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了什么困难

本类热门热门群组
需要《雷锋》观后感有关文章,请加QQ群:
办公文秘1群
办公文秘2群
办公文秘3群
办公文秘4群
办公文秘5群
写作交流1群
写作交流2群
写作交流3群
中学生交流群
小学生交流群
教师交流1群
教师交流2群
48小时热门您正在使用IE低版浏览器,为了您的雷锋网账号安全和更好的产品体验,强烈建议使用更快更安全的浏览器
移动互联网App推广的十大难题
经常有朋友来问,“我做了一款App,请问如何推广啊?”或者就是“我们公司开发了一款App,想短时间内获取巨大用户量,该怎么办?”还有的就是问“有没有什么好渠道三个月能来100万的量,预算是10万”......对于上述问题,我都很无语,真不知如何回复。在此,笔者针对大家会遇到的十大问题进行解答,希望能让大家了解App 推广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并明白App 推广工作要做好是需要很多其他要素给予支持的。1.用户需求过于垂直比如有个朋友开发的一个基于失眠用户的App,一个针对失眠用户的IM工具。我感觉这个用户群体太细分了,一方面很多大的IM 已经有这样的功能,那些失眠用户为何还要下载这样的App?创新点是什么?能对用户有什么帮助,很多问题都需要思考。所以这样的App要想推广好,实在太难。类似这样的App很多,主要的原因就是用户需求过于细分,虽然用户的特征很精准,但是推广起来用户量会非常少,就像2D的产品在2C的媒体上推广一样,转化率一定非常差。所以,建议大家在创业做App的时候,在用户群体的选择中不要选择过于细分的群体,这样推广起来会非常难。2.App质量差其实很多推广人员并不会关注App本身的质量问题,如App的兼容性。很多App团队开发出来产品之后,基本上拿几部手机测试下,没有问题就开始推广了。推广人员接手后,花大力气拿到了商店资源位进行推广,结果看到转化率就傻眼了:转化率太低了。我曾经在testin云测上测试过几个朋友的App,测试之后发现新App的兼容性普遍不好,很多手机都无法安装上,损失的用户量也很大。很多时候,用户量上不来,老板一般都会责备推广人员不力。其实这个真和推广人员没有关系,是程序开发出来的App质量太差。所以做为一个好的App推广人员,都应该对自家App的质量有个了解,毕竟用户量上不去的时候,老板找的最多还是推广的,这个哑巴亏是不能吃的。3.零成本或低成本经常有人问我一些问题,就是尽量不花钱或者花点小钱就能得到很大的App用户量,碰到这样的我一般很无语,一看明显就是传统行业人出身的。App行业的火爆,让一小部分人一夜暴富。引得很多传统行业的人士都来淘金,可能很多团队花几个月时间做了一个App,就开始推广了,并以为很快几百万用户都到手了。如果是这样的话,这么多App行业推广人员,估计早都发财了。现在很多cp花钱找量,排着长队,你不花钱就想来量,那太难了。除非你认识BAT 的老大,让他们在自家官网的位置给你放一个下载链接,那绝对是有机会的。所以,在当今的趋势下,要想不花钱把App推广出去是几乎没有机会的。4.没有资源积累当然,总有人喜欢抬杠,一些人说不花钱是可以推广的。是的,这个是有的,前提就是你有资源积累。什么是资源积累?就是你们团队有大量流量资源,或者有很强的人脉,比如行业中很多网络推广高手。为什么他们是高手?那是因为他们长期积累资源的结果。他们在做新项目的时候,已经动用了很多积累的资源,比如流量资源、媒体资源等等,依靠这些资源来推广,当然不用花钱。所以说,如果你的团队没有任何资源积累,就想不花钱推广一个App,那比登天还难,所有的一切都是从新开始,App推广起来一定非常困难。5.推广周期短现在的很多cp都希望快速的获得用户量,这个我很明白。现在的行业发展很快,竞争对手也非常多,稍微慢一点,就会落后于竞争对手,所以对推广人员的要求都非常苛刻。两个月要求达到百万的量,个人感觉是非常难的。任何推广都是具备一定的滞后性,这个和技术开发不一样,一个产品技术开发完就能用了上线了,但是推广是,你花了一两个月的时间,可能还看不到一点量。推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量的积累的过程,只有量的积累到一定程度了,才会发生质变。笔者在做推广的时候,设定的推广周期都是以年为单位的,这样的用户量增长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不容易出现问题。后台App 用户量一步一步增长的过程,才是正常的。推广周期太短也很难推出好产品,用户质量也不会太高,那么就是你花高于市场价格的钱去做推广,否则别无他法。6.用户质量要求高在推广中,发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对用户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意味着筛选用户的条件越苛刻。很多App特别是交友类的,注册类的,游戏类的......要求都是很苛刻的。从App 使用现状来看,现在的用户越来越聪明了,他们太了解这些陷阱和目的,苛刻的筛选条件只能导致用户弃你而去。App 的选择权始终在用户手中,所以,不要为了目的,放弃用户的利益,那样你的产品不会有太长时间,同时对推广来说,也更加困难。7.人才引进难还有个问题就是人才引进难,很多团队都无法招聘到最优秀的人才。我曾经碰到一个团队,招聘的技术人员连个我都会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比如签名丢失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来说是绝对致命的,这样的技术对于一个创业团队来说也是一个“噩梦”!人才引进难,是大家都想以便宜的价格得到优秀的人才,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创业团队领导人,无论何时都应了解行情,App行业火爆,人才非常难招。想要便宜地招聘人才是很有难度的。花5K招聘一个初级开发者,和50K招聘一个技术大牛,技术大牛可能一个月就搞定了很多东西,初学者估计一年都难搞出一个成品来。所以,要想招到好的人才,就要舍得花钱。8.后续资金难还有一些创业团队,基本是处于刚开始创业的阶段,初期的资金的是自己投资的,后续的资金都没有着落,就开始创业了。这真是九死一生,连吃饭都成问题的时候,一个人怎么可能安心做事情?“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很多创业团队后续推广资金基本没有,前期只能靠一些很低成本的推广方式去推广,很难熬到创业成功,同时再加上没有任何的资源积累,单凭一腔热血,这个赌注就太大了。推广的资金只够前期火一把,如果不能持续,必定失败。9.红海时代时机不好App推广难的另一个难题就是时机不好。在2010年时候,很多App 轻松就能获得几百万用户,但现在就不一样了。现在进入行业的人太多,要想在App 创业的这片红海里获得成功的难度可想而知。应用商店高度集中、流量在降低,推广App成本也在增加,此时进入App 创业如果失败,并非都是产品不好,很大的原因是时机不对而已。10.没有战略方向最后一个是战略方向。我发现很多App只能模仿别人,别人做什么App,我做什么App。别人干什么我干什么,我曾经见过两个App的竞争。这个App做活动了,那个App的负责人就赶紧命令下面的人也做个。那个App更新了什么功能,这个App也赶紧添加一样的功能。我感觉这样的团队真是太坑爹了!负责人天天盯着对手看,这样的结果是永远都是无法赶超别人的。其实推广App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推广方向和规划,一味的追随和模仿只会让自己死的更快。很多推广人员的工作总是被领导干预,其实很多领导基本不会推广,所以这样下去真是害人不浅。所以做App推广一定要有计划和步骤,而不是做个跟随者。所以说App推广并非那么容易。App的推广和一个公司的产品需求、产品质量、团队背景、推广自己等方面有很大关系,有的团队很有钱,但是推广做的并不好;有的公司很小照样推广缺做的很好,这些都和“人”有关。如果团队能克服上面的十大问题,那么推广的话也就会变得容易起来。作者:移动互联网李建华&&微信:ydhlwdyq & 本文首发雷锋网,转载请保留雷锋网&作者资料介绍。
关闭雷锋广告
同步到新浪微博
混迹互联网运营领域10多年,运营门户网站进入前20强、游戏网站进入100强。
当月热门文章
本栏目由提供
合作伙伴:
Copyright (C)
雷锋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第一媒体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号-1
为了您的账户安全,请
您的邮箱还未验证,完成可获20积分哟!
您的账号已经绑定,现在您可以以方便用邮箱登录“遇到困难就知道有人帮是多么重要”::长沙晚报数字报
| 版面概览 |
第A01:要闻
社长:龙钢跃 总编辑:徐辉
晚报热线:96333&&&&
星期六 出版
《湘妹子武汉“学雷锋”反被铐》追踪
“遇到困难就知道有人帮是多么重要”
记者 胡益虎
  汪思雨(李立阳)正在接受微访谈,讲述事件救人经过及心路历程。
  星辰在线记者 杜进 摄
  ●“学雷锋”反被铐女孩昨晚在本报接受星辰在线独家微访谈  ●称救人惹麻烦但不后悔  ●我们80后90后还是要坚持爱心、孝心这些传统  湘妹子在武汉“学雷锋”反被铐事件曝光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当事人湘妹子小汪接受本报及星辰在线的邀请,昨晚11时许,在星辰在线记者黄启晴陪同下来到星辰在线直播室接受本报记者的访问和网友提问。本次独家微访谈视频片段见星辰在线网站()或者星辰在线官方微博。  回应名字多:我只有两个名字  问:小汪,有网友说你有6个名字,1个法号?  答:现在我回到了湖南,心情特别激动,非常感谢湖南家乡父老和媒体记者对我的关心。不知网友为什么说我有6个名字和1个法号?我只有两个名字,一个是随生父姓汪,名思雨;一个是生父去世后,我随母改嫁到继父家改姓李,名立阳。  问:昨天采访你时,你说你叫汪思雨?  答:是的,你现在可以叫我小李。因为湖南的朋友都叫我李立阳,昨天采访时我没有说李立阳,就是怕家里人担心,因为我没有将这件事告诉我妈妈。继父也去世后,我家里现在只有我妈妈和同母异父的妹妹了,很担心她们。  回应踹警车:是因为救人心切  问:网上都说你拦了三辆警车?  答:我只拦了两辆车。第一辆车拦了说有事,开走了。第二辆警车来了,我拦在车前面也没有停,我踹了一脚车。其实,不是我故意的,是着急心切。后来,警察停车时又被一辆电动车撞了车门,副驾的那人下车时很生气,于是拽我的脖子,他说“你凭什么踹警车,跟我回所里”。  是警察先动手,想把我弄进警车,我反抗的,我才不小心弄坏他的反光背心,你觉得我有力气把他拽着不动吗?我没那么大能耐。他们对我一个女孩子动手,我也会反抗。  回应救人傻:要帮人就不要想前想后  问:为救助一位陌生的老人而闹出这么大的事,有人说你挺傻的,你怎么看?  答:做人有时候还是傻点好,要帮人就不要想前想后,设想下如果是你自己的奶奶,你会怎么做?我是心里也很体贴老奶奶,我出于良心,不是学雷锋多伟大,只是为了良心。  问:你会为这次救助老人而感到后悔吗?以后出现类似的情况你还会选择帮他们吗?  答:我不后悔,当时踹警车是因为没拦住车心急,但是以后帮人的时候会更注意方式,更理性些。  问:有网友说,“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你觉得现在社会还需要大力发扬雷锋精神吗?  答:当然必须发扬,说这句话的人可能是受过伤害吧。但是你在遇到困难时,你就会知道有人帮你是多么重要,我们80后90后还是要坚持爱心、孝心这些传统。  回应乱报警:我准备用法律维权  问:武汉警方查出你在武汉曾有6次报警记录,还有一次要求警察送你回家,一次要求送你去酒吧?  答:请他们出示我报警的记录好吗?我们今天去查报警资料,一个都没有。我从没要求坐警车去过酒吧。  问:听说你准备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利,你觉得走维权这条路靠谱吗?  答:我保留向他们追溯法律责任的权益,我相信法律。
& 杭州前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长沙晚报要闻A01“遇到困难就知道有人帮是多么重要”&&&新闻热线:021-
在北站遇到困难请找“雷锋驿站”
原标题:在北站遇到困难请找“雷锋驿站”
  本报讯 “从1月10日青岛北站开始运行,我就在这里‘扎根’了!”昨日,正在青岛北站东广场执勤的“雷锋驿站”志愿者王礼径粗算起18天来的“工作量”,“每天的下客量有万余人,我们百余名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不少于3万次吧。客流高峰时,尤其是询问怎么坐车的一个接一个,口干舌燥。”李沧区专门在青岛北站东西广场分别设立一处“雷锋驿站”服务来往旅客。目前,每天安排115名志愿者分上午 8:00-11:00、下午14:00-17:00两个班在东、西广场的20个志愿服务点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我们提供的志愿服务主要包括告知乘客公交车、出租车的乘坐地点和候车厅、售票厅的具体位置,引导乘客走非机动车道和斑马线,帮助老人和带孩子的旅客提拿行李。”王礼径说,“有些粗心的旅客只知道去‘青岛站’,没发现是‘青岛北站’,所以,每天得有数十位旅客不是来错地方就是下错车,遇到没带电话的,我们的手机也成了‘志愿电话’。”
  李沧区文明办主任杨增远介绍,1月10日至2月24日,青岛北站“雷锋驿站”志愿者主要来自李沧区机关、各街道社区和高校的志愿者,以及社会招募的“公共文明交通引导志愿者”。目前,社会招募志愿者正在进行中,春运结束后,“公共文明交通引导志愿者”将成为志愿服务主力,“雷锋驿站”将作为常态化的志愿服务品牌“常驻”青岛北站。(张华 孙丽云 张 默)
声明: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您若对该稿件内容有任何疑问或质疑,请即与东方网联系,本网将迅速给您回应并做处理。
电话:021-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沈阳军区雷锋生前所在团雷锋班班长黄帮维:接过雷锋的枪
走好雷锋的路
(沈阳军区雷锋生前所在团雷锋班班长黄帮维:接过雷锋的枪 走好雷锋的路。陈宗昊摄)
  接过雷锋的枪 走好雷锋的路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是雷锋班第24任班长。日,我们班被国防部命名为“雷锋班”。命名以来,一茬茬雷锋班战士始终牢记各级领导的期望和嘱托,踏着雷锋老班长的足迹,矢志不渝,接力前行,不断把雷锋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雷锋班一直保留着雷锋的床铺,每个战士都把为雷锋整理内务当作一种荣耀,争着上、抢着干;雷锋用过的节约箱、理发推子、修鞋工具被视为珍宝,擦得锃亮;每天点名,第一个呼点的就是雷锋,全班一齐答“到”。我们每天在老班长铺前,学习、交流、谈心,感到老班长始终就在我们身边,始终在注视着我们。2009年9月,我当雷锋班班长第一天,团党委常委集体找我谈话,叮嘱我:“雷锋班是学雷锋的标杆,上下都很关注,你要多向老班长学习,当好传承雷锋精神的排头兵!”那一刻,我深切地认识到,当上雷锋班班长,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    在我之前的每一任班长,都怀着对雷锋老班长的深厚感情和对雷锋班荣誉的高度负责,珍惜岗位,主动作为,努力跑好属于自己的那一棒,把弘扬雷锋精神的“接力棒”一任任传了下来。他们像雷锋老班长那样,都是学用理论的“领头雁”,爱岗敬业的“螺丝钉”,助人为乐的“热心人”,个个都是学雷锋标兵。第17任班长郑金宝,为了按时到武警抚顺支队作报告,克服大雪封路不通车的困难,连夜顶风冒雪步行54公里,翻过11座大小山岭,穿过3条冰河。当他眉毛、头发挂着冰碴出现在会场时,全体官兵起立为他热烈鼓掌。支队政委激动地说:“你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上了一堂最生动的雷锋精神教育课。”50年来,我们班战士应邀到全国21个省市作学雷锋报告3700余场,听众达300多万人次;还先后与全国470多家大中小学和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联系,并担任了140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第19任班长李有宝,在沈阳火车站遇到一个哭诉钱包被偷、没钱回家的妇女。他当即掏出100元钱,塞给这个妇女。有人小声提醒他别上当。李有宝说:“即使可能上当受骗,也不能让有困难的人得不到帮助!”两个月后,李有宝收到了一封挂号信,里面夹着100元钱。这封信正是那个妇女寄来的,她在信中说自己是个骗子。当她从电视上认出给她钱的竟是雷锋班班长时,良心受到了谴责,就赶紧把钱寄了回来。她还在信中承诺,自己一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信的落款是:“谢雷”,“谢雷”就是谢谢雷锋的意思。李有宝读完这封信,心潮起伏、很不平静。他深深感到,雷锋精神具有改造思想、净化灵魂的巨大力量,当雷锋传人的积极性更加高涨。第22任班长吴锡有,得知辽宁省建昌县有13名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便以“快乐兵”的名义,资助他们重返校园。为了当面感谢这个解放军叔叔,这些学生在校长王桂芝带领下,打着“快乐兵,千万里我们追寻着你”的条幅,步行8天来到我们团。令他们没想到的是,这位恩人竟然是一名普通战士,还穿着打了补丁的胶鞋和袜子。现在,已当上连队指导员的吴锡有,仍然保持着“快乐兵”的本色,他利用自己的工资和在业余时间捡废品卖的钱,先后资助失学儿童、孤寡老人280多名,累计捐款8万余元,为一个个困难家庭带去了希望,在群众中赢得了“爱心使者”的美名……一任任老班长的故事,就像一面面镜子、一盏盏明灯,成为我立身做人、履职尽责的鲜活教材。我一次次向老班长看齐,从他们身上真切感悟到了那份执着与坚守,决心让雷锋精神在我们手中薪火相传,焕发新的光彩。    雷锋老班长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典范。50年来,我们雷锋班发扬老班长的“钻”、“挤”精神,立足本职精武强能,人人都是训练尖子、技术能手、岗位标兵。1964年全军大比武,我们班的参赛科目获得一等奖,并专门向毛主席汇报演示;2000年参加全军科技练兵成果交流,受到江主席亲切接见;先后35次荣立集体一、二、三等功。面对厚重的历史荣誉,我想的最多的是,如何带领全班争取更大的成绩,不愧雷锋班的光荣称号。全班开展了“学雷锋·当精兵·见行动”活动,大家争先恐后强素质、练精兵、谋打赢。每当我们做出了成绩,都向雷锋老班长汇报;每当遇到困难挫折,都从老班长身上汲取力量。2009年,我刚当班长不久,就和班里一名战友代表团队参加集团军汽车驾驶比武,仅取得了第3名,我感到无颜面对老班长。回到班里,我站在老班长的床铺前,叩问自己:如果是老班长,他会怎么样?我想起老班长说过的话“革命战士之所以伟大,就是他们透过失败看到胜利,透过失败看到成功。因此他们遇到天大的困难,也不会畏怯逃避。”浑身顿时充满了力量。我和班里战士从基础理论学起,从基础科目练起,从难从严抓好“一专多能、用修双能”训练。短短半年时间,全班战士都能熟练驾驶6种装备车辆,都能掌握通过高空轨道桥、夜间闭灯驾驶等14种高难技术。去年12月,我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荣立一等功。    我们雷锋班始终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50年来,我们共收到来自全国各地和国外的书信47万多封,我们把它全部珍藏在雷锋班荣誉室。在这些来信中,有十万火急的“鸡毛信”,有需要翻译的“盲文信”,有遇到困难的“求助信”……最多时一天收到512封信,最长的信写了128页。这一封封来信,表达的是对雷锋的真挚感情,传递的是对雷锋精神的热切期盼,也体现着对我们雷锋班的充分信任!我们认真对待每一封来信,特别是学生的来信,都用心回复、真诚交流。北京一位小学教师在信中写道:雷锋班的战士们,孩子们最崇敬的是雷锋,你们给孩子们写上一句话,比我上好几堂课都管用。我们班曾收到南京雨花台小学一位叫玉冰的小女孩的来信,她在信中说:“雷锋班的叔叔们,我在学校里一直是学雷锋积极分子,然而我得了白血病,治不好了。我们班的43位同学为了安慰我,给我送来了代表真诚祝福的43颗雨花石。我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到雷锋班看看,和你们说说话。现在做不到了,我把这43颗雨花石送给叔叔们吧……”收到信的第二天早晨,全班战士就把饱蘸深情的回信、全班的合影和录满衷心祝福的磁带一同寄出。一个月后,噩耗随着信件同时寄来。大家含泪读着玉冰母亲的来信:“我为女儿的离去而悲痛,更为你们的高尚行为所感动,是你们给她带来了最后的欢乐,是你们让她感受到了人间最珍贵的爱……”每当我们看到陈列在连队荣誉室的这43颗雨花石,就仿佛看到颗颗花季少年的心。    我们曾经收到天津一位母亲的来信。她在信中讲述了14岁的女儿宋霞和她赌气离家出走,家人寻找几个月都毫无音讯。这位母亲恳求我们班帮她寻找女儿。时任班长赵宏光与班里的战友立即行动起来,用津贴费印制了500份寻人启事,邮寄给全国各地共建单位,请求他们帮助找人,还写了一篇稿子《雷锋班的呼唤——宋霞回家吧》投给各地媒体,全国几十家媒体都在显著位置予以刊登。当时,在武汉一家饭店打工的宋霞看到报纸后,感动得泪如雨下,第二天就坐火车回家。几天后,她给我们写来了感谢信:“我知道你们付出的爱比大山大海都沉重博大,我也许这一辈子也还不完。我只有刻苦学习,早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能对得起你们,对得起全国那么多的好心人。”几十年来,像这样的事儿我们遇到很多,我们都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光写回信就有20多万封,为向往雷锋精神和需要帮助的人当“知音”、做“向导”,把雷锋精神的火种播撒在更多人的心坎里!    几十年来,我们从人民群众对雷锋老班长的敬仰和学习热情中,受到了教育和激励,也感受到责任和动力。雷锋老班长曾经照顾过烈属张士霞老人,老人把雷锋当儿子,雷锋也把老人当成自己的妈妈。雷锋牺牲后,我们班放大了一张雷锋照片送给了她。张士霞老人始终把这张照片带在身边,把对雷锋的思念倾注在我们班战士身上,时常帮大家洗衣服、钉扣子、做鞋垫。她逢人便讲雷锋的故事,把自己的后半生投入到宣传雷锋精神上。老人的事迹深深感动着我们。几十年来,班里的战士换了十几茬,始终坚持照顾老人。日,老人迎来百岁寿辰。那天,我们班早早送去了大红唐装,摆上了大蛋糕,全班战士轮流向老人祝寿。老人笑得合不拢嘴,高兴地说:“看到你们,就像看到了雷锋。我要再多活几年,咱们一块学雷锋、当雷锋!”我们从许许多多群众身上,感受到了雷锋精神穿越时空的永恒魅力,更加坚定了与雷锋同行、用一生践行的执着信念。    今年,雷锋老班长已经离开我们50年了,全国迎来了学雷锋活动的又一个春天。今天,当我走进人民大会堂,看到这么多热切期待的目光,我仿佛看到了老班长会心的微笑。在这里,我想把我们全班创作的班歌献给大家:历尽了风雨我们志不移,把雷锋火炬来传递。雷锋的事迹记心扉,誓为雷锋精神添光辉。我自豪,我是雷锋班的一个兵;我骄傲,雷锋的传人是我们!    谢谢大家!
( 12:06:45) ( 10:51:32) ( 13:26:13) ( 9:37:15) ( 9:35:49) ( 9:33:45) ( 17:05:57) ( 10:40:2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