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罕战役伤亡和张鼓峰战役中,苏军在兵力和装备强于日军的条件下。,伤亡还大于日军

张鼓峰、诺门罕对日作战 (年)
当前位置 >>
张鼓峰、诺门罕对日作战 (年)
来源:苏联主义网
  张鼓峰、诺门罕:苏蒙联军吞扶桑
  日, 日、德、意法西斯签订了《日本、意大利和德国议定书》。三国轴心侵略集团正式形成。1938年初,德国法西斯在欧洲大肆侵略扩张。此刻,日本正加紧对中国侵略。德、日两国政府都在积极活动,希望签订三国军事同盟。日本军事当局为了向德国表明反苏之决心,蓄意制造军事挑衅。张鼓峰事件就是由日本人一手制造的,日军参谋本部对这次武装挑衅扬言说:“要不了多久,大日本皇军就可以狠狠地教训‘老毛子’一顿。”
  张鼓峰并非是人,而是临近中苏边界,在图们江口上游20多英里的东岸地名。还有一个叫沙草峰, 此乃张鼓峰北方2英里多的一个隆耸的山峰,其高度略低于张鼓峰。这里所说的张鼓峰事件就是日、苏双方军队围绕这两个山峰,反复进行战斗的地方。
  7月30日, 日军派出一部兵力抢占张鼓峰;次日,又派一部兵力抢占沙草峰,进行武装挑衅。这次行动日方共派出日军万余人,大炮37门。一贯自认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谁知同强大的苏联红军一交火,就被打得一败涂地。苏联红军对来犯日军作了充分准备,共派出20000余人的兵力,大炮百余门,坦克200多辆。苏军以优势兵力把日军第19师团数万人马包围在两座山峰,使日军断绝一切供给。苏军最高统帅斯大林,纵观全局认为对苏联威胁最大的不是来自东方的日本法西斯,而是西方的德国法西斯。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两面同时作战,苏军以自卫原则对待日军。因为当时,德国法西斯在英、美、法的“绥靖”政策下,气焰十分嚣张。苏联方面主动提出停战言和,日军主要目的是侵华,也不敢扩大事端。苏联将日军第19师团放回,“张鼓峰事件”就以日本帝国主义的挑衅失败而告终。
  “张鼓峰事件”后,日本法西斯统治集团内部对德、意、日三国军事同盟的攻击对象问题发生意见分歧。
  7月, 经首相,外相、陆相、海相和藏相五相会议讨论决定:同德国签订反苏军事同盟;同意大利签订攻击英国协定。陆军将领则主张接受德国主张。签订包括对付苏、美、英、法在内的三国军事同盟。1939年平沼骐一郎组阁,继续谋求统一意见。
  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以东条英机为首的日本军事当局,希望早日签订同盟协定,借以增加反苏资本。为了进一步推动军事同盟的签订,为了报复“张鼓峰事件”的一箭之仇,以及对苏联援助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行武力恫吓。日本于1939年5月, 在中国东北西部中蒙边境制造了续“张鼓峰事件”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武装挑衅,借以向法西斯老大哥德国表明自己的立场。
  日军何以再次在中蒙边境制造事端?日军早在1933年起,就对苏联作战争准备,修筑了战备铁路、公路、仓库和机场等军事建筑。1938年“张鼓峰事件”的惨败,于同年9月5日制定了对苏军进攻的反击方案。由于对中国作战急需兵力,此作战计划一直未能实施。中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有了充足的时间和人力对苏联作战。作战的地点就选在中蒙边界的诺门罕地区。
  再说中蒙边界上有一条哈拉哈河。该河以东有一块无人居住地。这块地究竟归属于谁,外蒙古与关东军是各持己见。1935年,日军关东军测量员曾在这一带被蒙军抓住。这以后,关东军骑兵就经常与蒙军发生武装冲突。由于边境冲突不断发生和日本吞并外蒙野心日益明显。日,苏蒙两国签订了《苏蒙互助协定》。因此同蒙古作战就等于是同苏军作战。
  诺门罕周围是一片荒无人烟之地,到处都是沙丘、风淤沙堆和洼地。事件发生时又正值盛夏,遍地丛生着杂草和灌木。
  日军在军事行动之前,关东军就对诺门罕地区苏蒙兵力的配置以及地形和自然条件进行周密的侦察。 之后对日军进行战略布置。1939年4月,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就命令所属各兵团司令官要执行《满苏边境纠纷处理纲要》。要求一旦发生纠纷,要求部队“采取果断行动”,至于后果,由“司令部处理”。
  还有一战略要地就是哈拉拉河西岸的台地,比河面高出近百米。这一有利地形在苏军手里是胜败的关键所在。苏军炮兵就在这个高台上,将充分利用其高度,对日军进行轰炸。日军却无法看到台地上苏军的情况。
  日, 在诺门罕地区的日本侵略军,与近百名蒙军骑兵交火。蒙军骑兵不敌退回河西台地。12日,蒙军增加兵力,骑兵又进入诺门罕。驻海拉尔日本关东军第23师团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得到关东军司令部的默认后,决定袭击这支蒙古部队。
  5月15日中午, 第23师团日军,在日军第10飞行队轰炸机的配合下,向诺门罕地区的蒙军部队发动“闪电式”的袭击。蒙军部队很快被击退,只好退到河西台地。日军第23师团得胜撤回海拉尔。第10飞行队的飞机仍在哈拉哈河上空巡逻和侦察,不久就与苏军战斗机交战。
  日军用武力解决边境纠纷,气焰十分嚣张。苏联的红军根据协定向诺门罕地区增兵,并在河东修筑了坚固阵地。日军第23师团小原松决定对苏、蒙军队再次进行攻击。 5月22日,日军第23师团的64联队、师团搜索队及伪满骑兵等部队,开进了甘珠尔庙(诺门罕附近)。为了抗击苏联空军,取得制空权,第12飞行团的第11飞行战队在东荣治少将率领下,于23日习抵海拉尔(哈尔滨起飞)。
  5月27日, 日军部队按预定计划行动。担任这次作战的指挥官是第64联队的队长山县武光大佐,根据地形指挥官作出决定:即三面包围对苏、蒙军队进行围而聚歼的作战计划。
  第23师团搜索队包括一个骑兵中队,一个装甲兵中队。主要任务是右翼迂回。出发不久后就遭到苏、蒙军队阻击。指挥官东八百藏中佐分出一部投入战斗,掩护主力前进。没走多远就被苏蒙重兵阻挡,河西岸台地上的炮群立即切断了该部后路、这下前无路,后也无路的日军只好听任台地炮火的轰炸。28日夜22时,苏、蒙军队用探照灯,对搜索队阵地猛轰。接着步兵又冲上来展开厮杀。阵地上到处是日军的尸体。 战马被打死,坦克被炸毁,汽车也着火了。至29日下午6时左右,第23师团搜索队没有逃脱被全歼的恶运。指挥官东八百藏中佐被击毙。
  再说64联队正面进攻也毫无进展。64联队在山县武光大佐的指挥下多次冲锋,付出巨大伤亡后,才下令停止进攻。
  左路64联队第11中队,一路畅通无阻攻到哈拉拉河的东渡口。却接到山县武光队长的命令:“该部立即撤回,加入联队作战。”
  经过几天激战,日军却没有能前进一步,最后只好“撤离战场,返回海拉尔”。日军的第一次诺门罕作战,损兵折将,无功而退。
  第一次诺门罕作战的失利,关东军总部作出了所谓“诺门罕事件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
  ――围歼哈拉哈河东岸全部苏蒙军队;
  ――渡过哈拉哈河,攻到河西岸,消灭苏蒙预备军队;
  ――夺取并扩大哈拉哈河西岸的登陆场,以保障以后的军事行动。
  为了这一计划的顺利实施,日本军事当局继续增援部队,并组成第六军,司令部设在海拉尔。一场更大的战争即将开始。
  与此同时,日军关东军参谋部就是不让第23师团继续担任主攻发生分歧。参谋部讨论用第7师团换下第23师团。 参谋部认为只有使用战斗力特强的老部队才能完成同苏军作战的艰巨任务。随后,将作战方案和情况报告,一并送交关东军司令部植田谦吉大将批准。
  植田谦吉大将同意整个方案的步骤。 但没有同意换用第7师团。这位久经沙场的法西斯大将却犯下了致命的错误,为了第23师团的尊严,为了皇军的尊严第23师团遭到全歼的恶运,同时不带上第7师团,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再说植田将作战方案提交到大本营。大本营在讨论关东军作战方案时发生了激烈争论。好战派强烈要求,趁此机会狠狠教训一下苏联,以报张鼓峰事件之仇;而另一派则认为关东军任务是防卫,不应该主动挑衅苏军,有的主张不打,认为这样牺牲和消耗部队不值得,应交外交部解决。几方各持意见,互不相让,争论不休。
  最后,以陆军大臣坂垣征四郎中将的所谓“中庸”的调和态度,解决了两派争执。坂垣说:“只是为了一个师团的小事,各位都是有脸面的人物,用得着争得面红耳赤吗?既然如此,干脆交给关东军自己处理去吧。”日军大本营的态度,实际上就是支持了关东军对苏开战。得到最高统帅部默许的关东军,开始作战前的最后准备。
  关东军确定了第23师团为主攻力量, 仅抽调第7师团之第14旅团,以两个战队予以加强。日本军部大本营,对关东军是否能够击败苏军,感到前景不明,于是就将大本营的野战重炮兵第3旅调归关东军指挥。同时想将大本营直接管辖第5师团,作为战略预备队划归关东军指挥。狂妄自大的法西斯将领植田谦吉和矶谷廉介认为无此必要,自信关东军力量足可以消灭在诺门罕地区的苏军。
  关东军参谋部计划于7月上旬完成进攻任务, 以便在秋季到来时结束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全部军事行动。以东条英机为首的关东军参谋部好战派,认为这次蓄谋已久的进攻是十拿九稳,决不会失败的,为了宣扬大日本皇军的威名,东条英机邀请了一些外国新闻记者和武官到作战地区。来报道他们的“战功”。被邀请的客人,主要是德、意两法西斯国家的记者和武官。
  6月22日, 小规模的军事行动已经开始。日本航空兵第24战队与苏联空军进行了两次空战,结果日军损失飞机4架,第24战队之第2中队长森木重信大尉亦被击毙。23日,日军向将军庙一带集结,苏军为狙击日军集结和攻击集结后日军,苏军投入了大量兵力。
  日军飞机在数量上不占优势。 因此负责诺门罕空战指挥官第2飞行集团长仪彻二中将认为,日军应于主动出击,对苏军后方的塔姆斯克机场等军事设施轮番轰炸。日军这样作是违反国际法公约的,这种做法是涉及外交问题,应由驻外使馆向该国呈交战书。日本关东军没有将此行动上报大本营,即开始对苏军后方机场轰炸。
  6月27日,119架日本战斗机穿过呼伦贝尔草原,扑向蒙古境内的苏蒙各空军基地,企图将苏、蒙空军设施和飞机炸毁在飞机场上。可是英勇善战的苏、蒙空军,以前所未有的惊人举动,很快进入战斗状态。飞机迅速升空,投入激战。日军空军非但未能达到预期目的,反而损失战斗机多架,真是应了“偷鸡不成反蚀把米”。事后向东京大本营报告了这一情况。大本营对关东军越权问题以严厉指责:如引起国际干预,将由关东军自己负责。
  7月2日夜,日军进入一级战斗状态。并开始按计划行动。其计划是:由第23师团的步兵23兵团长小林恒一少将,率领所属步兵第71联队和第72联队,于7月3日子夜,从北面渡过哈拉哈河,随即向西南进攻,歼灭苏蒙军队,占领高台阵地;河东战线由第1战车团长安冈正臣, 指挥其战车第3联队和第4联队,及步兵第64联队、野炮兵第2大队, 于7月3日拂晓向河东苏蒙军发动进攻,将其全歼以河东地区,并策应河西进攻台地。
  话分两头,先说进攻河西的小林恒一少将的部队。
  日军第23兵团的渡点,是在离诺门罕约20英里的达克湖附近。7月3日是小弦月天气,零点正是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天。这样就给渡河日军带来许多不便,使部队比原计划晚了三个小时。
  首先渡过哈拉哈河是第71联队的藤田千野少佐的第1步兵大队。 这支日军过河并没有遇到大的抵抗。 藤田便通知主力部队迅速过河。至7月3日凌晨3时半,第23师团的兵力全部渡河完毕。 小林恒一少将为这次顺利渡河感到非常高兴。 心道:“这下可以杀苏蒙军队一个措手不及。可以名震关东军,乃至整个日本”。孰不知,苏蒙军早已搭好戏台,正等着这位跳梁小丑上台表演。
  看官要问,苏蒙军队何以知道日军行动,且听道来。
  说来也巧,真是天绝这一支日军。7月3日拂晓,苏军驻蒙军总顾问沙弗宁上校到巴英查岗山视察蒙军第6师(骑兵师) 的防御工事。意外地发现了日军的军事行动。阿弗宁上校立即向苏军指挥部报告巴英查岗山的情况。前线司令官朱可夫立即对其作了周密布置: 让日军前进而后再围歼。让蒙军骑兵第6师退至巴查岗山西北地区待命,等待援军。对阿弗宁上校作了布置后,又下令让所有的预备队立即向巴查岗山方向前进,并向敌人展开进攻。向巴查岗山前进的苏军部队是:坦克第11旅、装甲第7旅、摩托步兵第24团、一个炮兵营、一个装甲营以及所有能出动的飞机。
  苏军炮兵和飞机封锁哈拉哈河渡口, 阻止日军增加援军。上午9时,苏军坦克第11旅前卫营赶到巴查岗山地区, 同蒙军骑兵第6师向日军展开了猛烈进攻。不久所有增援部队赶到。
  这下,正向南推进途中的小林恒一部就惨了。在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苏军的机械化装备发挥其威力。到处是纵横驰骋的苏军坦克和装甲车部队。
  一位死里逃生的日军,在日记中这样写道:“90辆坦克向我们冲来。我们当时惊慌失措,战马嘶鸣,拖着火炮车到处乱窜,汽车四处乱开。空中,我军两架飞机被击落。官兵个个都心惊胆颤。我们嘴里越来越常说的字眼是‘可怕’、‘可悲’、‘心惊肝颤’、‘惊心动魄’。”
  日军第23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对于苏蒙军猛烈攻击感到震惊。急调在河东守卫军桥的步兵第26联队和野炮第3大队到河西增援。 此次增援只是徒劳,在苏蒙军的炮火轰击下,增援部队无法渡河,激战数时,只渡过为数不多的援军。
  7月3日下午3时, 关东军副参谋长矢野晋三郎少将,根据河东进攻失利和眼前的情况。向第23步兵团长小林恒一建议:部队不能继续留在河西作战,立即停止进攻,并于当晚撤回到河东。
  一心想出人头地的小林恒一此时也无话可说,决定当晚撤回河东。夜幕降临后,部队在黑夜中依靠北极星辨别方向回撤。可老天并不帮这位背运的法西斯军官。突然空中落下大批的照明弹,将整个战场照得如同白昼。苏蒙军的炮弹铺天盖地从天而落。惶惶如惊弓之鸟的日军以为又将遭到坦克部队的冲击,部队一征混乱。小林恒一在慌乱中无法指挥部队。忙中出乱,参谋长大内孜大佐在夜战中被击毙,日军且战且退。 7月14日早晨,日军退到军桥附近,战斗已移到军桥附近。被打得昏头转向的日军好不容易才退过桥。担任守桥和最后炸桥的是工兵第23联队,最后过桥的是第26联队,两队队长分别是斋藤勇中佐和须见新一郎大佐。二人是第25期陆军士官学校的同窗,当这两位昔日同窗在桥头相见时,已全无当年英姿,衣衫褴褛,面黑发焦狼狈不堪。
  再回过头来看,担任河东岸作战任务的安冈正臣部队的运气如何。此路日军也是恶运当头。 按计划,安冈部队本应于7月3日拂晓发动进攻。因为是草原作战,日军无此先例,黑夜里在草原上行军,因为没有固定的道路可循,日军出发后不久,各部队便失去联系。最后只能凭借枪炮声来判断相互的大致位置。日军突破苏蒙军警戒阵地后,三个联队都迷失方向,并同安冈的指挥部失去了联系。当一部与苏蒙军接火后,这才给晕头转向的其他部队,指明了进攻的大致方向。 日军战车第3联队在攻击开始后,立遭苏蒙军炮火的猛烈反击。第3联队队长吉丸清武大佐亲自指挥,在攻到离河岸4英里处的苏、蒙军主阵地时,由于伤亡惨重,于晚9时半停止进攻,休整集结待天明。原与第3联队共同作战的山县武光大佐的步兵第64联队,由于迷失方向,未能与第3联队协同作战,等与战车第3联队会合时,已停止进攻。
  战车第4联队的进攻目标是:占领海拉斯台音河汇入哈拉哈河的河口北侧军桥,妄图切断苏蒙军回撤河西岸的一条退路。 想法虽好,却不敌苏蒙军队的攻击。于3日早晨4时半,撤回到诺门罕以西的公路边休整。
  再说那战车第3联队与步兵第64联队会合后, 于7月3日中午,再次向苏蒙军主阵地733高地发动进攻。 在苏蒙军大密度的炮火下,两联队日军、欲罢不成,欲达不行,最后以13辆坦克和5辆装甲车被击毁、第3联队队长吉丸武清大佐和联队副官古贺音人少佐战死的惨重代价,战车第3联队余部才得以突围。但苏蒙军733阵地最终还是被日军占领。
  日军在河东发起的进攻作战至此结束。使日军的一些军官认为,同装备如此精良的苏军作战,日军实不是对手。如下去必将遭到惨败。前线中下级指挥官却不能决定关东军司令部作战计划。
  再回过来看看遭到惨败的日本关东军,关东军却不顾惨败而罢手,依然野心勃勃,妄图以用重野战炮兵部队的配合下对苏蒙军发动攻势,但均未能攻克主阵地。
  一次次的惨败,未能使日本死心。8月4日,日军大本营决定投入更大的兵力发起新的攻势。下令让海拉尔地区的第6军,辖第23师团和海拉尔第8国境警备队,该军司令官获洲立兵中将担任,这位参加武汉会战双手沾满中国人民鲜血的刽子手,又向苏蒙军队伸出罪恶之手。这次伸出去的手却未能收回。
  一直处于防守的苏蒙军队,得到苏军最高统帅部命令,要求给关东军致命的最后一击。 苏蒙军队指挥部立即进行总攻前的准备工作,总攻预计不迟于8月20日,目的在于最后消灭入侵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日军。
  为了这次总攻,苏军共向哈拉哈河以东地域,投入了5个装甲旅、两个骑兵师、1个摩托化步兵师、 1个机械化步兵旅、两个步兵师、1个空降兵旅,以至大量的炮兵和航空兵部队。另外还把5、6万吨的重要物资从长达650英里以外的供应站运来。
  如此大的军事行动,日军为何未察觉,原来苏蒙军为了掩护队伍在夜间行动,使用各种音响器材来模拟各种军事行动。经过前几次的战斗,日军已经精疲力尽,又经长时间的模拟音响。使后来日军对任何响动都习以为常,以为是苏蒙军有意破坏其休息,使之无力作战。一切准备完毕,总攻就要开始。
  日夜间至20日拂晓, 苏蒙军大批轰炸机群,对驻扎在诺门罕地区的日军第23师团和第7师团第14旅团, 进行了空前猛烈轰炸,投下的炸弹像雨点一样。 轰炸机飞回后就是各炮群的高密度的持续覆盖的射击。8月20日,是一个星期天,天气晴朗。经过长时间交战的日军指挥部深信苏蒙军队还没有做好进攻准备,因而允许军官星期日休假。日军这一致命弱点,却被苏军前线司令官朱可夫上将猜中,并决定只能在该天发动进攻。苏蒙军的突然袭击惊人的成功,使日军在精神上、火力上都被压制住了;日军在一个半小时内,无任何炮火还击。致使日军的观察、通信联系及炮兵阵地全被摧毁。
  就在苏军空袭和炮火的打击下,苏蒙军队的两支装甲部队和摩托化步兵,以及迅速的动作从南北两翼,向日军侧后发起迂回攻击。力图合拢予以分割,各个歼灭。到23日晚日军伤亡惨重,由于流沙、沙坑、沙丘使战斗行动极为困难。但日军受到日本军国主义的教化却异常顽固,表现出他们孝忠天皇进行圣战的“武士道”精神。但有些士兵已经逐渐识破官方所吹嘘的“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士兵中开始有厌战情绪产生。一位日军中尉福田在日记中写道:“清早天气很好。敌人的歼击机和轰炸机50架出现在天空, 对我们进行轰炸。6时30分,炮弹开始在我们头上呼啸。炮弹遮天盖地打在我们近旁,真可怕。我们却无法还击。情况很糟。士兵们怨声至天……像在地狱一般。士兵心灵是悲哀的……敌人炮火仍不停地向我军射击,到处是炮弹,我们看来是无法活着回本土了。不知有多少人死亡,多少人受伤,总之我们的四周都是人。步兵开始向我们冲来……士兵们个个胆颤心惊。士兵情绪糟透了,我们开始想富士山了……军官们都战死了,我被任命为中尉。”福田被任命为中尉,生命就中断了,总算可以回本土去了。
  时间到了8月24日, 日军处境越来越困难。第23师团之第23步兵团长小林恒一少将被击成重伤,第72联队长酒井美喜雄大佐也受重伤,两人相继离开火线。已到末日的关东军, 却不肯就此停战。急调第7师团主力,妄图打破苏蒙军对第23师团的围攻。 调驻牡丹江市以东的第2师团、野战重炮兵联队,速射炮部队至战场,又调驻佳木斯的第4师团赶至诺门罕。 增援部队相继到达战场时,苏蒙军担任两翼迂回的部队,已于26日形成合拢之势,将日军23师团等部团团包围起来,日军多次突围均未成功。
  8月27日开始分割歼灭被围的日军。 指挥战斗的第23师团参谋长冈本德三大佐右腿被炸成重伤、绝望中的日军各级指挥官纷纷自杀,日军已溃不成军。到28日战争已基本结束。 经过8天8夜的激战,全歼日军第23师团、第7师团一部及配属的几个炮兵联队。
  日,侵入蒙古人民共和国边界的日军第6军全军覆灭。
  诺门罕事件给以日本法西斯的沉重打击,迫使日本法西斯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苏联武装力量的威力。
  “转贴自苏联主义网”
版权所有: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
地址:北京市张自忠路3号 邮编:100007 信箱:北京1103信箱
电话:(010)
传真:(010)
E-mail:Web-oys@据人民日报网站资料,“1938年7月和1939年5月~8月,日军先后两次在中国东北边境,对苏联挑起张鼓峰事件和诺门坎事件,都遭到苏军痛击而惨败。”    到底惨成什么样子?据双方自报(苏方原报数大大小于解密后公布的数字):    --------日本--- VS -- 苏联 --   战斗兵力: 6814 VS 15000   动员兵力: 8862 VS 32000   火炮____: 37 VS 237   战车----: 0 VS 285  航空支援: 0 VS 250   战死____: 526 VS 792   伤______: 914 VS 2752  病______: 0 VS 527  伤亡率__: 21.1% VS 27.1%     日本方面其他战果:  破坏战车 96     打坏苏军大炮16门     击落飞机:3     苏方数据来自1993年解密档案。      /show.php?BD=0&ID=10300    有些人一直替其老主子吹牛。俺在国内听到的都是,日军试探进攻,遭惨败。当时就有点奇怪,怎么日军这么不堪一击,希特勒却又信任他们可以击败美国?(希特勒自己都不敢惹美国,发令“避免事件”--老蒋也说过“力避冲突”,却被歪曲为“不抵抗”)。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我就住在张鼓峰所在地珲春,过几天我把珲春报上登的事件详细经过发上来
  小日本真是在投石问路吗?按LZ提供的伤亡率来看,老毛子比小日本来得大哎,小日本干吗不继续发挥武士道精神,进攻进攻再进攻呢?这是一个问题。
  这个网址有日本人的说法 /show.php?BD=0&ID=10300     起因(上址):昭和13年6月13日 苏联人民委员会远东部长官Ryushikofu大将,逃亡至满洲国珲春县。是否事关此事不能肯定,7月9日10数名苏联兵出现在张鼓峰顶峰…    结果(新华网):1938年的武汉会战,有力地牵制了日本陆军的主力,使其无法抽调兵力和战略资源支援当时日本关东军和苏联红军在张鼓峰的战役…[最后日军向苏联求和并后撤,作为一场突发的边界战争,苏联赢了,但俺不认为日本“惨败”----就象印度赢了中印边界战争一样,中国并没有“惨败”]  
  到底是不是中国境内?
    楼猪为什么不把诺门坎事件的数字也贴出来呢?  让大家看看到底是不是惨败    
  日本军队作战确实牛比,这个得承认。
    作者:这个世界太疯狂了 回复日期: 9:53:43 
    日本军队作战确实牛比,这个得承认  ——————————————————  楼主的数字是虚假的,事实上是日本的伤亡远远大于苏联,而且苏联出动的军队数量远远小于,是以少打多,可以去查查书
  可以去看看日本人自己写的书,事实上日本军队往往在根本无法靠近苏联军队的情况就已经被大量歼灭    &img original=http:.cn/jc//U28P27T1DDT23.jpg//.jpg&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封面  &img original=http:.cn/jc//U28P27T1DDT23.jpg&
  如果你看看二站市的话,回发现日本人的战术水平是非常低的,你比较火炮、坦克、飞机?    脑子没有问题吧?这个是机械化作战的标准!!!!!!!!!!    当时的德国和苏联还在实验中,日本根本就没有相应的理论!而且,在整个二战中,日本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重型坦克。
  小日本志不在苏联。  小日本是想让苏联别再支持中国人抗战。  至少不能给武器。  于是松鼓峰干完一仗后不久。  苏联与小日本又粘糊上了。  虽然苏联应中国方面要求已将已经公开的档案又彻底封存。  但事实上那个杀人不眨眼的鞋匠儿子确是与狗日的诱人天皇谈价钱了。  苏联人对日本人说:  你们别老找俺的麻烦。  你们只管打中国好了。  俺承认你满洲国不就行了吗?  于是小日本就说:  好俺们不去找俄国B的麻烦。  在雅尔塔死大林对罗杀虎说:  喂!要俺出兵打日本也可以。  把外蒙跟旅大给俺留下。  你不同俺就不出兵。  当原子弹在日本顺利开放的时候。  死大林出兵150万抢占外蒙和东北。  人家都有原子弹俺再不出兵啥也捞不着了。  老蒋不承认死大林的要求。  死大林哄蒋说:  签个协议吧,你承认外蒙独立,俺不承认中国中共代表中国,俺就承认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宋子文不去签。  老蒋说:  不签也白搭,因为人家都占了外蒙好多年了,签吧!  王世杰去签了。  但苏联人后来变卦了。  把旅大和营口统统交给了林彪。  老毛子把东北拆洗干净后再强奸东北妇女。  留下的是给林彪攻打锦州的大炮和火药。  49年老毛访苏时想对死大林说:  把外蒙东北还给俺吧。  死大林说那俺就让内蒙也独立。  说完就冷落他毛几十天。  毛一看不对头。  就给周说:  去发个联合声明吧!  承认王世杰与苏联签的协议。  用那早已掉尽熊口的外蒙换回东北吧。            
   《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著者 松本草平 [原日本关东军军医]    ①全书目录      致中国读者      原书前言 一个沉重的执著      关于诺门罕战争[代序]       ——中国军事史专家宋宜昌先生访谈录      第一章 稀里糊涂上前线      [相关背景]      [一] 被愚弄的报名      [二] 酷寒的异国土地——满洲      [三] 莫名其妙的川叉侦察      第二章 关东军吃了个“哑巴亏” ——第一次诺门罕之战      [相关背景]      [一] 随山县联队突袭      1 郊游般的行军——从海拉尔到将军庙       2“猪突攻击”——参加步兵冲锋      3 夺下阵地后的忧虑      [二] 地狱般的防卫战       1 在弹雨中苦苦支撑      2 第一次遭遇蒙古兵       3 政信从天而降       4 [战史记录]骑兵与坦克对决       5 最成功的行动——为骑兵联队收尸      [三] 灰溜溜撤回了海拉尔      第三章 亚洲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战 ——第二次诺门罕之战      [相关背景]      [一] 第23师团倾巢出动      1 意气轩昂下的恐惧      2 空中绞杀      3[战史记录]日军空袭塔木斯克机场      4[战史记录]瘟神行动——日军在诺门罕之战中的细菌战      5 渡过了哈拉哈河      [二] 蒙古高台上的惨败      1 苏军的坦克群!      2[战史记录]巴音查山上的较量      3 逃出了死亡地狱      4 潜入“敌后”      5 生死之分——红十字      [三][战史记录]牛群冲进了羊群 ——正面战场上的苏日坦克决战      [四] 休整了一周      1 醉卧乌兹尔湖      2 寂寥的卫生队      3 被击落的王牌      4[战史记录]第23师团的最后一搏——夜袭      第四章 肉弹没顶住炮弹——第三次诺门罕之战      [相关背景]      [一] 三角山,弹雨下的半个月      1 蛋壳一样的日本坦克      2 差点被活埋      3 蹲在战壕里的日日夜夜      4 眼皮下的坦克战      5 和一只青蛙交了朋友      [二]“重炮轰击、猪突前进”——关东军使出“必杀技”      1[战史记录]“短臂”的关东军炮兵      2[战史记录] 两面挨打的“野猪”      3 关东军炮兵的眼睛瞎了      4 为谁而战——士兵的愤怒      5 准备“玉碎”      6 苏军遗弃的新坦克      第五章 横扫千军如卷席——朱可夫开始反击      [相关背景]      [一]再次上前线      1 出师不利——医务长死了      2 泥泞的行军      [二]在酒井联队的阵地上      1 第一次当“肉弹”      2 犹如神助的苏军炮兵      3 我们能活多久      4[战史记录]井置骑兵联队的溃败      5 精神全垮了      [三] “命令!玉碎突击!”      1 醉生梦死      2 喷血的战地急救所      3[战史记录]酒井联队的彻底覆灭      4[战史记录]全体“玉碎”的山县联队      5[战史记录]尘埃落定——关东军的自杀冲锋      [四] 一败涂地的关东军      1 绝望的对峙      2 撤退——没剩几个人了      第六章 停战了      [相关背景]      [一]惟一生还的军医      [二]收尸行动       [三]别了,诺门罕      译后记 ——李兆晖    
  张鼓峰是日军败了,这没什么可说的。一场战役的胜负,不能光衡量双方的损失吧,还要考虑战略目标的达成。至于是不是惨败,那就见仁见智了。    失败的试探      称津正志      从朝鲜隔图们江与苏联接壤处有一座小山,叫张鼓峰。按1886年《中俄条约》,此处为两国国界,但无标桩,界线不明。苏联称其为哈桑湖。它是从东方俯瞰海参崴的战略要地。1938年7月(第一届近卫内阁)上旬,苏军进入山岭地带。这时正是日军攻打汉口的前夕,为了避免与苏联的冲突,朝鲜军司令官小矶国昭采取不诉诸武力的方针。    关东军从2月起着手准备对苏作战,并提出所用战费最好从中国事变费中支出。在此之前,还命令参谋迁政情等人前往现场视察,同时将其强硬主张上报大本营和朝鲜军。这是因为关东军在干岔子事件中信心大增。陆军自中国事变以后,以战线扩大为借口,要求支付庞大的临时军费,以建立装备完善的51个师团。四年半期间,军费已增加到6万亿日元以上,其中一半消耗于中国战场,其余用在以后的扩充军备,包括对苏作战的费用。    大本营的外交谈判方针是要求苏联撤军。为预防万一,又命令靠近这一地区的朝鲜军第19师团(尾高中将)出动。该师团常驻朝鲜北部,其使命是准备对付苏联,而不是对中国作战。    但是,大本营突然改变方针,企图试探苏联约态度,即打算耍弄危险把戏。大本营认为,“在这样狭窄的地带,无法出动大批军队,因而不会导致大规模的战争。即使整个师团覆灭也无关紧要,这正是向苏联显示日本实力的大好时机。”然而,倒霉的只有士兵及其家属。    海军反对陆军的做法,认为汉口登陆作战需要大批军舰护卫,以保证武器和兵员的运输,因此要避免同对手玩弄危险的游戏。陆军置之不理,执意打一场有限战争,即只动员一个师团,而又不向苏联境内追击。陆军大臣板垣和参谋总长闲院官都表示赞同。    闲院宫对天皇说:“必须以武力夺取那个有争议的地区。”同时还提醒说:“陛下如不批难,当然不能行动。”而宫内大臣汤浅却对天皇说:“从大局来看,目前不应同苏联交战。”天皇问道:“即使我不同意,他们仍要独断专行,怎么办?”汤浅回答;“这样就无法控制陆军。若引起战争,不知日本的命运将会如何,实在令人担忧。”天皇说:“大概不到这种地步,陆军是不会醒悟的。”摆出一副旁观者的姿态。天皇是陆军大元帅,眼看着部下将国家拖入危险的境地,却仍任其胡作非为。作为大元帅,应该说这是极不负责的。元老西园寺对秘书原田谈道:“陛下的看法似乎很不对头。对陛下来说,眼下需要的是坚决不予批准。万一对苏联使用武力而引起战争的话,近卫(首相)最好辞职。”(《西园寺公和政局》第7卷第50页)    板垣和闲院宫为获取天皇批准而进宫。宇佐美侍从武官长传达天皇的旨意说:“如为奏请使用武力而来,我则毫无赞同之意。”后经再三请求;天皇才接见了他们,并问道:“你们同有关的大臣协商得怎么样?”板垣回答:“外务大臣(宇垣)和海军大臣(米内)都赞成。”实际上,在此之前天皇已得知外务大臣和海军大臣是“反对使用武力”的。因此,天皇大为震怒,正言厉色地说:“陆军的做法太不傻话。满洲事变时在柳条沟也好,后来在卢沟桥也好,完全不服从中央的命令,在当地独断专行。作为朕的军队,竟然屡次采取不应有的卑劣手段。今后没有联的命令,不能动一兵一卒。”(《西园寺公和政局》第7卷第5l页)    据外务大臣字垣的记载,在他奏请和平处理这一事件的第二天,闲院宫上安天皇,请求批准向苏联边境派兵。天皇看到奏折后扣压下来。没有批复闲院官。奏折的内容是,命令朝鲜军师团和关东军的两三个师团驻防于“满洲国”东部边境。在奏折末尾的“备考”中奏明:“有关今后这些部队的调动,请委任参谋总长负责。”如果天皇就这样批准奏折,那么,按照“备考”的要求,对苏作战等重要权限将交给参谋总长,统帅权也将由参谋本部掌握,从而剥夺了天皇的权限。这样重大的事情竟未写入正文,而放在“备考”之中,显然是想用障眼法骗取批准。事后,宇垣感动地说:“陛下不予批准,真是英明。”军队企图夺取天皇的统帅权,策动大规模战争,而天皇处事谨镇,没有勿忙批准,这一点是引人注目的。    大本营命令日军从冲突地区撤退,而师团长尾高率领部分士兵固守不动,打算依据《军队内务令》独断专行。    7月29日,10名苏军士兵到张鼓蜂以北两公里处构筑工事,尾高下令进攻,苏军坦克随即出动。尾高不向大本营报告,擅自命令佐藤联队出击,攻占山岭地带,完全违背了天皇的旨意。可是,天皇听到参谋次长多田骏的报告后,一反常态地命令说:“事已至此,无可奈何。望前线将士坚守边界,切忌越轨行动!”(参谋本部作战课长稻田正纯:《同苏联远东军的决战》,见理性特集《昭和秘史》)也就是说,天皇高兴地承认事态的发展,向多田表示满意日军的行动。“事巳至此,无可奈何”,这是天皇自满洲事变以来的一贯态度,因为事态的发展有利于日军。天皇既然违背了自己的方针,那么不管胜败,都无意恢复原状。如果事情进展顺利。虽道各国反对,但只要不使用武力,天皇就心满意足了。这种态度助长了陆军的气焰,也养成不重视天皇的习惯。    由于上述原因,大本营承认了尾高的独断。战斗进入第二阶段,苏军开始炮击,从8月2日起,又以坦克、重炮进行反击。日军按照大本营的命令,未向苏联境内推进,全力坚守防线,伤亡惨重。危险把戏的灾难落到了士兵的头上。6日,苏联出动两个师大举反攻,日军伤亡超过1400人。这是战败后公布的数字,陆军发表的数字比这个少得多;军部惯用的伎俩是夸大敌方的损失,缩小自己的损失,以便蒙骗国民。    大本营甚至预感到整个师团将要覆灭,决定调关东军主力进驻“苏满边境”,牵制苏联。可是,这时正在中国进行着大规模的战争,无力扩大对苏作战。大本营最终放弃原来的打算,并在莫斯科签署了《停战协定》。在这一事件中,日军对于苏军的方针即“如果国土遭到侵犯,将不断投入大量兵力”有了切身的体会,而且还取得经验,如果自己一方不投入大量兵力就会遭受重大损失,也就是说,若以儿戏般的兵力挑起战争,那就绝对不能取胜,而且损伤定会惨重。但是,实际上日军并没有从中吸取教训。    通过交战地区的停战谈判,日军将坚守过的山岭地带交还苏联,然后撤退。早知如此,当初不打岂不更好。应该说,为死守这一地带而白白死撑的士兵是最悲惨的。    (摘自《天皇裕仁和他的时代》)    而且张鼓峰的战斗让日军对苏军的战斗力产生了错误的判断,才有后来的诺门坎之战。    另外日军伤亡1440名这个数字,也是战后林三郎《关东军和苏联远东军》记载的。据伪康德5年(1939年)出版的《满洲年鉴》载:张鼓峰战斗中,日军死亡158名(其中军官8名),受伤740名(其中军官17名),伤亡共898名。
  哪位有这本书的下载?
  希望世界没有战争   ——松本草平之子松本文六在出版座谈会上的发言      我是作者的长子,我叫松本文六。我姊妹兄弟八个,我记得小的时候,父亲很少对我们提起过诺门罕的事。他在七十岁、即去世前两年的时候,把书写出来了,并自费出版(原名叫《茫茫的旷野:诺门罕》)。我的医院是我36岁时建起的,一年以后父亲就去世了。我也是看了他写的书后,才更多地知道了诺门罕这个事,我终于能够理解了为什么日本陆军省会挑起太平洋战争这个问题了。日本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搞了一个“富国强兵”的政策,日本开始迅猛地发展起来。尤其是经过日清战争(中国叫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后,日本的发展更加快起来。日本从1928年炸死张作霖以后,更加狂妄起来。这之后,又挑起了所谓的“满洲事变”,然后占领了整个“满洲”。占领“满州”后,日本自己建“满洲国”,并退出联合国,废弃“华盛顿条约”。一直到1937年以“卢沟桥事变”为开端,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1938年日本颁布“全国总动员”政策,一年以后,即1939年5月,诺门罕战争就爆发了。      我看到父亲这本书前半部分比较详细,后半部分比较简略,可能是后半部分记得在当时的情况下,不太清楚了。日本当时是以天皇为中心,什么都是为了天皇。国家有总动员令,他作为一个医生就应召了。怎么评价他呢?用中国话说,他就是个老好人吧。大家都不举手,他举手,结果大分县报名的大夫只有3个人。他本人可能以为,军医到前线去只是在后方处理一下伤病员,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被送到炮火纷飞的第一线去了。这是超出他自己的想像的。因为经历过好多场面,所以他产生过好多疑问。我一直想去看看诺门罕战场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于是1998年我就到“外蒙”去了一趟。到诺门罕看了一下地形,哈拉哈河蒙古一边地势高,中国这边地势低。    这场战争一看就是一场打不赢的战争。当时白天不敢活动,只有晚上活动,军医也被派到前线。在前线,他看到昨天还在一起生活的士兵们,今天就死掉了,这种悲惨的场面每天都在连续地经历。    这本书写到过辻政信这个人,不仅在诺门罕战争,在二战中他也做过许多坏事。他亲自到诺门罕指挥战争,那时老父亲就觉得这件事不对劲。书的前半部分详细,后半部分简略,大概在战争的前半部分他本人对为什么打这一仗处于茫然的状态。通过这场战争,他可能已对以天皇为中心的日本政府产生了怀疑。在这样一种心情下,他后半部分的记忆可能因为茫然而变得比较模糊。      我老父亲写的只是他亲身经历过的这场战争的一本回忆录,书稿拿到咱们出版社后,出版社做了很多工作,增加了很多资料、注解和背景,还加了很多在日本都找不到的照片,使这本书看起来更加充实。对于一个底层参战医官来说,许多事情由于日本军部一直到战后仍封锁消息,很难较全面准确描述。由中国专家加以完善、补充,就更真实完整地再现了那次战争的经过。老父亲的书在中国能让这么多读者阅读,我感到非常高兴。我在大学时也做过杂志,两个月一册,一年出6册,每册200页左右,所以我对出版也比较感兴趣。出版社就是要让读者对自己的出版物有兴趣读下去,这才是一个主要目的。山东人民出版社能把书做得这么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所以我对大家非常感谢!      日本陆军从建军以来,一直到诺门罕战争为止,自称一直都没有打过败仗。诺门罕战,是日本陆军省承认的第一次战败。我父亲经历过诺门罕战争以后,在1943年他又一次被召从军。但是他参军以后就说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是打不赢的。日本如果当时能把诺门罕战争正儿八经地总结反省一下,日本就可能不会挑起太平洋战争,就不会遭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败了。      遗憾的是,日本好像忘了这些,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就任首相以来每年都去参拜第二次世界大战A级战犯和一般战死士兵合祭在一起的靖国神社,引起了亚洲诸国的反感。不仅如此,还往伊拉克派遣了日本自卫队,甚至策划修改以第九条“放弃战争”为中心的日本国宪法。不得不说,这是自日清战争、日俄战争、吞并朝鲜、日中战争、太平洋战争以来,日本军国主义倾向的再次抬头。      父亲的这本战争回忆录之所以希望中国的读者一读,就是想让中国人民知道日本军国主义当年是如何独断专行、无谋胡来;让中国人民知道日本的侵略不但给中国人民造成了莫大的物质损失和精神创伤,同时也涂炭了无数日本人民的生命。      希望世界没有战争、和平共处,尤其是希望日中两国人民能够长期友好下去,这也是这本书为什么要在中国出版的一个最主要的理由。此外这也是我对已故父亲的一个最大的安慰。日本在日中战争中给中国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现在父亲的这本书能在中国出版,让深受其害的中国读者一读日本普通人的战争体验,作为作者的长子,我甚感荣幸。      本书能够在中国出版,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诺门罕战争,是非常有意义的。为了这本书的出版,各位都付出了很多努力,我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这个文章基本上是从第三者的立场把那本日本人写的书作了一个简要的总结  [转载]  史海钩沉:蒙古诺门罕战争--日本的第一次惨败     --------------------------------------------------------------------------------      17:05
炎黄春秋    诺门罕战争世人知之不多,国内有关此战的研究和公开出版物更不多见。2005年5月山东人民出版社推出了国内第一部从日本、苏联、中国多角度透析诺门罕战争的纪实图书——《诺门罕,日本第一次战败》,某种程度上填补了这个空白。        第一次诺门罕之战关东军吃了个“窝心拳”       开战伊始,东京认为“大肃反”后的苏军已不足为虑,狂妄地宣称日军一个师团可以对付苏军3个师。关东军各部队好战情绪被激发起来,据战后日军心理机构调查表明:“几乎所有参战的日本士兵都热切盼望与苏军交手,90%以上的军官对苏军情况一无所知,却毫无理由地轻视对手。”当时日军整个处在一种病态的“亢奋”中,蠢蠢欲动。       日,日军向苏蒙军发起攻击,第23师团骑兵联队和重装甲车部队虽包抄奇袭蒙军指挥部得手,但很快被苏军坦克包围,一交手,关东军便尝到了苏军的厉害,日军的重装甲车比铁皮罐头厚不了多少,根本不是苏军坦克的对手,一会儿便被打成零件状态;日本骑兵面对苏军这些横冲直撞的“钢铁怪兽”束手无策,只好绝望地挥舞着马刀,砍得装甲丁当乱响。苏蒙军1个喷火坦克连和装甲车营轻而易举地全歼了日军这股快速部队。正面进攻的日军也没好到哪儿去,被苏军密集的炮火打得丢盔卸甲、损伤过半,灰溜溜地撤回了海拉尔。       关东军擦拳摩掌半天,没想到上来就吃了个窝心拳,小松原中将为轻率出击感到一阵后怕,只好丧事当成喜事办,悄悄地咽下了这颗苦果准备再战。      亚洲史上第一次坦克大战——第二次诺门罕之战       月20日,第23师团全体出动,小松原带着2万多人浩浩荡荡地向诺门罕进发了,同时出动的还有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7师团主力,这个师团在日军中牌子硬,名气大,为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双料王牌,被公认是日军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1939年7月,《纽约时报》这样评价道:“日本第7师团的士兵们在齐齐哈尔附近尘土飞扬的草原上长期接受高强度训练,      主要集中于三种日军所重视的技能:刺杀、射击和冲锋。他们反复练习肉搏战,这是一支最精锐的部队。其官兵据说全来自北海道,那地方被认为盛产顽强和冷静的武士。”       被誉为“国宝”的第1坦克师团是全日本当时仅有的一个坦克师,从来就没舍得用过,这次也上了前线;关东军航空兵主力倾巢出动飞抵海拉尔机场。为了第二次诺门罕之战,关东军动了老本。可令东京想不到的是,此刻他们的对手已换成了苏军一代名将——坦克战专家朱可夫!在广阔的大草原上跟朱可夫玩大兵团作战,小松原等人就有些小儿科了。       日军的计划是步兵主力渡河迂回包抄,坦克师团正面强攻,但坦克攻击并不顺利,从7月1日起,第1坦克师团的多次冲锋都无功而返,苏军顽强地把守着河东岸阵地。只有7月3日晚,第4坦克联队利用大雨掩护和苏军的麻痹,奔袭苏军第3liu摩步师重炮阵地侥幸得手。从战术意义上看,这是一次成功的奇袭,这也是日军坦克部队在整个诺门罕战争中惟一的一次胜利。       7月4日,苏军将偷渡过河的关东军步兵主力击溃后,朱可夫将军开始腾出手来收拾正面的日军坦克,苏军两个坦克旅以压倒一切的气势冲入日军战车群中。在7平方公里的战场上,近千辆各型战车相互厮杀,炮声隆隆,火光冲天,烟尘弥漫,亚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坦克会战开始了。苏军的T-28、T-2liu、T-130、BT-、BT-7坦克和BA-liu、BA-10装甲车等各型现役战车相互配合,简直把诺门罕当成了新武器实验场,打得日军八九式坦克既无招架之功,更无还手之力。日军坦克和装甲车,很快变成了一堆堆冒着黑烟的钢铁垃圾。此战之后,日军坦克部队基本瘫痪了。安冈坦克师团的溃败极大震动了东京,认为造价昂贵的坦克不宜再用。其实有一点不好明说,用士兵组成“肉弹”攻击简单、便宜,还能体现日军的“勇敢”。       朱可夫将军战后这样评价日军坦克部队:“坦克非常落后,基本战术动作也很呆板,死盯着迂回和侧击这一种办法,很容易被消灭。”整体上看,日军坦克部队在整个二战期间既无战术也无技术。       在正面鏖战的同时,关东军航空兵出动了三个旅团奔袭了苏联的塔木斯克机场,这是亚洲空战史上第一次大机群成功突袭敌方机场,战术上达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苏军前线飞机损失大半,一时丧失了制空权。不过,苏军新型的伊-16战斗机投入战斗后,很快夺回了制空权,苏联空军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双机进攻队形,首日交锋便用火箭弹将6架日机打得凌空爆炸。苏联空军英雄斯克巴里欣甚至创造了正面撞毁敌机自己却安全降落的奇迹,给日军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多个王牌被陆续击落后,关东军的飞机更多时间是呆在地面上了。       这期间,日军还卑鄙地动用了石井部队,(即臭名昭著的七三一细菌部队)秘密向哈拉哈河投放了鼠疫、鼻疽等烈性传染病菌,由于苏蒙军的饮用水来自后方铺设的输水管,所幸没有大的伤亡,日军虽三令五申不准饮用河水,但还是有不少士兵在极度干渴下偷偷喝了河水,成了细菌战的牺牲品。战后日本关东军军医部统计,整个作战期间前线共有1173人因病因不明死亡,关东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肉弹”没顶住炮弹——第三次诺门罕之战       第二次诺门罕之战打响不到半个月,关东军损兵折将已近万人,坦克、装甲车、飞机、野战炮等技术兵器损毁过半,日军隐隐感到苏军并不像东京所想的那么好对付,于是破釜沉舟,决定动用珍藏的远程重炮部队。7月15日,关东军驻满洲各地的炮兵联队纷纷忙碌起来(包括驻旅顺的守备炮兵),重型履带牵引车吭吭哧哧地将一门门炮管硕长的加农炮从洞库中拖拽出来,关东军拿出了全部家底。       7月23日,日军大口径火炮一起开了火,整个诺门罕战场火光冲天,如此大规模、长时间的炮击,据记载为日本陆军史上首次,关东军这次要砸锅卖铁拼老命了。不过日本炮兵从未受过超远程射击训练,也从未经历过饱和射击,虽打得热火朝天,但前沿传回消息说效果并不好,精度尤为不够。战至中午,炮群一口气打出了近万发炮弹,这种消耗在日军战史上是惊人的,照这样打下去要不了几天关东军就得破产。更令关东军恼火的是重炮相继发生故障,多门重炮炮架折断,炮身过热、膛炸、炮管烧蚀等事故层出不穷。       下午,转移到新阵地上的苏军炮群开始反击,大量炮弹发出令人恐惧的呼啸声,暴风骤雨般砸在了日军炮兵阵地上,阵地顿时成了一片火海。面对苏军排山倒海般的打击,日军还击的火力近乎于呻吟,步兵甚至请求旁边的炮兵千万不要还击,以免招来更猛烈的打击。日军记载:“苏军的还击远远超出预料,密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是从未见过的,阵地被黑云一般的烟尘覆盖,能见度只有两三米,浓烟遮住了视线,到处是伤员、尸体和损毁的兵器,无一处完好的炮位。”炮战延续了三天,日军已毫无还手之力,骄横的日军垂下了头,炮兵决战又输了。       既然空、坦、炮方面接连失败,日军只好又回到步兵“猪突冲锋”——即像野猪一样不顾一切低头猛冲的老路子上,这是日俄战争时的老套路。入夜后,数万名日本步兵一起冲出了掩体,端着刺刀呐喊着发起了集团冲锋。一时间日军歇斯底里的叫喊声响彻了整个诺门罕夜空,令人毛骨悚然。月光下,几万把闪亮的刺刀明晃晃地折射出一股凶残的杀气,关东军的眼睛都红了。       当日军冲到苏军阵地前沿时,苏军突然打开了车载探照灯,几千发照明弹也先后升空,暴露在强光下的日军还没明白过来怎么一回事,就成片成片地被打倒了。在指挥官带领下,日军继续不顾死活地冲锋。多年的军国主义教育和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使日军普遍有一种亡命徒似的作风,但亡命徒式的勇敢并不能改变其失败的命运。据战后统计,关东军连续几次大规模夜袭作战,共伤亡5000多人;苏军仅阵亡263人,防线后缩2—3公里。观战的德国武官目睹了日军这些疯狂的举动后,瞠目结舌,给国内发回的报告中称日军的战术水平至多处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     
    续上转载  横扫千军如卷席——朱可夫的反击           横扫千军如卷席——朱可夫的反击       诺门罕的战事持续了3个多月,日军虽一再受挫,却丝毫没有退意,一切迹象表明,继续防御无法遏止日军的疯狂意图,连续的胜利使苏军士气高涨,该大反攻了。苏军总参谋部决定总攻时间为8月20日(星期天),因为按照惯例,日军前沿部队的军官有半数要轮流到海拉尔去休假。进攻的命令20日凌晨2点45分传达到一线连队,对面日军阵地一片沉寂,苏军反      攻做到了最大的突然性。     8月24日凌晨,反攻部队纷纷从坍塌的工事中爬了出来,等日军完全脱离了阵地之后,苏军的炮火铺天盖地般打了过去,无处躲藏的日军伤亡惨重。一天的反击中,日军仅仅前进了不足两公里,但伤亡却是可怕的。有些地方尸体多得摞在了一起,让人无处下脚。日本战史记载:左翼进攻部队只剩下7名军官和87名士兵,旅团长小林少将右腿被打断,险些让人踩死;右翼进攻部队中了苏军埋伏,森田彻大佐率队冲锋被打成了“筛子”。关东军的疯狂反击失败后,防线全线崩溃,苏军追击到将军庙一线停了下来,歼灭关东军主力目的已基本达到,斯大林不想在远东引发苏日大战。       诺门罕前线的日军最后仅剩下400余人,整建制跑出来的只有骑兵联队百十人。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辞职,前线总指挥小松原切腹自杀,参谋长冈本双腿被打断,后来这位大佐在海拉尔医院治疗时,不知怎么惹恼了伤兵,被人用刀活活地砍死在病床上。整个诺门罕战争期间日军损失了近50000人,步兵第23师团、第7师团、第8国境守备队(旅团)、第1独立守备队(旅团)和第1坦克师团几乎损失殆尽,11个特种兵联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高级军官的伤亡也是空前的,日本报纸哀叹:“大量高级军官如此集中的伤亡是日俄战争后从未有过的”。       9月3日,关东军停止了一切战斗行动。东京肯罢战的原因一方面是前线已无可用之兵,一方面缘自《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消息传来,无疑给日军当头一棒。签约前德国根本没打算跟日本通气,希特勒从心里瞧不起这个弹丸小国。当初《反共协定》签订后,日本一直追在德国屁股后面要求再搞个军事同盟,而希特勒则哼哼唧唧,始终不予明确答复,日本首相为此曾先后与德国进行了70多次磋商而未果,没想到德国却悄悄地先与他们共同的敌人苏联签订了和平条约,弄得日本狼狈不堪。日本政府颜面尽失,内阁只好宣布总辞职。在这次战争中,日本不仅军事上一败涂地,政治上也输得精光,成了国际舞台上一个令人耻笑的跳梁小丑。不久,“南进”派渐占上风,东京重新调整国策。日本从此将目光移向了太平洋和东南亚,准备与美、英分羹。       “这是一场陌生的、秘而不宣的战争”,日,《纽约时报》的社论这样评价苏联红军和日本军队在蒙古草原上的这场苦斗,时报不屑一顾地嘲讽道“(他们)在人们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里发泄着愤怒”。直到两年后日本人的炸弹劈头盖脑地扔到了珍珠港,美国人才明白过来,恰恰是他们认为无关紧要的一战改变了日本的作战对象,恰恰是他们根本瞧不起的这个弹丸小国给了他们致命一击!美国人为自己的骄傲和轻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麻省理工学院的洛伦兹教授曾说过:“亚洲腹地的一只蝴蝶扇了扇翅膀,或许几周后能引起南太平洋的一场风暴。”在军事和政治领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起因可能微乎其微,但产生的“蝴蝶效应”却令人瞠目。诺门罕战争便是典型的一例,当初谁能料到亚洲腹地一场不起眼的边境冲突,会为轴心国的最终失败埋下伏笔。       从政治意义上看,此战不仅沉重打击了日本军国主义二战初期嚣张的侵略气焰,而且使日本被迫将“北进”侵苏的国策改为“南下”袭美,苏联从而避免了与德、日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可以集中力量打击德国法西斯。在莫斯科战役中,苏、德双方当时拚得灯尽油枯,幸亏关键时刻苏联抽空了远东边境的二十个亚洲师调往欧洲,才给了德军致命一击,扭转了欧洲战场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形势,没有诺门罕之战,斯大林绝不敢冒此奇险。另外,诺门罕战争期间,正值我国抗战进入最艰苦的时期,此战使日军向关内增兵计划一时无法实现,有力支援了中国人民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诺门罕战争后,一贯骄狂的日军对苏军产生了心理障碍,日本基本死了与苏联再战之心,东京最终决定调转枪口袭击英美,不久日军便奇袭珍珠港,将隔岸观火的美国拖下了水,使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最终日本兵败亚太战场。可以说,诺门罕战争是二战早期最精彩的一个伏笔。     
  1。本帖标题是“张鼓峰”,有人问诺门罕战役的伤亡对比,下面是双方自报的伤亡:30000日军参战,死亡失踪8440,伤8766;苏军57000参战,当时声称伤亡共9284人,但1991年后解密数为死亡失踪7974人,伤15952人。这是一般词典上可以查到的评价:“While the Red Army did win the battle, it was not a one sided battle as previously believed。”。       2。有人把日本人写的书搬了出来,还码了大块文字。可惜,关键的地方还是支持俺的说法(伤亡略超1400人):“日军伤亡超过1400人。这是战败后公布的数字,陆军发表的数字比这个少得多;军部惯用的伎俩是夸大敌方的损失,缩小自己的损失,以便蒙骗国民。”不过,至于“蒙骗国民”,是谁把2万3的伤亡报成9千多?    3。gns123先生抄了篇文章,说日军在诺门罕损失5万。请把文章的参考资料也抄出来吧。昨天有人把日军伤亡17000当作阵亡数,再乘以3倍得出个5万。这位作者的数字也是这么来的吧?最后顺便提醒一下,俺说的1万7比2万3,是双方自报的数字。  
  去看看前苏联朱可夫元帅的战争与加忆吧,在苏军打击下,日军惨败,但日军非常的顽强。  如果蒋该死有点气魄,小日本焉能攻入中国?
  我只是因为你写了“苏方原报数大大小于解密后公布的数字”,却没有提到“日方原报数也同样大大小于实际数字”,在虚报数字上,日本和苏联谁也不比谁更高尚,您用不着厚此薄彼。    我贴的文章主要想让你清楚,日军这次进攻就是试探性的(对此您没争议了吧)。至于付出了重大牺牲之后,完全没有达到战略目标,您认为不算惨败,那就叫见仁见智了。    这个和中印战争没啥好比性,中印战争中方确实主动后撤了,不过后撤原本就是在计划中的。没人相信中方出动4个师,就是准备收复9万平方公里领土吧?
  请楼上独狼儿先生注意,本帖主题是“张鼓峰”,朱的《回忆与思考》没有介绍。此外,朱书发表时,数字都是假的,也影响的朱书的可靠性。    还有,“有气魄”并不等于不会被外敌攻入。斯大林、希特勒、东条够不够气魄啊?    再补一句,楼上gns123先生声称“楼主的数字是虚假的,事实上是日本的伤亡远远大于苏联”,可惜,楼上帖子除了证实日军伤亡1440人外,并没有其他数据。    俺前面说了,边界战争,丧失土地就是失败,而日本有慷中国之慨的嫌疑。其实,张鼓峰苏军是仰攻,伤亡大是正常的,但战后继续隐瞒己方伤亡数字,吹牛说对方“惨败”就不对了。
  作者:saikun 回复日期: 06:28:47 
    1。本帖标题是“张鼓峰”,有人问诺门罕战役的伤亡对比,下面是双方自报的伤亡:30000日军参战,死亡失踪8440,伤8766;苏军57000参战,当时声称伤亡共9284人,但1991年后解密数为死亡失踪7974人,伤15952人。这是一般词典上可以查到的评价:“While the Red Army did win the battle, it was not a one sided battle as previously believed。”。    ___________________      什么解密文件?所谓的解密文件都是某些人出于病态心理的捏造,先把你所谓解密数的出处卷宗档案号都列出,否则只能认为这些数字是虚假                 2。有人把日本人写的书搬了出来,还码了大块文字。可惜,关键的地方还是支持俺的说法(伤亡略超1400人):“日军伤亡超过1400人。这是战败后公布的数字,陆军发表的数字比这个少得多;军部惯用的伎俩是夸大敌方的损失,缩小自己的损失,以便蒙骗国民。”不过,至于“蒙骗国民”,是谁把2万3的伤亡报成9千多?    —————————————————————————————     —  应该反问你是谁为了蒙骗世人,把苏军9千多的伤亡说成是2万3千,是否心理有贵恙?  从日本人自己的书来看,日本根本连苏军都无法靠近,就已经被苏军的炮火坦克成群歼灭,其场面几乎类似义和团大刀长矛和八国联军枪炮作战,苏军2万多的伤亡是你钻进时间隧道干的么?            3。gns123先生抄了篇文章,说日军在诺门罕损失5万。请把文章的参考资料也抄出来吧。昨天有人把日军伤亡17000当作阵亡数,再乘以3倍得出个5万。这位作者的数字也是这么来的吧?最后顺便提醒一下,俺说的1万7比2万3,是双方自报的数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军参战将近六万的部队,被苏军彻底全歼,活着的人还是苏军网开一面放回来的,这是日本人自己承认的事实,根据靖国神社的统计,日军仅阵亡就超过一万八千人,这个事实你也想否认么?    
  张鼓峰事件  张鼓峰附近的国境线,按照清代和民国初年中国方面的地图以及沙皇时代的俄国地图,张鼓峰为珲春辖境。  一九三八年七月,日本政府照会苏联政府,声称在苏联参谋部绘制的地图上,国境线划在哈萨克桑湖东岸上,居住在张鼓峰一带的朝鲜族居民,每年清明和中秋,登上张鼓峰祭祀,国此,张鼓峰属“满州”领土。照会强烈要求把哈桑湖一带划为日本属地。苏联政府断然拒绝了日本政府的这一要求。  七月十五日,日本军松岛伍长和伊藤军曹等一行三人,伪装成朝鲜农民,挎着望远镜和照相机,在防川少年金海南和高云人的引路下进入苏联境内。他们一边观察张望,一边绘制和拍摄苏联的边境军事设施。苏联士兵发现后潜伏到距离他们100米处,突然发起袭击,向松岛开枪,松岛脑袋开了瓢当场毙命,其余人慌忙逃走。这个事端成了张鼓峰事件的导火索。  为此,日本政府紧急照会苏联政府,要求苏军立即撤出张鼓峰。苏联政府毫不退让,发表声明,日军侵犯了苏联领土而开枪的。同时,日军也照会苏联远东军区边防军岩杵司令部,强烈要求苏军立即撤出张鼓峰,否则采取必要措施。苏军未予理睬。  七月十六日,日本大本营陆军省向驻朝鲜日军司令官中村考太郎中将发布了集结部队的命令,中村司令官要求罗南十九师团长尾高龟藏,做好出兵准备,部署了要动员的部队为步兵四个中队,山地兵两个大队和野战重炮兵一个大队。  七月十七日,驻朝鲜日军司令官中村考太郎命令尾高龟藏将动员部队务必于十九日拂晓前集中到庆兴、阿吾一带。  七月二十日,日本驻苏联大全重光强硬声称,必须恢复张鼓峰的原状,否则由此发生的一切后果应由苏联负责。对此,苏联外交人民委员会奉命宣称,任何威胁都不能吓倒莫斯科。  在这段时间里苏联也加强了防御措施,七月初,苏联边防军十多人在张鼓峰西山坡构筑了阵地,到十一日,增加到四十余人。七月二十九日上午九时三十分许,苏军十名在沙草峰构筑了阵地。七月二十日后,在边境沿线上的公路急剧增加军用汽车,波谢特港口开进了三十多艘运输舰。一场大战箭在弦上,一触即发。日军罗南十九师师团长尾高龟藏要趁苏军还没有准备好的机会,突袭苏军。  七月三十日晚,日军利用黑夜渡过图们江,到防川作最后集结。疏散了当地老百姓。  七月三十一日晚十二时,日军在朝鲜的洪仪里向张鼓峰开炮,拉开了张鼓峰战役的序幕。第一发炮弹落在张鼓峰北坡苏联领土,第二发落在张鼓峰顶上,第三发落在张鼓峰西坡上,炮声震撼了浓雾弥漫的夜晚。  日军以夜间突袭的方法向苏军发动了进攻。一个大队的兵力攻击张鼓峰,凌晨四点四十分攻占了张鼓峰高地。另一个大队在大炮的掩护下向沙草峰进攻,凌晨六时攻占了这片高地。然后日本军向哈桑湖附近进攻。苏军为夺回阵地,向这两个高地进行了猛烈的炮击。  八月二日,苏军出动了十架飞机,轰炸了张鼓峰和沙草峰这两个高地和庆兴、古邑等地。苏军从防御转移到进攻,苏联远东军司令布留赫尔把第四十师主力集中到波谢特湾西部地区,并在此亲自指挥战斗,把步兵第三十二师与机械化第二旅紧急调入哈桑湖地区。八月四日,苏联国防人民委员会下令,想尽一切办法,无论如何夺回张鼓峰。苏军为夺回张鼓峰动用步兵三十二师和机械化二旅所属一个坦克营,从南侧向五十二高地进攻,而第四十师则从北侧向张鼓峰进攻。八月六日,苏军进攻到离日军阵地前沿二百米处,下午四点,苏军又动用飞机猛烈轰炸了日军占领的张鼓峰和沙草峰两个阵地。夜幕降临,苏联步兵四十师的一支部队占领了张鼓峰山顶,日军动员全部参战兵力,以夜袭办法从山顶上赶走了几乎所有的苏军,重新占领了张鼓峰。苏联军队在张鼓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战,苏军借用空中和机械化部队优势,对前线日军和后方补给线同时进行了大规模的攻击,连日的大暴雨,暴发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珲春河水泥桥被冲毁,清津和罗津间的铁路桥被炸断,苏军利用控制的水流峰高地,封锁了圈河图们江大桥,苏联海军太平洋舰队又封锁了图们江口,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日军都无法派人增援和保障后勤供应,前线的日军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兵力伤亡也急剧增加,无力继续作战,在这种情况下,日本不得不向苏联政府提出停战建议。经过谈判,八月十日,日苏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张鼓峰焦点协议。协议决定:⑴苏日双方军队于八月十一日十二时停止一切军事活动。⑵双方军队维持十一日上午十二时的控制线,确定双方国境线由苏联代表二人和日“满”代表二人组成的混合委员会调查处理。  达成协议后,日本大本营陆军司令部命令十九师团:如果十一日十一时五十五分即停战前五分钟,苏军不发动进攻就十一日上午十二时停止一切射击。苏军也十一日清晨开始炮轰,到十一日炮击最凶,尔后停止了射击。  这天,日本军长大佐和苏联远东军参谋长布特伦在张鼓峰阵地会见,进行现场交涉。经过十一日下午八时、十二日和十三日连续三次的停战会议,协商决定从张鼓峰北侧阵地各自撤退八十米。  八月十三日,在张鼓峰东南侧交换了死者尸体,至此,历时13天的张鼓峰事件宣告结束。    《图们江新报》日第一版 (一字未改)  
  在日本靖国神社里面祭祀的诺门槛阵亡士兵大概是1万8千
  战争结束后,“日军在第6军司令部所在地将军庙附近的莲花山,为战死的日军举行“慰灵祭”,用钢筋水泥修建了一座19米高的‘忠灵塔’。这座塔面向哈拉河,塔前面的沙原上,有18000名日本官兵在这片土地上为他们的天皇侵略之战而流血死去”
  战争结束后,“日军在第6军司令部所在地将军庙附近的莲花山,为战死的日军举行“慰灵祭”,用钢筋水泥修建了一座19米高的‘忠灵塔’。这座塔面向哈拉河,塔前面的沙原上,有18000名日本官兵在这片土地上为他们的天皇侵略之战而流血死去”
  诺门罕战争后,一贯骄狂的日军对苏军产生了心理障碍,日本基本死了与苏联再战之心
  诺门罕前线的日军最后仅剩下400余人,整建制跑出来的只有骑兵联队百十人。关东军司令官植田谦吉辞职,前线总指挥小松原切腹自杀,参谋长冈本双腿被打断,后来这位大佐在海拉尔医院治疗时,不知怎么惹恼了伤兵,被人用刀活活地砍死在病床上。整个诺门罕战争期间日军损失了近50000人,步兵第23师团、第7师团、第8国境守备队(旅团)、第1独立守备队(旅团)和第1坦克师团几乎损失殆尽,11个特种兵联队彻底丧失了战斗力。高级军官的伤亡也是空前的,日本报纸哀叹:“大量高级军官如此集中的伤亡是日俄战争后从未有过的”。   
  小日本志不在苏联。    小日本是想让苏联别再支持中国人抗战。    至少不能给武器。    于是张鼓峰干完一仗后不久。    苏联与小日本又粘糊上了。    虽然苏联应中国方面要求已将已经公开的档案又彻底封存。    但事实上那个杀人不眨眼的鞋匠儿子确是与狗日的愚人天皇谈价钱了。    苏联人对日本人说:    你们别老找俺的麻烦。    你们只管打中国好了。    俺承认你满洲国不就行了吗?    于是小日本就说:    好俺们不去找俄国B的麻烦。    在雅尔塔死大林对罗杀虎说:    喂!要俺出兵打日本也可以。    把外蒙跟旅大给俺留下。    你不同俺就不出兵。    当原子弹在日本顺利开放的时候。    死大林出兵150万抢占外蒙和东北。    人家都有原子弹俺再不出兵啥也捞不着了。    老蒋不承认死大林的要求。    死大林哄蒋说:    签个协议吧,你承认外蒙独立,俺不承认中国中共代表中国,俺就承认国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    宋子文不去签。    老蒋说:    不签也白搭,因为人家都占了外蒙好多年了,签吧!    王世杰去签了。    但苏联人后来变卦了。    把旅大和营口统统交给了林彪。    老毛子把东北拆洗干净后再强奸东北妇女。    留下的是给林彪攻打锦州的大炮和火药。    49年老毛访苏时想对死大林说:    把外蒙东北还给俺吧。    死大林说那俺就让内蒙也独立。    说完就冷落他毛几十天。    毛一看不对头。    就给周说:    去发个联合声明吧!    承认王世杰与苏联签的协议。    用那早已掉尽熊口的外蒙换回东北吧。                          
  =============================================  作者:gns123 回复日期: 15:56:24 
    诺门罕战争后,一贯骄狂的日军对苏军产生了心理障碍,日本基本死了与苏联再战之心  =============================================    到了1945年,苏联红军打进东北,简直就是势如破竹。日本人根本就没有什么抵抗,大部分还来不及切腹就被俘了,真正的兵败如山倒。    对比一下:美国人是因为实在受不了日军的顽强抵抗才扔原子弹的。而八路军这边,则都知道日本人是宁死也不愿做俘虏。    这都是前面那两场战役闹的。
  苏军是人海战术+机械化武器,不管这次还是以后。  美国是机械化武器,南太平洋除外。  日本和中国那就是人海战术,不过日本比中国强点。  南太平洋上的日军大多都是死于饥饿,而不是死于某些人的主子——美国兵手里的。
  saikun,你说说日本那么牛为什么不继续进攻了?难道也学毛,犯了病怕引起公愤而不打印度吗?但为什么他要打美国?
  作者:saikun 回复日期: 上午 07:47:12   
    1。张鼓峰的数字在一般大词典都有,下面是一个网址    /psypsych/Soviet-Japanese_Border_War_(1939)    这是包括俄国人在内的世人承认的数字,g先生觉得丢了面子俺也没办法。  ========================================================  这个网站是个什么东西?大辞典?这个网站主要关于心理学方向的吧。我也觉得很搞怪,心理学网站竟然收录诺门坎战役。只是不知道你所说的包括俄国人在内的世人承认是从哪里得出的结论。    你所提供的一些资料无非是一个日本网站上的一些东西。妈的,这个日本网站名字我看着就来气。叫什么大东亚战争研究室。F*CK!如果你坚持不认同朱可夫元帅的回忆录,那麻烦你给点更可靠的资料出来。靠某一个日本网站的东西何以服众?    还有你所谓的解密文件。我是没找到出处在那里。恐怕你也没找到把。我在wikipedia上确实查到了这些数据。但是就在这段数据前面一段话怎么不摘了?还是我来摘吧。“Two complete divisions were surrounded while the other forces were scattered. On August 27, the Japanese attempted to break out of the encirclement, but failed. When the surrounded forces refused to surrender, Zhukov wiped them out with artillery and air attacks. The battle ended August 31 with the complete destruction of the Japanese forces.”。看得懂吗?最后一句是明确讲日军是被完全摧毁了。    另外,至于最后wikipedia提供的数据是否正确,我不确定。因为wikipedia属于开放的百科全书。任何人都可以修改。实际上我刚才就在最后加了一句:另有消息称共有61000名日军死伤或被俘。    所以。。拜托你另外找点东西出来支持你的论点把。OK?    
  再给个飞机损失数(分别据日本网站和俄国书籍Wiaczeslaw Kondratiew, &Khalkin Gol War in the Air.&   日本:飛行機の損失 64未归还, 102大破。   苏联:207被击落,42事故,共 249。   =========================    回灭左亡右先生:张鼓峰之战,俺楼上已给出“新华网”的话。当然,这跟过去讲法(日军投石问路受挫)有所不同。各位学“历史”,要以最新的说法为准。俺念中学时学“路线斗争史”,刘少奇还当过叛徒。如果念大学时还这么说,“党史”就丢分了。    至于诺门罕,俺说个背景:日苏大战之时,跟日本签有反共条约的德国于日签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平沼内阁随后辞职。9月9号日本提出停战。    另外,德国原来不想日本染指欧洲和苏联(见《第三帝国的兴亡》),苏德战争开始后,才希望日本进攻苏联。当然,德国并非日本的“大老板”。
  回灭左亡右先生:张鼓峰之战,俺楼上已给出“新华网”的话。当然,这跟过去讲法(日军投石问路受挫)有所不同。各位学“历史”,要以最新的说法为准。俺念中学时学“路线斗争史”,刘少奇还当过叛徒。如果念大学时还这么说,“党史”就丢分了。      至于诺门罕,俺说个背景:日苏大战之时,跟日本签有反共条约的德国于日签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平沼内阁随后辞职。9月9号日本提出停战。      另外,德国原来不想日本染指欧洲和苏联(见《第三帝国的兴亡》),苏德战争开始后,才希望日本进攻苏联。当然,德国并非日本的“大老板”。  ==========================================================  新也要看怎么个新法。不能拿过萝卜就是菜。关于历史问题,没有却是可信的证据,怎么能够随便相信信口雌黄的东西。你所提供的数据,有没有人提到?有。国外网站上确实有。但仔细看一下,网站上提供这种数据的文章多是从wikipedia而来。而关于wikipedia,之前我也说了。并不足信。    北进、南进,是相当长时期内日本陆军部和海军部争辩的焦点。毫无疑问,北进,将更多倚重陆军。南进,海军的作用更大。这样的争论,无非是那些高官希望自身兵种得到更多用武之地,得到更多拨款,能够更好的发展。关于最后为何南进,立德。哈特在他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当中给出了一个我认为很有道理的解释。石油!北进得不到石油。而英美封闭马六甲海峡仅几个月,日本石油储备即下降了1/4。日本人最终选择南进,诺门坎战役的意义并不太大。即使诺门坎日本人赢了,为了资源,最终可能还是得选择南进。关于立德。哈特,我想我就不介绍了。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他写的书。我所看的二战战史中,无出其右。
  四一年后,蒋军在装备上已渐渐超过日军,可是蒋该死仍然是消积防御,实为民族之罪人。抗战胜利后,蒋军的接收大员们,不顾人民的死活,大肆贪污,连战犯冈村宁次也保护起来,实乃民族罪人也。张爱玲,周作人这类亡国奴和汉奸也被蒋宽容,蒋的爱国心实值怀疑。
  作者:我是快剑阿飞 回复日期: 21:21:44 
    苏军是人海战术+机械化武器,不管这次还是以后。  ________________    诺门罕,苏联对日本是以少打多,最后取得全歼日军的战绩,所以以后说话的时候还是动动脑筋
  张鼓峰是小打小闹,诺门坎才是认真的。    saikun把张鼓峰拿出来单说没啥意义。日本陆军步兵素质还是可以的,装备也比中国陆军好,但论整体作战能力,远远不如欧洲、苏联和美国陆军。太平洋海战和岛屿作战,双方很难装备坦克等重武器,这种差距还看不出来。一旦重武器可以登陆,马上原形毕露。    像英国和日本这类海岛国家,如果失去制海权,被占领是迟早的事情。
  1。关于张鼓峰,这里还有解放军报的文章:“但是终因侵华日军面临武汉作战前夕,需要集中兵力于中国,…主张不扩大事态的意见在大本营陆军部占了上风”。可见,日军撤军是因为中国。    2。楼上有人说《维基》可以任意修改,俺给的网址就是不能改的。此外,还可查网上免费词典:“Battle of Halhin-Gol”。    诺门罕“以少打多”?就凭红口白牙?1942年1月,丘吉尔在一个内部电文中指出:“在同日本人交战的军队中,中国军队算是最成功的。”注意这里有个“最”字。可见知情者没人把苏军“痛击日军”当回事。而且该电报是内给英军发的,跟罗瘸子公开的肉麻话不同。    3。最后,回答楼上g先生问:“你是谁为了蒙骗世人,把苏军9千多的伤亡说成是2万3千?”  这个问题问错了,蒙骗世人的另外有人。俺只不过把词典里的信息搬过来,证明俺们前辈们是跟一等强国交手而已。    过去的说法是,俄国厉害,中国好欺负。楼上俺给出了军报和新华网的最新文章,驳斥了这种洋奴言论。在此得罪了G先生也是没办法的事了。    有位诗人说过,爱国不是一种主义,而是自发的感情。G先生一听到俄国被贬马上跳出来捍卫这种爱国感情,很值得学习。      记得余光中说过,爱国不是一种主义,而是一种感情。    有几位朋友听见说俄国不行就蹦起来了。                    
  维基百科好象不是谁都可以改,是谁都可以贴。  所以,贴在维基百科上的东西,并非就是第三方观点。
  亚洲人对欧洲人的完胜只有日俄战争一役.
  维基上的东西确实可以修改,所以俺才抄个不能改的。今天还看了个俄国武士网(--献给所有曾为俄国作战的人员)。那里诺门罕的伤亡数就是2万3。有人护主过分热心,被主人蹬了。      
  在苏联红军面前,关东军不堪一击。  在珍宝岛,我们痛击苏军。
  49年老毛访苏时想对死大林说:    把外蒙东北还给俺吧。    死大林说那俺就让内蒙也独立。    说完就冷落他毛几十天。    毛一看不对头。    就给周说:    去发个联合声明吧!    承认王世杰与苏联签的协议。    用那早已掉尽熊口的外蒙换回东北吧。   ————————  一头贪婪的熊,是不是要趁它现在无力,把外蒙,库页,贝加尔弄回来??      作者:bookexpoamerica 回复日期: 5:13:51 
    亚洲人对欧洲人的完胜只有日俄战争一役.  ——————————————  这个只是日本人光荣,跟中国无关。。要说的话就朝战吧,中国人百年来第一次把世界第一强国干翻了,虽然伤亡惨重,但达到了目的,也出了气,算吧...
  诺门坎之战的苏军绝对减员在9700人左右,是可信的,关键在于日军死亡数,疑问是很大的。  在ノモンハンとインパール 地獄から帰って来た兵士第146页记载:  &昭和四十二年十月十二日靖国神社举行ノモンハン慰灵祭时,发布的战死人数为一万八千二百三十五名&.    以前进行过讨论,总结了一下一些人的观点,日本的所谓“战死7696, 战伤8647,失踪1021人 ,染病2350人”的数字,仅为而是第23师团的损失。  另外23师团平时编制15000多人,如果根据各联队的数字分析,总死亡人数应该超过万人。        
  别吵架,有话好好说。
关键是日本人凭什么和苏联人打?它们的几乎纯步兵的陆军能够以少打多并且大量击毁苏军的战车?我很怀疑,难道这些鬼子都会失传已久的、一击必杀、惊天动地、号称坦克客星的超级无敌密奥义...龟—波—气—功???
  个人认为苏军的伤亡略大于日军是可信的。因为朱可夫为了为苏联赢得东边疆界的暂时的安宁,采取的是不计后果的死磕滥打,决没有任何花活,完全凭借强大的火力和士兵的拼死冲锋。此役使日军大为震惊,领教了苏军强大的火力不说,还知道苏军的“共产主义精神”不比他们的“武士道精神”差。所以后来日本放弃了北上与德军会师苏联德战略,而改为南下攻打英美了。
  LZ,伤亡人多就叫惨败?  照你怎么说,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就没赢过一次战役,整个战争也是中国输了.
  我想请问楼主  判断一场战争或者一场战役的胜利能够仅仅从伤亡人数上判断么?  
      作者:福德赛_3 回复日期: 05:49:52 
    到底是不是中国境内?  记得以前读书时有位学近代史的师兄写过一篇文章,他仔细察看过地图,有两点结论1张鼓峰在中国境内,2,根据民国时出版的国内地图,诺门坎的位置在外蒙境外。        
  张鼓峰苏军确实不利,虽然地盘占住,但人死得多  不过当时大清洗后,老毛子够戗  接下来和芬兰打,苏军不是一开始表现得更为丢脸吗?  日本人当时可没发生内部骚动  另外说一点  从1937---1939年,日军数目由常备13个师团41万人猛增到30个师团107万人.日军当时的那点子人可都是经过拼命训练的.苏军一般官兵肯定无法比  但是,事实上才过了一年,到了诺门坎事件,日军就前所未有的惨败,几乎全军覆灭.
  拜托,楼猪!你列的那个只是张谷峰战役,只是一次规模很小的战役,为何不把后来诺门坎事件列出来?苏联人虽不是东西,但是这不能成为歌颂你日本主子的理由。
  如果真的是这个样子的话,那41年的时候日本为什么不去出兵远东呢.要知道41年关东军特别军事大演习(关特演),关东军达到了85万,精锐云集.而此时苏联正遭受着德意志法西斯匪帮的残酷进攻,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和技术兵器,连莫斯科都差点不保.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军对日军的作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