求助的村民叫李诗丛,他读高中的儿子李志勇一年前查出患白血病,没钱治疗,病情一天比一天重。当天,袁贤光就赶到离县城45公里的里田乡上里村看望李志勇,接着联合县里几位劳模发起募捐,带领义工扛着募捐箱到处跑,终于把李志勇送进县医院。
  从这次电话得知,李诗丛也查出胃癌晚期。一家两个癌症病人都住院,一个在3楼,一个在7楼。袁贤光白天为父子俩募捐,晚上到医院照料他们,3楼、7楼上下跑。袁贤光的老伴胡金莲见他喉咙哑了,小腿肿胀溃疡了,着急地说:“老袁,你不能倒啊!”也跑到医院帮着照看。
  李志勇的骨髓配型找到了,但移植手术费还差十几万元。袁贤光找出自己的房产证拿到银行去贷款。
  银行说是20世纪70年代的老房子,不能作抵押。袁贤光急得直掉泪:“怎么办?怎么办?”
  他带着两名义工赶到广州,请求医生先动手术,余款他会设法补交。医生说没有先例。他“扑通”跪倒在医生面前。
  医生连忙扶起老人:“患者是您什么人?”袁贤光哭得说不出话。听了随行义工的叙述,医生感动了,向院领导请示后立刻排定了手术日期。手术十分顺利,出院那天,李诗丛父子俩与袁贤光相拥而泣。
  每逢春节,袁贤光的一件大事就是给他惦记的困难群众打拜年电话。
  2014年春节打了1021个电话。
  2013年,1106个。
  2012年,1069个。
  这些,都是记者从电信局和移动公司调出来的确凿数字。好多人接到他的拜年电话就哽咽。
&&& 袁贤光用炽热的眼泪,滚烫的心,驱走一个个家庭的阴霾,燃起一束束希望的火把。
&&& 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才发现,跟踪采访见证袁贤光所做的好事,比起他这一辈子做的,只是沧海一粟。
袁贤光与他帮助的老百姓。 光明网记者 唐天摄(资料图片来源:光明日报)
  监督:“你可以不怕我,但你不能不顾忌老百姓……”
  “请你下水把秤捡起来!”
  “关你什么事?你是什么人?”
  2009年6月的一天,宜章县城玉溪河边的蒋家湾农贸市场,一城管队员喝令一卖菜农妇把簸箕挪进去一些。农妇正为顾客称菜,动作慢了一点,城管队员便将农妇手中的秤杆夺过来扔到了河里。这时,袁贤光出现了。
  老人掏出监督员证,大声说:“我是行风监督员,我叫袁贤光!”
  城管队员脸红了,跳下河把秤杆和秤砣摸了上来,并向农妇认错。
  袁贤光经常提醒党员干部:“群众心里有杆秤,这杆秤是千万扔不得的啊!”
  记者打开他那只蓝色资料袋,除了各种文件、群众投诉材料,还有一张张监督员证。退休后,他先后担任县公安局、县检察院、县人民法院、县教育局、县信访局等53个部门和单位的监督员。
  他说:“党和人民给了我监督的权力,我就得用好!”
  2010年10月,县城环城大道建设中,有关部门反映拆迁碰到了“钉子户”。一天,信访局领导打电话请袁贤光过去一趟,说这个“钉子户”在信访局接待室赖着不走,请他一起做工作。
  一中年妇女躺在地上不肯起来,袁贤光蹲下细声说:“我叫袁贤光,有什么事跟我说好吗?”
  妇女立刻站起:“您就是袁老?”接着哭诉起来。她叫肖回招,她家一幢二层楼小饭店在拆迁范围内,但小楼的评估价和安置地跟有关部门没能达成协议。附近工地施工将屋顶砸出个大洞,她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处理,但一直拖着。
  袁贤光跟着肖回招来到现场,见楼顶板用4根杉木撑着,十分危险,暗暗吃了一惊。他很严肃地批评了有关部门认为肖回招是“钉子户”的说法:“要求并不过分,合情合理,怎么能说是‘钉子户’呢?”在他斡旋下,双方很快签订了拆迁协议。
  他是监督者,又是执行者,跟信访局干部一起奔波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第一线。在记者跟踪采访的3年多时间里,袁贤光接待上访群众3000多人次,协助信访局等有关部门处理了210多件积案难案。
袁贤光与他资助的学生。(资料图片来源:宜章新网)&&
&&& 脚杆:“一个人走,不累;大家一起走,更有味;我倒,也要倒在路上!”
  袁贤光是宜章县梅田镇上寮村人。
  这里是湘南边陲,与广东交界。父亲在武水河上当船工。袁贤光8岁那年,洪水打翻木船,夺走了父亲的命。12岁他就跟着堂叔进山挖煤,做成煤饼挑到县城卖。
  1951年,他参加土改工作队,人又矮又瘦。工作队的南下干部吴秀英大姐特别关心这个小弟弟,给他洗衣理发,教他识字,告诉他怎么做群众工作。湘南有土匪,晚上,全体工作队员在祠堂里睡大通铺。天气冷,吴大姐总要匀出一角被子盖到棉絮单薄的袁贤光身上。
  吴大姐白天带着队员清匪反霸,晚上教儿童团唱歌,给妇女识字班上课,从来不知道累。村里哪家揭不开锅,她提着米不声不响送去;有老人病了,她背着老人跑几十里山路到区医院治疗……
  吴大姐成为袁贤光人生第一个标杆。
  后来,一些单位请袁贤光上党课,他常常提到这位吴大姐,提到南下工作队离开时,吴大姐送他的两本书:《为人民服务》《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这条命是老百姓给的。”袁贤光对记者说,“剿匪战斗中,我的大腿受了伤,血流不止,4个民兵轮流抬着我往县城跑,20多公里山路只用了3个多钟头,那是在跑呀!有一次,我去一个偏远的寮庄调查,被土匪跟踪了,山里犁田的村民把土匪引开,保护了我……”
  他先后任职9个部门和单位,24次获评“优秀干部”和“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来自百姓,扎根百姓,奉献百姓。他说,我的本色永远是泥土和草根。
  20世纪60年代,他来到黄岑岭水利建设工地,与“青年突击队”“铁姑娘连”一起挑山筑坝,肩膀压出一块块老厚茧,终于建起县内第一座中型水库。
  改革开放大潮到来,商业系统好多干部忙着拉队伍,组公司,下海致富。他却苦熬苦拼,为几百名在破产改制中下岗的困难职工寻找就业门路,落实社保医保,解决住房困难。
  他两次将分配给自己的住房让给下岗职工,至今仍住着老伴单位那间又黑又小的“房改房”。
  退休以后,找他的人更多了。他也因此有机会了解到更多群众的寒热冷暖,疾苦痛痒。
  在他家中的本子上,记着2300多个群众电话号码。
  记者翻看他退休以后的一大堆民情日记,感慨不已。从家庭到社会,从城里到乡下,记录之详,了解之深,涉猎之广,仿佛一部丰富复杂的时代生活图,满溢深思关切,真是千家万户“守夜人”,一枝一叶都关情。
  袁贤光每天都在奔走,没有节假日,不管刮风下雨。他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两条腿。
  他的脚杆,小腿以下乌黑乌黑,靠近脚踝的地方常有溃疡,他自己敷药缠上绷带,用宽大的裤管遮起来,谁也看不见。
2013年5月,夜里11点多,袁老看望一位瘫痪的南下老干部返回,走到府前街时突然晕倒。县领导知道后,强制袁贤光去医院作了一次全面体检,查出心脏早搏、腰椎间盘突出、脑血管硬化、胃溃疡等18种病。
  袁贤光对记者说:“一个人走,不累;大家一起走,更有味;我倒,也要倒在路上!”
2.说话:共产党人最有责任感 应急人民所急哭人民所哭
&&& “我出生在宜章县梅田镇上寮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8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母亲无劳动能力,为了维持生计,姐姐被卖出去当了童养媳,我和弟弟在乡亲邻里的接济下幸运长大。解放后,在党的培养下,我成了一名国家干部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宣誓那天,我告诫自己,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 <font color="#93年12月,经组织批准,我退休了。家人都劝我,说我辛苦了40多年,要我好好休息,安享晚年。但是,我很清楚,我还不能休息,还有很多人需要我去照顾、去关怀。
&&& <font color="#年前,我在鲜红而庄严的党旗下宣过誓,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要永远牢记对党的承诺,用雷锋同志说过的一句话,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一辈子做好事,一辈子把好事做到底!
袁贤光与小朋友。唐大柏 摄影(资料图片来源:光明网)
&&& ——我们发现您爱哭。您从小就爱哭吗?
&&& ——为自己的事,我很少流泪。几次受伤我都没有流过一滴泪。但是看到老百姓的难事,我就忍不住流泪。人民的疾苦,只有到人民中去你才知道。
&&& 百姓的生老病死,安危冷暖,共产党人不管谁管?共产党人是最有人类同情心的人,是最有责任感的人,应该急人民所急,哭人民所哭!
&&& 一个政党,不在于有多大,重要的是有多强,为人民服务的热情有多高,奉人民为天的信念有多坚定。党的力量在于代表人民的意志和愿望,在于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失去了人民,就像雄鹰折断了翅膀,是飞不起来的。
&&& 老百姓中有无数的好人,他们少为人知,长期默默助人成为习惯,从来不觉得自己做了什么了不起的事。这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了不起的地方,真善美的积存十分雄厚,代代传承,绵绵不绝。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定位是正确的,我们刚刚起步。这个阶段,人们讲物讲钱多了一些,没有足够注意到人和人的精神,人的道德,人的品格和操守,中国要有经济的发展,要有体制机制的全面改革,但不要忽视了人。体制的改革要有人去执行,一切决定于人,又一切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
&&& 如果说中国的改革、发展大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重大战役。这场战役,有主攻部队,也有后勤部队。我只是一个勤杂工,一会儿到担架队搭把手,一会儿到炊事班去烧烧火。行军中,看到有掉队的战士,也上去送他一口水喝,然后拍拍他的肩膀:“不用怕,我陪着你往前走……”
3.袁贤光的一天:看望失独老人 “合力解决问题 过好晚年”
&&& “梁股长,阳光家园今天有活动吗?”
  8时30分,袁贤光打电话联系县计生委干部、阳光家园志愿者协会发起人梁师孔。
  梁师孔说:“阳光家园志愿者、玉溪镇干部李云波今天去慰问失独老人汤克亮。”
  袁贤光提着绿色的公文包出门,步行15分钟来到县政府门口。梁师孔、李云波、刘亮等志愿者带着慰问品在那儿等他。
  袁贤光一行人走进失独老人汤克亮、欧细妹夫妇家。
袁贤光看望需要帮助的人。光明网记者唐天 摄影(资料图片来源:光明网)
  “袁老是阳光家园志愿者协会的顾问。全县22个乡镇有49户失独老人,袁老基本都上门慰问过。唯独你住在县城,还是第一次来看望你。”梁师孔告诉汤克亮。
  “您这么大年纪,还这么关心我们,感谢啊!”汤克亮今年61岁。他原是一家皮革厂的保卫科长,他16岁的儿子游泳时不幸溺亡。
“失独老人的补助,今年又有增加。”袁贤光将县里的帮扶政策告诉汤克亮。
  袁贤光说:“现在党的政策好。一定要过好晚年,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
  从汤家出来,天下起了雨。
  17时,宜章县委宣传部会议室。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宋智富在郴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周迎春陪同下会见袁贤光。
  宋智富说:“《光明日报》昨天报道了您的事迹,很感人。我们看到这么多好人、好典型,特别高兴。我们还要加大宣传力度!”
  获悉县国税局12日请袁贤光去上党课。宋智富说:“不错,宜章好人现象,好人吃香啊!不过您要注意身体。”
  “没事,我身体好。”
  宋智富说:“我衷心祝愿您身体好,帮助更多的人;把故事讲好,激励带动更多的好人!”
道德点评:
&&& “位卑不敢忘忧国”,从袁贤光的事迹中,我们能清楚的知道究竟怎样才能成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他时刻关心着别人,并将自己的所有感情倾注给需要帮助的人,因为他的纯粹,可以在村民患癌症时,自己因不能帮助村民交上余款而撕心裂肺地痛哭流涕,并将自己的房产抵押出去;因为他的纯粹,可以在抗洪抢险中,为解救被困群众而忍受手臂被激流中冲来的木头撞断的疼痛;因为他的纯粹,可以在每年春节期间,给一千多名困难群众打电话拜年。伟大的灵魂需要信仰的支撑,而袁贤光的纯粹与奉献,就是源自于其内心对党的事业笃定的信仰。
&&& 综合稿件
(责任编辑:卢阳)
看完袁老的事迹,感受颇深,作为一名老党员,他以身作则,兢兢业业,事事必定躬亲,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的袁老,用他的实际行动在感染着我们这个社会。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需要提高的还有很多很多。而现在,我们应该清楚自己需要做的是什么,既然是社会的一分子,就应该为社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文章中那一个个故事,一串串数字,不由人不对袁贤光老人心生敬意,受到一次灵魂的震撼和洗礼!袁老爹是南下干部吴秀英大姐培养出来的,袁老爹又用忘我无私的一生在影响更多的人,薪火相传,这就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正能量!
&&&&一个人做一两次好事很容易,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袁老做到了,真的很了不起,袁老值得所有人尊敬!这样的宣传多一点,社会就会多一些阳光和温暖,多一些和谐的社会氛围。
袁贤光,今年81岁,1951年参加土改工作队,1953年入党,先后担任县农业局党支部书记,共青团宜章县委副书记,县畜牧水产局副局长,县农业局副局长,县商业局副局长兼党总支书记,1993年12月退休。在当地,他有很多称号:“永不下岗的活雷锋”“义工一号”“编外信访局长”“编外监察局长”等。“袁贤光”三个字,在宜章家喻户晓,人人景仰。一些前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退休后的丰富生活!
编者按: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李岚清,这些都是中国百姓十分熟悉的名字。他们是前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十五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200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顺利实现了领导集体的新老交替。
  他们在任时的一言一行,曾关乎国家走向。他们卸任之后在做什么?他们的近况如何?爱好什么?是否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退隐生活?是否也像平常老人那样含饴弄孙,怡然自得?
  本报收集了国内重要媒体对他们的报道,并采访了若干接近他们的人士,以求部分呈现他们寻常又不寻常的卸任生活。极为遗憾的是,尉健行的相关信息较为匮乏,此次只能付之阙如了。
  “江学长回来啦”
  卸任后,江泽民回到了他做过市长、市委书记的上海。他居住的公寓距离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咫尺之遥,但等到交大学生张鑫在校园里见到这位传奇学长,已是3年之后的事情了。
  今年4月6日,上海交大迎来110周年校庆,巧合的是,此次江泽民造访母校恰好是第11次。这半年来,他极少公开露面,上一次还是去年12月在恩师、上海市前市长汪道涵的遗体告别仪式上。
  张鑫记得,来交大那天江学长穿了一身西装,配着一条鲜红的领带。在激动地叫出“首长好”后,她又加了一句:“老师好!”江泽民会心地笑了。
  这是一次轻松的到访。在参观后的10分钟演讲前,江泽民取下手表放在身旁,说了一番不无幽默的开场白:“今天给我10分钟的时间讲话。我已经整整80岁了,不像你们学数学、学computer science的,对时间估算得这么准确。”
  会场一片笑声。“我当时几乎忘了他是一位国家前领导人!”张鑫说。
  和在任时指导工作不同,江泽民这一次的讲话更像是一场师道宣讲会。他饶有兴趣地讲述着“教授”的“教”与“授”的关系。最后他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
  会后,江泽民亲手培土,在校园栽下一棵广玉兰树,表达对母校华诞的祝福。
  对于大学校园,江泽民一直深怀眷恋。库恩在《江泽民传》中这样写道:“传统上为退休的高级领导人准备的职务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或全国政协副主席。他想彻底改变一下。他想成为母校上海交通大学的教授。”
  还在2004年10月,江泽民在上海的家中就曾对老同学余力教授说:退休后不想别的事,想在学校里任教,也在做着准备工作。
  “比我年轻的人皱纹都比我多”
  2004年底,江泽民约了旧日同窗余力相聚。聚会那天,余力教授刚进大门,江泽民就迎上来说,“正读《师说》,就来了个教授,要好好地探讨一下。”
  这次同窗小聚,从上午一直持续到下午。江泽民还将当日的读书笔记赠予老同学。
  这份落款为“日”的读书摘录上,江泽民以黑色水笔誊写了当日诵读的唐人韩愈的3篇名文《师说》、《进学解》、《原毁》片段,其中不乏“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等名句。
  余力的夫人彭安记得,江泽民那天穿着黑色西服,还是熟悉的黑框眼镜。整个谈话都在书房旁边的小会客厅里进行。能望见花园的会客厅陈设简单,仅两排沙发、一个茶几,对于地毯,余力觉得“太软了,踩上去不得力”。
  书房里的书并不多,简单而素雅,彭安看见桌上满是古籍,此时的江泽民正翻阅到韩愈《师说》。
  在3个多小时的会面里,江泽民回忆起自己13年前进京赴任时的情景。“他说,自己去北京不容易,需要坐一辆普通的大众桑塔纳才到得了,”余力记得老同学如释重负的表情,“13年,坚持下来,很不容易,很不容易。”
  妹妹江泽慧曾建议哥哥退休后把自己的东西整理一下,但江泽民兴趣广泛,他爱好古典音乐,喜欢阅读,更痴迷京剧,妹妹说不知道他有没有时间整理旧故。
  《江泽民传》的作者库恩曾评价,退休后的江泽民,如果要保持自己的发言权,用不着演讲和著书立说,只须轻轻拿起电话筒即可。但做过中国“最大的官”的江泽民自己却说,“我现在是无官一身轻。”
  虽然头发稀疏了些,但依然乌黑,整齐地向后梳着,看起来精神矍铄,体重也减轻了一些。“比我年轻的人皱纹都比我多。”江泽民说。他的老同学认为,这些应归功于游泳健身的时间多了。
  2005年的“五一”长假,在杭州西湖边,游客意外地遇见了卸任后的国家主席,一路掌声。浙江省的一位官员说,“江泽民很喜欢西湖,每年都要游览两三次。”不过每次游览只安排极少数官员陪同,务求低调。
  养生之道,也是当日同窗聚会相聊甚欢的话题,余力将自己自创的养生歌《我要笑》唱给老同学听,“我要笑,我爱笑,我也喜欢笑,笑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笑个痛快吧,不要苦着面孔,不要皱着眉头……”江泽民则静心记录,频频颔首。
  中午,江泽民以三菜一汤的全素食招待了老同学夫妇。“清淡些利于健康。”江泽民说。余力印象深刻的是一道豆腐做成的菜,味道鲜美。
    近年来,部分退休政要开始著书回忆个人经历。十五届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鹏、李瑞环、李岚清等都在退休后出版了个人著作。一些当政时的思考,若干重大事件的原貌被还原出来,一些重大决策内幕也被披露。
  这一现象被人们概括为“政治透明度在逐步提高,开启中国退休高官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著述也为观察中国政治、社会提供了必要的参照系。
  李鹏从2004年到2006年,出版了《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起步到发展———李鹏核电日记》、《电力要先行———李鹏电力日记》、《立法与监督———李鹏人大日记》等4部日记体回忆著作。无疑,这些著作将为后人研究相关问题提供大量第一手资料。
  母亲送他到延安
  《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被认为是中国总理的第一本专题性回忆录。李鹏在党和国家一线领导岗位工作时,关于他的身世,外界大都不了解,现在,他的个人经历开始通过其写作为外人所知。
  他在《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的前言中回忆,1948年9月,党中央从东北解放区选派21位青年到苏联学习,他自己是其中的一个,“到1949年8月,我们将进入大学,究竟选择什么学校和专业,成为我们这些留学生最为关心的问题。”
  当时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任弼时正在苏联养病,留学生们派代表向他请示。任弼时说:“你们的专业由你们自己选择,但不要选择学政治,应该选择工科或经济。”
  之后,李鹏和其他几位同学选择了水力发电专业。这一专业一直影响了他的一生。
  日的李鹏,已经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卸任,两个月后,他也卸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职务。《人民日报》这一天发表了他写的《纪念我的母亲赵君陶》一文。
  文中也侧面提及了自己的身世,他说,父亲李硕勋于日在海口从容就义,而那时他只有3岁。李硕勋是中共早期革命者。母亲对父亲感情深厚,一直没有再婚。
  在这篇文章中,李鹏还写到母亲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影响。1941年,在他13岁的时候,母亲就把他送到“革命圣地”延安学习,“使我受到党的教育,像父母一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三峡工程决策内幕
  《众志绘宏图———李鹏三峡日记》一书中说,决定三峡工程命运是在日,“这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邓小平在参加建设广东大亚湾核电站有关合同签字仪式后,详细询问了三峡工程的情况。
  “我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组长。小平同志听完我的汇报后指出:‘三峡是特大的工程项目,要考虑长远利益,我们应该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些好的东西。’‘低坝方案不好,中坝方案是好方案,从现在即可着手进行。’”
  当谈到三峡移民要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时,小平说,“现在的移民方针对头了”,针对李鹏自己提出的“正在考虑成立三峡行政区,用行政力量来支持三峡建设,做好移民工作”时,小平讲,“可以考虑把四川分成两个省,一个以重庆为中心,一个以成都为中心。”
  在这本书里,李鹏回忆,“江泽民同志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后,第一次出京考察的地方就是三峡坝址。1989年以后,所有关于三峡工程的重大决策,都是由江泽民同志主持制定的,他对三峡工程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1998年朱镕基总理任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以来,对三峡二期工程及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新华社报道,《起步到发展———李鹏核电日记》已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新华社评论说,这是一本“记叙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首部权威作品”。
  “他是个很勤奋的人”
  李鹏的第四本著作是今年1月8日出版的《立法与监督———李鹏人大日记》。此书的编辑赵之援曾对媒体讲过一个小故事:有人怀疑,李鹏这么忙,这些日记都是他亲自记的吗?李鹏听到了,当时并没反驳。后来开玩笑时说,日记的真假有手迹为证。
  据报道,这位编辑曾到家中拜访已经退休的李鹏。他回忆,“他非常的聪明,记忆力非常好。有些地方他在日记中只记了一句话,我们向他询问当时的具体情况,他能很快想起来那天谁出席了会议,谁说了些什么,一些细节都记得很清楚。”赵之援说,“他今年77岁了,但是对电脑很熟悉,还用数码相机给我们照相,然后传到计算机上,再打印出来,很熟练。”
  “李鹏有一个特点,就是坚持记日记,如果今天太晚了没时间写,过一两天也要补上。他是个很勤奋的人。”该书的另一名责任编辑吕仙对记者说。
  “李鹏的日记内容很丰富,他每天参加的会议可能涉及各种内容。而这样专题类的日记,就是把他当天的日记中与该书主题有关的部分摘出来。这些工作是由李鹏同志完成的,完成后把书稿交给我们。”
  人大日记中记录了修宪时的专家讨论。比如,中央党校教授黄子毅认为,要写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对“危害国家安全罪”,镇压也应该写入。“高铭暄说,‘迁徙自由’和‘罢工自由’不宜写入,大量农村人口无序流入大城市,影响社会稳定;同意写上保护人权,但‘危害国家安全罪’不仅有个人也可能是群体,不能以‘惩治’代替‘镇压’。”
  “国外卸任高层出书往往出于经济利益。”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杨炳章说。而李鹏和李瑞环、李岚清等党和国家前任领导人,都不约而同地将稿费捐出来。李鹏一次性将300万元捐给了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
  杨炳章评价,作者以“无官之人评述重大社会政治事件”,不仅将时代的“高层政治决策”透明化,同时更体现了自我的个性化,“它是一种非政治诉求,带有明显的‘自我述职’色彩的这么一种传记”。
     
   “我拉胡琴的水平提高了很多倍”  
  朱镕基自从2003年人代会上卸去总理职务之后,就很少公开露面。
  据新华网报道,日,他出席了一个仪式,并对自己的退休生活做了描述。
  这次仪式的主角是朱镕基,德国中小企业联盟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授予他“欧洲中小企业奖”。
  朱镕基说,“去年(2003年)3月份我从总理的岗位上退下来,从此以后,我几乎没有在公众场合和电视媒体上露面。只有一次,那就是邓小平先生的100周年诞辰的纪念活动。这次是第二次。”
  欧洲中小企业奖每5年颁发一次,由欧洲中小企业联盟(EUMN)和德国中小企业联盟评审委员会确定受奖人。在朱镕基之前,只有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获此荣誉。
  朱镕基描述了自己的退休生活,“我在岗位上的时候,我不敢说是全国最忙的人,至少也是最忙人中间的一个。”“但是我的退休生活也很丰富。我最喜爱的是中国的京剧,我现在不单是唱戏,而且还拉京胡,经过勤学苦练、名师指教,我现在拉胡琴的水平比过去提高了很多倍。”
  2003年11月,朱镕基去了一趟湖南。在湖南京剧团琴师张再峰眼里,“票友”朱镕基像同台搭档一样亲切。路经长沙时,朱镕基在下榻的湘麓宾馆专门邀请张再峰登门,切磋技艺。
  “他喜欢唱老生,唱得有板有眼,专业得让我吃惊。”张再峰回忆,当天下午,从3时到6时,从《甘露寺》、《搜孤救孤》到《乌盆记》,二人轮番配对,你拉我唱,甚是合拍。第二天,湖南京剧团的艺术家们干脆都来了,要和总理切磋,“又热闹了一个下午”。第三天,因为计划临时变更,定好的排练被迫取消,朱镕基还颇为遗憾地说,“下次还要来唱。”
  林则徐纪念馆的特殊客人
  今年4月15日上午,福州市澳门路16号门前,一列3辆中巴、4辆轿车组成的车队缓缓停下。一侧喝茶的街坊周学坤(化名)老人,习惯性地看了手表,10点25分。
  黄有伦(化名)是纪念馆的检票员,还未扫清院子里的积水,就见一位身着土黄色夹克的老人缓步进来。
  福建省安全厅一位随行人员介绍,朱镕基此行福建除座谈、走访外,行程末尾走访了林则徐纪念馆、马尾船厂以及鼓山公园等。
  偏居于澳门路上的林则徐纪念馆,又名林文忠公祠,建于1982年,在福州众多的名胜古迹中,并不为自费游客所热衷,但建馆以来,备受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
  在林则徐铜像前,朱镕基驻足不语,左右的两侧墙上分别是马克思、毛泽东以及江泽民的语录、题词,胡乔木书写的对联则被镌刻在厅内两根朱红的廊柱上。
  当日天气阴冷,舟车劳顿的前总理并没有游完所有景点,他身穿暗红上衣的夫人劳安紧随左右,偶尔会轻轻扶上老伴一把。
  在纪念馆的留言簿上,朱镕基写下了自己的名字。
  林则徐被流放新疆时,曾写下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被多位国家领导人引用,朱镕基亦是其中一位。
  参观中,朱镕基寡言少语,只在御碑亭前,当讲解员提到郑孝胥书写的碑文时,他才似有所思地提了句“伪满大汉奸”。
  参访之前,很多人不知道他要到来。参访时,陪同他参观的人群中频频有人试图与他合影,这位昔日以冷峻铁面著称的前总理,今次屡屡颔首应允。
  高潮出现在参观结束时,朱镕基走出纪念馆大门,久候门外的人群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有人高呼“向总理挥挥手”,霎时人群齐刷刷地挥起手来。朱镕基难拒盛情,绕着座车一圈,挥手致意。
  家住营房里右二排巷10号的林老太太挤到车旁,半个身子已进车的朱镕基见状,微笑转身,握住了这位70多岁阿婆的双手。
  《镕基赞》被悄然取下
  自2003年卸任总理至今,福州之行是朱镕基极少几次的公开露面之一。其间,他深居简出。
  《中华诗词》杂志副主编欧阳鹤是朱镕基在清华时的同班同学。欧阳鹤告诉本报记者,“他退下来后,精神好了许多,看看书,唱唱京戏,偶尔出外走走,但讲原则的劲儿一点没消。”
  日,欧阳鹤和老同学宣祥鎏去北京西山的国务院疗养院看望老同学,并代表中华诗词协会邀请其担任名誉主席。朱镕基修书一封婉拒:欧阳鹤兄及中华诗词学会领导同志:
  多承厚爱,实不敢当,只好辞谢。
  我虽不通格律,唯自幼喜爱诗词,我将永远是致力于中华诗词事业的各位同志的忠实支持者。谢谢。
                              朱镕基
                          二00四年十二月
  另一件是“先斩后奏”的事,欧阳鹤写了一首长诗《镕基赞》,印成了书法卷册,正好湖南常德当地搞了个“诗墙”,未经朱镕基允许,老同学擅作主张将长诗镌刻上墙。“他一听就不高兴,说这样影响不好。”没过多久,常德“诗墙”上的《镕基赞》被悄然取下。
  朱镕基曾在任上公开表白,退休后,一不作传记,二不题词。他曾说过,看书是最好的消遣,但不看别人写他的传记,因为那都是东拼西抄拿去卖钱的。
  他的堂兄朱天池写有《朱镕基传》,2004年专程到上海想请堂弟过目,结果连面都没见上,时至今日,朱天池老人也未能如愿,他对本报记者说,“暂时不想出版了”。
  虽然不写传记,但对于任职期间一些重大决策的反思和回顾却没有停止。日,在北京东方红大酒店的一次清华老同学的聚会上,朱镕基流露出准备系统整理成书的想法。
  至于题词,欧阳鹤每每受人之托,延请朱镕基动笔,每每落空,“即便是一些比较重要的题词,比如湖南方面为纪念黄兴出了本《黄兴传》请他题写书名,也没成功。”
  迄今为止极少的破例,除了任上在国家会计学院的题词“不做假帐”外,便是退休后实在推不掉亲戚的请求才动笔。他的堂兄朱经冶90岁大寿时,接到了堂弟的两副贺联,一联为“诚信传家经风雨,廉洁从公冶新人”,另一联为“儿孙满堂万事足,夫妻偕老百年欢”。
  更重同窗之谊
  为了赶上今年5月2日的清华电机系毕业55周年的同学聚会,朱镕基特意提早结束了福建之行,转道上海,再至北京。相较5年前的聚会,退休后的前总理显然更加重视同窗叙旧,不仅携夫人出席,连女儿朱燕来、儿子朱云来都来了。欧阳鹤告诉本报记者,“几十个同学里,携全家到场的只是个别,可见他很重视。”
  这里,没有谁称呼其总理,总是直呼“镕基”,大家亦自觉地不谈国事,话题几乎全为陈年记忆。席间的余兴表演中,老同学们竞相登台朗诵诗歌、清唱京剧,欧阳鹤之前也试图劝朱镕基来一个节目,但前总理宁愿做一位称职的观众,“不停地鼓掌”。
  闲谈间,欧阳鹤记得,朱镕基提及了去年香港一媒体关于其女儿结婚的不实报道,当时的这篇新闻绘声绘色地描述了前总理女儿在河北香河“天下第一城”大宴亲朋的场面,事后证明子虚乌有,并公开致歉。“燕来都50岁的人了,这谣言简直不堪一击。”欧阳鹤说。
  从上午10时到下午2时,聚会持续了4个小时,但大家仍觉时间匆匆,遂相约5年后的60周年再聚。依照清华大学的传统,凡毕业60周年的聚会才可进入学校的工字厅,如果届时成行,前总理朱镕基或将再临母校清华。此前的2001年6月,在辞去经管学院院长职务时,他曾感慨将永远告别清华,至今真的再无涉足。
    日,李瑞环在最后一次主持全国政协闭幕式时发表卸任感言,“新陈代谢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
  哲学素养深厚的他,对得失看得淡然,“希望我们所有的同志都能以长远的眼光、宽阔的胸怀、平和的心态来对待进退去留问题。”
  学哲学 用哲学
  退休后,李瑞环最令公众关注的事情之一是出了一本书,书名为《学哲学用哲学》。
  书中收录了李瑞环1981年以来在天津和中央工作期间的有关文章和讲话,记录了李瑞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体会,内容中不乏对当代中国现实的思索和感悟。
  从内容上看,这些讲话涵盖面极其广泛。大到治国方略,小到工程设计,几乎包括了国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民族、宗教、科教、统战、宣传等等,凡是李瑞环主管过的工作或是他感兴趣的工作,都有所涉及。
  该书责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徐莉回忆,“首长(李瑞环)说,‘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记录着我工作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体会,在工作中掌握的哲学原理和哲学的思想方法。’他非常重视这部书。”
  李瑞环在书中总结道:“学懂了哲学,脑子就灵,眼睛就亮,办法就多;不管什么时候,干什么工作都会给你方向、给你思路、给你办法。”
  专职京剧改编者
  卸任后,李瑞环多在京津间走动,见诸报端的报道也相对多些,一般都与京剧相关。与江泽民和朱镕基爱好弹唱不同,他更醉心于京剧曲目的改编。最为业内称道的是,他改编自梅派名剧《生死恨》的《韩玉娘》,先后十易其稿,从整体布局、人物性格到故事情节,都作了较大改动,被认为是“既继承原剧精华又脱胎换骨的一出新戏,为传统京剧的改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在他的促成下,历时17年之久的《中国京剧音像集萃》特辑于2003年底首发,其中收入了他亲自修订的4部戏:《西厢记》、《金·断·雷》、《刘兰芝》和《楚宫恨》。一位京剧表演艺术家评价这一特辑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
  李瑞环对天津青年京剧团关爱有加。1986年,时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就曾说,“喊一百句振兴京剧口号,不如踏踏实实抓一个团”,他亲自在青年剧团抓百日集训,邀请名角,以全封闭、大运动量方式训练年轻演员,排演名优剧目。退休后,他更亲自操刀改编多部剧目,并促成了多次赴京演出。
  该剧团办公室主任告诉本报记者,就在一个月前,李瑞环还亲自去了京剧团的新址考察,这是去年天津市政府为百姓做的20件大实事之一。
  “没有李瑞环同志的支持,京剧团怎么会有今天?”团里一位工作人员感慨。
  一份清醒的遗嘱
  今年4月,李瑞环10年助学的故事始为人知。《天津日报》报道说,李瑞环10年间拿出个人资产53.3万元,以“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名义,资助了148名贫困大学生。今年又捐出一笔稿费,委托天津市教委今后3年内每年再资助100名贫困大学生。
  所有相关事宜,全经天津市委前秘书长方放代为办理。4月25日,方放向本报记者再次确认了相关事实。
  1996年,回天津探亲的李瑞环委托老部下方放,将首笔稿费5万元交给天津市委教卫工委,再分别发放给南开大学和天津大学的12名贫困学生。李瑞环特意交代:“一定要替我严守秘密。若实在推不过去,就说是‘一位老共产党员’。”
  但在受助同学的强烈要求下,日,李瑞环与部分受助大学生进行了一场座谈。
  会上,李瑞环回忆了自己的童年,也解释了资助学生的原因:“我是天津宝坻人,农村的,家境很穷,弟兄姐妹7人,上不起学,小学毕业后经常去做农活儿。17岁去北京前,种地、赶车等我都做过,12岁开始织布,非常苦。但我很小就喜欢书,到处找书看,亲戚、邻居的书我总是想方设法借来看。”
  他提及了一件辛酸的往事。有一年春节,幼年的李瑞环用卖茬子(注:高粱秆儿根部)的钱买了一本名为叫作“巧合奇缘”的书,而忘了买油条回家过年。母亲非常生气,拿起笤帚就打,他光着脚在腊月三十的晚上往外跑,冻了一宿,“后来母亲把我领回家,拉着我的手哭着说,妈知道你喜欢书,读书是好事,可是咱们家里哪有钱给你买书呀?”
  至于资助费用的来源,当日的李瑞环给出了解释:一部分来自稿费,他写过两本《为人民办实事随谈》、两本《城市建设随谈》,还有一本《少说空话多办实事》的册子,以及给京剧团改过若干剧本得到的奖金;一部分是工资,“我每年从工资里拿出固定部分来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就当我没当过这个官,没赚过这些钱”。再有就是自己孩子逢年过节孝敬的礼金。
  1998年,他甚至郑重地把一封遗嘱信转交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信中说,他身后的事要委托天津办理,他逝世后遗留下来的东西,统统变现资助天津贫困学生。
  当时的方放不禁问他:“你才60多岁,身体又非常好,急着立遗嘱干什么?”
  李瑞环说:“不少人的遗嘱都是在弥留之际立的,很难真实体现本人的意愿。我现在头脑清醒,天津熟悉我的人也都在位,正好把我的心愿告诉他们,如实记录在案。”
  李岚清:传播音乐 读书写书
    “学音乐的人特别有创意”
  “你知道中国的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行路难》是谁谱写的吗?是我国‘地质之父’李四光。你知道中国的‘两弹元勋’和‘航天之父’钱学森早年写过一本科学与音乐艺术的书吗?书名叫《科学的艺术与艺术的科学》。
  “你知道‘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什么业余爱好吗?你别看他像个农民,他的小提琴拉得非常好,他还公开表演过,世界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是小提琴家,‘量子论专家’普朗克同样是钢琴家,他俩还同台演奏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也是音乐科班出身,年轻时在一个爵士乐队吹过萨克斯。
  “这一切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艺术修养对一个全面发展的人生是多么的重要啊!”
  这些话出自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日在浙江大学的演讲。
  他接着追问台下的年轻人,“我们现在一些大学生,到大四时就开始想方设法找工作,可你知道不知道?在香港汇丰银行,他们不仅招收学金融、经济专业的毕业生,也招学音乐的。因为汇丰银行的负责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学音乐的人特别具有创意思维,只要加以金融知识培训,很容易成为具有创意思维的金融家。格林斯潘的成功,也恰好证明了这一点。”
  他的演讲赢得现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古典音乐“发烧友”
  李岚清自从2003年初之后,也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从媒体公开报道看,他写了两本书,一本是《李岚清教育访谈》,回忆任职时的经历;另一本是《李岚清音乐笔谈》,做音乐知识的普及。他把稿费全部捐给复旦大学管理学奖励基金会。
  他对音乐的普及不遗余力。从2005年开始,他在国内各个高校演讲,告诉中国的年轻学生,一个身心健康的人不能不懂得享受音乐。他甚至用了一个极端的说法:一个现代大学生,如果连肖邦都不知道,不能算高素质的大学生。
  有人评价说,他是一个音乐“发烧友”。甚至说,他对音乐价值的传播具有“传教士”精神。
  他的演讲足迹遍及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谈论音乐与人生,有时往往三四个钟头还意犹未尽。
  他的讲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年轻人,而年轻人却经常忘记他曾经是一位政治家,而他也愿意和别人达成新的关系模式。他和音乐界的很多人是朋友,他说,“他们把我当作朋友、他们中的一员和知音,并不感到我是他们的领导,这一点我很高兴。”
  他像传统的中国士大夫一样,给自己起了一个雅致的名号:江南老童生,这是一个极具中国古典色彩的称呼,他还喜欢另一种古代文人的爱好———篆刻。
  他还将篆刻和音乐结合起来,给心目中的“乐仙”莫扎特刻了一方印。约翰·施特劳斯,被世人称为“圆舞曲之王”,他也给这个奥地利音乐家刻了一个“王印”:“圆舞曲之王印”。他是这些音乐家的崇拜者。
  “据专家考证,我是中国惟一给外国音乐家刻图章的人。”李岚清说。在一次演讲中,他还说,他经常一边“听”《新闻联播》一边练篆刻,“因为电视里的许多同志我都认识,不用看我也听得出谁在讲话。另外我一边听一边刻,可以起到一个手脑并用的效果,对健脑是有好处的。”
  在高校演讲中,李岚清还会和师生们一起合唱,他经常充任指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讲座中,李岚清用夹有英语单词的语言和声像,多次将在座师生带入音乐世界,引来阵阵欢笑和掌声。
  当谈到经典音乐和通俗音乐比较时,李岚清说,“《猪之歌》,《老鼠爱大米》,这些十分流行的通俗歌曲要表达什么意思?从逻辑上,我理解不了。”他还学着网络上流行的唱法,即兴哼唱了几句。演讲结束后,李岚清还和北外合唱团一起演唱了由自己作词作曲的《蓓蕾之歌》。
  李岚清说,自己退休后的生活可以用8个字概括:健身、健脑、读书、写书。健身排在首位,他说自己有20年网球球龄,游泳最长纪录是5000米。他说,健身的好处是“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减少医药费,有利全社会”。
  《大地》杂志评论说,从国务院副总理的岗位上退下来了之后,他可以在音乐的海洋里尽情地畅游一番。该杂志还披露了一个细节:早晨,李岚清早早起了床,走进放置着钢琴的琴房里,顺手弹起一首自己作词作曲的《蓓蕾之歌》。琴声,充满着无限的激情和十分明快的节奏,从窗棂飞迸向屋外的花园里。循着琴声,李岚清的妻子章素贞走进琴房,给他端来一杯刚刚热过的牛奶。李岚清深情地望了妻子一眼,将一杯牛奶喝得一干二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领导人退休后住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