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年间举人官方发的地契一直沿用到民国还贴了民国印花票,这样的票有价值吗?

所有问题分类民国地契收藏价格-民国25年地契有价值吗_笑说网
民国地契收藏价格
地契分官契和民契,还要看带不带印花税票,再就是看地契的内容才能确定价格,由于地契存世量比较大,故而价值不高,一张价值大概几十到几百左右,但不会过千。
有印花税票的民国时间地契值钱吗——
民国年间的地契,有研究价值,也有收藏价值,肯定值钱。民国是的地契00000价值——
民国是的地契00000价值保守估计在2万5000~3万左右,建议不要出手,坐等升值... 2010-...我有祖上光绪到民国的地契,一张上有十连张壹分印花税票,一张上有二枚贰分印花税票,官契七张,有人收藏——
光绪到民国的地契,一张上有十连张壹分印花税票,一张上有二枚贰分印花税票,官契七张,真品有收藏价值的;...民国时期土地买卖的地契现在有用吗——
民国的地契,在1951年土改之前是有效的。之所以进行土改,就是把集中在地主和富农手中的土地分配给贫下...国同一地方,一个有中华民国的地契,一个是从1969盖了房子至今,但没任何依据,哪个有效——
因为现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共产党执政,中华民国是国民党执政,而国民党是被共产党赶出大陆的,是所谓的...中华民国地契值多少钱——
中华民国地契值多少钱不是很值钱,百十元左右,地契很多的... 不是很值钱,百十元左右,地契很多的 评...道光到民国的地契祖传几十张,值钱吗?——
这是一个小家历史,同时也传承着这个国家的历史。祖上传下来的,好好收藏吧,继续一代代传下去。我想出售祖传的地契,早到同治十年的,然后光绪宣统民国的都有,品像完好,不知道怎样能出手,价值如何?——
这个民间较多,是历史变迁的见证物,可以装让给专门收这个的藏家,价格自然你们商量。 开个玩笑,你卖了房...我有清朝时期全部到民国时期的地契请问现在值多少钱?——
地契现在能值什么钱。。土地现在都是国有。都是由国家分发给个人。。你的地契又有什么用。不过就是一张废纸...我家有几张乾隆年间、光绪、民国的地契,值钱吗?——
乾隆年间、光绪、民国的地契,值钱。有官印的价值高于没有官印的,年代早的价格高于年代晚的,具体价格要看...价格(元)
装订:平装
开本:其它
尺寸:长51*宽70(cm)
装订:平装
装订:其它
尺寸:长1*宽1(cm)
纸张:其它
刻印方式:其它
尺寸:长33*宽25(cm)
装订:平装
装订:其它
装订:其它
尺寸:长40*宽40*高40(cm)
装订:平装
开本:49x71.5cm
纸张:白纸
刻印方式:钞写本
尺寸:长1*宽1(cm)
尺寸:长31.5*宽27(cm)
纸张:白棉纸
刻印方式:木刻
尺寸:长300*宽300(cm)
装订:其它
装订:其它
尺寸:长40*宽30*高30(cm)
材质:纸质
尺寸:长1*宽1(cm)
装订:其它
装订:其它
装订:其它
尺寸:长47*宽25(cm)
装订:其它
刻印方式:
装订:平装
装订:其它
刻印方式:
装订:其它
装订:平装
开本:36x53cm
尺寸:长1*宽1*高1(cm)
装订:平装
装订:其它
装订:平装
装订:平装
开本:55x56cm
装订:其它
装订:平装
尺寸:长1*宽1(cm)
尺寸:长1*宽1(cm)
尺寸:长1*宽1(cm)
尺寸:长1*宽1(cm)
装订:平装
装订:其它
装订:其它
尺寸:长1*宽1*高1(cm)
尺寸:长1*宽1*高1(cm)
装订:平装
开本:32开
装订:其它
装订:其它
民国地契一张到页打开微信扫一扫
孔网客户端
安卓版苹果版扫描下载
光绪27年十月甘肃省红水县地契“(贴中华民国印花税票即赭色票面额银元壹分-2竖连1枚)详见描述
(货号:地契08)
售&&&&&&价:6000.00元
品&&&&&&相:
运&&&&&&费: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
挂号印刷品:5.00元
上书时间:
购买数量:
(库存1件)
商品分类:
关 键 字:
详细描述:
邮挂费8元,封面税票上盖有蓝色印章一枚,盖有红水县方印3枚,和红水县长方形官印一枚,西汉时,在景泰县境内曾建立过媪围县。魏晋时,媪围县被分属于金城郡和安定郡,媪围县被废弃。清朝时,在原媪围县境内外内先设县丞、后改设分县,1913年(民国2年)改升红水县。1933年(民国22年)红水县改为景泰县。我们说景泰县的历史,就是指景泰县境内自张家台古文化以来的人类活动历史。  原红水县只管辖宽沟、永泰、红水、正路四乡。公元1933年,甘肃省国民政府决定,将靖远县北区黄河西岸的大小芦塘、五佛寺、一条山、老龙湾、胡麻水、锁罕堡(今兴泉村)划归红水县管辖。这样,红水县的面积和人口都比原有增加了50%,但这一新的变化带来了县址的搬迁和县名的更换问题:一是县的面积扩大了,新县府驻地放在什么地方好?多数人的意见:一条山地处中心,但条件没芦塘好,应放在芦塘。一是原靖远县部分的地方人士提出:新县既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县府又将在芦塘,应起新县名。有鉴于此,省政府派员来实地考察。经过征求意见,提了两个县名报省。日甘肃省政府决定,经南京国民政府批准,将红水县改名景泰县,县府驻芦阳(芦塘从此改名芦阳)。  根据中国传统,一个人名、一个地名,都有特定的含义,常常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寄托一定的期望。总想起得好些、确切些、形象些。对起新县名也一样,经过再三思考和商议,集中了北屏和景泰两个名字。叫北屏者,新县地处甘肃省会,兰州市之北,是省会北部的屏障;叫景泰者,这是在讨论中演变出来的,起初,从红水和靖远两县名各取一字,叫靖红,与云南省景洪县同音。红水县内有永泰,取泰字代表红水县,两县各一字合成靖泰。有些人又嫌靖字是军事用字,与泰字不协调,主张用谐音景字代替,这样就变成了景泰。景泰的含义是景象繁荣、国泰民安。既是两县合成的新县名,景泰者是两地合好、团结共事,景象繁荣、国泰民安。封面的左边是用工整的楷书书写的卖契人的姓名,卖地原因及四至和价格以及同袍人,同房亲戚,同中人及代书人。右边是(光绪27年四月十九日)旧时出卖土地在官方验契后按比例收取契税,印花税票是专门为征收契税而发行的,粘贴在应税的凭证上,印有固定的金额面值外形酷是邮票的完税凭证。清末明初,社会动荡,变化加剧,买卖地产交易频繁,那时候,民间执业全以契劵为凭,这些契约必须经官方核验,方能得到法律保护,清代地契,总体上是采取民写官验的形式,核验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清初实行的官验契,即在民写地契上盖上当时的洲县官印,收取契税,表示官方对地契的承认。另外一种是,清代中晚期实行的粘连契尾即有布政司统一刊印契尾,编号发行,粘连在民写的地契之后,作为官府验契凭证,多出加盖官印是为了防伪,在许多清代老契中官印并不是只盖一次,而是凡涉及到价钱,日期等地方都会盖上这方形的印。此章地契是将卖方和官方印制的注册执照&叠在一起然后同时盖上一印辨认真假时只要将印迹一对如果能相互吻合那就是真的契约。相关资料显示印花税是清政府仿形西洋税制试行的第一个税种,因其缴纳方法是有纳税人将应纳税凭证送到政府签证局签押纳税,并在凭证&上用刻花滚筒推出印花戳记或粘贴印花税票以示税契而得名,乾隆14年(1749年)清政府制定了税契法监督州县片收取土地买卖时的税讫情况,同时在税契法中规定断卖契需缴税9%而典税则交4.5%,光绪30年(1904年)改订税则为断卖契为每两则征银6分,典按契每两征洋银3分,从光绪15年(1899年)开始大清帝国拟议和试办印花税达20余载但始终未能执行。光绪28年?(1902年)清廷正式批准北洋大臣直隶总督袁世凯遵义仿行印花税筹拟章程奉旨试办,同时向日本印刷局订印花税票6万枚一套此即清代批准的第一代印花税事。宣统元年?(1909年)清廷通令各省执行到民国16年(1927年)税契与田赋工农业税一起成为地方三大税源。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曾印制使用过长城图,嘉禾图,城楼图,六和塔图,孙中山像,复兴关图,联运图等数十种印花税票的面值以及保存的完整程度对地契的价值都有直接的关系,并且可以直接体现区域&,年代和地域的差异。光绪二十七年地域距今100余年,这样的纸制品,保存如此完好,实属不易。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土地制度历史的基本特点,对研究河南偃师乃至我国清末至民国时期的土地买卖,房产交易个人税收等制度,具有一定的意义。
有事,最好晚上打电话或信息来我(),谢谢
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
购物车共有0件商品,合计:0.00元
商品已成功添加到收藏夹!您的位置:
临汾一市民淘到特殊地契:清代地契粘着民国官契
来源:山西晚报&&作者:段树聪 王建武&&
  粘连接口还有骑缝印章
  如今的土地使用证、房产证成为拥有土地或房产的有效证件。那么在清代或更早的土地归谁,用什么来证明?喜欢古装电视剧的朋友不难发现,那就是地契。可是你见过两个朝代的地契粘连在一起才能生效的法律文书吗?昨日,临汾市民给记者打来电话称,他就淘到了这样的地契。
  近日,临汾市尧都区的来先生淘到了15份地契,都是乾隆至民国年间汾城县(今襄汾县)景毛乡景毛村的地契。令人惊讶的是,几乎在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等地契的右边,都粘有一张同样人名但都是中华民国的官契,中间粘连接口还有骑缝印章。
  经过多日研究,来先生终于弄清了其中的门道。清代地契总体上采取"民写官验"的形式,即先由买卖双方自行协商,然后由官府采取一定的方式对民写地契进行验核。民写地契几百年沿用固定格式,基本资料有:立契人姓名、卖地原因,所买土地面积,坐落、四至、价钱、纳税等内容。清初官府对地契的验核,实行的"官验契",即在民写地契上加盖州县官印,收取契税,表示官方对地契的承认。
  清代中晚期实行的是粘连在"契尾"的验契方式,从实物资料看,这种方式从乾隆元年(1735年)开始一直到晚清,历时一个多世纪。契尾由布政司统一刊印,编号发行,粘在民写地契之后,作为官府的验契凭证。
  民国建立后,十余年时间里,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契税征收沿用旧法,不再使用契尾,而是另印契纸,使用时经登记注册,将旧契粘连发业主收执。民国时期规定:凡为中华民国之公民,享有中华民国之地产,自应执民国国家之契据,始能得民国国家之保护。并制定民国新契纸,自民国2年(1912年)八月初一为始一律行用。凡民间执有前清买契者,无论已税未税,红契、白契均需呈验注册,给予升契。以6个月为限,过期不验者重罚,并遇诉讼等事无效。
  来先生收藏的这些乾隆、嘉庆、道光、同治、光绪等清代时的红契均在民国三年重新升契。而且民国的官契上还贴有交税证明--国民政府印花税票。来先生说,地契是指中国历代土地买卖的契约,也是土地所有权和交纳税费的凭证。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土地典卖契约文书记录了土地产权转移和经济发展的真实情况,是研究中国土地制度和税负制度的重要资料,具有重要意义。"这十几份'乾隆--民国'地契,见证了辛亥革命之后,民国政府对中国土地的转换与控制。"来先生说,这些地契折射了一个时代的社会结构、制度关系、权力资源和财富的转移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由中共中央建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新解放区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土地改革中,这些清代、民国的地契,被翻身农民付之一炬,因此,来先生收藏的这些地契成为地契中不多见的收藏品。
地址:杭州市教场路26号&&邮编:310006&&建议IE8.0,以上分辨率浏览本网站&&浙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治年间的状元是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