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法会仪规视频

农历七月十五 ☆ 佛欢喜日 盂兰盆节 中元节 目连启教世尊宣扬钵和罗饭利存亡脱苦往西方妙乐无疆 孝心永流芳2015年8月28日(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是佛欢喜日,僧自恣日,福源禅寺启建目连宝忏三日,这也是一年中最殊胜的报父母恩日。诵《盂兰盆经》及供盂兰盆供,设斋修供,供佛及僧,广种福田。当日晚设瑜伽焰口一堂。以此功德回向四众父母健康长寿,增福增慧,历代祖先及七世父母离苦得乐,往生净土!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佛日增辉,正法久住。———法会时间上午8点(连续三日)随喜账号◇ 开户银行中国建设银行浙江省平湖市新埭支行◇ 户名平湖市福源禅寺筹建组◇ 帐号90 联络电话150
文来师父寺院交通可坐车到金山北站(上海),距寺院十公里。站外打的到“福源禅寺”二十多元,还有微出租小车可选择。可报“新埭中学对面”的地名给出租车司机。祈福法会 ◇ 福源禅寺供佛与祭祖经云:礼佛一拜罪灭河沙;又云:见闻瞻礼一念间,成就人天无量事。故居家佛弟子为能常常礼拜佛菩萨、供养佛菩萨为要事,应在家中供奉佛菩萨圣像。而中国自古以孝立国,至圣先师孔子立慎终追远,致民德归厚,古人亲丧尚且要辞官守孝,今人岂可不奉祀香火祭拜?故亦须供奉先祖亡亲之灵位。盂兰盆法会“盂兰盆会”是农历七月十五佛门很重要的节日。相传佛的大弟子“神通第一”目犍连,利用他的神通看见他母亲在地狱受苦,饥饿难耐,很久都没有东西可以吃,於是他就以神通带著他的钵,盛著饭、饮食到地狱去,送给他的母亲吃。可是当他的母亲拿到这个饭食的时候,饭食却变成了火炭,他母亲吃不到这个饭食。目犍连哀嚎大哭,回到佛陀的座前,请问佛陀应该如何去解救他的母亲?佛陀就告诉目犍连说:“神通没有办法改变业力,这是你母亲的业报,要改变这个业报、拯救你母亲,必须要靠‘布施众僧’的功德。”佛陀要目犍连在“七月十五日”,也就是大众僧解夏自恣日——因为大众僧经过三个月结夏精进办道,很多人于此期间证得胜果,若于此时普修供养,易供得贤圣僧;而且亦普遍供得精进用功之僧众——以他的财物供养大众僧,靠著大众僧的力量,才能解救他母亲的罪业。於是目犍连依著佛陀教导,在七月十五日供僧,他的母亲即得到超度,超拔到善处去。 因为这样的典故,中国佛教在梁朝萧衍的时後,武帝以帝王之身,在七月十五日,用很多的车子,运载着丰美的食物、鲜花、种种百味饮食,供养大众僧。从此以後,中国就盛行“盂兰盆会”,形成很重要的节庆。这个节庆进行方式是在七月十五日当天上午献“盂兰盆”供,众僧受食、诵经超拔先世亡亲。因为“盂兰盆”汉译是“救倒悬器”,“盂兰”就是“救倒悬”,在地狱、饿鬼道中痛苦的众生,就好像是被颠倒的悬吊在苦处受难、鞭笞、割刺烧煮一样。“器”则是指“供养僧众的器皿”,也就是透过我们在器皿里面,盛种种饮食百味,供养僧众,以此功德回向,则能解救我们先世的亲人眷属,尤其是能救度我们多生多世的父母亲。所以“盂兰盆会”有一个很积极的意义就是“孝亲”的精神,我们为了使我们过往的亲人、我们的父母亲,能够离开三恶道的痛苦,所以我们就在农历七月十五日这一天供养僧。因为僧众一般走在中午以前用斋的,所以作种种供养、佛教仪式应当在上午举行;晚上则用“焰口”、“甘露法施”或“蒙山”的施食来济度孤魂野鬼,这是从救度孤魂野鬼、亡者、转成地狱或饿鬼道众生的因缘衍生而来的。基本上,“盂兰盆”是以供僧、供佛之功德,回与苦难众生作为救度之精神,到后来才又加上在夜晚以“施食”作为济度之方式。道教在民间相传以为七月十五日走地狱鬼门关开放,很多孤魂野鬼都来到人间乞讨饮食,所以夜晚施食也有点与道教中元鬼节习俗相配合,因此“盂兰盆会”传到後世,除了在供佛、供僧的孝亲精神上,又加上夜晚施食饿鬼的意义。我们佛弟子乃至世间的人,为了弘扬孝亲以及报恩的精神,或为了救济倒悬、解救苦难亲友,我们应在七月十五日当天上午,用种种美妙百味饮食、鲜花供养僧众,晚上我们亦可作施食“甘露法食”仪式来救度亡魂。上香供养仪供养是布施之别称。布施是直说与物赠人,如布施予贫困者,而供养则谓以至诚恭敬之心,奉物与有恩、有德之人。佛法中,布施是行菩萨法之首,故供养亦是佛法中常行之法。佛弟子对三宝所行之供养,以十种物为代表:香、花、灯、涂、果、茶、食、宝、珠、衣;其中又以香最具代表性。香,能普薰十方。而中国人对香之所以特别偏爱,是因鬼道众生仅能食香,故中国人祭祖、拜祭鬼神皆用香;而花、果等物,鬼神亦仅摄其香而食,故香实为鬼神所食之主体,亦成诸供物中之主要者。佛事中以种种香方便易行,故法会、祭祖,常以香供养之。祈福法会·福源禅寺福源禅寺始建于唐代长庆年间(西元822-824年),之后历经沧桑,屡建屡毁,现址位于平湖新埭镇。禅寺在元代曾建起独一无二的维摩丈室、维摩古塔和维摩大殿,被誉为“维摩古佛道场”。│观音圣像·福源“福源禅寺”四字石刻书法即由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所书,另书有《维摩诘所说经》和《妙法莲华经》,残存石碑现存平湖博物馆。元代诗僧清珙禅师在福源禅寺“石屋”(即维摩丈室)住持七载,写下无数佛教诗偈,开创东南禅寺一代诗风。│心香·福源今天的福源禅寺为慧海法师住持重建,为稻田溪流环绕,阳光像微风一样流过竹林,洒落在寺院的建筑与庭院中,静谧安详。│慧海法师·福源禅寺住持禅寺有着一种大道的情怀,在我们这个坚硬冷漠和自私自利的时代,她却敞开了自己温暖的怀抱,随时欢迎那些疲惫的人们,卸下重负,敞亮了人生视野。│烛之舞·福源进而发现和接触到一条伟大的道路…│晨曦·福源点击阅读原文 访问福源禅寺的博客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福源「礼轻情意粽」,不但温暖大家的胃,也串起了那份联结着四众佛子——法师、护法义工、还有广大信众——心的温度!嘉兴粽子明闻海内外,几成外地游客来访之必备佳品,本次活动取谐音“礼轻情意重”,也是饱含福源禅寺的一份深情,我们“粽”和你在一起。佛法有崇高且完美的和平观,可以不被虚伪不平的现实规则所欺骗,也不因魔炎猖狂而震慑,而佛教中金刚怒目的护法菩萨,其化现正是古人追求的内圣外王精神的完美体现。维摩诘,净佛国土、摄化众生之实践者;释迦牟尼人间佛教思想的代言人;示在家居士相,辅翼佛陀教化的法身大士…「清净为心皆普陀,慈悲济物即观音」——哪里有虔诚的观音信仰,哪里有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救世精神,哪里就是普陀,哪里就有观音。目连启教 世尊宣扬 钵和罗饭利存亡 脱苦往西方 妙乐无疆 孝心永流芳聆听老子大道,深体禅定轻安,籍法师善巧点拨与同修分享互励,开启新的人生视野,推动生命品质的净化与提升。把握这难得的法缘吧!「清净为心皆普陀,慈悲济物即观音」——哪里有虔诚的观音信仰,哪里有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救世精神,哪里就是普陀,哪里就有观音。持长远心 祈求菩萨加持护念 必生生世世 得其庇佑 感应道交fuyuanxindi一枚禅心!热门文章最新文章fuyuanxindi一枚禅心! 佛历二五五九年,农历七月十五月山寺将举办“佛欢喜日.盂兰盆”供佛斋僧报恩大法会,此为中国佛教里非常重要的节日。所谓佛欢喜日,乃源自于佛世时的印度,每逢夏天雨季来临时,所有僧侣皆不外出托钵,专心修持,此称为「雨安居」。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到了七月十五日安居结束之日,所有僧众便一一把自己的修行体悟向佛陀报告,等待佛陀的印可。也因为有不少精进的僧众在安居期间用功修行而开悟,令世尊非常欢喜,因此七月十五日也称为「佛欢喜日」。  在佛欢喜日这天,如果能够供养开悟或有修有证的僧众,不仅是殊胜难得的因缘,所得到的功德也非常大!因此,大多数的寺庙会在这一天供佛、斋僧,并依据《盂兰盆经》所载而启建「盂兰盆法会」:「是佛弟子修孝顺者,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供养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顺慈忆所生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为作盂兰盆,施佛及僧,以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佛陀在很多经里明确表示,孝道是成佛的要因。例如在《菩萨本业经》中提及:「孝事父母,当愿众生,一切护视,便成佛道。」以及在《佛报恩经》说到:「为孝养父母,知恩报恩故,今得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盂兰盆法会,正是一种超度历代宗亲的佛教仪式,可以用以报答累世父母的乳哺、劬劳之恩。  「盂兰盆」是梵文的音译,原本的意思是「解救倒悬(之痛苦)」,即解脱饿鬼道众生之苦。《盂兰盆经》里目连(即:目犍连尊者)救母的故事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目犍连尊者以神通观知他的母亲在死后投生于饿鬼道,日夜受苦,不得饮食,于是便向佛陀请教解救母亲脱离苦趣的方法。而佛陀教他的方法,即是在七月十五众僧雨安居圆满的这一天,备斋供养众僧,借着供僧功德力,即可使现世父母,以至于累劫父母、六亲眷属等,出离三途之苦。后来目犍连尊者依法而行,果然将他母亲从饿鬼道的苦报中解救了出来。  「盂兰盆法会」同时也结合了中国传统中孝亲报恩、慎终追远的思想,因此后世在七月十五日都会启建盂兰盆法会,供佛斋僧,藉此功德度脱恶趣众生、报答累世父母,至今沿习成例。望广大信众随喜参加,同沾法喜,共享法乐!阿弥陀佛!感谢一路有你·END· 分享佛法 感悟人生欢迎您的加入微信号:yueshansi2015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微头条立场
的最新文章
姜汁豇豆主料:豇豆配料:姜,食盐,白糖,生抽,醋,香油做法:1、把姜剁碎,装进一个碗里,再倒进烫开水,一定要泼茶于地
莫生气每日一禅有一个妇人经常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她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王朝雍(1480——1537),字仲和,朝邑(今陕西大荔县朝邑)人,进士。明正德初人严州府(今浙江建德县东北白居易问禅鸟窠禅师的修行很特别,他不住寺庙,也不住水边林下的庵棚,而是在大树上搭了一个巢,像鸟一样地呆在巢里一个人需要的其实并不多:一份相对稳定的收入,一个能够让自己安宁栖身的所在,然后,就是一份美好的心情。“爱”这佛教的布施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布施让人接受和理解慷慨的真正意义。有些人布施是为了宗教的理由或信条,这种不正确的动机,不是真正的布施。不吃回头草每日一禅一匹精良的马和一头驴从草原上经过,眼前全是绿油油的青草。它们一边吃,一边向前走。  它们越喷香素饺馅原料:白菜半棵,豆腐干200克,粉条100克;调料:花椒,老抽,豆腐乳,香油;做法:1、将白菜剁碎禅心如何让心灵不迷失怨起于心,结于心,所以当了于心。以一颗淡定的心去面对一切惹人烦恼的事儿,以一种低姿态与那在日本,有一位伟大的女禅师,名叫慧春。慧春很年轻就出家了。当时,日本还没有专给尼姑修行的庵堂,她只好和二十名佛历二五五九年,农历七月十五月山寺将举办“佛欢喜日.盂兰盆”供佛斋僧报恩大法会,此为中国佛教里非常重要的节请慢下来生命本需要凝视与倾听,凝视朝来暮去,看兴亡多少事;倾听物语人声,思聚散岂无凭!生命本需要宁静与淡泊,在庄严雄伟的大殿前,一个充满稚气的小孩认真地询问刚敲罢木鱼的老师父:“奇怪,寺庙里为什么不敲其他东西,一定要↑入三摩地→花开见佛温仁和,华阳(今四川)人,明弘治壬戌(1502)年进士,正德至嘉靖间先后任史部侍郎、工部苦瓜性寒味苦,能清暑解热、明目解毒;胡萝卜性平味甘,健脾化滞。  苦瓜和胡萝卜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菩提心菩提心的“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意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发菩提心原料:丝瓜、豆腐、龙井茶;调料:食盐,香油;做法:
1、将丝瓜去皮洗净,切成小滚刀块,豆腐切小块; 白居易以偈问曰:特入宗门问苦空,敢将禅事扣禅翁。为当梦是浮生事,为复浮生是梦中?鸟窠禅师以偈答曰:来时无迹去8月19日上午,月山寺举办了博爱县企业家‘禅智慧’体验班。30多位企业家和相关人员在月山寺住持恒湛法师的引导寒山与拾得寒山问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该如何处之乎?”拾得答曰:“只当我说我是佛教徒时并不是在宣称:我比你更有智慧而是在低声说:我有太多无明烦恼要去除所以我选择学佛当我说我是佛得理饶人人不讲理,是一个缺点;人硬讲理,是一个盲点。“理直气和”远比“理直气壮”更能说服和改变他人。原料:老豆腐,甜玉米,甜豌豆,香菇,胡萝卜;调料:食用油,盐,生抽,淀粉,香油;做法:1、香菇、胡萝卜切丁,悟性如光弟子问佛祖:“您所说的极乐世界,我看不见,怎么能够相信呢?”      佛祖把弟子带进一间漆黑的屋子我们所需的努力仍多,但做得太少为了建立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人生,我们应该培养慈悲心、增进智慧。悲智双运可以使人比丘尼扮新娘  三十多年前,我办的佛学院里,有一个比丘尼,四方脸型,魁梧的身材,长得比我还高大,从外表看,没度”梵语是“Pāramitā 波罗蜜多”,字义是“到彼岸”,即是从烦恼的此岸渡到觉悟的彼岸。六度就是六个到彼一个人沮丧的问禅师:“我的心胸还算宽,但周围却总有那么多小人来暗害我,我心里很难过!”禅师:“ 你根本不要去佛历二五五九年,农历七月十五月山寺将举办“佛欢喜日.盂兰盆”供佛斋僧报恩大法会,此为中国佛教里非常重要的节日。所谓佛欢喜日,乃源自于佛世时的印度,每逢夏天雨季来临时,所有僧侣皆不外出托钵,专心修持,此称为「雨安居」。朋友与敌人一只小鸟飞到南方去过冬。天很冷,小鸟几乎冻僵了。于是,它飞到一大块空地上,晕倒在那里。一头牛经过那月山寺王敕(1446——1511),字云芝,另字嘉谕。山东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明成化甲辰(1484)年一甲移山大法一位学人听说世上有一种“移山大法”,就决定要学这种大法。他拜访了许多名师,都未能如愿,感到十分失望。每个人的生命都不过是一团相同的泥巴而已,只是被塑造成了不同的表相。相,恐怕是世界上最能影响我们的东西。我们往减轻行李
一位和尚要云游参学。师父问:“什么时候动身?”“下个星期。”和尚回答,“旅途遥养心斋1原料:酸豆角50克、粉丝2小捆、豆豉酱1汤匙、黑芝麻适量、盐1小匙、生抽1小匙2做法:  1、粉丝用静思人生
但念无常禅心明月如果生命的量尺告诉我,还有五十年的生命,我会照原来的一样的过日子。如果生命的量尺一只手真的能够遮天有一段时间,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甚是烦恼。 师父便把弟子带到一片空旷地带,问:“你抬头看看他小的时候,常常被这样的情景煎熬着: 每到冬天,父母的哮喘病就犯了,趴在炕上起不来。家里没有钱买药,父母只好禅定浅说六度度”梵语是“Pāramitā 波罗蜜多”,字义是“到彼岸”,即是从烦恼的此岸渡到觉悟的彼岸。六度觉恒月山寺陈福元,即觉恒(),原籍博爱县陈鹿宿村(今博爱县阳庙镇梁陈村)人,三人中年龄最小人生烦恼无数。先贤说,把心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由此给人们带来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令认真想来,生命的每个个体都是孤独的。不管是生命的获得,还是生命的失去。当一个人意识到生命个体的“我”存在时,好好活着
大热天,太阳很毒,寺院里的花儿在烈日下渐渐没了精神。等傍晚小和尚来给花儿浇水的时候,发现养心斋玉米须翠衣茶原料:玉米须10克,西瓜皮100克,水600ml做法:1、西瓜皮洗净去除红瓤,取白色部分并一位武术大师曾经以一双迅猛无敌的快腿令前来与之切磋武艺的人个个佩服得五体投地,用“威震武林”四个字来形容这位yueshansi2015月山寺有近千年的历史,坐落在河南焦作博爱县南麓山水灵秀的太行上下,古称“宝光禅寺”,是金代少林寺首任方丈法和大师的嫡传弟子,宝相广寿禅师创建,亦是中国传统拳法之一“八极拳”的发源地.力倡爱国爱教,坚持正道法场。热门文章最新文章yueshansi2015月山寺有近千年的历史,坐落在河南焦作博爱县南麓山水灵秀的太行上下,古称“宝光禅寺”,是金代少林寺首任方丈法和大师的嫡传弟子,宝相广寿禅师创建,亦是中国传统拳法之一“八极拳”的发源地.力倡爱国爱教,坚持正道法场。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佛教盂兰盆节 - 菩萨在线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佛教盂兰盆节-菩萨在线
※ 您目前的位置: >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 佛教盂兰盆节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元节&。在南方,亦称&鬼节&。也有说法中元节是在农历7月14日。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在封建时代,地方官府还命令寺庙的和尚道士设孤魂道场,以祭奠阵亡的军士,中元节时,人们要焚烧大量的纸钱。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有些地方,尤以中国南方,是七月十四日,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道教称为中元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简称盂兰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部分客家人的称谓,相对于中秋为八月半)。节日的庆祝活动从农历七月初一开始,直到七月三十日,长达一个月。  
  正月十五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   
  七月十五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
  十月十五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   
  汉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汉族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佛教强调孝道;道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旧历中元节 放河灯[1]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与正月十五日的上元节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节同为古老传统节日。   
  中元节是道教节日。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中元节时,道教宫观如地安门火神庙、西便门外白云观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照例举办&吉祥道场&。   
  佛教徒在这一天要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也叫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盂兰盆会唐代即已盛行,晚清年间,北京有八百四十多座寺庙,有条件的,如广济寺、法源寺、拈花寺、广化寺、嘉兴寺、长椿寺等都举办规模不同的盂兰盆会和中元法会。民国以来,北海公园、中山公园音乐堂等处历年此时都有&追悼阵亡将士法会&。用番(喇嘛)、道(道士)、禅(和尚)三台经,供着一个&海陆空军阵亡将士&的牌位,进行公祭。   
  中元节期间,老北京还有举行制法船、放荷灯、莲花灯、祭祖、唱&应景戏&等活动。
  佛教上海七宝古镇举行中元节&兰盆盛会&[2]徒庆祝中元节的仪式称为&盂兰盆会&,庆祝中元节不仅是为了拜祭死去的亲人,对佛教徒来说,这也是纪念目莲的日子,藉以表扬他的孝道。   
  目莲救母的故事是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根据《大藏经》的记载,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四娘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莲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向佛主求救,佛主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盂兰盆经。目莲按照指示,于七月十五日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食物。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   
  道教徒相信,从农历七月初一起,阴间打开鬼门,放出孤魂野鬼到人间来接受奉祭。人间为了免受鬼神的干扰伤害,便在七月十五日设&中元普渡&,供奉食品及焚烧冥纸以安抚那些无主孤魂。
  中元节,定於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七月十五日又是佛教盂兰盆节。「盂兰盆」乃梵语音译,原义是解倒悬,传说佛的徒弟目健连,苦於其母生前作恶,被罚下地狱深处,无由解脱,去问佛有什么解救法门,佛告诉他,於僧徒解制日(在中国是七月十五)斋僧,可救鬼魂脱离地狱之苦。依佛教仪轨,四月中开始坐夏,即入寺院清修,日间不准外出,七月十五日结束,叫做解制日,可以出来接受信众布施,所以有此一说。中国佛教徒为之造出《盂兰盆经》宣扬其事,后来形成设斛食祭鬼的习俗。这样一来,中元节的特点,是道佛两教之义相融,例行中元祭祖、祀孤魂、超度亡灵、设食祭鬼的活动,在民间成为最大的「鬼节」。   
  中元的民俗活动,围绕著祭祖、祭野鬼,有城隍出巡祭厉(横死鬼魂),道观和佛寺举办普度法会,超度亡灵,民间则多上新坟。随著华人来到东南亚等地区,也将中元节的风俗带到那些地方。马来西亚槟城的中元活动具有很广的群众基础,远近闻名。
(责任编辑:彭明军)
&手机&&:、、
&QQ&&:、、、
佛友评论:
请您先登录,再发表评论。
已有人请了菩萨[转载]农历七月十五:盂兰盆节——佛欢喜日
孝之始也。阿弥陀佛!&&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汉语系佛教的盂兰盆会之日,也被称为佛欢喜日,是最大的佛教节日之一。
盂兰盆会,梵Ullambana,是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举行的超度历代宗亲的佛教仪式。经中说︰目连以天眼通见其亡母生饿鬼道,受苦而不得救拔,因而驰往白佛。佛为说救济之法,就是于七月十五日众僧自恣时,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在厄难中者,集百味饭食安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七世父母得离饿鬼之苦,生人、天中,享受福乐。这就是盂兰盆会的缘起。此经是西晋·竺法护译的(但《出三藏记集》以为失译),全文八百余字,与此经同本异译的还有东晋失译的《佛说报恩奉盆经》,又名《报象功德经》。其文字更短,约三百余字。此外《开元释教录》卷十八〈疑惑再详录〉中有《净土盂兰盆经》一卷五纸。此经已佚。《法苑珠林》卷六十二引用其文,称为《大盆净土经》,说十六国王闻佛说目连救母脱苦之事,各造种种宝盆以盛饮食,献佛及僧事。
关于竺法护译的《盂兰盆经》有许多注解。现存的有唐·慧净《盂兰盆经讲述》一卷、唐·宗密《盂兰盆经疏》一卷、宋·元照《盂兰盆经疏新记》二卷、宋·普观《盂兰盆经疏会古通今记》二卷、宋·遇荣《盂兰盆经疏孝衡钞》二卷、宋·日新《盂兰盆经疏钞余义》一卷、明·智旭《盂兰盆经新疏》一卷、清·灵耀《盂兰盆经折中疏》一卷、清·元奇《盂兰盆经略疏》一卷。
《盂兰盆经》的经题解释有两种说法︰一说‘盂兰’是梵音,义为倒悬;‘盆’是华言,指盛食供僧的器皿。如唐·慧净《盂兰盆经赞述》中说(大正85·540a)︰‘名餐悉俎在于盆内,奉佛施僧以救倒悬之苦,故名盆也。’唐·宗密《疏》云(大正39·506c)︰‘盂兰是西域之语,此云倒悬;盆乃东夏之音,仍为救器。若随方俗,应曰救倒悬盆。’明·智旭《新疏》、清·灵耀《折中疏》、元奇《略疏》都用此说。第二说以为‘盂兰盆’三字都是梵语音译。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三十四(大正54·535b)︰‘盂兰盆,此言讹也。正言乌蓝婆拏,此译云︰倒悬。案西国法,至于众僧自恣之日,云先亡有罪,家复绝嗣,亦无人飨祭,则于鬼趣之中受倒悬之苦。佛令于三宝田中供具奉施佛僧,祐资彼先亡,以救先亡倒悬饥饿之苦。旧云︰盂兰盆是贮食之器者,此言误也。’(今按经文前段亦无以食物安盆中之语。)宋·遇荣《盂兰盆经疏孝衡钞》云(卍续94·749上)︰‘经题者,梵语佛陀你舍乌蓝婆拏门佐罗素呾缆,华言︰觉者说救倒悬器经。(中略)盂兰盆者,即今大宋翻经者言,此皆梵语讹略也。具正应云乌蓝婆拏,孝顺义,供义,恩义,倒悬义。盆亦讹略,旧云︰盆佐那。新云︰门佐罗,亦云︰门佐曩,华言救器,以义回文名救倒悬器。’此是遇荣与当时译经院译师商榷所得的解释。
至于依据《盂兰盆经》而举行仪式,创始于梁武帝萧衍。《佛祖统纪》卷三十七云︰大同四年(538)帝幸同泰寺,设盂兰盆斋。义楚《释氏六帖》四十五云︰‘宏明云︰梁武帝每于七月十五日普寺送盆供养,以车日送,继目连等。’自此以后,成为风俗,历代帝王以及群众无不举行,以报德。唐·道世《法苑珠林》卷六十二〈祭祠篇〉云(大正53·750b)︰‘国家大寺,如似长安西明、慈恩等寺,(中略)每年送盆献供种种杂物及舆盆音乐人等,并有送盆官人,来者非一。(中略)外有施主献盆献供种种杂事。’可见唐时风俗对于盂兰盆供是很重视的。此后就更盛大的举行。《佛祖统纪》卷五十一云(大正49·451a)︰‘(唐)代宗(李豫)诏建盂兰盆会,设七庙神座,迎行衢道。’(又见卷四十一大历三年条)‘德宗(李适)幸安国寺,设盂兰盆供。’(又见卷四十一贞元十五年条)。《释氏通鉴》卷九亦有类似的记载,并云岁以为常。宋·赞宁《大宋僧史略》卷中〈内道场〉条中也记此事云(大正54·247c)︰‘造盂兰盆,饰以金翠。’只是以前送盆往寺设供,至此改在宫内举行,而供器更庄严了。民间对于盂兰盆会也日见热烈,如日本·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会昌四年(844)条记云︰‘(长安)城中诸寺七月十五日供养,作花蜡、花饼、假花果树等各竞奇妙。常例皆于佛殿前铺设供养。倾城巡寺随喜,甚是盛会。今年诸寺铺设供养胜于常年。’不仅在家士庶竞修供养,出家僧侣也各出己财,造盆供佛及僧。如宗密《盂兰盆经疏》序云(大正39·505a)︰‘年年僧自恣日,四事供养三尊,宗密依之修崇,已历多载。’
到了宋代,这种风俗相沿不改。但是盂兰盆供的富丽庄严和供佛及僧的意义减少,而代之以荐亡的行事。在北宋时,如宋·孟元老《梦华录》卷八〈中元节〉条所说︰‘印卖尊胜、目连经。又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搬目连经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倍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亦云︰‘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素馔享先。织竹作盆盎状,贮纸钱,承以一竹。……谓之盂兰盆。’宋·高承《事物纪原》曾呵责其失云︰‘按盂兰经曰︰“目连母亡,生饿鬼中。”佛言︰“须十方僧众之力,至七月十五日具百味五果,以着盆中,供养十方大德。”后代广为华饰,乃至割木割竹,极工巧也。今人第以竹为圆架,加其首以斫叶中贮杂馔。陈目连救母画像,致之祭祀之所。失之远甚矣。’但《事物纪原》尚无焚盆及挂冥纸之说,似尚是宋代早期风俗。及至南宋,如宋·吴自牧《梦梁录》卷四云︰‘七月十五日……僧寺于此日建盂兰盆会,率施主钱米,与之荐亡。’
自后盂兰盆会便成寺院中每年重要行事之一。元·德煇重编《百丈清规》卷七〈节腊章〉月分须知中云(大正48·1155a)︰‘七月初旬,堂司预出盂兰盆会诸寮看诵经单,预率众财办斛食供养。十三日散楞严会。十五日解制。当晚设盂兰盆会,讽经施食。’元·明本《幻住庵清规》云(卍续111·975上)︰‘七月,(中略)十五日解制人事。此夜分启建盂兰盆胜会以济幽爽,以报劬劳。此会亦须预出经单,请大众随意披阅。此会有开甘露门一坛,请依而行之。’这就说明盂兰盆会的主要内容在于讽经施食了。这种仪式一直流行到明代。明·袾宏《正讹集》中曾加以辩正云︰‘世人以七月十五日施鬼神食为盂兰盆大斋之会,此讹也。兰盆缘起目连,谓七月十五日,众僧解夏自恣,九旬参学多得道者,此日修供,其福百倍,非施鬼神食也。施食自缘起阿难,不限七月十五。所用之器是摩竭国斛,亦非兰盆。盖一则上奉贤圣,一则下济饿鬼,恶可得混?’清·仪润曾欲两全其道,谓日献兰盆,恭敬三宝;夜施斛食,普渡鬼神。仪润《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八中详载《兰盆仪轨摘要》,云全卷见《兰盆会纂》中。其中有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诸仪节,又附兰盆会约二十一条。但是各寺院遵行者不多,在群众中仍多以荐亡度鬼为盂兰盆会的主要行事。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农历七月十五出生的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