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书协还一有几次国展苑

[转载]王岐山怒批中书协&&预示谁该小心了?
原文地址:中纪委要对书法界出手了!
& 作者:_411
王岐山在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直指官员书法家:“有的领导干部楷书没写好,直接奔行草,还敢裱了送人。”在谈到一些地方书协“官气”太重时,王岐山说,“现在有的干部玩过了,飘飘然了,忘记了执政党和老百姓的关系了。”
看来,那些曾经的官员的所谓“书法家”们晚上睡不着觉了,曾经和官员走的很近、靠拉帮结伙败坏书法的一些所谓“书法家”们要尿裤子了。那些不守传统、靠胡描乱画、糊弄老百姓的所谓“书法家”们就要被定点清除了。
欢呼吧!书法的春天来了!
跳跃吧!不计名利、一心一意埋头搞书法的、最底层的书法家们,春天来了!
呐喊吧!最最普通、被当今书坛既得利益群体压制得抬不起头来的真正的民间书法家们,春天来了!
让我们为习近平[转载]中纪委要对书法界出手了点赞!
让我们为王岐山[转载]中纪委要对书法界出手了点赞!
让我们为当今书坛的反腐败点赞!!!
最后,我希望所有关心中国书法的各位朋友们团结起来,向败坏中国书法的假“书法家”们宣战!
同意的请顶赞!
————————&
王岐山怒批书协预示谁该小心了?
&中纪委第五次全会备受海内外舆论关注,在此次全会的分组讨论过程中,王岐山继续发扬王氏作风,直言不讳地指出:“有的领导干部楷书没写好,直接奔行草,还敢裱了送人。”在谈到一些地方书协“官气”太重时,王岐山说:“现在有的干部玩过了,飘飘然了,忘记了执政党和老百姓的关系。”
中国的书法家数不胜数,每个层级都有书法家协会。书法家有组织本来是一件弘扬民族文化艺术的好事,然而,如今的书协已经远不如以往那般风气纯正,很多官员都被强拉进了书协,不仅成为会员,甚至还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书协和很多学校一样,已经变得行政化,用王岐山的话说就是“官气”太重。
在中国古代,官员大多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所以,一般说来,官员的书法和文字水平都是比较好的。譬如苏东坡,可谓是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即使是蔡京、严嵩、和珅这样的奸贪之臣,同样具有很高的书法造诣。
如今的官场,对书法等艺术有兴趣的官员应该也不少,但是,书法能达到比较高水平的却寥寥无几。广东省原政协主席陈绍基虽然在数年前就锒铛入狱,但是,平心而论,他的书法水平完全够得上书法家。可是,很多连楷书都写不好的官员,竟然也能进入各级书协,甚至将鬼画符似的行草装裱送人,这就是对书法的一种玷污。
不难发现,因为有太多不具备专业水准的官员进入书协,导致不少地方的书协成了官员卖弄风骚的俱乐部,即使他们的书法水平再不尽人意,依然有人击节赞赏,甚至还不惜花费高价买入置于家中。主导很多地方书协的已经不再是艺术,而是权力,评价书法的标准也因此而变得混乱模糊。
人贵有自知之明,当一名书法水平原本很差的官员被拉进书协之后,开始他可能还会觉得问心有愧,但是,得到他人的违心赞誉多了,就开始产生了自信,于是才有了之后的飘飘然不知自己身在何处,甚至还会在书协里面担任领导职务。可以说,“吃一家的饭,管若干家的事”的官员数量不小。
王岐山是学者出身,但在为官过后便一心理政。他虽然不是书法家,但对书法方面应该是有研究的,能看得出来书法的水平高低。王岐山称“有的领导干部楷书没写好,直接奔行草”和专业人士对书法的看法完全一致。笔者师从著名书法家范福珍学书法一年多,一直都在她的教导下苦练楷书,因为她告诫我们:“没有过硬的楷书功底,写行草就如同无根的浮萍,空中楼阁”。
几天前,有媒体报道称,中纪委在查处一些贪官的时候,发现有知名书法家赠送的书法。可见,贪官已经与书法界的部分名流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官员附庸风雅,书法家巴结权力,这都是不务正业的举动,在民间早就饱受诟病,如今得到了中纪委和王岐山的重视,让人觉得心情大快。
可以预料,在今后,中纪委会对书协进行清理,将不够格的官员清除出局,并且责令部分担任书协领导的官员辞去领导职务,专心致志地为官理政。另外,对于和贪官有勾结的书法大佬,还会顺藤摸瓜地绳之以法。让政治的归政治,艺术的归艺术。
&&&&&&&&&&
(摘自网络,作者:刘逸明)
————————
深度阅读:
丑书——中国书法的腐败&
作者& 破冰
自舒同、启功两位先生离开中国书协领导岗位后,一个不伦不类的怪物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号横空出世,在书展上出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叫流行书风,后来叫现代派,以后叫丑书。从专业报上刊登的和国展书展所见的,这些丑书有以下特点:有的是抛开汉字的结构胡编乱写;有的是根本没传统书法味道和书法法度的随意“创新”;有的是凭个人想象的符号胡抹乱造;有的竟然让人看不出他写的是哪国的文字的所谓书法改革。2007年,我们几位老书法家观看了一位中国书协某会员写的中堂,端详猜测了很长时间,竟然看不出他写的是什么内容,后来连猜带顺地才悟出是“滚滚长江东逝水”一首,细察之,70%的字是错字,是自己造的所谓草书字。正如启功先生所说:他们是胡抹乱涂让人不识。
这个怪物一出现,犹如任何新生物一样,当即被中国书协的领导层所看中,所以在当时的国展上,丑书入围、入展、获奖和作者成为中国书协会员的几率特别高。这就给人们指出了一个导向、放出了一个信号:只有写丑书,才能入展,才能获奖,才能成为中国书协会员,才能成为被中国书协认可的书法家。各省在入围、入展、获奖和中国书协会员的发展上才能大有作为和取得大的“成绩”,工作才能大放光彩。于是乎,为了投其所好,许多省市书协和书法爱好者年年搞备战国展,专门研究丑书的特点、写法,在学习丑书上狠下工夫。加上有的专业报刊对丑书的推荐和大肆宣染、推波助澜,也进一步助长了上层倡导评选丑书的底气。随之不少丑书书写者相继进入中国书协特别是中国书协的上层,有的被冠之以书法大家,有的给以重任,他们掌握了某些层面的书法大权,中国书协评委的成份也随之大变,丑书评委大增。虽然在国展书评时,坚持了公开、公证、公平的原则,但丑书被倡导、被评选却公开顺利的占了上风,丑书评委垄断书评的现象已经形成。大量事实给人们的印象是:国展基本上或者在很大成度上形成了不丑不入围、不丑不入展、不丑不获奖、不丑不得成为中国书协会员的现象,已经成不客观存在多年的事实。这样就造成了丑书至上、至尊的不正常现象,这也就客观上建成了引导人们朝着丑书发展的恶性循环的链条。
丑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一)它违犯了《文字法》。《文字法》规定,汉字书写要规范,这当然包括楷、行、草书都要写规范字。我们的行草书经过千年精益求精的代代锤炼,已经形成了字字规范、全民公认的行草写法,这岂能是靠个人意向胡乱编造的吗?但有的丑书的书写者认为书家手下无错字,可以我行我素。你仔细观察丑书作品,哪一幅没有错字造字呢?这是一种连起码的遵纪守法的意识都没有的违反《文字法》的行为!(二)它背离了传统。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从甲骨到楷、行、草,历经几千年的进化,人民创造文化,广大人民群众对书法的发展作出了具大的贡献,多少仁人志士和文化豪杰为书法的进步耗尽了心血,而形成了独具中华特色的书写文化。它具有不同的流派和特点,但都具有靓丽的美感和为美而构成的严谨的书法规范。丑书书写者有的随意涂抹,错字连连,把书法的精髓、精华搞没了,把书法的传统书风搞糟了,请问从二王到舒同、启功,一千七百年间,谁见过有这样的丑陋书法呢?连传统都没有了,书法本身自然也就不存在了。(三)它扭曲了汉字,改坏了书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丑书的书法有的把字写成扭扭捏捏小小作作;有的竟离开汉字的笔画结构,写成谁都不认识的异体怪字,丧失了国格人格,连起码的汉字都不会写,还成什么书法家呢?行书、草书既是一种语言文字的交流工具,又是一种历经千锤百炼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独有的高雅俊尚的文化艺术,被尊为我们的国粹。那么,不按照传统富有法度和严谨的书风去继承,哪里还有什么书法国粹呢?什么是书法?书就是用传统的毛笔书写汉字;法就是在遵循文字法的前提下,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在书写过程中形成而又必须遵循的若干基本的结字法、笔法、技法、墨法和为了更加美化而为之配套的又必须具备的若干规范。这就是书法的法度。不论行、草书,只要有了法度才有共识,才能彰显书法的本色。否则就是乱来一气。(四)它误导了国民,特别是青少年。许多人见到中国书协有的会员写的字,认为书法就是写丑书,因为这是中国书协认可的。他们说:“这样写不费功夫反能得奖,何乐而不为呢?”写丑书的人也确实感到满足了自己急功近利的要求而沾沾自喜,他们说:“你传统功底再深,写得再好,不是中国书协不要你吗!我写了不几年就入国展,就成了中国书协会员,得到了最高层的肯定,成了书法家,实在是件乐事!”这样,就出现了中国书法遍地丑的现象,哪能不令人为国粹的传承而担犹呢?(五)它排斥了一大批热爱传统书法,功底扎实而又具特色的书法人才。应当说这批人是书法的中坚力量和对中国书协的真正拥护者,他们也曾以最优秀的作品几次投稿国展,但屡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他们气愤地说:“丑书者当道,这才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就是因为他们不写丑书而长期被拒之书协门外,这些年所见到的国展获奖作品许多是丑书,许多被批准加入中国书协的也是写丑书的,他们对中国书法的前途悲观失望,一听到国展决不投稿,一看到有的大赛是聘请中国书协的专家当评委也决不投稿,他们说,我们不能与丑书同流合污,你不要我,我还不承认你呢!我罢笔就是反抗,就是抗议。因此,许多书法家就提出:中国书法的方向究竟要向何处去?(六)他改变了人们对中国书法上层某些人的看法。中国书协每举办一次国展或与地方联展都要借机发展一批会员,这些会员大部分是写丑书的。你叫他写个楷书碑文他写不了,你叫他写个商家匾额他写不了,因为他学的、练的就是丑书,加入中国书协靠的也是丑书,哦,这就是进入书协门槛的书法家。同时,由于丑书人员的大量拥入,中国书协的组成成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写丑书的从上到下占了相当的比例。任何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这不引起书法方向的变化才怪呢?许多人从为书法的方向担忧而变为对书法前程失去信心。但是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人们要问:究竟谁是丑书的倡导者、推广者、保护者?
对中国书法误入丑书的现象,广大书法者和人民群众出于爱我中华的热情,早已心存怨声,甚至出现了情绪的发泄,只是因为没有发言的机会而委屈存怨罢了,其实,对丑书说“不”的声音早就出现了:日《书法报》发表了《有一种破坏叫现代》、2011年《羲之书画报》发表了《改变书法怪相,永保中华文化精华》、2012年2月广东人书法院提出,要重建健康向上文化审美标准的大型书法研讨会、日《羲之书画报》发表了《书法真不是闹着玩的》、日《书法报》发表了《我对胡抗美、沃兴华书法作品的看法》、4月30日《羲之书画报》转载了这篇文章、今年4月27日《羲之书画报》发表了《中国书法的民族精神永远不能丢》等等,都从不同角度对丑书的形成、倡导、泛滥、误导广大人民群众的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作者是想通过上述材料引起各方、特别是书法上层的重视,以端正中国书法的方向,使书法回归到应有的本来面貌,进一步促进中国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昌盛。
&——————————————
丑书横行——中国的腐败殃及书法
作者: 文化
自舒同、启功两位先生离开中国书协领导岗位后,一个不伦不类的怪物打着改革创新的旗号横空出世,在书展上出现了,这个怪物开始叫流行书风,后来叫现代派,以后叫丑书。从专业报上刊登的和国展书展所见的,这些丑书有以下特点:有的是抛开汉字的结构胡编乱写;有的是根本没传统书法味道和书法法度的随意“创新”;有的是凭个人想象的符号胡抹乱造;有的竟然让人看不出他写的是哪国的文字的所谓书法改革。2007年,我们几位老书法家观看了一位中国书协某会员写的中堂,端详猜测了很长时间,竟然看不出他写的是什么内容,后来连猜带顺地才悟出是“滚滚长江东逝水”一首,细察之,70%的字是错字,是自己造的所谓草书字。正如启功先生所说:他们是胡抹乱涂让人不识。
这个怪物一出现,犹如任何新生物一样,当即被中国书协的领导层所看中,所以在当时的国展上,丑书入围、入展、获奖和作者成为中国书协会员的几率特别高。这就给人们指出了一个导向、放出了一个信号:只有写丑书,才能入展,才能获奖,才能成为中国书协会员,才能成为被中国书协认可的书法家。各省在入围、入展、获奖和中国书协会员的发展上才能大有作为和取得大的“成绩”,工作才能大放光彩。于是乎,为了投其所好,许多省市书协和书法爱好者年年搞备战国展,专门研究丑书的特点、写法,在学习丑书上狠下工夫。加上有的专业报刊对丑书的推荐和大肆宣染、推波助澜,也进一步助长了上层倡导评选丑书的底气。随之不少丑书书写者相继进入中国书协特别是中国书协的上层,有的被冠之以书法大家,有的给以重任,他们掌握了某些层面的书法大权,中国书协评委的成份也随之大变,丑书评委大增。虽然在国展书评时,坚持了公开、公证、公平的原则,但丑书被倡导、被评选却公开顺利的占了上风,丑书评委垄断书评的现象已经形成。大量事实给人们的印象是:国展基本上或者在很大成度上形成了不丑不入围、不丑不入展、不丑不获奖、不丑不得成为中国书协会员的现象,已经成不客观存在多年的事实。这样就造成了丑书至上、至尊的不正常现象,这也就客观上建成了引导人们朝着丑书发展的恶性循环的链条。
丑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一)它违犯了《文字法》。《文字法》规定,汉字书写要规范,这当然包括楷、行、草书都要写规范字。我们的行草书经过千年精益求精的代代锤炼,已经形成了字字规范、全民公认的行草写法,这岂能是靠个人意向胡乱编造的吗?但有的丑书的书写者认为书家手下无错字,可以我行我素。你仔细观察丑书作品,哪一幅没有错字造字呢?这是一种连起码的遵纪守法的意识都没有的违反《文字法》的行为!(二)它背离了传统。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瑰宝,从甲骨到楷、行、草,历经几千年的进化,人民创造文化,广大人民群众对书法的发展作出了具大的贡献,多少仁人志士和文化豪杰为书法的进步耗尽了心血,而形成了独具中华特色的书写文化。它具有不同的流派和特点,但都具有靓丽的美感和为美而构成的严谨的书法规范。丑书书写者有的随意涂抹,错字连连,把书法的精髓、精华搞没了,把书法的传统书风搞糟了,请问从二王到舒同、启功,一千七百年间,谁见过有这样的丑陋书法呢?连传统都没有了,书法本身自然也就不存在了。(三)它扭曲了汉字,改坏了书风。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丑书的书法有的把字写成扭扭捏捏小小作作;有的竟离开汉字的笔画结构,写成谁都不认识的异体怪字,丧失了国格人格,连起码的汉字都不会写,还成什么书法家呢?行书、草书既是一种语言文字的交流工具,又是一种历经千锤百炼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独有的高雅俊尚的文化艺术,被尊为我们的国粹。那么,不按照传统富有法度和严谨的书风去继承,哪里还有什么书法国粹呢?什么是书法?书就是用传统的毛笔书写汉字;法就是在遵循文字法的前提下,各种流派、各种风格在书写过程中形成而又必须遵循的若干基本的结字法、笔法、技法、墨法和为了更加美化而为之配套的又必须具备的若干规范。这就是书法的法度。不论行、草书,只要有了法度才有共识,才能彰显书法的本色。否则就是乱来一气。(四)它误导了国民,特别是青少年。许多人见到中国书协有的会员写的字,认为书法就是写丑书,因为这是中国书协认可的。他们说:“这样写不费功夫反能得奖,何乐而不为呢?”写丑书的人也确实感到满足了自己急功近利的要求而沾沾自喜,他们说:“你传统功底再深,写得再好,不是中国书协不要你吗!我写了不几年就入国展,就成了中国书协会员,得到了最高层的肯定,成了书法家,实在是件乐事!”这样,就出现了中国书法遍地丑的现象,哪能不令人为国粹的传承而担犹呢?(五)它排斥了一大批热爱传统书法,功底扎实而又具特色的书法人才。应当说这批人是书法的中坚力量和对中国书协的真正拥护者,他们也曾以最优秀的作品几次投稿国展,但屡次都以失败而告终。他们气愤地说:“丑书者当道,这才是: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就是因为他们不写丑书而长期被拒之书协门外,这些年所见到的国展获奖作品许多是丑书,许多被批准加入中国书协的也是写丑书的,他们对中国书法的前途悲观失望,一听到国展决不投稿,一看到有的大赛是聘请中国书协的专家当评委也决不投稿,他们说,我们不能与丑书同流合污,你不要我,我还不承认你呢!我罢笔就是反抗,就是抗议。因此,许多书法家就提出:中国书法的方向究竟要向何处去?(六)他改变了人们对中国书法上层某些人的看法。中国书协每举办一次国展或与地方联展都要借机发展一批会员,这些会员大部分是写丑书的。你叫他写个楷书碑文他写不了,你叫他写个商家匾额他写不了,因为他学的、练的就是丑书,加入中国书协靠的也是丑书,哦,这就是进入书协门槛的书法家。同时,由于丑书人员的大量拥入,中国书协的组成成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写丑书的从上到下占了相当的比例。任何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这不引起书法方向的变化才怪呢?许多人从为书法的方向担忧而变为对书法前程失去信心。但是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人们要问:究竟谁是丑书的倡导者、推广者、保护者?
对中国书法误入丑书的现象,广大书法者和人民群众出于爱我中华的热情,早已心存怨声,甚至出现了情绪的发泄,只是因为没有发言的机会而委屈存怨罢了,其实,对丑书说“不”的声音早就出现了:日《书法报》发表了《有一种破坏叫现代》、2011年《羲之书画报》发表了《改变书法怪相,永保中华文化精华》、2012年2月广东人书法院提出,要重建健康向上文化审美标准的大型书法研讨会、日《羲之书画报》发表了《书法真不是闹着玩的》、日《书法报》发表了《我对胡抗美、沃兴华书法作品的看法》、4月30日《羲之书画报》转载了这篇文章、今年4月27日《羲之书画报》发表了《中国书法的民族精神永远不能丢》等等,都从不同角度对丑书的形成、倡导、泛滥、误导广大人民群众的问题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作者是想通过上述材料引起各方、特别是书法上层的重视,以端正中国书法的方向,使书法回归到应有的本来面貌,进一步促进中国书法事业的健康发展和繁荣昌盛。
&————————————————————
王根权先生找到了丑书的理论依据
著名书法理论家、书法家王根权先生又有力作发表!!!丑书不知从什么时候兴起,一代学术人深受其害,好些人看不懂书法了。书画市场也深受其害,书法作品拍卖价格一跌再跌。人们反丑书,却不知从何反起。王根权先生找到了丑书的理论依据,并将其从理论上予以了否定,这将大大地动摇了丑书的根基,为反丑书坚定了信心!
推倒“四宁四毋”丑书理论
为付山洗冤&&&&&
喜欢美、崇尚美、追求美是人们世界观认识论中的基础。艺术可以说就是因美而产生、因美而发展、因美而辉煌。离开了美就谈不上艺术。美一般与智、丽、雅、巧结缘,丑往往同愚、粗、俗、拙相亲。论及书法,一般说来拙就是丑,拙书就是丑书。除了恭敬谦让外,拙作也就是丑作。
近些年来,书法界有些乱套。相当一部分习书人、书法家,其中也不乏被时人推崇的大家,在这个问题上是犯了晕。他们错误地认为丑比美好,拙比巧强。在书作实践中,一味地、刻意地表现拙,展示丑。在舆论宣传上,打压巧、淡化美、标榜拙、捧推丑。在书法评判上,他们以其错误的思维定势先入,对美书巧作指指点点、横挑鼻子竖挑眼。对丑书拙作妄评罕议,褒赞有嘉。戴上了这样一幅哈哈眼镜,看偏看歪也就自然之中。这就是这些年来那些好的、美的、巧的书法作品每每败走出局,而那些差的、丑的、拙的书法作品屡屡得胜夺魁的原因之一所在。如此等等,在书法界形成了一个极为耀眼的怪圈——标拙捧丑。在这样一个怪圈的笼罩下,拙书张扬了,丑字盛行了,习书人迷盲了,书法家糊涂了,书法倒退了,人们一时间也无奈了。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来这些现象的背后有一个最为有力的理论支撑,也就是书法理论界最有影响的“四宁四毋”。看来,要解开标拙捧丑这一怪圈,必须首先推倒“四宁四毋”这一丑书理论。推倒了这一理论依据,怪圈自然也就解开了。
追溯“四宁四毋”的历史渊源,典型代表人物有三位:
陈师道,北宋时文学家、诗人。其《后山诗话》中有句:“诗文宁拙毋巧,宁朴毋华,宁丑毋弱,宁僻不俗”。
黄庭坚,北宋时诗人,书法家。其《论书》一文中有句:“凡书要拙多于巧”。
付山,明末清初思想家、书法家。其在《作书示儿孙》中有句:“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
三个人的话,文字上虽然有所不同,但文意上基本一致。他们所说的话对不对呢?我们说此话并无错,错误出在后世人们对这些话的误解上了。出在一些书法学者,出于不同的目的、根据不同的需要,对这些话作出的曲解、拓展和拔高上。三个人中付山最具典型最有影响最被时人推崇,我们不妨就着重分析付山。
付山的话从字面文理上看,都是些大白话,但论及其意理还真的不是那么简单,恰巧地这话的核心和重点又偏偏地就落在其意理上。什么是这句话的意理呢?就是反映在书法中的“美”与“丑”,“巧”与“拙”之间的相互变化关系的道理。付山的话只是一种简单的是非比较判断选择,既无立论,又无论证,压根就不是什么书法理论。关于这一点,付山本人心里是清楚的,只是用于言表时就不是很清楚,这才留给后世诸多口水仗。
那些曲解和拓展乍读粗看似乎都有道理,都能自圆其说。但稍加分析,略以质疑,道理便不通,圆说便残缺。既然有那么多人视其为书法理论,捧其为惊世骇俗之书法至理,现在要说其压根不是理论,就得将其说明道白。故此,笔者就不敢吝惜笔墨了。
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事物都是相对的、变化的和发展的,不是绝对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当一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会走向它的相反方向。将这一观点应用到书法的观赏品评中,那就是没有绝对的美书也没有绝对的丑书。美书和丑书是相对的。对于一个具体的书法家来说,美书和丑书各自都是书法水平发展中的某一个时期的一种具体形态。随着书法水平的变化发展,到了一定时期、一定程度后,美书就会变成丑书,丑书也同样会变成美书。书作中的巧和拙也是一样的。书法中没有绝对的巧也没有绝对的拙。用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看待书法作品中的美与丑、拙与巧时,就有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规律,或者说应该是这样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丑→美→再丑→再美→……→美。
拙→巧→再拙→再巧→……→巧。
可以见得,一个人书作水平的发展就是丑与美,拙与巧交替变化,循环渐进的。每经过一次变化循环发展,其书法水平就会上升一个层次。由丑到美,由拙到巧是一次发展,由美到丑,由巧到拙同样也是一次发展。这种发展每经过一次循环,从表面上看,好象是又回到了原点,而实际上它已经上升了一个层次。用数学分析法描述的话,就是一个螺旋图形。即在坐标系中,用横坐标表示时间和书作水平,用纵坐标表示美(巧)丑(拙)。某一个具体的被分析的对象的书法水平每经过一段时间,即一个周期,美(巧)丑(拙)的变化就循环一次。纵坐标从原点起又回到了原点,横坐标却向前推进了一个台阶,这标志着书法水平上升了一个层次。其变化过程的轨迹连接起来就是一个螺旋形。这就是哲学上常说的螺旋式发展。这种发展变化始于丑与拙,终于美与巧。变化中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层次中的丑与美,拙与巧都是相对于其前一个阶段或前一个层次与后一个阶段或后一个层次而言的,每向前渐进一个层次,就越接于最终目标美与巧。对于一个学习书法的人来说,他的书作水平一定是而且必然是顺着这么一条渐进发展的轨迹走的。
我们的汉语的语言趣意是其它语种所不及的。中国人用自己的母语汉语,仅用简短的语言往往能表达出丰富的内容和深遂的思想。这一点其它语种无法与其相比,这也是用其它语言翻译汉语的最大困难所在。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汉语、理解汉语、应用汉语时不但需要注意其文理,同时还需要特别注意它的意理。现在有了这个思想准备,再回过头来看看“四宁四毋”。可以看出,付山此话并未刻意雕琢,就是一些很普通的话,并非什么至理,也非密诀。仅仅是将语言说的简短了一些而已。他所说的那个“拙”与“丑”在文中只是一个代词,仅起替代作用。并非专指本意,只表示“拙”与“丑”。它既代表着“拙”与“丑”同时也代表着“巧”与“美”。为了说明这一点,不妨我们做个语言试验便可看得清清楚楚。
他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清滑,宁真率毋安排。”现在我们将文中的“拙”与“巧”等进行置换,置换后就是:“宁巧毋拙,宁媚毋丑,宁清滑毋支离,宁安排毋真率”。置换后文理上与原文完全相反,但意理上与原文却完全相同。可见“拙”与“丑”很显然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拙”与“丑”,也不是习书人最原始的那一级的“拙”与“丑”。用数学术语说,“拙”与“丑”不是“拙0”与“丑0”,而是发展中的“拙”与“丑”,变化中的“拙”与“丑”,是“拙x”与“丑x”,是“n+1”层次的那个“拙”与“丑”,它的数学符号应是“拙n+1”与“丑n+1”。如果说,“宁拙毋巧”是理论,是要旨。那么,“宁巧毋拙”同样应该是理论,是要旨。两种截然相反的话,都是理论,这说明他们都不是理论。
付山的“四宁四毋”一语是书面语言不是口语,是简言不是叙语。是对具有一定书法基础的子孙说的,不是对初学者说的。是省略了大家都已经知道了的话语前提,同时省略了不言而语不需要再说的说话目的。如果将这句话的语境前提补充上去,说话的目的也说出来,再用现代的白话文去说,那就应该是这样一段话:“习书人、作书人应该不断地追求进步,不能只停留在某一个低级层面。宁可追求高一级层面的‘拙’,也不要固守低一级层面的‘巧’;宁可处于高一级层面的‘丑’的位置,也不要停留在低级层面‘媚’的位置”。同样道理,在字的结构和整体谋篇上,高一级层面上的支离要比低一级层面的清滑要好,高一级的真率也比低一级的安排好。学习书法就是要不断地去努力,不断地去追求,不断地向更高一级的层面递进。只有这样,才能最终使自己的书作变为真正的巧作,才能逐渐接近美的境界。”
我们常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还说,有了会说话的,还要有会听话的。会听的听音,不会听的听声。“四宁四毋”在意理上就等同于平常人们所说的:“宁当大家子的丫鬟,不做小家子的媳妇”。因为大家子和小家子不是一家子,是两家子。有了这个语境,这句话谁都不会理解错。如果将这句话的语境省略,说的简短一些就是“宁当丫鬟,不做媳妇”。这时,对于那些不会听话的人就会认为媳妇和丫鬟是一家子。丫鬟就是此媳妇的丫鬟。
再举一个更能说明问题的典型例子。郑板桥的名句“难得糊涂”。对这句话怎么理解呢?郑板桥所谓难得的那个“糊涂”绝不是不聪明、不明白的那个“糊涂”。郑板桥所说的难得的那个“糊涂”,是聪明了以后、明白了以后的那个“糊涂”。即由糊涂变为明白,再由明白变为糊涂的那个“糊涂”,也就是说难得的是第二次的糊涂。第一次的那个“糊涂”,生来自有,何从谈难。
以上观点从付山《散论》一文中可以找到许多自证。如“写字无美巧,只有丑拙。正极生奇,归于大巧,若拙已矣”。“写字不到变化处不见妙,就变化亦何可易到。”“此中机变不可胜道,最难与俗士言。”这说明付山不是不追求“美巧”,只是达不到绝对的“美巧”而已,付山不但追求“巧”而且追求的是“大巧”。付山要告诉他的儿孙的是写字中“拙”与“巧”、“美”与“丑”相互的“机变”。只是付山那时还没有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他无法将“拙”与“巧”的机变解释的非常清楚,即“不可胜道”。但他具有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知道“拙”与“巧”之间存在着“机变”。这种“机变”聪明人相互之间是可以心领的。这种“机变”与“俗士”是没办法说的,“俗士”是不会理解的。
可以看出,付山自己并未将“四宁四毋”当作书法理论看待,只是一种看法,而且是有条件限制的看法。从付山的书法实践看,字也写得很好很美,根本不是今天书坛所推捧的那种拙字和丑书。
“四宁四毋”不是书法理论,我们可以列举出许多这一类型的例证。诸如人们往常说到听到的“下雨不如天晴”“天晴不如天阴”、“吃饭不如喝汤”“喝汤不如喝茶”“坐车不如骑马”“骑马不如走路”等等一类是非比较判断选择的话语比比皆是。如果说“四宁四毋”是理论、是至理,那么,这类话都应该是理论、是至理。付山可以因此成为思想理论家,那人人都可以成为思想理论家。
一个清楚而普通的道理,到了书法界,到了真正的内行人这里反而糊涂了,进而被弄的玄而又玄,神而又神。今天的书坛真的都是付山眼中的“俗士”吗?真的不解其中的“机变”了吗?难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吗?笔者看来不完全是这样。这里边固然有误解、错读的因素,但更为重要的还在于这种误解错读迎合了一些人的心理,符合了他们的需要,在于人为地、带有功利目的性的曲解、拓展和拔高。
分析起来原因有三:一是犯了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错误,用静止的、片面的观点去看待书法的发展。二是犯了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错误。无论是书法水平的发展还是书作评判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对于复杂的问题怎么能用一个简单的判断选择句“四宁四毋”就将其解释了呢?三是私心和欲望在作怪。既不愿下苦功花大气力习书练字,还想成名成家。明摆着自己的书法水平还不到家,把字写不美,写不巧,只能写一手拙字丑书,却要早成家、成大家。不求书艺水平的继续提高、不断提高,还想长期以往保持既得的名利。总之,太看重书法之功利了。他们不顾书法审美的基本标准,不顾习书作书的基本规律。他们不敢直对自己的书法水平,不敢直视自己的习书能力。同时,也不敢直对别人的书法水平,直视别人的书法能力。一门心思、一个心眼只想着书法的功利。不想走那条艰苦曲折的习书之道,而要走一条较为容易的书法捷径。不想实事求是、脚踏实际地在书坛作学问,只想着以字得利或者保住来之不易的名誉和地位。为了这样的一些目的,他们就只好打古人的旗、借古人的名、用古人的话,行自己的事。“四宁四毋”就成了这些人的“救命草”和“护身符”,同时也成了他们打压其他书家的“杀手锏”。付山的“四宁四毋”只能被生吞活剥了。莫名其妙,名曰高贵实则低俗的一顶书法理论家的帽子就扣到了付山的头上。付山被委屈冤枉了。
有了这样一个理论误区,进而也就演绎出了“丑比美好”、“拙比巧强”这么一个书法理念。在这种错误理论的指导下,在这种错误理念的指引下,书法的创作实践就走向了歪路。他们不追求层次的递进,一味地刻意地追求拙、追求丑。诸如“钉头”、“鼠尾”、“鹤膝”、“柴担”、“死蛇”、“墨猪”等等一类,早已被传统书艺否定了的、扬弃了的书艺糟粕,又被重新拣起,捧为至宝,并且给予了创新和发展。同时,还美其名曰为“个性风格”“独创立新”、“与世不同”……。一些无书法功底的人,一些书法功底一般的人,混迹书坛,名声大振。书法界因此而上演了一幕幕滑稽闹剧,书法倒退了。
陈师道、付山他们九泉之下若还有灵的话,将会怎样想怎样看呢?陈师道一句论诗文的话,付山一句示儿孙的语,竟然会被后世书坛如此大用,捧为精辟理论,并主导左右一个时期的书风。可以断言,他们绝对没有想到。如果想到了,陈师道绝对不会将如此重要的、既可光宗耀祖又能流芳百世的书法理论夹杂在评说诗文的内容中去说。付山也不会将其置于示儿孙语中。最起码应该独立成篇,甚或会立论著说。现在被如此推崇吹捧,发挥有余。他们到底应该是高兴呢?还是愧疚?该不该认可?会不会认可?我想他们绝对不会认可,也不该认可。他们既不为此高兴也不为此内疚。他们一定是啼笑皆非,无可奈何,甚或生气愤怒。因为这不是他们的本意,是后世的人强加给他们的。现在的这一切,既不是他们的书法理论也不是他们的书法实践,更不是他们交待儿孙的本意。既不是他们当年设计的,也不是他们所希望的,更不是他们所愿意看到的。他们被后世曲解了、误读了、贬低了、冤枉了。他们有的只能是冤怨,只能是无奈。历史开了他们一个大玩笑。假令他们还会说话的话,他们一定会打将当今书坛,说个清清楚楚,论个明明白白,为自己讨个说法。可惜!假令无法变成现实,他们只能冤沉大海了!
陈师道、付山他们冤沉大海也就罢了,他们已是过世的人了。我们活着的人怎么办?现在的中国书坛有数以万计的习书人和作书者,难道继续让他们相信这一歪理邪说?继续涌入这一怪圈作书坛的牺牲品?难道还要让丑书拙作长期主导中国书坛吗?不可以。中国之书法既不能停滞,更不能倒退,还是要继续发展的。书法人需要指导、培养、呵护,但绝对不能随意乱捧,更不能欺蒙。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再可以选择了,只有破释这一怪圈,推倒“四宁四毋”这一丑书理论。
二○○七年十月十五日
文章引用自:
——————————&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在人们的意识形态里,在道德范畴里,在言行举止中,根深蒂固地追求着、褒扬着真善美,贬斥着、憎恶着假丑恶。书法属于意识形态范畴,理应遵循这一准则,而且也一直遵循着这一准则。奇怪的是到了当代,书坛也不知从何时起兴起了丑书,形成了一种怪圈“以丑为美”。我们估且不追究谁是丑书的始作俑者,就眼下看来趋之若鹜者甚多,以至形成了那么一股邪流,且大有左右中国当代书坛之势。问题严重了。邪流冲来,传统书艺冲跑了,真正的优秀书法大家被冲跑了,美的书法作品、优秀的书法作品没了容身之地。与此相反,大丑小丑纷纷跳梁,丑书劣作登堂入室。书妓粉墨,招摇过市。丑美混淆、丑美颠倒。学书人迷惑了、叫苦不喋。收藏家傻眼了,有苦难言。……
  要想扼制这一邪流,须当解秘这一怪圈。要想解秘这一怪圈,先得探寻丑书之源头。我们说丑书之源头来自中国书坛之上层。丑书者,书坛之首脑也。中国书坛之首脑中一些人本身就不是书家而是他家,他们就不是做书法学问的而是做其他学问的。学书属半路出家。其书法原本就没有脱离和超出工作和学习之实用,就没有再将其升华,让其上升为艺术。他们于书法上就没有达到一定的功力,也没有投入过多的精力做书法学问。字就没写好,也写不好,只能写丑。但是,他们身居中国书坛首脑之位,非书非术而获得了书名,他们的丑字也就有了丑名。这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还在于我们的习书人,我们的国人,我们的收藏家普遍很正统,很老实,从不对这些非书非术者质疑分析,误以为书坛首脑就是当代之书神,他们的书法水平一定是当代之最高水平。有了善良人们的这一善良错误认识,丑书也就有了灶床,也就有了市场。这些获得书名的书丑书者才得以施展自己的丑态。书丑书者看到自己的丑书能卖钱,能卖大钱,好卖钱,能蒙人,能获利,能获暴利,便开始偷着乐了,进而再进一步进行鼓吹了。如此恶性循环,“以丑为美”这一怪圈于书坛也就形成了。
  美就是美,丑就是丑,雪灰之别。连三岁孩童都可以分辨的东西,为什么到了书坛就变得美丑不分,甚惑以丑为美了呢?原来当善良的习书人和收藏家还没来得及分析思考的时候,书丑书者偷着乐的同时已经开启了他们的思维机器。他们思考着如何能卖更多的丑字,能赚更多的大钱,能让丑书市场维持的更长久,如何能更长时间的蒙住人。他们很聪明,他们知道什么是自己的长处,什么是自己的短处。书道是他们的弱项,钻营是他们的强项。扬长避短,以长盖短,他们非常精通。一方面死死抓住书坛首脑之官位不放,死保自己已经获得的书名,充分地利用它,发挥它。另一方面寻找和制造理论,加大丑书的宣传。他们找到了一个非常荒谬的但又能蒙住人的谬论:丑比美好,以丑为美。他们开动机器对这一谬论大力宣传张扬。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了。如果说书丑书者初得书名,丑字初有市场属于偶然的话,那么书丑书者丑名远扬,丑字占有市场以至主导中国书坛,则完全是属于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事情。也就是说“以丑为美”这一书坛怪圈完全是人为设计加工制造出来的。
  这一怪圈一经形成便笼罩了书坛,左右了书坛,干扰了书法市场,影响特别坏。一些习书人不谋书道而谋人道,不在书艺上下功夫,而在书坛首脑位子帽子上下功夫。这就是倍受有识之士抨击的“功夫在书外”。书法本身就是中国之传统,没有传统何言书法。如此简单明了的哲理在“以丑为美”怪圈笼罩之下,有人竟犯起了晕,开始抛弃传统,反传统。搞起了所谓的书法新思维,追求所谓的个性,弄巧耍怪、丑态百出。
  得名丑书者们的良心坏了,道德沦丧了。他们利用人们的善良心里倒过来愚弄人们、蒙骗人们。这些丑书丑字以高价流入收藏人之手便沉淀了。何以见得呢?大家都知道书画市场,书为第一、画为第二。而近年来的书画市场书又能占几多?书到那里去了?不是书不值钱,硬是让这些丑书丑字给搞臭了。唐代是中国诗文盛行的时代,那时那些达官显贵的臭诗丑文为其买单的一定不在少数,除文学史上留下笑柄者外,留传到今天的还有多少?《唐诗三百首》中一首未选。这不值得我们深刻思考吗?
  写字作书不学不练自然丑、自带丑,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道理。那些不学不练自然丑、自带丑的丑书者设计并制造了“以丑为美”这一怪圈,他们获得了书名,掠取了书利后却坑苦了一大批习书人和作书人。
   ... ...(接《书坛怪圈解秘之一:以丑为美(下)》)
   (王根权先生《书坛怪圈解秘》)
  王根权先生,陕西洛川人,1953年生,1972年入伍,1980年毕业于空军雷达学院,1988年转业,1995年再读于西北大学,获汉语言文学学士学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毛体书法家协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学教育丛书编撰委员会委员、西北大学艺术学院研究员、陕西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薛铸书画艺术研究院顾问、陕西省书法教育研究会副会长、长安书画培训学校校长。
  王根权先生为人务实诚信,做事图求进取。好学博涉,成果颇丰。综归起来,可称为“一书两考”。一书指的书法,既有较高的书法理论研究成果,又有较深的书法实践造诣。“两考”指的是考试与考古。
  王根权先生主要致力于书法,临池数十载。书作以行草见长,追求传统书艺,原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佟韦先生为其题词:“凌云健笔”。著名书法家薛铸称其为“文人书家”。著名文艺评论家乔犁先生称其为“学者型书家”。先生在书法理论和书法评论上多有建树。著有《中国书法品评》一书,该书已被有的大学作为选修课教材。2008年王根权先生以《中国书法评判标准》为理论支撑,创建了《中国书法品评网》(百度即可)。
  主要著说:《中国书法品评》、《书法通识教程》、《孙过庭〈书谱〉一百讲》、《书坛怪圈解密》、《拨开云雾看书法》、《学与考方法谈》、《中华第一碑》、《秦十二铜人探秘》、《甘泉宫考辨》、《考场内的作弊与发现》、《论说中国书法的评判标准》、《书画市场泡沫透析》、《从中国书法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看薛铸》、《论说中国草书之发展》、《解读毛泽东书法艺术的锁钥》、《一代书法大家毛泽东》等。
————————————
&丑书当道----中国书协大肆宣染、推波助澜美其名曰“创新”-----中国书法的腐败
不少丑书书写者相继进入中国书协特别是中国书协的上层,有的被冠之以书法大家,有的给以重任,他们掌握了某些层面的书法大权,中国书协评委的成份也随之大变,丑书评委大增。虽然在国展书评时,坚持了公开、公证、公平的原则,但是丑书被侣导、被评选却公开顺利的占了上风,丑书评委垄断书评的现象已经形成。大量事实给人们的印象是:国展基本上或者在很大成度上形成了不丑不入围、不丑不入展、不卫丑不获奖、不丑不得成&
为中国书协会员的现象,已经成为客观存在多年的事实:这样就造成了丑书至上、至尊的不正常现象,这也就客观上建成了引导人们朝着丑书发展的恶性循环的链条。&
D+ U& I0 D. z* Z3 t, o
4 C9 Z+ m- ?* I; r
丑书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一)它违犯了《文字法)
(二)它背离了传统。。(三)它扭曲了汉字,败坏了书风(四)它误导了国民,特别是青少年。五)它排斥了一大批热爱传统书法,功底扎实而又具特色的书法人才。由于丑书人员的大最拥入,’中国书协的组成成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写丑书的从上到下占了相当的比例。任何事物都是由量变到质变,这不引起书法方向的变化才怪昵?许多人从为书法的方向担忧而变为对书法前程失去信心:但是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人们要问:究竟谁是丑书的倡导者、推广者、保护者?该文转自《羲之书画报》本人深有同感
&————————————
丑书何时休——看当今书坛精英的作品&
作者按:丑书、怪字满天飞的现象已有多时,丑字书法家们打起“创新”和“突破传统”的旗号,在各种展览会、画册、报刊提供的舞台亮相。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中国文化的受益者和传承者,对此现象早就深为反感和担忧。2006年,偶然见到中国书法家协会的机关报《中国书法》刊登的书法名家们的作品,才知道丑字源头原来在此!我觉得有必要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和批评,以求端正当下的书风。于是,提笔写了《丑书何时休——看当今书坛精英的作品》。此文在网络发表后,引起网友热烈反响、讨论和引用。然而,近来接到网友和读者的来电、来信,称在网上搜索不到这篇文章。我亲自搜索以后,发现此文已在各网站被删,令我大惑不解:本人此文,非关政治,亦无人身攻击,纯是学术批评,且论必有据。有异议者完全可以站出来辩论,以端正学风、文风、书风,使传统文化得以健康发展,难道删掉就能使名家们不失面子吗?没有学术批评,文化就无法发展,这是人人皆知的正理。现应网友之请,作微改后,重发此文。
&&&&&&&&&&&&&&&
丑书何时休——看看当今“书坛精英”的作品。。。如下。。。
&&&&&&&&&&&&&&&&&&&&&&&&&&&&&&&&&&&&&
文/ 耿丽娜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展路1099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