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其中的一个被俘到契丹,同时和位公主将军男女在一起是什么意思小说

杨家将的问题_百度知道
杨家将的问题
杨家将的问题,杨业简介
提问者采纳
“望见业旌旗即引去”。北宋苏颂《和仲巽过古北口杨无敌庙》诗云。在与辽军激战中。他刀斩萧多罗。 雍熙三年(986年),杀死辽军三千人杨业(约932-986年),牛马五万多。其英勇事迹被传为佳话.由于杨业屡立战功,爱好打猎,绝食而亡,攻破堡垒三十六个,至今遗祠:“汉家飞将领熊罴。他从小就擅长骑射,杨业奉命掩护新收复的四州百姓迁入关内,以祀奠杨业;威信仇方名不来。杨业身负重伤后仍奋力杀敌数百人,契丹三万骑兵分三路攻宋,被困在陈家谷口,辽国驸马萧多罗率军十万进犯雁门,杨业派遣少数士兵固守关城。曾对同伴说。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随即辽代就有人在密云古北口修建杨无敌庙,在辽大军压境地的情况下,又名杨继业,因他长期在太原生活,战果辉煌,后因战马受重伤,俘虏一万多。 中路袭击雁门,故《宋史》称他为太原人,死战燕山护我师。原籍麟川新秦(今陕神木),北宋名将:“我他日为将用兵,由于孤立无援。太平兴国七年,被杨业打得大败,宋太宗二次征辽,人们称他为“杨无敌”,亦犹鹰犬逐雉兔尔”,誓死不降,使辽军望之丧胆。受俘后,无法前行被擒,生擒辽将领李重海,自己率军几百绕道辽军背后发起进攻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杨家将的相关知识
其他8条回答
杨业(?~986),北宋名将,本名重贵,又名继业,麟州新秦(今陕西神木北)人。原为北汉将领,屡立战功。其父为后汉麟州(陕西神木)刺史,以武力雄踞一方,是地方实力派。年轻时以骁勇闻名,屡立战功,被称为“无敌将军”。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灭北汉,杨业归宋,任右领军卫大将军、郑州刺史等职。宋初,宋朝廷试图用对辽战争的办法收复燕云十六州,杨业奉命驻守戴舟前线,五年(980年),辽景宗率十万大军攻雁门。杨业率军突袭辽军,辽军大败而回。七年(982年)四月,辽军分路攻宋,杨业统军败辽军于雁门关下,斩辽兵三千人,俘万余人。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分三路攻辽,杨业与主帅潘美等连克云、应、寰、朔四州。但东路宋军于岐沟关大败,辽军乘胜大举反击,潘美、杨业等奉命掩护四州民众后撤。杨业力...
杨业(?—986),一作邺,本名重贵,宋朝名将。
父杨信,“麟州土豪”,当是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后汉时,“自为刺史”,臣附于后汉、后周。杨信二子,长子重贵,次子重训(勋)。杨重贵事北汉世祖-刘崇,北汉帝刘承钧时赐姓刘改名继业,“比于诸子”,任保卫指挥使,升至领建雄军(晋州,时属后周,今山西临汾)节度使。屡建战功,号为“无敌”。
宋开宝元年(968),宋太祖-赵匡胤攻北汉时,刘继业以侍卫都虞候,领军扼守团柏谷(今太谷西南)以抗宋军。侦知宋大军已至,虑众寡不敌,退保太原,被罢兵权。宋军围攻太原,刘继业又领兵守城,数出兵攻宋军。宋军多次攻城未果,加上暑雨,宋军将士多病,只得退兵。
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亲征攻北汉,围太原城,刘继业捍太原城东...
在山西省代县城里,有一座颇有气概的钟鼓楼。在它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悬挂着“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传说这是人们为纪念杨家将不朽功勋,而流传到今天的一处珍贵遗迹。
提起杨家将,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杨业。历史上,这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将,弱冠之年便入事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任侍卫新军都虞候。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但他深感刘氏厚遇之恩,并未变心投宋,而是舍命保卫北汉政权。后来,北汉战败,杨业却仍在城南与宋军苦战。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是一员勇将,便派北汉亡国皇帝刘继元的亲信前去劝降。见到刘继元派来的劝降使者,杨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
提起杨家将,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杨业。历史上,这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将,弱冠之年便入事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任侍卫新军都虞候。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但他深感刘氏厚遇之恩,并未变心投宋,而是舍命保卫北汉政权。后来,北汉战败,杨业却仍在城南与宋军苦战。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是一员勇将,便派北汉亡国皇帝刘继元的亲信前去劝降。见到刘继元派来的劝降使者,杨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投降了宋朝。宋太宗因他“老于边事,洞晓边情”,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潘美共同担负起了山西防御契丹的重任。实际上,潘美只是挂了个虚衔,重担全...
杨衮——杨业——杨家七子,杨延(平 定 辉 郎德 昭 嗣)杨宗保——杨文广——杨怀玉——杨士汉——杨金豹——杨满堂——杨再兴——杨铁心——杨康——杨过
老大,老二被毒死,剩下的战死。老五出家。
具体如下:
一代英雄杨衮:杨衮生于乱世的残唐五代,他自幼随父学刀,后又向神枪手夏书棋学枪,向飞锤将金良祖学锤,练会全身武艺,名震中原。他曾与刘知远、高行周结拜为兄弟。后来刘知远当上后汉皇帝,时逢辽兵进犯中原,杨衮联合了三十六寨兵马,在火塘寨自立为火山王。打出“扶汉灭辽”大旗,一举打败辽兵。但是他也认清了刘知远并非明君,拒不接受皇封,仍归火塘寨而去。精彩情节有“杨衮大战李存孝”、“五龙二虎逼死王彦章”、“真杨衮义收假杨衮”、“火山王战败辽太宗”等。
二代英雄杨继业:...
杨业(?—986),一作邺,本名重贵,宋朝名将。
父杨信,“麟州土豪”,当是麟州(今陕西神木北)人。后汉时,“自为刺史”,臣附于后汉、后周。杨信二子,长子重贵,次子重训(勋)。杨重贵事北汉世祖刘崇,北汉帝刘承钧时赐姓刘改名继业,“比于诸子”,任保卫指挥使,升至领建雄军(晋州,时属后周,今山西临汾)节度使。屡建战功,号为“无敌”。
宋开宝元年(968),宋太祖赵匡胤攻北汉时,刘继业以侍卫都虞候,领军扼守团柏谷(今太谷西南)以抗宋军。侦知宋大军已至,虑众寡不敌,退保太原,被罢兵权。宋军围攻太原,刘继业又领兵守城,数出兵攻宋军。宋军多次攻城未果,加上暑雨,宋军将士多病,只得退兵。
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亲征攻北汉,围太原城,刘继业捍太原城东南...
杨家将史事新考
一、 杨业籍贯考
关于杨业的籍贯,争议颇多,主要有三种说法:麟州新秦、并州太原、保德州河曲。三说各有依据,要确定杨业籍贯,必须分清史料的早晚和可靠程度。常征《杨家将史事考》(下引此书简称《史事考》)在分析各家说法后,认定杨业应是河曲人。此说在专著中出现,有一定影响,不妨首先鉴别一下。
河曲说的第一条根据是:“民间传说杨信(杨业之父)为‘火山王’、‘火山剌史’、‘火山节度使’的‘火山’二字。”1
按火山军(今河曲县),是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才正式设立的,北汉时它叫雄勇镇。2杨信(杨弘信)死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火山军的名称既然在杨信死后30年才出现,杨信自然不可能当什么“火山王”、“火山剌史”、“火山节度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的位置:&>>&&>>&让宋太宗胆寒的一个契丹寡妇
让宋太宗胆寒的一个契丹寡妇
  在契丹男人的手里,这个王朝没能成为太平盛世。于是,历史把这个重任赋予了契丹的女人。赋予了年仅20多岁的萧燕燕。  民间广为流传的评书《杨家将》中,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萧太后。她的原型,就是契丹历史上举足轻重、风光无限的承天皇太后。&  萧太后,名萧绰,小名燕燕,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与《杨家将》等戏剧、小说中杀伐决断、率领虎狼之师与宋军大战于燕云一带的“母夜叉”形象大为不同的是:历史上的萧燕燕实际上是个美女政治家,高瞻远瞩,治国有方、且又情意绵绵……&  然而,由于正统的尘封和世俗的偏见,萧燕燕在庙堂上的鸿篇巨制,在疆场上的神来之笔,在爱河里的风情万种,都被染上了另一种色彩。&  萧家有女初长成&&& 公元953年,辽朝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妻子――应天太后述律平,走完了她75年的人生旅程,寂然去世了。但紧接着,她的娘家又传来一个女婴响亮的啼哭声。这位女婴就是日后契丹政坛上叱咤风云的承天太后萧燕燕。  一死一生,契丹族两个重量级的女人,在历史上擦肩而过。&  说起萧燕燕的出身,那可真是不一般。她的家族便是辽代最显赫的萧阿古只家族。在辽朝9位皇帝统治的209年当中,这个家族出了5位皇后、17名北府宰相、21位驸马,因此有着“国舅帐”的美称。&  萧燕燕的父亲萧思温是“断腕太后”述律平的族侄,他长期担任南京留守,却从来没有依靠自己的本事打过一场胜仗。唯一的一次“大胜”,也不过是后周世宗柴荣在战事中途病重,让他拣到了个现成的大便宜。不久,因功被召回京城,做了侍中。&  萧燕燕的母亲是太宗耶律德光的女儿,萧思温娶了这位燕国公主后,一连生了三个女儿。长女名叫萧胡辇,二女名字不详,三女就是萧燕燕。据说,“燕燕”之名,就是来源于她母亲有燕国公主的封号,而其父也曾在燕地做官的缘故。&  燕国公主没有为萧思温生下传宗接代的儿子,但萧思温并不像别的契丹贵族那样,纳妾生子,只是过继了自己的族侄为子。夫妻俩鹣鲽情深,萧思温经常亲手给妻子梳头画眉,羡煞旁人。这样的家庭,对于萧燕燕的成长自然是极有好处。&&& 三个女儿被萧思温视若掌上明珠,从小就让她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尤其是美丽聪慧的萧燕燕,更是深得父亲喜爱。《辽史》上夸她“早慧”,并记载了一件很有趣的小事:萧燕燕小的时候,有一天,漫天风沙过后,萧思温故意叫三个女儿去打扫庭院。两个姐姐敷衍了事,马马虎虎,仅仅做个样子。唯有萧燕燕非常认真,把庭院的每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萧思温见状,暗暗点头:“此女必能为萧家立下功业!”  酒鬼皇帝给了萧燕燕机会  萧思温被召回京城当侍中时,正值辽穆宗耶律Z统治时期。  耶律Z是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儿子,父亲南征灭后晋时,他没有跟随在侧,阴差阳错,皇冠落到了堂兄耶律阮的头上。公元951年,耶律阮被叛乱者所杀,帝国的忠臣们决定还他一个公道,将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可谁也没有想到,这个表面英武的家伙对治国、对开疆拓土,甚至对女人,一概都不感兴趣。唯一能吸引他的只有酒精。  穆宗在位19年,《辽史?穆宗本纪》对他的记载却统共不到二十页。其中,除去记载进贡的、反叛的、天灾人祸的,剩下就记录了这位穆宗皇帝醉心于喝酒、杀人的“光荣事迹”。因为嗜酒,穆宗大多数时候都处于非清醒的状态,经常喝的烂醉如泥。要是喝醉了乖乖睡觉也好,偏他酒德不高,常常醉话连篇,看见谁说杀谁!于是,死在这个醉皇帝“嘴”下的人是一批又一批,最后连他自己清醒时都觉得不好意思了,便下诏给大臣,说自己喝醉酒后所下的命令,暂时可以不执行。  但是,别人可以不执行他杀人的命令,可谁敢拦着皇帝亲自动手杀人啊!这样,枉死的人数还是没有减少。穆宗身边的近侍,常年生活在恐惧之中,难免会想出极端的办法保全自己。  公元969年2月,穆宗皇帝带着萧思温等亲信大臣前往黑山,游猎罢回到行帐后又喝多了。顺嘴说了句要杀掉某某侍者,然后就昏睡过去了。早就被吓破了胆的侍者们,看着酩酊大醉的皇帝,决定彻底地给自己一个解脱。于是近侍小哥、盥人花哥、厨子辛古等六人合力将睡梦中的穆宗皇帝送上了黄泉路。  穆宗嗜酒、好杀,更不喜欢女色。从目前的史料来看,完全没有关于这位皇帝宠幸过哪个女人的记载。到38岁被害为止,穆宗连子嗣都没有留下来。萧思温向来与辽世宗耶律阮的次子耶律贤来往甚密,他决定做个大大的投机,一面封锁消息,一面连夜报讯给耶律贤。  耶律贤闻讯,立即率亲信高勋等人,带着千余名铁甲骑兵奔赴黑山。抵达时,正是穆宗遇刺的次日黎明。他立刻在穆宗的灵柩前举行了继位之礼,接手了耶律Z留下的烂摊子,当上了辽国的皇帝。是为辽景宗,年号“保宁”。  为了表示感激,耶律贤一回上京,就晋封萧思温为北院枢密使、北府宰相、尚书令、魏王,并且下诏征选自己仰慕已久、早慧聪明、美丽动人的萧燕燕为妃。  带兵打战没什么本领的萧思温,看人却很有准头。&16岁的萧燕燕嫁给耶律贤后,很快就从贵妃晋升为皇后。  十七岁步入朝堂代夫理政  耶律贤即位之初,面对的是一个酒鬼皇帝迷迷糊糊统治过十几年的国家。  为了彻底改变穆宗留下的混乱局面,耶律贤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契丹帝国的政治开始显现出一派清明气象,国力也随之上升。立志要做治世贤君的辽景宗,整日捧着《贞观政要》研读,倒是颇有乃祖之风。可惜天不遂人愿,没给他一个好身体。&  当年他的父亲耶律阮在火神淀被耶律察割杀害时,年仅4岁的耶律贤也成了叛军追杀的对象。幸亏一个叫刘解里的厨子用毡子将他裹起来藏在了厨房的柴火堆里,耶律贤才逃过一劫。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他目睹了父母被杀的场面,精神上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吓出了一身毛病,身体一直不好。做了皇帝后,又患上了风疾,身体非常虚弱,严重的时候,连马都骑不住,更别提处理军国大政了。  就这样,萧燕燕适时地走到了前台,每逢耶律贤犯病时,萧燕燕都代他上朝处理国事。一开始,萧燕燕还仰仗父亲在朝中的支援,但时间一长,她对政务越来越熟悉,内外周旋之中,竟然可以游刃有余了。耶律贤发现了妻子的才干,干脆放心地将朝政交给她,自己以养病为由开始了休闲娱乐。  萧燕燕大权在握后,父亲萧思温也迅速成为朝中的重要人物。然而树大招风,这种显赫引来不少人的妒恨。公元970年5月,萧思温随景宗出外行猎时,遭到了政敌的刺杀,猝不及防,一命归西。父亲的死,使年仅17岁的萧燕燕受到了极大的刺激,如此残酷的权力斗争也使她的政治阅历迅速地成熟起来。没有了父亲的帮助,却还有丈夫的支持。她开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干,全力协助景宗治理国家,推行全面改革。在景宗的支持下,她不仅得到了尽显才能的机会,也得到了群臣由衷的钦佩和效忠。  两年之后,19岁的萧燕燕在治理国家的同时,为辽景宗生下了长子耶律隆绪。景宗后继有人,对萧燕燕更是宠爱无比。  在萧燕燕的努力下,几年后,辽国经济形势好转,军事实力日益增强。朝野上下,对年轻的皇后刮目相看。为了对妻子几年来的辛劳表示回报,景宗将一个皇帝所能给予的最高嘉许和信任都给了她。&976年2月,辽景宗传谕史馆学士:“此后凡记录皇后之言,亦称‘朕’暨‘予’,并著为定式。”这就是说,景宗将妻子的地位升到了与自己等同的位置,把契丹王朝的军政大权,彻底交到了萧燕燕手上。  两场大战令宋太宗胆寒  到景宗之时,阿保机创立的契丹王朝已经立国六十多年。其间,内忧外患,血雨腥风,战争一直伴随着这个多元文化的草原帝国。在契丹男人的手里,这个王朝没能成为太平盛世。于是,历史把这个重任赋予了契丹的女人。赋予了年仅20多岁的萧燕燕。&  公元979年,统一了南方的宋太宗赵光义发动了征伐北汉的太原之战。萧燕燕清楚,宋太宗征伐北汉,最终目的是夺取燕云十六州。萧燕燕不希望失去北汉这个辽宋之间的缓冲地带,于是,派人到北宋交涉,希望北宋不要征伐北汉。但是,赵光义自恃兵强马壮,对萧燕燕的警告置若罔闻,拍着胸脯说了一句宋朝自太宗以后近三百年间再也听不到的豪言壮语:“河东(北汉)逆命,正应兴师问罪!如北朝(契丹)不援,和约如故;否则,只有兵戎相见!”于是,在消灭北汉之后,宋太宗不顾胜利后不得奖赏、心有怨恨的将士们的反对,强令疲惫不堪之师,徒步600余公里,越过连绵险恶的太行山脉,去进攻强大的辽国。  战争开始时,宋军兵不血刃,连克军事要地,并对辽朝的“南京”幽州城(今北京)形成了合围之势。一时之间,赵光义不禁有些飘飘然了。却全然不知自己长途奔袭,孤军深入,已正中了萧燕燕“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计谋。  在接下来的高粱河会战中,宋军三面受敌。原本疲惫、厌战的将士在酣战之时突然叛变,顷刻间,宋军全线溃败,死者万余人。宋太宗本人也身中流矢,腿部受伤,乘驴车狼狈狂逃。辽军追至涿州,缴获宋军兵器、粮秣无数。宋太宗腿上的两处入骨箭伤,竟成了他日后病死的主因。&  为了教训赵光义的无端挑衅,次年10月29日,萧燕燕与丈夫亲率大军进围瓦桥关(河北雄县)。赵光义命宋军严密设防,阻截辽军南下,并亲率大军驰援瓦桥关。但辽军进展迅速,宋朝援军尚未赶到,辽北院大王耶律休哥已率前锋军将瓦桥关包围。萧燕燕抓住战机,命令耶律休哥出击。辽军兵锋锐猛,奋力冲杀,宋军不敌,退至莫州(河北任丘北州镇),被辽军追及,展开决战。宋军损失很大,几员战将被俘。心有余悸的赵光义,怕重演高粱河之战的悲剧,不敢再进,只好草草收兵。  处变不惊保幼子登基  公元982年9月,在瓦桥关决战之后两年,35岁的辽景宗到达云州(山西大同)境内,游猎于祥古山时得了重病,最后在赶往云州的途中死在了焦山行宫。&  当时,萧燕燕刚刚30岁,太子耶律隆绪12岁。诸王宗室二百余人拥兵握政,虎视眈眈地盯着皇位,局势马上变得险恶起来。&  萧燕燕手握一纸“长子隆绪继位”的遗诏,牵着12岁的儿子,召来景宗临终前委托后事的大臣韩德让和耶律斜轸,问道:“母寡子弱,族属雄壮(指契丹皇族势力),边防未靖(宋军威胁),你们来说,我该怎么办?”  韩德让、耶律斜轸两位股肱之臣忙跪地表忠心,“只要您信任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韩德让建议萧燕燕下诏让各诸侯王回到自己的领地,相互之间不得互通消息和见面。在解除了宫廷政变的危险之后,萧燕燕宣布景宗遗诏,立太子耶律隆绪为皇帝,是为辽圣宗。萧燕燕则被尊为“承天皇太后”。&  韩德让是汉族人,祖父韩知古原本是述律氏的家奴,述律平嫁给阿保机时,韩知古作为陪嫁的滕臣到了耶律家。因此,韩德让有着“宫分人”的不光彩出身。韩德让在景宗大量提拔运用汉官时崭露头角。为景宗朝的政权巩固,百姓安居乐业出了很多好主意。因此他屡屡升官,先是代父韩匡嗣为上京留守,后又代父为南京留守,管理偌大的燕地。在公元979年的“高粱河之役”中,韩德让坚守南京(今北京)十五个昼夜。在援军到达时,韩利用原来的地下坑道,出奇兵抄宋军背后,配合耶律休哥大败宋军。这次战斗,不但保住了幽州燕地,而且使宋军元气大伤。韩德让以守御之功誉满朝野,景宗授之为辽兴军节度使。&  此次,韩德让又因拥立有功,官升一级。萧燕燕命其统掌御府禁卫军,总理宿卫事,参决大政。于是,韩德让一面主持朝廷政务,安抚臣民,一方面兼起保卫皇太后和小皇帝的责任。他对上京临潢府实行戒严,使得以萧燕燕为首的领导核心,很快稳住了局势,渡过了危机。由此,萧燕燕对韩德让也愈加宠信,并迁升他和耶律斜轸分掌南、北枢密院。为了笼络群臣,萧燕燕作了许多平反工作,下令凡是结案发落而有冤枉者,可以到御史台上诉,并多次亲自审决滞狱。还把以前契丹人和汉人发生纠纷时重责汉人的旧俗,改为契丹人和汉人同罪同罚,及时调整了两族关系。&  由于萧燕燕临危决断,处变不惊,赏罚分明,治国有方,一时间,契丹内外和睦,兵强马壮。  雍熙之役让宋患上恐辽症&  契丹帝国平静地完成了权力交接,内部稳定了,外部的流言蜚语却弥漫开来。  皇帝年幼,母亲摄政。年轻的寡妇,偏偏倚重、宠信一个年龄相当的汉族臣子,这在读了多年圣贤书的中原人看来不免有伤风败俗之嫌。宋朝的岳州刺史贺怀浦、雄州知州贺令图父子听说了萧燕燕的“风流韵事”后,如获至宝,相继向宋太宗进言:“如今契丹主年幼,国家大事由其母决断。而其母宠信韩德让,两人之间不清不白,一定会招来国人的痛恨,辽国必定因此内乱,上下离心。没有人会听一个妇德败坏的女人的指挥,我们应该乘此良机对辽用兵,谋取幽燕。”&  边关将领关于“契丹‘主幼国疑’,此时北上必定胜利”的汇报,惹动了宋太宗的北伐之心。于是,他决定乘契丹孤儿寡母风雨飘摇之际,一举占领燕云十六州。&  公元986年,宋太宗派遣东、西、中三路大军,由曹彬、潘美、田重进挂帅领军,挥师北上,向辽发起攻击。因为这一年是北宋雍熙三年,这次战役被史学家称之为“雍熙之役”。&  面对分路来犯的几十万敌人,萧燕燕依然采取“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策略,有条不紊地展开反击。萧燕燕偕同圣宗亲临幽州,戎装上阵,指挥作战。在岐沟关打败了东路曹彬的主力,然后汇集优势兵力,围剿中、西两路宋军。&  当时,赫赫有名的杨老令公杨业是这次战役中的唯一胜利者。由他充当前锋的西路军连克寰、朔、应、云诸州,气势如虹。但是,他优异的作战表现并没有给他带来什么好处,反而引起了同僚们的嫉妒,招致了杀身之祸。(关于杨家将的故事见下周“摆渡辽河”)&  至此,宋辽之间这场空前未有的大战,经历了半年多的较量,最终以宋朝的惨败而告终,北宋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再也不敢奢谈收复燕云十六州之事,举国上下患了一种“恐辽症”。&  一战打来百年和好&  经过多年与北宋的交战,萧燕燕早已彻底摸清了北宋政府的实力和君臣怯战的心理。但即便如此,辽宋之间的战争――对燕云十六州的领土争端,也不是短时间能够解决的。萧燕燕以政治家的高瞻远瞩,敏锐地意识到:与其这样无休止地相互征伐下去,不如互不侵犯,和平共处。但双方进行了这么多年的战争,怎么个“和”法,还需要讲求策略。萧燕燕深谙“进攻是最佳的防守”,所以,采取了以战止战,以攻求和的策略。&  公元1004年,萧燕燕发动了一场长驱直入北宋腹地两千多公里的南征――澶州战役。这是一次为后世政治家、军事家提供种种重要启示的伟大战例。三十五万大军,分两路进发。一路五万人马出西京(大同),以佯攻牵制宋军。另一路三十万大军在萧燕燕的亲自率领下,直逼北宋京师。
让宋太宗胆寒的一个契丹寡妇
&&&&请您评论
最新故事关键词
联系我们:&&QQ:&&帖子主题:一门忠烈杨家将
共&19114&个阅读者&
军号:3494468 头衔:武警部队参谋长 工分:183300
/ 排名:505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一门忠烈杨家将
文章提交者:一门忠烈杨家将
加贴在&&铁血论坛
http://bbs.tiexue.net/bbs73-0-1.html
在山西省代县城里,有一座颇有气概的钟鼓楼。在它的正面和背面分别悬挂着“威震三关”、“声闻四达”两块巨大的题匾。传说这是人们为纪念杨家将不朽功勋,而流传到今天的一处珍贵遗迹。提起杨家将,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杨业。上,这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将,弱冠之年便入事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任侍卫新军都虞候。当时,宋太祖已经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但他深感刘氏厚遇之恩,并未变心投宋,而是舍命保卫北汉政权。后来,北汉战败,杨业却仍在城南与苦战。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是一员勇将,便派北汉亡国皇帝刘继元的亲信前去劝降。见到刘继元派来的劝降使者,杨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了宋朝。宋太宗因他“老于边事,洞晓边情”,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潘美共同担负起了山西防御契丹的重任。实际上,潘美只是挂了个虚衔,重担全部压在代州前线杨业的身上。杨业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武艺也高,每次打猎,收获总比别人多一倍。他对同伴说:“我将来带兵打仗,也如同猎鹰追逐野兔一般。”杨业不负宋太宗的重托,在契丹军出入的各个要道口,连续修建了阳武寨、崞寨、西陉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均在今代县、繁峙境内)6 个兵寨。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 980年)三月,契丹十万军马来攻雁门,杨业率部用堵截和奇袭办法,大败契丹军,杀死他们的、驸马、侍中肖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从此,敌兵一见“杨”字大旗,便吓得心惊胆战而不战自退,称杨业为“杨无敌”。朝廷由此提升他为云州观察使,仍知代州。杨业驻守雁门关八年之久,契丹军始终不敢侵入一步。杨业的显赫战功,使得一些心胸狭窄的同僚妒火中烧。一些人给宋太宗写匿名信,诋毁杨业。宋太宗没有轻信,而是把这些谤书封好交给杨业,表示了对他的信任。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正月,宋太宗为了彻底解决契丹对边境的骚扰,执意全面进攻契丹,下诏分兵三路进行北伐:东路由大将曹彬、崔彦进率主力从雄州出发北攻幽州;中路由田重进统率,由定州攻飞狐;西路由潘美、杨业统率,出雁门关,攻朔(今山西朔县)、寰(今山西朔县东)、云(今山西大同)、应(今山西应县)等四州,最终目标是三路大军会师幽州,与契丹进行决战。三路大军同时前进,东路军刚出击就遇到契丹主力的迎击,大败于歧沟关;中路军闻听东路败北,也就不战而溃;只有潘美、杨业的西路军,出师仅两个月,便战果累累,收复了朔、寰、云、应四州之地,兵锋直抵桑乾河。但是,由于东、中两路守军的溃败,他们却成了孤军深入。契丹在打败东路和中路两路宋军后,调集十万精锐,全力向潘、杨部占领的寰州压来。朝廷命令潘、杨率军护送朔、寰、云、应四州百姓立即迁回代州。在当时大兵压境的时刻,要完成这一任务非常艰巨。杨业经过周密思考,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先派人密告云、朔等州守将,等我军离代州北上时,令云州民众先出,我军到达应州时,契丹必定会派兵迎战,这时,命令朔州民众再出城,同时派骑兵接迎,另派1000弓箭手守住谷口,这样百姓就可安全内迁。对于杨业这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监军王先和主帅潘美却坚决反对。他们为了争功,硬要杨业率兵去打寰州。王先说:“你有几万精兵为什么还这样胆怯?应当直接出雁门关北上!”杨业说:“不行,这样做,只有失败。”王先阴险地说:“你不是号称‘杨天敌’吗,为什么不敢与敌人正面交锋,难道你还有不可告人的打算?”杨业气忿地说:“我这样做不是怕死,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完成好皇上交付的使命。你既然这样责问我,那好吧,我现在就遵命前往。”出发时,杨业流着眼泪对潘美说:“这次出兵,必定失利,我是北汉降将,蒙皇上大恩,我愿以死报国。”他又用手指着陈家谷(今山西朔县南)说:“你们务必在两翼布置强有力的弓箭手,我转战到这里,你们就出兵夹击,不然我们将会全军覆没。”说罢,杨业就率兵出发了。经过两场恶战,因寡不敌众,杨业战败。退到陈家谷时,王先、潘美却率军早已离开了谷口,杨业得不到接应,陷入重围。虽然他奋不顾身,英勇作战,终因寡不敌众,身负重伤,坠马被俘,最后不屈绝食而死。他的儿子七郎也在这一次战斗中牺牲。史书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玉外,还有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杨延朗后改名延昭,人们称他为“杨六郎”。他智勇善战,号令严明,也是北宋王朝的名将。杨延昭儿童时代受到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做军事游戏。杨业常对人说:“这个孩子最像我。”每次打仗总要带他上阵。战争中,杨延昭很快锻炼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大将。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杨业率军北伐应、朔,派杨延昭任先锋,与契丹军在朔州城下激战。延昭被乱箭射穿了手臂,但他毫不介意,更加讲命地与敌人厮杀。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 999年)冬天,契丹军又一次向宋朝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宋军节节失利。这时,杨延昭正守卫遂城(今河北徐水县西)。在契丹围攻之下,遂城城小无备,人人危惧。杨延昭泰然自若,率士兵登城固守,毫不慌乱。他让士兵在城墙上浇水成冰,使城墙变得又坚固又光滑。契丹军攻城不下,只好绕道去攻打别处。在杨业死后,杨延昭守卫北方20多年,屡败契丹军队,继承和发扬了杨家“忠心报国”的优良家风。杨家将的第三代是杨文广,他是杨延昭的儿子,也是宋代一名边防名将。在宋仁宗时期,他先后在河北、陕西边境做过镇守将军。他镇守陕西时,主要是防务西夏国对中原地区的骚扰。杨家将正是这样一代接一代地为保卫祖国恪尽职守。他们的事迹不断走入传说、故事、戏曲舞台和影视剧创作。北宋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称赞杨业、杨延昭“父子皆名将,其智勇号称无敌,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儿野竖,皆能道之。”宋元之际,民间艺人把杨家将的故事编成戏曲,搬上舞台。到了明代,民间文学家又把他们的故事编成《杨家将演义》、《杨家将传》,用小说评书的形式在社会民间广泛传播。这些传说和故事,把杨家将英勇战斗、牺牲的过程,叙述得十分详细和感人。他们还把宋代功臣潘美描绘成大奸臣做陪衬,使杨家将的英雄形象和崇高家风更加高大和完美。七郎八虎闯幽州、血战金沙滩、穆桂英挂帅、杨门女将、十二寡妇征西、佘太君百岁挂帅、杨排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爱国者形象,在世间广为流传,家喻户晓,尽人皆知,以至分不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演义和传说。对于杨家将忠心报国世代相传的优良家风,对于一个家族前赴后继捍卫祖国既忠又勇的行为,人们传诵他们,缅怀他们,热爱他们,崇敬他们,以各种形式,为他们竖起一座座丰碑。雁门关下,有一个以杨家祠堂而闻名的鹿蹄涧村,村里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杨家后代。杨家祠堂始建于元代,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杨家祠宇。因杨业死后被追赠为“太尉”,谥号“忠武”,他的后代以此题祠名为“杨忠武祠”,俗称“杨家祠堂”。祠堂大殿前,有一块鹿蹄石,形状奇特,雕刻秀美。传说是杨业十四世孙杨友,镇守代州时一日外出打猎,射中一只梅花鹿。这只鹿带箭逃走,杨友紧追不放,追到现在的鹿蹄涧村,梅花鹿突然钻入地下。杨友命人挖掘,挖出奇异的一方石头,上面雕刻着梅花鹿带箭图案,并有明显的鹿蹄印。后来,人们将这块奇异的石头搬回祠中存放,鹿蹄涧村由此得名。多少年以来,为缅怀先祖精忠报国的高尚情怀,鹿蹄涧村年年都举行村祭,年年村祭必定唱戏,唱戏必唱杨家将戏。“血战金沙滩”是杨家将传说故事中,杨家将打得最悲壮、最惨烈的一仗。在这场恶战中,杨家将的七郎八虎中,大郎、二郎、三郎、七郎战死,四郎、八郎被俘,五郎出家,整个一个杨家战死一大半。戏曲《金沙滩》演的就是这件英勇悲壮的事迹。但鹿跨涧村民什么戏都看,唯独不看《金沙滩》这出戏。据说,有一年的春天,村里正唱戏,点戏人就点了《金沙滩》。说也怪,开戏前,天气晴朗,风尘不动。戏开后,契丹兵向杨家将猛烈进攻,这时突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黄尘滚滚,搅得天昏地暗,台上台下,顿时乱作一团,台上的“契丹兵”也只好鸣金收兵。风沙过后,观众稍稍坐定,台上又紧锣密鼓敲打起来,杨老令公披挂上阵,领兵迎敌。演到二郎、三郎惨死疆场时,突然从西北方向滚过一团乌云,刹那间,风云过后,就是电闪雷鸣,瓢泼大雨铺天盖地从天而降,整个场子里成了风雨世界。风雨过后,人们说:这是祖宗对咱们的报应,老祖宗不想让咱们再提那些伤心的事。咱们闹红火,别让他们不高兴,好吧,从今往后,演杨家喜庆的戏,咱再不演《金沙滩》了。后来换了别的戏,说也奇怪,一连几天全是风和日丽。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民间传说,人们也没有必要追究它的真实性。不过鹿蹄涧村人从来不看《金沙滩》这出戏倒是真的。因为他们不愿回忆祖先悲伤的往事,更不愿让这惨烈的场面再去搅扰祖先的在天之灵。他们期望的是没有侵略,没有战争,只有和平与安宁的世界。凝聚在杨家将传说故事中的前仆后继、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是千百年来中国人面对外族侵扰和西方列强欺凌,反抗侵略、保家卫国、追求和平美好希望的一种寄托。为了追求这种希望,杨老令公战死了,杨六郎、杨文广继承遗志继续战斗;男人牺牲了,佘太君、穆桂英等女人继承遗志继续战斗;主人战死了,杨排风等家丁、丫环也要继承遗志继续战斗。在中国历史上,凝聚着这种忠烈家风的事例绝非杨家将一家。仅在山西,还有薛仁贵、薛丁山、樊梨花的薛家将和呼延赞、呼延灼的呼家将。这些家将的传说和故事,相互辉映,充满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闪耀着璀璨的理想主义光芒。雁门关外杨家将征战过的那个叫做金沙滩的古战场,昔日的刀光剑影。硝烟烽火,早已随着历史前进的车轮而荡然无存。今日的金沙滩,放眼望去,满滩皆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成为十里飘香的果园。当我们乘坐北同蒲的火车经过这里时,列车播音员或其他知晓这个地方的人,总要手指窗外,说:“快看,这就是杨家将战斗过的金沙滩。”听者无不转头注目车外,看着这片早已面目全非的旧地,想起有关杨家将的事绩,心中升起崇敬之情。杨家将以及薛家将、呼家将已远远走出历史的范畴,而升华为一种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鼓舞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励精图治,振兴中华。
延伸阅读:
█ 铁血强国军团 █ 职位→武警部队参谋长
█ 铁血强国军团 █ 军衔→少将
█ 铁血强国军团 █ 荣誉→军官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一门忠烈杨家将相关文章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67479 工分:10819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32606 工分:5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m198223
在第4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infodata
在第3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m198223
在第34楼的发言:......
让他带兵是一回事,在那带是另一回事,西北离中央较远,比较穷,而且还设置了监军,同时财政收归中央,潘仁美造反的可能性就大大下降了
释兵权主要就是预防当年唐朝的藩镇之乱,在西北那不是山高皇帝远,更是重点防范对象,怎么能说离得远了没事呢。历史上禁军闹事儿的几乎没有,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先例来,外藩拥兵自重可是层出不穷,老赵的禁军起义都是先离开首都才玩黄袍加身的,闹事儿前提是兵得带出去。
禁军闹事怎么没有,武则天就是被张柬之等人率领禁军给赶下台的,还有发送政变的李隆基那些都太小了,这里讨论的是造反,武则天是快死了,失去控制能力,马嵬坡是太子夺权,又不是禁军将领夺权。我说的闹事指的是造反这个性质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81069 工分:2436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infodata
在第36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m198223
在第34楼的发言:......
让他带兵是一回事,在那带是另一回事,西北离中央较远,比较穷,而且还设置了监军,同时财政收归中央,潘仁美造反的可能性就大大下降了
释兵权主要就是预防当年唐朝的藩镇之乱,在西北那不是山高皇帝远,更是重点防范对象,怎么能说离得远了没事呢。历史上禁军闹事儿的几乎没有,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先例来,外藩拥兵自重可是层出不穷,老赵的禁军起义都是先离开首都才玩黄袍加身的,闹事儿前提是兵得带出去。禁军闹事怎么没有,武则天就是被张柬之等人率领禁军给赶下台的,还有发送政变的李隆基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06070 工分:50
左箭头-小图标
小时每听书,或听父亲讲这些故事总是兴奋不已。 上高中时,午休后同学们还聚在一起听次评书。以后很喜欢看有关杨家将的戏曲。这些和我喜欢看抗日题材的电影一样让我痴迷。不知多久后,人们会更加理性(或是势利),不在为这些故事而感动。房子,车子, 二奶, 成为人们的消磨时间的话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06070 工分:50
左箭头-小图标
小时每听书,或听父亲讲这些故事总是兴奋不已。 上高中时,午休后同学们还聚在一起听次评书。以后很喜欢看有关杨家将的戏曲。这些和我喜欢看抗日题材的电影一样让我痴迷。不知多久后,人们会更加理性(或是势利),不在为这些故事而感动。房子,车子, 二奶, 成为人们的消磨时间的话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48893 工分:16847
左箭头-小图标
上面这幅画是抄袭的
右面的这位持剑将军是抄袭老版的三国演义连环画中赵云长坂坡突围时的造型。左面的持狼牙棒辽将 和后面的骑马持刀将军是抄袭老版岳飞传的人物造型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56273 工分:142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m198223
在第3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期待阿波罗
在第2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北京后指老兵
在第18楼的发言:
小说野史的东西居然被楼主当真 这种贴实在可笑
虽说杨业在北汉效力 但是杨氏其实在当时的西北地区拥有一州之地 宋太祖亲口允诺杨氏可以收税养兵听调不听宣 是当时从属于宋的一个地方小军阀 西北杨氏 对于宋的看法不过是因为宋是当时中原最大的军阀割据势力 所以打不过你 我就从属你 让你打灭了 我就投降你 所谓忠诚 不过是要保全家小荣华富贵的手段而已
杨业的心态也差不多 先劝自己效力的小军阀北汉投降强大的赵督军(当时的北汉相当弱小,两城之地,民不过几十万,土地贫瘠,养兵已经非常吃力,不过作......
你的意思是杨业是墙头上的草喽!
乱世之中,谁不是墙头草,要不怎么还有冯道这样的不倒翁存在,冯道不知道是谁找度娘谢谢你!因为你让我知道了冯道这个人。可我觉得他虽然是六个皇帝的宰相,但是确是位了不起的人物!他视统治者为豺虎,却真心真意为百姓服务!在如此战乱的年代,保护了汉文化。为人节俭,善待下人,重视人才,乐于助人,在契丹的铁蹄下,保护了很多汉人,看见被契丹掠夺的中原女子,就用自己的钱来赎出她们,让她们的家人把她们带回。我觉得他没有去忠于那个皇帝到更好!反而为百姓做了更多的好事!比起沽名钓誉者要强百倍!当然,虽然是六个皇帝,但都同属中华民族,汪精卫之流,不能与他相提并论!这是我个人的一点点不全面的小小看法而已!学识有限,敬请见谅!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32606 工分:5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m198223
在第34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infodata
在第3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m198223
在第32楼的发言:......
没能耐的是曹彬,当然他也是关系户。
潘仁美能够留下来,一方面是他后台比较牛,根基比较深,而且深受太祖信任,大周朝的末帝及其家人就交给潘仁美管理,另一方面也是潘仁美势力大,西北军队基本是他一手带起来的,换个人不好带
要真拿他没办法,以老赵的为人还能让他带兵? 那是不可能的。大凡能耐点的都打发回家当土财主去了。
让他带兵是一回事,在那带是另一回事,西北离中央较远,比较穷,而且还设置了监军,同时财政收归中央,潘仁美造反的可能性就大大下降了释兵权主要就是预防当年唐朝的藩镇之乱,在西北那不是山高皇帝远,更是重点防范对象,怎么能说离得远了没事呢。历史上禁军闹事儿的几乎没有,我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先例来,外藩拥兵自重可是层出不穷,老赵的禁军起义都是先离开首都才玩黄袍加身的,闹事儿前提是兵得带出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56273 工分:1425
左箭头-小图标
[quuott]%2bI2y3fQ6ERdx6mie**flHQ%3d%3d[/quuott]强烈赞同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81069 工分:2436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infodata
在第33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wm198223
在第32楼的发言:......
没能耐的是曹彬,当然他也是关系户。
潘仁美能够留下来,一方面是他后台比较牛,根基比较深,而且深受太祖信任,大周朝的末帝及其家人就交给潘仁美管理,另一方面也是潘仁美势力大,西北军队基本是他一手带起来的,换个人不好带
要真拿他没办法,以老赵的为人还能让他带兵? 那是不可能的。大凡能耐点的都打发回家当土财主去了。让他带兵是一回事,在那带是另一回事,西北离中央较远,比较穷,而且还设置了监军,同时财政收归中央,潘仁美造反的可能性就大大下降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32606 工分:59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m198223
在第32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infodata
在第1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oung789
在第7楼的发言:潘美正史上似乎是个好官,不知道得罪那个读书人,小说中被写成了奸臣!
潘美是有点冤,不过也谈不上多杰出(相对其他人来说,因为历史上留名的都不是碌碌之辈),杯酒释兵权唯独此人没事,除了他是皇亲之外,还有就是老赵知道他这人没啥大能耐,没啥威胁。
没能耐的是曹彬,当然他也是关系户。
潘仁美能够留下来,一方面是他后台比较牛,根基比较深,而且深受太祖信任,大周朝的末帝及其家人就交给潘仁美管理,另一方面也是潘仁美势力大,西北军队基本是他一手带起来的,换个人不好带要真拿他没办法,以老赵的为人还能让他带兵? 那是不可能的。大凡能耐点的都打发回家当土财主去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81069 工分:2436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infodata
在第19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young789
在第7楼的发言:潘美正史上似乎是个好官,不知道得罪那个读书人,小说中被写成了奸臣!
潘美是有点冤,不过也谈不上多杰出(相对其他人来说,因为历史上留名的都不是碌碌之辈),杯酒释兵权唯独此人没事,除了他是皇亲之外,还有就是老赵知道他这人没啥大能耐,没啥威胁。没能耐的是曹彬,当然他也是关系户。潘仁美能够留下来,一方面是他后台比较牛,根基比较深,而且深受太祖信任,大周朝的末帝及其家人就交给潘仁美管理,另一方面也是潘仁美势力大,西北军队基本是他一手带起来的,换个人不好带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81069 工分:2436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期待阿波罗
在第21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北京后指老兵
在第18楼的发言:
小说野史的东西居然被楼主当真 这种贴实在可笑
虽说杨业在北汉效力 但是杨氏其实在当时的西北地区拥有一州之地 宋太祖亲口允诺杨氏可以收税养兵听调不听宣 是当时从属于宋的一个地方小军阀 西北杨氏 对于宋的看法不过是因为宋是当时中原最大的军阀割据势力 所以打不过你 我就从属你 让你打灭了 我就投降你 所谓忠诚 不过是要保全家小荣华富贵的手段而已
杨业的心态也差不多 先劝自己效力的小军阀北汉投降强大的赵督军(当时的北汉相当弱小,两城之地,民不过几十万,土地贫瘠,养兵已经非常吃力,不过作......
你的意思是杨业是墙头上的草喽!乱世之中,谁不是墙头草,要不怎么还有冯道这样的不倒翁存在,冯道不知道是谁找度娘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81069 工分:24366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巴雅拉亦龙
在第23楼的发言:杨业有兵权,确让这两个傻叉控制了,简直是愚忠,带兵再外,这两个傻叉就不能得病死了,然后直接火化,骨灰带回来,也算为国捐躯,皇上嘉奖,兵保住了,仗也打圆满了。真是笨的要命。宋代的监军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大帮人,他们有自己的卫队、自己的军营、自己的指挥系统,你说的方法根本就行不通,监军身边近千人的卫队和随扈,还有几百人的班子,就是另一个指挥部,你能把这些人都干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82887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巨龙腾空
在第2楼的发言:潘美跟杨业是很好的一对战友,居然被演义说成这样,可见演义小说的反面性也很大呀。你是说翁美玲和汤镇业吧?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04199 工分:53
左箭头-小图标
看看,嘻嘻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47865 工分:1811
左箭头-小图标
姓杨的人路过!对这个没了解!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48624 工分:102469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巨龙腾空
在第2楼的发言:潘美跟杨业是很好的一对战友,居然被演义说成这样,可见演义小说的反面性也很大呀。好友??被朋友害的人还少么。。。。。。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183163 工分:18871
左箭头-小图标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573312 工分:9351
左箭头-小图标
不管怎么说,到最后,绝食而死,也不愧忠烈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50126 工分:81
左箭头-小图标
杨业有兵权,确让这两个傻叉控制了,简直是愚忠,带兵再外,这两个傻叉就不能得病死了,然后直接火化,骨灰带回来,也算为国捐躯,皇上嘉奖,兵保住了,仗也打圆满了。真是笨的要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564210 工分:2068
左箭头-小图标
为杨家唱赞歌,不是因为他们有多大战绩,而是因为很多象他们一样的西北军事世家,一代又一代的在边境上抵抗胡人入侵。在普通人眼中,潘是高高在上的贵族。在边境作战是一个过客。对于代代在边境付出英烈的西北军事世家来说,这些中低层的的将士才是主力。这些家族在为边境安全付出的血汗,潘是坐火箭也比不上。一将功成万骨枯,“将”是有名的,无名的是“万骨”。但最应该敬重的是这些无名的“万骨”。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56273 工分:142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北京后指老兵
在第18楼的发言:
小说野史的东西居然被楼主当真 这种贴实在可笑
虽说杨业在北汉效力 但是杨氏其实在当时的西北地区拥有一州之地 宋太祖亲口允诺杨氏可以收税养兵听调不听宣 是当时从属于宋的一个地方小军阀 西北杨氏 对于宋的看法不过是因为宋是当时中原最大的军阀割据势力 所以打不过你 我就从属你 让你打灭了 我就投降你 所谓忠诚 不过是要保全家小荣华富贵的手段而已
杨业的心态也差不多 先劝自己效力的小军阀北汉投降强大的赵督军(当时的北汉相当弱小,两城之地,民不过几十万,土地贫瘠,养兵已经非常吃力,不过作......你的意思是杨业是墙头上的草喽!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56273 工分:1425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wm198223
在第14楼的发言:杨家将的故事大概是北宋名将故事中比较出名的故事了,很多人看杨家将的时候都为杨家将的开拓者杨业鸣不平,认为潘仁美罪大恶极,但是杨家将毕竟是小说,不能代替历史,历史上的杨业和潘仁美又是什么样呢?
《宋史》是一部比较靠得住的史书,很多人把《宋史》和《史记》以及《三国志》相提并论。
《宋史&#8226;杨业传》中关于杨业的记载很详细。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原来如此。受教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032606 工分:59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young789
在第7楼的发言:潘美正史上似乎是个好官,不知道得罪那个读书人,小说中被写成了奸臣!潘美是有点冤,不过也谈不上多杰出(相对其他人来说,因为历史上留名的都不是碌碌之辈),杯酒释兵权唯独此人没事,除了他是皇亲之外,还有就是老赵知道他这人没啥大能耐,没啥威胁。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237286 工分:13582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小说野史的东西居然被楼主当真 这种贴实在可笑虽说杨业在北汉效力 但是杨氏其实在当时的西北地区拥有一州之地 宋太祖亲口允诺杨氏可以收税养兵听调不听宣 是当时从属于宋的一个地方小军阀 西北杨氏 对于宋的看法不过是因为宋是当时中原最大的军阀割据势力 所以打不过你 我就从属你 让你打灭了 我就投降你 所谓忠诚 不过是要保全家小荣华富贵的手段而已杨业的心态也差不多 先劝自己效力的小军阀北汉投降强大的赵督军(当时的北汉相当弱小,两城之地,民不过几十万,土地贫瘠,养兵已经非常吃力,不过作为宋和契丹之间的缓冲,宋一攻打北汉,契丹便会来援,所以才能苟延残喘)但是从这个臣劝主投降的事例来看 杨业就忠义不到哪里去 小说中提出这个事例 是想表明杨业当时就对宋有认同感 不愧是宋的大忠臣 其实如果当时柴荣不死 杨业投降的就是周 所以实力大小才决定了杨业的忠诚对象 这样的一员武将 恐怕说成是忠烈 未免牵强还有潘美 作为宋的开国大将 为宋开疆拓土 南征北战 杨业所在的北汉就是潘美所灭,南汉南唐 和一些像西北杨氏,折氏最后同归宋治 都有潘美征战的功绩在,要说对宋的贡献的话,杨业是拍马也赶不上的,后世小说野史把这样一位战功卓著的大将说成是迫害杨家的罪魁祸首 如果潘美地下有知 不知道会不会吐血喊冤呢至于之后的什么杨氏满门忠烈 甚至于老母寡妇都要为国效力 征战沙场... 你让宋太祖 宋太宗情何以堪啊 大宋作为从马上得天下的国家 跟契丹人 蒙古人 西夏人对抗多年 皇帝麾下不说猛将如云 至少也有几个能征惯战之将吧 居然会朝中无人 男人都死光了 要让十几个寡妇挂帅出征? 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小说家言 看看也就罢了 居然有人相信 还发个帖出来...后世小说夸大了杨氏的忠义 无端丑化了当时贡献更大的大将潘美 其实拿潘美和杨业相比 就已经高看了杨业 人潘美可是大宋开国大将 杨业不过北汉降将 杨氏不过西北降藩而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66203 工分:16345
左箭头-小图标
本人十多年以前看过一本杨成武、杨得志、宋任穷、耿飚等任编委或顾问的书——《现代士兵手册》(徐向前写的书名。)上看到过一个词条,就是杨业的。介绍中明确指出杨业只有两个儿子,杨延春、杨延昭。其它的都是子午虚有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0159 工分:20413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麻婆
在第15楼的发言:&以下是引用巨龙腾空
在第2楼的发言:潘美跟杨业是很好的一对战友,居然被演义说成这样,可见演义小说的反面性也很大呀。
所以說文人都是無恥的是啊,反倒是对辽作战中立下赫赫战功的李继隆,尹继伦等无声无息。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30030 工分:3759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巨龙腾空
在第2楼的发言:潘美跟杨业是很好的一对战友,居然被演义说成这样,可见演义小说的反面性也很大呀。所以說文人都是無恥的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381069 工分:24366
本区职务:会员
左箭头-小图标
杨家将的故事大概是北宋名将故事中比较出名的故事了,很多人看杨家将的时候都为杨家将的开拓者杨业鸣不平,认为潘仁美罪大恶极,但是杨家将毕竟是小说,不能代替历史,历史上的杨业和潘仁美又是什么样呢?《宋史》是一部比较靠得住的史书,很多人把《宋史》和《史记》以及《三国志》相提并论。《宋史&#8226;杨业传》中关于杨业的记载很详细。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帝密封橐装,赐予甚厚。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护其军。诸军连拔云、应、寰、朔四州,师次桑乾河,会曹彬之师不利,诸路班师,美等归代州。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朝廷止令取数州之民,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侁沮其议曰:“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文裕亦赞成之。业曰:“不可,此必败之势也。”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业,太原降将,分当死。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立尺寸功以报国恩。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首先杨业的杨无敌称号并不是讨伐辽国的时候获得的,而是在北汉的时候就取得的。其次杨业是潘仁美的副手,而且作为一个降将,并不被皇帝所完全信任,或者说太宗并不完全信任,因为宋朝就是政变上台的,所以对带兵之人往往不信任,这也是正常的。不过就算是杨业立了大功,首功还是潘仁美的,这是中国不成文的规矩,一只军队取得了胜利,最大的功劳就是主帅。再次,杨业打的最大的一个胜仗并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那样,率军正面直冲敌阵,以少胜多,而是利用敌人攻击雁门关之际,从小路抄到敌人背后,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作战不是斗殴,没有一个打十个的,除非一方太弱,否则,数量的优势还是可怕的。最后,杨业被害,潘仁美完全没有责任,是监军王侁和刘文裕的责任,他们先是轻敌,同时还怀疑杨业的忠诚,后是畏敌,自行跑走。杨业走之前和潘仁美说的话,其实是在拜托潘仁美能够最后帮助自己,给他一个死里逃生的机会,潘仁美也做到了,但是后来监军王侁和刘文裕又要领兵撤走,潘仁美也无法阻拦。很多人说潘仁美作为一个统帅,为什么没有坚持自己的原则。这个问题其实还是出在当时的皇帝上,当时已经是太宗朝代了,太宗上台有一定的争议,很多人都在流传太宗是杀害太祖之后继位的。潘仁美作为当年十兄弟的一员,是为数不多的还在带兵的老臣,这个时候所有太宗一派人的怀疑目光都集中在潘仁美身上,他的一举一动都受到监视,太宗肯定希望找到一个借口来处置潘仁美,如果在监军王侁和刘文裕面前,潘仁美强调自己的意见,难保监军王侁和刘文裕不会变戏法一般拿出一个什么密旨,就地解除潘仁美的军权,而后给他安上个罪名,将其全家搜捕,最轻也给他个充军。潘仁美为赵宋家鞍前马后服侍这么多年,要他造反基本不可能,也不仅仅是感情上,实力上也做不到,当时潘仁美所在的西路军兵力还不及败退下来的东路军和中路军三分之一,造反根本没有可能成功。杨业死的确实有些冤枉,但是潘仁美更为冤枉,因为一个不存在的罪名,他居然被骂了数百年。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953503 工分:1639
左箭头-小图标
能教育人的历史就是好历史,至于绝对真实的历史,古今中外有几段?!,也许,只有监控地球的外星文明保存有.......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208029 工分:1308
左箭头-小图标
忠君,爱民,历史往往从这两个对立角度来评价人物。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502062 工分:60
左箭头-小图标
杨家绝大故事都是瞎掰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002308 工分:267775
/ 排名:2761
左箭头-小图标
杨家将不如折家将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745398 工分:24311
左箭头-小图标
很早就有人说,怎么北宋的男将军都战死了,光剩12寡妇支撑国家?而且只有杨家有忠臣勇将,别的人家就培养不出栋梁之材??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48537 工分:18570
左箭头-小图标
&以下是引用young789
在第7楼的发言:潘美正史上似乎是个好官,不知道得罪那个读书人,小说中被写成了奸臣!我恨那些无良文人超过恨汉奸。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790680 工分:738
左箭头-小图标
潘美正史上似乎是个好官,不知道得罪那个读书人,小说中被写成了奸臣!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2891167 工分:935
左箭头-小图标
毕竟是降将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828496 工分:1347
左箭头-小图标
不要把演义当历史!!更不要把史书上的文字当成真实的历史,尤其是宋史!!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60769 工分:5611
左箭头-小图标
杨家将吹的比岳家将还离谱,杨家在北宋那里有那么牛啊,你看看他的后代杨再兴,还参加了起义军!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3495665 工分:50
左箭头-小图标
公安局长和总理比较,我晕啊,您是在说胡话吧,杨无敌就打过2场,最后还死了,我晕啊,历史啊~~我晕~~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军号:110608 工分:14537
左箭头-小图标
潘美跟杨业是很好的一对战友,居然被演义说成这样,可见演义小说的反面性也很大呀。
(<span id="Wonderful)
占位标签-勿删!!
总页数1第1页&[共有43条记录]&分页:
&对一门忠烈杨家将回复
本帖已经被管理员锁定,不能回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女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