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怎样写好七绝 汉典诗词诗?有人知道

[转载]趣话诗词隐字
趣话诗词隐字
三宣赐紫住天长。便是云光铁脚王。因遇先生赴洛阳。功成行满到仙。
吾本当初马半州。因与先师说根由。独坐圜墙向内修。功成行满赴瀛。
太古今日说因由。赵州桥下度春秋。唱住桥边水不流。一叶落时天下。
其中第一首末字为“乡”,第二首末字为“州”,第三首末字为“秋”。所有“遍地锦”词,都要符合这个格式,即读者自己在最末处补上一个韵字,使之与前面匀称起来。
诗中隐字,常和幽默的表达连在一起。明朝有位官员的妻子对丈夫纳妾之事非常不满,但又不便发作,于是给丈夫写了一首诗,诗曰:
  恭喜郎君又有她,侬今洗手不理家。
开门诸事都交付,柴米油盐酱与茶。
不难看出,诗里的“柴米油盐酱与茶”中,将“醋”隐去了,意思是说,开门七件事六件都交付给“她”,只有“醋”留下自己吃了。
某人为嘲讽一名叫“吉生”的庸医,制作一联: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子·  再看下面一副对联:
问君能有几多?
与尔同销万古。&&&
此联为香港影星莫愁死后,一位记者朋友为她撰写的一副挽联。上联语出李煜的词《虞美人》:“问
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下联出自李白的诗《将进酒》:“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上下各隐去一个“愁”字,信手拈来,对得珠联璧合。
&不独诗词和对联中有这种隐省,成语中也曾现出一种新的语言表达方式——“露八分”。据最近的《新京报》报道,全国独一无二的“露八分”体,在北京密云千年古镇古北口河西村被发现,它的特点就是只说一句成语的前三个字,把最后一个字(或者谐音)藏起来。如王姓,褒义时人们趣言
“占山为”,贬义则是“家破人”;何姓,中性是“无可奈”,褒义是“气壮山”;张姓为“慌里慌”,尚姓就是“高高在”。去医院看牙病,只说看“青面獠”;到商店买一瓶矿泉水,只说来一瓶“青山绿”。
判词,乃古代官府断案的判决书。虽系公文,但偶尔亦有妙言满纸、生动诙谐之佳作。
  宋代嵩阳县令张咏检查衙门钱库,发现管理钱库的小吏每日回家时,都要随手把一枚小钱放在帽子边缝里带出,心中大为不悦。一天,小吏故技重施,张咏令人把他当场捉住,以盗窃国库的重罪,将其打入死牢。小吏认为仅拿一枚小钱便判死刑,未免太重,遂高喊冤枉。张咏提笔写出16字的判词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强锯木断,水滴石穿。”小吏无言对答,只好伏法。
  明天启年间,一御史颇有口才。宦官魏忠贤手下一名太监欲取笑御史,便缚一鼠前去告状,声言:“此鼠咬毁我衣物,特擒来请御史判罪。”
  御史沉思片刻,便下了判词:“此鼠若判笞杖放逐则太轻,若判绞刑凌迟则太重,本官决定判其宫刑。 ”
  太监闻之,明知御史在讥讽自己,却也不得不服其判词之妙。
  明代宗室辰濠,袭封为宁王。宁王府里有一只鹤,为皇帝所赐。一日仆役带鹤上街逛游,不慎被民家一狗咬伤。仆役仗势欺人,到衙府告状,状词上写着“鹤带金牌,系出御赐。”知府接状,挥笔判曰:“鹤系金牌,犬不识;禽兽相伤,不关人事。”判词精妙在理,仆役败兴而归。
  某年仲春,两农家的两牛相斗,造成一伤一死,两家互相斥骂,不可开交。适逢长沙太守祝文山外出访察民情,农人拦路告状。祝语调山问明情况,当即判曰:“两牛相斗,一死一伤;伤者共耕,死者同分。”两家听到这合理而简单的判词,均表满意,争端乃息。
  清康熙年间,福建泉州“风月庵”内有一年累貌美的小尼姑,与一位姓孙的公子相爱,便向州衙递状请示还俗。泉州知府接状批道:“准、准、准,准尔嫁夫君。去禅心,超凡尘,脱袈裟,换罗裙,免得孙(僧)敲月下门。”判词既有文采,又富有情趣,妙不可言。
  清代年间,一寡妇想改嫁他人,受到邻居和家人的百般阻挠。于是,她向官府呈上了状纸:“豆蔻年华,失偶孀寡,翁尚壮,叔已大,正瓜田李下,当嫁不嫁?”寥寥数语,尽述了改嫁理由。知县接状,拍案叫绝,挥笔写下一字判词:“嫁!”
一代奇人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与解缙、杨慎并称明朝三大才子。他的自我评价是“书法第一,诗第二,文第三,画第四”。
  徐渭的人生是以“神童”身份起步的。他六岁就开始读书,过目不忘。十岁就模仿西汉扬雄的《解嘲》,写了一篇《释毁》,受到山阴知县刘昊的欣赏。每个知道他名字的人,都相信他能金榜题名,出将入相。徐渭自己更是做如是想。
  然而谁都无法预料,他的科举之路,在起始阶段就碰了钉子:十七岁那年,第一次参加绍兴府童试,居然落榜!徐渭心情如何?简直要“负石投渊,入坑自焚”。二十岁那年,徐渭再上考场,勉强考上秀才。此时的徐渭锐气未消,踌躇满志,然而他不知道,他漫长的受难史才刚刚拉开帷幕。
  以后每过三年,徐渭就赶到杭州参加乡试。前后八次,每次都铩羽而归。仆仆风尘,空化作凄凄一笑,这个自幼就梦想借助科举之力平步青云的人,却成了被科举制这条皮鞭反复抽打的陀螺。
  徐渭的苦难深重之处在于:折磨他的,远远不止是功名。在分外难捱的二三十年里,除了乡试屡战屡败之外,他还经受了五花八门的苦难,依次是:二哥徐潞撒手人寰;大哥徐淮逝世,家产被恶人霸占;第一任妻子潘氏夭亡;与第二任妻子王氏离婚;托身幕府,寄人篱下;入狱数载,苦不堪言。对徐渭来说,苦难的降临方式是隔三岔五,是雪上加霜,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是迫击炮,是伏击战。难怪有史料暗示徐渭患上了后世所谓的“抑郁症”,而且程度不轻。
  徐渭毕竟不是庸常之辈,他没有沉沦,居然在监狱这种地方,开始潜心研究养生之道,于是面色转为红润,抑郁渐渐消退,精神逐渐健旺,多年来颇似枯藤的心灵,复活为“青藤”。这个前半生极缺乏快乐的人,在后半生终于感到了快乐。百转千回的命运,使他的快乐体验上升到了哲学高度。富于文采的徐渭,把这种哲学总结成了一副对联——
  乐难顿段,得乐时零碎乐些;
  苦无尽头,到苦处休言苦极。
  大块的、整段的快乐,在生活中是很难获取的,然而快乐又是极重要的,所以要把快乐视为一种值得争取的宝贵机会。不能因为机会的有限、零碎就不屑于捕捉。一旦有了高兴的事情,就要赶紧高兴。这就是徐渭用半生坎坷换来的快乐哲学。
  靠着这种哲学的支撑,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中国,徐渭活了七十二岁,并且在文学艺术的多个领域取得了罕见成就,成为文化史上一座绕不开的里程碑。在人生的苦海里,是他的快乐哲学救了他,使得他做到了“反抗绝望”,做到了“与往事干杯”。如果没有这种哲学,我们很可能不会知道曾经有个人叫徐渭。
绰号,即外号,是指人的本名之外,别人根据他的特征给他另起的名字,大都含有亲昵、憎厌或开玩笑的意味。古代一些诗人(词人)由于各自在写诗(词)时有其自己的特征,故被当时的人们起了恰如其分的绰号。这些绰号说来都十分有趣。
  曹七步(192-232):三国魏诗人曹植。曾七步成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咏絮才(约350-405):东晋女诗人谢道韫。以“未若柳絮因风声”比拟雪花而闻名。
  崔鸳鸯(约607-?):唐代诗人崔珏因其所赋《鸳鸯诗》别具一格,人称“崔鸳鸯”。
  诗杰(650-676):王勃,其诗流利婉畅,宏放浑厚,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
  诗狂(659-744):贺知章,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放旷放,人称“诗狂”。
  诗骨(661-702):陈子昂,其诗词意激昂,风格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七绝圣手(约698-756):唐代诗人王昌龄善写七绝。又因其七绝写的“深情幽怨,音旨微茫”,因而举为“诗家天子”。
  诗佛(701-761):王维,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意味和王维的宗教倾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崇高地位的肯定。
  诗仙(701-762):李白,诗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浑奔放,色彩绚丽,语言清新自然,被誉为“诗仙”。
  五言长城(709-780):唐代诗人刘长卿善写五言诗。
  诗圣(712-770):杜甫,其诗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人称为“诗圣”。
  寒酸夫子(751-814):唐代孟郊一生坎坷,际遇凄凉,故被称为“寒酸夫子”。又因作诗苦心孤诣,惨淡经营,无好问,曾被称之为“诗囚”。
  穷瞎子(约767-约830):唐朝诗人张籍。因其家境贫困、眼疾严重,又任过太常寺太祝。
  诗豪(772-842):刘禹锡,其诗沉稳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诗魔(772-846):白居易,白居易写诗非常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所以人称“诗魔”。
  诗奴(779-843):贾岛,一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茶仙(783年-804年):唐朝文人陆羽著有《茶经》,外号也称“茶圣”。
  诗鬼(790-816):李贺的诗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璀璨多彩的鲜明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杜紫薇(803-852):唐代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赵倚楼(约806-853):唐朝诗人赵嘏因诗中有“残星数点厕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一句而闻名。
  温八叉(812?-866):温庭筠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郑鹧鸪(849-911年):唐代诗人郑谷著《鹧鸪》诗一首而闻名。
  徐洞庭(?-?):唐朝诗人徐裳的《洞庭》诗,多角度铺陈渲染,烘托出十里洞庭的磅礴气势:“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鸟飞应畏堕,帆远却如闲。”人们极力激赏之,献给他以“徐洞庭”的雅号。
  程君山(862?-?):唐朝诗人程贺咏《君山》,以“云是昆仑山顶石,海风飘落洞庭湖”,写出湖中君山缈缈,富有传奇色彩,时人称之“程君山”。
  梅妻鹤子(968-1028):北宋杭州诗人林逋,隐居西湖孤山,20年不入城市,因赏梅养鹤,又终身不娶,故得了个“梅妻鹤子”的绰号。
  张三影(990-1078):宋代词人张先作词注重修辞,语言工巧,曾因“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轻无人,坠风絮无影”三句善用“影”字的名句,被人们给起了个“张三影”的绰号。又因其《行香子》词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的名句,故又被称为“张三中”。
  红杏尚书(998-1062):宋代词人宋祁曾任工部尚书。其所作《玉楼春》词中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名句,同时期的词人因此给其起了个“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的绰号,后被人们简称为“红杏尚书”。
  梅河豚():宋代诗人梅尧臣以《河豚诗》而得名,人称“梅河豚”。
  诗神():苏轼,因其诗挥洒自如,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山抹微云秦学士():宋代词人秦少游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在《满庭芳》词中写有“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的名句,故被苏东坡给起了个“山抹微云秦学士”的绰号。
  贺梅子():宋代词人贺铸在《青玉案》词的末尾写的是:“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因为此名句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景色和相思情意,令人赞赏,故得了个“贺梅子”的绰号。
  倚松老人():宋代词人饶节因写有“间携经卷倚松立,试问客从何处来”的名句,因此得了个“倚松老人”的绰号。
  谢蝴蝶():北宋词人谢逸,曾作蝶诗三百首,多有佳句,盛传一时,因此时人就给其起了个“谢蝴蝶”的绰号。
  海棠颠南():宋诗人陆游写过大量的海棠诗。
  张孤雁(?):宋代词人张炎因在《解连环·孤雁》词中写有“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的名句,故被人们给起了个“张孤雁”的绰号。
  袁白燕(约1310?-?):明代诗人袁凯以《白燕诗》出名,人称他为“袁白燕”。
  高梅花():明初诗人高启,咏梅诗不仅数量多,而且耐人寻味,人们称之为“高梅花”。
  王桐花():清代诗人王士祯因在《漱玉词》中写有“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风”的名句,被人们起了个“王桐花”的绰号。
  祁鱼虾(1634?-?):清代诗人祁珊洲,因有“一夜东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的名句,故被诗人王海洋给起了个“祁鱼虾”的绰号。
  王黄叶():清代诗人王苹因其写有“黄叶下时牛背晚,青山缺处有人行”的名句,被人们起了个“王黄叶”的绰号。
  崔华(?-?):清代诗人崔华本来无甚诗名,但一句“黄叶声声酒不辞”,为他赢得了“崔黄叶”的雅号,由此而声名鹊起。
冷饮,大约起源于3000年前的商代,当时的富贵人家已知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更设有专掌“冰权”的“凌人”。到了春秋末期,冰的用途就更广泛。诸侯喜爱在宴席上饮冰镇米酒。《楚辞·招魂》中有“挫横冻饮,酹清凉些”的记述,赞赏冰镇过的糯米酒,喝起来既醇香又清凉,可见当时冷饮制作的水平相当高。
  唐代更开始公开出售冰制品,据《唐摭言》载,盛夏蒯地人卖冰于市,过路人热不可耐,人人都想一食为快。却不料卖冰者自以为奇货可居,故意把冰价抬高,结果路人一气之下都忍热走开了,不一会,冰都融化了,蒯地人终于弄巧成拙,赔了本。晚唐时,商人为了招徕生意,更在冰中加糖,吸引顾客。
  冷饮在宋代发展得很快,而且种类繁多,出现了冷饮专卖店。杨万里诗曰:“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北宋汴京(今开封)的冰店里就有“冰糖冰雪冰元子”出售,当时的冰镇酸梅汤,更是风味独特。南宋临安(今杭州)街上卖的有“雪泡豆儿水”、“雪泡梅花酒”等等,宋刘松年的《茗阅赌市》、宋书家的《半茶图》,还把出售冷饮场面画入画中。
  元代以后,冷饮有了新的突破,带来了冰淇淋的出现。明清时,不少美味冷饮名品相继出现了,仅《红楼梦》中就有酸梅汤、玫瑰露、木樨露、凉茶及玫瑰卤子汤等记载。
 一、钥匙巧合
  美国独身妇女威廉德一次出门时忘了带钥匙,回家时被挡在了家门外。就在她一筹莫展时,邮递员送来了一封她哥哥的信,信封内正好夹着一把她家的钥匙!哥哥在信中称,上次他来探访时,威廉德曾给了他一把多余的大门钥匙,当他回华盛顿时却忘了还,只好寄给她。
  二、两个劳拉
  2001年6月,英国斯塔夫斯市10岁小女孩劳拉·布克斯顿将名字和家庭地址写在了一个小标签上,系在一只氢气球上放飞。氢气球飞越了140英里,落到了一户居民家里,难以置信的是,这家也有一个叫做劳拉·布克斯顿的女儿,且正好10岁!
  三、严重的错误
  居住在美国阿拉巴马州的多里斯和谢拉姐妹俩都希望到对方家中拜访,给对方一个惊喜。于是她们告别家人,开着汽车从各自家中出发,沿第25公路朝对方家中行驶,然而,就在路中间的某个路段,这对姐妹俩的车子突然碰到一起,姐妹俩同时丧命。
  四、被诅咒的跑车
  美国电影明星詹姆斯·迪恩1955年驾驶自己的名牌跑车兜风时死于车祸。他那辆被撞毁的跑车后来被拖到了一个修理厂里,在拆卸过程中,用千斤顶支撑的车突然坠地,砸断了一名修理工的腿。该车发动机后来被卖给了一名医生,他将发动机安装在了自己的赛车上,这名医生后来开着赛车比赛时死于车祸,另一名购买了迪恩报废汽车方向轴的赛车手,也死于车祸。迪恩汽车的外壳被人用来展览,然而展厅却突发火灾。还有一次,它从展台上跌落,砸碎了一游客的臀骨。
  五、自杀一跃
  当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家庭妇女维拉·捷马克发现她的丈夫对她不忠后,她想到了自杀,她从三楼跳了下去,正好落在了一名刚刚从公寓底下走过的男人身上,冲撞力砸死了这名男人,而维拉只受了点轻伤。这个男人正是她已变心的丈夫!
  六、“死神”也度假
  1946年,美国纽约《阿尔顿晚讯报》的讣告编辑威斯特度假的一周中,《阿尔顿晚讯报》竟破天荒地没有接到一例讣闻广告!而平时,该报每周接到的讣闻广告绝不少于10条!
  七、死亡之桥
  1957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的比辛格在走过家附近的一座桥时,被一辆汽车压死;两年后,他的儿子希拉姆走过同一座桥时,又被一辆卡车压死;6年后,比辛格14岁的孙子戴卫·威斯勒在桥上玩耍时,一辆小汽车高速驶过,将威斯勒压成了肉饼。
  八、重逢的手镯
  英国的芭芭拉·赫顿一次意外地将她的古董手镯冲下了卫生间的下水道。不久后的一天,当她来到一个珠宝店想重新购买一只手镯时,一名男子带着她丢失的那只手镯进入珠宝店,要求店老板估一下价。据这名男子称,他是清理工,在清理下水道时发现了手镯。
  九、致命的试验
  1995年8月,英国埃塞克斯市的利莎·波特与母亲一起走过埃塞克斯莫茨线铁路的*道口,利莎的父亲11年前正是在该铁道口被一辆路过的火车轧死,因此利莎的母亲拒绝穿过这条铁路。利莎认为要消除母亲的恐惧心理,自己就应该先穿过铁路,于是她向铁路走去,然而就在此时,一辆列车突然开过,将利莎撞死。
  十、飘来的电话号码
  1990年,澳大利亚男子托得在球场中观看足球赛决赛时,一名激动的观众将一本邮局印刷的电话号码黄簿撕成碎纸,并将碎纸漫天撒向空中。一张碎片飘到了托得的膝盖上,他捡起来一看,发现这张碎纸上写着他的名字、地址和电话号码。
&在中国的文化园圃中,有一朵奇葩千百年来倍受人们的喜爱,这便是用语俚俗、诙谐幽默、讽喻调侃、趣味横生的打油诗。从古到今,打油诗赢得了人们的共同喜爱,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名副其实的“不老松”和“常青树”。
&&&&据传,打油诗的“发明者”是唐代的落魄书生“张打油”,此人性情豁达,喜用民间俚语写些“非主流”诗歌。其诗以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富有情趣而见长,时人谓之“打油诗”。其代表作是《咏雪》诗:“江山一笼统,井上大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全诗通俗易懂,咏雪而不见雪字,尤其“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句,用字传神,令人既捧腹又赞佩。
&&&&较之“主流诗歌”,打油诗如出水芙蓉,浑然成趣,令人刮目相看。于是,瓜瓞绵绵,广为仿效,古今文坛下,便留下了许多足可解颐的打油诗。
&&&&“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写的一首打油诗,全诗俨然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宋代名臣吕蒙正出身贫寒,曾于春节时赊来猪头待客,结果债主讨债未果,将猪头拎走。吕蒙正感慨系之,写了一首打油诗:“可怜可怜真可怜,煮烂猪头要现钱。有朝一日时运转,日日天天都过年!”将窘境与抱负尽皆道出,读来让人捧腹、心酸又生感慨。
&&&&明代那位大名鼎鼎的县官徐九经曾写过一首打油诗:“头戴纱帽翅儿,当官不省劲儿,平事儿我不管,专管不平事儿。”昭示了他“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执政理念”。
&&&&《履园丛话》中载,清代诗人陈斗泉收到朋友寄来的金华火腿,却是久煮不烂,遂回诗谢友:“金腿蒙君赐,全家大喜欢。柴烧三担尽,水煮一桶干。肉似枯荷叶,皮同破马鞍。牙关三十六,个个不平安!”全诗手法夸张,音节铿锵,对仗工整,比喻形象,充满了幽默诙谐,一时被引为文坛佳话。
&&&&有一种类似“三句半”的打油诗,可算是对打油诗的传承和发展。流传最广的当属这两首:“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一幅惟妙惟肖的“扫雪图”。“天兵十万下南阳,也无救兵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喊娘的喊娘!”——一幅“城破人逃”的写真图。
&&&&打油诗的讽喻功能是很多文体所不具备的,这也正是打油诗久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著名诗人袁水拍写过一首《咏国民党纸币》的打油诗,嘻笑嘲讽,入木三分:“跑上茅屋去拉屎,忽然忘记带草纸,袋里掏出百万钞,擦擦屁股满合适。”
&&&&“大跃进”期间,浮夸风起,“卫星”频放,一时打油诗泛滥成灾:“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这“卫星”放得也算是有“水平”有“高度”了。
&&&恶搞,现在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什么影视、小说、人物都成为了被恶搞的对象。其实,恶搞并非现代人的专利,古人在这方面也毫不逊色。就拿唐诗来说,被古人“恶搞”尤其多。
&&&&王之涣有首著名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据气象学家竺可桢考证,玉门关在嘉峪关外,黄河水系中离它最近的大通河距离也有三百公里,并且其间还有绵亘的山脉阻
隔,怎么会有黄河远上的感觉呢?竺可桢认为,这是将黄沙写成了黄河之故,王之涣看见的是黄沙卷上了白云间;沙与河草写时的字形很相似,容易出错。后来在新发现的唐人抄本中居然找到了这首诗,明明是个“沙”字,证明竺先生可能是对的。究竟是黄河“恶搞”黄沙,还是黄沙“恶搞”黄河,的确让我辈小子颇费思量。传说清朝时,大学士纪晓岚有次为乾隆皇帝书写扇面,题写的就是这首《凉州词》,匆忙间漏了个“间”字。乾隆看了龙颜大怒,要问纪晓岚的罪。纪晓岚急中生智,启奏道:“回皇上,臣这首才是真正的《凉州词》。不信,臣给读一下。”于是摇头晃脑地读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纪晓岚的“恶搞”没白搞,救了条老命。
&&&&诗圣杜甫也难逃被“恶搞”的命运。杜甫有首很著名的《四喜诗》:“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也有人考证说,此诗并非杜甫的,而是宋朝汪洙的《喜》)明成化年间一个叫王树南的人,将其改为“十年久旱逢甘霖,万里他乡遇故知。和尚洞房花烛夜,乞丐金榜题名时”。有好事者将《四喜诗》改成了《四悲诗》:“雨中冰雹败稼,故知是索债人,花烛娶得石女,金榜复试除名。”事情没完,还有好事者誓将“恶搞”进行到底,续以失意诗四句:“寡妇携儿泣,将军被敌擒。失恩宫女面,下第举人心。”
&&&&老杜被“恶搞”,小杜也不能幸免。杜牧有首《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成为众多“恶搞”高手的试验田。清代有位文人觉得《清明》不够精练,主张将每句头两个字删除,遂成一首五言绝句:“时节雨纷纷,行人欲断魂。酒家何处有?遥指杏花村。”&也有人改为四言诗的:“清明时节,行人断魂。酒家何处?指杏花村。”还有高人继续挑战,将其改为三言诗:“清明节,雨纷纷。路上人,欲断魂。问酒家,何处有?牧童指,杏花村。”大文豪苏轼也加入了“恶搞”兵团。传说,苏轼登云龙山放鹤亭拜见张山人,吟诵了这首诗。恰巧张山人兴致很高,知苏轼才华横溢,便有意一试,要求苏轼将该诗变其形,而不失其意。苏轼欣然答应,便脱口而出:“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仅变几处标点,竟成了一首绝妙小令。不要以为单单苏轼能将诗改词,有人把《清明》改成为《南乡子》:“清明时节,雨落纷纷。断魂人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不远杏花村。”读来也是诗意隽永啊。
&&&&古人的“恶搞”,说来还不算恶,那种恶意的“恶搞”,古人是不屑为之的,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想来,古人能轻易做到的事儿,我们这些现代人也应该能够做到的——不只“恶搞”这件事儿
&赏奇词妙对读佳句趣话&———《语文大观园》撷英
&&&&名人解字奇趣
&&&&竺可桢拆字释“训”
&&&&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曾任浙江大学校长,深受学生爱戴。一次,师生联欢会节目单上有“校长训话十分钟”一项,竺可桢想到
联欢会上训话实在煞风景,在“训话”时就解“训”说:“训字从言从川,信口开河也。”师生听了轰堂大笑。
&&&&陶行知解字
&&&&1938年秋天,时值抗战时期,陶行知到湖北宜昌的一个小学里演讲。演讲中,他幽默地拆解了一个“春”字。他说:“‘春’字系由一个‘三’、一个‘人’和一个日’字组成,三人即为众嘛,这叫做众人压‘日’,压得日本侵略者透不过气来。所以我说,我们的抗战必胜,春天必将属于我们中国人民。”
&&&&陶行知这段精彩讲话,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
&&&&古代汉字幽默
&&&&程氏两夫
&&&&明代时,有个人的妻子非常悍妒,却也读过不少书。她的丈夫打算纳一小妾,怕她不同意,对她说:“圣人书上有这样的事:齐人有一妻一妾。”妻说:“如果是这样,那么我也要再纳一个丈夫。”其夫问:“古书上有这样的事吗?”妻曰:“怎么没有?古书上说河南程氏两夫。”其夫大笑,拿她没有办法,只好打消了娶妾的念头。
&&&&古时称有学问的人为夫子。河南程氏两夫,即姓程的两位夫子,指的是程颢、程颐。
&&&&僧背夫逃走
&&&&从前,有一个郡里的从事官,不通文理,随便引用法律判案。
&&&&有个僧人令他的徒弟磨面,徒弟磨好面拿着面和麦麸逃到别的地方去了。僧人找到徒弟将他扭送到官府,这位从事判道:“这僧该问徒罪(流放)。”僧说:“罪不至此。”从事曰:“他不应背夫逃走。”闻者皆笑。
&&&&“麸”与“夫”谐音。
&&&&把鱼换个位置
&&&&李章到邻家赴宴,主人素吝啬,菜肴摆上来了,主人面前摆的鱼明显的比客人们面前摆的鱼大得多。李章看到了,即向主人请教说:“常常见到别人写苏字,把那个鱼字有时候写在左边,有时候写在右边(苏字的繁体是蘇),这是为什么呢?”主人说:“古人作字,不拘一体,可以来回移动的。”李章即伸手把主人面前的鱼端起来,说:“遵从主人命令,今日左边之鱼亦合从便移过右边。”便将主人面前的大鱼放在了自己面前。一座为之喷饭。
&&&&圆珠笔为何被讹称“原子笔”
&&&&世界上第一支圆珠笔是由匈牙利人拉兹罗·约瑟夫·比罗于1944年发明的。英国皇家空军购买了这项专利后,于同年生产出第一批圆珠笔,并于次年在市场上销售。
&&&&这时,美国冒险家雷诺携带大批圆珠笔来中国倾销。他利用当时美国对原子弹的神秘宣传,诡称圆珠笔为原子系列之一,名为“原子笔”。当时,圆珠笔的售价竟比素负盛名的派克金笔还要高,而且“原子笔”一称也被讹传了下来。
&&&&“钻到钱眼里”
&&&&此语出自记载南宋轶事的《武林见闻录》。
&&&&一次,宋高宗在官内宴请秦桧、韩世忠、张俊等大臣,有优人在席间逗笑。优人说:“世间的贵人,都对应着天上的星象,我能看得清清楚楚。”说罢拿着一枚铜钱,眼睛透过铜钱的方孔对人窥照。先照高宗,说:“这是帝星。”又照秦桧,说:“这是相星”。再照韩世忠,说:“这是将星。”等照到张俊时,优人说:“看不见星象,只看见张郡王在钱眼里坐着。”因为张俊善于聚敛钱财,所以优人这样嘲戏他。
&&&&“八字没一撇”
&&&&南宋理学家朱熹,字符晦,江西婺源人,十八岁登进士第,历任秘阁修撰等官职。在哲学思想上,他发展了程颐、程颢的学说,为理学之集大成者。他在《与刘子澄书》一文中写了这样几句话:“圣贤已是八字打开了,人自不领会,却向外狂走耳。”这段话的意思是说,通向圣贤的大门,早已敞开,可是人们并不理会,不但不进门,反而朝外走。他用“八”字比喻打开的两扇门,是很形象的。
&&&&于是,后来“八字没一撇”就成了一句俗语,指办事尚没有门儿。
&&&&一个字的价值
&&&&加上两点茶叶畅销
&&&&中国的茉莉花茶,远销欧美,可是在东南亚却一时滞销。销售人员调查原因,原来是在当地华人华侨中“茉莉”与“没利”谐音,触了他们的忌讳。销售人员投之所好,在“茉”字上添了两点,变成了“莱”字,“莱莉”变成了“莱莉”,与“来利”谐音,当地人听了很高兴,销路立即畅通。
&&&&一个错字状元丢官
&&&&清朝嘉庆年间,有个状元叫龙汝言。他在校对《高宗实录》的时候,由于一时疏忽,没有发现实录中将“高宗纯皇帝”写成“高宗绝皇帝”的错误,惹得龙颜大怒,被革职查办,“永不叙用”。一个错字损失16万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乌鲁木齐挂面厂花了16万元人民币在日本印刷了一批挂面包装袋,由于设计图上一点之差,把“乌鲁木齐”印成了“鸟鲁木齐”,使这批包装袋全部报废,16万元打了水漂。
&&&&“一亩三分地”在什么地方
&&&&提起“一亩三分地”,还得从封建社会皇帝的“亲耕”说起。
&&&&中国是一个农业国,自古以来就有“以农为本”之说,封建统治者为了表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住在深宫高院里的皇帝也要演示一番。在中南海内有一块一亩三分地的田园叫丰泽园,是当年清朝皇帝每年演示“亲耕”的地方。因这一亩三分地是皇帝世袭的,他人不得动用的,所以以后便推而广之,称个人利益或个人势力范围为“一亩三分地”。
&&&&与人体有关的长度单位用字
&&&&扌乍音zhǎ,表示张开的大
&&&&拇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间的距离,约合20cm。
&&&&庹音tuǒ,表示成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个中指尖之间的距离,约合170cm。
&&&&步指人在行走时两脚之间距离的2倍,长为5尺,约170cm。
&&&&“天心阁”妙对“橘子洲”
&&&&1960年5月,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人在长沙视察工作。车到湘江橘子洲头,只见江面白帆点点,百舸争流,毛泽东慨叹之余,诗兴勃发,随口吟道:
&&&&橘子洲,洲旁舟,舟走洲不走;
&&&&然后,风趣地对周恩来说:“恩来,我一时江郎才尽,请你来个锦上添花如何?”
&&&&毛泽东所吟之联,动静相对,采用顶针格,三个断句,两处顶针,而且“洲”与“舟”又是谐音,难度较大,不大好对。
&&&&随后,他们又去了天心阁。毛泽东介绍道,这是他青
&&&&年时代和同学们常来聚会的地方。周恩来顺着他的手势望去,忽见一群鸽子从阁中飞出,灵机一动,随口说道:
&&&&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毛泽东一听,连声赞妙。
&&&&“你天天都写吗?”
&&&&一次,一个朋友问俄国著名作家果戈里:“你天天都写吗?”
&&&&果戈理说:“必须每天写。”
&&&&“如果一天没有写呢?”朋友问。
&&&&“如果一天没有写,怎么办?没关系。拿起笔来,写‘今天不知为什么我没写’,把这句话一遍遍写下去,直到写得厌烦了,你就要写作了。”
&&&&一瓶墨水写名著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人们都很熟悉,但很少有人知道,雨果曾想将书名改成《一瓶墨水的内涵》。
&&&&1830年,雨果答应出版商,半年内交出一部作品。他买了一瓶墨水,又买了一身灰色毛线衣,将自己从头到脚层层裹住,其它的衣服则都锁在了柜子里,以拒绝出门的诱惑。从此,他一心钻进小说。作品提前两周写完,那瓶墨水也刚好用完。
&&&&巧妙的对联
&&&&妙联一:闲看门中月,
&&&&思耕心上田。
&&&&清代史致俨,字容庄,江都人,官至刑部尚书。少年应县试时,县令出上联,史对下联。闲字繁体为门中有月;思字即心上有田,是引佛家所谓“耕心上田”之说。析字语言生动,饶有一番趣味。妙联二:鸿是江边鸟,
&&&&蚕为天下虫。
&&&&见《评释巧对》卷十一。明代杨一清在翰林院读书时,有一学士出上联,杨对以下联。上联拆的是“鸿”字,“江”旁加“鸟”即是“鸿”字。下联拆的是“蚕”字,“天”字下边加“虫”即是“蚕”字。出句对句,两下俱工。难得语义明确,顺畅。从所拆的字来看,也有积极意义:鸿雁高飞,志向远大,不避艰险;春蚕吐丝,温暖人间,奉献无私。妙联三:陈亚有心终是恶
&&&&蔡襄无口便成衰
&&&&见《讲话总龟》卷四十。宋代陈亚(字亚之)、蔡襄(字君谟)二人,大金山僧舍相会,喝酒喝到一定程度,二人开起玩笑来,蔡以上联谑陈,陈对下联嘲蔡。
&&&&上联“亚”字加“心字即为“恶”字,下联“襄”字去掉两个口字,即近似“衰”字。陈亚对句还寓有蔡襄轻口(随便说话)之意,更见巧妙。
 扇子在我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素有“东方艺术瑰宝”之称。扇子原是单纯的装饰品,后来演变成纳凉驱蚊的用具。历代文人墨客喜欢在扇面上题诗作画,使小小的扇子蕴藏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形成了意趣高雅、独具特色的扇文化,既提升了扇子的艺术品味,又增添了人们的生活情趣,历久不衰,经世不绝。
  “题扇”诗大致分为两种,一是题扇人就扇面上的景物图画有感而题,二是题扇人把扇子作为馈赠品,题诗抒写对被赠人的仰慕赞美之情。
  北宋人蔡肇写有《题李世南画扇》一诗:“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从诗中看出,画扇的景色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溪流潺潺、秋风萧瑟、古寺幽深、钟声悠扬,呈现出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题诗通过想象,赋予画以勃勃生气,使诗与画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富有艺术感染力。
  南宋著名诗人陆游与友人到张公父园中宴饮,主人以手中团扇向陆游求诗,陆游即兴挥毫作《饮张公父园题扇上》一绝:“寒食清明数日中,西园春事又匆匆。梅花自避新桃李,不为高楼一笛风。”这首诗不过是应景之作,歌颂了主人高洁、谦逊的性情,后来却被忌恨陆游的人指斥为讥讽朝政,陆游遂被罢官还乡。
  明代大才子唐寅在扇面上画了幅《山居客至》图,并题诗一首:“红树黄茅野老家,日高山犬吠篱笆。合村会议无他事,
定是人来借看花。”人们可从景物的描绘中品读出诗的意境。此扇可谓诗书画三绝,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据《秋雨庵随笔》记载,晚晴时期,金陵妓院有一位名叫林奴儿的女子,从良后仍有不少旧相识求见寻欢。该女乃于扇面上画《新柳图》,并配诗曰:“昔日章台舞细腰,任君攀折旧枝条。如今画入丹青里,不许东风再动摇。”每对来访者以扇示之,来者均羞愧告退。此诗咏物寄情,表达了该女子不愿再任人蹂躏,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的决心。
  古代的“题扇”诗精彩纷呈、美不胜收,既展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承载着几千年来许多有识之士的人格理想和审美情趣。
&&&&&&&&&&&&&&&&&&&&&&
&&&&&&&&&&&&&&&&&&
&&&&&&&&&&&&&&&&&&&&&&
(f)!?!(f)?!40
152115931184012140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绝古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