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城管打了解放军司令oo619部队司令枝术科测量队还存在吗?

中国七大军区司令?_百度知道
中国七大军区司令?
我有更好的答案
字号:大 中 小
七大军区司令员简历
沈阳军区司令员钱国梁上将简历
钱国梁,男,汉族,1940年1月生,江苏吴江人。大专文化。1958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4年7月参加地方工作。历任班长、作训股测绘员,军测量队测绘员,师作训科测绘员。1966年任师作训科参谋、副科长。1978年入解放军军事学院学习。1979年任师长。1983年任军参谋长。1985年任集团军军长。1993年任济南军区参谋长。1996年任济南军区司令员。2000年1月任沈阳军区司令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2002年6月晋升上将军衔。
济南军区司令员陈炳德上将简历
陈炳德,男,汉族,1941年7月生,江苏南通人。大专文化。196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2年...
沈阳军区政委姜福堂上将简历
姜福堂上将,男,汉族,1941年10月生,山东荣成人。大专文化。 1959年1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5月加入中国gcd。历任副排长、排长、连长、指导员。1969年任团政治处副主任、主任、师副政委、军政治部主任。1980年毕业于解放军政治学院。1983年后任军政委。1985年6月任济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93年12月任成都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95年9月任沈阳军区政委、党委副书记。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十五届中央委员。中共十六届中央委员。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2002年6月晋升上将军衔。
沈阳军区司令员常万全中将简历
常万全中将,男,汉族,1949年1月生,河南南阳人,1968年11月加入中国gcd,1968年3月参军,陕西渭南师范专科学校函授毕业,...
  日,作为国庆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现任司令员房峰辉中将陪同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 锦涛检阅中国人民解放军部队。 最新:中国七大军区司令员  北京军区现任司令员:房峰辉  沈阳军区现任司令员:张又侠  济南军区现任司令员:范长龙  兰州军区现任司令员:王国生  南京军区现任司令员:赵克石  成都军区现任司令员:李世明  广州军区现任司令员:徐粉林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军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陈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部高级参谋)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部高级参谋????? 收藏 查看&陈权(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司令部高级参谋)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原名崇谦,字伯恭,诸暨人。第一野战军司令部高参。16岁,进入浙江陆军测量学堂,19岁,考入陆军测绘。毕业后,分配至参谋本部浙江陆地测量局工作,历任地形科审查、股长、科长等职,后任笕桥中央航空学校教官、测量讲习所(大陆高级测量学校前身)所长。别&&&&名字伯恭原&&&&名崇谦 民国26年(1937)7月,爆发后,国民政府陆续内迁重庆,陈权任军委会军令部陆地测量总局地形处长及四川省测量局长等职。民国35年(1946)6月改组后,陈权任国防部测量局第一测量队少将队长,先后驻成都、西安、兰州等地。任期内,曾奉调沈阳搞接收工作,旋又返回重庆。内战爆发后,陈权在兰州受将军影响,主张和平谈判。
号,新疆警备总司令将军率部10万人通电起义,与南迁广州的国民政府脱离关系。同月29日,陈权响应陶峙岳在兰州起义。当时,“川陕甘边区绥靖主任”派快速部队追击,陈权率部退往新疆。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进军西北,促使新疆和平解放,陈权任第一野战军司令部高级参谋。后因健康原因,复员回浙江,重新出任大陆高级测量学校校长。1950年8月,患脑溢血,病逝于杭州。
陈权一生从事测量技术和教育工作,虽长期奔波在外,仍然热爱家乡,关心家乡人民生活,曾发起整治孝泉江、建造防洪堤,使得圩内水稻免遭洪涝灾害,又在清潭庙创办学校,聘请教师,使学龄儿童皆能入学,他重视文化教育造福桑梓,至今仍为村民所传颂。著有《大地测量》、《浙江地形》等著作。
长子,原名汉强,字爱恒,生于清三年(1911)。早年求读于枫桥镇大东公学,考入绍兴省立五中,后又毕业于上虞春晖中学,进北京,又东渡日本,在东京的攻读政治经济。民国26年(1937)夏天,毕业回国,适逢“”,即投入抗日部队,辗转南北战场达七年之久。民国33年(1944)秋,在山西战斗中牺牲。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部队司令员邓克明将军的戎马生涯
  我爷爷邓克明将军已经去世22年了。今年是我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5月中旬,我们全家聚集一起到平型关参观我爷爷当年战斗过的地方。回来后,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出要写一篇文章纪念我爷爷的戎马一生。爸爸、妈妈把任务交给了我。我想,在一篇短文里,不可能全面地介绍我的爷爷,这里只能讲述一些爷爷在战火纷飞年代的主要事迹,略表我们全家对爷爷的思念之情。
  从国民革命军到红军
  我爷爷1906年7月14日出生在湖南安化县通溪乡合群村荣华院子。他的乳名必克,别名恒林。爷爷早年父母双亡,家境穷困,从小一直过着苦难的生活。
  1926年秋天,爷爷在表姐夫姚炳南的指引下参加了当地的农民协会。这个农民协会当时被称作“救生圈”。姚炳南原来是共产党员,在县城女校公开身份是校长,暗地里担任中共安化县地方执行委员会代理书记,那时正在发动农民运动。
  姚炳南告诉爷爷:“我们穷人一年365天,脸朝黄土背朝天,吃不饱,穿不暖,而土豪劣绅不劳动,却过着花天酒地的日子,这是为什么?是他们在压迫、剥削我们农民呀!现在共产党领导组织农民协会,这就是‘救生圈’。只要我们参加农民协会,团结起来,反对土豪劣绅的压迫、剥削,农民就得救了,就能过上好日子!”&姚炳南是向我爷爷传输革命道理的第一人。
  1927年2月,姚炳南见爷爷革命热情高,聪明机智,认为很有培养前途,便推荐他加入安化县农民自卫军当战士,后提为班长。有一次,通溪土豪邓润生勾结保长蒋顺林等,组织假农会,被农民揭发。随之,爷爷带领一班战士回乡,抓了邓润生游乡,蒋顺林逃之夭夭,假农会立刻土崩瓦解。
  1927年5月底,长沙马日事变发生后,姚炳南率农民自卫军转移至乐安桥,召开县委会议,计划开展游击战,与敌斗争。但是,县农民自卫军主任姚适存畏敌如虎,坚决反对。县委当即对他撤职。谁知姚适存撤职后心怀不满,连夜赶回自卫军驻地,裹挟自卫军带118支枪械,向敌人投降,致使自卫军瓦解。&
  因此,爷爷回到了家乡。村里不断传来风声,说县城黄谷仓里关满了共产党,又说伊水河边天天杀人……他想,总有一天,敌人会来无事生非,我为什么要坐家待捕,而不去寻找革命出路呢?共产党不会就此失败的!
  于是,爷爷到了益阳。此刻,爷爷身无半文。他拖着疲惫的脚步走在街上,一个大院门口挂着“国民革命军三十六军新兵招募处”。爷爷眼睛发亮了,他想:不错,不错,是革命军!他未作任何考虑,便进去报了名。可是,他哪里知道上当了。入伍一年多,他跟随队伍从湖南到武汉,又从武汉返回湖南,亲眼目睹三十六军的反革命行径。
  1930年5月,三十六军进驻浏阳。红军就驻在浏阳附近。爷爷暗地寻找、联络红军,终于接上了关系。于是爷爷率领三十六军一个班投奔红军的怀抱——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团第八军第四师第三团。爷爷心里默默地说:“党啊,我终于找到您了!”
  创建模范红五连
  1930年7月,由团长胡金生介绍,爷爷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没有候补期。入伍两月就入党,入党就是正式党员!爷爷高兴地说:“谁说我没有家呢?红军部队就是我的家!谁说我没有父母呢?党比父母还亲啊!我将怎样报答呢?”他决心把自己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就在那一刻,他想到“克服困难,前途光明”两句话,从此便改名叫邓克明了。
  1931年4月,蒋介石立即集中20万兵力,采取“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略,兵分五路,第二次大规模“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红三军团层层贯彻党中央指示,号召战士们坚决、彻底粉碎敌人的第二次“围剿”。
  经过上级批准,团部派爷爷邓克明担任红五连连长。连队建设千头万绪,怎么抓?他牢记团长的教诲,首先抓党支部建设。他对党员提出了要起三个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起磁石作用,把每个战士紧紧地团结在自己周围;在行军、生活中要起兄长作用,处处关怀战士;在战斗中要起尖刀作用,冲锋在前,退却在后,勇敢作战,英勇杀敌。
  爷爷和战士一块摸、爬、滚、打,加强军事训练。行军作战间隙,他和战士们一块学唱歌、学文化,还组织战士举行登山、游泳等体育比赛。他搞这些活动,活跃了部队文化生活,增强了战士体质,适应了艰苦环境的作战。
  有一天红五连在兴国县某地抗击敌军一个营,当时,五连战士每人只有3发子弹了,手榴弹也不多。面对兵多弹足的敌人,怎么办?爷爷观察了一下阵地,下令战士赶快收捡鹅卵石和石块,弥补弹药不足。当敌人进攻离阵地只有30米、20米时,爷爷下令开枪、甩手榴弹,打得敌人一排排倒地后,短兵相接,与敌人开展白刃格斗,终于打退了敌人的进攻,并俘敌100余名。战后,红五连受到三军团表彰。
  1934年1月22日,在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授予爷爷的连队为“模范红五连”,并颁发一面大红旗。
  浴血奋战大洋嶂
  1934年3月,蒋介石的“围剿”部队,兵分两路向广昌合围,于3月20日攻占了泰宁县。
  当时,红军在第四次反“围剿”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占据了中央领导地位,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他们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针,实行单纯防御,不让敌人抢占一寸土地的战术,到处修工事,筑碉堡,致使红军兵力分散,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汤恩伯左路军在攻占泰宁后,又向新桥和大洋嶂两个方向推进,企图打通泰宁至黎川的通道,构筑碉堡群,建立封锁线,抢占大洋嶂山区,阻止红军回师广昌,最后达到分割围歼红军的目的。大洋嶂成了敌我双方必争之地。
  大洋嶂是武夷山支脉,位于泰宁县城西20公里,海拔1500米,山上巨石林立,陡峭险峻,易守难攻。
  军情紧急,师部认为必须立即抢占大洋嶂,打破敌人阻止我红军主力回师广昌的分割围歼的阴谋。
  爷爷率红四师侦察队手枪排在前,两个步枪排在后,他们不走小道,钻森林,斩荆棘,攀悬崖,登绝壁,于23日拂晓前率先登上了主峰。爷爷立即令排长万安富带一个班搜索前进。
  “砰、砰、砰……”突然,前面响起了枪声。爷爷邓克明判断是与敌人干上了,大呼&一声:“同志们,赶快上,消灭敌人。”
  红军战士精神大振,一阵风似地登上了山,爷爷率二排赶到主峰,枪声停止了。原来,万排长在石门阵地与敌一个尖刀班相遇,将敌人消灭了。
  爷爷观察了主峰地形,部署一个班在主峰监视,随即赶赴石门阵地。石门在主峰前约800米处,山脊两边各有一块巨石,像一道石门,石门前有一块洼地。敌人进攻主峰,一定要通过洼地。石门居高临下,进可攻,退可守,“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爷爷邓克明立即部署第二排接替手枪排石门阵地,轻机枪架在石门中间,三排在石门两翼。刚刚部署完毕,敌人从无名高地开始进攻了,在机枪的掩护下,敌人用一个排,接着又用一个连,向石门扑来。由于无名高地比石门阵地高,敌人火力压得红军抬不起头来。正在危急关头,十二团二营先头连红五连赶到,并肩作战,把敌人堵在洼地上。
  主峰上的轻重机枪很快向无名高地猛烈俯射,敌人火力被压下去了,这是消灭敌人的好机会。
  爷爷邓克明当机立断,由主峰和石门阵地用火力全力掩护,吴连长带领战士下山,用枪打、手榴弹炸、刺刀捅、大刀砍,激战三四十分钟,打退了敌人一个连。红五连连长吴占昌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敌人连续几次进攻都被打退了,石门阵地岿然不动。
  下午,敌人开展规模更大的全面进攻。出动了4架飞机,增加了山炮,大洋嶂主峰和石门阵地一片浓烟火海。
  邓克明沉着指挥红五连,不乱打一枪,不乱投一弹,敌远用枪打,敌近用石头砸和手榴弹炸,进入火力网就猛烈开火。敌人多次反复冲杀,红五连多次反复应战。在战士们的反击下,敌人溃退了,阵地坚如磐石。
  粉碎敌人第三次进攻后,十二团党总支书记苏振华在营指挥所召开了连队干部会议,他根据洪师长的指示在会上宣布:“由邓克明代理二营营长!”
  邓克明赶回石门阵地,观察无名高地的敌人大大减少,估计敌人可能要逃跑,便决定乘机进行一次小规模的反击。于是,邓克明率领红五连战士,高呼着“杀”声穿过洼地,向无名高地冲去,敌人望风而逃。这次战斗,二营打垮了敌人一个旅的进攻,毙敌1400余人,俘敌300余人,胜利完成了阻击任务。
  战后,三军团政治委员杨尚昆授锦旗一面,旗上写着:“以少胜众,顽强防御红五连”十一个大字。
  娄山关大战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向西突围之后,蒋介石立即调集十五个师的兵力,对我军实行围追堵截。中央红军在江西、湖南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进入贵州。由于在“左”倾错误领导者的逃跑主义方针指导下,中央红军由八万六千多人锐减至三万多人。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毛主席采取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的运动战,指挥红军驰骋于川、黔、滇边境地区,迂回穿插于敌数十万重兵之间,使红军转危为安,转败为胜。
  遵义会议精神传到十二团二营,邓克明精神为之大振。2月25日,十二团二营到达桐梓城,团长谢嵩传达了上级命令:明天拂晓接替十三团,拿下娄山关。
  原来,彭雪枫、李干辉率红十三团在娄山关和王家烈师打响,已占领左侧制高点和娄山关口,遵义敌人闻讯,正在组织增援。中央军委命令三军团要在敌增援部队到达之前,首先拿下娄山关,乘胜再克遵义城。
  娄山关,雄踞娄山山脉最高峰,海拔1500米。它是通往遵义的惟一通道,又是遵义的天然屏障。一条公路似黄蛇蜿蜒而上,十步一弯,八步一拐,人称七十二拐。只要我们占领娄山关,无险可守的遵义之敌,就是瓮中之鳖。26日八时许,王家烈的“双枪兵”过足烟瘾后,在轻重机枪火力的掩护下,从娄山关下,沿着公路冲了上来。
  三营营长杨威,指挥三营战士居高临下,等待来犯之敌,当敌人爬至三、四十米之内,一声令下“打”!战士们立即开火,把手榴弹一颗颗投向敌群,第一次反扑被挫败了。接着,敌人在督战官的威逼和轻重机枪的掩护下,开始第二次冲锋。
  在三营正打得火热,猛追穷寇的时候,突然遭到敌侧翼机枪的射击,由于追击道路狭窄,队形密集,三营伤亡较大,前进受阻。
  团长谢嵩心里明白,这时候把二营调上去正是时候,好钢用在刀刃上。
  爷爷邓克明接受任务后,决定让模范红五连去啃硬骨头,红五连随即组成突击队,很快从关口冲去,一道接一道的拐弯被我军占领。整个山沟里的枪弹声、喊杀声、冲锋号声响成一片,震耳欲聋。公路上躺满了敌人的尸体。一连突破敌人八、九道障碍,把敌人赶到娄山关下的黑神庙。黑神庙是娄山关峡谷南面的关口,关口旁公路直通遵义。敌人依仗人多势众,不等我方喘息,组织进攻。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四连和七连赶到,立即投入战斗,打退了敌人。
  战斗打到白热化时,邓克明率四、六连赶到黑神庙。他观察了一下山下的战况,发现敌人还没有占领右侧高地,便立即带领战士从右侧迂回,跑步冲上高地,占领了有利地形,用步枪、机枪、手榴弹侧击敌人。敌人遭到这突如其来的侧击,慌忙分兵对抗。敌人受不了两面夹攻,土崩瓦解,败阵溃退。邓克明率领二营冲下高地,只一个下午,把敌人追赶至距娄山关40里外的板桥。在板桥,红五连与敌人开展了战斗,歼灭了一部分残敌。
  经过激烈反复地争夺,娄山关终于被我军占领,守敌四个团大部被歼,为我军再克遵义开辟了胜利的道路。
  在遵义,红三军团召开了全军团祝捷大会,彭德怀司令员、杨尚昆政委表扬了大战娄山关的作战部队和英勇战士,爷爷邓克明也受到表扬,亲手接过首长授给的一份奖品。
  漫漫长征路
  遵义会议后,中央军委和毛主席准确地掌握敌情变化,巧妙地指挥中央红军穿插于敌人重兵之间,避实就虚,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大雪山,向四川挺进。
  到达雪山之前,只见远处一座高山挡在前面,山头上的白雪闪着银光,这就是夹金山。夹金山海拔4200多米,山上四季积雪。据先头部队传来的消息,山上气候变化无常,有时大雪飞扬,有时朔风终日。要过去,必须抢在晴天上午9点以后,下午3时以前,才有可能通过,否则,就会被大风雪冻僵掩埋。
  当晚宿营,邓克明向战士们作了动员,叫大家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党员要起骨干作用,以班为小组,互帮互助,每人穿上全部衣服,带一根拐杖,早餐要尽量吃饱,每人发一份干粮,保证部队全部过山。
  第二天上午,部队浩浩荡荡向夹金山攀登。越往上爬,越觉艰难,雪崖陡立,路面溜光,稍有不慎,就会跌下雪谷。越往上爬,空气越来越稀薄,战士们感到呼吸困难,头晕腿软。一个战士浑身发抖,踉踉跄跄拖在队伍后面。爷爷把自己的毯子披在他的肩上,抢过枪扛在自己肩上。战士感动极了,奋力扶着拐杖跟上了队伍。
  登上山顶,空气更稀薄了,大家连连喘气,想坐下来休息。邓克明一见此情,心想山上严重缺氧,战士一坐下来,就会无力站起来了。他立即传令:“&同志们不能坐,坐下来你就不能活,同志们,赶快走,赶到山下去喝酒!”大家精神振奋,立即扶起坐下的同志,又继续前进。夕阳西下的时候,部队安全到达山脚下宿营。
 &&1935年8月,部队到了毛儿盖。休整了一个时期,每人带了几天干粮,准备过草地。进入草地比过雪山还难。草海茫茫,上有毒日晒,下有沼气熏,到处烂泥路,脚都泡烂了。草地的天气变化无常,一会儿是狂风,吹得人睁不开眼;一会儿又是暴雨,淋得人起鸡皮疙瘩。再往前走,部队断粮了,邓克明只得动员战士们吃草根,吃皮带,克服困难,坚持前进,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胜利到达巴西地区。
  9月,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红三军团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第二纵队。邓克明经过爬雪山,过草地,身子太虚弱了,两只脚板裂了大口子,伤口未愈。司令员彭德怀很关心他,把爷爷邓克明留在司令部,管理后勤供应。
  从前线指挥战斗退到司令部管后勤,任务本来轻松多了,但他觉得担子更重了。全军这么多战士一边行军,一边打仗,都需要后勤供应作保障。如果后勤工作没跟上,将影响整个部队胜利前进!
  爷爷邓克明继续发扬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默默地工作着。每天天没亮,他就起床了,拄着拐杖提前赶路。因为他必须提早赶到宿营地,为部队号营房,筹办粮食、伙食。稍有不周,战士们就会吃不饱,饿肚子。那时候,陕甘地方群众吃粮本来就困难,再加上国民党部队的抢掠,筹粮就更困难了。在那艰苦的条件下,邓克明常对战士们念着一首顺口溜:“好不好,只保大家肚子来塞饱,妙不妙,只包大家宿营睡一觉!”
  直罗镇战役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胜利到达吴起镇。至此,中央红军历时一年,纵横十一省,胜利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就在红军到达陕北时,蒋介石不甘心屡次失败,立即调动东北军五个师的兵力,采取南进北堵的战略,对红军进行“围剿”。
  面对这一形势,中共中央为了统一陕北地区红军的指挥,粉碎敌人的“围剿”,于11月3日恢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番号,下辖一军团、十五军团。邓克明调入红一军团四师十二团任团长。根据敌人来势,毛泽东制订了周密的战略部署:决定由甘南向南作战,诱敌深入,将敌放进直罗镇,乘敌立足未稳,集中红军兵力,采取侧击包围,突然攻击的战法,歼灭诱入之敌。
  直罗镇,坐落在子午岭的群山之中,三面环山,是一个歼敌的好战场!
  11月20日,敌109师,在五、六架飞机的掩护下,沿葫芦河向直罗镇推进,下午四时,进入直罗镇,钻进红军预设的口袋。
  21日拂晓,红一方面军向直罗镇敌人发起进攻。邓克明奉师长陈光之命,挑选了十二团273名战士参战。邓克明以红五连为先锋,向敌前沿阵地发起冲锋。红五连很快突破敌人警戒线,冲入直罗镇。这时,敌人凭仗人多和街头的工事,与我军开展巷战。
  邓克明来到阵地前沿,观察了一下敌阵,立即调集几挺机枪,集中向敌人开火。在我猛烈火力攻击下,敌人火力压下去了,几个战士匍匐前进,向敌工事投出一排手榴弹,敌人死的死,伤的伤,其余的四处逃窜。
  邓克明立即指挥部队,采取分割包围,将敌人一块块地分割开。随即,他部署各连战士对敌人喊话,进行政治瓦解。
  经过2小时激战,邓克明率队共俘敌2000余人,缴获轻机枪60挺,重机枪10余挺,还有大批手榴弹、子弹、被服、食品等军用物资。十二团在长征中消耗的武器装备,在这里得到了补充。经过打扫战场,战士们欢天喜地将战利品送到山上集中。真是出乎意料之外,一方面军指挥所就设在山上,毛主席手拿地图站在指挥所门口,微笑着向战士们招手。
  邓克明走到毛主席面前,递上一本敌军官学校《同学录》,说:“主席,这是刚刚从敌军官手中缴到的《同学录》。”
  毛主席接过,顺手翻了翻,立即眉飞色舞地说:“好好,这本书很有用。邓团长,你这是一人抓了几百个‘俘虏’啊!
  直罗镇战役,彻底粉碎了敌人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老爷庙争夺战与平型关大捷
  1937年9月,发生在平型关地区的老爷庙争夺战,在整个平型关大战中占有很重的份量。如同讲抗日战争史必讲八路军115师平型关大捷一样,讲平型关大捷不能不讲老爷庙争夺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集团军在该军的军史中,是这样记述老爷庙争夺战的:
  第686团一营由右翼、三营由左翼并肩冲上公路,与敌展开肉搏战。笫685团迎头截击,歼敌一部,封闭了敌南窜道路。第687团亦切断了敌人退路。经激战,第686团正面之敌已被杀伤过半,我第一、第三营伤亡也很多。团长即令第一、第三营占领有利地形,以火力掩护第二营加入战斗。第二营突过公路,迅速抢占了老爷庙以北高地,五连三排夺取了老爷庙制高点。我军控制公路以北高地后,两面居高临下,以密集火力打得沟里的敌人无处躲藏,敌大炮、骑兵全部失去作用。敌急于夺路向北突围,遂以五六百人的兵力,在飞机掩护下,多次疯狂地猛攻老爷庙阵地。第二营在第一、第三营协同下,连续顽强反击。五连连长曾贤生带领战士冲上公路,首先跃入敌群,在肉搏战中英勇献身。一连三排大部分同志负伤,仍坚持战斗,最后全排全部壮烈牺牲。由于第二营指战员控制了老爷庙的有利地形,敌人企图突围始终未能得逞。
  由杨勇率领冲上公路向老爷庙进攻的686团第三营,是由1929年底湖南“大冶兵暴”的部队发展而成的红3军“模范红12团”改编的。三营营长邓克明就是原红12团的团长。
  在老爷庙争夺战中,团长李天佑命令三营抢占老爷庙西北山头,战斗中营长邓克明身受重伤。关于三营当时的战斗情况,李首涛在《军魂不倒—记邓克明将军在平型关大战中》写道:一营战士首先冲上公路,杀得鬼子四处逃命,纷纷向左侧山坡爬来。邓克明见机会来了,手枪一挥,向三营战士下令道:“同志们,为同胞报仇的时候到了,打!”战士们立即集中火力,打得敌人纷纷倒地,掉头逃跑。
  “同志们,给我追!”邓克明指挥九连战士乘胜追击,在十连、十一连的大力掩护下,九连战士跳下高坎追上公路,把敌人截成东西两段,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经过激烈战斗,敌尉官队全部被歼,烧毁军车20余辆。
  此时,红五连一举锁紧口袋,关门打狗,战士们冲上公路与敌拼搏,杀得敌人血肉横飞。
  战斗打到白热化时,一股鬼子向老爷庙西北山坡上爬,企图抢占,与我顽抗。这是战前来不及占领的一个山头。团长李天佑当即下令由三营抢占。
  邓克明受命,心急如焚,他向战士手枪一挥,下令道:“同志们,跑步前进,抢占西北山头!”
  未料,一个躲在汽车底下负伤的鬼子,见他是指挥员,向他开了一枪,正中他的胸侧,当即倒地,鲜血如注。战士们发现鬼子,怒火填胸。几个战士一拥而上,用刺刀把鬼子刺成肉泥,方才解恨。
  战士们赶紧将营长扶起。他负了重伤,心中怒火更炽,战斗心情更迫。他想站起来,可是,腿已不听使唤。他想下达命令,可是,嘴里发不出音来。他想,战斗尚未胜利,我怎能如此倒下去呢?
  战士们为他包扎后,安慰他说:“营长,送你到后方去,你放心,我们一定胜利完成战斗任务!”
   他摇摇头,眼里闪着坚定的目光。他立即用左手举起望远镜,只见老爷庙西北山头有些鬼子爬上去了。他焦急地瞪大了眼睛,用力挣扎,抓住战士的胳膊,想挺身站起来。由于失血过多,脸色惨白,汗如雨注,未能如愿。他躯体虽倒,但军魂不倒。
  三营教导员刘西元赶上来了,见他如此重伤,忙安慰道:“老邓,你下去休息,战斗我来完成!”
  他深情地望了望战友,有话说不出,抬起负伤的右手,指向正前方,手势是那么坚定、准确,正前方正是老爷庙西北山头。接着,他就晕过去了……
  686团三营十二连,即如今的步兵第139团九连,在连史中也提到了营长邓克明负伤不下火线的情景:战士们用刺刀拼,用枪托砸,枪砸坏了,就抱住敌人厮打。有的战士牺牲了,还紧紧掐住鬼子的喉咙。十二连右翼的九连仅剩十几个战士仍坚持战斗,左翼的十一连三排全部牺牲,老爷庙被敌人夺占。
  营长邓克明在负伤的情况下,大喊着:“十二连跟我冲,誓死夺回老爷庙!”转眼间,冲上老爷庙北侧制高点,边射击边向老爷庙顽敌冲击。连长马仲凯一马当先冲入敌群,一连用刺刀刺倒了3个鬼子,刺刀扎弯了,他自己也两处受伤,鬼子的血和自己的血染红了全身。这时,七八个鬼子围上来。见此情景,指导员左杰带领3名党员冲进去,一连刺倒6个鬼子兵,把敌人逼了下去。十二连占领老爷庙后,又连续打退了鬼子的几次反扑,牢牢控制了制高点。我预备队投入战斗后,全连再一次冲入敌阵。
  686团三营九连即现在的步兵第139团四连,该连连史中对老爷庙争夺战是这样记述的:当敌人进至老爷庙地域时,与其从西返回的数十辆汽车相遇,因道路泥泞,西去东来之车拥挤在一起。此时,上级发出了攻击信号。
  九连隐蔽在一个山坡上,下面是10多米高的悬崖,冲锋号一响,战士们从悬崖上纵身而下,猛虎般扑向敌人。连长刘炳才高声喊道:“同志们,靠我们打近战、夜战的老传统,用刺刀、手榴弹和鬼子干!”在十连、十一连火力掩护下,九连首先冲上公路,将成百枚手榴弹投向敌群,投到了汽车上。随着爆炸声,车上一些物资碎片飞向空中,敌人成群地倒下去。未死的敌人,有的端着枪刺,有的挥舞着战刀,向战士们扑来,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九连面对之敌,是日寇21旅团尉官队,拼刺技术较好。他们嘴里叫喊着拼死顽抗,可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对手竟是一个个不可战胜的勇士。
  敌人一个个倒下去了,九连也有较大伤亡,战士们照样与敌人勇敢拼杀,没有子弹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枪托砸,枪托断了就和敌人抱成一团扭打。三排赵排长身上巳多处负伤,当他用刺刀连续刺死两名日寇后,一个日寇军官突然把指挥刀刺进他的腹部,他也迅速将刺刀刺入了敌人的前胸,最后咬着敌人的耳朵同归于尽。
  激战一小时,敌尉官队全部被歼,20余辆汽车燃烧起火。与此同时,我十一连、十二连抢占了老爷庙制高点,兄弟部队向敌发起了冲击,进入伏击区的敌人绝大部分被我歼灭。
  关于686团三营在争夺老爷庙的战斗中浴血奋战的情况,《李天佑将军传》中也作了具体记述:
  每个冲锋的战士都背着4至6枚手榴弹,冲锋一开始,一阵手榴弹爆炸声震天动地,接着便是白刃见血。敌人无比凶狠,不顾伤亡,利用汽车和沟坎顽抗,有的趴在车轮下射击,枪法很准,机枪、步枪打得嘎嘎直响。冲上去的三营战士一个又一个倒下去了。
  李天佑马上告诉侧翼连队,加紧攻击,吸引敌人火力,支援三营冲锋。
  敌人飞机在硝烟上空低飞,敌人的炮弹打在山头上,硝烟弥漫,看不见天,树上的树叶到处纷飞。敌人还打了烟幕弹…战斗激烈地进行着。在二营的积极援助下,三营终于占领了老爷庙制高点。
老爷庙争夺战的胜利,迎来了平型关大捷。这惊天动地的一场恶战,狠狠地打击了日本鬼子的嚣张气焰,大长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志气,&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湖西反“扫荡”
  湖西抗日根据地,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边境,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津浦铁路和陇海铁路都从这儿经过,是东南西北交通的咽喉,向南可以威胁日寇占领的徐州等地的安全,向西是我军通往延安的通道。
  1938年12月,115师苏鲁豫支队奉命在此开辟了抗日根据地。1940年春,黄河支队前来接防。
  当时斗争十分复杂,我军既要同日寇进行“扫荡”和反“扫荡”、蚕食和反蚕食、碉堡和反碉堡、封锁和反封锁的一系列斗争,又要同伪军、国民党顽固派进行摩擦和反摩擦,抢劫和反抢劫、破坏生产和保卫生产的斗争,还要同汉奸、特务以及封建道会门进行反破坏斗争。
  邓克明率领黄河支队与敌人开展游击斗争,据1940年统计,全区大小战斗就达100余次,平均三天左右就打一次仗。
  1940年,黄河支队改为115师教导第四旅,邓克明任旅长。8月的一天,邓克明率领一班战士,押着两个日本俘虏去115师师部,通过一条铁路时,被日军发现,开枪追击。邓克明回头一看,发觉张秘书负伤倒地,一队鬼子从后面追了上来。情况危急,如不抢救,张秘书就有被俘或牺牲的危险!救战友要紧!说时迟,那时快,邓克明假装负伤,翻身下马,冒着日寇飞射的子弹,返回铁桥,将张秘书扶起,见他伤势不重,把他扶上马,指挥战士一边还击,一边押着俘虏撤退,一气跑了几十里,张秘书脱险得救了。
  10月,我奶奶朱益明生下第一个孩子,取名为“鲁寿”。11月,日寇快要大“扫荡”了,部队决定转移,奶奶朱益明带着小孩,行军、作战、生活都不方便。将小孩放在单县枣园村徐大妈家哺养。没想到数年后,奶奶在延安得讯,鲁寿夭折了,夫妻俩好伤心啊!
  1942年8月,刘少奇同志离开山东,邓克明派警卫队护送刘少奇安全通过湖西根据地去延安。
  1942年12月,日寇调集了1万余兵力,向我湖西根据地发起了一场空前的大规模“扫荡”。企图一举消灭我军,摧毁湖西根据地。邓克明立即与地方党政领导共商对策。大家一致认为:为了保存我有生力量,避免同强敌作战,立即转移,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邓克明率旅直机关人员同敌人打响了。他身边只带一个警卫连,连里仅有两挺歪把子轻机枪,确要应付敌人三面夹击,战斗十分激烈。
  从上午8点,一直打到下午5点。最后,敌人全部铁壁合围了。邓克明冷静思考:现在硬打突围是困难的,只有等晚上突围才有希望。于是,他立即组织旅直机关非战斗人员都拿起武器与敌奋战,固守村庄。入夜就是我军的天下,夜战是我军的拿手好戏。敌人最害怕夜战,天黑以后,敌人在各庄、路口,烧起了一堆堆大火。但是愚蠢的敌人没有想到,他们这样做,露出了破绽,给爷爷邓克明送来了一个信息:凡是烧火多的地方敌人就多,烧火少的地方敌人就少,没有烧火的地方敌人空虚。晚上8时,邓克明率部队向鱼台方向以南的十字河悄悄突围。经过四、五小时行军,神不知、鬼不觉,部队顺利地突出重围,敌人的万人大“扫荡”以失败而宣告结束。敌人共被我打死打伤五百多人,保存了我军的有生力量。
  保卫吉东根据地
  抗战胜利后,我军占领长春之前,国民党派出了新一军、十三军、五十二军、七十一军、新六军占领了东北。
  邓克明率警备二旅在吉林外围与敌人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战斗,粉碎了敌人无数次进攻,保卫了吉东根据地。
  1946年6月,国民党新一军一个加强团,全部美式装备,占领了东满铁路枢纽新站和拉法,妄图切断东满与北满的联系。为了粉碎敌人进攻,邓克明将二十一团部署在蛟河市东北,坚守拉滨铁路。
  6月8日晚上11点打响战斗,邓克明亲自到前线指挥,到6月9日下午结束战斗,缴获大批轻重武器,俘敌800余人,全歼敌一个加强团,把敌人赶到了老爷岭以西,吉东根据地稳定了,拉滨铁路畅通了。战后,邓克明将俘虏和缴获的重武器分给兄弟部队,受到了东北军区的嘉奖。
  1946年冬,吉林省军区部署进攻桦树林子,为我军三下江南(松花江)扫清障碍。
  1946年除夕晚上,深夜约11点多钟,敌人正在热热闹闹吃团年饭。邓克明指挥五团打外围,四团主攻敌人碉堡。通过激烈战斗,第二天黎明时,全歼守敌。
  1947年春夏之交,国民党新一军三十八师一一二团,使用飞机、大炮、坦克,气势汹汹,进犯吉东根据地。
  为了打退敌人的进犯,邓克明率警备二旅一个团,加上警备一旅二个团与敌战斗。邓克明根据敌人装备精良、气势汹汹的特点,首先,指挥部队大踏步后退,拆毁敌人铁路、铁路桥,减缓敌人进军速度。敌人见我军一退再退,认为我军无力抵抗,便长驱直入。
  邓克明见敌上当,连夜指挥部队返回老爷岭两侧埋伏。这天上午,敌人进入我埋伏圈,邓克明一声命令,我军战士居高临下,子弹、手榴弹一齐向敌群飞去,打得敌人措手不及,狼狈逃命。这时,敌团长清醒过来,下令:飞机轰炸,大炮猛轰。敌机滥炸、炮轰过后,接着敌步兵开始成群地向我阵地冲锋。邓克明沉住气指挥战士打近战,见敌距离四十米,他举手枪一击:“打!给我狠狠打!”战士们机枪、步枪一齐怒放,手榴弹在敌群中开花,打得敌人落荒而逃。在出击中,不少敌人被击毙,被俘虏。
  敌人自恃武器精良,不甘心失败。接着又用飞机炸,大炮轰。邓克明指挥部队照样隐蔽、作战。战斗打了三天三夜,打得很艰苦,第三天晚上,邓克明见敌人经过三天两夜的战斗,有生力量被歼灭了不少,活着的也打疲了。大歼敌人的时间到了,他当机立断,下令三个团全部出击。
  敌人怕的是与我军夜战,近战,他们闻风丧胆。有的弃枪而逃,有的当场丧命,有的当了俘虏,敌全团被歼。
  经过无数次与敌较量,邓克明和警备二旅威震吉东。国民党的小兵都知道,邓克明打仗最厉害。一听说警备二旅来了,敌军就恐惧三分,躲避三分。
  围困长春战役
  1948年春,敌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率新七军进入长春,组成第一兵团。3月,曾泽生率六十军撤出吉林、跑入长春,与新七军分守长春东西两边,加上地方杂牌部队共约10万人。
  根据全国战略形势的变化,党中央、毛主席和中央军委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组织辽沈战役。围困长春是辽沈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
  5月下旬,一、六纵队和独立六师、七师、八师,将长春包围。邓克明率独立六师包围长春东南方向地段。
  5月23日,邓克明指挥部队开展了对敌外围据点的扫荡。清晨,指挥部发出了总攻信号,我军大炮齐鸣,飞向敌人外围阵地。
  残敌拼命向市区逃窜,邓克明见敌人成了惊弓之鸟,便抓住战机,下令十六团穷追猛打,又令十七团对逃敌实施堵截围歼。打得敌人丢盔弃甲,尸横遍野,残敌逃进市区,三营穷追不舍,插进市区,端枪横扫直冲。三营在市区打了一个漂亮的速战速决歼灭战,歼敌五十二师一个营,俘敌200余人。
  邓克明掌握火候恰到好处,即下令撤退。当敌人清醒过来,纠集部队反扑时,三营已押着俘虏,胜利出城。
  6月,中央和东北局决定采取“久困长春、展开政治攻势和经济斗争,使其粮弹俱困,人心动摇时再攻”的解放长春总方针。
  邓克明提出了贯彻的具体措施:一、在军事上要加筑工事,加开交通壕,把阵地设在敌人眼前。逐步推进,缩小包围圈,坚决阻击突围之敌,关门打狗。二、在政治上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瓦解敌军。三、在经济上禁止行人出入,断绝敌人粮草。
  围城之初,敌人还比较嚣张,小股部队经常出来袭击抢粮,准备固守。后来,感到我军包围圈越来越紧,于是,开始试探性地突围。
  7月6日清晨,大雾弥漫,敌人突然向我肖家堡子西南的小南沟阵地发起突袭。邓克明接到前线报告,观察前沿阵地,判断出敌人将大举突围。他立即命令七连以小部队轮流阻击敌人。在防御战中以消耗敌人弹药,结合消灭敌人为目的。然后派少数部队侧击敌人。
  天将拂晓,敌人便开始了步炮协同冲锋。敌人的大炮向我阵地如雨点泻来,八班的战士立即避进工事,邓克明下令我炮兵开炮,让敌人的炮弹尽量的消耗。炮火延伸,敌人四、五十人为一队轮番开始进攻。待敌人近了,战士们一排排子弹打过去,一排排手榴弹扔过去。敌人这样轮番冲锋,七连就这样轮番阻击。战斗到下午一时许,敌人在我阵地倾泻了炮弹600余发,我阵地巍然屹立,打退了敌人四个团的进攻。这时,邓克明下令反击,敌人狼狈溃退,缩进城里。在围困长春过程中,敌人最大的一次突围,却被我一个连击退了。
  敌人孤守之后,邓克明根据肖华同志“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指示,组织全师开展了强大的政治攻势。
  首先,将收容的敌六十军五十二师师长李嵩弟弟的夫人及200多名敌军家属,对他们进行我军宽大政策教育以后,与六十军联系,安全无恙将他们送进城内,交给六十军,使他们与亲人团圆。其次,开展对敌宣传,形式有喊话、散传单、写标语、暗地联络、送月饼等。
  通过这些强大的政治攻势,有力地瓦解了敌军,许多敌军官、士兵纷纷向我投诚。据6、7、8三个月统计,独立六师共收容逃敌2986人,其中校级军官15名,尉级军官329名,士级军官321名。收缴轻重机枪13挺、长短枪157支、子弹1万余发。
  在进行政治攻势的同时,邓克明还组织部队加强经济封锁。邓克明令各部队在通往城内的各交通路口,设立检查站、检查哨,禁止粮食、蔬菜、燃料等一切生活资料和牛、马入城,严禁一切走私分子入城。敌人出城抢粮,坚决打回去。这样,就把敌人的粮食来源全部切断了。敌人只好靠空投,但敌十万之众,每天需要20架飞机飞行二次,才能供上长春的需要。可是,最多的每天只有12架,后来只有四、五架,阴雨天无飞机。因此,敌人靠空投粮食,只有杯水车薪,缺粮使敌人十分恐慌。
  敌人为了解决粮荒,只有加紧搜刮长春市50万居民,敌人抛出了恶毒的“杀民养兵”政策。他们将长春市民成群结队地驱赶出城。这样,救民重担压到了我军头上。
  邓克明想,我们既要执行封锁任务,又要维护群众利益,决不能让群众饿死。他布置部队在前沿和后方设立难民收容所,有计划地收容难民。部队还开展了每人每月节约一斤粮食运动,帮助群众种地,开展生产自救。敌人的阴谋被挫败了,饥饿日益威胁着敌人。在此基础上,我前线指挥所派出地下工作人员,与敌谈判,促敌投降。
  10月16日,曾泽生率六十军光荣起义,投靠人民!
  10月17日晚9点,邓克明指挥十七团接替了六十军二十一师防区。17日午夜,我军完全控制了斯大林大街以东地区。新七军大部土崩瓦解,俯首投降。只有郑洞国还占据中央银行大楼,他于21日率部队最后投诚。
  10月19日,我军全部接收长春,长春宣告解放。
  围困长春战役是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大的围攻战役。战役的胜利,粉碎了蒋介石撤退长春、回兵沈阳,全力增援锦州葫芦岛的计划,彻底拔掉了蒋介石安在东北腹地的一颗钉子,从而加速了整个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
  挥师南下纵横转战
  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1948年11月,独立六师编入第四野战军四十三军,授予番号为一五六师,师长为邓克明。邓克明率一五六师参加平津战役,挥师从喜峰口入关,进入河北。
  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战役胜利结束。一五六师驻平、津之间的马头镇、安平镇稍事休整。&
  1949年2月27日,一五六师作为四野先遣部队之一,从马头镇出发,挥师南下。
  1949年4月,邓克明随四十三军主力率一五六师按军部部署,参加汉浔渡江战役。
  5月13日,根据军部部署,攻打团风。团风位于汉口以东,是长江北岸的一个大镇。白崇禧派一二六军三O四师九一六团加上黄冈保安团在此固守,企图阻止我军渡江。
  根据军部命令,一五六师必须在14日攻克团风,保证15日我军全线渡江。经研究,以四六六团为主攻部队,从14日凌晨零时开始进入攻坚战斗。
  部队自从北平南下以来,一路行军,没有打仗,求战心切。夜色中,埋伏在前沿的尖刀连,发现有的敌人似有逃跑的征兆,战士们按捺不住了,于是在23时33分就提前开始了冲锋。邓克明听到枪声,一看怀表,着急起来,要是吓跑了敌人,影响整个渡江战斗计划怎么办?他当机立断“命令突击营立即出击,坚决抢占江边码头,堵住敌人逃跑,决不让敌人跑掉!”
  两个尖刀连打响战斗后,迅猛地插进镇内。29分钟就占领了三个码头。尖刀连占领码头的同时,突击营相继冲进镇内,敌人疯狂地利用碉堡进行反击。炮兵们将山炮推进镇内,进行30米逼近射击,经过6个多小时的战斗,将守敌全歼。这一战斗的胜利,为我军渡江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是独立六师转入野战部队后的第一个模范战例。
&&&&率部征战新中国军垦第三战役:向热带雨林要橡胶 
&&&&全国解放后,百业待举。随着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对橡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解放后,帝国主义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橡胶不能进口。因此,中共中央决定自力更生,发展橡胶生产,作出了“一定要建立我们自己的橡胶生产基地”的战略决策。
  1952年元月,中央军委委员、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叶剑英同志找邓克明谈话,把组织部队去祖国南疆搞垦殖,发展橡胶生产任务交给邓克明。&&&
  邓克明从一五六师抽了一批干部,带了一个教导队,一个警卫营,2月5日就赶到了湛江。经过筹备,华南垦殖总局建立了,由叶剑英兼任局长,邓克明等任副局长,还兼政治部主任。
&&&&1952年7月3日至4日,中南军区召开军事会议,正式确定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部队的指挥机构和组成序列。具体部署部队的改编和开拔事宜,抽调四野4个团、二野1个团、三野1个团和广西军区绥靖团共19653名指战员改编组成:&由时任华南垦殖局局长叶剑英元帅直接指挥,原156师师长邓克明(华南垦殖局副局长)担任林业工程部队司令员,下辖两个师和一个独立团(林一师、林二师和广西独立团)。
  邓克明以一五六师抽来的干部为骨干,组建了四团、五团、六团,部队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林业工程第二师。”邓克明兼任师长。部队屯垦粤西雷州半岛十个县市,垦荒种植橡胶。
  当时,雷州半岛大多是荒山荒地,连绵千里的垦区,杂草从生、蚊虫遍野,居民稀少,房屋寥寥无几,条件极其艰苦。
  垦殖之初,邓克明顶烈日,冒酷暑,不畏艰难劳苦,奔走垦区各地,指挥、检查各项工作,仍像战争年代行军作战一样。
  10月,部队开展突击采种活动。邓克明率领一支部队渡海采种,部队从海安码头乘机船出发,到海口上岸,然后去海南岛儋县一位老华侨办的橡胶园采种。
  在邓克明亲自指挥和带动下,各采种部队积极性很高,通过精采细捡,共采获种子57万多斤,超额完成了任务。
  通过一年的努力,垦殖种胶事业初具规模,共开荒种胶百万亩。
&&&&1953年1月,中央军委任命邓克明为江西军区副司令员,8月,邓克明到南昌接任。
  1955年3月,升任江西军区司令员,同年6月14日,中共中央批准邓克明为中共江西省委常委。1958年4月,闽赣边界尚有残匪活动,江西军区与公安部门成立了“闽赣七县剿匪联合临时指挥部”,派出10余个工作组,经过两个月的清剿,消灭了10股残匪,到1960年底,全省残匪彻底肃清。
  1958年4月,上饶县白塔乡反革命组织“中国大陆军”进行暴乱,江西军区配合公安部门,及时指挥军警和民兵围捕,两天内即将暴乱平息。
  江西是闽粤浙三省后大门,是福州、南京、广州三个战区的战略后方。江西军区根据毛主席“提高警惕,保卫祖国”的指示,向部队进行了深入的战略动员,同时,结合中心工作,广泛深入地向民兵进行战略教育,拟制了备战方案,部署了设防地区。使部队、民兵保持了高度警惕,随时准备歼灭入侵之敌。
  1961年6月10日,中央军委任命邓克明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江西省军区司令员。1963年12月,免去兼江西省军区司令员职务。1964年4月,邓克明离南昌赴福州军区接任副司令员,直到1977年12月中央军委批准他离休。
  结束语
  1983年爷爷因病去世,走完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戎马一生。爷爷的大半生是在枪林弹雨中度过的,出生入死,九死一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爷爷逝世后,亲人和战友清理他的遗物时,发现在他自己保存的两只未漆的、旧的发黄的木箱里,装着1955年中央授衔时发给他的将军礼服一套,三枚中央颁发的勋章,还有他写的几篇革命回忆录和一些笔记本,其他一无所有。他不仅没有积蓄,而且还欠债500元。
  这就是爷爷留给我们的遗产!这就是我的无产阶级将军爷爷!
  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里,他光辉的革命历程和崇高的革命品德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警部队司令员王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