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兄弟珠联璧合俩相依依为命政府应如何帮助

8旬双胞胎兄弟相依为命 家境贫寒至今未娶妻(图)
王善松说,近段时间,弟弟生病,半夜睡不着觉老是呻吟,基本出不了门。王善松和王善柏兄弟俩是日同时出生的孪生双胞胎。两兄弟所住房屋就两间,一间用来烧火做饭,一间用来睡觉的屋子因没有门,只能用一块压缩板挡风遮雨。
<img src="/allimg/c-120E.jpg"74岁的双胞胎老人坐在家门前,一脸愁容澄迈一对老人家境贫寒,年老体弱,兄弟俩至今未娶70多岁的双胞胎日常中不多见,可澄迈县有一对老双胞胎兄弟,命运坎坷,从10多岁就成了孤儿,两人无依无靠相依为命,患难与共几十年,而今年老多病无钱可治。老人从小相依为命大塘村委会墩山村距离澄迈县城金江镇有4公里的路程。4月10日上午,记者来到墩山村双胞胎兄弟王善松和王善柏家。两间低矮的土坯房又矮又暗,进屋的时候,不得不低下头。一进屋,哥哥王善松正在烧饭,而弟弟王善柏则还躺在床上痛苦呻吟着。王善松说,近段时间,弟弟生病,半夜睡不着觉老是呻吟,基本出不了门。王善松和王善柏兄弟俩是日同时出生的孪生双胞胎。兄弟俩6岁时,母亲就因病去世,两人10来岁时,父亲也撒手离去,最后只剩下兄弟俩和一个姐姐相依为命。家境贫寒,两兄弟至今未娶父母亲去世后,姐弟三人患难与共,靠种点水稻和花生维持生活。王善松只上一、二年级就没读书,年轻时曾跟人到白沙县帮人盖房子,但老板拖欠工钱最后就返回村里干农活了。“年轻时,曾有一两个女人到家里看过,但看到家里的境遇,都不愿嫁了。”王善松告诉记者,由于从小家境贫寒,两兄弟终身未娶,都过着单身生活。他们唯一的近亲就是姐姐,今年也82岁了,而且相距甚远,无力照顾他们兄弟俩。两兄弟所住房屋就两间,一间用来烧火做饭,一间用来睡觉的屋子因没有门,只能用一块压缩板挡风遮雨。屋子里光线暗淡且潮湿。房间内除了两个灯泡,见不到任何其他电器。睡觉的地方狭窄得可怜,摆放两张木板床后,只剩一条狭长的过道,要侧着身子才能进入。年老体弱,他们需要帮助5年前,由于体弱多病,老位老人早已失去了劳动能力,平日里无人照顾。2007年,政府把两兄弟列为五保户,每个月发放160元补助。可是,这些钱还不够他们打针吃药,平时饱一顿,饿一顿,生活极度拮据。为了节省钱,老人平时都不敢买肉吃,买来的肥肉榨油也不敢一下子榨干,只是用一块肥肉在热锅上过一次锅,让锅有点滑就赶紧捞出来,等到下次再用。“弟弟生病了,肚子胀,每天晚上都睡不好觉,半夜常起来坐着。”王善松难过地说,前几年,他身体不好,都是靠弟弟照顾着,可这两年,弟弟王善柏身子越来越差,经常咳嗽,现在脸色发肿,喘着粗气,精神很差。而他自己身子也有毛病,睡眠也不好。可由于兄弟俩都是领着低保过日子,没有多余的钱去看病,只能这样过一天算一天。有时候,弟弟病得厉害,哥哥王善松会去镇上买点药,走走歇歇,要一个小时才能走到。王善松说,他30年前去过海口,以后就再没去过,外面的情况怎么样,他们都不知道。当记者问王善松,与你相依为命的弟弟生病了,以后你怎么办时?王善松朴实地说,现在没有考虑这么多,走一步算一步吧。(南国都市报 记者陈新)
爱美丽为您推荐:
图库_视频_时尚您现在所在位置: >
相依为命&男子照顾无血缘关系瘫痪弟弟12年(图)
责任编辑:
  郝保堂和郝群堂兄弟  1998年,对邢台的郝保堂和郝群堂兄弟来说是难忘的一年。这一年,弟弟郝群堂因工伤造成高位截瘫,年迈父母得知儿子瘫痪消息后,受不了打击,一个月内相继去世;时年14岁的三弟郝保林,也因此离家出走。原本幸福美满的家庭,只剩下了郝保堂兄弟俩,为了让弟弟郝群堂活下去,郝保堂毅然承担起了照顾瘫痪弟弟的责任。这一晃就是12年,12年如一日,郝保堂无怨无悔。  ■祸不单行  国庆期间,记者在邢台紫金公园内见到了正推着弟弟逛公园的郝保堂。今年只有42岁的郝保堂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苍老很多,“只要弟弟生活好,再苦再累我也不怕,现在就剩下我们兄弟俩相依为命了,我要让弟弟过得好。”本不善言谈的保堂在谈及照顾弟弟时,语气很是坚定。  在与兄弟俩的交谈中,记者了解到,12年前兄弟俩本有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但这一切都因12年前弟弟出工伤事故而改变。1998年12月的某天,正在邢台一煤矿下井的群堂因工伤造成高位截瘫。“出事后,弟弟只有两只胳膊能微微活动,手也不能拿东西了。他的生活完全需要人照顾。”  郝氏兄弟的父母在得知儿子瘫痪的消息后,难以承受如此打击,一个月内相继去世,时年14岁的三弟郝保林,也因此离家出走。  ■兄弟情深  郝保堂告诉记者,其实自己跟郝群堂不是亲兄弟,没有血缘关系,他是父母抱养过来的。弟弟群堂出事后,他毅然承担起照顾弟弟的责任。“老二,咱们得面对现实,咱还得活下去。你不要怕,有我在就不会让你受罪。”为了这句承诺,郝保堂无怨无悔照顾弟弟12年。  12年来,保堂从未想过退缩,他只有一个信念,就是要用自己的努力让弟弟好好生活。他怕弟弟寂寞,就买来电视机,还常常把外面的一些新鲜事讲给弟弟听;遇上好天气,郝保堂不管自己身体舒服不舒服,都要把弟弟搬到轮椅床上,沿着大街小巷转来转去,一边转一边介绍,好让弟弟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有时他还把弟弟推到公园人多的地方,让他与人交流……  在紫金公园一带,好多人都认识这兄弟俩,虽然叫不上名字,但是他们的故事人们都知道。  ■相约到老  原本身体健壮的郝群堂,突然成了要终日躺在床上的病人,这个打击对他来说难以接受。起初的一段时间,他经常会跟哥哥发脾气,有时遇到自己不顺心的事儿还会动手打哥哥。对于这些,哥哥郝保堂都默默忍受着。郝保堂告诉记者,他曾想过退缩,可每当看到那躺在床上需要照顾的弟弟时,他只能放弃这个念头。  而今,郝保堂哥俩每月靠弟弟出事煤矿给的2000多元钱生活。“单就生活花销上,这钱足够了,但再加上弟弟每个月的费用,这些钱便明显不够。”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12年来,郝保堂每天重复着同样的辛苦、同样的劳累。对于未来,郝保堂说,他会尽自己的力量给弟弟最大的照顾,一直到老。(本报驻邢台记者&张会武&通讯员&张艳平&文/图)& & & & & & & & &日本Z
第九届泛珠大会官网
贵州都市报
贵州工业经济
&&&&&&&&&&&&&&&&&&&&&&&&&&&&&&&&&&&&&&&&&&&&&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父亲去世母亲出走两个孩子相依为命
&|&新闻热线:96677&|&
  兄弟俩在吃洋芋这就是他们假期的午餐
  张家兄弟的家
  喂猪,做饭,烧火,种地......这是张伦永和张永军两兄弟的寒假生活,今年上小学三年级的他们,即是兄弟,也是&家长&,玩耍时相互追逐,生活中相互鼓励,学习上相互监督。
  他们与同龄人相似却又不同,有同龄人的天真、稚气,却少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来自至亲的爱。
  父亲离世母亲离家两兄弟相依为命
  家住毕节市七星关区撒拉西镇沙乐村菁脚组的两兄弟,哥哥叫张伦永,今年12岁;弟弟叫张永军,今年11岁。他们都就读于沙坝小学三年级,在老师眼中,他们乖巧、好学;在邻居眼中,他们听话、懂事,而对他们来说,再好的评价也抵不上父母的一句话,哪怕是一句批评也好,可惜,他们没有听到。
  2012年农历四月十二,上学前班的兄弟俩和往常一样,吃过母亲做的早餐便去上学,中午回家时,看见母亲慌张地从家里跑出来,哥哥张伦永上前询问,才知道父亲前一晚出门捡煤炭到现在都还没回来,兄弟俩跟着母亲急忙赶去煤洞边,那时早已围满了人,邻居议论纷纷:&人都掉进去了,怕命都没有了。&张伦永只见父亲平时背煤的背篼在煤洞边放着,他感觉心头一凉,眼泪止不住地流。
  &当时村里来了好多人,但进洞里去了好久,都没有把我爸爸找出来,天黑了他们就走了。&张伦永至今回忆起那天,仍然声音哽咽,他只记得天黑了,人散了,母亲把他和弟弟带回家,直到第二天,在亲戚的帮助下,终于见到父亲,但却是白布掩盖着的冰冷尸体。
  父亲的离开给这个原本贫穷的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至少还有母亲陪在身边,兄弟俩学着做家务,给妈妈减轻负担。可他们的懂事还是没能留住妈妈。2013年冬天,母亲在娘家人的劝说下,选择离开了这个家,兄弟俩在山间拼命追逐,却只留下了一个越来越远的背影。
  克服重重困难只为守住一个承诺
  1月31日,零下一摄氏度,记者在兄弟俩班主任老师陈波的指引下,一同来到大山深处的这个家。知道老师要来,兄弟俩一大早就在马路边等候,从路边到他们家还需要走20分钟的山路,两人一路小跑,和陈老师有说有笑,弟弟张永军想着家里有远道而来的客人,提前跑回家捡柴烧火。
  三十多平方米的小平房,不通电不通水,两道没有玻璃的窗户,用木条依稀挡着,没有任何取暖设备。房子被隔成两间,外面放些粮食和杂物,里面一间就是兄弟俩生活的全部。这一间房间也让在场的人都震惊了,一张破旧的小木床靠墙放着,床上有一床破旧得棉花已漏出的被子,兄弟俩用旧衣服勉强做了个枕头,地上堆满杂物和煤炭,天花板上用竹竿做了晾衣杆,挂着两人刚洗干净的书包,整个屋子里给人第一感觉是&废墟&,但却是张伦永和张永军的所有财富。
  屋子里放着一个坏了的电饭煲,小半桶菜油,几个小锅,打开一看,里面除了白菜什么也没有,这就是兄弟俩的晚餐,中午烧洋芋,晚上吃水煮白菜,除了在学校有营养午餐有肉吃以外,自己生活的这几年几乎没有在家吃过肉。当记者问张永军过年吃什么时,他想了想说起了2012年以前的春节。&爸爸在时,过年就会买肉来炒给我们吃,一家人坐在一起很开心。&张永军说,但自从两人相依为命,这两年都是和哥哥一起有什么吃什么,也没有过年的概念。
  房子外是一小块露天空地,也是张家兄弟做作业的地方,一张高板凳当课桌,一张小板凳当椅子,两兄弟就这样轮换着做作业,即使天寒地冻,也总比在房子里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见的好。当陈老师问及两个孩子愿不愿意去别的地方生活时,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不愿意。&原因很简单,就因为与父亲生前的一个承诺。&爸爸以前跟我们说过,让我们好好守住这个家。&张伦永说,这是一个男人与男孩的承诺,虽然男人走了,但男孩始终都选择坚守,即使现在只有他和弟弟,即使从四个人变到两个人,这里依然是他们的家。
  望孩子健康成长盼社会关爱
  在兄弟俩家的隔壁,住着一个叫吴学艳的人,张家兄弟叫他&幺叔&,其实他们却没有血缘关系,在父母离开后,吴学艳给了兄弟俩很多帮助,吴家有什么事,张家兄弟第一时间来帮忙,张家兄弟有什么事,吴学艳也义不容辞,在他们心中,早已把对方当亲人。&他们两个很乖,平时我做农活没时间,两个人就会去帮我放牛喂猪,他们就像自己亲生儿子一样。&
  吴学艳表示,自己与张家兄弟的父亲曾经也算是称兄道弟,当时就是他跳进煤洞将他们的父亲拉上来的。&那时我在贵阳打工,听到这个消息后,我赶忙回来,没想到连最后一面都没见到。&每当回忆起那天,他都觉得像做梦一样,一切来得太突然了,而他永远记得张家兄弟俩在煤洞口等待父亲的模样。
  &孩子的爸爸走了没多久,母亲也离开了这里。&吴学艳说,那时他在外面做农活,晚上回家后就看到两个孩子坐在门口哭,一问才知道他们的妈妈收拾东西离开了,过了很久,听同村的人说在水城见过她,两个孩子虽然很想母亲,但却不知道水城在哪,母亲在哪。
  &他俩应该从父母走后就没吃过早餐,每天就简单两顿饭。&陈老师坦言,据他了解得知,上学时,张伦永兄弟俩每天六点起床,喂完猪后就赶着去上学,他们家离学校大概有3公里路程,要走上1小时左右,有时课堂上,看到兄弟俩早上无精打采时,陈老师就会自己掏腰包让兄弟俩买点食物充饥,但他万万没想到,他每次给的一块钱,兄弟俩都舍不得用,全部存起来买学习用品。
  陈老师坦言,张家兄弟俩成绩都不错,哥哥张伦永在班上都是中上等,而弟弟张永军则是班上前十名,在这样的生活压力下还能认真学习,陈老师感到很佩服。&这两个孩子一直都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命运,读好了书才能有好的生活。&陈老师说,如果生活压力的重担没这样沉重,张家兄弟俩一定会更优秀,他希望,能有更多的爱心人士来一起关注这两个孩子,就算只是一份绵薄之力,对张家兄弟来说,也是一个改变。
  爱心热线:
  吴学艳(孩子的叔叔):
  本报热线:
杜盈盈 蒋凌云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网站简介 |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增值电信业经营许可证(ICP):黔B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营业执照:77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2408241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黔)字001号兄弟俩相依为命60余年 弟弟要为瘫痪哥哥养老
发帖人:闻咏叔喈
我是你兄弟,此生不放弃。
在省城瑶海区东站社居委向二居民组,有一排老旧的平房里住着三个残疾老人:76岁的哥哥韩明星、71岁的弟弟韩明亮和韩明亮的爱人――56岁的费广银,他们在困境中相互扶持至今。在兄弟俩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开人世,哥哥只能出去帮工照顾弟弟。如今,哥哥瘫痪在床,弟弟说要为哥哥养老。昨日,记者来到他们家中,感受他们之间浓浓的亲情。
▲60多年前
父母双亡兄弟相依为命
韩明星和韩明亮是一对亲兄弟,因为年代久远,他们只能依稀记得,父亲是出售大米的商人,母亲是一个哑巴。1945年,父亲在经商途中遇到抢米的日本人,被日本人用枪打死。那一年,韩明星9岁,韩明亮只有4岁。
他们原本还有一个亲妹妹,父亲死后,家中失去了惟一的支柱。因为经济困难,无奈之下,母亲只好将女儿送给了别人。母亲一直体弱多病,在两年后的一场大病中,因为长期饥饿和营养不良,最终不幸离世。原本的五口之家,只剩下兄弟两人。多年后的今天,韩明亮回忆自己的母亲,惟一的印象就是“死前浑身浮肿”。
当时,村里住的都是族人。族人见兄弟俩可怜,轮换着给他们饭吃。弟弟不懂事,但哥哥韩明星知道自己必须做工养活弟弟,他开始给别人家帮工。“哥哥天不亮就出门,有时候到下半夜才回家。那几年,我很少能见到他。哥哥有什么吃的都留给我,要是早上起床,看见桌子上有一块米糕,那肯定是哥哥昨晚拿回来的。”韩明亮回忆当时的岁月,如是说。
▲2月23日,韩明亮在背后托着哥哥,让残疾人妻子费广银给哥哥喂水。
▲30多年前
哥哥帮弟弟找到残疾妻
十四五岁的时候,弟弟韩明亮也开始给人家种地,兄弟两人见面的机会更少了。农忙时走不开身,农闲就成了韩明亮一年里最期待的时光:他终于可以去看望哥哥了。“其实见面也没什么话,就是问问吃不吃得饱。”韩明亮说。对于当时的他们,“吃饱”是最大的幸福。
因为家里没钱,韩明星没能娶上媳妇,眼看着弟弟也老大不小了,弟弟的终身大事成了他的心结。韩明星四处托人打听,直到1976年,一个本族的婶婶找到他,说是村里来了一个讨饭的女人,“大家都是苦命人,就在一起过日子吧。”这个女人就是因小儿麻痹落下左腿残疾的费广银。那一年,韩明亮已经35岁了。
费广银也是苦命人,她在家是老大,因为家穷,不得不拖着一瘸一拐的腿出来讨饭。在遇到韩明亮之前,她出来讨饭已经两年了。结婚时,她刚满20岁。
结婚后,兄弟俩并没有分家,费广银则为韩明亮生下一女一子。有了孩子就有希望,谁知韩明亮却在这时突然病倒。
▲20多年前
弟弟患病后哥哥撑起家
那是1990年的夏天,韩明亮正在田里劳作,忽然晕倒在地。当邻居把他送到医院时,他脸色蜡黄,左耳朵竟还流出了脓,医生初步诊断为肠癌。听到噩耗的哥哥,在赶往医院的路上,竟自顾自地哇哇大哭起来。
韩明亮的女儿韩菊回忆韩明星走进病房时的一幕说:“大伯边哭边喊爸爸的名字,爸爸昏迷不醒,大伯完全慌了神。”韩菊还说,她从没见大伯那样伤心过,也是惟一一次看到大伯哭。
所幸,韩明亮并不是得了肠癌,用土话说是中了“粪毒”。这一病,韩明亮的身体垮了。他左耳听力严重衰退,右耳则彻底失聪,满口牙齿也在出院后的一两年内全部掉光。照顾他的重担,落在了哥哥和妻子的身上。
于是韩明星就在附近一家稻米加工厂找了工作,一个月二十多块钱的工资少得可怜,但至少有了照顾弟弟的时间。秋天到了,费广银一瘸一拐地去地里耕作,“我两条腿不一样长,站在耕地里使不上力气,我是跪着把地耕完的。”
弟弟要为瘫痪哥哥养老
第二年,韩明亮离开了病床,但气色已大不如前,还落下了听力障碍的毛病,家庭重担更多地由哥哥韩明星承担。如此又过了十二年,这十二年中,韩明亮的女儿韩菊和儿子韩友相继成家,屋檐下又只剩下当年的3个人。不同的是,这3个人已经老了。
人一老,就会生病。2003年,韩明星得了中风,生活不能自理,也失去了行动能力。韩明亮每天端水送饭,伺候哥哥起居。他专门买了便盆与尿壶,照顾哥哥大小便,由于担心哥哥躺着不动身上会烂,给哥哥翻身、按摩也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当然,他又开始出去打工了,因为这个家需要经济来源。
在弟弟和弟媳的照顾下,韩明星的病情有了起色,可以拄着拐棍出门走走。但不幸的是,去年冬天,韩明星晚上出门如厕时,被门口一辆正在倒车的车碰倒在地。这一碰,他不仅断了一条腿,而且永远瘫痪在床上,再不能动弹了。
这下,韩明亮照顾哥哥更加不容易了。邻居提议,不如将韩明星送到养老院,但兄弟俩都没有同意。“哥哥离不开我,我也离不开哥哥。哥哥一辈子没结婚,更没个一儿半女,就由我这个弟弟给他养老送终。”韩明亮说。
“兄弟俩的感情真好!”在费广银眼里,3个人相依为命快40年了,兄弟之间的亲情历历在目。“就像今天中午烧了咸鸭子,明亮一块没吃,全喂大哥吃了。他说自己牙口不好,而大哥在养病,需要补充营养。”费广银说。
贾旭东 本报见习记者 郭龙/文
本报记者 王从启/图
国家领导人在任时,往往公务繁重,退休之后不再承担具...
热门关键字眉山日报多媒体报刊
第06版:社会关注
&&&&&&&&&&
解困难 政府帮助住进新房
  本报讯(卢俊芬&特约记者&刘树军)&“真没想到,我们兄弟俩这辈子还能住上新房子。”9月5日,有了新房子住的彭山县观音镇曾家村5组罗海潮兄弟俩感慨不已,“这是托共产党的福啊!”  罗海潮兄弟俩均已年过60岁,没结过婚。过去,他们兄弟俩相依为命,通过辛勤劳动,一直过着自食其力的日子。尽管生活清苦,但他们从来没向政府伸过手,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毕竟是堂堂正正的男子汉,应该自己挣钱来养活自己。然而,如今的他们,因年岁已大,且无致富技能,已导致家庭经济拮据,生活十分困难,房子破得来不能住人了已无钱维修。  该镇了解情况后,不仅及时将他们兄弟俩列为低保对象进行救助,同时,还将他们的住房改造纳入农村安居工程建设项目,并及时筹资现金5000元,为他们建起了2间砖木结构的新房。  “没有好政策,就没有我们兄弟俩的好日子过。”已住进新房一周的罗海潮兄弟俩,一说起享受了低保,并住进了新房的体会,总是赞不绝口。
Copyright 眉山日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兄弟一条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