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建三年仲秋唐朝后面是什么朝代代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各朝代仲秋趣事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纵岁月更迭,每逢仲秋佳节,我们总还是习惯性地“举头望明月”,期盼那轮银灿灿圆澄澄的明月来辉映心中那一轮圆满。中国论文网 /5/view-3510105.htm  跟随记忆的长河,静静回溯,在历史的星空下,人们曾怎样望月?  ◎唐朝:仲秋正式成节日  我国自古就有在仲秋祭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相传在周代,每逢仲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的仪式。  魏晋之时,民间便开始有了仲秋赏月之举,但尚未形成习俗。到唐代,仲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欧阳詹在《长安玩月诗序》中说:“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之大道,则寒暑匀,取之月数,则蟾魄圆。”唐初,仲秋节被正式定为节日。  赏月之余,品尝月饼逐渐成为仲秋节的一个民俗符号。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为军队的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匈奴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品尝,从此就有了仲秋吃饼食的习俗。  ◎宋朝:赏月之余观花灯  至宋代,仲秋赏月之风更盛。宋朝的街市,在仲秋节的前几天,就已弥漫着浓厚的过节气氛。商店贩卖新酒,重新布置门前的彩楼。到了晚上,酒楼里丝竹箫管并作,人人争相登而赏月。夜市人马杂沓,即使是住在陋巷里的贫穷人家,也都会典当衣物去购买酒馔,欢度仲秋。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仲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天,北宋都城开封的许多酒楼都出售新启封的好酒。水果铺子堆满新鲜佳果,夜市之热闹一年中少见。显贵和豪门,在自家的楼台亭榭中赏月,琴瑟清雅,至晓不绝。普通市民则争先占住酒楼,以先睹月色为快。  宋朝人在赏月之时还融入了赏灯的风俗。但与元宵节不同,这些灯多放置于水面。各地街市的悬灯,也是为助月色而挂。  南宋仲秋节间的活动,则更为丰富:“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举,或携湖海,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并在江上施放万盏‘小点红’(小羊皮灯),灿如繁星,十分可观。”  宋时,月饼已被正式列为节日佳品,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之句。民间“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仲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更是丰富多彩。赏月、品月饼、吃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元朝:小月饼藏大机密  元朝的仲秋习俗,几乎没有推陈出新之举。倒是朱元璋与月饼的故事至今还被人们津津乐道。当时,中原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得非常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想出一计,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中,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那天,各路人马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攻下元大都后,朱元璋高兴地下令,在下一个仲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用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佳品。  ◎明朝:互赠月果雅吟诗  至明代,祭月活动已遍及全国,亲友们互赠月饼、月果已成礼俗。  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仲秋尝月饼、吃月饼的描述,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中始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仲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说到赏月,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明代在宫中,八月十五日除吃月饼酒馔外,还吃蟹。《酌中志》中记载:“蒸熟五六成,群攒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脐盖,细将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蟹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  另外,明初南京有望月楼、玩月桥,皆供人赏月,而以游玩月桥者为最。人们在明月高悬时,结伴同登望月楼、游玩月桥,以共睹玉兔为乐。是夜,士子聚集桥头笙箫弹唱,对月赋诗,故称此桥为玩月桥。  ◎清朝:男不拜月女不窜  到了清代,仲秋之夜,几乎家家各有宴会,以酬佳节。人们还以仲秋夜的晴雨,占次年元宵阴晴。谚云:“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雨打灯。”《清嘉录》有记载:“妇女盛装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庵,鸡声喔喔,犹婆娑月下,谓走月亮……”  清代流传一句话:“男不拜月,女不窜”,所以拜月成了妇女的专利。仲秋节前几天,街市上都会卖一种专供儿童玩的“兔儿爷”。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的《花王阁剩稿》记载:“京仲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仲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战袍的,也有背插纸旗纸伞、或坐或立的,还有扮成兔首人身的商贩、剃头师父、缝鞋匠,不一而足。  在粤西化州县丽山、大岭一带乡间,还流行一种“踏月歌”的游戏。每逢星月皎洁的夜晚,特别是仲秋节前后,青年妇女在月下摆茶煮酒,祭拜月神。然后分成两组,开始驳诗连句,绘画唱歌。妇女一直吟唱至深夜,才尽兴而归  编辑/王洪丽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至顺三年是指什么朝代_百度知道
至顺三年是指什么朝代
元朝至顺三年即:1332年朝代:元朝至顺,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年号,该年号在元宁宗懿璘质班、元惠宗妥欢帖睦尔时被重复使用,共计4年(、年)。对应干支:庚午、辛未、壬申、癸酉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1条回答
元朝元文宗图帖睦尔的年号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永建三年仲秋是什么朝代_百度知道
永建三年仲秋是什么朝代
永建(126年—132年三月)是东汉皇帝汉顺帝刘保的第一个年号。汉朝使用这个年号时间共记7年。永建七年三月改元为阳嘉元年。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仲秋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农历历法来自什么朝代_百度知道
农历历法来自什么朝代
历法是为了配合人们日常生活的需要,根据天象而制订的计算时间方法。在中国,农业向来是经济的命脉,而农业依赖历法以计算季节的更替,因此中国采用的历法又称为农历。
根据月球环绕地球运行所订的历法称为阴历;根据太阳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变化所订的历法称为阳历;农历是涵盖月球运行规律及太阳位置变化的阴阳历。
农历的基础是「回归年」和「朔望月」。「回归年」是太阳接连两次通过春分点所需的时间,即365.2422日(365日5小时48分46秒)。「朔望月」是月球接连两次朔(新月)或两次望(满月)相隔的时间,即29.5306日(29日12小时44分3秒)。
对古时一般生活需要来说,以月相的变化(即新月&上弦&满月&下弦&新月)来计算日子是比较方便的方法。农历以朔为每个月的开始,这时月球和太阳的黄经相等,日食发生时必定是朔。月食发生时必定是望,这时月球和太阳的黄经相差180度。
由于12个「朔望月」只有354.3672日,跟「回归年」的365.2422日相差超过10日,把相差累积起来便成为闰月。早在公元前五、六百年的春秋时代,中国历法便采用十九年七个闰月的安排。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1、中国目前仍在与格里历并行使用的一种历法,人们习称“阴历”,但其实是阴阳历的一种,即夏历,并非真正的“阴历”。
  平年十二个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个月大,哪个月小,年年不同)。由于每年的天数比太阳年约差十一天,所以在十九年里设置七个闰月,有闰月的年份全年383天或384天。又根据太阳的位置,把一个太阳年分成二十四个节气,以利于农业种植等活动。纪年用天干地支搭配,六十年周而复始。这种历法相传创始于夏代,所以又称为夏历。也叫旧历。
  人们因为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因而常把夏历称为“农历”,但二十四节气应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而决定,应该属于太阳历部分。因此把夏历称为农历是不恰当的。
2、农历即夏历。农业上使用的...
清朝,康熙年间
历法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元1年是什么朝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