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放假后授予上将的名字

郭天民(开国上将)_百度百科
(开国上将)
郭天民 (1905年-1970年5月),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人。1926年入黄埔军校学习。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广州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排长、副连长,中国工农红军教导大队大队长、支队长,红八师参谋长,独立第六师师长,第六十二师师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红九军团参谋长,红军大学教育科科长,第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军委一局局长,晋察冀军区第二支队支队长、军区副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冀察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鄂豫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副司令员。建国后,历任云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部长、院校部部长。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郭天民是久经考验的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和军事教育家。是籍开国将领中唯一上过黄埔军校的将军。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日因病逝世,终年65岁。[1]
郭天民,1905年生,湖北省黄安(今)县人,祖籍陕西华县,唐朝大将郭子仪的后裔(郭子仪后裔一支徙居光州固始,后落居红安县)。一九二六年入学习。一九二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师排长、副连长,教导大队大队长、支队长,红八师参谋长,独立第六师,第六十二师师长,江西军区参谋长,红九军团参谋长,教育科科长,第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参谋长。参加了。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局长,军区第二支队支队长、军区副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冀察军区司令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长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鄂豫军区副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四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云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高级系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部长、院校部部长。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军衔。是第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2]
朱德元帅曾表扬郭天民为“有功不居功的战将”。[3]
郭天民在黄埔军校
郭天民是红安籍上将中唯一上过黄埔军校的将军。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生性耿直、性情火爆、不怕死、能打硬仗、胜仗,战功卓著。
在1930年的一次战斗中,其胸部中弹,差一点击中。他说:“已经死了一回”,从此作战更加英勇,以“不怕死”而闻名全军。
张国焘反对北上,率部南下另立中央,郭天民在会议上拍案而起,大声斥责:党中央不是北上了吗?我们党中央只有一个中央,全党只能服从一个中央!因之,他被撤职,到红军大学任教育科长。在红军大学,他继续打听党中央的下落,再次触怒了张国焘,张国焘将他秘密逮捕并下令处决。闻讯赶紧出面制止,对张国焘说:郭天民能打仗,名闻全军,你杀了他,将来不好交待吧!郭天民拣回一条命。
郭天民在部队
性格豪放的郭天民,打仗时从来不粗心。相反他称得是个相当细心的人。他经常提醒部队官兵提高警惕,不可一丝一毫出现麻痹大意的情绪,同时要特别提高保密观念。一次,分区的一位科长通过电话报告情况,对方刚说出:“我们的位置在……”郭天民一把抢过电话,制止了对方,还要对方说出姓名。那位科长吓得出了一身冷汗,这时他才想起,在电话中说出这些是失密行为,有可能被狡猾的敌人所窃听。正因为郭天对部下要求相当严格,所以打起仗来很少吃亏。许多官兵都愿意在他的指挥下打仗。
在共和国上将郭天民一生中,至少有两件事惊动了。一次,他恨铁不成钢,动手打了战士,受到毛泽东的批评。
郭天民(左三)、
还有一次,在延安,毛泽东听说他年龄不小还没有结婚,关切地问其中原由。当听说是因郭天民的未婚妻不是党员,上级未批准成婚,毛泽东笑了,对郭天民说,你那未婚妻是个从东北来的流亡的学生,跑了几千里地来革命,干嘛非要人家入党不可,你回去跟政治部说一下,就说我同意你们结婚。就这样,在毛泽的关怀下,郭天民成了家。那年他33岁,第一局局长。抗日战争时期,郭天民调任军区二分区司令员。在这里,郭天民先后指挥了大大小小上百次战役。较为著名的有,牛道岭战斗、、高洪口战斗,他所在的部队还参加了“百团大战”和攻克的战斗。
值得一提的是,在牛道岭战斗中,他指挥部队击毙了日军少将清水规矩联队长(误报),这也是八路军首次击毙日军将官。清水少将被八路击毙,在国内外引起反响。日军对郭天民的部队恨之入骨,郭天民的名字也就越加响亮。
奇袭娘子关
1938年1月,郭天民出任中央军委第一局(作战)局长;同年8月,赴前线出任八路军副参谋长,在聂荣臻领导下工作。1938年12月,郭天民出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指挥所部开展敌后游击战争。二分区成立以后,就是日寇围攻、“扫荡”的重点地区之一。郭天民和、等军分区领导一起,英勇顽强地与敌人斗争,歼灭了大量日伪军。[4]
日,八路军总部发布了《关于大举破击正太路战役的预备命令》。接到总部命令,晋察冀军区立刻抽调部队组成三个纵队:即熊伯涛指挥的左纵队,指挥的中央纵队和郭天民、刘道生指挥的右纵队,还有一支钳制部队和一个总预备队,担负这次作战任务。按照总部规定,正太路破袭战于8月20日晚10时全线准时发起攻击。而攻占战略要地娘子关的战斗,是晋察冀军区在战役第一阶段所取得的突出战果。
抗战爆发前,国民党军队就在娘子关构筑了不少国防工事。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娘子关后,又依据险峻的山谷,在旧有的工事上加修了四个大堡垒。另外,在关下的村子里还驻守了一部分伪军。当时,日寇吹嘘娘子关是“固若金汤”。因此,郭天民一接受右纵队指挥任务,就决心打下娘子关,灭灭日寇的气焰。战斗开始的当夜,他派担负主攻任务的右纵队第五团部队潜入娘子关村,解决了村里的伪军,然后依托村庄,向据险顽抗的日军进行强攻。在陡峭的山坡上,战士们冒着浓密的火网向娘子关上敌堡垒仰攻,经过3小时的反复冲击,终于夺取了敌人的堡垒。占领娘子关以后,郭天民又乘胜挥军破坏了娘子关东面的铁路桥,收割了大批电线。在日军增援部队赶来之前,郭天民指挥部队破坏了堡垒工事后,主动撤离娘子关。[4]
事后,日本媒体认定郭天民为“聂荣臻的爱将”。[5]
解放张家口
1945年8月,日寇刚刚宣布投降,苏、蒙联军就沿张北大道南进,目标直指张家口。与此同时,蒋介石命令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由黄河后套依托平绥铁路东进,企图抢占张家口。在此关键时刻,毛泽东及时地向全党指出:“目前这个斗争表现为蒋介石要篡夺抗战胜利果实和我们反对他的篡夺的斗争”,并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于是,在延安开会的晋察冀军区领导、(副司令员)、(副政委)立即打电报给代司令员兼政委、副参谋长,命令冀察军区的部队首先攻占张家口。郭天民接到指示,立即命令:平北军分区骑兵支队沿张(家口)库(伦)大道与苏蒙联军联络,军分区司令员詹大南率领分区主力立即做好进攻张家口的准备;冀察军区参谋长指挥察南军分区部队,协助平北军分区部队攻占张家口。当时,他自己率领冀察军区南线部队正准备奔袭北平,途中得知北平已被蒋介石抢先占领而国民党军正乘八路军立足未稳,向张家口进逼,他便按照中央和军委意图,立即回师北上,及时指挥冀察军区北线部队。8月22日,郭天民抢在国民党的前面,顺利解放了张家口,还缴获了日军储备的一大批战略物资,活捉了伪“蒙疆政府”副主席于品卿和伪张家口市市长韩广森。25日,晋察冀军区首长通电嘉奖了参战部队指战员。同日,被八路军接管的张家口广播电台向全国人民庄严宣告: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八年之久的张家口,终于回到了人民手中。张家口是当时八路军攻占的最大一座城市,成为八路军派兵进入东北和支援东北战场的枢纽站。[4]
事后,聂荣臻曾当面告诉郭天民:“中央对你们解放张家口,保护了城市和物资完整,粉碎敌人夺占张家口的阴谋很满意。”[6]
怀来郭铜墙
就在张家口解放的当月,冀察军区部队就整编为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郭天民担任司令员兼政委。日凌晨2时,撕毁了停战协定的国民党,从东西两个方面同时向张家口大举进攻,晋察冀军民进行了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目标的张家口保卫战。军区确定东面以河北怀来、延庆地区为重点防守方向,由郭天民率第二纵队负责正面防御作战。[4]
从日到10月8日,敌人全副美式装备的两个军轮番进攻郭天民指挥的第二纵队四个团,飞机、大炮、坦克狂轰滥炸,进攻最激烈的一天,我方阵地上的工事几乎被炸平。但是,郭天民率部惊人地坚持了11昼夜之久。敌人炮火猛烈时,他们躲在抢修的堑壕里;等敌人的步兵一冲上来,就集中所有火力,一齐向对方开火。敌人一旦进入战壕,我官兵就用集束手榴弹和汽油瓶打敌坦克,以小分队对进至我阵地前沿之敌反冲锋、反突击,甚至插入敌群,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从精神上压垮对手。结果,郭天民所部既保障了主力在侧翼歼敌的胜利,又歼敌1万多人,还缴获大量美式装备,这就是著名的名垂军史的“怀来阻击战”。经此一战,有些国民党将领不无敬畏地称呼郭天民为“郭铜墙”。[4]
郭天民是共产党军队中为数有限的几个黄埔生之一。以后在红军大学任教,在军事理论修养上更上一层楼。晋察冀军区初建时,郭天民是晋察冀军区副参谋长,也是第二军分区创建人,一直任二分区司令员到1944年。二分区不像一分区有个杨成武的独立团起家,一切是白手起家的。1944年9月以后,郭天民转任冀察军区司令员,在冀察军区中拥有极高的声望。这一切都来自于郭天民的远见卓识和不凡的领导。
郭天民指挥的冀察部队、后来的晋察冀野战军二纵,是当时晋察冀野战军当中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一支部队。1945年大反攻开始,郭天民反映迅速,指挥所辖的冀察部队连克怀安、涞源、崇礼、万全、尚义等县。日寇一宣布投降,郭天民丝毫没有耽搁,立即指挥部队日夜兼程,于8月22日抢在国民党军队之前占领了张家口,接收了日军大量物资。冀察八路军刚刚占领了张家口,傅作义指挥的国民党马占山骑兵师已经临近了张家口西大门柴沟堡,仅一步之差,我军赶在了国民党军的前面。张家口是当时我军攻占最大的一座城市,成为我军派兵进入东北和支援东北战场的枢纽站。由于郭天民所控制的“冀察”和张家口这个特殊的区域位置,使得晋察冀军区领导机关能落脚这个最大的华北重镇,也使得延安的干部源源不断的通过冀察和张家口这个重要通道奔向东北,为共产党最终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基础。
1946年裁军之后,郭纵队的四个旅仅留下两个旅,而且在随后进行的大同、集宁一战中损失惨重。之所以郭纵队元气未伤,还保持着较高的战斗力,是因为郭天民在46年初的晋察冀裁军中伙同冀察军区政委刘道生,打了埋伏。将原本要裁掉的一万余名老兵瞒了下来,由刘道生私下里筹粮筹款养了下来。1946年9月,大同一战后退了下来的郭天民,在张家口东线战场组织怀来保卫战,指挥4个团激战14昼夜,顶住了国民党两个军的进攻,歼敌上万。
可惜西线战场失利,被傅作义部队钻了空子,组织快速部队直插到张家口的北边。张家口的失陷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因为撤退的时间仓促,张家口为解放军过冬准备的被子,成衣,棉花,粮食全都来不及带走,很多装的满满的仓库在撤退前也被迫付之一炬。再加上傅军行动的迅速,空中还有飞机的轰炸,部队撤退中的损失也很大。
日,刚刚被迫退出张家口的晋察冀军区领导人在涞源县城召开了重要会议,总结内战爆发以来几个月军事上的教训和不足,在这次会议上,晋察冀野战军二纵司令员兼政委、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向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首的晋察冀军区领导班子猛烈开火,主要有两大条:第一,指责军区领导人犯了重大错误,被蒋介石政府的“和平建国”蒙骗,将部队大幅度精简复员,对备战缺乏准备,以至于部队战斗力被大大削弱,无力抵抗国民党军队的猖狂进攻;第二,在保卫张家口上犯了严重错误,在东线战场取得张家口保卫战的胜利之后,西线战场却被敌人得手,以致不得不放弃张家口,致使民心、军心和士气都受到影响。
会后,原任晋察冀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冀察军区司令员的郭天民,当即被撤销一切领导职务,“冷冻”起来,不予使用。郭天民上告无门,申述无路,以前相识的人都远远避开,不敢接近,那情景,比今天那些上访的人还要窝囊凄惨。
涞源会议开于1946年10月底,晋察冀共产党一方被迫撤回到抗战八年的根据地,也跌入前景最不乐观的最低谷。转眼将近半年时间过去,日,原在延安的刘少奇、朱德组成的中央工作组来到了晋察冀,在西柏坡整顿晋察冀军区的军事和土改工作。郭天民这才咸鱼翻身,有了指望。在朱德做调查研究,征求干部群众对晋察冀军队建设意见时,被撤职的原二纵司令员兼政委郭天民向朱德总司令“毫无保留地重申了自己对部队建设和作战指挥方面的意见,并要求调到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那里去工作。”
1947年的这一次朱老总同郭天民的一席长谈,也使得郭天民终生受益无穷。 朱老总无非是讲:一个人,隐忍不发是经常性的,就像一个处在弱势的军队一样。在公开场合,逞一时口舌之快,那只是匹夫之勇,当不得大用。郭天民听了,牢牢的记住,在他的余生中,这一次的教训和朱老总的肺腑之言深深扎在了他的心里。从此,郭天民无论经历什么事情,再没有“犯上”触怒过什么人。在当面向朱老总申诉之后,郭天民得以离开晋察冀,到了晋冀鲁豫刘邓的手下,任副参谋长,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进攻中一展身手[8]
转战大别山
郭天民(右二)、
1947年8月,郭天民奉调来到晋冀鲁豫野战军,任副参谋长,协助、和参谋长,组织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行动。不久,鄂豫军区成立,邓小平对他说,老郭,你再做一次无名英雄吧。就在这样,郭天民没有随大部队转移,留下来坚持敌后斗争。
当时,国民党进行残酷的“清剿”、“扫荡”,对坚持在敌后的解放军斩尽杀绝。面对,郭天民没有被听倒。作为军区的副司令员,他协助,政委,组织了十多支,在缺少他支弹药的情况下,与敌人进行了不屈的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士气,有力支援了大部队的战略行动。
那时,郭天民跟随王树声、段君毅,整天整夜在碾转,经常吃不上东西,得不到弹药保障。他作为,虽然配有匹,但大别山地形险要,能用上的时候不多。即使能骑,他也将自己的马让出来来驮物品,或者让给重伤员。
部队没有食盐,郭天民全身浮肿,行路十分困难,但他依然以顽强的毅力坚持着。与他们告别时,考虑到他们会遇到困难,临走时,在大别山里埋下了一些,为的在最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但对这些银元,郭天民他们一块也不动,一直坚持到最后。
开始前,中央军委组建,郭天民被调到第4兵团,为司令员兼政委,他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为副政委兼。,第4兵团划归,随大军南下,直捣两广。在追击敌人时,他们所在的部队每天以70公里或者80公里的速度前进,与兄弟部队一起将40万国民党残余部队全部消灭干净。
挺进大西南
新中国成立后,郭天民所在的第4兵团来到云南。在陈赓调往任职后,他领导了改造部队和肃清匪特的任务。对郭天民来说,改造国民党的起义和投诚部队,是一项新工作,从来未遇过。对此,他认真学习毛泽东制定方针,坚决执行这一方针。对起义部队,他以解放军才有的宽广胸怀,接纳这一新生力量,对其彻底改造,使其获得新生。
郭天民、刘道生部队占领晋冀交通枢钮
由于的造谣,一些起义的官兵有顾虑,担心共产党对其分化,然后吃掉。郭天民按中央的方针,保留原国民党起义军队基本建制,说服教育国民党官兵留下来,为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做贡献。对国民党军队存在的旧思想、旧习惯,特别是反动和错误的东西,郭天民不牵就,不姑息,进行有力有节的斗争,全面贯彻了党的统一战线。改造原国民党起义部队,郭天民坚持团结教育,争取大多数官兵,打击少数反动分子,及时发现和制止了少数反动分叛变革命的阴谋。国民党起义的5000多官兵经过教育,编成了支崭新队伍,成了解放军部队的一员。
解放初期,云南的社会情况复杂,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土匪,有反动会道门组织,有封建的势力,有残余的国民党反动军队。新中国成立后,这几支反动势力,纠集在一起。盘据在台湾的企图将云南变成反共的桥头堡,完成所谓反攻大陆的“大业”。据统计,当时全省有各种反动武装达250余股,匪特达十多万人。他们活动频繁,十分猖獗,抢掠人民群众财物,袭击人民政府,杀害革命干部,破坏交通。
郭天民作为驻军主要领导,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肃清匪特上。云南军区作出决定,一个团包一个县。对大股匪特,动用大部队;对小股土匪,采取机动灵活的战术,全省展开大规模的清剿匪特的斗争。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云南的绝大多数匪特被肃清,一度动荡的社会安定下来。从此,云南从此进入了祥和繁荣的时期。
1955年4月,郭天民调到中央军委训练总监部担任副部长,协助代理部长叶剑英开展工作(训练总监部副部长还有、萧克、李达、、等5人,均为开国上将)。训练总监部下设计划监察部、陆军训练部、院校管理部、科学条令部、军外训练部和军事出版部等6个部门。郭天民兼任过陆军训练部部长、军事出版部部长、院校管理部部长。1955年,郭天民被授予上将军衔。[9]
1958年夏,全军掀起了反“教条主义”运动。在这次运动中,训练总监部部长兼党委书记萧克上将、副部长李达上将等被打成“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的代表人物”,有人编造了“以萧克为主帅、李达为副帅的反党宗派集团”,甚至连刘伯承元帅也被迫做了检讨。郭天民与萧克、李达他们在部队建设、战斗训练等问题上的看法、做法大体一致,组织上却让他来领导揭发批判萧克、李达。当时,郭天民被指定担任训练总监部临时党委书记。但是,萧克、李达的结论刚作完,郭天民马上又成了批斗对象,给他戴的“帽子”,与萧、李二人的一模一样。不仅如此,他竟然还成了“以为主帅、为副帅的反党宗派集团”的“第二副帅”。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郭天民如同以往在历次重大原则性斗争中一样,坚持真理,旗帜鲜明。这里不妨举一例:
20世纪30年代初,“左”倾错误统治中共中央,江西苏区开展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有些单位把矛头指向毛泽东的一些正确主张。当时,郭天民任江西军区参谋长,他不怕残酷打击,站出来说:江西苏区的巩固和发展,红军在四次反“围剿”中的胜利,都证明毛泽东的意见是正确的,我们不应该反对正确的东西。这充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大无畏精神。为此,他被指责为江西军区“罗明路线”的执行者,被撤职“保送”到红军大学当学员,并被勒令写揭发材料、作检查。郭天民坚贞不屈,硬是不写一个字,却在日记里写下“坚持错误,拒绝检查”八个字。
郭天民被扣上“资产阶级军事路线”和“者”的帽子后,三番五次作检查,挨批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仍然勤奋工作。由于遭受到沉重打击,郭天民在战争年代本已经积劳成疾的身体更为衰弱了,一年之内连患皮肤癌和心肌梗死,从此多年不能正常上班。1969年10月,郭天民被以“战备疏散”的名义安置在广州。日,郭天民在广州逝世。[9]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戴在郭天民头上的“反党宗派集团”、“第二副帅”的帽子终于摘掉了。1980年秋,邓小平明确地说:“那次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日,在刘伯承元帅追悼会上,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代表中共中央对反“教条主义”作了彻底否定,明确指出:“1958年反教条主义是错误的。”日,中央军委《关于新时期军队政治工作的决定》指出:“从50年代后期开始,我军政治工作逐渐受到‘左’的思想的影响,错误地开展反‘教条主义’斗争和批判‘资产阶级军事路线’,给我军建设和政治工作造成很大的损害。”[9]
1905年8月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郭受九村一个。
1920年入本县乙种农业学校。
1923年到,入中华大学附属中学。
1925年回家乡教书。
1926年到广州,考入第六期。
192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参加广州起义。
1928年初到,在工农革命军第二师任排长、副连长。
1929年春辗转到江西,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参加赣闽粤边反国民党军“会剿”。
1930年任红十二军教导大队大队长,同年冬任红三军副官长。
1931年任红八师参谋长、独立第六师师长、六十二师师长。
1932年任江西军区独立第四师师长、军区参谋长。
1933年入红军大学学习,同年10月任红九军团参谋长兼第三师师长。参加了历次反“围剿”。
长征途中,协助军团长率部担负侧后卫的任务。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会合后,随部编入左路军,后因反对的分裂活动被调任红军大学教育科科长。
1936年任红四方面军第一、局局长。
1937年春任红三十军参谋长。
1938年1月任军委第一局局长,同年8月任八路军军区剧参谋长,12月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
1940年率部参加。
1944年任冀察军区司令员。
抗日战争胜利后,参加了平绥路自卫。
1946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二纵队司令员兼,率部参加怀来保卫战。
1947年8月起,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副参谋长、鄂豫军区副司令员。
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战军四兵团副司令员兼参谋长,参与指挥滇南等战役。
1950年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指挥部队歼灭国民党残余武装力量和土匪。
1952年入高级系学习,并兼任系主任。
1955年任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军事出版部部长,同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
1956年兼任陆军训练部部长。
1958年兼任院校部部长。是第二、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
日于广州逝世。[10]
.新华网[引用日期]
星火燎原编辑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年01月:67-67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晋察冀史研究——郭天民与涞源会议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人民网[引用日期]建国初期,五五年授衔的上将是多少?他们的名字和简历请介绍一下_百度知道
建国初期,五五年授衔的上将是多少?他们的名字和简历请介绍一下
我有更好的答案
开国上将名单详细的列表如下:
  (1955年授衔上将55人,1956年补授王建安上将,1958年补授李聚奎上将。)
  萧克 (.24 )
  李达 (.12)
  张宗逊(.14)
  李克农(.09)
  王震 (.12)
  许世友(.22)
  邓华 (.03)
  彭绍辉(.25)
  张爱萍(.05)
  杨成武(.14)
  韩先楚(.03)
  李涛 (.20)
  傅秋涛(.25)
  王平 (.08)
  吕正操(.13 )
  傅钟 (.28)
  肖华 (.12)
  甘泗淇(...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建国初期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毛泽东点评解放军一开国上将:林彪打仗不如你|林彪|中国|陈明仁_新浪军事
毛泽东点评解放军一开国上将:林彪打仗不如你
  编者按:4月7日是开国上将陈明仁诞辰112周年纪念日。在1955年授衔的新中国55位开国上将中,有3位是解放军昔日战场上的对手。解放前夕率部起义的原国民党将领陈明仁就是其中之一。他曾是蒋介石的爱将,与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后率部起义,为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历史贡献,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敢于顶撞“蒋委员长”的黄埔名将
  早在1925年秋天,黄埔军校毕业后的中尉排长陈明仁,跟着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东征,讨伐陈炯明叛乱。打惠州时,他受到了蒋介石的特殊褒奖。
  那次战斗打得艰苦残酷。惠州守敌的炮火十分猛烈,强攻登城的黄埔生纷纷中弹倒地,陈明仁崇敬的团长也中弹身亡。陈明仁眼睛都红了,他一手拿枪,一手把青天白日旗插在身上,在炮火的掩护下,率队冲上惠州城楼,他们的气势压倒了敌人,刹那间,东征军登上惠州城,一举攻克惠州。
  当时,蒋介石和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等人都在阵地指挥所,蒋介石从望远镜中看到陈明仁冲上去,就问:“举旗登城的带头人是谁?”参谋人员说:“那是陈明仁。”战斗结束,蒋介石召集部队官兵讲话,点名陈明仁出列,又命令号兵一齐吹号,向陈明仁致敬!这样表扬一个人,在蒋介石的军事生涯中,是很少见的。自此,陈明仁青云直上,由中尉排长到中校营长,后来又升任黄埔军校上校大队长、团长、旅长……在后来的战争中,陈明仁的表现更为突出,成为国民党军队中一员骁将。
  陈明仁是个个性极强的战将。蒋介石奖励他重用他,他却敢于和蒋介石吵架。有人说,他是为数不多的,敢于顶撞“蒋委员长”的人。
  1941年冬,蒋介石到昆明,路过壁鸡关时,公路两边许多士兵正在修筑工事,蒋介石停车下来,看见干活的士兵的服装十分破旧,有的棉衣还露出棉花,就问:“这是谁的部队!”有人答:“陈明仁的部队。”蒋介石很不高兴,让人通知陈明仁来见他。陈明仁在前线接到电话,匆匆赶到昆明,直接去见蒋介石。一见面,蒋介石开口就说:“子良,你这个师长没当好呀!”陈明仁不知就里,反问:“我怎么没当好?”蒋介石说:“你的部队衣服破破烂烂,像个什么样子!给盟国人员看见,有伤军容!”“衣服两年一发,可是只穿一个月就破了,而且去年发给我们的还是旧的,你发什么,我们就穿什么。”陈明仁回答。
  蒋介石没有想到陈明仁会如此争辩,他大声嚷道:“你竟敢这样顶撞我,我马上把你关起来。”陈明仁毫不退让,说:“我犯了什么罪?莫说关起来!就是杀头我也不怕!”一边说,一边将中将领章撕下来往蒋介石的桌前一丢说:“这个中将我不当了,你要怎么办就怎么办吧!”蒋介石气得脸色发白。
  陈明仁引起毛泽东重点关注的是回龙山战役。1945年1月,中国远征军调集主力围攻滇缅公路上的重镇――畹町的回龙山,打几次都打不下来。战区指挥官卫立煌急调陈明仁率71军参战。陈明仁到回龙山,仔细研究了对手的情况。他的有效指挥,使战斗进展顺利。经过一番血战,全歼了日军侵入滇西的部队。美军观察人员称:指挥官是难得的将才!中外媒体纷纷报道,陈明仁声名大震。远在延安的毛泽东了解了回龙山战役之后,称其为“战术杰作”。在随后的解放战争中,毛泽东曾致电东北战场的指挥官林彪,对陈明仁不可轻敌,应多研究回龙山战例。
  日,程潜、陈明仁领衔,37名将领联名发出起义通电,宣布湖南正式脱离国民党广州政府。8月下旬,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电邀程潜、陈明仁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日,毛泽东邀请程潜、陈明仁等同游天坛公园。陈明仁虽久经沙场,毕竟是第一次和毛泽东见面,不免有些拘谨。陈毅把陈明仁推到毛泽东跟前,随着摄影师按动快门,历史永久地记下了这一幕。毛泽东对陈明仁说:“后天,也就是21日,我们的新政治协商会议就要开幕了,各方面的人物都有,唯独还缺少蒋介石的嫡系将领,你来了,代表性就都全了。”
  听了毛泽东的这几句话,陈明仁百感交集,既感激毛泽东对他的信任,又惭愧自己在起义前曾犹豫不决,顾虑重重,拖延了时间,于是赶忙主动检讨说:“起义前自己认识不足,蒋介石和李宗仁派黄杰和邓文仪到长沙去拉拢我,我同事劝我把他们扣起来,我不但没扣,还把他们放走了。更不应该的是还把已经扣起来的忠于蒋介石的特务头子毛健钧也放走了,错过了机会。”毛泽东说:“革命不分先后,不要勉强人家嘛。你那种搞法是可以理解的,不要怕人家讲闲话。”
  几天后,毛泽东还特意宴请陈明仁,问陈明仁:“你今后打算干什么?从政还是从军?”陈明仁回答:“我是个军人,还想在军事上为国家尽力,不过我那个部队还是国民党,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吧。”毛泽东说:“从今以后,解放军有饭吃,你也有饭吃;解放军有衣穿,你也有衣穿。一视同仁,绝不会有半点亏待你的。”这句话把共产党和毛泽东本人对这位原国民党起义将领的态度,最明确不过地表达出来了。
  事后,陈明仁曾无限感慨地对儿子说:“为蒋介石出生入死卖命大半生,难听到他一句诚恳亲切的话,毛主席与我首次相见,却如此平易近人,宽厚仁慈,真有天地之别啊!”
  毛泽东曾评价“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
  1947年6月的四平之战,在国民党一方被称为四平保卫战,而在解放军一方则被称为四平攻坚战。
  这是陈明仁的巅峰之战,也是名将林彪的耻辱一战。
  以至于两年之后,毛泽东请长沙起义的陈明仁在自己家中做客,鼓励他继续带兵,并幽默地说:“我看林彪打仗就不如你哟!”陈明仁自感四平之战罪孽深重,连称不敢。
  抗战胜利之后,国共两党逐鹿中原,纷纷看好东北的战略地位,都把能征惯战的将领派去东北,共产党的林彪和国民党的陈明仁自然都在派遣之列。
  蒋介石6月3日8时飞到沈阳,亲笔给四平城里的陈明仁写下一函,叮嘱道:“四平乃东北要地,如失守则东北难保矣!斯时为吾弟成功成仁之际,望砥砺三军,严行防御。”
  陈明仁召集麾下军官,宣誓死守四平。留给陈明仁的时间已不算很长。由一支刚刚败下阵来的溃军和杂七杂八的乌合之众组成的两万守军,对付民主联军的十几万兵力,胜算能有几何?
  从6月15日开始,林彪手下的兵与陈明仁手下的兵在进行巷战。71军每被逐出一个街区,就立刻纵火烧毁街区内所有的民房,不给民主联军做屏障。
  6月16日,民主联军占领了四平市区中山公园内国民党军的榴弹炮阵地,陈明仁手下两名营长一个被击毙,一名被俘虏,被歼400余人。民主联军已将陈明仁71军指挥部团团围住,前哨阵地距离陈明仁的核心工事只有500米之遥。
  6月20日,东北民主联军6纵17师对国民党军第71军军部发起总攻,陈明仁下令用吉普车堵死房门,用粮食袋当沙袋垒作工事,同时严令手持冲锋枪的督战队,凡有后退者扫射打死勿论。自己则坐在核心的地下室里,神情木然,浓眉下的一双眼睛布满血丝。
  陈明仁在傍晚时分,民主联军迫近的时候,被卫士们半推半架着离开了军部,转移到路东的预备指挥所。留下他的兄弟――特务团长陈明信坚守。
  从周围地堡里传出的喊杀声、爆炸声越来越迫近,陈明信抓起了电话,打给陈明仁,要求撤退。陈明仁沉吟,咬牙,最终没有同意。因为他知道,核心工事早一分钟失守,就意味着民主联军早一分钟打到他这里,四平城也就早一分钟陷落。 20分钟后,陈明仁的第71军军部被攻陷,陈明信被俘虏。经3小时激战,四平守敌大部被歼,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特发电报嘉奖:
  “17师作战甚好,甚慰。”
  陈明仁已经顾不上兄弟的死活了。四平城铁路线以西已全部被民主联军占领,他把残余部队收缩到道东继续顽抗,凭屋死守,死不交枪。四平城内到处是枪炮声,到处是白刃肉搏的场面,两军的尸体堆满了街巷。71军的直属队打光了,陈明仁把身边的卫队都派了上去,孤注一掷。自己也头戴钢盔,手持冲锋枪,在后面督战。陈明仁本人电告杜聿明,要“以身殉国,壮志成仁”,并将一支二号勃郎宁手枪顶上了子弹,装在衣兜里,准备随时自戕。
  6月30日,正在战事正酣,陈明仁做困兽之斗的当口,四平前线的枪炮声反而稀疏下来,慢慢地,阵地恢复了平静――出乎陈明仁意料的事发生了,民主联军竟然撤围而去!
  后来才知道,撤退的命令是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亲自发出的。这其中,固然有陈明仁拼死抵抗的原因,但更多的是因为国民党另外两支增援四平的生力军――郑洞国的53军和孙立人的新一军――已与民主联军担任打援的部队接上了火,林彪担心拿不下四平,使全军陷于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于是主动撤围而去。
  事后看来,林彪在四平攻坚战中,显得过分小心谨慎了。
  郑洞国和孙立人两人各怀鬼胎,此刻最担心的,不是解不了四平之围,而是担心林彪最擅长的围城打援战术,所以53军和新一军的行动非常谨慎,非常缓慢,几乎是走一步看三步,民主联军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和兵力给四平守军以最后一击的。
  无论怎么说,终于坚持到了最后5分钟的,毕竟是陈明仁,而不是林彪。 此役,陈明仁部下伤亡约17000人,林彪手下亦损失13000余人。后来,林彪手下的骁将如李天佑等,皆评价陈明仁“是员悍将,是头狮子”。
  为糟糠之妻拒娶廖仲恺女儿
  陈明仁1903年出生于湖南醴陵一个普通农家。13岁那年,他便在父母的安排下,与邻村女子谢芳如成婚。谢芳如大他一岁,没文化,但通情达理,两人感情日渐深厚,并育有两个儿子。
  陈明仁21岁那年,决心投报黄埔军校,希望有志报国。但这个决定却遭到了祖母的坚决反对,老太太一气之下用竹筒子把他痛打了一顿,并严格控制了他的经济来源。深明大义的谢芳如见状便偷偷将娘家的猪卖了,将卖得的20块大洋塞到了陈明仁的手中,陈明仁感动得热泪盈眶。
  进入黄埔军校后,陈明仁不忘妻子的嘱托,苦读兵书。1925年1月,惠州战役打响,陈明仁成为此战的功臣,其官职随后不断晋升。
  一天,宋美龄登门造访,有意将大家闺秀、廖仲恺先生的女儿介绍给陈明仁,陈明仁不为所动,以家有妻儿为由委婉拒绝。不久,蒋介石又专程派人前来说媒,并暗示这桩婚姻对其事业的重要性。陈明仁这次正色拒绝道:“我不做陈世美,中国早有糟糠之妻不下堂,贫贱之妻不能忘的古训!”后来蒋介石因此事觉出陈明仁志虑忠纯,才堪大用,从此把陈明仁视为自己的嫡系将领。陈明仁一路平步青云。
  1933年,陈明仁升任为国民党陆军第八十师师长,肩扛中将军衔,思妻心切的他连夜把妻子接到身边,随同左右。
  妻子鼓励陈明仁反蒋投共
  在战场上堪称铁虎猛将的陈明仁,对妻子却始终充满柔情。
  闲暇时,陈明仁便手把手地教谢芳如写字、翻译电报,使原来不识几个字的谢芳如担任了粗通文墨的译电员。而谢芳如也用心当起了陈明仁的贤内助。每当陈明仁出征前,谢芳如便陪同丈夫一起招待部属,为丈夫代杯饮酒,鼓舞士气。战后,她常带领部属们的家眷,驱车数十里去远迎凯旋的官兵。谢芳如也因此被官兵们戏称为“半个军长”。
  两人的恩爱在陈明仁日后的自传中得到了印证:“我秉灯夜读,她依依相伴;我展纸挥毫,她悄悄磨墨;夫唱妇随,妇帮夫强……”
  1949年初,在程潜和中共湖南地下党的启迪下,陈明仁有意反蒋起义、弃暗投明。当他把这个打算告诉妻子时,谢芳如很快明白,这是丈夫在人生中的重要抉择。她为丈夫打气道:“想好了就去做,你到哪里,我跟你到哪里。”妻子的话令陈明仁更坚定了跟着共产党走的决心。
  日,陈明仁与程潜一道通电宣告和平起义,8月5日,长沙和平解放。陈明仁做出了终生无悔的选择。
  痛哭三天悼念病逝妻子
  可就在此时,谢芳如的身体日渐虚弱,她被查出身患癌症。陈明仁得知这一消息后十分震惊与悲痛。
  谢芳如当时住院治疗的地方就在湖南湘雅医院,主治医生正是湘雅医院第四任院长萧元定的千金萧毅。心急如焚的陈明仁特意登门拜访了她,言词尤为恳切:“萧大夫如能妙手回春,吾定将图报!”见陈明仁将军为了妻子亲自造访嘱托,萧毅顿生敬佩之情,曾多次感慨:“对爱人这么好的丈夫,我还只见过陈将军一人。”
  1950年4月,谢芳如最终未能敌过病魔,不幸辞世。在妻子的追悼会上,这位战功赫赫的将军双膝跪地,声泪俱下地读着亲写的挽词:“千里归来,竟艰一诀,从此音容长杳,除非梦里相逢。卅年恩爱,永矢同心,若论伉俪深情,敢谓世间少有。”据陈明仁的孙子回忆,从不流泪的陈明仁,在谢芳如去世后哭了整整3天。
  安葬好妻子后,陈明仁在旁边特地为自己预留了墓地。临终时,他几次要求后辈们将其与妻子谢芳如合葬在一起。35年后,他终于从八宝山移墓岳麓山,实现了与妻子永远相伴的心愿。
  伉俪情深令主治医生心生爱慕
  陈明仁对妻子的一片深情,早已令全程治疗谢如芳的萧毅感动不已。这位自幼立志继承父业、终身不嫁的留美医学博士,因亲眼目睹陈明仁的铁血柔情,开始对他起了仰慕之心。其父萧元定把她的心意,如实告诉了他的老朋友――时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长的李维汉同志。
  1952年4月,陈萧二人在李维汉的撮合下喜结连理。那年,陈明仁49岁,肖毅女士33岁。英雄美人,成为军中颇受仰慕的“伴侣”。婚后萧毅未育有子女,但两人一直相敬如宾。每当萧毅去上夜班,陈明仁就为她准备宵夜。
  1955年,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后又连任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日,陈明仁因患癌症在北京病逝,离开了与他共同生活了22年的第二任妻子萧毅。陈明仁辞世后,萧毅没有再婚,而是与保姆相依为命,全身心地扑在妇幼保健工作上,曾担任湖南省妇幼保健医院的首任院长。
  严明家训留下“剃头匠”理论
  陈明仁对妻子予以深情厚爱,对子孙则予以严明家教。他按照我军的光荣传统,将家训定为: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并曾决定以此作为曾孙们的名字。但这在后来的实际操作中却遇到了麻烦:第一个孩子叫“团团”,很好;第2个孩子叫“结结”,取其谐音,改叫“洁洁”也挺好;但第三个、第四个叫“紧紧”、“张张”就有些别扭了。所以,陈明仁这个“光荣传统”自然也就无法继续下去了。
  除了严格的家训外,陈明仁在生活中处处以身示范,为后辈树立榜样。
  1971年大年三十那天,陈明仁接到通知,说要拉闸限电。结果晚上却没有停电,陈明仁就打电话到电力局去问:“是不是给我特殊照顾了?”电力局的人解释,因为过年,市里临时决定全城都不停电了,陈明仁这才放下心来,他告诉子孙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因为他的身份受任何优待。
  陈明仁的言传身教深深地影响到了后辈。他的8个孙子孙女,有7个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相当不容易。尤其是孙女陈镇生还考上了清华大学。
  孙辈们进入大学后,陈明仁便教导他们:剃头匠是最好的工作,无论什么世道都有一口饭吃,以此劝诫孙辈们一定要掌握一门生存技能。现在,陈明仁的孙辈们依旧在用这个剃头匠理论来教育他们的后辈,他们认为这是他们陈家最宝贵的财富。
(新浪军事)
(编辑:SN100)
文章关键词:
&&|&&&&|&&&&|&&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顶部 “”,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请用微博账号,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