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流街道办许昌对口扶贫是灵武连南寨岗官坑村竹笋种植

《珠江商报》电子报-触屏版
A1封面-导读
A3今日顺德-要闻
A7今日顺德-综合
A8今日顺德-镇街
A9今日顺德-民生
A10今日顺德-社区
B1楼市导刊
B2分类广告
B3楼市导刊
B4楼市导刊(容桂置业)
C1消费周刊
C2消费周刊
C4消费周刊
精准扶贫扎马步 发力帮扶双增收
勒流对口扶贫连南寨岗镇,“精准扶贫”理念凝聚民心
来源:A5版:专版&
&&&&6月23日,一场过云雨后,连南寨岗镇万角村的空气格外清新,林木叠翠,溪水明澈,深山中的万角村静逸得像世外桃源。空蒙的群山中,有一名来自顺德勒流的男子来到村里田头。他卷起裤管,踏着黄泥,边向农户了解情况边查看芋头的长势,“芋头今天长得怎样?”当看到黄叶或有虫蛀的痕迹后,他详细询问起农户近期的打理过程。
&&&&他是勒流扶贫组组长温玉恩。一年前,他和3名组员作为勒流街道的代表,踏上了这片顺德300公里之外的土地。他们要在这个风景如画却贫困的村庄驻守3年,除协助当地村民修建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经济外,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工程也是贴心的帮扶项目。
&&&&一年过去了,从进村入户完成建档到整村推进长短期规划,勒流的扶贫成效在万角村、官坑村逐渐凸显。万角村铺设饮水管网惠及1100多名村民,新建的卫生站、文化活动室及康乐文体广场活跃了村民文娱氛围;产业扶持“输血”又“造血”,因应地方农业特性集约规划生态养殖场、芋头示范基地,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其中;发动勒流热心企业捐赠“爱心书包”、鞋、桌椅、电脑帮扶困难学子;组织医务人员义诊助医,免费送药到户,实现贫困户人口参保率100%。
&&&&“智+力”:&&整村推进暖民心
&&&&下午放学时分,官坑小学236名学生蹦跳着走出校园,他们身穿的统一校服,背上的崭新书包在镇里的农村小学中特别显眼。校长黎水泉自豪地说,他们学校是镇里第一所拥有统一校服的学校,“这都要得益于顺德扶贫工作组的帮忙,为学校捐赠了校服、250个爱心书包,里面还配有整套文具。”
&&&&不仅是书包,顺德帮扶单位还给万角小学、官坑小学更换了一批崭新的课桌、风扇、文体设施及电脑,组建起电教室,让孩子们可以上电脑课。看着眼前这群天真烂漫的“熊孩子”,老校长脸上的笑容也如孩童一般纯真,“每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权利,教育是不能输的,看到他们在课室里上课是我最开心的事。”学校里还有20名单亲家庭孩子或孤儿,黎水泉说在农村里这些孩子很自卑,一不留神还有可能走歪路,“我们准备和扶贫组开展一个‘温情计划’,让这群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据悉,去年6月,勒流街道办联同区人大常委会、区发规统局、区教师进修学校结对帮扶连南县寨岗镇万角村、官坑村。区、勒流街道及协助单位领导周志坤、杨小晶、麦玉团、柯宇威、卢裕宏等多次到村到户视察。经摸底调研,顺德、勒流帮扶组投入60多万元迅速启动文体康乐广场、饮水工程、卫生站三项民生工程,对于项目的开展,工作组到村到户、亲力亲为,村两委干部队伍也得到加强锻炼。勒流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柯宇威去年到村要求队员认真做好民生工程,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万角村党总支部书记范秀强说,村里成立健身队,村里宣传队还专门编了首歌曲感谢勒流、社会各界人士的帮扶。
&&&&“人+本”:&&长效机制关民情
&&&&去年底勒流投入16万元修建了部分村街巷之间的排水沟、农田水渠三面光、机耕路。记者在官坑村走访时,村民颜木祥、钟燕玲热情地邀记者进屋聊天,他们说屋旁边的小山坡水沟,就是扶贫组去年年底把山路硬底化后及时疏通拓宽的,因此年年雨季水浸的现象今年再没有出现。钟燕玲说,因为他们靠山边居住,以前雨季一下雨,山水就会冲垮山路,连带树木一起冲到家里,她指着膝盖说:“最深时有这么高。”
&&&&此时,钟燕玲读一年级的孙子徐俊康放学回家,钟燕玲的媳妇说孩子现在都是自己上下学,因为村里到学校的基耕路从原来的烂路变为400米的水泥路,当得知这是勒流扶贫组参与的帮扶项目时,钟燕玲一家连连表示感谢,“这样安全多了,我们也放心多了。”由于徐俊康今年刚上一年级,他妈妈说虽然新校服是穿上了,但孩子看着别的小孩有“爱心书包”,自己却没有就闷闷不乐了几天。扶贫组队员听到这里呵呵笑起来,“叔叔以后给你带一个,你要好好学习哦。”徐俊康乐了,绕着屋子跑了起来。
&&&&万角村是合并村,换届前两委班子组织较软弱涣散,工作组今年初支持万角村400支节能灯,更换全村村道路灯,并鼓励新两委班子加强路灯管理。新上任的村委会主任范金奎和“两委”成员曾育光一起,逐条路灯线排查,并剪掉了村里200多盏接驳集体电线“路灯”。第二个月后和工作组算了笔账:原来村集体每月电费负担约3000元,之后只需900多元就足够了;筛掉“电老鼠”后,集体一年就节省了2万多元的电费支出。
&&&&村委新班子此举得到了绝大部分村民“拍烂手掌”赞好,就这样,新上任的村委会迅速树立威信。“当时没想别的,扶贫组这样全身心帮我们,自己村里却有‘电老鼠’,太说不过去了。”范金奎回忆时笑说,“从扶贫组学到了村务要规范,也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勇气。”
&&&&万角、官坑两个村都近3800人,贫困户均有300多户,原本较涣散的民心,因勒流扶贫工作组的进驻,加上新任村委会成员的努力,很快将全村村民民心凝聚起来,很多之前被乡村各种习俗束缚的项目也建设起来了,如曾经受阻的新建公厕,“村民认为宗祠侧边建公厕影响风水,因而阻扰施工,经过多番劝说才定下来。”温玉恩表示,帮扶的民生项目设想是整村推进,全村受益。
&&&&现在新建的康乐文体广场有1000平方米,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及系列康乐健身设施一应俱全,现在一到晚上,广场老幼妇孺跳起广场舞,孩童玩耍,非常热闹。乘凉的村民黄海珠高兴地说这些设施很便民,“有了这个广场,我们饭后就可以出来活动了。”
&&&&“利+益”:&&“第一桶金”树信心
集体增收、到户增收是扶贫的重要任务。今年开春,区、勒流街道领导周志坤、麦玉团等在万角村种下第一批槟榔芋,槟榔芋成了村里种植作物“大家庭成员”。工作组介绍,今年村里槟榔芋种植面积达到近80亩,尤其是集约土地40多亩规模种植,为村里产业化种植迈出重要一步。
&&&&今年春节前后,工作组发出300多份农户种植意愿调查表,为了鼓励更多的贫困户自力更生种植,组员罗伟强、吴卓峰和村干部连夜入户耐心劝说农户,并紧密联系当地公司,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经营槟榔芋,由工作组提供种苗和农药化肥,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和田头保底收购,目前该品种长势良好。
&&&&&&&&为什么一向种植水稻、玉米、番薯的万角村转为试验种植芋头呢?扶贫组给农户李锦华算了一笔账,按每亩种植1200株,亩产可到斤,亩产值可超过5000元,比种玉米亩产值不过几百元好多了。芋梗还可利用起来,比现在稻谷、玉米、花生、番薯的产值都高,更重要的是,槟榔芋种植劳务时间拉长,村民有了深耕细作的项目,有了田间地头的“牵挂”,距离“第一桶金”也就不远了。
&&&&目前工作组正在万角村推进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家庭作坊、贫困户莲藕草鱼种养创业等项目也在密锣紧鼓准备中,规划引进顺德养殖混养技术,推动贫困户自立种养观念转变。“第一年我们是示范种植,我们提供的不仅是‘鱼’,还有‘渔’,选择的项目都是可复制性的,为的是扶贫组撤出后农户也可自行种养。
&&&&在官坑村新建的养殖基地,目前已分二批投入6000只鸡苗养殖走地鸡。工作组介绍,官坑村山地非常适合养殖走地鸡,并衔接周边地区阳山、连州消费市场,每年避开禽流感期间的投产、出品,采用“公司种苗投产、收购+养殖专家零月薪产出提成+工作组资金资助”合作模式,风险共担,规模养殖。此外,今年4月,勒流投入80万元,帮助万角村、官坑村入股连南县板洞水库发电集团,帮助两村集体收入每年增收合共9.6万元。
&&&&记者手记
&&&&扶贫队员,最可爱的人
&&&&“都说‘九转十八弯’,而这里不下二十弯!”汽车沿着盘绕的山路蜿蜒而上,一边是山坡,一边是山坳。6月23日,这是记者第一次踏足连南寨岗万角村的感受。而就在这沟壑纵横的群山中,勒流扶贫队4名队员到村里上山下山,走家串户访民情、建项目,思考的都是如何为村民带来脱贫的“活水”。一年过去了,扶贫组的最大感受是集约民心比集约田地开展项目难上百倍,“并不是‘给钱’这么简单。”
&&&&如今,扶贫组员用质朴和真诚叩响每个村民的家门,几乎每一户村民老远就热情地喊着组员进来坐坐,得到村民的爱戴,扶贫组凭的是一腔热诚及精研“精准扶贫”的理念:从“精确的项目”到“合适的人”,再到“精准管理、推行”。这一切都确实为村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村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的。
&&&&扶贫队员,向这群最可爱的人致敬。&&&&&&&&精准扶贫扎马步 发力帮扶双增收
勒流对口扶贫连南寨岗镇,“精准扶贫”理念凝聚民心
  核心提示:6月23日,一场过云雨后,连南寨岗镇万角村的空气格外清新,林木叠翠,溪水明澈,深山中的万角村静逸得像世外桃源。空蒙的群山中,有一名来自顺德勒流的男子来到村里田头。他卷起裤管,踏着黄泥,边向农户了解情况边查看芋头的长势,“芋头今天长得怎样?”当看到黄叶或有虫蛀的痕迹后,他详细询问起农户昨天的打理过程。
  顺德新闻网讯 他是勒流扶贫组组长温玉恩。一年前,他和3名组员踏上了这片顺德300公里之外的土地。他们要在这个风景如画却贫困的村庄驻守3年,除协助当地村民修建公共基础设施、发展经济外,与村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医疗、教育、住房等民生工程也是贴心的帮扶项目。
  一年过去了,从进村入户完成建档到整村推进长短期规划,勒流的扶贫成效在万角村、官坑村逐渐凸显。万角村铺设饮水管网惠及1100多名村民,新建的卫生站、文化活动室及康乐文体广场活跃了村民文娱氛围;产业扶持“输血”又“造血”,因应地方农业特性集约规划生态养殖场、芋头示范基地,鼓励村民积极参与其中;发动勒流热心企业捐赠“爱心书包”、鞋、桌椅、电脑帮扶困难学子;组织医务人员义诊助医,免费送药到户,实现贫困户人口参保率100%。
  “智+力”:教育帮扶暖童心
  下午放学时分,官坑小学236名学生蹦跳着走出校园,他们身穿的统一校服,背上的崭新书包在镇里的农村小学中特别显眼。校长黎水泉自豪地说,他们学校是镇里第一所拥有统一校服的学校,“这都要得益于顺德扶贫工作组的帮忙,为学校捐赠了校服、250个爱心书包,里面还配有整套文具。”
  不仅是书包,顺德帮扶单位还给万角、官坑小学更换了一批崭新的课桌、风扇、文体设施及电脑,组建起电教室,让孩子们可以上电脑课。四年级学生梁开鸣说他的旧书包破了,妈妈只给他补,上学期领了新书包,大家都很高兴。看着眼前这群天真烂漫的“熊孩子”,老校长脸上的笑容也如孩童一般纯真,“每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权利,教育是不能输的,看到他们在课室里上课是我最开心的事。”学校里还有20名单亲家庭孩子或孤儿,黎水泉说在农村里这些孩子很自卑,一不留神还有可能走歪道,“我们准备和扶贫组开展一个‘温情计划’,让这群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据悉,去年6月,勒流街道办联同区人大常委会、区发规统局、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银行顺德分行,结对帮扶连南县寨岗镇万角村、官坑村。区、勒流街道及协助单位领导周志坤、杨小晶、麦玉团、柯宇威、卢裕宏等多次到村到户视察。经摸底调研,顺德、勒流帮扶组投入60多万元迅速启动文体康乐广场、饮水工程、卫生站三项民生工程,对于项目的开展,工作组到村到户、亲力亲为,村两委干部队伍也得到加强锻炼。万角村党总支部书记范秀强说,村里成立健身队,村里宣传队还专门编了首歌曲感谢勒流、社会各界人士的帮扶。
  “人+本”:民生工程聚民心
  去年底勒流投入16万元修建了部分村街巷之间的排水沟、农田水渠三面光、机耕路。记者在官坑村走访时,村民颜木祥、钟燕玲热情地邀记者进屋聊天,他们说屋旁边的小山坡水沟,就是扶贫组去年年底把山路硬底化后及时疏通拓宽的,因此年年雨季水浸的现象今年再没有出现。钟燕玲说,因为他们靠山边居住,以前雨季一下雨,山水就会冲垮山路,连带树木一起冲到家里,她指着膝盖说,“最深时有这么高。”
  此时,钟燕玲读一年级的孙子徐俊康放学回家,钟燕玲的媳妇说孩子现在都是自己上、放学,因为村里到学校的基耕路从原来的烂路变为400米的水泥路,当得知这是勒流扶贫组参与的帮扶项目时,钟燕玲一家连连表示感谢,“这样安全多了,我们也放心多了。”由于徐俊康今年刚上一年级,他妈妈说虽然新校服是穿上了,但孩子看着别的小孩有“爱心书包”,自己却没有就闷闷不乐了几天。扶贫组队员听到这里呵呵笑起来,“叔叔以后给你带一个,你要好好学习哦。”徐俊康乐了,绕着屋子跑起来。
  万角村是合并村,换届前两委班子组织较软弱涣散,工作组今年初支持万角村400只节能灯,更换全村村道路灯,并鼓励新两委班子加强路灯管理。新上任的村委会主任范金奎和“两委”成员曾育光一起,逐条路灯线排查,并剪掉了村里200多只接驳集体电线“路灯”。第二个月后和工作组算了笔帐:原来村集体每月电费负担约3000元,之后负担900多元就足够;筛掉“电老鼠”后,集体一年就节省了二万多元的电费支出。
  村委新班子此举得到了绝大部分村民“拍烂手掌”赞好,就这样,新上任的村委会迅速树立威信。“当时没想别的,扶贫组这样全身心帮我们,自己村里却有‘电老鼠’,太说不过去了。”范金奎回忆时笑说,“从扶贫组学到了村务要规范,也从他们那里得到了勇气。”
  万角、官坑两个村都近3800人,贫困户均有300多户,原本较涣散的民心,因勒流扶贫工作组的进驻,加上新任村委会成员的努力,很快将全村村民民心凝聚起来,很多之前被乡村各种习俗束缚的项目也建设起来了,如曾经受阻的新建公厕,“村民认为宗祠侧边建公厕影响风水,因而阻扰施工,经过多番劝说才定下来。”温玉恩表示,帮扶的民生项目设想是整村推进,全村受益。
  现在新建的康乐文体广场有1000平方米大,篮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台及系列康乐健身设施一应俱全,现在一到晚上,广场老幼妇孺跳起广场舞,孩童玩耍,非常热闹。乘凉的村民黄海珠高兴地说这些设施很便民,“有了这个广场,我们饭后就可以出来活动了。”
  “利+益”:让贫困户收获“第一桶金”
  集体增收、到户增收是扶贫的重要任务。今年开春,区、街道领导周志坤、麦玉团等在万角村种下第一批槟榔芋,槟榔芋成了村里种植作物“大家庭成员”。工作组介绍,今年村里槟榔芋种植面积达到近80亩,尤其是集约土地40多亩规模种植,为村里产业化种植迈出重要一步。
  今年春节前后,工作组发出300多份农户种植意愿调查表,为了鼓励更多的贫困户自力更生种植,扶贫组副组长罗伟强、队员吴卓峰和村干部连夜入户耐心劝说农户,并紧密联系当地公司,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经营槟榔芋,由工作组提供种苗和农药化肥,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和田头保底收购,目前该品种长势良好。
  为什么一向种植水稻、玉米、番薯的万角村转为试验种植芋头呢?扶贫组给农户李锦华算了一笔账,按每亩种植1200株,亩产可到斤,亩产值可超过5000元,比种玉米亩产值不过几百元好多了。芋梗还可利用起来,比现在稻谷、玉米、花生、番薯的产值都高,更重要的是,槟榔芋种植劳务时间拉长,村民有了深耕细作的项目,有了田间地头的“牵挂”,距离“第一桶金”也就不远了。
  目前工作组正在万角村推进水产养殖基地建设,家庭作坊、贫困户莲藕草鱼种养创业等项目也在密锣紧鼓准备中,规划引进顺德养殖混养技术,推动贫困户自立种养观念转变。“第一年我们是示范种植,我们提供的不仅是‘鱼’,还有‘渔’,选择的项目都是可复制性的,为的是扶贫组撤出后农户也可自行种养。
  在官坑村新建的养殖基地,目前已分二批投入6000只鸡苗养殖走地鸡。工作组介绍,官坑村山地非常适合养殖走地鸡,并衔接周边地区阳山、连州消费市场,每年避开禽流感期间的投产、出品,采用“公司种苗投产、收购+养殖专家零月薪产出提成+工作组资金资助”合作模式,风险共担,规模养殖。此外,今年4月,勒流投入80万元,帮助万角村、官坑村入股连南县板洞水库发电集团,帮助两村集体收入每年增收合共9.6万元。
   心声连线:
   “帮扶工作也是人本工作,‘人’甄选对了,事半功倍,帮扶项目就成功一半,反之就加重扶贫开发成本,一年来的帮扶工作让工作组切实体会到,人的趋利积极性引导好了,其自强脱贫、防止返贫的长效机制就建成一半了。”
   ——勒流扶贫领导小组组长卢裕宏
   “不知不觉到这一周年,工作只有加码,不能松气偷懒,只要能帮到村里,自己也得到锻炼,再辛苦些都值得。”
   ——勒流扶贫工作组组长温玉恩
  “勒流帮扶组这样帮我们,我明白他们的苦心,我们现在的志气不会冷下去,不然就对不起他们了。”
   ——万角村村民李锦华
  记者手记:
  扶贫队员,最可爱的人
   “都说‘九转十八弯’,而这里不下二十弯!”汽车沿着陡峭盘绕的山路蜿蜒而上,一边是山坡,一边是山坳。6月23日,这是记者第一次踏足连南寨岗万角村的感受。而就在这沟壑纵横的群山中,勒流扶贫队4名队员到村里上山下山,走家串户访民情、建项目,思考的都是如何为村民带来脱贫的“活水”。1年过去了,扶贫组的最大感受是集约民心比集约田地开展项目难上百倍,“并不是‘给钱’这么简单。”
  如今,扶贫组员用质朴和真诚叩响每个村民的家门,几乎每一户村民老远就热情地喊着组员进来坐坐,得到村民的爱戴,扶贫组凭的是一腔热诚及精研“精准扶贫”的理念:从“精确的项目”到“合适的人”,再到“精准管理、推行”。这一切都确实为村来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村民是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的。
  扶贫队员,向这群最可爱的人致敬。
  文/珠江商报记者吴景邦 通讯员温玉恩
  图/珠江商报记者吴景邦
声明:未经珠江商报社授权或同意,不得转载本报新闻,违者追究法律责任。《勒流资讯》民生民事:远赴连南捐献爱心
顺德区勒流街道“两新”党工委组织辖区40多家“两新”党组织负责人前往勒流扶贫工作组对口帮扶的连南县寨岗镇开展“扶贫助学行”活动,向寨岗镇官坑小学捐赠价值8万多元的教学投影设备和电脑,为当地贫困家庭送上慰问金和温暖。 连南县寨岗镇官坑小学是一所村级小学,创办于1950年,现有七个教学班共231名学生,教师11人。当地经济条件较差,校内不少的学生都来自贫困家庭,由于教学设备落后,老师至今还是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给学生上课,学生和教师都盼望学校有电脑,能和城市里的孩子一样用上电脑。在勒流街道“两新”党工委的积极发动下,属下“两新”党组织纷纷响应,踊跃捐赠,共筹集善款8万多元,购置了一台教学投影设备和30台电脑,赠送给寨岗镇官坑小学。 & & & 捐赠仪式上,连南县寨岗镇党委书记、人大主任黄伟欣和官坑小学黎水泉分别致辞,在介绍寨岗镇和官坑小学情况的同时,也对勒流街道“两新”党组织爱心助学、热心公益表达了衷心感谢。勒流街道党工委委员、“两新”党工委书记曹民安在捐赠仪式上为官坑小学同学们送上祝福,希望大家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学习。对于勒流街道“两新”党组织的热情和大爱,官坑小学同学们深受感动,表示一定好好学习,通过学习改变家庭窘境,将来努力回报社会。官坑小学学生代表在热烈的掌声中,为勒流街道“两新”党组织送上锦旗。&& & & 当天,勒流街道“两新”党组织负责人还分为三组,前往当地贫困家庭进行走访慰问,将生产辅助金、大米、食品油等送到贫困家庭手中。信息来源:勒流政务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口扶贫 座谈会 讲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