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觐破戒有哪些卖房注意事项有哪些

查看: 3728|回复: 5
朝觐者的义务和注意事项
为了保障朝觐者的健康,使朝觐过程顺利、安全,每个朝觐者必须遵守以下准则:
1、 服从有关官员的检查和调度。入境时需向统一代理办公室交纳朝觐服务费和交通费(支票或现金均可)。
2、 办理好入境和海关手续后向统一代理办公室交验护照,以办理去麦加或麦地那的必要手续。
3、 从海路和空路来的朝觐者需向朝觐管理机构交验护照和车票(机票或船票),并允许管理机构在其继续旅行前使用护照,以便管理机构提供服务;因拒不交验护照而耽误旅行者,后果自负。
4、 遇突发事件就近向朝觐管理部门或有关机构报告,以便事情得到妥善处理。
5、 为保证朝觐者的安全和朝觐仪式的顺利完成,朝觐者应随所属的朝觐管理机构去访问圣地(阿拉法特山、穆兹达里法和米那)。
6、 朝觐者要维护两个圣寺的神圣和尊严,成为维护我们宗教信仰者形象的典范。遵守沙特阿拉伯王国政府关于禁止在麦加和麦地那的圣寺、街道、公共场所和人行道随意停留的法令,不乱扔垃圾,保持圣地的清洁。
7、 在吉达港、麦加、麦地那和其它圣城,朝觐者必须严格遵守有关住宿和交通安全的法令。
8、 为保证全体朝觐者的公共安全,每个朝觐者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1)若朝觐者来自有黄热病感染区的国家,他必须出示该国政府签发的接种免疫证明;否则将在此接受接种免疫,在接下来的六天内其活动将受到二十四小时监控。
(2)需持有脑膜炎的接种免疫证明,保证在十天到三年的期限内有预防此疾病的能力。
(3)除了少量供陆路来的朝觐者到达目的地所需的食品外,其它食品不得带入沙特阿拉伯王国境内。食品必须置于简易容器内以便检查。
9、 朝觐者必须随身携带由麦加塔瓦夫管理机构或麦地那指导机构提供的个人资料卡(即身份证)。
10、朝觐者在朝觐期间如患疾病,必须立即携带个人资料卡就近到医院或诊所就诊。
11、如遇投诉问题,朝觐者应携带有关证明,向朝觐管理部门的投诉委员会汇报。
12、朝觐者应将正式文件和钱物交由向导、塔瓦夫管理机构或值得信赖的团体如朝觐代表团或大使馆保管,只随身携带少量必需的费用。朝觐者应留心自己的财物,如遇盗窃,应立即通知塔瓦夫管理机构或警察以采取必要的措施;如遇行李遗失,应打电话到麦加或麦地那的朝觐理事会失物招领部查领。
13、为方便女性朝觐者在沙特阿拉伯王国办理签证,女性朝觐者应由一男性近亲陪同,或组团前来朝觐。
14、若步行前往圣地,长途跋涉和夏季炎热的天气会对人的健康有所影响,希望年长者或患病的朝觐者注意量力而行。
本条例还包含以下一些规定:
1、 服务和交通收费标准及付款方式。
2、 到达和离开的时间表。
3、 国家朝觐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
4、 朝觐住宿规定。
5、 交通管理规定。
6、 朝觐者回国管理规定。
7、 关于官方朝觐代表团的规定。
一、 哈吉的准备工作
哈吉准备工作的必要性不言而喻。最重要的一点是,充分的准备可以使你以相对平和的心理和精神状态来完成哈吉过程。准备工作应在出发前三至四个月就开始,以下是需要详细考虑的问题。
1、 旅行社
选择一个可提供哈吉专线服务的旅行社,好的旅行社是哈吉成功的重要因素,可请有经验的亲朋推荐,应仔细咨询的问题包括:
(1)该旅游专线在麦加和麦地那停留多久,确切的日期;旅行日程安排是否可变;如可变是否需额外收费,收多少。
(2)在麦加和麦地那的住宿地点离两地的圣寺有多远;若步行路程超过10-15分钟,提供何种往返的交通工具;该交通工具的往返频率。
(3)该旅行社的向导是否熟悉哈吉的仪式、沙特海关的各种规定;是否整个过程都跟你在一起。在这方面要多花些时间讨论法律法规方面的细节。
(4)该旅行社的向导是否熟悉阿拉伯语;若不熟悉,在沙特期间是否提供翻译。注意大部分沙特官员不懂英语。
(5)到达沙特境内之后,是否可以自行选择交通方式,例如选择自己付费乘出租车而不是乘坐预定的巴士;费用如何计算。这种选择非常必要,例如,哈吉季节交通繁忙,从麦加乘巴士到麦地那需20-30小时,而乘出租车仅需3-4小时。
(6)在米那和阿拉法特山的日程如何安排;在米那、阿拉法特和穆兹达里法的饮食如何安排。
(7)包括食宿在内的整个费用是多少;确认旅行社会经常更换食谱。否则几天下来就会得厌食症,要保证每天有牛奶和水果供应。
(8)在宰牲节旅行社是否安排宰牲。
(1)沙特政府签发的有效期至少为六个月的护照。
(2)预防免疫证明。
(3)4-5张护照标准照片。
(4)由地方清真寺的伊玛目提供的穆斯林身份证明。这一文件非常必要,因为非穆斯林禁入圣城。
(1) 花3-4个月的时间练习奔走,以保持充沛的体力;背诵遵命词和转塔瓦夫时的祈祷词。
(2) 尽可能获得充足的哈吉知识,以保证哈吉过程中全身心的投入。
二、需携带的物品
必备的有:广谱抗菌药、镇痛药、安眠药、腹泻药、晕车药和外伤药等。
3、褡裢(腰袋)
用于存放文件和钱物等
应带足够的钱并妥善保管:
(1)大部分以旅行支票的形式携带,以防遗失或被盗。兑现支票需使用沙特当局签发的个人资料卡,因为在沙特停留期间,护照由吉达的沙特官方保管。
(2)随身带少量沙元现金,约1000里亚尔(1美元=3.75里亚尔),以供日常之用。
(3)只带一张信用卡。
(4)带一些本国货币以备归途之用。
以浅色透气性好的衣服为宜,多带换洗衣服;在沙特街头可穿沙特长袍;因早晚较凉,需带一件毛衣。
6、食物和水
这些东西在沙特应有尽有,入境时只允许携带易检查的食品。
一、朝觐功课之由及宗旨
二、朝觐者的条件
三、朝觐的礼仪
2、四环游克尔白(塔瓦夫)
3、奔走(赛阿伊)
4、进住米那
5、站立阿赖法特
6、米那山“射石驱魔”
四、朝觐的种类
1、 单朝(易福拉德)
2、 连朝(给兰)
3、享受朝(台曼图尔)
4、瞻礼朝(小朝一—欧自勒)
五、朝觐礼仪准则
六、敬谒圣陵
朝觐是伊斯兰教五大基本功课之一,为教法中的第五大功修要素。按教法规定,凡有条件的穆斯林男 女,一生中均应朝觐一次,这是必须履行的主命。
一、朝觐功课的由来及宗旨
“朝觐”一词是阿拉伯语“哈吉”的译意,其字面含义是趋向崇高的事业,响应安拉的命令,寻求安拉的喜悦,是全世界穆斯林的盛大聚会,象征着万众一心、敬拜安拉的最雄威的壮举。教法含义是在特定的时间,以特定的方式、朝觐特定场所。
这项功课是穆圣(*)在伊历五年(公元626年)定为生命的,伊历九旬公元630年光复麦加城后,他率众履行了这项朝觐仪式。安拉在《古兰经》中说:“为世人而创造的最古的清真寺,确是在麦加的那所吉祥的天房,全世界的向导。其中有许多明证,如伊布拉欣的立足地;凡入其中的人都得安宁。凡能履行到天房的,人人都有为安拉而朝觐天房的义务。”(3: 96—97)
穆圣(愿主福安之)说:“众人啊!安拉确把朝觐定为你们的主命。谁为安拉而朝觐,并在朝觐中不做违禁之事,不做恶,则他朝毕回归时,便宛如初降生的婴儿那样纯洁无染。你们如为安拉完成几次副朝,罪过定会赦免,虔诚的朝觐定会获得享受天堂的恩惠。”又说:“举行朝觐或副朝的人,就是等于来探访安拉(即诚心诚意,只为拜主而来),如果他们向主求助,安拉定会准许,如果他们向安拉求恕,安拉也会准许的。”朝觐的仪式就是根据《古兰经》第二章196—203节、第五章98—100节,第二十二章27—32节等章明文规定的。
朝觐的宗旨是:《古兰经》启示:“凡能行此路程的人,都应该为安拉去巡礼天房。”(3:97)举念朝觐者,为服从安拉去朝觐的命令,俱要作出祟高的自我牺牲精神,即要把个人的安逸、世俗的享乐和忧虑,财帛的收获和丰欠,亲友的情谊,外表的虚荣,出身的贵贱,种族的优劣,个人的成就、社会地位及尘世间的所有思虑、杂念全部抛弃,达到惟独敬主、拜主,为主而行的最高境界。同时,把为朝觐所需要的一切费用和旅途的安全、身体的健康等,当作承担这项义务的责任。如果没有对安拉坚定不移的信仰,仅以优厚的物质准备,仍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古兰经》明示:“你们当准备路费,的确,最好的路费是虔敬。”(2:197)
二、朝觐者的条件
1、成年人。按教法规定,男子必须超过十二岁,女子超过九岁,才有朝觐的义务。
2、身体健康,不疾残,无衰老。
3、自由公民、朝觐义务只适用于未触犯刑律、具有公民的基本权力者,奴仆是不定的义务。
4、具备充足旅费,包括留给家人的生活费用。
5、没有债务的人。如果有债务,需先还清债务,而后才能去朝觐。
6、路途安全。无战争祸患,无灾情险阻,往返旅途安全有保障。同时获得国家法律的许和。
7、妇女朝觐须有丈夫同行,或至亲骨肉陪同。
上述七项条件,是每个朝觐者必备而不可缺少的。如果条件一时不具备、可推迟朝觐。倘若身体条件永不可能具备时。则用雇人代朝的办法来完成此项功课(但代朝者本人,必须曾经朝过一次觐)。
三、朝觐的礼仪
朝觐的主要仪式是:受戒,环游克尔白,在索法与麦尔沃两山之间奔走,住米那山,站阿赖法特山,射石(打“易卑劣厮”),宰牲,辞朝等。
(一)、受戒:河村伯语“伊哈拉姆”一词的意译。通常自不同地方来的各国朝觐者在进入圣地表加之前,必须在规定的“戒关”受戒,其内容是:l、作大小京,以求内外清洁,立意纯正。2、更衣,换上戒衣(即为两块宽3尺,长7尺不联缝的白布),男性上身用一块(称“勒达”)斜披肩头,一块(称“伊扎尔”)围住下半身,露顶踝足,不戴帽,不穿袜,只穿拖鞋。女性仍着日常洁净朴素的服装,袖长至腕,袖长到踝骨。并遮盖头发,不蒙面,不艳装,不踝足。3、穿起戒衣,即礼两拜受戒拜,为嘉仪圣行(穆斯台罕卜)。4、拜后举意,即立意为朝觐受戒。5。诵念应召词(台勒比叶)。时间是受成后的每日早晨起床时,每番拜后,旅途中上下坡和看到人群和车船之时。从此,即算正式进入受戒状态。亦标志已正式开始履行朝觐功课。受戒表示安宁、忘我和完全服从安拉,象征着抛弃了尘世中贪图追求生活享乐等物质的欲念及各种典雅雍贵的装饰,一心倾向安拉。受戒期内,必须严格遵守禁戒事项:戒修饰,即不可穿其他服装和佩戴各种首饰,不可抹香水、剃发、剪须、修指甲等;戒房事,戒争吵、戒流血、戒狩猎、戒杀生、戒伤“禁地”的草木等,直至朝觐典礼完成,戒衣脱下为止。凡违反上述戒观者,要根据教法规定,按不同程度进行罚赎。即重则重朝,轻者宰羊一只或接济六位穷人或做三天礼拜等。
(二)、环游克尔白及抚摸玄石:克尔白系阿拉伯语译音,意为立方体,是麦加禁寺内的一立方体殿宇。环游克尔白,阿拉伯语称“塔瓦夫”,意即绕行,履行正朝、或副朝、或辞朝的功课都当游七圈。如十二月八日起进入正朝时,全体朝觐者开始集体进入禁令(哈兰)后,应随即由玄石(即黑石,为直径30厘米的一块宝褐色方石,镶嵌于克尔白墙东南角部,离地约l.5米高)处起,按逆时外方向环绕克尔白七圈(先疾行三圈,后再缓行四圈;并抚摸或吻玄石。如果无法接近玄石,可招手或注目,以示敬意,此称“易斯梯俩目”,意即祝贺。在巡游中要边走边念每一圈的专门祈祷词。绕行结束以后,应在先知伊布拉欣站立处礼两拜副功拜。
(三)、奔走:阿拉伯语“赛阿伊”的意译。即在索法与麦尔汉两山的遗迹之间(现为奔走长廊)往返奔走七趟,并口诵诗词,向着无房招手示意的仪式。然后饮修渗泉(即赞木赞木)水。这一礼仪象征着圣祖伊布拉欣贞妻哈哲尔为给稚子易司玛仪急我泉水解渴的情景“赞木赞木”一词,源自哈哲尔当年发现外溢不止的泉水时异常兴奋、期望其“停住、停住”的意思。
(四)、进住米那:朝觐者在伊历十二月八日必须离开麦加,进驻距城七公里的米那山、以便能于次日抵达阿赖法特。米那(当地人读“穆那”)。意为“期望”的词根“特满那”。这是麦加与阿赖法特的一个间歇点,出于人祖阿丹被逐出天国流落此地后,期望重返天园的典故。朝觐者为了效法古代先知曾在此地间歇过的古圣遗风,就先到这个有圣迹的古谷住宿一夜。
(五)、站立阿赖法特:系阿拉伯译音,意为“认识”。这里是人祖阿丹和哈娃(太太)因违主令逐出天园,流落大地,夫妻失散后又重新相会的地方,“阿赖法”即由此而得名。伊历十二月九日是朝觐的正典之日,所有朝觐者必须于此日从米那启程,到达麦加东南二十五公里处的阿赖法特,面向天房站立进行祈祷;否则,即使来到麦加,也等于没完成朝觐功课。在这里,朝觐者身着成衣,袒露臂膀,探头赤足,在庄严气氛中向着共同信仰的安拉祈祷,自我反省、忏悔,参悟天下穆民聚集盛会的真义,聆听伊玛目宣讲劝善成恶的教义,这是整个朝觐活动的高潮。这里晌礼和哺礼一并履行。从响礼后朝觐者这里面向“给布来”(克尔白)站立做“卧夸费”(伫立)功课,直到日偏西。对这项礼仪的贵重,安拉在《古兰经》中说; “如果我的仆人询问我的情状。你就告诉他们:我确是临近的,确是答应祈祷者的祈祷的”(2:186)穆圣(*)曾说:“最好的祈祷,便是阿赖法特的祈祷;最好的拜功,就是在阿赖法将那天的礼拜。”此时此地是为了祈求安拉接受祈祷、忏悔和寻求安拉的恕罪。祈祷时要极为谦恭、温顺,举止如同身临尊大安拉的御前一般虔敬。
九日下午,朝觐者离开阿赖法特,急步(有的乘车)返回约十公里处的穆兹德里法,将昏礼与霄礼的主命拜一并完成。并在这里每个人采集状如黄豆大小的四十九颗石子,准备在十、十一、十二日到米那的“射石驱魔处”投掷(如果在米那欲住四天,需拉七十颗石子),当晚在此地露宿一宵。
(六)、米那山“射石驱魔”。伊历十二月十日早晨,在穆兹德里法举行晨礼后,返回米那去做“热木衣”(打石头)。投掷石子的功课源自先知伊卜拉欣带领他的儿子易司玛仪去米那道主命做牺牲,“易以卑劣厮”(恶魔变成人形,曾三次变换位置,企图迷惑、引诱他违背主命。他向安拉祈求引导,在安拉的庇护下,他连续三次分别投掷七颗石子驱跑易卑劣厮”,“射石驱魔”的礼仪即由此而来。
当天晨礼后在阿格白磊射石场只向大恶魔“杰木赖吾古巴”投击七颗石子。次日(十一日冲午时,分三次打石头。首先打小石柱“杰木赖欧俩”七颗石子,后打中石柱“杰水吾斯塔”七颗石子,再打大石柱“杰水赖吾古巴”七颗石子,当天共打二十一颗石子;十二日中午后又依次各打一遍,若备七十颗石于者,则在十三日依次向三处石柱各投掷七颗石子。每投一石要念:
毕思命俩黑,万拉乎艾克拜勒
(我)奉安拉尊名,安拉至大
投石击魔的目的是为了保护朝觐者在朝觐期间或成了“哈吉”后不被恶魔导入歧途。中世纪著名的伊斯兰学者、伊玛目安萨里在其名著《复活宗教学》中说:“投石是为了服从命令,表现对安拉的奴仆地位,仅仅是为了聆命,而人们的理智难以探讨此事。”“在这里一旦有魔鬼给自己的朝觐带来嫌疑或罪过,就应以石投之,使其绝望。”第一次射石时,即停止念应召词,意味着进入了开戒。射石完毕,即离开射石场;然后,朝觐者男性剪发、剃头,女性剪去一束长发(均在禁寺内进行,否则必罚),脱去戒衣,换上平日服装,并环游克尔自七圈,但不跑步,只按步行走,以象征“受戒”状态结束。
(七)、宰牲:十二月十日“射石驱魔”后,要在米那宰牲,以纪念伊布拉欣导人遵从主命、准备牺牲自己儿子作最高奉献的虔诚心愿。这项礼仪既由朝觐者本人履行,也可出资让人代为办理。凡是立意享受朝觐和连朝的人,或在朝觐中违犯戒令的人,为全美朝觐功课,这天都要在米那宰牲,将牲肉除自食外要散给穷人,以表对安拉的虔诚和敬意。因为:“它们的肉和血,都不能达到安拉,但你们的虞城,能达到他。”(22:37)教法规定,由阿赖法特下来后,住米那三天为圣行,射石驱魔为当然。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从阿赖法回到米那第一天,宰牲开戒后去麦加环游克尔白是主命,否则,朝觐无效。
(八)、辞朝:辞朝是朝觐者在完成副朝和正朝的全部功课,即将离开麦加前环游克尔白的功课,即称为辞朝,亦称“结队巡礼”。辞朝教法上定为当然,礼仪同初到时环游克尔自七圈的仪式一样,但不受戒,不跑“赛阿”。辞朝后若未离开麦加,如重见克尔白者,仍须在临行前再作一次辞朝。须在克尔白附近礼两拜副功拜,作祈祷后,面向克尔白,退步依依不舍地辞别或回顾而别。
四、朝觐的种类
朝觐功课从履行的时间上可分为正朝和副朝两大类;从履行的形式上正朝又可分为单朝、连朝、享受朝和瞻礼朝等四类。其中瞻礼朝即为副朝(亦称小朝)。
正朝:正朝又称大朝,为主命朝。其时是伊历十二月八日到十二日五天中,完成教法规定的全部朝觐礼仪,即称正朝。主要仪式为:受戒,进住和站立阿赖法,十二月十日环游无房(塔瓦夫)和奔走(赛阿)。
副朝(欧姆赖):是强调的圣行。字面含意是拜访,教法含意包括四部分:一、受戒:二、环游天房;三、奔走索法与麦尔沃;四、剃发或剪发。副朝不受时间限制,除十二月份以外,一年四季都可以自愿履行,朝觐者刚到麦加时,一般先进行副朝(小朝),而后再大朝。下面略述朝觐的类型。
(一)、单朝(易福拉德):单朝专指为履行主命的正朝而受戒,不连带其他副朝。朝觐者只立意做大朝而不连带小朝。单朝的人穿戒衣以后,要坚持受成的条件,直到朝觐结束。单朝有四种功课,即:受戒、环游克尔白,在索法与麦尔沃两山之间奔跑,站立阿赖法。单朝不需要宰牲,如果自愿宰牲更好。
(二)、连朝(给兰):连朝就是把正朝与副朝连在一起进行的朝觐仪式。朝觐者到麦加时,要求一次受戒,先完成小朝(即副朝),然后仍要受戒,直到完成大朝为止。其程序是:先举意连朝而后受戒,游转克尔白,在索法与麦尔沃两山之间奔走,立站阿赖法,住米那,步行至穆茨德里法,射石、宰牲,而后再环游克尔(十什二月十日),并在索法与麦尔沃两山之间奔走。连朝亦称双朝,必须宰牲。
(三)、享受朝(台曼图尔):享受朝亦称分朝,这也是将正朝与副朝连在一起进行的。先立意小朝,礼两拜到功拜。享受朝只有三件功课,即受戒、环游克尔白和在索法与麦尔沃两山之间奔走。完成此三件功课即可开戒。享受朝与连朝的区别是:连朝一次受成,享受朝则分两次受戒:即先为副朝受戒,完成功课后即可开戒。而后等到正朝日期到来时(即十二月八日)再次受戒,并举行正朝,然后按规定时间开戒。享受朝在副朝开戒后,此间不受任何戒规,有自由享受之意,故名享受朝。享受朝最后也要宰牲。连朝或享受朝之宰牲,是为其完善选定朝觐方式的补偿措施,而不是古尔巴尼之宰牲。因为朝觐者作为旅行者(穆撒斐尔),无宰牲做古尔巴尼之责。
(四)、瞻礼朝:瞻礼种是除正朝期(十二月九日至十二日外),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的副功,只有受戒、环游克尔白,在索法与麦尔沃两山之间奔走三件功课。瞻礼朝即为小朝。
五、朝觐礼仪准则
(-)、朝觐的主命(法里则)共三件:
l、受戒;2、驻阿赖法特山;3、环游克尔自(十二月十日)。
(二)、朝觐的当然(瓦直卜):
l、穆兹德里法停留;2.索法与麦尔汉之间奔走;3、驻“阿赖法特”山时从偏午直至黄昏;4、射石驱魔;5、剪发开戒;6、连朝和享受朝者的宰牲;7、单朝者按次序“射石驱魔”和剪发;8、外地朝觐者离开麦加前的辞朝。
(三)、朝觐的圣行(逊奈)
1、外地朝觐者到达麦加时,首次莅临克尔白环游(单朝或连朝者);2、以黑玄石为起点,从克尔白右侧环游,举意之后在索法与麦尔沃之间奔走;3、十二月八日(饮驼日)驻进米那,并在当晚露宿一夜;4、十二月九日日出后,从米那前往阿赖法特山;5、宰牲节当日留宿穆兹德里法;6、在阿赖法特山做大净;7、宰牲期留宿米那。8、除上述各项功课外的其他礼仪,均为圣行或嘉仪(有关朝觐礼仪准则未尽事项,详见附表)。
以上功课不得随意抛弃,未完成主命的,其朝觐即被破坏而徒劳往返。凡有能力(即身体健康、神志清楚、财力足够者)不亲自去做正朝,而请他人代前是不相宜的。丢失“瓦直布”的,要进行罚赎一宰牲或斋戒,以补其缺。
六、敬谒圣陵
在麦加顺利完成朝觐的各项义务之后,前往相距450公里的麦地乃瞻仰圣陵、拜谒先知清真寺及古巴寺、胜利寺等著名清真寺,晋谒“百格尔”陵园等许多具有辉煌历史和光荣历程的圣洁之地,确是朝觐者面临的最伟大、最荣幸的赐福和神圣职责。麦地乃,这座灿烂的城市,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着盛大的恩典。这里是汇集信仰的宅院,是“伊斯兰的堡垒”与发祥地,是至圣迁徙与归真的圣地。这里还有至圣的净友、继任者大贤艾卜叫白克尔的陵墓,有穆民的统帅、大贤欧麦尔与奥斯曼和圣后、圣女,以及为圣教捐躯献身的上万名圣门弟子的陵墓,有吉祥的绕朵“里雅则吾里占乃”(天堂的花园)等。
普谒每一处圣洁的古迹,多做善功,从中将获得无与伦比的恩赏。穆圣*说过:“谁在我归真后探访我,同在我活着(时)探访我一样。”(《舍瓦黑杜》39页)又说:“探望我的陵墓的人,我有搭救他的义务。”(《米什卡提·麦萨比海》241页)札比尔的传述,穆圣他的义务。”(《米什卡提·麦萨比海》241页)札比尔的传述,穆圣”说:“在我这所圣寺中礼一番拜,胜过其他清真寺的一千拜,但禁寺例外。在禁寺(哈兰)中礼一番拜,即得十万番拜的回赐。”马立克之子艾奈斯的传述,穆圣“说:“谁在我的这座清真寺,一番不漏地礼了四十番,那么,安拉为他写下:他与火狱元买,与惩罚无关,与伪信无关。”因此,麦地乃应位八天,礼足四十番拜为佳。穆圣(*)又说:“谁在家中做了沐浴,然后到古巴清真寺礼两拜,谁就获得一次副朝的功价。”
宰牲节①演讲词
演讲人要先念九遍“安拉至大”,然后念诵:大赞“安拉至大”,多念“一切赞颂,全归安拉”,朝夕赞主清净超绝。安拉至大!活动的人群似潮涌,受戒者高诵应召词,声浪喧腾。人们从四面八方奔向禁寺,为安拉而在这几天之内把朝觐功修完成。安拉至大!人们在米那②宰牲,安拉的各种标识受到尊崇。有的人奔向哲麦拉特,③“有的前往巡礼古老的天房。安拉至大!朝觐者们在日出前奔向米那,至哲姆拉·阿盖白④射石。他们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以献牲亲近了安拉。他们剃头、剪发、宰牲,赞颂、知感安拉完成了自己的朝觐功课。此等人将以其坚忍而获得双倍的报酬。安拉至大(念三遍)!安拉至大!他们蜂拥而下,⑤念诵着“安拉至大”去巡礼天房,疾行、奔走于萨法与麦尔沃之间,抚摸、亲吻黑石,饮用宰姆宰姆之水而成为洁净者。安拉至大(念三遍)!“放你们在晚夕和早晨,应当赞颂安拉超绝万物。”一直读到此段经文结束。⑥安拉至大(念三遍)!超绝哉,拥有一切权力的主!超绝哉,享有尊荣和威力的主!超绝哉,永生木逝的主!“超绝哉你的主——尊荣的主宰!他是超乎他们的叙述的。祝众使者平安!一切赞颂,全归安拉——全世界的主。”⑦
赞美安拉——原有无始的主,普施恩惠的主,创造并治理天体的主,造化并赋形万物的主。
我赞美安拉,这是一个因获其指引而得以认主的人之赞颂。我感谢安拉,知感他使我获知祖勒·希哲之月和阿尔法特之日。⑧我作证:万物非主,惟有安拉,他真乃独一,绝无伙伴。他是至高无上的主宰,其本然和德性无以比拟。我作证:我们的领袖穆罕默德,是安拉的奴仆和使者,是安拉以慈悯而派遣的一位先知。安拉啊,祈请恩赐洪福、安宁和吉庆于我们的领袖穆罕默德及其眷属和众门生——敬畏和认知安拉的人们!祈安拉多赐平安!世人们!你们正处于倍加神圣和吉祥不断的一天——履行大朝和各项光辉的宗教仪式之日。在这伟大之日,你们当以倾血⑨来纪念你们的先祖易卜拉欣之圣行,因为安拉曾于此日以令其宰杀心肝爱子伊斯玛仪来考验他。当时,他在梦中受命宰子。这是安拉的启示,而并非胡思乱想。他遂遵从主命,迅即带领儿子外出。这时,魔鬼上前阻拦,说道:“普慈之主的至交啊!只因一些杂乱的梦,你便宰杀心肝宝贝,忍心抛弃他吗?”易卜拉欣认出了魔鬼,便说:“你给我滚开,人类的仇敌!你要我违抗普慈之主吗?”魔鬼又来到伊斯玛仪的母亲哈哲尔那里,说道:“易卜拉欣因为做了一个梦,正要宰杀你的儿子伊斯玛仪呢!”哈哲尔说:“如果他是受命那样做,他就应该顺从他的恩主。”魔鬼又来到伊斯玛仪面前,说道:“你父亲正要宰你,我是来忠告你的。”伊斯玛仪说:“如果安拉确已下了那样的命令,我能阻止前定吗?”说罢,便用石子去打魔鬼。这便是射石打鬼的由来。易卜拉欣奔向米那,登上蒙哈纳山,然后挽起双袖,取出一条准备在宰杀儿子时捆绑其双手的绳子,磨快刀刃,为执行安拉的规定,而一反怜悯之情。孩子观察着父亲的举动,不知其究竟,直到事情已明显,确认他自己便是被宰对象时,遂抬起头来,望着他的父亲,小声问道:“父亲啊,你要对我做什么?”父亲说:“孩子,我告诉你实情吧!诽谤者已遭失败,我的确梦见要宰你。你看该当如何?”儿子说:“父亲啊,你遵命行事吧!托靠安拉,你将会发现我是一个坚忍的人。但是,父亲啊,你要从我躺倒的地方转过脸去,在我死亡时闭上你的眼睛,你要忍受这明显的考验,你应成为知感安拉的人。当你回到我的母亲身边时,请你代我向她问安,要她坚忍顺受”易卜拉欣绑紧儿子的双臂,把自己站立的地方作为实践同安拉的约言之地,然后把儿子放倒,使其前额着地,用右手拿起刀子,决心遵从众世界的主宰之命,宰杀自己的儿子。此时,所有心灵都在震颤,肝胆俱裂。众天使群起高声祈祷、呼唤:“我们的主啊,求你慈悯这位年迈的老者,赎回这个幼小的儿童吧!”于是,令人快慰的事情从邻近的安拉那里迅即而至,敬爱的安拉之怜悯重归于那可爱的人。⑩吉布利勒带着赎品下凡了,传来了带有召唤的喜讯。崇高的安拉向易卜拉欣发出了令信士们的胸怀充满喜悦的召唤:“易卜拉欣啊!你确已证实那个梦了。我必定要这样报酬行善的人们。”(11)然后,吉卜利勒传令易卜拉欣为其子解绑。易卜拉欣遂解开了绳子。这样,儿子荣获了为圣的品级,父亲荣获了“至交”的美誉。天使从天园里牵来一只绵羊,易卜拉欣遂宰羊赎子。易卜拉欣靠此赎牲而享尽了天恩,你们亦然。在艾布·哈尼法看来,宰克已成应尽之责,条件是居家人和拥有足够的财产者。据其他一些杰出的伊玛目主张,宰牲则为圣行。尊贵的先祖伊斯玛仪成为被宰对象的先例,曾同样地落在了先知之父阿卜杜拉的身上(12)据哈基姆传述,一个阿拉伯游牧人曾称呼先知为“两位被宰杀者的后裔”,先知微微一笑,未予否认。安拉至大(念三遍)!你们当以献牲去接近安拉,你们当渴望献牲,因为别人亦是如此。对于所献之牲,你们当选择优良的、肥壮的,因为它在复生日还要被人骑乘。你们当挑选优良品种的驼、牛和羊,各民族的领袖(13)即曾如此规定。献牲最少为年满一岁的绵羊,一说满六个月亦可。山羊、黄牛须满二至三岁,驼须满五至六岁。七个人可合献一峰骆驼或一头黄牛。母畜固然亦可,最好还是献公畜。献七只羊比献一峰驼或一头牛更好。最佳美的献牲是白色的,然后依次为黄色、古铜色、红色、黑白色、黑色。明显独眼的、明显瘸腿的、病得身上没有油脂的和断耳的各类牲畜,均不得作为献牲,即使少量也罢。犄角有伤损的无妨,但因伤重而导致流血过多的病畜除外。耳朵割裂的和部分牙齿脱落的亦无妨。被阉割过的和生来无尾的可用作献牲,生来无耳的则不可用。正如学者们所明确指出过的,有孕之畜不可作为牺牲。献牲者在宰牲时最好带着牲口一起,虔敬肃穆地迎向克尔白。驼在被宰时最好为站立式,而羊和牛则直为轻放在地上,向左侧卧。若本人善于屠宰,最好像人类的首领(14)”那样亲手下刀。否则,可委托别人代宰,本人在场。牲皮不可出售,亦不可作为工钱付给屠宰人。如本人自愿既食用,又施舍和馈赠,最好即把牲肉分成三份。宰牲者下刀时应念诵:奉安拉之名,安拉至大!安拉啊,此牲来自你,并归于你,求你接受它作为我的奉献吧!犹如你曾接受它作为你的至交易卜拉欣及你的奴仆和使者穆罕默德的奉献一样。对于所宰之牲,宰牲人除留下几小块肉自食外,最好全部用于施舍,因穆圣仅将其所幸之牲的肝作为食用。宰牲的起始时间是:自此光辉之日(15)的日出时起,在完成两拜会礼和两次演讲之后。(16)凡在此之前宰牲者当重宰,不可宽容。宰牲的截止时间是:据艾布·哈尼法、艾哈迈德(17)和马立克主张,应为此日后的两天之内;伊玛目沙斐仪(18)则认为,应在泰什里格三天(19)之未。你们当以这种方法(20)来理解上述律例,你们当尊重安拉的教规,因为恪守教规乃出自心灵的敬畏。你们凡来做节日礼拜者,应自甲路来,从乙路归,因为这样对其最为适宜,可获更多回赐。
据传有这样一段圣训:穆圣曾以两只角全色美的羊作为牺牲,他站在羊的一侧,亲用其尊贵的手屠宰。他宰第一只羊时,在念完“泰安拉之名,安拉至大!”之后说道:“安拉啊,这一只是为穆罕默德及其眷属而宰的。”他宰第二只羊时,在念完“奉安拉之名,安拉至大!”之后又说道:“安拉啊,这一只是为曾明确为我作证之人(21)而幸的。我以确信的态度为他作证:他谒见安拉之时,必是一位不曾以任何物配主之人。”所以,贫穷之人啊,你莫要忧伤!因为报喜讯和传警告者(22)“已经替你献过牲了。以献牲而求接近安拉的富裕老啊,你该当快乐!因为你在今天做任何善功都没有比宰牲更为贵重。穆圣曾说过:“人类在宰牲日做木出比倾血更为贵重之事。在复生日,所宰之牲将以其角、毛和蹄全貌再现,而其血在滴落在地上之前,早已落在伟大崇高的安拉跟前的一个地方。”
①阿拉伯语id al一Adha的意译,指伊斯兰教历每年十二月十日,为伊斯兰教三大节日之一。其由来详见讲演词正文。
②朝觐者必到的圣地之一,距麦加城约7公里。为正朝时进驻阿尔法特山和前往天房的出发点,也是射石打鬼和宰牲的地方。
③阿拉伯语al-Jamarst的音译,位于米那的三根象征魔鬼的石柱的总称。相传古代先知易卜拉欣接受主命决心实干时,在米那路上三次受到魔鬼的阻挠,遂三次投石驱鬼。今每一驱鬼处竖有一根象征性石柱,朝觐者前往投石击柱,以示打鬼不被诱惑。
④阿拉伯语Jamrah al-‘Aqabah的音译,三根象征魔鬼的石柱之一的名称。竖于易卜拉欣自麦加初入米那地界第一次投石驱鬼的地方,被穆斯林视为“大魔鬼”,为首先击打的对象。
⑤指朝觐者自米那山上下来,奔向麦加天房。
⑥引文为《古兰经》第30章第17节。此处要求把第18、19两节一起连读,即读到“你们也要如此被复活”一句为止。
⑦引文为《古兰经》第37章第180~182节。
⑧指伊斯兰教历十二月九日。是日,朝觐者全部集中在位于麦加以东约25公里的阿尔法特山,举行听讲教义、礼拜、诵经、赞主和祈祷等宗教活动。相传此仪是为纪念人类始祖阿丹和好娃被安拉自天园贬下世间失散后在此重逢。
⑨指屠宰所献之牲。
⑩指先知易卜拉欣。
(11)引文为《古兰经》第37章第104~105节。
(12)穆罕默德圣人的祖父阿卜杜勒·穆塔里布曾许愿在世时如生十子,便宰杀其中一个献给安拉,阿卜杜拉即为其最宠爱的第十子。经抽签,阿卜杜拉应被宰杀。后经族人劝阻,改由100峰骆驼代之赎身。
(13)指穆罕默德圣人。
(14)同上。
(15)指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即宰牲节。
(16)“两次演讲”指宰牲节演讲词和演讲人稍坐后宣读的附加赞词。
(17)即伊斯兰教逊尼派四大教法学派之一罕百里学派的创立人伊本·罕百勒(780~855)。
(18)沙斐仪(al-Shafi‘i,767~820),伊斯兰教逊尼派四大教法学派之一沙斐仪学派的创立人。与艾布·哈尼法、马立克、伊本·罕百勒并称为逊尼派四大伊玛日。
(19)‘“泰什里格”为阿拉伯语al-Tashriq的音译,有“向东”、“迎向太阳”等含义,引申为“晒肉”。宰牲节后的三天称为“晒肉日”。
(20)指研究、对比各教法学派的主张。
(21)指念涌过作证言的人。
(22)指穆罕默德圣人。
朝觐前的准备(正朝或副朝)
 1﹑正心诚意。 出发前净化朝觐动机﹐排除任何邪恶信仰和古怪教派的干扰﹐因为﹐动机不纯﹐有其它崇拜的企图﹐都是心怀为主举伴的罪恶去执行一桩最为崇高的功修﹐其罪孽也最大。
  2﹑真诚敬畏。 排除任何邪念之后﹐净化心灵﹐端正举意﹐只有一个目的﹐真诚敬畏真主去朝觐。
  3﹑思过忏悔。 沉思过去的生活经历﹐做过哪些亏心事﹐哪些地方应当改进﹐从内心深处检讨过去的错误和恶念﹐准备在这次朝觐中做彻底忏悔﹐决心改正﹐重新做人。
  4﹑学习知识。 学习朝觐的程序规则﹐礼仪要求﹐理解每一个站点祈祷仪式的深刻意义。
  5﹑准备充份。 做好充份的物质和经济准备﹐来源必须合法(哈俩利的收入)﹐不可有路途求援的侥幸心理﹐例如沿途乞讨。
  6﹑清理账目。 清算个人账务﹐还清一切借贷和赊欠。
  7﹑明朗公务。 清理公务是非﹐不要留下任何未公正裁判的责任﹐防止离家期间给其它人造成冤情。
  8﹑家人无懮。 安排好家人的生活来源﹐保证他们在你离家期间衣食有靠﹐不会发生何基本生活给养的匮乏。
  9﹑寻找旅友。 物色虔诚的旅行伙伴﹐以其对伊斯兰的知识和修养为选择原则﹐避免与朝觐动机不纯的人结伴同行。
  10﹑按时拜功。 从决心朝觐日起﹐每日五次例行拜功准时无误﹐养成习惯﹐一路拜功无辍。
  11﹑思正谨言。 端正思想状态﹐排除一切私心杂念﹐从规划朝觐日开始﹐说话谨慎﹐勿戏言﹑勿责怪﹑不说粗话﹑绝无背谈。
  12﹑保持胡须。 男子朝觐﹐路途不得剃胡须。
  13﹑不戴金饰。 男子朝觐﹐不许可佩戴黄金首饰。
二﹑遵守传统礼仪
  朝觐是走历代真主使者的道路﹐到实地观看圣贤遗迹﹐回忆和效仿他们的行为和品格﹐以敬畏真主为朝觐宗旨目标﹐为历代使者维护的真主天房增加荣耀和光彩。除了真主﹐无应受崇拜的内容﹐除了记念真主﹐不存任何闲杂想法﹐一切举动遵循古训﹐重蹈圣贤之道﹐不增不减不自创。 《古兰经》说﹕“当时﹐易卜拉欣和易司马仪树起天房的基础﹐他们俩祈祷说﹕‘我们的主啊﹗ 求你接受我们的敬意﹐你确是全聪的﹐确是全知的。 我们的主啊﹗求你使我们变成你的两个顺民﹐并从我们的后裔中造成归顺你的民族﹐求你昭示我们朝觐的仪式﹐求你恕宥我们﹐你确是至宥的﹐确是至慈的。”(2﹕127-128) 如果过去曾有不纯的信仰﹐这次朝觐是清理思想的最后一次机会﹐也是最好的机会﹐因为你最接近真主。
  三﹑有应主召唤的准备
  此来朝觐真主的天房﹐崇拜掌管自己命运和生命的真主﹔如果不能返回故里﹐应视此为归真绝途﹐心安理得﹐无后悔遗憾。 每天都严格要求自己﹐一言一行无不谨慎小心﹐为自己后世立信立德立功﹐因为下一次就是更为严肃的旅行﹐就一去不返了﹐谁也无法拒绝真主的召唤。 《古兰经》说﹕“除真主外﹐你不要祈祷别的任何神灵﹐除他外﹐绝无应受崇拜的。 除他的本体外﹐万物都要毁灭。 判决只由他作出﹐你们只被召归于他。”(28﹕88) 无论是今天明天或者是旅途中﹐如果能在崇拜真主的行为中归于真主﹐应是最荣耀的今世告终。
  四﹑迈出顺从真主的步伐
  受戒后﹐穿上戒衣﹐一步一步迈向真主的天房﹐口颂“应召词”﹐是先知易卜拉欣的圣行﹐反复地呼唤﹕“真主啊﹗ 我应召而来了﹗” 《古兰经》说﹕“你应当在众人中宣告朝觐﹐他们就从远道或徒步或乘着瘦驼﹐到你这里来。”(22﹕27) 从先知易卜拉欣时代起﹐真主的奴仆便从世界各地响应先知的宣告﹐应真主的召唤而来﹐每一步都是顺从真主的表示﹐都是在接近真主。
  五﹑进入麦加圣城联想真主的宏恩
  真主许诺他的忠仆人们﹐麦加禁寺是为他们准备的最安全的地方。 朝觐者应从许多方面来理解这个安全的意义。 《古兰经》说﹕“难道我没有为他们而设立一个安全的禁地吗(麦加)﹖ 各种的果实﹐都贩运到禁地中来﹐那是从我降下的给养﹐但他们大半不知道。”(28﹕57) 这个安全不仅是治安﹐没有盗窃﹐没有敌人的炮火和侵略﹐而是精神的安全﹐信士可以在这里尽情地祈祷﹐彻底的忏悔﹐真诚地祈求真主饶恕一切罪孽﹐赏赐后世安宁和愉快。 人类所求的安全﹐也有物质的需要﹐例如这里有充足的食物和饮水﹐使信士在朝觐的祈祷中深思真主的恩惠。
  六﹑朝觐是希望的实现
  麦加圣城的大禁寺有六十四道门﹐其中三座主要的大门﹐左右有百米高的望月楼为标志。 当朝觐者迈入门坎进入大寺时﹐顿时宏伟高大的克尔白天房迎入眼帘﹐打动人心。 每个来到的人都曾经有这样的希望﹐甚至终身一志﹐日夜祈祷盼望这一天﹐也是许多代穆斯林家族的希望﹐从千山万水之遥远的故乡来到真主的朝房。今天是梦想﹑理想和希望成为现实的时候﹐使人联想﹐一切对真主的祈求和希望﹐都能实现﹐唯有真主能够默助他的忠仆实现理想和希望。 你看周围千万朝觐者﹐在踏入任何一座禁寺大门时满面泪痕﹐高呼“真主啊﹗ 我应召而来了﹗” 表达他们看到理想实现的激动心情。 他们不仅为实现希望而赞颂真主﹐他们将把这个心情的收获保持余生﹐永远记住﹐人生所望唯真主是求。 这样的胜利之情和感激之心﹐将在复活日同样出现﹐当真主的忠仆面见真主时﹐也是为实现理想和希望而激动万分。
  七﹑绕行天房感慨多
  第一次到达天房的信士﹐以逆时针方向绕行七周的礼仪(塔瓦夫)表示敬意。 这是历代使者的圣行传统﹐是真主命令他们的礼仪。 现代朝觐者中许多科学家惊奇地发现﹐逆时针绕行的方式是宇宙间星体和分子中微粒子运动的规律﹐真主命令顺从他的奴仆在天房绕行以示敬畏﹐其中必有神秘的深刻涵义。 但是﹐时至公元七世纪先知穆圣的时代﹐天房被许多蒙昧的部族抢占﹐设立数百个偶像﹐里面乌烟瘴气﹐外面群魔乱舞。 先知穆圣率领穆斯林正义之师光复麦加圣城﹐天房内偶像全部清除﹐并指示依照古圣贤制恢复正道朝觐。 从此以后﹐凡来麦加朝觐者﹐只崇拜独一无二的真主﹐麦加与克尔白成为全世界穆斯林礼拜的朝向﹐礼拜真主的心中象征。
  八﹑奔走仪式令人回想
  在禁寺之外萨法与麦卧尔两山之间奔走(赛仪尔)是回想先知易卜拉欣圣妻哈哲尔在艰苦中祈求真主恩慈的情景。 先知易卜拉欣遵从主命把哈哲尔和他们的儿子易司马仪带到这个荒凉的沙漠山谷﹐并且服从真主的命令必须把他们留在那里。 妻子问他﹕“是真主命令你这样做的吗﹖” 先知易卜拉欣说﹕“是的。” 妻子说﹕“那么﹐真主不会遗弃我们。” 先知易卜拉欣走后﹐哈哲尔抱着幼年的易司马仪没有绝望﹐奔走在这两山之间﹐寻找生存的水源﹐最后发现了渗渗泉水。 人间的困难莫过于此﹐在沙漠山谷之中﹐没有水就是生命的结束﹐但他们母子寄希望于真主﹐先知易卜拉欣和他的妻子因服从主命并且唯真主是求而得救。 这个历史事实是给后人的永远教训﹐凡到此参与奔走仪式者不要只是夹在人流中汗流浃背地奔跑而不思考这个仪式的意义。 经过这个仪式的锻炼和沉思﹐应当终身受用不尽。
  九﹑阿拉法特站立见后世
  全体朝觐者进驻阿拉法特山平原是整个朝觐活动中最盛大的礼仪﹐集中的人数最多﹐最整齐﹐一律白色戒衣﹐山坡和平原上建起的几十万个白色帐篷是背景﹐百万人站立在晨曦中﹐面向克尔白祈祷。 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奴仆﹐都站立在真主阙下﹐彩排复活日的真人组图﹐感觉到都从坟墓中穿着尸衣应召集合。 每个人都将有这一天﹐家中的金银财宝与个人的骄傲自满都不值一文﹐唯独希望过去的罪孽消失﹐期待真主在后世的赏赐。 幸好﹐今天是演习﹐祈求真主恩赐生命的机会﹐从今以后一身清白﹐再次应召将问心无愧。 阿拉法特的站立使理智发生顿悟﹐提高对生命价值观的新认识﹐决心回到家中﹐好好做人。
  十﹑投石击退心中鬼
  从阿拉法特上返回麦加的路上﹐捡起49颗石子﹐来到米纳山谷的亚克巴巨石之间﹐向着三座象征恶魔的石柱投射。 当年先知易卜拉欣得到真主启示以宰亲子作牺牲时﹐恶魔以人形出现他面前﹐煽动他对抗真主的意欲﹐不要相信真主的命令﹐易卜拉欣识破恶魔阴谋﹐以石子击退恶魔﹐强固服从真主的决心和毅力。 这样的事对人人都会发生﹐因为恶魔在真主造化人类前得到真主允许﹐引诱信仰意志不坚定者﹐考验信士的正信决心。 先知穆圣说﹕“向这三个恶魔石柱)每投射一颗石子﹐都将是在复活日的一份光亮。”
  十一﹑宰牲以表虔诚
  朝觐功修完成之后﹐接着就是宰牲节﹐有条件的哈吉在麦加可以及时参加集体宰牲。 《古兰经》说﹕“它们(屠宰的骆驼)的肉和血﹐都不能达到真主﹐但你们的虔诚﹐能达到他。”(22﹕27)
  十二﹑朝觐加深记念真主
  朝觐的动机和目的﹐以及整个过程的礼仪﹐只有一个﹕记念真主。 人生难得一次朝觐﹐不但不放过朝觐中时时刻刻﹐而且朝觐后的收获将影响余生前途﹐以增强记念真主为巩固朝觐成效。 《古兰经》说﹕“你们在举行朝觐的典礼之后﹐当记念真主﹐犹如记念你们的祖先一样﹐或记念得更多一些。”(2﹕200)
  十三﹑麦地那瞻仰圣墓
  朝觐完成之后﹐多数哈吉顺便到麦地那圣地﹐瞻仰圣墓﹐但不是必修功课。 到麦地那进入大圣寺礼拜是观看圣行的成就﹐回顾先知穆圣创立伊斯兰社会之艰难﹐感慨伊斯兰得真主默助有今日之成功和辉煌。 如果参观圣墓﹐只许可向至圣敬道色俩目﹐但必须遵守以下禁忌﹕
  1﹑到麦地那之后﹐应先入圣寺礼拜﹐不许首先访问墓地。
  2﹑不许可在墓地做都阿宜﹐向穆圣坟墓做任何祈求。
  3﹑不许可有恳求先知穆圣代为向真主说情的意念。
  4﹑不许可手扶墓地栅栏哭诉或表激情。 先知穆圣说﹕“不要将我的墓地当作纪念的场所。” 还说﹕“真主将惩罚那些把使者墓地当作祈祷场所的犹太人和基督
  十四﹑朝觐的收获是心灵
  朝觐所望是心灵的收获﹐敬畏程度(泰格瓦)的提升﹐不是形式主义的受苦受难﹐也没有物质利益的寻求。 伊斯兰注重信士精神和品性的高尚﹐而不要求信士做苦行僧﹐自造皮肉之苦﹐追求外表形式﹐做功修的表演。 现代交通与通讯的方便使朝觐旅行与古代大不相同﹐真主的启示和圣训都没有对朝觐者多受体力磨炼的要求﹐因此﹐路途中如有方便的交通设备不应当放弃﹐只要经济条件和国际规则许可﹐可以以任何方式尽快到达圣地朝觐﹐重在精神和心灵虔诚向真主﹐深化内在的忏悔和检讨﹐动机单纯﹐目标明确﹐从内心顺服真主。 伊斯兰的学者们同意把朝觐的交通﹑通讯﹑食宿﹑服务质量不断改善和提高﹐保证安全和健康﹔朝觐者可以充份享用这些方便条件﹐从中体会到真主的恩典﹐人类在飞速进步﹐使朝觐更加方便﹐人数比穆圣时代增加了几十倍﹐圣地有能力同时供应和招待数百万人完成功修。 每个经历过朝觐的信士﹐达到新生婴儿那样的纯洁﹐是心灵改造的收获和成果。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买房注意事项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