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西宫找皇帝皇帝版是什么意思思

寻找无双·东宫西宫_百度知道
寻找无双·东宫西宫&怎么样?
已有41人参与评价
好评:&93%
寻找无双·东宫西宫用户口碑李渊的东宫西宫 ~ 南方人物周刊 南方人物周刊
唐高祖李渊 (公元566-632年),北朝关陇贵胄出身。隋末大乱,起兵太原,进据长安,成为唐朝开国皇帝。当政时行租庸调制,庶民安居乐业。惜乎用人偏私,以亲疏远近论是非;教子无方,令兄弟相残夺权位。禅位6年后病故。窦氏,唐高祖李渊皇后隋末动乱,群雄蜂起,关乎大局的力量不过四支,也就是据守西都长安的李渊,争夺东都洛阳的李密、王世充,以及纵横河北的窦建德。李渊的智慧谋略未必胜过其余三人,最后成功开创唐朝,其迅速占据关中、以逸待劳、伺机东进的策略,起了重要作用。还有就是,他生了个了不起的儿子。李世民曾自诩“古来英雄拨乱之主,无见及者”,“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他一生好名邀誉,这段自述却大致属实(不过,薛举其实是暴毙的,薛军还击败过世民军)。按照通常的说法,李渊起兵也是世民策动的。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还在太原留守任上,兼管晋阳宫。世民当时才18岁,暗中结交豪杰,招纳亡命之徒,和晋阳县令刘文静谋划着要造反。二人商议好之后想告诉李渊,又怕他不赞成,就找到了跟李渊交好的晋阳宫副长官裴寂。于是,裴寂私下挑选晋阳宫的宫女服侍李渊。一次李渊又去裴寂那儿喝酒,喝得差不多了,裴寂把世民等人的计划告诉了他。李渊大吃一惊,裴寂从容地说,淫乱宫女一旦东窗事发就是死罪,就为了这个才不得不造反。后来,世民又反复劝说父亲,李渊才下定决心,说,家破人亡也由得你,把家变成国也由得你了。制度可观,人事荒诞说李渊起兵世民出了大力没错,完全归功于其策划就过甚其词了。后来,炀帝女婿宇文士及投降唐朝,李渊向裴寂等人承认,士及与他谋划天下之事,距当时已经六七年了,他们这些人都在他后面。不过要是真像李渊说的那样,他的拖延症就太严重了。实际上李渊的确有临事犹疑之病。虽然已经决定起兵,他的动作还是太慢,至少比隋炀帝要慢。突厥人几次侵犯边境,李渊出兵全无成果。隋炀帝派来使者要把他押到扬州去。他急着准备起兵;不久炀帝又派新使者来,赦免了他的罪,他就又把起兵的事搁置下来。如果不是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对他起了疑心,李渊这反不知道哪天才能造起来。杀了这两人,在外地的两个儿子建成、元吉回到太原,李渊终于发兵。在路上遇到连绵大雨,粮食供应不上时他又想回太原,幸好被建成和世民劝住了。事情一旦开始,进展竟快得出乎意料。七月发兵太原,十一月就攻克了隋朝西都长安。李渊先拥立代王杨侑为帝,奉隋炀帝为太上皇,半年后接受禅让称帝,国号唐。打天下靠儿子,坐天下靠自己。李渊是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从制度、人事两个方面来看,前者他做得还不错。唐初君臣多是贵族子弟。李渊本人是西魏八位柱国大将军之一李虎的孙子,北周明敬皇后、隋朝文献皇后外甥(他比隋炀帝大3岁,是他表哥),北周太师窦毅女婿,窦毅又是周太祖宇文泰的女婿。唐初宰相萧瑀、陈叔达是南朝齐、梁两国帝王之子。裴矩、宇文士及,是齐、隋两朝驸马。窦威、杨恭仁、封德彝、窦抗,都是前朝太师、太保的后裔。裴寂、唐俭、长孙顺德、屈突通、李靖等大臣将军,也都出身贵族。所以唐朝制度得以参酌南北两种传统,一开国就立意深远。例如武德年间颁布的租庸调制堪称中国古代最具轻徭薄赋精神的税收制度,农民因此得以安居乐业,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但就人事而言,李渊用人过于偏私,常常以亲疏远近论是非,行赏施罚颠倒错乱。例如他的老朋友裴寂,并没有真才实学,战阵上屡遭败绩,李渊却让他担任尚书仆射(唐初相当于宰相)、司空这样的高官——大概是回报裴寂参与起兵策划,带头拥戴称帝的功劳。世民后来曾经当面批评裴寂:父亲当政的时候,政治司法错乱荒谬,官场纪律松弛紊乱,跟你不无关系。此外,封德彝是惯常见风使舵之人。在隋朝时他依附权臣杨素;宇文化及弑炀帝自立,他曾出任宇文化及的内史令;等宇文化及兵败,他又归附唐朝。李渊却任他为宰相,可以说是“用小人而不疑”。后来建成与世民不和,他也首鼠两端。在他死后数年,世民获知其事,将其谥号改为“缪”。对故旧尚且偏袒,李渊对家人、亲戚自然更加徇私。益州行台左仆射窦轨随意虐杀,手下的20个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几乎被他杀光了。这些事李渊不是不知道,但窦轨下狱没多久,又被放了回去,只因为他是李渊皇后窦氏堂兄的儿子。四子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时,经常跟窦诞游猎,践踏地里的庄稼,放纵手下人劫掠。据说,他甚至还在大街上射箭,以看人四处躲避取乐,夜里大开府门去公开淫乱。下属宇文歆屡次劝他不听,就向李渊报告了。元吉一度被问罪,但找人向父亲说说情,竟然就复职了。后来刘武周兵临并州,他弃军逃回长安,李渊不责怪窦诞,反而想杀掉宇文歆,因为窦诞既是他女婿,又是窦皇后堂兄的孙子。元吉这个儿子,他更是没管住。毕竟,李渊自己也很放纵好色。还没接受禅让时,他就曾让掌管礼乐的太常寺向百姓借了五百多套短袄和裙子,当作民间歌伎的服装,说是要在玄武门“游戏”。对他那些争夺天下失败的对手,李渊的处置不近情理。萧铣只因见他时言语稍微戆直,就被斩首示众;比较光明磊落、能得民心的窦建德也被斩杀于长安;毒死炀帝之孙杨侗自立的王世充反而只被流放(将动身时被仇人所杀)。窦建德死后,李渊招降他的旧部范愿等人。后者聚集商议说,王世充交出洛阳城投降,他的将领、公卿像单雄信这类人都被杀了。我们要是去了长安,哪有生还的道理。以前夏王(窦建德)抓了淮安王(李渊堂弟李神通),保全他的性命,把他送回去,他们却把夏王杀了。我们不起兵报仇的话,实在愧对天下之人。于是推举刘黑闼为首领,半年之间就恢复了窦建德当初的势力范围。着急的儿子,拖延的父亲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刘黑闼自立为王,被李世民击败,逃奔突厥,借兵后卷土重来。李元吉奉命围剿却迟迟不进攻。太子李建成主动请命去督军讨伐。刘黑闼败退到饶阳,被下属送交建成。建成将其斩首。主动请命讨伐刘黑闼,是建成的下属王珪、魏徵的主意。他们劝他借此机会结交“山东豪杰”。山东(太行山以东地区,不限于今山东)的得失影响天下大势。当时世民正因为平定了窦建德、王世充威望大增,王珪、魏徵急着让建成分抢他的功劳。值得一提的是,王珪、魏徵等人正是后来助成贞观之治的名臣。单就建成所用之人论,他并不是昏懦无能之人。可惜,以成败论英雄本是世人通病,何况历史必经胜利者之手涂抹。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原配窦氏生育的有4个: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玄霸,四子元吉。窦氏和玄霸在起兵前就过世了。称帝后李渊追认窦氏为皇后,此后没有再立皇后。作为嫡长子,建成顺理成章被立为太子,世民和元吉分别封为秦王、齐王。太原起兵时建成和世民各领一军,成为太子后很少再参与军事。而世民的声望随着军功不断增长,为了表彰他平定洛阳的大功,李渊还特地发明了一个新封号:天策上将。功勋与名位失衡。世民不甘心屈居人下,建成感觉到了莫大的危机,而元吉弃守并州之后,常常只能跟着世民东征西讨,很少有机会独当一面。建成和元吉联合抗衡亲兄弟世民,不过是时势使然。双方各自结交朝廷官员和后宫妃嫔,努力收买对方的人。建成向元吉感叹,世民的金银多过我们,见遍了父亲的妃子,常常送她们东西,我怎能安坐着等灾祸降临呢?他私下招募各地骁勇之士及长安“恶少年”两千余人,守卫东宫,又让东宫禁卫官可达志招募了300名幽州突厥人,准备对世民不利。李渊得知后把可达志流放到了边境,而建成只是被叫去训了一顿。李渊自己似乎也找不到办法来解决儿子们的纷争。武德七年(公元224年)六月,李渊巡幸陕西仁智宫,留守长安的建成预备借机发动政变。他命令庆州总管杨文干招募健儿送到京城,等待时机起兵接应。建成的使者行至中途,畏罪告发了此事。李渊找了个借口把建成召到行宫,命人监视。李渊这次似乎是想做个了断了。他派人找来世民,许诺立他为太子,说,杨文干造反的事跟建成有关,恐怕牵连的人还不少。我不能效仿隋文帝诛杀亲生骨肉,只打算废了太子,封他为蜀王。那地方偏僻狭小,将来他不向你称臣也好控制。世民接受了这一方案,但他一走形势又生出变化。元吉和李渊的4个妃子在宫内为建成说情,封德彝在宫外为建成游说。李渊又改了主意,让建成回去守卫京城,把建成不能宽容兄弟,归罪于王珪、魏徵这些人。李渊对世民的感情也有些复杂。一方面他不得不依靠这个能干的儿子,另一方面世民与日俱增的力量,不但给建成、元吉带来巨大阴影,也对这位当朝天子造成压力。哪里出了动乱,他总是让世民去讨平,事情一了结又生出猜疑。一次李渊命令儿子们比赛骑射。建成把一匹肥壮而经常跌倒的胡马交给世民,说弟弟你擅长骑马,试试。世民就骑着这匹马追逐猎物。马摔倒时,他跳到几步之外,等马跃起时,又上马继续。这样反复了几次,世民跟人说,他想用这办法来杀我,死生自有天命,怎么能伤到我!建成听说后就让后宫的妃子诽谤,说世民说的是:我有天命在身,正成为天下之主,怎么会白白死了。李渊大怒,把世民找来责备说,天子自有天命,不是智力可以谋取的,你也索求得太急了!世民磕着头请父亲把这事交给司法机关调查。李渊余怒仍未消,恰好此时传来突厥入侵的消息。他马上换了副脸色慰劳世民,跟他商量要怎么应付。选择相对平庸的建成,还是难以驾驭的世民,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渊下不了决断。他的权宜之计是,把他们分开。他跟世民说,看你们兄弟这么不和,都呆在京城一定会斗起来的。不如你到洛阳去,陕西以东由你做主好了,你也可以用皇帝的旌旗仪仗。世民于是预先派人去洛阳打点。他手下多“山东豪杰”,洛阳是其根据地,巩固洛阳也就是巩固人心。万一失意于长安,这里还可以做避难和复兴的基地。建成和元吉商量,世民要去了洛阳,得到土地、武装,一定会成为后患。留在京城,对付他就跟对付一个平民似的。于是找人密奏说,世民的亲信都是东方人,听说要去洛阳都欢欣雀跃,看样子这一去是不打算再回来了。李渊一犹豫此事又告终止。武德九年(公元226年),突厥侵犯边境。建成向李渊建议,让元吉代替世民去平定,而让世民府中的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人随行。当时,尉迟敬德是建成、元吉重点收买的人之一。两人送他一车金银器物,他谢绝了,并将这件事告诉世民。世民表示,以后不必多虑,送来就收,而且可以借此打探对方的阴谋。按世民的想法,最好两位兄弟先动手,自己再名正言顺地还击。不过相比理想的名义,他更看重结果。兄弟相残杀出个盛世《周官?考工记》中说,都城内皇宫居中,皇宫南是朝廷,皇宫北是坊市。根据陈寅恪先生研究,隋朝营建的大兴城,也就是后来唐朝的长安城,皇宫和坊市位置刚好相反,坊市在都城南部,皇宫近都城北部。守卫皇宫的禁军,驻守在宫城北门玄武门。唐代历次宫廷政变的成败,基本取决于北门禁军的向背。如神龙元年张柬之等辅佐唐中宗李显复辟,神龙三年节愍太子李重俊率领羽林兵政变,唐隆元年李隆基诛灭韦氏集团,其成败都取决于玄武门的得失和守卫北门禁军的支持与否。而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事变,正是这一系列政变的第一个案。武德九年六月初,世民向李渊告发两位兄弟淫乱父亲的后宫,并说自己没有亏欠建成和元吉,他们却要杀他,就像要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一样。李渊听得愕然,回复说他会审问清楚,让世民第二天早早前来。次日,李渊召集了亲信裴寂、萧瑀、陈叔达等人准备把世民密奏之事调查清楚。世民却率长孙无忌等人,预先在入朝必经之路玄武门设下伏兵。此前,世民已经买通屯守玄武门的常何,并交给他几十柄金刀子,让他买通其他守卫将士。常何当年追随过建成,所以建成把他视为旧部,并不起疑。快走到临湖殿时,建成和元吉感觉气氛不对劲,立即调转马头往太子府方向走。世民跟在后面叫他们的名字。元吉在马上张弓射世民,几次都因为没有拉满弓,箭中途掉落在地。世民却一箭就把建成射死了。之后,元吉也被尉迟敬德射死。没过多久,建成方面的冯立等人带着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部队也赶到了玄武门。驻守玄武门的宫廷禁军不让他们进城,将领敬君弘战死。秦王府和太子府的军队,一守一攻,鏖战了很久,太子府军嚷嚷着要进攻秦王府,这时尉迟敬德提着建成、元吉的人头赶到。太子府军一下乱了阵脚。冯立对其部下说,我们杀了敬君弘,对太子也算多少有点交代,于是解散军队,落荒而逃。世民见大局已定,派尉迟敬德进宫向李渊报告情况。史书中的记载颇有些怪异。据说,当时李渊正和裴寂等人在湖上泛舟,尉迟敬德一身铠甲,手持长矛,穿越禁军而入(按理这是犯了死罪)。李渊吃了一惊,问道:“今天是谁作乱?你到这里来做什么?”敬德回复,“是太子、齐王作乱,已经被秦王诛杀了,怕惊动陛下,派我护卫。”李渊跟裴寂等人说,“想不到今天出了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处理?”萧瑀等人劝他说,秦王功高望重,把国事交给他,以后就不会再出事了。李渊说,好,我一直都想这么做。当天,李渊下诏书大赦天下,谋逆的罪过只算在他两个儿子头上,其余党羽一概免于问罪。国家的各种行政事务,都听凭秦王世民处置。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建成的5个儿子和元吉的5个儿子没一个逃过被杀的命运。李世民比李渊果决多了。3天之后,李渊又下诏立世民为太子,命令此后军队和国家的各种事务,都交由太子裁断处置,自己听听奏报就可以了。事实上李渊已经没有多少机会再下诏书了。两个月后,他把皇位让给儿子世民,成了闲散的太上皇,只偶尔出席某些宫廷礼仪活动。据说,他还静心研究道家学问。自此之后,父子二人关系如何,史书绝少记载,外人难以揣测。不过有些事迹还是透露出少许消息。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监察御史马周上疏:年迈的高祖居住在宫城西面狭窄(相对于皇宫而言)的大安宫。太宗将去夏宫避暑,却没有考虑到高祖被留在长安忍受暑热的煎熬。后来当太宗邀请父亲跟他一起去避暑时,高祖谢绝了。于是,太宗在宫城东北面建造大明宫作为父亲的避暑离宫。就在施工期间,高祖一病不起。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五月,高祖病逝,没来得及住进大明宫度过这个夏天。还有一件事或许也值得一提。一次,太宗和魏徵一同登高远望。魏徵看了许久后说自己两眼昏花看不见皇陵。太宗把昭陵指给他看。魏徵问道,“这是昭陵?”太宗说,“是。”魏徵说,“臣以为陛下是望献陵,昭陵的话,一开始就看见了。”太宗为元配长孙皇后所建的昭陵相当宏伟,他也计划将其作为自己的安息之所。而他为父亲建的献陵,规模明显小于昭陵。(参考资料: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刘昫等《旧唐书》;欧阳修等《新唐书》;司马光《资治通鉴》;吕思勉《隋唐五代史》;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钱穆《国史大纲》;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等。文中月份皆为阴历)
来自:&&&《》
更多精彩,关注微信号:360doc
馆友评论(0)
您好,请&&或者&&后再进行评论
合作登录:
(window.slotbydup = window.slotbydup || []).push({
container: s,
id: 'u1442766',
scale: '20.3',
display: 'inlay-fix'李渊的东宫西宫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作者:墨未白
唐高祖李渊 (公元566-632年),北朝关陇贵胄出身。隋末大乱,起兵太原,进据长安,成为唐朝开国皇帝。当政时行租庸调制,庶民安居乐业。惜乎用人偏私,以亲疏远近论是非;教子无方,令兄弟相残夺权位。禅位6年后病故。
窦氏,唐高祖李渊皇后
隋末动乱,群雄蜂起,关乎大局的力量不过四支,也就是据守西都长安的李渊,争夺东都洛阳的李密、王世充,以及纵横河北的窦建德。李渊的智慧谋略未必胜过其余三人,最后成功开创唐朝,其迅速占据关中、以逸待劳、伺机东进的策略,起了重要作用。还有就是,他生了个了不起的儿子。
李世民曾自诩&古来英雄拨乱之主,无见及者&,&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他一生好名邀誉,这段自述却大致属实(不过,薛举其实是暴毙的,薛军还击败过世民军)。
按照通常的说法,李渊起兵也是世民策动的。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还在太原留守任上,兼管晋阳宫。世民当时才18岁,暗中结交豪杰,招纳亡命之徒,和晋阳县令刘文静谋划着要造反。二人商议好之后想告诉李渊,又怕他不赞成,就找到了跟李渊交好的晋阳宫副长官裴寂。
于是,裴寂私下挑选晋阳宫的宫女服侍李渊。一次李渊又去裴寂那儿喝酒,喝得差不多了,裴寂把世民等人的计划告诉了他。李渊大吃一惊,裴寂从容地说,淫乱宫女一旦东窗事发就是死罪,就为了这个才不得不造反。后来,世民又反复劝说父亲,李渊才下定决心,说,家破人亡也由得你,把家变成国也由得你了。
制度可观,人事荒诞
说李渊起兵世民出了大力没错,完全归功于其策划就过甚其词了。后来,炀帝女婿宇文士及投降唐朝,李渊向裴寂等人承认,士及与他谋划天下之事,距当时已经六七年了,他们这些人都在他后面。不过要是真像李渊说的那样,他的拖延症就太严重了。
实际上李渊的确有临事犹疑之病。虽然已经决定起兵,他的动作还是太慢,至少比隋炀帝要慢。突厥人几次侵犯边境,李渊出兵全无成果。隋炀帝派来使者要把他押到扬州去。他急着准备起兵;不久炀帝又派新使者来,赦免了他的罪,他就又把起兵的事搁置下来。如果不是副留守王威、高君雅对他起了疑心,李渊这反不知道哪天才能造起来。杀了这两人,在外地的两个儿子建成、元吉回到太原,李渊终于发兵。在路上遇到连绵大雨,粮食供应不上时他又想回太原,幸好被建成和世民劝住了。
事情一旦开始,进展竟快得出乎意料。七月发兵太原,十一月就攻克了隋朝西都长安。李渊先拥立代王杨侑为帝,奉隋炀帝为太上皇,半年后接受禅让称帝,国号唐。
打天下靠儿子,坐天下靠自己。李渊是不是一个称职的皇帝?从制度、人事两个方面来看,前者他做得还不错。
唐初君臣多是贵族子弟。李渊本人是西魏八位柱国大将军之一李虎的孙子,北周明敬皇后、隋朝文献皇后外甥(他比隋炀帝大3岁,是他表哥),北周太师窦毅女婿,窦毅又是周太祖宇文泰的女婿。唐初宰相萧瑀、陈叔达是南朝齐、梁两国帝王之子。裴矩、宇文士及,是齐、隋两朝驸马。窦威、杨恭仁、封德彝、窦抗,都是前朝太师、太保的后裔。裴寂、唐俭、长孙顺德、屈突通、李靖等大臣将军,也都出身贵族。
所以唐朝制度得以参酌南北两种传统,一开国就立意深远。例如武德年间颁布的租庸调制堪称中国古代最具轻徭薄赋精神的税收制度,农民因此得以安居乐业,为贞观之治打下了基础。
但就人事而言,李渊用人过于偏私,常常以亲疏远近论是非,行赏施罚颠倒错乱。
例如他的老朋友裴寂,并没有真才实学,战阵上屡遭败绩,李渊却让他担任尚书仆射(唐初相当于宰相)、司空这样的高官&&大概是回报裴寂参与起兵策划,带头拥戴称帝的功劳。世民后来曾经当面批评裴寂:父亲当政的时候,政治司法错乱荒谬,官场纪律松弛紊乱,跟你不无关系。
此外,封德彝是惯常见风使舵之人。在隋朝时他依附权臣杨素;宇文化及弑炀帝自立,他曾出任宇文化及的内史令;等宇文化及兵败,他又归附唐朝。李渊却任他为宰相,可以说是&用小人而不疑&。后来建成与世民不和,他也首鼠两端。在他死后数年,世民获知其事,将其谥号改为&缪&。
对故旧尚且偏袒,李渊对家人、亲戚自然更加徇私。益州行台左仆射窦轨随意虐杀,手下的20个车骑将军、骠骑将军,几乎被他杀光了。这些事李渊不是不知道,但窦轨下狱没多久,又被放了回去,只因为他是李渊皇后窦氏堂兄的儿子。
四子李元吉任并州总管时,经常跟窦诞游猎,践踏地里的庄稼,放纵手下人劫掠。据说,他甚至还在大街上射箭,以看人四处躲避取乐,夜里大开府门去公开淫乱。下属宇文歆屡次劝他不听,就向李渊报告了。元吉一度被问罪,但找人向父亲说说情,竟然就复职了。后来刘武周兵临并州,他弃军逃回长安,李渊不责怪窦诞,反而想杀掉宇文歆,因为窦诞既是他女婿,又是窦皇后堂兄的孙子。元吉这个儿子,他更是没管住。
毕竟,李渊自己也很放纵好色。还没接受禅让时,他就曾让掌管礼乐的太常寺向百姓借了五百多套短袄和裙子,当作民间歌伎的服装,说是要在玄武门&游戏&。
对他那些争夺天下失败的对手,李渊的处置不近情理。萧铣只因见他时言语稍微戆直,就被斩首示众;比较光明磊落、能得民心的窦建德也被斩杀于长安;毒死炀帝之孙杨侗自立的王世充反而只被流放(将动身时被仇人所杀)。
窦建德死后,李渊招降他的旧部范愿等人。后者聚集商议说,王世充交出洛阳城投降,他的将领、公卿像单雄信这类人都被杀了。我们要是去了长安,哪有生还的道理。以前夏王(窦建德)抓了淮安王(李渊堂弟李神通),保全他的性命,把他送回去,他们却把夏王杀了。我们不起兵报仇的话,实在愧对天下之人。于是推举刘黑闼为首领,半年之间就恢复了窦建德当初的势力范围。
着急的儿子,拖延的父亲
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刘黑闼自立为王,被李世民击败,逃奔突厥,借兵后卷土重来。李元吉奉命围剿却迟迟不进攻。太子李建成主动请命去督军讨伐。刘黑闼败退到饶阳,被下属送交建成。建成将其斩首。
主动请命讨伐刘黑闼,是建成的下属王珪、魏徵的主意。他们劝他借此机会结交&山东豪杰&。山东(太行山以东地区,不限于今山东)的得失影响天下大势。当时世民正因为平定了窦建德、王世充威望大增,王珪、魏徵急着让建成分抢他的功劳。值得一提的是,王珪、魏徵等人正是后来助成贞观之治的名臣。单就建成所用之人论,他并不是昏懦无能之人。可惜,以成败论英雄本是世人通病,何况历史必经胜利者之手涂抹。
李渊一共有22个儿子,原配窦氏生育的有4个: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玄霸,四子元吉。窦氏和玄霸在起兵前就过世了。称帝后李渊追认窦氏为皇后,此后没有再立皇后。作为嫡长子,建成顺理成章被立为太子,世民和元吉分别封为秦王、齐王。太原起兵时建成和世民各领一军,成为太子后很少再参与军事。而世民的声望随着军功不断增长,为了表彰他平定洛阳的大功,李渊还特地发明了一个新封号:天策上将。
功勋与名位失衡。世民不甘心屈居人下,建成感觉到了莫大的危机,而元吉弃守并州之后,常常只能跟着世民东征西讨,很少有机会独当一面。建成和元吉联合抗衡亲兄弟世民,不过是时势使然。
双方各自结交朝廷官员和后宫妃嫔,努力收买对方的人。建成向元吉感叹,世民的金银多过我们,见遍了父亲的妃子,常常送她们东西,我怎能安坐着等灾祸降临呢?他私下招募各地骁勇之士及长安&恶少年&两千余人,守卫东宫,又让东宫禁卫官可达志招募了300名幽州突厥人,准备对世民不利。李渊得知后把可达志流放到了边境,而建成只是被叫去训了一顿。李渊自己似乎也找不到办法来解决儿子们的纷争。
武德七年(公元224年)六月,李渊巡幸陕西仁智宫,留守长安的建成预备借机发动政变。他命令庆州总管杨文干招募健儿送到京城,等待时机起兵接应。建成的使者行至中途,畏罪告发了此事。李渊找了个借口把建成召到行宫,命人监视。
李渊这次似乎是想做个了断了。他派人找来世民,许诺立他为太子,说,杨文干造反的事跟建成有关,恐怕牵连的人还不少。我不能效仿隋文帝诛杀亲生骨肉,只打算废了太子,封他为蜀王。那地方偏僻狭小,将来他不向你称臣也好控制。世民接受了这一方案,但他一走形势又生出变化。元吉和李渊的4个妃子在宫内为建成说情,封德彝在宫外为建成游说。李渊又改了主意,让建成回去守卫京城,把建成不能宽容兄弟,归罪于王珪、魏徵这些人。
李渊对世民的感情也有些复杂。一方面他不得不依靠这个能干的儿子,另一方面世民与日俱增的力量,不但给建成、元吉带来巨大阴影,也对这位当朝天子造成压力。哪里出了动乱,他总是让世民去讨平,事情一了结又生出猜疑。
一次李渊命令儿子们比赛骑射。建成把一匹肥壮而经常跌倒的胡马交给世民,说弟弟你擅长骑马,试试。世民就骑着这匹马追逐猎物。马摔倒时,他跳到几步之外,等马跃起时,又上马继续。这样反复了几次,世民跟人说,他想用这办法来杀我,死生自有天命,怎么能伤到我!建成听说后就让后宫的妃子诽谤,说世民说的是:我有天命在身,正成为天下之主,怎么会白白死了。
李渊大怒,把世民找来责备说,天子自有天命,不是智力可以谋取的,你也索求得太急了!世民磕着头请父亲把这事交给司法机关调查。李渊余怒仍未消,恰好此时传来突厥入侵的消息。他马上换了副脸色慰劳世民,跟他商量要怎么应付。
选择相对平庸的建成,还是难以驾驭的世民,很长一段时间里,李渊下不了决断。他的权宜之计是,把他们分开。他跟世民说,看你们兄弟这么不和,都呆在京城一定会斗起来的。不如你到洛阳去,陕西以东由你做主好了,你也可以用皇帝的旌旗仪仗。
世民于是预先派人去洛阳打点。他手下多&山东豪杰&,洛阳是其根据地,巩固洛阳也就是巩固人心。万一失意于长安,这里还可以做避难和复兴的基地。建成和元吉商量,世民要去了洛阳,得到土地、武装,一定会成为后患。留在京城,对付他就跟对付一个平民似的。于是找人密奏说,世民的亲信都是东方人,听说要去洛阳都欢欣雀跃,看样子这一去是不打算再回来了。
李渊一犹豫此事又告终止。
武德九年(公元226年),突厥侵犯边境。建成向李渊建议,让元吉代替世民去平定,而让世民府中的秦叔宝、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人随行。当时,尉迟敬德是建成、元吉重点收买的人之一。两人送他一车金银器物,他谢绝了,并将这件事告诉世民。世民表示,以后不必多虑,送来就收,而且可以借此打探对方的阴谋。按世民的想法,最好两位兄弟先动手,自己再名正言顺地还击。不过相比理想的名义,他更看重结果。
兄弟相残杀出个盛世
《周官&考工记》中说,都城内皇宫居中,皇宫南是朝廷,皇宫北是坊市。根据陈寅恪先生研究,隋朝营建的大兴城,也就是后来唐朝的长安城,皇宫和坊市位置刚好相反,坊市在都城南部,皇宫近都城北部。守卫皇宫的禁军,驻守在宫城北门玄武门。唐代历次宫廷政变的成败,基本取决于北门禁军的向背。如神龙元年张柬之等辅佐唐中宗李显复辟,神龙三年节愍太子李重俊率领羽林兵政变,唐隆元年李隆基诛灭韦氏集团,其成败都取决于玄武门的得失和守卫北门禁军的支持与否。而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事变,正是这一系列政变的第一个案。
武德九年六月初,世民向李渊告发两位兄弟淫乱父亲的后宫,并说自己没有亏欠建成和元吉,他们却要杀他,就像要为王世充、窦建德报仇一样。李渊听得愕然,回复说他会审问清楚,让世民第二天早早前来。
次日,李渊召集了亲信裴寂、萧瑀、陈叔达等人准备把世民密奏之事调查清楚。世民却率长孙无忌等人,预先在入朝必经之路玄武门设下伏兵。此前,世民已经买通屯守玄武门的常何,并交给他几十柄金刀子,让他买通其他守卫将士。常何当年追随过建成,所以建成把他视为旧部,并不起疑。
快走到临湖殿时,建成和元吉感觉气氛不对劲,立即调转马头往太子府方向走。世民跟在后面叫他们的名字。元吉在马上张弓射世民,几次都因为没有拉满弓,箭中途掉落在地。世民却一箭就把建成射死了。之后,元吉也被尉迟敬德射死。
没过多久,建成方面的冯立等人带着东宫和齐王府的精锐部队也赶到了玄武门。驻守玄武门的宫廷禁军不让他们进城,将领敬君弘战死。秦王府和太子府的军队,一守一攻,鏖战了很久,太子府军嚷嚷着要进攻秦王府,这时尉迟敬德提着建成、元吉的人头赶到。太子府军一下乱了阵脚。冯立对其部下说,我们杀了敬君弘,对太子也算多少有点交代,于是解散军队,落荒而逃。
世民见大局已定,派尉迟敬德进宫向李渊报告情况。史书中的记载颇有些怪异。据说,当时李渊正和裴寂等人在湖上泛舟,尉迟敬德一身铠甲,手持长矛,穿越禁军而入(按理这是犯了死罪)。李渊吃了一惊,问道:&今天是谁作乱?你到这里来做什么?&敬德回复,&是太子、齐王作乱,已经被秦王诛杀了,怕惊动陛下,派我护卫。&李渊跟裴寂等人说,&想不到今天出了这样的事,应该怎么处理?&萧瑀等人劝他说,秦王功高望重,把国事交给他,以后就不会再出事了。李渊说,好,我一直都想这么做。
当天,李渊下诏书大赦天下,谋逆的罪过只算在他两个儿子头上,其余党羽一概免于问罪。国家的各种行政事务,都听凭秦王世民处置。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建成的5个儿子和元吉的5个儿子没一个逃过被杀的命运。李世民比李渊果决多了。
3天之后,李渊又下诏立世民为太子,命令此后军队和国家的各种事务,都交由太子裁断处置,自己听听奏报就可以了。
事实上李渊已经没有多少机会再下诏书了。两个月后,他把皇位让给儿子世民,成了闲散的太上皇,只偶尔出席某些宫廷礼仪活动。据说,他还静心研究道家学问。自此之后,父子二人关系如何,史书绝少记载,外人难以揣测。不过有些事迹还是透露出少许消息。
贞观六年(公元632年),监察御史马周上疏:年迈的高祖居住在宫城西面狭窄(相对于皇宫而言)的大安宫。太宗将去夏宫避暑,却没有考虑到高祖被留在长安忍受暑热的煎熬。后来当太宗邀请父亲跟他一起去避暑时,高祖谢绝了。于是,太宗在宫城东北面建造大明宫作为父亲的避暑离宫。就在施工期间,高祖一病不起。贞观九年(公元635年)五月,高祖病逝,没来得及住进大明宫度过这个夏天。
还有一件事或许也值得一提。一次,太宗和魏徵一同登高远望。魏徵看了许久后说自己两眼昏花看不见皇陵。太宗把昭陵指给他看。魏徵问道,&这是昭陵?&太宗说,&是。&魏徵说,&臣以为陛下是望献陵,昭陵的话,一开始就看见了。&太宗为元配长孙皇后所建的昭陵相当宏伟,他也计划将其作为自己的安息之所。而他为父亲建的献陵,规模明显小于昭陵。
(参考资料: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刘昫等《旧唐书》;欧阳修等《新唐书》;司马光《资治通鉴》;吕思勉《隋唐五代史》;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钱穆《国史大纲》;崔瑞德《剑桥中国隋唐史》等。文中月份皆为阴历)
(C) 南方人物周刊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
联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体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行皇帝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