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十大元帅排第几元帅战术修养在中国能排第几位

究竟谁是中国游击战术的鼻祖?_百度知道
究竟谁是中国游击战术的鼻祖?
提问者采纳
早在1925年6月,朱德因在柏林参加德国组织的声援中国“五卅”运动大会,被德国当局逮捕并吊销了护照。之后离开德国,同年7月,朱德赴前苏联学习军事。当时教官曾问他回国后如何打仗,他提出要实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拖队伍上山”的战法。朱德在苏联期间,先入东方大学学习马列主义,后到军事培训班学习现代军事。在那里他结合中国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了“部队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必要时拉上队伍入山打游击”的游击战略战术思想。也就是说,朱德提出的游击战术思想,至少要比毛泽东整整早两年多!
随后在井冈山时期,他把这套战法结合具体情况发展成为红军对付敌军围剿的作战方法。这就是游击战十六字诀的真正由来。只是朱德为人处事宽厚大度,从来不会计较这些个人得失。因此,退后一步,毛泽东总结出中国的“游击战术”“十六字诀”,在明眼人看来,自然就应该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了。
应该说,毛泽东是一位时代伟人,雄才伟略,很少人能及。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农村包围城市,直到武装夺取全国胜利。。。”这些都闪耀出天才思想的光芒。这对于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也起到了至为关键的作用!可是说到具体带兵打仗,实事求是地说,那就没法和“中国红军之父”朱德总司令相比了!这点毛泽东本人也承认。倒是一些造神的人,像林彪,为了达到个人目的,在那里胡编乱造罢了。
朱德比毛泽东年长7岁。早在1909年1月,朱德历尽千辛万苦来到昆明,考入讲武堂步兵科,系统学习军事,在这里他加入了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同盟会。讨袁护国战争中,朱德受命组织部队,征用车皮、给养,为蔡锷率军出征作准备。在蔡锷率军出征四川与北洋军阀的战斗中,朱德及其团队作战最勇敢,衣服帽子多处被子弹打穿。经过多次激烈的战斗,朱德因勇敢善战,有勇有谋,战功卓著而闻名于军中。不久升任为蔡锷护国军少将旅长,成了川蜀响当当的年轻知名将军。而且毛泽东从来没有系统地学习过军事。一个人再有天才,也不可能凭空就当上军事家吧!这也和马列主义实践出真知的信条相背离的吧!
至于林彪元帅,虽然很有军事天才,而且也是战功赫赫,但是军中资历和朱德、贺龙、叶挺等军事家无法相比,嫩得很呢!林彪比朱德小20岁。于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军事(他应该是周恩来的学生)。这时候朱德已经是战功赫赫的少将旅长,而且已经在苏联系统学习军事。南昌起义时,朱德是第九军副军长(也是南昌军官教导团团长),林彪元帅只是在第十一军军长兼任第二十四师师长(独立团改编)叶挺的手下,当一个小小连长(北伐时,叶挺是独立团团长,林彪是叶挺手下的见习排长),而贺龙元帅已经是二十军的军长了。也就是说,八一南昌起义,林彪元帅微不足道,没他啥事,决策定盘子的是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人。
这里我还要东扯葫芦,西扯叶,说说聂荣臻与林彪的相识。他们相识也是在黄埔军校。当时林彪是黄浦第四期学生,聂荣臻是黄埔的教官,是周恩来的下级,但是也是林彪的上级。林彪从黄埔毕业分配到叶挺独立团,就是经聂荣臻之手办理的。而据聂荣臻回忆说(时任115师副师长),“林彪在会议上是不赞同打游击战的。他在会上说,要以打运动战为主。”我这里说这些情况,只不过是要印证林彪根本不是游击战的创始人罢了。
可是文革中,当年朱德、毛泽东井岗山会师,居然成了毛泽东、林彪会师。当然,顺理成章,“‘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这是林彪发明的游击战术”之说,自然也就绝对不能够成立了。世事让人无法说清,想象一下,也真让人啼笑皆非。哈哈,不扯远了。
说到这里,我再来画蛇添足一下。中国“游击战术”的开山鼻祖自然是朱德元帅,那可以说是当仁不让,但是还有几位中国红军将帅,也称得上中国“游击战术”的创始人呢。
第一位,当首推左权将军(抗日战争中,左权如果没有牺牲,建国后肯定会被授予元帅军衔)。左权(),湖南醴陵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后,进入前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之前经周恩来启发介绍,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回国,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五军政治委员兼军长、第一军团参谋长和代军团长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和前方总部参谋长(林彪当时是八路军115师师长)。随同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彭德怀那可也是一员虎将。每当危难关头,毛泽东都要大声疾呼:“谁敢横刀跃马,唯我彭大将军。”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泽东。解放大西北。抗美援朝,出生入死,美国人可是闻其名丧胆。)东渡黄河,指挥八路深入敌后,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创建吕梁、五台、太行山根据地,奠定华北敌后抗日基础。我们从电影《地雷战》、《地道战》、《平原游击队》;抗战歌曲《游击队员之歌》等等,可以领略八路军、游击队的风采。麻烦采纳,谢谢!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这是个严肃的话题,究竟谁发明的游击战呢?很明显,游击战其实是到处乱串,好听就是游击战,不好听就是逃跑,至于这逃跑么过于蒋介石,要不是他当年到处跑。中国人也不会发明游击战,所以应该归公与老蒋!~~~鼓掌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中共五大名将的军功与战略战术比较-中国网专家博客 -
Powered by Discuz!
中共五大名将的军功与战略战术比较
已有 6705 次阅读 08:26
中共五大名将的军功与战略战术比较&
&&&&&&&& 一、军功比较  
  1、红军时期:
  徐向前的军功最大,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其苏家阜战役等战役,以及后来的反六路围攻等。
 &&& 彭德怀,林彪,军功次之,只是军团总指挥,在毛的领导下才有卓越表现,很少独自组织指挥大型战役,相当于解放战争中的纵队司令,限于战役战斗层面,
  刘伯承军功次次之,担任南昌起义参谋长,红军参谋长,长征中担任先遣队司令才指挥红军作战。
  粟裕的军功最小,士兵成长为军团参谋长,后指挥游击战。
&&&&&&& 2、抗战时期:
  彭德怀的军功最大,八路军副总指挥,负责战斗指挥,发动指挥百团大战等,对抗强敌日军,还有伪军,国军顽固力量等。
  刘伯承军功次之,129师师长,其七亘村之战,神头岭之战,长乐村之战等堪称游击战经典,还有麻雀战,敌进我进等游击战术。神头岭之战更是游击战最高境界。其晋冀鲁豫根据地极为强大,战斗行动也多,抗战歼灭日伪42万,部队发展到30万(115师消灭18万,部队发展到23万,120师消灭12万,部队发展到9万,新四军歼敌32万,部队发展到26万)。
 && 粟裕,徐向前,林彪的军功次次之。
  粟裕的的军功是新四军先遣队,黄桥战役,车桥战役,苏南根据地,新四军1师,歼10万日伪(占新四军1/3),部队发展到6万。天目山反顽战役歼敌3万。
  徐向前是129师副师长,指挥了一些战斗,后任1纵司令,指挥山东苏北的所有部队,在山东站稳了脚跟,1940年回延安;1946年也被陈毅要求来山东指挥作战。
  林彪的贡献是平型关战斗,广阳伏击战。然后负伤去苏联,1942年回国在延安,抗战军功最小。
  3、解放战争时期:
 &&& 粟裕的军功最大,华东战场始终是国共对攻的战场,粟裕的蒋军压力最大,仗打的又多又大又好,歼敌最多,同时其重要性最强,对战局的影响最大。山东是中共军事根据地,同时缺乏弹药,重武器,后勤压力大。3野歼敌245万。
  林彪,刘伯承次之。
  进入1947林彪实力最强,部队多,弹药多,装备好,在辽沈战役前很少有拿的出手的经典战列,没有粟裕那些奇仗,妙仗,没有歼灭国军兵团,没有攻下大城市。也少有刘伯承的各种战术的战役,千里跃进,其3个攻势看起来??。但其后来有了中共最强大的野战军与炮兵部队,坦克装甲部队,2大战役歼敌近100万,辽沈战役前只歼敌45万。4野歼敌180万,减掉2大战役中20万水货,还有160万战绩。
  刘伯承2野在中原平原战场与蒋军大踏步进退,但远没有林彪,粟裕退的那么远,在黄河边上纵横进退,十战十捷,击退了25万敌军进攻。大跃进到围歼黄维兵团,由于受部队后勤,弹药等限制,2野的规模基本在12万量级,渡江时才28万。但打的仗不少,歼敌2万级别的很多。经典的上党,邯郸,定陶,滑县,鲁西南,襄樊等等,2野歼敌222万,减掉西南战役中的60万水货,还有162万战绩。
  彭德怀,徐向前次次之
  彭德怀的西北野战军由于长期力量较小,条件又艰苦,取得的战功较小,华野增援后才取得较大战功。但以2万周旋于胡军25万之中,彭的本事不小,还能击退胡军攻势,宜瓦战役是其经典,有重兵后的战役打的不错。1野歼敌50万
  徐向前靠4万地方部队起家,1年半横扫山西,2战运城,久攻临汾,晋中战役以6万迎战13万歼敌10万。10万围攻太原12万,一气呵成。如果不是身体原因,由他指挥华北野战军,定可以干掉傅部,阎部。聂指挥不敢恭维,3年就石家庄战役,清风店战役像样,其运动战不强。1949年终于由徐向前指挥华北野战军全军进攻太原(但病重,唉)。徐部歼敌30万。
  4、抗美援朝时期
  彭德怀军功最大,不用说了,他让全世界知道了人民解放军的强大。
  粟裕,刘伯承,林彪,徐向前次之
&&&&&& 二、战略战术比较:
  1.战略
 &&& 粟裕最强,解放战争中,他指挥3野的作战行动,走一步,看三步。孟良崮,豫东,淮海等都是他提出,组织实施,毛都跟着他的思路。这点无人能及。
  彭,刘,徐,林都一个档次。
  彭在西北苦苦经营,是有头脑的,他在朝鲜战场的第一次战役的遭遇战思想,第二次战役的诱敌深入,双层迂回的,第三次战役的37度线停止追击等表名他掌握了朝鲜战争的战略等。
  刘战略术很不错。
  徐在红军时期反六路围攻的诱敌深入,大纵深防御,收紧阵地,适时反击战略;已经席卷山西的表现足以说明他的战略。
  林是在东北的决心几度动摇,被毛牵着走。在中南的追击战中战略眼光不及陈赓,汗颜。
  2.游击战术
 &&& 彭,刘最强
  这是由于他们在抗战中表现杰出。
  徐,粟, 林
  徐,粟都亲自打过小游击,徐后来打大游击,又与日军交手。粟在抗战中的游击表现小而多,其歼灭的日伪占新四军的1/3。林在红军时期的游击表现较好,抗战表现少。
  3,运动战术
&&&&&&& 不好分,都是运动战高手,看其经典战例,强行分级
  粟裕最强,前面的分析已讲,其诈术,欺敌术无人能及。其余多是利用敌人出现的错误,他是调动敌人犯错误,再抓住错误,消灭敌人。
  刘,徐的次之,刘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战役花样很多。徐在红军时期就表现杰出,解放战争中的晋中战役是解放军的经典战役。
  彭由于解放战争中力量小,表现不多,宜瓦战役是其经典战役。林在红军时期是在毛等领导下负责战斗,解放战争中辽沈战役是经典战役,其余的东北攻势很少大的经典战役,后期更是多有强大兵力 ,少有以少打多歼多。
  4.基本战术
  林彪最强,其野战三三制,攻坚四组一队,等营连排级基本战术十分强,这是由于在东北由11万扩军到100万,中间基层战斗力开始下降使自己的总结提高战术。战役四快一慢,攻城1点2面等战术
  刘,徐,粟,彭等次之,其对基本战术的贡献也多,但没林杰出。
  5.攻城战术
  林彪最强,其包围四快一慢,攻城一点两面,快速穿插分割等战术,*作业,集中炮火轰击城墙突破口,使用装甲部队突破等,其攻炮兵部队及其强大,攻锦州,天津的漂亮足以奠定地位。
  粟,刘,徐,彭次之,粟在济南(许具体指挥),上海(不用重炮)大规模攻城,炮兵强大。刘部攻襄樊的不攻外围高山工事,直攻城墙,快速突破,经典。徐在临汾采用大规模坑道爆破,劣势兵力强攻太原等,强。彭在兰州大规模攻城,其余不多。
  6.围歼兵团战术,
  粟裕最强,其在豫东,淮海围歼敌5个兵团,在平原包围阻击敌援兵团,淮海的作业,穿插分割等强。
  刘在双堆集对黄12兵团的围歼也十分强,弱兵围强敌,一次攻一个村,一口一口啃,*作业,抛射炸药包。林在辽沈战役中以乱对乱,运动中40多万冲击乱战歼灭廖兵团10万,爽。
  彭在扶眉战役围歼敌18兵团,等,但小。徐在晋中围歼过敌兵团级敌军。&
&&&&&& 7.多兵种战术
  林彪最强,其对炮兵,装甲兵的集中使用与配合不错,海南战役组织不错。
  粟对炮兵的使用也很多,但缺乏林那种典型使用,渡江战役打的好。彭的炮兵也小,后在咸阳炮吃马,在朝鲜运用技术兵种较强。徐使用过飞机,坑道爆破。刘的炮兵较小,发明了抛射炸药包。
  8.训练部队
  徐向前最强,将红四方面军发展壮大到8万,以5万内线地方部队横扫山西30万敌军,带出10万大军。
  林彪次之,11万发展到100万,但由东北人才多,他主要打仗,训练靠罗等。刘带兵很有一套,讲究战术,其2野的仗很多都很漂亮。彭,粟在部队训练壮大方面表现还可以。
&&&&&& 但中共发明的述苦运动,三查等,极大调动部队斗志。思想动员等很强。
&&&&& 9.硬仗,恶仗能力
  徐向前,彭德怀,粟裕最强,徐的红四方面军打了许多恶仗,其手下部队很能打(2野也是4方面军出身)。其在运城,临汾的坚持最后5分钟,很强。彭生来能打恶仗,在红军,抗战,西北面对强敌,在朝鲜面对超级强敌,都打的好。粟在华东很多是硬仗,恶仗如孟良崮等。
刘在定陶,千里跃进,双堆集等也说明了其能打,能攻坚,其15军更是扬名上甘岭。林在四平几次表现不好,后来兵力优势,不怎么吃力,但部队也能打,38军就是证明。
  10.部将
&&&&&& 刘手下的陈赓最强,抗战,解放战争时期386旅是抗日劲旅。其部负责山西南部作战,挺进中原,后是超级大迂回从安庆打到广州再打到云南。
&&&&&& 粟的许世友,负责山东内线作战,胶东,兖州,济南等表现抢眼。
&&&&&& 林手下的肖劲光,程子华,邓华等还可以,邓在朝鲜表现好。黄克诚的战略眼光也不错(抢占东北,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等)。
&&&&&& 彭的王震不错,其359旅在抗战后期从延安远征到湖南南部,已及后来的中原突围足以说明其能力。
  徐的王树声在红军时期表现不错,李先验在抗战中时主要靠自己。
&&&&&& 五大名将各有优点,不能说谁最强,谁军功最大,他们对中国革命事业立下了巨大的汉马功劳,有他们是中共的福,中国的福,他们在中国战争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篇章。他们是中国名将。
他们和孙吴,白起,李牧,王翦,项羽,韩信,卫青,霍去病,曹操,陈庆之,李世民,李靖,郭子仪,岳飞,徐达,常遇春,戚继光,袁崇焕,左宗堂,以及国民党的薛岳,孙立人,杜聿明等记入中国军事史。
在中共高级将领名将之中,彭德怀、粟裕,林彪、刘伯承、徐向前等五人是最为出类拔萃的,他们的战区环境不同,战区的重要性不同,各自的性格不同,造成指挥作战的方法和各自战绩有些区别,但这些区别是不能确定这几位高级将领的指挥水平高低的。指挥艺术和作战功劳方面各有千秋。并不能说哪个能干很多而哪个又差很多。
  一、彭德怀元帅
  彭德怀,1898年生,湖南湘潭人,北伐战争期间在湘军当团长,1928年率部平江起义。
  红军时期是的红三军团总指挥,辉煌是曾攻占长沙。
  抗日战争期间,彭德怀是八路军副总指挥,实际负责八路军的战斗指挥。组织指挥百团大战,
  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调集二十万主力进攻延安,延安只有两万多人。而且装备差,彭德怀用这两万多人与胡宗南二十万大军对抗,经青化贬、羊马河、蟠龙、3战3捷歼敌1.4万,稳定局势,榆林、沙家店战役歼敌1万、宜川围点打援歼敌3万等战役,西府战役歼敌2.1万,冬季战役等3战歼敌6万。到1948年中旬,解放军扭转态势,收复延安,到1948年底,部队发展到7个纵队15.5万人。
  1949年初编为第一兵团和第二兵团。与华北调入的第十八兵团第十九兵团形成强大的第一野战军。
  收复整个西北。在陕中战役炮吃马歼敌4万,扶眉战役歼灭4.5万,兰州战役歼敌4.2万,宁夏战役歼敌4.2万,河西战役歼敌4.2万, 并出兵新疆。
  解放战争中彭德怀歼敌51万。
  彭德怀在整个解放战争开始时手上的兵力是各大野战军中人数最少,装备最差,敌我双方兵力对比最悬殊、地理环境最恶劣的一支部队。仗能够打成这样,并形成席卷西北之势确实非常不容易。
  抗美援朝战争中,彭德怀指挥志愿军入朝与美军作战,创造了解放军以弱胜强、打败强大美军的新纪录。经典战例是第二次战役。彭德怀在第一次战役后,故意示弱于美军,待美军进入袋形阵地后,发起进攻,,战役中多次围住了美军的重兵集团,只是由于志愿军的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致使美军又多次得逃脱。一举将美军赶至三八线附近。
  彭德怀指挥作战的特点是勇猛顽强,豪气冲天,而且也极其善于灵活指挥,避实就虚,以少胜多,经朝鲜一战,中国人民解放军之威名远播世界。
  二、粟裕大将
  粟裕,侗族,1907年生,
  1927年刚参加革命时只是普通战士。但粟裕凭借自己超人的才干以及对战争理论超常的悟性1930年12月即任红65师师长。31年9月红四军参谋长抗战时期,粟裕1940年7月由他指挥新四军一部与韩德勤进行的黄桥决战。韩德勤部三万人。粟裕有5千人。粟裕的五千人打败了韩德勤的三万人。车桥战役歼敌600。
  1945年 天目反顽战役,歼敌3万。
  解放战争中
  1946年苏中战役3万(后期)对12万歼敌5.4万,经典战列。野战军13万。宿迁战役歼灭美式装备整编师,歼敌2.2万。
  1947年鲁南战役歼灭蒋军快速纵队,歼敌5.4万,莱芜战役歼敌5.7万,和其余战役到此歼敌30万。1947年3月华野27万。孟良崮战役歼敌3.2万,南麻、临朐等战役,歼敌近5万人。胶东战役歼敌6.3万。
  1948年华野36万。豫东战役,歼敌9万。胶济路西段、胶济路中段、津浦路中段等战役,歼敌14万,陈唐兵团歼敌2万;苏北兵团歼敌2万,济南战役,歼敌10万。淮海战役,歼敌44万。
  1949年三野58万,渡江战役,郎广战役,上海战役共歼敌28万,浙江福建战役歼敌10万。
  解放战争3野歼敌245万。
  解放战争的头号军功与战略战术是粟裕。
  三野受到蒋介石重点照顾,把三分一之的机动兵力投入到山东战场。三野在人数火力均不占优情况下挺了下来,消灭了大量的国军机动兵力,并反攻最后将红旗插上了总统府。
  国军开始进攻采用的是分进合击,粟裕就采用了先弱后强,围点打援的办法吃掉其中的几路,并且在战争靠缴获补充火力,利用间隙补充兵力。苏中,鲁南,宿北战役就是这种打法。鲁南战役中大白天后撤,引诱蒋军追击。之后国军采用南北对进,对华野夹击,粟裕采用形示于南,寻歼于北的策略,用小部队摆架势做大规模运动防御,在运河上搭桥作向西作突围的假象,调动北线敌人南下,在莱芜围歼时采用围三崛
  一,敌军逃出工事在运动中被歼灭。
  国军又改变策略。两个烂葡萄夹一个硬核桃,五大主力之三74师,11师,各配两个师相距不到几公里。想让粟裕无从下手,可粟裕向主力之首的74师下手,硬挖了出来围歼,采用内外两线作战,吃掉74师。
  国军再变战术,把两到三个师合起来组成兵团。刘邓为帮华野吸引兵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国军开始围缴刘邓。放弃对华野的围缴。华野分兵内外线兵团,攻坚,雨季,城没攻下来,打援吧,敌军改变了策略,大兵团行进,我军兵力火力又不强,根本吃不掉。虽然我军主力没损失,这几仗消耗了珍贵的弹药。而三野当时主要是靠缴获的弹药打仗。所以在之后的半年,三野没打什么大仗。
  1948年粟裕决心集中兵力与国军在江北决战。粟裕明突然奇袭空虚开封,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国军各路兵团驰援,粟裕先隐匿主力,一个纵队守城,后弃城而逃把第五军引走,主力利用拉开空子围歼区寿年兵团。国军急速向区兵团靠拢。 却不能前进一步。 后黄伯韬兵团杀到眼前,粟裕命令部队进攻黄兵团。黄兵团被打得快全歼,粟裕这时却突然撤走(不打就会被其跟踪追击)。黄兵团不敢动。粟裕大军从国军几大兵团中抽身而出。  此战意义非凡,国军极为震动,因华野已能攻其大城市,歼灭其大兵团,攻必克,守必固,而且是在平原,不是以前的山区。国军已经束手无策,组成更大的兵团是可能(淮海战役中30万人的大兵团同样被围歼)。此战可以说解放战争的转折点,说明国军已无法逃脱被歼灭的下场。
  济南战役,有了豫东之战教训,国军兵团不肯奋力前进救援济南,到济南被占援军几乎原地未动。山东全境解放,缴获大量装备,建立海上运输线,三野再不用为弹药发愁。
  淮海战役以60万对蒋军7个兵团80万,追击围歼黄7兵团于碾庄,击退邱,李,孙3个兵团的东援南退,助2野围歼黄12兵团,同时击退6,8兵团的增援,追击包围西逃的邱,李,孙3个兵团30终将其消灭,歼敌44万。经典中的经典,其对兵力的运用已炉火纯青。
  粟裕从士兵成长起来,抗战后期才开始大兵团作战(几次天目山战役),在3年解放战争的运动战海洋里,越打越大,越打越奇,打的国军黔鹿技穷,苏中的巧,莱芜的诈,孟良崮的胆,豫东的复杂,淮海的奇,个个堪称经典,运动战之王。
  粟裕的军功让他在文革中得到保护,无人敢冲击(还有就是不在权力中心)。
  三、林彪元帅
  林彪1907年生,湖北黄冈人。黄埔4期。
  红军时期是红一军团总指挥,参加许多战役。
  抗日战争初期,以一个平型关闻名天下。
  林彪的用人也有出奇之处,林彪破格提拔任用的一个人是钟伟。原东北野战军任第五师师长,有&小巴顿&之称。由于在1947年三下江南战役时靠山屯一仗不服从命令,调动了东野总部的指挥而打出了名。因钟伟的出色战绩,林彪破格把钟伟由五师师长提拔为十二纵司令员。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军与林彪带往东北的部队在数量相比并不占绝对优势。国民党进入东北的有五个正规军十五万人 ,加上杂牌武装,共二十多万人 ,八路军基本部队是十一万 ,到1945年底曾一度达到27万。在武器装备方面稍逊一。1946年四平战役,歼敌1万,1946年8月部队12万。1946 年10月新开岭战役歼敌1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歼敌4万。1947年4月总兵力达46万人,夏季攻势,歼8万余人,秋季攻势,歼6.9万余人。东北冬季攻势,歼15.6万余人,全区有战防炮、迫击炮1600余门,山炮、野炮、榴弹炮、加农炮600余门,高射炮116门;1948年8月东北野战军发展到70余万;辽沈战役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52万。1949年衡宝战役歼4.8万,广东战役歼4万余人。广西战役歼17余万人。1950年海南战役歼敌3.3万
  解放战争中,4野歼敌180万。
  1946年国民党军杜聿明将林彪赶至长春以北后就兵力不足而采取守势。由于林彪靠苏联支持,并搜带了大量日本人的武器弹药,又在短时期内迅速恢复了战斗力,后方稳定可靠,加上林彪的才能,取得明显的军事胜利是可以理解的。
  解放战争时期,率十一万装备低劣的八路军出东北,统领一百万东北解放大军进关,林彪麾下战将多,部队的战斗力也强。
  解放战争中总结的&一点两面&&四快一慢&&三三制&等战术动作和规则成为解放军后来的战术教程。
  四、刘伯承元帅
  刘伯承,1892年生,四川省开县人。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任参谋长。
  红军时期任红军先遣队司令,智取遵义(兵贵神速)、巧渡金沙(纵深奔袭),在安顺场渡大度河,后又组织援西军。
1937年刘伯承被任命为八路军第129师师长,并长期担任一个方面的军事最高指挥官。
  抗日战争:七亘村之战(歼日寇400多,我军伤亡仅30多人),黄崖底之战(歼日寇300多我军仅伤亡30多),神头岭之战(歼日寇1500多,我军仅伤亡240余),长乐村之战(歼日寇2200余,我军伤亡800余)七亘村之战(重叠待伏)、神头岭之战(攻敌所必救,出敌不意歼其救者。此战妙在刘帅将伏兵埋伏在不理想的&伏击&战场神头岭上,而在敌军连遭伏击已经谨慎的情况下达到了出敌不意的效果)、
  解放战争,1945年兵力29万上党战役(围成打援)歼敌3.1万、邯郸战役(猫盘耗子,盘软了再吃,围三崛一,虚留生路,暗中设伏)歼敌2万、
  1946年陇海战役(先发制人)歼敌1.5万、鄄南战役(巨野拖刀计后的回马枪)歼敌1万、滑县战役(猛虎掏心:对敌实施远距离奔袭,即避开它的前锋据点,果断突入它的防御纵深,先打它的指挥中枢)歼敌1.2万,巨金鱼战役(攻敌所必救,歼敌救者,攻敌所必退,歼其退者)歼敌1.6万,1947年晋南战役歼敌2万;豫北战役歼敌4万;1947年6月部队42万,刘邓大军12万。鲁西南战役(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歼敌6万;挺进大别山(狭路相逢勇者胜)歼敌1万,六营集之战(围三阙一,暗设口袋)歼敌1万,中原根据地作战歼敌7万,宛西战役(小型运动战的典范&分遣与集结相结合,分遣以撕破敌人的合击阵势,集结以围歼可以歼灭之敌&) 1948年洛阳战役、宋河战役、宛西战役、宛东战役共歼敌6万,襄樊战役(钳形合围)歼敌2万,淮海战役(对整个战役提出的战法:夹其额,揪其尾,斩其腰,置之?囟?笠选#?⑺?鸭?揭郏ㄇ慵业床???&S汇冢?br /&共歼敌11万、
  野兵力28万,渡江战役歼敌14万,西南战役(大纵深、大迂回、大包围)共歼敌29万,起义40万,投诚10万,(其中有70万正规军),其中南川战役歼敌3万,成都战役歼敌5万,起义5万。 滇南战役歼敌2.5万。
  解放战争,2野歼敌222万。
  抗日战争前准确判断抗日战争性质,提出了&独立自主游击战&的战略思想,进入到相持阶段后实施了&敌进我进&战略应对敌军的&囚笼政策&&铁臂合围&,并且已经为今后的战争形式作准备,开始研究&合同战术&刘伯承&围城打援&,对国民党军队的首次大规模运动攻坚歼灭战,一个月内以3.1万人。 全歼3.5万人。又在邯郸战役中,用围三崛一,虚留生路,暗中设伏战术,用攻势迫使敌军退出工事,后退,在野战中被歼灭,歼敌3万。
 我军发展壮大后,提出了和敌军大兵团会战的&钳型合围&作战模式。经略中原时的襄樊战役、围攻黄维是其典型渡江战役前预示到战争形式将发生根本转变,提出了&追歼战&模式下的&大纵深,大迂回,大包围&的战略战术。大西南战役和陈庚的南线追歼是其典范对印作战指导(&打头,击背,刨腹,切尾&在分析敌军配置基础上的高度精炼)
  五、徐向前元帅
 徐向前1901年生,山西五台县人。黄埔一期。
  红军时期,红四方面军总指挥。没有毛泽东的领导,?惨幻妫???方面军发展壮大,打出苏
家阜战役等经典战役。苏家阜战役是我军围点打援的光辉范例,一月歼敌3万。反六路围攻是红军战史上歼敌数量最多的经典战役,徐以近4万人对敌二十五万,最后歼敌八万多,将敌完全击溃。部队发展到8万人。
  抗日战争时期,一二九师副师长,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抗日军政大学代校长。
  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
  1947年运城战役歼敌2万,
 1948年临汾战役歼敌2.5万,晋中战役歼敌10万,徐用六万人迎战敌13万一个月歼敌10万。这个复杂的晋中战役就足以证明徐的顶级运动战水平。
  1949年太原战役歼敌13万。是解放战争中唯一一次我军兵力少于敌军(我军不足10万 V 12万敌守军),而且火力也远远不如敌军,却敢于主动攻城且能够实现长期围城的大型战役
  解放战争中,徐部歼敌30万。徐向前硬是在内线地方部队的基础上拉出了一支5万人的正规军。由此可以看出,徐向前不仅指挥作战有一套,对于部队的组织和训练也有着很高的水平。最终拉出了一支十多万人四个纵队的第十八兵团。
  中共五大名将
  1、彭德怀指挥作战的特点是不畏强敌、勇猛顽强、而且也极其善于灵活指挥、避实就虚、以少胜多。这与彭德怀性格耿直、脾气暴燥有很大的关系。往往容易造成战役结局的大起大落。比如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越过三八线向南进攻,造成战线太长,补给不利,攻击能力不足。由于这些原因使志愿军在第四和第五次战役中受到了比较大的损失。没有准确判断情况,或是根据实际情况没有据理力争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林彪指挥作战的特点是细致入微,机智灵活、善于总结,但也有过分谨慎的缺点。林彪指挥作战很少直接上前线,但他对战场和部队的情况却掌握得非常准确。他在东北只是到了战略决战的辽沈战役
攻打锦州时才到了前线视察。林彪在东北指挥作战的过程中经常直接指挥到师一级,而且战机把握非常准确。但是林彪过分谨慎的个性格却容易造成丧失战机,迟缓战役进程的结局。辽沈战役攻打锦州之前,林彪见葫芦岛国民党的东进兵团增加了四个师,企图临阵退缩。
  林彪在东北时两次大的败仗,都是在四平。一次是四平保卫战,另一次是攻打四平,两次都是失败于过分依懒自己精到的算计。
  3、刘伯承指挥作战的特点是指挥准确,有良好的战术修养,战机把握非常之好。
  4、粟裕的作战指挥风格大胆,战略眼光更强一些。这从他在1947年在敌人的丛林之中割裂出整编第74师予以全歼就可看出。而且粟裕能够在1948年中旬向中央提出淮海战役的天才建议,这在林彪身上极少看到。粟裕在个人性格就是也敢于抗命。第一次是1948年上旬抵制中央让其带三个纵队十万人渡江,向江南发展的命令。
  5、徐向前的性格坚毅,善打硬仗,恶仗,坚持最后5分钟,带部队很有一套。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林彪元帅无罪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