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杯第三届孝文化在岭南全国书法大赛获奖名单

“翰墨青春 传承岭南”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正式启幕
时间: 03:07  来源:新快报
■新快报艺术顾问贾荣志曾在河源扶贫时教当地小学生画画写生,小朋友们十分感兴趣。
该活动由新快报联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广东省美协少儿艺委会
■新快报记者 程辛 实习生 黄婵君
为培养广东青少年对岭南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激发青少年书画爱好者的创作激情和灵感,为岭南文化艺术界挖掘优秀的艺术人才,新快报经过近三个月的精心筹备策划,联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广东省美协少儿艺委会共同主办&翰墨青春传承岭南&2015年度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本次大赛也是新快报成立十七周年系列活动之一,由嘉裕集团协办。将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作品征集活动,大赛过程历时半年,届时将由岭南书画界名家组成的专业评审委员会评选获奖作品。
书法绘画作品均可 体裁不限内容向上
本次大赛选拔对象覆盖面广,全省各艺术机构的成员、大专艺术院校学生、中小学校学生和幼儿园小朋友以及社会各界青少年均可报名参加。在选手条件设定上,设置了五个组别:包括儿童美术组(12周岁以下)、少年美术组(12周岁至17周岁)、青年美术组(18周岁至35周岁)、少年毛笔书法组(12周岁至17周岁)、青年毛笔书法组(18周岁至35周岁)。大赛分为个人组和团体组,每人限投1-3件作品。
由于艺术涉及面广泛,本次大赛对参赛作品的艺术类别锁定为书法和绘画两大传统艺术门类上,而创作题材、书法书体、绘画种类、艺术表现形式均不设限,意在提倡每一位参赛选手,自由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力及创作力,创作出满意的参赛作品。
此外,所有参赛者应围绕岭南传统文化艺术的特点,创品健康积极向上、并具有创新意义的中国画、儿童画和书法作品。同时要求创作题材亦能体现广东儿童少年群体的快乐童真,青年群体的激扬青春,围绕岭南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现传统与先锋艺术的无限魅力。
书画大赛历时半年 13位名家学者助力
主办方表示,整个大赛将历时半年,即日起至今年8月下旬,并分为宣传发动、作品征集、作品评审(初评、复评、终评)、赛果公示、巡展及颁奖等多个阶段开展。其中,每个组别都将分别设置等级奖及优秀奖等奖项,新快报及官方网站、微信微博公众平台将全程关注并对大赛进行实时报道。新快网还开设青少年书画大赛专题频道,对进入复评赛的作品进行展示、介绍,进入终评赛的作品,还将在新快报上分期刊登。
本次书画大赛将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进行,大赛艺术顾问由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桂光担任,由广东省书法家协会、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联合派出12位名家、学者组成本次大赛的评审委员会,制定评审细则及流程,并对参赛作品分组审评。届时每场选拔赛、评审赛均有不同组别的评委亲临现场予以指导、评定,最终从所有参赛作品中遴选出本次大赛的优秀书画作品及等级奖作品。
将抽查或面试作者 评分中公众投票占10%
据介绍,书法组别进入终评赛后,主办方还将进行一次大型的现场创作赛,由评委现场点评及评分,分数将作为最终获奖的重要比分。欢迎全省各地的书画界精英、书画艺术爱好者、广大青少年学生积极报名,踊跃参与此次大赛的作品征集活动。
评审期间,评审委员会将对上述等级奖作品和优秀奖作品的作者,进行随机抽查或面试,一旦发现违规现象,将对作者做出相应处理。此外,凡进入终评赛的作品均在新快网及新快报微信公众平台上进行投票评选,得票数将分别占最终评审分数的10%。
●报名方式:
1.从新快网(/)自行下载表格,打印出来填表后连作品邮寄给新快报书画院。
2.在主办单位定点的院校或艺术机构领取大赛海报及表格,填写好连同作品一起邮寄给新快报书画院。
● 作品寄送地址:&广州天河路533号新快报书画院 邮编:510630
何俊华:青少年肩负推动文化重任
新快报身为广东省内新锐媒体,此次联合多家艺术机构共同举办2015年度广东青少年书画大赛,对推动岭南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及时且有必要,此次活动的举办将起到抛砖引玉的助推作用,也会引起广东媒体的关注。
广东的经济走在全国前列,但文化艺术事业与其它省份相较,有一定的落差。青少年在传承和弘扬岭南文化事业上,要肩负起这一重任。广东要推动传统岭南文化艺术的不断前行,尤要重视青少年艺术群体发展的状况,及时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
他提倡&全民总动员&,广大青少年书画爱好者借此契机,发挥自己的优势,发现自我的不足,在发掘兴趣与爱好的同时,在艺术上有所补充。
&&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主席何俊华
朱光荣: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希望每位参加此次大赛的选手,能够拿出两至三幅优秀作品,这样有利于评委从中挑选出更能代表参赛选手真实水平的作品。他还倡议,广大的家长、老师作为青少年的导师,更应积极鼓励学生们参加本次活动,借助新快报这一强力媒体宣传资源,让更多的青少年书画爱好者得到一次展示和提升的机会。
他建议,作为主办方的新快报,在坚持公平、公正、合理的同时,可适当增加奖项,给更多的青少年书画爱好者和青年艺术家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激励。
&&广东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朱光荣
梁晓庄:应重视青少年书画教育
此前,广东很少有权威机构联合举办类似这样的全省青少年书画活动,新快报作为主流媒体,发起这样的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保证比赛的质量,发掘优秀艺术人才。
如今许多中小学校对青少年的书画教育重视不足,不少学校没有配备专业的书画教师,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他建议,比赛后期,主办方可开设一个常规的书画专栏,进行书法普及教育。通过这次大赛,也希望能够引起教育部门、学校、家长对青少年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视,这对普及传统文艺教育与传承非常有帮助。
&&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西泠印社社员梁晓庄
编 辑:谭伟鹏
  以上内容版权均属广东新快报社所有(注明其他来源的内容除外),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报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协议授权转载联系:(020)。
------分隔线----------------------------
------分隔线----------------------------
本报新闻今日排行榜
最新图片文章
大道·读图
聚焦新常态 2015全国两会
执一念 坚而行 我是新快报人
旧楼加装电梯酝酿新法
  版权所有 (C) 广东新快报媒体广告有限公司16 / 19 页
(多图,6.30截稿)感恩杯·第三届全国孝道文化书法展征稿启事
孝道不孝!!!!
今天无论如何,也要公布结果。要不,主办方的诚信将全面丢失。
人家主办方也没说是阳历月底还是阴历月底
也没说是何年何月
楼上2位高人。
该给个准确时间了
今天估计难出了。
帖子发自手机
截稿一个月了,啥时评审啊!期待
各位别急,我昨晚打电话了,主办方回复说昨天评委才到位,估计之前说已评完的信息不正确,耐心等待吧。
16 / 19 页
Powered by【广东省书协】第四届全国“康有为奖”书法评展暨“中国书法&岭南论坛”获奖名单
第四届全国“康有为奖”书法评展暨“中国书法·岭南论坛”获奖名单一、创作奖:&
&&&陈煜璧(广东)&
&&&崔青云(广东)&
&&&邓&&梅(广东)&
&&&樊人龙(广东)&
&&&郭伟建(广东)&
&&&郭文钊(广东)&
&&&洪&&权(广东)&
&&&蒋&&明(浙江)&
&&&凌征伟(广东)&
&&&罗滔裕(广东)&
&&&潘艳华(广东)&
&&&杨忠亚(广东)&
&&&应&&萍(江西)&
&&&钟一明(广东)&
&&&邹&&挺(广东)&
二、理论奖:&
&&&王守民(福建)&
&&&白&&锐(北京)&
&&&吴晓懿(广东)&
&&&祝&&帅(北京)&
&&&黎向群(广东)&
&三、优秀奖作品:&
&&&邓炜明&
&&&张广龙&
&&&林&&密&
&&&谢启彬&
&&&华双波&
&&&柯振海&
&&&劳翠妍&
&&&李玉兰&
&&&徐中哲&
&&&梁&&桃&
&&&卢&&晖&
&&&黄春标&
&&&温陈健&
&&&沈桂林&
&&&黄锦前&
&&&赵民南&
&&&吴少兰&
&&&陈飞舞&
黄彬南& &&
黄自壤& &&
&&&肖鸿亮&
&&&余中星&
&&&陈&&云&
&&&于瑞欢&
&&&陈伟清&
黄炳壮& &&
孔繁兴& &&
刘文明& &&
&&&田茂真&
徐浩文& &&
詹劲松& &&
&&&彭双龙&
&&&曾剑锋&
&&&范桂觉&
&&&何宗卫&
黄水桥& &&
&&&梁树声&
沈堂洲& &&
&&&吴有鹏&
余立宗& &&
&&&周兰兵&
&&&韩广凯&
&&&张志川&
&&&陈泽雄&
&&&李国辉&
&&&王景燕&
&&&徐壹民&
&&&赵&&洲&
&&&潘永耀&
&&&蔡冠英&
杜国志& &&
&&&何少华&
&&&黄冠霖&
李林惠& &&
&&&王贞尹&
&&&潘文志&
&&&李勋海&
&&&叶来雄&
&&&傅绍尉&
&&&马一博&
&&&徐右冰&
&&&陈永立&
&&&吴宏江&
&&&杨东旭&
&&&张红杰&
&&&岳广军&
&&&张红军&
&&&王留锁&
&&&关大朋&
&&&刘福生&
&&&章志宏&
&&&王青松&
&&&陈希军&
&&&金&&弋&
&&&姚季方&
&&&石樟永&
&&&翟玉梅&
&&&游建新&
&&&蔡长远&
&&&施&&辉&
&&&张哲峰&
&&&林李阳&
&&&杨&&广&
&&&赵广曙&
&&&薛晓东&
&&&陈&&龙&
&&&吕剑贵&
&&&张谋含&
&&&张作荣&
四、入展作品:&
&&&王子金&
&&&王美芳&
&&&戎崇生&
&&&刘广文&
&&&林文钦&
&&&黄小练&
&&&黄安平&
&&&谢志荣&
&&&谢学强&
&&&蔡彦光&
&&&刘学文&
&&&王成聚&
&&&蔡卡宁&
&&&何明霖&
&&&黄显霖&
&&&何世新&
&&&刘&&胜&
&&&黄金文&
&&&张以戈&
&&&冯光辉&
&&&许湖源&
&&&麦&&录&
&&&冯&&驹&
&&&容灿来&
&&&郑楚汉&
&&&潘灏贤&
&&&叶&&清&
&&&罗明辉&
&&&周小华&
&&&罗国泉&
&&&李琼喜&
&&&张喜洋&
&&&刘广超&
&&&谢文雄&
&&&李广志&
&&&薛建庆&
&&&何国灿&
&&&宋健雄&
&&&蔡富云&
&&&陈国标&
&&&吴泽江&
&&&许&&铭&
&&&苏&&剑&
&&&李广辉&
&&&陈&&古&
&&&许嘉亮&
&&&温雄辉&
&&&罗俊鹏&
&&&林&&文&
&&&钟金银&
&&&张书豪&
&&&何&&阳&
&&&丁兆泉&
&&&陈惠青&
&&&陈昌时&
&&&陈瑞清&
&&&罗锦芬&
&&&向&&玉&
&&&潘伟景&
&&&陈程财&
&&&林冠明&
&&&麦&&荣&
&&&容义寿&
&&&朱志业&
&&&陈仲腾&
&&&陈巧云&
&&&范飞虎&
&&&许建军&
&&&庄晋雄&
&&&莫羡薇&
&&&曾&&坚&
&&&廉清华&
&&&孙宪华&
&&&胡世超&
&&&江&&逍&
&&&崔慧洁&
&&&张治楚&
&&&魏育贤&
&&&区广新&
&&&黄邦德&
&&&吕耀彬&
&&&卢启明&
&&&吴&&晋&
&&&邓锋周&
&&&黄真武&
&&&林健成&
&&&陈汉文&
&&&邱鹏镇&
&&&李林贤&
&&&黄安桂&
&&&陈启文&
&&&潘艳龙&
&&&吴敬鹏&
&&&张运才&
&&&李锦绵&
&&&赖增明&
&&&张晓阳&
&&&李佳骏&
&&&梁善龙&
&&&樊哲雄&
&&&陈景锋&
&&&薛家桂&
&&&陈华武&
&&&符碧福&
&&&庞科成&
&&&赖梓文&
&&&程建文&
&&&吕贺军&
&&&陈永军&
&&&唐&&明&
&&&杨&&励&
&&&莫汉军&
&&&刘蒙平&
&&&杨时亿&
&&&覃志柳&
&&&赵武勇&
&&&农恒云&
&&&杨科云&
&&&袁文甲&
&&&唐建平&
&&&朱银富&
&&&闻毅敏&
&&&严亚军&
&&&王普群&
&&&刘&&啸&
&&&刘晓明&
&&&李玉波&
&&&李雅倩&
&&&孙建芳&
&&&王文勇&
&&&霍&&威&
&&&杜一清&
&&&贾赵勇&
&&&李&&杰&
&&&韩存利&
&&&李鹏飞&
&&&张&&翼&
&&&李向军&
&&&李树祥&
&&&李&&彬&
&&&杨留柱&
&&&张喜森&
&&&王红方&
&&&董洪涛&
&&&刘笑尘&
&&&鲁建飞&
&&&杨&&宇&
&&&高&&岩&
&&&刘长龙&
&&&贺&&勇&
&&&张伟城&
&&&王凤炜&
&&&宋玖安&
&&&陈培站&
&&&刘艾新&
&&&李银岭&
&&&许传良&
&&&张秀岭&
&&&童定家&
&&&丁彦平&
&&&张彦飞&
&&&刘小龙&
&&&慕鹏军&
&&&王卫平&
&&&徐江波&
&&&何玉峰&
&&&叶慧敏&
&&&王北苏&
&&&陈永君&
&&&张林忠&
&&&杨小贺&
&&&杨宇力&
&&&吴德胜&
&&&欧阳荷庚&
&&&赵清水&
&&&何&&超&
&&&范&&青&
&&&戚战国&
&&&张&&挥&
&&&孙&&昊&
&&&佟士委&
&&&张&&雁&
&&&谭立军&
&&&田小华&
&&&李建人&
&&&王&&涛&
&&&张&&照&
&&&王&&盛&
&&&王志明&
&&&蓝惠强&
&&&蓝杰聪&
&&&黄加忠&
&&&林双全&
&&&管布坤&
&&&葛崇收&
&&&郑建光&
&&&袁后青&
&&&申春阳&
五、康体创作奖:&
&&&李永良(广东)&
&&&常朝振(河南)&
&&&梁事明(广东)&
&&&梁越强(广东)&
&&&曾庆丰(广东)&
康体优秀作品:&
&&&方奕滔&
&&&邓嘉雄&
&&&许勤峰&
&&&劳铭元&
&&&苏永峰&
&&&杜鹤友&
&&&李小康&
&&&李志坚&
&&&邹丽卿&
&&&张文学&
&&&陈东旭&
&&&陈政钜&
&&&姚晓刚&
&&&黄自壤&
&&&黄耀星&
&&&梁妃丰&
&&&崔向泉&
&&&王德利&
六、入选论文:&
刘&&镇(广东)&
&《近三十年书法创作遭遇研究》&
林若夫(广东)&
&&&《康有为的济世情怀及其书法的矛盾性与时代性和独特性》&
赵广青(广东)&
&&&《&墨池编&所涉唐代道教碑刻研究》&
潘永耀(广东)&
&&&《梁启超在日本的书迹钩沉》&
赵&&洲(广东)&
&&&《试论赵之谦篆刻边款的创新性》&
黎向群(广东)&
&&&《近代碑学书家刘光谦生平事迹及其书迹考》&
吴晓懿(广东)&
&&&《南越国书法艺术探析》&
高&&强(广东)&
&&&《论梁启超新美学关照下的书学观》&
洪&&权(广东)&
&&&《二十世纪碑学观念之嬗变及书风呈现透析(上)》&
李燕婷(广东)&
&&&《伊秉绶在粤期间书事活动评析》&
陈文波(广东)&
&&&《走出平城:论孝文帝迁都前后北魏书法的承续》&
刘&&帅(广东)&
&&&《康有为“贬抑帖学”理论浅探
——从其对“二王”书法的评价谈起》&
梁达涛(广东)&
&&&《康有为科举情结刍议──从光绪乙未科看李文田眼中的康有为》&
朱圭铭(广东)&
&&&《复古与新趣——论南宋以降两百年左右文人书法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王&&祥(广东)&
&&&《革命文化语境下的岭南文人书法——以粤盟先贤书法为例》&
王成聚(广东)&
&&&《当今强势二王书风与弱势北碑书风的创作现状探析》&
胡翔龙(广东)&
&&&《从康有为的帖学观看清末帖学书法的真实状况》&
邓振宇(广东)&
&&&《从“朴拙之‘丑’”到“马捕鼠之丑”——论清代以来书法“审丑”的历史演变》&
白&&锐(北京)&
&&&《试论中国书法形式的美学定位》&
祝&&帅(北京)&
&&&《岭南诸家与早期书法批评的生成——以梁启超、麦华三、张荫麟为中心》&
王守民(福建)&
&&&《从清黄绍箕&广艺舟双楫评注&看其与康有为书学观之异同》&
陈学利(江苏)&
&&&《阮元、包世臣与康有为书学思想传承与比较研究》&
程&&渤(江苏)&
&&&《莫逆之交 金石知己
——记民国学者范寿铭、顾燮光的友谊与金石学研究》&
张恨无(江苏)&
&&&《当代书法创作的幅式选择》&
韩 ○(江苏)&
&&&《书,著也——试论书法“现象结构”》&
竺&&捷(江苏)&
&&&《以&瘗鹤铭&探讨碑学衍生物的可能性》&
梁&&骥(辽宁)&
&&&《康熙对古代书迹的临摹与题跋——以&石渠宝笈&和&佩文斋书画谱&著录为例》&
陈培站(山东)&
&&&《简纸与碑帖辨析》&
宋玖安(山东)&
&&&《康有为与郑孝胥之交游及书学异同》&
李慧斌(山东)&
&&&《从正统观、文人书法传统看当代书法创作核心价值的构建》&
杨子墨(山东)&
&&&《汉代碑刻书法艺术地域风貌》&
李庶民(山西)&
&&&《书法的形式与内容及作品书写内容之关系》&
徐海东(四川)&
&&&《二十世纪画家书法碑学观念研究》&
郑付忠(四川)&
&&&《经典的重塑:试论“文人书法”的当代化》&
李&&松(四川)&
&&&《碑学影响之下——清代“厚”之书法美学思想探微》&
胡&&湛(河北)&
&&&《宋代古文运动与尚意文人书法审美观念及图式的形成——兼及对新文人书法的启示
张铁华(陕西)&
&&&《杨钧与李瑞清的翰墨因缘》&
邱世鸿&&李伟(江苏)&
&&&《康有为书论的矛盾性研究》&
龙红&&王玲娟(四川)&
&&&《饶宗颐先生书法艺术论》&
超&&樊 琪(四川)&
&&&《试论康有为晚年书学思想的转变及其原因》&&&&&&&&&&&&&&&&&&&&&&&&&&&&&&&&&&&&&&&&&&&&&&&&&&&&&&&&&&&&&&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首届“岭南童谣节”少儿歌曲演唱大赛开赛
来源:广东文明网
 10日下午,首届“岭南童谣节”初赛在文化公园中心台举行,参赛选手在进行少儿歌曲演唱比赛。肖雄&摄
 & 月光光,照地堂,虾仔你乖乖瞓落床……阵阵童谣声,传唱岭南风情画。9日—10日,首届“岭南童谣节”少儿歌曲演唱比赛在文化公园举行初赛,16支队伍成功晋级决赛。
  本次童谣大赛作品除了国语童谣,还有《落雨大》等广府童谣、客家童谣、潮汕童谣等大量流传于民间的歌谣,也有像《人之初》、《汉字谣》等新童谣。参赛地区包括省港两地共30多支队伍,选手年龄从3岁至16岁不等。本次评选出的16支队伍将于6月1日与香港、梅州、揭阳等赛区选拔出的共20支队伍在二沙岛星海音乐厅进行决赛。
  传统童谣唤起岭南文化记忆
  “卖懒——卖懒——卖到年三十晚,人懒我唔懒……”这声声叫卖是怎么一回事?原来这是广东以前过年的一种风俗——卖懒,凡是有小孩的人家,在年三十晚上都会给孩子穿上新衣服,让他们提着灯笼到大街上走一圈,把“懒”卖掉,希望来年孩子能勤奋学习。荔湾区广雅幼儿园的小朋友就为观众表演了这首《卖懒》。他们穿着岭南传统服饰,提着大红灯笼,以表演唱的形式再现当年“卖懒”的热闹场面。
  《摇到外婆桥》这首歌大众都很熟悉,广州市海珠区六中珠江中学的孩子们则发挥自己的才艺,用键盘、箱鼓等乐器进行现场伴奏,融合优美的舞蹈和美妙的歌声,仿佛带着观众回到了童年的那座外婆桥。
  “听到这些熟悉的童谣,感觉很温暖。”刘阿姨带着5岁的女儿前来观赛,“氹氹转、菊花园”等熟悉的童谣都能唤起她的童年回忆,“借这个机会让女儿也学一下,毕竟这也是我们文化的根源所在”。
  融合新老广州特色创作新童谣
  除了市民耳熟能详的童谣,不少参赛者还带来了自己原创的新童谣,本次初赛就至少有5首参赛曲目是全新的原创童谣。
  “古西关,新荔湾,青灰胡同青石板,红门堂前大榕树,男仔女仔读圣贤……”在芳村实验小学带来的原创歌曲《西关印象》中,仁威庙、恩宁路、上下九、陈家祠等市民熟悉的地名胜迹都出现在歌词中。
  “我们希望带来最有西关风格的童谣。”芳村实验小学的带队老师说,歌词里有土生土长的小学生对西关特色的理解,也融合了外地人的广州印象。为此,他们特地请人写词谱曲,专门采访多名外地人诉说广州印象,以带来融合新老广州特色的童谣。
  和其他学校只是学生上台演唱不同,华侨小学则带来了“父女”同台演唱的原创歌曲《我们是一家人》。不过,台上的“父女”并非真的父女。“关于母亲的歌曲很多,展现父女情的歌曲则很少。”扮演“父亲”的演唱者认为,在推广传统经典童谣的同时,也很有必要推广原创童谣,引导更多音乐人致力童谣创作。
  “童谣节应从岭南辐射至全国”
  上九路幼儿园合唱团是本次参赛选手中人数最多、年龄最小的参赛队伍,他们带来的《小画家》赢得了本次初赛的第一名。“孩子们唱的很整齐,内容也符合孩子的特点。”本次比赛的评委、广东省音乐家协会主席刘长安说,该作品充满生活气息,表演生动活泼,故在比赛中赢得高分。
  “参赛队伍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强项,从活动中得到艺术熏陶”。刘长安建议,下一届童谣节可挖掘更丰富的表演形式,“演唱只是其中的一种,还可以引入朗诵、说唱、诵唱等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首届“岭南童谣节”吸引了省港两地多支队伍参赛。“第一届可作为示范,岭南童谣节的意义可以更宽广。”在刘长安看来,岭南童谣节应从岭南辐射至全国,选出更多优秀作品。(南方日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三届全国孝道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