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定府志姚柬后代吗?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2011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2011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22:51:13|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2011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语文)
官方公共微信[转载](word版首发)2011年安庆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2011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
WORD转换及整理&
淮南六中&&
(考试时间:3月25日上午
~ 11:30)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11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II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将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1卷7~14题,第II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后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蒙学即发蒙开窍之教育教学,蒙学典籍是用于蒙学的经典教材。开办蒙学、编撰蒙学教材历史悠久。周谷城在为《传统蒙学丛书》所作的“序”中写道:《汉书·艺文志》收有小学十家,所谓小学,也就是蒙学;秦代李斯的《仓颉篇》和西汉史游的《急就章》都是为了初学启蒙之用的,可谓最早的蒙学教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读书不再是达官显贵的专利,平民百姓也有了读书的需要与可能。当然,贵族或求仕途者与一般平民在读书的内容和目的上有区别,贵族和求仕途的人所读的主要是《四书》《五经》,儒家经典是士大夫阶层的法定教科书。“辟土殖谷”、“作巧成器”、“通财鬻货”的农工商小民读书是为了粗通文字,士大夫阶层诘诎聱牙的法定教科书并不适合他们诵读。为满足平民读书的需求,一些文人雅士为他们编写适合诵读需求的教材。于是,就出现了《兔园册》《杂字》《百家姓》之类乡校俚儒教田夫牧子所诵的村书。
汉代“独尊儒术”,儒学虽然取得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但从义理层面阐释儒学的普及读物并不流行,在日常生活领域,远不如传播形式灵活、能够入民化俗的佛学和道家的影响大。考虑到维护其社会核心价值观的现实需要,至宋明理学阶段,儒学已不再拘泥于正义、义疏之繁琐章句,而注重于义理层面的普及一一兴办书院,举行讲会;编写《温公家训》《家礼》等家庭教育读本;编写《三字经》《童蒙须知》等童蒙读物,向普通民众宣讲和灌输儒学的基本义理。这些为普通民众甚至少儿所编写的儒学读本大多采取韵文体,便于口诵记忆,很快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
以儒学义理普及为主体内容的蒙学读物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流传不衰,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社会制度的支持,能够利用学校教育这个得天独厚的传播渠道。《社学要略》记载:“掌印官晓喻百姓,今后子弟,可读书之年,即送社学读书,纵使穷忙,也须十月以后在学三月以后回家。……乡间社学,以广教化。子弟读书,务在明理,非必令农民子弟人人考取科第也。”清朝为了让适龄儿童都有机会接受蒙学教育,甚至专门为民间孤寒子弟设立“义塾”。至于所学内容,大致是“初八社学,八岁以下先读《三字经》,以广见闻,《百家姓》以便日用,《千字文》亦有义理”。此外还讲授“近世教民俗语,及切于纲常伦理、道义身心者”,诸如《弟子规》《增广贤文》等。由此可见,蒙学教育主要是对适龄儿童进行儒学思想的熏陶,让他们在粗通文字的同时,也接受“化民成俗”的道德教化。
(选自王习胜《蒙学典籍的道德背反性省察》,有改动)
1.下列对“蒙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蒙学历史悠久,按周谷城的说法,至少秦时就已出现。
B.蒙学的对象是农工商小民,他们读书是为了粗通文字。
&& &C.蒙学即发蒙开窍之学,负有“化民成俗”的道德使命。
&& &D.蒙学与社学关系密切,适龄儿童可在社学中接受蒙学。
2.下列关于蒙学读物在历史上流传不衰原因的&
A.与士大夫阶层的法定教科书诘诎聱牙不同,文人雅士为满足平民读书要求编写的教材适合诵读。
B.为了维护儒学核心价值观,儒家借鉴佛、道做法,以童蒙读物的方式宣传儒学的基本义理。
C.宋明理学阶段,为普通民众编写的儒学读本大多采用韵文体,这加速了蒙学读物在民间的流行。
D,以普及儒学义理为主体内容的蒙学读物,有着社会制度的支持,得以利用学校教育的传播渠道。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增广贤文》是历史上著名的蒙学教材。
B.汉代儒学尽管取得了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地位,但缺乏从义理层面阐释儒学的普及读物。
C.清朝重视蒙学教育,适龄儿童可通过社学、“义塾”广见闻、、便日用、习伦理、懂道义。
D.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灌输儒家基本义理,始终是蒙学产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不竭动力。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姚柬之,字伯山,桐城人。柬之少负异才,从族祖鼐学,道光二年进士。授河南临漳知县,屡决疑狱。县民张鸣武控贼杀妻,称贼攀二窗棂入室,柬之勘窗棂窄,且夫未远出。诘之,果夫因逐贼,误斫杀妻。又常姚氏被杀,罪人不得。柬之察其时为县试招覆之前夜,所取第一名杨某不赴试,疑之。召至,神色惶惑,询其居,与常邻。乃夜至城隍庙,命妇人以血污面,与杨语,遂得图奸不从强杀状。每巡行乡曲,劝民息讼,有诉曲直者即平之。漳水溢,赍粮赴灾区,且勘且赈,全活者众。境与直隶大名毗连,多贼巢,掘地为窟,积匪聚赌,排枪手为拒捕计。柬之约大名会捕,赌窟除而盗风息。
母忧去,服阕,补广东揭阳。濒海民悍,械斗掳掠,抗赋戕官,习以为常。柬之训练壮勇,谕以保护善良。最顽梗之区曰下滩,盗贼、土豪相勾结,柬之会营往捕,拒者或死或擒。一盗积犯十八案,召被害者环观,僇之,境内称快。有凶盗居钱坑,其地四面皆山,不可攻。潮州故事,凡捕匪不得,则爇其庐,空其积聚。柬之戒勿焚烧,召耆老,谕交犯,不敢出。乃乘舆张盖入村,从仅数入,见耆老一一慰劳,皆感泣。民在四山高望者,咸呼“好官”,次日遂交犯。自下滩示威,钱坑示德,恩信大著。兴复书院,厚待诸生,回乡以新政告乡人,有变则密以闻,官民无隔阂。县大治。
迁连州绥瑶同知,民、瑶构讼,判决时必使相安,遂无事。普宁县匪徒戕官肆劫,奉檄从镇道往捕治。匪以涂祥为巢穴,磨盘山为声援,地皆险。乃设方略,正军攻涂祥,调揭阳壮勇自磨盘岭突进破贼巢,获六百余人。
十七年,署肇庆府,十九年,擢贵州大定知府,俗好讼,柬之速讯速结,不能售其欺,期年而讼稀。大定民、苗杂居,宜治以安静。大吏下令,柬之必酌地方之宜,不使累民。见多不合,遂引疾归。数年始卒。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柬之少负异才&&&&&&&&&&&&&&
B.服阕,补广东揭阳&&&&&&&&&&
C.不能售其欺&&&&&&&&&&&&&&&&
D.见多不合,遂引疾归&&&&&
&&&引:承认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表现姚柬之有智谋的一组是&
①夜至城隍庙,命妇人以血污面,与杨语
②赍粮赴灾区,且勘且赈,全活者众
③一盗积犯十八案,召被害者环观,僇之
④乘舆张盖入村,从仅数入,见耆老一一慰劳
⑤民、瑶构讼,判决时必使相安,遂无事
⑥正军攻涂祥,调揭阳壮勇自磨盘岭突进破贼巢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姚柬之在河南临漳县,勘察疑案,善于从蛛丝马迹中发现线索,及时、准确地判决张鸣武误杀妻子案、常姚氏被杀案。
B.姚柬之在广东揭阳县,当众处死下滩惯盗,慰劳境内耆老,兴办书院,厚待诸生,恩威并施,赢得民心,官民无隔阂。
C.姚柬之在治理少数民族杂居地区时,对各族民众一视同仁,处理案件快审快结,判案务使双方相安无事,尽量不扰民。
D.姚柬之历任临漳知县、揭阳知县、连州绥瑶厅同知、贵州大定府知府,所到之处,无不治理得很好,深受官民的赞赏。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召至,神色惶惑,询其居,与常邻。
(2)潮州故事,凡捕匪不得,则燕其庐,空其积聚。
&& &译文:
(3)大吏下令,柬之必酌地方之宜,不使累民。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更漏子·本意
【清】王夫之
斜月横,疏星炯,不道秋宵真永!声缓缓,滴泠泠,双眸未易扃。
霜叶坠,幽虫絮,薄酒何曾得醉!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
【注】王夫之,明崇祯十五年举人。明亡,举兵抗清。后退居石船山,著述以终。
8.这首词的主旨句是什么?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9.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举出一种并作赏析。&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选做五小题)(5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
&&&&&&&&&&&&&
&(《论语·泰伯》)
(2)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3)开荒南野际,&&&&&&&&&&&&&&
&&&&&&&&&&&&&
(陶渊明《归园田居》)
(4)五更鼓角声悲壮,&&&&&&&&&&
。&&&&&&&&&&&&&&&&&&&&&&&
&&&(杜甫《阁夜》)
(5)歌台暖响,春光融融;&&&&&&
,风雨凄凄。&&&&(杜牧《阿房宫赋》)
(6)&&&&&&&&&&&&&&&
,蓝田玉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7)&&&&&&&&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8)&&&&&&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周邦彦《苏幕遮》)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自从北京下过第一场雪,我就一直思念着日坛公园那一池清荷。
  记得,夏天那时候,它给我的是一个梦,一个粉色绿色和淡淡的青色濡染于一体的梦。没有风的时候,无数的粉色和无数的绿色,在水下阳光的间隙,形成了一点又一点一片又一片晶莹的多层次的令人无法言喻的静美;而当清风吹过或骤雨来临之际,它又会在坚挺而又柔韧的舞动中,将无数变幻莫测的缤纷色彩洒满池塘。每当这种时候,我便会感觉到:我面前的荷塘,不仅仅是一个荷塘。我面前荷塘里的荷花不仅仅是一池荷花,而是透过荷塘透过荷花,等待人们去发现去领悟的某些尚不为人知的东西。
  因此,我每去一次荷塘,便陷入一片沉思中。
我越来越感觉到:荷塘中的每一枝清荷,它的每一片叶子,每一朵花,每一个含苞待放的蓓蕾,都有着一个自己的故事:他们都有自己的日日夜夜,他们都有自己的朝朝暮暮,他们都有自己的霜痕和雨迹,他们都有自己的风节和情愫。
  我越来越感觉到:虽然经历了阳光,深得阳光之明媚,但它并不张扬,并不招摇。虽然经历风雨,深知风雨之深浅,但它却从不陈述,从不倾诉。面对五光十色车水马龙的世界,它选择的仅仅是一种淡出的沉默之美。
  有谁能真正懂得荷在沉默中给世人带来这种犹知未知的意念呢?在它香艳满塘时,有人便争相跻身于它的花间,掠它之红以红本身,有人更争相探身于它的叶下,借它之绿,以绿自己。也许正因为如此,几场秋风秋雨过后,昔日的荷塘边,便再也不见借助荷花之美去美化自己的那些季节的过客了。
  也许正因为游人的疏离,所以,每一年雪后,我总会想着日坛公园的那个荷塘,我想亲眼去看看它繁华凋尽之后的那种美,我想看看它金色的荷茎上依然高高擎着的那些莲蓬,看看它在雪中构建出的那些孤高的姿影,看看虽然碧绿落去但却依旧恋着它的那一池清水,看看那些继远去的游人悄然而至的似乎正痛惜地护着它的那些温柔的微笑的残雪。我想,在这种时候,它一定会给我带来另一个梦,一个在世事沧桑中用强劲不屈的笔触书写着自我的那个梦,那个虽然萧疏于雪霜之下却照样保持着依然故我的灵魂的那个梦。一个坚信在未来的某些日子里,能够不负一池清水,重新以一个花团锦簇的世界使人重又耳目一新的那个梦。
  几年过去了,重又秋风,重又雪后,我一直没有机会再到日坛公园。也曾通过匆匆驶过的车窗,从公园门口向里张望过,但却一次也没有见过荷塘的影子。
  又是一年,初雪过后,恰逢天晴日明,我忽然想起我该到日坛公园去看看曾经把毕生芳华默默地倾注于早已将它忘却的忙忙碌碌的人世的那一池荷花了。可是当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那个荷塘边上的时候,出现在我面前的一切却不由使我深深地失望了。这个旧时的荷塘里,除了一池清水和几点残雪之外,已经没有荷花的踪影了。
  诚然,我所以选择这个时候来,并非是为了看荷的绿叶和红花,而是为了看看荷在雪中的景象。我想寻求美在被众人忘却之后却依然存在的那种美,那种常常容易被别人忽视但却在灵魂中依然坚守的那种超俗之美和那种超美之美。
  一枝荷茎上擎着一朵花,一枝荷茎上擎着一团雪,这都是荷花之美,但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美。但令我失望的是,我没有在日坛公园的荷塘里看到荷花的另一种美,我看到的仅仅是雪后荷塘里显得一片疏寂的水面上几片飘落的柳叶。
  为什么整个荷塘里连一枝残荷都没留下呢?答案很简单:这是这里的园林工作人员过于负责的辛勤劳动的结果。为了保持公园的整洁,入冬以来,他们已经把所有的残荷都清除了。
  此时此刻,我站在空空的荷塘边,静静地望着那一池清水,不由想到很多人生,很多世事,很多过去的人,很多过去的事,很多眼前的人,很多眼前的事。为什么我们还停留在只承认红花之美和绿叶之美的那个审美层次上呢?为什么我们还不知道那些历经风霜渐渐老去但却依然存在的残荷,那些依然伫立于风前,昂首于雪中,匍匐于冰下的残荷,也是一种美呢?
  满池残荷,在雪中静静伫立,万籁俱寂中,这不也是一首诗吗?
  满池残荷,在雪中静静伫立,黑白辉映下,这不也是一幅画吗?
  满池残荷,在雪中静静伫立,不移不避,不离不弃,这不也是世上能够发人深思的一景吗?
  我们应该知道:从盛开的荷到凋零的荷,它都在向世人展示着从外形之美升华到精神之美的整个过程。
  我们应该知道: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美丽是不会因为岁月流逝而衰老的。
  因此,我希望:当明年雪后,再来日坛公园的时候,我不但能看到雪,还能看到雪下荷塘独有的那种发人深思的美景。
(选自2011年3月2日《人民日报》,略有改动)
11.通观全文,简要概括本文主旨。(6分)
12.请从语言表达艺术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3.请指出作者在文中批评的两种现象,并结合全文所蕴含的作者的观点作出简要评价。(5分)
14.文章以“清荷”为题,但写“夏日清荷”的文字很少。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8分)
第Ⅱ卷(表达题84分)
四、(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楼盘/光怪陆离& &&畜牧/六畜兴旺&&&
卡壳/拦路设卡
&B.漂泊/飘忽不定& &&复辟/鞭辟八里&&&
叨扰/絮絮叨叨
C.邻居/孤苦伶仃& &&泊位/淡泊明志&&&
折本/不折不扣
D.干劲/不胫而走& &&大度/审时度势.&
咀嚼/咬文嚼字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坚决放弃暴力、血腥、低俗、灰暗的新闻,让新闻更加温暖、更加阳光、更加有力量。”可是却有人大为感慨,记者的这番誓词为何总是让读者不知所云?
&&B.维基解密网站劲爆逾九万份美军在阿富汗战争的机密文件风波方兴未艾,由于据称维基解密手头尚有约一万五千份未发密件,白宫急忙呼吁维基不要再爆料。
&&C.对近期各地频出的房屋限购政策,王建铆教授认为有积极意义,但他同时指出,从长远看,这些政策是扬汤止沸,有影响劳动力合理流动等负作用。
D.在对他的前任的悼词中,罗格不吝任何溢美之词:“他将奥林匹克运动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在顾拜旦后,萨马兰奇是国际奥委会最有影响力的主席。”
17.下列各选项中,没育语病的一项是(3分)
&&A.今年我省将新开工望东长江公路大桥、江北沿江高速滁马段、岳武高速安徽段、宿扬高速天长段、济祁高速永城至利辛段5个项目。
&&B.有媒体及电信业内人士报料,高额收费电话大行其道,是因为电信运营商参与了不法垃圾短信公司和声讯服务台的收益分成的结果。
&& &C.丰田汽车公司近期在全球范围连续实施产品召回行动,但称在中国内地市场投放的汽车没有使用相同的存在缺陷的发动机,因此不会受此次召回影响。
&&D.《关于改革完善执法质量考评制度的意见》指出,公安部门要扩宽执法质量考评范围,增加化解社会矛盾工作情况、执法安全情况和社会评价的考评。
18.阅读下面的信息,提炼出北大今年自主招生面试的特点。(不少于2条)(5分)
本报北京3月12日讯(记者柴葳)北京大学2011年自主选拔录取面试工作今天开始,综合性大学自主选拔录取联合考试笔试合格学生,与21
0名“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获推荐学生齐聚燕园,参加为期两天的面试,其中13日为“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考生专场面试。
本次面试采取国际上通行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进行,5名考生一组面对3名评委,每组面试时间约50分钟。考生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面试题目,并有一次换题机会。考生在回答完抽到的问题之后,可围绕一个或者多个话题进行自由讨论。3名评委中两名给出95分,考生将直接获得北大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资格;如有两名评委判定不及格,考生则直接被淘汰。
北大招办负责人表示,通过笔试对学生的学科素质作出基本评判之后,面试更注重对学生的理想抱负、知识面宽度与深度、批判性思维、学术好奇心、发展潜能和社会责任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考查。今年北大的面试题目囊括了天文地理,政治、经济、文化、伦理、环境、历史等内容,试题开放而富于想象力,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给考生以充分发挥的空间。面试结束后,北大将对考生的笔试和面试成绩总分,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确定自主选拔录取候选人,他们将获得北大当地高考录取线下降5分至30分的优惠,特别优秀的还可适当放宽。
19.右图是孔子学院标识,请从构图角度说明该标识主体部分的构成要素及寓意。要求语言表达简明、准确,不超过50个字。(5分)
&&&&&&&&&&&&&&&&&&
20.将下面三个句子整合为一个单句。(可调墼语序,适当增删词语,不能改变原意)(5分)
①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书写汉字的一种艺术实践。
②中国书法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
③中国书法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了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
五、(60分)
21.阅读下面这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个美好的春日傍晚,牧童对默不作声的歌手夜莺说:“亲爱的夜莺,给我唱个歌吧!”
“天啊!”夜莺回答道,“青蛙叫得吵死人了,我没有兴致来歌唱。你难道没有听到青蛙在叫吗?”
“我当然听到了,”牧童回答道,“但这是因为你没有开口啊。”
这则寓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 &[注意]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
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011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B
(从原文看,蒙学教育主要是对适龄儿童进行儒学思想的熏陶。)
2.(3分)B
(原文只是说佛学和道家传播形式灵活、能够入民化俗,影响巨大,并未讲到儒家受他们的启发,更没有提到借鉴的具体方式。)
3.(3分)C
(A错在《四书》《五经》,它们是士大夫阶层的法定教科书。B错在“缺乏”,原文只是说“并不流行”。D错在“产生”,以李斯为例,他宣扬的是法家思想;汉代以后,儒家才上升为统治阶级意志。)
4.(3分)D
(应为“称述”。)
5.(3分)B
(②说的是官员救灾,⑤说的是判案公平。)
6.(3分)A
(B错在“境内”,扩大范围;C错在将不同地区的做法混杂在一起;D错在“官民”,姚柬之任大定知府期间与大吏发生政见分歧,以致辞官而去。)
7.(10分)(1)(姚柬之)叫来(杨某),(杨某)神色惶恐疑惑,(姚柬之)询问他的住处,(杨某)与常某相邻。(3分。主语省略,每补出2处给1分;询,询问,1分。)
(2)潮州旧例,凡是盗匪没抓到,官府就烧掉盗匪的家,搬空盗匪的财物。(4分。故事,旧例;爇,烧掉;空,形容词活用使动词;积聚,动词活用为名词,财物。各1分。)
(3)上级下达命令,姚柬之一定考虑地方实际情况,不让它使百姓受苦。(3分。酌,考虑;不使(之)累民,宾语省略;累,使动用法,使……受苦。各1分。)
8.(4分)主旨句是“天下事,少年心,分明点点深”。全词描写秋夜词人所见、所闻、所思情景。词人从明月初升到斜月渐沉难以入眠,更漏声、叶落声、虫鸣声,听在耳中,击入心头,薄酒亦无以买醉。“天下事,少年心”感怀家国身世,使“点点深”力重千钧。(主旨句2分,分析2分。)
9.(4分)借景抒情。全词借“更漏”抒怀,通过斜月疏星、漏声清缓、秋叶坠落、秋虫絮语渲染清冷气氛,引出长夜难眠、薄酒不醉之叹,进而感怀家国身世,更觉情意深挚,含蕴不尽。
或:以景衬情。环境描写以声衬静,再以环境的寂静反衬作者内心的不平静。
(表现手法2分,赏析2分。)
10.(5分)(1)任重而道远(2)虽九死其犹未悔(3)守拙归园田(4)三峡星河影动摇
(5)舞殿冷袖(6)沧海月明珠有泪(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8)叶上初阳干宿雨
11.(6分)作者通过对夏日清荷和雪后残荷这两种生命形态的描写、怀想与思考,(2分)抒发了对荷的外形美尤其是精神美的赞美,(2分)并由物及人,表达了坚守风节不因岁月流逝而衰老的人生期许,以及对这种信念获得世人认同的期盼。(2分)
12.(6分)(1)比拟(拟人)。“满池残荷,在雪中静静伫立”,形象表现了残荷经霜犹在、傲雪伫立的精神美;(2)反问。三个反问句,强调了对残荷之美的肯定;(3)排比。三句话分别从诗情、画意、哲思的角度深层次赞赏残荷之美;整体排比成段,句式整齐,增强语势。
(手法、分析各1分;答比喻、反复,只要言之成理,亦可得分。)
13.(5分)作者批评了“借荷美己”和“清除残荷”两种现象。(2分)作者认为“借荷美己”者和“清除残荷”者停留在欣赏外形美的审美层次上,不知道深层的精神美;从清荷到残荷,它都展示着从外形美升华到精神美的整个过程;精神美不会因岁月流逝而衰老。(3分)
14.(8分)
(1)从文章思路看:写夏荷是为了引出对清荷繁华凋尽后的怀想与思考,故略写夏荷,详写残荷。
(2)从创作意图看:作者意在怀想残荷不离不弃、依然坚守的超俗之美,故略写夏荷,详写残荷。
(3)从文章主旨看,作者意在赞美从外形之美升华到精神之美的过程之美,故略写夏荷,详写残荷。
(4)从表现手法看:作者借物抒情,表达精神美不因岁月而衰老的主旨,故略写夏荷,详写残荷。
(5)从表现手法看:作者托物言志,表达对像残荷一样人生的肯定与赞美,故略写夏荷,详写残荷。
(每点3分,答到3点即可得8分,言之成理即可。)
15.(3分)D
(A.l&u/l&& x&/ch&& qiǎ&
B.piāo& b&/p&& tāo/dāo&
C.l&n/l&ng& b&& sh&/zh&&
D.j&n/j&ng& d&/du&& ju&/ji&o)
16.(3分)C
(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使用正确。A.不知道说的是什么,语言紊乱或空洞,特指说话人一方。此例错在“听者一方”,是人们“对记者的誓词听不懂”;B.多形容事物正在蓬勃发展,是好的方面,此句使用扩大化了;D.“溢美”就是过分赞美。既然是过分赞美的话,就不是客观公正的评价,不是有意吹捧就是夸大其词,都不足为据。具有明显的贬义。)
17.(3分)
(A.搭配不当。“开工……项目”搭配不当,应为“……项目开工建设”。B.句子杂糅。删去“因为”或“的结果”。D.成分残缺。缺少虚词,在“增加”后加上虚词“对”。)
18.(5分)(1)采取国际上通行的“无领导小组讨论”方式;(2)注重学术好奇心、发展潜能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考查;(3)试题开放而富于想象力,不设标准答案。(每答出1点2分,语句通顺1分)
19.(5分)标识主体为昂首展翅高飞的和平鸽和地球组合构成的变体“汉”字。寓意为中国传统语言文化快速走向世界。(“昂首展翅高飞的和平鸽”、“地球”、“变体‘汉’字”各1分,寓意2分。)
20.(5分)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等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入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句式1分,语序通顺4分。)
21.(60分)参照2010年安徽省高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海定山府质量问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