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网上各种各样的工作招聘信息,提高警惕广东中盟传销骗局心 大部分都是传销组织,一旦进去就完了!

58同城网上的招聘信息可信吗_百度知道
58同城网上的招聘信息可信吗
&您好,在网络进行找工作时,建议用户在查看招聘信息时,注意以下问题:1、巧立名目收取各报名费、培训费用。2、不要盲目签字交钱。3、警惕卷入任何形式的传销活动。大部分虚假信息都会以各种借口向求职者收取费用 ,如出现此类情况您则需要提高警惕了,因骗子手段较为高明,无法一一为您列举,建议您通过以下链接进一步了解,。
已回答32695
响应时间&40分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4条回答
不请自来的电话,语焉不详的公司,随随便便恨不得到大街上拉人去的地方,
要么是保险,要么是职介,要么是皮包,要么是传销。
请先问问自己。你是怎么投递的简历?
是否是在不负责信息真实性的分类信息网站,或是在路边电线杆上看到的招聘信息?
对方的联系方式是什么?是否只有手机号码、q号、邮箱,没有固定电话?——连固定电话都没有,你信么?
在工商部门你是否查到公司合法注册?——如果没有,这种工商局没注册的黑店你敢去吗?
公司注册资金是否少得可怜?年检是否有未通过的不良记录?
公司的地址、联系方式呢,你是否查证过真实可靠?——不能排除骗子冒名的可能性。
职位是什么?具体要求是什么?是否什么条件都不要,只要是个人都收?
——现在面试小工都要求这个要求那个,门槛低的话,...
大多数可信但向那些工资高的离谱!要到北京什么的大多数都是骗人的
58同城网上的招聘信息一般来说可信
不可信喔,求职的也不怎么可欣的
招聘信息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公考,家教,作文,写作,阅读,诗歌,散文,答案,中考,高考,语文,英语,培训,教师
&>&&>&谨防求职陷阱2014校园招聘大礼包_谨防求职陷阱2014校园招聘
谨防求职陷阱2014校园招聘大礼包_谨防求职陷阱2014校园招聘
谨防求职陷阱
2014校园招聘大礼包 —— 大街网倾情奉献
求职陷阱校园招聘公共主页 /
大街网校园招聘频道 /
大街网校园招聘微博 /yjsxyzp
谨防求职陷阱2014校园招聘大礼包目录
1.4 招聘骗术总览&防骗支招 .............................................................................................. 3 虚假职位信息 ............................................................................................................................................ 3 通过招聘对应聘者进行压榨 ..................................................................................................................... 4 黑职介作祟 ................................................................................................................................................ 5 警惕网络求职五大骗术 ............................................................................................................................. 7 二、
2.7 小心各种求职陷阱 ......................................................................................................... 9 小心传销 .................................................................................................................................................... 9 小心电话联系方式被利用 ....................................................................................................................... 10 小心“急聘兼职打字员” ....................................................................................................................... 11 小心合同陷阱 .......................................................................................................................................... 12 小心借试用期榨取廉价劳动力 ............................................................................................................... 14 女大学生求职小心情色陷阱 ................................................................................................................... 15 小心公司骗取劳动成果 ........................................................................................................................... 16 三、
3.2 遭遇了就业陷阱怎么办 ............................................................................................... 17 遭遇就业陷阱五成人选择忍气吞声 ....................................................................................................... 17 避免就业陷阱的办法............................................................................................................................... 17 四、
4.4 虚假招聘信息公告 ....................................................................................................... 18 中铁十三局 .............................................................................................................................................. 18 广东韶关—广州润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 18 广东梅州—渣打银行招聘 ...................................................................................................................... 18 中山市中达电子有限公司招聘 ............................................................................................................... 19
一、 招聘骗术总览&防骗支招
1.1 虚假职位信息
(一)以招聘之名非法敛财
职业顾问指出,某些招聘企业利用很多求职者求职心切,在交保证金后没等到上班,就告知其招聘职位已满,钱也不会退还。更加隐蔽的收费还包括服装费、档案管理费、培训费等等实际应该是用人企业承担的成本。而求职者很少有能通过后期的培训考核的,即使通过了,骗子也会用各种苛刻的工作环境和要求迫使求职者知难而退。
许多非法职介会向求职者收取“服务费”、“信息费”等等。求职者交钱之前,中介机构承诺招聘信息浩如烟海,总有适合你的职位;可一旦付了费得到了那些信息之后,要么是单位不需要招人,要么就是对口职位刚刚招聘完毕,总让你不得所愿。事后才知是场明摆着的骗局,软弱者自认倒霉,较真者也追讨无门。
小贴士:调查显示,职场中最大的骗局当属收取保证金、押金,其比例占到了28.16%。法律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向应聘者收取任何费用(包括押金或保证金),所以,那些任职初期需要先缴各种押金的公司是不合法的;而规模很小、态度恶劣却敢开口收取服务费的中介机构,不用多想,一定是想骗取求职者金钱的非法组织。遇到交钱时就应当瞪大眼睛、提高警惕,牢牢地按住钱包是求职应聘过程中首先需要注意的。
(二)以招聘之名盗取个人信息
犯罪分子往往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的心理,通过互联网或其它媒体刊登待遇诱人招聘广告,诱得求职者的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或复印件,个人联系方式甚至银行帐户等)进行非法活动,如直接盗用帐户、冒名高额透支甚至专门做起倒卖个人隐私的生意。等到求职者直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才恍然大悟上了不法分子的当。
小贴士:当对方要求你提供奇怪的证明材料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向只有一知半解的&招聘单位&透露有关任何你的隐私信息,一旦发现侵权迹象应当即报案。
(三)以招聘之名宣传自己
为了积累自身知名度,一些小企业会不失时机地对企业或品牌形象进行宣传是企业发展前期的必经阶段。对于他们来说,租下一个展位或刊登一条招聘信息最便宜的只要几百块,却能赚足曝光度。他们一旦参加招聘会都会挂出巨幅宣传画,将展位布置得极其鲜亮夺目;当求职者进行职位询问时,招聘者则对企业文化侃侃而谈数十分钟,末了再每人赠送一本精美宣传画册。
如果够细心你会发现,有些公司的招聘信息已经挂了半年甚至更久,只招一两名、要求不高的职位也是如此。其实他们此举是在借招聘之名行广告之实,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
小贴士:求职者在面谈时若发觉有广告之嫌,应及时抽身,更不要浪费时间去等待这类企业的录用通知。
(四)借招聘之名储备人才
&醉翁之意不在酒&这招不只是小企业会使,大企业偶尔似乎也会用用。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为了保证运行稳定,不至于因为人员流动导致瘫痪,必须建立自己的人力资源储备库。在这种需要下,一些大企业选择通过大批量的招聘来实现,公司对满意的应聘者暂时放入人才库,等该岗位空缺后才会从库中寻找人选。
看那些财大气粗的大企业,动辄租下招聘会的整个楼层或报纸的整个版面,招聘职位从前台到经理林林总总几十种,惹得求职者热血沸腾、斗志昂扬。认认真真填好简历,经过三五轮严格的考核筛选,终于过五关斩六将获得首肯,却被告之暂时不能入职。求职者此时的悲凉怕是其他当初未被相中的人所不能想象的。
小贴士:他们的确需要人,但不是现在。对此类招聘,求职者权当作是一次锻炼和竞争的机会,切不可对结果抱太大希望。
(五)以招聘之名窃来劳动成果
此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一些小规模的广告或设计公司,有些小规模的广告公司或设计公司,由于自身缺乏足够和优秀的创意,另行聘请高水平的工作人员又需要较大代价,便想出借招聘新人来获取新鲜创意的点子。
这些企业有一套完整的招聘考核体系,从笔试、复试到最终面试,每个阶段环环相扣、极其正规。按道理能进入最后一轮考核,胜利就能在望了,但往往有很多人就败在这最后一个环节上。面谈地很愉快,工作时间、内容、薪资福利等等条件都能够接受,可最后偏偏就没有等到应得的offer,不少求职者回头搜索失败的理由却依旧没有任何收获。
小贴士:建议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可能会被公司占用时,事先讲明版权归属问题。
(六)以招聘之名施压内部
在本企业内部搭建招聘台位,并在工作时间进行大规模招聘,企业的目的很可能只是为了向在职人员施加压力,向其显示竞争者的存在,刺激在职人员消除怨言,老老实实地继续工作。
一些劳动强度大、时常加班加点而薪资较低的企业,他们招聘员工非常怪异:数量大,一般招几十人,而且招聘时间和地点往往是上班时间在工厂门口或者是午餐时间在食堂大厅里,求职者一多,整个场面煞是壮观,而求职的结果往往也是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复的音信。
小贴士:相比其它几种招聘圈套,这种情况给求职者带的损失要小得多。求职者遇到这种情况同样要擦亮眼睛、保持清醒头脑,免得白费精力。
虚假招聘的9大特征:
1、凡收取“服装费、伙食费、体检费、报名费、办卡费、押金”等各种费用几乎都是骗子;
2、招聘单位只有手机单一联系方式,并且在电话面试过程中询问身高、体重等明显与职位无关的信息;
3、对专业、工作经验毫无要求,告知无需任何条件可直接面试、上岗;
4、薪资明显高于同职位同工种薪资水平;
5、通知面试职位明显与实际工作岗位不相同,上岗期间索要烟、酒等礼品;
6、公司地址含糊不清,面试场所非常不正规,类似临时租借来的宾馆等地;
7、非正常工作时间段预约面试或者面试地点在很偏远的地方;
8、在信息描述或图片中添加手机号码,或要求求职者直接加qq联系;
9、扣押或是以保管为名索要身份证、毕业证等证件原件。
除上述明显特征外,在招聘会、电话面试中也有很多陷阱找工作的同学一定要多加注意。
招聘会陷阱:/discuss/topic/105021/detail
电话面试陷阱:/discuss/topic/105023/detail
识别皮包公司五花八门的就业陷阱:/discuss/topic/24443/detail
1.2 通过招聘对应聘者进行压榨
(一)粉饰职位信息骗取劳动力
一些公司的确需要人力,但其职位照实说出来总是不能引起求职者的关注和推崇,可能连看都不会看上一眼,招聘者只能投其所好地将职位描述得美仑美奂。招聘广告上的职位大可以,而当你被赋予这种“美称”之后才发现,它们不过是金玉其表而已:行政经理等于打杂的,市场总监就是拉业务的,财务分析师居然是保险推销员……等求职者满心欢喜地报到之后,才大呼上当转而重回求职大军,却已错过了最佳时机。一些人被骗进来之后,无奈之下,只好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极力说服自己转变观念也许能开创出一番新的天地,于是公司的目的就达到了,而求职者的前途和理想却被搁浅了。
小贴士:求职者虚荣心的作祟是遭遇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不要被听上去体面的职位所迷惑,仔细询问职位的工作内涵和细节,是求职者在与招聘者面谈过程中必须要做的。
(二)借试用期榨取廉价劳动力
具体表现为一些单位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鱿鱼”。新员工到职后一般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试用期,大约3~6个月不等,只有少数熟手会将试用期缩短到一个月内甚至一周,薪酬在试用期内总是很少的,转正后才会有大幅度提高。可几个月的卖力表现换来的却是被一脚踢出局。因为试用期的工资、福利待遇和正式录用后差异较大,而招聘的费用又微乎其微,利欲熏心的用人单位便通过无休止的“试用”来获得最廉价却最认在“你认为最可恨的职场骗局是什么”的调查中,“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力”以20.26%恶冠榜首,成为最可恨的职场骗局。据了解,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力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无奈之举,再以很少的薪水继续招聘同样也不会熬过试用期的新人,周而复始,降低成本。另外一种手段就是非法延长试用期,一些单位利用试用期的低薪降低用人成本,半年的合同试用就三个月。
小贴士:1、了解招聘公司历年招收员工的情况;2、密切关注劳动保护法中的保护内容。另外提醒应届生在寻找第一份工作时,时时留心单位的用人目的,和有录取意向的单位必须签署一份就业协议书,按照正常程序,该协议书需学校方见证方有效。这样也进一步防止了大学生受“陷阱公司”的“迫害”。
职业顾问指出,关于试用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早已做了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少于6个月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劳动合同长于6个月短于1年的,试用期不超过30天;劳动合同长于1年短于2年的,试用期不超过60天。
(三)以招聘之名诱人犯罪
总有人向往省力而有赚钱的行当,而这行,只在骗子公司存在。没有学历本领要求,只需陪人聊聊天、喝喝饮料就可以月进万元,如此诱惑力极高的招聘广告经常出现在网络、报纸的角落或者街头巷尾的墙壁、电线竿上。而这些所谓的“公关”公司甚至不惜重金租下高档写字楼作为办公接待场所,给应聘者的第一印象不错;再经过招聘者的三寸不烂之舌,向你表述公关行业的高尚和盛行,渐渐打消应聘者的疑虑……
小贴士:对这种骗术,动脑稍加思考就应有所怀疑。如果招聘者夸夸其谈,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松便能拿高薪,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加入传销、色情及其它非法机构。
(四)招聘时设下薪酬陷阱
所谓薪酬陷阱,一是指招聘时开出优厚的待遇,等到员工正式上班时,之前的承诺却以种种理由不予实现,于是受骗者大呼上当。或是针对薪水中的一些不确定收入,进行虚假或模糊的承诺,最终不能兑现,或者“缩水兑现”。
高薪往往是跳槽的主要诱惑,在高薪的旗号下求职者对一切都信以为真。另外,薪酬中的所谓软成本,就是当初没有明确商定价位,而只有口头承诺的那部分薪酬,那么其变动的空间和额度就难以预估了。再加上没有法律的相关保护,其实现机制更加“灵活”,严重一些,可以说,可付可不付。一旦不付你又如何呢?
小贴士:1、先界定薪酬的上下限,并协商支付方式。尽量减少薪酬中的“软性成分”,或者试行一个月后重新规划。2、应聘时多个心眼,不清楚的地方要问明白。比如,一年是十二薪还是十三薪?试用期待遇如何?时间多长?加班时间费用如何计算?如此种种,问清楚就不会糊里糊涂地上当,吃了哑巴亏。
1.3 黑职介作祟
所谓的“黑职介”是指未经过批准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各种非法职业中介机构;违反有关规定,擅自扩大经营范围,以及职业中介活动中的各种非法行为,特别是以信息咨询、婚姻中介、房屋中介等名义非法从事职业中介的行为。
每年春节过后,由于全国各大中城市外地务工人员进城就业再次进入高峰期,加上各城市本身的待业人员,因此,二三月份往往是非法职介机构活动最猖獗的时候,这些非法职介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理和“诱人”的信息,以收取信息费、查询费或各种保证金为借口,向求职者骗取高额费用,坑害求职者。
面对五花八门的职介所,真假难辨的公司企业,不少打工仔惶惑不已,到底怎样的招聘才是正规的呢?有关负责人介绍了职场上的种种骗人手段:
(一)土匪型
以这一招数害人的在过去几年屡试不爽。在火车站、汽车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摆张桌子“招聘员工”,几个职员模样的人“守株待兔”。待有“鱼儿”上钩,立即天花乱坠地热情介绍,以花言巧语骗得应聘者向其交出身份证,然后让交100-300元的报名费。若有不从,周围便涌过来一帮打手。应聘者只有乖乖掏钱。
小贴士:管好自己的证件,不要轻意出示。
(二)神龙见首不见尾型
这是近年来各地加强非法中介打击力度后,不法分子更加狡猾,更加隐蔽的做法。在火车站、汽车站各电话亭上贴上巴掌大的招工信息,应聘者按上面的地址去找是找不到广告上所说的公司的。不得已打电话,接电话者让应聘者原地不动,他亲自来接你,发现无异常现象再带你入老巢狠狠宰一刀。
小贴士:发现地址不符马上撤。
(三)骗取产品保证金型
“招聘方”热情地考察你一番,即与你签下所谓的“用工合同”,试用期一个月。随即拿出一堆产品,向你收取一定的产品保证金,并承诺一个月后可以退还这笔钱。不过,从你交钱那一刻起,这笔钱肯定就不再属于你了。应聘者往往很容易就通过面试,签下公司自己印制的“合同”后,招聘方即拿出推销产品,几乎全是不知名产品。
小贴士:看清产品,了解市场后再掏钱不迟。
(四)过期不作废型
曾经是一家经过劳动或人事部门批准的中介中心,但由于不规范操作被执法机关吊销了许可证或许可证过期未重新办理,但其仍然打着合法经营者的旧旗号蒙蔽急于找工作的打工仔。
小贴士:此招专蒙粗心大意的民工,对付办法很简单,让其出示由劳动部门颁发的《劳动力中介服务许可证》或人事部门颁发的《人才交流中介服务许可证》。
(五)交钱开工型
“招聘方”与应聘者简单聊两句,即同意来者上班。不过上班前得交一定的服装费、人事资料保管费、培训费等等一大堆费用。
小贴士:许多合法的职介机构也存在不合法的行为,因此,求职者第二个判断标准就是看这个机构是否违规收费。根据规定,职介机构在正式给求职者推荐工作之前只能收取10元钱的建档费,并在一年内为其提供求职机会。
(六) 办理了营业执照的公司以招聘为名收取求职者各种费用
由于执法部门对职介中心和人才中心监管严格,此种类型应运而生。他们只花一小笔钱注册一家公司,打着公司的牌子干职介的活。这类公司“庙”虽小,可“需要”的人不少,文员、库管、保安、司机、推销员、送货、押车……什么都要。
小贴士:这种小公司能要这么人?多长个心眼吧。例如,2004年度成都市劳动监察总队共受理了820件以招工为名非法榨取求职者钱财的案件。在查处中,他们发现许多被查处的单位都办理有正规的营业执照,还租用了办公场地,而且有的骗子公司租用的所谓办公场地还不小。
(七) 中介机构与骗子公司互相勾结行骗
这些黑中介多以信息公司的名义出现,在报刊上发布相关的招工信息,最后送往无用工需求和无用工资格的公司。而后者则通过代招聘、代聘的方式,由黑中介和少数有合法手续但违规操作的中介机构发布招工信息,最终达到蒙蔽求职者的目的。由此形成的一个欺骗求职者的“食物链”,这种模式也给相关部门查处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
小贴士:保存证据,用法律维权。此陷阱也是最令求职者头疼的问题:职介机构和用人单位勾结,欺骗、欺诈求职者。在这种情况下,求职者应当具备一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比如学会保存证据,职介机构开出的收据和用人单位的合同等文件都应该妥善保存,至少要备份复印件。
1.4 警惕网络求职五大骗术
进入夏季,省内各大高校迎来了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高峰。网络招聘效率高、即时性和针对性强,因此很多企业的人才招聘都通过网络进行。与此同时,一些非法网站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进行诈骗等违法活动。
骗取资料出售牟利。张同学在一招聘网站上看到沿海某省重点高中招聘教师,填写自己的详细资料以后一星期,开始频繁地收到莫名其妙的短信和邮件,原来是非法网站以招聘为幌子,骗取网民的详细资料后出售给中介公司牟利。
利用照片赚取点击率。长相不错的王同学听说某航空公司网上招聘“空姐”,于是就按照要求寄去自己的资料和艺术照,半个月后复试通知没有等到,却在该网站上看到自己的照片,被命名为“某少妇玉照”,点击率高达2万次。
骗取报名费。许多上网求职者填写资料以后会收到索要报名费或者考试费之类的电子邮件,而一旦将钱汇出,通常没有“下回分解”。
拉人做传销。周同学通过网络求职网站被一家“公司”“录用”了。到该公司上班时被告之必须交5000元户口费。交钱以后才知道上班还要先拉5个人前“来工作”。
模糊概念,偷梁换柱。周同学在网上应聘到私立高中任教,签合同的时候,该校承诺待遇从优,月薪2000元包食宿,年终福利另算。正式上班时才发现食宿条件恶劣,待遇也无法落实,但是迫于高额违约金,有苦难言。进入夏季,省内各大高校迎来了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高峰。网络招聘效率高、即时性和针对性强,因此很多企业的人才招聘都通过网络进行。与此同时,一些非法网站利用毕业生求职心切的心理,进行诈骗等违法活动。
专家提醒:
面对各种网络招聘的骗术,同学们一定要保持谨慎,以免上当受骗。
首先,应该进入信誉高的专业人才网站应聘。各教育部门的官方网站大多开办了招聘专栏,由于他们会对招聘单位进行比较严格的审核,因此发布的信息较为真实。一些大型的专业人才网站都设立了严格的审查制度,也很少出现欺诈的情况,而一些不知名的小网站则容易出现违法招聘。
其次,凡是附加了“报名费”、“考试费”等条件的网站,一定要高度警惕,按照规定这些费用是不能够收取的。填写个人资料的时候,最好不要留下自己的详细的住址和手机号码,一般只要留下自己的电子邮箱即可,尽可能作一些必要的保留。
同时,对招聘单位的实际情况也要了解清楚。投简历前,可以通过自己应聘的单位所在城市的熟人,去打听这家单位的状况,或者通过工商部门、学校就业指导中心核实单位的真实性。复试时,要通过各种渠道对应
聘单位进行实地考察,以摸清应聘单位的发展前景。签定《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或者劳动合同时,一定要注明双方谈妥的福利、保险、食宿条件等,这样双方产生纠纷时就不会空口无凭了。
二、 小心各种求职陷阱
2.1 小心传销
传销的定义
根据第444号国务院令,公布的《禁止传销条例》中定义了什么是传销:传销是指组织者或者经营者发展人员,通过对被发展人员以其直接或者间接发展的人员数量或者销售业绩为依据计算和给付报酬,或者要求被发展人员以交纳一定费用为条件取得加入资格等方式牟取非法利益,扰乱经济秩序,影响社会稳定的行为。传销,在国(境)外又称直销,一般是指企业不通过店铺经营等流通环节,将产品或服务直接销售、提供给消费者的一种营销方式。
传销好像离我们很远,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根据应届生BBS以往的统计资料,这类传销一般来自广东的梅州、中山等城市,希望同学们在求职过程中能够警惕,下面是现实生活中我们自己同学身上遭遇的各类传销恐怖经历,希望在求职中的大学生能够吸取前人的教训。
大街网郑重提醒求职者:
1、填写个人简历时,请不要在个人信息以外的地方填写你的联系方式,从而导致不安全的情况发生;强烈建议求职者只留本人联系电话并保持畅通,勿长时间关机,若非必要最好不留家庭电话。
2、 在接到企业的面试时请特别注意:
(1)在收到招聘单位的面试邀请电话时,请务必再上人才网站核实一下这个企业的资料;对方如果用移动电话与你联系时,必须索取对方的固定电话,面试前尽量通过对方的固定电话预约面试时间和了解企业信息。
(2)、请认真确认面试地点,正规单位招聘一般会将招聘地点设在单位的办公室、会议室,一些以租用房间作为应聘地点的单位,要警惕;千万别轻信招聘者在指定的街道或酒店接待,应该自己主动找到招聘单位所在办公地址或办事处。
(3)、绝大多数招聘单位不会主动派车去接应聘者,应聘时勿与陌生人到偏僻地方,勿将手机等财物借给陌生人。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
3、如遇到单位要求必须体检才能上岗的,请求职者注意:单位不应当指定某某医院,而此类医院也不应该是私立医院或者诊所。如遇到此类情况,请求职者不要相信,并及时与我们联系,发现被骗应及时报警。
4、拒交各种名义的费用。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抵押金、服装费、产品押金、风险金、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非法行为。招聘单位培训本单位的职工,也不准收取培训费。求职者遇到此类情况,要坚持拒交,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区举报,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5、不轻信许诺到外地上岗。对外地企业或某某外地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高薪招聘,不论其待遇多么好,求职者千万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高度的警惕,不要轻信他的口头许诺,一是不去,二是到劳动保障部门咨询,并办理相关的手续,否则会吃大亏,被骗工骗钱甚至被人贩子骗卖,悔之晚矣。
6、掌握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求职者在求职前或求职过程中,应主动学习一些劳动法规和相关政策,提高自己的求职素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7、多种途径了解公司背景。在求职者正式进入单位之前,想方设法加强对企业的了解以免误入骗子设下的陷阱。比如:注意招聘单位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8、谨慎签定劳动合同。与用人企业签合同时,求职者要“三看”:一看企业是否经过工商部门登记以及企业注册的有效期限,否则所签合同无效;二看合同字句是否准确、清楚、完整,不能用缩写、替代或含糊的文字表达;三看劳动合同是否有一些必备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社会保险和福利、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必须签书面合同,试用期内也要签合同。
9、发觉被骗,及时报案。求职者一旦发觉上当受骗,要及时向招聘单位所在地的人事局、劳动局监察大队或公安局派出所报案,寻求法律保护。但由于劳务诈骗往往涉及公安、工商、劳动、人事等部门,求职者应该
根据情况选择最有效的投诉部门,若被投诉对象为合法机构,求职者可以找劳动部门;若求职受骗情况特别严重、诈骗金额大,可以到公安部门进行报案。
一个同学在毕业的时候,签到了广东创新鬃公司,其实是一个打着招聘的幌子来骗人的传销公司,被骗了将近四千元,总算活着出来了。以下是他的写的一部分经历。
“ 所有的一切实在是一下说不清的,总之就是他们这些人虚构一家公司在我们学校招聘,并且不知通过什么渠道通过学校这一关在公告栏贴出了招聘公告,然后一切流程就跟真的公司在招聘一样。离校过来这边后,就慢慢一步一步逼你就范,不过他们倒是也不说是绑架,只是一种变相软禁:如不让我单处,房间门总是反锁不能出去,有时有必要外出时也总是有人跟着,另外有那些&职业&骗子不停对你进行一种疲劳攻势,让你认同他们的一切,否则他们可以一个人跟你耗四五个小时,然后换一个在继续。另外一天的所有时间安排都是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不过倒是不让饿肚子,每天吃土豆丝,茄子之类,反正就是见不到荤的,甚至油都见不到。而且开始任何时间都是不让与外界联系,后来当我假装信了他们并买了他们所谓的产品取得信任后,才让我打电话,并且这时是让我不停的打电话,花的是我的钱,在他们称为“发信息”,目的就是让我帮他们去骗人,打电话的情况大家可能永远想不到。”
以上只是一点而以,里面的内幕很多。这条招聘信息是来源于学校的,在寝室楼的宣传黑板上的招聘信息。事后该同学也与辅导员、系领导等进行了沟通,但是处理结果不得而知,化大事为小,化小事为无一向是中国行政人员在处理真正问题时候的态度。所以同学们在找工作时要严格的审查自己所接受到的招聘信息,及时信息是来自学校毕业分配办的,也要仔细查询相关信息,避免不必要的隐患。
2.2 小心电话联系方式被利用
今天本人很不幸的上当受骗了!对于那些说别人怎么那么容易上当受骗的同学,或许他们之前已经看过案例,但是处在受骗者的角度来说,既然会过去,肯定就是没看过案例的。而且主要的是,那些同学没被选中,而且也不了解找不到工的同学的心情,其实那些骗子是相当专业的,就算你再聪明,也是很有可能被骗的,因为他利用的是人性的善良点,下面我将会讲一下自己被骗的过程,希望以后找工的同学引以为戒。
其实掉手机倒没什么,钱财只是身外物,被骗也没什么,只能怪我自己不小心,当是吸取一次教训。问题是,我的号码全都在手机上给他们这样一弄,我就失去了所有的同学朋友的联系方法,而且最让我痛心疾首的是,那些人骗了手机之后,立刻用我的号码再骗取我同学朋友的钱!这才是最让我痛恨的!!现在我已经知道有4个人给了那些人钱,显然,会这么快就给钱那些人的人,应该都是跟我比较要好的朋友或是亲戚、同学,这叫让我很内疚不已了,觉得是自己连累了他们,所以希望那些自以为很警觉很聪明的人,不要随便取笑我们这些已经上当受骗的人,其实我们内心还是蛮内疚的。
回来之后我同学说上网找了一下,发现原来之前就已经有跟我很类似的骗局了,过程几乎差不了多少。所以我就稍微说一下我的过程好了,其实这些骗徒利用的都是我们应届毕业生的社会阅历少,以及作为一个应聘者的心态。就好像一个极度饥饿的人,看到街上突然有个香喷喷的馒头,他想都不会想就会把那馒头吃掉,乞丐哪会想,到底这馒头哪里来,有没有毒呢?作为我们应聘者,如果你过多地去质疑那间公司,如果人家真的是应聘人员,你想人家会怎么想呢?再说,对于到现在还找不到工作的人来说,每一次面试机会都是十分珍贵的,而且那些骗子都已经是非常专业的了,他们刚开始叫你面试的时候,完全跟一家公司的应聘人员一样,甚至比一些中小公司还要来得像样,你说啊,这多悲哀啊!
就好像一个华工的学生出去,人家以为你是个什么小中专生,另外一个用假文凭的,人家反而觉得他像清华北大一样。当然,不管他怎么说,其实我还是蛮警惕的,我说我先考虑一下,因为他说的公司我一点印象都没,再说我在网上投的简历也不少,也不知道到底是在哪投的,所以我说我先考虑一下再给他答复。他似乎好像知道我要查他公司似的,很快就反应过来,问我是不是想了解一下他们公司的情况,然后说他们现在分公司
的网站在维修,要过7天后才能正常运行,叫我如果想了解公司情况,就到他们总公司的网站上去。现在想起来,他们必然把那间公司的资料都弄熟了,不管我怎么问他都能答。但我们毕竟是应聘者,也不太敢贸然质疑人家。挂了电话后,我就立刻上网查那公司的资料,结果真的查不到,查香港总公司,发现却真有这间公司。虽然半信半疑,但是心里面仔细想想,反正自己小心点应该没事的了,就答应他今天过去了。因为我心里面还是有点警惕,所以我现金只带足够来回车票多一点,银行卡也专门用一张旧的,然后转了100多进去,以防万一真的是骗局!问题来了,要联系,手机总不能不带吧?而且我自己觉得最失败的就是,我只是想,如果到时候真的是骗局,钱我又不多,贵重的东西又没有,能逃的话我就逃,不能逃就把钱都给他们罗!我错就错在我只是把他们定位在暴力抢劫这方面。
今天过到东莞去之后,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这个等会再说。在车上的时候,我有一段时间在想他们公司到底是不是真的,但因为后来那“人事部”的人员实在是太专业了,让我怀疑度降低了很多,而且我又要面试,所以还是要看些资料准备一下的。而我说的小插曲就是,他们要我到总站,想必他们已经在那里埋好了人了,就等我过去上当。可是巧的是,我买了到总站的票,但是司机临时改变不到总站,把我在南站放下来了。他们就叫我在那里等,我现在想应该是他们发现出意外了,要调动人手过来这边。不久后那个“人事部”的打电话给我,说“刚好”有一位同事在我这边跟单,叫他跟我联系,说我这里离他的公司比较远,叫他顺便答我一程。再后面的......唉,不想说了。
反正坐上了他的车后,就跟之前被骗的同学一样,我想说的是,他们确实是很专业,载我的那个接电话,表演得真的像跟老板在说电话似的,然后刚好我电话就响了,跟我寒碜了几句后,说那位载我的同事电话打不通,可不可以给我的电话让他听一下。作为一个应聘者,我想我不可能说不可以吧?给了他之后,很“巧”的,东西掉了。然后理所当然的就是,可以麻烦你帮我拣一下吗?还很礼貌的说,真不好意思。当我下车拣了回头一看,发现车已经不见了,现在想来,他停的位置也别有用心,刚好是在转角位,一看我低头拣东西,马上就飞走了。我追过去的时候,已经不见了他的踪影了。
在这里还是希望找工一族的同学以后找工也谨慎点。
2.3 小心“急聘兼职打字员”
无论是百度还是Google输入“急聘兼职打字员”都能迅速跳出数不清的相关网页。这些兼职的工作要求都是工作地点不限,会打字即可,而且工资都相当的高,是日结或者是按照工作量结,从表面看这样的工作对于在校大学生和正悬在求职半空中的大学生都是一份不错的兼职工作。这些骗子也就利用这一点,欺骗了无数无社会经验的大学生。
(信息来自:中国青年报)
6月18日,记者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急聘兼职打字员”进行搜索,百度显示“找到相关网页约636000篇”,谷歌显示“有314000项符合”。
“现在工作这么难找,而兼职打字员却有海量的招聘信息,还都是‘急聘’。怎么可能呢?”做了多年版主的资深网虫“光影”对记者说,“这些信息基本都是骗子发的,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我们看见就删。这种招聘要求的门槛很低,而提供的工资很高,不可能是真的。”
他说,这类骗子大都把目光对准在校大学生。
在他的帮助下,记者找到了读大学二年级的张元。不久前,他在网上找兼职工作时,就陷入了一个诈骗陷阱中。
“ 网络兼职——诚聘打字人员,每天工资至少100元日付。职位要求:会电脑打字,懂WORD软件,上网比较熟练。地区、年龄不限。职位性质:公司将小说手稿扫描后,E-mail至员工邮箱或专人送达,员工完成WORD输入后发至公司邮箱即可。每天2-3小时,适合在校学生。工作地点:家里、网吧均可工作。(能
上网即可)职位待遇:130元/万字,工资每日结算。”张元说,6月6日,他在网络论坛上看到了这条“印刷公司”的广告后,觉得比较适合自己,就联系了对方留下的招聘QQ号。
在QQ上没有多谈,对方只是让他发一份简历到公司邮箱,简历内容包括:姓名,身份证号码,毕业院校,联系电话,通讯地址,能熟练操作WORD和文字编排录入等方面的经验。
张元觉得以上要求都很正常,就按要求发了一份简历到指定邮箱。
4天后的6月10日,张元接到了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那家公司的人事部人员,通知他已经被录用了。张元回忆说,虽然他对这个招聘半信半疑,怀着警惕,但4天之后才打来电话让他放松了警惕,“连简历都审核了4天,应该不会是假的吧。”
6 月11日,该公司的“客服部门”又给他打来电话,询问他的打字速度,确认通信地址,并安排15天内要录入10万字的工作。一切都确认好了之后,“客服部门”问他:“是工作完成了付工资,还是先付一些定金?”张元说:“那就给定金呗。”“客服部门”痛快地答应付给他300元定金。
6月12日,该公司的“财务部”给张元打来了电话,说公司统一用邮政储蓄发工资,给他的定金已打在公司给他的卡上,需要他自己转账,并给了他一个400的客服转账电话。
张元觉得有些不对劲,给他打电话的人都操着一口福建口音很重的普通话,却说自己是香港驻北京的公司,这些人使用的电话号码又都属于福建厦门地区。但张元又觉得,邮政储蓄网上转账最多只能转300元,不会有人大费周折地“组团忽悠”。
张元打了那个400电话,并一步步按语音提示操作,当输入了自己的卡号又要求他输入密码的时候,他想,自己卡里只有12元,就试了一下。输完密码后,系统说他的卡没有开通电话转账,需要开通后才能操作转账。
张元隐约觉得事情不对劲,就到邮政储蓄的网上银行查了一下自己账上的余额。打开邮政网银,张元发现自己的网上支付被开通了,开通时间就在当天。张元一下发现自己被骗了,骗子从简历中取得了他的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刚才又从假的400客服电话中骗取了卡号和密码,并立刻利用这些信息开通了他的网上支付。
张元看到他的12元钱还在,就修改了密码。“骗子就在那边一直试密码,结果输入错误次数超过限制,账户被暂时冻结了。”
当张元6月14日再次登录邮政网银时,发现自己账户中的11元钱已不翼而飞,记录显示13日已经被人从网上转走了。
张元告诉记者,不少网友都有过与他类似的经历。他们也是在网上看到“急聘兼职打字员”的广告后去应聘并且被骗的,骗子的骗术大同小异。“以前只是骗二三十元的快递费,没想到现在的科技含量提高了,竟敢对网银下手。”
这类招聘信息里,几乎都写着“适合在校学生”,就是针对学生社会经验少来行骗的。张元给记者演示,在百度中光是询问招聘兼职打字员真假问题的,就有932条。
不少网友总结道:网上的招聘广告中,所谓“收入可观、轻松、兼职、可支配时间、可带回家”等大多是诱饵,引人上钩。以快递费、培训费、押金、服装费、中介费、考试费等名义收钱的,大多都是骗子。骗子手段花样翻新,最新的总结是:凡是要银行卡账号和密码的,基本都是骗子。
2.4 小心合同陷阱
合同,是招聘方与应聘方建立劳动关系、维护各自权利的法律依据。在签订聘用合同时,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所以,写进合同的内容应是相互协商的结果,应体现出双方的权利。合同,是一份具有约束力的法律文本,它约束的是双方的行为,而不仅仅只是一方的行为。当一方的行为违背了合同规定,另一方有追究对方责任的权力。
在大学生就业已从计划分配转变为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今天,合同已成为规范就业市场的重要法律依据,是合同双方维护自己权利的法律武器。但是,如果求职者与对方签订的是一份不利于自己的不平等合同,那么反过来,合同也许就会变成对自己具有极大杀伤力的武器。
常见的合同陷阱有以下几种:
口头合同。一些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就责、权、利达成口头约定,并不签订书面正式文本。一些涉世未深的大学毕业生极易相信那些冠冕堂皇的许诺,以为对方许诺的东西就是真能得到的东西,宁可相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也不愿怀疑对方的诚意。可是,这种口头合同是最靠不住的,因为并不是人人都是君子,如果碰上对方是小人,那些许诺就会变成五颜六色的肥皂泡。
格式合同。一些用人单位按国家有关法律和劳动部门制定的合同示范文本事先打好聘用合同,表面看起来,这种合同似乎无可挑剔,可是具体条款却表述含糊,甚至可以有几种解释。一旦发生纠纷,招聘方总会振振有词地拿出这种所谓规范式的合同来为自己辩护,最后吃亏的还是应聘者。
单方合同。一些企业利用应聘者求职心切的心理,只约定应聘方有哪些义务,如,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若有违反要承担怎样的责任;毁约要交纳违约金等等,而合同上关于应聘者的权利几乎一字不提。这是最典型的不平等合同,如果接受这样的合同,无疑是将自己送上砧板,任人宰割。
生死合同。一些危险性行业的用人单位为逃避该承担的责任,常常在签订合同时,要求应聘方接受合同中的“生死协议”,即一旦发生意外事故,企业不承担任何责任。有的求职者为了得到工作,违心地签了合同,却不知这样做的结果也许是用人单位更无视劳动者的安全,如果真的发生了意外,也许连讨个说法的机会也没有。
两张皮合同。有些用人单位慑于劳动主管部门的监督,往往与应聘方签订两份合同。一份合同用来应付劳动部门的检查,另一份合同才是双方真正履行的合同。用来应付检查的合同常常是用人单位一手炮制的,连签名也是假冒的,应聘者不但见不到这份合同,甚至不知道有这份合同的存在。而双方真正履行的那份合同,是不能暴露在阳光下的,因为那份真合同一定是只利于用人单位的不平等合同。
合同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武器,失去了这个武器,不但会失去自己的尊严,同时也会失去本应该得到的利益。签合同时,一定要睁大眼睛。
案例:合同马虎不得
在就业市场,因为不平等合同引发的纠纷比比皆是。一些毕业生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有不少不合法的条款,例如,有的规定毕业生的试用期长达12个月,有的规定毕业生不得恋爱结婚,甚至还出现了“生死合同”。一些用人单位正是利用求职者合同意识淡薄、法律观念不强、求职心切或盲目轻信设下合同陷阱,当经验欠缺的求职者掉进陷阱后大呼上当时,常常已身不由己,合同上白纸黑字签着自己的名字,许多人在无可奈何之下,只好任人宰割。
不久前,笔者曾收到一封来信。写信的是一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自述是一位掉进合同陷阱的受害者。在毕业前的一次人才招聘会上,他将自己的简历投给了一家房地产公司。公司一位副总经理与他交谈后表示对他很满意,希望能当场签下合同。当时他满心高兴,因为对方许诺,去了后有住房,而且月薪3000元以上。他说他当时没有丝毫犹豫就同意当场签约,生怕过了这个村就没那个店,想早早把这个好机会攥在手里。
对方出具的是一份早已打印好的合同。他草草地浏览了一下合同,合同格式很规范,合同条文也都很专业,双方的权利义务似乎也规定得很清楚。他几乎是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情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他的职位是公司销售部销售员。进了公司他才知道,所谓的月工资3000元以上完全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数字。因为销售人员的工资实行的是上不封顶下不保底,与销售额直接挂钩。销售部有十几名销售员,只有一位业绩突出的销售员曾拿到过3000多元的月工资。对方许诺的住房其实是一间破旧的仓库,不到30平方米,挤住着8个人。
这一切与对方的许诺相距甚远。他愤愤不平地找到了那位公司副总要跟他理论。对方阴沉着脸说:“那是口头上说的,并没有写进合同,再说,你如果好好干,月工资肯定不会低于3000元,至于住房嘛,不就是条件差点儿吗。”
他找出当初与对方签订的合同,在工资条款里只写着“工资待遇高”,在住房条款里用词更是模糊———“由公司提供住处”。
看到这里,他大呼上当,可是再往下看,却看出了一身冷汗。合同规定,聘用期为3年,应聘方如毁约,需按毁约时间交纳违约金,违约金为每年5000元。也就是说,如果他要求解除合同,必须向公司交纳1.5万元违约金。
这种故意在合同里使用概念模糊的语言偷偷埋下炸弹的手段,侵害的是应聘者的权利。所以,求职者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对合同斟字酌句进行推敲,谨防合同陷阱,更要谨防对方在合同中埋炸弹。
这种不平等合同、陷阱合同最容易出现在就业市场僧多粥少的时候,这种时候,招聘方常常处于强势地位,有的求职者为了得到一份工作,明知是一份不平等的合同,也只好委屈求全违心地签上自己的名字。但更多的人是合同意识淡薄,经验不足或求职心切,不小心掉进合同陷阱。
2.5 小心借试用期榨取廉价劳动力
试用期的工资、福利待遇和正式录用后差异较大,而招聘的费用又微乎其微,一些用人单位就无休止的“试用”或“实习”来获得毕业生的廉价劳动力。这类陷阱是最无奈的,无论试用期多长,最后人家解聘你总有理由。并且关于试用期的长短、待遇一般都是公司企业口头承诺,而求职心切的学生也不敢提出签合同的要求,最后的结果也可想而知。明明知道被骗了白干了,但打官司也因为没有证据赢不了。
僧多粥少的就业局面对于众多的求职者来说,求职过程一帆风顺是少之又少,大多数求职者都已经在大大小小的招聘会,一轮、两轮、三轮的面试中身心俱惫,不少求职者在未就业前,最希望的是能够得到企业的一个实习或者“试用”机会,就是这样,求职者也总是感到“珍贵”。
利用试用期骗取廉价劳力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试用期结束后以各种理由告诉求职者是不合格的,公司解聘也是无奈之举;另外一种就是无故延长试用期,说好的2个月,再延长2个月,可几个月的卖力表现最终换来的还是解聘。
毕业生求职时如何才能尽可能地避免掉入“试用陷阱”,提醒应届毕业生:要提防掉进个别企业的“试用”陷阱,主要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多留心眼。
一、要对自己所应聘的企业有所了解,例如了解企业成立的时间,大致规模,以及用人制度上是否规范。
二、对企业所提供的“试用”或者“实习”机会,一定要区分清楚自己获得的究竟是实习机会还是试用机会。
三、对于某些企业的口头“试用”,尤其要当心,尽量把与用人单位的“口头协议”形成文字内容写进就业协议,这样在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时才有依据。
就算进入企业开始无协议试用,也要多留个心眼,观察一下企业里面的员工是否已经签约,或者打听一下“试用”自己的企业近年来是否有招收过应届毕业生,如果发现周围的工作人员都是临时工或者有其他疑问的时候,最好及早从企业脱身,避免更长时间地陷入陷阱。切忌求职心切,一不小心,掉进“试用”陷阱被廉价利用,还错过了找工作的最佳时机。
关于试用期国家也有明确规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实行劳动合同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劳动合同期限少于6个月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5天;劳动合同长于6个月短于1年的,试用期不超过30天;劳动合同长于1年短于2年的,试用期不超过60天。最长不能超过6个月。如果用人单位要求的试用期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期限,你就要小心了。
案例一:无休止的试用期
这类就业陷阱都是以榨取毕业生的钱财为目的的,而还有一类陷阱是利用试用期索取学生们的廉价劳动力,而这类企业往往还是正规的企业。小胡就遭遇了这类陷阱。
2004年毕业于国内一家名牌大学的生物技术专业的小胡,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他考过了英语六级和公务员资格证等多个证件,2005年1月份,小胡在网上看到了国内一家大型制药公司正在招人,因为专业对口,就联合同班几位同学给这家公司投了简历,没想到他们很快就得到了面试邀请,小胡和其他六名同学顺利通过面试。进入试用期,当时公司口头告诉他们试用期为2个月。因为这个公司很大,想留在这里的小胡和其他6
名同学尽管没有签任何协议还是答应先干了,盼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来争取这个职位。试用期的待遇很低,跟正式员工没法比。而试用期的工作内容也和他们想象得有很大差距。小胡告诉我们,试用期让他们做些简单的重复劳动,谁做都可以的,但又是些必须得有人做的工作。当时感觉就是临时性的。为了能够顺利通过试用期成为正式员工,小胡非常勤奋地完成公司布置给他的工作,2个月的试用期很快就到了,该到转正的时候了。但两个月后也没人提这事,小胡去向公司领导询问,领导说对他2个月试用期的工作表现满意,还要进行全面考察,小胡认为公司可能是真想留下他,于是很痛快得就答应了公司提出的再试用2个月的要求。很快又试用了两个多月,公司领导找到小胡,通知其因为某某其实说不上什么的理由而不能被正式录用。
后来小胡得知,与其同时进入公司的其他六名同学都在被延长三个月的试用期后以各种理由被辞退,而在此期间他们与公司并未签订任何协议与合同。由于在该企业的试用期过长,他们错过了其他应聘的机会,同时他们在此期间的待遇非常低,这么多的损失却无法得到补偿和公正的对待,毕业生的试用期和实习真的是很无奈的。
案例二:防不胜防的“试用”陷阱
在人才市场供需双方失衡的情况下,“试用期”也成为一些用工单位获取廉价劳动力的途径。一些用人单位为降低人力资本,大量招募短期员工,且不签订劳动合同,待三个月试用期满,就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予以解雇。这样一来,求职者总是辛辛苦苦给单位低薪干几个月,然后被扫地出门。
而对求职者来说,求职的道路并不平坦,找工作过程中也是被选择的时候多。如选择的时候少,能被单位“试用”已经可以用“幸运”来形容,因此求职者都非常珍惜得来不易的试用期。
而“试用期”也成为很多求职者在求职路上经常所遭遇的一道陷阱。
他们在“试用”两个月后被迫离开
张玲到杭州某家广告策划公司应聘做行政助理,面试出乎意料地顺利。面试临近结束的时候,经理对她说,由于公司出于扩建中,正缺人手,让她当天再推荐几个同学过来面试。
张玲回到学校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还没有找到工作的同学,大家都觉得像是中了头彩一般幸运。毕竟试用期是正式就业的一次最佳机会。
张玲带着5个同学来到公司。经理很爽快,随意问了大家一些问题后,接着说第二天就可以上班,先试用三个月,试用期间工资为800元一月,试用期结束后就签协议。经理很诚恳地对她们说:“公司在杭州刚起步,你们是招进的第一批员工,等公司稳定下来后,你们都是公司的元老了。”本来六个人都还有些顾虑,觉得工作来得太容易,听到这句话后,也都放心了。
上班头一天张玲就觉得有些异样,除了他们新来的六个人外,连经理带员工就4个人。经理解释说总公司在宁波,杭州只是子公司,刚起步,所以人不多。公司当时正接手了一个广告生意,张玲被派去负责文案策划,而不是公司一开始给她定位的“行政助理”岗位。在公司里,六个人什么活都干,跑腿,打杂,做策划,甚至去拉广告。大家想,现在公司缺人手,分工也还没那么明确。于是,尽管每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可大家都尽心尽力地去干。
工作满一个月了,可经理一点也没有提起工资的事。张玲问起经理工资的事,经理让大家等等,两个月后一起发。大家觉得反正都干了一个月多了,干到两个月再发工资也可以接受。
两个月后,公司差不多稳定下来,经理又去人才市场上招进了一批人。这次经理很主动地把两个月的工资单给打了出来。张玲一看,她们的工资全变成了300 元。张玲和她同学一起去问经理这是怎么回事,经理说她们六个人全都是以实习名义来到单位的,也没签协议,实习生本来是没工资的,但公司考虑到他们干得那么辛苦,所以才给每个人发300元的工资。
张玲她们这时才明白过来:公司根本就没有聘用她们的诚意,只是由于公司刚建立,要找几个廉价劳动力罢了。大家协议也没签,多说无用,只好愤愤不平地离开了公司。
2.6 女大学生求职小心情色陷阱
不能说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是弱势群体,但是就性安全方面女学生的确是弱势的一方。外部环境无法通过自身来改变,要想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能做的只有提高防范意识,有坚定的价值观。从事心理学教育的吕建国教授认为,如果女性能够一直坚信“尊严物价”的话,那么性骚扰并不是一个特别难解决的问题。如果将其范围缩小到求职,那这个问题就变得更容易解决。
往往有的女同学为了获得某个职位,为了高薪,为了前途,会逆来顺受的面试官或者说上司的骚扰。她们内心深处其实有着利益和尊严激烈的讨价还价过程,只不过她们的尊严输给了利益。如果所有的女同学在求职路上能够坚定自己的价值观,认为尊严无价,那么在强势面前她们永远不会是弱者,不是弱者就不会被欺负。
求职之路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坎坷的,对女同学来说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更是难上加难,很多时候在求职过程中我们是不讲尊严不讲自我的,但是这是有范围的,尊严的放弃是有底线的。人生存靠食物,人活着靠精神,愿所有的女大学生都能够坚定信念,坚持该坚持的,强势该强势的,决定女性是不是弱者的是女性自身而不是别人或者社会。
2.7 小心公司骗取劳动成果
由于现在大多平面设计都是电子版交货,所以很多公司会到学校找设计人员,一个是成本低还有就是经验不足。以下建议适用于带回家设计的情况。(老板在旁边看着的同学可以参考)
一、首先,在开始设计前,应与雇佣方谈好价钱。1是全额报酬数额(即设计被采用时应付的报酬)。2是底金的数额。(即设计不被采用时给的“辛苦费”当然这很低。)
二、其次,在你的设计完成时,应先给其精度在100左右的打印样图,不要一上来就给他你的电子版设计,连JPG也不要给他。以防他收了你的文件后说你设计的他不满意决定不采用。而他则可既不付报酬又可以在你设计的基础上稍稍改头换面就能为他所用而不必担忧版权问题。(版权这东西谁也说不清。)
三、再次,他如果满意你的设计并采用和愿意付酬,(可能当中会有多次修改这是正常的,但在“钱”未到手前不要给他电子版的东西。)那你才可以和他一手交钱一手交电子版文件。
四、最后,1、大家不要被什么:“我们的报酬会另你满意的”等等的话迷惑,上次我的一个LOGO那家公司只给50块钱,我一气之下没要。但可惜标志已在他手里。不是缺那点钱,只是被骗心里不好受。2、还有不要被什么长久合作,毕业以后就到我们公司之类的话迷惑而先做设计后谈钱。(又不是世界500强,万一你明天就倒了呢?往后的事谁都说不准。
三、 遭遇了就业陷阱怎么办
3.1 遭遇就业陷阱五成人选择忍气吞声
虽然就业陷阱五花八门,专骗初涉职场的毕业生,让人愤恨,但如果你遭遇了就业陷阱会以什么方式对待呢?
如果遇到招聘陷阱,你会怎么办?
A忍气吞声,继续找别的单位 49%
B跟对方申辩 26%
C向有关部门反映 15%
D起诉维权 10%
有55%的人遇到过就业陷阱,49%人选择了忍气吞声,这两个数据一个说明了问题普遍严重,第二说明了解决问题行动很消极,这和大学生初入社会警惕心理不强,造成取证困难有关,我们还是提醒求职的大学生们求职时多长个心眼,杜绝不必要的麻烦。
3.2 避免就业陷阱的办法
任何危机事件的处理其实最关键的不是应对措施,而是预防。面对求职陷阱同学们最重要的是要有安全意识有警惕心理,在自主选择公司的时候要小心面对,在被不明公司选择的时候更要万分小心,从各个实例中我们总结了几点避免就业陷阱的办法:
(1) 相关公司官网信息核查与验证。
接收到公司招聘信息的第一时间要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进可能详细的验证,最主要的方法是通过网络查询该公司的官网,核实公司信息及招聘信息,很多公司的官网可能不会发布招聘信息,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网站提供的联系电话进行详细的电话垂询,这样在确定招聘信息可靠性的同时也对公司的可靠性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
(2) 各地区工商管理局系统查询。
近日看到很多招聘的企业都是皮包公司,经历了几个,甚至有的自家家中就开公司,连个牌都没有,还骗说自己是国企,都让名牌硕士去。对于不熟悉的公司,大家可以在工商登记系统查询。以北京市的企业为例。工商登记查询地址为:http://qycx./在这里可以查出公司的性质、注册资本和地址,查出去可按照法定代表人再进行查询,虽然看不到全部的身份证号,但是根据显示出的数字可以看出该法定代表人开过的其它公司。本人查过几家,其中有三家该法定代表人以前开的企业都被吊销了,吊销是有违法行为才会被强制关闭的,这种大家就要小心的。注意,这只是市属企业的查询方法,如果是中央级或其下属的不适用。不同省市的都有工商登记查询系统,大家可以自己上网搜寻。
(3) 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防骗意识。
学校是一个非常单纯的环境,在校期间不会接触什么复杂的事务,老师也不会对学生进行相关培训,所以防骗意识要靠自己有意识的去培养。培养这种意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一些相关的案例,知道有这样的骗局或者类似的骗局,当你遇到的时候不经意的蛛丝马迹,就会让你看出破绽从而防止被骗。
案例学习法是最简单最直观的学习方法,最快的学习途径就是网络,同学们可以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求职陷阱、求职防骗等案例,前车之鉴会让大家的防骗意识上升,识破骗局的能力提高,从而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和伤害。
四、 虚假招聘信息公告
骗子公司信息一览:
北京房地产业招聘骗子骗术分析——求职者必读 /discuss/topic/9811/detail
上海骗子公司大全赠应届毕业(转自豆瓣) /discuss/topic/105050/detail
广州骗子公司大全2011版 /discuss/topic/105051/detail
求职面试的同学注意区号是的骗子电话 /discuss/topic/24420/detail
警惕广东梅州地区骗子以“渣打银行招聘”进行诈骗 /discuss/topic/24362/detail
4.1 中铁十三局
关于“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韶关培训基地”骗子招聘申请中铁十三局声明:
郑重声明 近日,我公司陆续接到求职者反映,有人以“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韶关培训基地”名义,捏造虚假招聘信息进行诈骗活动。我公司郑重声明: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从未在广东韶关等地设立培训基地,也未在广东韶关组织招聘,敬请广大求职者提高警惕,避免上当! 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4.2 广东韶关—广州润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广东韶关、东莞这些地方的举报最多,所以对那边打过来的电话要小心对待,尤其是提出让应聘者前去培训或者实习试用的,大家都要仔细做好公司的背景调查。下面是应届生求职网接到的用户举报信息:
我同学前两天收到来自广州韶关市的骗子的电话,打着广州润科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的旗号,说觉得我同学简历符合他们公司的招聘,然后进行了电话面试,20分钟左右的电话面试,两天后打电话让12月30-31号到韶关市邵南大道粤北工业区报道,座机是,手机号是,我们已问过原公司证实了这个是骗子,希望管理员把这个贴出来以免有人真上当,谢谢!
4.3 广东梅州—渣打银行招聘
广东梅州地区骗子以“渣打银行招聘”进行诈骗
近日,本站接部分同学举报,收到来自广东梅州地区所谓“渣打银行人力资源中心”的骗子的电话和邮件,声称这些同学已经通过简历筛选,并进行了所谓的电话面试,15分钟左右的电话面试后直接发了Offer。并要求这些同学在指定时间内到广东梅州地区报道,骗子留下的email为(网易)的个人邮箱和手机号码,非渣打银行官方邮箱和联系电话。我们提醒广大同学注意明辨,谨防上当受骗。
该骗子的email及联系方式:Email地址:recruit_;手机:
一旦同学信以为真,按照骗子的说明去了,可能会出现的严重后果:(1)被抢劫;(2)落入传销集团。所以请广大同学高度警惕,天上不会掉馅饼。
被骗案例:
10月16日,惠州铁路公安处接到一封由铁道部公安局转来的群众感谢信。这封信是一名叫张某霞的北京旅客写给铁道部公安局局长姜战林的,该旅客是北京某所大学的应届毕业生。
在信中,张某霞告诉姜局长,今年6月2日,她通过互联网得知自己被国际知名的渣打银行招聘为新职员,于是只身乘坐T107次列车南下到广东入职。6月3日傍晚19时左右,由于之前公司约好有人会到车站来接她,但等了很久都没来人,张某霞怀疑自己可能被人骗了,于是向正在执勤的民警方欣求助。
随后,方欣将情况向派出所值班领导汇报,并决定施计将骗子引出来。他们告诉张某霞通过电话继续与对方保持联系,要求该公司马上派人到火车站来接她。与此同时,民警安排联防队员刘铁中和陈叶辉埋伏在周围观察动态。没过多久,广场上走来一男一女,他们找到张某霞,声称是渣打银行派来接人的。民警和保安迅速将其制服并带到派出所。盘问中,两个人承认是自己是传销人员,表示愿意赔偿张某霞1000元。随后,民警将其移交当地公安机关进行处理。
考虑到天色已很晚了,民警们帮她购买了第二天回北京的火车票,并带她到警官公寓休息。
4.4 中山市中达电子有限公司招聘
接同学举报,近日多家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网站发布的《中山市中达电子有限公司招聘》的信息为虚假招聘信息,应届生求职网已删除转载自高校就业网的该公司的所有招聘信息。请广大同学提高警惕,莫上当受骗;同时也请同学们提醒你所在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删除中山市中达电子有限公司的招聘信息,防止更多同学上当受骗。
以下是中山市中达电子有限公司官方网站给出的最新声明:
本公司近日接到有关咨询本公司招聘信息的电话,发现有不法份子冒充本公司对外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现本公司郑重声明如下:
中山市中达电子有限公司没有在互联网等媒体上发布有关本公司的招聘信息,网上所发布的招聘信息属虚假信息,请广大群众切勿相信,以免上当受骗!
本公司就本次事件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
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体为中山市中达电子有限公司网站(http://www. ),提请广大群众注意相关公告。咨询电话:8
特此声明!
本文由()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警惕传销新变种 西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