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历史事件的《东北年鉴》是否详细记载了9·18事件

当前位置:
>>>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铁轨,反..
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铁轨,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并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军的这一伎俩可称为
A.贼喊捉贼B.掩耳盗铃C.金蝉脱壳D.暗渡陈仓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同步题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铁轨,反..”主要考查你对&&九一八事变&&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的序幕。由石原莞尔和板垣征四郎策划,日军关东部队在民国二十年(1931年)9月18日炸毁了南满铁路在沈阳柳条湖附近的路段,原计划挑衅中国军队,但中国军队并没有动作,日本便诬陷中国军队破坏铁路,进军入东三省。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开始,此后东北三省被蹂躏、奴役达14年之久;也是中国各阶层人民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掀起空前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的开始,对中日两国历史均具重大影响。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中国国耻日”。九一八事变:1、背景:(1)日本对中国东北垂涎已久。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订了《对华政策纲领》,露骨地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即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以“满蒙”为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2)世界资本主义危机波及到日本,到1931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以转移国内人民视线,缓和阶级矛盾。并依靠掠夺中国的财富来医治经济危机带来的创伤。(3)当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正竭尽全力“围剿”红军,给日本可乘之机。2、过程: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1932年,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做傀儡,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帝国主义的殖民地。随后日本又占据了热河,察哈尔等省,威胁平津。“九一八事变”后各方态度:1.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布宣言,谴责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露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提出“发动群众斗争……直接给日本帝国主义以打击”的号召。并派出大批优秀干部,到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1936年,中共满洲省委将各路抗日武装组成抗日联军。抗日联军是东北抗日武装的力量核心。杨靖宇、周保中、李兆麟是抗日联军的主要领导人。2.东北人民:不愿做亡国奴的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纷纷组织抗日义勇军。义勇军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3.爱国民族人士和国民党内部爱国力量:(1)1932年,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要求国民政府释放政治犯,保障人民抗日的民主权利,对抗日民主运动发展作出了贡献。(2)1933年春,国民党爱国将领冯玉祥和共产党员吉鸿昌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与日军激战收复多伦,把日本赶出了察哈尔省。但是蒋介石以“妨碍统一政令”派兵勾结日伪军夹击同盟军,同盟军宣告失败(3)1933年11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爱国将领蔡廷锴等联合国民党内部反蒋势力在福建建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宣布反蒋抗日,同红军签订《抗日停战协定》。蒋介石勾结日军,夹击十九路军,最后失败。4.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国民政府:(1)向国联申诉日本侵略的行径。(2)继续执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命令东北军撤退,导致东北三省沦陷,继续执行“围剿”中国共产党的政策。并多次破坏爱国人士的反日活动。(蒋介石为何在九一八事变后实行不抵抗政策: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共两党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蒋介石之所以实行不抵抗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军事实力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错误的认为英国和美国,会出面进行干涉,因此对英美等国家调停九一八事变抱有极大的幻想;国民政府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一个局部性的冲突,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九一八事变的影响:1.东三省的迅速沦陷,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中华民族的危机日益加深。2.加剧了中华民族的危机,从此中日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的主要矛盾,阶级和党派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3.激发了学生,工人阶级,爱国政治派别等力量的爱国运动,他们对国民党政府施加压力,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抗日。抗日民族运动就此兴起。4.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剧了英美与日本直接的矛盾。九一八事日军攻破沈阳:
发现相似题
与“日夜,日本侵略军炸毁了南满铁路柳条湖的一段铁轨,反..”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88930808481680168192616824054928文章阅读数
历史真相:9·18事件逐步清晰
作者:&&&& 14:33
历史真相:9·18事件逐步清晰
本来9·18就是个敏感日子,因为有钩鱼岛事件,而愈加敏感起来。我们要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提防某些民族主义分子利用9·18事件做文章。
其实,中国人不了解自己的历史,越近的历史似乎越糊涂。有时候,人们仅仅了解一个概念,有时候用局部事实掩盖整体事实,有时候干脆整个历史认识是错的。
9·18是谁下令不抵抗的?不抵抗政策有没有道理?如何做到“勿忘国耻”?我一直认为,义和团是中国一大国耻,如果在21世纪还做义和团,那更是国耻。
我们来看发生在1931年9月18日的这场冲突,以及冲突中各方的反应: 1, 简叙9·18事件经过
1931年9月18日傍晚,日本关东军炸毁了奉天(现沈阳)北面约7.5公里处的柳条湖南满铁路段上一小段铁路。并将3具身穿东北军士兵服装的中国人尸体放在现场,作为东北军破坏铁路的证据。
然后,关东军以此为借口,发动战争。中国东北军几乎没有做太多抵抗。随后日本占领东北全境。 2,前因是争夺铁路权,是否有苏联挑唆仍不清晰
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刺杀后,子张学良继续其父的方针,引起日本的不满。同年12月12日,张学良顺应北伐,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
1929年3月26日,东北国民党党部在奉天成立,并主张收回旅顺大连租界与南满铁路,引起日方的恐慌,是为东北铁路悬案。
1930年5月关内爆发中原大战,9月张学良率领东北军主力出山海关,支持蒋介石中央军,获胜后领兵常驻燕京,关外空虚。
1931年7月东北发生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张学良指示东北保持克制,避免与日军冲突。
苏联时刻都盼望扩大中日战争,转嫁祸水。几乎每一次中日冲突,都少不了苏联的幕后黑手。
3,关东军和日本政府立场一致吗?
关东军是一个有野心的集团。为了扩大话语权,不停地扩大中日战争。此次事件以铁路被炸毁为借口,是为了让日本政府难以找到借口来阻止关东军。
1931年9月19日,日本政府召开紧急内阁会议。南次郎陆军大臣强调这是关东军的自卫行动,但是币原喜重郎外务大臣(男爵)怀疑这是关东军的阴谋,并且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这次事端。9月24日,内阁会议决定了“不将事态进一步扩大”的方针。然而关东军无视政府的决定,以自卫为名,不断扩大战线。
日本政府既想掠夺中国资源,又不想扩大中日冲突。但在苏联的挑唆下,在愚蠢的日本军方少壮派的盲动下,中日战争步步扩大。导致了最不好的结果。为之叹息。
4,不抵抗政策到底是谁提出来的?基本清晰了
根据当时张学良秘书处机要室主任洪钫和东北军旅长何柱国二人的回忆,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曾致张学良铣电:“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与民族于不顾。”。
但从来没有拿出过这方面的证据。并且,张学良1990年接受日本国营电视台(NHK)采访时,表示他当时认为“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所以判断,不可乘日本军部的挑衅而扩大事件。”“战争不合乎日本政府的利益,日本政府应会约束关东军”。“到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是国民中央政府下达过不抵抗指示。”“中央不负责任。所以,我不能把‘9·18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中央政府。”但是,也有日本媒体认为这是由于张学良所处众所周知的特殊环境关系,他不能把责任推给蒋介石,只能由自己承担,因而不得不如此说。
照我们历史书中“蒋介石消灭异己”的一贯说法,蒋应该鼓励东北军和日军火并。既抗了日,又消灭了异己,一石两鸟,何乐而不为?蒋不够狡诈。
历史是讲究证据的。所谓“蒋介石让张学良”没有书面证据,虽有人证,但这人证又与张学良本人的讲述完全矛盾。并且,从时间上看,蒋介石9·18当天晚上才知道消息,他应该没有时间下所谓手谕。所以,目前只能确认已经发生的事实:张学良下令不抵抗。
我倾向于相信蒋介石、张学良都主张不抵抗。我本人也支持不抵抗策略,这仅仅是我个人对当时形势的分析,未必正确。请义和团们看到这里时,别又跳起脚来使出谩骂的法宝,你们那一套谩骂,已经让人恶心了。
9·18事变后,汪精卫等国民党元老纷纷怒斥张学良为“不抵抗将军”。
5,蒋介石日记数次以“雪耻”开头
9月22日,蒋介石向全国人民宣称:“我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之态度,静待国际公理之判断。”蒋太老实,用了逆来顺受这个词,不如后来的韬光养晦动听。
通过蒋介石日记的解密,根据民国史学家杨天石先生的研究,在北伐战争时期,曾在日本留学并熟知日本军力的蒋介石,就有“三月亡国”之论,认为中日国力悬殊,一旦开战,中国沿海地区就会陷入日军之手,而日军少壮派军人后来则引用并坚信他的观点,结果当时的蒋介石与日军皆严重低估了中国人民的抵抗能力。日军于1928年出兵济南,制造“五三惨案”,北伐军对日妥协,刻意避开日军,绕道北上,蒋在5月3日日记中写道:“身受之耻,以五三为第一,倭寇与中华民族结不解之仇,亦由此而始也!”蒋在5月10日的日记里,第一次亲笔写下“不抵抗主义”,但从此之后,蒋介石的日记均以“雪耻”开头。
在9·18事变爆发后的第二天,蒋在日记里写道:“昨晚倭寇无故攻击我沈阳兵工厂,并占领我营房。刻接报已占领我沈阳与长春,并有占领牛庄等处。是其欲乘粤逆叛变之时,内部分裂,而侵略东省矣。内乱不止,叛逆毫无悔祸之心,国民亦无爱国之心,社会无组织,政府不健全。如此民族以理论决无存在于今日世界之道,而况天灾匪祸相逼而来之时乎?余所恃者惟一片爱国心。此时明知危亡在即,亦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耳”
9月20日记写道:“雪耻,人定胜天。日本侵略东省,是已成之事,无法补救。如我国内能从此团结一致,未始非转祸为福之机。故对内部当谋团结也。因沈阳、长春、营口被倭寇强占以后,心神哀痛,如丧考妣。苟为我祖我宗之子孙,则不收回东省永无人格矣。小子勉之。内乱平定不遑,故对外交太不注意,卧薪尝胆,教养生聚,忍辱负重,是我今日之事也。上午与敬之、真如、天翼协商,下午从南昌出发回京。”
9月21日:“雪耻,人定胜天。团结内部,统一中国,抵御倭寇,注重外交,振作精神,唤醒国民,还我东省。下午二时到京,约会干部。余主张:日本占领东省事,先提(交)国际联盟与非战公约国,以求公理之战胜;一面则团结内部,共赴国难,忍耐至相当程度,以出自卫最后之行动。对广东,以诚挚求其合作。一、令粤方觉悟,速来南京加入政府。二、南京中央干部均可退让,只要粤方能负统一之责,来南京改组政府。三、胡、汪、蒋合作均可。”
9月22日:“雪耻,人定胜天。上午到市党员大会,余讲至‘国存与存,国亡与亡’之句,有一人讥为‘言过其实’一语。余心为之碎。由此可知,人心已死,国亡无日,哀痛之至,抛碎茶杯,撕破倭本,不觉失态。余复言:我在日本炮火之中不止一次。倭寇在济南炮击机射,余实倭炮中遗留不死之身,决非夸词耳,乃益悲愤。因知爱国者多,而亡国者少,国事犹可为也。下午请稚辉、季陶详述余之怀抱与感想,要胡、汪合作,余交出政权之意。悲戚痛楚,欲哭无泪,哀丧未有如此之甚也。”
9月23日:“雪耻。人定胜天。昨日国际联盟会决议,中日两国停止战时行动,双方军队退回原防,听候联盟会派委员查察裁判。此实为一外交之转机,亦对内统一之机。如天果不亡中国,则此次外交当不致失败也。汉卿派万福麟来京要求外交早日解决,所以官长之财产与东北之痛苦为念,闻之心痛。粤方勾结倭寇以召外侮,图谋推倒中央为快,东北又为一部分之利害急谋解决,不问国际地位与国际形势,以及将来单独讲和之丧辱。呜呼,外侮既急,国内政客官僚非卖国即畏敌,如此民族不亡何待,此次国际联盟既出面干涉,如我国内不能一致对外,则中国从此无人格矣,忧焚无已。晚与万福麟详谈外交形势与东三省地位,与其单独交涉而签丧土辱国之约,急求速了,不如委之国际仲裁,尚有根本胜利之望。否则亦不惜与倭寇一战,以决存亡也。”
9月26日:“雪耻,人定胜天。闻暴日不接受国际联盟通知,并主张中日直接交涉,而国联态度因之转化,从此暴日势焰更张。如果直接交涉或地方交涉,则必无良果。我不能任其枭(嚣)张,决与之死战,以定最后之存亡。与其不战而亡,不如战亡,以存我中华民族之人格。故决心移首都与西北,集中主力于陇海路也。”
民国史学家杨天石认为,蒋介石无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但他虽然对东北领土的沦陷痛心疾首,并也存在团结一致、对日决战、宁死战不苟活的理想,并且在9·18事变后的日记中多次提到拒绝与日本和谈,但由于当时中国形势复杂,蒋介石实际上的所作所为与他在日记当中的表达的爱国激情有较大差距,可看出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复杂历史背景。(参见杨天石著作《找寻真实的蒋介石:蒋介石日记解读》)同时,蒋介石对日本人的痛恨也无时无刻不跃然纸上,如9·18事变后,蒋曾经与日本方面交涉,他在日记中愤恨的写道:“见日本代表,感想无穷。始见之如和柔,一与之接近,则狡狯之色,轻侮之行,立现无余。欧美各国代表,皆可亲可爱,未有如日本之恶劣也。可知倭奴怕凶而不知礼义,东方之文化皆被倭奴摧残矣。”
注意,人在日记中都会美化自己,为自己开脱。但我们至少能从中分析出一些东西。 6,当时抵抗又如何?
以东北军当时的兵力,以中国当时的兵力。即便抵抗了,最终结果仍然是日军占领整个东三省。这个丝毫不要怀疑。
如果不是后来美国的参战,中国几乎不可能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我们必须正视现实,而不是像义和团一样意淫。 7,中共如何反应
9月20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谴责日军侵略,同日,中国共产党当时的最高领导人王明发表“武装保卫苏联”的讲话。
8, 与中共苏维埃政府的关联
9·18事件短短2个月后,即日,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成立。
9,若干年后再去反思“攘外必先安内”
蒋介石当时以“攘外必先安内,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为原则,以先消除共产党的反对势力分裂主张,再集结力量对抗日本军等外来势力为方针。
不做评论。 10,到底如何评价张学良?
为什么有人要刻意美化张学良?张学良是谁的救星,又是谁的罪人?
关于9·18事件的更详细内容,可以去查维基百科。
以前学英语,是为了了解世界,现在学英语,是为了了解中国。这话不知是谁说的,真牛。链接:日:“九?一八”事变爆发
&&&&来源:&&&&
&&&&&&字号
杭州抗日救国大会上,伫立雨中的群众群情激昂,呼吁出兵抗日
日晚上,日本驻中国的侵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随即在几天内侵占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区。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夜,日军以其制造的“柳条湖事件”为借口,大举进攻沈阳。当时,国民党政府正集中力量进行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对日本侵略者采取卖国政策,命令东北军“绝对不抵抗”,撤至山海关内。日本侵略军乘虚而入,于9月19日占领沈阳,接着分兵侵占吉林、黑龙江。至1932年1月,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932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扶持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在长春建立。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变成它独占的殖民地,全面加强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使我东北3000多万同胞,惨遭涂炭,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各地人民纷纷要求抗日,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的作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影响下。东北人民奋起抵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先后涌现出东北义勇军等各种抗日武装。1936年2月,东北各抗日部队统一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联军团结广大群众,进一步开展了广泛持久的抗日武装斗争,有力地配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抗战,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吞并中国、称霸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而采取的一个蓄谋已久的重要侵略步骤。早在1927年夏,日本内阁就在东京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声称中国东北“在(日本)国防和国民的生存上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同年7月,内阁首相田中义一向天皇奏呈“田中奏折”,公然宣称:“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从而确立了在“满蒙”建立侵略基地的狂妄战略。1931年,日本军部秘密制订了有关侵略我国东北的方针、步骤和措施。在完成了发动侵略战争的周密准备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揭开了对中国、进而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进行全面武装侵略的序幕。
(责编:董倩超、王嘉伟)9:18是中国的什么事件_百度知道
9:18是中国的什么事件
  “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  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8条回答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81周年,是国耻日,全国很多地方拉起警报。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1931年,关东军以日本军部一贯的以下克上的风气,在没有知会日本政府的情况下,发动满洲事变,因为是9月18日,史称918事变,直接导致东北沦陷,侵华势力高涨,
九一八”事变前,它已通过日俄战争夺取了旅顺、大连和满洲铁路沿线并派兵驻扎,这正是它能够阴谋进行事变的前提。  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晚,盘踞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由铁道“守备队”炸毁沈阳柳条湖附近的南满铁路路轨,并嫁祸于中国军队。这就是所谓的“柳条湖事件”。日军以此为借口,突然向驻守在沈阳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进攻。由于东北军执行“不抵抗政策”,当晚日军便攻占北大营,次日占领整个沈阳城。日军继续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的广大地区进攻,短短4个多月内,128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日本国土3.5倍的中国东北全部沦陷,3000多万父老成了亡国奴。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略东北三省的信号。
这个你都不知道??汗颜啊。高中历史老师回答你:日,日本侵略者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段,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要求进入沈阳搜查,被中国驻军拒绝,日本侵略军悍然攻打沈阳,这就是“九一八事变”。由于国民党政府执行不抵抗政策,致使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中国是二战时期,最早遭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希望读你有所帮助。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日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此次事变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中国国耻日”。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日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此次事变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中国国耻日”。要牢记啊 同志!
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侵占东北。
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日军将南满铁路一段路轨炸毁,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布置了一个假现场,摆了3具身穿中国士兵服的尸体,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铁路。
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采取不抵抗政策。
9月19日上午8时,日军几乎未受到抵抗便将沈阳全城占领。东北军撤向锦州。此后,东北各地的中国军队继续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主义,使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结果,也是它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严重步骤。此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到主要地位,使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动。在...
  九一八事变(又称沈阳事变;日本称满洲事变,因中国东北被日本称作满洲)指日中国东北军和日本关东军爆发的一次军事冲突和政治事件。此次事变后,日本与中国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而日本国内主战的日本军部地位上升,导致日本走上全面侵华的道路,为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埋下了导火索。中国东北三省全部被日本关东军占领,并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废帝溥仪在东北建立了满洲国傀儡政权,实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统治,使东北同胞饱受亡国奴的痛苦滋味,因此被中国民众视为国耻,9月18日在中国许多非正式场合都被称为“中国国耻日”。
  日傍晚,日本关东军虎石台独立守备队第2营第3连离开原驻地虎石台兵营,沿南满铁路向南行进。夜22时20分左右,日本关东军铁路守备队柳条湖分遣队队长河本...
日,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开始侵犯中国东北地区。
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国耻日!是沈阳事变,1931年的9月18号,在东北的政治事件,由于荣臻的不抵抗,放下武器的命令,使日本人打开了侵华的第一道口子,
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趁机侵略中国东北,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日,日本驻中国东北地区的关东军突然袭击沈阳,以武力攻击东北。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战争。
庐沟桥事变,是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
南京大屠杀!国耻难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东北灵异事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