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心君未察 愁叹剧追逐繁星的孩子是什么意思

陈阿娇_百度百科
陈皇后(生卒年不详),名不详,祖籍东阳县(今安徽天长)[1-3]
。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4]
陈皇后为西汉开国功臣堂邑侯之裔,堂邑夷侯与大长公主之女。[5]
陈皇后在年间嫁予太子刘彻为太子妃,建元元年(前140年)立为皇后。[6]
元光五年(前130年),以“惑于巫祝”罪名废黜,退居长门宫。[7]
其后于元鼎至元封三年间(前116~前107年)去世。[8-9]
陈皇后因其起伏一生,为后世留下了“金屋藏娇”、“长门买赋”等典故,并于历代文学作品中传唱。
陈阿娇人物生平
陈阿娇侯门贵女
楚汉战争时期,曾随项羽征战,后降刘邦,并在汉高祖六年(前201年)封1800户(《汉书》云600户)堂邑侯[10]
。三年,陈婴之孙袭堂邑侯,随后娶之女馆陶长
公主为妻。[12]
生二男一女:长子陈季须(),次子,女即孝武陈皇后(名未见载于史籍)。[9]
前四年(前153年),立长子为太子。[14-15]
长公主想将自己的女儿嫁予太子为妃。太子刘荣的母亲善妒,而后宫诸多受天子宠幸而得到显贵的美人皆因长公主之故,这些美人所受到的尊宠超过了栗姬,栗姬日益愤怒并且怨恨长公主刘嫖。待到长公主欲与栗姬结儿女之亲时,栗姬也因此而了拒绝了长公主。[16]
遭到拒绝的长公主又将目光投向了四岁即封王的景帝爱子——所生胶东王刘彻,王夫人答应了长公主提出的婚约。[17-18]
长公主因栗姬的拒绝而生气,于是经常在景帝面前进谗言栗姬之过:“栗姬与各位贵夫人、宠姬聚会,常常让侍从在他们背后吐唾液诅咒,施用妖邪惑人的道术。”景帝因此恼恨栗姬。[19]
而栗姬亦曾因不愿善待景帝的众位儿子并出言不逊令景帝气愤。[20]
与此同时,长公主每日在景帝面前夸赞王夫人之子的优点,景帝也认为王夫人之子德才兼备,又有从前王夫人怀孕时梦日入怀的吉兆[21]
,更换太子的主意还没定下来。王夫人知道景帝怨恨栗姬,趁他怒气未消,暗中派人催促大臣奏请立栗姬为皇后。一次朝会奏事完了,又说:“‘儿子因母亲而尊贵,母亲因儿子而尊贵’,如今太子的母亲还没有封号,应当立为皇后。”景帝发怒说:“这是你应该讲的话吗!”结果竟论罪处死了大行令,并在汉景帝七年(前150年)废了太子刘荣,改封他为临江王。[22-23]
同年,汉景帝立王夫人为皇后,她7岁的儿子胶东王刘彻为太子。[18]
刘彻立为太子后,取了长公主的女儿陈氏为太子妃。[4]
陈阿娇擅宠而骄
建元元年(前140年),汉武帝即位,陈氏以太子妃身份立为皇后。[4]
因为在立武帝为储君这件事上陈皇后的母亲窦太主(武帝即位后尊长公主为大长公主,亦称窦太主)刘嫖出了力气,陈皇
后故此骄横尊贵。[25]
窦太主亦自恃有功于武帝,无穷止的向汉武帝索取财物,武帝心中厌恶窦太主。而陈皇后又生性骄横善妒,虽独享宠爱却始终没能生孩子,花了9000万钱治疗不孕之症亦终究没能治愈。[27]
武帝对陈皇后的宠爱也慢慢衰退。王太后对武帝说:“你刚即位不久,大臣们尚未归附于你,之前商议兴立明堂的事情已经惹怒太皇太后,如今又不顺从长公主,必定会受到重责。妇人的性情是很容易高兴的,你应该慎重思考该怎么做!”武帝于是对窦太主与陈皇后母女俩稍加以恩礼相待。[28]
建元二年(前139年),汉武帝的姐姐献歌女以充后宫。[29-30]
陈皇后听说卫子夫得到天子大幸之后,非常生气,数次寻死觅活,武帝也愈加对皇后不满。[31]
建元三年(前138年),卫子夫因被武帝宠幸而怀有身孕,而此时陈皇后却因为没生孩子而妒忌卫子夫。陈后的母亲大长公主听说后心疼自己的女儿,亦妒忌卫子夫,于是策划抓捕卫子夫当时并未知名的弟弟,欲将其杀害,后卫青得其友相救免于一死。[32]
陈阿娇长门终老
随着卫夫人的尊宠一天胜过一天,并为汉武帝生下三个公主,[33]
而陈皇后十余年里却一直未能生育[26]
,其外祖母窦太皇太后又在建元六年去世。[34]
元光五年(前130年),陈皇后竟施以妇人,此事被发觉后,汉武帝要求
负责执法纠察的部门穷究此案。[35]
当时的御史大夫张欧有一位下属名叫[36]
,他深入案情,追查出等人为陈皇后施之邪术,祝告鬼神,祸害他人,属大逆无道之罪。最终处巫者楚服斩首于市,与此案有牵连者且被诛杀者三百余人。同年秋七月乙巳日,汉武帝命有司赐皇后一道策书:“皇后不守礼法,祈祷鬼神,降祸于他人,无法承受天命。应当交回皇后的玺绶,离开皇后之位,退居长门宫。”[35]
至此,居皇后之位11年的陈皇后被废黜。
陈皇后废后居住在长门宫中。陈皇后的母亲窦太主感到羞惭恐惧,向武帝叩头请罪。武帝说:“皇后的行为不符合大义,不得不把她废黜。你应该相信道义而放宽心怀,不要轻信闲言而产生疑虑和恐惧。皇后虽然被废了,仍会按照法度受到优待,居住在长门宫与居住在上宫并无区别。”[38]
元光六年(前129年),陈后的父亲堂邑侯陈午去世,元鼎元年(前116年),大长公主去世。[9]
又过了几年,陈皇后也在长门宫去世。逝后葬在霸陵郎官亭东面。[39]
陈阿娇家族成员
关系  姓名简介曾祖(?~前183年)西汉开国功臣,楚相。1800户堂邑侯。[10]
祖父陈禄(?~前177年)堂邑恭侯。[40]
父亲(?~前129年)堂邑夷侯。尚馆陶公主。[12]
母亲(?~前116年)馆陶公主,窦太后之女。文帝时封长公主,武帝时封大长公主。亦称窦太主。兄弟(?~前116年)袭堂邑侯。因犯母亲长公主薨服孝期间与兄弟争夺遗产之罪,自杀。[9]
兄弟(?~前116年)以长公主之子故,封4126户隆虑侯。因母亲长公主薨服孝期间禽兽行,自杀。[13]
丈夫(前156~前84年)汉武帝
陈阿娇人物评价
《史记》:“陈后太骄。”[41]
《汉书》:“惠张、景薄,武陈、宣霍,成许、袁傅,平王之作,事虽歆羡,非天所度。”[42]
陈阿娇轶事典故
陈阿娇金屋藏娇
据志怪小说《》中讲述了两段与陈皇后有关的故事,虽然这篇志
《美人心计》林星辰饰
怪小说多余史书记载内容相左,但是叙述的故事颇为生动,短短的内容中出现了多个著名典故,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这一段“金屋藏娇”。这个典故也是陈皇后被称为陈阿娇的名之由来。这一个美丽的承诺亦频繁的出现在历代文学作品中,为人们所熟知,往往被误认为成真实历史事件。故事内容如下:
汉景帝时,薄皇后无子,景帝便立栗姬生的长子刘荣为太子。长公主刘嫖有一个女儿,想要与太子结亲。栗姬性善妒,宠爱不如从前,王夫人因此告诉栗姬说:“长公主之前献给陛下的美人现在得到了陛下的宠幸,你何不私下里与长公主商量儿女婚事呢?”当时后宫诸多美人都因为长公主得见于景帝,并且得到景帝的宠幸而尊贵。栗姬因此愤怒而不听从王夫人的话,并拒绝了长公主结亲的请求。长公主亦因此而非常生气,王夫人借此机会送厚礼给长公主,于是长公主决定把女儿嫁给王夫人之子胶东王刘彻,然而汉景帝却没有同意。
后来长公主来到宫中,抱着刚刚几岁的刘彻于膝上,问道:“你想娶媳妇吗?”说着便指着左右长御等女官一百多人挨个问,刘彻都说不好。随后长公主又指着自己的女儿问道:“娶阿娇好不好?”刘彻笑着说:“如果能娶到阿娇做妻子,应该修建一座金屋让她住。”长公主大为欢喜,于是苦苦请求景帝,景帝便答应了这门亲事。[43]
陈阿娇对食起源
据《万里野获篇·卷六·对食》记载,椓人娶妻,宫女缔结,皆起源于汉朝的“对食”,在明朝也称为“菜户”。并在该篇中摘录对食的起源故事。此事为
《东方朔》张龄心饰
志怪小说《汉武故事》中讲述的关于陈皇后的第二段故事,即发生在元光六年巫蛊之案中陈皇后与女巫楚服之间事情。[44]
大长公主刘嫖仗着自己立太子有功,常常向汉武帝讨要财务,次数多了武帝不胜其烦并不给予,大长公主因此生气常常说一些不好听的话。汉武帝怒,想要废皇后,并说:“如果大长公主收敛一点,就暂且容留皇后。”大长公主这才稍微收敛。然而汉武帝对皇后的宠爱已经衰退,皇后却越来越骄横嫉妒。女巫楚服说自己能够让帝王回心转意,于是皇后日夜祭祀,炼制丹药服用。楚服则穿着男子的衣冠,与陈皇后一同饮食寝居,相爱如夫妻。汉武帝听说以后,深查巫师与皇后之罪,诸多妖蛊咒诅,女扮男装与其他女子淫乱之事皆查处。[45]
陈阿娇千金买赋
南朝梁编著的《》中最早收入了一篇著名的骚体赋——《长
《凤求凰》周洁饰
门赋》。相传此赋的作者为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然此序中出现了汉武帝谥号,而司马相如先于汉武帝31年去世。故此赋的作者也成了千古之谜。在《长门赋》的序中,简单的讲述了此赋的创作背景。虽然历史上的陈皇后并未能如序中说写得到汉武帝的再次宠幸,而此赋也有后人伪做的嫌疑。但是却因此赋,“千金买赋”及长门宫成为了著名的历史典故,在历代文学作品中,“长门”成为了宫怨、士不遇、人生失意的代表。《序》中故事如下:
孝武皇帝陈皇后经常受到宠幸,颇为善妒。后来被贬到长门宫,心情愁闷经常哀愁思念天子。她听说蜀郡成都的司马相如是天下间擅长写作文章的人,于是派人献上黄金百斤给司马相如及其妻卓文君买酒喝,借此向司马相如求得能解悲愁的文赋。而司马相如则做了这篇《长门赋》给汉武帝,汉武帝看了以后非常感动,因此陈皇后又重新得到了帝王的宠幸。[46]
陈阿娇史说纷纭
陈阿娇废后原因
平阳公主:无子故废
在《史记·外戚世家》中作为记载陈皇后重金求子前的铺垫,记载了馆
陶公主与平阳公主的一段对话:
窦太主数次责备汉武帝的姐姐平阳公主说:“皇帝没有我是不能继承帝位的,现在即位了却又抛弃我的女儿,怎么能这样不爱惜自己的名誉而忘记我的功劳呢?。”平阳公主回答说:“是因为陈皇后无子所以被废。”[47]
《汉书》、《前汉纪》、《资治通鉴》皆未引录此段。
而陈皇后舅父汉景帝的第一位皇后薄皇后,亦是因无子无宠而废。[48]
桓谭观点:欲立子夫
《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中记载了一段涉及到陈皇后被废的事情:
汉哀帝宠幸高安侯董贤之妹,因此对傅皇后日益疏远。傅皇后的父亲孔乡侯亦因此而不得志。郎官便对傅晏说:“过去孝武皇帝想立卫子夫为皇后,于是暗中搜集陈皇后的过错,而陈皇后最终被废,立卫子夫为皇后。现在陛下宠幸董贤,而他的妹妹更受陛下喜欢。这是将要发生子夫之变的前兆,您不可以不忧虑这件事啊!”
傅晏听后大惊,问桓谭有什么办法,桓谭说:“刑罚不能用在没有罪过的人身上,邪枉不能战胜行事端正的人。士人以才智取得君王亲近,女子用媚道求取主上的宠爱。皇后年轻,未经历多少艰难,若有人指教她用巫医之术,求方技邪道,这是不可以不防备的。”并劝诫傅晏行事谦谨,驱散宾客门徒以减少非议灾祸。傅晏照做后又以桓谭之话告诫皇后。后来董贤搜寻傅氏罪过的时候始终没能找到证据,傅氏因此得以保全。[49]
青史定案:惑于巫祝
按史书记载,陈皇后于元光五年(前130年)被废黜。
《史记》记载:陈皇后施用妇人媚道,事情被发觉后,汉武帝废陈皇后。[50]
《汉书》记载:陈皇后施用妇人媚道,事情被发觉后,汉武帝于元光五年深入追查此事,女巫楚服等人犯下为皇后用巫蛊之术害人的罪行,受此牵连而被诛杀者有三百多人,最终废陈皇后。[35]
《前汉纪》记载:陈皇后擅宠骄横恣意十余年,没有生子。又施用妇人媚道,故此被废。[51]
《资治通鉴》记载:女巫楚服等人教唆陈皇后行厌胜之术,施用妇人媚道,事情发觉后,命令张汤深查,查出与此事牵连者三百余人,于是废陈皇后。[52]
唐·贾公彦曰:“按《汉书》:妇人蛊惑媚道,更相祝诅,作木偶人埋之于地。汉法又有官禁敢行媚道者。”社科院博士后贾丽英认为:“是一种致爱巫术,就是希望利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来获取爱情。媚道的施术方式众多,但大致可分为三类:偶像攻击,祝诅,方技。”[53]
因楚服教唆陈皇后所施“妇人媚道”为巫师“祝诅”,故废后诏书记载为“皇后失序,惑于巫祝”[35]
陈阿娇退居何处
陈皇后废后居住在长门宫。根据《汉书》记载,陈皇后的母亲窦太主曾经听爰叔之言向汉武帝进献长门园,武帝将其改名为长门宫,作为文帝庙的离宫。而陈皇后废后居于此宫。[54]
然而窦太主献园之时陈皇后已废多年,与今本《汉书·外戚传上》中记载的元光五年废后策命上所载“罢退居长门宫”在时间上有矛盾。因此有学者就此时间矛盾根据《汉书》中众多诏策之文对照,认为”罢“字应为废后策命中的最后一字,而”退居长门宫“应为班固自己的语言。[55]
这样则可以解释个中时间的矛盾问题。也就是说,陈皇后废后并非马上住进了长门宫。
按《三辅黄图》记载,长门宫在甘泉宫目录之下。又《陕西通志》卷七十二,长门宫遗址,在故长安城东。”而甘泉宫又有“有过见遣”的钩弋夫人所居勾弋宫[56]
,孝宣和孝成废后所居昭台宫,此二皇后在昭台宫居住一段时间后又分别有迁居云林馆及长定宫。[57-58]
可见,皇后被废后也可能再次搬迁住所。陈皇后在废后至窦太主献长门园甚至献园的一段时间内,到底是居住在何处现存文献文物尚不可考。
陈阿娇史书记载
书名篇名《史记》《外戚世家》[4]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32]
《史记》《酷吏列传》《史记》《太史公自序》[41]
《汉书》《武帝纪》[37]
《汉书》《天文志》《汉书》《五行志下之下》《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汉书》《张汤传》[36]
《汉书》《外戚传上》[5]
《汉书》《叙传下》[42]
《前汉纪》《武帝纪卷二》[51]
《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上》[49]
《后汉书》《文苑列传上》[59]
《资治通鉴》《卷第十七》[28]
《资治通鉴》《卷第十八》[52]
陈阿娇艺术形象
陈阿娇文学形象
诗词曲赋 司马相如(?)《》高启《长门怨》[60]
李端《妾薄命》[61]
皎然《长门怨》[62]
瞿佑《阿娇金屋》[63]
张炎《解连环》[64]
戎昱《闺情》[65]
刘方平《》李清照《小重山》[66]
吴文英《声声慢》[67]
萧意《长门失宠》[68]
刘禹锡《》杨万里《行路难五首》[69]
袁晖《长门怨》[70]
李白《》卢纶《长门怨》[71]
徐贤妃《》李白《》吴融《》刘长卿《长门怨》[72]
陆游《长门怨二》[73]
辛弃疾《摸鱼儿》[74]
李白《》齐澣《长门怨》[75]
王安石《》孟迟《兰昌宫》[76]
杜牧《月》[77]
李商隐《茂陵》[78]
杜审言《赋得妾薄》[79]
李白《》戴叔伦《后宫曲》[80]
何希尧《海棠》[81]
裴交泰《长门怨》[82]
刘禹锡《有所寄》[83]
戴叔伦《宫词》[84]
沈佺期《长门怨》[85]
吴少微《长门怨》[86]
李华《长门怨》[87]
岑参《长门怨》[88]
 徐钧《》
陈阿娇影视形象
影视剧名演员1996年电视剧《》2001年电视剧《》2004年电视剧《》2005年电视剧《》2005年电视剧《》2008年电视剧《》2010年电视剧《》、林星辰2014年电视剧《》
《史记·项羽本纪》:“陈婴者,故东阳令史,居县中,素信谨,称为长者。”
《史记正义·项羽本纪》:“东阳故城在楚州盱眙县东七十里,秦东阳县城也,在淮水南。”
《史记索隐·外戚世家》:“曾祖父婴,堂邑侯,传至父午,尚长公主,生后。”
《史记·外戚世家》:“初,上为太子时,娶长公主女为妃。立为帝,妃立为皇后,姓陈氏,无子。”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陈皇后,长公主嫖女也。曾祖父陈婴与项羽俱起,后归汉,为堂邑侯。传子至孙午,午尚长公主,生女。”
《史记·外戚世家》:“初,上为太子时,娶长公主女为妃。立为帝,妃立为皇后,姓陈氏,无子。”
《汉书·外戚传上》:“使有司赐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汉书·外戚传上》:“明年,堂邑侯午薨,主男须嗣侯。主寡居,私近董偃。十余年,主薨。须坐淫乱,兄弟争财,当死,自杀,国除。后数年,废后乃薨,葬霸陵郎官亭东。”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元鼎元年,侯须坐母长公主卒,未除服奸,兄弟争财,当死,自杀,国除。”
《史记·汉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堂邑。以自定东阳,为将,属项梁,为楚柱国。四岁,项羽死,属汉,定豫章、浙江都浙自立为王壮息,侯,千八百户。”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堂邑安侯陈婴。以自定东阳为将,属楚项梁,为楚柱国。四岁,项羽死,属汉,定豫章、浙江,都渐,定自为王壮息,侯,六百户。”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孝文三年,侯午嗣,尚馆陶公主,四十八年薨。”
《史记·惠景间候者表》:“元鼎元年,侯蟜坐母长公主薨未除服,奸,禽兽行,当死,自杀,国除。”
《史记·五宗世家》:“临江闵王荣,以孝景前四年为皇太子,四岁废,用故太子为临江王。”
《史记·外戚世家》:“景帝长男荣,其母栗姬。栗姬,齐人也。立荣为太子。”
《史记·外戚世家》:“长公主嫖有女,欲予为妃。栗姬妒,而景帝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景帝,得贵幸,皆过栗姬,栗姬日怨怒,谢长公主,不许。”
《史记·外戚世家》:“长公主欲予王夫人,王夫人许之。”
《汉书·武帝纪》:“孝武皇帝,景帝中子也,母曰王美人。年四岁立为胶东王。七岁为皇太子,母为皇后。”
《史记·外戚世家》:“长公主怒,而日谗栗姬短於景帝曰:“栗姬与诸贵夫人幸姬会,常使侍者祝唾其背,挟邪媚道。”景帝以故望之。”
《史记·外戚世家》:“景帝尝体不安,心不乐,属诸子为王者於栗姬,曰:“百岁後,善视之。”栗姬怒,不肯应,言不逊。景帝恚,心嗛之而未发也。”
《汉书·外戚传上》:“太子幸爱子,生三女一男。男方在身时,王夫人梦日入其怀,以告太子,太子曰:“此贵征也。””
《史记·外戚世家》:“长公主日誉王夫人男之美,景帝亦贤之,又有曩者所梦日符,计未有所定。王夫人知帝望栗姬,因怒未解,阴使人趣大臣立栗姬为皇后。大行奏事。毕,曰:“‘子以母贵,母以子贵’,今太子母无号,宜立为皇后。”景帝怒曰:“是而所宜言邪!”遂案诛大行,而废太子为临江王。”
《史记·五宗世家》:“临江闵王荣,以孝景前四年为皇太子,四岁废,用故太子为临江王。”
《史记·外戚世家》:“卒立王夫人为皇后,其男为太子。”
《史记·外戚世家》:“上之得为嗣,大长公主有力焉,以故陈皇后骄贵。”
《汉书·外戚传上》:“初,武帝得立为太子,长主有力,取主女为妃。及帝即位,立为皇后,擅宠骄贵,十余年而无子”
《史记·外戚世家》:“陈皇后求子,与医钱凡九千万,然竟无子。”
《资治通鉴·卷第十七》:“窦太主恃功,求请无厌,上患之。皇后骄妬,擅宠而无子,与医钱凡九千万,欲以求子,然卒无之;后宠浸衰。皇太后谓上曰:&汝新即位,大臣未服,先为明堂,太皇太后已怒;今又忤长主,必重得罪。妇人性易悦耳,宜深慎之!&上乃于长主、皇后复稍加恩礼。”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
《史记·外戚世家》:“主见所侍美人。上弗说。既饮,讴者进,上望见,独说卫子夫。是日,武帝起更衣,子夫侍尚衣轩中,得幸。上还坐,驩甚。赐平阳主金千斤。主因奏子夫奉送入宫。”
《史记·外戚世家》:“闻卫子夫大幸,恚,几死者数矣。上愈怒。”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皇后,堂邑大长公主女也,无子,妒。大长公主闻卫子夫幸,有身,妒之,乃使人捕青。青时给事建章,未知名。大长公主执囚青,欲杀之。其友骑郎公孙敖与壮士往篡取之,以故得不死。上闻,乃召青为建章监,侍中,及同母昆弟贵,赏赐数日间累千金。孺为太仆公孙贺妻。少儿故与陈掌通,上召贵掌。公孙敖由此益贵。子夫为夫人。青为大中大夫。”
《史记·外戚世家》:“上怜之,复幸,遂有身,尊宠日隆。召其兄卫长君弟青为侍中。而子夫後大幸,有宠,凡生三女一男。男名据。”
《汉书·武帝纪》:“六年春二月乙未,辽东高庙灾。
夏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上素服五日。
五月丁亥,太皇太后崩。”
《汉书·外戚传上》:“后又挟妇人媚道,颇觉。元光五年,上遂穷治之,女子楚服等坐为皇后巫蛊祠祭祝诅,大逆无道,相连及诛者三百余人,楚服枭首于市。使有司赐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于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
《汉书·张汤传》:“武安侯为丞相,征汤为史,荐补侍御史。治陈皇后巫蛊狱,深竟党与,上以为能,迁太史大夫。”
《汉书·武帝纪》:“五年春正月,河间王德薨。 夏,发巴、蜀治南夷道。又发卒万人治雁门阻险。 秋七月,大风拔木。 乙巳,皇后陈氏废。捕为巫蛊者,皆枭首。 ”
《资治通鉴·卷第十八·汉纪十》窦太主惭惧,稽颡谢上。上曰:“皇后所为不轨于大义。不得不废。主当信道以自慰,勿受妄言以生嫌惧。后虽废,供奉如法,长门无异上宫也。”
《汉书·外戚传上》:“明年,堂邑侯午薨,主男须嗣侯。主寡居,私近董偃。十余年,主薨。须坐淫乱,兄弟争财,当死,自杀,国除。后数年,废后乃薨,葬霸陵郎官亭东。 ”
《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五年,恭侯禄元年。”
《史记·太史公自序》:“成皋之台,薄氏始基。诎意适代,厥崇诸窦。栗姬偩贵,王氏乃遂。陈后太骄,卒尊子夫。嘉夫德若斯,作外戚世家十九。”
《汉书·叙传》:“诡矣祸福,刑于外戚,高后首命,吕宗颠覆。薄姬坠魏,宗文产德。窦后违意,考盘于代。王氏仄微,世武作嗣。子夫既兴,扇而不终。钩弋忧伤,孝昭以登。上官幼尊,类祃厥宗。史娣、王悼,身遇不祥,及宣飨国,二族后光。恭哀产元,夭而不遂。邛成乘序,履尊三世。飞燕之妖,祸成厥妹。丁、傅僭恣,自求凶害。中山无辜,乃丧冯、卫。惠张、景薄,武陈、宣霍,成许、袁傅,平王之作,事虽歆羡,非天所度。怨咎若兹,如何不恪!进《外戚传》第六十七。 ”
《汉武故事》:“长公主嫖有女,欲与太子婚。栗姬妒,宠少衰,王夫人因令告栗姬曰:“公主前纳美人得幸于上,子何不私谒长公主结之乎?”时诸美人皆因长公主见,得贵幸也。故栗姬怒不听,因谢长公主,不许婚。长公主亦怒,王夫人因厚事之。长公主更欲与王夫人男婚,上未许。 后长主还宫,胶东王数岁,公主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否?”长主指左右长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指其女曰:“阿娇好否?”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长主大悦。乃苦要上,遂成婚焉。”
《万里野获篇·卷六·对食》:“太祖驭内官极严。凡椓人娶妻者。有剥皮之刑。然至英宗朝之吴诚。宪宗朝之龙闰辈。已违禁者多矣。今中贵授室者甚众。亦有与娼妇交好。因而娶归者。至于配耦宫人。则无人不然。凡宫人市一盐蔬。博一线帛。无不藉手。苟久而无匹。则女伴俱姗笑之。以为弃物。当其讲好。亦有媒妁为之作合。盖多先缔结。而后评议者。所费亦不赀。然皆宫掖之中。怨旷无聊。解馋止渴。出此下策耳。近日福建税珰高寀。妄谋阳具再生。为术士所惑。窃买童男脑髓啖之。所杀穉儿无算。则又狠而愚矣。按宫女配合。起于汉之对食。犹之今菜户也。武帝时。陈皇后宠衰。使女巫着男子衣冠帻带。与后寝居。相爱若夫妇。上闻穷治。谓女而男淫。废后处长门宫。此犹妖蛊也。”
《汉武故事》:“长主自伐滋甚,每有所求,上不复与,长主怨望,愈出丑言。上怒,欲废皇后,曰:“微长公主弗及此,忘德弗祥,且容之。”乃止。然皇后宠送衰,骄妒滋甚。女巫楚服,自言有术能令上意回。昼夜祭祀,合药服之。巫著男子衣冠帧带,素与皇后寝居,相爱若夫妇。上闻,穷治侍御巫与后。诸妖蛊咒咀,女而男淫,皆伏事。”
《长门赋并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
《史记·外戚世家》:“陈皇后母大长公主,景帝姊也,数让武帝姊平阳公主曰:“帝非我不得立,已而弃捐吾女,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平阳公主曰:“用无子故废耳。””
《史记·外戚世家》:“景帝为太子时,薄太后以薄氏女为妃。及景帝立,立妃曰薄皇后。皇后毋子,毋宠。薄太后崩,废薄皇后。”
《后汉书·桓谭冯衍列传第十八上》:“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嘿嘿不得意。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柰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借以重埶,贻致讥议。不如谢遣门徒,务执谦悫,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晏曰“善”。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
《史记·外戚世家》:“陈皇后挟妇人媚道,其事颇觉,於是废陈皇后”
《前汉纪·武帝纪卷二》:“及为皇后。骄恣擅权宠十余年。无子。又挟妇人媚道。故废。”
《资治通鉴·卷十八》:“女巫楚服等教陈皇后祠祭厌胜,挟妇人媚道;事觉, 上使御史张汤穷治之。汤深竟党与,相连及诛者三百余人,楚服枭首于市。乙巳,赐皇后册,收其玺绶,罢退,居长门宫。”
贾丽英, 武广洁. 论汉代的致爱巫术——媚道[J].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7(7).
《汉书·东方朔传》:“安陵爰叔者,爰盎兄子也,与偃善,谓偃曰:“足下私侍汉主,挟不测之罪,将欲安处乎?”偃惧曰:“忧之久矣,不知所以。”爰叔曰:“顾城庙远无宿宫,又有萩竹籍田,足下何不白主献长门园?此上所欲也。如是,上知计出于足下也,则安枕而卧,长无惨怛之忧。久之不然,上且请之,于足下何如?”偃顿首曰:“敬奉教。”入言之主,主立奏书献之。上大说,更名窦大主园为长门宫。”
蒋晓光《汉武帝废陈皇后策校正》
《汉书·外戚传上》:“钩弋婕妤从幸甘泉,有过见谴,以忧死,因葬云阳。”
《三辅黄图·卷之三》:“昭台宫,在上林苑中。孝宣霍皇后立五年,废处昭台宫。后十二岁,徙云林馆,乃自杀。”
《三辅决录》:“后从帝行幸于甘泉宫,居长定宫。孝成许皇后废处昭台宫,岁余徙长定宫。”
《后汉书·文苑列传上》 非但耽色,母后尤然。不相率以礼,而竞奖以权。先笑后号,卒以辱残。家国泯绝,宗庙烧燔。末嬉丧夏,褒姒毙周,妲己亡殷,赵灵沙丘。戚姬人豕,吕宗以败。陈后作巫,卒死于外。霍欲鸩子,身乃罹废。
高启《长门怨》: 憎宠一时心,尘生旧屋金。苔滋销履迹,花远度銮音。 暮雀重门迥,秋萤别殿阴。君明犹不察,妒极是情深。
李端《妾薄命》 忆妾初嫁君,花鬟如绿云, 回灯入绮帐,转面脱罗裙。 折步教人学,偷香与客熏。 容颜南国重,名字北方闻。 一从失恩意,转觉身憔悴。 对镜不梳头,倚窗空落泪。 新人莫恃新,秋至会无春。 从来闭在长门者,必是宫中第一人。
皎然《长门怨》 春风日日闭长门,摇荡春心自梦魂 若遣花开只笑妾,不如桃李正无言
瞿佑《阿娇金屋》: 咫尺长门有别离,君心宁记主家时。 黄金作屋成何事,只办相如买赋资。
张炎《解连环》: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怳然惊散。自顾影、欲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因循误了,残毡拥雪,故人心眼。谁怜旅愁荏苒?谩长门夜悄,锦筝弹怨。相伴侣、犹宿芦花,也曾念春前,去程应转。暮雨相呼,怕蓦地。玉关重见。未羞他、双燕归来,画帘半卷。
戎昱《闺情》 侧听宫官说,知君宠尚存。未能开笑颊,先欲换愁魂。 宝镜窥妆影,红衫裛泪痕。昭阳今再入,宁敢恨长门。
李清照《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吴文英《声声慢》 寒筲惊坠,香豆初收,银妆一夜霜深。乱泻明珠,金盘来荐清斟。绿窗细剥檀皱,料水晶、微损春簪。风韵处,惹手香酥润,樱口脂侵。重省追凉前事,正风吟莎井,月碎苔阴。颗颗相思,无情漫搅秋心。银台翦花杯散,梦阿娇、金屋沈沈。甚时见,露十香、钗燕坠金
萧意《长门失宠》 自从别銮殿,长门几度春。 不知金屋里,更贮若为人。
杨万里《行路难五首》 长门陈阿娇,却要一生金屋贮娇饶。 长信班婕妤,却要一生纨扇从玉车。 妾心秪作专房地,别人亦有承恩意。 妾心不肯著别人,君心还肯如妾心。 春风秋月浑不管,花落花开空自怨。 千秋万岁一笑休,月明空照古人愁。
袁晖《长门怨》 早知君爱歇,本自无萦妒。谁使恩情深,今来反相误。 愁眠罗帐晓,泣坐金闺暮。独有梦中魂,犹言意如故。
卢纶《长门怨》 空宫古廊殿,寒月落斜晖。 卧听未央曲,满箱歌舞衣。
刘长卿《长门怨》 何事长门闭,珠帘只自垂。月移深殿早,春向后宫迟。 蕙草生闲地,梨花发旧枝。芳菲自恩幸,看却被风吹。
陆游《长门怨二》 未央宫中花月夕,歌舞称觞天咫尺。 从来所恃独君王,一日谗兴谁为直?咫尺之天今万里,空在长安一城里。 春风时送箫韶声,独掩罗巾泪如洗。 泪如洗兮天不知,此生再见应无期,不如南粤匈奴使,航海梯山有到时!
辛弃疾《摸鱼儿》 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为赋。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 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齐澣《长门怨》 茕茕孤思逼,寂寂长门夕。妾妒亦非深,君恩那不惜。 携琴就玉阶,调悲声未谐。将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怀
孟迟《兰昌宫》 宫门两片掩埃尘,墙上无花草不春。 谁见当时禁中事,阿娇解佩与何人
杜牧《月》 三十六宫秋夜深,昭阳歌断信沈沈。 唯应独伴陈皇后,照见长门望幸心。
李商隐《茂陵》 汉家天马出蒲梢,苜蓿榴花遍近郊。 内苑只知含凤觜,属车无复插鸡翘。 玉桃偷得怜方朔,金屋修成贮阿娇。 谁料苏卿老归国,茂陵松柏雨萧萧。
杜审言《赋得妾薄》 草绿长门掩,苔青永巷幽。 宠移新爱夺,泪落故情留。 啼鸟惊残梦,飞花揽独愁。 自怜春色罢,团扇复迎秋。
戴叔伦《后宫曲》 初入长门宫,谓言君戏妾。 宁知秋风至,吹尽庭前叶。
何希尧《海棠》 著雨胭脂点点消,半开时节最妖娆。 谁家更有黄金屋,深锁东风贮阿娇。
裴交泰《长门怨》 自闭长门经几秋,罗衣湿尽泪还流。 一种蛾眉明月夜,南宫歌管北宫愁。
刘禹锡《有所寄》 车音想辚辚,不见綦下尘。可怜平阳第,歌舞娇青春。 金屋容色在,文园词赋新。一朝复得幸,应知失意人。 寂寥照镜台,遗基古南阳。真人昔来游,翠凤相随翔。 目成在桑野,志遂贮椒房。岂无三千女,初心不可忘。
戴叔伦《宫词》 紫禁迢迢宫漏鸣,夜深无语独含情。 春风鸾镜愁中影,明月羊车梦里声。 尘暗玉阶綦迹断,香飘金屋篆烟清。 贞心一任蛾眉妒,买赋何须问马卿。
沈佺期《长门怨》 月皎风冷冷,长门次掖庭。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 清露凝珠缀,流尘下翠屏。妾心君未察,愁叹剧繁星。
吴少微《长门怨》 月出映曾城,孤圆上太清。君王春爱歇,枕席凉风生。 怨咽不能寝,踟蹰步前楹。空阶白露色,百草寒虫鸣。 念昔金房里,犹嫌玉座轻。如何娇所误,长夜泣恩情。
李华《长门怨》 弱体鸳鸯荐,啼妆翡翠衾。鸦鸣秋殿晓,人静禁门深。 每忆椒房宠,那堪永巷阴。日惊罗带缓,非复旧来心。
岑参《长门怨》 君王嫌妾妒,闭妾在长门。舞袖垂新宠,愁眉结旧恩。 绿钱生履迹,红粉湿啼痕。羞被桃花笑,看春独不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繁星四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