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事例一句话概括括抗日爱国事例

有谁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有哪些感人的爱国事迹的_百度知道
有谁知道抗日战争时期有哪些感人的爱国事迹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东北义勇军、抗联赵尚志杨靖宇殉国、余程万喋血孤城、戴安澜野人山牺牲、张自忠枣宜殉国、谢晋元八百壮士、19路军闸北鏖战、铁道游击队、雁翎队、李勇地雷战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襄汾爱国抗日文人史玉中:楹联里的抗日故事
--山西黄河新闻网
&&您所在的位置:
襄汾爱国抗日文人史玉中:楹联里的抗日故事
编辑:冯楠(实习)&&&&&&责任编辑:乔坤 &&&
&&&&&&来源:
张耀华 房桂花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撰文
史玉中,字昆山,襄汾县陈郭村人,生于清光绪29年(1903年),卒于民国27年(1938年)。史玉中先生是一位学习刻苦,成绩优秀、对教育工作认真,业绩突出、思想进步,抗战爱国的文人。因为家庭、身体等原因,他过早的离开人世,享年35岁,令人十分惋惜。他抗日战争前毕业于太原第一中学,后任襄汾县(原襄陵县)古城、南贾高级小学语文教员,抗战时写过不少楹联。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经多方努力,搜集整理到史玉中先生在抗日战争中所作的楹联,选出部分记录如下:
(一) 1931年“九o一八”事变,东北失陷。第二年正月,陈郭村火神庙前演戏,史玉中撰写戏台对联是:
火线恐拉来,演一般救国英雄,训练民众;
神州被侵略,唱几出复兴故事,激励同胞。
元宵节门前所作对联是:
城池已不完,想当年八月中秋,曾杀胡虏;
门户竟被撤,趁此夜元宵佳节,谋复河山。
元宵戏台两边对联:
元曲宋词,管弦嘶哑,非敢流连荒亡,实庆祝绥东胜利;(注:上联是指傅作义在绥远抗日战绩胜利。)
宵衣旰食,训练勤劳,但愿农工商学,共挽救华北危机。(下联指宋哲元在北京,可是南京要他退兵。)
(二) 1932年农历4月28日陈郭村庙会,史玉中撰写对联是:
陈杏元万里和番,失吾中原体面,忆当年边关独往,谁不悯怜弱女子;
郭子仪单骑赴会,惊他外夷心魂,看今日河山已陷,令我独想老将军。
(三)抗日战争中,在群众为爱国抵制日货高潮中,史玉中撰联:
陈列场去游,幸商客都知爱国,不卖半点东洋货;
郭外麦将熟,劝农夫且慢回家,再听一曲南风歌。
(四)抗日战争中,铲除汉奸,在药王庙二月会上,史玉中撰联:
药内藏砒霜,吉先生因产除汉奸而奋斗;
王前舞匕首,荆将军为打倒帝国而牺牲。
1935年(乙亥年)日寇侵华战火烧到襄陵县(襄汾前身)史玉中撰春联:
乙夜闻鸡声,唤醒民众四万万拔剑起舞;
亥晨听鹊报,光复河山一个个吐气扬眉。
(五)抗日战争期间,除一些潜心投靠日寇认贼作父的铁杆汉奸外,在人民内部也有头脑糊涂的人,慑于日寇的飞机大炮对战争前途失掉信心。史玉中先生作《中日最后胜负辩》加以批驳,其爱国言行和爱国心情值得赞颂。谨将原文抄录如下:
有客谈时局者曰:“日本之军队甚强,日本之炮火甚猛,日本之飞机、坦克又甚利;以我国而抗日本,是犹以卵击石,奋螳螂之臂以挡车也。终以败亡而已矣”。余闻之拂衣而起,攘臂而前,绝然不悦曰:“恶是何言欲!夫军事之胜败,在精神而不在物质,在最后十五分钟,而不在目前。日本之军械虽利,终必屈服于我之精神。目前虽胜,终必失败于最后一战。何也?夫我中华民族酷爱和平之民族也。有人唤醒之,振作之,其御侮之精神,杀敌之勇敢,诚非他族之所能及者也。黄帝之戮蚩尤,岳飞之破金人,朱元璋之灭元,孙中山倒清,非例欤?今我国物资虽不若日本,然举国上下受侮既深,杀贼气愤更有民族英雄领导之,以与寇周旋,彼以我为几上肉,吾恐食之不得下咽也,且夫弱者人之所助,强者人之所攻。日本占领我之国土,不惟俄所忌,抑美之所恶也。所以目前袖手旁观者,盖顾待日本筋疲力竭而后乘之也。今我军虽败,犹能节节坚守,日本虽胜,不能长驻而前,麈战即久,两败俱伤。美俄并起而窥其后,日寇返旗华军从之,则最后之胜利不日而中矣。”客默默无以应而去。
&&相关链接
&& 临 汾 新 闻
&& 黄 河 DTV
&& 时 政 新 闻
&&友情链接
| 电话、传真: 手机:
本网站由黄河新闻网版权所有&&&晋ICP备号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晋B2-&&&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407189广告经营许可注册:7&&&山西.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编号:国新网许可证编号:&&&晋公网安备30号单位名称: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单位地址:临汾市解放东路17号网站域名:备案编号:31备案机关:临汾市公安局网络警察支队当前位置: >
抗日英雄故事
  抗日英雄故事
  抗日英雄&&张自忠(1)
  张自忠是带领大刀队夜袭长城喜峰口的英雄,也为&临沂大捷&、&鄂北大捷&立下战功,最后在日军的围歼下,战死南瓜店,找到了自己战死报国的地方。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实际已处于战争状态之中,先有东北义勇军马占山奋起抗日,再有&一二八&淞沪之战,复有长城各口之战,都是七七全面抗日前的序幕战。在这几场序幕战中,战果最突出、最辉煌的,首推长城喜峰口大捷。这是自九一八以来,日军所遭遇到最严重的打击,敌人自己也承认,是侵华以来所遭遇到的最大失败和耻辱。当时二十九军第三十三师,在师长张自忠率领的千人大刀敢死队,以急行军兼程赶赴前线,用大刀、手榴弹为武器,于月黑风高之夜,乘敌不备,歼灭日军步兵两个联队,骑兵一个大队,血染喜峰口,造成空前大捷,震惊中外。张自忠获中央颁授青天白日勋章,于是抗日英雄的威名,传遍全国,妇孺皆知。
  张自忠将军山东临清人,生于一八九一年,喜峰口一役后,中日塘沽停战协定签字,先后出任察哈尔省主席和天津市长。
  一直以来,日本人都想拉拢张自忠,七七事变后,他奉中央之命留守北平与敌周旋,目的是希望拖到中央军前来增援。后来北平、天津急速失守,张自忠眼见大事已去,继续留在北平已无必要,乃设计脱险。他骑自行车出走到天津,再乘英国轮船经青岛转赴济南。张自忠到了青岛,再改乘火车去济南。一路上,他身陷险境,更承受着千夫所指的屈辱,因为从北平沦陷起,全国舆论集中火力攻击他,认为他是华北头号汉奸,报纸上都称他为&张逆自忠&。
  张自忠后来抵达南京,获中央还以清白。蒋委员长接见他时,说:&等你身体康复,我命令你重回部队,让你再有机会报效国家,回到前方看看你的长官、同僚及部下。&张自忠深受感动。
  一九三八年春,中央任命张自忠为五十九军军长,返回部队那天,他对部众宣示:&今天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是和大家一同寻找战死的地方。&全体官民激昂效命,泣不成声。
  五十九军组成不久,战事延至徐州外围,日军侧面进攻临沂,张自忠受命挥兵前进增援,转眼间将敌军精锐部队击退,日军仓惶后撤时,张自忠继续追迫,歼灭残敌,造成抗战史上有名的&临沂大捷&。经此一役,张自忠名震中外,再也没有人说他是汉奸了。当时中央明令嘉奖,同年十月就升为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一九三九年三月,日军进攻鄂西,进犯随县、枣阳,张自忠再次亲自率领两军团渡海迎战,大破日军,击毙击伤敌军超过一万三千人,再为抗战史上写下了&鄂北大捷&。次年五月,日军又集结重兵再犯襄樊。张自忠指挥部队渡河迎战,当时敌众我寡,但张自忠不顾一切冒险出击,立下遗嘱后即挥军渡河,双方无论在兵力和武器上都十分悬殊,但他毫不畏缩,指挥部队奋勇进攻。两军昼夜激战九天,敌人伤亡惨重,不明白这支中国部队何以这样难打。后来知道我方的领军是张自忠,立即增援反扑,誓要追剿张自忠以复前仇。
  最后张自忠率部被围于南瓜店的十里长山,敌人以飞机大炮配合轰击,弹如雨下。五月十六日,张自忠卫士伤亡殆尽,自己身中六弹,屡次爬起冲杀,左右部属请他突围逃生,张自忠坚持不允,到了弥留时向左右卫士说道:&我今天战死,自问对国家对领袖可告无愧,你们应当努力杀敌,不能辜负我的志向。&一代陆军战神终于战死南瓜店。
  日本人十分敬佩张自忠的英雄气魄,在他战死后,把遗体装殓好埋葬起来,坟上还插着木牌,上面写着:&华军第三十三集团军司令官张自忠被皇军击毙之墓&。遗体下葬时,日本官兵集合起来向张自忠行致敬礼。不久,中国援军赶到,重新开棺以上将礼服重殓。
  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灵柩运抵重庆时,蒋委员长特亲临迎灵致祭,并手书&英烈千秋&挽匾,以资褒奖。
  张自忠殉国时,年仅五十岁,他的夫人李敏慧闻耗悲痛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
  抗日英雄&&阎海文(2)
  阎海文宁死不屈的&支那空军勇士&
  一个驾机作战被击落跳伞的中国空军,用配枪的最后一颗子弹拒绝俘降,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敌人。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七日,睛空万里。淞沪会战硝烟弥漫,激战正酣。
  天上,战机穿梭往来,煞是忙乱,一朵朵弹花象盛开的的木棉,布满天空。突然,一架中国战机被密集的地面高炮击中,拖着黑烟,向西坠去。这时,一个黑点弹出了燃烧的机身,转眼,化作一朵洁白的伞花。
  降落伞轻柔地飘落空中,阎海文拔出手枪,警惕地四下搜索着。几分钟前,当他把成吨的炸弹准确地投向地面上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时,日军虹桥一带密集的高炮击中了他的座机。对此,他早有准备,本来他就是强行闯入敌火网的,当他看到地面上日军目标处升起的烟尘火海时,他觉得够本了,只是在心里有点儿为他的座机惋惜。
  伞花还在飘荡着,突然,一阵逆风吹过,吹得他睁不开眼。不好,他心里一惊,这么飘下去不落到海里,也得落向敌阵地。他心里急速地考虑着,手中的左轮枪抓得更紧了。与此同时,一队队的身躯粗壮的日军从工事、掩体里,从村落、树林里也向他扑来。几天来,他们已尝到了中国空军的苦头,中外舆论对中国空军的赞誉,也使他们有一股武士精神受到玷污的感觉。他们急着想看到中国空军是什么样,粗野的日本大兵边飞跑边喊骂着:&活捉支那飞行士&、&让这家伙偿偿皇军战刀的滋味&、&不,让他投降,让他跪着求饶。&
  土色的大兵聚拢过来,把阎海文团团围在一块坟地里。他们也许急着看看中国飞行员急着求饶的样子,也许是为了立个首功,不顾官佐们的吆喝、阻止,直挺挺地向前扑来。
  砰!砰!砰!
  三声清脆的枪声,三个冲前的日军扑通倒在地上,两脚急蹬急蹬便僵硬了。&捉活的,不许开枪!&一个精瘦的陆军少佐冲上来,狠狠地命令道。
  捉活的谈何容易,空军的绝活就是百发百中。在天上,你要是一次敲不下对手,很可能反而成了对方的枪下鬼。为了这百发百中,阎海文不知脱了几层皮,洒了多少汗;就是在地面上,他手中的那把枪也是指哪儿打哪儿,绝不会错。
  几个日兵探出头来,未待前冲,阎海文&叭!叭!&两枪又射倒两个,日兵忙又趴下,双方一时僵住了。
  时间在一分一妙地流淌着。一会儿,少佐身旁的一个汉奸探出头来,对卧在坟头上的阎海文喊起话来。&空军朋友,你已经被包围了,你走不掉了,再抵抗是无谓的,如果你放下手枪,皇军一定会宽大,会好好的对待你&&&砰!阎海文愤怒地咬着牙,把汉奸撂倒地。
  少佐再也忍不住了。他率领的部队,自踏上中国的土地,还从未挫过锐气,可眼前这么一个年轻人,却成了他无法逾越的一座山。他扬起枪,先扣动了板机,立时,一片枪弹在阎海文藏身的坟头掀起一片尘土。
  &砰!砰!砰!砰!&阎海文躲在坟后举枪射击,又有几个日兵应声倒地。这时,他检查了一下枪膛,见只有两颗子弹了,他抬手又打死一个鬼子。
  敌人在一步步逼近,死亡也一步步向他走来。阎海文擦了擦枪上的尘土,缓缓地站起了身。头上,天空还是那样蔚蓝,脚下,祖国的泥土那样芳香。他最后轻蔑地扫了一眼围上来的日军,高声吼道:&中国无被俘空军!&举起了枪。
  &砰!&枪响了,一股殷红的鲜血,伴着英雄洒落在脚下深情的土地上&&当天下午,日本兵列队脱帽,向刚树立的一座新坟,上书&支那空军勇士之墓&致敬,为敌人的勇士举行葬礼,这是他们的第一次。一个多月后,在东京新宿繁华的闹市区,&支那空军勇士阎海文&公展竟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日本人,参观的东京市民络绎不绝。
  阎海文,辽宁省北镇县人,殉国时年仅22岁。他用自己的热血和正气,征服了他的对手日本人,更为一个民族立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可这丰碑上,又何止凝聚着一个阎海文,而是一支军队、一个民族的不屈精神的化身。
  抗日英雄&&高志航(3)
  高志航首创八一四空战大捷的空军战神高志航大队长首战击落日本轰炸机六架,创下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芦沟桥事变后,日本立即以海陆空三军,展开对上海大规模攻击作战,日军在开战之初,就企图以优势的航空兵力,歼灭刚刚培训成立的中国空军。事实上,日本空军当时根本不认为&年幼的&中国空军有任何的战斗力。
  因为就两国兵力比较,日本拥有自行生产的先进战机三千二百架,而中国只有购买拼装二手各国杂牌战机三百架,训练与后勤均落后于日本许多。
  一九三七年八月十四日清晨,中国空军主动对黄埔江上的日本海军舰艇发动攻击,日军盛怒下立刻调动从台湾飞来的木更津联队与鹿屋联队战斗机,企图一举消灭南京、上海地区之所有中国空军基地。不料当天入侵的日本机动群,遭到中国空军第四大队长高志航率领的战机反击,结果,中国空军以六比零击落日机,首开中日空战全胜纪录,打破了&皇军无敌&的神话。
  全国百姓从广播里知道这一消息后,欣喜若狂,一泄屈辱之气。国民政府宣布八月十四日为&中国空军节&,高志航大队长被誉为&空中战神&。
  高志航,一九0八年出生于东北一个农户家庭,十七岁获东北陆军军官学校选派赴法国航校学习飞行,虽然是异国学员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但他精力充沛,好学不倦,基本飞行技术掌握很快,继而专修驱逐机专科。学成归国后,任张学良部东北航空处飞鹰队少校队员,再担任东北航空教育班少校教官。
  九一八事变后,高志航不愿在东北当顺民,登上了满载流亡难民的列车,入关南下投效中央,定下了抗日复仇的决心。一九三三年,高志航进入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高级班学习,毕业后以上尉阶任中央航空学校教官;一九三六年底,高志航调任第四大队队长,他一贯严于律己律人,号召平时如战时,吃饭限时五分钟,加油自己动手,不假手于他人,生活上亦与部属同甘共苦。在他的训导下,第四大队训练精进,成绩特优,成了一支赫赫有名的队伍,他本人也于次年五月晋级中校。
  一九三七年上海保卫战爆发当日,第四大队由河南周家口奉命立即迁到南京,担任战场制空任务。八月十四日,高志航在杭州笕桥机场接到警报,驻在台湾的日本海军木更津航空队十八架轰炸机越海来袭,他立即命令第二十一中队&飞机不要停飞,一半起飞警戒,一半加油待机出击&,并以信号指示正好赶来的二十二、二十三中队留在空中,他自己架机霍克三式战机升空,率队迎战来犯敌机。当他在空中发现敌机时,便作了一个动作,提醒跟在身后的机群,自己架机直扑过去,瞄准一架敌机,一阵炮火,首创纪录,僚属见状士气大振,纷纷加入战斗,四处开花。短短的空战,高志航击落日机两架,全大队击落日机六架,我方毫无损失。
  当晚,日本广播称&十八架飞机中,有十三架失去联络&。
  八一四笕桥空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次重创强敌于空中的纪录,是中国空军史上最光荣的一页。日本则为讨回军威,在第二天即对中国空军作全面报复性攻击,结果,在连续三天的中日密集空战中,日机再被击落四十六架之多,木更津与鹿屋联队可以说出乎意料地被中国空军打得溃不成军。
  高志航不久便升任空军驱逐司令,同年十一月,他奉命至兰州接收苏联E-15驱逐机,率机十三架飞抵河北张家口机场,二十一日清晨,遭长城方向飞来日本飞机九架袭击机场,他一面命令飞行员迅速起飞参战,自己不顾日机机枪炸射,飞奔强行登上座机,命机械师开动引擎失败,此刻,一颗炸弹落在他机舱前头,高志航与座机一同被炸得粉碎,机场同胞见状纷纷落泪,烈士时年二十九岁。
  高志航殉国后,国民政府明令褒扬,并追赠他为空军少将。
  抗日英雄&&谢晋元(4)
  谢晋元率领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
  谢晋元团长带领八百名英勇孤军死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掩护五十万名中国军队撤退,上海保卫战一役,彻底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迷梦。
  继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芦沟桥战起,八月十三日即展开了中日首场大型会战&&&淞沪会战&。当时的上海是东亚最大港埠,又是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第一要地,租界林立,华洋杂处,因此,中国最高统帅蒋介石委员长决定在上海向国际显示中国抗战的决心。
  淞沪会战的主战场方圆不过几十公里,日军先后增援三十万兵力,双方三个月的血战,死伤超过五十万人,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惨烈程度,被国际媒体形容为&血肉磨坊&。由于中国部队战志高昂,见死不退,着实出乎日军意料之外。仅此一役,就已经打破了日本&三月亡华&的迷梦。
  战争相持至十月底,日军登陆杭州湾,大上海全部陷于敌火包围之中,中国统帅部以拖延时间之战略目的已达,为从长远计,决作战略上之转移。二十六日下命五十万国军退出上海战场。谢晋元团长奉命守闸北继续作战,负起掩护大军撤退的艰巨任务。
  谢晋元,广东蕉岭县人,黄埔军校四期学生,他临危受命,率兵转守苏州河北岸,并选定四行仓库为据点,单线作战,带领八百名官兵誓死奋守,孤军为了表明决心,大家都预立遗嘱,交人带出,以明心志。四行仓库实际是金城、盐业、中南、大陆等四个银行的联合栈库,位于苏州河北岸,仓库楼高六层,建筑坚固,为闸北一带最高、最大的一座建筑物。
  十月二十七日清晨,日军发觉我军全线撤退,立即跟踪追击。日军在闸北正向前搜索之际,不料忽被四行仓库屋顶之弹雨扫射,日军一时人仰马翻,乱成一片,此时日军尚不知弹雨从何而来。之后发现四行仓库内留有国军,于是对仓库实行三面夹攻,双方冲锋肉搏,战况激烈。谢晋元团长亲率下属于四行仓库外布阵迎战,痛歼日军,杀敌无数。
  一时全闸北各地之敌军,分路向四行仓库集中围攻,其中有敌军二十余人,在苏州河畔夹攻,这时有一位在六楼守望的壮士看见,立即全身缚满手榴弹,突由六楼平台对准敌人跃下,一个大炸弹自天而降轰然爆炸,烟硝飞扬中,二十余敌兵化为泥灰肉酱,而我壮士亦血肉横飞,忠勇殉国。隔岸民众看到这一幕,一方面固然鼓掌称快,但也为这个英勇壮士痛哭流涕。
  上海女童子军杨惠敏在苏州河畔眼见对岸日旗遍布,独四行仓库屋顶未竖国旗,便决心要将青天白日旗送进四行仓库去。二十九日天未破晓,谢晋元团长率领所属肃立天台升旗,上海市民于一片烟尘火海中,争睹巨幅青天白日国旗,迎风招展,无不喜极而泣,感奋万状。当天全世界各大都市之午晚报,都报道四行孤军奋斗和女童子军杨惠敏代表全体市民,冒险潜入仓库向孤军献旗种种细节。
  自四行仓库屋顶悬挂国旗后,全国人心振奋,并且轰动世界。日军当局见全球舆论赞扬国军,痛愤之极,所以向公共租界当局提出严重威哧,要求迫令孤军投降,或撤入租界缴械。一方面向孤军发动猛攻,自早到晚,连续四次进攻,但均遭孤军击退,敌人伤亡甚重。
  十月三十日,敌军又大举进攻,用小钢炮及机关枪向四行仓库密集射击。并有敌机数架在上空助战。孤军沉着应战,逐一歼灭。上海公共租界英军司令少将,因见我军英勇作战,深受感动,除了购赠粮食送给八百壮士充饥外,他更亲自进入四行仓库拜会谢晋元,建议孤军自租界撤出,英国驻上海领事愿给予最大协助,但谢团长答道:&我们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即使撤走,也得要有我们蒋委员长的命令,否则我们宁愿战死。&
  后来,各国使节团透过外交关系,正式提出照会,要求我政府下令撤离孤军,以免日军重炮射入公共租界,危及各国侨民。中国最高当局再三考虑,以八百壮士已完成掩护国军主力撤退的任务,决定电令仓库守军撤出并转进租界,四行仓库守军只得服从命令,挥泪撤离。
  三十一日凌晨,谢晋元率部冒死突围,日军水陆射击,八百壮士且战且走,英军司令在桥头接应,数万市民隔岸声援,情绪沸腾,幸而谢团长沈着应变,于密集炮火中迅速抢越桥头,虽有伤亡,但安抵英租界者尚有三百七十多人。孤军们成功奋守四行仓库,完成了掩护五十万国军撤退的任务。
  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四日,谢晋元在上海租界军营内,突遭四名汉奸持刀刺杀,当场倒地殉国。一代民族英雄与世长辞,但他与八百壮士死守四行仓库的光荣战绩,震惊中外,名垂不朽。
  抗日英雄&&马占山(5)
  人物生平
  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11月30日生于今吉林省公主岭市一个农民家庭。贫苦农民,行伍出身,早年当磨房工人,精于射骑。他从小给地主放马,后因丢失一匹马,被抓进官府,遭毒打和关押并被逼赔偿。后来,那匹马跑回来,地主仍不退钱。马占山一怒之下,上山落草,因善骑射,为人讲义气,不久被推为头领。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马占山决定&金盆洗手&,率弟兄接受从军。
  1911年他投靠清军奉天后路巡防营统领吴峻升,从四营中哨哨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升任东北边防军骑兵师师长和黑河警备司令等职。
  1925年11月,郭松龄反奉,张作霖在新民巨流河一带组织力量抵抗郭军。
  1925年12月,马占山随同吴俊升在辽宁新民白旗堡附近,同郭松龄军展开激战。郭军大败,马占山部尾随搜索,并活捉郭松龄夫妇。1925年,马占山升任东北陆军第17师骑兵第五旅旅长。
  日,日本侵略者在皇始屯炸死张作霖和吴俊升,他发誓&公仇私恨,必报复之&。1929年被张学良任命为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任黑龙江省骑兵总指挥兼黑河警备司令。
  1930年,任黑河警备司令兼步兵第三旅旅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任命他出任黑龙江省政府代理主席兼军事总指挥。当日本关东军无理要求中国军队撤离江桥(今黑龙江省泰来县江桥镇)时;
  日,伪军张海鹏部向嫩江江桥发起进攻,马占山率部将其击溃。他明确表示&吾奉命为一省主席,守土有责&,&一息尚存,决不敢使尺寸土地沦于异族&。在日军进犯江桥时,守军将桥破坏三孔。
  日,马占山拒绝日军的最后通牒。
  日,日军向江桥守军阵地发起猛攻。他下令抵抗。由于敌众我寡,没有后援,加上装备简陋,伤亡很大(据说此次伤亡人死满一桥,而且摞了好几层),鏖战了半个月,不得不撤离江桥。马占山亲临前线指挥抗击,挫败日军多次进攻。马部血战江桥抗战,给全国人民以莫大的鼓舞,马占山的名字,迅速传遍全国,慰问函电如雪片飞来。人们称赞他&为国家保疆土,为民族争光荣&,是当代的&爱国军人&和&民族英雄&。但由于日军不断增援,而马部却是孤军奋战。
  日,在消灭日伪军一千余人后,不得不撤往齐齐哈尔。
  日,退至海伦,继续抗敌。
  1931年12月,国民党政府任命他为黑龙江省主席。上海、哈尔滨等地组织了&援马抗日团&,上海福昌烟公司为鼓舞士气,还生产了&马占山将军牌&香烟。
  1932年,马占山诈降,出任伪黑龙江省长兼任伪满州国军政部总长之职后,秘密用12辆汽车、6辆轿车、将2400万元款项、300匹战马及其它军需物资运出城外,再次举起了抗日的旗帜。马占山在拜泉约集李杜、丁超等各路军的代表开会,改黑河警备司令部为省府行署。三路人马共7000人,公推马占山为黑龙江省救国军总司令,会上做出三路出击日军的战斗部署。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马占山率部给日伪军以重创,大灭日军侵略气焰。后因战事失利,退到苏联。
  日,马占山从苏联返回上海,曾先后3次面见蒋介石,请缨抗战。
  日任陆军中将。
  1936年12月至西安,参与西安事变,支持张学良、杨虎城逼蒋抗日发动的西安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后,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挺进军总司令兼东北四省招抚,率部转战绥远(今呼和浩特)、包头、五原等地。后任黑龙江省政府主席率部继续抗日。1938年5月,总司令部进驻陕西省府谷县哈拉寨(今哈镇)。
  1938年11月,马占山因病到延安就医,康复后,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毛泽东在会上致词,称赞他是始终如一、抗战到底的民族英雄。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加上将衔。
  1947年,蒋介石任命马占山为东北保安副司令,但他不肯就任。
  1948年平津战役时,马占山毅然决定弃暗投明,出面帮助傅作义拿定主意和平交出北平城,推动了北平和平解放的进程。
  1949年初,曾劝说傅作义接受和平改编,并向傅建议请邓宝珊做同中共谈判的代表,为促进北平的和平解放做了有益的工作,促使北平和平解放。
  1950年6月,毛泽东托秘书打电话给马占山,邀请他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马占山十分激动,可惜由于他的病情加重最终未能出席。至全国政协会议开幕的前一天,毛主席办公室还来电话询问马占山的病情,并准备派车来接,但当时病情过重,已不能行动。
  1950年11月,病情恶化。
  日20点零6分,马占山因肺癌病逝于北京,终年65岁,安葬于北京万安公墓。
  他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这样几句遗嘱:&我亲眼看见我中国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获得解放,新民主主义已顺利实行,人人安居乐业。我生平中之新型国家已建设起来。我虽与世长离,但可慰于九泉之下。我嘱尔等须遵照我的遗嘱,在人民政府的英明领导下,诚心诚意为新中国的建设努力奋斗到底,实事求是做事为人,不可稍懈。&
  马氏家庭
  清朝嘉庆初年,祖父马万龙和祖母刘氏逃难来到东北。定居在怀德县毛家城镇毛家城子村西炭窑屯。后来,刘氏生下马占山的父亲马纯,一家三口过着无依无靠的贫苦生活。马纯长大后,家贫如洗,长年给本屯地主扛活。后来与本屯一家刘姓的女儿结婚。他们辛勤劳动多年,买了几亩薄地,又向本屯地主租赁几亩地,维持全家生活、马纯为人老实厚道。目不识丁,婚后不久生了一男一女、男为马占山。出生于日。
  马占山自幼体质非常瘦弱,但由于他长年经受困苦生活的磨炼,养成了刚毅倔强的性格,而且胆量过人。七八岁时,他为本屯地主放牧,敢于习练骑马赛跑,很快成为一个精于骑术的出色牧童。
  一天,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妇领着一个十岁的女孩,来到马家乞讨。马占山的母亲刘氏问知他们姓杜,是从关内逃难过来的,见其十分可怜,便将杜氏一家留在炭窑屯定居。不久,杜老夫妇看马家人好,便把女儿杜赞义送到马家当了童养媳。
  马占山和杜家姑娘从小在一起,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但是,贫困的生活给他们全家接连不断地带来了灾难。1897年间,他的母亲生下一个双胞胎。由于家中无粮,懂事的杜赞义,挎着篮子到处乞讨和求借。一次,到一家借粮,那家不但不借,反而奚落说:&人有脸,树有皮,王八还有个硬盖子,也没有像你们那样今天借明天还借&&&赞义只有噙着眼泪,空手回到家中。刘氏见这情景,痛心疾首,百感交集,一气之下,得了重病。几天后,她和双胎儿女相继死去。
  刘氏死后,丢下了三十五岁的丈夫马纯和十二岁的儿子占山,还有七岁的女儿和十五岁的童养媳。为了谋生,马占山到蒙汉交界地方蒙族有钱人家放牧,换回几个铜钱,同时也使他得到了学习蒙族骑射技术的机会。几年功夫,不管什么样的烈马,他只要抓住马鬃翻身上去,都能降服。
  马占山与原配夫人杜赞义育有一子一女,长子马奎、长女马玉文。
  马奎曾任北京市政协委员。
  马占山之孙马志伟现任全国政协常委、青海省政协副主席。
我猜你还感兴趣的文章:
<a href="/mrag/475.html"抗日英雄的故事
名人爱国故事推荐
屈原不离楚国 屈原是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者。他生在战国时期的楚...
抗日英雄的故事 抗日英雄杨靖宇的故事(1)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
抗日英雄故事 抗日英雄张自忠(1) 张自忠是带领大刀队夜袭长城喜峰口的英雄,也为临...
少年英雄谢荣策的故事 谢荣策,日,诞生在辽中县茨榆坨镇茨榆坨村一个贫...
文天祥的故事 文天祥,字宋瑞,号文山,1236年生于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乡富田...
文天祥的英雄事迹 文天祥简介,文天祥的英雄事迹,文天祥的故事,文天祥的一首诗过零...
名人爱国故事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名人事例一句话概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