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证监会国际部主任任是谁

国际新闻论坛年会看横琴 横琴的未来让人更期待_新浪房产_新浪网
国际新闻论坛年会看横琴 横琴的未来让人更期待
考察采访团对横琴新区所处的特殊区域,拥有特殊的优惠政策、特殊的粤港澳合作项目,以及“科学开发、从容建设”的理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横琴新区初步形成的体现科学发展、注重生态保护、优化空间布局的规划体系,路、水、电、气等主要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成就深表震撼。
12月21日上午,在珠海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新闻论坛年会结束后,来自中央和全国各地约50家主要媒体的领导和代表们开展走转改(行进中国·精彩故事)采访活动,集体考察采访了横琴新区。横琴新区党委副书记叶真介绍横琴新区近期的发展情况和主要优惠政策。在参观了解横琴的发展情况后,不少媒体的老总对横琴的高标准规划、创新的发展理念和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表示震撼,纷纷表示横琴的未来不可限量。
据了解,横琴新区成立以来,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添活力,前四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9.2%,公共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23.1%,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80.9%;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286.9%。今年1-11月,横琴新区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11亿元,同比增长45.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23.15亿元,同比增长207.4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27.13亿元,同比增长30.01%;实际吸收外资2.2亿美元,同比增长44.17%。
考察采访团一行先后来到横琴新区规划建设展示厅、横琴文化创意产业园丽新集团星艺展厅、综合管沟等地参观考察。了解了横琴新区在生态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方面的开发建设情况。大家对横琴新区所处的特殊区域,拥有特殊的优惠政策、特殊的粤港澳合作项目,以及“科学开发、从容建设”的理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横琴新区初步形成的体现科学发展、注重生态保护、优化空间布局的规划体系,路、水、电、气等主要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成就深表震撼。
不少媒体老总称赞横琴是一块“宝地”,横琴新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规划建设堪称“精细”,尤其是生态规划先行、综合管沟建设、产业高端布局等方面,令大家深受启发,对各地的发展具有示范作用,回去后,他们将派出记者前来珠海和横琴深入采访,充分挖掘这里的先进经验,为当地提供借鉴。
采访团的不少代表是首次踏上横琴,近距离地感受横琴的发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杨文延就是其中一位。
“通过参观了解,觉得横琴的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是中国内地最特殊的一块区域,这里有便捷的通关安排、优惠的财税政策和创新的体制机制,横琴的特殊贡献是前所未有的。”杨文延认为,横琴的开发理念,很好地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珠海的一些具体指示,推动措施非常得力。横琴趋同港澳的国际化营商环境将会吸引更多港澳企业前来发展,一定会对港珠澳协同密切发展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横琴未来会让人更期待。”同样是第一次到横琴考察的光明日报国际部主任宋文富认为,横琴享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加上国家赋予横琴的各项创新政策,这两项是最能推动横琴发展的“利器”。
“虽然现在看到横琴就像个大工地,但不可否认的是,横琴的发展大有前途。”工人日报副总编辑赵巧萍表示,自己来过珠海两次,对珠海的生态保护留下深刻印象。自己也去过近十个发达国家采访,相比之下,觉得珠海市的环境完全可以和发达国家媲美。这次参观了横琴之后,觉得珠海的后发优势更足,更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方向,她非常看好横琴未来的发展。
在下午的考察活动中,最令媒体代表们感兴趣的要属横琴地下市政综合管沟。据介绍,管沟全长33.4公里,形成“日”字形环状管沟系统,它容纳了电力、通讯、给水、供热、供冷以及垃圾真空系统,是国内目前建设长度最长、一次性投资最大、体系最完整的地下管沟。参观中,当大家走过楼梯和长长的通道看到管道真面目时,都大呼“壮观”,纷纷掏出手机拍照,向外界展示珠海的“神秘地下”。
新华网副总编辑刘加文:&未来之城当有未来产业
产业可以说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可持续发展的产业保证了一个地区不竭的生命力。而在参观了横琴星艺文创天地之后,新华网副总编刘加文赞叹道:“横琴选对了!”
“创意、人才、高科技……这些都是文化产业的特点,也决定了文化产业是属于未来的产业。这也应该成为一座城市、一个新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刘加文说,“刚才看到的3D打印技术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印象,那是创意与科技的体现。我希望横琴能够成为一个文化产业的孵化器,这将为它今后的发展带来持续的动力。”
刘加文还表示,在横琴发展文化产业还有更高一层的意义。“横琴要成为港澳发展的一个桥梁,文化产业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结合点。横琴拥有毗邻澳门的难得的地理优势,最近相距只有187米。今后,横琴不仅要做粤港澳发展的腹地,受益于港澳经济带来的优势,也将成为这个地区的一个新的发动机,对这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很好的推动作用。”
新华日报国际部主任江克宇:&完善的基础建设赋予横琴健康体格
“在那些地面上的大工程破土动工之前,先把地下的管道网络铺设好,把基础设施做到位,这是横琴在开发建设中非常值得其他新区学习借鉴的优秀经验。”新华日报国际部主任江克宇在参观了横琴综合管沟工程之后,这样评价横琴的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城市管网建设对城市的生活意义重大。“全国很多城市都像摊大饼一样在向外扩张,却没把地下的管网建设做好。”江克宇表示,缺乏前瞻性的基础设施建设往往会给新区留下后患,造成重复施工,甚至会制约新城区的发展。“但横琴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就像在一个人出生之前,神经、血管等各种管道、网络已经长好了,那么他以后才能健康成长。横琴新区是一个典范。”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杨文延:&横琴很好地落实了习总书记的指示
第一次来珠海的杨文延表示,实地参观了横琴的规划建设和一些项目后,感到非常震撼,对横琴领先的开发理念和创新的做法十分赞赏。
杨文延表示,习总书记视察横琴时,曾指示珠海和横琴新区要勇于探索合作模式,着力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为深化粤澳合作,保持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作出贡献。通过参观,了解了横琴新区围绕建设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的目标,重点发展商务服务、休闲旅游、科技研发、高新技术四大产业,致力走建设美丽中国、科学发展的生态文明新道路。个人感觉横琴新区很好地落实了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推动的措施也非常得力,能够保证和澳门及香港紧密合作,共同发展。对此,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杨文延还认为,前不久国务院批准广东建设自贸区,横琴新区作为自贸区建设的重要一块,将给珠海和横琴带来更大的发展优势,对推动全国的改革开发也将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工人日报副总编辑赵巧萍:&珠海人的幸福指数很高
赵巧萍表示,这是她第二次来珠海了,第一次来珠海是1991年,当时就觉得珠海的生态环境保护得非常好。如今时隔20多年再次来到珠海,看了横琴的发展,感觉珠海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一直坚持生态文明建设和国际宜居城市建设的举措非常好,感觉到珠海人的幸福指数非常高。
赵巧萍表示,因为工作关系,她先后到过近十个世界发达国家采访,参观珠海和横琴之后,觉得珠海的环境可以和这些发达国家媲美。
尤其是横琴的综合管沟建设,赵巧萍认为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新城镇化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可以避免目前国内许多城市中出现的道路频频开膛破肚如拉链的弊病。
光明日报国际部主任宋文富:&澳门大学新校区是创举
宋文富也是第一次来珠海。他说:“珠海的发展模式,让人们感到由衷的高兴。尤其是看了横琴的规划和发展项目,更是感觉非常震撼。”
宋文富认为,作为一个国家级新区,横琴新区在成立之初就秉承了珠海建市以来的优良传统,非常注重规划,而且规划得非常成功。看了横琴新区的规划,觉得它和香港澳门连接在一起,这一点非常好。特别是把澳门大学新校区引进到横琴新区来,这个创意使得港澳和珠海的联系更进一步密切了,也使内地和香港、澳门三地可以更好地互动发展,横琴也因此起到关键的作用。的确在推动港珠澳紧密联系方面是一个创举。
宋文富还对横琴新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表示高度赞赏。他认为,丽新集团星艺展厅利用3D技术、虚拟实镜技术重现敦煌莫高窟文化瑰宝的技术创新,对我国的文物和历史文化古迹保护具有深远的影响。将在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方面找到很好的平衡点,同时也为文化产业的新技术发展带来很好的启发。对传统媒体应对新媒体竞争也可以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宋文富还认为,丽新集团星艺展厅作为澳门引进横琴的文化创意项目,对推动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打造现代数码港、传播中华文明的高峰,成为港澳年轻人就业创业的新天地都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经济日报国际部主任李满:&横琴发展是一个鲜活的故事
相对于平淡无奇的描述,经济日报国际部主任李满更喜欢用讲故事的形式去演绎一篇报道。“为了报道澳门回归15周年这一盛事,我们把目光瞄准了横琴这块珠澳合作的前沿阵地。但其实当时我们对横琴了解不多,只知道它离澳门很近,是‘特区中的特区’,手头上也只有一些很抽象的数据,不知道从何下笔。”
直到踏上了横琴的土地,灵感才如南海的风一般不住地吹向他。“来到珠海、来到横琴之后,确确实实有感触。”李满说,当看到澳门大学新校区落成、看到横琴长隆海洋王国客如潮来、看到粤澳合作产业园和十字门中央商务区的美好愿景,横琴给他的印象便不再是纸上单调的项目名称和经济数据,而是一座立体而生动的新城,前景可期。“特别是,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了一些来横琴投资立项的澳门商人之后,都能感受到他们期待在这里大展拳脚的一片雄心。所以,我们决定写一篇‘横琴见闻录’,用这种形式来呈现这座希望之城。”
近日,经济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珠海横琴,每一天都在前行》的通讯。“我们从三个方面讲述了横琴故事。”李满说,“首先是‘一所独特的大学’,因为澳门大学是珠澳合作最鲜活的代表,特别有意思。第二部分是‘一群谋远的澳商’,我们感受到澳门商人是发展横琴、实现珠澳更深入合作的一股很重要的力量。最后是‘一片融合的沃土’,以粤澳合作产业园等项目为例子,讲述横琴的多元化产业发展对粤澳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
24小时排行周排行月排行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12345678910
本市楼盘打折楼盘
1均价:28000元/平米香洲210000元/平米金湾313800元/平米香洲45688元/平米中山543000元/平米横琴新区623000元/平米香洲730000元/平米香洲822000元/平米香洲
1约20000元全款96折2约8800元全款94折3约20000元全款96折4约12000元全款86折5约7000元全款95折6约13000元全款96折7约9200元额外98折8约18000元全款97折9约12000元全款97折10约4500元购房9折
:【诺贝尔奖金用不用缴税?】在中国,诺奖奖金免税,而在美国,要把一半的奖金交出去 。2005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经济学家福格尔,获得45万美元的奖金,缴完税后,只剩下27万美元,带着家人朋友去领奖,旅行费用又花了5万美元,最后算下来,拿到手的只有20万美元左右。http://t.cn/zljwSM5| :众网友晒出自己小时候被铅笔戳后留下的印记……你有吗,在哪里?[喵喵]| :【河南越野车被大巴车拦腰撞击 一家三口罹难】10月5日,宁夏一家旅行社大巴车在内蒙古218省道与前方来车拦腰相撞,造成豫D牌照的越野车上河南游客一家三口遇难,大巴车上两人受伤。目前家属已经前往事发地,不必再转发寻亲信息了。via大河报http://t.cn/RyYst73| :转发微博| :【TPP要封锁孤立中国经济?你需要知道的几个真相】“TPP达成协议,中国经济是不是要不行了,我是不是该屯点美元啊”,这几天 一直有读者问类似的问题,并伴随10月5日晚TPP达成基本协议而达到高峰。http://t.cn/RyYscWU|新华日报:开创职业教育新思路,太湖技工学校开设中加国际班
来源:新华日报 
  近日,无锡市太湖技工学校召开中加国际预科班推介会,无锡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滨湖区教育局、山水城管委会的领导和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英语教育局的代表受邀出席会议。
  会上,中加国际班项目负责人及来自加方的代表对该校与加拿大蒙特利尔英语教育局下设东方教育局合作开设的中加国际预科班项目进行了介绍。为吸收外籍人员来魁北克省完成职业培训,缓解职业类技术人才的严重短缺,加拿大魁北克省于2010年通过了《魁北克经验类移民》法案,简称PEQ,并正式推出职业教育快速移民计划项目,允许完成职业培训的外籍人员快速获得永久居民身份。国际学生申请并完成魁北克政府开办的特定职业培训项目(共计1800小时/约1.5年)并获得DVS/DEP文凭就可申请加拿大PEQ移民,在毕业前六个月递交移民申请,免面试也无需大量工作经验,半年内即可获得加拿大绿卡。2013年统计数据显示,该项目获得绿卡成功率较高,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最快速的移民加拿大的捷径。
  太湖技工学校紧抓机遇,与加拿大蒙特利尔英语教育局创新地联合开设了中加国际班。中加班的学生将实行双向注册,入学时即同时办理加拿大高中与太湖技工学校的注册手续,并获得由加拿大政府签发的高中文凭。第一年在国内学习,除开设普通中国高中一年级的课程外,还提供英语、加拿大历史的专业训练和针对性的能力储备,以保障学生更好地适应日后加拿大课堂的教学文化。第一年课程结束后,在国内通过加方的官网进行面试后则转接给加方,继续完成高二年级的学习。高中两年全部可信课程的教学管理与监督以及中方专业英语课程教师的资格审定都由东方教育局(ETSB)负责。
  学习过程中,校方将为学生提供加拿大职教的最新资讯和个性化的升学指导,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签证申请等服务。完成高中学业后,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完成职业课程培训(1800小时/约1.5年)申请办理移民,学校将帮助学生申请继续就读加拿大职业教育课程,实现就业与移民的国际公民的身份转换。加方提供的相关职业类教育包括文秘、创业、会计、专业烹饪、家具涂装、数控机床操作和家具制造等13项,都是加拿大魁北克紧缺急需的职业方向,学生毕业后无就业压力。
  据悉,这也是加拿大东方教育局首次在我国华东地区建立学分互认、学分转移的办学模式。得益于此,第一年在国内完成高中一年级的课程学习与语言关训练,与一般出国留学相比,可以节省近10万元人民币的学费和生活费等相关费用。与国内三年的高中教育制度相比,也节省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毕业后,如果学生选择进入大学本科教育继续深造,校方也可以帮助学生申请获得移民后,将所修职业教育学分转入相关大学继续修读。费用比国际学生节省近2/3,还可获得政府的学费贷款支持,参加工作后分期偿还。
  与会领导及各界代表也对太湖技工学校近年来的发展进行了肯定。太湖技工学校作为江苏省重点技工学校,是一所全日制、全寄宿封闭式管理学校。学校集大专、中专、技校为一体,满足多层次培养需求。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77人,研究生学历者、海归共16人,中、高级以上职称和职业资格教师比例达81%。近年来,学校教师在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奖15次。自建校以来,秉承“学文化、练技能、强素质、培养职业能人”的办学宗旨,坚持“中职与高职对接,学历与培训兼顾,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办学模式,以订单式就业作为学校长盛发展的基础,根据社会需求设置专业,逐步形成“学做人、有追求;学文化,有知识;学技术,有专长”的“三学三有”办学特色,体现了“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的办学原则。
  今年,学校新建立机电、餐旅服务、航空服务、影视动漫和国际商务五个教学部,已有十多个专业供学生选择。健全的规章制度和严谨有序的管理确保了“招生—管理—就业”的良性循环。学校与江南大学、无锡开放大学、北京电影学院、上海商业学校等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同时开展各类社会培训,使在校生工学结合,更快地适应社会需求。2003年起,学校与无锡新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签订了合作协议,输送众多学生至夏普、松下、ALPS、索尼等跨国公司和苏南硕放机场、蠡园开发区、威孚集团、华润集团、无锡华莱坞影视基地等单位实习、工作,并获得用人单位一致好评。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在这面临着职业教育的重大改革与发展的时期,职业教育走出国门,与世界其他国家先进职业教育的交流与融合也是一种必然趋势。此次无锡市太湖技工学校中加国际班的成立,即为希望出国深造但语言或专业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了一条高效便捷的留学之路。学校负责人认为:起点低不等于终点低,高考失利不代表一生失利。对学生因势利导,发现他们的内在优势、扬长避短,选准自身位置,让其发挥无限的优势。打破原有的教学体制,让学生走出国门,通过对外先进技术的学习,实现从国内走向国际的能力角色转换。这也是这次开办中加国际班的美好愿景。(邹启胜)
本栏目下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转载,无法获知作者及联系方法,如对转载有异议或领取稿酬事宜,请及时联系:2
[编辑:朱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华日报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