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凉梁客咳惊从字音上看这副对联史上最巧妙的对联在什么地方

查看: 1116|回复: 3
帖子阅读权限150积分7006精华1威望2771 铜钱41524 金币2249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845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奋斗 07:45签到天数: 246 天[LV.8]以坛为家I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读音: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读音: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异字同音  饥鸡盗稻童桶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无山得似巫山好,何水能如河水清。  贾岛醉来非假倒 ,刘伶饮尽不留零。  回文倒顺  人过大佛寺 寺佛大过人  客上天然居 居然天上客  僧游云隐寺 寺隐云游僧  处处红花红处处 重重绿树绿重重  雪映梅花梅映雪 莺宜柳絮柳宜莺  静泉山上山泉静 清水塘里塘水清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本文由印象社区专题提供
&&&&&&&&&&&&&&&&&&&&&&&&&&&&&&&&&&&&&&&&&&&&&&&&&& 转载本文,请注明来自印象社区!
帖子永久地址:<input type="text" onclick="this.select();setCopy('经典同字异音对联\n/thread--1.html', '帖子地址已经复制到剪贴板您可以用快捷键 Ctrl + V 粘贴到 QQ、MSN 里。');" value="/thread--1.html" size="40" class="px" style="vertical-align:" />&<button type="submit" class="pn" onclick="setCopy('经典同字异音对联\n/thread--1.html', '帖子地址已经复制到剪贴板您可以用快捷键 Ctrl + V 粘贴到 QQ、MSN 里。')">推荐给好友
帖子阅读权限150积分64326精华7威望43396 铜钱312906 金币10688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186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1:27签到天数: 903 天[LV.10]以坛为家III
处处红花红处处 重重绿树绿重重{:soso_e179:}
印象社区是我永远的精神乐园!
帖子阅读权限200积分14669精华43威望9869 铜钱125621 金币1744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958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开心 08:23签到天数: 791 天[LV.10]以坛为家III
巧夺天工,高手!
帖子阅读权限200积分59903精华5威望36928 铜钱563732 金币6566 注册时间最后登录在线时间4595 小时
, 积分 59903, 距离下一级还需 25097 积分
升级&&34.47%当前用户组为 圣洁的灵魂当前积分为 59903, 升到下一级还需要 25097 点。TA的每日心情开心 17:42签到天数: 1002 天[LV.10]以坛为家III
好对,欣赏问好
舞会最活跃独舞奖
茶园舞会专用勋章
国庆系列勋章
颁发给论坛的常驻居民
注册账号后即可领取此勋章,时限7天
发帖量达到50可以领取该勋章,有效期30天
发帖量达到500可以领取此勋章,有效期30天
发帖量达到2000可以领取此勋章,有效期30天
发帖量达到10000可以领取该勋章,有效期30天
TEL: 010--浅谈对联的用字技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浅谈对联的用字技巧
对&#8203;联&#8203;的&#8203;的&#8203;用&#8203;字&#8203;技&#8203;巧&#8203;问&#8203;题&#8203;。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梁凉咳刻惊。这对联是出自哪?
饥鸡盗稻童筒打;暑鼠梁凉咳刻惊。这对联是出自哪?
有一木匠到一人家去做木工,那主人家晒在门口的稻谷被鸡吃,然后有一童子拿竹筒赶鸡,于是那木匠便想出了个鸡饥盗稻童筒打;但是自己一时无法对下联,到晚上吃饭的时候看见屋梁上有老鼠,那木匠一声咳嗽那老鼠跑掉,于是就有了下联鼠暑凉梁客咳惊。
宋代贾仁赴京赴考途中,见几只鸡人偷食稻谷,被儿童用竹筒赶走,他灵机一动,吟出上联:鸡饥盗稻童筒打;
后来,在一个夏日的中午,秀才躺在旅店的床上休息,忽然一阵咳嗽,几只在屋脊上嬉戏的老鼠受惊躲了起来,秀才心头一亮,脱口对出了久思不得的下联:鼠暑凉梁客咳惊。
其他回答 (1)
“饥鸡盗稻童桶打;暑鼠凉梁客咳惊。”
一年夏天,清代文学家李调元,路过一农家。农家大嫂正在门前的场上晒稻谷,一群饿了的鸡子都赶来吃谷。就在这个时候,屋内走出两个手拿竹筒的儿童。儿童见鸡吃谷,便将竹筒向鸡打去。农妇触景生情,望着李调元说:“饥鸡盗稻童桶打,”言下之意,请李先生对个下联。李调元见农妇能出出这样的上联,又惊又喜。可要对这个上联,却又感到很不容易。他皱着眉头,在农家门前踱来踱去,就是想不出来。正在他绞脑汁之际,一阵风沙刮来,呛得他一阵猛咳。咳嗽间,他忽见农家梁上有一只老鼠被他的咳声惊跑了。这下可好,巧事天成,他的下联有了:“暑鼠凉梁客咳惊。”
农妇听了李调元的下联,十分佩服地说:“到底是大文学家,有啥能难住你的!”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怎样作对联&中华书局《文史知识》编辑部(二)
由于某种需要,将某副楹联的上下联增加或减少一些字词或笔划,使联意发生变化,造成
新的意境,组成新的楹联,这种制联方法叫做加减法。这种作联的方法在某些特定的场合时
常出现,所撰楹联多含有诙谐、戏谑、讽刺意味。
又称续字。传说有一年除夕王羲之连续写了多副春联均被人揭走,最后撰一联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因联语不吉利才没有被人揭走,晚上王羲之又在上下联后各添三字,大家在春节早上见到的
春联就变成了:
福无双至今日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还有一个传说。明朝才子解缙未成名时,住所与一富翁家的竹林相对。除夕,他在门上
贴了一副春联:
门对千根竹;
家藏万卷书。
富翁见状大怒,心想我家的竹园岂容他人借用?便令家人将竹子砍掉一截。解缙自知其意,
便在上下联各添一字:
门对千根竹短;
家藏万卷书长。
富翁见之,更加恼火,干脆把竹根也刨掉了。解缙只觉好笑,便把楹联又添二字:
门对千根竹短无;
家藏万卷书长有。
任凭富翁将竹砍短、除根,楹联依景而变,只气得富翁目瞪口呆,无计可施。此联两次加字
,实属不易。用加减法制作楹联要求联意不做作,不牵强,字生趣,意通神。
相传有一仕宦人家,父子俩有权有势,横行乡里,老百姓对他们敢怒而不敢言。父子俩
都买了进士,婆媳均封夫人,为了光宗耀祖,装点门面,便在门上挂出一副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皆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均夫人。
门对刚刚贴出,便有人乘其不注意时通过改增笔划,变成了另一副楹联:
父进土,子进土,父子皆进土;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均失夫。
如此一改,内容便大相径庭,父子俩也只有自叹倒霉而已。
楹联的针对性楹强,不能轻易混淆。传说旧时有一家人家结婚,把丧联“流水夕阳千古
恨,春露秋霜百年愁”错贴于喜堂之上,客人一见,无不惊异,因碍于情面又不便明说。当
新娘来到喜堂见此联时,不免暗中叫苦,但她灵机一动,来到丧联旁,将上下联尾各截去一
字,丧联立刻变成下面的喜联:
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类似这样加减字词的故事,在民间广有流传。
将别人创作的楹联作某些必要的改动,用以表达自己写作楹联的主旨的楹联创作方法称作
翻造法。用翻造法写作的楹联尽管只改动几个字,但能另具新意,这种写作方法常被人们所
请看下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这是河南南阳岗诸葛武侯祠大殿门前两旁的一副楹联,上联歌颂诸葛亮一生忠心耿耿、鞠躬
尽瘁的品格;下联为诸葛亮早年隐居地是襄阳、南阳之争而感叹,寓意深邃幽默,富于哲理
。1959年秋,胡耀邦到南阳检查工作,在参观武侯祠等古迹时,看到了这副楹联,易数字而
成一副新联: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
功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该联寓意新颖,表现了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和甘当人民公仆的高尚情操,堪称翻造联之佳作。
再看一联:
铁肩担道义;
辣手著文章。
明代杨继盛因弹劾奸相严嵩,无辜被杀,临刑前写了这副楹联以示不畏强暴。1916年李大钊
书赠杨子惠一副楹联,乃是翻造此联而成: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该联仅易一字,却足以抒己志,又勉友人奋发向上,新意顿生。
在对联中用相关的话暗示要讲的事物,也就是将要讲的隐藏起来,这种制联方法称作隐
如。隐如手法,似乎谜语。
请看这样一副对联:
数声吹起湘江月;
一枕招来巫峡云。
上联“数声吹起湘江月”只说吹,却未言吹的是什么,然而读者却很容易联想到那清脆悦耳
的笛声。下联“一枕招来巫峡云”,显而易见,那枕边尤物不是梦,又是何物?宋玉《高唐
赋序》说楚王梦与巫山神女相会于高唐。神女曰:“旦为行云,暮为行雨。”上联写笛,下
联写梦,意境幽远,令人心动。
解放前,有人写过一副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的对联,联曰:
中土讵能容久住;
醉乡何得复横行。
中土,指中华大地,上联的意思是说不容许帝国主义在中国横行霸道,下联隐说的是螃蟹,
说用酒烹制的螃蟹再不会横行了。“醉乡”,这里指的是指用酒制成的醉蟹。整联的意思即
是:帝国主义分子不得在中国横行霸道,如果帝国主义分子敢在中国久住下去而横行霸道,
其下场必然和醉蟹一样死路一条。此联既隐含了两种事物,合起来又有很深的寓意,是一副
爱国主义的佳作。
用隐如法制作的对联虽与谜联相类,但却有本质的区别。用制谜法制作对联,乃以依物
制联,是将谜面对联化,实际上就是用对联形式制作的谜语;而用隐如法制作对联,乃是以
联喻物,是将所要描写的事物暗藏于联中,使人们通过联想对作者的用意加以理解。
缺如联,也称隐语、漏字,在楹联中是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这种手法故意将尾字或联
句中的一字隐去,并以联中展现之字向读者暗示所缺之字,而该联的意思又正是在空缺的字
上,联句仍能形成很规矩的对仗。细心的人从展现的字面上不难看出联中所藏之意。用漏字
法制作的楹联,一般具有谜语的功能,或戏谑,或嘲讽,谜味隽永,猜趣无穷,很好地显示
了其巧对的艺术魅力。
请看一户穷人写的春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从字面看,读者便知作者在做文字游戏。上联缺“一”字,下联缺“十”字。这到底是什么
意思呢。这要从所缺之字的谐音上去理解。“一”与“衣”谐音,“十”与“食”谐音,加
上横批所缺“东西”二字,作者的意图就不言而喻了,原来全联的意思就是“缺衣少食,没
有东西”。此联立意奇巧,很形象地表达了穷人过年三难。它不但是一篇缺如联,还是一副
数字联,若把它视为谐音联也是可以的。
请看一副嘲庸医的对联:
未必逢凶化;
何曾起死回。
相传有一个叫“吉生”的庸医,水平低下,却爱自吹,有人便在其门上贴了这副楹联予以嘲
讽。在上下联镶嵌的成语中,每个成语都故意漏写了一个字,所漏写的字合起来恰是他的名
字。这样的漏字法作的楹联,艺术效果比不漏“吉生”二字更佳。
再看一副贺婚联:
人称新郎新娘,原本是旧相思一对;
你吃喜糖喜酒,能不有 风味几番?
这副联中故意漏去一字,让前来贺喜的人自己去品味,自我感觉用什么字好就填上什么字,
填不上来,说明这种风味难以用语言表达。这一漏字,正是寓联意于联外。
据说,袁世凯死后,有人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这副楹联故意不按楹联作法之常规去写,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使其不能成对,这样的
对联按属对要求是绝对不可以的。但此联正是用属对中的“失对”术语,向人们暗示“袁世
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之意,作者利用缺如的手法出其不意地表达了言外之意所产生的艺术效
果。借此,方使这一巧联流传于世。
十一、歧义
楹联在实际应用中是不加标点的,在一般情况下,不同的断句方式对楹联联意的影响不
是很大。但是,有一种楹联,是出于某种需要而精心构思的,不同的断句方式下,联意会发
生很大变化,甚至相反。这就是利用两读法所制作的楹联。这种楹联不很常见,但构思好了
,用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却可以产生其它格式的楹联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请持下联: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相传此联为明代学者祝枝山为一店主人所作的一副戏谑联。店主人将其读成: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认为是一副倒霉晦气的春联,因而大为不满。祝枝山微微一笑说:不必生气,是你把楹联念
错了。应该这样念:
明日逢春好,不晦气;
终年倒运少,有余财。
店主人这才转怒为喜,且置酒招待。这是祝枝山利用这副楹联有两种不同读法所获得的
相反效果,与店主人开了一个小小的玩笑。但由于这副楹联容易产生歧义,店主人终究没有
传说祝枝山还写过这样一副歧义联:
此屋安能久居
主人好不悲伤
相传有个刻薄的富翁造了高楼大厦,请祝枝山写楼联。祝深知此翁为人,决意捉弄他一下,
便写了上面这副楹联,并念成:
此屋安,能久居;
主人好,不悲伤。
富翁听后颇为满意,待贴出来后,宾客们却个个偷偷地暗笑,富翁明白了其中奥秘,只落得
七窍生烟,却又无可奈何。原来这副对联如不断句,上联分明是疑问句式,下联是感叹句式
,那么这间屋子是无人敢住的。
十二、设问
以设问的方式来代替平铺直叙的写作,是作联的一种重要方法,这种方法或上联提出问
题,下联做答;或上下联均为设问,不与回答,便于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形象地表达出来。同
时,用“问”与“答”的形式作联,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考,便于表达联意和创作主旨
。常见的设问法有如下几种形式:
1.设问作答
请看下联:
你求名利,他卜吉凶,可怜我全无心肝,怎出得什么主意?
殿遏烟云,堂列钟鼎,堪笑人供此泥木,空费了多少钱财!
上联以自怨自艾、自嗟自叹的形式,入木三分地揭露封建迷信的本质,嘲笑了信神信鬼的愚
昧行为,发人深省,耐人寻味,妙趣横生。很显然,这样的写作方式比平铺直叙的宣传效果
要好得多。
2.设问求答
请看梁启超答对张之洞联:
四水江第一,四时夏第二,先生居江夏,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小子本儒人,何敢在前,何敢在后!
梁启超在武昌讲学时,坐镇武昌的湖广总督张之洞以“礼贤下士”的客套话出上联设问求答
,锋芒显露,咄咄逼人。对此,梁启超不卑不亢,避其锋芒,含蓄作答,以柔克刚,真不愧
联坛高手。
3.设问不答
请看下联: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子手段如何?
该联相传为石达开所作,上下联全是反诘语气,诙谐风趣,虽没有明确作答,然其乐观豪迈
、气势凛然的联语本身就寓答案于其中了。
再看董其昌题杭州西飞来峰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作者以西湖景物落笔,全盘提出疑问。这种方式常给人以朦胧神秘的色彩,把答案留给读者
,使人们产生无尽的悬念。
十三、反问
为强调某一观念或结论的正确,故意以反问的形式把本意托出,令人注意,使读者从句中找
到答案,这种制联方法叫反问法。反问的目的在于给读者以艺术的感染。
请看邓小平同志为士兵所撰联:
列为无产者;
宁不革命乎。
此联采用流水对,仅十字,并在联中嵌“列宁”二字,充分表现了作者远大的胸怀和坚定的
信念。作者运用了否定句询问的形式表示肯定的答案,为反问句式的另一种。
再看下联:
不受几番磨炼;
怎成一段锋芒。
下面这副对联也属此种形式:
经忏可超生,难道阎王怕和尚?
纸钱能赎命,分明菩萨是赃官!
另一种形式则是用肯定的询问式,表示否定的答案。如:
除却诗书何所癖;
独于山水不能廉。
许德衍挽陶行知联:
教育做合一,若干年来,倡导生活教育,身体力行,论功岂止武训第二;
智仁勇兼备,胜利前后,呼号和平民主,赴汤蹈火,说死实与李闻为三。
此联紧扣逝者事迹,所引对比人物十分贴切。此句联属反对,增加了被答者的份量和位置。
反问法与设问法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一为正面提问,一为反问,故也有人将二法合为
一法,通称“设问法”。
十四、双关
双关法是利用汉字的特点,巧用汉字的字、音、义的相同相异之差别而组成字面与字音
,形成言此而及彼的语言效果,两者在形式上虽然平行,但在意义上却有主次之分。双关的
形式主要有谐音、借义两种。用好双关,可增加对联的趣味和深度。
谐音法就是利用汉字中同音字词较多的特点,使联语语意双关,一联多意,既可以从字
面上理解,又可以联想出更深层意思的制联方法。用谐音法制作的楹联,联谜兼备,别具情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此联以“当庆、且狂”谐锣鼓之声,使人在吟诵之时,有如身临锣鼓喧天的欢乐气氛之中。
欣赏这样的楹联,谐趣无穷。再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据传,这是明代宰相李贤在招婿前与陈敏政的一次测试应答对。李贤指着桌上的果品出上句
,陈敏政马上领会其意,随口答出下联。此联以“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
谐音的特点,隐含另一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一谈蔬果花卉,一谈人事姻
缘,联意隽永,引人入胜。又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该联相传为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
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
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
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
利用汉语中一个字或词语有不种含义的特点制联,同时表示两种事物的制联方法乃借义
法。用这种方法制成的联语,一般用在某些特定的场,一词二意,启人联想,发人深思。如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
这是在竹器店中常见到的一副联语。联中的“虚心”、“劲节”既言竹器,也喻人的品格德
行,联语简洁却富于哲理。又如: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这是一副茶叶店联,其中的“龙井”、“武夷”既是地名又是茶名,既描绘了龙井、武夷两
地的特点,又指明了店中名茶,使人见而思饮。再如:
稻粱菽,麦黍稷,许多杂种,不知谁是先生?
诗书易,礼春秋,皆是正经,何必问及老子!
这是一副应答联,有人出上联讽刺老师,联中“杂种”、“先生”语意双关,问得可谓尖酸
刻薄;但“先生”不急不恼,以“正经”、“老子”的双层语意,堂而皇之地回敬了讽刺者
,可谓妙语天成。
十五、同音
同音法即同音异字法,又称异混,它跟谐音法一样,都是建立在汉字特有的同音多字基
础上的,与谐音法不同的是,它是将几个字形、字义不同而读音相同的字用于同一副楹联之
中,从而使联语具有组合精巧、构思奇特、风趣别致的艺术魅力。此种方法听起来难以分辨
,看起来一目了然。常见的同音异字法楹联有如下几种样式:
1.同音异字叠韵连用
饥鸡盗稻童筒打;
暑鼠凉梁客咳惊。
这副楹联写的是生活中的趣事,因其制作难度较大,常将其附会于名人雅士。有一种说法是
:李调元一次正与农家大嫂谈天说地,一群鸡跑来啄食晒场上的稻子,两个挥舞竹筒的小孩
把鸡赶走了。大嫂见状,便出上联请李调元答对。正在李感到为难时,偶然发现屋梁上一只
正东张西望的老鼠被他的咳嗽惊跑了,他心中一动,对出了下联。这副对联构思精巧,情趣
盎然,特别是六组同音字字义各异,对仗工稳,是一副绝妙的同音异字对联。还有人添加事
例,将此联加以扩充,如:
暑鼠凉梁,唤匠描猫惊暑鼠;
饥鸡盗稻,呼童拾石打饥鸡。
暑鼠凉梁,请画师笔壁描猫惊暑鼠;
饥鸡盗稻,呼童子沿檐拾石打饥鸡。
2.同音异字、双声、叠韵间用
嫂扫乱柴呼叔束;
姨移破桶叫姑箍。
这副楹联写的也是生活中的两件烦事,联中的“嫂扫”、“叔束”、“姨移”、“姑箍”皆
为双声兼叠韵,相间出现于联语中,则生发出奇趣,使联语的娱乐性和趣味性油然而生。
3.同音异字间用
天心阁,阁落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这副楹联中的“阁”与“鸽”、“洲”与“舟”同音异字相间使用,使楹联产生回环反复的
1981年,《中国青年报》曾以“童子打桐子,桐子落,童子乐”为题征联,应征者多有
妙对,如“玉头起芋头,芋头枯,玉头哭”、“和尚游河上,河上幽,和尚忧”等,与古对
“丫头啃鸭头,鸭头咸,丫头嫌”有异曲同工之妙。
十六、转类
转类法又称多音法或异音法,它与同音、谐音等方法利用汉字同音异字不同,是利用汉
字一字多音多义、词义通假的特点,造成同一个字在联中的音调变化,给人以奇诡绝妙之感
。多音法楹联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山海关姜女庙联: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这副联语上联连用七个“朝”字,下联连用七个“长”字,如果不懂读法,很难理解联意。
其实,这里运用了通假法,就是利用汉字一字多音的特点构成联句。如果熟谙汉字一字多音
多义的特征,则深觉此联妙趣无穷。对该联的读法,方舟认为共有十种,有的则认为更多,
但大家熟悉的是以下两种:
海水潮,朝朝潮,朝潮朝落;
浮云涨,长长涨,长涨长消。
海水潮,朝潮朝潮,朝朝落;
浮云涨,长涨长涨,长长消。
如此一读,其景自现,它将天与云的变化规律高度概括,使水与云的景观跃然纸上:碧冥沧
海,日日潮起潮落;皓穹长空,常常云涌云消。再将孟姜女望夫哭长城的故事加以联想,岂
不令人感慨万千。与此联用字、格式相同的楹联在我国很多,像福州罗星塔联、江西赣南梅
江畔古庙联、浙江温州江心寺联、四川长宁朝云庙联等,足见此联影响之大之广。
有一副豆芽店门联,比上一副楹联更加奇特,其联云:
长长长长长长长;
长长长长长长长。
对此,有人如此解读:上联第一、三、五、六字读“ch&ng,经常”,第二、四、七字读“
zh&#462;ng,生长”,下联则正好相反,上下联的意思就是所生豆芽经常长,越长越大的意思。
上述两联可以说是充分利用了汉字通假字的特点。再看下面一联:
好读书不好读书;
好读书不好读书。
从字面上看去,上下联相同,一字不差。如果不是运用转类法,就不能称其为联了。此联就
是巧用“好”的多义效能。上联第一个“好”字读“h&#462;o”,第二个“好”字读“h&o”,
下联则相反。其联中之意是:有利于读书时却不喜欢读书,等到年老喜欢读书之时却又不便
于读书了。此联用来解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十分贴切。
十七、飞白
明知某一词有错而故意使用,将错就错,这种修辞方法称为“飞白”。“白”是“别”、
“错”的意思。飞白原是书法绘画中的一种手法,后来借作修辞之用,这是文学作品中经常
运用的。在制联方法中,同样有这种技巧,通过飞白手法,以收到特殊的效果。请看下联:
礼记一书无母狗;
春秋三传有公羊。
相传清初苏州有一个叫韩慕庐的秀才,在某家教私塾,这家的主人自以为很有才学,经常替
韩上课以炫耀自己的学问。有一天他教学生读《礼记》中的《曲礼》一篇,竟将“临财毋苟
得”,读成“临财母狗得”。此时,一位饱学之士由此经过,错认为是韩念的,觉得好笑,
因此在窗外高声念出上联。韩慕庐一听,知道是冲他来的,于是立即应声答出下联。那人听
后,方知此先生不是凡俗之辈,于是登门求见。二人见面一谈,才知念“母狗”者不是韩先
生,后来韩中了进士。韩以“《春秋》三传有公羊”为对句,对得很妙。公羊是复姓,即指
给《春秋》做注释的作者之一公羊高,另二位先生是左丘明、谷梁赤。三传是指《左传》、
《谷梁传》、《公羊传》。那位学士将错就错地将“母狗”直接替代了“毋苟”,即飞白法
,下联以“公羊”对“母狗”更是妙语惊人。
再看一联:
一代奇书镜花录;
千秋名士杜林胡。
传说文革期间,有一个半文盲被派到某图书馆担任驻馆代表。此人将《镜花缘》误读为《镜
花録》,还有一次,其人领导学习《反杜林论》,杜林是十九世纪德国一位反对马克思劳动
价值与剩余价值说的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人们在批判他时,常有“杜林胡说什么”一语。这
位驻馆代表听不懂,误以为“杜林胡”是一位中国的什么人,便大声说“杜林胡反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应该拉出去枪毙!”于是有人以此为题,撰成上面一联。这副对联先录其错读
,后录其错断并加以嘲讽,用的正是飞白手法。
十八、回文
使联语的上下联顺读、倒读皆能成联,且贴切而不混乱,这种制联方法称作回文法。回
文法楹联写作极不容易,写好就更不容易,不过一旦写好了,就能产生引人注目的效果。用
回文法制作的楹联常见的有两种格式:
一是上下联是中间为界,两边用字相同,这样不论倒读正读,联意都是一样的,这种联
一般称为对称回文。在回文法楹联中,这种格式最为常见。试举几例:
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
僧过大佛寺,寺佛大过僧。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前门出租车租出门前。
我爱邻居邻爱我;
水傍鱼活鱼傍水。
需要指出的是,在对称回文中,还有一种谐音回文,其文字虽不能倒排,但字音倒读却
与顺读一样。谐音回文中,最有名的首推传说为唐寅所作的一联: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二是上下联使用不同的字,但顺读倒读均能读通,有点类似于回文诗,此种联称为反复
回文。这种楹联顺读倒读往往会产生联意上的不同。如:
风送花香红满地;
雨滋春树碧连天。
这副写景楹联把春风吹拂红花送来阵阵花香、细雨滋润春树大地一派澄清的盛景描绘的很细
腻生动。如果将该联倒读,则为:
天连碧树春滋雨;
地满红香花送风。
联意则变成了蓝天连碧树,春景润春雨;大地红香满,花儿随风舞。我们仿佛能够感觉到春
雨春风中送来的阵阵清香。
十九、列品
列品法有点类似于修辞手法中的排比,要求连续列举三个以上类似的、或有联系的事物成联
,所列举的事物之间不掺杂任何间隔词语。使用列品方法,可以强化对联所吟咏的事物,收
到其它方法所难以达到的效果。
请看下联:
白马秋风塞上;
杏花春雨江南。
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只将几种事物和谐地列举出来,不加任何渲染,给读者提供了一种悠远
的艺术空间。
请看浙江莫干山十二生肖公园联: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
上联列十二地支,下联列十二种动物,此外不加一字一语,干净利索,自然出奇。
再看清代窦垿所撰岳阳楼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
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渚
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上联列举杜、范、滕、吕四人史事,“五言绝唱”,指杜甫的《登岳阳楼》诗,“两字关情
”指范仲淹《岳阳楼记》中“忧”、“乐”二字,“百废俱兴”是指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今
岳阳)时的政绩,“三过必醉”指传说中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岳阳醉酒的轶事;下联列洞庭湖
等四处风景特征应对,上下数百年,纵横上千里,使读者对岳阳楼这一千古名楼有更加深刻
的印象,堪称联中佳对。
列品与排比、分总两种制联方法有相似之处,其异同点参排比、分总法简介。
二十、排比
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似、字数相等的平行短句,组合在一起表示相关的意思,这
种制联方法称作排比法。运用排比仅限于上下联的内部,而以长联较多。运用排比法要注意
排比的事物要有内容上的联系,而且要求次序须有规律,给人以审美之感。
请看李联芳题武昌黄鹤楼联:
数千年胜迹,旷世传来,看凤凰孤屿,鹦鹉芳洲,黄鹤渔矶,晴川杰阁。好个春花秋月
,只落得剩水残山。极目古今愁,是何时崔颢题诗,青莲搁笔;
一万里长江,几人淘尽?望汉口夕阳,洞庭远涨,潇湘夜雨,云梦朝霞。许多酒兴风情
,尽留下残阳晚照。放怀天地窄,都付与笛声缥缈,鹤影蹁跹。
作者利用排比之法,将武汉三镇的主要胜迹囊括无作。联语颇富文采,只是因其历史之局限
,格调及情绪较为低沉。
再看现代语言学家王力先生写的桂林小广寒楼联:
甲天下名不虚传:奇似黄山,幽如青岛,雅同赤壁,佳拟紫金,高若鹫峰,穆方牯岭,
妙逾雁荡,古比虎丘。激动着倜傥豪情,志奋鲲鹏,思存霄汉,目空培楼,胸涤尘埃,心旷
神怡消块垒;
冠寰球人皆向往:振衣独秀,探隐七星,寄傲伏波,放歌叠彩,泛舟象鼻,品茗月牙,
赏雨花桥,赋诗芦笛。引起了联篇遐想,弄甘陇亩,士乐缥湘,工展宏图,商操胜算,河清
海晏庆升平。
该联上联写桂林之胜景,“奇似黄山,幽如青岛,雅同赤壁……”,八个排比句式衬托得其
风光无与伦比;下联叙桂林的名胜,“振衣独秀,探隐七星,寄傲伏波……”,令人向往,
引人入胜。全联信手拈来,如数家珍,借景抒情,颂今怀古,对仗工整,文采斐然,堪称佳
排比法与列品法有相似之处,都是相关、相似事物的罗列。所不同的是,排比法要求各
分句间结构相似,字数相等,既可以说是当句对的进一步扩展,也可以看作是列品法的特殊
二十一、分总
像列品法排列物品那样组句,但有分述有总述的制联方法称为分总法。使用分总法,必
须集三个以上的物品并列排列,而且中间不用其它词语混杂间隔。分总法主要有先总后分和
先分后总两种形式。
1.先总后分
请看北宋文学家刘攽对王安石联:
三代夏商周;
四诗风雅颂。
刘攽才华出众,王安石有意以此联难他,然刘稍思片刻便对出了下联。此联难度在于解决下
联总括数目与列品数目字、义与上联的矛盾,或多或少都很难成对。刘以巧取胜,别开洞天
,从《诗经》中独辟蹊径。风、雅、颂为《诗经》的四个组成部分,其中雅分大雅、小雅,
历史上通称为四诗。以“四诗”对“三代”,以“风雅颂”对“夏商周”,妙语惊人,被称
为传世绝对。
2.先分后总
请看一副春联:
松竹梅岁寒三友;
桃李杏春暖一家。
即是先分后总式。上联先列松、竹、梅,再以文人雅称“岁寒三友”总之;下联亦然,桃、
李、杏在初春相继开花,且有红、白、粉等不同颜色,古人常以之代春,故曰“春暖一家”
邓琰的自题碧山书屋联也属此类:
沧海日,赤城霞,峨嵋雪,巫峡云,洞庭月,彭蠡烟,潇湘雨,武夷峰,庐山瀑布,合
宇宙奇观,绘吾斋壁;
少陵诗,摩诘画,左传文,马迁史,薛涛笺,右军帖,南华经,相如赋,屈子离骚,收
古今绝艺,置我山窗。
作者在这副联中,上下嫌分别用九种事物排列,这种对法又称连环法,此联即为九连环,环
环相扣,节奏紧凑,音调铿锵,回环跌宕,气势宏大,可谓波澜壮阔,在对联中是不多见的
。制作这种对联,应当注意上下联所排列的事物、结构必须一致,比如上联是偏正结构,下
联也应当采用偏正结构。
二十二、组串
组串,或称串组,就是将一些本来没有联系的事物的名称按一定的规律串联起来,从而
使之表示出某种意思。用组串法制作的对联,常见的有组串人名、地名、植物名、词牌名等
。请看下面这副对联:
中国捷克日本;
南京重庆成都。
这副对联是一爱国人士为欢庆抗日战争胜利而写的。乍一看这副对联的上联是三个国名,下
联则是中国的三个城市名。但其更深层的意思,上联是中国胜利地打败了日本(这里捷克转
义为克敌),下联是南京重新庆祝成为首都。这样,就用三个国名和三个城市名,巧妙地组
合成一副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贺联。
再看这样一副对联: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这是在1982年,由中央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春节征联活动中,择优选出的一副对联。上
联为出句,下联为首选对句。上下联各由三个人名连缀成句,意义连贯,毫无生硬之感,堪
称组串佳对。
再看由词牌组串的一副巧联:
水仙子持碧玉簪,风前吹出声声慢;
虞美人穿红绣鞋,月下行来步步娇。
联中串出六个词、曲牌名《水仙子》、《碧玉簪》、《声声慢》、《虞美人》、《红绣鞋》
、《步步娇》,描绘出了一幅美人轻移莲步,观月赏景的美丽卷。
二十三、集引
集引,就是收集和引用的意思。楹联创作中的集引法,是指摘取或引用别人的诗句、词
句、文章佳句、成语、格言以及书名、刊名、影视名等,运用在自己楹联之中,“活”用前
人佳句,构成新的意境。比如大家经常见到这样一副春联:
飞雪迎春到;
风雨送春归。
该联就是集引毛泽东诗词中的句子而成。集引联有的全联皆是摘引他人词语,像上联就
是;有的联中部分摘引他人词语,如“诸葛大名垂宇宙,隆中胜迹永清幽”,上联集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之佳句,下联乃作者董必武自撰;还有的将集引的内容简化压缩后用于联语
之中,如“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上联之“后乐先忧
”与下联之“昔闻今上”,乃分别简化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和杜甫《登岳阳楼》诗“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而来。
用集引法制作楹联,可供集引的内容很多,如前人佳句、成语俗语、人名地名、书籍报
刊、戏剧电影等等,试举数例于下:
梅花欢喜漫天雪;
玉宇澄清万里埃。(集毛泽东诗句)
江山如此多娇,飞雪迎春到;
风景这边独好,心潮逐浪高。(集毛泽东词句)
沧海横流,云蒸霞蔚;
春风得意,人寿年丰。(集成语)
十分货物十分价;
一寸光阴一寸金。(集俗语)
《中华少年》《探索》《大自然》;
《风流一代》《追求》《健与美》。(集刊名)
《马兰花》《苦菜花》《白莲花》《蒙根花》《五朵金花》《战地黄花》《生活的浪花
》《繁花似锦》;
《雁荡山》《杜鹃山》《六盘山》《火焰山》《雪海银山》《万水千山》《沸腾的群山
》《江山多娇》。(集电影名)
“白头翁”“牵牛”耕“熟地”;
“女贞子”“打马”过“淮山”。(集中药名)
帝女合欢,水仙含笑;
牵牛迎辇,翠雀凌霄。(集花卉名)
二十四、用典
将联语之意寓历史掌故之中,借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以表达联语的思想内容的作联方法
叫用典法。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可用的典故很多,比如古典书籍中的轶事、趣闻、寓
言,传说人物或有出处的诗句、文章等,都可以当作典故运用,因此,用典法在联语制作中
运用的比较广泛。大家看一看李渔所著《笠翁对韵》,就会发现其中近一半的内容是用典,
比如“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月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
刘邦”、“灭项兴刘,狡兔尽时走狗死;连吴拒魏,貔貅屯处卧龙归”等等。我国旧体诗文
中多喜用典。对联制作中也不例外,不少对联因为用典而使其光彩夺目,文情隽永。如下联
铁板铜琵,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郭沫若在当代文人中是制联较多的,其突出特点之一就是喜欢用典。上联是郭老为济南辛弃
疾祠的题联,其中“铁板铜琵”、“美芹”、“悲黍”等,分别出自俞文豹《吹剑续录》、
《列子·杨朱》、《诗经·王风》之中典故,通过用典和描写,评述了辛弃疾词章的豪放和
艺术成就的高超,赞扬了辛弃疾爱国之心至死不变的豪情壮志,典故起了很好的烘托和强化
作用。再如: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此联为赵朴初同志所作,联中用了五个典故:“老柏”系指岳飞墓前的精忠柏,传为岳飞忠
魂所化。“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皆出自岳飞《满江红》词。
在对联中用好典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然而,用典要讲技巧,必须做到用典准
确、恰当,有的放矢,用典不当,也会使作品褪色,用典过分和不及都将成为败笔。
请看小凤仙挽蔡锷联:
不幸周郎竟短命;
早知李靖是英雄。
上联以蔡锷比周瑜岁在青年而夭,又暗喻袁世凯是曹操;下联将自己比做红拂,将蔡锷比作
李靖。全联用典贴切、自然,令人生发联想。
二十五、无情
无情联是巧妙联中最有趣味性,最能体现“对”这一特点的一类对联。其特点是上、下联中
相应最小的词素贴得很近,对得很工,但是词义各异,相去甚远,简直对不起来。一般对联
讲究上下联内容相关,无情对偏偏不相关。它有两个标准,一是类别要互不相干,二是内容
上要离题千里。
请看下联:
妹妹我思之;
哥哥你错了。
这是一副风格奇特的即席对。说的是清朝某年科考,试题中有句:“昧昧我思之”。一考生
粗心将“昧”字写成“妹”字,嘲为上联。评卷先生见此,不禁失笑,于是顺手批曰:“哥
哥你错了”。此联以回答方式出现,寄无限情趣于对话中,待你发现精妙处,顿有豁然开朗
之感。此联奇中见奇,考生误将“昧”置成“妹”,音同而意迥,可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奇在阅卷先生将错就错顺水推舟,竟以妹妹身份出现,称此考生为“哥哥”以戏之,宛若
含羞怯之意曰“你错了”。无情之格中含有情之态,真乃楹坛之佳品。
无情对,多为字与字严格相对,而联句立意却风马牛不相及,造成一种对联艺术的差距
请看下联:
庭前花始放;
阁下李先生。
上联是院中花开的景象,下联则是人文称呼,句意相去甚远。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上下联
的每一个字都对得异常工稳。“庭”与“阁”为宫室小类工对,“前”与“下”同为方位词
,“花”与“李”同属植物类,“始”与“先”同为副词作状语,“放”与“生”则是动词
相对。字字工对却意远千里,这正是无情对的妙处。
再看下联:
树已半残休纵斧;
萧何三策定安刘。
这也是一副无情佳对。上下句意义毫不相干,上联为一古诗句,是说要爱护树木,不要乱伐
残树。下联却以萧何献策定汉业的历史故事相对,相差十万八千里,却在字性上结成缘份,
有天造地设之妙。上联尾字“斧”是工具,下联尾字“刘”指兵器,在本句中则指汉高祖刘
邦;“树”对“萧”,萧,植物名即艾蒿,乃植物小类相对;“已”对“何”,为虚词相对
;“半残”对“三策”为数量词相对;“休纵”对“定安”都为虚词相对。联中惟“残”与
“策”乍看不似工对,但二字在这里均可视为动词,“残”为伤害之意,“策”有拄、扶之
意,仍然对仗工整。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巧妙对联与对联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