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国英文字母书写格式书写中,没有任何其他英文字母书写格式

答案:解析:
  1.(1)表达了对汉字的高度赞美和对汉字的喜爱之情。
  (2)“逐渐”说明是一个渐变的过程,表明作者的痛心遗憾之情。
  2.西方文字是二三十个字母以其不同顺序排列,可以组合成成千上万个迥然相异的词汇。它科学,准确,易学,易传播。中国文字精深复杂,卓然独立,不易掌握,更讲究意境与美感。
  3.通过对比,提醒人们要珍惜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珍惜文化传统。
  4.①写字可以让人教化附身,练字可以修身养性;②一个个方块字以不同的排列叠加,锻造出精粹凝练而又含蓄蕴藉的文句,能变幻出一个个全然不同的意境;③汉字可派生出书法艺术,具有丰厚的内涵和外形之美。
  5.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示例:我认为作为中国人,应当写好汉字。中国有句古话是:“人能写字,字能写人。”字写得如何,常常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水平的标志。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中考版(适用于人教课标版) 学年 第10期 总第166期 人教课标版
阅读文章,完成下题。
藏在水晶球里的鱼
  去年妻子从上海出差回来,给我带了一个水晶球工艺品。水晶球做工精致、玲珑剔透,一看就让人爱不释手。我仔细欣赏着妻送的礼物,女儿也很喜欢,她惊讶地发现水晶球里面居然有一条红色的小金鱼在欢快地游动着。
  女儿不解地问:“妈妈,这条鱼是怎么装进球里面的?”
  “人们先做一个空心的水晶球,然后在球上钻一个小孔,把水和小鱼放进球里再把小孔封死就行了。”妻子说,“因为这个水晶球制作工艺复杂,所以价格昂贵,女儿你看鱼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别把水晶球摔破了。”
  “那小鱼在水晶球里面没有氧气,没有食物,很快就会死啊!”女儿着急地说。
  “这你不用担心,人们往水晶球里注水时也加入了制氧剂和食物,水里的氧气和食物足够小鱼活半年了。”妻子解释说。
  “那半年后呢?”女儿接着问。
  “小鱼因为缺氧就死掉了。”妻子淡淡地说,女儿听了这话沉默了。
  我对水晶球制作厂家的创意很是钦佩,以前我也看到过类似的工艺品,不过水晶球里装的是一条塑料鱼,总是悬浮在水晶球的水里,只有间或摇动一下,塑料鱼才懒洋洋地动一下,远没有妻子送的这个水晶球有灵性,毕竟这里面装着的是一条真鱼,它可以在属于它的狭小空间里,随心所欲地施展着生命的魅力。
  我把水晶球放在书桌上,闲暇时就欣赏一下这个可爱的红精灵,女儿也常到我的书房看鱼,她喃喃自语:“鱼在水晶球里已经五个月了……”
  一天,我下班一进家门就听见女儿呜呜的哭声,妻的脸色也很难看,一问才知道女儿把水晶球摔破了,碎片撒了一地,水晶球里的小鱼则被装进了塑料盆。
  “水晶球摔破就算了,何必动手打女儿呢!”我抱起女儿心疼地对妻子说。
  “她是故意摔破水晶球的,我从上海千里迢迢带过来,她居然这么不知道珍惜!”妻一脸怒气地说。
  “孩子,你为什么要把水晶球摔破呢?”我柔声问女儿。
  “你们就只知道欣赏水晶球,可你们知道吗?如果我不把水晶球摔破,里面的这条小鱼就只剩一个月的生命了。你们太残忍了。”女儿哭着说。
  那一刻我和妻都沉默不语,女儿的话深深感动了我,我们常以成人的眼光审视着这个世界,以致于对一个生命的即将逝去都表现得麻木不仁,是女儿给我们上了一课,让我们知道人世间只有心怀至善,才能欣赏到最美的风景。
(选自2008年第18期《微型小说选刊》)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
(1)她惊讶地发现水晶球里面居然有一条红色的小金鱼在欢快地游动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随心所欲地施展着生命的魅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两处画横线句中“女儿”以及“我和妻”“沉默”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选文,你觉得文中的“女儿”具有怎样的品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如你来到制作文中所说的那种水晶球厂参观,你想对这个厂的厂长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人教课标七年级版 学年 第21~26期 总第177~182期 人教课标版
信念的力量
  ①2007年7月29日,北京时间20点35分,印尼雅加达国家体育场,亚洲杯决赛开始上演。
  ②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比赛。比赛的一方是夺冠呼声很高的沙特阿拉伯队,他们曾经是三次亚洲杯冠军,不但有着精湛的足球技术,而且“夺冠后每位队员数万美金和一套别墅”的奖励早已在最大程度上激起了球队的取胜欲望。此时的沙特队犹如一群威风凛凛的雄狮,只等着享受宰割猎物时所带来的快乐。
  ③而比赛的另一方,是一支首次闯入亚洲杯决赛的球队,无论战术还是实力都居于对手之下,更重要的是,这支球队来自一个战火纷飞的国家,球员是一群正被贫穷、饥饿、炸弹、流血与绑架包围着的人们。今天的亚洲杯冠军对于他们来说,绝没有奖金的存在。于是,很多渴望发生奇迹的球迷也不得不先替这支球队放弃了希望,只是记下了一个象征战争与苦难的名字——伊拉克。
  ④即使没有悬念,比赛仍要进行。
  ⑤随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沙特队果然________(A.不孚众望 B.不负众望),如一只只雄狮驰骋在赛场上。可同时所有人都发现自己错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找不到那只任人宰割的“羔羊”——伊拉克队,与雄狮搏斗着的完全是一群“狼”。
  ⑥伊拉克队的每位球员确实都成了“狼”。比赛一开始,他们就在尤尼斯、拉瓦尔与阿克拉姆等核心球员的带领下,向沙特队的球门发起猛烈攻击。于是,伊拉克队掌握了全场一半以上的控制球时间。
  ⑦一只狼是可怕的,一群狼更为可怕,而一旦这群狼达到疯狂的程度,则令人无法想象。在整场比赛中,伊拉克队的射门次数是沙特队的三倍还多,全场32次攻入对方半场。频繁的奔跑与争抢,一点点地消耗着所有参赛者的体力,哪怕它是一只狼也会透支。可直到比赛的最后一秒,伊拉克后卫断球后仍旧用百米冲刺的速度,带球远离禁区,这一速度让沙特球员震惊:疯了,他们真的是疯了!
  ⑧场上有一只最疯狂的“狼”,他叫尤尼斯,是绝对的核心球员,可当场上出现机会之后他却很少因为贪功选择自己射门。如果队友处于好的位置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传球。一记角球之后,身为队长的尤尼斯高高跃起,头球攻门,贡献了全场比赛唯一的进球。
  ⑨主裁吹响结束哨声的那一刻,伊拉克——这个正饱受战乱之苦的名字被写在了亚洲杯的历史上,而更多的疑问也被同时写在了许多人的心里。
  ⑩动荡的时局,让这些球员甚至连带着亚洲杯回国庆祝的愿望都难以实现,他们还在球场上豁出命地争抢,到底为了什么?
  “我们只想带给伊拉克人民一点快乐!”守门员阿巴斯的一句话揭开了所有人心中的疑问。没有夺冠的豪言壮语,没有优厚的奖金诱惑,原来这群男人的心中只有一个梦想,一个信念:将快乐带给自己的亲人,带给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伊拉克人民。
  于是,在泪水中,我们看到一群男人穿着日本的球鞋、英国的球衣,踢着美国的足球,用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捧得了亚洲足球的奖杯,而这份来自足球的快乐对于战火纷飞的伊拉克人民来说,是那样弥足珍贵。
  这完全是一场没有战术的比赛,有的只是一种意志;这完全是一场不用脚来踢的足球赛,是信念让足球跨越了宗教和文化的隔阂,越过了政府和民族间的对立。
(选自2009年第1期《阅读与作文(高中版)》)
1.掌握词语——填入文章第⑤段横线上最恰当的成语是:________。
理由:________。
2.写法分析——作者在开篇为什么要用墨如泼地介绍比赛双方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达作用——文中第④段在文章结构安排上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意理解——伊拉克足球队夺冠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句子仿写——结合文章和你对“信念”的理解,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完成仿写练习。
信念的力量在于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帮助你扬起前进的风帆;信念的魅力在于________,________;信念的伟大在于即使面临不幸,也能使你保持平和的心态。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中考版(适用于苏教版) 学年 第2期 总第158期 苏教版
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家乡的小桥
文/陈早春
  ①我们村的谷地,不足一平方公里,但有四条小溪纵横其间,它们似乎都有点恋家,九转十八弯地迂回着,不愿直流而下。因此,这一弹丸之地上架有十一座桥。其中石拱桥四座,石板桥五座,木桥一座,木板桥一座。短桥不计其数。站在中央的石拱桥上一招手,十一座桥上的人都可见到;一呼喊,十一座桥上的人都可以听到。它们不仅是村里各户人家的通道,也是联络大家的纽带。
  ②石拱桥很有些年头了,从桥面凹陷的痕迹可以看出。做得也很精致,堆砌处虽经多年风雨的侵蚀,仍不见缝隙,上有长长的条石作为护栏,半月形隆起的桥身,好像常驻的彩虹。
  ③石板桥都是一整块石片,身临其上无不惊叹:世上怎能有这么大的石块?是哪一位能工巧匠雕琢而成?是如何从石山中运来,又如何架得上去?最大的一座石板桥可以两人横挑担子迎面而过。
  ④木桥和木板桥要简陋多了,但小孩们最喜欢。一是走起来颤悠悠的,像合着拍子跳舞;一是可以在上面试试自己的勇气,因为稍一趔趄就会掉下去。男孩子们可以在此逞能冒险;女孩子一般不敢,但又要好奇去看看,去试试,以衬托男孩子们的勇武。
  ⑤在山坳里,还有不计其数的独木桥,竹片镶成的桥。在邻村,还有桥上架凉亭的,供过往行人歇息、暑天乘凉。这些都不能望眼所及,略而不叙。
  ⑥桥架在水上,水流在桥下。这里流淌的水,都由各路泉水汇集而成。夏天清凉,冬天温热。它四季常绿,绿得晶莹,绿得柔嫩润滑,透着青春肌肤的魅力。这是经过千万重沙石过滤的水,没有任何杂质和尘屑,清澈透明,鱼虾虫草毕现。地上的一切,都在这里留下影子。日月星空、屋宇楼舍、车马行人、山峦树木,哪怕是在树枝间啁啾、在空中飞掠而过的小鸟,都会映上它的屏幕。溪水总是如此多情,村里的一切,它都要铭刻在心。
  ⑦小溪虽没有大江的磅礴之势,但它极尽起伏跌宕之能事。落差扬瀑,潭里回流,击石溅珠,拍岸撕絮,漏斗漩涡,应有尽有。有的溪段如飞禽在泄泄其羽,有的又如奔马在振鬃奋蹄;时或飞絮轻扬,时或悬壶倒注,千姿百态。大江如进军鼙鼓,小溪如妙手文章。它比大江更能体现大自然的神韵。
  ⑧只有站在家乡的桥上,才能将家乡的全景尽收眼底;也只有站在家乡的桥上,才能领略家乡有形的倩影和无形的眷恋。如果还要听有声的家乡:流水的汩汩,石濑的淙淙,细流汇于空谷的铿锵,清泉漫过草滩的柔曼,石缝间滴泉的清脆,潭底回流的哽咽……也只有站在家乡的小桥上,才能听得真切,分出层次。
  ⑨家乡的小桥,是家乡的镜头,山水诗的诗眼。我爱家乡的小桥。
(选自《中华散文百年精华》,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画横线句子有何作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②~④段分别介绍了哪几种桥?请用简洁的语言依次概括各自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⑦段写小溪是否偏离了中心?说出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语言凝练优美,请你摘出最喜欢的句子,进行赏析。
句子:________________
赏析: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结尾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初中语文
来源:学习周报 语文 语文版 学年 第37期 总第193期 语文版
我所知道的钱学森
文/叶永烈
  钱永刚曾说起过钱学森上大学时的一个小故事。故事虽小,却折射出钱学森严格自律的可贵精神。
  那是1980年,钱学森回到母校上海交通大学。当钱学森去拜访金悫(qu8)教授时,金教授拿出一份珍藏了47年的“文物”,说起了发生在1933年的一段回忆。后来,金教授把这件“文物”捐给了上海交通大学档案馆永久收藏,而金教授讲述的故事在上海交通大学也传为佳话……
  1929年9月,钱学森以总分第三名的成绩考取了交通大学,从北京来到上海。钱学森记得,当时获总分第一名的是钱钟韩,后来成为工程热物理和自动化专家,曾任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即院士);总分获第二名的是俞调梅,后来成为同济大学教授,武汉长江大桥、上海宝山钢铁厂顾问。
  1933年,22岁的钱学森在交通大学机械系读三年级,金悫教授讲授水力学。6月23日,进行水力学考试。按照当时交通大学的规矩,考试之后,老师在试卷上用红笔打上对号或者错号,然后在下一堂课发给学生,让学生校看,这样,学生就知道什么题答对、什么题答错了。学生看过后,这试卷再还给老师,老师在试卷右上角的分数栏里用红笔写上分数。
  钱学森一看金悫教授发下的试卷上,全部都打对号,意味着这次稳拿100分。可是,钱学森细细一看,发现一个小小的错误:在一道公式推导的最后一步,把“Ns”写成了“N”。于是钱学森立即举手,说明自己的错误,主动请求老师扣分。金悫教授一看,果真如此,于是给了钱学森96分。
  钱学森主动要求扣分,使金悫教授深为感动。金悫的“悫”的含义,就是“诚实谨慎”。金悫从小受到的家教就是“诚实谨慎”。正因为这样,他非常赞赏这位诚实的学生钱学森,保留了钱学森的这份试卷。即便在抗日战争中那流离颠沛的日子里,这份试卷仍存放在金悫教授的箱子里跟随他到了大西南。在47年之后,听说钱学森回到母校,金悫教授拿出了这份珍贵的“历史文献”。
  在交通大学档案馆,还保存着一份弥足珍贵的文献。那是钱学森有一次做热工实验的实验报告。整个报告竟长达一百多页,非常详细地记录了他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的细节。报告字迹非常工整。当时,热工实验老师陈石英给了他满分100分。
  交通大学当时作为国立的大学,校规是相当严格的。学校规定,考试科目有30%以上不及格者,不准补考,令其留级;超过50%不及格者,令其退学。有的班级到二年级时尚有2/3的学生,到毕业时只剩下1/3的学生了。
  钱学森曾回忆说:“当时交通大学的求知空气并不很浓,却十分重视考分,学期终了,平均成绩计算到小数点以后两位数字。我对此很不习惯,但也不甘落后,每门功课必考90分以上,获得了免交学费的鼓励。”
  在交通大学,我还看到1934年6月交通大学校长黎照寰先生发给钱学森的奖状:“兹有机械工程学院四年级学生钱学森,于本学年内潜心研攻,学有专长,本校长深为嘉许,特给此奖状,以资鼓励。”
  顺便提一句,金悫教授也是一位人格高尚的老师。1983年,他在弥留之际,留下遗嘱,把私房一幢赠给交通大学做职工宿舍,把2万元人民币积蓄捐赠给学校做学生奖学金。
(选自2009年第9期《名人传记》)
1.作者提到了保存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哪几件与钱学森有关的文献资料?它们分别体现了钱学森怎样的人格魅力?
________________
2.选文主体部分通过________来讲述事件,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
3.选文最后一段对塑造钱学森的形象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
4.日,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的科学巨擘钱学森在北京逝世。请将下面的挽联补充完整,表达你继承钱老遗志的决心。(2分)
上联:青山绿水长留生前伟绩;
下联:________。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求书法艺术论文。
求书法艺术论文。
08-12-09 & 发布
浅谈书法艺术的美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人们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但是,欣赏书法艺术的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如文学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相比显得更为抽象,更难捉摸。一幅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美结果大相径庭的现象是常有的,即使是对一代书法大师作品的评价,也不一定千口一音。那么,书法艺术的审美是否存在统一标准呢?回答是肯定的、问题在于审美者所占的角度、所持的依据,特别是自身修养的高低。 艺术上的许多范畴,朴拙与呆笨、凝重与滞涩、豪放与粗野、宽博与松散、飘逸与轻浮、差别都很微妙,在欣赏和评价时把握不住就会产生移位,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有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对书法艺术了解程度不同,审美的结论也不会相同,“观千器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这与审美者自身的修养是分不开的。古往今来,有关书法艺术的审美著作、浩如烟海、今择其要点、归纳如下: 一、线条姿态美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由线条来完成的,而体现线条美的基本要素,则是要求线条富于变化。而书法使用的书写工具是毛笔,以笔锋来说,柔软而富有弹性。书写的轻重、疾快、强弱、顿挫、提按、正偏在纸上留下浓谈、干湿、刚柔、动静、方圆等各种千变万化的线条、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线条、能够充分体现线条的和谐美和动态美。 1、和谐美。这种美的要素,欧美艺术家讲究得极为精细,作张椅子,也要看长短、疏密、粗细、曲直,作得好就美,作得不好就不美。线的美,在美术中,最为高等,不靠旁物的陪衬,专靠本身的排列。而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线为生命之本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而“点”是线的浓缩,“线”亦是点的延长,“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古人曾说“学书贵能通变”,运笔中掌握提按、顿挫、徐疾和某些过渡性技巧,使线条呈现变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按笔可以达到“重若崩云”,提笔又使线条“轻如蝉翼”、令人有种时隐时现的变化感和沉浮感,从而突出表现作品独特的美感。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楷书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草书绵婉使转,使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美。 2、动态美。对于线条,古来有两个美谈,即:“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这是表现线条力度的夸张说法,但说明书法讲究笔力、更能体现线条的力度美、瘦能挺、壮能遒、摇曳生姿、似有飞动之态,那么力感与势态造成了线条的动态美。这种动态之美在书法作品中,你或许感到小桥流水,轻流慢淌,或如飞流瀑布,落于九天,或如林中老树,静谧安祥,或如骇雷惊电,震撼环谷……所有这些感受,都是书家通过用笔的控制,写出神态各异、丰富多变的动感线条,体现笔墨之外十分微妙的精神内涵。从优秀作品中不仅看出书家笔墨技巧的娴熟,更能看到对作品的“韵”的把握。即使人产生抑扬顿挫,似高山流水,时而泻于千里之外,时而旋于险滩之间,起到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 二、运笔节奏美 书法美与音乐美、戏剧美、舞蹈美的相似之处是,在于使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以至整幅作品中、富有旋律节奏和诗情画意的意趣。就书法作品而言,笔画的轻重缓急、字形的大小变化、字形的结构、广窄、开合、伸缩、倚正以及自然的牵连飞渡等等的巧妙运用,都能使整幅作品有种自然的运笔节奏感,使欣赏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书法和音乐一样,以抽象的语言创造抽象的形象,这抽象的形象似乎很容易引发欣赏者各种联想,在优秀的艺术家笔下,能创造出使人感到旷远,博大、幽微、深沉、高逸,使人精神得到升华的境界。就象优美的乐曲能激动人的心魄,激励人的情性、激发人的幽思。这抽象形象所表达的虽不是明确的什么,但它仍是和人的审美理想、人的情性修养肯定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就是来自一种修养,一种艺术情志,一种由时代精神折射出来的精神面目,所有这一切铸成的审美内涵,它寓于运笔中的点画、布白之中,让读者通过书家创造的总体形象观赏它,感受它,品味它。 三、形体组合美 书法的形体,由笔画、结构、章法三者组成。笔画上,视其提按、顿挫、疾徐、粗细、浓谈、方圆等用笔自然,变化流畅;结构上视其疏密、错落、承转、争让、欹正等照应周到、匀称生动;章法上,视其大小、高低、宽窄、黑白、虚实等协调统一、行气贯通。中国特有的方块汉字,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写出来的字,既要符合规范法度,又要富于变化。字体有长有扁、有疏有密、有古朴有奇宕等等,字写得过于平正、则显得板滞拘瑾;结体过于险绝,又易涉怪迁俗。所以应努力做到“平中寓险,险中求平、中宫收紧、左右挥洒、倚侧有正、曲中求直”,才能别有情趣,这样方可称为艺术。人们追求的是真情流露、天趣盎然,符合于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张猛龙碑,点画多变,以点而言,几处无一相同,此碑结字外疏内密,忽大忽小,忽收忽放,欹侧取势,奇丑相生,结体精密有奇趣。《兰亭序》中21个 “之”字,各具情态,形象生动,上下浑然,似天然雕饰,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书品的形体极尽变幻,时整齐匀称,时参差错落,时空旷清朗,时密不透风、形随笔出,字随势生、呈观万千气象,诸多风情,对书法欣赏者来说,书家只有通过形体组合线条,把自己真挚,强烈的感情贯注到作品的境界中去,才能使观赏者而感而动,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四、章法气势美 好的章法布局,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应顾盼映带、气脉相通。一幅书法作品应前后呼应,疏密有致,一气呵成,具有艺术的整体感。 1、相呼相应,相承相接。就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来说,整体布局合理,格调高雅的作品,从欣赏者的眼光来看,章法可以夺主先入,扑入眼帘,能给欣赏者第一眼的印象,能产生第一视觉效果,是关系列这幅字成败得失最关键的地方。在章法布局中,要照顾到每一点画,每一字的安排位置,是否正确,合理和自然、天头地脚,题款用印,字与字相呼、相应,行与行相承相接、达到疏密得体,揖让有致、顾盼生姿、浑然一体。整体布局是否自然生动,使人一眼望去,黑白分明,疏密有致、气势贯通、格调一致,令人有种统一感和整体感,达到相应的审美效果。 2、虚实相生,空灵相映。宋人姜白石《续书谱》曰:“必须下笔动静疏密停匀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气,当密不密必致雕疏”。 清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当画,奇趣乃出”。由于汉字的自身特点,书法家们可凭借自己的艺术构思和笔墨技巧,创作出千姿百态的作品,来表现自己的独特风格。不同的书法作品体现出作者不同的思维形式,有的作品重虚白,气势宽舒静谧,给人以空灵游逸感,有的作品雍容大度,有大气磅薄,纵横决荡之感; 有的作品苍古秀拔,奇崛危险,有种孤芳自赏感。书法艺术中注重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如在颜真卿《刘中使帖》、怀素《自叙帖》中,虚实相间的例子更为比比皆是。在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看来,虚白之处并非空洞无物,而“虚实相生,皆成妙境”的空间美效果,给观赏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使人回味无穷。 五、内容情感美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以表达感情,抒发性灵为特征的,书法也是如此,书法家们借助抽象的点画,通过艺术加工,并熔进自己的感情,创作出具有情调的作品,从而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作为书法欣赏者,面对一件书法作品,要力图窥见 作者的感情因子。作为形式艺术的书法,它不仅要求洞悉作品书写技巧、风格,又要领会作品的内容,了解创作背景。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修契事”时“群贤毕至”“流畅曲水”“惠风和畅”的环境中创作出的。就是用他风度超逸、墨彩飞动的正派书风,表现出东晋文人学士的风流潇洒姿态;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子家庙碑》等,则集中反映出他的端庄、厚重、雄壮的颜家气派。又如岳飞的《满江红》,周恩来的《大江歌》、毛....的许多诗词墨迹,从内容到形体都表现出伟人的气势和魄力。 大凡成功的书作,不单是形体秀美、清丽雄劲、峻拔、怡人眼目,更重要的是表现作者情怀志趣,作者凭着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识,自然而然地力求使自己笔下的文字形态更有线条美、更和谐流畅、更变化多姿、更参差错落 , 使欣赏者心领神会,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六、心灵意境美 意境,是指人的思维境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形成的。人们的意境是千差万别的, 同样的功底,不同程度的意境,就出现不同样的书法水平。意境美,是对书法作者的气势、骨力、神采、风味的高度慨括。唐太宗说:“夫字以神为精魂”;宋黄庭坚说:“书者能以韵观之”,清姚配中说:“以气为主”。历代书家所说的是“神”、“韵”、“气”。而我们继承了意境美的观点,把它概括为“精、气、神”。 字为心声。凡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包括动态的和静态的,如山水、云雾、日月、星辰、鱼虫、鸟兽、风雨、水火、雷霆、闪电、歌舞、战斗等等,无不给书家某些启迪。作者利用某种特殊的工具,通过书写用点画线条等一系列因素,将心灵中的某种情趣表达出来,这种心灵意境的情趣,往往能使书法作品取得某种神奇的效果。心灵意境美的体现,他决定作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个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外功”,作者的“字外功”愈深、立意也愈高。他所追求的作品也愈真;愈真则愈美;愈美则愈雅,愈隽永、愈耐人寻味。心灵意境美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只有不断加强“字外功”的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可见,意境美是书法家思想感情和修养的流露。思想感情是一切艺术的属性,如“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作者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之中。从书法的内容、线条、结构、章法、体势等体现了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欢乐有尽的感慨。再如清代“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当时提倡馆阁体的书风下,在书法上大胆创造、锐意革新,创造出“板桥体”。他的章法如“乱石铺街”但“乱”出法度,“乱”出神韵、从中可以窥视他高风亮节的卓然傲世的精神;现代书家弘一法师,他的字充分体现了佛教精神,以上书家创造出不同的书法艺术意境美。由此而知,每一个有成就的书家总有自己的个人风格、每件作品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意境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吸收和发展”。如清澈曲折的小溪,多姿多彩的花卉,滔滔不绝的江河,天空飞翔的雄鹰,葱郁有趣的山林等等,都有自身的个性美,同时也有相互间的共性美,那就是自然生动的天趣美,能在书法艺术的点画线条、字体结构、行列安排、章法布局中程度不同地比拟吸收,也能在意趣神采、自然韵律,风姿格调、骨力、气势、气脉相通方面,心须意合,若明若暗地从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成为书法艺术的佳作。用崭新的眼光去看,那些真正的作品中才有可能每次都有新的发现。作品似乎跟活生生的人一样高深莫测、难以预言。因为那是作品本身的一个动人心弦的世界,它有自己的独特法则和内涵。任何人都很难说自己已经了解了它的一切,因为谁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对待作品如果真的有了如对待人的一种心态,那么便能敏于捕捉作品的细节与内涵,洞见作品的妙处,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欣赏。 综合所述,书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从中品味欣赏可以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就在于你是否掌握书法艺术的审美创作规律。人们普遍认为:书法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谈”,只有书法与欣赏者心贴得紧密,艺术才能保证永恒,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世界上,拥有书法艺术的民族屈指可数,中国书法,具有悠久的历史。  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具有很深的玄妙。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为一代又一代人们所喜爱。  书法,是在洁白的纸上,靠毛笔运动的灵活多变和水墨的丰富性,留下斑斑迹相,在纸面上形成有意味的黑白构成,所以,书法是构成艺术;书家的笔是他手指的延伸,笔的疾厉、徐缓、飞动、顿挫,都受主观的驱使,成为他情感、情绪的发泄,所以,书法也是一种表现性的艺术;书法能够通过作品把书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学识、修养、个性等悄悄地折射出来,所以,通常有&字如其人&、&书为心画&的说法;书法还可以用于题辞、书写牌匾,因此,也是一种实用性的艺术。总之,书法,是具有更强的综合性艺术,是更倾向于表现主观精神的艺术。书法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中国艺术的基本特征。正像在西方美术中建筑和雕塑统领着其他门类造型艺术一样,书法和绘画则统领着中国美术的其他门类,而列为中国美术之首。当把书法与绘画并提时,又将书法摆在绘画前面,称之为&书画&,如&书画同源&、&琴棋书画&、&书画缘&、&能书会画&等等。书法与传统中国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特别是在宋元文人画出现以后,绘画用笔讲究从书法中来,水墨写意与书法的行草意趣相通。中国古代雕塑中也蕴含着书法的特征。中国古代雕塑的纹理即是线的组合,造型的装饰性与书法中的篆隶保持着内在联系。中国古代建筑从布局到主体的梁柱结构,都遵循对称、均衡、主从关系等法则,园林建筑中的含蓄、借景,以及亭、台、楼、榭追求的空灵、飞动等都与书法的结体、章法和节奏、气韵密切相关。至于工艺美术和民间美术,也不同程度地受到书法的影响。书法可以视为中国美术之魂。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艺术青春常在。在每个时代,社会环境不同、人们的审美欣赏角度不同,又随着文化地发展容入,书法有着自己的特点,并不断完善。浏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为精辟的总结:  晋人尚韵--晋代书法流美妍媚,风流潇洒,反映了士大夫阶级的清闲雅逸,流露出一种娴静地美。  唐人尚法--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  宋人尚意--宋代书法纵横跌宕、沉着痛快的书凤,正是在&国家多难而文运不衰&的局面下,文人墨客不满现实的个性书法,以书达意,表达一种心境。  元、明以来,中国封建社会停滞不前,江河日下,反映在书法上则是崇尚摹古,平庸无奇。  至于明末书坛&反流俗&的狂飚,以及清代后期崇尚碑版金石之风的兴起,正如地下奔突的岩浆,黑夜中闪掣的电光或是火石,折射出一个社会巨大变动的征兆。真所谓&披图幽对,思接千载&。  追寻三千年书法发展的足迹,我们可以清淅地看到他与中国社会的法发展同步,强烈的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中国书法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高级艺术的特征。书法艺术在群众中以逐步普及,也愈加受到大家的青睐。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画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质的书画艺术在历史的嬗变中又以其互补性和独立性释读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内涵。由于书、画创作所采用的工具与材料具有一致性。《历代名画记》中谈论古文字、图画的起源时说:“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象制肇创而犹略,无以传其意,故有书;无以见其形,故有画”。书画虽然具有同源的可比性,但以后的发展状况是以互补的独立性发展变化的。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发展与汉文字的产生与演进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那么究竟什么是“书法”呢?我们可以从它的性质、美学特征、源泉、独特的表现手法方面去理解。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用毛笔书写的、具有四维特征的抽象符号艺术,它体现了万事万物的“对立统一”这个基本规律又反映了人作为主体的精神、气质、学识和修养。   中国文字起源甚早,把文字的书写性发展到一种审美阶段——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对象的审美情感(也就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的形成)。有记载可考者,当在汉末魏晋之间(大约公元2世纪后半期至4世纪),然而,这并不是忽视、淡化甚至否定先前书法艺术形式存在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中国文字的滥觞、初具艺术性早期作品的产生,无不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和时代性。就书法看,尽管早期文字——甲骨文,还有象形字,同一字的繁简不同,笔画多少不一的情况。但已具有了对称、均衡的规律,以及用笔(刀)、结字、章法的一些规律性因素。而且,在线条的组织,笔画的起止变化方面已带有墨书的意味、笔致的意义。因此可以说,先前书法艺术的产生、存在,不仅属于书法史的范畴,而且也是后代的艺术形式发展、嬗变中可以借鉴与思考的重要范例。  中国的历史文明是一个历时性、线性的过程,中国的书法艺术在这样大的时代背景下展示着自身的发展面貌。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同时,唐代一群书法家蜂拥而起,如:虞世南、欧阳询、楮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名家。在书法造诣上各有千秋、风格多样。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中国黄河中游的“ 仰韶文化时期。” 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伴随着笔墨纸砚的出现,它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书法是汉字的书写形式,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
   中国的书法艺术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影响深远。打从汉字一产生,便出现了书法艺术的萌芽。经过漫长的历史演进和发展,直至秦代,统一了文字,创制了秦篆(小篆)、秦隶。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光辉业绩,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为书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而存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汉隶、楷书、草书、行书的变革、发展和繁荣,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繁荣相适应,我国古代的书法理论也逐步发展、兴盛起来。相对而言,古代书法理论的出现比书法艺术的形成要晚一些。据目前所能见到的资料,古代书论著作最早出现于汉代。西汉大学者、文学家扬雄在他的《法言·问神》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 书,心画也。” 这里的“ 书” 虽不是专指书法,但它最早论述了有关中国书法理论的根本命题--书法同书法家思想感情之间的关系和书法艺术表情达意的特质等问题,对后世的书法创作和书法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书论史的源头……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艺术,虽然书法艺术的自觉化至东汉末才发生,但书法艺术当于汉字的萌生同时。汉字的形成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目前发现的于原始汉字有关的资料,主要是原始社会在陶器上遗留下来的刻画符号,但许多文字学家认为,它们还不是文字,只是对原始文字的产生起了引发的作用。大多数文字学家认为“ 汉字的形成时代大概不会早于夏代” ,并在“ 夏商之际(约在公元前 17 世纪)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为学术界公认的我国最早的古汉字资料,是商代中后期(约前14至前11世纪) 的甲骨文和金文。从书法的角度审察,这些最早的汉字已经具有了书法形式美的众多因素,如线条美,单字造型的对称美,变化美以及章法美,风格美等。从商代后期到秦统一中国(前221 年),汉字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繁到简。这种演变具体反映在字体和字形的嬗变之中。西周晚期金文趋向线条化,战国时代民间草篆向古隶的发展,都大大消弱了文字的象形性。然而书法的艺术性却随着书体的嬗变而愈加丰富起来。    中国书法是人类社会的艺术瑰宝,它作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乃至视觉艺术,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演变。是中华民族聪慧和创造力的集中体现,由简而繁,由甲骨而小篆,由小篆而隶,进而楷、行、草,汉字的点画已挣脱了仅仅为符号的束缚,创立了自身赋有无穷魅力的美,它蕴含感情、良知、道德,展现出浑厚肃穆、轻灵飘渺、沉着稳健、闲雅舒展的意境 ,仿佛备齐了人类至善至美的一切条件,标志着华夏文明在古典文化艺术领域的最高水准。有人评其为“ 中国艺术的核心。” 并以其特殊的书写工具和独特的精神气韵,在世界艺术史上独领风骚。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从有了网络,就有了上网的人;有了上网的人,便有人说上网的利弊。今天,作为一个大学生,我是如何看待大学生上网的呢?我觉得应当一分为二的看。 网络最初是运用于企业的,用来查阅公司所需的资料,也用来洽谈生意。这时的网络尚未普及,可是,它的作用是积极的。此时的网络除了尚不完善外,我想还没有什么利弊之分。 随着技术的提高,网络日趋完善,也渐渐普及了。为了更适应大众的需要,有了网络游戏,有了QQ,有了各种各样的版块。于是,上网的人更多了,当然有大学生。大学生上网,理由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为了寻找一位网友以打发时间;有的为了网络游戏而不分昼夜;有的为了网上电影以此来“充实”生活。当然,也有为了学习的。我就亲耳听说一个建筑系的学生为了画图而包了两次夜。暂不说他包夜的行为是否不当,是否于身体不益,单说他对网络的利用,他在利用网络。我不得不插一句,何为“利用”呢?我觉得,在这,利用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积极的有效的运用。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天,借助于电脑,利用于网络,可以做成许多过去不能做或不易做的事。这是利?是弊? 作为一个旅游系的学生,我也是常上网的。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有关旅游的信息。有景点的介绍,有旅游信息的发布,有国家对旅游业政策的公布。这些,可以说是最新、最快的。对于旅游业这样一个敏感的行业来说,早一步得到信息便意味着早一步抓住机遇。这是利?是弊?当然,网上也不全是可靠的信息,也有谣言,有谬论,如果不加辨别,一概采纳接受,并且因此而酿成巨大的失误。这又是利?还是弊呢? 网络是四通八达的,上了网,可以认识很多人。本地的、外地的、中国的、外国的,当然也会有好人、坏人。上了网,有了网友,互通有无,彼此相互联络,提供彼此意见、建议,建立一种良好的网上友谊。这是利?还是弊?整天沉迷于网上聊天,不上课,什么事也不干,只为了网上冲浪,与网络那端的人虚无缥缈地扯上半天,最后还有可能误入歧途。这是利?是弊? 人人都说网络奇妙,它能在瞬息之间把你想知道的东西呈现出来;可以搜索到一本你一直想找但苦觅不着的老版杂志;可以搜索到一些书本、报刊上还未出现的前沿知识。你可以用它来丰富自己,真正达到一种不出门就知天下事的境界,达到一种一台机便知前沿科学的境界。这是利?还是弊?也有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有着卓越的网络知识,利用网络来发财,一种不义之财。当然,这里的利用就不是我前文所提到的利用了,这也是一种运用,不过是一种具有破坏力的运用。如此说是利?是弊? 其实,网络本无利弊,利弊在于上网之人。学了马哲,知道人应当发挥自身能动性,上网也是如此。有时,利与弊只一线相隔,单看上网之人是如何把握的,是如何发挥自身能动性的。 如今,大学生上网已是一种趋势了,也可以说是一种必然的局面。利弊仍有人说,可如何把握利弊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新闻工作者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综合体现。西方新闻界通常称之为“新闻鼻”、“新闻眼”,某种程度上说,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的生命。如何培养新闻敏感(1)增强政治敏感和社会责任感 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不是一回事,但二者密不可分。(2)注重学识和经验的积累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新闻敏感是对事物的一种“直觉”。这种“直觉”只有与丰富的知识以及从实践中积累来的经验相遇,才能擦出新闻敏感的“火花”。积累贫乏的记者,外界的信息再强烈、再珍贵,其思维的空间也是狭隘的,不容易产生联想,更难以产生创新思维。作为记者,涉猎的知识范围越多越广,写作采访就越得心应手,灵感的光顾也会越多,因为“机遇总是偏爱有准备的人”。(3)培养“新闻心”,练就“新闻眼”和“新闻腿” 新闻工作是实践性很强的劳动,业内人士常讲“脚板子底下出新闻”,意思是说要深入生活,到生活中张网捕鲜鱼。 所谓“新闻心”是指新闻工作者强烈的事业心和好奇心,包括对企业、对新闻工作的热爱,以及他所具有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邪恶势力斗争的勇敢精神等。一个敏感的记者对发生的事实总会在心里多问几个“为什么”,思路开阔,善于比较和联想,总想追根究底,把问题搞个水落石出。 所谓“新闻眼”是发现新闻的能力。有“新闻眼”的记者站得高,看得远。他们戴着望远镜和显微镜看事物,面对同一事物,也许别人觉得平平淡淡,他们却能独具慧眼发现新闻,并且挖掘出重大新闻。 所谓“新闻腿”就是记者要腿勤,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宋代陆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躬行”就是实践。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有作为的记者必然亲临新闻事件现场,眼见,耳听、鼻闻。腿脚懒惰的记者,新闻自然会从他们身边溜走。如果是在大陆做记者,我认为很重要一点就是要“识趣”——能报的报,不能报的不报。很多时候明明是条好新闻,可能因为某些人为因素,报道之后反而会给自己和单位找麻烦。听上去多少有些悲哀。至于公正,很多媒体都是党的喉舌,怎么可能会没有政治倾向?至于很多阴暗面就更不用说。反正要能屈能伸,要有自己的原则,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浅谈书法艺术的美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人们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醉,但是,欣赏书法艺术的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如文学艺术、音乐艺术、绘画艺术相比显得更为抽象,更难捉摸。一幅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美结果大相径庭的现象是常有的,即使是对一代书法大师作品的评价,也不一定千口一音。那么,书法艺术的审美是否存在统一标准呢?回答是肯定的、问题在于审美者所占的角度、所持的依据,特别是自身修养的高低。艺术上的许多范畴,朴拙与呆笨、凝重与滞涩、豪放与粗野、宽博与松散、飘逸与轻浮、差别都很微妙,在欣赏和评价时把握不住就会产生移位,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有俗话说:“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对书法艺术了解程度不同,审美的结论也不会相同,“观千器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知音”,这与审美者自身的修养是分不开的。古往今来,有关书法艺术的审美著作、浩如烟海、今择其要点、归纳如下:      一、线条姿态美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由线条来完成的,而体现线条美的基本要素,则是要求线条富于变化。而书法使用的书写工具是毛笔,以笔锋来说,柔软而富有弹性。书写的轻重、疾快、强弱、顿挫、提按、正偏在纸上留下浓谈、干湿、刚柔、动静、方圆等各种千变万化的线条、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线条、能够充分体现线条的和谐美和动态美。     1、和谐美。这种美的要素,欧美艺术家讲究得极为精细,作张椅子,也要看长短、疏密、粗细、曲直,作得好就美,作得不好就不美。线的美,在美术中,最为高等,不靠旁物的陪衬,专靠本身的排列。而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线为生命之本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而“点”是线的浓缩,“线”亦是点的延长,“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古人曾说“学书贵能通变”,运笔中掌握提按、顿挫、徐疾和某些过渡性技巧,使线条呈现变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按笔可以达到“重若崩云”,提笔又使线条“轻如蝉翼”、令人有种时隐时现的变化感和沉浮感,从而突出表现作品独特的美感。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楷书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草书绵婉使转,使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美。      2、动态美。对于线条,古来有两个美谈,即:“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这是表现线条力度的夸张说法,但说明书法讲究笔力、更能体现线条的力度美、瘦能挺、壮能遒、摇曳生姿、似有飞动之态,那么力感与势态造成了线条的动态美。这种动态之美在书法作品中, 或许感到小桥流水,轻流慢淌,或如飞流瀑布,落于九天,或如林中老树,静谧安祥,或如骇雷惊电,震撼环谷……所有这些感受,都是书家通过用笔的控制,写出神态各异、丰富多变的动感线条,体现笔墨之外十分微妙的精神内涵。从优秀作品中不仅看出书家笔墨技巧的娴熟,更能看到对作品的“韵”的把握。即使人产生抑扬顿挫,似高山流水,时而泻于千里之外,时而旋于险滩之间,起到美不胜收的艺术效果。       二、运笔节奏美       书法美与音乐美、戏剧美、舞蹈美的相似之处是,在于使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以至整幅作品中、富有旋律节奏和诗情画意的意趣。就书法作品而言,笔画的轻重缓急、字形的大小变化、字形的结构、广窄、开合、伸缩、倚正以及自然的牵连飞渡等等的巧妙运用,都能使整幅作品有种自然的运笔节奏感,使欣赏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书法和音乐一样,以抽象的语言创造抽象的形象,这抽象的形象似乎很容易引发欣赏者各种联想,在优秀的艺术家笔下,能创造出使人感到旷远,博大、幽微、深沉、高逸,使人精神得到升华的境界。就象优美的乐曲能激动人的心魄,激励人的情性、激发人的幽思。这抽象形象所表达的虽不是明确的什么,但它仍是和人的审美理想、人的情性修养肯定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就是来自一种修养,一种艺术情志,一种由时代精神折射出来的精神面目,所有这一切铸成的审美内涵,它寓于运笔中的点画、布白之中,让读者通过书家创造的总体形象观赏它,感受它,品味它。      三、形体组合美      书法的形体,由笔画、结构、章法三者组成。笔画上,视其提按、顿挫、疾徐、粗细、浓谈、方圆等用笔自然,变化流畅;结构上视其疏密、错落、承转、争让、欹正等照应周到、匀称生动;章法上,视其大小、高低、宽窄、黑白、虚实等协调统一、行气贯通。中国特有的方块汉字,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写出来的字,既要符合规范法度,又要富于变化。字体有长有扁、有疏有密、有古朴有奇宕等等,字写得过于平正、则显得板滞拘瑾;结体过于险绝,又易涉怪迁俗。所以应努力做到“平中寓险,险中求平、中宫收紧、左右挥洒、倚侧有正、曲中求直”,才能别有情趣,这样方可称为艺术。人们追求的是真情流露、天趣盎然,符合于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张猛龙碑,点画多变,以点而言,几处无一相同,此碑结字外疏内密,忽大忽小,忽收忽放,欹侧取势,奇丑相生,结体精密有奇趣。《兰亭序》中21个 “之”字,各具情态,形象生动,上下浑然,似天然雕饰,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书品的形体极尽变幻,时整齐匀称,时参差错落,时空旷清朗,时密不透风、形随笔出,字随势生、呈观万千气象,诸多风情,对书法欣赏者来说,书家只有通过形体组合线条,把自己真挚,强烈的感情贯注到作品的境界中去,才能使观赏者而感而动,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四、章法气势美        好的章法布局,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应顾盼映带、气脉相通。一幅书法作品应前后呼应,疏密有致,一气呵成,具有艺术的整体感。      1、相呼相应,相承相接。就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来说,整体布局合理,格调高雅的作品,从欣赏者的眼光来看,章法可以夺主先入,扑入眼帘,能给欣赏者第一眼的印象,能产生第一视觉效果,是关系列这幅字成败得失最关键的地方。在章法布局中,要照顾到每一点画,每一字的安排位置,是否正确,合理和自然、天头地脚,题款用印,字与字相呼、相应,行与行相承相接、达到疏密得体,揖让有致、顾盼生姿、浑然一体。整体布局是否自然生动,使人一眼望去,黑白分明,疏密有致、气势贯通、格调一致,令人有种统一感和整体感,达到相应的审美效果。      2、虚实相生,空灵相映。宋人姜白石《续书谱》曰:“必须下笔动静疏密停匀为佳,当疏不疏反成寒气,当密不密必致雕疏”。 清邓石如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通风,常计白当画,奇趣乃出”。由于汉字的自身特点,书法家们可凭借自己的艺术构思和笔墨技巧,创作出千姿百态的作品,来表现自己的独特风格。不同的书法作品体现出作者不同的思维形式,有的作品重虚白,气势宽舒静谧,给人以空灵游逸感,有的作品雍容大度,有大气磅薄,纵横决荡之感; 有的作品苍古秀拔,奇崛危险,有种孤芳自赏感。书法艺术中注重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如在颜真卿《刘中使帖》、怀素《自叙帖》中,虚实相间的例子更为比比皆是。在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看来,虚白之处并非空洞无物,而“虚实相生,皆成妙境”的空间美效果,给观赏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使人回味无穷。
      五、内容情感美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以表达感情,抒发性灵为特征的,书法也是如此,书法家们借助抽象的点画,通过艺术加工,并熔进自己的感情,创作出具有情调的作品,从而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作为书法欣赏者,面对一件书法作品,要力图窥见 作者的感情因子。作为形式艺术的书法,它不仅要求洞悉作品书写技巧、风格,又要领会作品的内容,了解创作背景。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修契事”时“群贤毕至”“流畅曲水”“惠风和畅”的环境中创作出的。就是用他风度超逸、墨彩飞动的正派书风,表现出东晋文人学士的风流潇洒姿态;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子家庙碑》等,则集中反映出他的端庄、厚重、雄壮的颜家气派。又如岳飞的《满江红》,周恩来的《大江歌》、毛泽东的许多诗词墨迹,从内容到形体都表现出伟人的气势和魄力。大凡成功的书作,不单是形体秀美、清丽雄劲、峻拔、怡人眼目,更重要的是表现作者情怀志趣,作者凭着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识,自然而然地力求使自己笔下的文字形态更有线条美、更和谐流畅、更变化多姿、更参差错落 , 使欣赏者心领神会,从中受到启迪和教益。      六、心灵意境美       意境,是指人的思维境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形成的。人们的意境是千差万别的, 同样的功底,不同程度的意境,就出现不同样的书法水平。意境美,是对书法作者的气势、骨力、神采、风味的高度慨括。唐太宗说:“夫字以神为精魂”;宋黄庭坚说:“书者能以韵观之”,清姚配中说:“以气为主”。历代书家所说的是“神”、“韵”、“气”。而 继承了意境美的观点,把它概括为“精、气、神”。字为心声。凡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包括动态的和静态的,如山水、云雾、日月、星辰、鱼虫、鸟兽、风雨、水火、雷霆、闪电、歌舞、战斗等等,无不给书家某些启迪。作者利用某种特殊的工具,通过书写用点画线条等一系列因素,将心灵中的某种情趣表达出来,这种心灵意境的情趣,往往能使书法作品取得某种神奇的效果。心灵意境美的体现,他决定作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个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外功”,作者的“字外功”愈深、立意也愈高。他所追求的作品也愈真;愈真则愈美;愈美则愈雅,愈隽永、愈耐人寻味。心灵意境美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只有不断加强“字外功”的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可见,意境美是书法家思想感情和修养的流露。思想感情是一切艺术的属性,如“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作者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之中。从书法的内容、线条、结构、章法、体势等体现了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欢乐有尽的感慨。再如清代“杨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当时提倡馆阁体的书风下,在书法上大胆创造、锐意革新,创造出“板桥体”。他的章法如“乱石铺街”但“乱”出法度,“乱”出神韵、从中可以窥视他高风亮节的卓然傲世的精神;现代书家弘一法师,他的字充分体现了佛教精神,以上书家创造出不同的书法艺术意境美。由此而知,每一个有成就的书家总有自己的个人风格、每件作品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意境美。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 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吸收和发展”。如清澈曲折的小溪,多姿多彩的花卉,滔滔不绝的江河,天空飞翔的雄鹰,葱郁有趣的山林等等,都有自身的个性美,同时也有相互间的共性美,那就是自然生动的天趣美,能在书法艺术的点画线条、字体结构、行列安排、章法布局中程度不同地比拟吸收,也能在意趣神采、自然韵律,风姿格调、骨力、气势、气脉相通方面,心须意合,若明若暗地从书法作品中表现出来,给 带来美的享受,成为书法艺术的佳作。用崭新的眼光去看,那些真正的作品中才有可能每次都有新的发现。作品似乎跟活生生的人一样高深莫测、难以预言。因为那是作品本身的一个动人心弦的世界,它有自己的独特法则和内涵。任何人都很难说自己已经了解了它的一切,因为谁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对待作品如果真的有了如对待人的一种心态,那么便能敏于捕捉作品的细节与内涵,洞见作品的妙处,这才是真正的艺术欣赏。      综合所述,书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从中品味欣赏可以在视觉上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就在于 是否掌握书法艺术的审美创作规律。人们普遍认为:书法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谈”,只有书法与欣赏者心贴得紧密,艺术才能保证永恒,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国书法的艺术特征  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在世界各国文字书写中,没有任何其他文字的书写,像汉字的书写一样,最终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并且源远流长,在当代不仅没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电脑的普及、手写量的减少而导致魅力消减,相反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成为当代中国参与者最多、受众最广泛的艺术形式之一。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说:“如果说能够表现个性,这就是最高的美术,那么各种美术,以写字为最高。”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中国音乐衰落,而书法却代替了它而成为一种表达最高意境与情操的民族艺术。”林语堂认为:“书法提供给了中国人民以基本的美学,中国人民就是通过书法才学会线条和形体的基本概念的。因此,如果不懂得中国书法及其艺术灵感,就无法谈论中国的艺术。……中国书法在世界艺术史上的地位实在是十分独特的。”当代著名书法家沈尹默先生说:“世人公认中国书法是最高艺术。”与宗白华齐名的美学家、美术史家邓以蛰先生也认为“吾国书法不独为美术之一种,而且为纯美术,为艺术之最高境”。这些观点容或有溢美之处,但是也充分说明,前贤对于中国书法曾经赋予过多么崇高的地位!这些学者对中国文化乃至西方文化艺术的了解,都是极其深厚的,他们这么说,不会没有缘故,总有他们的理由。简单概括,也许可以这样认为——至少他们相信,中国书法在整个中国文化艺术系统中的重要性是值得特别关注的。  作为中国人,学习掌握一点这门古老而仍然生机勃发的艺术的基本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和丰富自己的艺术审美修养,更意味着增加了了解和学习本国文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中国的书法艺术,表面看来非常普通,不过是拿毛笔蘸墨汁在宣纸(当然有时也用其他的书写载体)上书写汉字而已,似乎人人都会,没有任何神秘和独特之处。但事实恰恰相反,看起来形式如此简单的艺术,却一点也不比那些在形式上显得复杂得多的艺术容易掌握、容易明白。  何以如此?  原因在于,在她表面的简单中,蕴含着无限的丰富。  一、以简驭繁  书法艺术的形式,最为简单不过——只有汉字、只有黑白的组合,至多加上纸色和装裱形式的变化以及红色印章的搭配。但是,这最简单的形式中,却包含着无限变化、无限丰富的形态。  首先,字体的复杂性。汉字的历史形态本身是丰富多样的。从最初的甲骨文、到商周的金文、到秦汉的篆书隶书草书、汉代以后的行书楷书,还有处于这些形态之间的各种过渡样式,各种历史形态和过渡样式之间,又是既有区别更有联系的,彼此之间进行沟通的可能性极大。可谓林林总总,自身构成了复杂多变的系统。书法以汉字为艺术创作的材料,先天就具备了优越的基础,具备表现形态的丰富性。这一点,由汉字衍生的日文、韩文和线性的西方文字是望尘莫及的。  其次,结构的可塑性。汉字作为记录工具,每个字都有其构形上的基本要求,以保证字义识读的准确性。但是,这个要求并不是僵化的。只要保持其点划和结构的相互位置关系基本稳定,其正斜、长短、方圆等等,在处理时都有很大的灵活性。因此具体到每一个书写者的笔下,汉字的形体总是千变万化而非千人一面的,即使是清代馆阁体也不例外。  其三,点划的多样性。每种汉字字体,都有相应的点划形态上的基本规范。但这同结构一样,并不是僵化的。在书写过程中,其具体形态具备极大的可塑性。而汉字书法的书写工具——毛笔,在塑造点划形态上具有优越的性能。两相结合,使得汉字书法艺术的基本形式元素——点划的形象,具有了无限的丰富性。  最后,篇章的综合性。由单字、单词组织起来的汉字篇章,同其他文字的篇章一样,总是在符合语法的前提下,具有无限组合的可能。而汉字的结构与点划本身是多变的、复杂的,组合成篇以后,彼此所形成的各种关系,较之一般文字的篇章关系更加复杂。  此外,作为一幅完整作品组成部分的印章和装裱艺术的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  可见,在这最为简单的形式中,却存在着多么复杂的形式关系问题!中国书法正是由此出发,以中国文化为基础,提炼出了一系列的关于形式处理问题的概念,形成一套关于形式美的观念体系,并辐射到其他艺术形式上。林语堂说:“中国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实际上却是由最为奇特的笔画构成的,这就使得书法家不得不去设法解决那些千变万化的结构问题。于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粗犷、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他甚至认为,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 “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这些观念(以及形式和结构的原则),还影响到了 “中国绘画的线条和构思”、“中国建筑的形式和结构”,“正是(书法所探索出来的)这些韵律、形态、范围等基本概念给予了中国艺术的各种门类,比如诗歌、绘画、建筑瓷器和房屋修饰,以基本的精神体系”。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书法艺术之简见所谓艺术,由来久远。人乃万物生灵之首,不同的地方,就是人有思想。在谋生之余,对宇宙万物天、地、人的认知,引发出来的喜、怒、哀、乐,从而导致了艺术的产生。艺术——也正是人类精神需求的产物。纵览人类的艺术史长河,无时无刻不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李泽厚先生《美的历程》里有更加详尽的阐述。所谓艺术,正反论之。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产物是精神需求,精神需求的灵魂就是艺术。一方面,人类为了宣泄内心的精神世界而进行的行为过程,产生了艺术作品,就是艺术家的创作。另一方面,人类寻求艺术的共鸣,从而愉悦身心、慰籍心灵。就是我们对一幅作品的欣赏,其实也是欣赏者的第二次创作的过程。所谓艺术,存于你我。可以说,现实社会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无处不显示着艺术存在。人们日常穿衣讲究颜色和款式的搭配,什么场合穿什么衣服;菜肴的色、香、味;居住的房间家具摆设的协调、布局的合理;行动坐卧的姿态的端正优美,都是人们艺术的体现和审美的需求。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是生活当中的艺术家。艺术——这朵人类精神家园的灵逸之花,存在于你我每个人的心灵之中。就象我们考试的成绩有高有低,我们每个人的艺术天分和艺术修养也是不同的,这也就有了艺术家和普通百姓的区分。但是,这中间没有绝对的分界线,往往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因而才产生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至于书法艺术,因为汉字是书法艺术的载体,所以,从汉字诞生的一刹那,便也就随之而产生了。最初刻在原始先民使用的陶器上简单的符号,简单古朴,就是文字的产生,也是书法艺术的初始。随后出现了钟鼎、甲骨、殳篆等文字,既所谓的大篆。另外还有一些鸟虫篆、蝌蚪文等特殊的文字。各种的书写工具、书写方法、书写字体纷繁杂呈,直至秦始皇统一文字,丞相李斯奉命归纳统一书写方法,小篆作为全国唯一的官方文字便出现了。但是,大家逐步感到小篆带来的不方便,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小篆就慢慢演变为隶书。隶书传说是被秦始皇关押起来的一名奴隶所发明的,其实,通过大量历史资料证明,没有哪一种字体是某个人独立发明的,只不过是起到一个归纳总结的作用罢了。到了汉朝,隶书逐步发展为一种书写便利美观的成熟的书体,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间,民间和官方早就在同时应用了隶书的衍生物——简书(即:汉简)。汉简应用的时间和范围都是非常广泛的,早期的汉简中篆书的成分多一些,晚期的汉简楷书的成分多一些。汉简比正统的用于文书、碑刻的隶书要欢快、简洁和方便的多了。由于北方少数民族的逐步强大,圆转流美的隶书渐渐演变为方硬强悍的魏碑,继而发展为楷书。这期间,草书、行书也夹杂在其中逐渐的产生和发展起来。总的来说,中国书法的产生、演变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于中国疆域广袤、民族众多,再加上人群迁徙和受周边文化的影响。汉字的各种字体产生和发展也存在着互相交融、互相影响的过程。尤其是晋唐之前,几种书体存在着同时使用的现象。那么,如果我们给书法简单的分类的话,就是真书(楷书)、草书、隶书、篆书四种书体。按照年代的发展和字体成熟的程度可分为,先秦的大篆、甲骨文等;秦朝的小篆;汉朝的隶书;北魏的魏碑;唐朝的楷书等。在中国书法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出现了许多艺术造诣极高,对后世书法发展影响巨大的书法大家。如:书圣王羲之、唐朝欧颜柳虞四家、宋朝苏黄米蔡四家等等。今后可以陆续和大家分享他们的书法艺术,本篇小文不做赘述。时光如白驹过隙,随着汉字的发展演变,书法的艺术创作和欣赏的社会属性也越来越大。直至今日,以毛笔为书写工具的书法,基本上退出了实用的舞台,它的实用价值逐渐的被艺术属性所取代。 但是,从大体的艺术分类上来讲,东方艺术属于写意的艺术,西方艺术属于写实的艺术。就象东方人的肠胃未必适应西方的牛排,西方的化妆品也未必适合东方人的皮肤一样。所以说,作为书法艺术,不论是从哲学、文化、思维上来说,还是我们现代生活的衣、食、住、行,以及工业、农业、商业等各个领域,我们生产生活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找到它的影子。五千年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受着它的影响。有一笔或潇洒、或秀丽的字体(可以是硬笔书法),也是我们每个人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质的反应。可以说,书法艺术是不折不扣的东方的艺术,或者说是中国的艺术,这应该是我们有目共睹的事情了。书法艺术是一门视觉艺术,它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它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的地位,如我们常说的“字如其人”,正是说明了这个问题。现代侦探工作中,也利用这个原理,通过对字体的研究,判断出犯罪嫌疑人的性格、年龄、性别,甚至作案时的情绪等等。当然,侦破案件和我们的字的好坏是没有关系的,只是通过这个例子说明书法和我们每个人的密切的关系。还有人说, “字是人的脸面”。虽然我们现在已经广泛的使用了电脑,但是,电脑不可能代替我们所有的工作和生活,日常生活中需要书写的地方还很多。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通过对书法艺术的学习和欣赏,可以不断的提高我们个人的艺术修养、陶冶性情,从而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体现出一个人优雅的艺术品位和文化素质。让我们亲近书法艺术吧,它会给您的生活带来丰富的色彩和高尚的艺术气息……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文字母书写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