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西征将军令牌能值多少钱征西将军为官名,东汉设置,—直延续到三国暴打魏蜀吴征收时!

合肥市的关联词
合肥市扩展阅读
合肥市合肥,安徽省省会,位于江淮之间、巢湖之滨。市域总面积726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3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460多万,其中市区人口130多万,是全省旅游中心城市。合肥历史悠久,自秦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由于北接中原,南近江南,历为军事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尤其是三国时期魏吴在合肥长达32年之久的交兵,为合肥留下了逍遥津、教驽台、三国新城等众多的三国遗迹。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众多的名人。影响较大的有包公、李鸿章、段祺瑞和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等。合肥环境优美,满城绿色。抱旧城于怀、融新城之中的环城公园;松涛阵阵,祥鸟云集的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波光潋滟,浩森无垠的八百里巢湖;以及包公文化旅游区、徽园、西郊风景区,置身其间,无不令人心旷神怡。合肥是一座轻工之城,美菱冰箱、荣事达洗衣机、芳草日化、开元轮胎、合肥海尔等都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民族品牌。合肥交通便捷,骆岗机场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航空港,开通国际、国内航线40余条。铁路与全国铁路网相连。合徐、合宁、合巢芜、合安、合六等高等级公路通往全国各地。合肥是北去凤阳明皇陵、寿州古城、毫州;南去黄山、九华山、太平湖、天柱山、齐云山;东去巢湖、琅琊山;西去天堂寨等风景名胜区的最理想的中转站。[1]
合肥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年平均气温15.7度,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个小时。
合肥是一座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而闻名海内外。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 “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合肥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驻合肥市。
合肥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素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合肥之名,最早出现在大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合肥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秦汉之交,合肥正式建立“合肥县”,属九江郡。东汉刘秀升合肥为侯国,三国时为扬州治所,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故又别称为“庐州”。自东汉末以来,合肥数为州郡治所,一直是江淮地区重要的行政中心和军事重镇。合肥解放后由县设市,三年后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于合肥市。
合肥市辖4个市辖区、3个县。市人民政府驻安徽省合肥市东流路100号合肥市面积7029.48平方千米,人口498万人(截止2008年6月)。辖区庐阳区 面积139.32平方千米,人口43万。邮政编码230001。区人民政府驻濉溪路295号。瑶海区 面积142.9平方千米,人口43.1万。邮政编码230011。区人民政府驻明光路1号。蜀山区 面积246.83平方千米,人口49.37万。邮政编码230061。区人民政府驻梅山路107号。包河区 面积340平方千米,人口52万。邮政编码230041。区人民政府驻包河大道118号。县肥东县 面积2216平方千米,人口110.3万。邮政编码231600。县人民政府驻店埠镇。肥西县 面积1961平方千米,人口88.9万。邮政编码231200。县人民政府驻上派镇巢湖路。 长丰县 面积1925平方千米,人口78.99万。邮政编码231100。县人民政府驻水湖镇长丰路85号。开发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合肥政务文化新区&合肥历史悠久,自秦置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由于北接中原,南近江南,历为军事重镇和兵家必争之地,自古就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淮首郡、吴楚要冲”之称。尤其是三国时期魏吴在合肥长达32年之久的交兵,为合肥留下了逍遥津、教驽台、三国新城等众多的三国遗迹。悠久的历史,造就了众多的名人。影响较大的有包公、李鸿章、段祺瑞和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等。 合肥是一座轻工之城,美菱冰箱、荣事达洗衣机、芳草日化、开元轮胎、合肥海尔等都是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民族品牌。 今日合肥已建设成为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全国四大科教基地之一、全国45个公路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全国建设中的铁路交通枢纽,是全省的政治、经济、交通、文化中心。
全市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459.5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9.3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3.1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0.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34.48万人,增长了8.11%;各少数民族人口减少了0.14万人。
广玉兰广玉兰系常绿大乔木,树形端庄、雄伟、技叶扶蔬,花大白色,状如荷花,六月上旬开放,材质细密,是珍贵的观赏用材树种。广玉兰原产北美洲,合肥引种栽培已有近百年历史,适应合肥生态环境,采用嫁接和播种繁殖,为合肥绿化基调树种之一。公园、机关、工厂、庭院及街道都有栽植,深受人们欢迎和喜爱。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市人大九届八次会议定为“市树”。桂花桂花系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我国传统花木之一。品种分秋桂(金桂、银桂、丹桂)和四季桂(月桂),秋桂农历八月,“叶密千层秀”的树冠上,“花开万点黄”,满树花香,逾月不绝。前人称誉桂花“独占三秋压众芳”。四季桂花少,香味最淡,花期最长,最早。桂花喜阳,喜洁净,耐寒,怕积水,露地栽植或盆栽均宜。主要是扦插繁殖,易成活。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市人大九届八次会议定桂花、为“市花”。石榴石榴系落叶小乔木或灌木,农历五月碧绿的丛株上,团团花朵似火光霞焰或洁白如玉,鲜艳耀眼。石榴枝干劲壮古朴,根多盘曲,是制作盆景的好材料。石榴耐瘠薄干旱、忌水涝、宜地栽。而花石榴和海石榴最宜盆栽。繁殖容易,管理粗放。在合肥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广泛。人们把它看作宝贵吉祥的象征,习惯把石榴作为中秋赏月的佳品,以示合家欢聚一堂。一九八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市人大九届八次会议定石榴为“市花”。
淝水穿城而过,环城公园似翡翠项链;逍遥古津、教弩梵钟、包河秀色、蜀山春晓,徜徉其间,吊古论今,令人
合肥市留恋忘返。中国科技大学落户合肥,更使这座“千年古邑”享有了“中国科技城”的美誉。在2007年底,由国家商务部、信息产业部、科技部正式认定合肥市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成为中国第12个服务外包基地城市。
科教资源合肥现有以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为代表的各类科研机构200多个;拥有以中国科技大学为代表的各类高等院校近100所。博士授权点138个、有24个学科被认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31人,在中部城市中名列前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和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人数在中部城市中排序第一;拥有各类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358家,各类科技人员30余万人。 合肥市科研设施除首都北京以外,合肥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密集的城市。拥有“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合肥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合肥)同步辐射实验室”、“国家(合肥)高性能计算中心”等国家重点科研设施及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中科院等离子所已成为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国际计划的主要参加单位。科技创新省会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拥有良好的创新传统和独特的创新能力。我国第一台窗式空调、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第一台“激光大气污染监测雷达”、世界第一台VCD和第一台仿生搓洗式全自动洗衣机、第一台变容式冰箱等均诞生于合肥。从2001年起,合肥每年举行一次“中国·合肥高新技术项目与资本对接会”,搭建起国内、国际科技产业投资的平台,努力使合肥的科教优势转化为现实的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让“合肥制造”与“合肥创造”比翼齐飞。
航空& 合肥骆岗机场位于城南12公里,是国际大型的现代化机场,有直通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深圳、海口、杭州、福州、厦门、青岛、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成都、西安、南阳、&温州、安庆、阜阳、黄山等20余条航线,还有直达香港的定期航班。 铁路淮南铁路(复线)贯穿南北,北至蚌埠,与京沪线、陇海线相接,南至芜湖,与皖赣、宁芜线和宣杭线相连。华东第二通道“杭州-芜湖-合肥-阜阳”线路、合(肥)九(江)铁路已建成通车。规划中的宁(南京)西(西安)铁路也途经合肥,建后将成为与陇海线平行的东西第二条干线。国家重点工程合肥新客站位于城北的胜利路北首,是三条国家重点干线铁路的交汇点和安徽省最大的客运始发站,已形成以合肥为中心、辐射五个方向的铁路交通网。每天有始发北京(西)、上海、宁波、汉口、成都、郑州、商丘、深圳西和省内的蚌埠、淮北、亳州、黄山等地的列车。&  合肥火车西站位于望江路西首,每天10:00始发一趟去南昌的2103次空调列车,此外,上海—安庆、合肥—安庆、合肥—深圳西3对列车经停合肥火车西站。&公路合肥已成为全省公路交通中心,有开往本省13个地市42个县的直达汽车。312国道和206国道在合肥交汇。合宁、合芜、合蚌等高速公路的相继开通,大大便利了与沪宁杭和长江流域各城市的往来。合肥有3个主要汽车客运站。 市内交通& 市内公交有80多条线路,非常便利,从1路到47路以及东线201路、西线202路为大公交,单一票价1元。101路到135路为小公共汽车,市区所有景点均有公交车通达。出租车起步费5元,3公里后每公里1.2元。[2]
“合肥老母鸡”闻名全国。这并非是合肥产的老母鸡品种优良,受人赞赏。而是因为合肥的方言把“老母鸡”念成“老抹资”,被外地人引为笑谈。 合肥方言不仅“鸡”、“资”不分,连“地”和“自”、“题”和“瓷”、“洗”和“死”也读音相似。由于语音不清,往往会发生误会。以前有一则笑话,说的是两位合肥人出差外地,住进一家旅社的同一房间。晚间在洗脸时相互谦让:“老兄先洗”, “阁下先洗”,“你先洗,你洗了我才洗”,几句话中“洗”字都说成“死”字。恰被茶房在屋外听见,以为他俩在寻短见,慌得破门而入,方才发现是听错了话音。因此,过去每逢春节,合肥人为了忌讳,便改称“洗脸”为“净面”,或叫“抹脸”。否则,大年期间,全家老少“ 你死”、“我死”地叫个不休,实在太不吉利。 在合肥方言中,还有许多词汇的含义与众不同。例如,指人“说谎”叫“ 屁磨”,说人“胡闹”称“搞脏”,赞人“能干”为“停当”,讥人“肮脏”曰“拾弄”;以及称“有趣”为“得味”,谓“闲谈”为“呱淡 ”,说“接吻”为“疼嘴”,讲“稀罕”为“缺井”,“开玩笑”为“逗猴”,“脾气怪”为“精味”,“是谁”为“哈个”,“什么东西” 为“哄东西”,不在乎、无所谓、大包大揽多种意思都说成“好大事”,等等。至于口称“乖乖”则表示惊讶之词,“小捣姊姊”、“弄妈的 ”皆为民间的口头禅,并无骂人之意。 由于清末民初,李鸿章率领的淮军将士,多半来自合肥;段祺瑞组建的皖系军阀,其各级骨干也多为合肥人氏。合肥的乡音、俚语也因之而影响全国。 段祺瑞两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合肥那些沾亲带故的人,闻风而至,涌入京城,找他求官谋职。段祺瑞和李鸿章一样,只要来人能讲标准合肥方言,不论亲疏,不问生熟,大小都给安个官儿。以后,官位满了,就分配去当兵,或当警察,连国务院的公役,段公馆的门房,也都用的是合肥人。当时,曾有民谣讽刺说:“会讲合肥话,就把洋刀挂”、“总理哄东西,小兵老抹资”。 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种人才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使合肥方言受到南腔北调的影响,出现新的词汇;有些合肥方言则因时代不同而自然淘汰;有些合肥方言和读音也由于普通话的逐步推广而日趋规范。
2007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334.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8.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02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651.20亿元,增长23.5%;第三产业增加值602.98亿元,增长13.8%。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5.8:47.5:46.7调整为6:48.8:45.2。人均GDP(按户籍人口计算)达到28125元,比上年增加4922元。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521.2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4.4%。截至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和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达1083户,完成增加值466.21亿元,增长2 合肥市6.3%,同比加快4.6个百分点。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310.43亿元,比上年增长58.9%。其中,城镇以上投资完成1238.59亿元,增长58.7%;农村投资完成71.84亿元,增长62.5%。全市实现财政收入215.19亿元,增长28.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01.98亿
合肥市元,增长28.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427元,比上年增长21.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42.6%,下降3.5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486元,增长21.6%。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936元,增长21.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158元,增长13.0%。全年城镇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25850元,增长18.0%。全年海关进出口总额62.4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出口总额43.01亿美元,增长26.3%;进口总额19.48亿美元,增长32.6%。
合肥是中国政府首批的科教名城。拥有中国科学院的著名研究所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固体物理研究所,国家级实验室中国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和微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大学则有闻名海内外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属于全国重点大学的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中学有著名的安徽省级重点学校合肥一中、合肥六中,合肥八中等,合肥也是安徽省内以及华东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城市之一。
徽剧安徽省古老的地方剧种之一,源于明代,兴盛于清代。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祝高宗八旬寿辰,浙江盐务大臣征集徽班入京祝寿,徽剧著名艺人高朗亭带“三庆班”进京,不久,四喜、春台、和春徽班也相继入京,称“四大徽班进京”。徽班进京后,以其唱、念、做、打并重的优美表演艺术,很快占领了北京舞台,形成了戏庄(高级剧场)演剧必徽班,戏园(普通剧场)较大者,如广德楼、广和楼、三庆园、广东园演出亦必以徽班为主的盛况。北京是当时的皇都,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剧种有代表性的班社大都集中于此,因而形成了既互相竞争,又互相融合的局面。嘉庆年间,形成了“徽”、“西”(即秦腔)两部对峙,取代了原来统治舞台的“雅部”和“花部”。至道光年间,徽剧在京吸收了汉剧、京腔、秦腔等戏曲之长,并与北方语言结合起来,发展成为京剧。徽剧还影响南方各省的赣剧、滇剧、婺剧、粤剧、桂剧。黄梅戏是安徽省主要的地方戏,也是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其特点是载歌载舞,长于抒情,接近生活,唱腔优美,表演朴实细腻,韵味醇厚隽永。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由民间山歌小调发展而成。黄梅戏原称黄梅调或采茶调,清道光前后在鄂、皖、赣毗邻地带形成民间小戏,后与民间歌舞和音乐相结合,吸收青阳腔、徽剧的音乐、表演艺术,演出了大戏。唱腔以抒情见长,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唱小调为主,平词则常用于大段表叙和抒情。常以载歌载舞的形式,淳朴、健康的格调表现人物。伴奏主要乐器是高胡,并以其他民族乐器相配合,现又从音乐方面发展了唱腔和伴奏,使旋律更为优美。黄梅戏具有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家为已故的严凤英,主要剧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等。一些优秀剧目在华东及全国戏曲会演中曾多次获奖,并拍成电影电视。新中国成立以后,不仅合肥、安庆等地有黄梅剧团、黄梅戏院校和研究机构,江苏、湖北、福建、江西、吉林、浙江等省均有黄梅剧团,其影响和声誉还远及港澳和东南亚一带。 庐剧庐剧,旧称“倒七戏”,是安徽省地方戏主要剧种之一。清末以来,流行于安徽境内的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它在大别山一带的山歌、淮河一带的花灯歌舞的基础上吸收了锣鼓书(门歌)、端公戏、嗨子戏的唱腔发展而成。曲调清新朴实,优美动听,很受当地群众喜爱。&宣笔宣笔产地在宣城市所属泾县,是中国“文房四宝珍品之一。起源于秦代。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23年,秦将蒙恬伐楚,路过中山(今宣城、泾县一带),得到毛纯质佳的兔毫,制造出第一批改良的秦笔。是为宣笔之始,后人尊蒙恬为笔工之祖。到晋代,宣笔已闻名于世。唐宋则声誉大振,为书画家所钟爱,被朝廷列为贡品,唐律有“岁贡青毫六两,紫毫二两”的规定。白居易有诗:“江南石上有老兔,吃竹饮泉生紫毫,宣城工人采为笔,千万毛中拣一毫。”宣笔选料考究,制作精细,装潢雅致,非一人一手或一朝一夕可就,从选毫到成笔,须经过水盆、装套、修笔、检验、装潢、刻字等十几道工序。成品笔具有毛纯耐用,刚柔适中,尖、圆、齐、健的独特风格。 徽墨徽墨产于古徽州歙县、休宁一带,是历代书画必备的用品,也是一种优美的传统工艺品,被列为我国“文房四宝”之一。徽墨生产始于唐代,创始人是著名墨工奚超、奚廷王圭父子。南唐后主李煜曾任奚廷王圭为墨务官,并赐姓李。宋代有“黄金易得,李墨难求”的评说,推为“墨中神品”。明代徽州墨坊达120多家,徽墨传遍全国,乃至海外。清代,绩溪的汪近圣、歙县的曹素功、汪节庵以及后起的胡开文,被称为四大造墨名家。相传,康熙帝南巡,曹素功献墨,颇得赞许,赐“紫玉光”3字。后将徽墨列为贡品,在全国各地享有很高声誉。徽墨生产前期(唐宋元)以松墨为主,后期(明清)以油烟为主。徽墨的特点是:“清有余润,研无留迹,落纸如漆,千载存真,装饰考究,便于珍藏。”&宣纸中国文房四宝之一,产于泾县,因昔为宣州府所辖,产品又多在宣州集散,故称宣纸。据泾县《曹氏宗谱》载,南宋末年,曹大三自南陵迁居泾县小岭,以造纸为生。当地多檀木,溪水清澈,故纸质优良。嘉庆《宁国府志》云:宣纸“最明洁”,“岁贡上用”。宣纸具有质地绵软、洁白紧密、纹理纯净、不蛀不腐、摺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写字则骨神兼备,作画则神采飞扬,且耐老化,不变色,有“千年寿纸”、“纸中之王”之美誉。千百年来,制作越来越精,品种越来越多,按配料分,有净皮、特净、绵料;按厚薄分,有单宣、夹宣、二层贡、三层贡等;按加工复制分,有玉版、虎皮、泥金、生宣、熟宣等。常规生产有40余种。 歙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传统的“艺林瑰宝”,与广东的端砚并列前茅。砚材产于古歙州龙尾山(今江西婺源县),歙县是该砚的主要加工地。歙砚石色青莹,纹理缜密,细润如玉,磨墨无声,以涩(石有锋芒)、细(墨膏稠腻)、润(石质坚密温润)、坚(坚实耐磨)等特点深得人们喜爱。歙砚生产始于唐代,据宋洪景伯著《歙砚谱》载,唐开元中,有猎人叶氏逐兽至婺源,见垒石为城,莹洁可爱,携归成砚。南唐元宗李王景在歙州设砚务官。宋代著名文人、书画家苏东坡、欧阳修、周必大都为诗为文,赞誉歙砚。黄庭坚诗云:“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日光灿烂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据史书记载,歙砚品种有眉子、金星、金晕、银心、枣心、玉带、紫云等数百种之多。
合肥市重视环境治理,改善城市卫生,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发展旅游事业。城市园林绿化面积达718公顷,人均公共绿地7.56平方米。在对环城园林作进一步绿化的基础上,于环绕古城的“绿色锦带”上新辟建了四处自然景区,被誉为“一根项链,四颗明珠”。在整治昔日“庐阳八景”的基础上,又新建成十大自然景点及蜀山森林公园、植物园、花冲公园、杏花公园、瑶海公园、清溪公园、银河公园等,加上城内城外数处街区游园相匹配,使全市形成城中有园,园中有景的花红树绿的世界。1992年,合肥市被评为全国园林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经市民公开推荐,反复论证,评定“合肥新十景”:逍遥古津即逍遥津公园。园区占地31、3公顷。全园翡翠环抱,碧水荡漾,园中又建有梅花、牡丹、杜鹃、藏 逍遥津幽、盆景、独峰等景园和动物园,亭阁羽水上,名胜古迹纳其间,可谓园中还有园、景中更有景。包河清风塔包河秀色以包公祠、包公墓园、清风阁、浮庄、廉泉井及包河秀水连片构成风格别具的独特景观。水面波光粼粼,游艇荡漾其间;楼台亭阁,古朴壮观;古建筑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包公塑像,庄严肃穆,令人肃然起敬。另有水榭长廊、石峰拱桥相点缀。两岸垂柳婆娑,水中绿荷飘香,绿荫环抱红墙,曲径蜿蜓通幽,真乃各色景观荟萃的游览胜境。环城翡翠即环城公园。景区全长8、9公里,占地137、6公顷,为多功能、开放式公园。全园环绕古城区分建春、夏、秋、冬四景区。苍松挺拔,古柏参天,绿草茵茵,藤萝攀援。另有巨型雕塑“鲲鹏展翅”坐落其间。还有莺雀穿梭、游人信步。绝妙美景,景景相连,俨然为一条绿色的翡翠项链,其上镶嵌着四颗光彩斑斓的明珠。教弩梵钟古教弩台,三国时曹操教练强弩手之台。台上有寺,乃明教寺。寺有梵钟。昔每至午夜,僧人按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的次数和节奏撞击梵钟,钟声悠扬,善者闻之而情舒,过者闻之而思悔,恶者闻之而心惊。蜀山春晓大蜀山,乃合肥镇城之山。今日大蜀山,建有苗木花卉基地、野生动物园、安徽第一画廊——蜀山画 合肥蜀山廊、安徽名人园、十二生肖园、匹特博彩弹射击娱乐中心及樱花园、月季园、枫树林等。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区也坐落于该山东侧。每逢春日,登临山巅,极目远眺,但见渔帆隐隐,飞鸟盘旋,蝶舞蜂喧,耳听鹿鸣,鼻闻花香,如临仙境。五里飞虹五里飞虹即五里墩立交桥。该桥建于城西五里墩,为四层互通式立交桥,是安徽省第一座高标准化公路立交桥。桥最高21米,长1100米。一桥飞架,犹如十几条巨龙翻江倒海, 东西南北畅通无阻。每当夜晚,星星点点的灯光,又将十几条巨龙点缀成纵横交错的彩色飞虹,给今日之合肥平添一道亮丽诱人的景观。琥珀流光即琥珀山庄。建于城西,是一座建筑风格独特并具园林风格的住宅小区。整个小区建筑,借鉴皖南明清古建筑风格,依山傍水,随坡就势营造,形成屋在园中,树掩住宅,玲珑剔透,流光溢彩的奇丽景观。一座座建筑宛如一块块天然琥珀。另有假山、亭阁、小桥点缀其间,使全区形成一美丽的花园。整个小区,集居住、休憩,观游于一体,不仅是一处具有现代化高水平的住宅区,更形成合肥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庐州灯火庐州灯火早在20世纪80年代,合肥就制定并实施全城亮化工程。经过几年来的建设和发展,合肥全城终于亮起来。每当夜幕降临,沿街不论高楼或是店面及其他建筑物,霓虹灯、柔性灯箱、轮廓灯、广告灯、彩色路灯,争相闪烁,光照宇厦,彩映城辉,宛如玉宇移大地,恰似银河落人间,使全城成为不夜城、五彩城,尽显都市辉煌。花园艺韵位于市中心花园街。跨街花池,绿草茵茵,鲜花锦簇,“双手世界”、“生命o运动”、“恒”、“图腾柱”、“日晷”等构思精巧的雕塑布设其间,另有天虹拱栏、喷泉、小桥、曲径相点缀,虽为人造景点,但巧夺天工。每逢节假日,游人至此,或漫步,或休憩,或拍照留影,流连忘返,莫不称赞花园为合肥闹市中的一处艺韵独具的佳境。吴王遗踪位于市辖长丰县吴山庙镇。吴山庙是祭祀五代吴王之庙宇。吴王庙宇,雕梁画栋。宇内置有塑像、碑刻,庄严肃穆。吴王,名杨行密,合肥人,唐末起兵据庐州。天复二年(902)受唐封为吴王。吴王在官清贫淡泊,死后丧葬亦简,深受后人敬仰,故得建庙以祭,而成一人文景观。在大革命时期,合肥革命先行者蔡晓舟等发动历史上著名的吴山庙起义,打响了合肥地区武装反对帝国主义,铲除封建军阀的第一枪。为纪念此次武装起义,今在吴山庙起义旧址建有一座纪念碑,使今日吴山镇更增新的荣耀和光辉。今天,人们来到吴山镇,或祭祀吴王,或瞻仰丰碑、缅怀革命先烈。来此观光、凭吊的人们,络绎不绝。人文古迹包公祠淝水之战旧址龙城遗址大城头遗址古埂遗址吴王遗踪新城遗址袁术古堆墓武王墩古墓云门塔清真 包公祠寺大陈墩遗址逍遥津公园刘铭传故居三河古镇包公祠自然风光岱山湖蜀山森林公园四顶山浮山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琥珀潭双凤湖旅游度假区最佳旅游时间合肥四季可游,自然风景优美,古址遗迹众多,最佳旅游季节为每年4至10月。合肥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阳光充足。年平均气温15.7℃,最冷1月,平均气温2.4℃,最热7月,平均气温28.4℃。年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春秋两季与夏季相交时期雨水较多。年平均无霜期228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主要自然灾害为旱、涝、寒流、低温、淫雨、倒春寒、大风、晚霜冻。特色活动合肥还有一个龙虾节合肥的龙虾节甚至比合肥的啤酒节还有名气,因为每到春末的时候,合肥的大街小巷都会有很多店铺出售龙虾,龙虾节是每年的5月18日。
改革开放以来,合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采取了一系列保护和改善生态重大举措,加大了生态环境建设,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植树造林、水资源保护、能源建设、土地改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城镇环境质量综合整治、风景旅游区环境建设等都取得了明显进展。农田林网建设、绿色长郎工程、城市园林建设成效显著;在江淮分水岭实施"把水留住、把树栽上"工程全面启动;建设一批不同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生态农业示范工程环保先进城镇、生态示范村建设稳步发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全面开展;环保执法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总体处于相对良好状态,但局部地区生态环境在恶化。农业生态环境状况--良好,土壤、水、光、热等环境要素都适宜农业作物生长。但由于传统的粗放式和掠夺式经营方式所积累沉淀的环境问题,成为制约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水资源利用--合肥地区主要利用地表水。全市境内有巢湖、瓦埠湖、高塘湖三个自然湖泊,水源丰富,常年可供提水。通过淠史杭灌溉和驷马山引水工程,西可引大别山水,东可提长江水。水资源主要用于工业、农业、城镇生活和农村人畜用水及其它用水五个方面。合肥市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污染严重,地表水体除瓦埠湖、高塘湖水质较好,其余河流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土流失状况--合肥市境内山丘、圩、源并存,境内水系发达,河流、渠道纵横交错,降雨量分布时空不均,由于这些自然因素的影响再加上人们对地形、土壤、植被等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我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地区主要分布于江淮分水岭岗地和山地地区。森林生态环境状况--合肥市森林资源以人工林和松林为主,总量少,覆盖率低,成熟林比重低,林种单一,生态功能脆弱。生物多样性--合肥市有肥西县的紫蓬山、长丰县的小土山两个县级自然保护区,巢湖、董铺水库、瓦埠湖等湿地生态系统又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拥有国家一级保护的重点动物23种,二级保护共43种。城镇生态环境--当前,合肥市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一是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短缺,特别是地下水匮乏;二是地表水饮用水源有限,尤其在干旱年,库容水量下降,影响部分丘陵旱田地区;三是巢湖富营养化严重;四是城镇生态系统主要类型是以人工生态为主,城镇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致使生态系统环境不稳定。风景旅游区环境--合肥市水域辽阔,拥有省内第一大湖巢湖以及瓦埠湖、蜀山湖、双凤湖等大量水域;紫蓬山国家森林公园、舜耕山国家森林公园、蜀山森林公园保存着为数不少的古树名木。有大量可供观赏的动植物资源,其中观赏植物有龙柏、雪松、柳杉、海桐、冬青、红枫等。观赏动物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丹顶鹤、梅花鹿,二类保护动物白枕鹤、孔雀、省鸟灰喜鹊等。浮槎山、四顶山、紫蓬山、大蜀山自古"为邑名山"。风景旅游区空气环境质量良好,区域环境噪声一般可达到0类标准。
庐州小吃,富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它与庐州菜一样,在安徽烹饪技艺的宝库中占有相当的地位。 庐州在历史上,曾是
&&&三国、东晋时的古战场,居江淮之间,巢湖北口,明、清设府,辖庐江、巢湖等地,解放后为安徽省会,成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政治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使她能采省内外各地小吃之逸名,继承古庐州小吃之精华,兼收并蓄得以丰富多彩。 特别是抗战胜利后,省会迁来合肥,小吃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经营小吃的约占饮食市场的七成,除少数的店铺外,多数是摆摊,肩挑巷买,以油炸臭干、盐茶单、糖炒麻元、绿豆元、南瓜饼、馄饨、白糖饺子、韭菜盒子等品种为多。有些店铺善于经营,加之制作手艺精巧,还有了点名气,如“刘鸿盛”的鸡汤小刀面、馄饨饺、冬菇鸡饺,“吴鸿发”的鸡血糊;长春源的米粉肉;“小南园”的酒酿元宵、鸡蛋馍;"广寒宫"的蟹黄小笼汤包;“五味斋”的五味元宵;“大雅楼”的旱饺;明教寺的腊八粥;“快活林”的锅贴饺;“复兴园”的油酥烧饼、蛤蟆酥、荠菜园子。还有万花楼、“佛照楼”、“会宾楼”等一些茶馆的小花狮头、烧卖、四色小笼、冠顶饺、韭菜春卷,也都较有特色。有的店铺小吃出名后,别家仿照并与之竞争,如杜鸿盛、赛鸿盛等。 建国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庐州小吃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创造了许多新的品种,使古老的庐州小吃闪烁着青春的光芒。庐州小吃品种风味及食俗与南北不同,有句顺口溜“大麻饼、玉带糕,寸金、百切、加烘糕、小刀面、馄饨饺、旱饺、油香、小笼包,龙灯节子包油条”。前两句说的是庐州糕点,后两句指的就是庐州小吃。这些小吃不象北方那样带有“冲”劲,也不象南方那样偏甜,均甜咸适中,讲究鲜香。"龙灯节子包油条"这种食俗很普遍,就象北方煎 饼卷大葱,苏联土豆烧牛肉一样,不可分离。龙灯节子单吃虽香但干燥,油条单吃虽糯口但油腻,而龙灯节子包油条却互相借味,香甜油润,十分可口。 面类食品在庐州小吃一向居于首位,不仅制作讲究,而且花样也多。例如饺子一类 就有冬菇鸡饺、馄饨饺、水饺、旱饺、米饺、锅贴饺、蛋煎锅贴饺等,各具特色,滋味迥异。另外,象庐阳汤包、小刀面、罗汉脐、鲜肉麻球、小花狮头、蛋蛹酥等也是食中 的佼佼者。如“罗汉脐”象罗汉的肚脐,色泽乳白,多层花酥,中间呈急流漩涡层层凹 下,如金丝盘绕,纹路清爽,造型别致,油重而不腻,酥香入口,并有多种果味香料,是筵席点心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庐州小吃好吃受看,与厨师的技术有着直接的关系,小吃品种制作精细,工序繁多,马虎一点就变形变味,所以,十分讲究技艺的运用。 庐州小吃的制作技法主要有蒸、炸、煎、烘、贴、烤,而其中包含擀、抻、包、裹、卷、切、捏等加工技术。比如"冬菇鸡饺",要经制馅、吊汤、和面、出条,抻皮、包馅、下锅、装碗、配料等十几道工序,哪一道工序马虎,就不可能有"冬菇香,鸡汤鲜、饺皮薄、馅心嫩"的效果。 庐州小吃的特点还表现在馅心的严格制作和对油温的控制上。馅心制作,讲究鲜、嫩、香,如“庐阳汤包”,馅心选料必须三成肥七成瘦,制馅加皮冻,汤多鲜嫩,旱饺、米饺、豆腐饼讲究用豆腐干调配制馅,软嫩绵香。“荠菜园子”、“韭菜盒子”讲究用 韭菜、荠菜调馅,清香入口。再油温控制上,如“罗汉脐”,始终要五成油温,油温高了低了都不和适。“小花狮头”则五成油下锅,渐加温,以至成熟酥透,一拍即碎。 随着人民生活的提高,人们对小吃品种的要求越来越高,庐州小吃再不少店家都有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品种。如今日庐州饭店的糯米油香、小花狮头、庐州汤包,以及造型别致的蛋剪锅贴和鲜肉麻球。蛋煎锅贴先蒸后煎,八只饺子一个鸡蛋,鸡蛋下锅与饺子煎成一体,金黄灿烂,皮柔韧耐嚼,馅嫩味鲜;“鲜肉麻球”外饱满,内中空,肉馅在里晃之馅心滚动有声,香鲜味浓。庐州烤鸭店的“鸭油烧饼”,金黄饱满,香酥松脆, 富有创造。光明酒家的“鸡蛋饼”,油润酥香,水调面放平锅两面微煎,打开一面将要、将调好的鸡蛋揿入。鸡蛋当面现打现煎,很有风采。九狮园的鸡油蒸饺,用鸡油调馅蒸制,鲜嫩可口。 此外,合肥饭店的庐阳汤包、腊八粥、合肥酥烧饼、罗汉脐、大救 驾,西海饭店的鲜肉小包及早茶、北国饭店的豆汁、豆脑、米饺,逍遥酒家鸡血糊、元宵,淮上酒家的豆脑饼,黄山徽菜馆的蚕蛹酥、芝麻饼、鸡汁蒸饺,都为庐州小吃增加了灿烂的光彩。
合肥主要土特产品有:羽毛扇、巢湖银鱼、大闸蟹、虎皮金桔蛋、竹黄雕刻等。此外,作为省会,安徽各地的土
巢湖银鱼特产、有名工艺品尽皆云集于此,如泾县的宣纸、宣笔,歙县的徽墨、歙砚,芜湖铁画、凤画、界首陶瓷、符离集烧鸡、淮北口子酒、亳州古井贡酒、砀山酥梨、黄山毛峰茶、安徽祁红茶、安徽屯绿茶、安徽猴魁茶等,应有尽有,任君挑选。
合肥商业中心区在长江中路及金寨路一带。城隍庙小商品批零市场、中菜市综合商场、坝上街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以及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安徽大市场、长江批发市场、东方商城、瑶海家具世界,在省内外颇有影响;合肥百货大楼、鼓楼商厦、商之都、乐普生商厦、元一时代广场、百盛、古井假日、瑞景等一批大型现代化综合商场,已构成了合肥商业网点的骨架。
素称“三国故地”的合肥,由于魏、吴长达30余年的争夺,曾遗下众多与三国有关的故址。有证可考,有史记记载的就有三国新城、袁术墓群、筝笛浦、藏舟浦、回龙桥、飞骑桥、斛兵塘,以及古逍遥津与教弩台。上述的故地遗址中,其中多数由于历史的变迁、战争与自然的影响,其踪影俱湮没不存。现保存较为完整、可寻可见的只有逍遥津和明教寺(教弩台)等几处。逍遥津位于合肥老城区东北角,与教弩台仅一步之遥,以三国时期的古战场而载入典籍。逍遥津又名“窦家池”,“斗鸭池”,古为淝水上的津渡。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孙权率10万大军攻合肥未下,军还,为曹操守将张辽所袭。孙权退至此地,津桥已被拆除,孙权乘骏马飞越淝水脱险,后人名此桥为飞骑桥。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即由此而来。逍遥津占地31.3公顷。全园以水系自然地分为东西两园。园内景点密集,移步换景。东园为青少年活动区和儿童乐园。中间一片大草坪,为游人集结娱乐的广场。东南角是动物园,有珍禽异兽和千姿百态的水族。东北角是供游人品茗小憩的蘧庄和摇桨荡舟的的游船码头。西园以植物造景为主,配合建筑和园林小品,有梅花山、牡丹园、杜鹃园、藏幽园、盆景园、独秀峰等胜景,各种奇花异草,争妍斗艳。园内鬼斧神工的假山怪石、小桥流水、水榭回廊、楼台亭阁,皆相隔在举步之间。游人入园,曲径探幽,如入仙境。现横挂在公园南大门上的匾额“古逍遥津”四字,系清末宣统皇帝的老师、太子少保陆润痒所书。园内不仅完整地保存一座曹魏大将张辽的衣冠冢,还有一尊横刀跃马的张辽塑像;东吴孙权败阵的飞骑桥也在园内恢复重建,更丰富了逍遥津的内涵意境。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与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在这部脍炙人口的名著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中,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吴志》中的记载,生动地描写了这一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并以一首“的卢当日跳檀溪,又见吴侯败合肥;退后着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的七言绝句对当时的战况和情景作了生动的记述。逍遥津公园位于今日合肥老城的东北角,园址古为淝水上的一处津渡。园名缘于古书《庄子》中的名篇《逍遥游》。公元3世纪时,魏、蜀、吴三国鼎立,合肥隶属魏国,是江淮咽喉,军事重地。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东吴孙权乘曹操兴师西征汉中张鲁,合肥空虚之机,亲率10万精兵,企图一举攻占合肥,达到向北打开通向中原通道的目的。镇守合肥的魏国大将张辽,面对强敌压境、敌我实力对比悬殊的危难局面,临危不惧,履险如夷,毅然率领将士出击迎敌。在张辽英勇却敌精神的感染下,魏国将士众志成城,奋勇杀敌,以一当十,大败吴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辽威震逍遥津”的故事,战场遗址就在今逍遥津公园一带。在17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逍遥津这个三国时期的古战场历经沧桑。宋代乾道年间,合肥城扩大,逍遥津被圈入城内。明代官僚窦子偁将逍遥津占为私有,改名“窦家池”。清代康熙年间,逍遥津又被一王姓翰林所合肥市据,易名“斗鸭池”。光绪年间,易主为龚照瑗、龚心钊的私家花园。龚心钊自号豆隐,因此逍遥津又改名为“豆叶池”。而后龚家花园屡经战火,日益破败。新中国成立前夕,园址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满目荒凉。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开始将逍遥津逐步辟建为公园,并将逍遥津以西的季家花园也延揽园中,1953年正式以“逍遥津公园”命名。经过多年的精心建设经营,逍遥津现已建成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的综合性公园,成为合肥名胜古迹游览区和新“合肥十景”之一。逍遥津公园占地31.3公顷,其中水面11.2公顷。公园呈扇形铺开,由水系自然分割为东西两部分。东园水域辽阔,草坪如毡,主要由青少年活动区、文化活动区、动物展区组成。内有儿童乐园、游乐场、草坪广场、逍遥湖、逍遥阁、渡津桥、文化宣传长廊、茶社设施等。公园南大门是一座高近10米、三开间、牌楼式的仿古大门。大门上方一块古色古香的牌匾上书“古逍遥津”四个鎏金大字,字为清状元、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陆润庠手书。进入公园,首先看到的是一尊持枪跃马的张辽青铜塑像。塑像高达5米,底座上有“威震逍遥津”五个大字。逍遥津公园不仅景色优美,文化内涵丰富,而且园内广植各种奇花名木。据调查,全园植物品种多达180余种,各种树木10257株,其中百年树龄以上的古树名木有麻栎、侧柏、桧柏、银杏、白皮松等多棵。生长在北津桥东50米处的一棵麻栎,高17.2米,胸径50厘米,东西冠径达16米,荫蔽面积足有4间屋子那么大。1980年和1982年,日本久留米市访华团向公园赠送的杜鹃、山茶、桧柏,也由双方共同种植在园内,象征着两个民族友谊长存。袁术墓位于长丰县杨公庙镇西南3公里处。孤堆回族乡蔡圩村阎家小集,有个袁氏孤堆,相传为三国时期的袁术墓。现已被考古学家证实。斛兵塘位于合肥工业大学南校区内,现在是一处校园内的湖泊。此外,因为是包公故里,留下了众多有关包拯的古迹。市内的包河原为合肥的护城河,因包拯告老还乡之时被皇帝赐予,而更名包河。更有包公祠、清风阁等古迹。
包拯包拯(999-1062)& 北宋著名清官,政治家。 字希仁,庐州(今安徽合肥)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清官、政治家。 仁宗天圣间进士。做过知县、知州。任监察御史时,建议选将练兵,以御契丹。后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权三司使,官至枢密副使。知开封府时,以廉洁著称,执法严峻,不畏权贵,当时称为“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他晚年在家里立了一块石碑,上刻《戒廉家训》道:“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者……非吾子若孙也。”遗著有《包孝肃奏议》。杨行密(852~905年),字化源,庐州府合肥人。唐末宋初间,曾有“五代十国”这样一种政局剧烈动荡的割据局面。其中合肥人杨行密于902年被唐封为吴王。他死后,其子杨溥正式立吴国,杨行密被尊为吴太祖。杨行密出身农家,为人宽厚仁信,且有智谋。《新五代史》称赞他:“宽仁雅信,能得士心。”《十国春秋》推许他:“宽简有智略,善抚御将士,与同甘共苦。” 李鸿章李鸿章()& 清末政治家,洋务派首领。本名铜章,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东乡(今肥东县)磨店人。因行二,故民间又称“李二先生”。&&&& 李氏先世本姓许,明季避乱由江西湖口迁至合肥。九世祖李心庄无子,同庄姻戚许迎溪将次子子慎所给其为嗣,改姓李。李家世代耕读为生,至李鸿章高祖时才“勤俭成家,有田二顷”,一直与科举功名无缘,直到李鸿章父亲李文安于道光十八年(1838年)考中进士,李氏一族才“始从科甲奋起,遂为庐郡望族”。 刘铭传()& 清末淮军重要首领,首任台湾巡抚。 刘铭传道光十六年生,字省三,因排行第六,又小时候出天花而留下麻点,人称“刘六麻子”或“刘老麻子”。原藉安徽合肥西乡人,现在合肥市肥西县境内。台湾第一巡抚,清咸丰四年(1854),接受官府招安,在乡兴办团练。时太平天国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刘铭传率团练与太平军对抗。1859年率团勇攻陷六安、驰援寿州,因功升千总。1862年,率练勇编入李鸿章的淮军,号称“铭字营”。在追随李鸿章、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捻军起义的过程中,刘铭传因凶悍善战,战功显赫,很快由千总、都司、参将、副将提升为记名总兵,成为李鸿章麾下的一员大将。1865年因在山东镇压捻军而提升为直隶总督,并获得清廷三等轻车都尉世职及一等男爵的封赏。1868年,奉旨督办陕西军务,旋因积劳成疾,辞官回乡。
合肥市先后与日本国久留米市(日)、塞拉利昂共和国首都弗里敦市(日)、布隆迪共和国首都布琼布拉市(日)、美国哥伦布市(日)、丹麦奥尔堡市(日)、西班牙莱里达市(日)、韩国原州市(日)、澳大利亚的戴瑞滨市(日)、德国奥斯纳布吕克市(日)结为友好城市。并同美国马里兰州首府巴尔迪摩市以及海华市、多腊多市,联邦德国汉诺威市、本特海姆市,菲律宾共和国的达沃市等,发展了友好交往。合肥市
合肥建制沿革
一、先秦时期(——BC221),地方行政区划属于萌芽时期。 1、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一级行政区为县或郡。 公元前483年,合肥县名有考。为诸侯国一级行政区治所。 明杨循吉记说:“春秋鲁哀公十二年(前483年),公会吴(按,指吴王夫差)于橐皋(今巢湖市柘皋镇)庐近地也。秦并六国,置九江郡,庐以列城为合肥县。” 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一级行政区为郡,二级行政区为县。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在寿春邑置九江郡,合肥县属九江郡。为诸侯国二级行政区治所。 二、秦(BC221——BC206),一级行政区为郡,二级行政区为县。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合肥县属九江郡。为二级行政区治所。 三、汉(BC221——AD220), 1、西汉前期至汉武帝时期,一级行政区为王国,二级行政区为郡,三级行政区为县。 汉高祖四年(前203年)七月,合肥县属淮南王国九江郡。 文帝七年(前173年),淮南国除,4个郡直属中央,合肥县仍属九江郡。为三级行政区治所。 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合肥县改属淮南国。为二级行政区治所。 2、汉武帝至东汉末年时期,一级行政区为州,二级行政区为郡或王国,三级行政区为县或侯国或邑。 元狩元年(前122年),淮南国除,复设九江郡,合肥县仍属之。为三级行政区治所。 元封五年(前106年)四月,合肥县改属扬州刺史部九江郡。为三级行政区治所。 建武六年(公元30年),合肥改县为侯国,历4世,国除为县。为三级行政区治所。 灵帝时期,合肥县又为合肥侯国,后复为合肥县。侯国与县,均属扬州九江郡。为三级行政区治所。 兴平三年(196年),改九江郡为淮南郡,合肥县属之。为三级行政区治所。 建安四年(199年),改淮南郡为九江郡,合肥县仍之。为三级行政区治所。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刘馥任扬州刺史,单马造合肥,立为扬州治。为一级行政区治所。至延康元年(公元220年),为东汉一级行政区扬州州治,共20年; 四、三国时期(公元220——265年)(公元265——280年入西晋时期考证),一级行政区为州,二级行政区为王国或郡,三级行政区为县或侯国或邑。 曹魏黄初元年(公元200年)至正始二年(公元241年),为曹魏一级行政区扬州州治,共21年。 正始二年(公元241年),属曹魏扬州淮南郡,为三级行政区治所。 五、两晋时期(公元265——420年),一级行政区为州,二级行政区为王国或郡,三级行政区为县或侯国或邑。 咸熙二年(265年)十二月,合肥县属扬州九江郡。为三级行政区治所。 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甲申,改属淮南国。为三级行政区治所。 永泰元年(300年)八月,改属淮南郡。为三级行政区治所。 大兴四年(321年)至咸和五年(330年),晋征西将军戴渊为督司、兖、豫、并、雍、冀六州诸军事兼司州刺史,在江淮间侨置。有关侨郡、县分别属之,治于合肥。为一级行政区司州州治。共9年。 东晋咸和五年(330年),合肥侨置汝阴郡、县及陈郡。为二级行政区治所。 后赵建武十一年(345年),染指合肥,合肥县属扬州淮南郡。为后赵三级行政区治所。 永和六年(350年),复属东晋豫州汝阴郡,汝阴、合肥县同治。为二级行政区治所。 六、南北朝时期(公元420——589年),一级行政区为州,二级行政区为郡,三级行政区为县。 1、南朝·宋 永初元年(420年),合肥县、汝阴县改属南汝阴郡,并兼南豫州州治、南汝阴郡治。为一级行政区南豫州州治,至齐代宋(479年),共59年。 三年(422年),撤合肥县为侨置汝阴县。合肥改名为汝阴。 2、南朝·齐 齐初,侨置豫州,又称西豫州,迁治汝阴,仍兼南汝阴、北陈郡治、汝阴县治。至永元二年(公元500年),北魏占领汝阴。为一级行政区西豫州州治,共21年。 3、北朝·北魏 永元二年(500年),南汝阴郡、汝阴县入北魏。为北魏二级行政区治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暴打魏蜀吴破解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