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政务面临的法制节目有哪些问题有哪些

电子政务相关法律问题与现状?_好搜问答
|注册&您有新任务,
电子政务相关法律问题与现状?
被浏览198次
采纳率:59%
电子政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中推广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是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的主要方面。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入,其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因此,加强对我国电子政务立法问题的研究,认真分析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现状,系统总结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推动我国电子政务持续、健康发展和促进我国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电子政务立法现状
从世界范围看,各主要发达国家都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旨在促进本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法律法规。如英国2001年5月通过的《电子通信法》,确立了数字签名的法律地位;新加坡制定了《信息安全指南》、《电子认证安全指南》,为其电子政务发展在法律上提供了依据;美国目前已形成以《电子政府法》为核心的较为完善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起步较晚,其相应的立法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先后出台了一些与规范电子政务发展有关的法律法规。
根据这些法律法规与电子政务发展和建设的关系可归纳为4类:
(1)计算机法,主要是有关计算机系统安全和保密的法律规范以及计算机软件保护法,如《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
(2)互联网法,主要是针对国际互联网的接入、安全、设施、经营以及主管部门等事项做出规定,如《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规定》、《互联网服务管理办法》、《中国互联网域名注册暂行规定》等。
(3)信息法,主要是有关政府信息化的法律和规章,如《北京市政务和公开服务信息化工程建设管理条例》等。
(4)政务公开法,主要是对政府有关业务流程和政策制定、执行及结果的公开,如《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草案)》、《行政许可法》、《政府采购信息公告管理办法》等。
总体上说,我国电子政务立法还处于“无纲领性立法、无确定立法规则、无有效的立法评价及监督机制”的三无状态[2],现有法律法规的法律效力层次低,规章占大多数,至今我国尚未出台关于电子政务的纲领性立法以及明确的立法规则,更不用说评价及监督机制。
2、我国电子政务立法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应用步伐加快,其立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现,越来越不利于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
2.1 立法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国外,电子政务立法有统一立法与单行法相结合模式和分散模式。美国属于前者。2002年12月美国通过《电子政府法》,并与其他单行法配套,如《政府纸张消除法》等。而我国则属于后者。有关电子政务的法律法规分散在计算机法、信息法、互联网法等单行法中。分散立法的缺陷是其法律环境适用复杂,尤其我国特定的社会环境使分散立法的缺陷更加突出,因为在我国大多是部门立法,法律阶位低,缺少统一的原则和标准,冲突现象严重,导致电子政务的特征不明显,实施效果差。
2.2 电子政务标准立法亟待完善
虽然我国已制定了《电子政务标准》,但它只是一个标准框架,可操作性和检验性较差,全国各省市电子政务建设还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究其原因,一方面我国各级政府信息化的起步时间和发展阶段不同,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另一方面我国缺乏对电子政务建设标准的立法,在实践中采用不同的技术标准和传输协议。这就不容易互联互通,信息不能有效共享,形成“信息孤岛”现象,导致部门间协作性和安全可靠性较差,也不利于政府改进管理方式和提高行政效率。
2.3 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存在的问题
从美国立法过程看,在其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先后制定了《阳光下的政府法》、《信息自由法》、《政府信息公开法》等,着力打造“阳光下的政府”。而我国至今仍没有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法,并且早在1988年就通过以“凡不宣布公开的事项皆推定为保密”为原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这远远不能适应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务公开的要求。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社会对政府信息的需求与政府信息的供给存在着巨大差距,政府掌握了80%以上的信息,有很多信息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际利益权衡上都应公开但未能公开[3]。政府信息公开没有成为一种制度,造成政府信息获取困难,侵犯了公民的知情权,浪费了信息资源,容易滋生腐败。
2.4 公民隐私权保护立法存在的问题
在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收集、储存和利用信息时,容易侵犯公民个人利益。政务公开要求政府职能部门将各自收集、储存及分析的信息公之于众,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这将导致大量个人信息被公开,容易侵犯公民隐私权。这是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特有问题,而我国现行法律对什么是个人隐私、如何保护个人隐私,尚无明确的规定。因此,如何加强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成为电子政务立法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2.5 立法滞后制约电子政务发展
电子政务立法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许多亟待法律规范的事项并没有相应的法律规范;许多现有法律规范中的具体规定不适应电子政务发展需要,有的与电子政务发展相抵触,如对关乎电子政务根本性质定位的电子政府的法律地位问题,我国法律并没做出明确规定;对电子政务建设资金的来源、预算、使用以及监督等问题,也基本上没有法律的统一规定;涉及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政府信息公开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都需要修订和完善;有关网络安全、政府信息认证、加密以及公众知情权等方面的网络法律法规几乎是空白。
2.6 信息安全立法有待加强
电子政务直接涉及到各级政府的核心政务,关乎党政部门乃至整个国家的利益,因此,保障政务信息安全成为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一些电子政务发达的国家陆续制定专门的关于电子政务安全的法律法规,如英国《官方信息保护法》等。我国虽已出台了一些与网络信息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但是电子政务在信息技术催化下快速发展,对信息内容安全性不断提出更高标准,而保障电子政务安全的专门法规迄今尚未制定,导致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推进,政务信息暴露和泄密的机会日益增多,政府的网络安全隐患也令人担忧,主要表现在:一方面网络访问的隐蔽性和不确定性易遭到病毒感染和“黑客”攻击;另一方面内部人员的蓄意破坏、越权处理公文、窃取国家机密等恶性事件频繁发生[4]。这些隐患可能导致国家及政府形象受到损害,对国家安全也构成威胁。因此,保障信息安全成为我国电子政务立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加快我国电子政务立法步伐的对策
完善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是电子政务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推动我国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要树立“立法先行”观念,通过制定新的法律法规、修订已有的相关法律,逐步建立电子政务相关法律的体系,从而促进我国电子政务的规范、健康发展[5]。
3.1 加快电子政务基本法的制定
电子政务基本法是构建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基础,它既是制定下位法律法规的依据,又是理顺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内部层次关系的前提。许多国家都通过制定电子政务基本法来统领、指导及协调各单行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因此,为了消除分散立法模式弊端,我国应借鉴其他国家经验,在今后的电子政务立法上选择统一立法与单行法相结合的模式,尽快制定《电子政务法》,以保障我国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
3.2 建立健全电子政务法律体系
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建设,本质上是为电子政务提供一个公正透明和谐的环境。我国要在既考虑国情又借鉴他国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立法,构筑起完善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该体系与计算机法、互联网法和信息法存在交叉关系,但不是简单的拼凑和叠加,而是一个独立的、具有自己内在规律的体系,除包括《电子政务法》外,还包括《电子政府法》、《电子政务技术法》、《电子政务基金法》、《电子政务行政法》和《电子政务监督法》等[6]。另外,还应包括用来规范某些重要行政部门电子政务实践的法律规范,如电子税收法、电子警察法和电子海关法等。
3.3 扩大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尽快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法》
政府信息公开是建立法治政府的标志,也是电子政务向纵深发展的必要条件。借鉴国外经验,政府信息公开必须由法律来统一规范。针对我国现状,应遵循及时、真实、公正和方便的原则,明确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方式、范围和程序,尽快出台《政府信息公开法》。政府信息除在政府网站上公布外,还应通过媒体、政府信息公告栏、公共电子屏、新闻发布会和公众服务热线等及时发布,促进政府信息公开行为法制化。
3.4 加强对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立法
保护公民基本权利是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在电子政务中应保护公民信息权和隐私权。公民信息权包括信息产权、信息自由权、信息自主权、信息平等权和信息救济权等,其中信息平等权尤受社会关注,即“信息鸿沟”,主要指贫困地区因缺乏电信基础设施,不能通过计算机网络等获取信息、接受先进教育所产生的不同地区和阶层的信息权落差[7]。借鉴国外经验,政府可以通过转移支付和给付请求等推进电信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来实现公民的信息平等权。另外,对公民隐私权保护的立法也是当务之急。在实践中除采取技术上,加密外,还应借助立法加强对公民隐私权保护,明确政府在收集、存储和传输数据中的保密责任,保证公民的基本权利不受侵犯。
3.5 加强对电子政务标准的立法
从国外立法经验看,为了推动政府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关键是搞好整体规划,制定统一的标准。针对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一方面在《电子政务标准》的基础上,遵循“急用先行,成熟先上,科学先进,切实可行”的原则[7],从整体着眼,积极吸取社会各种力量推动电子政务标准的修订与完善;另一方面在电子政务建设上,必须科学规划,所有技术、标准、协议和接口都遵循相关标准,以保证网络的标准性、开放性和安全实用性,使我国的信息资源能得到充分利用。
3.6 修订与电子政务发展相冲突的法律法规,健全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电子政务的实质在于制度创新,这意味着政府工作的内容、方式和程序等都将面临着变革,而应对这些变革仅靠政府自身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依靠法律。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法律法规应随着电子政务的发展而调整,对不适合实际需要的法律,通过对其内容的废除、修改、合并和补充,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如,《刑法》中不仅需要将各种可能出现的危及电子政务系统安全的行为纳入刑法的调整范围,还应规定相应的具体刑罚,同时《合同法》、《证据法》等都需要不同程度的修改。另外,为了促进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还需新的立法,特别是与信息及信息技术应用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关于简化行政管理过程和规范政府间文件传输的立法等。
3.7 重视信息安全的立法,提高电子政务的安全水平
安全是电子政务的生命,信息安全成为当前电子政务信息化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是电子政务建设中的重中之重。政务信息公开可能使其安全性受到冲击,要保障其安全,仅依靠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立法来解决。在对信息安全性方面进行立法时,应贯彻“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明确电子政务的安全标准、具体规则以及对违反者的惩戒措施,对政府信息网络安全保护的操作标准做出统一规定,着重从制度层面上完善政府部门信息安全法规建设,对不同政府部门的数据安全和保密信息筛选制度以及信息认证等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全面提高信息安全的防护能力。从而为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建构良好的制度屏障。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分享到:
下面是答答童鞋给您的小建议,您看靠谱吗?初来乍到,弄错了您不要生气哦(*^__^*)答答小贴士
等您帮助的附近的朋友换一换
大家都在搜好搜APP下载好搜摸字APP 随时随地随心搜索 用好搜, 特顺手!
第9天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知道了比较与借鉴:电子政务法律制定和实施的模式、经验
 当前位置:
比较与借鉴:电子政务法律制定和实施的模式、经验
"中国·合肥"门户网站 www.   日   
  解决问题:比较电子政务法律制定的经验  关键词:电子政务法制化、国际电子政务、法律制定与实施  学习描述:4.1结构与模式:电子政务立法模式考&  4.1.1美国&  美国的电子政务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曾先后制定诸多法律法规,这些法律和文件都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程度相关联,从而从整体上构成了电子政务的法律基础和框架,其中信息立法是电子政务立法的主要内容,信息安全立法是电子政务立法的重点,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的立法是电子政务立法的基础,而电子商务与网络知识产权的立法又是电子政务立法的必要补充。  美国政府通过制发电子政务政策性文件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为电子政务提供保障。据统计,美国共颁布了与电子政务有关的法律法规32部。其中最主要的有1993年政府绩效法、1994年联邦采购简化法、克林格-科恩法(信息技术管理改革法和联邦采购改革法)、1998年政府取消文书工作法、2002年的电子政府法等。此外,还包括总统令和备忘录27项,预算和管理办公室制定的有关电子政务文件31个等,内容涵盖美国电子政务的战略、管理、资金、资源、安全、隐私保护、采购等诸多方面,为开展电子政务提供了较为完备的法制保障。  2002年12月17日布什总统签署了《2002年电子政务法》,该法的通过以法的形式对今后电子政务发展的方方面面做了“强行”规定,并且扩大和法律化了白宫管理与预算办公室在电子政务发展中的领导角色,这将更加有利于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近十年来美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文件,其中包括以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电子信息自由法案》、《个人隐私保护法》、《公共信息准则》、《削减文书法》、《电子隐私条例法案》等等;以基础设施为主要内容的《1996年电信法》;以计算机安全为主要内容的《计算机保护法》、《网上电子安全法案》、《计算机欺诈及滥用法案等;以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统一电子交易法》、《国际国内电子签名法》等;以知识产权为主要内容的《反域名抢注消费者保护法》;还有属于政策性文件的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议程》与《全球电子商务政策框架》。  4.1.2日本&  为构建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日本政府在推进电子政务方面做了明确的规划。日本在1993年制定了《行政资讯推进共同事项行动计划》,提出了政府信息化的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1994年由内阁通过的《行政资讯推进基本计划》;第二个层次是1995年由行政资讯跨省厅委员会通过的《行政资讯推进共同事项行动计划》;第三个层次是各省厅提出的本部门推动行政资讯计划的具体行动计划和方案。  日本政府于2000年3月正式启动了“电子政务工程”。这项电子政务工程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因特网等网络系统办理各种申请、申报、审批等手续,实施政府网上采购计划。该工程于2003年全面投入实际使用。为了保证电子政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日本政府于2000年3月向国会提出了《电子签名与认证法案》,从而使电子签名具有同本人签字、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通过了《电子签名与认证法案》,先后出台了《IT国家战略》、《e-Japan战略》、《e-Japan2002年项目》、《2002年e-Japan重点计划》等文件,具体规划落实了电子政务实施步骤。  4.1.3新加坡&  新加坡拥有世界上最发达的电子政务系统,1986年实行国家IT计划,为实施计划,新加坡对机构进行了调整,将原有的国家计算机委员会改组为国家信息技术委员会,下设国家电脑局和国家信息技术研究所等机构。国家电脑局负责智能岛规划的组织和实施,派出大量工作人员前往政府各部门指导信息开发和信息应用系统的建立和运作。  1986年实行国家IT计划,促进经济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和科技密集型转换;1989年开始建设科技岛;1992年提出IT2000计划;2000年启动e化政府的第1次行动计划,成立由服务首长林祥源先生领导的e化委员会,3年之中,成功搭建了政府与雇员,政府与企业,管理与统辖,民众与政府、资讯通信、教育、知识管理及资讯通信基础设施,科技实验、电子服务等6个战略架构;2003年7月,启动e化政府的第2次行动计划,确定了6个策略性的优先决议,提出“欣喜的顾客,联网的国民,联网政府”的战略架构,具体目标是在2006年取得“多个机构,一个政府”;敏捷、实效及有效率;可靠并反应迅速等三个主要成果。计划新增12个跨机构的整合式电子服务,最终实现100%的政府服务电子化。所有这些计划都是由政府提出,一环扣一环,逐步深入,由服务首长林祥源先生亲自监督整个e化政府计划的进行,由IDA(资讯与通信发展局)担任首席技术长官与首席信息官组织实施。  4.1.4韩国&  在推进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中,韩政府一直把完善相关的立法作为一项根本性的任务,现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电子政务法律体系。  韩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中主要的法规有,1999年颁布的《对公众机构的公众档案管理条例》,该法例是保证公众档案的统一化、电子化管理,并在国家机构如国民大会、政府机构、司法部门保留底档。2000年颁布的《数字内容管理条例》,主要是确保国家信息产业的基础设施,使得政府与企业都能够系统地使用所管理的信息知识资源。同年制定的《建立与运用国家地理信息系统条例》,目的是为公众提供精确的地理系统、确保对土地、资源、地下物质的合理开发。  2001年韩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信息系统安全与保护个人信息隐私的条例》,这是关于信息通信网络建设的代表法,主要内容有对网络系统安全的保护、对互联网地址资源的保护、数字信息使用的保护等,《缩小数字鸿沟条例》主要是建立措施,提高经济、物质与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低收入者、残疾人、老年人对互联网的使用。《保护主要信息基础设施条例》目的是建立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对策,以保护国家主要信息通信设施受黑客、病毒的攻击。《关于推进行政部门的信息化以实现电子政府的条例》主要是推进韩国电子政府建设,实现对公民的电子服务传递、提升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提高政府运作透明度。  4.2实践与问题:我国地方电子政务立法经验分析&&&&&&&&&&&&&&&&&&&&&&&&&&&&   4.2.1北京&  现在,北京市电子政务网上审批服务系统已经基本建成。该系统按照“两级平台、两级调度,网上申报、协同办公”的整体架构建设,对涉及35个委、办、局的350项许可、审批与服务事项开始提供网上服务。  据统计,该系统在去年11个月里受理的申报的业务量近2万件,完成1500件;为企业和公众反馈的办理状态、结果和公示信息9000条;从协同办公平台调度、转发和反馈的业务办理信息近8000条,申报表单下载量达4305次。  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正式实施。为了施行该法,我国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一是限期清理现存行政审批事项,并在“物理上”将相关审批部门的受理功能集中于一处,统一对外办公,体现便民精神;二是为集中办公的各窗口单位创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网上并联审批,简化手续,优化程序,提高时效;三是实现审批全过程的电子化,用户可通过互联网就地、就近申报,而承办单位则在网上予以受理,而用户则可以在互联网上获得反馈结果或查询进度。  4.2.2上海&&&&   我国共有四个城市实施了政府信息公开的规定,它们是广州(2003年1月1日起)、深圳(2004年4月1日起)、上海(2004年5月1日起)、杭州(2004年10月1起)。在这四个城市中,广州最早实施;而上海的政府信息公开则做得最为彻底、也最有效果。  《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是一部立法质量较高的地方政府规章,这主要表现在“实”上:一是信息内容“实”。该规定明确地列出了应当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范围、必须公开的重大决定草案、免于公开的政府信息范围,同时还明确了公民的信息公开请求权;二是组织保障“实”。这表现在有关组织实施部门、责任机构、年度报告等的规定当中;三是程序和形式“实”。该规定对政府信息公开过程当中的所有问题都做了非常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不存在任何含糊和模棱两可的地方。  4.2.3天津&&  天津市于2004年颁布了政府规章《天津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6月26日,《天津市电子政务管理办法》出台。有关部门官员指出,如果说这些法规还都只是从一些侧面对电子政务中的一些环节做出法律规定的话,那么天津的《电子政务条例》则可以认为是我国第一部全面规范电子政务各个环节的地方性政府规章,在我国电子政务立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4深圳&&&   2004年2月25日,深圳颁布《深圳市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办法》;深圳的政府信息公开则是直接奔着互联网而来的,因为其名称就是《深圳市政府信息网上公开办法》。  2.5青岛&&&&   山东青岛市自2002年年初启动电子政务工程伊始,就对电子政务技术体系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总体规划。按照厉行统一和适度集中的原则,在电子政务建设中形成了以“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分级管理”的“四统一分”体制,和以GNSP网络运管模式和GASP应用模式为主要内容的集约化低成本模式,整体推进了电子政务的发展,实现了资源充分共享,显著提高了投资效益。  4.3借鉴意义与结论:电子政务与信息法律制定和实施核心问题分析&  4.3.1发展电子政务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立法  从各国的电子政务立法趋势中可以看到,电子政务创新国家愈来愈重视立法在国际范围内的统一和标准化,我国在推动电子政务立法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与国际接轨的问题。尽管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与电子政务有关的法律法规,但现行政策法规仍然难以适应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立法方面还有相当多的空白。由于法规出台的程序具有复杂性、严肃性,在推行电子政务过程中,只能对必不可少的环节和呼吁最多的方面先行重点立法,然后逐步推进。  电子政务基本法是构筑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基础,它既是制定下位法律法规的依据,也是理顺电子政务法律体系内部层次关系的前提。没有一部规范电子政务建设发展的基本法,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统一和协调,必然受到严重阻碍。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通过制定颁布电子政务基本法来统领、指导及协调各单行电子政务法律、法规。因此,为了消除分散立法的弊端,我们亦应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做法,按照电子政务的特殊性,尽快制定统一的电子政务基本法——《电子政务法》,全面规范我国电子政务法律体系的基本内容,即对电子政务法的立法宗旨、原则、以及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中应用的范围、条件、方式、地位和效力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其发挥“电子政务宪法”的作用,对上能够与宪法、行政法相衔接,对下能够统领和指导其他单行电子政务法律法规,使电子政务建设的整个过程做到有章可循。  4.3.2确定立法的优先秩序&  电子政务建设必须确定优先发展领域。从实际出发,分阶段发展,急需的先立法,先实施,重点突破,不断完善。  为了消除分散模式的弊端,我国今后电子政务立法应当选择统一立法和单行立法相结合模式,制定统一的《电子政务法》,在内容上可以考虑包含电子政务组织法、电子行政行为法、电子政务监督法等相关内容。与此同时,应当加大配套单行法的制定和修改力度。  从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情况看,优先发展领域至少应包括:改进公民的服务;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加强立法和执法的体系建设;促进主导经济部门的发展;改进政府的治理结构;加强公众的广泛参与等。实践证明,不管确定怎样的优先发展领域,都必须把为民服务放在最核心的地位,以此作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府改革的驱动力。在具体优先领域的选择上,要从小的、容易实现的项目起步,确保最开始发起的项目取得成功,以获得领导的信任和公众的支持;在已经取得经验和效益的基础上,要快速扩展系统,推广电子政务的成熟经验。  4.3.3立法模式和内容要符合地方实际&  我国目前电子政务建设尚处于较低阶段的现实相适应,我国电子政务立法应当着重解决政府部门信息的收集、管理、共享与公开的问题,同时,关于电子政务实施的技术标准、安全保障等制度也应当尽早出台相关规定。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存在较明显的地区差异,而且还有扩大的趋势,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东中西地区之间,经济发达地区与相对落后地区之间,甚至同一个省内之间的差异都非常明显。由于我国各地方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对立法要求也不同。面对这种现象,政府在立法时可以考虑“抓大放小”。政府可以制定出总体的指导性的法规,各地方根据国家的法律精神,结合自己本地区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制定适合本地区的电子政务法规。  4.3.4既要加强软件建设方面的立法,也要重视政府硬件建设方面的立法  在有关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的立法方面,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地方政府一直走在中央政府前列,这是新形势下我国法制建设的特殊现象。  目前,就国家立法来看,《行政许可法》、《电子签名法》已经明确了电子政务的法律地位,《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可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颁布实施,而国信办、国务院新闻办、信息产业部等相关部委也已制定了相应的部门规章。但是,这些都只能满足部分业务的需要,对负责具体实施信息化应用的地方政府来说,这些法律法规是远远不够的,制定系统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立法体系成为近期地方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在硬件环境建设方面,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工程建设正在启动,今后我国的电子政务有望建立在一个安全、统一的硬件平台上。这将为我国电子政务的全面快速发展提供充分的保障条件。&  要点概括:比较各国电子政务立法的模式和经验,了解我国部分城市电子政务立法的经验,理解我国电子政务与信息法律制定和实施的核心问题。(信息来源:北京大学电子政务研究院)
合肥市人民政府主办 版权所有 &合肥市信息资源管理中心负责日常维护和技术支持
地址:合肥市东流路100号
皖ICP备号-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子政务网站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