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电影赠送的电子开心消消乐兑换码2015怎么使用?求教~~2015/10/2 16:47:29

车坛影协 ---- 《秋痕》
&& 上传时间: 20:49:42
&& 访问次数:8157
<table border="1" cellspacing="8" cellpadding="0"
&大众评分:
本片被评为
推荐作品&&&&
颜氏出品视觉风光
11-23&21:00
我对摄影的理解不深刻,在这里姑且大胆说一句:不管是摄影还是美术还是电脑合成甚至是剪纸,所有艺术形式的目的只有一个,即发现生命和生活之美,并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不管是所谓的纯粹的摄影,还是摄影和PS的有机结合,都是正确的合理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方式,只要是美的,都能得到是人的认可和称赞,并传诵于世!
11-23&12:58
一我的能力无法给出评价,但是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11-12&21:32
唱:&我不知道&&&哪个更圆&&&&哪个更亮…………只要下雪&别忘穿棉袄…………
11-11&09:09
无论怎么争辩,美,是谁也不愿抗拒,并且也抗拒不了的事实。
至于在手法、客体和主题之间如何选择不是什么大问题了,毕竟是个多元化的空间了.
11-9&12:19
唱:&是谁给她写的信&&谁把它丢在风里…………
11-8&11:59
更正:&一空之见&应为&一孔之见&.
哈哈!
11-8&11:50
在我们传统的潜意识中,或多或少有&主题先行&的习惯.我个人认为这是有悖艺术规律的.我认为是先有作品后有主题,主题是在作品形成后自然而然生发出来的.主题本身也是动态的,多元的,不断生长和嬗变的.这就为什么同样一件作品在不同人的眼里可能有不同主题的原因.主题是一种多向度的理解.
当我们拍摄对象的时候是被对象所打动,所吸引,而不应该是被某种主题所驱使.因为艺术必竟是情感性的,而不是唯理性的.
一空之见,与大家探讨.
11-8&11:37
To-风起云扬: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艺术是相通的,摄影也有许多种类,不可钻牛角尖呦!
11-7&22:52
好啦,我更正一下,如果主题需要,把河弄成蓝色的,黄色的,绿色的,……,有和妨?
参见楼下我的跟帖。
11-7&21:54
回复wx2999:不知你说的什么主题的摄影需要把河水一定要变成红色的?我见过国外的画家曾把河流画成红的。但那是绘画,我们搞摄影的干吗非要跟着画画的跑。难怪一些画家瞧不起部分搞摄影的,说他们的作品没个性。几百人挤在一段山间公路上拍一样的元阳梯田,一样的光线,一样的景色。能有个性吗!只不过构图上略有差异。大同小异而已。再是没办法了,就往绘画上靠,拍一张风光片就说我的作品象某某国某某大师的风景画。听来让人难过。摄影术发明以前,绘画有点象摄影,很细微的细节都画得栩栩如生。可是现在绘画的技法离照片的感觉越来越远了,不追求真实而追求感觉,追求情感的表达。绘画彻底登开了摄影,为什么有些摄影的却苦苦追着绘画不放。就象谈恋爱,人家漂亮姑娘早就对你没兴趣了,离你远远的,可你为何还死皮赖脸的跟着人家不放呢?非逼人家姑娘打110吗。
11-7&13:04
如果主题需要,把河弄成红色的有何妨?
11-7&12:11
大讨论很热闹,看后很受启发。万言归一句:摄影就是摄影。别老往其他艺术门类上靠。独特的才具有生命力。摄影的生命力在于你的照片的内容让观者相信那是真的。例如:我的PS技术无人能敌,我把一条河变成红色的,而别人看不出一点痕迹。你说你是成功还是失败?
11-6&14:31
TO-WALFF:所言极是。。“电脑专家”合成人家的东西还煞有介事的到处“上大课”属于恬不知耻,他的东西不是会遇到版权盗版等法律问题,根本没有争议,可隆人家的作品本身就没有版权,属于鼠窃狗偷的把戏,怎么能说上聪明呢,如果是拿人家作品克隆以后发表出去属于自投罗网作茧自缚!!对,充分发挥自己的色的优势,拿出重量级的片片才是硬道理----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11-6&14:21
TO-2003:可以断言你客户孩子克隆别人作品出来的片子,就象论坛里的T君一样,除了证明自己PS手艺高以外,毫无半点意义,只是过过自己的手瘾而已,很显然他没有著作权呀,偶说过那不叫摄影!您的第一感觉对胶片过来的暗房出来的都感到有点心里不平衡,这是正常现象,这也是摄影自身对一些客观的依赖性比如物理、化学、光学、电子、到今天的数码造成的,以前也是摄影不仅不仅要求摄影师具有较高的艺术素养,还要求掌握一定的技术,现在进入数码了,数码影象对技术的依赖性更强了,比如越是专业的相机拍出来的东西越给摄影者留下的空间越大,前几天一个单位的老摄影爱好者找到我,说怎么我的D70拍出来的颜色那么足,而他的D70S拍出来的都灰不拉即的,连人家个傻瓜都不如,这就是老行家遇到新问题了,我给他演示了以后深刻明白问题出在后期上了。。该出去还得出去呀,即便是巧妇也是难做无米之炊呀,哈哈。。祝开心~~
11-6&11:25
这对我们玩摄影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手中的重重的设备去拍别人不容易获得的高像素大画面的原创作品更刺激更激励,至于那些所谓“电脑专家”不亲临其境获得的合成片子,发表、获奖、用于商业,必将会有一大堆所谓版权啊、盗版等法律问题,会聪明反被聪明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随着科技发展,法制健全,社会进步,摄影人素质提高,摄影作品的鉴别与界定有业内规则的,就是有些担忧,也不必太在意,一个真理往往伴随着一千个谬误,而文化底蕴毛孩子又怎样“克隆”?怎样合成?
11-5&23:00
我的客户的一个孩子,电脑专家,在自己的电脑里收集了一大堆各式的片子。他把这些片子合成了后制作出比摄影人上山下海,等光线,等日出,7,8个钟头曝光出来的片子都还要漂亮,看得我是瞠目结舌。
我的第一个感觉是,没有必要吃那么多苦就可以整出这样的片子,那我们花那么多钱,背着沉重的摄影包,上山下海的干什么呀???
11-5&15:18
是呀,看起来很难接受,但在彩扩店里经常看,特别是一些年龄偏大的色友请人代刀,又加月亮又加星星的,开来只要“医生”不提出著作权要求,不能接受咱也的接受也,哈哈。。最近我们影会搞了一个专题的比赛,一位连网都不会上的老先生居然交上来一幅三底电脑合成的PP,人家直言不讳,说是让数码店小姑娘捣鼓了一大上午才弄出来的,这片子收还是不收呢?咳。。。想了半天也没有不收的理呀。。。还是那句话--摄影必须学会两条腿走路,一手色一手PS,光会PS不是摄影,光摄影不会PS等于瘸着腿走路。。。。谢03兄弟友好切磋。。。
11-5&12:50
pp拿到彩扩店里大不了只是小小的调调颜色,饱和度而已。这个倒是可以接受。
请人大刀阔斧的移花接木,这个我觉得较难接受。
不反对后期制作,但是觉得程度方面还需要讨论,尤其是请别人代为制作这点,个人觉得较难接受。
11-5&12:33
所有的PP只要拿到彩扩店去出片,一定,肯定会通过技术人员的处理的,难道就不是自己的作品了吗?把自己的想法通过技术人员的再处理只是借用一下“工具”而已,当然你是付费的了,问题的关键是谁的原始作品,如果跟某位大侠那样,拿人家的作品开刀,当然就不是自己的作品了。。当然,自己能亲自操刀最好,既可以随心所欲也可以省钱。。当然偶只是打个比方而已,简单的PS早已经不“买”了,嘿嘿。。。
11-5&01:30
后期制作,PS与摄影的关系还有很大的讨论空间。
但是,个人觉得请别人代为PS,代为后期制作,这点应不足取。如果反过来了,是不是还是自己的作品呢?
不过,这个讨论可是高水平的君子之争,这才是车坛的水平,吸引人们的地方。
Salute!!
11-5&00:54
不管是什么手法,只要美,都是艺术。
10-31&13:43
这世界需要代言人吗?艺术是什么?就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源于真实高于真实!我们玩摄影的人里就有那么几个SB,总喜欢用绳索勒自己,何苦呦!搞绘画的早就拎着高级相机拍素材,画室里对着一堆素材画笔挥挥,巨作诞生,搞摄影用用PS,引起这么多非难!可悲!拿来主义这么难?传统暗房和电子暗房处理片子的观念有什么区别?玩过传统暗房再玩PS,术语都一样,上天赐予的玩摄影的利器,有一种幸福感!就工具瞎掰呼不合算!浪费时间!兄弟们,走自己的路,好好的走,不要受干扰!
10-30&17:12
这么多大家,洋洋洒洒,愚以为把问题看复杂了,还是那句话谁也挡不住,但PS发展和大量使用的结果(调整出外)只有两个:1、创造更多的美、创造更多意想不到的景色和情景。2、人们再欣赏作品时会赞不绝口的说,这个片真不错,而不再说这景真好。
10-30&13:22
&&&&纵观以下讨论,几乎都是围绕着摄影后期制作的手法而展开,洋洋洒洒,令人目不暇接。其实在摄影界这样的辩论伴随着电脑PS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没有休止过。争论归争论,窃以为,高科技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本身就以科技为基础而衍生出来的摄影术在其发展的进程中不断融入新的科技元素是必然的,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摄影作品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传统暗房也好,电脑PS也罢,都是作为一种手段为我所用,其目的都是为了创作出具有审美价值的摄影艺术作品(纪实摄影不在此列)。还是应该以平常心态来看待新的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在目前传统和PS尚处于莫衷一是的对立状态下,摄影界已经阶段性的出台了一些约定俗成的分类规则,其最终还是让各类作品在观者审美的愉悦上达到了统一。我相信,这样的争论还将会继续下去,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终将会达成一个新的和谐局面。
&&&&艺术需要继承和发展,摄影艺术同样如此。但我对摄影艺术的表现手法尤其是在意识形态方面过于强调向西方看齐的观点不敢苟同。自摄影术诞生一百五十多年以来,在西方产生了许多风格和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绘画派、印象派等等,不一而足。清朝年间,摄影术传入中国后,国人对这个洋玩艺儿敬畏有加。既感觉十分希奇,又生怕魂儿被摄了去。后来,中国人还是接受了这一洋玩艺儿。从一开始,摄影术因其银盐感光的原理,能够忠实地记录影像而被人们所崇尚,就象笔的发明能够书写文字一样,使人类的文明程度产生了质的飞跃。同样,摄影术因其特定的功能,被艺术家们用来进行艺术创作,从而也跟用笔作画一样被纳入了造型艺术的门类,同绘画一起被称之为姐妹艺术。
&&&&用笔作画,东西方因不同的文化和意识而产生了不同的具有本国明显风格的画种。被誉为国粹的中国山水画、花鸟画等等,是祖国灿烂文化的艺术瑰宝,与西方的油画画种一起高踞人类的艺术殿堂。中国人用照相机来进行艺术创作,同样由于受潜在的东方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熏陶和对所要表达对象的理解与观照,自然的也就形成了一种符合东方人审美习惯的风格和流派,如一代大师郎静山、陈复礼等等,堪为表率。他们的艺术作品永远闪耀着亮丽的光彩,引领众多的摄影者去不断的探索和挖掘美的意境。当然,艺术倡导多样性,艺术是没有国界的,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我们不排斥并完全可以借鉴西方优秀的艺术表现手法和风格流派来拓宽自己的创作思路。但是,中国人为什么就不能建立起一套符合自己艺术观的审美标准,而非硬要什么都“接轨”呢?难道唯有得到西方的评判标准,适应了西方人的口味才算是一件时尚的艺术品,就象某些搞艺术的非得要在脑后留一撮小辫子才显得艺术起来了呢?
&&&&艺术是为大众服务的,此话并未过时。人民大众的审美情趣永远是你艺术创作的评判标准。摄影艺术作品不能仅仅为了迎合某些评委或所谓权威的胃口而丢弃了自己的风格。否则,也将失去了玩摄影的本意!
10-30&07:57
更正:扬弃不是唾弃。胶片和数码,暗房和PS,谁更有生命力,让未来说去,现在要做的是,用自己的摄影作品去证明孰优孰劣。
10-30&07:53
当年慈禧老太太在世的时候,对摄影视若鬼魅,说是拍出来的照片是把人的魂魄摄了去,但是现在100多年过去了,现在有谁家没有几张照片呢?
对于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国人总是先产生大量反对派,渐渐的,随着新事物顽强生命力的对抗,人们也就渐渐习惯了,视而不见了,顺应大流了,这似乎已经成了一条规律了,自古而然,根源所在,传统社会心理而已。
固守胶片阵地的(其心理活动在这里不好多说,大家就不要问了)无非祭出摄影记录性这一功能来否定数码技术,后期制作等等,但是不要忘记啦,摄影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艺术性。
无论记录性摄影还是艺术性摄影都离不开后期制作。别拿新闻摄影来反驳我,新闻摄影固然要忠实地记录,不允许改变一次性影像,但是没有不允许剪裁吧,没有不允许调整反差、饱和度等等吧,调整这些干啥啊,不就是为了使片子更加有感染力,更加能真实地反映新闻的主题吗?这点,在用照相机记录突发性事件之后是极为重要的手段,不要忘记了摄影者的反应能力和照相机的反映能力远远慢于瞬间,后期制作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
好啦,后期制作在艺术类摄影中的用处就不必多说了,反对者们反对的就是针对这一类摄影的。
摄影的真谛不在于你手中拿的是哪类相机,你是用暗房还是PS,这些仅仅是工具而已,是为人的思想服务的工具。
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决定形式,艺术是再现生活,这些老的掉了牙的艺术理论的观点,现在不是还在发挥着他应有的作用吗?
无论什么事情,自己先研究一下然后再决定是否适合自己,就像摄影界一个普遍的建议就是让初学摄影的人们最好先学学机械相机,类似地,玩胶片的行家们能不能先对PS略知十、九,再做评论?玩数码的行家们也可以尝尝胶片的乐趣嘛。
扬弃不是唾弃。胶片和数码,暗房和PS,谁更有生命力,让未来说去,现在要做的是,用自己喜好的摄影观念去证明孰优孰劣。
10-29&22:02
如赞同文章里的观点,多看几眼;
如反对文章里的观点,一笑了之;
转贴某篇文章自然是个人认同里面的观点,怎么也成了“狐假虎威”了?!怎么就不“实际”了呢?!
呵呵,这年月的事情还真~~~???
10-29&20:13
所以,相机+电脑有可能成为一些人的玩具,出来的作品成了图片而不是“照”片。PS谁也挡不住,但PS发展和泛滥所产生的信任危机,会使摄影“记录”的功能弱化,真实性受到质疑,虽然PS会创造更多的美。
10-29&19:31
我只知道,因为有了PS,越来越多的人对照片所反映的内容越来越不相信了。
10-29&17:16
同意蒙古老马的意见,还请部分筒子千万不要狐假虎威,最好还是实际一些,说些自己的心里话,说实在的大道理人人都会讲,转贴的步骤如下--选中--复制--粘贴--非常的简单,摆脱,别故做高深状!!!!!!!!!!
10-29&17:10
偶感觉各位应该现身说法,千万不要拉着大
10-29&09:05
10-29&00:40
林中响箭兄转的这篇文章颇有理论高度。
可惜,行文是典型的“大陆学院派”文体,故作高深,面目可憎。
10-28&16:39
俺也转贴一篇文章及第2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分类方法,作为对此讨论所表达意见的补充:
摄影的文化观照----摄影图像评价方法
朱&垣(节选)
摄影的分类是视觉化的要求
用视觉文化的角度探讨大家关心的摄影分类的问题,虽然笼统但目的是十分清晰的。
现在对摄影分类争论的根源在于,我们一直视摄影为神圣的&摄影艺术&殿堂,纪实与艺术之争、新闻与艺术之争等等。&艺术&一词就像一道欲掩还开的混沌之门,?艺术&的摄影和实际的生活割裂开来。正如国内某作者指出:&作为一种记忆和暴露的媒介,它广泛地参与了人类丰富多彩的生活,渗透到科学、艺术、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研究等各个领域。在此情况下,如果我们还只将摄影孤立地作为一种视觉艺术媒介看待,显然显得过于狭隘,和缺乏一种历史的态度&。(这一步的意义---看20届国展的征稿分类&鲍昆〖中国摄影论坛〗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我们知道&文化&是对人们不同生存状态、人化状态的较全面、深刻、简明的概括,视觉文化的发展直接影响摄影的分类,人们用摄影纪录、概况和表达对生存状态的理解,个人的主观差异让摄影作品类别丰富多彩,同时,社会视觉化对摄影图像的消费和商品化,也让摄影作品类别多样化。视觉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这也是摄影图像类别不断推陈出新的原动力。如:&观念摄影&就是现代文化背景下对传统主观类摄影称谓的合理替代。因为现代进入摄影行为的观念、主义角度远不是以往那样简单单纯。现代的摄影,记忆、表现了更多的人类诉求,如对各种价值观念、社会秩序、家庭伦理、权力等级、审美趣味的质疑与重新解释,都极具鲜明的观念特征,完成的影像意指也颇为暧昧和边际化;观念摄影&在当代西方实际上已成为区别新闻、科学和文献类这种以客观为对象的摄影的关键词&。(复制行为和摄影内心&鲍昆〖中国摄影论坛〗中国摄影家协会网)
所以所谓的摄影分类,应该建立在一个社会视觉文化发展的现实基础上的概括,这种概括的侧重点随时代发展而不同,而且对艺术性作品和纪录性作品的理解也是不同的,社会视觉化的符号概念、审美取向、消费价值决定了分类取舍。用唯物主义观点看,这种分类是相对的、开放性的,最重要是变化发展的。如在传媒发达国家里,报纸和杂志对新闻摄影的运用标准就有所区别,虽然都是新闻的概念,但报纸和杂志对视觉符号的取舍和使用则各有侧重,如果不用社会视觉文化发展的观点来对待,就不易区分它们的差别。&
人们对纪实摄影内容的争论,对风光摄影热的困惑,对国展价值取向的批评,其实都是人们感到视觉文化的丰富多彩与摄影一成不变的传统评判标准相矛盾而焦虑的表现。没有一种摄影形式或类别是绝对落后的,只是说某种摄影类别是否符合历史条件下的视觉文化潮流,所采用的形式是否推陈出新。将摄影分类建立在视觉文化基础上,将摄影放在由社会综合人文因素构成的视觉文化大背景下分门别类,形成发展、开放性的分类体系,应该是这些争论的结论。
附:第20届全国摄影艺术展分类方法节选:
作者选送作品,请按以下分类方法选择并确定自己作品的类别:&
㈠、艺术摄影类&
风光:摄影者对自然景观、文化(人为)景观进行审美表现的作品。&
风情:摄影者对民俗风情进行审美描写的作品。&
人像:摄影者对人物进行审美刻画的作品。&
静物:摄影者对静态物体进行审美描绘的作品。&
动植物:摄影者对动植物进行审美描写的作品。&
社会生活:摄影者以社会生活事物为对象进行审美表现、表达的作品。&
暗房技术加工影像:运用传统暗房制作工艺技术创作的具有特殊影像效果的作品。&
数字技术特技影像:完全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创作的虚拟影像作品、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辅助创作的具有特殊影像效果的作品。&
纯摄影:对摄影经典语言的表达形式进行了创新与拓展的图像。&
实验摄影:通过拍摄拟态化现实,如表演、装置制做、改变事物的客观形态,或创造性地运用了图像资源等,表达摄影者个人情感及对外在世界独特理解的图像。
10-28&13:12
转贴一篇文章,并同意里面的观点;
数字时代纪实摄影的道德标准与自觉
(湖北)张&钢
 
&&&&记得正好是十年前,当我第一次看到科技人员用数字技术清除图像杂点改变影调结构时,那份惊讶至今仍难以忘怀。时至今日飞速发展的高科技已经将摄影艺术带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但是,任何事物的进步和发展都会伴随着新的问题出现。数码影像未普及前,摄影人改变影像并不容易,因而就不会出现或很少出现照片作假的道德问题,并且因为胶片有成本和操作方面的问题,摄影人揿动快门不可能那样随意,他们多少要考虑拍摄对象的某些价值。现在则不同,数字技术在摄影中的普及使纪实摄影(新闻摄影)面临严峻的考验,主要表现在:★后期制作中影像脱真化程度越来越高;★前期拍摄瞬间掌握的理性判断越来越弱。这样久而久之就使得最终作品的真实性受到质疑,纪实摄影的灵魂被践踏。不久前发生在《洛杉矶时报》的一张合成照片事件,就是由一个有着25年从业经验,并且获得过&加州新闻摄影协会2001年度摄影师&等诸多奖项的摄影记者布赖恩·瓦尔斯基一手造成的。尽管事情被发现后他深感懊悔,但却无法挽回被报社解雇的命运。
&&&&鉴于上述现象,我们如何摆脱实际操作中的被动,避免本来是优势手段的数字技术成为弊端的有效方法呢?我以为是道德武器。
&&&&纪实摄影道德标准的确立
&&&&纪实摄影道德标准是纪实摄影真实性的重要保证。这个标准的实质就是要在主体与受体(纪实摄影创作者与受众)中形成一种普遍正确的思想约束力,即道德约束。事实上约束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更早地获得创作自由。因为道德约束并不是要约束正常的创作思维,仅指行为方式的正确指向。&
&&&&道德约束是人的内心约束,是由道德意识所控制的,而道德意识的培养应该是主体自觉追求的目标。当然,道德意识的树立首先需要舆论宣传的引导并依靠协会等各级相关组织的大力支持。其次,必须使每个主体真正理解道德标准的深刻内涵:①仅指从事纪实摄影的摄影人应该遵守的职业操守;②道德标准的目的不单是为限制而提出,其真实含义是提升主体的社会责任感;③从一开始就在主体的内心深处植入一种是非观;④形成了正确的是非观,才能对真理有相对全面的把握,才能使自己作品的内容具有说服力;⑤保持纪实摄影的纯洁性。&
&&&&道德标准不具强制性,没有法律效应,所以它针对的群体是那些真心实意为纪实摄影作贡献的人们,可以说创作主体始终都有这样的意识,即:我首先是一个有良心的人,然后我是一个从事纪实摄影的摄影人。
&&&&如果主体对自己在数字技术面前能否经得起诱惑拿不定把握,那么最好还是把创作定位为艺术类摄影。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摄影类别在后期制作方式上都须用同一种道德标准来衡量,艺术类摄影在后期创作中很多时候都不排斥使用数字技术夸张艺术效果,张扬艺术个性,其特征是间离现实,强调表现。纪实摄影则不然,它强调的是再现,其本质特征就?真&。&真&是纪实摄影的灵魂,容不得半点马虎。如果受众看到的纪实摄影作品是虚假的、被篡改了的或部分被篡改了的,那么受众就会蒙受欺骗,特别是此类作品的感染力越强受众的利益所受的侵害也越大,其主要原因是受众首先感受的是真和纪实摄影独有的抓拍技巧,然后才是艺术方面的事,可以想像如果我们拍摄一场足球比赛,运动员?倒挂金钩&动作中的球是&做&上去的;&大眼睛&的眼神是&安&上去的,千百万受众的眼球该蒙受多大的冤屈。一般来说,实施某种行为并造成了不良后果,就可从道德上加以评价,成为道德行为。无论主体创作的出发点如何,只要作品欺骗了受众就是失败的,在某种程度上应受到批评乃至谴责;布赖恩·瓦尔斯基的作品曾令图片编辑激动不已,甚至被认为值得竞争普利策奖,但合成照片的做法一经发现,所有正面的威力都变成了相反。假照片的反面影响不仅使编辑提心掉胆,也让爱好者大惑不解,在一次全国高校影展上,我和一位老年大学的摄影爱好者有过一番对话,足以说明假照片的泛滥已经上升到了道德层面(以下对话简?我&、&她&)。&
&&&&她:老师请问这幅作品为何仅灯笼是红的,其它部位都是黑白的呢?
&&&&我:以前暗室可以加工,现在电脑很方便就可以做出来。
&&&&她:这种艺术照片获得金奖勉强可以接受,因为它首先暗示我们这是艺术夸张,重点是艺术效果,而不是真实。但我们不解的是:这展厅的大部分作品都令人眼花缭乱,不知真假,我们认为既然是照片就应是真实的,或以真实为主的,而现在我们观赏作品得先分辨真假,才能进行下一步。
我:此次影展有纪实作品、新闻作品和艺术作品,当然真实性是第一位的,即便是艺术作品能够真实我以为还是最好的。
&&&&她:我们老师上课时经常讲到抓拍瞬间的重要和乐趣,他们为了拍朝霞或晚霞必须做好充分准备,而且关键时刻每一秒钟都很宝贵。现在我们看到照片上再好的霞光也不会很激动了,因为,我们本能认为这是&安&上去的(有时即便是真的也如此)。其实以后可以举办电脑制作大赛,或标明&经过电脑制作&,这样问题都解决了。我们还是佩服有真功夫的摄影家,而假东西伤害了我们的这种感觉。
我:此倡议比较合理,特别是纪时照片假了就会欺骗读者,成为不道德的行为。
&&&&不过,同一个行为可能是道德行为,或是法律行为、技术行为、审美行为等,如何评价它,完全看我们站在什么角度,持何观点,有时甚至会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譬如在纪实摄影中,摄影者改变的影像如同真实一样,在技术上作出&堪称一流&的评价毫不过分,但由于&纪实&不&真&,在道德上却只能作出不守职业道德的结论。而&堪称一流&的技术用在商业摄影中却有可能是名正言顺的。
事实上道德行为不仅单指后果,也包括行为过程,它有时是可以被他人从外部观察到,有时只能是自己知道,如:&以前,记者将整卷底片交给图片编辑,编辑能够从中清晰地看到记者拍摄的全过程,然后进行判断选择。但现在,记者可以只选择愿意给编辑看的照片,而将其他的隐去。编辑拿到的已是不完整的资料,倘若记者作假,编辑也无从考?(《中国青年报》)。不过摄影人的行为过程还有内在的和主观的一面,如果意识到这一点,将道德标准作为内心的一道门槛设置在这里,那么主体在弄假前必然会有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面临着内心的道德选择。稍有良心的人在此时往往会陷入道德困境,如此反复了多次以后,相当程度的焦虑、紧张、不安,最后演变成为意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甚至伴随着内疚和悔恨,直到永不弄假,这时道德标准的作用就达到了。
&&&&纪实摄影道德自觉、道德标准的内容及其关系
&&&&纪实摄影在操作上普遍出现后期制作时改变影像的道德问题,是数字时代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虽然作者本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同道德有关系,并且出发点也许都是好的,但后果却是严重的。对于这种现象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并在行为上加以制止而任其发展,将会让创作主体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不良习气,继而污染纪实摄影生长的土壤。当然,纪实摄影追求自然、自由及手段的多样化又是其丰富多彩的保证。这时解决操作中的道德问题不仅要涉及到道德标准,更重要的是从内心深处培养主体遵守职业操守的自觉性。&
&&&&道德自觉作为道德实践的心理构成具有非强制性的特征,这也是同伦理学净化人类心灵,培养高尚卓越的人类精神相一致的。因此,自愿遵守某种道德原则应是具有卓越人格摄影人发自内心的愿望。
&&&&道德自觉和道德标准的关系除了同以上道德标准内容的规定有关外,还同它们的特点有关。道德自觉是关于心态的主观方面的问题,以认识为主;道德标准是外在的原则,带有限制的含义,以规定为主。虽然两者截然不同,但却相互关联,缺一不可。一方面道德自觉的目的是道德标准;另一方面道德标准通过道德自觉起作用。没有了道德自觉,道德标准就无法实现。同样,没有了道德标准,道德自觉就是句空话,所以普遍提高摄影者个人的文化修养是道德标准得以执行的保证。而作为目的,道德标准制定得越明晰、合理就越能为摄影者个人的主观所认识和接受。这样道德自觉性的提高也就落到了实处。&
&&&&纪实摄影道德自觉的情感因素
&&&&思想家卢梭十分感慨人类自愿遵守大多共同原则的觉悟,他认为正是人类在自然界的单薄和孤独产生了凝聚力,而人类的互爱则产生于我们面临的共同苦难。人的情感源自早期孩提时代,譬如婴幼儿时人只能感受自身的疼痛,因为没有起码的理性,他们不可能联想到别人的感觉。在后天的教育和潜意识形成中,感官的进一步发展促使人自己能为他人和同类设身处地的着想,因此发育出了共同的欢乐、恐惧、忧伤等各种情感,特别是同样的灾难所造成的凄凉景象使人身置其中产生了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同情。&
&&&&同情是个体与个体,或个体与群体的感情共通互动,也是感情交流的表达方式之一。同情作为道德的源头更是道德情感的基础和道德自觉的动力。因为出自人的本性,同情的过程将我们紧密地同他人联系在一起,通过想像我们逼真地感受到他人在遇到不幸时的感情,这同人性中其他原始感情一样是本能的。在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忍受别人所有的同样痛苦时,仿佛我们自己就是受难者,还会形成关于别人感觉上的某些想法。正是通过情感共鸣,我们才会努力体谅当事人在困境中的心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真诚、宽容、公正、诚实、大度等美德。有了这种美德,在很多情形下人们就会自觉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去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
&&&&不难想到在纪实摄影前期拍摄与后期制作过程中,摄影主体的头脑中常常会浮现上述情形,尽管可能是无意识的但却是一个好的兆头,也是一个优秀摄影师素质的体现,因为首先,只有将自己的情感同被摄对象联系在一起,才能时常关注对象,理解对象和更深刻的认识对象。目前我国已经出现了一批这样的摄影人如:纪实摄影家卢广心系百姓最底层,他以强烈的同情心与被摄对象打成一片,拍摄了大量社会焦点问题:拍西部大淘金时他就和劳工同吃馒头喝柴油机里冷却水;拍吸毒就和吸毒女真心沟通以情感人;拍艾滋病他就30多次到灾区,帮助病人解决实际问题,以自己的心血乃至生命记录了天人大战的血腥与残忍。其次,有了前期拍摄时的道德境界,后期制作过程中就会自觉遵守纪实摄影的职业道德,理由是:既然拍摄时摄影主体能够想象到对象的痛苦、不幸,那么,后期制作想弄假时,摄影主体肯定会想象到如果自己真心实意拍摄的作品因为&假&而使受众难堪时的情形,还会想象到如果自己作品的优秀是因为做?假&的影像而得到的,那么受众将会多么的嗤之以鼻。事实上,纪实摄影家的思想水准达到一定境界时,拍摄技巧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卢广在谈到自己成长经历时说:&摄影到了一定程度,对器材就不像以前那样讲究,技巧和经验等也考虑的不多了,摄影师水平的高低归根结底在于思想的打拼。&
&&&&当然有两种情况:一是卢广这样以纪实摄影为主的职业摄影师,我以为必须强调他们的道德情感,因为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在于形式,更重要的是强化了作品的精神内涵;二是还存在以非纪实摄影为主的职业摄影师或业余爱好者从事纪实摄影的拍摄,他们中间不少人可能存在道德情感缺失的情况,但更多的人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有一定文化修养的人稍加点拨便会逐渐弥补道德情感的缺失,主动遵守纪实摄影的道德标准。例外者也不能强求,只要摄影界形成了良好的风气,那种非高境界的自觉同样不失纪实摄影道德标准的作用。&
&&&&建立在情感基础上的道德自觉是发自内心的、高层次的自觉,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自觉。这种自觉在摄影主体思想中一经形成便沉淀为稳定的品格不再改变,这便是德性。
&&&&纪实摄影道德自觉高层次体现德性
&&&&纪实摄影的道德标准对于每个摄影者个体的要求是一样的、平等的,只有这样它才能成为普遍的行为准则和规范。但在执行过程中又会存在个体差异性,当然造成差异的原因有许多。个人经历及认识水平是主要的,社会伦理发展的影响也是一个方面,另外我以为大多数从事摄影和纪实摄影的个体本身,在潜质上是有纪实摄影道德标准所要求的起码水准的,只不过它们在每个个体的道德修养中处于沉睡姿态,理论的任务就是要唤醒它并使之活跃起来,让纪实摄影的道德标准根植于内心并形成比较稳定和持久的履行道德准则和规范的个人秉性和气质。做到了这一点或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就可能使道德原则、义务、包括真诚、正直、高尚等纳入到我们的个性、本性之中,成为真正稳定的属于自己的东西。
&&&&当外在的规范变成了内心的原则,直至为不假思索的自然而然的拍摄习惯乃至生活方式,那么我们的&自觉&就感受不到任何外在的约束。我们在纪实摄影创作中的言行举止就会中规中矩的符合纪实摄影道德标准的要求。
&&&&在我们的&自觉&上升到德性的高度时还会有更高的境界,那就是&幸福&。此时摄影主体不仅会发自内心去做该做的事情,还会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激动和幸福。
&&&&科学在发展,社会要进步;纪实摄影水平需提高,纪实摄影创作主体的道德素质更待加强。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平竞争的舞台,使每个个体的才华得以充分施展。我们的目的是:让科学为创作提供优越的创作手段,让道德提供思想的法宝,杜绝一切不良的创作习惯,用摄影师的智慧和真诚去打动每一个受众的心灵。
&&&&让我们发自内心的呼喊&我的镜头不撒谎&(卢广)吧。
10-28&11:48
&&&摄影发展到今天,无论是胶片还是数码的后期出图,都难以离开photoshop(以下简称PS)等软件的后期制作的。即便是忠于事实的新闻摄影、纪实摄影作品,在图像编辑、打印、Web&、视频播放过程中也离不开PS软件。PS在图像编辑、处理上具有强大的功能,便捷的操作、丰富的艺术处理方法,可帮助您提高工作效率;尝试新的创作方式;制作适用于打印、Web&、视频播放等其他用途的优秀品质的图像。至于运用PS是仅作色相、饱和度、对比度等简单调整,还是完全颠覆创造性地运用,这并不重要,因为PS不是最终目的,而仅是一个技术过程,和传统暗房一样,通过遮挡等手法使作品更出效果。PS的运用过程不是艺术,创作思维与境界才是艺术修养的体现。不同的艺术类别是血脉相连的,摄影和绘画、设计都属于视觉艺术,是近亲,因此更要融会贯通地运用。PS最常用的技巧有110个,一般而言,一位有摄影有悟性的人学习摄影,需要四至六年的时间才可能脱颖而出。同理,熟练掌握PS强大功能与技巧,并能运用于摄影创作的话也需要四至六年的时间。国内有大批优秀的摄影师,但非常缺乏优秀的制图员,既懂摄影又精通PS的摄影师就更少了。
&&&作为一名不希望被时代淘汰的摄影人,必须明白历史的车轮谁也无法阻挡,单有一方面的技术是缺乏竞争力的。科技与摄影理念的迅猛发展与变革,使不少在摄影界干了数十年恐龙级的摄影师,对于新领域里的新事物产生恐惧,就连国际著名摄影师Gorman也曾被禁锢在传统的技术中,幸运的是他经过四年的转变也及时地跟上了时代的步伐,由单纯的传统摄影与制作,到增添数码摄影,熟练地运用PS技术为作品锦上添花,还全面运用数码技术制作图片,在摄影与商业竞争中重树优势。
&&&&熟练掌握PS中强大的功能与技巧需要很长的过程,这种新的、繁杂的技能不是每个摄影师都有时间去研究的,这样在整个摄影过程中,摄影师和数字后期处理就有一个工作分工的划分,能不能自己来控制这个过程呢?这是能否出优秀作品的重要环节。寻找一个熟悉PS的人,而且花时间去沟通交流,让他了解到你对摄影作品欲表达的最终感觉效果,确保整个图像处理过程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10-28&09:01
  人们在谈到摄影与数码的关系时,很快就自然地想到摄影术诞生时绘画与摄影的关系。摄影借助绘画的构图、色彩、用光、透视等表现手法,可以在极短的时间里通过按动快门完成一幅艺术作品,对通过加法手工绘画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但一百多年过去了,摄影并不能取代绘画。现今的数码可以在几分钟里完成数天都难以完成的后期暗房制作(这种冲击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数码它也是借助于前期的摄影作品为基础,摄影是基石,数码是基石上的雕塑,离开了摄影,数码制作就成了一句空话,但数码制作可以让摄影作品更具有艺术感染力,甚至可以让不会摄影的人拍摄的一张费片变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作品来。
  随着人类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艺术的门类在不断地扩展,数码与摄影的关系是从属还是同类?这可能要由时间和它们的发展来决定了。
10-27&23:40
学生借答一下----异曲同工。。但是凡是得有个度,物极必反,暗房特技也罢PS也罢,只是一种手段,都需要遵循客观世界和自然规律,如果背离了就仅仅满足暂时的感官需求,其作品的意义不是太大。。偶说过,摄影还要尽量在摄上下功夫,“纸上得来终觉浅”,真要让自己的作品有强大的生命力,只有这一条路,这条路也是摄影赖以生存的一条路,比如王强的《迟到》解海龙的“大眼睛”十几年乃至几十年拿出来也令人称道和有深刻的历史意义,没见过20年以前的“特技”现在拿出来生命力依旧的,不客气的说,五年以前的数码特技作品,现在看来都“小儿科”了,可见其生命力了。。说实在的当我们津津乐道慷慨陈词一些什么“PS”的时候,身边一些“旁观者”感到非常的可笑--多么简单的问题呀,叨叨什么------摄影需要PS,但PS不是摄影。。。这抠一块那挖一块的东拼西凑的糊弄人家眼球的东西,连自己都瞧不起。摄好自己的影是前提-----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几句话惹的偶也不敢做声了----抄家伙,照相去---巧妇难做无米之炊。。。。
10-27&22:32
太好了,看了老师们的理论受益匪浅。在这里学生借问一下,胶片的暗房制作与电脑的PS有什么区别?
10-27&06:57
&&&&此类争论几乎在每个网站都在热烈地开展着,这预示着科技迅猛发展的动荡力,正在强力地冲击影坛。面对发展无所适从、彷徨、浮躁、不安,这已经是IT从业人员多年来的挣扎与感受了。&“未来互联网只有定位准确者才能生存”、“原创肯定是竞争力的一部分,但不是竞争力的全部。”、&“技术分两类,一种是渐进性的技术,一种是破坏性的技术。破坏性的技术就是对原来的技术产品产生破坏性。”、&“过去淘汰的模式当中,你认为最可惜的,或者说它有可能成功的模式有哪些?”、“&77种网络经济创新模式,最后剩下24种,其他的50多种是不是被淘汰了?”每一个从事商业竞争的人士看了以上的摘录恐怕都会明白,为什么IT行业一直有一个魔咒:“还有18月寿命?”数码技术的革命对摄影业的冲击仅仅是开始,摄影行业不少百年老店在挣扎,在破产。一个摄影人在理念、技术、创作思维同样会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以下引用鲍昆的一些摄影理论观点,深化一下我们的讨论。
&&&&鲍昆的研究说:摄影只是一种灵活的视觉表现媒介。也是现当代视觉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它的功能是多向度的。在社会政治生活、人类商业活动、大众娱乐和现当代的艺术活动中,都离不开它的影子。它的出现,极大的影响和推动了人类现代社会的建构。同时它也彻底地颠覆了&经典艺术&的古代意识形态,并消解了图象制作、传播的专业性控制。他是现在和将来,任何人都可将其作为谋生和表达自己的一种便捷、经济的手段和工具。
&&&&摄影的普及动力来自科学和商业的双重作用。
&&&&摄影的本质是对自然(相对主体)的机械纪录。所以它又是纪录社会历史的最有效工具。社会、历史由于有了摄影,而真正有了肉眼曾经看过和未看到过的形象,即让信息(Information)有了形象性。因此,摄影在真实性方面的权威性几乎是它先天的优势。但他的真实性实际上只是局限在它机械快门的开启时的曝光机械性上,物理镜头之外的事实真实与否,摄影是不负责任的。所以,摄影又是最精妙的撒谎工具。当摄影的自身工具进入电子化后,它的原来所谓的真实性就实际上更形同虚设了。寻此逻辑,我们再理解认识摄影,它就只是一种文化的现象。对它可能准确的判断,也需从文化研究的角度和方法来解决。如果非要追究摄影的真实性,那就是法律范畴的事了。
10-27&02:34
&给&&TYJZ9
本人不才,但有些想法跟你有所不同,所以不吐不快...
1,小PS加加减减,修修补补,来个锦上添花无妨。可是大PS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坼东墙补西墙怎么办?人家PS技术高,天衣无缝,你怎么办?这还叫摄影吗?&
批语:PS是人类智慧的伟大结晶之一,从这个意义而言,它的影响力不低于摄影,甚至比摄影有着更广泛的使用空间。所以,PS并不小。再者,即使再高明的PS摆在各人的面前,也要会用的人才有用武之地,更要有创意的人才会发挥其中巨大的潜能从而可以为作品锦上添花。如果您不会使用的话,那证明你技不如人,这个时候对PS如此深恶痛绝的心情,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理解,不等于赞同你对PS的心态。最后,摄影的发展形式不是由谁说了算,而是与时代文明的进步紧密联系的。如果你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那也没关系,但不要期望时代就此滞留不前。
2,你摄影人苦苦追求奋斗了摄影一辈子,人家只学了PS,不及你一根毫毛。然而人家玩PS,随便拿个烂片作基础(或者根本不需要),折腾几番,惊人之作问世,又是冠以摄影高手,请问你如何想?&
3,PS可以画照片,这样的作品,你还承认是摄影?&
批语:这几话就太情绪化了。你看看武侠小说,少年出英雄,往往老实练了几十年功夫的老家伙都不及一个少年,这种情况跟现在争论的是多么的类似。这样的时候,你是佩服羡慕少年的功夫呢还是唾弃他没有象你那样浪费几十年的光阴去学习一些现在利用其它途径很容易就可以办到的难题呢?主要还是心态作怪吧。心理不平衡,需要调整自己。摄影的发展形式不是固定不前的,相反,百花齐放是现在的主流,何必独独以为老一套才是摄影呢?就如同认为,以前的毛笔才是真正的笔,其它笔都不是真材实料。这样的观念,能防碍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而已。当然,能坚持使用毛笔,并因此写得一手好字的人,是绝对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的。但用电脑创造出一套好看的字体的人,更是让人尊重的。因为,已经不是单纯的抄写这么简单,而是涉及了更多的智慧和创意。到底哪一样更好呢?个人觉得,哪一样能达到顶峰者,都是顶瓜瓜的!
4,摄影人如果不肖一顾老掉牙的传统摄影根本:光,构图,内涵;那么在PS面前还有什么可以眩耀?
批语:传统摄影技术在现代技术面前,确实有一部分已经失去当中的效力,但是,如次全盘否定传统摄影技术却又是孩子气了。功夫虽然招式可以千变万化,但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制敌取胜。传统摄影未必就比现代摄影差,只不过是,越来越多的传统摄影人,在现代技术的冲击下,自身的利益遭受到一定的打击,所以开始浮躁不安了。为什么非要炫耀什么呢?如果自己无法接受新事物,那就做回自己吧。
&借用别人的话来结束:探讨是必要的,但我认为不能把探讨推向对立,对传统的经典我们需要敬意,对现代的新事物,我们首先要包容,然后要感受和思考,感受和思考完了,觉得喜欢的就说喜欢,觉得不喜欢的就说不喜欢。艺术的一大特点就是“真诚”,如果连搞艺术的都不真诚了,那还谈什么艺术?
10-26&19:15
赞同蒙古老马的观点!!!!!!!!!!!
10-26&18:08
哈哈!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艺术理念也是这样,不管是传统的,还是现代的;不管是纪实派,还是画意派,都有调和的可能。中国文化为什么称得上“博大精深”,就是这种文化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吸纳和调和能力,像当初儒、释、道这样宗教性的对立文化最后也得到了有机的调和,更何况一种艺术性的理念。如果我们中国文化由儒家一统天下的话,还能称得上“博大精深”吗?
探讨是必要的,但我认为不能把探讨推向对立,对传统的经典我们需要敬意,对现代的新事物,我们首先要包容,然后要感受和思考,感受和思考完了,觉得喜欢的就说喜欢,觉得不喜欢的就说不喜欢。艺术的一大特点就是“真诚”,如果连搞艺术的都不真诚了,那还谈什么艺术?
在评点作品时能直言不讳当然是难能可贵,但是礼节性的附和赞扬也是在所难免的,因为我们谁也不能免俗。论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社交性的场所,不是真正探讨学术的地方,所以我们不能对论坛的评论质量过于苛求,相反更需要一种宽容和调和的姿态,也许我们会在许多的客套话中发现一点有帮助的真知灼见,那么我们就应该庆幸:我们有收获了!
10-26&15:01
确实有点意思,俺一大早又起来看,嘿嘿。
ty兄,
车坛的推荐作品和封面作品,看看那饱和度、锐度、对比度,有几张是没有PS过的?他愿意PS就让PS一下呗。
到现在还在用胶片摄影的人,恐怕目的不是为了在PS面前炫耀什么,而是享受传统摄影的过程吧?
要好看,就用数码PS
要好玩儿,就自己放黑白
这两件事情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吗?
10-26&12:59
每天都关注这一讨论的深入。
其实,我们都在摄影史上存在着的各种流派和各种主义中绕圈子。从1839年摄影术发明以来,曾先后有:写实主义摄影;绘画主义摄影;纯粹派摄影;新即物主义摄影;超现实主义摄影;抽象主义与主观主义摄影等等,不一而足。这些主义之间也曾有过激烈的争论和交锋,最终也没有谁输谁赢,而是各自发展,百花齐放而已。各种流派至今仍对摄影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家推崇的所谓“沙龙摄影”其实就是绘画摄影的代名词。它的实质就是以绘画艺术原则作为自己创作的规范。不少人认为,这种方式发展到极端在很大程度上背弃了摄影的特质。了解这些流派,就不难对这次讨论的焦点问题的理解了。
在电脑创意技术之前,大多需要通过暗房技术加工出来,耗时费力,几经周折,完成后,通过精细的翻拍技艺,同样可获得N张底片。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些过程在电脑上借助专门图像处理软件便可完成,技精者不用多长时间便可搞惦,照样刻录光盘,到数码冲印店又可得N张大小尺寸图片。当然,掌握这门技艺有先有后,有熟悉和不熟练之分。当今,凡是能上网发片的发烧友,都能或多或少掌握PS技术,不论胶片拍的还是数码拍的,在电脑里变成图像后,一样可加工和制作,有的只是修饰和强化、剪裁和润色如调整色阶、对比度,增加色彩饱和度、背景处理等等。但这仍保留原始影像主要信息。而通过多片合成、使用平面设计和其他手段加工而成的作品,虽然借助各种特长创作,本也无可厚非,但很大程度上是电脑创意和改变了原始影像了。这也是现下有的大型摄影比赛分类和谢绝的原因。
车坛广纳贤言,适时开展当今困扰摄影人的一些热点问题的讨论,很及时,也很有必要。如能率先在星罗棋布的摄影网站上对电脑创意,改变原始影像作品实行分类,单列一栏目,也是一种吃螃蟹的精神。
个人浅见,请教诸位同仁。
10-26&11:55
需要说明的是,本人即是数码新技术的操演者和受益者兼PS狂。提出问题不等于自己墨守传统摄影陈规,反对PS技术出新。只想在打躬作楫,你好我好中,始作俑者,代表另一群体,提出一些非专家级的困惑,引领摄影爱好者向阳春白雪靠拢。
谢谢各位专家关注上述平台,多有大侠光顾,留下真知灼见,使人受益匪浅。但是高见者宏观为多,引经据典,无非是发展总趋势云云。如直面本人下列四问题怎么看?且多睁一眼闭一眼了。
1,&&小PS加加减减,修修补补,来个锦上添花无妨。可是大PS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坼东墙补西墙怎么办?人家PS技术高,天衣无缝,你怎么办?这还叫摄影吗?
2,&&你摄影人苦苦追求奋斗了摄影一辈子,人家只学了PS,不及你一根毫毛。然而人家玩PS,随便拿个烂片作基础(或者根本不需要),折腾几番,惊人之作问世,又是冠以摄影高手,请问你如何想?
3,&&PS可以画照片,这样的作品,你还承认是摄影?
4,&&摄影人如果不肖一顾老掉牙的传统摄影根本:光,构图,内涵;那么在PS面前还有什么可以眩耀?
10-26&11:48
谢谢老师蒙古老马的参与讨论,你使我又知道了好多。
10-26&05:08
再说说tyjz9老师谈的“准摄影”定义。
ty老师的观点——他用机关枪,我用剑,虽然我打不过他,但我可以大声说:切!奇技淫巧!算哪门子功夫!
据我所知,在有数码相机和THE&DAMNED&PHOTOSHOP之前,摄影就分很多门类,显然,茕影玩儿的是“艺术摄影”,而艺术摄影的唯一标准就是美。
如果我用胶片相机,请专业化妆师,用X盏灯拍一张连模特本人都认不出自己的照片,算不算摄影?如果我在传统暗房里做出类似茕影那张《镜影》的片子,算不算摄影?如果这些都算摄影,茕影的这张片子就不应该叫“准摄影”。而是不折不扣的“艺术摄影佳作”
WHAT&THE&BLOODY&DIFFERENCE?&就因为茕影的方法太新?太快?太环保?太容易被多数人掌握?因而伤害了我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玩儿胶片积累下来那点经验,功夫和骄傲?所以我们要把他打入另册?WHY?
我不相信胶片相机和传统暗房会象毛笔书法和武术一样成为不朽的艺术形式,因为它无法承载任何与众不同的气质。胶片就要死了,人总还得活下去吧。
一个人在外地,闲着也是闲着。如果大家觉得我罗嗦,请删!
10-26&03:58
其实我也没什么“观点”,只有一个想法,确切地说是“想问题的方法”。
规则有两种,第一种是由弓老师说的“约定俗称”,比如吃西餐右刀左叉,那是因为90%的原始洋鬼子都是右力人,他们用右手上的刀杀死猎物并切下一块肉,那时候的刀大且锋利,直接往嘴里放很危险,出于安全考虑,只好用左手上的叉送进嘴里。我想原始洋鬼子吃饭的时候绝对没想到他们用武器吃饭不得已而为之的方法会成为约定俗称的“文化”。
社会发展太快,面临的选择太多,人们没时间等待旷日持久的约定俗成,就衍生出第二种规则,即人为确定的规则。比如蔡振华的“魔拍”打遍天下无敌手,洋鬼子没有耐心等他退役,就制定出不准使用两面胶板同样颜色球拍的规则来限制他。
我们是等待约定俗成?还是人为制定一个规则?
学生以为,还是有规则比较好,建议茕影和tyjz9等大侠在今后的作品中注明您所使用的兵器。以后各玩儿各的,不同门派之间原则上不比高低。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围棋九段跟五子棋九段都是高手,如果总用自己的标准和规则去限制对方,那这棋还怎么下?
同意的请举手!
10-26&02:32
看了楼上各位大侠的发言,感到很有收获,真是一次高水平的学术研讨,是车坛近年来最值得收藏的发言,建议管理员将其整理出来,发表到摄影刊物上,让更多的人参与讨论,发表看法,对摄影界及摄影爱好者肯定是一件有重要意义的益事。
10-25&16:41
赞成蒙古老马的观点!
&&今天,基于数码影像,胶片影像是传统,但谁又说得清胶片一定比数码更写真?明天呢?数码摄影肯定是某种更先进的技术的传统。有谁敢说现在在银幕晃动的以数码为主的影像不是电影?&&
&&偶以为,试图去制定什么标准是非常不明智的事儿,特别是以审美需求为目的的艺术摄影,或者有一天,这种“艺术门类”会有新的的叫法,但我想,这一定是约定俗成的事,任何机构包括所谓权威机构的界定都是徒劳的。
&&茕影的三个“多元”提法很有新意,是否他的原创就不得而知了,管他呢,有用就拿来!
&&新闻摄影,记录摄影等以纪录为特征的摄影活动不是我要讨论的。
&&
10-25&15:11
我承认天生丽质比涂脂抹粉更美,当然也承认真的比假的好。
问题是:我们能肯定眼睛看到,相机记录下来的东西都是真的吗?YOU&SURE?&感受的真和假与主体的真和假有本质的联系吗?
形而上了,打住!谢谢!
10-25&15:02
我读过一篇亚当斯的暗房技师写他如何做《月升》后期的文章,遮挡,涂抹,局部加工无所不用其极,好像没有人提出对《月升》的“摄影成色”的怀疑吧?
突然想起一部电影,《the&last&samurai》,最后的武士在机关枪面前悲壮地倒下去。。。。。。
我们当然崇敬武士,但是否因此就认为用火枪的人没有资格上战场?这是一个游戏规则问题,在没有新规则之前,任何手段都是可以使用的。
说到美就是美,另一个问题跳出来,这个讨论跟“人造美女有没有资格参加选美”很类似。有点复杂了。
其实也没有什么对与错,只有心里舒服和不舒服的两种人,如果大多数心里不舒服,我相信很快就会有规则。
10-25&14:08
请将大侠风度坚持到底!
10-25&11:19
老师们,这里泛指现象。请勿自动对号,动肝损脾伤了和气。
提出问题不等于我墨守陈规,反对出新。只想讨论新技术产生后怎样界定“准摄影”问题。
“卖弄言论文辞”么?只是信手写来,自愧涂鸦,言不达意。如有不当,以后注意。
“声明”还是应该的,实事求是,这样原作者看着也高兴。
“美就是美,没有任何原由”,是的,尽管天生丽质和涂脂抹粉都是美!
10-25&04:20
据说是“学术对话”,巴巴的跑来学习,看了一遍,只有老杜这老掉牙的十四个字最能表达我的想法。
beauty&is&beauty,&doen't&take&any&why,&nor&any&how.
学生有个幼稚的问题想问tyjz9老师:为什么老办法就一定是好办法?
10-25&03:50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10-24&18:17
看了某位先生在论坛以“慧眼”评点片子,且多次“申明”,“借”用别人的片子来证实自己的“真知”,屡次提到车坛一些熟悉后期的影友在“炫耀”PS技术,我也想借此“申明”一番:
一、请就片论片,优劣自有各人不同看法,请别涉及到作者人身攻击。
二、不管精通与否PS,相信来自各地的朋友相聚在车坛都是因为摄影这个共同的爱好,以影会友,观摩交流学习得以提高。没有人来故意炫耀自己后期技术。
三、不管是否接受,PS已经作为摄影的另一只“手”在辅佐完善作品。我们应当积极接受一种现代先进的工具并加以合理运用,而非抗拒,难道非得顽固地坚守那几平米的黑房整夜不眠地定影、显影地去成像么?(当然也绝非抨击热衷于传统暗房的的影友)
四、摄影范畴是多元化的,内容决定其形式也是多元化的,实现形式的手段相应也就多元化。
五、赞同影子影友(摘自另一贴子):“摄影活动是摄影者在拍感觉、拍想法,是在表达思想情绪,如果你真正领悟这一点,你可能就轻松多了,就不再想什么技术、技巧、书本的条条框框了。当你拍到你感觉好的片子时,你就可以轻松地运用各种技术和技巧来完善你的作品”
六、非常高兴网站上能有严正的学术交流气氛。(是学术交流非个人卖弄言论文辞)
七、让作品说话。
10-24&11:51
一位不懂摄影的同事拍了张极普通的生活照:暴光不足,环境杂而乱,只是照片中的女孩神态尚可。在玩笑和打赌中我给PS了一下,居然在中等城市的专业人物肖象展中获金奖(请搜索本坛:Tyjz9《阳光女生》。
这使我震惊:传统的摄影将荡然无存,PS技术简直要摄影人的命!
在本坛偶然看了茕影先生的摄影作品,逼我提出某些专家以为过时话题的争论,他们以为对PS技术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能够表现自己希望表现的形式就可以了。
我这里,需要提出的是:
1,小PS加加减减,修修补补,来个锦上添花无妨。可是大PS偷梁换柱,移花接木,坼东墙补西墙怎么办?人家PS技术高,天衣无缝,你怎么办?这还叫摄影吗?
2,你摄影人苦苦追求奋斗了摄影一辈子,人家只学了PS,不及你一根毫毛。然而人家玩PS,随便拿个烂片作基础(或者根本不需要),折腾几番,惊人之作问世,又是冠以摄影高手,请问你如何想?
3,PS可以画照片,这样的作品,你还承认是摄影?
4,摄影人如果不肖一顾老掉牙的传统摄影根本:光,构图,内涵;那么在PS面前还有什么可以眩耀?
凭栏影界,车坛高手云立,大师鼎足,都是我辈老师。如此资源,却都在打躬作楫,你好我好中消磨了。我们为什么不敢恭敬的提出一些问题向老师们请教?这就是我为什么要在车坛放屁的原缘。
本人借某些作品作为平台,提出问题的探讨场地,请专家发表高见
请搜索本坛:影子:《收获》;探讨记实片因PS从“准摄”变“伪摄”的问题。
请搜索本坛:偶一为之:《未了》;文光:《永远的怀念》;探讨作品命题和内涵问题。
10-22&21:59
刚刚回来,仔细研读,精彩!十分喜欢这种纯粹大学术交流的气氛,向鲁B兄、红楼兄、看个够兄、响箭兄等大侠学习!
10-22&08:52
摄影艺术的研究与争论要有轻松自由的气氛,但最好不要涉及个性与个人的话题。有些话题与意见可以通过邮件、QQ、NSM来交流。我们既要尊重观赏者,也要尊重图片提供者。
10-22&08:27
喜欢这样的构图!&喜欢这样的色调!
10-22&07:54
转载鲍昆的几句话:观念摄影是迅速扩张的现代影象时代的产物。它与这个时代许多新诞生的事物一样,都是我们必须接受的新的存在。它是掌握它的人群的权利。它和原有的摄影群落没有自然的裙带关系,因而原有群落的&规则也无法规矩它。但它绝对是制造、产生影像的摄影。它给传统摄影家们应该带来如下既相互矛盾又相互补充的启示:1,在复制、记忆世界的同时还应摄影自己的内心(即用更丰富的内心感受开掘摄影资源);2,摄影已不是神圣的艺术仪式,只是一种大众表达的自由行为;3,摄影与广泛的生活、文化共栖共荣,共同缔造我们未来的生活,所以不要太把摄影当回事。
10-21&15:30
好!好!好!此话题就是我一直困拢的问题,我想也是所有摄影人关心的话题,老牛车水说得好啊:好作品+精彩评论=启迪斐然,胜过学院上课。
我等小辈无权就此发言,只有默默关注以表支持,并期待更多的精彩讨论。
10-21&09:41
谢谢红楼的感兴趣和基本上支持。。其实谁都不是权威,即便是权威也不能轻易的盖棺定论,既然车坛给我们这块交流的平台,大家完全可以畅说欲言,在相互的交流中相互的收益,其实,很多的思想火花或者说创作灵感就是在相互的思想碰撞中诞生的,我的一位要好的朋友经常跟我提及某位专家所说的一个论调---两个苹果的交换两人分别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如果是两个思想的交换每人拥有的就是两个思想了。。想想不是吗??在艺术面前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既然我们热爱摄影,那就不要老拿出玩玩那一套,所谓的我快乐我摄影,是呀,无人反对,也反对不了,但还是认真负责一点,尽可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幸福之上。。CC~~又拉不住了。。打住。。
10-20&20:23
喜欢,喜欢,确实好极。
10-20&16:09
对鲁兄的议论很感兴趣,也基本上赞同鲁兄的观点。为什么要说“基本上”呢?是基于以下原因:
一直来也在作关于“绘画性”和“摄影性”的思考,但至今没有一个较清晰的结果。只是在感性上有一种认识,觉得摄影一定要走出绘画的影子,离绘画越远就会越有希望。
同时也有这样一种认识,觉得“摄影性”与PS本身并不矛盾,不存在“因为PS了,就削弱了摄影性”这样的因果关系。PS作为一种工具,关键在于自己的运用,运用得好就是镜头的一种延伸。比如说超广角镜头的变形和夸张效果,我们总不能说是背离摄影的“真实性”吧。艺术要反映现实的同时,也在改变现实,“现实的”不一定就是“真实的”,经过艺术改变的“现实”也许更“真实”。而PS的作用就是用来“改变”的,我们用镜头来“改变”现实是摄影的,而用PS来“改变”现实同样也可能是摄影的。
而问题在于,我们很多PS高手们在显示自己高超技艺的时候,不是以“摄影性”为标准的,反而有意或无意地向绘画性靠拢。也许有人认为“我能把照片做得象一幅波提切利的杰作一样,多么成功呵!”问题就出在这里,摄影以绘画作为样板,摄影还有希望吗?
所以说,我们摄影人首先要对“摄影性”有所思考,也许我们一辈子也无法定义“摄影性”,但至少要有一种“摄影意识”吧?
也就是说,你在拍摄或PS的时候要清楚自己是在干什么。
10-20&14:22
摄影是工具,PS是手段。在艺术沙龙的领域(新闻摄影与纪实摄影不在此列)重要的是反映、表达的内容与想法,重要的是超越与突破。
前几年,很多PS只是为了完美与弥补瞬间艺术的缺陷,这几年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十一届国际影展中有一张得奖作品《空间》就是PS的很好作品,它反映的内容给人类以警示。
在大多数人都掌握了PS后,关键的是作者的思想和创意。
10-19&23:37
摄影为什么始终地位不是很高?问题的关键就是摄影为什么老要往绘画上靠?摄影术刚刚诞生美术家们惊呼狼来了狼来了,不曾想,如今人家是“与狼共舞”了,记得那年我们去甘南,使用最先进的器材的是画画的,胶片被他们称为“草稿纸”,那年的全国美展那位画家兄弟画的甘南人物居然在全国美展中中获了个银奖,我们看就是画的一张照片。。说到摄影,不少人都拼了命的往绘画上靠,又题字又加印章又装框装裱,好不热闹,不仅要问这是摄影吗?比如楼主的片片内容不说,外观设计成海报样式,当然使用这种方式在车坛已经成风,大多是画不够框来凑,绣花枕头而已。。不可否认,当PS还没有被大多人掌握的时候,谁玩点新花样谁就沾光,可脸上有光了摄影的特性哪里去了?摄影的特性没有了,摄影自然也就消亡了,因为电脑作的比摄的好也容易多了,画画的画的也比摄的随意多了,但摄影的瞬间是任何电脑做不出来的,比如航天员拍下的地球和宇宙空间的影象,电脑可以作的出来吗?画家又能画的出来吗?再比如伊拉克战争,巴以局势恐怕再高的PS高手也不会PS出来,世界一流的画家也只能望洋兴叹。。半夜了,也是就事论事,我国的文艺方针就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也请操此业的大侠不要对号入座,拿着石头找来,快乐摄影也罢欲望摄影也罢,设计摄影沙龙摄影PS专家等等,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就是活着充实一下自己的业余生活而已,振兴我国文化和摄影艺术的大业说实在的不是纸上谈兵也不是画饼充饥,说到家,摄影还的从摄上下功夫,做的好不如摄的好,恐怕自己在做的时候也想,PS只是弥补自己作品不足和人工辅助摄影主题表现的一种手段而已,仅次而已,而已。。
10-19&22:33
我是这么理解影像的:摄影是其母体,电脑(PS)是其工具,它介于摄影和美术之间,今后它是一个什么名称,又如何定位,我无法预见,也许是一新的艺术种类,也许就是摄影的衍生物,或也许什么都不是,不管摄影人用什么方法去作画,传统暗室技法也好,电脑PS也好,影画合壁也好,尽管用尽方法往美术上靠,跟美术去比,终究比不过美术,从来就没见过画影合壁,为什么?摄影与美术是两码事,摄影术刚诞生时有人预言美术会消亡,美术界把摄影当作洪水猛兽,100多年的历史说明谁也取代不了谁,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世界上有多了一种艺术门类。摄影与美术的根本区别就在与:机械、电子与手工,无限量与孤品。我不排斥影像作品,并且努力去学,制作精良的影像作品的确让人赏心悦目,它也有美术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当前,熟练掌握PS技术的人与PS盲们相比,PS盲的确是难望其项背,新知识、新技术、新观念一定要学,过几年,当发烧友都像掌握相机一样能熟练掌握PS时,甚至于1/3的影友能精通PS时,不知会是什么景象,总之,三年五载或十年八年终见分晓。不过我坚信,影终究是影&画毕竟是画,也许影像就是影像。
其实我们在此是讨论是不是该把影像作品和摄影原创作品分门别类,并不是反对或排斥PS作品,或者说PS作品先说明一下,或者把原创作品及PS作品一并发出,并透露一点创意和PS技术让大家开眼嘛。许多的PP我等PS盲看不出机关,像楼主这张我是看不出有没有机关。
10-19&19:57
请继续讨论...
10-19&18:49
这地方,好像有点装不下了。好挤呀!
摄影进到如今的阶段,看来,的确该要增加分类了。摄影“动”了的时候,出了新艺术类型:“电影”;电影改换了工具,电视剧应运而生。现在,数码相机的出现,有电脑作后盾,摄影也变了面孔。新的艺术形式产生,必然会有“排异”现象,到头来还得承认。这就是现实。无论国内国外大概都是如此。
茕影关于摄影(包括其他领域)的创作理念,我认为很好。还有‘沙龙’现象的肯法,也很值得注意。我赞赏他这种探索精神。也欣赏他的作品。
鉴于当前的形势,建议车坛开这个先河:开辟一片地方专注这一问题的讨论。率先定个名堂,甚至可以讨论个名称来,也无不可。
10-19&17:34
摄影算什么!影像高于一切!要站的高,看的远.做一个视觉艺术家!国外的东西不一定多是好东西!
10-19&13:06
不知别的坛子有没有此种分类,如果摄影和影像分类是大势所趋的话,车坛何不开此先河。
10-19&11:39
看兄:对图片采用各种手法进行后期制作,通称为数码影像作品,这与摄影作品是应有区别的。虽然,数码影像由于制作完美,往往在所谓摄影比赛中获奖,这只是一种摄界的误导。近来,国内有些比赛也已予以分类,或干脆:“谢绝提供电脑创意和改变原始影像的作品”。
作为一种图片影像,完全有发展的必要,最好注明:“经后期制作”。
10-19&11:19
好作品+精彩评论=启迪斐然,胜过学院上课。好!好!!好!!!
10-18&18:47
达盖尔1839年发明摄影术,世界摄影史今年166年。
赞同林中响箭之建议,国际上是如何分类,偶孤陋寡闻不知道,感觉是有道理。
10-18&17:17
非常赞同茕影所说的这句话!!!
“摄影作为一门在中国仅一百多年历史的艺术门类,其发展的整个意识形态还在不断完善和跟进阶段,与国外摄影的差距不仅仅在于艺术上的表现形式,更是意识形态和摄影理念上的。沙龙式摄影是中国当前最主流的体现形式,当我们在为某幅作品的光影构图而拍案叫绝的时候,国外的摄影人早已悄悄地跨过那道光影,直奔主体的心脏了,因此,对同一事物,国内外摄影师通过镜头所表现出来的物像偏颇甚远也就不足为奇了”。&
10-18&15:10
这是传统与变革的冲撞,但凡是有美学基础的DX,不管PS或不PS,就是不一搬。初学菜鸟,我看热闹。
10-18&00:20
尽管我一直很喜欢影像制作出来的东西,
不过,我个人始终不认为摄影和影像是同类的。
10-16&21:08
严重支持TYJZ9!!!!这里是交流的论坛不是有些人炫耀的园地!!经常看到一些侠客“梆梆梆”扔下一堆,一帮热心人“捧场”求教了,却故作深沉,旁若无人,目空一切,实在令人鄙视!!
10-16&15:55
这对话已脱开对此图的评论了。
俺也由此想起几天前在一张合成人物肖像图片提出的一个建议:
车坛应设一个数码技术栏目展示此类图片为好,目的是区分摄影与数码电子暗房作品(含平面设计,合成等),以正视听。
通过各种手段对图片进行后期制作,早已不是新鲜事,区分只在于制作的水平和效果而已。学习国外分类办法,把数码后期作品单独出来,就能泾渭分明了。各类作品都能在同一条件下比优劣,分高低。
10-16&10:35
感谢仁兄tyjz9对小弟片子的关注及评点!
无论那种类别流派的的艺术,交流才能有观念的碰撞及火花的产生,也才能有其思想内涵的升华。我很高兴仁兄以一种严正的学术性态度来评点作品,这在奉言遍网络的今天甚是难得。
摄影发展到今天,个人认为艺术的表现形式应该与其题材内容相吻合,也应该与时代的发展同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数码的洪流将胶片的繁杂碾压得支离破碎,摄影人将自己的双手从黑黑的暗房里解放出来,PS成为新的先进武器,电脑二次创作也就成为现代摄影人响亮的口号和流行趋势,从暗房里整夜的配药显影到电脑前的数分钟抠像调图,摄影遭遇了一次历史性的变革……
一件作品的最终表现形式或者说是呈现效果,不应该完全是个人喜好所左右,内容决定形式。纪实摄影与艺术摄影很大的区别在于其表现形式,前者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忠实客观反映原貌,后者应该源自生活、别与生活、高于生活。
有必要说明的是,我的作品有非常传统的黑白纪实专题,也有艺术人像风光作品,还有部分现代意识形态探索性的视觉影像,在对于后期的处理上,是由区别对待和取舍的。
自幼学习绘画,从素描、水粉、水彩到国画、雕塑、油画,大学主修艺术设计,参加工作后涉足摄影……这就是我简单的艺术求索的历程。
在视觉艺术这个领域里倒腾了好几个门类,如今惟独对影像绝对痴迷。许是长期接触视觉产品的原故,对摄影,我坚持自己的理解方式和感受,影像上的追求趋向于能在传统的审美意识里融入现代的的概念从而达到极至。无论纪实、风光,还是人物肖像与静物小品,我都会以美学理论为依据,在遵循摄影的基本原理的前提下,融合一些抽象的、后现代的表现手法,用线条来描绘形体,分割色块,注重点、线、面在画面的错落布局,色彩的浓烈与淡雅全在于作品表现上的需要……
摄影与设计、绘画、音乐、文学等其它艺术形式是共融的,每一门艺术都会有其独特的体现形式,同时又兼有其他门类相通的共性。一件艺术作品之所以能流传并成为经典,她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内涵和呈现形式来区别于大流,而所表达的主题又带有大众的普遍性。摄影作为一门在中国仅一百多年历史的艺术门类,其发展的整个意识形态还在不断完善和跟进阶段,与国外摄影的差距不仅仅在于艺术上的表现形式,更是意识形态和摄影理念上的。沙龙式摄影是中国当前最主流的体现形式,当我们在为某幅作品的光影构图而拍案叫绝的时候,国外的摄影人早已悄悄地跨过那道光影,直奔主体的心脏了,因此,对同一事物,国内外摄影师通过镜头所表现出来的物像偏颇甚远也就不足为奇了。
10-15&22:07
无论传统、数码,只要想到的,就要尽力去做到。这就是我对作者的评价。^_^
10-15&17:44
一直想在这位先生的片子里找些不尽人意的东西,那不是有什么过不去,实在是此人在坛子里抢眼的地方甚多,依赖着自己比别人多得多的本钱,在这里红里翻绿。
好想专题评论此先生的东西,苦于没有较闲的时间,因此不能客观的说一些对作者,对大家都有帮助的话。
我想说的中心是:看了此先生的作品,我们每个摄烧友都应该有一个时代的紧迫感,这就是,现在仅靠实实在在的原摄基本功已经不够了,(注意,我这里说的是不够,没有说不行),传统的专家型的经验和手段已经给新形式抢座,无法回避的受到各个领域,各个技术的拷打。片子的后期技术制作已经成为作品本身的成败关键!
对此先生的作品我是喝彩、叫好的,且无多少挑剔处,虽然可以看破好多别人看不见的“机关”,为了不破坏那样的美观,我都容忍了。
此先生的作品是我上述谬论的佐证。奉劝赞赏者在称赞好好好的同时,想一想我应该怎么向这样的精灵靠齐?
如果此先生有大侠风度,理应做些这方面的学术交流,不要故作深沉,藏而不露,你要对得起喜欢你作品的朋友们。
10-13&15:27
10-12&21:30
最适合做封面的片子!!!
| 国外酷站: |
:::::::::::::::::::::::::::::&2001 - 2015
车坛影协 版权所有&-&
- 新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
:::::::::::::::::::::::::::
&本站法律顾问:吴秋发 律师 /
页面执行时间:140.625毫秒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心消消乐兑换码2015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