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雨中的作者力为什么喜欢雨中行桂花

12桂花雨(小学语文四年级) - ly100的blog - 连云港教育博客
FriendLink
12桂花雨(小学语文四年级)
16:03:29 | By: ly100 ]
教材简解:
《桂花雨》是一篇记事抒情散文,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
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抓住文章的魂“香”,通过关键语句感受桂花香,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理解词意;品味桂花的香。
教学难点:
品味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并有感情的朗读。
设计理念: 
&挖掘教材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训练点,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进行语言实践,引导学生在充分的、充满个性的阅读中与文本对话、与主人公的思想产生共鸣,将文本语言转化为会运用的“活”的语言,在丰富的言语实践中,激情打开学生与文本的绿色对话空间,浓情营造师生之间充满灵性的对话磁场。
设计思路:&&&&
课文记述了“摇桂花”的童年趣事,抒发了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这既是课文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学思路可以围绕这个重点展开。首先是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让学生通过自由读课文,交流感受,了解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其次是体会课文的思想感谢,通过指导朗读,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验“摇花乐”,领会对童年和家乡的怀念之情。最后是迁移延伸,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说说难以忘怀的人和事,进行情感和能力的迁移。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桂花已经开了。怎么样,香不香?那说到桂花(相机板书:桂花),描写桂花的诗句也不少,我们来读一读吧!(投影出示)
桂子花开,香飘十里;金秋十月,桂子飘香。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唐)韩&&愈
2、那由桂花的香味你又会联想到哪些相关的词语或成语呢?(老师这里也有一组词语是形容桂花的香味:)
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芳香扑鼻、浓郁、迷人、陶醉、
&&&& &3、是呀,同学们都很喜欢桂花。台湾有位女作家叫琦君,她一生漂泊,11岁离开家乡,32岁去了台湾,60岁又移居美国,84岁重回故乡。可是,无论她身在何处,让她最难以忘怀的就是故乡的桂花和她童年时代摇落的那一场——桂花雨(板书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回到童年,去感受那一场——桂花雨吧,齐读课题.
二、初读,整体感知:
1、让我们用心地去读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课文读通顺,读到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两遍。
2、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1)、让我们先来解决学好课文的拦路虎——生字词吧,有信心吗?
(2)、出示生字词&&
zhuō&&& cuō&&&&&&tán&&&&&&& lǔ
笨笨拙拙&&&撮一点&&&檀香&&&桂花卤
左右&&&&谢落&&&尤其&&&拣去&&&都是
新鲜&&&&吩咐&&&帮助&&&糕饼
3、指名分别读第一排词语。
笨笨拙拙&&拙就是笨&&再来读,读出叠词的感觉,尾音轻一点。你觉得此时作者还是在说“笨”吗?
“撮”是怎样地拿?我们也学着母亲的样子撮一点桂花。学生做动作。
&“桂花卤”老师带来了,是用……又香又甜,课前已经给同学们闻过了,可以泡茶、也可以煮桂花粥、做桂花糕。
全班再连起来读第一排生字词。
4、指名读“左右”一词。
(1)、促思:从词的结构上来说,“左”和“右”组成的这个词两者构成什么关系?(反义关系)
(2)、能不能说几个类似的有反义关系的词?(开关、昼夜、生死、没有……)
5、指名分别读“谢落、尤其、拣去(拣——全家人会怎样地拣桂花?(强调笔画“横折钩”,并让学生书空。)、都是”这几个生词,(强调前鼻音,多音字&&形近字辨析等)全班再连起来读第二排生字词。
6、分别指名读第三排生字词。
(1)、“吩咐”一词都是什么偏旁,说明和什么有关系?那“吩咐”是什么意思?
(2)、能不能给“吩咐”找个意思相近的词?(嘱咐)相机指导“嘱”的写法,分别齐读“吩咐”与“嘱咐”。
7、齐读第三排词语。
(1)、促思:请同学们观察一下第三排的词语,并听老师再读一读,看看与“左右”一词的构词关系有什么不一样?(近义关系)
(2)、能否说几个类似近义关系的词。(叫喊、缓慢、弯曲、沉浸……)
8、你看,小小的一个词,这其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学问,看来祖国的语言文字真是博大精深啊!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琦君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她喜欢桂花的什么呢?自由读读课文的第一小节。
1、她最喜欢桂花的什么?
2、学生交流。大家说,面上交流。
3、逐点学习:
(1)她喜欢桂花的姿态朴实无华——“笨笨拙拙”
(2)她喜欢桂花的旺盛的生命力——“满树”“茂密的叶子”
(3)她喜欢桂花的谦虚,不张扬——“仔细地”“找”“细花”“不与繁花斗艳”
(4)她喜欢桂花的香气味儿——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
“迷人”——深吸一口气,好好闻闻;你陶醉在花香中了吗?
这儿有个词用得特别妙——“真是”——你还可以换成哪个词?(十分,特别,格外,很)
把这个词放在句子中读读,你读出了什么?(桂花真香呀,快陶醉了)
4、琦君爱桂花,爱它的朴实无华,爱它的谦虚不张扬,尤其爱它的香气迷人。
四、初读初悟,体会桂花的香气。
过渡:课文中作者多次写到了花香,请你默读课文,用“--”画出写桂花香的句子,读一读。&&&&&&&&&&& (生默读课文)
&“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请生读所找(点击出示)
老师注意到你把这个词读得很重(点击),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很香,香味能飘得很远很远,而且香味很浓。)
老师送你一个词语(板书:浓烈)你能读出这个词里的香味吗?
这句话中还有那个字也能让你感受到浓烈的桂花香?
(浸&& 你从浸字里读懂了什么?)
师述:打开窗户,桂花香扑鼻而来,关上窗户,还是桂花香扑鼻,桂花香无处不在,无处不存,这就是浸.
多么浓郁的桂花香啊!你想把这香味读出来吗?(自己试)
谁愿意把这香味送给我们大家?(请生读)
每当桂花盛开,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人们都沉浸在香海里了一起读出这浓烈的花香。(齐读)
“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C、读着读着这香味也将我们陶醉,难怪作者会说(一起读出作者的心声)
总结:是的,作者爱桂花那迷人的香味。浓浓的桂花香洋溢在这篇文章的字里行间,更浸透了我们的心田,让我们伴着这花香写好今天的钢笔字。
1、出示& 还认识吗?读给同桌听。
2、哪个字在书写时,你会觉得比较困难的?(拣& 糕)
3、完成练习册看拼音写词语书。
板书设计:
12桂花雨 (琦君)&&&
阅读全文(344) |
标签: 上一篇:下一篇:
后,你将出现在这里
Copyright @
连云港教育博客技术支持:> > >落桂花的启示200第一篇:《一件小事给我的启示之桂花篇》
一件小事给我的启示之桂花篇
世界上有很多启示:蚂蚁群搬玉米粒、蜜蜂们辛勤采蜜、小鱼们守卫领地,,,,而我,也收获了不少启示。
八月初,是桂花开的季节。这一开,使大街小巷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小朋友都喜欢采桂花,我也如此。
八月中旬,是桂花开得最旺的时候。我随着桂花的香气,来到了一棵桂花树前。迎面的扑鼻香使我仿佛进入了童话世界。全是金灿灿的桂花树,金枝叶。眼前出现的事一座金碧辉煌的殿堂和玲珑剔透的水晶宫。天上飘下一片片粉红色的花瓣。
不觉张开眼的我,看见的却是一棵寒酸的桂花树。虽然绿叶衬托着可爱的黄色小花有一点点意境,可总体看来它却格格不入:没有梅树的姿态,没有木棉的精神,,,,一点也比不上其他树。我失望地离开了。
一走就是十几天。八月底,我去练琴的地方旁边就有桂花。这一次,淡淡的清香又引着我来了。印入眼帘的还是那些小黄花。
我仔细看了一下,很多花都谢了,没多少新鲜的了。大家可能会说:“花开花落很正常的嘛!”可我不这么认为。
我下意识地把凋谢了的花摘下来,回到家里仔细观察起来:那些花瓣虽然谢了,但还依旧散发着一阵阵的清香。我猛地心头一震:我错怪桂花了!它有着崇高的精神。即使凋谢了,也努力散发出一阵一阵清香,衷心为人们服务。我感动地把它们小心翼翼放进杯中,冲了杯“香浓”的桂花水,让我能够静静地品尝,那有着崇高精神的桂花的香气,,,,
杭州文海实验学校小学五年级 王奕婷
第二篇:《《桂花雨》教学片段赏与课后启示》
其实这篇课文如果叫余老师来选,我真的难以取舍,我学得每一段都非常优美。那种朴实的乡村生活,还有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其实琦君这辈子最喜欢写的便是故乡那些人和事。这里有一段话想读给大家听,这是在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教师朗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在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听完这段话,再联系这篇课文你觉得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三)适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
(1)评价作者。
生:我觉得她是个热爱故乡,热爱父母的人。
生:对故乡有很深情感的人。
生:她爱那些对她好的人。
生:很有感情的人。
师:是个很重感情的人,是吧。
生:他爱自己的故乡,爱得甚至可以一辈子不写文章。
师:她是说若能割舍这些,她宁愿此生永不在写。
生:我想她像她母亲一样是个关心他的人。
师:她母亲和父亲的种种美德打动了作者。我这还有个例子,琦君不仅对周围的人很好,她对家里的花花草草也特别关注,她知道自来水中的氯对兰花不好,便总是提前两三天把水晾好,再浇。而且每天用温布把兰花叶子上的灰尘擦去,她就是个这么有爱心的人。咱们学了这篇课文,你说让作者难以忘记的就只是那桂花雨吗?
(2)其实令作者真正难以忘却是什么?
生:还有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生:还有父亲指指点点地教她认各种花。
师:也就是父亲对她的教诲。
生:任何发生在她故乡的事。
师:对,还有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景观,都难以忘怀。
生:家乡的乡亲们。
师:对,有家乡的亲人,伙伴,朋友。
生:还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桂花糕时的情景。
师:是啊,一家人其乐融融,感觉真好。
生:还有她家院子里所有的花花草草。
(3)回忆令自己难忘的人和事。
师:好。在你们以往的日子里是不是也有一些让自己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一些难以割舍的片段呢?说说看。
生:我那次和家人去九曲溪边玩,我和弟弟脱了鞋,在河滩边捡石头,那天我们都很高兴,这很难忘。
生:我也忘不了一些人,以前住的宿舍有一些小朋友,那时我们玩得很开心。
师:哦,是童年的一些伙伴。
生:我以前住党校,下面有一条河,我和我爸爸去河边玩,我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后来还是我自己抓住岸边的石头才爬上来的,从那以后我竟然学会游泳了。
师:一次不愉快的经历,竟让你学会了一样本领,有意思,不过大家可别轻易去尝试哟。
生:有一次,爸爸睡着了,我却把他吵醒了,他把我骂了一顿,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在他休息的时候吵醒他了。
师:也有点不愉快,不过给自己提了个醒。
生:我奶奶家的狗死了,我很伤心。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太婆总是给我讲故事,现在他已经去世了。
师:说起这些总是让人有些伤感。曾经有人对琦君的作品提出批评,说她不能忘却旧事。我们知道琦君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周围的亲人,朋友,花木草树。她说,我不是一味地沉浸在回忆中,而是这些拂不去的旧事,给予我更多的写自信的作文信心与毅力。那么,我想除了那难以割舍的童年,其实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都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说某年冬天的一场美丽的雪,入春以来的第一声雷,比如说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亲人朋友师长童年的伙伴,倘若这些你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你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你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你收获的更是人生的美丽。
三、走出文本,开拓视界。
师:好,最后咱们走出这让琦君永生难忘的桂花雨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走出)
生:我认识了一位非常爱自己故乡的人。
生:学完这篇课文,我也要象琦君那样记住自己的故乡,还有自己童年一些难忘的事。
生:我了解了摇花乐,我也要去尝试一下。
生:我不是浦城人,但学完这课以后,我知道了桂花可以做好多糕饼。
生:我们要象琦君那样有爱心。
师:对,用仁厚的胸怀去包容周围的一切。
生:要学会在写作的时候把自己的感情也溶进去,做到"句中有情"。
师:啊,你是从写法的角度来谈的,非常了不起。好了,孩子们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课后你们再去看看有关琦君的其他作品,写写读后感,有兴趣的还可以把你想象到的桂花雨的画面画下来。下课!
生:老师再见。
课后启示——课堂就是生活
一直以来有这样的说法:把课堂引向生活,把课堂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等等,诸如此类。那是不是说课堂与生活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课堂就是那个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有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教具、学具辅助,总之,在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气氛之下的产物。这如许多的"特殊"让许多上课者与听课者对课堂似乎有了一些过高的期待,把它看成是一个束之高阁的东西,而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课堂往往让上课者难堪,听课者无奈甚至反感。一种很奇怪的思想让我们以同样奇怪的心态进入课堂,那种心态和你在大街上与他人闲聊的心态不同,与在家看电视的心情不同,只要走出课堂许多人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在课堂上得到解放,获得自由。简言之,课堂就是生活,而老师,就是陪着孩子生活成长的那个人。
首先,精彩的课文是生活的缩写。如《桂花雨》就是记录了作者童年时代的一些经历,如父母的与人为善,美丽的乡村风景,淳朴的民风……当这样的生活图卷,作者的悲悯情怀,呈现在孩子眼前的时候,对作品的直接造访和叩问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这些好的文章好比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师生相约共同朝那个目的地出发,这是个美丽的约会,而且注定到那之后,每个人都会有一次与众不同的体验。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生活中不同的角色。当交流体会时,教师就是和学生一样的阅读者,一起谈阅读的体会交换不同的见解;当学生的理解有偏颇的时候,教师就是阅历比他们更丰富的师长,纠正他们的错处;当学生的见解非常高明之时,教师可以谦虚地当他们的学生,向他们讨教;当学生伤心沮丧时,教师应该象父母亲人一样鼓励他安慰他;当大家开心时,可以象同伴朋友一样谈笑,玩耍……这样的课堂会让师生之间都获得一种最温馨的关怀——灵魂的唤醒、心灵的充实、精神的重塑、思想的升华和美化。
最后,教师引领着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生活。课堂上有太多的教育资源了,正如生活无法被设计一样,课堂上会出现什么谁也无法预知。如在交流时,学会谦虚地倾听,学会自信地表达;在他人表现胜过自己
时,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喝彩;遇到好文章时,学会感动,学会关心他人的命运;有收获的时候,学会分享;遇到难题时,学会质疑,学会求助;与同学发生争执时,学会宽容,学会协调,学会谅解;出现失败时,学会坚强,学会反省,学会随,学会乐观……
"生命化教育"始终相信人,相信生命的意义,始终相信生命的价值,始终相信教育能不断战胜愚昧、粗暴、狭隘、卑俗,走向光明、慈祥、辽阔、和谐、教育以人性的形式,使人最终赢得解放和自由。不要让课堂有太多的刻意,应该让它和你生活中其他朴素的追求一样去实现,可存有一丝期待,但不要强求。记得有教育学者说过"期待是一种宽容……期待是一种美",就让我们象期待每天的太阳一样,期待自己今天能与孩子们在课堂中发生怎样的心灵碰撞,能有得怎样的收获,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度过每一节课,度过每一个生命中的日子。
第三篇:《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题【新课标】
试卷说明:
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
2、请将答案直接填涂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只交答题卡。
客观题(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古希腊有位哲学家说过:“惊奇是学问之父”。也有人说过:你只要一直惊奇下去,你就可能成为一位哲学家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哲学是凭空产生的
B.哲学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D.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在生活上,这首诗对很多人有借鉴意义——心态好,就能超脱世俗杂事的困扰。在哲学上,“心远地自偏”的说法属于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3.王夫之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他在哲学上的贡献主要是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唯物主义。以下说法中与题意最相符合的是(
A.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
B.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C.理生万物,理在气先,理为气本
D.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习近平指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壮大,是传递友谊的正能量,为亚洲和世界带来的是发展机遇而不是威胁。据此回答4~5题。
4.针对中国的发展,西方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出了“威胁论”,而中国及大多数国家则坚持“机遇说”。这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体现了(
①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②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③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④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5.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需要中国。基于此,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对自己的发展道路、战略以及外交政策的选择是(
A.否认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物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肯定物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观点
C.肯定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观点
D.否认意识能够反映物质的错误观点
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体现了(
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
B.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C.运动与静止是统一的
D.物质是运动的存在方式
7.美国电影《2012》讲述了在日这一天,天空好像被撕裂开了,无数火球从天而降,地震、海啸、火山喷发,山摇地动的末日景象。而我国有一些民众对此深信不疑,为保平安还做出了卖房、借钱捐款等极为荒唐的举动。这启示我们(
①要服从自然,人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都是极为渺小的
②要尊重自然,自然界的各种客观规律都是永恒不变的
③要尊重规律,物质运动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要相信科学,自然界的产生、发展和消亡具有客观性
8.日全食是指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月球挡住全部太阳光的天象。整个日全食的过程分成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和复圆五个阶段。对地球上的某一具体地点来说,平均大约370年才能出现一次日全食。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有规律的
B.违背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C.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规律
D.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
9.魔术是一门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艺术,它是魔术表演者依据科学的原理,运用特制的道具,进行的种种奇幻莫测的表演。关于魔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魔术表演是对规律的利用和改造
B.魔术制造的奇幻现象是不存在的
C.魔术表演的神奇来自对客观条件的利用
D.魔术表演者的创造性思维是奇幻现象的来源
10.意识是人体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接收客观外界事物的客观信息,通过神经系统输送到人的大脑,然后由大脑对其进行接收、加工、处理、储存、记忆、创造(思维过程)所形成的产物(主观信息)。这一过程体现了(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有了客观事物就有了意识
③没有人脑就不会有意识的产生 ④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11.中医有“久怒伤肝,久悲伤肺,久惊伤胆,常恐伤肾,常忧伤心”的说法。这说明 (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
B.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12.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神经科学家认为,不同的人之所以在思维和行为上有所不同,是与其大脑的物理连接、大脑皮层的沟槽深度有密切联系的。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的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形成意识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13.下列活动中不属于实践活动的是 (
A.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B.科学家进行科学实验
C.工人做工
D.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14.在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因权力而真理”的现象。谁掌握至高无上的皇权,谁就是真理的化身,其言论都被奉为绝对真理,甚至“历史”因此被改写。“因权力而真理”的观点 (
A.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B.承认了真理是永恒的
C.说明真理与谬误同在
D.说明真理来源于人脑
15.从古代的“把酒问青天”、“嫦娥奔月”到今天的“神舟”号系列飞船对太空的探索,太空将
渐渐被我们所熟悉。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①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
②每一个人的认识能力都是无限的
③人们的认识随着实践能力和水平的发展而发展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16.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冰层消融的消息不断。曾有专家警告,北冰洋的冰层将在2013年夏季完全消失;也有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已终止,地球将步入冰川时代。美国宇航局2013年8月拍摄的卫星图片显示,北冰洋冰层的面积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00多万平方千米。这表明
①受多种条件制约,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
②真理与谬误相伴,二者没有清晰的界限
③复杂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是杂乱无序的
④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历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17. 在各地先行高考改革实践的基础上,2014年上半年国家发布总体方案及高考改革等各领域的改革实施意见,有条件的省份开始综合改革试点或专项改革试点,2017年总结高考改革的成效和经验,推广实施。这体现了
A.认识是实践的基础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C.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D.认识是实践的目的和归宿
18.过去,不少地方走的城镇化道路都是“规模扩张式”,城镇化以土地为重要抓手,靠的是投资和工业拉动。表面上看,城镇规划范围扩大了,房屋道路建得更多了,但只看见物,却看不见人。这种违背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做法,也不符合(
A.实践的客观物质性特点
B.实践的主观能动性特点
C.实践的社会历史性特点
D.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的要求
19.如果某一菜农获得丰收,他的收入会增加,但如果所有菜农都获丰收的话,则他及所有菜农的收入却都会下降。这启示我们,蔬菜丰收与收入增加之间的联系(
①是不可预测的 ②是以条件为转移的 ③是复杂多样的 ④是人们主观臆造的
20.无需WiFi信号,点一盏LED灯就能上网。日,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传出好消息,一种利用屋内可见光传输网络信号的国际前沿通讯技术在实验室成功实现。研究人员将网络信号接入一盏1 W的LED灯珠,灯光下的4台电脑即可上网,最高速率可达3.25 G,平均上网速率达到150 M,堪称世界上最快的“灯光上网”。这说明(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虽呈现着“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人可以认识和创造联系
④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是普遍联系着的
21.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同世界经济高度融合。中国经济发展为世界经济复苏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世界经济而言,一个经济运行更稳健、增长质量更高、增长前景更可持续的中国显然是有利的。我们有条件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各国创造更广阔的市场和发展空间,为世界经济带来更多正面外溢效应。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A.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来认识事物
B.整体居于主导地位,部分服从整体
C.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D.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
22.“资源诅咒”是一个经济学术语,指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或地区因过度依赖资源而导致经济落后,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这警示我们(
①要根据人们的需要,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②要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③要坚持联系观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④要重视有利条件,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23.美国IBM公司对智慧城市基本特征的界定是: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和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的协作。由此可以看出(
①智慧城市的宏观系统功能大于各微观系统功能之和
②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各部分间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智慧城市的建设取决于人的主动创造性活动
④在智慧城市体系中,各部分间的联系是无条件的
24.推动中美关系发展,一方面,要自上而下,加强顶层设计;另一方面,要自下而上,从地方做起、从民间做起、从基层做起,夯实中美关系的社会基础。可见,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必须正确把握(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D.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的关系
25.郑板桥有诗云:“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其中的哲学寓意是(
①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
③要全面否定旧事物
④新事物的成长要靠人们的热情扶持
26.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提质增效的“第二季”,日益深刻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必然伴随调整的阵痛、成长的烦恼,但这些都是值得的。这说明(
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B.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新出现的事物必然会战胜旧事物
27.鲁迅先生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有网友道:“世上本没有堵的路,开的车多了,便有了堵的路。”这两句话形象地告诉我们(
A.要增强事物量的积累,实现事物质的飞跃
B.事物性质的变化就是发展
C.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
D.没有质变就没有新的量变
28.有人把西藏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浓缩成5句话:从黑暗走向光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发展的过程是(
①一种连续且不间断的过程
②从低级到高级的前进和上升的过程
③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
④新形式代替旧形式的过程
29.数学中常常能折射出人生智慧。有人将“1.0”和“1.0.4”这两个等式解读为:只比你努力一点的人,其实已经甩你很远。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A.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不断发展
B.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要抓住时机才能促成质变
C.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必须重视量的积累
D.要保持事物性质的稳定,就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限度内
30.以教授知识技巧、提供专业训练和模拟为主要内容的严肃游戏产业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严肃游戏借鉴了传统游戏的部分娱乐元素,将枯燥耗时的学习过程融入娱乐之中,既能让人全身心投入,又能引人反思、寓教于乐。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由于其不以娱乐为目的,因此很难准确把握严肃实用性与娱乐休闲性的最佳结合点。严肃游戏被多数人认同还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远大的前途
②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由不完善到较完善的过程,人们对新事物的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③在严肃游戏的发展过程中,要做好量的积累,创造条件,把握机遇,促进严肃游戏产业的飞跃 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要做好应对发展道路上的困难的心理准确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满分40分。
31.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加快,传统青灯黄卷式的阅读,日益被“快餐式阅读”,所替代。这种阅读方式大多借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方便快捷、随时随地、信息量大,或以新颖荒诞的视角,或以大量具有视觉冲击的图片,诸如卡通、生活幽默,来填充大脑中暂时的空白状态,博得人们轻松一笑。
然而,快餐式作品往往形式新颖,内容贫乏,不足以承载千年的文化积淀、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快餐式阅读”往往浮光掠影,忽视深层精神思索,让书中的营养如过眼云烟。如何从“快餐式阅读”中突围,提升阅读的品味和质量,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我们该如何克服“快餐式阅读”的局限性。(10分)
32.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顶层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要求我们政府在改革与发展中必须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顶层设计以全局视角对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实现这种改革路线,就是要自上而下集中力量进行改革,协调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内外改革之间的关系,为中国步入世界强国之列创造制度条件。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改革进行“顶层设计”所体现的哲学道理。(10分)
33.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是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共同努力的伟大追求。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之后,她带领人民迈上了艰辛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征程。改革开放以来,她又带领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最终找到了由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寻求民族解放、实现民族富强的道路。进入21世纪,中共中央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第一部曲,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梦”的奋斗历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10分)
34. 万卡特拉曼o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o施泰茨和阿达o尤纳斯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工作,是根据DNA所含有的各种指令,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如果细菌的核糖体功能得到抑制,那么细菌就无法存活。在医学上,目前许多抗生素通过阻滞细菌核糖体的功能而治愈多种疾病,但出现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新问题,进一步了解核糖体,有助于研制出疗效更好的抗生素。
三名获奖者通过独立的研究和科学实验,使用了X射线结晶学的方法得到了核糖体的三维结构,绘制出3D模型。在原子水平上分析了由几十万个原子构成的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扫清了目前抗生素研究中的许多障碍,并弄清了一些细菌的抗药机制。如今已被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直接帮助了挽救生命及减少人类的痛苦,也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关系的知识,说明三位科学家的科学实验过程。(10分)
一、选择题
32.答案: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联系的多样性。“顶层设计”应协调好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协调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内外改革之间的关系。(3分)
②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顶层设计”应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全局,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3分)
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法来认识事物。“顶层设计”应以全局视角对系统建设的
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4分)
33.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体现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2分)
②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为实现“中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体现了事物的发展总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4分)
③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在一代代中华儿女的艰辛探索中正逐步变为现实,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4分)
第四篇:《2014初一期终》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终试卷
(班级、姓名、学号写在试卷左上角)
基础知识(共22分)
1、 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在清凉的九月、优雅的九月、希望的九月里,我们读着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在文学的殿堂里cháng(
)徉,明白了青年应该“发展你自己”,“奉献你自己”;聆听了于漪老师的zhūn
)教导---要多读书,读好书;感受了文学的潜移 mò (
) 化的力量,,,,散发着馨香的十月、值得chōng (
) 憬的十月走近了你我他。
2、下面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改正。(4分)
3.根据要求在横线上默写出课文内容、作者或篇名。(6分)
①盈盈一水间,__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②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③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④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________《赤壁》)
⑤青山有幸埋忠骨,________________。(《杭州岳墓对联》)
4.名著阅读。(4分)
(1)《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了有关汤姆和蓓姬的哪几个故事?(至少写两个)(2分)
(2)读完《汤姆索亚历险记》,语文老师希望你用文字为汤姆“画”一幅肖像画,你是这样“画”的:(2分)
5.下列是某同学转述的新闻事件,其中画线三句话有语病,请任选两句修改。(4分)
北京10月14日消息:①漂亮的壁纸、墙布,近年来家庭和宾馆、酒店、歌厅等室内装饰的新宠。但它们有一个致命的缺点——不阻燃,一旦起火,就会“火上浇油”。②日前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持鉴赏的一种纳米级新型墙布解决了这一难题。专家委员会认为,这种名为“都来德”的纳米级墙布不仅有良好的阻燃性,③还兼具抗菌、防霉、隔热等多项功能的作用,其集成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是理想的装饰替代产品。
阅读理解(共38分)
阅读《三峡》,完成6-9题。(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分,夜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6.下列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3分)
A.自非亭午夜分
B.隐天蔽日 ..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刻舟求剑》)
千万蔽地(《以虫治虫》) ..
C. 或王命急宣
D.春冬之时 ..
绝壁或十许丈
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 ..
E.不以疾也 .
徐喷以烟(《幼时记趣》)
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8、李白在彼流放途中遇赦写下的《早发白帝城》与本文有很多相似之处,比较后答题。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1)这首诗的景物描写与《三峡》有什么相似之处?(3分)
(2)此诗与《三峡》的景物描写的表达作用是否相同?为什么?(2分)
9、从作者对三峡“春冬之时”的描写可看出,三峡的景色迷人。但作者结尾却引用了“猿
鸣三声泪沾裳”,让人感觉到一丝悲凉。你觉得作者引用恰当吗?说说你的理由。(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完成10—11题。(4分)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0、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写出诗人怎样的形象和心境?
11、《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作“在”字,请你说说,是“落”好是“在”好,为什么?
阅读《往事依依》选段,完成12—13题。(4分)
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开始爱读辛弃疾词的。也是在初中读书时,来了一位代课的国文老师,是年轻的新派人,他喜欢教白话文。有一次,教到田汉《南归》中的诗:“模糊的村庄已在面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这种感情传染了整个教室,一堂鸦雀无声,大家都被深深感动了。这几句诗镌刻在我的心上,几十年过去,至今还能信口背出。此后,我对新文学更有兴趣,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眼界,使自己的心与时代更加贴近了。如今只要稍一回忆,就仿佛看到了国文老师那左右摇晃的身子和那注满情思的眼睛。
12.这一段文字叙述的是什么往事?作者认为这一往事对她而言,有怎样的意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说“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请结合上文,说说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丰富了作者哪方面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中华鲟》,完成14—15题。(4分)
①中华鲟俗称腊子、鲟鱼、鳇鱼等,体形较大,一般体长为2.5米左右,体重约200千克。
②中华鲟是我国的特产珍稀物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此外在辽河、黄河、淮河、钱塘江、闽江、珠江等水域也都有发现。它属于很原始的硬骨鱼类,祖先与恐龙处于同一
个时代,为白垩纪古棘鱼的后裔,距今已有一亿三千多万年的历史,故有“活化石”之称。在它的身上仍然保留着许多遗留下来的原始特征,如全身的骨骼大部分是软骨,体表有硬鳞,尾为歪形,有吸水孔,肠的里面有一个接一个的漏斗状螺旋瓣等。但也有一些现代硬骨鱼的特点,如具少数硬骨,有鳃盖,有较大的、仅有1室的鳔,繁殖为体外受精等。所以它是介于软骨鱼与硬骨鱼之间的一个过渡性类型,称为软骨硬鳞鱼类,在鱼类的起源和演化历史的研究上有着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③中华鲟具有溯河洄游的习性,是长江中洄游路线最长的。每年7至8月,在我国黄海、东海等东部沿海大陆架附近索饵、育肥的成体,纷纷汇聚于长江口等河口处,然后溯江而上,到产卵场所繁殖后代,冬季则在河床深槽等适宜的场所越冬。整个洄游过程大约历时一年,路途长达3000余公里。从进入长江以后,便开始绝食,在淡水中消耗的能量和性腺发育需要的物质,全靠在海中所积累的大量脂肪来供给。产卵场所位于长江上游的宜宾一带具有石质河床的江段,这里水流湍急,含氧量充沛,水质、水温非常适宜。
④幼体出生以后,便同成体一起,又开始顺流而下,最后返回大海中去成长。等到十余年后,性腺成熟之时,再溯河洄游,重返出生地产卵繁殖。由于中华鲟世世代代不忘故地,表现了对故乡的至诚至爱,在洄游的旅途中,还表现出了不惧艰险的坚强品格,因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⑤中华鲟成熟期长,生长周期长,繁殖率低。其寿命为50年左右,一般雄性11岁,雌性14岁才开始生殖。雌性相隔3—5年才产一次卵,在自然界成活率仅有1%。在产卵群体中,中老年个体多,繁殖率低,恢复率也低。所以经不起环境的剧烈变化,资源一旦遭到破坏,则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
(选自2009年3月《百科知识》)
14.选出下列句子中删去加点词语对原句意思表达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2分) ....
A.中华鲟是我国的特产珍稀物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水系。 ..
B.整个洄游过程大约历时一年,路途长达3000余公里。 ..
C.这里水流湍急,含氧量充沛,水质、水温非常适宜。 ..
D.其寿命为50年左右,一般雄性11岁,雌性14岁才开始生殖。 ..
15.指出文中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共14分)
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记忆,好比一口深邃的井,我们所经历的绝大多数人和事,都被淹没了、遗忘了,而能让我们记住的,只有那些开在记忆深处的花。
小学时,我在加拿大生活学习过两年,经历过很多新鲜事,见过很多有趣的人,但一次买鱼的经历,令我至今难忘。
那是一个星期日,妈妈带我去一家新开张的宠物店买鱼。水族箱里养着的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鱼让人眼花缭乱。左挑右选,我看中了一种非常漂亮但价格不菲的鱼,一条就需要20加元。
工作人员是一位十六七岁的大哥哥,典型的西方人的模样:一头很短的黄发,一双浅蓝色的眼睛,一个尖尖的鼻子,一张总往上翘的嘴,这张脸充满了友善。
我指着那条漂亮的鱼说:“麻烦你给我捞一条。”
让我意外的是,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你养鱼的缸大吗?”
我疑惑地说:“不大,比较小。”我一边比划鱼缸的大小,一边说。“抱歉,我不能把这条鱼卖给你,你的鱼缸太小,会把鱼养死的,我帮你另外选一种吧。”他笑着说。
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听错了。按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卖东西的主要是把东西推销出去,才不会管其他的。在国内,经常会遇到一些卖鱼人,为了牟利,专门推销那些价格昂贵却难养活的鱼。
我满脸疑惑,妈妈认为,可能是这种鱼不好养,鱼缸小容易死,怕我们找上门来,他才不愿意卖给我们。
于是我说:“您放心,如果养死了,我们不怨你。”
“这种鱼本来能活40多年,现在它还是一个婴儿,但它对生活空间要求比较高,如果鱼缸太小,很容易死的!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
没有唯利是图,也没有高深的理论,有的只是再普通不过的道理:对生命自然而原始的尊重。我被他的话深深震撼了,我觉得自己无比渺小。最后,在他的建议下,我选了很好养却最便宜的一种鱼:斗鱼。一种几乎可以在一个茶杯里生活的漂亮的鱼,价钱仅需3加元。
从此以后,我对自己所养的一切动物有了另外一份关怀: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不仅仅是让它们吃饱喝足。
开在这记忆深处的花,历久弥新,永远艳丽、清晰,吸引着我,指引着我。
(选自《读者》2012年第18期)
16、请在下面括号里填入表示“我”心理变化的词语。(3分)
)→疑惑→(
17、品析第⑦段划线句,说说作者“疑惑”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的原句回答)(2分)
18、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卖鱼店工作人员是一个什么性格的人? (3分)
19、下面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本文把一次买鱼经历中所受到的教益比作“记忆深处的花”,形象生动。
B.对卖鱼人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手法。
C.文章结构完整,开头和结尾互相照应,主题突出。
D.“难道你忍心看一条本来能活40多岁的鱼,在婴儿期就死掉吗?”使用的是反问
句,强调了卖鱼人不忍心鱼在婴儿期死掉,为揭示小说主题埋下伏笔。
20、品析第段划线句,说说“尊重每一个生命”在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意思。读了这篇文章,你有怎样的启示?(4分)
作文(共40分)
21.作文。(40分)
请以“乐在其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作文纸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参考答案:
4、(1)汤姆被迫和蓓姬同桌;汤姆为蓓姬承担撕书的责任;代蓓姬受罚
(2)结合汤姆的性格特点进行“绘画”。如生性顽皮,喜欢恶作剧,但心地善良,乐于助人,正直勇敢,喜欢幻想、喜欢历险等
5.(1)在“近年来”与“家庭”之间加上“成为”;(2)把“鉴赏”改为“鉴定”;
(3)把“的作用”删除去。
8、(1)三方面的内容是相同的:a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b高猿长啸c万重山影
(2)不同。前者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诗人喜悦畅快的心情,后者通过景物描写介绍三峡的壮丽景色。
9 、合适。与“良多趣味”一致,春冬三峡给人美感。引用诗句写秋天三峡给人以悲凉之感。说明三峡四季给游客以不同的感受。(如有同学写不合适,如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10、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游子形象,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11、“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在”字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12、这一段文字叙述了中学时代“我”的国文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情形。其意义是:①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②培养“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13、爱国情感和关注时代的激情。
15、列数字、打比方。作用:准确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中华鲟的悠久历史、珍贵,及其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17、他问了一个似乎无关紧要的问题
热情(耐心)
20、意思:注入情感,并根据饲养动物的特性,恰当地喂养,保证它们活得好,活得长。(或:尊重生命,把动物当人一样喂养)
启示:①我们应该在尊重生命的前提下追求利益,不能把人类的利益凌驾于其他生命之上。②卖鱼人不唯利是图、热情友善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③我们要勇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及时改变自我。(写出两点即可)
21、参考中考要求
第五篇:《巨人龙第一届“小龙人”邀请赛新五年级语文试题》
巨人龙第一届“小龙人”邀请赛新五年级
语文(总分:100分
时间:50分钟)
请把题目的答案最后写在答题卡内,只填在原题上不得分! 20分) 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树干(gàn)
惬(què)意
几(jī)乎 ...薄(bó)雾
攒(cuán)动
咀嚼(jiáo) ...干涸(hé)
称(chèn )职
模(mó)样 ...堤(dī)岸
侵略(lüè)
可恶(wù)
...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彬宾有礼 嘱咐
迫不及待 吩咐
多姿多采 治炼
迫在眉睫 下面词语都能与“传统”搭配的一组是(
“桂花飘落如雨,地上不见泥土,铺满桂花,踩在花上软绵绵的,心中有点不忍。”此
桂花飘落的景象
桂花被雨打落的景象
桂花村中下的雨
有一种雨叫桂花雨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
看了这本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爸爸时刻经常注意关心国家大事,每天都看《新闻联播》。 平静的湖面上,有一艘船迎着狂风向对岸驶来。 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就有保障了。
赞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潜移默化,可以用(
)项诗句来形容。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你应该记住这次教训。”改为反问句正确的是(
A. 难道你应该记住这次教训。
B. 你应该记住这次教训吗?
C. 难道你不应该记住这次教训吗?
D. 难道你应该不记住这次教训吗?
8.某羊毛衫长请人制作了一则广告,初拟了四条,请你帮忙选择恰当的一项是(
A.款式讲究
B.款式大方
C.款式华丽
D.款式大方
9.省略号在句子中的作用不可忽视,读一读下面的句子,选择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我一摸口袋,发现钱包忘了带,就说:“算了吧,,,,”老人说:“不要钱,送给你。”
A.表示省略。
B.表示语言的中断。
C.表说话断断续续。
D.表思维的跳跃性。
10.将①-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沿池环水四周,新筑一道长600多米的环池路。________________,还有那修复完美的明代遗迹“临流亭”,四周环水,兀立池中,游客观望,流连忘返。
①形态各异的飞禽走兽,浮游水面
②水上画舫往返,笑声朗朗
③路面铺设的鹅卵石,在碧波辉映下,色彩鲜艳,晶莹闪烁
④路边垂柳依依,清风送爽
A. ③④②①
B. ④②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①②
二、文学常识。(20分)
1. 古代文人四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孔子,名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家思想的创始人。
3.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
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时间是
5.补充诗句。(每小题2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_______
,西出阳关无故人。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3)民为贵,
,君为轻。
(4)洛阳亲友如相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文言文阅读。(10分)
司马光砸缸
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间画以为图。
——选自《宋史》
1. 光:司马光。
2. 凛然:稳重的样子。
3. 成人:成年人。古代成年指弱冠,并非如今的18岁。
4. 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4分)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3.从本文看出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四、阅读与写作。(50分)
时光老人与流浪汉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
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玩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打麻将,家产都败光了!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着问:“假如你能返老还(hái
huán)童,,,,”
“返老还童?”流浪汉抬头将老人打量了一番,“扑通”一声跪下,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学起,做一个勤奋好(hǎo
hào)学的人!”“好吧!”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变成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bēi
bèi)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的话,便向自己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他看见几个孩子在玩玻璃球,他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了起来。他仍然按老样子生活,到了老年,他又懊悔的痛哭起来。正巧,又碰到时光老人。他“扑通”一声跪下,哀求时光老人再给他一个青春。“我做了件蠢事!”时光老人冷笑说:“给你再多的青春,你也不会得到真正的生命。”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返老还童:
2.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在对的读音上画“√”。(3分)
3.按要求写词语。(4分)
熟悉(反义词)——
后悔(近义词)——
4. 文中“时光老人冷笑说,,,,”笑有许多种,请再写出至少三种不同的“笑”。(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文中内容回答问题。(7分)
(1)时光老人让流浪汉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因为流浪汉表示:“假如____________,我一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光老人说自己做了一件愚蠢的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光老人说的“真正的生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写两个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或诗句。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作。读了上面的文章,你有什么启示或什么想法,请写下来,自拟题目,200字左右。(25分)
第六篇:《初二语文试题》
初二语文试卷
说明:本卷共四大题,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 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歼灭(qiān)
拂晓(fú)
溃退( kuì)
箱箧(qi?) B、管辖(xiá )
荒谬 (miào)
寒噤( jìn)
瓦砾(lì) C、仄歪(z?)
地窖(yáo)
逃窜(cuàn)
瞥见(biē) D、阻遏(?)
制裁 (cái)
杀戮 (lù)
赃物(zāng) 2、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人的设计别具匠心,使这幢楼既富有民族传统特色,又有现代气息。
B、虽然引用的都是相同的材料,但两篇文章的观点却迥然不同。
C.、晚会上,他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D、 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描写得生动逼真,惟妙惟肖。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嫦娥二号卫星的成功发射,使中国探月工程又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B、学校狠抓后勤管理,防止学生校园食品中毒事件不再发生。 C、云南各地政府积极制定抗旱措施,调查旱灾情况。 D、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关注生活质量。
4、下列有关文字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主体和结语五部分结构。 B、《芦花荡》的作者是我国当代作家赵树理,他是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
C、《蜡烛》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西蒙诺夫。
D、雨果,法国著名作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等。
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可以说,想象力应用多少是评价一个人智力高低的标准之一。
②人的大脑具有四个功能部位: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
③想象力是人类独有的才能,是人类智慧的生命线。 ④人们运用前三个部位功能的机会多,而应用想象区的机会少,一般人仅仅应用了自己想象力的15%。 ⑤优秀的想象力对于一个杰出人才来说是必需的。
A.②④③①⑤ B. ⑤③②①④ C.③⑤②④① D.④⑤①②③ 6、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在生活中,现代人的智商是从接受生活的挑战中提高并逐渐适应社会的发展。例如,计算机和IT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于人类的生活不仅让所有人受到挑战,而且把人类引入了一个生活节奏更快、脑力劳动更强、认知速度更高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除了工作上应用计算机外,就连计算机游戏业都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A.现代人智商的提高依赖于社会的发。
B.人的智商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中提高。
C.计算机游戏业在帮助人类提高智商。
D.接受现代生活的挑战可以提高智商。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4分)
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7、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第一句中的“地白”,是在描写庭院中的地面在皎洁月光照耀下,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
B、第二句“冷”字既是描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独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C、第三句中的“人尽望”写明月当空,庭院中明如白昼,各种景物、人都可以清楚地看到。
D、第四句的意思是,在这八月十五之夜,不知那深深的秋思落在谁那里,表达了诗人的怀乡之情。并非真不知,而是极写秋思的浩茫浑涵,似虚而实,深得诗歌含蓄之美。
8、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
B、“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桂花”,固然是写庭院中的桂花,但又可联想到神话故事里的月中桂树、吴刚、嫦娥等,诗的意境十分悠远。
C、诗的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用得十分妥帖新奇,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
D、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优美的想象,渲染了元宵佳节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思,表现得非常委婉动人。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10分)
孔子见齐景公
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①以为养②。孔子辞.
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
景公,景公未之行③而赐之廪丘,其不知丘④也亦甚矣。”令弟子趣驾,辞而行。(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廪丘:地名。②养:供养之地。③未之行:没有采纳我的主张。④丘:孔子,名丘。
9、对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B.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C.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D.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
(1)孔子辞不受 辞:(
)(2)今说景公 说:(
) 1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景公致廪丘以为养
12、 孔子为什么不肯接受景公赐给他的供养之地呢? (2
13、 从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出孔子具有什么品质?(2分)
(三)古诗文积累(8分)
14、(1)乡泪客中尽,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2)《劝学》中的名句“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与《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
。”同为惜时名句。
(3)《望岳》中写出了泰山秀美高大的诗句是:
。” (4)《桃花源记》中描绘花草风景之美的诗句是:
(5)《石壕吏》中
。”两句写出了县吏如狼似虎的蛮横气势,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形成了鲜明对比。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1)新华社北京10月12日电
记者在阜外北大街一幢居民楼的地下室内见到了王小草。除了11岁过春节时穿过一次新衣外,至今17岁的她穿的还是别人送的旧衣服。小草现在在某出租汽车站打工,每天干些擦桌子的杂活儿,一个月能挣400元钱。
(2)这是她自13岁来京打工以来拿到的最高工资,两个前她每月只挣300元。再往前,她在餐馆里刷碗,端盘子,挣钱就更少了。
(3)但是一个月前她刚给家里寄了600元。她上初一的大弟弟刚刚辍学务农,此外母亲身体也不好,家里的重担一直由她弱小的肩膀承担着。
(4)在她记忆中,父亲一直很陌生,十天半月见不着一次
面。据妈妈说他们结婚时父亲已开始赌博成瘾,为此夫妻俩不是打就是吵。小草的父亲也曾去陕西的小煤窑里打过工,但每次都是借钱买车票去,借钱买车票回。
(5)小草13岁时,得食道癌的爷爷住到她家。那年夏天爷爷一个多月吃不下去饭,劝父亲戒赌也不起作用。有一天下雨,家里屋顶哗哗地往下流水,爷爷拉着小草的手说:&出去打工吧,这个家只能靠你了,弟弟上学得靠你,你妈身体不好也得靠你,将来挣了钱,盖间好房。&
(6)13岁的小草找到北京一家小餐馆干些刷碗之类的零活儿。半年过后,居然攒了1000元。
(7)带着这1000元她回到家乡,她跟母亲说,她要用自己挣的钱交学费读书。于是她又接着上了5年级的最后一个学期,居然考上了初中。(当时升初中要考试)
(8)初中上了一个学期之后,她交给妈妈的1000元用完了,不得已再次被迫离乡进京打工。在这一个学期中,她在河南岳城中学初一年级200多名学生中,考试成绩一直是第二或第三,还拿过4个奖状。
(9)1997年春节她第二次来京时继续在餐馆里做勤杂工,后来当了服务员。餐馆一年之后拆迁,老板娘看她可怜,就把她介绍到丈夫所在的单位某出租汽车站工作。
(10)打工期间她继续地给家里寄点儿钱。今年4月份她回家收割麦子时,从邻居口中得知,钱被父亲从邮局取走后赌了个精光。
(11)家徒四壁,上初一的弟弟不得不辍学,这让小草很伤心。她看&实话实说&征集节目话题,就写信建议做一个关于赌博的节目,前天她成为这个节目的现场观众。
12)在节目嘉宾中两位戒赌者致了富,小草说:&我不羡慕他们致富,我只想有个安宁祥和的家庭,穷点儿没关系,父亲能戒了赌,回家过正常生活就行。&
(13)她说自己特想用自己挣的钱继续上学。不久前她刚从一个电脑培训班结业,现在她还想学英语。白天干完活儿后,小草便回到宿舍读书看报。令记者惊讶的是,她写了很多记录自己经历的文章和上千首歌谣。在一首《爸爸你别赌了》中,她写道:&爸爸,是你赌博害了这个家,让它一直在风雨里挣扎。我多么希望你不再赌了,让可怜的妈妈享一天福吧。答应我好吗,爸爸,回到这个社会回到这个家,在我心中你将仍然是一个好爸爸。&
15、找出对这篇新闻的内容概括不当的一项___。(3分) A、叙述了王小草的现状。
B、叙述了王小草的家庭状况。
C、叙述了王小草打工奋斗的经历。
D、叙述了社会各界对王小草的关心,援助。
16、第一段划线的句子在新闻中被称为什么?有何作用?(3分)
17、第(7)段中“居然”一词用得恰当吗?为什么?(3分)
18、从最后两段看,王小草目前有两个强烈的愿望,这两个愿望是什么?(3分)
19、你觉得王小草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15分)
玉兰花的记忆
①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每当我家院子里的玉兰花散放出清远的香味时,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邻人,专程前来要花。
②玉兰花树约有两层半的楼房高。自我有记忆起,便有花香。父亲总是起个大早,趁花含苞时便给摘下。他把较细的竹竿末端削成剪刀口状,以辅助摘花。有时他亲自爬上树去摘,身手矫健。然后再把摘下的花,分别装在小袋子里,置于冰箱保鲜,一有邻人闻香驻足,便可以方便相赠。
③当然,父亲一定会留下枝头上那些用手可以够得到的花,让前来感染香气的邻居,也可以得到在绿阴中寻一抹清幽的乐趣。
④念小学时,家人总要在我的书包里放些玉兰花,用手帕包好,以免损及象牙白的花瓣。然后再三叮咛,送给老师和同学。有时自己懒惰贪玩,便忘了。经常是老师提醒:&我又闻到花香哦。&我才猛然记起。
⑤常常在送给老师后,玉兰花就所剩无几了,所以当同学向我要时,就显窘促,只好从亲近的同学开始送;一些偶有口角的,就给省下来了。这时想来,真自觉小家子气。
⑥那时一直不明白,何以小小的花朵,竟有如此大的魅力?因为我总是喜欢花的姿态,远远胜过它的香气。直到渐渐长大,才稍稍明了这是一种喜悦心情。二十几年前,物资并不丰富,用香水的人当然不多。能在夏日清早感染一身香气,并持续整天,的确令人喜悦。在要花的过程中,即使不认识的人也能透过花间说家常,增进友谊。真是情趣无限!
⑦而父亲赶早摘花,想到会有许多人喜欢他种的花,并盘算着不知今天的花够不够时,这份可以与人分享的心情,更是令人欣慰啊。尤其某个有晨曦的夏天清早,当我看见父亲摘下一朵沾露的玉兰花,小心翼翼地插在母亲的耳际,顺手理理母亲的头发时,我被这般美丽的父母深深感动。
⑧我恍然大悟。原来,母亲身上的花影飘香,皆是父亲每天亲手插上去的。对父亲而言,这也许是极自然不过的一个举止,但跃入我眼里,却是温柔万分。我很难明确地描述出这份感动,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⑨对玉兰花我有很特别的记忆。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但这都只不过是父亲无形中带给我的一些生活上的启示。
20、文章第②③段具体描写了父亲摘花的过程,表现了父亲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答:
6、 D 7、C
10、(1)推辞,拒绝 (2)游说,说服
11、景公把廪丘邑赠给孔子,以此来当做他的供养之地。
12、孔子认为自己没有功劳,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没有资格受供养之地
13、体现了孔子正直、安贫乐道的品质
14、(1)孤帆天际看
(2)老大徒伤悲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分晓。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5)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5、(3分)D 16、(3分)电头,介绍了发文的单位、时间,表明材料的真实可信。
17、(3分)恰当。“居然”是副词,表示出乎意料。王小草只是一个十多岁的女孩,却背上了沉重的家庭负担。她是靠自己打工赚来的线断断续续地学习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还能考上初中,这是多么不容易呀。作者用“居然”一词,突出了小草刻苦学习的精神和她优异的成绩。
18、(3分)一,爸爸不再赌博,有一个安宁祥和的家;二,用自己挣来的钱继续学习。
(3分)略,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慷慨大方,热情助人(助人为乐) 表现了家人心灵的美丽
香气能令人喜悦,在要花送花过程中增进友谊。
23、 父亲者一举止反映了父亲对母亲的温柔恩爱。 24、①我曾在它的枝干上,每年刻画一痕,以志成长;也曾和姐姐爬坐上树枝,吃着西瓜,享受风的摇摆。②对人要有爱心。
综合性学习
1、清明节(1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重阳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略
3、示例一:我选材料二,中国传统节日内涵丰富,历史悠久。示例二:我选材料三,中国传统节日影响广泛深远。(中国传统节日走向世界,影响广泛。)
20、 21、 22、
第七篇:《200个精彩历史故事告诉你——大禹治水的9条启示》
大禹治水的9条启示
——200个精彩故事告诉你016
1、尧舜时代,天下洪水泛滥,民众深受其害,如何整治洪水,成为令人头疼的首要社会问题。大禹继承父业,领导全国治水工作之后,心无旁骛,排除各种干扰,专心致志治水,整整苦干了13年,终于成为万民敬仰的英雄。这说明,干事创业,必须抓住主要矛盾,干到点子上。否则,整天忙于其他,可能也有所成就,终究成就不了“人物”。
2、大禹是继承父亲鲧的位置继续治水的。父亲鲧受命治理水患,曾用了九年时间,但效果并不明显,洪水继续泛滥。舜巡视天下,发现父亲治水不力,于是将其杀掉,然后命令自己接替父亲继续治水。舜的这一做法,无异是残酷的。然而,大禹并没有耿耿于怀,而是很负责任地投入治水。这说明,面对不公正待遇,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一定要心中有数。
3、大禹继承父业之后,认真研究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他发现,父亲之所以没有成功,根子在于治水方法不对头,不讲科学,只知道简单地“堵”,不知道科学地“疏”。因此,他对治水方法及时进行了纠正,以疏为主,以堵为辅,结果获得了成功。这说明,干任何事情,方法很重要。没有正确科学的方法,累死也白搭。
4、大禹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与涂山氏新婚不久,就离开家,重又踏上治水的道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儿子呱呱坠地的声音,依然咬着牙没有进家门。第三次经过的时候,儿子启正抱在母亲怀里,他挥动小手,和大禹打招呼,大禹只是向他们挥了挥手,又继续上路。这说明,在有责任感的男人那里,家固然重要,但总不如伟大事业来得更重要。
5、大禹忙于治水,顾不上个人婚姻大事,到了三十岁还没结婚。传说来了一只九尾白狐,变成一个叫涂山氏的美丽姑娘,向大禹唱美丽的情歌表达爱意。后来,他们相亲相爱,结为夫妻。这说明,那些因为忙于工作和事业而一时没顾上找意中人的人,不要对自己成为“剩男”而耿耿于怀。美好婚姻可遇不可求,只要事业有成,总有人会被感动。
6、大禹治水期间,总是率先垂范,身先士卒。他穿着破烂的衣服,吃粗劣的食物,住简陋的席篷,每天亲自手持耒锸,带头干最苦最脏的活。几年下来,他的腿上和胳膊上的汗毛都脱光了,手掌和脚掌结了厚厚的老茧。经过十三年的努力,他们开辟了无数的山,疏浚了无数的
河,修筑了无数的堤坝,使天下的河川都流向大海。这说明,面对天灾,领导干部不要仅仅满足于与群众握手和上镜头,要动真的,来实的。最关键的是要亲自干。
7、由于大禹治水成功,帝舜在隆重的祭祀仪式上,将一块黑色的玉圭赐给禹,以表彰他的功绩。不久,又封禹为伯,以夏(今河南万县)为其封国。帝舜三十三年,正式将大禹推荐给上天,把天子位禅让给了大禹。当初大禹埋头治水的时候,大舜对他并没有多少关注,也几乎没有什么褒奖。这说明,一个人只要肯干,领导总会心中有数,也会看得到。
8、大禹治水,流传下来很多神话传说,其中有些显示,治水期间,他曾经得到过许多神灵的帮助。黄龙曾帮他疏导河川,河精曾送他河图,还有蛇身人面的神送他长一尺二寸的玉简作度量衡。这说明,治水这项事业,需要齐心合力,需要众人的帮助。治水成功,是集体的功劳,不能完全记在自己头上。
9、大禹治水成功后,在会嵇山召集天下诸侯朝会,有个叫防风氏的首领没有按时出席大会,表现得有些“大牌”,大禹便派人将他杀了。这说明,人一有功劳就未免得瑟,古已有之,并不稀奇。同时还说明,开会这个劳神子的东西,并不是现代人的发明创造。现代人开会纵然辛苦乏味,但仅限于被强迫听报告,总不至于像古代一样因迟到被杀掉!
第八篇:《2012秋:小学语文第九册 教学案》
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小学部
学年第一学期
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国际部学期教学计划表 ....................................................................................................... 4 国际部高段语文培优及辅差工作计划 ................................................................................................................... 9
第一组(11节) 1 窃读记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3 走遍天下书为侣
4 我的“长生果”
习作一 (3节)
回顾o拓展一
第一单元复习 第一单元检测 第三组 9 鲸
11 新型玻璃
口语交际o习作三
回顾o拓展三——交流平台
阅读o拓展三——日积月累三
第三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检测
期中复习一
期中复习二
期中综合测试
第二组 5 古诗词三首
8 小桥流水人家
口语交际o习作二
回顾o拓展二
交流平台二 日积月累二
第二单元复习 第二单元检测 第四组
13 钓鱼的启示
14 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口语交际四
习作四 回顾拓展四 ——日积月累四
第四单元复习 第四单元检测
期中复习三
期中复习四
期中复习五
期中试卷讲评
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18 慈母情怀
有趣的汉字 猜字谜 了解汉字文化 汉字的历史和文化 汉字历史和文化的资料 第五单元复习 第五单元检测 第六组
21 圆明园的毁灭
22 狼牙山五壮士
23 难忘的一课
24 最后一分钟
回顾o拓展七
第七单元复习 第七单元测试 总复习 期末复习一 期末复习二
19 “精彩极了”和“糟糕
20 学会看病
习作六讲评
回顾o拓展六
第六单元复习 第六单元检测 第八组 25 七律o长征
26 开国大典
27 青山处处埋忠骨
28 毛主席在花山
回顾o拓展八
第八单元复习 第八单元测试 期末复习三 期末复习四 期末复习五
期末复习六 期末复习七 期末复习八 期末复习九 期末复习十 选读课文 1 黄果树听瀑
3 太空“清洁工”
4 鞋匠的儿子
6 你一定会听见
8 百泉村(四章)
生字表(一)
生字表(二)
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国际部学期教学计划表
(学年度第一学期)
国际部高段语文培优及辅差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主要措施: 二、学生情况分析
五A班共有学生14人,从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差生面较广,预习习惯差,,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背诵常常在家不能得到落实。
六A班共有学生19人,学生成绩均匀,但是有14位同学在预习习惯上还是欠缺,课外阅读面窄,习作更是薄弱。
因此本学期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通过培优辅差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潜能生得到较大进步。 三、具体措施
1、加强交流,了解潜能生、优异生的家庭、学习的具体情况,尽量排除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2、通过校训通和家长在学生习惯养成上达成一致。
3、搞好家访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交流、听取家长意见。 4、采用一优生带一差生的一帮一行动。
5.课堂上创造机会,用优生学习思维、方法来影响差生。
6.对差生实施多做多练措施。优生适当增加题目难度,并安排课外作品阅读,不断提高做题和写作能力。
7.采用激励机制,对差生的每一点进步都给予肯定,并鼓励其继续进取,在优生中树立榜样,给机会表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成功感。
8、利用图书角和IPAD资源来提高和激发学生的阅读水平。
四、主要措施
1利用下午四点半到五点时段对两个班基础差生进行个别辅导。挖掘潜力,查找弱项,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差工作。争取缩小差生范围。
2. 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去学英语 。
3.做到”堂堂清”,“月月清”:要求学生每天做好”预习—展示—检测”三步.并积极检查.把当天的功课在当天解决。在单元检测中检查出学生未能掌握的知识再及时把进行讲解和解决。 4、
设计符合学生兴趣和认知能力的学科活动和综合实践活动,如开展 “西方重大节日”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使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发展他们的能力。 总之,本学期我们将进一步发挥自己的潜能,在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当中提高自己的水平。
制定人:陈晓霞
编辑提醒:请注意查看“落桂花的启示200”一文是否有分页内容。原文地址更多相关文章注:落桂花的启示200一文由免费提供,来源于网络。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请在转载引用时保留。否则因《》一文引起的法律纠纷请自负,。
最近更新热点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喜欢雨中行的作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